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動車技術全面競爭的時代,日產汽車(Nissan)再下一城,正式宣佈與美國先進電極技術企業 LiCAP Technologies 結盟,攜手開發 全固態電池(ASSB)正極的製程技術,並鎖定目前最關鍵的「乾式電極製程(Dry Electrode Process)」作為突破點,為低成本、高性能、低環境負荷的下一代電池技術鋪路。
傳統鋰電池的製程大多使用「濕式電極」技術,需要用大量有機溶劑來分散電極物料,然後再經過乾燥、溶劑回收等步驟,不但耗能又製造污染。而 乾式電極技術則完全省去這些工序,能大幅降低製造成本與碳排放,是實現環保與量產的關鍵。然而,這項技術在進入大規模量產時,最大難題就是生產效率不足。
LiCAP 總部位於美國,是專攻電極製程創新的技術公司,擁有自家開發的「Activated Dry Electrode」製程技術,可應用於鋰電池、全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與超級電容器等多類型儲能產品,提供更輕、更高效且更環保的電極解決方案。這項技術的潛力,正是日產選擇合作的關鍵。
根據日產規劃,其自家開發的 ASSB 電池已於 2025 年 1 月啟動試產線,目標是在 2028 年度推出搭載該電池的量產 EV 車款。今次與 LiCAP 的合作,正是進一步提升乾式製程的產能與品質控制,並強化從材料開發到性能驗證的研發系統。
ASSB 全固態電池被視為電動車動力電池的終極形態:
• 不易燃,安全性更高
• 能量密度提升,續航力更強
• 可快速充電,效率更高
• 更耐用,壽命更長
但要大規模量產仍面對不少技術門檻,特別是在成本控制與製程速度方面,乾式電極正是打開這道門的「鑰匙」。
在電動車百家爭鳴的時代,誰能率先將 固態電池「由實驗室走進生產線」,就可能搶佔下一個十年的主導權。日產與 LiCAP 的合作不是華而不實的實驗,而是針對最現實的工業問題提出解方:如何在不犧牲環保與成本下,加快 ASSB 的量產進程。這正是技術落地的真功夫。對我們香港市場而言,當全固態電池正式落地時,我們將見證 EV 駕駛體驗一次質變式的提升,充電更快、更安全、續航更長。那一天,比想像中近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