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 C
Hong Kong
Friday, May 2, 2025

短痛換長遠優勢!Porsche 砸 13 億歐元全力鋪路未來電動化戰略


Porsche 正在經歷一場由內到外的深度轉型。雖然2025年首季盈利顯著下滑,但品牌選擇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裡「主動出擊」,於首季已投放約13億歐元作為產品、軟件及電池戰略調整的特別開支,正式展開一場對未來數年的佈局與賭注。

首季業績方面,Porsche 集團銷售額為88.6億歐元(同比微跌),營運利潤則由去年同期的12.8億歐元跌至7.6億歐元,營運銷售回報率下降至8.6%(去年為14.2%)。然而,汽車業務淨現金流卻由1.07億歐元上升至1.98億歐元,顯示品牌資金運用與儲備仍屬健康。

面對全球經濟及地緣政治挑戰,Porsche 採取一系列策略調整,包括減緩高性能電池自主研發計劃。旗下子公司 Cellforce Group 的電池擴展將不再獨立推進,而是改為策略合作模式。同時,品牌也正式入股 V4Smart 與 VARTA AG,進一步掌握鋰電池核心技術與供應鏈,為未來純電車型奠定基礎。


在產品面上,電氣化比例已升至39%,其中26%為純電車、13%為插電式混合動力。新款純電 Macan 表現出色,單季交付達14,185部,佔整體 Macan 銷量近六成。整體來說,Macan 全線銷售按年增長14%,而 Panamera 更大幅躍升27%,顯示品牌在轉型過程中仍保留一定產品吸引力。

地區銷售方面,美國市場強勁反彈,年增37%,但中國市場則面對重挫,交付量大跌42%。這主要受制於中國豪華電動車市場競爭激烈,加上消費信心疲弱,Porsche 明言將繼續堅守「價值高於銷量」的策略,以全球平衡銷售結構對沖風險。

不過,這場變革的代價不輕。Porsche 已調低全年預測,包括銷售額由原先預期的390-400億歐元下調至370-380億歐元,營運利潤率由原本10-12%降至6.5-8.5%。淨現金流與EBITDA比率也同步下修。雖然這些短期數字未如理想,但品牌堅信,通過現時的系統重整與研發投資,可為未來鋪路。

在我眼中,Porsche 這次選擇「吞苦果換長遠」,其實是一種成熟企業的應對智慧。與其等待市場調整、坐以待斃,不如主動承擔陣痛、清晰地投資於未來的技術命脈與供應鏈安全。短期業績下滑固然令人關注,但從電氣化占比提升、供應鏈入股布局,以至對不同市場策略的針對性調整,Porsche 顯然不只是在「撐」,而是在布局10年後仍能領先的底牌。這種「高性能品牌的轉身之痛」,或許正是車壇轉型期中最值得借鏡的一頁。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