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 C
Hong Kong
Thursday, May 8, 2025
主頁 博客 頁面 39

Mazda CX-80 日本 3,943,500 日元起正式開賣


Mazda 正式宣佈,旗下全新旗艦SUV「MAZDA CX-80」已經於全國經銷商網絡開始發售。這款車是Mazda 在日本市場的第二款大型SUV,並以融合駕駛樂趣、高質素的移動體驗以及環保與安全為目標,旨在滿足不同駕駛需求,無論是想享受愉快駕駛體驗,還是追求與家人一同度過美好時光的車主,CX-80都能提供最理想的選擇。

CX-80搭載了Mazda 最新的環保技術,提供多款先進的動力系統,包括2.5L 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3.3L柴油混合動力,以及3.3L柴油引擎,均能提供強勁的動力和優秀的燃油效能。除此之外,CX-80亦配備了先進的安全系統,例如駕駛員異常監測系統(DEA)以及具備緊急停車支援功能的巡航及交通支援系統(CTS),提供全方位的駕駛輔助功能,讓駕駛者更加安心。

從設計角度來看,CX-80既體現了Mazda 一貫的優雅外觀,又融入了寬敞的三排座位設計,強調豪華與實用並重。車內空間十分寬敞,無論是前排駕駛者還是後排乘客,都能享受舒適的乘坐體驗。CX-80還提供多樣化的座椅配置選擇,從2排獨立座椅到可靈活調整的第三排座椅,滿足不同家庭或使用場景的需求。

對於愛駕駛的朋友來說,CX-80的底盤設計結合了後輪驅動的操控性以及四輪驅動的穩定性,使其無論在高速公路還是山路中,都能展現出色的操控表現。Mazda 的「人馬一體」駕駛哲學在這款車上也得到完美詮釋,為駕駛者帶來了駕馭快感與安心感。

最後,作為一個三排SUV車型,CX-80並沒有犧牲其後備箱空間,即使第三排座椅被使用時,依然能容納高爾夫球袋或嬰兒車。而當放倒第二、三排座椅後,這款車可提供足夠的空間來承載大型物品,非常適合家庭出行或運動愛好者。

Mazda CX-80的推出,正好滿足了現時市場對於大型SUV的需求,特別是家庭用戶或需要經常出遠門的人。車內空間足夠,而且具備豪華感和實用性,讓人感覺像是多功能的移動家居。作為一名車迷,我特別欣賞Mazda 「人馬一體」的駕駛理念,無論是駕駛樂趣還是乘坐舒適感,CX-80都處理得恰到好處。如果你在尋找一輛既能滿足日常所需又能在假日全家出行時用得上手的SUV,那麼CX-80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Lexus IS 2025 銀禧紀念版增添亮點


Lexus IS 即將迎來其25週年,而這款豪華入門級車型一直深受初次購買豪華車的車主歡迎。到了2025年,Lexus IS 系列將透過一款限量版,進一步豐富其選擇。IS 300 F SPORT 和 IS 350 F SPORT 車型在2025年進一步提升了標準配備,包括:電動摺疊後視鏡配備暗鉻飾條(附自動調光功能);電動傾斜及伸縮式方向盤;記憶座椅套件(包括駕駛座、方向盤及外後視鏡記憶功能);以及車窗暗鉻飾條。根據客戶反饋,這兩款受歡迎的 F SPORT 車型新增了標配加熱方向盤。這項配備去年首次在部分 IS 車型推出,如今在 2025 年成為標準配備,是這兩款車型唯一的變動。


至於 2025 年款的 IS 500 F SPORT,新增了標配電動摺疊後視鏡。此外,IS 500 F SPORT Premium 車型還提供一款新推出的特別外觀套件,限量 180 輛。該套件包括 19 吋 BBS® 鋁圈、耀眼的 Flare Yellow 外觀車漆、黑色 NuLuxe® 座椅搭配麂皮襯墊及黃色縫線,並且車內配備與車色相呼應的地毯和鑰匙套,還有 SmartAccess 卡片式鑰匙。此套件預計於今年晚些時候開售。


自Lexus成立以來,每一款車型的觸感、操控及執行都由總工程師 (Chief Engineer, CE) 的願景和努力所驅動。而「Lexus Driving Signature」是Lexus品牌進入新篇章的核心支柱,代表著品牌在產品開發過程及文化上的根本轉變。這個過程旨在將車輛提升至一個全新的性能和操控標準,並確保Lexus車型擁有統一的品牌特徵,包括靈敏而線性的操控、卓越的抓地力及信心、以及精緻的行駛質感和寧靜度。這些元素都經過 Toyota 技術中心 Shimoyama 嚴格的測試及評估,最終為駕駛者帶來無與倫比的駕駛體驗。


隨著Lexus IS 迎來25週年,這個車系依然在豪華入門級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無論是IS 300、IS 350還是動力更強的IS 500,每一款車型都展現出Lexus對細節的執著和品牌一貫的高品質體驗。作為駕駛者,我特別欣賞他們將客戶反饋納入設計的誠意,加熱方向盤這樣的細節,看似簡單,卻在寒冷天氣裡為駕駛帶來實在的溫暖。Lexus不斷進化的同時,也不忘將駕駛舒適感提升到另一個層次。對於我來說,這些小改動正是體現品牌價值的最好證明。

豐田再度投資 Joby Aviation 推動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發展


豐田宣布將額外投資5億美元給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開發公司Joby Aviation(Joby),以進一步推動這項空中出行技術的研發與實用化。這筆新投資加上2020年1月投資的3.94億美元,豐田對Joby的總投資額已達到8.94億美元。

自創立以來,豐田一直夢想著實現空中移動的未來,這也是豐田汽車創始人豐田喜一郎的願景,如今這份夢想傳承至現任會長豐田章男的手中。透過與Joby的合作,豐田正致力於挑戰這個長久以來的空中移動事業。

針對這次追加投資,豐田執行役員小川哲男表示:「透過這次投資,豐田將持續支持Joby,加速eVTOL從研發階段進入實用化的進程。空中出行能為解決多種交通問題提供潛力,我們會繼續攜手推動其實現。」


Joby創始人兼CEO喬貝恩·比巴特(JoeBen Bevirt)則補充道:「這次投資是基於雙方近七年的合作夥伴關係,豐田的製造技術和支持,對我們推動eVTOL發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會繼續與豐田攜手,實現更貼近生活的空中移動目標。」

自2019年開始合作以來,豐田一直為Joby提供生產技術上的支持,包括設計生產工藝、開發工具和治具等。此外,豐田自2023年起也向Joby供應與電動化相關的零部件。Joby近期已在加州馬里納的生產線上完成了第三台原型機的製造,並正在擴展生產設施。到2024年8月,Joby已在航空器型式認證的五個階段中完成了第四階段。


豐田與Joby將結合雙方的專業知識,共同打造未來的空中移動社會。透過豐田的汽車生產與技術開發經驗,以及Joby在eVTOL的開發專長,雙方正全力推進這一嶄新領域。

其實豐田的這個夢想,早已不止於地面上的汽車,現在更想向天空進發。eVTOL這種技術讓我想起未來城市中的「空中的士」,可以想像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可以更快速、更環保地穿梭於城市之間。豐田的這一大步,不僅僅是追趕科技潮流,而是改變我們對交通的看法。作為車迷,這無疑令人興奮,亦讓人期待未來更多突破性進展!

