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 C
Hong Kong
Sunday, May 4, 2025
主頁 博客 頁面 26

「極速進擊!」Polestar 3 Long Range 單摩打版美國開工!續航狂飆 706 公里!

Polestar 3 Long range Single motor starts US production


Polestar 3 電動 SUV 嘅 Long range Single motor 版本正式喺美國開始生產!呢架旗艦級 SUV 喺最新 WLTP 標準下,認證出驚人嘅 706 公里續航力(EPA 標準下亦有 350 英里)。以 EUR 79,890(約港幣 $680,000)起跳,呢個全新入門版令 Polestar 3 更親民,續航數字仲係同級數一流!

Polestar 3 單摩打版採用同 Dual motor 版本一樣嘅 111 kWh 電池組,支援 250 kW 極速充電,由 10% 充到 80% 只需 30 分鐘。雖然只係後輪驅動,但 220 kW 馬力 配上 490 Nm 扭力, 0-100 km/h 加速只需 7.8 秒,輸出已經夠應付日常所需。


Polestar CEO Michael Lohscheller 表示:「Long range Single motor 版本喺美國投產後,會直接交付俾北美市場嘅車主,令更多消費者有機會享受到 Polestar 3 嘅豪華同動態表現。」

呢個單摩打版本亦支援 Polestar 3 嘅 單一選項及套件結構,提供六種車身顏色、五種內飾配搭,仲有四款輪圈選擇,包括全新 21 吋合金輪圈(Pro Pack 專屬)。另外,一系列高級選配如 Bowers & Wilkins 25 揚聲器音響系統(支援 Dolby Atmos)、 Bridge of Weir 頂級 Nappa 皮革 同 1.3 Megapixel LED 頭燈 都可以加落單摩打版本身上。


作為性能品牌,單摩打版本依然保留咗 Polestar 3 嘅「操控基因」,採用先進嘅 被動避震系統,配備 Hydraulic Rebound Stops(HRS) 同 Frequency Selective Damping(FSD) 技術,提供舒適同精準嘅駕駛體驗,絕對唔會輸俾 Dual motor 版本。最重要嘅係 Brembo 剎車系統 繼續登場,提供強勁嘅剎停能力,確保行得快、停得穩。


Polestar 3 Long range 單摩打版真係將「旗艦級豪華」同「續航極致」完美結合,706 公里嘅續航數字放喺電動 SUV 中已經叫人眼前一亮。雖然馬力比 Dual motor 低,但後驅設定配合快充功能,足夠應付日常用車需要,無論喺市區或者高速公路行駛,都夠晒順暢又節能。

而且,Polestar 3 成部車嘅設計同豪華配件照舊齊全,Nappa 皮革、Bowers & Wilkins 音響等都唔使妥協,真係慳錢之餘又唔失「豪華味」。對於想入手旗艦級 SUV,但又唔需要四驅嘅朋友,呢個單摩打版本真係一個好選擇!最後,都係嗰句:「續航力強 + 充電快,先係未來電動車嘅真贏家!」

Hyundai 和 Kia 亮相革命性可穿戴機械臂 X-ble Shoulder!工業界的救星來臨


在現今工業界中,長時間的勞動和重複性動作經常讓勞工面臨肩膀和肌肉系統的過度負擔。為了解決這個問題,Hyundai Motor 和 Kia 推出了革命性的可穿戴機械裝置「X-ble Shoulder」,這款產品能夠輕鬆地減少肩部負擔,幫助提升工作效率,還能有效降低肌肉骨骼傷害的風險。兩家公司透過 Hyundai Motor Group 的 YouTube 頻道發布了兩段介紹視頻,詳細展示了「X-ble Shoulder」的功能及開發故事。

在韓國首爾附近的 Hyundai Motorstudio Goyang 舉行的「Wearable Robot Tech Day」活動上,Hyundai 和 Kia 正式亮相了這款突破性產品。X-ble 是由「X」和「able」兩個字組成,象徵著無限潛力和「一切皆有可能」,預示著可穿戴科技進入了嶄新的時代。


「X-ble Shoulder」是 Hyundai 和 Kia Robotics LAB 開發的首款工業級可穿戴機械臂,專為高空工作設計,能幫助使用者減少上肢肌肉的負擔,減少上肢骨骼肌肉系統的壓力。隨著「X-ble Shoulder」的問世,這款可穿戴機械臂將不僅限於汽車行業,它的應用領域將涵蓋建築、造船、航空甚至農業等多個行業。

「X-ble Shoulder」最大的特點是,它利用肌肉補償模組來提供輔助力量,而不是依賴電力系統。這意味著使用者不需要額外充電,無需擔心電池問題,維護起來也極為方便。輕量化設計和高強度碳纖維材料使其即使長時間使用也不會感到沉重或不適。


此外,X-ble Shoulder 的可調節設計能夠根據不同的工作需求進行調整,並且提供了兩個版本:基本版和可調節版。基本版適合那些需要頻繁變換姿勢的工作,而可調節版則適合需要重複相同動作的工種,並且可以根據使用者的工作姿勢來調整最大扭矩,提供更高的輔助力。

Hyundai 和 Kia 強調,這款產品的開發過程中,對用戶的實際反饋至關重要。從2022年到2024年,約300名來自兩家公司工廠的工人和健康管理人員參與了試用,並提出了有關舒適度、可操作性和清潔方便性等建議。這些回饋被納入了產品的優化設計,最終誕生了這款符合工業需求的創新設備。


隨著「X-ble Shoulder」的問世,Hyundai 和 Kia 的 Robotics LAB 計劃將其商業化,並逐步擴展到更多行業。根據市場研究,穿戴機器人和外骨骼市場的規模將從2024年的25.5億美元增長到2029年的102.5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達32.05%。

首階段,這款可穿戴機械臂將首先在 Hyundai 和 Kia 的生產與維修部門中投入使用,並計劃在2020年代中期開始進一步拓展銷售,進軍歐洲和北美市場,最終將「X-ble Shoulder」推向建築、造船、農業等各行各業。


這款「X-ble Shoulder」不僅僅是科技上的創新,更是對工人健康與安全的一種深切關懷。對於在工地上或長時間需要抬高手臂的勞動者來說,這樣的裝置真的是一大福音。尤其是不用充電、不會造成額外負擔的設計,無疑將大大提升工作效率,減少因為肩膀過度勞累而導致的受傷問題。以後,我們或許會看到更多的高科技產品,真正進入每個人的工作和生活中,讓人與機器的協作變得更加自然流暢。這是科技在工業界的又一次勝利,也為我們創造了一個更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讓人類和機器不再是對立的存在,而是能夠彼此協作的夥伴。

Honda Prelude Proto 與 Civic Type R 黑魂進化!將現身 2025 東京 Auto Salon

HONDA MARKS 25 YEARS OF PIONEERING HYBRID SUCCESS WITH EUROPEAN DEBUT OF PRELUDE CONCEPT AS IT ANNOUNCES RETURN OF NAMEPLATE TO EUROPE


Honda即將於2025東京Auto Salon強勢展出兩款極具話題性嘅車款,包括注入現代科技而重生嘅 「Prelude Prototype」,同埋進一步強化運動感嘅 「Civic Type R Racing Black Package」。今次展覽主題「Honda SPORTS」,重申Honda對駕駛樂趣同操控激情嘅堅持,兩大焦點車型勢必引爆車迷眼球。

