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ota 正式宣佈,將在捷克 Kolín 的 Toyota Motor Manufacturing Czech Republic (TMMCZ) 廠房投產全新純電車(BEV),這是品牌首次在自家歐洲工廠生產電動車,標誌着 Toyota 在歐洲「多路徑策略」的一大里程碑。
廠房大擴建+電池組裝新設施
為迎接這項新計劃,TMMCZ 將由原有 15.2 萬平方米擴建至 17.3 萬平方米,並增設全新的噴漆及焊接工序,同時建立專用電池組裝中心。這項投資總額達 6.8 億歐元(約 59.1 億港元),其中捷克政府亦提供 6,400 萬歐元 補助,協助建設電池設施。預計將為當地新增 245 個就業機會,進一步鞏固汽車業在捷克佔 GDP 一成的經濟地位。
國家與品牌的雙贏
捷克總理 Petr Fiala 在宣布儀式上表示,成功爭取 Toyota 投資,代表國家能持續提升技術水平,保持在歐洲及全球汽車業的競爭力。工業及貿易部長 Lukáš Vlček 亦強調,憑藉穩定的營商環境與熟練勞動力,捷克是全球科技企業的理想夥伴,而這次合作將大幅推動國家經濟轉型。
至於 Toyota Motor Europe 總裁中田義弘則指出,這項先進技術項目不單有助鞏固 Toyota 在歐洲市場的影響力,更是公司邁向 2040 年實現碳中和的關鍵一步。
TMMCZ 的角色與歷史
目前,TMMCZ 每年產能約 22 萬輛,主要生產 Aygo X 與 Yaris Hybrid。隨着新 BEV 的投產,工廠將進一步擴充「多路徑」生產能力,並帶動供應鏈發展,當地供應零件比例高達 65%。此外,TMMCZ 自 2002 年啟用以來已累積生產逾 450 萬輛汽車,更於 2024 年成為 Toyota 歐洲首個物流「超級樞紐」,向中歐六大市場供應 Toyota 和 Lexus 車型。
這次 Toyota 選擇在捷克投產純電車,背後意義不僅是區域製造基地的升級,更是品牌策略上的信號。Toyota 一直主張「多路徑」——並非單靠 BEV,而是同時發展 Hybrid、PHEV、Fuel Cell 等方案,務求在不同市場找到最佳解決方法。今次投資,除了回應歐洲對電動車的強勁需求,亦是對「本地化製造」與「碳中和目標」的實際行動。對香港讀者而言,這代表未來在歐洲生產的 Toyota 電動車,有望以更穩定的供應與更具競爭力的成本進入國際市場。Toyota 向來不急於追逐短期市場風潮,但每一步都極具戰略性——而捷克 BEV 廠房的落成,或許正是其「慢行先至穩贏」的最佳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