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C
Hong Kong
Thursday, May 1, 2025
主頁 博客 頁面 13

日產啟動「Animalert」計劃!目標零「車 vs 野生動物」碰撞事故


日產汽車在 3 月 3 日「世界野生生物日」正式宣布,啟動「日產 Animalert 計劃」,希望透過技術創新,減少因汽車與野生動物碰撞(Roadkill)而造成的生態災難。靈感來自電動車(EV)提醒行人的「車輛接近通報裝置」,日產計劃開發一種可發出特定頻率聲波的裝置,警示野生動物避開來車,最終達成「零 Roadkill」的願景。

這項計劃的首個對象,是僅生存於日本鹿兒島縣奄美大島與德之島的瀕危物種 – 奄美黑兔。這種兔子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極危物種」,因當地道路開發與夜間活動特性,經常成為 Roadkill 受害者。

為了測試這項技術的可行性,日產聯合奄美市政府、環境省、岡山理科大學及多個機構,於 2024 年 12 月開始進行實驗。他們在一輛搭載高頻聲波裝置的日產「Sakura」電動車上路,於夜間在森林區內,以時速 10km 低速行駛,並透過開關高頻聲波來觀察奄美黑兔的反應。結果顯示,只要聲波一開啟,黑兔便立即逃離,證明這種聲波有助於提醒動物遠離道路。

日產計劃透過這次測試數據,進一步優化技術,並嘗試在更高速度下進行測試。如果技術成熟,未來有望應用到日本其他地區,甚至全球,幫助更多野生動物遠離車禍威脅。


科技不只是為人類,也能保護動物
Roadkill 是全球性問題,無論是日本的黑兔、美國的鹿、澳洲的無尾熊,甚至香港郊區的野豬和穿山甲,每年都有無數動物因為道路開發而喪命於車輪之下。日產這項計劃,代表汽車產業開始重視「人車共生」之外的「車與生態共存」。雖然這只是第一步,但如果技術成功,未來所有電動車都有機會內建這類裝置,讓道路不再成為動物的死亡陷阱,這才是真正的「可持續發展移動方案」。

Aston Martin Vanquish 登場!全球限量 1,000 輛以內


Aston Martin一向以精湛的工藝與卓越的性能贏得車迷的青睞,而在品牌成立112周年之際,推出的Vanquish更是旗艦中的旗艦,將品牌的工程技術帶上新高峰!這款車型在Aston Martin香港陳列室的正式發布儀式上大放異彩,由大中華區總裁Andy Haslam先生和香港董事總經理蔡偉庭先生(Gordon Choy)共同主持,現場見證了這款具歷史意義的超跑王者歸來。

Vanquish不僅是一款車,更是Aston Martin工程精髓的體現。搭載世界級的5.2升雙渦輪增壓V12引擎,最高可輸出835匹馬力和1000Nm的扭矩,達到345公里/小時的極速,這款車無疑重新定義了超跑的性能標準。無論是駕駛動力還是舒適性,Vanquish都能完美兼顧,讓駕駛者在豪華與性能之間隨心所欲地轉換。


此外,Vanquish的底盤經過精心調校,結合了先進的懸吊系統和碳纖維車身,提供無與倫比的駕駛體驗。不僅如此,這款車還搭載全新的電子後限滑差速器和智能穩定控制系統,無論是激烈駕駛還是日常行駛,都能提供超高的穩定性和操控性。


而最令我驚艷的,還是Vanquish所搭載的增壓儲備(Boost Reserve)功能,這項技術可以瞬間釋放出積存的增壓壓力,無論是超車還是彎道急速駕駛,都能即刻享受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再加上Aston Martin與沙特阿美F1車隊的合作,這款車的潤滑系統和引擎性能可謂達到了巔峰。值得注意的是,Aston Martin Vanquish全球限量1,000輛以內,這使得它更加獨特與稀有。價格方面,Aston Martin Vanquish的售價由港幣6,980,000元起。


Vanquish無疑是一部為極致駕駛而生的作品。它不僅展現了Aston Martin的工藝與技術,也將豪華跑車的性能推向了新高度。對於喜歡速度與精緻設計的車迷來說,這款車絕對值得擁有!就像我在試駕的時候那種撼動心靈的駕駛感受,Vanquish真的不愧是最強的超豪華跑車之一!

全新 Mercedes-Benz GLC 純電版極地挑戰成功


Mercedes-Benz 最受歡迎的 SUV 車系 GLC 即將迎來重磅革新,品牌宣佈將推出 全新 GLC 純電版,並成功完成極地嚴寒測試。這款新車不僅代表 GLC 車系的進一步進化,更將成為 Mercedes-Benz 電動化戰略中的關鍵產品。新一代 GLC 純電版在動力、續航、充電速度與操控方面均設立新標準,並繼承 GLC 車系的靈活性與多功能性。

最近,Mercedes-Benz 在瑞典極地地區進行了一系列嚴格的低溫測試,車輛在極寒環境下挑戰冰雪覆蓋的道路,最終展現出卓越的耐用性與操控穩定性,進一步證明其應對極端環境的能力。


極地測試驗證純電 GLC 的極限性能
全新 GLC 純電版 在瑞典 Arjeplog 進行了一系列測試,成功挑戰 零下 25°C 的嚴寒環境,展現出強悍的操控性與極高的能效表現。測試結果顯示,新車即使在冰雪路面上依然能保持卓越的駕駛穩定性,並具備極高的安全性與可靠性。

全新的 4MATIC 智能四驅系統 為 GLC 純電版提供更高的牽引力與操控精準度,其前軸採用可自由切換的 前軸驅動裝置(Disconnect Unit, DCU),能根據行駛需求自動啟動或關閉,以優化能耗並提升續航表現。

為確保車輛在冰雪路面上的穩定性,新車採用先進的電子扭力分配系統,能即時感測輪胎打滑情況並智能調整驅動力道,使動力分配更為均衡,確保車輛在任何情境下都能保持最佳牽引力。

此外,Mercedes-Benz 研發的 高性能後軸電驅動單元 亦帶來更高效能表現,搭載 最新的碳化矽(SiC)逆變器技術,進一步提升動力輸出與能量轉換效率。


全新煞車系統與能量回收技術
全新 GLC 純電版搭載 創新的電子煞車系統,將煞車輔助、總泵與 ESP 控制 整合為一體,使煞車反應更靈敏、腳感更線性。該系統還能優化能量回收機制,使動能回收更為高效,進一步提升續航表現。

