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9 C
Hong Kong
Tuesday, September 30, 2025
主頁 博客 頁面 11

Toyota GR86 再進化!Toyota 強化引擎故障時安全機能!


Toyota 於 8 月 1 日正式發表經小改良後的 GR86,全車系售價維持親民戰鬥級定位,由入門 RC(6速手波)起步價 2,936,000 日圓,至高階 RZ(提供手波及自動波)頂配版本則為 3,616,000 日圓。雖說是「一部改良」,但背後真正升級的是 Toyota 對駕駛安全的執著與來自賽車場的實戰回饋。

外觀方面,GR86 今次並無太大改動,維持現行車款極具侵略性的跑格設計,長車頭短車尾的經典跑車比例,繼續營造出濃厚的 FR 駕駛樂趣氛圍。對於追求操控與駕駛感受的用家而言,這份「唔郁就唔好亂改」的堅持反而更值得欣賞。

是次改良的重點落在動力系統的「風險控制機能」。Toyota 表示,針對近年從 GR 賽事中收集到的故障數據,今次特別強化了點火系統在引擎異常情況下的安全應對能力。當偵測到引擎某個氣缸的點火系統有異,系統將會只停止該汽缸的點火,而非直接令整副引擎關機。這個細節技術可以讓駕駛者在最少出力下,仍能「跛行」回安全位置,避免在公路或賽道上突然熄火的風險。

這種「分段式停缸」功能類似高性能車的 limp mode,但明顯是經過更細緻的調教,更適合運動化車款的實際需要。對於手波版本的用家而言,這個改良尤其重要,因為這意味著即使突遇故障,也能夠透過轉波與控制油門將車駛離危險位置。

分析車系陣容,RC 明顯針對輕量化與駕駛純粹主義者,連原廠多媒體系統都省略,只為更低車重與更多改裝自由。SZ 作為中階版本已提供較完善配備,自動波版本更可照顧日常代步與輕度駕駛樂趣需求;至於 RZ 則屬全方位設定,無論舒適性、配備與動態表現都是最平衡選擇。

對香港市場而言,GR86 在港車迷心中本已是一款極具性價比的後驅跑車選擇。今次雖然外觀與動力未變,但技術底層的升級將直接提升車輛可靠性與駕駛信心。對比同價位如 VW Golf GTI、Hyundai i30 N 等鋼砲車款,GR86 所提供的自然吸氣、FR 手波組合,依然無可取代。

從不同消費群角度來看,年輕車迷可從 RC 入門享受改車樂趣,裝備簡潔、潛力十足;熱愛駕控的車主則可選擇 RZ 搭配手波體驗傳統跑車的極致操控;而需要兼顧日常與週末駕趣的中產車主,選擇 SZ 自動波版本,已可應付市區與郊區駕駛需要。

說到底,GR86 本身就是一款以「駕駛者為中心」的車,它不會自動幫你完成每一個轉向、加速與制動,而是給你最原始、最純粹的操控回饋。今次改良沒有花俏宣傳,卻是實實在在地為駕駛者設想:一個錯誤點火可能會令比賽或旅程中斷,而 Toyota 就是要確保你可以安全地把車駛回來。

Bentley Mulliner 玩味升級:百種組合打造「獨一無二」夢幻車廂!


在追求極致奢華與個人化的世界裡,Bentley Mulliner 再一次突破極限。英國 Crewe 總部宣布擴展 Mulliner 個人化選配指南,為 Continental GT、Flying Spur 和 Bentayga 帶來一系列全新材質、顏色及紋理選項,無論你喜歡古典木韻、現代科技感,還是奢華低調風,通通任君挑選!


【天然木紋 x 細膩觸感】回歸工藝本質的開孔實木飾板
Bentley 一向以木材工藝聞名,而這次推出的「開孔木飾板」更是讓人驚艷。相比傳統高光漆飾,它們只使用極少量啞光塗層,保留木材最原始的紋理與觸感。從溫潤的 Liquid Amber 到紋理深邃的 Vavona,營造出彷如藝術品般的駕駛氛圍。


【碳纖魅力 x 彩色織影】技術與美學的完美結合
向來給人冷酷未來感的碳纖維飾板,今次加添了色彩生命力。Mulliner 推出四種全新色調:Damson 紫、Kingfisher 藍、Imperial 藍與 Cumbrian 綠,突顯編織紋理的同時,與車廂內飾形成對比或和諧統一,打造前所未有的視覺層次感。


【鋼琴漆、手繪邊飾與遊艇甲板靈感】細節就是奢華的關鍵
若偏好高光澤質感,Piano Gloss 漆面提供超過 100 款顏色可選,甚至可與外觀或皮革配色一致。更可加配手繪 pinstripe 細線,沿儀表台貫穿門板,低調中展現高級品味。

中央控制台則可選配靈感來自豪華遊艇的「直紋」或「人字形」木紋飾板,或全新金屬「Wave」技術紋理——像絲帶交織出光影流動的波浪感,獨特而引人入勝。


【Tweed、金飾與聲學細節】由內至外都不放過的品味追求
Mulliner 亦提供五款 Tweed 英倫花呢車門飾板,包括 Glen Plaid、Damson 等選項,為內裝增添柔和對比與溫暖觸感。配合可選的 18K 金風口控制器及 Bang & Olufsen 揚聲器金屬網罩——現有多達八種陽極處理色彩,包括 Kingfisher、Mandarin、Pillar Box Red 等,將車廂美學推至極致。


【從風格建議到顧問定制】每部 Bentley,都是你個性的延伸
Mulliner 個人化選配指南更附設「設計師推薦方案」,由品牌內部設計團隊精心配搭顏色與材質,靈感滿載。透過專屬顧問或 Bentley 零售專家,客人可量身打造一部真正「只此一部」的夢幻座駕,讓 Continental GT、Bentayga 或 Flying Spur 成為個人風格的化身。

從用料講究到細節極致,Mulliner 不只是選配,而是一種「藝術創作的過程」。它讓 Bentley 由一部車,變成你生活態度的延伸。


試過太多千篇一律的奢華內裝,但 Mulliner 這次的細節新選項,尤其是手繪 pinstripe、Wave 金屬紋理以及色彩碳纖維,的確為個人化升級帶來新風貌。即使你不熱衷浮誇選項,光是那開孔木飾板就夠讓人心動。這不是單純的選配,而是一次感官體驗的訂製冒險。對我來說,如果能親手打造屬於自己的 Bentley,那就像擁有了一部會說話的藝術品。

Mercedes-Benz VLE 預告電動 MPV 新紀元!風洞、高速、長途全勝


Mercedes-Benz 正式宣告,VLE 全新純電MPV 正式邁入開發最後階段,並在三項關鍵測試中交出驚人成績,包括風洞測試、高速動態操控與長途實測,證明這款即將於 2026 年登場的全新平台車型,將成為電動MPV市場中的「效率三冠王」!