作為Honda經典跑車系列之一,Prelude 呢個名字絕對喚起唔少車迷嘅回憶。今次「Prelude Prototype」係基於2023年首度亮相嘅 「Prelude Concept」 改良而來,並加入更多 運動化空力套件,令整體設計更具攻擊性。修長嘅車身線條配合低重心設計,充滿現代跑車美感,同時延續咗Prelude一貫嘅 優雅與動感並存 風格。

前臉造型鋒利而簡潔,LED頭燈組搭配Honda最新家族化設計,車尾亦配有跑格濃厚嘅 擾流尾翼,讓視覺動感一氣呵成,既保留跑車姿態,又融入未來感設計元素。


Civic Type R一直係熱血車迷心中嘅 駕駛樂趣代表作,而今次追加嘅 「Racing Black Package」 進一步強化其運動本質。全車以 黑色元素 為主軸,包含黑化後視鏡、輪圈同其他細節,令整體視覺效果更低調霸氣,宛如一位深藏不露嘅賽道悍將。

除咗外觀,Civic Type R嘅本質依然維持高水準表現,車身空氣動力設計同埋性能調校將為駕駛者帶嚟更純粹、更直覺嘅駕駛體驗,達到「快」與「樂」嘅完美平衡。

兩款車型內裝同樣延續 運動與豪華並重 嘅設計理念,Civic Type R配備標誌性紅色賽車座椅,配合大量黑色飾件,將車廂氣氛推至極致熱血。而Prelude Prototype則以簡潔為主,搭載現代化數碼儀錶及中控顯示屏,將科技感與駕駛體驗完美融合,展現出Honda對未來跑車嘅獨特見解。

動力方面,Prelude Prototype採用 運動化調校嘅混能系統,喺追求操控樂趣嘅同時亦兼顧未來環保趨勢。Honda透過精密嘅電子控制技術,令駕駛者依然能夠享受到 「人車合一」 嘅純粹快感,展示出Honda追求「綠能未來」同「操控激情」並存嘅理念。

至於Civic Type R Racing Black Package,則維持現行2.0L渦輪增壓引擎,強大嘅輸出配合精準嘅底盤調校,令每一次油門輸出都成為一次純粹嘅駕駛享受。

日產 R32 GT-R 變 EV!東京改裝車展 2025 絕對要睇的懷舊與未來碰撞


東京改裝車展一直是車迷的天堂,而日產這次帶來一系列重磅作品,成功將「傳統車神」同「電動未來」拉埋一齊,亮點包括將經典 R32 GT-R EV化嘅概念車 「R32EV」,仲有最新 GT-R NISMO Special Edition,同其他多款前衛概念車。日產以賽車科技、創新設計同新舊交融,為車迷帶嚟無限驚喜。

日產工程師團隊將90年代嘅經典「戰神」R32 GT-R轉化成電動車型 R32EV,呢部車係由一班有心嘅日產工程師從2023年開始打造,目標係將「現代電動科技」融合R32嘅靈魂,唔單止保留到經典造型,仲賦予咗新嘅動力系統,完全係新舊世代嘅大碰撞。對於一眾「JDM信徒」嚟講,呢部車既有情懷,又有科技,簡直係一個完美嘅進化版。

除咗R32EV之外,展覽上另一大焦點就係 NISSAN GT-R NISMO Special Edition。呢款車注入咗日產最強嘅賽車科技,全面優化咗引擎內部結構,包括 活塞環、連桿同曲軸 等部件,提升到極致嘅平衡同精準度。配合碳纖維NISMO專屬引擎蓋,GT-R NISMO再一次刷新「戰神」嘅性能極限,對於追求速度同激情嘅朋友嚟講,呢部車絕對係終極選擇。

日產仲帶嚟最新 Fairlady Z 2025年版,仲會展示北美版新增嘅靚色「灣岸藍」,跑格十足。除此之外,仲有兩款 X-TRAIL 概念車:「X-TRAIL unwind concept」打造豪華戶外露營氛圍,仲可以沖一杯地道嘅Espresso;而「X-TRAIL remastered concept」則玩味十足,以先代X-TRAIL為基礎,加入復古元素,打造一個享受黑膠音樂嘅特別空間,為舊車帶來全新生活方式。

Caravan系列亦有驚喜,第五代災害支援概念車更進一步進化,融入咗 LEAF便攜式電池,提供實際災害支援功能,亦適合日常使用,喺需要時可以發揮強大支援力,真正做到多功能實用性同前瞻性兼備。

日產今次喺東京改裝車展真係大玩一場,由經典R32 GT-R EV化,到GT-R NISMO嘅極致性能,絕對可以滿足到唔同口味嘅車迷。尤其是R32EV,當我見到呢個消息,真係即刻諗到90年代嗰段「日系超跑黃金年代」,R32係幾多男人心目中嘅夢想車!而家竟然用咗電動化技術,令到經典變得更現代,仲可以延續「戰神」嘅傳奇。至於X-TRAIL嘅玩味概念車,真係幾有創意,完全展示到車輛嘅多元可能性。而Caravan災害支援車就充滿實際價值,尤其係現時咁多天災意外,呢啲實用車真係值得推廣。

總括嚟講,日產今次玩新亦顧舊,帶嚟嘅作品夠晒「味道」同驚喜,完全展示咗佢哋喺賽車科技、電動化同改裝世界嘅深厚功力。如果你係日產迷,或者鐘意改裝車,2025東京改裝車展,呢次一定唔可以錯過!

Aston Martin Valhalla 中置混能超跑挑戰 F1 極限!


Aston Martin再次挑戰極限,推出他們首款中置引擎量產超跑 Valhalla,將F1賽車科技完美融入公路版超跑之中,提供駕駛激情同時又帶來實用性。這款混能超跑以驚人的性能和獨特設計,將品牌推向全新高度。

Valhalla的外型設計極具未來感,車身線條流暢俐落,完美演繹Aston Martin「簡約而純粹」的設計語言。這款超跑不只注重美感,還融合了F1技術,採用主動空氣動力學設計,於高速時產生超過600kg下壓力,為駕駛者提供極致穩定性和信心。當車速達至350km/h極限時,系統更會自動調節前後擾流翼角度,減少多餘的下壓力,達到最佳平衡。外觀設計雖然激進,但Aston Martin保留了品牌獨特的高雅風格,絕對不會過於誇張。


車廂內裝強調駕駛者體驗,採用F1級別的科技和材料,將輕量化與高級質感完美結合。中控台設計簡約直接,所有駕駛資訊清晰易讀,而車廂布局則將駕駛者置於中心,強調「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使用大量碳纖維物料,不僅提升質感,亦有助減輕車重。座椅則是從賽車取得靈感,提供極佳支撐性和舒適度,即使高速過彎亦能穩穩支撐住身體。


