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3 C
Hong Kong
Monday, September 15, 2025
主頁 博客 頁面 40

Audi 車名大改!燃油與電動車統一命名 A6 Avant TFSI vs. A6 Avant e-tron 登場

Production at the Neckarsulm plant


Audi正式宣布全球車型命名 標準化新規則,未來將取消燃油與電動車型的數字區分,改以更直覺的方式讓消費者一眼看懂車型定位與級別。這項變革將讓 燃油車、PHEV與純電車 共享相同的字母與數字編碼,並透過動力系統代號(如TFSI、TDI、e-tron等) 來區分不同動力系統。

Audi新命名規則解析
車型字母:A系列代表轎車(低底盤)、Q系列代表SUV(高底盤)
數字編號:維持1至8的等級分類,單純代表車型級距

動力系統代號:
• TFSI / TDI:代表燃油動力(汽油/柴油)
• TFSI e:代表插電式混合動力(PHEV)
• e-tron:代表純電動車

這項新命名策略的第一款車型,將是 全新燃油版Audi A6,並於 3月4日全球亮相。例如:
A6 Avant TFSI = 燃油版A6 Avant
A6 Avant e-tron = 純電版A6 Avant

為何Audi要改名?
Audi銷售與行銷董事會成員 Marco Schubert 表示:「這項決策經過深入討論,也符合全球客戶與經銷商的期待。全新的命名方式,將讓所有消費者更直觀地理解我們的產品陣容。」

過去,Audi曾透過 奇數與偶數 來區分燃油車與電動車,例如 A6代表燃油車,A7代表純電車,但這樣的命名方式容易造成混淆。因此,Audi決定讓 所有動力系統的車款統一編號,並透過 車身型式(Sedan、Avant、Sportback等)與動力代號 來清楚區分車款。

舊車型會改名嗎?
Audi明確表示,現行在售車款不會重新命名,這次變更僅適用於 未來推出的新車型。

Audi簡化命名,消費者更易理解!
這次 Audi的命名改革,確實讓車款分類變得更直觀,不再有 「燃油 vs. 電動」的數字區隔,避免了消費者選購時的混淆。舉例來說,當 A6 Avant e-tron 與 A6 Avant TFSI 同時出現在市場時,消費者一眼就能辨識 「這是A6等級的旅行車」,並透過動力代號知道 它是純電還是燃油版,無需再去研究奇數或偶數的命名邏輯。這種命名方式 與BMW的策略類似,但Audi保留了 e-tron作為電動車標誌,讓電動車型依然擁有清晰的品牌辨識度。未來,當 A4、Q5、Q8等新世代車型登場時,這套命名邏輯將更加清晰,對消費者而言也是一大福音!

Suzuki Jimny Nomad 五門版登場


Suzuki終於帶來 Jimny車系史上首款5門版本 – Jimny Nomad,這款結合 純正越野基因與更高實用性 的 5門4座小型硬派SUV,將於日本4月3日正式發售。Nomad採 單一車型配置「FC」,提供 5速手排(265.1萬日圓) 與 4速自排(275萬日圓) 兩種選擇,讓越野愛好者能夠依照駕駛風格選擇最適合的版本。


5門版來了!更大空間、更高舒適性
Jimny Nomad延續 「極限越野5門Compact 4×4」 的開發理念,在 不犧牲原始越野能力 的前提下,透過 加長軸距與後座空間優化,大幅提升乘坐舒適性。
•車身尺寸:3890 × 1645 × 1725mm(長×寬×高),軸距2590mm(比Jimny Sierra加長340mm)。
•後座更舒適:乘坐位置後移50mm,膝部空間增加,後排座椅間距加寬90mm,並將座椅Hip Point提高20mm,提升長途乘坐舒適性。
•進出更方便:B柱與後門內飾板經過特別設計,讓後排乘客更容易上下車,且座椅設計優化,避免腿部卡住的問題。


外觀與內裝:硬派與精緻兼備
Jimny Nomad在經典 5孔直瀑式水箱護罩 加入 槍灰金屬塗裝與鍍鉻飾邊,營造更高級質感。同時,無漆塑膠保桿與輪拱防護件,確保在惡劣地形行駛時不易受損。車身仍維持方正 Square Body設計,讓駕駛更容易掌握車身動態,並透過 前後保桿底部上翹設計,進一步強化越野穿越能力。

內裝部分,Jimny Nomad延續Jimny家族的 功能至上風格,所有按鍵與操控設計皆考量惡劣環境下的易用性。同時,新增 後座電動窗控制 與 後座窗框飾條,讓後排乘客擁有更舒適的乘坐體驗。



真正的越野硬派DNA
Jimny Nomad雖然軸距加長,但仍然保留了Jimny車系經典的 梯形車架(Ladder Frame),並針對 重量增加 進行強化。動力系統維持Jimny Sierra的 FR後驅布局,搭載 分時四驅系統(Part-Time 4WD),配備 副變速箱,並沿用 3連桿剛性軸懸吊,確保在各種地形上都能維持極高的通過性能。



更齊全的安全科技
Jimny Nomad標配 雙鏡頭防碰撞輔助(Dual Camera Brake Support),並擁有 後方誤發進抑制系統 及 倒車防撞煞車功能。此外,4速AT車型更配備 ACC主動巡航控制,提升長途駕駛的便利性,並符合 日本「Safety Support Car S Wide」與PMPD(防止誤踩油門)標準,讓駕駛更安心。

車色選擇更豐富,專屬配色登場
Suzuki為Jimny Nomad提供六種單色與兩種 雙色車頂 選擇,特別新增 「Sizzling Red Metallic」(炙熱紅金屬)與 「Celestial Blue Pearl Metallic」(天藍珍珠金屬)兩款Jimny系列新色,其中 Celestial Blue 為印度市場「NEXA」專屬色。

Jimny Nomad的誕生,無疑是Jimny迷 最期待的進化版!這款5門車型 在保留越野性能的同時,大幅提升了日常實用性,讓喜歡Jimny的車迷不再糾結於「硬派」與「舒適性」之間的取捨。

試想駕駛這台 硬派小鋼砲 穿越港島大嶼山郊野公園的泥濘山徑,享受更穩定的直線行駛表現,甚至輕鬆帶上三五好友來一趟週末露營。這就是Jimny Nomad的魅力所在!如果Suzuki能讓這款車早日引進香港市場,相信將會掀起另一波 「5門Jimny熱潮」!

