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 C
Hong Kong
Thursday, May 8, 2025
主頁 博客 頁面 40

2025 Lexus LC 500 / 500h 極致優雅與性能並存


2025年款的Lexus LC 500和LC 500h,不僅在外觀和結構上進行了升級,還新增了全新的Iridium車身顏色。兩款轎跑車型都配備了額外的前後底盤強化桿,增強了車體剛性。至於LC 500h,則在Sport Package中增加了碳纖維門檻飾板。作為Lexus的旗艦級跑車,LC 500系列展現了情感化設計與高性能的完美結合。這款車型在日本豐田市的元町工廠製造,2025年款LC 500和LC 500h預計於2024年秋季上市。


Lexus LC 500是品牌中最具情感表達的車型之一。它擁有獨特的網狀格柵,整個前臉散發著無可錯認的存在感。車頂則使用了大面積的玻璃面板與黑色後柱,創造出懸浮車頂的視覺效果。車身邊緣還配有鍍鉻飾條,靈感來自傳統日本武士刀的線條。最引人注目的設計之一,是LC 500在夜晚時的獨特光影效果。尾燈設計靈感源自噴氣式飛機的尾焰,而前方的三重投射LED頭燈同樣讓人驚艷。

2025年款LC 500和LC 500h提供九種外觀顏色選擇,包括:Ultrasonic Blue Mica、Copper Crest、Caviar、Cloudburst Gray、Iridium、Ultra White、Infrared、Flare Yellow及Nori Green Pearl。


LC車型的設計著重於功能與舒適性的平衡。低矮的儀錶板、車頭線條及狹窄的A柱設計,給予駕駛者清晰的道路視野。內部門板的流暢線條與車身外部設計相呼應,從車頭延伸到車窗。標配的12.3吋高解析度觸控屏幕和全景影像監視器,能將車輛前後左右的影像投放到中控屏幕,增強駕駛的停車輔助功能。

Lexus的設計師在細節上下足了功夫,例如座椅的肩部使用雙層設計,讓駕駛者在過彎時得到更好的支撐。方向盤的橫截面設計亦隨手部握持位置而改變,讓駕駛者感受到更自然的操控感。高級內飾顏色選項包括黑色、焦糖色及酒紅色,所有內飾均配有金屬飾條,進一步展現Lexus的Takumi職人工藝精神。2025年款的車型更將副駕座內飾板改為Alcantara材質,提升觸感與質感。


2025年款LC 500系列還提供Bespoke Build客製化選項,讓車主能自由搭配車輛的性能與外觀設計。包括碳纖維車頂、21吋鍛造合金輪圈等選擇。內飾顏色除了標準三色外,還可選擇獨特的白藍配色。此外,Bespoke Build版本還帶有專屬徽章,並附上由LC首席工程師加藤泰司親手簽名的日式和紙認證書,彰顯獨特身份。

LC 500的5.0公升V8自然吸氣引擎,能輸出471匹馬力和398磅呎扭力,0-60 mph加速僅需4.4秒,並擁有24 mpg的高速油耗表現。這具V8引擎配合10速自排變速箱,駕駛者可通過鎂合金換檔撥片實現更直接的操控感。而LC 500h作為Lexus的第一款多段式混合動力車型,配備3.5公升V6引擎與雙電動馬達組合,能輸出354匹馬力,並可在不啟動引擎的情況下,以87 mph的速度行駛。混合動力系統配備輕量化鋰電池,安裝於後座與行李廂之間,並提供優異的電力輸出。


2025年款Lexus LC 500和LC 500h不僅延續了品牌對高性能和豪華設計的追求,更在細節上展現了出色的匠心精神。對於熱愛駕駛與品味生活的人來說,這兩款車型絕對是心目中的理想座駕。

Lexus LC 500系列一向以其獨特的設計和駕駛感受吸引我,而這次的更新讓我更加期待親身感受它的操控魅力。無論是那種夜晚光影變幻的尾燈,還是內飾的細膩工藝,都讓我對這輛車有著無限的向往。如果你和我一樣,喜歡兼具動感與優雅的車型,那麼這次的LC 500和LC 500h絕對值得一看!

NIO 宣佈與投資者達成新一輪的投資

Screenshot


NIO 宣佈與三位現有的戰略投資者達成新一輪的投資協議,進一步強化了 NIO China 的發展潛力。這三位投資者分別為合肥建恒新能源汽車投資基金、安徽省新興產業投資公司以及中金資本有限公司(合稱「戰略投資者」)。根據協議,戰略投資者將總共注資33億元人民幣,而 NIO Inc. 則會注資100億元人民幣,認購 NIO China 新發行的股份。

NIO 的業務發展勢頭強勁。至今,NIO 已連續四個月月交付量超過兩萬輛,進一步鞏固了其在高端電動汽車市場中的領導地位。針對家庭市場的新品牌 ONVO 自推出以來備受關注,而其首款智能電動中型 SUV L60 已於9月28日交付,訂單遠超預期。此次戰略投資顯示了投資者對 NIO 行業領先地位的高度認可,並展現了對新能源汽車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支持。NIO 透過持續加大技術創新、充電及換電基礎設施的投資,鞏固其在技術、產品、服務以及用戶社區方面的長期優勢,並推動企業邁向下一階段的可持續增長。

這次的投資不單止為 NIO 帶來了充裕的資金支持,也進一步顯示市場對電動車未來發展的信心。NIO 的成功並不僅僅依賴於銷售數字,更是基於他們不斷創新的技術與用戶體驗。作為車迷,我覺得這種全方位的佈局和戰略,將會使 NIO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領先地位,並讓他們未來的每一步都走得更加穩健。總的來說,這對 NIO 和消費者來說都是一個雙贏局面。

Volkswagen 全電動 ID.7 Pro S 以單次充電完成 794 公里的行駛距離


Volkswagen 瑞士團隊,領導者為長途電動車駕駛專家 Felix Egolf,成功駕駛全電動 ID.7 Pro S 以單次電池充電行駛 794 公里,淨駕駛時間達 15 小時 42 分鐘。這個數字遠超出該車型 WLTP 標準的最高綜合續航里數 709 公里。整個日間行程均在公開道路及正常交通流中進行。

該次駕駛路線位於蘇黎世南部的 Zug 都市區,約為 81 公里的環狀路線,路線符合日常駕駛需求,涵蓋了主要幹道、部分高速公路和丘陵地帶。八位不同的駕駛者在兩天內完成了這次挑戰,只使用了一次充電就行駛了 794 公里。這個距離大約等同於從巴塞爾到德國北部 Emden 的路程,而這也正是 ID.7 的生產地。平均能耗極低,為 10.3 kWh/100 公里。相比之下,該車型的最低 WLTP 值為 13.6 kWh。若換算成柴油消耗量,平均能耗相當於每 100 公里只用 1.1 升。