Honda N-BOX 2024 年度在日本上半年銷量稱冠


Honda 的輕型汽車「N-BOX」在2024年度上半年(4月至9月)累計銷量達到102,226台,成為全日本新車銷售量的冠軍,這個數字包含了登記車輛在內的所有新車銷售數據。

2023年10月推出的第三代 N-BOX 及 N-BOX CUSTOM,以其高質感設計、寬敞的車內空間以及開闊的視野,令駕駛者感到舒適自在,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N-BOX 不僅提供強勁的動力與出色的燃油經濟性,還具備優異的操控穩定性和舒適的駕乘體驗,帶來高品質的駕駛樂趣。此外,N-BOX 標配了 Honda 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Honda SENSING」,該系統提供全面的安全保護,讓駕駛更有保障。2023年度,N-BOX 更獲得了 JNCAP 汽車安全性能測試的最高評價「五星獎」,再次證明其安全性能的卓越表現。

除了經典的 N-BOX 及 N-BOX CUSTOM,Honda 亦於2024年9月推出了第三款衍生車型「N-BOX JOY」。這款車型強調「實用性」與「輕鬆駕駛」的特色,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多元的選擇,使 N-BOX 系列的吸引力更上一層樓。

N-BOX 的成功並非偶然,無論是實用的車內設計,還是先進的安全功能,都迎合了當前用戶對小型車的需求。在香港這樣的城市,輕型車向來受歡迎,不僅因為其靈活性和低油耗,更因為它們能在擁擠的市區輕鬆駕駛。N-BOX 不僅在日本市場有著亮眼的成績,未來它若能進一步開拓海外市場,勢必會引起更多關注,成為城市駕駛的首選之一。我個人特別喜歡 N-BOX JOY 的設計,它提供了一個更加休閒的選擇,適合注重生活方式的車主。

Haas F1 與 Toyota 結盟:為夢想中的孩子們開啟通往最快賽車的道路


Toyota 一度曾經關閉通向「世界最快賽車」的道路,但現在,這扇賽車手夢想的大門似乎再次打開。10月11日,TOYOTA GAZOO Racing(TGR)宣布與自2016年參加F1賽事的 MoneyGram Haas F1 Team(Haas)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將在人才培訓和Haas賽車開發領域進行合作。

Toyota 一直以來秉承「以駕駛者為核心」的理念,通過賽車手的反饋來改善市售車型。這次與 Haas 的合作,不僅為 TGR 的年輕車手、工程師和技師提供了在世界最高舞台上挑戰的機會,還能將他們積累的技術和知識反映在更好的汽車製造上。

在靜岡縣小山町的富士賽車運動森林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GAZOO Racing 總裁高橋智也詳細說明了「以駕駛者為核心」的三大要素:人才培養(People)、數據分析應用(Pipeline)、以及車輛開發(Product)。


三大核心理念助力合作
高橋表示,TGR 與 Haas 將透過此次合作設立「車手培養計劃」,讓 TGR 培訓中的車手能夠參與 F1 測試,累積實戰經驗。同時,TGR 的工程師與技師將參與 Haas 的賽車空氣動力學開發工作,進行模擬測試與碳纖維零件的設計與製造。而在比賽過程中,這些技術團隊還會即時分析大量數據,以制訂更有效的戰略。

對於年輕一代來說,能夠參與 F1 不僅是實現夢想,更能激勵未來的汽車產業人才。高橋強調,這次合作對於激發孩子們對於賽車運動的興趣至關重要,因為這些夢想將推動整個行業的未來發展。


Haas 與 Toyota 的共鳴
目前正參加 F1 第九個賽季的 Haas 車隊,在今年新加坡站後位列第七。Haas 車隊領隊小松禮雄指出,儘管 Haas 是所有參賽隊伍中規模最小的,但其有效率的運作方式幫助車隊取得不俗的成績。Haas 與 Toyota 的合作談判早在今年二月就開始,而這份合作建立在雙方的相互尊重與信任之上。

小松表示:「我們和豐田會長(Morizo)見面後,發現雙方的熱情與願景非常契合。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為年輕人開創夢想的道路。這種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使我們最終決定攜手合作。」

Haas 雖然是小型車隊,但擁有豐富的 F1 最新技術知識。而 Toyota 則將以其強大的製造實力提供支持,雙方將攜手合作,提升車隊實力,並培養新一代的人才。


Morizo 的感觸
這不是豐田會長 Morizo 第一次表達對於 F1 撤出後的感觸。在2023年9月,當 Toyota 車手平川亮成為 McLaren 的後備車手時,Morizo 也曾談及類似的「心結」。這次合作,他不再僅僅以「豐田會長」的身份發言,而是以一位「普通的車迷」的身份,將自己對於賽車運動的熱情與責任帶入其中。

Morizo 提到一次在鈴鹿賽道的經歷,他和幾位車手一起走在賽道上,但觀眾卻只認得他這位「非賽車手」。這讓他深思,真正的主角應該是那些在賽道上競技的車手。他表示,這次與 Haas 的合作,就是希望給予年輕一代更多的機會,讓他們成為賽車舞台的主角。


Toyota 與 Haas 的合作無疑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消息。對於喜愛賽車的年輕人來說,這是一個夢想照進現實的機會。F1 本身就是尖端技術的代表,而此次合作更能讓 Toyota 和 Haas 的技術實力互補,創造出更具競爭力的賽車。不僅是賽車手,連帶工程師和技術人員也能在這個極限挑戰中磨練成長。作為賽車迷,我真的希望這次合作能開創一條真正屬於未來賽車人才的道路,給予年輕一代更多的動力與夢想。無論結果如何,這樣的努力與熱情已經值得尊敬。

NIO 9 月份共交付了 21,181 輛汽車

Screenshot


在2024年9月,NIO(蔚來)共交付了21,181輛汽車,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35.4%。自2024年1月起,蔚來已交付149,281輛汽車,同比增長35.7%。截至2024年9月30日,蔚來累計交付量達到598,875輛。

這些交付車輛中,20,349輛來自蔚來品牌,該品牌專注於高端智能電動車,年增長率達到30.1%。值得一提的是,蔚來已連續五個月的單月交付量超過2萬輛。僅在2024年第三季度,蔚來共交付了61,023輛汽車,創下季度新高。

此外,蔚來旗下新品牌ONVO於9月28日開始向用戶交付,並於月底前成功交付了832輛車。ONVO的生產和交付預計將在10月加速發展。截至目前,ONVO已在中國57個城市開設了125間門店,這些數字預期將繼續增長。

蔚來的表現持續亮眼,特別是在高端電動車市場上穩步提升,這顯示出消費者對其產品的高度認可。連續幾個月突破2萬輛的交付量,反映出品牌的供應鏈穩定及市場需求旺盛。至於新品牌ONVO的推出,更是證明蔚來不單只專注於高端市場,還在進一步擴展新領域。期待他們未來的發展會否讓我們見證到更多新技術和創新車款的誕生!對於香港市場而言,這種穩定的增長亦令我們對蔚來品牌在本地的潛力更加期待。

BMW i5 M60 xDrive Touring 香港 $1,299,900 起開賣


備受車主追捧的 BWM i5 M60 xDrive 房車上再作突破,匯集商務房車的高雅品味、BMW M 的卓越操控性能、旅行車必備的空間感及儲物空間,打造成 BMW M 首款全能的純電旅行車型,無論是作為日常使用還是長途旅遊都是完美的出行夥伴。由 BMW 於 1991 年推出 E34 至今,BMW 5 Touring 經已成為車迷們心目中旅行車型的不二之選。BMW i5 M60 xDrive Touring 作為第六代標誌性車款,定會實現車迷們對旅行車款的極致追求。


長達 1,229 mm 的全景式天幕天窗以及後座更多的頭頂空間,將大幅提升車廂空間感,為長途旅程打開更廣闊的心境與視野。更寬闊和更低開口的尾箱讓車主能輕鬆裝載及提取大型及重型物件,將容量提升至 570 L,於尾箱拉動後座摺疊掣輕鬆收起後座,尾箱容量立即增至 1,700 L,刷新同級尾箱容量紀錄。貼心設計早已為車主不同的出行方案做好準備,迎合商務或假日行程,從容裝載美好生活!


