27.4 C
Hong Kong
Thursday, March 28, 2024

車事短評:安全設計周到 但仍然要靠自己


知悉富豪(Volvo)車廠於 5 月 23 日正式推出「行人安全氣袋(Pedestrian Airbag)」,筆者立即登入傳媒專用網頁,下載所有材料從頭到尾看一次,對於這個世界首創的設計,不得不稱讚廠方的思維和努力,然而細心一想,倒是感慨良多。

Volvo 今次以彈高車頭蓋、先形成一個小型緩衝區,然後在升高的空隙彈出氣袋。由於氣袋主要覆蓋了兩條 A 柱和水撥,所以有望減低對行人的傷害。不過 Volvo 這個意念,卻是世界首間車廠把它付諸實行,並已鐵定裝備在最新版本 V40,筆者作為這個汽車品牌支持者,實在感到高興,只是暫時未有能力購買這部最新的 V40 而已(倒是每日大有機會搭乘這個品牌的雙層巴士)。


汽車的 SRS 安全氣袋,其實早於 1970 年代已出現第一個商用版本,但是當時技術未夠成熟,所以要到 1980 年代中期,才開始陸續應用在不同類型車款。時至今日,即使一部 20 萬港元以下的家庭房車,SRS 安全氣袋已經是標準裝備,再不是廿多年前只會在高價車出現的情況。於廿多年的發展和應用個案(即是發生意外……)裡,的確救了不少車內乘客,但是亦曾經有個案是因為氣袋彈出,反而導致車內人員嚴重受傷甚至死亡。事後的調查報告指出,氣袋救人不成反為傷人甚至殺人的原因有二︰一是前座乘客位的氣袋位置上,擺放了無謂的雜物,因此氣袋彈出的一刻,雜物就像子彈般高速擊中乘客。二是氣袋本身彈出的衝力太猛,反而壓傷車內的人。

後者有機會是設計出現問題所引致,因此這是車廠的責任。但是前者就很明顯是車主的過失兼且累死人,因為中控台無疑是可以擺放一些物件,例如各種儀錶甚至 GPS 裝置等,但是大家不妨留意街上的私家車甚至貨 van,有的就像陳列櫃般擺滿公仔、模型、香煙、N 個香精座等,平時它們根本不會有甚麼殺傷力可言,但若果氣袋彈出,情況可能完全不一樣。

說到底,因為一時貪過癮,隨時累死人也非稀奇事。就算要擺,亦請先行搞清楚氣袋的位置。

再看回今次 Volvo 的官方新聞稿,廠方引用了「中國大陸有 25% 的交通意外死者是行人、歐洲方面佔 14%、美國則有 12%,遠高於受傷數字」的統計數據。如果廠方是援引了多國的政府統計數據,這個會是可悲的事實。理由是時至今日,汽車科技不停進步,所有道路使用者隨著政府不停加強宣傳交通安全意識,行人反而更無保障、死傷數字連年創下新紀錄。

撇除了極端的因素例如汽車突然失靈而無法控制,行人和駕駛者同樣要負上責任︰前者以為自己大晒,或者信心爆柵、一定快過架車……後者覺得只是開快一點,怎可能有意外。這個現象在香港亦頗為常見。

坦白講,至今終於有車廠想多一步、行多一步,讓行人獲得更大保障。只是無論再多幾個 SRS 安全氣袋又好、再靈敏的感應器又好、再快的反應又好,行人和駕駛者同樣還需靠自己︰過馬路、踩油或扭軚之前,有請睇清楚、聽清楚、想清楚。

文:SVD

相關內容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