在位於Stuttgart 的 Mercedes-Benz 自家風洞中心,VLE 原型車接受模擬強風與暴風級條件下的空氣力學測試。儘管車身仍包覆重度偽裝,仍無礙其圓潤車尾與緊湊車頂曲線帶來出色風阻系數。VLE的設計明顯朝高效率、低能耗方向邁進,車身線條不只好看,更為長途續航及穩定性鋪路。


意大利南部著名的 Nardò 測試賽道,是專業級原型車調校的聖地。VLE在此進行高速動態操控測試,工程團隊針對電動驅動系統進行多輪優化,包括能量回收邏輯、熱管理效率,以及後輪轉向系統對高速穩定性的提升。這不只是「快」,而是將駕駛質感推向「豪華房車級」水準。

實際測試方面,VLE 以幾乎滿載配置從德國Stuttgart出發,橫越近1,100公里直達意大利Rome,全程僅需兩次快速充電,每次僅15分鐘。這不僅展示電池與系統效能,更針對家庭與旅遊族群最在意的實用性作實戰驗證:長途旅行、不同路況,VLE都游刃有餘。


VLE 將會是 Mercedes-Benz 最新 Van Electric Architecture(VAN.EA)平台下首款上市作品,標誌著品牌在私家MPV電動化的正式起步。此平台可靈活配置不同級距車型,當中 VLE 主打多用途家庭與高級接送市場,最多提供 8 座版本,亦將成為 Mercedes-Benz 在 MPV 市場的豪華旗艦之一。而其兄弟車型 VLS 則會向頂級客貨車級距邁進,進一步擴展 Benz 電動MPV版圖。

香港一直以來MPV選擇不少,但真正結合豪華質感、靈活空間與高效率續航的純電MPV可謂鳳毛麟角。VLE 的出現,有機會徹底打破這個缺口。尤其是其將 limousine 式乘坐舒適性融入MPV多功能設定的設計理念,十分對味於香港講求「一車多用」的生活模式。

Geely EX5 吉利自家電動車進軍香港


吉利旗下的電動車像是借肚生仔般得來,與平治搭上後有了smart、替Volvo誕下了Volvo和Polestar、幫英國人生過Lotus、去了瑞典一轉後有了Zeekr。今次由親娘當家作主,推出祖籍浙江、姓跟自己的吉利 Geely EX5,是頭驅 SUV 一部。


吉利本身有一系列電油 SUV 和房車車系,EX5 還是他們唯一一款純電車,車子 4.6M 的車身長度與 Hyundai IONIQ 5、Audi Q4 e-tron、平治 EQB 這類中小型 SUV 差不多大小,「一換一」售價 $239,000,正正面對一大堆同樣有很多裝備、很齊全的安全系統、例牌有兩塊屏幕、如常易踩易去的「抵買」國產 SUV/高身房車。


在一貫 5 門斜尾 SUV 的「大路」身形下,EX5 有個像「無面人」的車頭設計,「Tesla 模式」的上唇蹺蹺、有點科幻感的扁眼頭燈、像符號的頭泵把裝飾、循例的燈條形尾燈。大致上是遮著它的 logo 你也不知是甚麼牌子的電動車那種外形,所以大家要認得 Geely 的 logo 是六格方塊啊。

機械上,EX5 採用口號式的「神盾短刀」電池,含磷酸鐵,容量有 60.22 kWh,車系在香港有 Pro 和 Max 兩款,測試的 Max 只多了天幕天窗和 HUD 投射儀錶。續航距 425 km,輕 50kg(1,765 vs 1,715kg)的 Pro 續航距有 430 km;電池慢充 10–100% 需 6.1 小時,快充 30–80% 需 20 分鐘。車頭摩打有 160 kW(214 匹)/320 牛頓米輸出,0–100km/h 需 7.1 秒(Pro 款需 6.9 秒),極速 175km/h。車子採用 GEA(Global Intelligence Electric Architecture)電動車底盤,未知與吉利集團共用的 SEA(Sustainable Electric Architecture)是否一樣,懸掛是前支柱、後多連杆式。


EX5 的駕駛和行車感覺與同類頭驅電動車沒有分別,單摩打驅動的它有預期中不會快得哪裡但總算易去的加速力。與其他平臥電池的頭驅車一樣,車頭因欠缺壓地的重量,出彎和上斜尤其是雨天時稍為大腳點踩電,前胎例必空轉起來,影響加速進程亦嚇親乘客和街坊,我們倒沒有受驚,因為已知會是這樣。行車感覺 OK 舒適,有車身跟電池拋浮而「拋拋贅贅」的正常反應,快彎時易響胎。

「手督督」撳 Mon 的控制,有軚盤發熱、前座三段風速冷/暖氣、前座六種模式按摩,電動尾門可調校開啟高度,天窗和窗簾可「捽」「拉尺」開關,氣氛燈可揀單色、雙色、變色、跟 Drive Mode。簡簡單單的霧燈開關和彈尾冚的掣亦是收藏在 Mon 內要搵一餐;主動安全系統有離線警示、離線扭軚輔助、前撞警示和自動煞車、後方自動煞車、前車開車提示、盲點有車警示、開門有車警示,算是齊全;同是撳 Mon 的反應控制,有 Eco、Comfort 和 Sport 踩電反應,軚盤有三種和 Brake 踏兩種重量,拖慢充電有 Auto、Low、Medium、High,懶的話用 Auto 它已頗懂得自動跟前車快慢,免卻手指浮浮時要從屏幕揀那手動三段,全沒有實體按鈕來方便你隨手更改。另有 Comfort Braking 停車減「chok」,HDC 落斜慢爬。儀錶屏幕正正常常的有跳字車速和「車仔跟線」,沒有主題可變,行 Sport 模式時有點紅色圖案出現帶出跑感。


屏幕圖案設計、車廂用料和造工可以說比較接近比亞迪水平,沒有同集團的「外國」品牌甚或 Zeekr 般精緻。在以上算是豪華的配置外,它的雙層中橋上層有充電座,下層有膠兜;音響系統有沉浸式環迴音效,前座頭枕設有喇叭;拆除前座頭枕,前椅背可拍後與後排連成一塊扮床,即好像本田 Jazz 那樣;後排如常有平地台擺腳位、中小型 SUV 不大不少的空間;尾箱倒沒有手柄將後排座椅背彈低。

總括而言,吉利自家的 Geely EX5,同樣二十餘萬元的售價已有一定的豪華配置,同有側重撳 Mon 的操作模式,我們不能說它與一眾同級國產電車有很大分別和特點,某程度上可視為較為平民化和大路,這未嘗不是好事。


車子採用 GEA 底盤,未知是否與吉利集團共用的 SEA 相同,懸掛為前麥花臣支柱、後多連桿式,行車感覺舒適。


EX5 採用一個如「無面人」般的車頭設計,「Tesla 模式」的上唇微翹,配上帶點科幻感的扁平頭燈與符號化頭泵把飾件,辨識度不高但具未來感。


承襲 5 門斜背 SUV 的主流造型,尾燈設計採用慣常的貫穿式燈條。


前置電動馬達輸出為 160kW(214 匹)/320Nm,0–100km/h 加速需 7.1 秒,屬於預期中的線性表現,加速不算猛烈但應付日常駕駛算是輕鬆。


儀錶屏幕提供清晰跳字車速顯示及「車道維持」圖案,主題不可更換,在 Sport 模式下會轉為紅色介面以營造跑感。


設有 Eco、Comfort 和 Sport 三種動力輸出模式,軚盤提供三段力度選擇,煞車踏板有兩段阻力調校,動能回收系統分為 Auto、Low、Medium、High 四種模式。不過,所有設定僅可透過屏幕操作,並無實體按鍵,操作需習慣。