這次挑戰的行駛速度平均為 51 公里/小時,全程在正常交通流中進行。當完成時,儀表板上仍顯示剩餘 2 公里的續航距離。更有趣的是,參與此次測試的並非 ID.7 Pro S 車型中最有利於續航的配置版本。按照 WLTP 計算,這輛車型配備了如舒適套件、IQ.DRIVE 輔助系統套件、Plus 外觀套件以及熱泵等選配裝備,理論上可達到 700 公里的 WLTP 續航。

Felix Egolf 是一位極限省電駕駛(hypermiling)專家。他曾在 2020 年和 2021 年分別創下了兩項 ID.3 的駕駛紀錄:他在 ID.3 1st 版本上從德國 Zwickau 行駛至瑞士 Schaffhausen,成功超越了 531 公里的理論續航距離;在另一項紀錄中,ID.3 Pro S 車型在單次充電下經歷了 15 座阿爾卑斯山口,並行駛了 602 公里,海拔高度達 13,000 米。


ID.7 Pro S 以其出色的空氣動力學設計(風阻係數 0.23,視乎配置而定)和高效驅動系統,展現了卓越的節能表現。根據選配,WLTP 的綜合能耗介乎於 16.2 至 13.6 kWh/100 公里之間。若選擇最有利於續航的配置,該車型的 WLTP 續航可達到 709 公里。其充電時間亦非常短,在 200 kW 充電功率下,僅需 10 分鐘(喝杯咖啡的時間)即可充入約 244 公里的電量;而從 10% 充到 80% 則僅需 26 分鐘。

此外,ID.7 的選配電動車路線規劃器亦是駕駛者的好幫手,該功能會根據當前電量和沿途可用的充電站,計算出最優路線,並顯示最佳充電點,計劃必要的充電站停靠,令整個行程更有效率。它還會考慮實時交通數據,幫助駕駛者選擇最快、最方便的路線。


Volkswagen 這次的測試再次向我們證明了現代電動車的實力。ID.7 Pro S 不僅在技術上突破了 WLTP 的官方續航數據,還展示了節能駕駛的巨大潛力。對於像香港這樣的城市,我相信這款車在日常通勤中的表現也會相當出色。而 Felix Egolf 的極限駕駛技術,也讓人覺得省電駕駛原來可以這麼有趣又具挑戰性!不過,日常使用還是要保持平衡,不用每次都挑戰極限,安心享受駕駛樂趣就好了。

勞斯萊斯全新 Bespoke 高級定製作品 Spectre Lunaflair


勞斯萊斯近期推出了全新Bespoke高級定製作品 – Spectre Lunaflair,這次的設計靈感來自於壯麗的天文現象——月暈。這款定製車的設計不僅展現了勞斯萊斯的工藝巔峰,更結合了客戶對獨特美學的追求。車身漆面通過精湛的噴塗技術,成功重現了月光折射出的絢麗光環,效果宛如虹彩,令人目眩神迷。


Spectre Lunaflair的開發歷時一年,從油漆配方到多層次的噴塗工藝,無不體現出Bespoke高級定製的獨特性。這次的車漆內含特別調製的珠光成分,在不同光線下能展現出深邃的金屬效果,或是如彩虹般的幻彩光芒。內飾方面,車廂配色靈感源自月暈的自然色彩,座椅和飾板的設計也完美呼應了這一主題,營造出了一個極具視覺衝擊的駕駛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的設計靈感部分來自另一款勞斯萊斯Phantom Syntopia專屬典藏版,這款車曾因其深色流體黑虹彩漆面引發極大關注。而Spectre Lunaflair則以更輕盈明亮的色彩展現了另一種風貌,凸顯了Bespoke團隊對創意靈感的延續與創新。

勞斯萊斯的Bespoke定製車不單止是一部汽車,它更像是一件藝術品,每一個細節都滿載著設計師、工匠與客戶之間的互動和靈感碰撞。這款Spectre Lunaflair不僅展示了技術的極致,更體現了品牌對美學的執著追求。我想,如果有幸親眼目睹這款車行駛在街道上,那種光影變幻的效果,一定會讓人無法轉移視線,這絕對是勞斯萊斯為豪華汽車賦予的一次全新詮釋。

「經典名車巡遊」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75 周年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及香港回歸祖國27周年,由中國香港汽車會主辦、仁濟醫院協辦的「經典名車巡遊」於2024年10月6日隆重舉行。是次活動共有75架經典名車參與,象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並與市民同賀國慶。巡遊車隊從遮打道出發,途經中環海濱、尖沙咀海濱花園、西九文化區,最後抵達香港迪士尼樂園。


當日的75架經典名車來自多個著名品牌,當中包括紅旗復刻版、1949年的MG、Bentley Blower復刻版、1964年的Benz 220及1989年的Rolls-Royce Corniche等。其中紅旗復刻版尤其引人注目,因為紅旗曾經是國家主席的閱兵座駕,極具代表性。另一亮點是價值港幣1,500萬的Bentley Blower復刻版,這款車完美復刻了90多年前的傳奇賽車,全球僅限12部,極其珍貴。此外,法拉利、保時捷、林寶堅尼等罕見超跑名車亦為活動增添不少色彩。更具意義的是,這次巡遊活動所籌得的部分款項將捐贈予仁濟醫院醫療基金,用於支持醫療設備升級及專業培訓。


活動當日,香港多位政商界領袖和立法會議員擔任主禮嘉賓,其中包括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先生、警務處處長蕭澤頤先生等。林世雄局長表示,這次活動不僅僅是展示經典名車,更象徵著傳統與現代的結合,展示了香港車迷對汽車文化的熱愛。

中國香港汽車會會監李耀培博士指出,參與這次巡遊不僅是為了與市民同慶國慶,也希望藉此推廣經典名車文化,讓更多市民能夠了解汽車歷史與發展。同時,仁濟醫院董事局主席張文嘉博士強調,這次活動除了慶祝國慶,還能為仁濟醫院醫療基金籌集資金,支持醫護人員的專業培訓及醫療設備升級,惠及更多市民。


這次「經典名車巡遊」活動不單單是一個車迷的盛會,也是對香港汽車文化的一次美好展示。75架經典名車駛過香港的地標,讓人有一種時光倒流的感覺,似乎每一輛車都在訴說著自己的歷史。尤其是紅旗和Bentley Blower復刻版,這些車型的出現更是吸引了眾多眼球。活動中還融入了慈善元素,為仁濟醫院募捐,這樣的舉措確實意義非凡。對於愛車的人來說,這場盛會不容錯過,而對於普通市民而言,能夠親身接觸這些傳奇車型也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希望以後能看到更多這類型的活動,讓更多人感受到汽車的魅力與傳承!

