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 C
Hong Kong
Wednesday, November 19, 2025

沙漠重啟生命引擎!ORKCA 在納米比亞南端上演「史詩級復野計劃」


在非洲大陸最南端、靠近奧蘭治河的荒蕪大地上,一場足以改寫生態版圖的復野工程,正悄悄加速啟動。ORKCA(Orange River–Karoo Conservation Area)在勞力士「保護地球.恒動不息」計劃的支持下,完成了第一階段野生動物遷移工作——跳羚、羚羊與鴕鳥重新踏足沙漠,宣告這個龐大保育計劃正式進入實戰階段。


外觀:從滿目瘡痍到生態回彈的希望景象
納米比亞南部曾經是世界上最壯觀的陸地遷徙路線之一。昔日雨季時,千萬隻跳羚如浪潮般從卡拉哈里沙漠推進,規模甚至超越東非牛羚大遷徙。然而,過去百年的農業開發與過度圍欄化破壞了這一切——大象、獅子、河馬全數消失,只餘零散的小型羚羊族群。ORKCA 的出現,就像替大地重新「打燈修復」。保護區以收購土地方式,逐步拆除阻隔野生動物遷徙的圍欄,並建立更具延展性的生態走廊。今次首批放歸的 30 隻動物,是整個宏大藍圖的第一筆色彩——柔和但足以點亮未來。


設計理念:保育版「車架平台化」,重建跨境生態廊道
ORKCA 有趣之處,在於它並非傳統「劃一塊地做保護區」的做法,而是像汽車平台工程般,逐步把不同區塊的土地整合、拓展、延伸。計劃已經累積超過 16 萬公頃土地,未來目標是打造逾 100 萬公頃的連續生態區域。這裏的野生動物與香港街車不同,牠們沒有邊界意識,只有遷徙本能。因此,團隊拆除圍欄、重新利用廢棄鐵材、與鄰近土地合作,形成自然「遊走路線」,讓生態循環再次啟動。


動力系統:大自然本身就是最強引擎
計劃選在今年罕有的豐沛雨季後進行放歸並非偶然。此時土壤鬆軟、草本植物生長旺盛,動物踏足其上就像天然「翻土機」,促進播種、保水及土壤活化,形成正向生態循環。首批回歸的跳羚與羚羊均配備追蹤頸圈——彷彿一套「自然界行車電腦」。這些數據不只是監測用途,更是未來更大型放歸行動的導航基礎,包括獵豹等大型掠食者的可能回歸。


從不同角色看 ORKCA 的保育實力
對以畜牧業為主的居民而言,保護區並非與生計對立,而是合作方式的進化版本。ORKCA 讓農場主仍可經營土地,同時為保育提供空間,形成「互利雙軌模式」。這是一次結合科技、土地管理與大型生態設計的實驗。追蹤數據、地貌測量、氣候監測——每一項都像是自然界的 ECU,不斷輸出關鍵資訊。ORKCA 的模式正契合全球復野趨勢:比起零碎保護區,更重視大範圍、跨地區的物種遊走空間。此計劃若成功,可成為南部非洲最大規模復野示範。


在荒漠之中,看見生態重新換氣的聲音
站在這個龐大計劃的起點,很難不被其野心震懾。每一隻跳羚躍出運輸箱的瞬間,都不是簡單的「放生」,而是整個生態系統啟動重生的象徵。荒漠本來沉靜,但當野生動物開始重回、踏動土地,你會感覺到大自然正在重新換氣,鬆動積塵,準備再次奔跑。

對我而言,ORKCA 最迷人之處不在於當下的成果,而是它所展示的勇氣——願意花 20 年,只為替大自然修復一條牠本來就應該擁有的道路。這不是一場急速衝刺,而是一段耐力賽,而南部非洲,正逐步迎來它久違的綠色加速。如果將保育比喻成調校一部車,ORKCA 就是那個不急於調大馬力,而是先把底盤、氣流、幾何設定逐步做好的工程師——耐性十足,但成品往往最穩最長久。而這一次,他們正在調校整片大地的生命節奏。

相關內容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