BMW i5 M60 xDrive Touring 注入 BMW M 的熱血個性,將旅行車型結合高性能操駕實力,採用第五代 eDrive 電能科技,搭載前後軸雙摩打四驅系統,令這部 BMW首款純電動旅行車於啟動 M Sport Boost 或 M Launch Control 功能時,瞬間爆發 517 hp 最大馬力以及 820 Nm 媲美跑車的峰值扭力,由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km/h 只需 3.9 s。配合M主動式懸掛系統連整合式主動後輪轉向系統及後軸氣壓式懸掛系統,能優化抓地力及操控性,防傾側於瞬間,提升動態極限以及維持車內乘坐舒適度。高壓電池總容量達到 81.2 kWh,能提供高達 506 km 的 WLTP 續航距離,助您持續超前,馭往無限。BMW i5 M60 xDrive Touring 貫徹 BMW 新世代設計語言詞彙,前衛立體的車頭由 BMW Iconic Glow 發光雙腎形鬼面罩配以 M 專屬徽章,以及可變式 LED 雙頭燈組成,特別於夜晚發放無限光芒。亮黑色 M 側鏡蓋及亮黑色高光澤窗框滲出 M 性能氛圍,於高雅中帶出霸氣形象,另可選配 M Sport Package Pro 外觀飾件將視覺效果更型格呈現,讓您展現自信超群的領袖氣勢,適合日常需要商務感覺又不失個人風格的車主。


BMW i5 M60 xDrive Touring 隆重登場,更推出限量現貨早鳥優惠^,免費升級至 Parking Assistant Professional 專業泊車輔助系統連 Surround View 環視系統 (價值 $10,000),功能包括前後泊車感應、倒車輔助系統及自動泊車記錄輔助系統,最多可記錄 10 組記憶範圍可達 200 m 的車輛軌跡,讓您的駕駛旅程更舒適稱心,新車將於 2024 年 11 月起開始交付,把握機會,展開愜意之旅。另外,即日起至 10 月 31 日選購 BMW i5 M60 xDrive Touring 更可享 BMW Lifestyle 指定旅行精品高達 7 折,包括行李箱、旅行袋、單肩包等。

基本規格
電池容量 81.2 kWh
最高續航力 WLTP 445 – 506 km
最大馬力 601 hp
最大扭力 820 Nm
0-100km/h加速 3.9 s
淨重 2,425 kg
車身 5,060 x 1,900 x 1,505 mm
價格 HKD$ 1,299,900起

平治EQE系列:奢華試駕體驗!高達HK$50,000 trade-in優惠


由10月11日起至27日,平治「EQE系列:奢華試駕體驗」將在他們的平治港島及九龍品牌中心舉行!今次活動大家可以體驗到平治純電動EQE行政房車和 EQE SUV,除了擁有先進的汽車科技和不一樣的舒適設計外,換車時更可享高達HK$50,000 trade-in優惠¹及HK$347,500的車價折扣,提供雙重優惠之餘,一站式的購車、換車體驗,為大家減去繁瑣的手續,節省大量時間和不必要的煩惱。

今次試駕體驗型號包括:
•EQE 純電動豪華房車:優惠價由HK$659,000² 起 或 每月由 HK$6,768³ 起
•EQE SUV純電動豪華SUV:優惠價由HK$699,000² 起 或 每月由HK$7,188³ 起

大家立即親臨即可體驗平治純電車的駕駛魅力!

活動詳情:
日期:2024年10月11至27日
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7時
地點:平治九龍品牌中心(紅磡寶來街50號)
平治港島品牌中心(柴灣嘉業街60號)
查詢:2504 6140
WhatsApp查詢: bit.ly/Sales-Enquiry
了解更多:https://bit.ly/4ez1LhG
網上預約:https://bit.ly/481mxnE

*受條款及細則約束

¹須經仁孚進行Trade-in舊有車輛並選購指定EQE 純電動豪華房車,即享高達HK$50,000 Trade-in優惠,受條款及細則約束
²只適用於已出牌之部分指定型號的電動車。受其他條款及細則約束
³根據「星智選+」36個月合約期及車價25%的首期計算,並須通過梅賽德斯—奔馳財務之信貸審批,合約完結歸還汽車時須繳付合約尾款與保證車價之差價

#ZFHK #ZungFu #70anniversary #MercedesBenz #Event #EQE #EQESUV #TestDrive #CAR1HK

Mercedes-Benz 在第三季度售出 594,600 輛汽車和商用車

Der neue Mercedes-Maybach SL 680 Monogram Series für das ultimative Open-Air-Erlebnis (vorläufige Werte, Energieverbrauch kombiniert: 13,7l/100 km; CO2-Emissionen kombiniert: 312 g/km; CO2-Klasse: G);Mercedes-Maybach SL 680 Monogram Series (vorläufige Werte, Energieverbrauch kombiniert: 13,7 l/100 km | CO2-Emissionen kombiniert: 312 g/km | CO2-Klasse: G)* The all-new Mercedes-Maybach SL 680 Monogram Series, for the ultimate open-air experience (provisional figures, combined energy consumption: 13.7 l/100 km; combined CO2emissions: 312 g/km; CO2 class: G);Mercedes-Maybach SL 680 Monogram Series (provisional figures, combined energy consumption: 13.7 l/100 km | combined CO2 emissions: 312 g/km |CO2 class: G)*


在2024年第三季度,Mercedes-Benz Group 在面對多重挑戰下,成功售出59.46萬輛汽車和貨車。Mercedes-Benz 乘用車的銷量持續增長,這主要得益於產品供應的改善。然而,亞洲市場需求疲弱,令整體銷量受到影響。Mercedes-Benz 貨車部門在第三季面臨主要市場如德國、美國和中國的銷量下滑,但在歐洲其他地區表現穩定,尤其是大型商用貨車的銷售勢頭良好。


Mercedes-Benz 乘用車
在7月至9月期間,Mercedes-Benz 售出超過50萬輛乘用車,與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但相比第二季度略有增長。董事會成員 Britta Seeger 表示,面對部分重要市場需求下降,推出具吸引力的產品是迎接挑戰的最佳方法。