MINI 於 2024 年巴黎車展亮相兩款全球首發電動車型


在第90屆巴黎Porte de Versailles的著名車展(2024年10月14日至20日)上,英國高級品牌MINI將推出全電動車型系列,當中的亮點是兩款MINI John Cooper Works全電動車型的全球首發,這些車型專注於性能及品牌一貫的運動性。

MINI在2024年巴黎車展展示高效且強大的電動移動力。從2024年10月14日至20日,參觀者可以全面體驗MINI的全電動車型家族,當中包括兩款全球首發的MINI John Cooper Works全電動車型,並展示創新設計的MINI Cooper SE、MINI Aceman SE和MINI Countryman SE ALL4,這些電動車款為巴黎這個擁有數百萬人口的都市帶來全新交通模式。三門和五門的電動車型,在不同尺寸和方向上,依然保留了品牌標誌性的「卡丁車」駕駛感。


全新MINI John Cooper Works全電動車型:
MINI John Cooper Works兩款全新電動車型的世界首發,將品牌深厚的賽車歷史帶入現代化領域,配備創新動力技術。這兩款車型不僅傳承了賽道上的賽車技術,更將其無縫轉移到公路上。除了專屬的運動化設計,這些車型還擁有經過優化的空氣動力學特性,有助於降低能源消耗,讓MINI迷們可以期待一貫靈活的操控表現。

MINI Cooper SE、MINI Aceman SE、MINI Countryman SE ALL4
MINI Cooper SE(三門款,WLTP測試標準下綜合耗電量:14.7-14.1 kWh/100公里;CO2排放:0克/公里;續航里程:387至402公里)延續了MINI一貫簡約的設計風格,這款全電動三門車型為駕駛者提供現代化的駕駛樂趣,同時保留了MINI經典的「卡丁車」駕駛感,並提供四款個性化的車型配置。

MINI Aceman SE(WLTP測試標準下綜合耗電量:14.8-14.0 kWh/100公里;CO2排放:0克/公里;續航里程:382至405公里)是MINI首款跨界車型,車長約四米,提供五個座位。這款車型在MINI Cooper與MINI Countryman之間架起橋樑,擁有寬敞的內部空間。而MINI Countryman SE ALL4(WLTP測試標準下綜合耗電量:18.5-16.8 kWh/100公里;CO2排放:0克/公里;續航里程:399至432公里)則是一位可靠的旅途伴侶,具備靈活可調的後備箱、四輪驅動和長達432公里的續航力,完全滿足日常駕駛需求。


MINI這次在巴黎車展的亮相確實吸引了不少目光,尤其是MINI John Cooper Works全電動車型的登場,讓人不禁期待這個擁有賽車血統的品牌如何在電動車時代展現其競爭力。相信這次推出的電動車型,對於那些重視性能又想追求環保的人來說,絕對是個不錯的選擇。而且,MINI一向強調的靈活操控及時尚外觀,也令這些車型在城市交通中更加突出。如果你和我一樣,喜歡那種在繁忙都市中自由穿梭的感覺,這次的MINI電動車絕對會是一個令人心動的選擇!

Mercedes-Benz 首批 VAN.EA 原型車準備就緒


Mercedes-Benz Vans 正在推動其電動化策略的下一階段,推出全新的 VAN.EA 平台。從 2026 年起,所有新開發的中型及大型廂車都將基於這個模組化、靈活且具延展性的電動架構VAN.EA(Mercedes-Benz Van Electric Architecture)。首批原型車現已在公路上測試,這代表重新定義廂車之旅的重大里程碑。


VAN.EA 讓 Mercedes-Benz 能夠明確區分豪華私家廂車和高端商用廂車。在私人定位的車款中,產品線將涵蓋從家庭用車、豪華 VIP 接送專車到為高端需求客戶打造的寬敞奢華轎車。而商用方面,這些高級廂車將滿足各行各業的實際需求。

技術配置上,新的廂車將根據不同的客戶需求提供多樣選擇。不論是前輪驅動還是四輪驅動,所有車輛均將搭載最新的 Mercedes-Benz 操作系統(MB.OS),以及 800 伏特充電系統和 22 kW 的 AC 充電器,確保快速高效的充電體驗。


在 2024 年 6 月初,Mercedes-Benz 進行了一次從斯圖加特到北角的長途測試,這次測試的重點是車架、電動傳動系統、電池和高壓組件的表現。接下來,將重點測試所有部件在整車中的協同運作。到了冬季,Mercedes-Benz 將在瑞典進行下一個重要里程碑——寒冷環境下的測試。


Mercedes-Benz 的 VAN.EA 原型車出現在公路上,標誌著品牌電動化進程的一個重要時刻。對於廂車市場來說,這樣的電動架構不僅提升了效率,更給車主帶來更豪華、更智能的選擇。想到未來我們會看到這些全電動廂車穿梭於城市中,我不禁感到期待,電動廂車市場正朝著前所未有的革新方向邁進!對於喜愛高科技又追求舒適的車主來說,這無疑是個好消息。

McLaren W1 限量生產 399 輛


McLaren W1 是 McLaren F1 和 McLaren P1 這兩款經典超跑的後繼車型,標誌著 McLaren 代表性 “1” 車型的全新篇章。這輛車是以 McLaren 世界冠軍賽車團隊的思維打造,徹底展現了真正超級跑車應有的特質。配備全新的混合動力系統,McLaren W1 擁有高達 1275 匹馬力的輸出,這是 McLaren 有史以來動力最強勁的車型,甚至超越了所有主要競爭對手。


突破性的動力配置與輕量化工程
McLaren W1 搭載了全新的 MHP-8 V8 引擎,能夠輸出 928 匹馬力,單位排量功率高達 233 匹馬力,是 McLaren 有史以來動力最強的內燃機引擎。這台引擎轉速可達到 9,200 轉/分鐘。此外,與這台 V8 引擎配合的是一個高效能的 E-module 電動馬達,能夠提供 347 匹馬力,將整體輸出提升至驚人的 1275 匹馬力。同時,該電動馬達與控制單元集成設計,有效減少車輛重量並優化空間配置。整車僅重 1,399 公斤,實現了 911 匹馬力/噸的動力重量比,這是 McLaren 史上最輕盈且動力最強的超跑。


源自 Formula 1 的空氣動力學技術
W1 的設計大量採用了源自 Formula 1 的技術,其地面效應空氣動力學與 McLaren 賽車模式相結合,讓這款車可以在公路和賽道之間自由切換。當賽車模式啟動時,車輛前方高度降低 37 毫米,後方降低 17 毫米,提供高達 1000 公斤的下壓力。車輛的 McLaren Active Long Tail 翼可以向後延伸 300 毫米,這也是該車型空氣動力學創新之一,已提交多項專利。


令人驚嘆的加速與駕駛體驗
McLaren W1 是 McLaren 史上加速最快、圈速最短的合法上路車型。它能夠在直線加速中超越 McLaren Speedtail,並且比 McLaren Senna 在參考賽道上快 3 秒。W1 的加速表現驚人:0-200 公里/小時只需 5.8 秒,0-300 公里/小時僅需不到 12.7 秒,最高速度則電子限速至 350 公里/小時。這款車採用了 McLaren 後驅的經典設定,結合 1275 匹馬力與 1340 牛頓米的扭力,提供駕駛者純粹的控制感。


