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9 C
Hong Kong
Thursday, September 4, 2025

氫能世代逼近!BMW 將於 2028 年量產第三代燃料電池系統


BMW Group 再次展示其「技術開放」的長遠戰略,正式宣布 2028 年將在奧地利 Steyr 工廠展開燃料電池系統的量產。這將是 BMW 首款投產的氫能燃料電池車型,標誌着品牌繼電動與內燃機後,進一步把氫能納入其多元驅動版圖,邁向零排放高性能移動的新階段。


第三代燃料電池:更小、更強、更高效
BMW 的氫能技術已歷經三代演進:
• 第一代(2014):由 Toyota 提供完整燃料電池,裝配於 535iA 測試車。
• 第二代(2022 起):應用於 iX5 Hydrogen 試驗車隊,BMW 負責系統整合,燃料電池由 Toyota 供應。
• 第三代(2028):BMW 與 Toyota 聯手研發動力總成,核心燃料電池技術將同時服務於乘用車與商用車,並顯著升級。

新系統帶來三大提升:
1. 緊湊度提升:體積縮小約 25%,功率密度卻更高。
2. 更高整合度:能無縫嵌入未來車型平台,便於靈活推出不同驅動版本。
3. 效率改善:藉升級零件與改良控制策略,令輸出與續航更佳,能耗更低,全面超越第二代。


德國核心研發:從原型到量產
BMW 位於慕尼黑的氫能技術中心正進行原型製造,專注於裝配測試、質量驗證及工業化流程。同時,系統層級與整車測試也在進行,以確保燃料電池能達到 BMW 一貫的性能與安全標準。燃料電池的運作原理,是將儲氫罐中的氫氣與空氣中的氧氣進行電化學反應,直接生成電能推動電動馬達,過程中只有水蒸氣排放。


Steyr 與 Landshut:量產與零件雙重佈局
Steyr 工廠擁有跨越內燃機與電動馬達的數十年經驗,現正加建全新測試台與生產線,以便 2028 年投產燃料電池系統。BMW 高層強調,這是「技術開放」理念下的重要實踐,將氫能與電動、燃油動力並行。


另一方面,Landshut 工廠將承擔核心零件的製造,包括氫能專屬的 BMW Energy Master 控制單元,可支援 400–800V 電壓範圍,並連接高壓電池數據。2026 年開始建設,並於 Dingolfing 工廠試製原型。Landshut 亦會製造壓力殼體與壓板,延續 iX5 Hydrogen 的生產經驗。

BMW 的氫能戰略並非「取代電動」,而是「並行選項」。對於長途駕駛與大型車型而言,氫能能提供更快加注與更長續航,彌補純電的痛點。從品牌層面看,BMW 把研發與量產放在歐洲,既是鞏固技術自主權,也展現其在氫能領域要領先 Toyota 等對手的決心。對香港市場來說,雖然氫能基建仍遠未成熟,但從 2028 年開始,全球高端氫能乘用車市場將真正成形,這對電動車已成紅海的格局,無疑是一劑新鮮刺激。BMW 正準備把「氫能」變成車主在選擇新能源車時的一個「真選項」。

相關內容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