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cedes-Benz最近宣佈,將由2025年7月起正式啟用來自客戶車隊的真實交通感測數據,進一步優化自家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及自動駕駛功能,朝著歐盟2050年前「Vision Zero」(零交通死亡)的大目標邁進。這個舉措,不止關係自家車主,更關係你我每日行走街道的安全。
外觀上睇唔到的技術進化:由車內感測器建立AI數據寶庫
傳統開發駕駛輔助系統,大多依靠試驗車隊測試得來的標準情境數據。Mercedes-Benz今次破天荒,將開放客戶車輛的鏡頭及感測器,透過車輛日常行駛中的影像、影片及感測數據,來訓練系統應對更真實、更複雜的道路情況。
你或者會問:行街唔覺眼,車又無加多舊sensor,點解會進步咗?答案在於背後AI訓練模型的升級——真實交通數據可以教會系統認出「非一般」道路情況,例如:臨時單線行車、突如其來的斜路電單車、或是過馬路的行動不便人士。
輔助系統唔止保護駕駛者,仲照顧到行人與單車使用者
Mercedes-Benz強調,通過擷取真實世界中不常出現但潛在高風險的交通情境,如小朋友衝出馬路、臨時設置的單車徑,或特定地區特有的交通行為,讓系統學懂以正確方式反應,將危機化解於無形。更重要的是,這些學習成果會透過軟件更新,自動推送至車主車輛中,實現持續進化。
從宏觀角度睇,這不僅有助提升 Mercedes-Benz 車隊安全性,更可望配合政府交通規劃,從數據中識別高危地段,進一步改善道路基建設計,減少意外發生。
數據時代更要講責任:資料使用講明晒
Mercedes-Benz特別強調,所有數據收集均基於車主自願授權,並符合「隱私設計」及「預設保護」原則。數據只會於特定地點或情況下暫存,例如急煞車、異常轉向等狀況,然後匿名化後傳回後台作分析,過程中不會與車輛身份或用家個人資料掛鉤。
車主可隨時撤回授權,甚至錄像中如有被途人捕捉鏡頭,對方亦可聯絡 Mercedes-Benz 申請刪除相關資料,透明度及責任感比起許多科技公司高出不少。
向未來鋪路:Mercedes-Benz 以信任建立智能駕駛新標準
Mercedes-Benz認為,真正的自動駕駛未來不能只靠科技,更要贏得公眾的「數碼信任」。為此品牌早已建立跨學科合作架構,法律、道德、研發、合規各部門協同作業,確保創新技術符合社會期望與安全標準。
自動駕駛話題講咗好多年,過往總覺得好似只屬於矽谷或車展之間的概念世界。但Mercedes-Benz今次將數據收集落地到每位車主的日常駕駛,背後蘊含的意義極深。今次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品牌展現出的責任感:從資料保護到道德考量,甚至尊重每一位被鏡頭拍下的途人,都展示了Mercedes-Benz作為「科技企業」與「汽車品牌」的雙重擔當。相比一些視數據如金礦、只講算法不講人性的科技公司,呢份平衡就更值得讚賞。
將來我地駕駛或許愈來愈像使用一部手機,更新推送、自動修正,但行車安全始終關乎性命。Mercedes-Benz今次以真實交通訓練系統,為自動駕駛鋪路同時,也為道路上的每一個人鋪出多一分保障。呢一步,踏得穩,亦踏得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