Suzuki Jimny Nomad 供不應求!日本 訂單突破5萬台,官方緊急暫停接單


日本 Suzuki 日前宣布,由於全新 Jimny Nomad 自 1 月 30 日發表以來,短短幾天內訂單已突破 5 萬台,遠超預期,官方決定 暫停接單 以應對產能挑戰。原定於日本全國各大購物商場的先行展示會及各類活動展出也將全面取消。

訂單爆滿,Suzuki 緊急應對
Suzuki 向所有正在考慮購買 Jimny Nomad 的準車主致歉,並承諾將 全力提升生產效率,爭取盡快恢復接單。而已經下訂的買家,Suzuki 也將盡最大努力 加快交車進度,希望讓車主能夠早日體驗這款話題爆棚的 越野小霸王
Jimny 本來就是市場上的長期等候車款,這次 Nomad 版一登場又再次掀起瘋搶潮,果然是「買Jimny,等車才是標配」!期待 Suzuki 能加快腳步,讓這台越野新寵早日交到車迷手上!

smart 2025 擴展計劃瞄準全球新市場


隨著品牌理念「open your mind」的正式提出,smart在2024年取得了全面的業務突破,不僅推出多款新車型,還實現了智能座艙與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進展,全球銷量更錄得近7%的年增長,累計售出近13萬輛。2025年,smart將再度提速,計劃進軍超過10個全新海外市場,同時推出更多創新產品,進一步擴大全球版圖。


專注核心市場與全球布局
目前,smart的商業網絡已覆蓋中國、歐洲、東南亞、南亞、大洋洲、中東、非洲及拉丁美洲的31個市場。中國和歐洲仍是smart的核心市場,品牌在兩地的業務基礎正持續鞏固。
在中國,smart已於29個省份的89個城市開設210家門店;而在歐洲,smart依託Mercedes-Benz的銷售網絡,以「店中店」模式運營,已建立316家銷售點及451家服務網點,成功深耕17個歐洲市場。

針對新興市場,smart於2025年年初攜手Kaufmann Group和Ezz Elarab Group,將智能車型#1和#3帶入智利與埃及,進一步擴展至拉丁美洲與非洲。此外,全新smart #5也計劃在歐洲及其他市場陸續推出,進一步拓展高端智能電動汽車的市場份額。


技術創新與品牌升級齊步推進
smart在技術研發方面投入巨大,專注於智能座艙、自動駕駛與綠色低碳運營,致力於為全球消費者提供更加智能、高效且可持續的出行體驗。2024年,smart推出「Living smart Way」本地化營銷IP,並攜手知名藝術家如Stefan Sagmeister和Marina Abramović,打造smart COLLECTION藝術活動,進一步提升品牌吸引力。

2025年,smart將繼續推出多款新產品,包括即將於全球多地上市的smart #1、#3及全新smart #5,滿足多元化市場需求。同時,品牌將深化其「inspirational co-creation」(啟發共創)、「contemporary premium」(現代高端)與「mindful technology」(精智科技)三大核心理念,並透過技術創新提升駕駛體驗,全面展現品牌未來發展潛力。


smart近年在技術、營銷及全球化布局方面的成就可謂有目共睹。無論是從歐洲到中國的核心市場深耕,還是智利與埃及等新興市場的拓展,都展現了其敏銳的市場洞察力與強大的品牌推廣能力。對於香港車迷而言,smart的產品不僅符合智能出行的潮流,更讓我們看到純電汽車市場的未來藍圖。期待全新smart #5的亮相,也期待這個品牌如何在「open your mind」的指引下,為全球帶來更多驚喜!

電動越野新境界!Audi Q6 e-tron Offroad Concept 火爆登場

Static photo, Colour: Mythos black metallic, specific wrapping


在奧地利舉行的 Kitzbühel 世界盃周末 上,Audi 帶來了一款具劃時代意義的全新電動越野概念車 Q6 e-tron Offroad Concept。這款震撼登場的原型車,配備雙電機系統,擁有高達 380 kW 的總輸出功率,更憑藉重新設計的 portal axles(傳動軸),實現攀爬達 100%坡度的越野能力,將電動越野性能推向新高度。

Audi Q6 e-tron Offroad Concept 基於全新 Premium Platform Electric (PPE) 平台打造,專為探索極限地形而生。相比標準版 Q6 e-tron,這款越野概念車的車身提升了 160 mm,車軸拓寬了 250 mm,配合壯碩的車輪及極具力量感的設計,呈現出無可忽視的霸氣造型。


全新設計的 portal axles 成為這款車的亮點所在。與傳統版本相比,新軸設計將車輪扭矩提升 50%,瞬間輸出達 13,400 Nm 的總扭矩。雖然最高時速因應越野需求被限制在 175 km/h,但這款車可以輕鬆應對 45度斜坡,無論在山道還是惡劣環境下,都能展現「Vorsprung durch Technik」的技術優勢。

Audi CEO Gernot Döllner 表示,Q6 e-tron Offroad Concept 是對 Audi 經典四驅系統 Quattro 的全新詮釋。他強調:「這款車展示了我們電動車平台的無限潛力,是重新探索越野領域的開始。」


此外,這款概念車的懸掛系統也為全新設計,讓前後軸與輪轂的結構更加契合,確保在極端條件下提供穩定的操控表現。從整體設計到細節革新,Q6 e-tron Offroad Concept 為電動越野車樹立了全新的標桿,並將於 2025年2月1日 在 F.A.T. Ice Race 中正式亮相,同時可通過 @Audi Sport 的社交媒體平台觀賞其動態表現。

這款 Q6 e-tron Offroad Concept,讓人看到 Audi 如何將情感與技術結合,為電動越野車開創一片新天地。從傳統越野的性能極限到電動車的扭矩突破,Audi 再一次證明了其技術實力,並挑戰了人們對電動車的固有印象。它不僅是技術的展示,更是 Audi 在越野領域的態度表達。或許,未來的越野冒險將不再是內燃機的專屬,電動車將以靜謐卻強大的力量,為我們開拓更多可能性。對於香港車迷來說,這款車可能不是日常選擇,但它絕對讓人重新審視電動車的魅力與潛力。

再進化!Audi 全新 MHEV Plus 技術:內燃引擎的電動化新篇章


隨著全新A5和Q5系列的亮相,Audi正式推出首款搭載MHEV Plus技術的車型,為內燃引擎的電動化邁出關鍵一步。這項創新的48伏輕混合動力系統結合了動力傳動發電機(PTG)、皮帶發電機啟動器(BAS)和鋰鐵磷酸電池,不僅能提升性能和靈活性,還能有效降低碳排放,讓駕駛體驗更加順暢。

Audi技術開發董事會成員Geoffrey Bouquot表示:「MHEV Plus技術的推出,展示了我們推動內燃引擎電動化的決心,這項技術將進一步強化我們在純電車型、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及高效內燃機車型的產品陣容。」


MHEV Plus核心亮點:創新與性能的完美融合
1. 純電驅動與增強動力:PTG能在低速時支持純電驅動,並在加速時提供多達18 kW(24匹馬力)的額外動力,帶來更靈敏的駕駛反應。
2. 節能高效:搭載先進的液冷系統,MHEV Plus不僅能降低油耗,還能減少高達17 g/km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3.0 TFSI車型為例)。
3. 智能能量回收:制動過程中可回收高達25 kW的能量,並通過精密控制實現無壓制動,進一步提升整體效率。


Audi A5與Q5:新技術的最佳載體
以A5 2.0 TDI和Q5為例,MHEV Plus系統通過智能控制,在低速城市駕駛或郊區巡航時實現純電行駛,同時增強了啟動反應和駕駛靈敏度。而在高速行駛時,系統會自動調整,確保內燃機以最佳效率運轉。此技術的模塊化設計更適配於Audi前輪及quattro全輪驅動車型,展現出卓越的靈活性。


PTG:強化駕駛體驗的關鍵角色
MHEV Plus技術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集成了功率電子裝置的動力傳動發電機(PTG)。該系統直接安裝於變速箱輸出軸上,可提供230 Nm的即時扭力,讓起步更加流暢。這套創新的系統還可根據駕駛模式調整性能,例如在「S模式」下,PTG會優先提供更高的電動輔助功率,增強運動駕駛的體驗。


未來展望:以客戶需求為導向
Audi的MHEV Plus技術以客戶需求為核心,特別針對城市與長途駕駛進行優化。從減少油耗、提升起步反應,到支持純電泊車與低速行駛,這項技術不僅提升了駕駛舒適性,還降低了對環境的影響。這項創新的技術雖未計劃於美國市場推出,但在全球其他地區,MHEV Plus將成為Audi內燃引擎車型電動化的重要里程碑。

MHEV Plus技術讓Audi在電動化與內燃機技術的融合上展現出了極高的創新能力。這不僅是技術上的突破,更是對駕駛者實際需求的精準回應。看到內燃引擎能透過電動輔助系統達到如此高效的表現,實在令人振奮。我期待未來能親身體驗這項技術,尤其是它如何在實際駕駛中同時滿足性能與舒適性的雙重需求!