另配有 Comfort Braking 停車時減低「chok」感,以及 HDC 下坡緩降功能。


電動尾門可設定開啟高度;氣氛燈可選單色、雙色、變色,亦可隨 Drive Mode 自動轉換。


主動安全系統包括車道偏離警示、車道維持輔助、前方碰撞預警及自動煞車、後方自動煞車、前車起步提示、盲點偵測及開門警示,功能齊備。


音響系統具沉浸式環迴音效,前排頭枕內設喇叭,提升音場包圍感。


天窗及窗簾支援觸控式「拖拉」操作;簡單如霧燈開關及尾冚按鈕亦收納於中控屏幕中,查找操作需花點時間。


採用口號式的「神盾短刀」電池,容量為 60.22kWh,實測 Max 版本續航為 425km,支援快充 30–80% 僅需 20 分鐘。


舒適配備方面,包括軚盤加熱、前排三段風速冷暖氣、六種按摩模式,實用而貼心。


車身長度為 4.6 米,與 Hyundai IONIQ 5、Audi Q4 e-tron、平治 EQB 等中小型 SUV 接近。


尾箱未設有快拆手柄放倒後排椅背,實用性稍遜。

基本規格
引擎設計:前置永磁同步摩打
電池容量:60.22 kWh
續航距:425 km
耗電量:16.0 kWh/100km(官方數字)
最大馬力:160 kW(214匹)
最大扭力:320牛頓米
車輪驅動方式:前輪驅動
波箱設計:單一減速齒

懸掛系統(前輪):獨立,支柱式
懸掛系統(後輪):獨立,多連杆
制動系統(前輪):通風碟
制動系統(後輪):實心碟
車身尺寸:4,615 x 1,901 x 1,670mm
重量:1,765 kg
總戴客人數:5
輪圈大小:19吋
輪胎使用:235/50 R19
車輪軸距:2,750 mm
保養期:登記日期起首 6 年/150,000km(電池保養:首 8 年/150,000km)

售價:原價:$326,040 /「一換一」售價:$239,000
網址:https://geelyhongkong.com/
查詢:9180 8038(智聯志利新能源汽車)

文、攝:James Chan
編:Teddy Leung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Geely 吉利九龍灣首間陳列室開幕!EX5 高規格登陸


香港汽車市場迎來新玩家。來自內地的汽車品牌吉利(Geely),終於正式插旗香港,於九龍灣開設全港首間品牌陳列室,同場首度展出及交付純電SUV GEELY EX5。此舉不單為本地電動車選擇增添新血,更揭示品牌進軍香港市場的長遠計劃。


GEELY EX5採用簡約前衛的流線車身設計,配合0.269Cd極低風阻,視覺上既有科幻味道又不失實用比例。整體造型予人一種未來感十足的精緻感,與市面上常見的「一眼看穿」設計不同,更能引起都市駕駛者的注意。


車廂體驗:全景天窗 + 按摩座椅 = 電車界少有豪華感
車廂設計主打寬敞與舒適,前排座椅具備按摩與冷暖功能,能平放化身為「瞓身模式」,後排同樣可全平放,創造出多達1877L的超大載物空間,配合全景天幕設計,無論家庭使用或長途郊遊都相當實用。13.8吋抬頭顯示屏置於司機眼前,減少駕駛時視線偏移,加上豐富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符合現今智能汽車的標配。


動力與技術:11合1電驅系統配GEA平台 穩定駕駛非口號
GEELY EX5搭載業界首創的「11合1智能電驅系統」,將包括電控、電機及減速器等11項組件整合至0.079立方米體積,成功降低重心,提升過彎表現。此外,其底盤基於GEA全球智能新能源平台打造,配合CTB電池與車身一體化結構,兼顧安全與動態表現,更榮獲Euro NCAP及ANCAP五星安全評級。

給不同車主的思維選項
對於家庭客群而言,EX5空間靈活、乘坐舒適、安全性能高,已是一輛符合實際生活需要的選擇;而年輕上班族則會被其前衛科技感、實用智能配置及電車身份所吸引;甚至對於追求性價比的退休一族來說,這輛車亦提供一個不錯的轉型機會,從傳統燃油車無縫過渡至純電生活。

文、攝:James Chan

旅行車都可以落地獄!BMW M3 CS Touring 成為紐布靈最速旅行車!


在車迷心目中有「綠色地獄」之稱的 Nurburgring Nordschleife,一直是汽車性能驗證的最高聖地。如今,一部來自 BMW M 部門的旅行車 — M3 CS Touring,以7分29.5秒圈速震撼全場,成為紐布靈歷來最快 Touring(旅行車)型號。這項紀錄,不單超越了自家2022年 M3 Touring 的7分35秒舊紀錄,更打破了「旅行車不能快」的刻板印象,徹底改寫歷史。


M3 CS Touring 結合 M 家族賽道基因與實用日常性,實至名歸成為「One Car Solution」的代名詞。其搭載的3.0公升直六 TwinPower Turbo 引擎輸出高達550匹馬力,配合 M xDrive 四驅系統與8速 M Steptronic 波箱,由靜止加速至100km/h 只需3.5秒,極速更達300km/h。底盤經過賽道化調校,DSC 與 M Dynamic Mode 同樣針對極限操控而設,無論賽道或公路都能游刃有餘。

Nurburgring 對 BMW M 來說不僅是一條賽道,更是一個精神象徵。M Test Centre 早在25年前進駐當地,成為新車開發與極限測試的基地。每輛 M 車能夠通過這條擁有超過70個彎、總長20.832公里的嚴苛賽道考驗,便是對操控、制動與耐久性的終極認證。


作為 CS 系列首次推出 Touring 車型,M3 CS Touring 不只是「快」,更展現出全方位實力。車艙設計延續高性能跑車格局,專屬數碼儀錶配合紅色飾件與專屬標誌,極具戰鬥氣息。同時,尾箱容量可由500公升擴展至1,510公升,無論日常通勤、家庭出遊或週末賽道日都應付自如,真正做到「一車多用」。

M3 CS Touring 的吸引力幾乎無可挑剔。對追求性能的駕駛者而言,它是能合法上路的賽道野獸;對家庭車主,它又是具備安全與實用的大空間旅行車;而對品牌忠粉,它更是象徵 M 精神進化的里程碑作品。即使你不是 hardcore 車迷,光是那個7分29秒的圈速,也足以讓人肅然起敬。


BMW M3 CS Touring 就像是一封獻給汽車文化的詩。它不只是德國工藝與賽車技術的結晶,更代表了那種不肯妥協、既要速度又要實用的理想信念。在一個講求電動化、SUV 當道的時代,它用圈速證明旅行車依然可以擁有靈魂。這不是一部滿足妥協的產品,而是一部以熱血與工程美學打造出來的機械藝術。對我而言,它不是最務實的選擇,但肯定是最浪漫的那一部。

Mercedes-Benz 進駐利奧坊.壹隅打造免費三區網絡!