先進的懸掛與操控技術
W1 配備了全新的 McLaren Race Active Chassis Control III 懸掛系統,無論是公路還是賽道模式,都能提供無可比擬的性能。車輛的 McLaren 液壓轉向系統與液壓煞車系統提供了極致的操控回饋,搭配全新的 8 速變速箱與液壓電子差速器,確保駕駛體驗與動力輸出完美結合。


專屬於駕駛者的座艙設計
W1 的駕駛座艙採用了 McLaren Aerocell 碳纖維單體殼結構,並首次引入了 McLaren Anhedral 車門設計,提升了空氣動力效能。前懸掛直接安裝在 Aerocell 結構上,並使用了 3D 打印的鈦合金零件,進一步減輕車輛重量。駕駛者可享受完美的駕駛座位設計,所有主要的控制裝置如踏板、方向盤和儀表都能根據駕駛者的姿勢進行調整。


限量與專屬訂製
這款 McLaren W1 僅限量生產 399 輛,且已全數分配給特定客戶。車輛售價約為 200 萬英鎊,視乎 McLaren Special Operations(MSO)專屬訂製的程度而定。車主還可選擇無限量的個性化定制服務,並使用全新的 McLaren InnoKnit 內飾材料。


McLaren W1 不僅繼承了 F1 和 P1 的傳奇,還以嶄新的技術和驚人的性能重新定義了超跑的標準。這款車的每一個細節都展現了 McLaren 在賽車領域的深厚功底,無論是強大的動力、先進的空氣動力學設計,還是專屬於駕駛者的座艙體驗,都讓人興奮。我覺得,能夠擁有這款車的人,不單是擁有了一輛超級跑車,還是擁有了一個動態與激情並存的工程傑作。

Honda SUV 榮獲 J.D. Power 品牌忠誠度第一名


Honda 獲得了由 J.D. Power 頒發的「主流 SUV 車主品牌忠誠度第一名」殊榮。這個獎項根據 J.D. Power 2024 美國汽車品牌忠誠度研究中的表現而頒發,Honda SUV 車型如 HR-V、CR-V、Passport、Pilot 及純電動的 Prologue 都為此殊榮作出貢獻。

Honda 汽車銷售副總裁 Jessika Laudermilk 表示:「車主忠誠度是汽車業界最珍視的成功指標,這次獲得 J.D. Power 的品牌忠誠度獎對 Honda 和全國經銷商來說意義重大。這是基於我們的美國工廠生產的 SUV 車型以及經銷商的努力,讓我們繼續在價值、銷售和服務方面設定高標準,從而贏得顧客的忠誠度。」

J.D. Power 的品牌忠誠度研究已經進行到第六年,這項研究主要分析車主在換車或購買新車時是否選擇同一品牌,並根據各類車型的表現,頒發獎項予品牌忠誠度最高的主流與豪華 SUV、轎車及卡車車主。

Honda 一直以來在 SUV 市場都頗具競爭力,特別是在香港,CR-V 和 HR-V 都是街上常見的型號。這次獲得品牌忠誠度第一名並不意外,畢竟 Honda 的車款不僅耐用,而且售後服務也一向被車主稱讚。品牌忠誠度其實反映了車主對一個品牌的信任,對於一個大眾化品牌來說,這是一個很實在的成就。以香港人的角度來看,選擇 Honda,不僅是因為性價比高,還有一份對車主需要的細心回應,這點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尤其重要。

Toyota Crown 家族全新廣告:感官全面超越


Toyota最新的美國市場推廣活動「感官全面超越」(Stand Out in Every Sense)正式推出,重點展示2025年Toyota Crown家族的卓越特質。這次廣告不僅展示了Toyota Crown家族的創新設計、現代科技與高性能,更強調駕駛體驗如何全方位觸動感官,令日常駕駛瞬間昇華。

這次廣告活動突顯了Toyota Crown家族的大膽設計、豪華舒適性及先進的連接技術。廣告試圖傳遞一種沉浸感,當你被Toyota Crown深深吸引時,彷彿整個世界都消失了。全系Toyota Crown家族均為混合動力車型,結合了強勁動力、卓越燃油效率、智能內飾設計以及流線型的外觀,讓駕駛者時刻抓住每個精彩時刻。

Toyota市場營銷部副總裁Mike Tripp表示:「這次活動完美捕捉了Toyota Crown家族帶來的提升體驗,當中還包括首次亮相的Toyota Crown Signia。2025年Toyota Crown的革命性設計突破了傳統界限,為我們的轎車及SUV陣容帶來了嶄新的美學風格。」

這次由Saatchi & Saatchi製作的廣告包括6秒與15秒的短片「Power Play」、「Room to Be Alone」及「With a View」,以及30秒和15秒的電視廣告「Tango」,由SMUGGLER的導演Jaron Albertin執導。每支廣告都展現了Toyota Crown如何讓駕駛者短暫脫離平凡生活,彷彿其他一切都不再重要。


以下是廣告的簡介:
在「Tango」中,Toyota Crown與Toyota Crown Signia在城市的交叉路口相遇,駕駛者互相注視,分享著一種認同和欣賞的眼神。隨後,城市背景消失,兩輛Toyota Crown在一片壯麗的沙漠景觀中彼此盤旋,展示其設計與動力。最後,場景回到城市交叉路口,駕駛者相互點頭致意,然後各自駛離。

「Power Play」則展示了Toyota Crown與Crown Signia停靠在繁忙的市中心路口,駕駛者對視一眼,隨即在空無一人的街道上優雅地駕駛,充分展示Toyota Crown的性能。

「Room to Be Alone」開場是一對情侶在城市公園後的Toyota Crown Signia旁野餐。當他們在寬敞的尾箱裡休息時,公園逐漸變得空曠,他們享受著這片寧靜的草地,彷彿世界都靜止了。

「With a View」從Toyota Crown行駛在繁忙的城市街道上開始,早晨的陽光閃耀在其光滑的車身上。一對時尚的情侶在車內交換一個默契的眼神,隨即城市景觀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寧靜的山丘,畫面暗示著駕駛Toyota Crown帶來的舒適感受。


我覺得這次Toyota的廣告很有創意,尤其是通過視覺效果來傳達Crown家族的高端體驗。廣告裡那種駕駛Toyota Crown後,彷彿世界都變得不一樣的感覺,真的讓人有點神往。雖然這些廣告主要是針對國際市場,但對於香港消費者來說,Toyota這種將科技與設計完美結合的車款,無疑是一種全新的體驗。希望未來香港也可以早日見到這些全新型號,讓我們感受一下這種讓世界「消失」的感覺!

smart 正式進軍智利


智能純電動品牌 smart 近日宣布,透過與 Kaufmann Group 的全新合作,正式進軍智利市場。這標誌着 smart 品牌首次進入拉丁美洲,也是其新世代純電動車系列的首次亮相。Kaufmann Group 是一家有超過 70 年歷史的家族企業,在拉丁美洲汽車市場中享有盛譽,擁有獨立分銷的豐富經驗。這次合作對 smart 而言是一次重要的歷史性里程碑。