Porsche Taycan Turbo GT 當前最強生產車,超越極限的電動性能怪獸!


說到 Porsche,我們總會聯想到那些擁有極致駕駛樂趣與超凡性能的經典跑車。但當提到電動車,Porsche 的名字也早已不再是陌生的存在,尤其是 Taycan Turbo GT,它不僅代表了 Porsche 在電動領域的雄心壯志,更是當前最強大的生產車型,徹底改寫了對電動性能車的認知。


900安培的電流,突破性力量提升
這款 Taycan Turbo GT 配備的最新 900安培脈衝逆變器,是該車型的核心創新之一。這項技術將比前代更大、更強的電流傳送至後軸的電動馬達,為其提供極為強大的動力支持。這不僅意味著 Taycan Turbo GT 在起步加速時能夠釋放更多的電能,還讓它在高速行駛中依然保持穩定的強勁動力輸出。

然而,這樣的創新並非簡單之事,為了應對更大電流所帶來的挑戰,Porsche 的工程師們在車身結構上做了精細的調整,特別是增加了「動力罩」的設計,這不僅增強了車身結構的強度,也為性能提供了更大的支持。

變速箱與驚人的加速性能
在電動車中,我們已經習慣了即刻的加速反應,但 Taycan Turbo GT 的表現可說是超越常規。這款車搭載了經過精心調校的兩速變速箱,讓它在高速行駛時依然能夠保持卓越的加速性,並在競速環境中發揮無可挑戰的速度。

當啟動 Launch Control 和 Overboost 功能時,Taycan Turbo GT 能夠在短短兩秒鐘內釋放 815 kW(1,108 PS) 的極限動力,這讓它的 0-100 km/h 加速僅需 2.2秒,而 200 km/h 只需 6.4秒,這些數據簡直是超現實的電動超跑表現。


全面性能優化,無懈可擊
Taycan Turbo GT 的強大不僅僅體現在動力上。為了在賽道上保持穩定的極限表現,Porsche 在車輛的每一個細節上都進行了優化。從經過調整的空氣動力學設計,到配備輕量化陶瓷刹車系統,這款車在性能表現上做到了極致。而 Weissach package 的加入,則將車輛重量進一步減少了 70 公斤,將性能提升到了另一個層次。

這一切不僅僅是數字的堆砌,Taycan Turbo GT 真正讓人震撼的是其 Track Mode,這個模式能夠在賽道上為車輛提供最佳的起步溫度和最佳的性能表現。尤其是在 Nürburgring Nordschleife 這樣的極限賽道上,Taycan Turbo GT 的表現更是打破了多項記錄,成為真正的賽道怪獸。


對於 Taycan Turbo GT 的評價,無論是從動力、性能還是科技角度來看,都讓人無法不讚嘆。這款車的出現,真正讓我們看到了未來跑車的模樣。它不僅具備了 Porsche 一貫的精湛工藝與極致駕駛樂趣,還在電動車領域打破了傳統的界限。

Taycan Turbo GT 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的性能數字,而是在於它如何將 Porsche 的品牌精神與電動化未來完美結合。無論是極限的加速性能還是賽道上的表現,它都讓我對電動車的未來充滿信心。Porsche 在這款車上的每一個創新,都為我們展示了一個電動車未來的真正可能性——它不僅是「未來」,它還是現在。

Lamborghini Temerario 航太級車架技術輕量與剛性兼備


Lamborghini在 Monterey Car Week 2024 正式發表 Temerario,這款 HPEV(高性能電氣化車輛) 是品牌電動化戰略的第三步,同時成為超跑界的新標杆。Temerario搭載 V8雙渦輪增壓引擎 + 三顆電動馬達,綜合輸出達 920匹馬力,0-100km/h加速僅需 2.7秒,極速更高達 343km/h,成為市售唯一能夠達到 10,000rpm 的V8超跑,刷新性能極限!

為了兼顧極致駕駛動態與舒適性,Temerario採用全新 Body-in-White鋁合金太空框架,透過多項航太級技術,大幅提升剛性並減輕重量。這款全鋁車架首度應用高強度合金 高壓鑄造技術,結合液壓成形技術,並引入中空鑄造結構,進一步降低車架複雜度與重量,使其比Huracán的同類架構零件數量減少 50% 以上。

此外,Temerario的焊接技術也經過革新,熱焊縫總長度相較Huracán 減少80%,使整體剛性提升 20%,不僅確保最佳重量控制,更提供卓越的車身剛性與安全性,進一步強化極限操控表現。

Lamborghini每次推出新車,總能改寫超跑規則,而 Temerario 更是徹底顛覆傳統超跑的定義。這款車不僅擁有超過 10,000rpm 的V8動力,還融合航太級鋁合金車架技術,讓速度、操控與輕量化達到新境界。想像這台猛獸在港珠澳大橋的筆直路段加速,那股來自V8高轉速引擎與電動馬達的混合動力狂潮,肯定令人熱血沸騰!Temerario不只是Lamborghini的一次進化,更是一場對極速的終極探索。期待這款「未來戰機」正式量產,讓全球車迷親身體驗這場超跑革命!

Volvo 全面升級!全新 Volvo Car UX + 超快 Snapdragon 系統登場

Two major tech upgrades – soon in new Volvo cars


Volvo即將為旗下多款車型帶來 兩項重大科技升級,涵蓋 XC40、EX40、EC40、S60、V60、V60 Cross Country、V90 及 V90 Cross Country,為駕駛者帶來更直覺、更智能的車載體驗。此外,歐洲市場的EX30、EX40及EC40車型將加入 Plug & Charge 充電技術,進一步提升電動車的充電便利性。

全新Volvo Car UX:更安全、更個人化的數碼座艙
Volvo致力於將複雜變簡單,並透過 真實駕駛數據 及 用戶回饋 持續改進車載系統。全新 Volvo Car UX,已率先應用於EX30、EX90與新XC90,現在將全面擴展至更多車型,帶來更流暢、更智能的數碼交互體驗。

新系統內建 Google服務,並將最常用的功能(如地圖、媒體、電話)置於首頁,減少駕駛時的操作步驟。而 情境式操作欄 則可根據駕駛情境,動態顯示最相關的應用程式。方向盤後方的 數位儀錶 亦經過升級,提供更大、更清晰的導航畫面,讓駕駛者一目了然。

2025年,Volvo將透過 OTA(無線更新),為全球 250萬名 Volvo車主提供這項全新升級,最早可追溯至2020年出廠的車型。


Snapdragon Cockpit加持,車載系統快一倍!
全新的 Snapdragon® Cockpit Platform(高通座艙平台)將大幅提升Volvo車載系統的流暢度,其運算速度比舊系統快 2倍,圖像處理能力更高達 10倍,帶來接近零延遲的用戶體驗。