電動車在香港愈來愈普及,不過「叉電難」依然是不少車主的煩惱。平治(Mercedes-Benz)則繼續走在前線,致力提升車主充電體驗。繼北角友邦廣場及尖沙咀 H Zentre 之後,品牌正式宣佈,第三個免費充電站正式登陸西九龍地標住宅 – 利奧坊.壹隅(The Quinn.Square Mile),為車主提供更便捷、更全面的充電選擇。

新設於利奧坊.壹隅 B3 層的充電站配備三個 11kW 交流充電器,不單支援所有電動車型使用,更特別為 Mercedes-Benz 電動車主設置專屬車位(5、6、7 號),提供免費充電服務。無論是住戶、附近商業用戶或日常駕駛者,均可使用八達通即場付款,輕鬆使用該站設施。


登記方法亦相當簡單。平治車主只需於屋苑客戶服務處辦公時間內(09:00 至 22:00)完成一次性八達通卡及車輛認證,即可在利奧坊.壹隅、北角友邦廣場及尖沙咀 H Zentre 三個地點免費充電。不但方便,亦為日常使用大大節省成本。已完成登記的車主更無需重複手續,即可三地通行,享用品牌獨有的「城市充電網」。

這項擴展,對不同用家層面均有實質吸引力。對屋苑住戶而言,社區內配備免費充電設施,既方便又提升生活質素;對 Mercedes-Benz 車主來說,更是明顯的品牌禮遇,節省實際用車開支;而對其他品牌車主,雖然需付費,但場地新、設施齊、付款方式簡便,亦是不錯的備選方案。此外,對投資車位的業主來說,有充電設備的車位,實用性及價值明顯高於一般車位,有望成為新一波物業增值賣點。


從品牌策略角度看,Mercedes-Benz 正逐步建立屬於自己車主的「城市充電生態圈」。今次選址利奧坊.壹隅,結合新興社區與豪宅市場,再次突顯其品牌觸角不止於車,更滲透至用家的生活細節。雖然目前設施仍以 11kW 慢充為主,未算滿足高用量車主,但勝在「免費」、「地點優越」及「系統連貫」,對每日市區通勤而言,已是十分吸引的配套。


從整體看來,Mercedes-Benz 明顯不只在賣車,而是在賣一種完整擁車體驗。當其他品牌仍在部署策略時,平治已實實在在落地擴展網絡。若未來每個高端屋苑都出現品牌專屬充電位,相信一場「豪華車充電網戰爭」已悄悄展開,而 Mercedes-Benz,無疑已領先一步。

全新 Ferrari 296 Speciale 正式抵港!$6,680,000 起開賣


Ferrari 正式將 296 Speciale 帶到香港,港幣 $6,680,000 起的定價,讓這款極致混能超跑即將在港掀起一場性能革命。作為 296 GTB 的特別進化版,296 Speciale 不僅是性能提升的象徵,更是 Ferrari 對於駕駛樂趣與工程技術極限挑戰的代表作。


賽道DNA注入外型,氣勢迫人
外型設計直截了當向 Ferrari 賽車看齊,前艙蓋百葉通風口、巨型尾部導流元素、碳纖維部件以至新開發的擾流控制策略,每一寸線條都圍繞空氣力學與輕量化展開。比起 296 GTB,整體下壓力提升,車尾更加入三段式主動擾流技術,時速高達 250km/h 時仍能穩如泰山。

車廂專為熱血駕駛打造
雖然官方並未詳列內裝照片,但作為 Ferrari 特別版一員,車廂用料與設計勢必圍繞極致駕馭展開,減重至上、視覺簡約但專業儀表與座椅佈局會令你如同置身一部 Le Mans 賽車。


中置 V6 雙渦輪+PHEV 驅動,830 匹火力全開!
動力系統承襲 296 GTB 的 V6 plug-in hybrid 架構,經過極致調教後,綜合輸出達 880cv 馬力,刷新 Ferrari 後驅車型的紀錄。V6 引擎採用鈦合金連杆、強化活塞與輕量曲軸,搭配來自 F1 技術的爆震控制系統,最大轉速直逼紅區,聲浪更悅耳動人。

搭配全新「超增壓模式」與 8 速雙離合器波箱,換檔反應極速,令加速爆發瞬間完成。重量方面比 296 GTB 減輕不少,車重功率比達到每匹馬力僅推動 1.64kg,是 Ferrari 有史以來最輕盈的後驅混能超跑。


多項動態系統升級,極限駕駛再進化
法拉利將最新一代 Side Slip Control、Ferrari Dynamic Enhancer、磁流變避震等系統全面整合,並降低車身高度、重新設定彈簧與減震器,讓 296 Speciale 在彎道極限時仍保持穩定與敏捷。更值得一提的是,這款車也配備完整原廠七年保養服務,為用家提供最長期的後顧無憂。


見到這部車有如當年首次接觸 458 Speciale 般震撼。這類法拉利「特別版」,從來都是品牌最純粹技術實力的展現,設計上毫不妥協,性能上無懼極限。面對一部港幣近七百萬的車,表面看似高不可攀,但當你真心熱愛駕駛與賽道,那份澎湃的渴望,其實無價。這不只是一部車,更是一部會讓你重新學會呼吸的機器。

Lotus 加入 Spatial Audio 車載環繞音效!Eletre 同 Emeya 化身流動音樂廳


如果你覺得車內聽歌只是「填悶」的背景音樂,那你未試過 Lotus 最新的空間音效(Spatial Audio)體驗。踏入 8 月,Lotus 宣佈其電動車型 Eletre 與 Emeya 現已支援 Apple CarPlay 的 Spatial Audio 功能,並透過英國殿堂級音響品牌 KEF 的高階音響系統,將駕駛艙變身成為一個可移動的音樂會場。

【Dolby Atmos 環繞聲 + 最多 23 喇叭】音樂變成「空間」流動!
這項技術結合 Apple Music 上的 Dolby Atmos 音樂內容,帶來一種有如身歷其境的 3D 環繞聲體驗。無論是流行、古典、電子抑或搖滾,你都會感受到旋律在車廂內四方八面穿梭,重現錄音室中音樂人的原意與細節。

Lotus 透過 KEF 提供多達 23 個高傳真喇叭,配合車廂空間設計,真正做到「聲音拋位」——不再是單純從前後左右傳來,而是上下前後交錯立體呈現,令每位乘客都置身音場中央,沉浸感爆燈。

【配備門檻低】只需 OTA 更新 + iOS 18 即可開啟
要使用此功能,你只需一部運行 iOS 18 或以上的 iPhone,並完成一次 Over-The-Air 無線更新。無需額外安裝硬件,立即將你愛駒升級為音響發燒友級別的座駕。

【Lotus 的靜態奢華新定義】動態體驗延伸至聽覺層面
Eletre 和 Emeya 本身已屬於市場上設計與科技感最前衛的純電 SUV 與 GT,今次再加上 Apple CarPlay 的空間音效,將這份「靜態奢華」推至新境界。這不止是聽覺提升,更是感官上的全面升級。

空間音效技術雖然不是首次出現,但能在行駛中的車廂內發揮得如此細緻與立體,的確難得。作為音樂愛好者,我特別期待在某些編曲複雜的爵士樂或現場錄音中,聽到樂器的「位置感」在 Lotus 車廂內如何重現。對駕駛者來說,這不單是一段旅程的背景音,而是旅程本身的一部份。從此開車不止是移動,更是一場聲音冒險。

日曬剋星回歸!Honda Odyssey 原廠「捲簾式窗簾」正式復活登場!