即使在緊急狀況下,系統仍能切換回 液壓煞車備用模式,確保安全無虞。此外,透過智慧動能回收技術,車輛可自動調節煞車能量回收強度,使駕駛者無需頻繁操作煞車踏板,即可保持流暢駕駛體驗。


800V 電力架構 + 快速充電技術,續航無懈可擊
GLC 純電版搭載 先進的 800V 電力架構,不僅提升車輛的動力輸出與能效,更顯著縮短充電時間。根據 Mercedes-Benz 內部測試,該車可支援 DC 320kW 以上的快充能力,意味著只需短短幾分鐘,即可獲得可觀的續航里程。

此外,高階電池版本採用了 矽氧化物(Silicon Oxide)陽極技術,使電池能量密度更高、重量更輕,不僅提升車輛續航,更進一步增強操控靈活性與電池耐久性。

在嚴寒環境下,GLC 純電版仍能維持極佳的續航能力,這得益於 全新開發的熱泵系統,該系統能夠 同時利用電機餘熱、電池餘熱與環境熱能,進行高效能量管理。相比傳統電加熱裝置,熱泵系統的能耗僅為三分之一,並能在低溫環境下確保車內溫暖舒適。

此技術不僅提升車內舒適度,更能 預先加熱高壓電池,使其在快充時維持最佳工作溫度,確保充電速度與效率達到最佳狀態。


全球最嚴苛測試驗證頂級品質
Mercedes-Benz 長期以來都會在極端環境中測試其新車,確保其品質達到品牌標準。GLC 純電版在瑞典極地測試中心進行超過 500 項嚴苛測試,涵蓋車輛的動態表現、電池耐用性、驅動系統可靠性與充電性能等。

為了應對極端環境的挑戰,測試團隊特別關注 電池在低溫啟動時的功率輸出、極端氣候下的續航能力、充電線纜的柔韌性與車輛的能量回收策略。

此外,除了嚴寒測試,Mercedes-Benz 亦會在全球各地進行不同氣候條件下的驗證,例如在 美國亞利桑那州與南非進行高溫測試(溫度可達 50°C),以確保新車在任何環境下均能保持穩定表現。


GLC 純電版帶來未來電動 SUV 新標準
全新 Mercedes-Benz GLC 純電版不僅繼承了燃油版 GLC 的豪華與實用性,更進一步在電動化技術上突破界限。800V 電力架構、320kW 快充、智能四驅、熱泵系統與創新煞車技術,讓這款 SUV 在冬季測試中展現無可匹敵的綜合實力。隨著 Mercedes-Benz 積極推動電動化戰略,GLC 純電版將成為品牌邁向全電動未來的重要基石。究竟這款 SUV 能否延續 GLC 的銷售神話,成為市場上的新標竿?一切就讓時間來證明!

Lexus LX700h 越野霸主進化!首次搭載全新混能系統


Lexus 宣布推出新一代 LX 車系,當中最矚目的便是全新 LX700h,這是 LX 車系首次導入電動化技術,搭載全新開發的 V6 3.5L 雙渦輪增壓引擎 + 電動馬達混能系統,並且保留全時四驅、低速檔位與自動變速箱等經典越野配置。這意味著,即使在極端環境下,LX700h 依然能夠保證「走得遠,回得來」,體現 Lexus 追求極致可靠性的造車理念。此外,LX700h 亦推出 「OVERTRAIL+」特別版本,配備更具冒險精神的設計與專屬配色,為熱愛戶外探險的用家帶來更強越野體驗。


首次搭載平行式混能系統,專為極端環境打造
LX700h 採用 Lexus 首款越野專用混能系統,在 V6 3.5L 雙渦輪增壓引擎與 10 速自動變速箱之間,加入「摩打發電機(MG)」,實現更高效的動力輸出。這種設計能確保強大馬力與扭力穩定輸出至四輪驅動系統,同時透過混能系統自動切換引擎或電動馬達驅動,以應對不同駕駛環境。

與傳統 Lexus 平行式混能系統不同,LX700h 另外配備 發電機(Alternator)與起動馬達(Starter),即使混能系統發生異常,依然可以透過起動馬達啟動引擎,確保車輛仍能運作,真正實現「極端環境生存能力」。在惡劣地形行駛時,低速檔位(Lo Range)、主動車高控制(AHC)與 A-TRAC 主動循跡控制 仍可正常運作,強化 LX700h 的越野能力。


700mm 涉水能力,防水設計全面提升
為確保越野能力,LX700h 的 主電池位於車輛後地台,並採用上下雙層防水托盤密封,可有效防止進水,使其擁有與傳統燃油版 LX 相同的 700mm 涉水能力。此外,當電池托盤內部檢測到水份時,系統會透過儀表顯示警告,提醒駕駛者及時應對。


電動馬達 + 渦輪增壓引擎,帶來更強越野表現
LX700h 透過電動馬達的即時扭力輸出,提供 低速細膩控制與高速強勁爆發力:
低速駕駛時,馬達扭力輸出迅速,讓車輛起步更順暢,越野時可透過精細油門控制實現更穩定的爬坡與岩石攀爬。
高速行駛時,雙渦輪增壓引擎提供強大扭力,使加速過程更線性,動力輸出更飽滿。

LX700h 亦首次在 低速檔(Lo Range)模式下,允許純電行駛,這在 Lexus 車系中尚屬首次。配合 多地形模式(Multi-Terrain Select),駕駛者可根據不同路況選擇最合適的驅動模式,例如在岩石地形、深雪或泥濘路面時,僅使用電動馬達行駛,提升車輛的穩定性與可控性。


1,500W 外部供電功能,應對戶外與緊急需求
LX700h 設有 AC 變頻器(AC Inverter),最大功率達 1,500W,並在 中央鞍座下方 及 尾廂 配備電源插座,可用於露營、戶外活動,甚至作為緊急電源,提高日常使用的靈活性。


專屬 GA-F 底盤強化設計,兼顧剛性與舒適性
由於 LX700h 的動力系統較傳統燃油版更為複雜,因此 Lexus 針對 GA-F 底盤進行優化,包括:
新增專屬橫樑(Cross Member No.3),提升剛性,確保車輛在極端環境下的穩定性
調整後軸引擎支架,採用更高耐久度材料,以應對混能系統額外的重量
重新配置 12V 電池位置,改為後排座椅後方,並採用金屬托盤與可拆卸支架,提高維護便利性,同時強化車身剛性

這些改進讓 LX700h 即使增加電動馬達與電池組,仍可維持與燃油版相同的離地間隙與越野能力,確保行駛性能不受影響。


LX700h 開創 Lexus 電動越野新紀元
Lexus LX 一直以來都是豪華 SUV 旗艦的代表,具備強悍越野性能與頂級舒適度。這次新登場的 LX700h 不僅首次導入混能技術,更保留 Lexus 在耐用性與極端環境適應力的優勢,讓越野玩家與豪華 SUV 愛好者能夠享受更高效、更環保的駕駛體驗。

值得留意的是,Lexus 透過「OVERTRAIL+」特仕版,正式進軍高端越野市場,與 Mercedes-Benz G-Class 及 Land Rover Defender 競爭高端戶外冒險 SUV 版圖。而 1,500W 供電功能與高強度涉水設計,也讓 LX700h 成為 目前市場上最具全能性的豪華混能 SUV。

究竟 LX700h 能否在傳統越野玩家與豪華 SUV 用家間取得完美平衡?這款車無疑是 Lexus 在電動化時代下的重大突破,未來在市場上的表現,絕對值得期待!