「這項提升讓我們能夠提供更即時、更直覺的資訊顯示,減少駕駛分心,提高行車安全性。」 – Volvo技術長Anders Bell

這項技術將於 新XC90 及其他升級車型陸續搭載,為Volvo車系的數碼體驗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

Plug & Charge無縫充電技術,簡化電動車充電體驗
歐洲市場的 EX30、EX40與EC40 車型,將新增 Plug & Charge 服務,讓電動車主可在支援的充電站 即插即充,無需使用額外的卡片或手機APP認證,系統會自動完成車輛識別與付款流程,讓充電變得更加無憂無慮。

「只需駛進充電站,插入充電線,你便可以離開去做自己的事,回來時一切已完成。」
——Volvo產品與戰略總監Erik Severinson

車主可透過 Google Maps或Volvo Cars App,快速查找支援 Plug & Charge 的充電站,極大提升日常用車的便利性。


這次Volvo的升級,無疑標誌著品牌在數碼座艙與電動車技術上的又一次突破。全新Volvo Car UX將用戶體驗推向更高層次,特別是 Snapdragon® Cockpit Platform 的引入,讓車載系統的流暢度終於能與現代智能手機相媲美,徹底解決過去車機「卡頓」的痛點。

至於 Plug & Charge,這對於習慣於傳統加油站模式的用家來說,是一大福音,減少了充電站的繁瑣操作。想像在香港,駕駛一輛EX40,輕鬆找到充電站,插上充電槍後便可安心離開,完全無需繁瑣的掃碼、輸入密碼,這才是未來電動車該有的樣子!Volvo這次的進化,讓人對未來的智能汽車時代充滿期待!

極速家族新成員!BMW M3 CS Touring 震撼登場


BMW M 再次為高性能運動車市場帶來驚喜,推出品牌史上首款 BMW M3 CS Touring。這款限量版特別型號基於 M3 Competition Touring with M xDrive 而來,不僅延續其獨特個性,更透過動力升級、專屬底盤調校及大量碳纖維強化塑料(CFRP)零件減重,進一步提升駕駛激情。配備 3.0L 直列六缸 M TwinPower Turbo 引擎,輸出提升至 550 匹馬力,並可在 3.5 秒內完成 0-100 km/h 加速,結合 M xDrive 四驅系統及 8 速 M Steptronic 變速箱,為駕駛者帶來極致的性能與操控快感。


M3 CS Touring 之所以令人熱血沸騰,除了強悍的動力,還得益於賽道級技術加持。引擎採用封閉式鋁合金缸體,配備鍛造輕量曲軸及 3D 打印汽缸頭,確保高剛性及減重效果。雙單渦輪增壓器的增壓值提升至 2.1 bar,並透過特別調校的引擎管理系統,確保輸出線性且高轉速延展性極佳。其 650Nm 峰值扭力於 2,750 – 5,950 rpm 間持續輸出,最高轉速更達 7,200 rpm,帶來源源不絕的加速力道。


全新 M3 CS Touring 除了動力強勁,還強調日常實用性。車內空間靈活多變,無論是家庭出遊、長途旅行或賽道馳騁都游刃有餘。排氣系統採用 M 專屬設計,鈦合金消音器不僅減重,還能提供極具戲劇性的聲浪表現。駕駛者可透過 M Setup 選擇 SPORT 或 SPORT+ 模式,享受更具侵略性的排氣聲音,每次換檔時的聲浪變化更是讓人熱血沸騰。


全球首發將於 2025 年 1 月 30 日在澳洲 Mount Panorama 賽道舉行,並於 Bathurst 12 小時耐力賽活動中亮相。這款限量版 M3 CS Touring 預計 2025 年 3 月起陸續交付歐洲、澳洲、日本及南韓等市場,而德國作為 BMW M 主要銷售地區,將成為這款新車的最大市場。


作為 M 家族的一員,M3 CS Touring 可謂終極「大殺四方」的 wagon,將超跑級動力與旅行車的實用性完美結合。對於喜歡速度但又需要顧及日常生活的車迷來說,這絕對是夢幻逸品。想像一下,帶著家人或朋友一邊載著行李,一邊在高速公路上享受 550 匹馬力的衝擊感,那種快感真的難以形容!再加上 BMW M 一貫的精准操控,這輛車無論是在賽道還是城市街道,都能讓人激情澎湃。如果你是 M3 迷,又想要一部兼具瘋狂性能與日常實用性的車,M3 CS Touring 絕對值得期待!

BMW 2025 春季改款大升級!續航、充電、數碼體驗全面強化


隨著 2025 年春季的臨近,BMW 將針對旗下多款車型進行升級,重點涵蓋 電動車續航提升、更高效的 PHEV 充電技術、新增動力選項,以及更多標準及選配配備,進一步提升品牌競爭力。這波升級不僅讓 BMW i5 電動車的續航里程提升至 47 公里,還讓 PHEV 車型的 充電速度提升近 50%,而豪華與科技體驗亦同步升級。


BMW i5 & i5 Touring 續航大提升!更高效、更節能
BMW i5 車系將率先受惠於全新 SiC(碳化矽)功率電子技術,以及更低滾動阻力的輪胎,令能耗降低最多 9%,續航里程可提升 47 公里(視乎配置)。此外,19 吋 1056 双色空氣動力輪圈 亦首次納入 i5 eDrive40 及 i5 xDrive40 的選配清單,進一步提升能效。

標準配備亦迎來升級,包括:
BMW Interaction Bar(水晶質感氛圍燈)
Harman Kardon 高級音響系統
前排座椅腰部支撐

PHEV 充電速度提升 50%!油電混能車主更方便
BMW X1、2 系 Active Tourer、7 系及 XM 插電式混合動力(PHEV)車型的 交流電(AC)充電功率將提升至 11 kW,充電時間大幅縮短,令日常用車更高效便捷。


BMW 2 系 Gran Coupé 新增入門及四驅車型
BMW 2 系 Gran Coupé 迎來 兩款全新動力選擇,擴展產品線:
216 Gran Coupé(1.5L 三缸渦輪,122 匹,0-100km/h 9.9 秒)
223 xDrive Gran Coupé(2.0L 四缸 + 48V MHEV,218 匹,0-100km/h 6.4 秒)

BMW Iconic Glow 發光雙腎型水箱護罩亦可選配,進一步強化車頭辨識度。


BMW X3 40d xDrive 登場!強悍六缸柴油動力
搭載全新 3.0L 直六柴油引擎 + 48V MHEV,輸出 303 匹 / 670Nm
0-100km/h 5.4 秒,極速 245km/h
產自 BMW 南非 Rosslyn 工廠

這款 X3 40d xDrive 既能兼顧長途行駛的經濟性,又能帶來更強的輸出與操控表現,是一款性能與效率兼備的豪華 SUV。

BMW Digital Key Plus 進化!最多可設 18 把數碼車匙
可透過手機(iOS 18.4 或以上)遠端授權 最多 18 位用戶
支援 加速 & 最高時速限制,適合新手駕駛人
可透過 My BMW App 遠端遙控車輛停泊與移動

輪胎修補組合 Tyre Repair Kit Plus 標配多款 BMW 車型
BMW 5 系(燃油版)、iX、X1、X2 及 2 系 Active Tourer 將標配全新 Tyre Repair Kit Plus,即使輪胎刺穿,亦可應急行駛 200 公里,減少困擾。


其他升級亮點
BMW X5 / X6:標配 自適應 LED 頭燈
BMW X7:標配 Parking Assistant Professional
BMW M5:新增 黑 / 深紫 Merino 真皮內飾選項
BMW X5 / X6 / X7 M60i xDrive:標配 M Sport Pro 套件、Harman Kardon 音響、隱私玻璃

這次 BMW 春季改款,可以說是一次涵蓋「續航、充電、數位體驗、豪華感」的全方位提升,尤其是 i5 電動車續航提升、PHEV 充電提速、MHEV 48V 技術擴展至 X3 40d,這些升級將進一步強化 BMW 在新能源領域的競爭力。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 Digital Key Plus 的進化,未來或將進一步與 BMW 智慧駕駛技術 深度整合,提供更多個性化設定,例如 自動調整駕駛模式、AI 導航、行車數據分析 等,讓 BMW 智能化體驗更上一層樓!

