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着高性能電動車成為主流,「點樣充電先快又保電池」已經成為新世代車主最關心的話題之一。Porsche Taycan 車系副總裁 Kevin Giek 就以自家旗艦電動車為例,分享一套真正懂「快充」的實戰技巧。這不只是省時間的訣竅,而是一種掌握電池壽命與續航的專業駕駛哲學。
Giek 強調:「要充得快,最好在電量剩 10% 左右時開始。」原因是此時電池溫度與內阻最有利於高功率輸入。最新一代 Taycan 採用 800V 高壓系統,最大充電功率高達 320kW,比舊款多出 50kW。以此速度,從 10% 充至 80% 僅需 18 分鐘,即使在低溫環境也能保持超過 300kW 的充電效能。Giek 更指出,新款 Performance Battery Plus 的「快充區間」比舊款大幅延伸,即使低溫下仍能維持高輸入功率,實際充電時間比首代 Taycan 快一倍以上。

很多車主習慣「充滿才安心」,但 Giek 明確指出:「長途前在家充滿無妨,但行車途中只充至 60% 已經夠。」因為 Taycan 在 70% 前能維持 300kW 以上功率,到 75% 後便會降至約 200kW,再之後速度顯著下降。「如果 60% 已足夠到達目的地,就沒必要等更久。」他建議在晚上以 AC 慢充補滿,既省錢又延長電池壽命。Porsche 的內建 Charging Planner 系統會根據路線自動計算最佳停充策略,甚至會建議「兩次短充比一次長充更快」。同時,系統會自動預熱電池,以確保每次快充都達最佳狀態。
Giek 提醒另一個常被忽略的重點:不要選正在被另一輛車使用的快充樁另一側!因為不少 300kW 甚至 150kW 充電站,其實是「雙輸出共用功率」,兩輛車同時充電時,每邊功率會被平分。「結果原本 300kW 的站,兩邊只剩 150kW;若是 150kW 樁就只剩 75kW。」他笑言,很多車主根本不知道這回事。除非是 Ionity 或 Porsche Charging Lounge 等專屬充電網絡,否則錯選充電位就可能白白浪費時間。

對 Giek 來說,「快充」不只是方便,而是 Porsche 電動化精神的一部分。快速充電、低重心設計、前後配重優化,讓 Taycan 能以電力演繹出傳統引擎無法達到的操控平衡與駕駛樂趣。Porsche 追求的不只是零排放,而是把「效率、性能與情感」結合成一種全新移動體驗。
從 Giek 的分享可見,電動車的使用學問其實比燃油車更細膩。懂得充電的節奏,等於掌握了電動生活的節奏。10% 起步、80% 封頂,這並非冷冰冰的數據,而是 Porsche 工程哲學的體現——精準、理性、以駕駛者為中心。在香港這種「快節奏城市」中,若能配合這套快充策略,相信即使 Taycan 這類高性能 BEV 也能真正成為日常最方便的座駕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