SUBARU 群馬製作所本工場將全面實現 CO2 零排放電力供應


SUBARU 近日宣布,將於 2025 年 4 月起,透過群馬縣推行的「地產地消型 PPA(群馬模式)」,使用來自縣內水力發電廠的零溫室氣體排放電力,全面實現群馬製作所本工場的 100% 再生能源電力供應。此舉將持續三年,標誌著 SUBARU 在減碳目標上邁出重大一步。

邁向 2050 年碳中和目標,SUBARU 積極推動再生能源
SUBARU 集團早已訂定2050 年達成碳中和的長遠計劃,並設定2035 年前將 CO2 排放量比 2016 年削減 60% 的中期目標。為此,SUBARU 一直積極推動以下措施:
減少能源消耗:透過工廠節能技術降低電力需求
擴建太陽能發電設施:截至 2023 年底,SUBARU 於日本國內工廠已建設超過 11MW 的太陽能發電設備,每年發電量達 12GWh,成功減少 4,500 噸 CO2 排放

群馬水力發電助攻,製造生產零碳轉型再進一步!
這次 SUBARU 獲選成為「地產地消型 PPA(群馬模式)」電力供應對象,意味著未來工廠所使用的電力,將來自當地豐富的水資源發電,進一步實現生產過程零碳排放。這不僅能提升能源使用穩定性,也符合 SUBARU 在環保永續上的長期承諾。

SUBARU 的電動化與綠色製造同步推進!
近年來,各大車廠在新能源車領域競相發展,但生產製造過程的減碳同樣關鍵。SUBARU 除了加速電動車戰略布局,也在製造端積極導入可再生能源,這種「從工廠開始改變」的策略,不僅有助於降低企業碳足跡,更能帶動整體供應鏈的環保轉型。

從這次舉措可以看出,SUBARU 在電氣化與永續經營方面並非停留於口號,而是透過實際行動推動低碳未來。隨著 2025 年開始使用零碳電力,SUBARU 在「綠色造車」這條路上又往前邁了一大步,這樣的努力,也許將成為其他車廠學習的典範!

法拉利 F1 完成季前測試 385 圈備戰澳洲站


隨着2025年F1賽季即將展開,Scuderia Ferrari HP已經完成巴林季前測試,為3月16日揭幕戰——澳洲站做好準備。三天內,法拉利SF-25合共完成385圈,相當於七場F1正賽的距離,合共行駛2084公里,為新車的賽季首戰奠定基礎。

測試總結:Leclerc與Hamilton全力出擊
Leclerc主導早上時段:
法拉利16號車手Charles Leclerc於當地時間上午10點後率先駕駛SF-25上陣,主要使用C3輪胎進行長距離測試,僅在後段短暫嘗試C4輪胎。儘管如此,他在C3輪胎上仍做出1分30.811秒的最快單圈時間。整個上午他完成66圈(357公里),並且成為上午時段最快車手。總計三天,他共完成223圈,行駛1207公里,相當於五場F1正賽。

Hamilton接力午後測試:
下午,車隊根據Lewis Hamilton的設定調整SF-25,英國車手上場後,按照Leclerc昨日的模式進行排位與正賽模擬。他在低油量狀態下,使用C4輪胎做出1分30.345秒的最佳單圈成績。隨後,轉換至C3輪胎進行重油量測試,最終完成47圈(254公里)。由於車隊在遙測數據中發現異常情況,Hamilton提前結束測試以確保車輛狀況。三天下來,他累積162圈,行駛876公里,相當於三場正賽。

SF-25即將迎戰澳洲站:
完成測試後,法拉利將回到馬拉內羅進行模擬器測試與數據分析,尋找進一步提升的方法。SF-25的下一次亮相,將是3月14日澳洲站自由練習賽。

車手與車隊意見
Charles Leclerc #16
「今年的季前測試與以往不同,因為巴林的天氣狀況不太穩定,讓我們很難準確評估車輛的真正表現。風向不斷改變,甚至還有降雨,氣溫波動也很大,相比過去幾年,我們進入首站比賽時仍有許多未知數。」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獲得了很多寶貴數據,特別是在實際駕駛後對SF-25的操控感受。回到工廠後,我們將透過模擬器進一步優化設定,確保在墨爾本賽道能發揮最大潛力。」

Lewis Hamilton #44
「整體來說,這幾天的測試進展順利,雖然我們今天提早結束測試,但車隊已經取得大量有價值的數據。天氣的確讓測試變得困難,但我們仍然在開季前獲得了很好的基礎。」

「車隊的工作令人難以置信,我已經等不及要到澳洲與他們一起開啟新的挑戰。」

Fred Vasseur(車隊領隊)
「這次測試的條件相當特別,溫度與賽道狀況的變化更接近拉斯維加斯,而非傳統的巴林。我們在過去六個月內努力開發SF-25,從目前的表現來看,確實有了顯著進步。」

「然而,測試數據未必能直接反映比賽表現。去年我們看到,巴林測試結果與一週後的排位賽情況並不完全一致。此外,澳洲站的賽道溫度將比巴林高出30°C以上,意味著屆時可能會出現完全不同的競爭態勢。」

「我們的目標很明確——爭奪兩項世界冠軍(車手與車隊),我們知道Leclerc與Hamilton都有這個實力,團隊內部氛圍也相當積極。我們會繼續努力,確保賽季揭幕戰時能夠有最強競爭力。」


法拉利能否挑戰2025年的F1霸權?
從測試數據來看,SF-25顯然是一台更穩定且更符合車手需求的戰車,Leclerc與Hamilton在三天內累積超過2000公里的里程,代表車隊已經獲得大量有價值的數據。然而,變幻莫測的天氣與賽道溫度,讓測試結果的參考性有所折扣。

最大的關鍵,在於SF-25能否適應高溫環境與正式比賽壓力。開幕戰澳洲站的賽道條件與巴林截然不同,這也讓法拉利必須在接下來的兩週內,透過模擬器與數據分析,找出最後的競爭優勢。

對於車迷來說,Leclerc與Hamilton的組合無疑是本季最值得關注的車手搭檔之一。兩人能否攜手挑戰紅牛與Mercedes,成為本季奪冠熱門?3月16日的墨爾本大戰,將給我們第一個答案!