Kaufmann Group 作為智利市場的領導者,擁有 31 個分支機構,同時亦是智利最大 Mercedes-Benz 經銷網絡的管理者。根據計劃,smart 旗下兩款全新車型——#1 純電動豪華都市 SUV 以及 #3 SUV Coupé,將於今年年底前在智利正式推出,並計劃於 2024 年 12 月開始交付。

smart 汽車全球首席營銷官 Mandy Zhang 表示:「我們觀察到智利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迅速增長,因此對於能夠把我們的智能純電車系列引入這裡感到非常興奮。透過與 Kaufmann Group 的合作,smart 首次進入拉丁美洲市場。憑藉 Kaufmann Group 豐富的當地經驗及成就,smart 將繼續為智利消費者帶來獨特的品牌魅力和卓越的產品體驗。」


Kaufmann Group 首席戰略官 Cristian Contreras 表示:「與 smart 合作完全符合我們在智利電動車領域的戰略目標和優勢。我們非常期待為客戶帶來這些優質智能的純電動車型。相信追求更環保推動力、更高效能以及卓越技術和安全特性的消費者將會對這些車型倍感歡迎。加上我們擁有全國最大的經銷網絡,將為 smart 提供最佳的銷售和售後體驗,確保品牌成功。」

近期在澳洲拜倫灣全球首發的方正設計 smart #5 更進一步展示了品牌在高端電動出行領域的前瞻性設計。此次與 Kaufmann Group 的合作,標誌着 smart 在全球「中歐雙主場」發展戰略中的又一重要步伐。smart 將繼續擴展在拉美市場的佈局,敬請關注。


看到 smart 品牌進軍智利,作為一個汽車愛好者,我感到非常興奮。智利市場的新能源車需求增長迅速,而 smart 作為以智能電動車為主打的品牌,相信會吸引不少當地的消費者。更有趣的是,這次合作選擇了有超過 70 年經驗的 Kaufmann Group,這無疑為 smart 在當地的成功奠定了基礎。對於香港市場來說,這種策略亦給我們不少啟示,未來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這類國際合作,將最前沿的電動車技術帶入不同市場,推動綠色出行的全球趨勢。

謝榮鍵以總成績第7名完成全季英國 GT 錦標賽


香港車手謝榮鍵(Kevin)終完成今年的英國GT錦標賽賽季,經歷成績高低起伏的一季,他與德國藉隊友Maximilian Goetz來到Brand Hatch賽道舉行的閉幕戰,不幸在開賽第一圈便因為發生意外而需要退賽。他駕駛著由Contempo Concept所贊助的18號平治-AMG GT3戰車,在星期六的排位賽發揮理想,獲得第2排起步的有利位置。很可惜謝榮鍵在甫開賽後的第一圍便與其他賽車發生碰撞,他的戰車失控打滑衝出彎道外的沙池上,未能完成本賽季的最後一站賽事。


對於這位香港車手來說,2024年是一個充滿挑戰的賽季。他在去年僅以一分之差失落Silver-Am組別錦標,今年更進取地提升自己參加Pro-Am組別的賽事。Kevin與隊友於季初開局遲緩,亦屢遭不幸,直到第4站才成功走上前列取得較多的分數。這對組合去到季中第5站的斯帕賽站才迎來今季的首場勝利,及後,他們亦在Snetterton賽站的第7回合比賽取得第二場分站冠軍。

總體而言,謝榮鍵越洋挑戰頂級GT賽事的結果亦可說是成功的,他知道自己能有力保持狀態並挑戰勝利。今季比賽上,Kevin與隊友Maximilian Goetz一同取得車手榜第7名的成績,而他們所屬的2 Seas Motorsport車隊亦在車隊榜上獲得了第3名。謝榮鍵將會放眼尋求繼續進步的軌跡,並以本季所獲得的寶貴經驗為基礎。有關於接下來的參賽計劃,將會於不久後另行公佈。


謝榮鍵 | 18號Mercedes-AMG GT3車手感言
「這次比賽很不幸。我們本在排位賽上發揮的很好,隊友Max和我都各自造出第3快的時間,綜合我們的時間後取得第4位起步。我們希望可爭取好成績登上頒獎台。但是結果就像上一站,我們在第一個彎道上發生碰撞,令我們陷進入沙池裹。雖然戰車沒有受到什麼損毀,但已經失去爭勝的機會。非常不幸,我們今年的賽季只能就此完結。

今年賽季我們擁有很強的車隊,戰車,以及實力很好的車手陣容,可是我們卻未能完成賽前的部署,以及欠缺了一點運氣。今年對我們而言是很好去學習的一年,我們定會將今年所學到的經驗帶到下一個賽季上,希望明天賽季可以更好。」

Mercedes-Benz 推出全新充電優惠吸引主選用


Mercedes-Benz 為電動車主推出全新的充電優惠,令平治車主及其他電動車主都能享受更具吸引力的充電服務。這次的優惠活動於太古地產旗下三大購物中心的平治充電站推出,提供60千瓦的直流充電設施,分別位於金鐘太古廣場、太古城中心及東涌東薈城名店倉。

即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平治電動車車主只需下載及註冊「E-MBility」手機應用程式,便可於指定的充電站享受特別的充電收費:

• 平治電動車車主:每千瓦時$2
• 其他品牌電動車:每千瓦時$3

此外,平治亦於多個熱門地點,如淺水灣影灣園、山頂廣場、銅鑼灣嘉柏大廈等,提供免費充電服務,進一步提升電動車主的使用體驗。


今次充電優惠對電動車主嚟講真係幾吸引,尤其是平治車主,每千瓦時只需$2,性價比十分高。而且仲有免費充電站選擇,令到出街都唔洗煩住幾時冇電。不過,相比之下,其他品牌車主就稍為貴咗啲,可能會希望未來可以再優惠啲。對我嚟講,呢個優惠未來如果推廣到更多地點,應該會更加吸引大眾加入電動車行列,令香港的綠色出行氛圍更加濃厚。

Kia 美國 9 月電動車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創下銷售新紀錄


Kia 美國在 9 月以 58,913 輛的銷售量結束,當中以全電動(EV)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的出色表現為主力,創下新紀錄。儘管今年的銷售天數比去年少,Kia 的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銷售量仍然分別增長了 43% 和 11%。

按年計算,四款 Kia 主要車型的銷售也錄得增長,包括 Sportage(+10%)、Forte(+6%)、Carnival(+5%)和 Seltos(+2%),第三季度的累計銷售數據創下了有史以來最佳的 9 月數據,反映出 Kia 對於提供電動化及內燃引擎車型的多元化選擇的承諾。9 月 SUV 的銷售量較去年同期上升,佔 Kia 月度總銷售量的 74%,而電動化車型佔 9 月總量的 17%。