Valhalla搭載了一套驚人的混能動力系統,結合了 4.0公升V8雙渦輪增壓引擎 及 三組電動馬達,綜合輸出達到 1079PS 馬力及 1100Nm扭力,絕對是超跑界的怪獸級表現。其中V8引擎具備平面曲軸設計,燃燒效率更高,反應更迅速,加上雙渦輪增壓技術,讓引擎爆發出令人瞠目結舌的動力。引擎亦配搭8速雙離合器波箱,換檔速度極快,為駕駛者提供極度爽快的駕馭感。至於電動馬達部分,前軸由兩個電動馬達驅動,提供獨立扭力分配,提升過彎靈活性;後軸則有另一個電動馬達輔助V8引擎,提供額外動力輸出,讓Valhalla在2.5秒內完成0-100km/h加速,最高車速更達到350km/h!電池方面,Valhalla採用了專為高性能混能車設計的電池系統,能提供即時的動力輸出,並具備高效能散熱功能,即使在激烈駕駛下依然保持穩定輸出,絕不拖泥帶水。



Aston Martin Valhalla絕對是品牌邁向未來超跑市場的里程碑,從F1科技到混能動力系統,完全顛覆了傳統Aston Martin的格局。老實說,中置引擎加上平面曲軸V8,聽到都已經夠興奮,還要加埋600kg下壓力同1000匹以上馬力,絕對係男人夢寐以求嘅「終極玩具」。
如果話Valhalla係將「科技同駕駛激情」完美結合嘅代表,我絕對認同。佢唔係一台純粹的賽道猛獸,而係一台可以日常駕駛,甚至用來兜風嘅豪華超跑。無論你鍾意跑山路、賽道,定係純粹欣賞設計,Valhalla都會俾到你前所未有嘅滿足感。

當然,咁頂級嘅超跑價錢一定唔平,但對於Aston Martin車迷嚟講,呢部Valhalla唔單止係一台車,而係一件可以收藏嘅藝術品,同時亦係一份屬於未來嘅Aston Martin傳奇。

Rolls-Royce Cullinan Series II 香港登場!頂級豪華 SUV 霸氣現身,氣勢一望無際!


Rolls-Royce旗下嘅豪華SUV代表作Cullinan Series II正式喺香港發表!呢款豪華巨獸,以無與倫比嘅工藝、設計同動力,進一步演繹「勞斯萊斯式豪華」,再一次喺香港高端車壇掀起震撼!

全新Rolls-Royce Cullinan Series II,係一部兼具霸氣同優雅嘅超豪SUV。外觀設計比上一代更具現代感,強調力量同雕塑感嘅車身線條,配合最新LED頭燈設計,成個車頭更具侵略性。車側依然保持極致流暢嘅「游艇風格」,將豪華與運動完美結合。而尾部嘅全新LED尾燈組設計,增添咗層次感同未來感,喺夜間辨識度極高。


車廂內延續勞斯萊斯「奢華工藝」嘅傳統,每個細節都經過精心打磨。星空車頂係標誌性設計,配上全新嘅氣氛燈光系統,車內氛圍既溫馨又高貴,營造獨一無二嘅「移動皇宮」感覺。

座椅採用頂級皮革製成,觸感如絲般柔滑,座椅設計更提供絕佳嘅支撐同舒適性,無論長途定短途,乘客都能享受到如私人飛機般嘅舒適體驗。動力方面,Cullinan Series II搭載強勁嘅V12雙渦輪增壓引擎,提供極致平順嘅加速體驗。勞斯萊斯著名嘅「魔毯般」懸掛系統,將路面震動完全濾除,無論喺城市街道定越野路面,車身依然保持穩定同寧靜。


此外,全新車型提供更智能嘅駕駛輔助系統,令駕駛者可以更加安心掌控,享受純粹嘅豪華SUV體驗。Rolls-Royce一如既往提供高度個性化服務,無論係外觀顏色、內飾材料定細節裝飾,都可以根據車主需求量身打造,成就每一部Cullinan Series II都係「獨一無二」。


Cullinan Series II可以話係Rolls-Royce喺豪華SUV市場嘅「王者之作」。無論係外觀霸氣十足嘅設計,定係內櫳細膩入微嘅工藝,都顯示出「勞斯萊斯式」嘅極致追求。喺香港呢個充滿超跑同豪車嘅城市,Cullinan Series II絕對唔係一部低調嘅車,但佢嘅豪華同品味,唔係一般人能夠理解嘅。對我嚟講,呢部車唔單止係身份象徵,佢仲係品味嘅極致演繹。坐喺Cullinan Series II入面,真係會令人覺得「所有路都係你嘅私人道路」!🚀

香港德國萊茵 TÜV 獲委任為電動車 EV 新註冊維修工場認證機構


隨著香港加速邁向電動車(EV)時代,確保電動車及其維修服務的安全與可靠性變得尤為重要。作為全球領先的檢測、檢驗和認證機構,TÜV萊茵很榮幸能通過專業知識與創新舉措助力這一進程。我希望分享我們最新的《TÜV報告2025》和與機電工程署(EMSD)合作的亮點,這些正在重塑香港電動車安全的未來。

什麼是《TÜV Report》?
《TÜV Report》每年由 TÜV-Verband 發布,被視為駕駛員和二手車經銷商的領先獨立參考資料之一。該報告綜合了德國所有TÜV公司的道路適航性測試結果;在 2025 年《TÜV Report》中,涉及 2023 年 7 月至 2024 年 6 月期間進行的近 1,020 萬次定期技術檢查 (PTI)。

《TÜV Report 2025》亮點
電動車可靠性持續提升:報告顯示,諸如VW e-Golf這樣的電動車在首次檢驗中達到僅3.4%的故障率,展示了電動車設計與製造技術的顯著進步。
專業維修的重要性:儘管電動車具備高可靠性,但高壓系統和先進電子設備的維護需要專業技術,這一點對香港日益增長的電動車市場尤為相關。

https://www.tuev-verband.de/pressemitteilungen/tuev-report-2025-elektroautos

Toyota Urban Cruiser 全球首發!全新迷你電動 SUV 道搶眼登場!


Toyota最新力作Urban Cruiser正式亮相!這款全新純電動小型SUV擁有霸氣設計、寬敞內櫳及豐富科技配備,為市場帶來另一驚喜之選,勢必掀起一輪「城巿電動SUV熱潮」。Toyota Urban Cruiser由Urban SUV Concept發展而來,將進軍英國及歐洲這個高速增長的市場,並進一步擴展Toyota的純電動陣容。這亦是Toyota多元化電動路線策略中重要一步,目標在2026年前推出15款零排放車型,包括6款基於專屬平台的純電動車款,並在2035年達到100% CO2減排的目標。


Urban Cruiser以「Urban Tech」為設計主題,車身結合了動感及成熟感,前後保險桿肌肉感十足,而車尾燈組貫穿尾門,營造出「力量感」十足的視覺衝擊。

車身尺寸為:
• 長:4,285mm
• 闊:1,800mm
• 高:1,640mm
• 軸距:2,700mm


雖然體積較Yaris Cross大,但Urban Cruiser依舊靈活,擁有5.2米轉彎半徑,18至19吋合金輪圈進一步提升型格,並有多種車身顏色選擇,雙色車頂更是打卡一流。得益於比Yaris Cross多出140mm的軸距,Urban Cruiser提供滑動式後排座椅設計,輕鬆調整前後座距離,營造D級SUV的空間享受。後排座椅採用40:20:40分割設計,亦可傾斜調校,靈活多變,適合各種載物需求。內櫳設計結合SUV的「粗獷感」及高視野駕駛位置,儀錶板低而橫向開展,讓車廂看起來更寬敞。車內配有12種氣氛燈光選擇,輕鬆打造理想氛圍。