Alpine A390 極地測試:電動跑車挑戰冰雪,性能極限曝光


Alpine 即將推出的全新電動跑車 A390 正進行最後測試,並選擇了極端嚴寒的瑞典北極圈地區作為考驗場地。工程團隊正對 Alpine Active Torque Vectoring 扭力分配技術和 A390 的最新電子系統進行最終驗證,確保這款車能夠在量產前達到最佳狀態。A390 作為品牌首款運動型 Fastback,將於 2025 年 5 月 27 日 在 Dieppe 正式發佈,並與 Alpine 70 週年慶祝活動同步進行。


-40°C 極寒測試,考驗耐用性與駕駛樂趣
在溫度低至 -40°C 的嚴苛環境下,A390 必須在雪地與結冰湖面上進行動態測試,模擬五年加速使用條件,確保車輛耐用性與可靠性。這不只是機械層面的考驗,對於純電車來說,電池、動力系統與電子設備在極端低溫下的表現至關重要。A390 不僅要維持 Alpine 一貫靈活、輕盈的操控感,還要讓各種駕駛模式適應不同水平的駕駛者,提供穩定且可重現的駕駛體驗,這對於電動車來說尤其重要。


三馬達 x 五種駕駛模式,解鎖極致駕馭體驗
A390 配備 三電動馬達,並擁有 五種駕駛模式,其中包括全新的 「Track Mode」,專為極限駕駛而設計。此外,Alpine Active Torque Vectoring 技術進一步提升轉向穩定性與操控靈敏度。北極圈的惡劣環境正好成為測試這些技術的理想場地,開發團隊可進一步調校不同系統的協同作用,確保 A390 在極端條件下仍然具備出色的操控性與駕駛樂趣。

除此之外,測試還涵蓋車輛的 暖氣系統、除霧、除冰功能,以及 ESC 電子穩定控制系統 在冰雪路面的表現,這些都是在溫暖環境中難以複製的真實駕駛條件。


A390:5 座跑車,融合實用與激情
A390 是一款 5 座高性能電動跑車,既具備運動跑車的基因,又提供實用的座艙空間,在市場上獨樹一幟。根據官方數據,A390 的 車長 4,615mm、車高 1,532mm、車寬 1,885mm,可為乘客提供充裕的車內空間,打破傳統跑車「只重視駕駛者」的設計思維。

A390 的設計靈感來自 A390_β 概念車,頭燈採用 「Cosmic Dust」 照明風格,模仿彗星穿越大氣層的光影效果。車頭燈條如同一把光刃,進一步強調速度感。A390 的偽裝車已經隱約透露部分 空氣力學設計,包括 引擎蓋導流翼、微孔式水箱護罩,以及 大型側進氣口,透過調節氣流減少風阻並提升冷卻效果。車尾則尚未完全揭曉,但預計將配備 可調式尾翼,並保留概念車上的獨特燈組設計。


F1 賽車風格內裝,駕駛操控全面升級
內裝方面,Alpine 只曝光了一個細節——Nappa 皮革運動方向盤,並採用 平底設計,強化跑車風格。方向盤上還設有 OV(超增壓模式)、RCH(回充模式)及駕駛模式切換鍵,靈感來自 Alpine F1 賽車,確保駕駛者能夠隨時調整動力輸出,以適應不同駕駛情境。新增的 「Track Mode」 更專為激烈操駕設計,進一步提升 A390 的運動性能。


法國工藝結晶,100% 法國製造
A390 由 Alpine 研發團隊操刀設計,並將在 Alpine Dieppe 工廠 生產,而動力系統則來自 Renault Cléon 工廠,充分展現法國汽車工業的精湛技術。此外,A390 亦與 Devialet 合作,搭載高端音響系統,而 Michelin 也將提供專屬開發的高性能輪胎,展現出 Alpine 對細節的極致追求。

2025 年 5 月 27 日正式發佈,迎接 Alpine 70 週年!
這款 Alpine 首部 100% 純電運動 Fastback,將於 2025 年 5 月 27 日 在 Dieppe 正式發佈,與 Alpine 70 週年 慶典同步,勢必成為品牌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Alpine 這次來勢洶洶,A390 既是純電跑車,又是一台 5 座 Fastback,某程度上顛覆了傳統跑車的概念。老實說,三馬達+Track Mode 這組合聽起來已經夠刺激,加上 Alpine 一向擅長底盤調校,操控應該不會令人失望。不過,我最關心的是它的續航能力,畢竟純電跑車的最大敵人就是「電池壓力」,尤其是在極寒環境下,能否保持穩定輸出是一大考驗。希望 Alpine 到時候會公布更多技術細節,讓我們一睹這款法式性能猛獸的真正實力!⚡🚗💨

全新純電 Volvo ES90 登場!極致科技與北歐美學的完美結晶


Volvo 再次挑戰電動車市場,推出全新純電 ES90!它既像房車,又帶有 fastback 的流線設計,甚至還有 SUV 的影子,重新定義豪華電動車的標準。這款車不僅具備 Volvo 一貫的北歐極簡美學,還搭載最先進的 800V 電氣系統,讓充電速度與續航力雙雙提升。ES90 可在 350kW 快充站 10 分鐘內補充 300 公里續航,總續航力更可達 700 公里(WLTP 標準),突破 Volvo 過往紀錄!


