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中國市場降溫、美國關稅壓力與電動車發展放緩等多重逆風,Porsche 並沒有選擇保守應對,而是宣佈啟動一項全面戰略重整計劃,從根本重新調整產品組合、財務結構及投資方向。雖然 2025 年上半年盈利出現明顯滑坡,但品牌上下展現出強烈決心,要把目前的困局變成未來重生的契機。
根據官方公布,Porsche 今年上半年營收為 181.6 億歐元,按年下跌 6.7%,而營業利潤更由去年同期的 30.6 億歐元大幅下滑至 10.1 億歐元,營運利潤率由 15.7% 暴跌至 5.5%。當中包括約 11 億歐元的一次性開支,當中 5 億歐元用於電池業務擴展,2 億歐元投放於戰略重整措施,以及 4 億歐元為應對美國進口關稅而向客戶提供的價格保障。管理層強調,這些措施都是為了長遠提高品牌的利潤彈性與經營抗壓力。
執行董事會主席 Oliver Blume 表示,全球局勢與幾年前的預期完全不同,中國市場的豪華車需求下滑、美國新關稅措施與美元匯率波動,加上電動車市場增長未如預期,令 Porsche 的供應鏈與策略需重新審視。他直言:「這不是一場短暫的風暴,而是深層次的變革。Porsche 必須重新出發。」
雖然環球經濟未如理想,但 Porsche 的電動化步伐仍然取得一定成果。2025 年上半年,全球約有 36.1% 的交付車輛為電動化型號,其中 23.5% 為純電動車,12.6% 為插電混能車型。而在歐洲市場,電動化比率更達到 57%,超越品牌在 IPO 時訂下的目標。最暢銷型號方面,Macan 依然表現亮眼,全球交付達 45,137 輛,成為支撐品牌銷量的主力。
儘管經濟壓力沉重,但 Porsche 在品牌價值與產品質量方面仍然獲得肯定。在美國 J.D. Power APEAL 顧客感知調查中榮登榜首,證明其產品依然深受消費者喜愛。同時在賽車領域亦大放異彩,包括於 London Formula E 收官站奪得車隊與製造商世界冠軍,以及連續第二年在 Le Mans 的 LMGT3 組別奪冠,Porsche 963 更在總排名中奪得亞軍佳績。
在電池技術方面,Porsche 亦持續投資未來。旗下子公司 V4Smart GmbH 已在德國 Nördlingen 成功啟用第二條生產線,加上 Ellwangen 工廠,目前是全歐洲唯一專門生產高性能圓柱形鋰電池的設施。這為未來 Taycan、Macan EV 等高性能電動跑車提供堅實技術支撐。
至於未來展望,儘管歐盟與美國政府已就關稅議題達成新協議,但 Porsche 預計 8 月起的 15% 新進口關稅,仍會對今年業績構成壓力。因此品牌調整全年預測,預計全年營收仍可達 370 至 380 億歐元,但營運利潤率將介乎 5% 至 7%,汽車現金流邊際則為 3% 至 5%,當中已納入約 13 億歐元的重整相關支出。
總結而言,Porsche 雖然短期內承受不少財務與市場挑戰,但他們並沒有選擇緊縮或防守,而是大膽展開全面調整,包括車型策略、產品組合、供應鏈投資與電池技術佈局。在這場產業變革浪潮中,他們選擇主動擁抱變化,這正正展現了一個百年跑車品牌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對我來說,這場改革就像是一次 Porsche 式的重啟引擎。他們深知,要在轉型的賽道上領先,不只是比速度,更是比誰準備得更好。從戰略到技術,再到品牌精神,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不在未來成為被時代淘汰的一員。真正的駕駛者,不怕轉向,只怕不敢加速。Porsche 正是在這關鍵時刻,重新踩下油門的一個好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