Urban Cruiser提供兩款電池選項:
1. 49kWh:專屬前驅版本,輸出142匹馬力。
2. 61kWh:
• 前驅版:輸出172匹馬力。
• 四驅版:輸出達184匹馬力,後軸多出48kW電動馬達,提升操控及穩定性。


所有版本均配備熱泵冷氣系統及電池預熱功能,在寒冷天氣下仍能保持最佳效能。Urban Cruiser建基於全新電動車平台,結構強固同時輕量化,並提供更大車廂空間。此外,地台設計無需傳統橫樑,有效提升車內載物及乘坐空間。四驅版本採用Trail Mode及Downhill Assist Control功能,無論鬆散路面或崎嶇地勢都能游刃有餘,而前驅車型亦提供「Snow Mode」,助你輕鬆應對雪地。

Urban Cruiser全車系配備先進安全系統,包括:
• 預碰撞系統
• 自適應巡航
• 車道保持輔助
• 360度全景影像

車內設有10.25吋數碼儀錶及10.1吋多媒體屏幕,支援雲端導航、智能手機連接等功能。MyToyota App更可協助車主監控電池狀態、查詢充電站及安排充電時間。


Urban Cruiser絕對係「細車大智慧」嘅代表!外形夠晒搶眼,內櫳空間又極度實用,仲有多種電池選擇,前驅或四驅一樣有得揀。香港寸金尺土,街道細得嚟又繁忙,呢部Urban Cruiser無論係靈活操控定係舒適空間,都非常適合城巿生活。

作為純電SUV,Urban Cruiser仲展示咗Toyota堅定嘅電動化決心,同時帶住親民又實用嘅形象,應該會吸引唔少香港家庭車主嘅注意。如果佢真係有機會進駐香港市場,大家又會唔會考慮放棄傳統燃油車,試下呢種「零排放」未來之選?我自己就好期待揸住佢喺城巿遊走,真係有種「小車大能量」嘅快感!

10 年傳奇再現!Toyota 的耐力賽雙雄攜手重現榮耀時刻


在耐力賽領域,Toyota 已用 10 年的努力,寫下無數輝煌篇章。從 2014 年首次贏得 FIA 世界耐力錦標賽(WEC)冠軍,到 2024 年 GR010 Hybrid 再次登頂,這兩款冠軍車型象徵了 Toyota 在賽車科技與可持續發展上的突破性成就。


TS040 Hybrid 作為 Toyota 第二代混能 WEC 賽車,憑藉 1,000 匹馬力與四驅混能系統,為之後的量產車鋪平了技術基礎。而 GR010 Hybrid 不僅延續了高性能混能技術,還首度以 100% 再生生物燃料奪得勒芒 24 小時耐力賽與 WEC 冠軍,進一步彰顯可持續賽車的未來方向。


從巴西到巴林:榮耀背後的故事
回到 2014 年,TS040 Hybrid 在賽季七場比賽中勝出五場,帶領 Toyota 於巴西聖保羅 Interlagos 賽道拿下 WEC 車隊冠軍,締造日本製造商在耐力賽上的首個世界冠軍。這段旅程不僅展現車手與團隊的實力,更是 Toyota 賽車技術精進的縮影。

而 2024 年,同一條賽道再次見證 Toyota Gazoo Racing 的勝利。GR010 Hybrid 在 Interlagos 拿下關鍵勝利,最終在巴林站上演驚天逆轉,以兩分之差擊敗 Porsche,再奪車隊總冠軍。這場比賽見證了車隊的韌性與實力,也象徵了 Toyota 在 Hypercar 級別的持續統治地位。


延續傳奇,迎接未來挑戰
十年間,Toyota Gazoo Racing 的進步不僅限於賽道,還在於科技創新的推進與賽車精神的延續。無論是 TS040 Hybrid 的技術創新,還是 GR010 Hybrid 在混能與再生燃料上的突破,都標誌著 Toyota 在賽車與環保領域的領導地位。

對於粉絲來說,要親身感受這段傳奇旅程,可以造訪位於德國科隆的 Toyota Gazoo Racing 歐洲賽車博物館(TGR-E Motorsport Museum)。這裡展示了 TS040 Hybrid、TS050 Hybrid、GT-One 等歷史車型,甚至還有 Toyota 的 F1 賽車與稀有的世界拉力賽(WRC)經典車款,讓人一覽 Toyota 賽車文化的多元面貌。


TS040 Hybrid 與 GR010 Hybrid 不僅是冠軍的象徵,更是科技創新的代表。它們告訴我們,不斷挑戰極限才能實現突破。最感動的是 Toyota 的那份堅持與執著。從 2014 年首次奪冠,到 2024 年在 Hypercar 級別面對 Ferrari、Porsche 等強敵時仍能逆轉勝出,這背後凝聚的不僅是科技力量,還有整個團隊的心血與熱情。這種精神,無論是對車迷還是對我這樣的車評人來說,都無比激勵人心。期待未來的 Toyota 賽車能繼續超越自我,為我們帶來更多精彩的賽事與創新技術,也讓我有機會再次為大家分享這些令人熱血沸騰的故事!

Toyota Mobility Foundation全球創新挑戰賽!三百萬美元助威尼斯實現「零碳出行夢」


Toyota Mobility Foundation正式公佈「Sustainable Cities Challenge」威尼斯站的10個準決賽團隊名單。此挑戰賽由Toyota Mobility Foundation聯同威尼斯市政府、Challenge Works及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攜手舉辦,旨在尋找全球創新者的解決方案,以提高意大利「水上城市」現有低碳及零碳運輸工具的使用率。

作為一項為期三年、總獎金達900萬美元(約7.06百萬英鎊)的全球性挑戰賽,Sustainable Cities Challenge自2024年6月啟動以來,吸引了來自全球的126個參賽團隊。威尼斯是其中一個獲選的城市,將獲得300萬美元(約2.3百萬英鎊)資金,用於推動當地可持續交通發展。與威尼斯一同入選的,還有美國底特律及印度瓦拉納西兩大城市。


10大準決賽團隊亮相
每個入選團隊將獲得5萬美元(約3.9萬英鎊)的實施資金,用以細化方案並適應威尼斯當地需求。以下是入圍的團隊及其解決方案:
1.Betterpoints Ltd:以科技推動環保行為,促進公共交通及步行使用,助企業達成淨零排放目標。
2.Bikeloop AS:專注於智能、安全、可持續的單車停泊系統,結合增值服務,改善單車用家的便利性。
3.Factual Consulting SL:透過RIDEAL平台管理交通激勵計劃,鼓勵市民選擇更可持續的出行方式。
4.HCE s.r.l.:設計及開發針對上下班通勤的方案,提升市民對綠色交通的意識。
5.Instant System SAS:提供整合多種交通模式的出行平台,透過遊戲化工具改變市民的交通習慣。
6.Ioki GmbH:透過數據分析了解威尼斯市民的出行需求,提供可持續交通的轉型方案。
7.Kooling Technologies Limited:其「Every Street」工具深入分析市民的出行選擇,改善城市的交通觀念。
8.My House Geek Pty Ltd (BikeParty):組織單車團體出行,連接學校、商業區及公共交通站點,促進社區凝聚力。
9.Nudgd AB:結合行為科學的數碼工具「Smart Nudges」,提供個性化提示,鼓勵市民選擇低碳出行模式。
10.UrbanTide Limited:透過AI數據分析平台「uMove」,提供可擴展的數據解決方案,推動綠色出行。