流線設計+低風阻,打造最有效率的電動車
ES90 不只追求動力與續航力,更重視空氣動力學設計,風阻係數(Cd)低至 0.25,成為 Volvo 史上最具空氣力學優勢的車款。這讓 ES90 在高速行駛時更加省電,進一步延長續航里程。此外,其車身比例大膽創新,帶來更寬敞的車艙空間,同時兼顧 SUV 般的視野與房車的駕駛感受,真正做到三者合一。


科技進化,極速充電+智慧車載系統
ES90 是 Volvo 首款搭載 800V 技術的電動車,這意味著它能夠比以往任何 Volvo 純電車更快充電、更有效率行駛。此外,車內配備 Snapdragon® Cockpit Platform,搭載 Google 內建系統,提供 Google Maps、Google Assistant 等服務。中央 14.5 吋觸控螢幕可輕鬆控制導航、娛樂與空調,並支援 5G 連接,確保資訊即時流暢。


北歐奢華座艙,寧靜與舒適兼備
ES90 內裝設計延續 Volvo 的北歐簡約風格,選用高級材料與人體工學座椅,提供頂級舒適體驗。長達 3.1 米的軸距,讓後排乘客擁有充裕的腿部空間。全景天窗具備 99.9% UV 防護,並可選擇電致變色玻璃,一鍵調節透光度,提升駕駛與乘客的私隱與舒適度。此外,ES90 採用先進的四區恆溫空調,並配備通過過敏認證的空氣淨化系統,可過濾 95% PM2.5 懸浮粒子,讓車內空氣更加清新。


Volvo 一向重視靜音工程,ES90 亦不例外,其車艙隔音表現達到品牌巔峰,讓乘客在行駛中感受極致寧靜。搭配 Bowers & Wilkins 頂級音響系統,支援 Dolby Atmos® 環繞音效,甚至可模擬 Abbey Road Studios 錄音室的聲學效果,讓每一次旅程都彷如置身音樂廳。


電動車新時代,Volvo 夠膽挑戰 Tesla?
ES90 無疑是一款豪華純電新選擇,它不像傳統房車那麼保守,又不像 SUV 那麼笨重,設計上確實別出心裁。800V 技術的加入,令充電效率大增,這對於長途駕駛來說是一大福音。但問題是,它夠不夠吸引 Tesla、BMW i5 或 Mercedes EQE 的客群?Volvo 一向強調安全與舒適,而 ES90 這次更加入了大量科技與豪華配置,確實讓人眼前一亮。不過,市場競爭激烈,特別是電動車的軟件與充電生態系統,能否追上對手的步伐,仍然是 Volvo 需要面對的挑戰。

不過話說回來,這台車確實夠型、夠快、夠豪華,北歐簡約風格搭配高科技,絕對會吸引一班對安全與設計都有要求的車迷。如果 Volvo 之後能進一步拓展快充網絡,或許會成為未來豪華電動市場的一匹黑馬。

自動駕駛新突破!Mercedes-Benz 獲批測試「青綠燈」技術


自動駕駛技術再進一步!Mercedes-Benz 正式獲德國批准,測試專為自動駕駛設計的「青綠色」標示燈,成為首個在歐洲獲准測試這項技術的車廠。此前,該技術已在美國內華達州及加州試行,而德國則成為歐洲首個開綠燈的國家,顯示其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先鋒地位。

「青綠燈」是什麼?為何選擇這個顏色?
Mercedes-Benz 在最新的 DRIVE PILOT 自動駕駛系統中,將標示燈整合至前後燈組及側鏡指揮燈,當 Level 3 自動駕駛模式啟動時,燈光會亮起青綠色,清晰告知其他道路使用者,這輛車正處於「條件式自動駕駛」狀態。這不僅能讓駕駛者更安心,亦讓警方及交通管理單位更易識別車輛狀態,確保駕駛者在適當時機可以從事其他活動,而無需全程專注駕駛。

為何選擇青綠色?這顏色既不會與交通燈或緊急車輛的燈光混淆,亦擁有極高的辨識度。在測試研究中,青綠色在人類視覺和心理接受度上表現最佳,因此成為 Mercedes-Benz 自動駕駛的代表色。事實上,這種顏色已獲 SAE J3134、UNECE 及中國強制性產品認證(CCC)等標準機構的支持,未來有機會成為全球自動駕駛車輛的標準顏色。


DRIVE PILOT 持續進化,挑戰全球最快 Level 3 自動駕駛
Mercedes-Benz 在 2024 年底推出升級版 DRIVE PILOT,能夠在德國高速公路的最右側行車線,以最高 95 km/h 速度進行 Level 3 自動駕駛,進一步提升技術領先地位。與此同時,青綠色標示燈的測試也將透過試驗車輛進行,這些數據將影響未來法規的修訂,為量產鋪路。


未來駕駛會變成「睇燈識車」?
Mercedes-Benz 這項技術帶出了一個有趣的未來場景——當馬路上開始有不同顏色的車燈時,駕駛者或許可以透過燈光識別其他車輛的駕駛模式,例如:藍燈代表輔助駕駛、青綠燈代表自動駕駛,甚至未來會有紅燈代表全自動無人駕駛?這不僅能幫助人類駕駛者理解周遭車輛狀態,對行人和執法單位而言也是一大幫助。不過,如何確保所有車廠統一燈光標準,避免市場出現「各自為政」的混亂情況,將會是未來最大的挑戰。

Ferrari 震撼 WEC!499P 在卡塔爾賽道上演歷史性一二三包辦


Ferrari 在 2025 年 FIA 世界耐力錦標賽(WEC)揭幕戰 卡塔爾 1812 公里耐力賽 中,以驚人的統治力包辦前三,為耐力賽歷史寫下新篇章。Antonio Fuoco、Miguel Molina 和 Nicklas Nielsen 駕駛 50 號 499P 率先衝線,緊隨其後的是 AF Corse 車隊的 83 號 499P(Yifei Ye、Robert Kubica、Phil Hanson),而 51 號官方 499P(Alessandro Pier Guidi、James Calado、Antonio Giovinazzi)則穩守第三,讓 Prancing Horse 迎來難以置信的完美開局。

這場比賽不僅見證了 Ferrari 的壓倒性優勢,還由 Giovinazzi 取得桿位,Pier Guidi 創下全場最快單圈 1’41”259,證明 499P 在第三個 WEC 賽季依然處於巔峰。

比賽回顧:Ferrari 499P 絕對主導賽道
在比賽初段,51 號 499P 率先領跑,而 50 號車組則從第三位迅速攀升至第二位,確立 Ferrari 雙車領航的態勢。隨著比賽進行,Ferrari 透過精準的輪胎管理與無懈可擊的戰略,維持領先優勢,即使 51 號車組因兩次**進站通過懲罰(Drive-Through Penalty)**而一度落後,他們仍憑藉出色的配速強勢回歸,確保三輛 499P 完成壓倒性包辦。

在 Lusail 夜幕降臨之際,Fuoco 駕駛 50 號 499P 衝過終點,完成 318 圈,為 Ferrari 奪下新賽季首勝,Kubica 和 Pier Guidi 分別以第二、第三名完賽。

數據解析:Ferrari 於 WEC 再添輝煌戰績
這場勝利讓 Ferrari 在 WEC 的總冠軍數提升至 四座,包括:
2023 年 24 小時利曼(Pier Guidi-Calado-Giovinazzi)
2024 年 24 小時利曼(Fuoco-Molina-Nielsen)
2024 年 COTA 耐力賽(AF Corse 83 號車,Ye-Shwartzman-Kubica)
2025 年 卡塔爾 1812 公里耐力賽(Ferrari 包辦前三)