第三季中,Mercedes-Benz 乘用車的銷量達到50.36萬輛,較上季度增長1%。不過,由於亞洲市場經濟環境疲軟,尤其是中國,這抑制了產品供應改善所帶來的銷量增長。儘管如此,全球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的銷量增長了10%,主要由美國市場推動。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高端車型的銷售在中國有所放緩,S-Class 家族的銷量下降至6.18萬輛,雖然如此,該車型仍在全球主要市場中領先於同級別車型。而 Mercedes-AMG 高性能車的銷量則增長了8%,反映出產品供應的改善。同時,G-Class 的銷量在轉型至全新車型過程中增長了2%,首批電動 G-Class 也已於9月開始交付。至於 Mercedes-Maybach,最新推出的 SL 680 Monogram 系列也引發市場關注。

核心車型銷量增長4%,達到30.1萬輛,這主要得益於 GLC 車型的供應改善以及 CLE 車型的推出。在入門車型方面,第三季共售出14.07萬輛,與第二季水平相當,但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這主要受中國市場影響。

北美市場的銷售增長顯著,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9%,主要得益於 GLC 和 Mercedes-AMG 車型的充足供應。歐洲市場表現穩定,尤其在英國,銷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長17%。德國市場中,E-Class 和 GLC 仍然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且 Mercedes-Benz 繼續領跑德國 PHEV 市場。

相比之下,亞洲市場的銷量略顯疲弱,特別是在高端車型方面。第三季中,亞洲共售出22.63萬輛汽車,受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尤其是在中國,高端商品需求下降及電動車市場的價格戰對銷量造成了影響。儘管如此,Mercedes-Benz 在中國市場中的市佔率仍保持穩定,並繼續在價格達人民幣百萬以上的豪華車市場中位居首選。為了應對挑戰,Mercedes-Benz 計劃在今年內對核心產品系列進行更多智慧升級,而全新 E-Class 也已於10月在印度上市。


Mercedes-Benz 商用車
Mercedes-Benz 貨車部門在第三季共售出9.11萬輛貨車,較上季度減少12%,並較去年同期下降13%。這一跌幅主要由於德國、美國和中國等核心市場的需求減少,尤其是在商業和休閒車輛的需求下滑方面。Metris (Vito) 在美國的停產計劃也對銷量造成了負面影響。然而,Sprinter 和 eSprinter 大型貨車的銷量依然保持穩定,第三季的銷量增長了7%。

儘管遇到種種挑戰,Mercedes-Benz 貨車部門依然在全球市場推行了全面升級的產品系列,特別是在歐洲地區(不包括德國)的表現相當穩固。相比去年同期,RoW(其他地區)的銷量增長了8%。

商用貨車總銷量達到7.84萬輛,較上季度下降9%,而私人用貨車的銷量則受到中國市場中型貨車換代和歐盟新安全法規的影響,總銷量僅為1.27萬輛,同比下降24%。電動貨車的銷量較上季度下降了16%,全球對電動車的需求持續疲弱,但 Mercedes-Benz 貨車部門的電動車型市場佔有率仍穩定在5%,與上季度持平,歐洲的市場份額則維持在7%。


看來 Mercedes-Benz 在這個艱難的市場環境中依然表現不俗,特別是在高端車型和電動車市場上保持著領先地位。雖然中國市場的需求放緩讓人擔憂,但 Mercedes-Benz 靠著不斷推出新產品和技術升級,仍然吸引著全球消費者的目光。我認為,隨著全球市場逐步適應新的經濟環境,Mercedes-Benz 的未來仍然值得期待,尤其是其電動車和高端車型在豪華車市場中的地位依然穩固。希望他們能繼續在創新和質量上保持領先,滿足消費者對豪華車的不斷追求。

Volkswagen Tayron 全球首發:多功能 SUV 最多可提供 7 個座位


全新Volkswagen Tayron正式登場!這款大型SUV可提供5或選配7個座位,定位介乎於豪華級的Touareg與中型SUV Tiguan之間。它不僅擁有清晰且強大的SUV外觀設計,還提供了優越的舒適度和高質感的內裝。Tayron提供寬敞的空間,五名乘客可以享有多達885公升的行李空間,非常適合長途旅行。此外,Tayron即將推出多達七款高效動力系統,包括兩款新一代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eHybrid),純電模式下續航可超過100公里,綜合行駛里程可達850公里。值得一提的是,它的拖曳能力可達2.5噸,既時尚又實用,適合拖掛各類車輛。


Tayron的車身長度約為4.8米,外觀採用了鮮明且有力的SUV設計。車頭配備LED頭燈,並搭載標準的發光Volkswagen車標,夜間辨識度極高。車尾則同樣配備貫穿式LED尾燈和發光車標,突顯其高端氣質和修長車身線條。內裝同樣講究,依照不同車型,採用如ArtVelours Eco微纖維或開放式木材等高級材料,並配有背光飾條,增添奢華感。

Tayron的入門款是Life配備套件,之後還有兩款高端套件:Elegance和R-Line。即使是入門版的Tayron Life也擁有豐富的標準配備,包括九個安全氣囊、三區自動空調、10色氛圍燈、多功能駕駛體驗控制(包括4MOTION四輪驅動模式、音量控制及燈光和音效的預設氛圍模式)、10.25吋數碼儀表板、32公分的大型觸控螢幕、App-Connect無線連接(支援Apple CarPlay及Android Auto)、LED頭燈及自動遠光燈控制、發光車標、3D尾燈組、後排車窗遮陽簾,以及17吋合金輪圈。


Tayron Life還配備了豐富的輔助系統,如自適應巡航系統(ACC)、轉向時的來車剎車功能、車道保持系統(Lane Assist)、緊急剎車系統(Front Assist)、泊車輔助(Park Assist Plus)、倒車攝像系統、動態道路標示顯示,以及新的開門預警系統。這些功能在實際駕駛中能大大提升安全性。

除此之外,車主還可以選配一些高級功能,如DCC Pro主動懸掛控制系統、IQ.LIGHT HD矩陣頭燈、Travel Assist輔助駕駛系統等。還有語音助手IDA,支援ChatGPT對話功能(需搭配Discover資訊娛樂套件),全景天窗、Harman-Kardon 700瓦音響系統、真皮座椅(帶按摩及通風功能)、以及後排的電動兒童安全鎖。


動力系統方面,Volkswagen將推出多款Tayron車型,包括兩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兩款汽油引擎(TSI)和兩款柴油引擎(TDI)。所有車型均配備自動變速器(DSG)。入門版eTSI引擎擁有110 kW(150 PS)的功率,採用48V輕度混合動力技術。而兩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則將汽油引擎與電動馬達的優勢結合,分別提供150 kW(204 PS)和200 kW(272 PS)的綜合功率,純電續航達100公里以上,並支援11 kW交流充電和50 kW直流快充。

最強的TDI車型則擁有142 kW(193 PS)的功率,標配4MOTION四輪驅動系統。所有Tayron 4MOTION車型均可拖曳最多2,500公斤的拖車,並配有Trailer Assist拖車輔助系統,即使是大馬力的拖車也可以輕鬆操控。Tayron預售將於明日開啟,首先推出的是110 kW的eTSI入門車型,價格從45,475歐元起,還有兩款eHybrid插電混合動力車型和最強的TDI車型可供選擇。


Tayron這款車的設計和功能無疑是為了滿足現代家庭的需求,不僅能提供寬敞的空間,還兼顧了豪華感與高科技功能。對於需要拖車功能的車主,Tayron的強勁拖曳能力絕對是一大賣點。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的推出也說明Volkswagen正積極向新能源發展,這無疑對環保和油耗都有很大的幫助。作為一輛能滿足多用途需求的SUV,Tayron未來在香港市場應該也會吸引不少消費者的關注。當然,對於這麼多高科技配備來說,車價也許會是一個考量點,但總體來說,Tayron的定位和設計確實非常吸引!