對於長期在香港日曬環境下駕駛MPV的用家來說,窗簾不單是私隱保障,更是抗陽利器。Honda 日本宣佈,旗下 Odyssey(RC5-100/RC5-110)車系將於 2024年8月4日起,重新提供原廠純正配件 – 捲簾式窗簾(Roll Curtain Shade),售價為 27,500日圓(未含安裝費)。

其實這款捲簾式窗簾,早在2013年第五代 Odyssey 時期就曾經推出,後來因車型更新而暫停販售。不過由於用家反應熱烈,認為其遮光、易用、整齊收納等功能實用性極高,因此現行 RC5 系列(2023年12月後生產)再度獲得適配,算是 Honda 官方聽見了車主的心聲。

這款窗簾安裝於 Odyssey 的左右滑門內側,只要拉起布簾並勾掛於預設掛鉤即可完成遮陽,收納時一按即捲回滑門內部,不佔用空間、不影響開關門,也無需電動機構干擾車輛設計與保養。可謂簡單、乾淨、耐用,完全針對家庭出行與長途旅遊實用需求而設。

Lamborghini Temerario 殺入 10,000rpm 新紀元!超跑新王者現身葡萄牙


林寶堅尼再次掀起性能革命!最新旗艦混能超跑Temerario於葡萄牙埃斯托利爾賽道舉行動態發佈會,這款由意大利聖亞加塔·波隆尼設計及生產的全新超跑,不僅代表品牌對電動化的堅定承諾,更是性能與科技極致融合的見證。

Temerario外型繼承林寶堅尼一貫激進風格,但在空氣動力學上進一步進化。配備Alleggerita輕量化套件後,尾部下壓力較上代大增158%,整體空力負載效率提升67%。不論在直道還是彎角,車身穩定性更上一層樓,造型亦更具機械美學與視覺張力,彷彿為高速而生。


座艙方面,Temerario同樣驚喜連連。車廂設計更寬敞,頭部空間提升,營造更舒適的駕乘體驗。車主可透過Lamborghini Ad Personam高級個人化計劃,從400多款車身色彩與多種內飾物料中選擇,包括Dinamica®微纖維打造的Corsa-Tex超輕布料。音響系統由意大利高級品牌Sonus faber操刀,內置7個獨立驅動單元,配合750W雙DSP擴音機,呈現自然音質,從30Hz至30kHz的頻率範圍涵蓋從雷鳴低音至水晶高音,無論駕駛還是靜止,都如置身私人音樂廳。

性能方面是Temerario最瘋狂的亮點。搭載全新4.0升V8雙渦輪增壓引擎及三台電動馬達,綜合輸出達920匹馬力及800Nm扭力,成為全球首款可達10,000rpm轉速的量產混能超跑。引擎本體可在9,000至9,750rpm間輸出高達800匹馬力,加上13種駕駛模式及全新彈射起步系統,0-100km/h僅需2.7秒、0-200km/h不足7.3秒,極速達343km/h,數據媲美賽車級規格。

波箱亦全面升級,全新八速雙離合器波箱體積更小,換檔更迅速。純電模式下更可減少50%二氧化碳排放,兼顧性能與可持續發展。此外,Temerario配備Lamborghini遙測系統2.0 App,支援圈速分析、分段對比及Apple Watch心跳整合功能,讓駕駛者體驗更全面的高性能數據互動。


輪胎部分則由Bridgestone獨家供應,提供三款專屬高性能輪胎,包括夏季與賽道取向的Potenza Sport與Potenza Race,以及Blizzak LM005冬季胎,全線配備Run-Flat技術。輪胎開發使用虛擬設計技術,提升可持續性與研發效率。涵蓋20至21吋共八種規格,專為Temerario而生。

更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發佈活動獲ISO 20121可持續活動管理標準認證,體現林寶堅尼對環境與社會責任的堅持。活動全程融入低碳及高效營運理念,成為品牌推動電動化策略「Direzione Cor Tauri」的重要一環。


Temerario適合哪些人?對富豪車主來說,它是一台能日常代步又能下賽道的藝術品;對科技控來說,駕駛數據與心率分析功能,讓駕馭變成遊戲;對收藏家來說,從內飾到音響均為精品級配置;對追求環保的性能迷而言,50%減排與混能設計同樣令人放心。

在我眼中,Temerario不只是林寶堅尼未來電動化路線上的重要一章,更像是一首獻給內燃機的絕響之歌。這台高達10,000rpm的V8混能超跑,把技術推至極限,同時保留駕駛激情與品牌精神。你未必有機會擁有它,但你一定會為它感到心跳加速——因為它代表了這個時代最後的燃燒靈魂。

Polestar Q2 銷量勁升 38%!半年累積突破3萬部


在全球電動車市場步入競爭白熱化與地緣政治不穩的大環境下,來自瑞典的高性能電動車品牌 Polestar 依然交出耀眼成績。根據品牌公佈,2025 年第二季全球零售銷量達 18,049 部,按年增長高達 38%,而上半年累計銷量更達 30,319 部,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 51%,增速遠超大多數對手。

Polestar 行政總裁 Michael Lohscheller 表示:「即使在越來越複雜的市場與地緣政治環境中,我們依然錄得強勁增長。第二季的 38% 成長與上半年 51% 的躍進,顯示我們的零售網絡擴展策略正發揮成效,亦代表越來越多消費者選擇 Polestar。」

目前雖未提供具體地區銷量分布與車型佔比,但隨著 Polestar 2 穩定表現、全新 Polestar 3 SUV 與 Polestar 4 的逐步交付,相信這些新世代產品已成為品牌持續成長的核心推動力。同時,Polestar 正積極擴展歐洲、北美與亞洲市場的零售網點,加強品牌接觸點與交付能力。

值得留意的是,在其他主流電動品牌銷量增速普遍放緩之際,Polestar 卻交出同比逾五成的增長成績,顯示品牌具備一定抗壓力與市場定位清晰的優勢。

對我而言,這是一間懂得避開價格戰紅海、專注設計與性能價值主張的新勢力品牌。Polestar 並沒有用低價或大量促銷換市場,而是持續強化品牌形象與產品差異化,讓消費者因「想擁有」而選擇,而不是因「折扣吸引」而妥協。這種品牌路線,正正是電動車品牌邁向成熟的關鍵一步。

Mercedes-Benz 憑高效重組穩住逆風業績!Next Level 戰略重塑品牌韌性


在全球地緣政治變化、貿易關稅壓力與中國市場不穩的多重挑戰下,Mercedes-Benz 集團依然在 2025 年第二季交出一份可觀的財報。雖然調整後的營業利潤(EBIT)按年下跌至 20 億歐元(去年同期為 40 億),但集團靠著實施高效率措施與產能靈活部署,成功維持穩健現金流與資金實力,同時推動多項新產品及技術研發,繼續向「智慧豪華」的品牌定位進發。

雖然報告 EBIT 僅為 13 億歐元,原因主要是包括 7.15 億歐元的一次性調整支出,涉及提升營運效率與出售部分資產(例如阿根廷的產銷業務),但自由現金流方面卻逆勢上升。第二季自由現金流達 19 億歐元,較去年同期增長 14%,而上半年總自由現金流更達 42 億歐元,顯示品牌基本財政實力依然堅固。同時,集團淨流動資金亦由去年第二季末的 274 億歐元提升至 308 億歐元,進一步證明其面對大環境波動的應變力。

乘用車業務方面,Mercedes-Benz Cars 上半年錄得 6.2% 的調整後營運利潤率,若扣除新增關稅影響可達 7.0%。第二季銷量為 453,700 輛,按年下降 9%,但比第一季回升 2%。在高端市場持續受壓的情況下,插電式混能車(PHEV)表現尤其突出,銷量按年增長 34%,而電動車總體(xEV)銷售亦上升 4%。這反映 Mercedes-Benz 在電氣化轉型上的腳步並未停下。