Kia 美國銷售運營副總裁 Eric Watson 表示:「儘管電動車市場增長放緩,但 Kia 電動化產品的銷售仍然持續上升。Kia 的 EV 和 PHEV 車型銷售取得兩位數的增長,顯示出我們在電動車轉型中的領導地位。隨著全新 K4 小型轎車和首款 Carnival Hybrid MPV 將於全美展廳推出,我們有信心這種銷售勢頭將延續到今年年底,甚至明年。」


除了出色的月度銷售表現,Kia 美國亦宣布了多項新計劃:
1. Kia 將為其獲獎的 EV6 和 EV9 電動車型提供北美充電標準(NACS)轉接器。2024 年 9 月 4 日後交付的 2024 或 2025 Kia EV9 及 2024 Kia EV6 的車主,將免費獲得該轉接器,從而可使用美國超過 16,500 個 NACS DC 快速充電站。轉接器預計將於 2025 年初開始交付,而較早期交付的車主則可於 Kia 授權經銷商購買。充電站的全面使用預計於 2025 年 1 月 15 日開始。

2. 2024 全電動 Kia EV9 GT-Line 獲選為 2024 年度 Wards 10 大最佳引擎與動力系統之一。這是該車型首年推出即獲得的第二個獎項,先前曾獲選為 2024 年度 Wards 10 大最佳內飾與用戶體驗。

3. Kia 與全球合作夥伴 The Ocean Cleanup 在清理海洋塑膠污染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自 2022 年開始合作以來,Kia 的支持已幫助 The Ocean Cleanup 清除超過一百萬磅的海洋塑膠廢物,特別是在太平洋垃圾帶(GPGP)這個全球最大海洋廢物集中區域。


Kia 最近的表現真是讓人刮目相看。作為一個曾經主打平價內燃車市場的品牌,Kia 能夠迅速適應電動化潮流,並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取得領先地位,絕對值得稱讚。尤其是他們推出 NACS 轉接器,讓車主能夠輕鬆使用全國的快速充電網絡,這種貼心的服務無疑會吸引更多消費者投向他們的懷抱。再加上他們對環保的貢獻,不僅僅是銷售汽車,而是真正參與全球性問題的解決方案,這讓 Kia 的形象更上一層樓。我自己作為車迷,對這些進展真的感到很興奮,不知道未來我們香港會否也有類似的環保合作計劃呢?期待吧!

職業司機 Julia Lepek 對 Mercedes-Benz 卡車充滿熱情


根據統計,德國卡車司機中,只有 2% 至 3% 是女性。然而,正因為這份稀少,像 Julia Lepek 這樣的女性司機在駕駛重型商業車輛時,反而更加投入。Julia Lepek 目前效力於位於斯圖加特附近 Kornwestheim 的 Große-Vehne Speditions GmbH 公司,她駕駛的是 Mercedes-Benz Actros 和 Actros L。出生於波蘭的她自 2013 年起移居德國,最欣賞的就是這些車輛配備的先進輔助系統。

當她在高速公路上超車時,經常能感受到其他駕駛員投來的驚訝目光;當她熟練地在卸貨坡道上進行困難操作時,路人也會充滿興奮地觀察著她;而在某些交通情況下,她也會感受到批判性的目光。談到自己作為專業司機的日常生活,Julia 清楚表示,許多男性同事經常低估她的卡車駕駛能力。25 歲的她毫不諱言這種現象,但這並不足以讓她失去對工作的熱愛。「我很喜歡向男人展示我也能做到,」她強調說,「如果男人可以在美甲店工作或化妝,為什麼我作為女人就不能開卡車?」

她已經駕駛她的 Mercedes-Benz Actros 五年,主要運送乘用車、卡車和巴士零件,經常往返於德國南部和法國。所屬公司 Große-Vehne Speditions GmbH 專門提供汽車、紡織和飲料行業的物流服務。


在成為卡車司機之前,Julia 完成了三年的專業駕駛員訓練,當時她加入了擁有約 1,200 輛卡車的 GV Trucknet 網絡,其中大部分卡車來自 Mercedes-Benz。「我們家裡有很多卡車司機,從小我就被這份工作和車輛本身深深吸引,」她說。「每當我坐進卡車開上路的時候,都有一種自由的感覺,還可以發現新的地方。」她也提到,這份工作讓她變得更加自信,因為她在訓練中表現出色,現在她甚至會為公司裡的年輕女司機提供建議,幫助她們完成訓練。

每年,Julia 輕鬆駕駛超過 100,000 公里,期間她也遇到了不少危險的交通情況。「不過,我在我的 Actros 裡感到非常安全,」她說。這得益於她的公司 Große-Vehne 非常重視卡車的高科技設備和輔助系統,確保司機的安全和舒適。

Julia 對她的 Actros 上配備的 Active Brake Assist 5 感到非常有價值,這個系統多次幫助她在危險情況下即時制動。「有很多情況我自己無法這麼快踩下剎車,但幸好 Active Brake Assist 5 立即作出反應並停下了卡車,」她回憶道。

她認為,女性司機通常駕駛風格更為防守,會提前預判情況,減少風險並保持安全距離。不過,Julia 也指出,如今駕駛員之間的互相尊重減少了,反而是更多的攻擊性行為。


當被問到她的夢想卡車時,Julia 毫不猶豫地回答:一輛粉紅色的 Actros L,搭配 GigaSpace 車廂。她目前偶爾也會駕駛銀色的 Actros L,這款卡車配備了她喜愛的 MirrorCam、多媒體駕駛艙以及第三代 OM 471 引擎,具有出色的燃油效率和經濟性。很快,她也將駕駛全新的 eActros 300 電動卡車。「我非常期待,因為它的行駛動態、安靜的行駛體驗和幾乎察覺不到的變速過程讓人印象深刻。」無論是電動還是傳統柴油車,Julia 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安全到達目的地。」

GV Trucknet 擁有超過 2,700 名員工,其中包括 100 多名學徒,分佈在 9 個地點的 14 家分公司。這個合作網絡擁有 1,200 輛卡車,當中 90% 來自 Mercedes-Benz,主要從事汽車物流、快遞行業的倉庫和系統運輸,以及零售、飲料和紡織品物流。今年是 GV Trucknet 成立 50 週年,該公司自 1974 年上路以來,已經成為行業中的佼佼者。


看到 Julia Lepek 這樣的故事,真是令人感到鼓舞。她在一個男性主導的行業中不但突圍而出,還透過專業技能贏得了同行的尊重。她的勇氣和決心,尤其是她對工作中困難挑戰的正面態度,真的值得我們學習。無論開的是 Mercedes-Benz Actros 還是未來的 eActros 300,她的每一次上路,都是對自我挑戰的一次突破。其實,無論是男是女,只要有夢想、有熱情,就能在自己的領域中發光發熱,Julia 正是最好的榜樣。每次讀到這些故事,我都感覺我們應該更加勇於追求自己的夢想,不讓性別或其他刻板印象成為阻礙。