Toyota Mobility Foundation歐洲區總監Monica Perez Lobo表示:「改變人們根深蒂固的出行習慣並非易事,但點滴改變累積起來,就能大幅減少碳排放,改善城市生活環境。我們期望這次挑戰能啟發全球其他城市,共同邁向可持續的未來。」

Challenge Works城市及社會總監Kathy Nothstine指出:「這次挑戰的重點,不僅是技術,而是理解市民的需求,找到真正能影響城市交通行為的解決方案。」

WRI Ross Center的Ben Welle則表示:「這些創新的方案不僅將直接造福威尼斯市民,更可為其他城市提供參考,擴大可持續交通的影響力。」


這次Toyota Mobility Foundation的舉措,將威尼斯這座「水上城市」變成了全球創新者的試驗場。雖然城市環境複雜,但這10個團隊的方案,無論是單車停泊、數碼激勵,還是數據驅動的分析,都十分切合現代城市面對的交通問題。講真,威尼斯地面交通不比香港複雜,但大家有無諗過,將這些方案套用到我哋日常出行呢?例如更聰明嘅單車停泊系統或數碼行為獎勵,都可以令香港嘅街道變得更友善、更綠色。成日話香港交通方便,但其實行多一步,或者都可以過到「零碳生活」呢!

區天駿亞洲利曼賽響頭炮奪亞


香港車手區天駿(Antares)於今屆的亞洲利曼系列賽(ALMS)揭幕戰的馬來西亞站打響頭炮,在次回合比賽上,從25隊國際級對手中奪得亞軍。該名香港車手與奧地利的Klaus Bachler及德國的Joel Sturm組成隊伍,效力德國保時捷廠車隊Manthey Racing,合作駕駛10號保時捷911 GT3 R戰車出賽。他們於首回合賽事中不幸退賽,但在週日的次回合比賽成功打入三甲。區天駿過往曾三度征戰亞洲利曼賽,在此錦標賽加盟著名的Manthey Racing。他們目標是贏得今屆錦標賽GT組別總冠軍,以取得明年在法國舉行的殿堂級大賽—利曼24小時(24 Hours of Le Mans)—的入場邀請。


2024年賽季開始至今,區天駿一直都表現出色。今年6月份,他成為首位在以比賽環境嚴苛而聞名的德國紐布靈24小時耐力賽中奪得分組冠軍的香港車手;去到10月,Antares再於美國的印第安納波利斯8小時耐力賽再次贏得組別冠軍,並鎖定本年度洲際GT挑戰賽獨立盃總冠軍。Antares在的兩名隊友 Klaus 和 Joel,為上屆 ALMS 總冠軍,Manthey 車隊同這兩名車手亦在剛完成2024賽季的國際汽聯世界耐力錦標賽(FIA World Endurance Championship)奪得總冠軍。


車隊在上月已到達馬來西亞適應場地,連續數星期在為當地炎熱潮濕的作賽環境作賽前部署。在週六的首回合比賽中,從第13位起步的區天駿在混戰中努力作賽,在第一圈因賽道上的連環事故而下跌至較後位置;在Antares努力之下,在將近完成第頭二棒時,已經將名次收復至第11位。無奈賽程過了一半時,近Antares交棒時段,一部LMP3賽車煞車犯錯並失控,在最後一個彎與區天駿的保時捷及另一部平治相撞,連累三部賽車同時退賽。

10號戰車的底盤在此次意外中被嚴重損壞,最終為安全理由而不能繼續作賽。但Manthey Racing並未有放棄,車隊全體人員做出百份之二百的努力,連夜趕工,用後備車架組裝出另一部賽車出來,全體人員一直工作到翌晨5時,才來得及趕上週日早上的官方驗車安排。


週日次回合,區天駿與隊友駕駛的10號Manthey保時捷戰車於第11位起步。跟以往一樣,車隊安排Antares負責連續開首兩棒。 他不斷的努力爬升名次,當他將戰車交棒及隊友Joel 時已上升至第6位。與此同時,天氣開始惡化,車隊作了一個扭轉形勢的關鍵決策,繼續使用當時已開了一小時多的輪胎。此舉為10號戰車節省維修站內時間,超越了眾多選擇進站更換新雨胎的對手。比賽進入第4小時,這策略明顯讓他們得利:典型的馬來西亞天氣帶來了傾盆大雨,比賽在餘下最後50分鐘時,賽道因水浸而出示紅旗。比賽最終排名根據紅旗前的最後一圈而定,10號戰車獲得亞軍,同時贏得寶貴積分。

儘管他們的賽季開局不利,Antares和團隊在第二站把握時機,成功扭轉局勢從後趕上,目前以18分在25隊裡排名第5。亞洲利曼賽這場頂級車手間的爭奪戰將會持續激烈上演,在明年2月份再燃戰火,於最後阿布扎比 (Yas Marina) 站敲定花落誰家。

Asian Le Mans Series – 1. Event 4h of Sepang 2024/2025 – Foto: Gruppe C Photography

區天駿 | 10號Manthey Racing保時捷 911 GT3 R戰車車手
「對我來說,今年的亞洲利曼賽的第一週就像過山車。須然我這是我首次代表Manthey Racing出賽,其實賽前大家已做了很多測試和研發。但到了比賽這週,我們跟其他車廠的隊伍相比下不夠快。雖然如此,車隊仍是繼續做好自己,並相信我們有能力可以在首站比賽中獲得積分。可惜在週六的比賽中,一名LMP3車手犯錯,迫使我們中段退賽,同時毀了我們精心準備的戰車,當時的感受,谷底裡的洞也不如…

週六晚上,我親身經歷了一場韌力和團隊合作的集體表演。Manthey Racing的工作人員取用我在雪邦的後備車,於數個小時內將其徹底拆解,一夜之間重建出一部全新的戰車。別人如果不知道背景的話,根本不會察覺到我們禮拜天換了另一部車!

由於在速度上我們有所不足,在週日的比賽確實充滿挑戰。車隊掌控並適時調整我們的比賽策略,成功將一場複雜多變的比賽,轉化為我們今屆第一次登上頒獎台的成績。我們從第一場災難性的結果,涅槃重生並取得佳績,歸功於所有隊友們、工程師和機械師的努力。我很高興可以帶著積分去迎接之後的比賽,期待我們明年能繼續保持強勢並爭奪總冠軍。」

Nissan ARIYA 駕駛者有福了!可用 Tesla 超級充電站,全美加 17,800 個充電點任你用!