這也是 Ferrari 時隔 53 年 首次在耐力賽頂級組別包辦前三,上一次要追溯至 1972 年奧地利 1000 公里賽,當時四輛 Ferrari 312 PB 佔據前四名。此外,這一幕也讓人回想起 1967 年 24 小時 Daytona 賽事,Ferrari 330 P3/P4 在最後一圈完成經典一二三編隊衝線,成為耐力賽史上的經典畫面之一。


積分排名與新規則
Ferrari 在此站比賽累積 66 分 製造商積分,包括:
50 號車組:38 分
51 號車組:27 分
桿位積分:1 分(Giovinazzi)

值得注意的是,2025 年 WEC 新規則允許兩輛官方 499P 為製造商錦標賽貢獻積分,而非像過去僅取最佳成績車輛。此外,AF Corse 83 號車組亦在 Hypercar 獨立車隊盃 中奪冠,累積 38 分。


賽後訪談:Ferrari 車手與管理層談歷史性勝利
Antonio Fuoco(50 號 499P,冠軍):
「這場勝利來自整個團隊冬季測試的努力,我們在比賽中展現了極佳的輪胎管理與策略執行能力。三輛 Ferrari 499P 包辦前三,這將成為 WEC 的歷史時刻!」

Miguel Molina(50 號 499P,冠軍):
「2024 年我們在利曼奪冠,2025 年開局就拿下卡塔爾,這讓我們對世界冠軍充滿信心。38 分的積分對爭冠來說至關重要!」

Nicklas Nielsen(50 號 499P,冠軍):
「起跑時我迅速搶下第二名,這讓我們建立了競爭優勢。比賽過程不易,但 Ferrari 透過策略與輪胎管理讓我們重回頒獎台頂端!」

Alessandro Pier Guidi(51 號 499P,季軍):
「我們在製造商錦標賽獲得最大積分,儘管中途受罰,但依然成功奪回頒獎台。這證明了 Ferrari 團隊的堅韌與決心。」

James Calado(51 號 499P,季軍):
「這不是一場輕鬆的比賽,但我們仍順利衝線,為 Ferrari 拿下歷史性一二三。我們將帶著信心迎戰 Imola。」

Antonio Giovinazzi(51 號 499P,季軍):
「起步艱難,但我們從未放棄,最終實現 Ferrari 三車登上頒獎台的夢想。」

Yifei Ye(83 號 499P,亞軍):
「從第八位發車到最終亞軍,我們的表現無可挑剔。這是 AF Corse 車隊最好的開局!」

Antonello Coletta(Ferrari 耐力賽全球負責人):
「這場勝利是冬季努力的最佳回報。51 號車組的強勢逆襲,證明我們的策略與輪胎管理是最頂級的。」

Ferdinando Cannizzo(Ferrari 耐力賽技術主管):
「卡塔爾是我們去年表現不佳的場地,但我們透過冬季測試找到突破口,這讓我們以完美的方式開啟 2025 賽季。」

下一站:Imola 6 小時耐力賽
WEC 第二輪賽事將於 4 月 20 日 在 意大利 Imola 舉行,Ferrari 作為主場作戰的隊伍,勢必力求延續強勢表現,鞏固積分領先地位。

這場比賽不僅是 Ferrari 在 WEC 的新紀元,也是 Hypercar 時代中最具代表性的時刻之一。Ferrari 499P 的歷史性一二三包辦,無疑將成為耐力賽史上最輝煌的篇章之一!

年度馬壇盛事「寶馬香港打吡大賽」3月23日沙田馬場隆重舉行


香港賽馬界年度盛事之一「寶馬香港打吡大賽」將於3月23日在沙田馬場隆重舉行。這場賽事是四歲馬經典賽事系列的最終對決,不僅是四歲賽駒的至高榮譽,更是馬主、練馬師及騎師夢寐以求的一生一次成就。屆時,各路精英將齊聚沙田,為追求打吡桂冠全力拼搏。連續多年獲邀擔任打吡大使的國際影星甄子丹將再次到場觀賞賽事;而曾參與賽馬日的古巨基(古Sir),闊別九年,將再次到訪沙田馬場擔任開幕表演嘉賓。當天,所有入場人士均有機會得到入場禮物及參與「沙田馬場日日賞:2025寶馬香港打吡大賽大抽獎」,更可體驗一系列特色美食及贏取豐富獎賞禮遇。誠邀一眾馬迷、歌迷及旅客一同入場參與,見證新一代打吡盟主誕生,感受現場觀賞香港賽馬的熾熱氣氛!



曾於2009年及2016年為不同賽馬盛事擔任表演嘉賓的「情歌王」古巨基,將於3月23日再次現身沙田馬場,為「寶馬香港打吡大賽」帶來精彩的開幕表演。近年來,古Sir積極參與推動香港音樂文化,透過參與《聲生不息‧大灣區》和大受歡迎的音樂節目《Music Panda》,除了提攜新生代歌手,更促進了不同世代音樂人的交流,為香港樂壇注入新活力,同時向不少內地及海外朋友展示香港音樂的多元魅力。《Music Panda》更在網上平台最熱門影片排行榜中奪得冠軍。今次作為「寶馬香港打吡大賽」的表演嘉賓,古Sir表示﹕「希望可以藉著音樂表演推動賽馬旅遊,吸引更多年輕、內地及海外朋友進場觀賞表演,並感受香港賽馬的熱鬧及刺激氣氛。」


「寶馬香港打吡大賽」是四歲新星賽駒最高榮譽的賽事,不少賽駒晉身香港馬王前,均先於打吡大賽中嶄露頭角;而一向十分支持新星的古巨基,自然是為打吡大賽揭開序幕最佳表演嘉賓之一。古Sir呼籲﹕「大家記住約定家人好友3月23日入場支持,一同見證四歲新星成名之路!我將會第三次在沙田馬場表演,參與『寶馬香港打吡大賽』盛事卻是首次,十分期待!」


寶馬名車列陣連同BMW Lifestyle生活精品系列 強勢支持馬壇盛事
連續13年冠名贊助打吡大賽的著名汽車品牌寶馬香港,將於當日以更強陣容亮相沙田馬場,為這項馬壇盛事注入澎湃與激情!屆時,馬匹亮相圈將展出全新高性能行政房車BMW M5及純電旗艦高性能豪華房車BMW i7 M70,盡顯王者風範。而公眾席廣場更展出一系列BMW熱賣SUV及房車型號供入場人士參觀及打卡留念,駿馬名車相得益彰,馬迷車迷不容錯過!沙田馬場一樓會員席更將設置BMW Lifestyle生活精品專區,探索一系列時尚服飾、配件、袋款、旅行商品、模型汽車及車廂配件等,將BMW風格品味帶進打吡現場,賽日開始至3月31日購買BMW Lifestyle正價精品可享高達7折優惠,於現場購買3件或以上更可享額外9折,萬勿錯過!

