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3 C
Hong Kong
Thursday, October 2, 2025

新一代 Mercedes-Benz CLA 風洞下的電能藝術


在電動車時代,空氣力學不只是「跑得快」的附加值,更是直接影響續航里程與能效的關鍵。Mercedes-Benz 最新推出的全電動 CLA,憑藉 0.21 Cd 的超低風阻系數,再次站上同級之最,展現品牌如何將設計美學與工程技術完美融合。


風阻=續航,數字背後的大意義
根據品牌資料顯示,每降低 0.01 Cd,長途續航力可增加約 2.5%。以年行駛 15,000 公里計算,等於額外 375 公里 無需充電的行駛距離。這就是為何Mercedes-Benz自1930年代起就執著於風洞研究 —— 從1937年的W125紀錄車,到2022年的VISION EQXX(Cd僅0.17),再到今日的全新CLA,星徽品牌在空氣力學上的積累,早已內化成其核心競爭力。

小細節,造就大突破
新CLA的低風阻並非靠單一設計,而是全方位雕琢:

• 全新雙色封閉式輪圈:比傳統輪圈風阻改善可達 15 Cd點,比已優化的Aero鋁圈亦優勝 2 Cd點。
• 前後輪導流片:針對不同尺寸車輪精細調整,進一步減少渦流干擾。
• 無縫格柵與燈組設計:接縫位置經重新規劃並部分密封,減少亂流。
• 幾近全平底盤:傳承EQS與EQE的理念,更將懸吊連桿與控制臂完全覆蓋。
• 雙擴散器選項:針對車尾空氣導流不同需求,提供兩款配置,避免妥協。

這些看似微小的細節,累積起來就是能效與續航的核心保障。


從賽道到街道的基因延續
Mercedes-Benz並非今日才談空氣力學。品牌早於1943年便建成全球首座專用汽車「大型風洞」,2013年更啟用新一代聲學風洞,確保車輛不僅高速穩定,更能在靜音舒適上達標。這些研發成果如今全數下放至CLA,讓它不只是設計之作,更是技術之作。


對香港車主而言,CLA的魅力不只是「省電」。在地少車多、塞車頻繁的環境下,能以更低能耗、更長續航去應付日常,才是真正的價值所在。而當你細看它那幾乎無縫的車身線條、低風阻輪圈,甚至底盤的平滑設計,會發現這是一部把「風」當作最大對手的車。對我來說,新CLA是一種工程與美學的交響曲,靜靜行走於城市間,卻同時帶著風洞裡的戰鬥精神。

相關內容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