Nissan 宣布重大充電網絡升級,旗下電動 SUV ARIYA 駕駛者將可於 12 月 10 日起使用 Tesla 超級充電站(Supercharger)。透過此升級,Nissan ENERGY Charge Network(NECN)將進一步擴展,於美國擁有超過 100,000 個公共充電點,並於加拿大達到 25,000 個。

Tesla 超充正式開放給 Nissan ARIYA
想用 Tesla 充電站?車主只需購買 Nissan 提供的 NACS(北美充電標準)轉接器 套件,即可連接 Tesla 超級充電站。轉接器售價為 235 美元,現已可於 Nissan 授權經銷商或官方網站(NissanUSA.com)訂購。而由 2025 年起,Nissan 將開始直接為北美市場的電動車型安裝 NACS 充電插口,省去額外轉接步驟。

NECN 充電網絡一站式服務
除了新增 Tesla 超級充電站,Nissan ENERGY Charge Network 本身已支援多個主流充電網絡:
• 美國地區:Electrify America、Shell Recharge、ChargePoint 及 EVgo 等
• 加拿大地區:ChargeHub、Shell Recharge、FLO、ChargePoint、Circuit Electrique、BC Hydro 及 IVY 網絡

車主可透過 MyNISSAN 手機應用程式 進行即時充電站搜尋、查看充電狀態及付款。用戶只需在應用程式內設定預設付款方式,到達兼容的充電站後按下按鈕,即可輕鬆啟動充電服務。值得一提的是,這項功能目前僅支援 ARIYA 車主,Nissan LEAF 車主則需透過 NissanConnect EV 應用程式搜尋充電站位置。

Nissan 這次與 Tesla 超級充電網絡合作,對 ARIYA 車主來說無疑是個大喜訊。Tesla 充電站密集度高、充電速度又快,一直是電動車界的「黃金級別」。這次 ARIYA 車主可以一腳踏進這個「超級充電會所」,令長途出行更輕鬆,徹底消除里程焦慮。

我覺得 Nissan 這一步走得非常聰明,等於直接打開了 Tesla 超充大門,瞬間提升 ARIYA 在電動車市場的競爭力。尤其對香港人來說,選車時最怕「搵唔到充電位」,現在有 Tesla 的龐大充電網絡加持,AR的市場吸引力即刻提升,咁樣才真正做到電動生活零煩惱!

挑戰 F1 極速體驗!Mercedes-Benz 博物館 Pit Stop 體驗站開放


2.1 秒,甚至更快——這是 Formula 1 車隊完成完美 Pit Stop(維修站停靠)的所需時間。在這段極短的瞬間內,四個輪胎被同時更換,車手迅速重返賽道。這是一場絕對的默契考驗,每一個動作都必須精準到位。而現在,Mercedes-Benz 博物館為車迷帶來了真實體驗的機會,全新的「Pit Stop」互動站正式登場!位於博物館第 7 展廳「傳奇房間」中的賽道彎角處,這個 Pit Stop 體驗站讓參觀者可以獨自挑戰或組成團隊,感受 F1 賽場上的緊張與興奮。

這個 Pit Stop 體驗站不僅限於更換輪胎,還提供了多樣化的互動環節:
• Pit Wall 指揮站:模擬車隊策略師的角色,透過無線電指揮車手,規劃比賽並即時作出影響賽事的關鍵決策。
• 反應牆訓練:測試你的反應速度和決策能力,展現 Pit Lane 必需的精神敏捷性。
• 背景展示:2021 年 Mercedes-AMG F1 W12 E Performance 賽車垂直懸掛於牆面,配上原裝 Pit Stop 團隊的工作服、頭盔和手套,增添賽場氛圍。


參觀者不需預約,只需購買博物館門票,即可參與這項有趣的互動挑戰。體驗站周圍還有展示 Mercedes-Benz 130 年賽車歷史的經典車款,讓人彷如置身賽事現場。

自 2010 年 Mercedes-Benz 重返 Formula 1 賽事以來,Mercedes-AMG PETRONAS 車隊已奪下 8 次車隊總冠軍與 7 次車手冠軍,成為當代 F1 賽場上的銀箭傳奇。而這次推出的 Pit Stop 體驗站,則完美結合了互動性與歷史感,讓每位車迷都能切身感受賽場上的精彩時刻。


F1 的 Pit Stop 一直讓我非常著迷,短短幾秒鐘卻決定著整場比賽的勝負,這種精準和團隊協作的極致表現,真的令人嘆為觀止!Mercedes-Benz 這次的 Pit Stop 體驗站,不僅讓我們更了解賽車背後的技術和人性化細節,還讓車迷有機會「參與」其中,感覺就像成為了 F1 團隊的一員。

如果你是 Benz 車迷或者 F1 愛好者,這絕對是一次難得的體驗機會!下次去歐洲旅行,一定要到 Mercedes-Benz 博物館感受這場「超越速度」的互動挑戰,親身試試能不能突破 2.1 秒的極限!

Tesla Model Q 要來了?「平價電動車」傳聞震撼全球!


Tesla 的「平價電動車」再度成為焦點,近期傳聞指 Tesla 正計劃推出名為 Model Q 嘅新車型,售價將低於 $30,000 美元(約港幣 23 萬 5 千元)。呢個新車計劃傳出自中國市場,預計將喺 2025 年上半年推出!

早喺今年年初,Tesla CEO Elon Musk 曾經取消咗有關「$25,000 平價 Tesla」嘅計劃,當時佢表示,未來新車將會用到名為「unboxed」嘅新平台技術,但主要仍然會以 Model 3/Y 平台為基礎,仲可以直接喺現有嘅生產線上生產。雖然當時話會推出兩款更便宜嘅新車型,但從未有正式命名,亦無透露會用上新平台。不過,Tesla 傳聞中嘅「平價電動車」又再起風波!

近日,有中國媒體報道指,Tesla 嘅投資者關係主管 Travis Axelrod 透露咗一個「震撼性」消息:Tesla 將會推出一款全新嘅「Model Q」,並喺 2025 年上半年登場。據報導,Model Q 係代號「Redwood」,佢嘅定位會比 Model 3 更細更輕,數字上,車身會細 15% 而重量減輕 30%,成為 Tesla 產品線中最輕巧嘅選擇之一。

根據傳聞,Model Q 將會用上 LFP 電池(磷酸鐵鋰電池),提供兩種選擇:53 kWh 同 75 kWh 版本,動力方面亦會有單馬達(後驅)同雙馬達(四驅)車型,迎合唔同消費者需求。最令人驚喜嘅係售價!據傳 Tesla Model Q 嘅售價將低於 218,000 人民幣(約港幣 23 萬 5 千元),呢個價位絕對有力衝擊市場!雖然消息引起大量關注,但 Tesla 嘅新車型一直都無正式公佈過任何細節,傳聞中嘅「Model Q」未必咁快成真。不過,Tesla 一直以「顛覆市場」為宗旨,推出平價電動車亦係符合品牌目標。

如果 Tesla 真係推出 Model Q,售價咁平又有咁多選擇,唔單止可以吸引更多人轉投電動車,仲會迫使其他車廠加快研發低價電動車,大家未來買車選擇會更多!話唔定喺街邊睇到滿街跑嘅 Tesla,就唔再係 Model 3,而係更輕巧、更抵玩嘅 Model Q!不過講到尾,Tesla 嘅傳聞多到一個「無厘頭」,大家不如抱住睇好戲嘅心態,真係出咗先再諗要唔要換車啦!

Xiaomi YU7 SUV 量產版正式亮相,馬力高達 680 匹!