在商用車業務方面,Mercedes-Benz Vans 表現更為堅挺。第二季銷量雖下跌 10%,但依然錄得 10.4% 的調整後利潤率,上半年則達 11%。值得一提的是電動貨Van銷量按年飆升 32%,可見其電動化方案在物流與商用領域更具市場接受度,即使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仍可交出亮眼成績。

至於金融與服務板塊 Mercedes-Benz Mobility,亦在第二季錄得 8.9% 的股本回報率,與去年同期相比稍有提升。這部門能持續貢獻利潤,主要受惠於穩健的財務投資與效率改善措施,為整個集團穩定現金流提供有力支持。

集團行政總裁 Ola Källenius 在業績發布中指出:「當前的挑戰並非一時風浪,而是全新的地緣政治現實。我們選擇繼續推出吸引人與智能化的產品,同時嚴控成本,透過 ‘Next Level Performance’ 戰略,進一步強化品牌的抗壓與回彈能力。」這項全新戰略並不僅限於節流,更牽涉整體供應鏈調整、生產網絡全球優化,以及未來產品架構的重組。

2025 年下半年,Mercedes-Benz 對前景作出審慎修正。預期全年 Mercedes-Benz Cars 的銷售將「顯著低於」2024 年,第三季銷售略低於第四季,全年調整後利潤率預測為 4 至 6%。商用車方面,Mercedes-Benz Vans 銷量亦會下滑,但下半年表現將明顯優於上半年,全年利潤率維持在 8 至 10% 的水平。

整體而言,Mercedes-Benz 今次的業績雖然反映了現實挑戰,但也同時證明品牌已進入「逆境營運」模式——即在面對壓力時依然可以穩步推進策略與資金管理。雖然銷量下滑,但自由現金流與利潤率保持韌性,背後正是多年來累積的營運能力與品牌信任所致。

在我看來,這份業績報告與其說是財務成績,更像是一份「穩中求變」的戰略交代。Mercedes-Benz 並沒有以慣性回應變局,而是啟動更宏觀的改革節奏。電動貨Van 的亮眼成績、插電混能車的需求增長,正好說明即使在高端豪華市場受壓的情況下,品牌仍然有能力擴展新戰線。我特別欣賞他們提出的 “Next Level Performance” ——這不只是效率口號,更是一場全面的思維與體質更新。在變局之中,真正能跑得更遠的,永遠不是最急速的,而是準備得最好的一個。Mercedes-Benz 就是當中代表。

Porsche 面對全球逆風進行「全面重塑」!預告2026重拾動力


面對中國市場降溫、美國關稅壓力與電動車發展放緩等多重逆風,Porsche 並沒有選擇保守應對,而是宣佈啟動一項全面戰略重整計劃,從根本重新調整產品組合、財務結構及投資方向。雖然 2025 年上半年盈利出現明顯滑坡,但品牌上下展現出強烈決心,要把目前的困局變成未來重生的契機。

根據官方公布,Porsche 今年上半年營收為 181.6 億歐元,按年下跌 6.7%,而營業利潤更由去年同期的 30.6 億歐元大幅下滑至 10.1 億歐元,營運利潤率由 15.7% 暴跌至 5.5%。當中包括約 11 億歐元的一次性開支,當中 5 億歐元用於電池業務擴展,2 億歐元投放於戰略重整措施,以及 4 億歐元為應對美國進口關稅而向客戶提供的價格保障。管理層強調,這些措施都是為了長遠提高品牌的利潤彈性與經營抗壓力。

執行董事會主席 Oliver Blume 表示,全球局勢與幾年前的預期完全不同,中國市場的豪華車需求下滑、美國新關稅措施與美元匯率波動,加上電動車市場增長未如預期,令 Porsche 的供應鏈與策略需重新審視。他直言:「這不是一場短暫的風暴,而是深層次的變革。Porsche 必須重新出發。」


雖然環球經濟未如理想,但 Porsche 的電動化步伐仍然取得一定成果。2025 年上半年,全球約有 36.1% 的交付車輛為電動化型號,其中 23.5% 為純電動車,12.6% 為插電混能車型。而在歐洲市場,電動化比率更達到 57%,超越品牌在 IPO 時訂下的目標。最暢銷型號方面,Macan 依然表現亮眼,全球交付達 45,137 輛,成為支撐品牌銷量的主力。

儘管經濟壓力沉重,但 Porsche 在品牌價值與產品質量方面仍然獲得肯定。在美國 J.D. Power APEAL 顧客感知調查中榮登榜首,證明其產品依然深受消費者喜愛。同時在賽車領域亦大放異彩,包括於 London Formula E 收官站奪得車隊與製造商世界冠軍,以及連續第二年在 Le Mans 的 LMGT3 組別奪冠,Porsche 963 更在總排名中奪得亞軍佳績。

在電池技術方面,Porsche 亦持續投資未來。旗下子公司 V4Smart GmbH 已在德國 Nördlingen 成功啟用第二條生產線,加上 Ellwangen 工廠,目前是全歐洲唯一專門生產高性能圓柱形鋰電池的設施。這為未來 Taycan、Macan EV 等高性能電動跑車提供堅實技術支撐。

至於未來展望,儘管歐盟與美國政府已就關稅議題達成新協議,但 Porsche 預計 8 月起的 15% 新進口關稅,仍會對今年業績構成壓力。因此品牌調整全年預測,預計全年營收仍可達 370 至 380 億歐元,但營運利潤率將介乎 5% 至 7%,汽車現金流邊際則為 3% 至 5%,當中已納入約 13 億歐元的重整相關支出。

總結而言,Porsche 雖然短期內承受不少財務與市場挑戰,但他們並沒有選擇緊縮或防守,而是大膽展開全面調整,包括車型策略、產品組合、供應鏈投資與電池技術佈局。在這場產業變革浪潮中,他們選擇主動擁抱變化,這正正展現了一個百年跑車品牌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對我來說,這場改革就像是一次 Porsche 式的重啟引擎。他們深知,要在轉型的賽道上領先,不只是比速度,更是比誰準備得更好。從戰略到技術,再到品牌精神,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不在未來成為被時代淘汰的一員。真正的駕駛者,不怕轉向,只怕不敢加速。Porsche 正是在這關鍵時刻,重新踩下油門的一個好例子。

Fred Vasseur 獲法拉利續約掌軍權!劍指F1巔峰


Scuderia Ferrari HP 宣佈已與現任車隊領隊 Fred Vasseur 簽訂多年續約協議,他將繼續帶領紅軍征戰未來幾季的 F1 世界賽車錦標賽。這個消息不僅代表 Ferrari 對現時策略方向的堅定信心,更是一個信號:馬拉內羅的復興計劃,絕對不是三分鐘熱度!