RENAULT MASTER H2-TECH 原型車 700公里續航 5 分鐘充電


無論選擇哪種動力系統,全新Renault Master的客戶都將擁有該級別中最有效率的車型。Renault Master是同級別中唯一在法國生產的車型:多能源平台(內燃機、電動及氫動力)與所有車身變體均在Batilly工廠(靠近梅斯)同一生產線上製造。引擎、變速箱及電池也在法國製造,84%的供應商來自法國本地。目前內燃機與電動版已經面世,而氫能H2-Tech版本將於2025年正式推出。


這次全球首發的Master H2-Tech原型車,展示了這款零排放車型的特色,由Renault集團與Plug公司聯合創辦的氫能移動公司HYVIA研發。

作為過去15年電動商用車的先行者及領導者,Renault對氫能解決方案抱持著同樣的態度:提供一種全新的能源,並不會在使用上作出妥協,還有針對專業客戶建立的生態系統。這款氫動力版車型專為專業人士的高強度使用需求設計,保證不間斷的運作能力及安心的使用體驗。在同級別中擁有最佳的續航能力,700公里WLTP續航,無論天氣如何變化,只需5分鐘即可完成充電,Renault Master再次證明它是該市場中無論選用哪種能源驅動,都能成為新標準。

這款零排放版本並未有任何妥協,適合多種專業用途:廂型車、地板駕駛艙、底盤駕駛艙等版本,並可根據需求進行定制,經由Renault Pro+認可的車身改裝商滿足最嚴格的要求。

GAMME – RENAULT MASTER IV E-TECH ELECTRIC (XDE) PHASE 1 VERSION BENNE – VERSION FOURGON L2H2 – VERSION CABINE APPROFONDIE L3H2 – GRAND VOLUME

這款全新的Renault Master H2-Tech原型車是由HYVIA超過三年氫能專業技術所促成的重大創新,基於客戶對2023年推出的前兩代H2-Tech版本的反饋而開發。

這項創新不僅提供了可靠性和高效能,還得益於氫能架構自設計階段起便完全整合於車輛平台中,既保留了載貨空間,也保持了有效載荷能力。

新一代雙重動力系統:電池與燃料電池的能源架構高效節能,提供前所未有的700公里WLTP續航,並配備整合的多媒體系統,優化續航管理及氫氣消耗。

未來的Renault Master H2-Tech將由Renault進行銷售,並享有專業氫能技術經銷商的支持,這些經銷商受過專業培訓,熟悉氫能銷售及售後服務的挑戰。此車型將全面融入Renault的商用車陣容,並受益於品牌的所有商業專業知識支持。

Renault Master H2-Tech將繼續依托HYVIA的氫能專業技術,致力於推動、發展並支持氫能生態系統,提供獨特且全面的解決方案,包括氫能廂型車、氫氣加注站、無碳氫氣供應及融資方案。


Renault這次推出的Master H2-Tech原型車真是令人興奮。700公里的續航,5分鐘的充電時間,對於需要長距離運輸的專業司機來說簡直是夢寐以求。特別是在香港這樣一個寸土寸金的城市,這款零排放商用車將不僅有助於降低污染,也讓商業運輸變得更具效率。不過,我最期待的是,這套氫能技術能否真正實現成本效益,因為氫氣的基礎設施在香港還不夠完善,但希望隨著技術的進步,這些問題會逐漸迎刃而解。

MAZDA 全新電動車 EZ-6 登陸廣島總部展示


從9月23日(星期一)至10月底,廣島總部的展廳內將展示全新電動車「MAZDA EZ-6」。這款車型在2024年北京車展首次亮相,並預計於2024年內正式在中國市場發售。如果你最近會前往廣島,不妨到總部展廳親眼目睹這款令人期待的全新電動車,親身感受MAZDA最新的創新技術與設計。作為一款在北京車展亮相的全新電動車型號,MAZDA EZ-6 讓人感覺到日系品牌在電動車市場上的強烈進取心。這款車型不僅僅是技術上的進步,也是MAZDA對未來環保和智能駕駛的明確承諾。大家不妨趁著這次展示,去廣島總部看看這部令人充滿期待的電動車,感受下這種時代的變革與MAZDA的獨特魅力。

Mercedes-AMG ONE 以 6:29.090 再創紐堡林北環賽道紀錄


自2022年10月起,Mercedes-AMG ONE便成為紐堡林北環賽道的最快量產車,其超強性能一直無可匹敵。唯一能挑戰的對手,就是自己!近期,Mercedes-AMG品牌大使兼DTM車手Maro Engel再次刷新了他所創下的圈速記錄。這輛採用F1技術的超跑,在20.832公里的賽道上,以官方認證的6:29.090分鐘完成,足足比之前的紀錄快了五秒多。這一壯舉讓AMG ONE成為首輛突破6分30秒大關的公路車,同時也是唯一一輛挑戰這條全球最嚴苛賽道的量產混合動力超跑。


Mercedes-AMG GmbH董事會主席Michael Schiebe表示:「我們已經保持公路車紀錄接近兩年了,但在AMG,我們始終追求極限,甚至超越極限。因此,我們再次展示了AMG ONE的獨特性能,整個團隊的努力和奉獻得到了回報,我為這次團隊的合作和這個了不起的紀錄時間感到驕傲。我們再一次完美地展示了AMG的精神與專業技術。」

同樣,Maro Engel也表示:「兩年前,賽道狀況並不理想,有些路段仍然有點潮濕。我們知道自己可以做得更好,今天我們終於展示了AMG ONE的最大潛力。非常感謝Affalterbach的整個團隊對我的信任,能夠駕駛這輛獨一無二的車創下紀錄,對我來說是一種極大的榮耀。」

為了實現這次挑戰,團隊進行了細緻的準備工作,加上當天理想的賽道狀況,最終於2024年9月23日傍晚6時56分,在第三圈計時圈中,Maro Engel成功突破6分30秒。當時的氣溫為15度,賽道溫度為20度,乾燥的北環賽道提供了完美的抓地力。


就像Lewis Hamilton和George Russell在F1比賽週末一樣,Maro Engel必須充分利用AMG ONE的混合動力系統,這對於這麼長的賽道來說極具挑戰性。如何在正確的路段利用煞車恢復能量,將電能儲存於電池中,是達成這項壯舉的關鍵。Maro Engel利用了AMG ONE的四段能量流控制系統(EFC),並在某些情況下提早鬆開油門,進行所謂的「抬腳滑行」策略,這都是團隊經過多次模擬器測試和實地測試後得出的結論。這輛車也經過TÜV Rheinland的標準檢測和記錄,確保一切符合規定,最終由公證員確認了這次紀錄的有效性。


看著Mercedes-AMG ONE不斷打破極限,實在讓人熱血沸騰。能夠將F1技術帶入量產公路車,並挑戰這麼具象徵性的賽道紀錄,真的是一個夢幻的結合。作為一個車迷,想像能夠駕駛這台車奔馳在賽道上,感受那種極致的性能與速度,絕對是無比震撼的體驗。這次紀錄的背後,不僅是技術的突破,更多的是對於速度和極限的無限追求,這也正是AMG精神的最佳體現!