Mercedes-Benz Wörth 廠房革新塗裝技術!減碳 40% 打造更環保卡車生產線


Mercedes-Benz 位於德國 Wörth 的卡車生產廠,正逐步引入全新環保塗裝技術,進一步降低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這項創新的 「超高固體塗裝技術」(Ultra-High-Solid Paint Technology),可節省 40% 能耗,並優化生產流程,為全球最大卡車生產基地之一邁向更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革命性塗裝技術:降低能耗與物料消耗
在卡車製造過程中,車身塗裝佔據了 最多能耗,Mercedes-Benz 為此開發了一種全新的 濕對濕 (Wet-on-Wet) 技術,讓底漆與面漆可一次性噴塗,無需等待乾燥,大幅減少工序與能源消耗。

新塗裝系統的革新之處包括:
•以 5 個節能烤漆房 取代現有 15 個站點,並減少 4 個傳統乾燥室。
•降低塗料用量,提升噴塗效率,減少資源浪費。
•採用 無化石燃料乾燥技術,實現更環保的生產模式。

Mercedes-Benz Trucks 生產總監 Andreas Bachhofer 指出:「這是我們工廠自轉向新能源卡車生產以來,最重要的技術革新之一。我們正積極投資未來,確保 Wörth 廠能夠持續引領卡車製造業。」


改造工程同步進行,2026 年全面完成
這項塗裝技術的導入將分階段進行,以確保生產不中斷。目前,首個新式塗裝站已投入使用,並將逐步改造現有產線,預計 2026 年全面完成轉型。即使在改造過程中,工廠依然能夠維持每日 400 台卡車車身 的生產量,確保供應穩定。

完成塗裝後,車身將進行內裝組裝,隨後與底盤合體,這也是 Mercedes-Benz 卡車生產過程中著名的「婚禮儀式 (Marriage in Production)」工序,確保車輛品質與剛性達至最高標準。

「綠色生產」計劃:Wörth 廠的可持續未來
Mercedes-Benz Wörth 廠近年積極推動環保生產,除了新塗裝技術,亦採取多項減碳措施:
•2022 年起,Wörth 廠已與其他歐洲廠區一樣 全面達到碳中和,能源來自 太陽能、風能與水力發電。
•擴展 光伏發電系統,並參與當地 WärmeWerk Wörth 地熱發電計劃,探索 零碳能源供應。
•持續改善製程,降低能耗,並優化 電動卡車生產線,未來將擴大電動化車型的比例。


Wörth 廠:全球最大 Mercedes-Benz 卡車製造基地
Wörth 廠自 1963 年成立 以來,已生產超過 440 萬台卡車,目前主要負責 Actros、Arocs、Atego 等經典商用卡車,並生產 Econic、Unimog 及 Zetros 特殊用途車。此外,工廠也是 Mercedes-Benz 電動卡車生產重鎮:
•2021 年 開始量產 eActros 300/400 電動配送卡車。
•2022 年 推出 eEconic,專為市政用途而設計。
•2024 年 11 月,正式投產 eActros 600,標誌著電動長途運輸卡車時代的來臨。

目前,Wörth 廠擁有約 10,000 名員工,是 德國萊茵蘭-普法爾茨州 (Rhineland-Palatinate) 第二大僱主,也是 Mercedes-Benz 全球商用車發展的核心據點。


說到卡車製造,大家通常只會關心動力、負載能力與續航力,但其實工廠本身的技術進步,對環保與產業發展同樣重要。這次 Wörth 廠的 超高固體塗裝技術,不僅提升生產效率,也大幅減少能源消耗與碳排放,對於全球商用車行業來說是一項重要突破。

雖然香港的物流業以輕型商用車為主,但這類 低碳製造技術 代表著未來車廠發展的方向。隨著歐盟對碳排放的法規愈趨嚴格,相信未來我們在本地市場也能看到更多來自 碳中和工廠 的新車款,甚至 Mercedes-Benz 在亞洲市場的工廠也可能逐步導入這類技術,為環保出一分力。

Daimler Truck 強攻軍用市場!Mercedes-Benz 特殊車輛擴展防衛領域版圖

Arocs 6x6 Arocs 6x6


Daimler Truck 近年來積極擴展軍事與防衛領域,計劃透過開發新車型、提升銷售與服務網絡,進一步強化其在軍用物流車輛市場的影響力。Mercedes-Benz Special Trucks 負責該領域的產品開發,從堅固耐用的 Unimog、Zetros 到重型貨車 Atego、Actros 及 Arocs,全面覆蓋各種軍事與後勤需求。隨著全球軍事需求增加,Daimler Truck 亦加大生產能力,並透過與各國合作夥伴發展新技術,確保旗下車輛能適應各種極端環境。

Mercedes-Benz Special Trucks:全方位軍用方案
Mercedes-Benz Special Trucks 總部位於德國 Wörth am Rhein 與法國 Molsheim,其產品涵蓋 消防、救災、軍事與民防 領域,並根據客戶需求量身打造特殊應用車款。例如 Zetros 全地形軍卡,具備 4×4 至 8×8 多軸配置,可選擇加裝防護駕駛艙、雙胎或單胎設置,並符合 Euro III 至 Euro VI 排放標準。此外,品牌亦提供 Unimog FGA 底盤,供裝甲車製造商進行改裝,並銷售 CKD(Completely Knocked Down)零件組,讓客戶可於當地工廠自行組裝。

Mercedes-Benz Special Trucks 總監 Franziska Cusumano 指出:「我們正逐步擴展軍用市場,秉持『Grow and Invest』策略,確保能提供適應各種需求的後勤解決方案。我們期待在阿布達比 IDEX 軍事展上,向市場展示最符合當地環境的專業軍用車款。」

IDEX 2025 亮點車款:極限環境下的強悍對策
Daimler Truck 參展 IDEX 阿布達比國際防務展(2 月 17 日至 21 日),並展示多款適應極端環境的軍用車型,重點包括 Mercedes-Benz Zetros、Arocs 及 Unimog FGA 底盤,專為高溫、多沙及崎嶇地形打造。