全新 Audi A6 Avant 動感設計與極致空氣力學


Audi A6 Avant 迎來革新,將動感設計、卓越空氣力學及高效動力系統完美結合,為日常與長途駕駛提供更出色的體驗。新車搭載 MHEV plus 輕混動技術,提升效能同時降低碳排放,而可選配的全輪轉向與自適應氣壓懸掛則確保靈活操控與高水準舒適性。車身風阻系數低至 0.25Cd,成為 Audi 旗下燃油 Avant 車型中最具空氣動力學優勢的車款。數位化座艙亦進一步升級,採用 Audi MMI 全景顯示幕與 OLED 數位尾燈,呈現嶄新科技美學。

Audi CEO Gernot Döllner 表示:「我們正為 Avant 車系書寫全新篇章。新一代 A6 Avant 兼具優雅與動感設計,並憑藉極致空氣力學實現更高效能。動力系統與先進底盤技術的結合,讓駕駛樂趣與舒適度達到全新境界。」


極致空氣力學與動感設計的完美融合
A6 Avant 採用簡潔俐落的設計語言,呈現經典 Avant 車型的功能性與永恆美感。其風阻係數低至 0.25Cd,領先同級燃油旅行車。


此優異表現來自多項空氣動力學設計,包括:
大型進氣簾與可控冷卻進氣口,提升氣流管理
車頂擾流板與車尾側翼片,優化尾部空氣導流
quattro 肌理化輪拱與寬體車軸,強化運動氣息與穩定性

車尾配備運動化擴散器,增添動感氛圍,而加長的軸距與修長引擎蓋則展現優雅車身比例,塑造 A6 Avant 的獨特個性。


MHEV plus 輕混動技術 兼顧性能與節能
全新 A6 Avant 採用最新 MHEV plus 輕混動技術,兼具動力輸出與燃油效率,並搭載以下動力配置:
2.0 TDI 四缸柴油引擎,最大輸出 204PS(150kW)
3.0 TFSI V6 渦輪增壓引擎,最大輸出 367PS(270kW)

MHEV plus 系統由 48V 鋰電池、皮帶啟動發電機(BAS)與動力發電機(PTG) 組成,具備以下優勢:
低速純電行駛:可於市區與低速巡航時使用電動模式,減少油耗與排放
額外扭力輔助:啟動與超車時提供 230Nm 額外扭力,增強動力響應
動能回收:可回收 25kW 能量,提升能源效率


運動化底盤與全輪轉向 提升操控穩定性
A6 Avant 配備標準進階轉向系統,並可選配全輪轉向與自適應氣壓懸掛,確保極致操控與舒適度。

進階轉向系統:提升轉向剛性,提供更直接的路感回饋
全輪轉向(選配):

• 低速時,後輪與前輪反向轉動,提高靈活度,減少轉彎半徑 1 米
• 高速時,後輪與前輪同向轉動,提升穩定性與操控精準度
自適應氣壓懸掛(選配):調節車身高度與減震表現,適應不同駕駛環境



數位座艙與奢華舒適體驗
全新 A6 Avant 內裝科技感大幅提升,搭載最新 Audi MMI 全景顯示幕與乘客顯示幕,並強調個人化體驗。
數位 OLED 尾燈:7 種數位燈光簽名可選,提升品牌辨識度與行車安全
可調式全景玻璃車頂:提供通透感或有效遮光,提升乘坐舒適度
Bang & Olufsen 3D 環繞音響:內建座椅揚聲器,打造沉浸式音響體驗
四區恆溫空調(選配):提供個別溫控,提升後排乘客舒適度
車內空氣品質強化:內建負離子發生器與細塵感應器,改善空氣品質

歐洲上市時間與售價
全新 Audi A6 Avant 將於 2025 年 3 月 開放訂購,並於 5 月底 開始交付車主。

TFSI 150kW 基本款:58,000 歐元起
2.0 TDI MHEV plus:61,700 歐元起


新一代 A6 Avant 讓旅行車再進化
A6 Avant 向來是 Audi 品牌的經典代表之一,而這次改款更進一步強化了空氣力學、動力科技與數位座艙體驗。它不僅保留旅行車的實用性,還帶來更高效能與豪華感。

值得關注的是,Audi 正在加速推動產品電氣化,MHEV plus 技術雖仍屬輕混動範疇,但其減碳效益與駕駛體驗確實有所提升。此外,全輪轉向與自適應氣壓懸掛等科技,使這款旅行車的操控表現更接近運動型房車,這對於需要長途駕駛與靈活操控的用家來說,無疑是個吸引力十足的選擇。

無論是外觀設計、內裝豪華感還是駕駛體驗,全新 A6 Avant 都在旅行車市場上再次樹立了標竿,未來面對來自 Mercedes-Benz E-Class Estate 與 BMW 5 Series Touring 的競爭,相信這款新世代 Avant 仍然能穩坐豪華旅行車市場的龍頭地位。

Mercedes-Benz Vision V 奢華與科技融合的新世代豪華廂型車


Mercedes-Benz Vans 正邁向全新時代,並即將於 2025 年 4 月揭曉其前瞻概念車 Vision V。這款車將大空間與極致奢華完美融合,並結合傳統工藝與前衛科技設計,打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未來廂型車概念。

VAN.EA 平台引領未來,全新豪華廂型車陣容即將誕生
自 2026 年起,Mercedes-Benz Vans 將導入全新模組化電動廂型車平台——VAN Electric Architecture (VAN.EA),為品牌的廂型車系列帶來革命性變革。未來,從入門級家庭 MPV,到尊貴 VIP 接送車,甚至超豪華的商務級長軸房車,VAN.EA 將提供更靈活、多樣的車款選擇,以滿足不同市場需求。這也代表 Mercedes-Benz Vans 正積極開拓屬於自己的獨特市場定位,讓廂型車不僅只是「商務用車」,更成為極致豪華與舒適空間的象徵。

Vision V:頂級工藝 x 先進科技
作為品牌未來產品策略的開端,Vision V 將重新定義高端廂型車的標準。它不僅擁有寬敞的車室空間,內裝更融合 頂級手工材質與先進數位技術,呈現出科技感與豪華質感兼具的視覺衝擊。