MC20 Maserati per Maserati 一個家族傳奇的延續


在九月,Maserati 在位於Modena的歷史總部Viale Ciro Menotti交付了一輛特別定制的車款,這輛名為MC20 Maserati per Maserati的車型是專為兩位特別顧客打造的——他們正是意大利品牌創辦人Ettore Maserati的孫子。Ettore Maserati於1914年與他的兄弟Alfieri和Ernesto共同創立了Maserati,並將這份對汽車的熱愛傳承給了他的後代。

Alberto和Ettore Maserati兩兄弟,承繼了祖父對引擎的熱情,以及將夢想變成現實的信念。他們的願望是通過MC20 Maserati per Maserati這輛特別定制的跑車,將Maserati這個象徵奢華與運動的品牌傳承給他們的子孫,作為對家族歷史的深刻致敬。


這款車在Modena 100%純手工打造,代表著Maserati 110年來在汽車及賽車領域的非凡成就。MC20作為Maserati的標誌性超跑,搭載了621匹馬力的V6 Nettuno引擎,擁有令人垂涎的性能和設計。而這次的定制版本,通過Maserati的Fuoriserie個性化定制計劃進行了更加獨特的改裝,以專屬細節與奢華材質,使其成為Maserati歷史的具體象徵。

MC20 Maserati per Maserati不僅是一輛頂級超跑,更是具有無法估量的情感和象徵意義的傳承之作,代表著整個家族的DNA與悠久歷史,這種傳承通過Maserati這個家族的標誌完美體現。


車身塗裝選用了Maserati經典的Blu Infinito藍色,加上Bianco Pastello白色雙條紋,進一步強化了這輛跑車的運動感。而在車尾,灰色的三叉戟標誌與咆哮的Nettuno引擎形成鮮明對比。車身外觀上搭配了碳纖維套件,而後輪翼上印有“Maserati per Maserati”和“Maserati Fuoriserie”標誌,讓這輛車更加獨一無二。紅色剎車卡鉗和光澤黑色20吋輪圈,更增添了視覺震撼。

車內方面,主要採用Alcantara材質和碳纖維裝飾,方向盤由Nero/Nero黑色調配搭,座椅則以運動型設計提供了極佳的舒適度,整個內裝環境在奢華與運動之間取得了絕佳平衡。


這次交付儀式猶如家族重聚,由Ettore Maserati的後代與Maserati公司的高層共同見證,包括品牌的全球首席商務官Luca Delfino和著名測試車手Andrea Bertolini等人。這場小型但意義非凡的活動,不僅展示了MC20 Maserati per Maserati的亮相,還有三輛經典的Maserati老爺車,一同見證這段家族傳奇。

總括來說,MC20 Maserati per Maserati不僅是一輛精美的跑車,更是一個融合傳統與未來的象徵,展現了Maserati對工藝、風格及意大利卓越製造的堅持。這輛收藏級跑車將成為未來幾代人的傳承之作。

說到Maserati,這個名字無疑與奢華、性能和歷史密不可分。MC20 Maserati per Maserati對我來說,不僅是一輛車,它更像是Maserati這個家族的象徵,蘊含了無數的情感和故事。我不禁想到,如果能夠駕駛這輛擁有家族歷史的超跑,感受其引擎的轟鳴聲,真是一次難以忘懷的體驗。這種將歷史與現代完美融合的工藝,讓我更加佩服Maserati品牌能夠持續站在汽車界的頂端。

逾 27,000 名員工參與 Mercedes-Benz 史上最大規模試駕計劃


Mercedes-Benz 正朝向 2039 年達至碳中和的全新車隊邁進,目前品牌已提供多款全電動車型。透過「Get in!」活動,公司邀請員工親自試駕選定的電動車型。參加者可以在工作時間內體驗現有車系,並在真實交通中測試這些全電動車輛的駕駛表現和多種駕駛輔助系統。「Get in!」活動是 Mercedes-Benz 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員工試駕活動,預計在活動結束時,德國、波蘭和匈牙利的公司員工將有約 27,000 人次參與試駕。

Mercedes-Benz 集團管理委員會成員 Jörg Burzer 表示:「你必須親自體驗電動出行,這不僅適用於客戶,對我們的團隊更為重要。任何曾經試駕過電動 Mercedes 車款的人都會明白這些車輛所帶來的情感體驗,而這正是我們希望透過『Get in!』活動達成的目標。」

目前,位於德國 Untertürkheim、Sindelfingen、Rastatt 和 Bremen 的 Mercedes-Benz 廠區已提供約 10,000 個試駕名額。活動以五輛車為一組,每組有兩位參加者,並由一輛陪同車輛跟隨,導師會深入講解各款 EQ 車型的特點,並提供實用的駕駛建議。試駕車隊包括 Mercedes-Benz EQA、EQB、EQE、EQS、EQE SUV 和 EQS SUV 等車型。


「Get in!」活動自去年啟動,主要針對參與車輛及零件生產的員工,讓他們能夠有機會親身試駕全電動 Mercedes-Benz 車型。到目前為止,已有超過 17,000 名歐洲員工參與,其中近三分之二的參加者是首次駕駛全電動 Mercedes-Benz 車型。由於活動反響熱烈,Mercedes-Benz 在 2024 年進一步擴展可供試駕的車款範圍,並向所有參與場地的員工開放。此外,活動期間每週將抽出最多 20 部車輛,讓員工於週末享用。

Mercedes-Benz 集團管理委員會成員 Sabine Kohleisen 指出:「試駕我們的全電動車型讓員工感到非常興奮,這從他們試駕後的笑容中便能看出。而這正是 Mercedes-Benz 團隊每天充滿熱情工作的動力來源,因此,試駕活動是一項對公司成功的寶貴投資。」

Mercedes-Benz 團隊是推動公司成功轉型的關鍵。全球約有 166,000 名來自 140 多個國家的員工,憑藉專業知識、創意和對產品的熱情,不斷推動公司向前發展。作為汽車工程的先驅,Mercedes-Benz 一直致力於實施創新技術和安全可靠的高品質車輛,同時系統性地為 2039 年實現碳中和的車隊目標打下基礎。

Mercedes-Benz 預計,到 2030 年代中期,全球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銷售比例將達到 50%。然而,這一轉型的速度仍將取決於市場情況和客戶需求。

看到 Mercedes-Benz 這麼大力推廣電動車,真是令人興奮。能讓員工親自試駕,對於車輛的了解絕對是最快捷有效的方法。畢竟,親自體驗一下電動車的加速和寧靜性,與紙上談兵是完全不同的感受。尤其是能夠讓生產線上的員工有這種機會,將產品和工作的聯繫更為緊密。我自己也試駕過很多電動車,感覺非常流暢,希望未來我們在香港也能看到更多 Mercedes-Benz 的電動車普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