Honda 0 Tech Meeting 2024 展示 0 系列車型新世代技術


Honda於近期舉行的「Honda 0 Tech Meeting 2024」中,首次介紹將應用於全新Honda 0系列電動車的下一代技術。Honda計劃自2026年起,逐步在全球市場推出這個全新系列。


Honda 0系列的開發是從零開始,以「薄、輕、智慧」的新思維進行研發,目的是為市場帶來五大核心價值:
1. 具藝術感的設計,與人心靈相通;
2. 提供自動駕駛及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DAS),確保安全與安心;
3. 透過物聯網(IoT)及連接技術,將電動車變成一個為人們提供全新價值的「空間」;
4. 享受駕駛的樂趣,體驗與車輛的合一感;
5. 優異的能源效率。

今年1月的美國拉斯維加斯CES 2024展上,Honda已展示兩款Honda 0系列概念車——Saloon和Space-Hub,並宣布將於2026年推出Saloon量產車。此款量產車將接近概念車,定位為Honda 0系列的旗艦車型。Honda亦計劃於2030年前推出包括小型、中型及大型車型在內的7款Honda 0系列車。

下一次亮相將於2025年CES展進行,屆時Honda會展示另一款Honda 0系列車型,該車型將具體體現這次技術會議中介紹的各項電動化技術和理念。


0系列技術亮點:薄、輕、智慧
薄與輕

Honda在「薄」的開發策略中,繼續秉承「人最大,機器最小」(M/M)的理念,旨在創造一個舒適的電動車空間,同時配合低車身高度和短懸架的設計,營造出具有獨特造型的車輛。而在「輕」的策略下,Honda將致力於提供兼具運動感和頂級能源效率的駕駛體驗。

• 新開發的專用電動車平台:Honda採用2.0 GPa等級的熱壓鋼材,打造出全新電動車平台,既能實現低車身高度,亦確保安全性。薄電池組和新開發的緊湊型電動軸(e-Axle)配合Honda的低地板技術,令車輛的重心和慣性降低,穩定駕駛,帶來更具運動感的體驗。
• 緊湊型e-Axle:Honda的混合動力技術應用於電動車,實現小型化且高效的電動軸,並將逆變器縮小了約40%,讓其與電動馬達平行排列,既達到低車身高度,又最大化車廂空間。
• 薄電池組:通過採用壓鑄和3D摩擦攪拌焊接技術,Honda的電池包變得更薄更輕,同時具備高效性能,進一步延長Honda 0系列車的續航里程。
• 主動空氣動力系統:這套系統根據車速自動啟動前擾流器,減少風阻並提升車輛的直線穩定性。

智慧
Honda利用以往累積的技術經驗,並不斷推進智慧車輛的開發。Honda將為電動車開發原創的操作系統(OS),並隨著車輛連接技術的進步,通過OTA更新,不斷提升電動車的功能,讓車輛變得更具智慧。

• 自動駕駛與先進駕駛輔助系統:Honda於2021年在Legend車型上推出了Level 3級自動駕駛技術,而Honda 0系列車將會更廣泛應用這些技術,讓更多客戶能夠享受安全、輕鬆的駕駛體驗。
• 駕駛的樂趣:Honda亦會進一步提升其整合車輛動態控制技術,讓駕駛者感受到與車輛的合一感,體驗前所未有的駕駛樂趣。

Honda的0系列電動車的確令人期待,尤其是它把「薄、輕、智慧」的理念帶進設計中。不僅車輛外觀時尚獨特,而且Honda也沒有忘記駕駛者最基本的駕駛樂趣。雖然自動駕駛技術日漸進步,但Honda還是保持對駕駛激情的重視,這一點非常重要。到時我們能看到的,不只是環保與科技的結合,還有更多關於人車之間情感的聯繫。作為車迷,我已經在期待2026年Honda 0系列的登場!

Toyota 展示技術發展共創可持續未來


Toyota將於下週在日本Mobility Bizweek展示一系列技術發展,這個活動讓流動性行業與初創企業攜手合作,實現可持續發展及碳中和的共同目標。透過多元化技術路徑,Toyota推動與其他公司和初創企業的共創機會,並聚焦兩大範疇:實現氫能社會及可再生能源管理,這兩個領域不但有助穩定能源供應,還能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便攜式氫氣筒
Toyota展示了一款全新便攜式氫氣筒,這是基於其燃料電池電動車(FCEV)中的氫氣儲罐縮小和減重技術研發而成。這款氫氣筒體積小巧輕便,適合手提,旨在令氫氣成為日常生活中安全易用的能源。

為展示其應用可能性,Toyota與Rinnai Corporation合作,展出一款利用氫氣筒系統來產生電能的燃料電池爐具,或直接燃燒氫氣作為烹飪能源。


Toyota的多路徑策略,涵蓋實現碳中和社會的多種可行能源選項,當中氫氣被視為終極清潔能源:使用時不會排放二氧化碳,且若在生產過程中使用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碳排放可進一步減少。氫氣既可用於燃料電池系統發電,亦可作為燃料燃燒使用。

Toyota正尋找與各領域公司和初創企業的技術及構思合作機會,包括使用氫氣筒的裝置開發、銷售及服務提供。

Sweep能源儲存系統
要實現碳中和社會,不單是解決能源問題,還需建立循環經濟。Toyota早於其汽車製造過程中就強調減少浪費、重用和回收原材料的重要性。隨著混合動力車等電氣化車型的迅速普及,Toyota致力於研發高效、長壽命電池,並推動淘汰電氣化車輛電池的再利用。

在Mobility Show Bizweek上,Toyota將展出一款利用其Sweep技術的能源儲存系統。這套系統採用了回收自電氣化車輛的電池,透過微秒級的快速切換技術,精確控制電池的直流和交流充放電,即使是不同程度老化的電池,也能以最佳方式利用其剩餘的儲能能力。該系統有助於穩定電力供應,並配合太陽能、風能等不穩定的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推廣使用。

Toyota自2018年起與JERA Corporation合作研發Sweep能源儲存系統,並於2022年在JERA四日市火力發電站安裝了全球首個大容量系統進行示範測試。

透過展出這套系統,Toyota期望找到更多技術及改進方案,從而提升操作的可負擔性和穩定性,如二手電池的追蹤技術,以及大幅減少電池更換所需時間和工作量的方法。


液態氫動力GR Corolla
Toyota早在2021年推出以氣態氫驅動的Corolla賽車,並自2023年起在亞洲耐力賽中使用這項技術於GR Corolla上。這次展示的實車,體現了Toyota如何利用賽車運動開發更卓越的公路車型,並同時提升團隊技能及個人技術,並透過與行業、政府及學術機構合作,共同邁向碳中和的未來。

個人感想:Toyota在氫能與能源管理上的技術發展真的很有前瞻性,特別是他們的氫氣筒設計,讓我感受到這項技術不再是遙不可及,而是很有機會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氫能作為清潔能源,未來應該會有更多應用場景,無論是家用爐具還是汽車動力,我都期待着這些技術普及化的一天。而Toyota參與賽車運動的方式,既展示了技術實力,又讓人感覺這些創新不僅僅是概念,而是逐步走向實用化,真係令人期待!