小米汽車的第二款車型 Xiaomi YU7 終於揭開神秘面紗!在中國工信部的公告中,YU7 的量產版圖片及關鍵規格首次曝光,確定這款車將於北京亦莊的小米汽車工廠生產。

YU7 是一款純電 SUV,車身尺寸為 4,999 mm 長,1,996 mm 寬,1,600 mm 高,軸距達到 3,000 mm,車重為 2,405 公斤。該車搭載雙電機,前電機功率 220 kW,後電機功率 288 kW,總輸出功率高達 508 kW(681 匹馬力),最高時速可達 253 公里/小時。電池則採用來自 CATL 的三元鋰電池,但具體容量尚未公布。


雖然小米 YU7 已完成工信部的申報流程,但官方表示,該車將於 2025 年 6 月或 7 月上市,略遲於預期。根據預測,YU7 的售價可能在 25 萬至 35 萬人民幣(約 3.4 萬至 4.8 萬美元)之間。這個價格範圍與 Tesla Model Y(中國市場起售價 249,900 元)形成直接競爭。

YU7 的亮相再次展現小米在電動汽車市場的雄心,這款高性能 SUV 是否能與競爭對手一較高下,讓我們拭目以待!

極速風暴!Mercedes-AMG PureSpeed 限量登場


喺阿布扎比一級方程式大獎賽上,Mercedes-AMG PureSpeed 隆重登場,成為首款納入 Mythos 系列 嘅超限量作品!呢架 無頂、無擋風玻璃 嘅雙座跑車,充滿咗賽車嘅狂野氣息,目標就係提供最純粹、最直接嘅駕駛快感!全球限量 250 部,有錢都未必買到!

PureSpeed 嘅設計貫徹 低矮輪廓 同修長車頭, 鯊魚鼻 造型更係大膽到位。車頭用上 碳纖維 空氣力學組件,配合半透明氣流導板,有效減低風阻同亂流對乘客嘅影響,令你一路開得順又舒服!21 吋合金輪圈更採用 碳纖維蓋板,後輪全密封設計大大減少風阻,而前輪保持開放以提升散熱功能。


PureSpeed 用上 F1 賽車標誌性嘅 HALO 系統,取代傳統 A 柱,係一個堅固嘅鋼製安全架,配合兩個隱藏式防滾架,為駕駛者同乘客提供極致保護。而底部仲有 LED 間接照明,營造出低調豪華嘅氛圍。加上專屬頭盔配備對講系統,無論高速行車抑或打電話聽音樂,都一樣清晰流暢!

車尾兩個流線型嘅氣流導管靈感來自經典賽車 300 SLR,更有 Stirling Moss 當年征服 1955 年 Mille Miglia 嘅影子,車身塗裝用上 Silver Arrow 神秘銀配色,霸氣得嚟帶住一份歷史感。選配「Motorsport Styling Package」仲有紅、灰雙色搭配,紀念當年贏得 Targa Florio 比賽嘅歷史時刻,車身仲有一個「10」號,完美還原經典!


車廂內用上 白黑雙色設計,AMG Performance 座椅提供極致支撐力,加熱同多功能設定照顧駕駛者嘅舒適感受。中控台仲放咗一個由 IWC Schaffhausen 設計嘅 特製時鐘,貴氣逼人!Burmester 高端音響系統輸出 1,170 瓦 功率,聽歌就好似坐喺戶外音樂會一樣。

性能方面,PureSpeed 採用 4.0 公升 V8 雙渦輪增壓引擎,爆發 585 匹馬力 及 800 Nm 扭力, 0-100 km/h 加速僅需 3.6 秒,極速高達 315 km/h!特別係冇咗車頂同擋風玻璃,風聲、引擎聲直接轟炸感官,成為極致駕駛嘅巔峰體驗。


Mercedes-AMG PureSpeed 係一台將賽車夢想帶落街頭嘅狂野作品, 「無頂 + 無窗」 嘅設定真係夠晒瘋狂!最特別嘅係嗰份「返璞歸真」嘅駕駛感受,風迎面吹、V8 引擎聲嘈到你心跳加速,呢種刺激體驗唔係一般電動車可以俾到嘅!

當然,呢架車限量 250 部,價錢唔會平到去邊,但 AMG 就係靠呢啲「瘋狂又有故事」嘅作品,搶盡眼球。你話咁啱買到咗,停喺街邊除咗睇人流口水,你仲可以話一句:「兄弟,呢部 AMG 無頂、無窗,你有試過咩?」—— 夠晒霸氣!

吉利控股大手筆調整股權 極氪、領克聯手衝擊豪華電動車市場!


2024 年 9 月吉利控股集團正式發佈《台州宣言》,揭示企業進入全新戰略轉型階段。集團將通過「五大戰略」——聚焦、整合、協同、穩健和人才,全面提升競爭力,穩步推進科技與汽車業務的深度結合,實現可持續發展。為落實這一戰略框架,11 月 14 日,吉利控股宣佈對旗下極氪和領克的股權結構進行優化,將內部資源進一步整合,推動品牌協同效應最大化。

根據公佈,吉利控股將其持有的 11.3% 極氪智能科技股份轉讓給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175.HK)。完成交易後,吉利汽車對極氪的持股比例將提升至約 62.8%。此外,領克汽車的股權結構也迎來調整:極氪將持有領克 51% 股份,而其餘 49% 則由吉利汽車的全資子公司掌控。這次調整旨在減少關聯交易、消除同業競爭,為兩大品牌未來的全面戰略協同鋪平道路。

吉利控股表示,未來將持續優化旗下品牌的資本結構及資源配置,同時保持品牌定位的清晰性與獨特性:
• 極氪:定位全球豪華科技品牌,以「豪華、極致、科技」為調性,主攻高端豪華市場。
• 領克:定位全球新能源中高端品牌,突出「潮流、運動、個性」,鎖定中高端市場。
• 吉利銀河與中國星:主流品牌路線,強調「實用、品質、安全」,覆蓋大眾市場需求。

未來,極氪與領克將在技術、產品、供應鏈、生產、行銷及服務等多個領域展開深入協作,並大力開拓國際市場,致力於 2026 年底實現年產銷突破百萬台,成為全球領先的高端豪華新能源汽車集團。

吉利這次股權重組,無疑是其「深耕主業」戰略的標誌性一步。極氪和領克的「雙品牌聯動」,不僅能在高端市場打出漂亮的組合拳,更有助於資源共享和成本優化,特別是在技術研發和國際拓展方面,這樣的協同效應不可忽視。

看到極氪的豪華科技定位和領克的潮流個性風格,簡直讓人眼前一亮!未來這兩大品牌的競爭力,無論是在國內市場還是國際舞台,絕對值得期待。尤其對香港車主來說,如果能引入更多符合本地需求的車型,說不定又會掀起一股搶購潮呢!對了,大家是不是已經在期待極氪和領克的新車款了?反正我已經準備好每天刷消息了!