1. Mercedes-Benz Zetros:極限越野戰術軍卡
Zetros 採用 長車頭設計,駕駛艙位於前軸後方,降低整體高度,並減少震動與衝擊,提高安全性與舒適度。所有 Zetros 均搭載 OM 460 直六柴油引擎(最大 510 匹馬力),符合 NATO F-34 軍用燃油規格,並具備 16 速變速箱、可選 Allison 自排變速箱 及可涉水系統,適用於沙漠、泥濘及極端惡劣環境。

IDEX 展示車型:
•Zetros 3351 AS 6×6(軍用拖車)
•適合運輸輪式或履帶式裝甲車,擁有 120 噸總組合重量(GCW)。
•採用 Allison 4500 SP 自排變速箱,具備強大扭力輸出及順暢換檔。
•雙絞盤裝置(HPC TLS 2.25),可拖曳 70 噸軍用載具。
•Zetros 2036 A 4×4(輕型戰術運輸車)
•360 匹馬力,雙板離合器設計,並配置低扭力平台貨廂。
•軸距僅 5.1 公尺,適合城市與戰術部署用途。

2. Mercedes-Benz Arocs:重型戰略運輸主力
Arocs 系列提供高度客製化選擇,包括多種軸距、動力系統及特殊配備,可作為 重裝軍用運輸車、戰車拖曳車及特種戰術支援車輛。

IDEX 展示車型:
•Arocs 4042 AS 6×6
•12.8L OM 460 直六柴油引擎(421 匹馬力),搭載 Mercedes-Benz Powershift 3 自排變速箱,具備高負載能力。
•額定總重達 250 噸,適合運輸大型戰術裝備。
•選配 渦輪液力離合器(Turbo Retarder Clutch),增強高負載起步與操控能力。

Arocs 亦可選配 軍規級夜間燈光系統、車頂艙口及胎壓控制系統,提升戰場生存能力。


3. Unimog FGA 底盤:戰術裝甲車的最佳基礎
Unimog FGA 底盤長年作為**裝甲運兵車(APC)**的基礎底盤,具備獨特的 門式車軸(Portal Axles)、推力管(Thrust Tubes)與螺旋彈簧懸掛,確保卓越越野性能。

IDEX 展示車型:
•FGA 14.8 底盤
•搭載 OM 926 LA 六缸柴油引擎(326 匹馬力),符合 Euro III 標準。
•採用 Allison 3500 六速自排變速箱,確保最佳操控性。
•可適配各類軍規裝甲艙體,提供彈性改裝可能性。

Unimog FGA 憑藉其輕量化車身與卓越的全地形能力,成為各國軍方偏好的裝甲車底盤選擇。

Honda FREED e:HEV 升級登場!外觀更亮麗,安全性再提升


Honda 宣布對 FREED e:HEV(混合動力版) 進行部分改良,並因應全球原材料及物流成本上漲,調整日本全國建議零售價,新車將於 2 月 6 日星期四日本正式推出。

全新外觀塗料,閃耀更耐用!
這次升級,Honda 引入了全新的外觀塗料技術,將車身表面的透明塗層材質由傳統的 丙烯酸美耐皿清漆 更換為 功能更優越的新型清漆。
•亮度升級:車身光澤感顯著提升,讓外觀更加奪目。
•耐久性大增:新塗層的耐用度比以往提高了 1.5 倍以上,讓車主在惡劣環境下也能安心使用。


安全與駕駛輔助功能全面升級
根據用戶需求,Honda 將部分安全和駕駛輔助功能的選配範圍進一步擴展至更多車型,包括:
•AIR EX 和 CROSSTAR 所有類型車款
•帶無障礙斜坡的特製車型

這些新增功能包括:
1.自適應駕駛光束(Adaptive Driving Beam):自動調節遠近光燈,避免影響其他駕駛者視線。
2.倒車輔助(後退出庫支援系統):提高倒車時的安全性。
3.多角度攝像系統(Multi-View Camera System):提供更廣闊視野,讓泊車更輕鬆。
4.LED 主動轉向燈(LED Active Cornering Light):在轉彎時增強路面照明,提升夜間行車安全。

作為一款結合混能動力的多功能家用車,FREED e:HEV 一直是 Honda 迷們的心頭好。這次的改良不僅讓車身外觀更加耐用和高級,也讓安全配置普及化,對消費者來說更是一大福音。

Mercedes-Benz Vito 116 轉款前最後一次小改


車廂配置貼近平治私家車的 Vito,一向是貨 Van 中較豪華的一部,平治整個 V 車系,即包括 Vito、eVito、V-Class 和 EQV,將會在 2026 年改為採用全新 VAN.EA(Van Electric Architecture)電動車底架的新款,這部 Vito 是大轉款前的最後一次改動。


再次小改的 Vito 有新設計的 Multibeam LED 頭燈,不過採用普通燈膽的這部入門 116 並看不到這個改動。新鬼面罩有較立體的三條銀邊和包至較低的黑膠裝飾,新頭泵把有「八」字翼,話說是新設計的尾泵把,我們看來看去只見中央處多了一條又不是 Diffuser 的長方形框線,紅色反光片仍是原有模樣,尾燈並無不同。增設至 12 種的車身顏色,新加有 High-tech silver metallic 銀、Kalahari gold metallic 金、Alpine gray 灰、Sodalite blue 藍、Sodalite blue metallic 藍以及所見的 Vintage blue 藍。車系繼續有標準陣距和「L」長陣版,116 型號的售價要 $389,000 和 $395,000。


機械上,OM 654 柴油引擎加 9G-Tronic 自動波箱的配搭其實在車系上一次小改時已經推出,不過代理沒有即時帶來香港。引擎小改有多項抗磨、減噪、減震、減排設計,波箱由 7 速改為 9 速,116 型號有 163 匹/380 牛頓米輸出,扭力反應一如所有渦輪增壓柴油引擎般隨踩隨有,每個波段扭至不高的 5,000 轉紅線便要轉波,9 速波箱更是密密的轉,密密上路。軚盤設有手動轉波撥片,Dynamic 反應系統有 C(Comfort)和 S(Sport)來改變油門反應,以及 M(Manual)手動轉波 3 個模式。行車駛感與以往一樣,有一定隔音、隔震水準。


V 車系在是次小改中,錶板設計有最大改變。V-Class 和 EQ V改用一塊像 A-Class 的闊玻璃顯示屏,商用的 Vito 有分開的全新中台設計,儀錶盒保持有兩個指針錶,中間的顯示屏由之前的黑白色改為彩色,可「碌」出耗油量、胎壓、行程概要。屏幕由 Audio 30 首次改用私家車用開的 MBUX 系統,同樣可「Hey Mercedes」聲控,有耗油量、踩油/踩 Brake/傾側角度、扭力/馬力「心電圖」、原廠360度泊車鏡頭可觀看。安全系統有前方自動煞車 Active Brake Assist、防瞌睡 Attention Assist。新增設的便利設施有 Keyless 無匙撻車系統、可遙控通話/音量/巡航系統的「私家車」軚盤,噴嘴形的左右冷氣風口之下有個可攝一些小物件的膠兜。車子其他實用地方與前一樣,錶板台頂部有杯架和雜物盒,門邊有多形狀的載物格,前座內側有可升降手枕,B 柱內旁有扶手和電趟門按鈕,三張後排座椅可各自調校椅背角度,座椅亦可整張翻起來提高載物空間,中座預設有兒童座椅扣,天花有後排冷氣控板、冷氣風口和閱讀燈。新設計的中台有個梯級形櫃台,有膠兜、充電座、杯架,中台控制板的空調溫度、出風口、趟門開關、Dynamic Select 按鈕改用較易撳的推桿制。