法拉利的新定海神針
Fred Vasseur 自 2023 年初加入 Scuderia Ferrari,短短一年多時間內,已經為這支傳統名門帶來明顯變化。從他以往帶領 ART Grand Prix、Renault 及 Alfa Romeo 的經驗,加上善於挖掘車手潛能的能力,令他成為 Ferrari 長期重建計劃的核心人物。這次續約,證明車隊上下都認同他建立的基礎和長遠目標。

Ferrari CEO Benedetto Vigna 亦罕有地公開力撐 Vasseur:「這份續約是對 Fred 領導能力的信任,同時是對共同目標的承諾。我們以團結及專注,向 Ferrari 必須達到的表現水平邁進。」

從穩定出發,向冠軍進發
在 Vasseur 領導下的 Ferrari,無論是團隊士氣還是技術方向都明顯重拾正軌。他敢於改革、敢於承擔,也願意為團隊構建長遠藍圖。最重要的是,他讓 Leclerc 和 Hamilton 這對黃金拍檔能在相對穩定的環境中,全力爭取好成績。

Vasseur 本人對續約的回應也一如他一貫作風,穩重而堅定:「這不是簡單的確認,更是一個挑戰,要我們不斷進步,不可鬆懈。我們知道 Ferrari 的粉絲和團隊對我們有多高期望,我們會以堅定意志去達成它。」

一位戰略家的耐心與果斷
從旁觀者角度看,Fred Vasseur 最大的價值並不在於喧嘩的口號,而是他以耐心建立制度,以果斷做出改變。他不迷信光環,也不受壓力干擾。對 Ferrari 而言,這種領導方式正好與傳統「激情與壓力」的文化形成平衡。

在這個車隊過去十年經歷多次高層更替、戰略搖擺不定的背景下,Fred 的續任為 Scuderia Ferrari 帶來久違的穩定性。這將是未來幾季衝擊世界冠軍最重要的基石。延續領導就是延續希望,Fred Vasseur 的堅守,不單是 Ferrari 的幸運,更可能是整個 F1 戰局的轉捩點。

新一代 Honda Prelude 首度公開!預示未來 Hybrid 跑格新典範


從1978年初代面世開始,Prelude一直是Honda技術與設計的先鋒代表,經歷五代演化後於2001年劃上休止符。24年過去,這位「前奏曲」終於再度奏起,全新第六代Honda Prelude將於2025年9月強勢回歸,以嶄新e:HEV混能技術,重新定義電動化時代的「操控之樂」。

新一代Prelude以「UNLIMITED GLIDE」為設計理念,靈感來自優雅滑翔的Glider滑翔機。車頭採用低斜銳利的設計,配合簡潔流暢的車身線條與低矮寬闊的姿態,完美詮釋現代跑格風采。獨特的黑色鍍鉻鬼面鬼面鬼面鬼面鬼面格柵、無框式門柄、LED頭燈等細節位亦不乏高級感。這是一部視覺與空氣力學兼備的設計之作,不單在城市街道吸睛,也令人聯想到高速公路上的動態美感。

內裝風格延續「滑翔感覺」,藍白雙色配搭帶來清新高級氛圍。D-Shape跑車軚盤、低斜設計的儀錶台與全數位儀表,加上PRELUDE專屬繡字與柔和皮革包覆,讓駕駛者與乘客都能感受到「專屬」的儀式感。座椅亦作出分工:駕駛席設有強化包覆性的運動型座椅,而副駕位置則著重包圍感與舒適度,細節之處展現Honda對駕乘體驗的用心。


為配合現代人多元化生活方式,新Prelude同樣追求「跑車×實用性」的平衡。尾門採用寬敞掀背式設計,後排座椅可摺疊,地板下設有隱藏式儲物格,還配備便利掛鉤,令這部外表跑格十足的車也能應付日常購物、短途旅行或週末玩具收納等實際需求。

動力系統:e:HEV混能技術打造現代駕駛之樂
新Prelude並非全電車,而是採用進化版Honda e:HEV雙摩打混能系統,以強勁電力輸出配合高效率引擎提供靈活加速及出色油耗表現,實現真正的「駕駛樂趣×環保性能」共融。


混能設定令它同時擁有寧靜電動車般的行車質感,以及燃油車般的熱血反應,加上預期會有Sport與Eco等駕駛模式切換,令駕駛者能隨心駕馭不同路況與心情。

新Prelude就像一場重拾青春熱血的夢。它並非單純為性能而生,而是一部令你每日都想開出去兜風的車。Honda巧妙地將滑翔機的優雅融入汽車設計中,並將Hybrid技術當成「駕駛樂趣」的延伸,而非妥協。這種思維正是未來汽車應有的方向。

市場上現在充斥著SUV和電動方盒子,Prelude的回歸就像在千篇一律中吹來一陣風——一陣不講求極速,但追求「流動中的浪漫」的風。這樣的車,在這個年代反而更珍貴。

【視像】Max Verstappen vs Chris Harris!Mustang GTD 變身800匹野馬決鬥場


當一位係《Top Gear》出身、經驗老到、曾征戰 Le Mans 嘅試車王 Chris Harris,遇上四屆F1世界冠軍 Max Verstappen,會擦出咩火花?答案就係 – 你會坐喺副駕位,全程口啞目瞪,完全無反應時間。

呢場對決唔係鬥圈速,唔係鬥戰績,而係一場純粹駕駛哲學同技術層次的碰撞。而「戰車」正是 Ford 最新最狂野的 Mustang GTD,搭載 815 匹馬力、碳纖維空氣動力學組件與碳陶煞車,簡直係由內到外都準備好比賽。

Verstappen:無聲殺手如何拆解賽道
Max Verstappen 無需大聲張揚,他從不靠外型或話題博出位,但當你見到佢駕駛,就知咩叫無聲恐怖。佢駕駛方式並非試探,而係直搗黃龍。第一圈就已經係用嚟摧殘賽道,逐個彎位粗暴地解構,彷彿係用感覺吸收每吋抓地力分佈。

Chris Harris 坦言:「我算係唔錯嘅車手,但今次我只想搵個窿躲起嚟冷靜一下。」Max 並唔係用記憶駕駛,而係用直覺駕駛,每個煞車點、出彎角度都準得嚇人,快得冇人性。


Mustang GTD:夠野性,先配得起 Max?
Mustang GTD 絕對唔係一般街車——佢係以賽車技術武裝到牙齒、專為賽道而生嘅「武器級」跑車。Max 一上車就好似遇上知音,避震、輪胎、煞車、動力曲線,全部即時掌握,唔洗適應期。

Chris 坐喺副駕聽到引擎咆哮再加上碳陶煞車「刮地聲」,連環撻Q都趕唔切反應。而當 Max 帶 GTD 飛過路肩,輕鬆露出笑容時,Harris 只能露出「我哋唔係玩緊同一種遊戲」嘅表情。


車手對車手:兩個世界的交會點
Chris Harris,作為過來人,對賽道操控、輪胎極限同賽車調校自然有佢一套。佢都試過數不盡的超跑,但今日遇到 Verstappen,佢老老實實講:「從未試過有人可以將咁暴力嘅駕駛變成一種藝術。」

這不只是一場「超跑體驗」,而係一次關於速度本質的示範。Mustang GTD 在 Max 手上,係狂野、係精準、係充滿節奏感,而 Chris 坐喺旁邊,只能感受到一種難以言喻的敬畏。

一場令人敬畏的「技術單挑」
無論你係專業車手、車評人、車迷,當你親身體驗過 Verstappen 駕駛 Mustang GTD,腦海只會浮現一件事——「咁樣都得?」佢唔係同你鬥快,佢係喺向你展示咩叫極限以外的極限。而 Mustang GTD,亦證明自己唔止係肌肉車,更係一台配得上世界冠軍的駕駛工具。

