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市場增長放緩的壓力下,BYD(比亞迪)決定將戰線推向日本,打出前所未有的價格攻勢。最新宣佈旗下多款電動車在9月底前進行期間限定大幅減價,折扣幅度高達117萬日圓,令小型電動車 Dolphin(海豚) 成為日本最平的乘用EV,補助金後更可以 149萬日圓 入手,震撼市場。
今次減價涵蓋多個型號:包括中型房車 Seal(海豹)、小型掀背車 Dolphin(海豚),以及剛於4月推出的SUV Sea Lion 7(海獅7)。其中 Seal 四驅版本減價後只需 455萬日圓入門,Dolphin 更壓過 Nissan 的輕型電動車 Sakura,成為市場最便宜的選擇。
對於精打細算的日本家庭來說,當地政府與地方補助金進一步將實際落地價推低至149萬日圓,幾乎等於一輛入門輕汽油車的價錢。這種「跳級式」定價策略,明顯是 BYD 要用價格打開銷量局面。
中國遇冷 日本成新戰場
BYD 在中國憑藉價格戰一度快速擴張,但過度競爭導致盈利能力下降。7月全球銷量雖仍錄得增長,但較6月明顯放緩。面對內地需求放緩與行業批評,BYD 轉而加碼布局日本市場。今年1至7月已經錄得 1,936台銷售,按年升幅達 50%,勢頭強勁。廠方更計劃於2026年在日本推出輕型EV,並開發專用平台,鎖定與日產、三菱等本地品牌的輕EV市場正面競爭。
韓國現代、Tesla同步殺價
BYD 並非唯一玩家。Hyundai 亦宣佈旗下 Ioniq 5 減價高達 158萬日圓,Kona EV 低至 301萬日圓 起;Tesla 亦在5月加入價格戰。幾大外資品牌同時壓價,令日本本土車廠倍感壓力。Honda、Suzuki 與 Nissan 雖準備陸續推出新世代 EV,但在定價上能否與這些「低價衝擊波」抗衡,仍是一大疑問。
BYD 今次在日本的定價策略,幾乎就是「割喉式」的挑戰。以 Dolphin 打到比日本本土的輕EV還便宜,對消費者來說當然具吸引力;但從企業層面,這場價格戰未必能帶來健康的盈利結構。香港消費者未必直接受惠於這種定價,但若趨勢延伸到其他市場,長遠可能改變大家對 EV 「高價門檻」的印象。對於仍觀望電動車的家庭來說,這種價錢開始真正觸及「汽油車替代」的臨界點,對市場接受度是一大推手。問題是,當車價愈壓愈低,品牌之間還能靠什麼突圍?這將會是下一步更值得觀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