新鬼面罩有較立體的三條銀邊和包至較低的黑膠裝飾,新頭泵把有「八」字翼。


新設計的尾泵把,多了一條又不是 Diffuser 的的長方形框線,紅色反光片仍是原有模樣。


V-Class 和 EQV 改用一塊像 A-Class 的闊玻璃顯示屏,商用的 Vito 有分開的全新儀錶盒和中台設計。


OM 654 柴油引擎加 9G-Tronic,小改款有多項抗磨、減噪、減震、減排設計。


扭力反應一如所有渦輪增壓柴油引擎般隨踩隨有。


中間顯示屏由之前的黑白色改為彩色。


新的中台有個梯級形櫃台,有膠兜、充電座、杯架,中台控制板的空調溫度、出風口、趟門開關、Dynamic Select 按鈕改用較易撳的推桿制。


安全系統有前方自動煞車 Active Brake Assist、防瞌睡 Attention Assist。


屏幕首次改用 MUBX 系統,可「Hey Mercedes」聲控,有耗油量、踩油/踩Brake/傾側角度、扭力/馬力「心電圖」、原廠 360 度泊車鏡頭看。


行車駛感覺與以往一樣,有一定隔音、隔震水準,商用車來說有頗高舒適度。


三張後排座椅可各自調校椅背角度,中座預設有兒童座椅扣。


後排可整張翻起來提高載物空間;天花有後排冷氣控板、冷氣風口和閱讀燈。


B 柱內旁有扶手和電趟門按鈕。


尾箱方正,跟過往一樣實用。

基本規格
引擎設計:直四汽缸渦輪增壓柴油引擎
排氣量:1,950cc
最大馬力:163 匹 / 4,200 轉時
最大扭力:380 牛頓米 / 2,400 轉時
波箱設計:9 前速自動波
體積:5,140 X 1,928 X 1,929mm
重量:3,000kg

詳盡規格表

售價:HK$389,000 起
網址:http://www.mercedes-benz.com.hk/
查詢:2504 6181(仁乎行 – 商用車部)

文、攝:James Chan
編:Teddy Leung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新世代純電旗艦進化!全新 BMW iX 性能、續航再突破


BMW 近年來積極推動電動化,旗下純電 SUV 旗艦 BMW iX 憑藉前衛設計、奢華內裝及強勁性能,成為市場上最具代表性的電動休旅之一。如今,全新改款的 BMW iX 在續航、動力與科技層面全面升級,正式向市場展示 BMW 電動未來的新標準。

全新 BMW iX 進一步提升了電動系統效能,透過優化電控技術、降低輪胎滾動阻力與提升動力管理,WLTP 續航里程大幅增加。當中,iX xDrive60 最長續航達 701 公里(435 英里),在同級對手中名列前茅,顯示 BMW EfficientDynamics 技術的不斷進步。此外,iX xDrive45 也提升約 60 公里的續航里程,進一步提高日常駕駛的便利性。


性能再進化,動力全面提升
BMW iX 全車系均採用雙電動馬達配置,實現xDrive 電動四輪驅動系統。其中,iX xDrive45 提升至 408 匹馬力(+82 匹),0-100km/h 僅需 5.1 秒;而 iX xDrive60 則提升至 544 匹馬力(+21 匹),0-100km/h 只需 4.6 秒,同時極速提升至 200km/h。

最強版本 BMW iX M70 xDrive 更進一步釋放狂暴動能,在 My Mode Sport 模式下可達 659 匹馬力,峰值扭力 1,100Nm,0-100km/h 僅需 3.8 秒,展現 M Power 純電科技的極致實力。


設計更動感,M Sport 套件加持
新款 iX 依然延續標誌性的 「單體式」設計語言,簡約而霸氣。全新 M Sport 套件 進一步強調動感氛圍,包含更具侵略感的前保桿、大型側進氣口、黑色後視鏡罩及獨特的 22 吋 M 款鋁圈。高階車型更可選配 M Sport Pro 套件,提供 暗色 M Shadow Line 燈組 及專屬運動化細節,打造更具性能感的視覺衝擊。

全新車色選項亦相當豐富,新增 「北極競速藍 Arctic Race Blue」、「沙丘灰 Dune Grey」 及 「個人化啞光金屬塗裝」 等選擇,提供更多個性化搭配。


快充效能提升,智能管理更高效
BMW iX xDrive45 現在支援最高 175kW 直流快充,而 xDrive60 和 M70 xDrive 則支援 195kW,確保更快速的充電體驗。此外,透過電池預熱技術及熱泵系統,BMW 進一步優化快充效率,使其成為長途駕駛的最佳夥伴。

車主可透過 My BMW App 事先規劃充電路線,系統將自動建議最佳充電站,並提供 Plug & Charge 及 動態電價優化充電 功能,進一步提升充電便利性與經濟性。BMW iX 全系標配 Driving Assistant Plus,包含主動巡航(可達 180km/h)、碰撞預警、360 度泊車輔助等高階安全功能。選配 Highway Assistant(Level 2+),可在高速公路實現 眼動感應變道,提升駕駛便利性。此外,Parking Assistant Pro 讓車主可透過手機操控遠端泊車,進一步強化智能駕駛體驗。

smart #1 及 #3 埃及開啟全新電動車時代


smart,這個專注新世代智能及全電動汽車的品牌,再次創造歷史!他們選擇於埃及開羅的世界奇蹟金字塔前,盛大推出全新車型——smart #1及smart #3。這場結合壯麗背景和創新表演的發佈會,不僅標誌着smart正式進軍埃及市場,更象徵着品牌對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的承諾,為區內電動汽車市場定下新標準。


以金字塔為象徵:smart開啟全新篇章
金字塔作為古老文明的象徵,與smart的全新品牌精神「open your mind」相呼應。這一口號倡導開放思維,並透過三大核心理念,重新定義現代豪華汽車的未來:
1. 現代豪華(Contemporary Premium):融合Mercedes-Benz的優雅設計及尖端科技,重塑「豪華」的定義;
2. 創意共創(Inspirational Co-Creation):與領先品牌、行業先鋒、藝術家及潮流引領者合作,激發無限靈感;
3. 智能科技(Mindful Technology):以安全、高效、可持續及愉悅的方式,重塑未來移動出行體驗。

這些理念不僅展現出smart品牌的願景,更與埃及政府「Vision 2030」推動環保和電動車市場的目標不謀而合。特別是政府實行的零關稅政策,加速了電動車市場的發展,為smart進入埃及市場創造了理想的契機。


smart #1與#3:設計與科技的完美結合
作為smart全新電動車世代的首批成員,smart #1和smart #3完美詮釋了「Love, Pure, Unexpected」的設計理念:
• smart #1:專為城市生活設計的高端緊湊型SUV,外觀時尚且科技感滿載;
• smart #3:更大、更運動的SUV Coupe版本,以優雅線條及實用性能完美融合。

兩款車型不僅具備前衛設計,還融入多項高科技功能,強調對可持續發展及城市移動性的承諾,並已贏得多個國際設計大獎如iF及Red Dot。


全球佈局:smart推動電動汽車革命
smart採用「中歐雙核心」的全球發展策略,業務已覆蓋中國、歐洲、中東、東南亞、大洋洲及拉丁美洲,並首次進軍非洲市場,計劃於2025年拓展至10個新市場。此外,smart將推出全新中型SUV——smart #5,繼續探索高端電動汽車的更多可能性。