Tesla 推出全新的「Refer and Earn」忠誠計劃

Screenshot


Tesla 今天宣布推出全新「Refer and Earn」忠誠計劃,讓Tesla 車主分享他們對可持續駕駛的熱情並賺取獎賞。今天起,Tesla 車主透過推薦親友訂購並交付合資格的 Tesla 產品後,即可賺取HK$1,900或MOP$1.958 以支付超級充電及維修等費用,或購買網上商店產品。而首10名使用推薦連結購買合資格Tesla 產品的親友,將可獲取 HK$3,800或MOP$3,917的購車獎賞

Tesla這個忠誠計劃對於現有車主來說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獎勵機制,尤其是當香港的電動車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時,這類計劃可以加強品牌忠誠度,並鼓勵用戶透過推薦將Tesla的獨特駕駛體驗傳遞給更多人。不過,這樣的推廣活動成功與否,還是取決於Tesla是否能持續提供創新的產品和服務來吸引新用戶購車。對於喜歡Tesla的車主來說,這無疑是個賺取獎勵的好機會,但也提醒大家不要忘記,推薦朋友購車前,要確保他們真的適合這個品牌和產品!

推薦步驟:
1. Tesla 車主透過 Tesla 應用程式獲取推薦連結
2. 與朋友和家人分享推薦連結以進行訂購
3. 於被推薦者成功交付新車後獲得獎賞

網址:tesla.com/zh_hk/support/refer-and-earn

香港車手區天駿勇奪洲際 GT 賽獨立盃總冠軍


香港車手區天駿(Antares)在剛過去的週末於美國站賽事上於Pro-Am組別獲勝,成功鎖定本年度的洲際GT挑戰賽獨立盃(IGTC Independent Cup)總冠軍。他與兩名隊友,分別是荷蘭車手Loek Hartog及來自瑞士的Patric Niederhauser,駕駛10號Herberth Motorsport保時捷911 GT3 R (992)戰車出賽,車隊複製去年於同一站賽事的成就,先取排頭位資格,繼而於賽事中獲組別冠軍。區天駿更藉著三站連勝之勢,勇奪本賽季的洲際GT挑戰賽獨立盃總冠軍。


於賽前以贏得獨立盃冠軍為目標,區天駿與兩名隊友抵達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後,駕駛10號保時捷戰車在練習賽中一直處於前列名次。三名車手都全力以赴並成功進入終極的前十名排位賽(Top-10 Shootout),保時捷廠隊車手Patric Niederhauser以令人驚嘆的完美表現,以僅多於0.1秒的優勢成功奪得全場排頭位資格。無獨有偶地,這次是繼去年後,第2次由區天駿所屬車隊創下,於排位賽上以Pro-Am陣容擊敗一眾IGTC及GT America Pro的職業車手參賽隊伍。

週日的正賽上,由Patric Niederhauser負責開首的第1棒從頭位起步,他在比賽早段一直保持領先。可是車隊一次的溝通失誤,他們在安全車領航下錯過了進站時機,導致10號保時捷落後領先對手兩圈。Antares和隊友Loek Hartog在接著的4個小時內接力駕駛,利落穩健的作賽方式,令他們逐漸回到爭奪組別領先的位置上。


比賽進行至中段,區天駿的主要獨立盃對手因故障被迫退賽,這名香港車手亦提早宣告於獨立盃率先封王,獲得年度總冠軍。儘管已達成賽前目標,這三人組合仍繼續努力作賽,並希望贏得這場比賽的組別冠軍。當 比賽進入最後兩小時,Patric Niederhauser再度接棒駕駛。這名保時捷廠隊車手雖成功超越對手取得領先,但在距離比賽完結僅90分鐘之時,他向車隊回報保時捷戰車的轉向系統出現問題。戰車在未知是否可完成比賽的情況下,一步一驚心的繼續在賽道上飛馳,希望能保持領先並完成比賽。經過這最後令全隊所有人為之緊張的比賽後,這位經驗豐富的車手終成功帶著傷疲盡現的戰車衝過終點,獲得Pro-Am組別的冠軍。


區天駿賽後跟隨本站賽事傳統,親吻終點線的地磚來慶祝他在印第安納波利斯賽車場的首場勝利。這位香港車手參加本賽季每站的洲際GT賽都在獨立盃中獲取最高分,最終以分站勝利作結並奪得總冠軍。Antares在完成這充滿挑戰的賽季後,亦可獲得小休的機會。這次的勝利亦彌補了他去年的失利,他在上季只以4分之差與獨立盃年度錦標擦身而過。

區天駿 | 10號Herbeth Motorsport保時捷911 GT3 R (992)車手感言
「這個星期就像坐在過山車上一樣,在排位賽中,我們有很好的速度,並且連續第二年取得全場排頭位資格。但到了比賽當天,我們在開首第1個小時就犯下嚴重錯誤,為所有車隊送上一次免費進站的機會。及後我們努力作賽,沉著迎戰,至比賽中段成功彌補些許差距。我們出色的團隊合作,再加上競爭對手遇上的各種事故,最終令我們成為爭冠份子。但老實說,在比賽最後一小時,我們的戰車出現轉向問題,我們也曾懷疑是否能夠完成這場比賽。

能夠在印第安納波利斯獲勝並贏得IGTC獨立盃冠軍,我終可放下心頭大石。很榮幸能夠成為在這傳奇賽道獲勝車手的其中一員,有資格可以在終點線上『錫磚頭』。去年我們在這裡只差一點就能贏,今天我們終完成未竟的事!」

比亞迪 BYD 深汕工廠成功下線第 900 萬台新能源車


比亞迪(BYD)最新達成一項重要里程碑,宣佈其深汕工廠成功下線第900萬台新能源車,這台車正是高性能電動超跑「仰望 U9」。作為比亞迪旗下的高級品牌「仰望」,這款車主攻豪華車市場,並正式開始交付。

「仰望 U9」是中國首款採用碳纖維車體結構部件的量產車,同時配備了全球最大的一體成型碳纖維車艙。為確保這款車的高性能和質量標準,比亞迪特別在中國深汕建立了一座專屬工廠,這也是國內首座新能源超跑專用生產設施。工廠配有2000平方米的恆溫恆濕無塵車間,並且招募了經驗豐富的技術員,確保每一台車的生產過程都精密到位。

這款「仰望 U9」搭載了最新一代的四驅平台「e4平台」和「DiSus智能車身控制系統」,並實現多項新能源領域的技術突破。這不僅展示了比亞迪在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也象徵著中國在超跑市場的進一步崛起。

值得一提的是,比亞迪2024年上半年已售出160.7萬台新能源車,並且在短短兩個月內,從800萬台提升至900萬台,穩居全球新能源車市場的領導地位。

看著比亞迪的成就真是令人興奮,尤其是YANGWANG U9這種兼具科技與豪華的超跑,實在讓人充滿期待。從碳纖維技術到四驅平台,比亞迪每一步都證明了自己在全球新能源市場的實力。我覺得,如果比亞迪能繼續這樣突破技術限制,未來的豪華超跑市場很可能會見到更多中國品牌的名字出現在榜首。對我來說,這也許是中國汽車工業進一步與全球接軌的最佳時刻!