CUPRA 強勢加盟 Formula E!聯手 Kiro Race Co 搶佔 2024/25 賽季冠軍寶座


CUPRA在賽車界再下一城,正式宣佈加盟2024/25賽季的Formula E電動方程式賽事,與Kiro Race Co攜手打造「CUPRA KIRO」車隊,目標直指冠軍!CUPRA憑藉其賽車基因和電動化技術,為新車隊注入無限競爭力,由兩位年輕猛將Dan Ticktum與David Beckmann領軍,第一站將於巴西聖保羅震撼登場,連場好戲將橫跨2025年。


CUPRA KIRO車隊將使用曾兩奪世界冠軍的Porsche 99X Electric WCG3賽車,這標誌著CUPRA賽車策略的進一步進化。CUPRA除提供技術支援外,亦將憑其對電動化的堅持,提升車隊的整體戰力與表現。CUPRA全球賽車負責人Xavi Serra表示:「與Kiro Race Co合作是CUPRA水到渠成的一步。我們擁有足夠的技術實力和賽車DNA,絕對有能力在最高水平的賽事中競爭。」

Kiro Race Co車隊領隊Alex Hui亦興奮地說:「能與CUPRA攜手合作,是我們邁向歷史性一刻的重要一步。CUPRA的競速態度和我們的目標完美契合,我已迫不及待在本週末的聖保羅E-Prix上,展現我們的實力。」


CUPRA KIRO車隊特別注重新一代車手的發展,選擇了兩位具潛力的車手——來自英國的Dan Ticktum(1999年出生)與德國的David Beckmann(2000年出生)。兩位車手在多個賽車系列中均有出色表現,並於11月馬德里Formula E官方測試中交出驚人成績,當中Beckmann更以1分27.755秒的佳績成為最快圈速之一。

CUPRA KIRO車隊將於聖保羅E-Prix首次亮相,並展示為巴西站設計的特別版塗裝。而正式的車隊塗裝將在2025年1月墨西哥城站前揭曉,隨後將帶著CUPRA的賽車基因,征戰邁阿密、柏林、摩納哥及倫敦等城市。


CUPRA的加入無疑為Formula E增添了更多可看性,品牌「年輕」、「大膽」、「愛挑戰」的形象,正好迎合這個電動方程式賽事的未來科技感。特別是聯手Kiro Race Co,還用上Porsche的冠軍賽車,這組合絕對是有實力衝擊冠軍寶座。

我尤其欣賞CUPRA KIRO車隊對年輕車手的重視,這個決定不僅體現品牌活力,亦為賽車運動培育更多明日之星。而且,Formula E作為全球電動賽車的巔峰,對CUPRA的電動化技術更是極佳的試煉場。香港車迷們不妨留意這支充滿活力的新隊伍,或許CUPRA KIRO會成為新一代賽道霸主!

光榮落幕!Lewis 告別 Mercedes 展現冠軍風範


2024年F1賽季正式落幕,Lewis Hamilton在阿布扎比大獎賽展現出冠軍級的逆境鬥志,從P16起步一路殺上P4,而隊友George Russell則穩守P5完賽。這場比賽也標誌著Lewis與Mercedes合作的最後一役,寫下F1史上最成功車手與車隊的傳奇篇章。

賽事回顧:Lewis 的絕地反擊

• 起步波折,穩紮穩打
Lewis由P16起步,採用硬胎起步策略,起初進展不大,但他選擇耐心等待時機,靜候進攻機會。

• 戰略奏效,最強逆襲
進入比賽後段,Lewis轉用中性胎發動反擊,在賽事尾聲連超數位對手,最後一圈更殺入P4!這場精湛的表現讓全場驚嘆,完美地為這段12年的合作畫上句號。

• George穩定發揮
George Russell則採取傳統的中性胎-硬胎策略,從P5起步後穩定前進,最終以P5收官。雖然無法爭奪更高名次,但對車隊來說依然是一場穩定的雙位完賽。

賽後心聲:情感滿載的最後一役
Lewis Hamilton

「這是一場艱難但極之享受的比賽!由P16追上P4感覺相當棒,這是一個美好的結束。我最後停在車內,靜靜地感受這一刻,回味過去12年與團隊走過的高低起伏和輝煌時刻。這段關係充滿愛與信任,這份情感不會因為離別而消失。」

George Russell
「Lewis今天的表現真的太精彩了,他不只是我的隊友,更是我從卡丁車時代就崇拜的車手。他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車手,也是每位賽車手的榜樣。我期待未來能在賽道上與他一較高下!至於我自己,今個週末速度稍欠,但整個賽季我們看到很多進步,未來目標依然是爭奪冠軍。」

Toto Wolff:這是傳奇的終結,也是新章的開始
Mercedes車隊總監Toto Wolff表示:「與Lewis合作的12年是F1歷史上最成功的組合,這份信任和情感是無價的。今天Lewis的表現猶如真正的世界冠軍,完美地為這段合作劃上句號。我們會永遠視他為家人,未來若我們無法奪冠,我也希望那是他。」

Wolff同時恭賀McLaren奪得2024車隊總冠軍:「McLaren今年表現出色,無論是工程技術、領導能力還是車手實力,都展現出一流水準,他們絕對是當之無愧的冠軍。」

F1是一場技術、速度與情感的極致競賽,而Lewis Hamilton在阿布扎比大獎賽的表現,真是讓人看得熱血沸騰!由P16追至P4,絕對是冠軍級的表現。而他坐在Mercedes座駕內靜靜回味的那一刻,真讓人感受到賽車運動背後的深厚情感 – 這不只是比賽,這是一段人生旅程的終結與新開始。George的賽後致敬,也讓人看到賽車場上難得的「英雄惜英雄」。對我來說,F1最動人的不僅是爭分奪秒的刺激,而是這份情感和傳承。來年Lewis將會成為對手,Mercedes也勢必捲土重來,2025賽季絕對值得期待!

Lando Norris 稱霸 F1 2024 阿布扎比分站!助 McLaren 奪得車隊總冠軍

Screenshot


Lando Norris 在 2024 賽季的最後一站 – 阿布扎比大獎賽中,以壓倒性的表現奪得勝利,並帶領 McLaren 車隊自 1998 年以來首次奪得車隊總冠軍。
作為桿位起步的 Norris 開局表現穩健,而身後則是一片混亂。Oscar Piastri 與 Max Verstappen 爭奪第二位置時發生碰撞,導致 Verstappen 被判罰,而 Piastri 則掉到了後方。之後,Piastri 又因與 Williams 車隊的 Franco Colapinto 碰撞而受到處罰。

儘管賽場上有多場激烈的爭奪,Norris 在前方保持冷靜,以 5 秒的優勢帶領全場衝線。他的前隊友 Carlos Sainz 為 Ferrari 奪得第二,而 Charles Leclerc 則在第 19 位起步的情況下,憑藉頑強表現成功奪得季軍,為 Ferrari 車隊的挑戰增添光彩。


Mercedes 車隊內部同樣上演了激烈的爭鬥。George Russell 和 Lewis Hamilton 在最後階段上演了直接對決,最終 Hamilton 成功奪下第四名,以充滿情感的方式結束了他與 Mercedes 的歷史篇章。

Max Verstappen 在遭遇早期處罰後,仍然奮戰到第六名,而 Pierre Gasly 則為 Alpine 拿下第七名,幫助車隊確保年度車隊第六名的成績。Haas 的 Nico Hulkenberg 排在第八,Aston Martin 的 Fernando Alonso 緊隨其後位列第九,Piastri 最終憑藉努力拿下第十名,儘管這對於他來說是一個令人失望的結果。


Alex Albon 排在第十一名無緣積分,Yuki Tsunoda 緊隨其後,而周冠宇則在 Kick Sauber 的告別戰中獲得第十三名。Jack Doohan 的 Alpine 首秀以第十五名結束,Kevin Magnussen 則為 Haas 車隊拿下最後一個完賽位置。

Valtteri Bottas 的 Kick Sauber 時代以早早退賽告終,此外,Colapinto 和 Sergio Perez 也因事故無緣完賽,結束了一場充滿戲劇性的賽季收官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