XPENG 聯手 bp pulse 打造中國最強充電生態


XPENG Charging 與 bp pulse 宣佈簽訂合作備忘錄(MOU),攜手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實現兩大充電網絡的跨平台整合。透過此合作,兩家公司將為用戶提供超過 30,000 個充電樁,覆蓋 420 個城市,打破城市界限,帶來無縫、便捷的充電體驗,為中國核心地區創造最先進的電動車充電生態系統。

這次合作不僅僅局限於網絡整合,還包括在太陽能充電、能源儲存、需求側能源管理和聯合市場推廣等領域的深入探索,目標是提供創新能源與智慧出行解決方案。

XPENG Charging 一直專注於超快充電技術的研發和網絡拓展,致力於為追求科技與環保的駕駛者建立中國最大且最快速的充電網絡。而 bp pulse 憑藉 bp 在全球能源領域的領導地位和運營優勢,致力於為電動車用戶提供安全、高效和可靠的充電服務。


目前,XPENG Charging 擁有超過 2,000 個充電站和 10,000 個充電樁,而 bp pulse 則在全球運營超過 1,000 個充電站和 23,000 個充電樁。這次合作將顯著擴大雙方的充電網絡,並進一步優化基礎設施布局,為用戶帶來更高密度、更高效能的充電體驗。

未來,雙方將在中國經濟核心區域啟動試點項目,展示超快充電網絡的潛力,並通過基礎設施協作提升充電速度、安全性及用戶便利性。同時,合作還計劃探索基於太陽能的能源儲存與需求側能源管理技術,以降低網絡擴展成本,提升效率。

到 2025 年,XPENG Charging 將啟動全球擴展計劃,建立國際化充電服務平台,提供充電站搜尋、導航及無縫支付等功能。此計劃將涵蓋亞洲、歐洲及澳洲等地,並結合先進的能源儲存技術,打造更高效、具成本效益的海外充電網絡部署。


XPENG 與 bp pulse 的合作,標誌著電動車充電生態系統的一次大幅升級,將速度、便利與創新推向新高度。在香港這類高密度城市,充電樁的分布和便利性一直是電動車用戶關注的重點。如果這類模式成功落地中國核心城市,相信這將成為香港電動車基建發展的一個學習標杆。

更重要的是,這次合作不僅僅是兩家公司間的協同,更是對未來電動出行方式的全面構想。當技術、能源和可持續性融合在一起,我們不禁期待,下一個大規模創新會不會就是我們每天駕車上下班時,隨手可及的便利呢?對此,我充滿期待!

日產重磅登場大阪改裝車展 2025!性能與創意的極致演繹


日產汽車公司與旗下的日產賽車及改裝部門(NMC)正式宣佈,將於2025年2月7日至9日在大阪國際會展中心(Intex Osaka)舉辦的「大阪改裝車展2025」上重磅亮相。屆時,日產將帶來多款性能與創意兼備的改裝車型,勢必為車迷呈現前所未有的視覺與技術盛宴!

經典與革新的完美交融
此次日產展台的亮點之一,是品牌代表作 「Fairlady Z」 的全新改裝版本,這款傳奇跑車以其優雅與性能成為全球車迷心中的永恆經典。此外,還將展示全新與經典兩代 X-Trail 的改裝車型,以創新的設計語言和嶄新的美學視角,重新定義SUV的多功能與時尚。


AUTECH:高級改裝的標杆
作為日產官方直屬的高端改裝品牌,AUTECH 將在展會中展示備受期待的 「AURA AUTECH SPORTS SPEC」。這款車型不僅融合了跑車級的性能調校,更兼具細膩的設計與實用性,完美體現了品牌對於改裝車市場的深刻洞察與精湛技術。


七大頂級改裝聯名車款
日產還將攜手七家日本人氣改裝車工作室,帶來 「日產改裝車特別收藏」 系列,共同打造七款獨一無二的個性改裝車型。這些車款將展現改裝技術的多元與極致,滿足車迷對於專屬定製的渴望。

展覽詳情
• 展出地點:大阪國際會展中心(Intex Osaka)3號館,3-B60展台
• 展覽日期:2025年2月7日(星期五)至2月9日(星期日)


日產在此次大阪改裝車展中的亮相無疑是對性能與創意的雙重致敬。特別是 Fairlady Z 與 AURA AUTECH SPORTS SPEC,無論是經典還是創新,這些車型都展現了品牌對於設計與性能的追求。改裝車不僅僅是一種個性化表達,更是一種態度,代表了對駕駛樂趣的執著。對於香港車迷來說,這些作品不僅充滿吸引力,更為本地改裝文化注入了新的靈感!期待日產能早日在香港展示這些傑作,讓更多人感受到其無限魅力!

全新 Fiat Grande Panda 正式登場!重返 B 級車市場再掀風潮


Fiat以義式設計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為核心,隆重推出全新Fiat Grande Panda,這款車型是品牌首款基於Stellantis「Smart Car平台」打造的全球化車款,將進軍B級車市場,向這個長期由Fiat主導的細分市場注入全新活力。Grande Panda不僅融合了過去的經典設計,更搭載電動及混合動力系統,重新定義了都市與家庭用車的標準。


Grande Panda的設計靈感來自80年代的經典Panda車款,並在都靈的Centro Stile設計中心賦予其未來化的設計語言。整車造型緊湊,線條利落,配以充滿力量感的楔形車身,展現出獨特的氣場。車內空間設計實用而高效,特別適合家庭與都市出行需求。車頭PXL LED燈組以像素風格為靈感,從中網延伸至車頭燈,致敬80年代經典視頻遊戲,同時呼應Lingotto建築的立方體窗戶設計,傳遞出復古與現代交融的美感。

Grande Panda的電動版本搭載44kWh電池,WLTP綜合續航達320公里,電機輸出83kW(113馬力);混合動力版本則採用1.2升三缸渦輪增壓引擎,配合48V鋰電池與eDCT「easy drive」自動變速箱,輸出功率達100馬力。值得一提的是,Grande Panda首創內建可伸縮充電線,讓充電過程更簡單、更潔淨,展現其對細節的專注。


Fiat亦在可持續發展方面邁出重要一步。Grande Panda的車內使用創新的「BAMBOX Bamboo Fiber Tex®」竹纖維面料,並在塑膠內飾中融入來自140個飲料包裝的回收材料,既環保又充滿科技感。

Grande Panda是Fiat重新聚焦B級車市場的重磅之作。該市場是Fiat的傳統優勢領域,品牌曾在歐洲累積銷售超過2,300萬輛Panda車型。而Grande Panda不僅承載了Fiat在該領域的成功經驗,更以全新平台與多樣化動力選擇,為不同市場的用戶提供多元化選擇。


Grande Panda的電動版本提供兩種配置:「La Prima」高端版及(Grande Panda)RED特別版,售價低於€25,000;混合動力版本則有Pop、Icon及La Prima三款選擇,售價低於€19,000。電動與混動版本將於2025年3月正式登陸歐洲各地經銷商。

為響應全球健康與公平議題,Fiat持續深化與(RED)的合作,推出Grande Panda的(RED)特別版。該車型將部分收益捐助支持抗擊艾滋病及其他全球性疾病,展現品牌的社會責任與人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