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9 C
Hong Kong
Wednesday, August 27, 2025

Nissan 日產 2025 年上半年度銷售跌出全球十大!從日本「國民車王者」到邊緣化的警鐘


昔日「豐田 VS 日產」的時代,如今已成為遙遠回憶。2025 年上半年,日產全球新車銷量首次跌出前十,甚至被 Suzuki 及中國 BYD 超越,這是一個沉重的訊號。從外界觀察,日產近年每一步決策幾乎都慢半拍。電動化浪潮來臨時,它既沒有像豐田般保守而穩健,也未能如 Hyundai、BYD 那樣大膽押注新技術。最關鍵的是,與 Honda 的整合計劃失敗,令本已脆弱的戰略完全失去方向。到底是依靠外資,還是與本土品牌合作?日產至今未有明確答案。

產品層面更陷入「惡性循環」:管理層疲於應付財務與組織重整,導致新車研發和推出進度滯後。新車欠缺市場亮點,銷量不振,再進一步壓縮資源——這種負面循環,讓日產與競爭對手的差距只會越拉越大。技術領域亦開始顯現落後危機,如果不盡快重整,未來數年或真的難以翻身。

另一方面,日本汽車產業鏈本身亦在經歷「淘汰戰」。大型車廠加速推進自動化工廠,直接壓縮中小零部件廠的生存空間。在原材料與能源價格持續上升之下,中小企業既無法完全把成本轉嫁給大廠,又要承受政府推動的工資上調壓力。官方口口聲聲讚揚「中小企業的技術力」,但現實卻是結構性不平等的延續,現在更被迫進入一場冷酷的再編過程。

日產的衰退,不單是一間車廠的困境,更像是一面鏡子,反映日本製造業的矛盾與焦慮。股價與財報表面看似風光,但在背後掙扎的供應鏈基層,卻在承受巨大的壓力。這種「兩極化」若持續惡化,恐怕不止日產,未來還會有更多「第二、第三個日產」出現。

對我來說,日產的故事有點像香港某些傳統行業曾經輝煌,但因市場轉變而陷入困境。失敗不只是因為對手強大,更在於自己缺乏果斷、缺乏遠見。日產要走出陰霾,不是再發佈幾款新車就能解決,而是要重建決策的速度與方向感,否則它在全球汽車舞台上,或只會慢慢被人遺忘。

2025 年 1〜6 月全球新車銷售排行榜
1.豐田:554 萬台(+7%)
2.大眾(VW):440 萬台(+1%)
3.現代汽車・起亞:365 萬台(+1%)
4.通用(GM):298 萬台(+8%)
5.Stellantis:266 萬台(-7%)
6.福特(Ford):215 萬台(-1%)
7.比亞迪(BYD):214 萬台(+33%)
8.吉利控股集團:193 萬台(+29%)
9.本田(Honda):178 萬台(-5%)
10.鈴木(Suzuki):163 萬台(-2%)
11.日產(Nissan):161 萬台(-6%)
12.奇瑞汽車:126 萬台(+14%)
13.BMW:120 萬台(-0.5%)
14.雷諾(Renault):116 萬台(+1%)
15.長安汽車:115 萬台(+3%)
16.Mercedes-Benz:107 萬台(-8%)
17.上海汽車:76 萬台(+0.3%)
18.Tesla:72 萬台(-13%)
19.Tata Motors:66 萬台(-6%)
20.Mazda:63 萬台(+3%)

相關內容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