見到 Chris Harris 咁都要講「被震懾」,作為讀者真係可以感受到 Max 嘅可怕級數。佢唔係用技術嚇人,而係用天份震懾對手。最難得嘅係,佢全程無霸氣外露、無話晒事,只係默默用軚盤同煞車,話比你知點樣駕車。

今次 Mustang GTD 就好似一場考試,而 Max 就係嗰位唔洗讀書、第一堂已經考100分嘅天才。至於 Chris Harris?老實講,佢都係我心目中車評界王者,但今次只能舉白旗。這場對決,只能用一句話總結——真正的神之手,從來唔需要解釋。

Honda N-ONE e: 純電 K-Car 日本預售 8 月展開!270 公里續航+V2H 供電


Honda 再下一城!繼推出商用輕電動車 N-VAN e: 後,針對日常家用市場打造的全新輕型純電車款 「N-ONE e:」 正式登場!這款外型延續經典、內在大幅進化的純電K-Car,預定於 2025年秋季正式發售,並於 2024年8月1日 起率先接受預訂。續航達 WLTC 270公里以上、支援 V2H家庭供電功能,目標成為日常生活最佳拍檔!

N-ONE e: 是以 Honda 經典輕型車 N360 為設計源流,將「可愛、實用、有性格」的設計語言,結合電動化時代的清新質感。車身曲面經重新雕塑,車尾尾門與玻璃曲面連成一體,視覺層次更高級。新色 「Cheerful Green」 更令人眼前一亮,連同其他四色,展現鮮明個性。車尾保險桿設計經細緻收窄,配合後輪半外露設計,營造出 輕巧穩定又富運動感的姿態,不再只是「代步車」感覺,而是充滿生活感與態度的設計品味。


N-ONE e: 的座艙設計同樣用心。上方儀表板採用橫向、纖薄設計,搭配 淺色系配色點綴方向盤與門板,提升整體一體感與視覺開揚感。為提升實用性,中控區域集中設置操作按鈕,更設有大型 中央橫向儲物平台,手機、手袋、小物都可輕鬆放置,非常切合都市生活節奏。


值得一提的是,Honda 特別將 儀表板與車頭引擎蓋頂線做成水平連貫式設計,讓駕駛者更容易掌握車頭距離與左右寬度,對於剛開始駕駛EV或不熟K-Car尺寸的新手來說,更添信心與安全感。最重要的是性能!根據 WLTC 測試模式,N-ONE e: 續航里程超過 270 公里,配合本身車重輕、結構簡單等優勢,相信對香港日常代步族來說絕對夠用。另外它支援 V2H(Vehicle to Home) 功能,不但可以為家居應急供電,亦能為戶外活動、露營愛好者提供更大自由度,是近年K-Car中罕見支援此功能的型號。


一直以來,「K-Car純電」在香港總是「雷聲大、雨點小」,但N-ONE e: 有望打破這個僵局。Honda 不單單將「電動」搬進K-Car平台,更賦予它設計感、使用便利與生活連結,真正令它成為「日常生活拍檔」而非僅僅是一部代步工具。

對於喜歡小車、追求品味又希望步入電動生活的香港駕駛者來說,這部車就像一杯抹茶拿鐵——細膩、環保、設計感十足,而且絕不無聊。2025年正式登場時,勢必成為一眾日系電動小車中的人氣王。

Revolut 成為未來 Audi F1 車隊冠名夥伴


Audi與Revolut正式宣佈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從2026年F1賽季開始,這家全球領先的金融科技公司將成為「未來Audi F1車隊」的冠名夥伴,這不只是一場品牌聯乘,更是一場顛覆傳統的跨界革命。

Audi和Revolut雖分別代表汽車工程與金融科技,但兩者均以創新為核心驅動力,這場聯手正正是對「突破界限」的實踐。他們計劃於比賽週末為F1粉絲帶來嶄新體驗,包括互動方式、購物流程乃至粉絲福利,全面革新F1觀賽文化。

Revolut的商業平台Revolut Business亦將全面整合至車隊的財務操作中,強化其後台管理效率。同時,粉絲將能享受更流暢的周邊商品購買體驗,顯示這不只是一筆贊助,而是以科技驅動的營運策略升級。

Audi CEO Gernot Döllner明言:「Formula 1對Audi來說是技術和品牌的戰略投資平台,Revolut與我們有共同的野心與態度。」未來車隊領隊Jonathan Wheatley則補充:「這不只是品牌契合,而是戰略聯盟,目的是在賽車與社群層面都打破常規。」

Revolut CEO Nik Storonsky則表示:「我們正朝100萬用戶目標邁進,F1就是連結他們與品牌的最佳舞台。這次合作將重新定義F1的可能性。」

Audi將於2026年正式以製造商身份加入F1,屆時賽事規則將強調電動馬達動力比重上升、使用可持續燃料與嚴格成本上限。對於一個正全力電動化與強化品牌價值的汽車品牌而言,F1成為其展示技術實力與品牌轉型的全球舞台。

在2024年F1已吸引16億觀眾人次與8.2億粉絲,Audi與Revolut的合作無疑是雙贏,一方打開全球市場大門,一方直達千萬用戶群體的心。

藝術壁畫變身奢華座駕!Rolls-Royce 三款限量巨作向敦煌致敬


在奢華汽車世界中,Rolls-Royce從不止步於工藝極致,而這一次,他們以「中國壁畫之藝」系列,將千年敦煌壁畫轉化為現代座駕的藝術靈魂,再次打破我們對車的想像界限。


Phantom Extended 的「藝境藏珍」以深邃的凝夜紫配English White,象徵中國塞外夜空與唐詩的浪漫。Black Badge Cullinan Series II則披上淡茜粉衣裳,柔和又強勢,展現女性藝術能量。而Black Badge Spectre選用來自敦煌壁畫的青山藍搭配鑽石黑,前衛配色中見古典詩意。三款車身都帶有靈感源於「飛天」的Silken Spirit手繪圖案,在細節中流露神秘東方韻味。
Phantom Extended 的內櫳是視覺盛宴,1,344顆星點與192條流星構成星空車頂,焦點則是「藝境藏珍」Gallery手繪畫作,模擬減版木刻技藝逐層繪製,將皮革變身為敦煌壁畫舞台。Cullinan則以Blushing Pink與海軍藍撞色,透過107,000個微孔重現Goodwood天際雲影。而Spectre則強調視覺衝擊,Turchese綠松石色迎賓踏板、發光萬神殿格柵、星光車門等,每個細節都是極致Bespoke的展現。


這三款限量車明顯針對極致收藏家與文化愛好者。對中國藝術有深刻情懷的高淨值人士,這不僅是身份象徵,更是一場文化共鳴的體驗。而年輕一代追求與眾不同的超豪華用家,也可藉此透過Rolls-Royce定製平台,延伸個人品味至藝術、歷史層面。


每次Rolls-Royce推出Bespoke系列,我總會反思:我們對車的定義是不是太狹隘?它們不只是交通工具,而是時代與文明的交匯點。這次「中國壁畫之藝」系列不是簡單的文化元素堆砌,而是以當代設計手法重新演繹千年精神,甚至連一條腰線、一根光纖都經過巧思鋪陳,令我感動的是那種願意慢下來,細細雕琢每寸工藝的執念。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Rolls-Royce用一台車提醒我們:真正的奢華,是文化與時間的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