Mercedes-AMG GT 63 4MATIC+ Coupe 香港接受預訂!售價 3,200,000 港幣起


最新款的Mercedes-AMG GT 63 4MATIC+ Coupe現已在香港接受預訂,定價由港幣3,200,000起,結合了動感的駕駛體驗與日常實用性。這款跑車配備了多項高科技設備,包括AMG ACTIVE RIDE CONTROL懸掛系統及AMG Performance 4MATIC+四輪驅動系統,讓這款高性能車型在穩定性與操控上達到極致。標準設備如KEYLESS-GO系統、EASY-PACK尾門、Digital Light燈組及漂移模式,更令駕駛樂趣大幅提升。

這款Coupe提供2+2座位配置,擁有寬敞的車廂空間,並配備11.9吋MBUX多媒體觸控螢幕,結合Burmester®3D環繞音響系統及AMG TRACK PACE等功能。AMG運動座椅的設計不僅提供出色的支撐,還提供豪華的舒適感,並可選擇多種內裝材質,包括Nappa真皮與MICROCUT超細纖維的運動組合。


全新AMG GT 63 4MATIC+搭載升級版的4.0升V8雙渦輪增壓引擎,擁有585匹馬力及800牛頓米的最大扭力,從靜止加速至100公里/小時僅需3.2秒,最高時速可達315公里。這款跑車不僅有令人興奮的動力表現,還擁有AMG SPEEDSHIFT MCT 9G自動變速箱,使動力傳輸更為迅速。

新車還提供多種選配,包括AMG碳纖維套裝、AMG高性能煞車系統及多種內外裝選項,能滿足客戶對個性化的需求。此外,這款高性能跑車也兼顧了環保,透過精細的設計實現低油耗及低排放。


對這款Mercedes-AMG GT 63 4MATIC+的外型與性能設計感到相當興奮。無論是動感的外觀、豪華的內裝,還是強勁的V8引擎,都令人躍躍欲試。雖然它的定價頗高,但這種集速度、操控與日常實用性的車款,絕對值回票價。如果你正在尋找一輛能夠平衡日常駕駛和賽道表現的車款,這款AMG GT 63 4MATIC+絕對值得考慮!

Mercedes-AMG GT 63 4MATIC+ (Kraftstoffverbrauch kombiniert: 14,1 l/100 km, CO2-Emissionen kombiniert 319 g/km) Exterieur: AMG Aerodynamik-Paket, Hightechsilber metallic; Interieur: Leder Nappa schwarz;Kraftstoffverbrauch kombiniert: 14,1 l/100 km, CO2-Emissionen kombiniert 319 g/km*
Mercedes-AMG GT 63 4MATIC+ (combined fuel consumption, weighted: 14,1 l/100 km; combined CO2 emissions, weighted: 319 g/km) exterior: AMG Aerodynamic package, hightechsilver metallic; interior: leather nappa black;Combined fuel consumption, weighted: 14,1 l/100 km; combined CO2 emissions, weighted: 319 g/km*
Mercedes-AMG GT 63 4MATIC+ (Kraftstoffverbrauch kombiniert: 14,1 l/100 km, CO2-Emissionen kombiniert 319 g/km) Exterieur: AMG Aerodynamik-Paket, Hightechsilber metallic; Interieur: Leder Nappa schwarz;Kraftstoffverbrauch kombiniert: 14,1 l/100 km, CO2-Emissionen kombiniert 319 g/km*
Mercedes-AMG GT 63 4MATIC+ (combined fuel consumption, weighted: 14,1 l/100 km; combined CO2 emissions, weighted: 319 g/km) exterior: AMG Aerodynamic package, hightechsilver metallic; interior: leather nappa black;Combined fuel consumption, weighted: 14,1 l/100 km; combined CO2 emissions, weighted: 319 g/km*
Mercedes-AMG GT 63 4MATIC+ (Kraftstoffverbrauch kombiniert: 14,1 l/100 km, CO2-Emissionen kombiniert 319 g/km) Exterieur: AMG Aerodynamik-Paket, Hightechsilber metallic; Interieur: Leder Nappa schwarz;Kraftstoffverbrauch kombiniert: 14,1 l/100 km, CO2-Emissionen kombiniert 319 g/km*
Mercedes-AMG GT 63 4MATIC+ (combined fuel consumption, weighted: 14,1 l/100 km; combined CO2 emissions, weighted: 319 g/km) exterior: AMG Aerodynamic package, hightechsilver metallic; interior: leather nappa black;Combined fuel consumption, weighted: 14,1 l/100 km; combined CO2 emissions, weighted: 319 g/km*
Screenshot
Screenshot

吉利控股集團針對歐盟臨時反補貼稅決定的聲明


近日,歐盟委員會已通過對中國生產的電動汽車徵收反補貼稅的法案。針對這一決定,吉利控股集團表達了極度失望的態度。他們認為這個決策不但缺乏建設性,更可能阻礙歐盟與中國之間的經貿關係,最終受損的將會是歐洲的企業及消費者利益。

吉利強調,一直以來集團都堅定支持自由貿易,倡導公平競爭,並且嚴格遵守全球各國的法律法規。他們致力於為全球用戶提供卓越的產品及服務,無論在哪個市場,都以高標準自律來確保競爭優勢。

作為汽車愛好者,看到這樣的新聞,我不禁思考,這些反補貼措施會對我們市場有什麼影響。以香港市場來說,中國品牌的電動車近年來正以超值、高性價比的形象進一步擴展,這些政策如果影響到車價或供應鏈,最終可能令消費者付出更多。對於車迷來說,公平競爭才是激發車企進步的動力,保護主義或許只會延緩整個市場的創新步伐。

RM 65-01 Automatic Split-Seconds Chronograph McLaren W1 極致結合


Richard Mille 發佈了RM 65-01 McLaren Automatic Split-Seconds Chronograph W1,這是他們與英國頂級豪華超跑及賽車品牌McLaren合作的第四款創作。

這款全新的McLaren W1超跑是傳奇車款McLaren F1(1992年)和McLaren P1TM(2013年)的劃時代繼任者,將McLaren「1」系列超跑的性能提升至全新高度。RM 65-01 McLaren W1的設計靈感來自於超跑的極致性能,無論是外型、材質,還是功能,甚至「驅動」它的機芯,都要呼應McLaren W1的高端技術與動力。這款腕錶展示了雙方的共同價值:以激情和人性化的聯繫為驅動,不斷突破性能極限。


Richard Mille為RM 65-01 McLaren W1選用了品牌內最強勁的自動計時機芯RMAC4,運作頻率高達5Hz,每小時震動36,000次。這樣的高速擺動使得雙秒追針計時功能能夠精確記錄至1/10秒,而垂直離合器和雙六柱輪結構則保證了計時功能的精準啟動與順暢運作。

更為驚人的是,RM 65-01的機芯設有一個「快速上鏈」系統,透過橙色Quartz TPT®材質的特別按鈕,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充滿其60小時的動力儲存,讓這款腕錶既具賽道性能,又能輕鬆應對日常佩戴。

RM 65-01 McLaren W1的480個零件組成的機芯不僅結構堅固,其可調節的幾何擺陀更可根據佩戴者的日常需求進行調整,這樣的設計正呼應了McLaren W1「無處不在的性能」原則,成為一款真正的高性能日常腕錶。


