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 C
Hong Kong
Saturday, April 20, 2024

東望洋跑道上的頂尖三級方程式賽車


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在1983年首次舉行三級方程式賽事,當屆賽事奪冠的巴西車手冼拿(Ayrton Senna)後來更成為車壇巨星 。自此,澳門格蘭披治三級方程式大賽便成為實至名歸的冠軍車手搖籃。藉著澳門正準備迎接在今年11月登場的新一代三級方程式賽車的到來,讓我們一同回顧賽車運動中最具影響力的單座位賽車類別的演變,以及一些曾經叱咤這條極具挑戰性的澳門街道賽道的頂尖三級方程式車型。

Ralt RT3
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在1983年轉為採用三級方程式賽規,Ralt RT3賽車稱霸當年的賽事。在25席參賽陣容中,有19位車手駕駛著產自英國Surrey、由前百拉咸一級方程式設計師托蘭納(Ron Tauranac)創立的Ralt品牌賽車迎戰。RT3融合一級方程式中的地面效應原理,是第一輛口碑載道的三級方程式「有翼賽車」。

Ralt RT3賽車於1979年面世,在僅僅1年內便克服了初期的不穩定性,成為1980年的三級方程式皇牌賽車。托蘭納先生亦於每個賽季輕微調整賽車,使其在之後數年內逐漸佔據全球市場。1982年,摩里路(Roberto Moreno)駕駛著專為征戰大西洋方程式而設計的RT4賽車,參加最後一屆以該賽規舉行的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並取得冠軍。

在1983年的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中,駕駛Ralt賽車的冼拿、基里奴(Roberto Guerrero)和貝嘉(Gerhard Berger)包攬三甲,助品牌佔據該屆賽事頒獎台的所有席位。次年,Ralt賽車品牌的稱霸戰績更為彪炳, 31席參賽陣容中有24輛均為RT3賽車。尼爾遜(John Nielsen)奪得冠軍,祖軒遜(Stefan Johansson)和特維爾(Mike Thackwell)取得亞軍和季軍,前七名衝線車手均駕駛RT3賽車。到了1985年,三級方程式賽車需符合平面式車底的要求,以有效地淘汰地面效應。托蘭納鑑於RT3賽車已經過時,便設計出RT30賽車。


Reynard 903
平面式車底賽規正好與Adrian Reynard打造的三級方程式賽車相吻合。在當時,Ralt因使用鋁製單體式底盤而裹足不前,而Reynard的第一輛賽車853則是使用碳纖維材料。853概念在1986年(863賽車)和1987年(873賽車)得以完善,車手華萊士(Andy Wallace)更在1986年駕駛Madgwick Motorsport車隊的863賽車,奪得該年的澳門格蘭披治三級方程式大賽冠軍。不過,最受關注的還屬在1990年面世的903賽車。雖然這款賽車與Reynard最成功的三級方程式賽車相差甚遠,但Reynard903賽車仍助米高·舒密加(Michael Schumacher),攜手由車手經理人Willi Weber及工程師Klaus Trella組成的WTS Motorsport 車隊,擊敗同樣驍勇善戰的夏建倫(Mika Häkkinen),奪得當年的澳門冠軍。

903賽車之設計深受Reynard 於1989年奪得Formula 3000冠軍的戰車所影響,而舒密加在征戰澳門前亦曾駕駛這款賽車,奪得1990年德國三級方程式賽事冠軍。但好景不常,由於每項國家三級方程式錦標賽都有獨立的輪胎廠商,故Reynard賽車只能在某些國家駕駛。而在享負盛譽的英國市場中,Reynard賽車更是一敗塗地,並在1991年失去了所有客戶。


TOM’S 032F
豐田廠隊TOM’S被譽為日本三級方程式歷史上最成功的車隊,但諷刺的是,車隊早期使用的三級方程式底盤其實是英國出品。

設計師Andy Thorby在位於英國諾福克(Norfolk)的TOM’S基地等待Group C跑車項目展開期間,「利用空餘時間」勾畫出在1991年推出的031F賽車雛形。

031F賽車由TOM’S GB運營,當時的負責人是曾幫助當尼利(Martin Donnelly)登頂1987年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的前Intersport Racing領軍人物Glenn Waters。賽車在1991年攜手韋迪爾(Rickard Rydell)參加英國賽事。同年,TOM’S日本則助嘉加斯(Paulo Carcasci)勇奪日本三級方程式賽事冠軍頭銜,並於1992年派出韋迪爾和韋侖諾夫(Jacques Villeneuve),駕駛升級版032F賽車應戰。雖然二人未能折桂,但韋迪爾對出征澳門格蘭披治三級方程式大賽仍滿懷信心:他在1991年駕駛著英國製031F賽車收獲桿位,並在次年駕駛032F賽車,經歷連番激鬥後擊敗代表Reynard出征的拿美(Pedro Lamy),奪得1992年的屆澳門格蘭披治三級方程式大賽冠軍韋侖諾夫則取得季軍。

在跟隨大隊轉投Dallara之前,早期的TOM’S三級方程式賽車在下壓力和轉彎速度方面取得重大進展,亦成為長期稱霸日本錦標賽的基礎。


Dallara F393
DallaraF393賽車徹底改寫了三級方程式的歷史。在1992年的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中,共有30輛三級方程式賽車參加賽事,當中僅有4輛是出自位於意大利巴馬的Dallara車廠。但到了1993年,該品牌賽車已經佔據29席參賽陣容的23席。

Dallara的設計師團隊在F393賽車的風洞設備方面花費了約1200個小時的時間。賽車採用單筒前懸掛系統,而非舊式的雙筒設計,藉此提升空氣動力學效率達15%。賽車稱霸意大利、德國和法國三級方程式錦標賽,並打入英國市場,使原本忠於本土製造商Ralt和Reynard的英國車壇在賽季中期轉為使用F393賽車。

在1993年,德國三級方程式錦標賽前列份子約克•梅拿(Jörg Müller)攜手由後來擔任紅牛青年培訓體系「校長」的馬高(Dr Helmut Marko)所創立的RSM Marko車隊,奪得澳門格蘭披治三級方程式大賽冠軍。在當年的14位完成比賽車手中,共有13位駕駛F393賽車。

F393賽車更得益於國際汽聯就三級方程式賽車底盤而推出的多年認證標準,獲得長達2年的認證,因而降低成本。在1994年,澳門格蘭披治三級方程式大賽共迎來28位參賽車手,當中有26位使用F393賽車或者F394賽車出征。


Dallara F312
DallaraF308是一輛非常出色的賽車,為2008年至2011年間的FIA認證車款。為符合更為嚴謹的FIA安全標準,F312賽車繼而面世。雖未如F308賽車精緻,但這款賽車卻一直深受歡迎,因而備受矚目。

國際汽聯亦延長車架認證限期,故在2012年至2018年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間,DallaraF312車架均無一缺席,並在2014年配置動力更為強勁的引擎,後又在2017年提升空氣動力學表現和安全規格。儘管許多車隊開始淘汰舊款Dallara賽車,轉為使用更新版的 F312賽車,但原裝Dallara F312車架仍繼續馳騁東望洋跑道至2018年,當中又以助英國Carlins車隊連續七征東望洋的兩架Dallara最為空前。Carlins車隊曾攜手賽恩斯(Carlos Sainz Jr. )、京治(Jordan King,2次)、伊洛特(Callum Ilott)、2016年賽事冠軍達哥斯達(António Félix da Costa)、費尼特拉斯(Sacha Fenestraz)以及片山義章(Yoshiaki Katayama)征戰澳門,而曾駕駛另一架 F312/010賽車的澳門畢業生則有阿比徹(Daniel Abt)、迪加利(Harry Tincknell)、布隆基斯(Tom Blomqvist)、金丸悠(Yu Kanamaru)、諾利斯(Lando Norris)、迪凡赤高(Devlin Defrancesco)以及達華拿(Jehan Daruvala)。


今年,澳門將首次採用2019年規格的國際汽聯三級方程式賽車,屆時所有參加澳門格蘭披治三級方程式大賽—國際汽聯三級方程式世界盃的車手將駕駛同一規格的賽車參戰。賽車採用Dallara碳纖製單體式底盤,搭載定制的Mecachrome 3.4升六缸自然吸氣引擎,最大馬力可達380 bhp/8000 rpm。賽車亦配有首次亮相東望洋跑道的最新Halo車手保護裝置,以及F1標準虛擬安全車系統和DRS風阻抑制系統(Drag Reduction System)。

36年前,冼拿奪得第一屆澳門格蘭披治三級方程式大賽冠軍。到了2019年,誰會步上他的後塵,成為澳門傳奇新篇章的首位王者?

相關內容

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