正如McLaren W1是該品牌迄今最專注與技術最先進的超跑,RM 65-01 McLaren W1亦是Richard Mille眾多「腕上賽車」中技術最複雜的腕錶之一。

這款43.84 x 49.94 x 16.19毫米的Carbon TPT®錶殼設計靈感來自於McLaren W1流線型車身,猶如超跑的外型包裹住引擎和駕駛者。Richard Mille創意團隊在腕錶設計初期,受邀接觸到McLaren W1的首批黏土模型,並從車輛的俯視角度汲取靈感,設計出RM 65-01 McLaren W1的外形。


錶圈上獨特的雙層凹痕造型呼應了W1的「氣動式細胞」架構,Carbon TPT®材質的錶殼邊緣展示了高精度的技術工程。這款錶殼上每一細節都經過長達九個月的反覆試驗,最終以極其纖薄的0.5毫米錶圈完成設計,成為Richard Mille迄今最薄的錶圈。

Richard Mille還為這款腕錶開發了一款全新的鏤空鈦合金錶盤,靈感來自McLaren車輪的設計,細節上則融入品牌的標誌性色彩,帶來如同超跑儀錶盤般的駕駛氛圍。

作為一款真正的「駕駛者腕錶」,RM 65-01 McLaren W1配備了類似車輛變速器的「功能選擇」錶冠,使用者可選擇「上鏈」(W),「日期」(D),或「時針調整」(H)三種模式。

這款特別設計的鈦合金錶冠上覆蓋有橙色橡膠,與McLaren標誌性的Papaya Orange顏色呼應,錶冠頂部還鑲有McLaren的「Speedmark」標誌。計時按鈕和快速上鏈按鈕的設計靈感來自於McLaren賽車座椅上的輕量化開孔,精緻的鈦金屬框架再現了這些超跑的工程細節。


「McLaren W1的設計旨在為駕駛者提供所需的一切,但不過分添加不必要的功能,這款車集結了強勁的動力輸出、卓越性能和劇場般的駕駛體驗。Richard Mille成功將這些特質融入RM 65-01腕錶,超越了我們的預期。」McLaren Automotive全球市場總監Andrea Bermudez如此評論。

Richard Mille與McLaren的合作無疑是技術與設計的頂尖結合,這款RM 65-01 McLaren W1不僅展現了雙方追求極致性能的共同理念,也讓人看見他們對細節和創新的無限熱情。


作為一個車迷和鐘錶愛好者,這款腕錶真的很吸引我。每一處細節都反映了McLaren與Richard Mille雙方對極致性能的追求,無論是從技術到外觀,還是從材質到功能,都是頂級之選。戴上這款錶,感覺就像掌控一台超跑,隨時準備好衝刺——這感覺,真的非常酷!

SUBARU Solterra 和 WRX 榮獲美國 IIHS 安全評價獎項


在美國 IIHS(高速公路安全保險協會)進行的 2024 年安全性評估中,SUBARU 的 Solterra(2024 年款)獲得了最高評級「頂級安全首選+」(Top Safety Pick+,簡稱 TSP+),而 WRX(2024 年款)則取得「頂級安全首選」(Top Safety Pick,簡稱 TSP)。

2024 年「頂級安全首選+」獲獎車型
• Ascent(連續四年獲得 TSP+)
• Solterra(連續兩年獲得 TSP+)

2024 年「頂級安全首選」獲獎車型
• Impreza(已經第 17 次獲得 TSP 或更高評級)
• Outback(連續 16 年獲得 TSP 或更高評級)
• WRX

從 2024 年開始,IIHS 提升了 TSP 及 TSP+ 的評分標準。TSP 的評選不僅要求在傳統的碰撞測試中取得「優良」(Good)評分,還必須在新引入的側面碰撞測試中取得「優良」,並且在行人前方碰撞預防技術及車頭燈性能測試中,需達到「優良」或「可接受」(Acceptable)評分。至於 TSP+,則需在最新版的「中度重疊前方碰撞測試」中達到「優良」或「可接受」的標準。

自 2013 年 TSP+ 標準加強以來,SUBARU 累積已經獲得 72 個 TSP+ 獎項,成為美國市場品牌中獲獎數最多的車廠之一。

SUBARU 在安全評價上的表現一向穩定,Solterra 和 WRX 這次能夠分別奪得 TSP+ 和 TSP 榮譽,展現出品牌對駕駛者和乘客安全的重視。Solterra 作為品牌的純電車型,能夠連續兩年獲得 TSP+,也反映了 SUBARU 在電動車領域安全設計上的努力。而 WRX 作為運動性能車型,能夠同樣在安全評價上有出色表現,顯示出它不僅適合高速駕駛,還能提供可靠的保護。對於香港車主來說,這種結合性能與安全的車型確實很有吸引力,特別是在面對香港繁忙道路環境下,安全永遠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之一。

Audi Q6 e-tron 獲 Euro NCAP 頂級安全評分

Dynamic photo, Colour: Plasma blue metallic


歐洲著名的消費者保護機構 Euro NCAP(歐洲新車評估計劃)近日為 Audi Q6 e-tron 頒發了「五星」評級,這是最高的安全評分。Q6 e-tron 在「成人乘客保護」、「兒童安全」、「弱勢道路使用者保護」及「標準輔助系統」等多個評分範疇中均取得優異成績。

其中,在「成人乘客保護」範疇中,Euro NCAP 測試員為 Q6 e-tron 評分 91%,幾乎接近滿分,顯示該車在保護成人乘客方面表現出色。此外,這次測試也是 Audi 首次針對「碰撞後功能」(包括提供給緊急救援隊的救援數據表和緊急呼叫功能)進行評估,Q6 e-tron 表現相當出色。

在「兒童安全」範疇中,Q6 e-tron 更以 92% 的成績成為 2023 年和 2024 年測試車款中的「最佳車型」,這不僅僅是因為滿足基本要求,還包括多項超越消費者保護的設計。例如,Q6 e-tron 是少數車型之一,擁有三個「i-Size 座位」,分別位於後座和前座。「i-Size」是 2013 年引入的歐洲兒童座椅安全標準,保證兒童座椅與車輛之間的兼容性。Q6 e-tron 的前座還配備自動停用前座乘客氣囊功能,當使用後向兒童座椅時,車輛會自動「識別」並停用氣囊。再加上專門改良的安全系統,Q6 e-tron 能為不同大小的兒童提供最佳保護。

Audi 一直以來都將安全放在首位,公司內的 220 位專家每年進行超過 1,000 次實車撞擊測試,並進行約 20,000 次虛擬事故模擬,不斷研發新安全功能。

是次 Euro NCAP 的測試結果不僅適用於 2023 年 3 月推出的 Audi Q6 SUV e-tron,也涵蓋將於 2025 年上市的 Sportback 版本及 S 系列車型。Audi 將於 2024 年 10 月 14 日的巴黎車展上首次展示 Q6 e-tron Sportback 版本。

Audi 在安全方面的實力一直無需多言,這次 Q6 e-tron 能夠奪得 Euro NCAP 的五星評級,絕對不是僥倖。特別是它在兒童安全上的設計,真正做到為每個家庭成員提供最佳保護。對於我這類經常載著家人的駕駛者來說,這種細心的設計真的讓人安心不少。不過,對於香港這個車多路窄的地方來說,Q6 e-tron 的車身尺寸可能會成為少數人的考慮點,但如果你重視安全,這款車絕對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