根據 Mercedes-Benz Vans 的說法,Vision V 將為乘客帶來前所未有的尊貴感受,這將不只是移動工具,而是一種全新的奢華出行體驗。

Mercedes-Benz Vans 迎來顛覆性變革?
Mercedes-Benz 一直以來在高端 MPV 領域佔有一席之地,而這次 Vision V 概念車的出現,無疑是在向市場宣告:「高端廂型車的定義,將由我們來重新書寫。」隨著 VAN.EA 平台的推出,Mercedes-Benz Vans 未來產品線將更加豐富,甚至可能挑戰 Rolls-Royce 或 Bentley 等品牌的豪華 MPV 領域。問題是,市場是否已經準備好迎接這種奢華與科技兼備的廂型車?2025 年 4 月,Vision V 將正式揭開神秘面紗,屆時我們將能更深入了解這款車如何改變 Mercedes-Benz Vans 的未來發展方向,甚至可能影響整個高端廂型車市場的走向。

Volvo 2 月全球銷量微增!電動車銷量卻下滑?


Volvo Cars 公佈 2025 年 2 月全球銷售數據,當月共售出 50,662 輛,較去年同期增長 1%。然而,品牌積極推動的電動化車型(純電與插電式混合動力)卻出現3% 的下滑,佔整體銷量的 43%。其中,純電車型僅佔 18%,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則佔 24%。

XC60 再次奪冠 XC40/EX40 需求下滑
在 2 月的銷量排行榜中,Volvo 的中型 SUV XC60 再次成為最暢銷車款,全球售出 17,658 輛(去年同期為 16,026 輛),表現亮眼。其次是 XC40/EX40,合計銷量為 11,763 輛(去年同期 13,193 輛),銷量有所下降。而 XC90 則以 7,607 輛 排名第三,略高於去年同期的 7,299 輛。

電動車銷量下滑,市場熱情降溫?
儘管 Volvo 致力於電動化轉型,但從 2 月的數據來看,電動車型的銷量不增反跌,令人關注。純電車型僅佔 18% 的比例,表現與市場預期有所落差。這可能與近期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電動車市場補貼縮減,以及充電基建發展仍需時間等因素有關。

Volvo 過去一直強調到 2030 年全面轉型為純電品牌,但眼下市場對電動車的接受度似乎仍有挑戰,如何進一步推動銷量增長,將成為品牌未來幾年的關鍵課題。

電動車增長不再「無敵」?
這次數據顯示,雖然 Volvo 整體銷售表現穩定,但電動車型的表現卻未如預期,反映了電動車市場開始進入一個「冷靜期」。過去幾年,各品牌的電動車銷量幾乎是直線上升,但如今市場環境變化,消費者的購買決策變得更謹慎,Volvo 需要重新思考如何提升電動車的吸引力。

尤其是 XC40/EX40 的銷量下滑,可能意味著消費者開始在不同品牌間比較選擇,甚至可能轉向更便宜或續航表現更佳的對手車款。對 Volvo 而言,未來不僅要強化電動車產品力,也要找到更具競爭力的價格策略,以應對市場變化。

法拉利 F1 車手亮相米蘭 Leclerc 與 Hamilton 同台登場


即將迎來2025年F1賽季,法拉利車隊(Scuderia Ferrari HP)將於3月6日(星期四)在米蘭舉辦「Scuderia Ferrari HP Drivers’ Presentation by UniCredit」活動,讓車迷近距離感受賽車激情。這次盛會標誌著法拉利時隔六年後,再次在意大利米蘭與粉絲們共聚,並將由UniCredit及米蘭市政府協力舉辦。

當日,法拉利兩位當家車手 Charles Leclerc與Lewis Hamilton將親臨米蘭卡斯特羅廣場(Piazza Castello),與粉絲見面,並與車隊領隊Fred Vasseur同台亮相。這場活動將在F1澳洲站開幕戰前,為全球法拉利車迷帶來無可比擬的熱血時刻。

活動亮點:經典F1賽車與巨星雲集
F1歷史名車亮相舞台:下午4點活動正式開始,現場將展出兩台經典F1賽車,為法拉利的賽車傳承增添歷史氛圍。
重量級嘉賓登場:活動將由法拉利CEO Benedetto Vigna與UniCredit CEO Andrea Orcel率先開場,並接受Sky Sport的Carlo Vanzini、Vicky Piria及Ivan Capelli訪問。
Leclerc與Hamilton現身舞台:法拉利車手Leclerc與七屆世界冠軍Hamilton將與粉絲互動,回答來自全球車迷的提問,並分享他們對新賽季的期待。
全場直播+戶外大螢幕同步轉播:由於安全考量,廣場入場人數有限,無法進場的車迷仍可透過戶外大螢幕觀看活動。此外,Sky Italia及NOW將會進行全程直播,讓全球車迷一同見證這場紅色盛宴。

這將是法拉利F1新時代的序幕
這次活動不僅象徵著Leclerc與Hamilton的新組合正式迎來全球首次公開亮相,也讓車迷感受到了法拉利對新賽季的雄心壯志。回顧2019年,法拉利90週年慶典在米蘭吸引了數萬名粉絲,而今年活動規模雖有安全限制,但氣氛勢必更加火爆。

對法拉利來說,2025賽季是關鍵的一年,Hamilton的加盟無疑為車隊帶來更多世界冠軍經驗,而Leclerc則將繼續挑戰個人首座F1冠軍。這場見面會,不只是賽前的熱身,更是紅軍(Tifosi)對車隊未來的集體宣誓——新時代,正式開啟!

Volvo XC60 成為品牌最暢銷 SUV

New Volvo XC60


Volvo XC60 作為品牌最暢銷 SUV,自 2017 年推出以來,已累積銷售超過 150 萬輛,更是歐洲最暢銷的插電式混合動力 SUV 之一。2024 年更創下歷史最佳銷售成績,證明市場對這款豪華 SUV 的熱愛。2026 年式 XC60 迎來重大升級,無論是科技、設計還是舒適性都進一步提升,提供更流暢、更直覺的駕駛體驗,並搭載更強勁的資訊娛樂系統。部分市場已經開放預訂,未來將陸續推出。


更大 11.2 吋螢幕,打造新世代數位座艙
新款 XC60 搭載 Volvo 最新一代使用者體驗(UX),這套系統經過全面優化,內建 Google 服務,提供更個人化、更直覺的操作方式,讓車主可以更安全、更輕鬆地與車輛互動。此外,2020 年以後生產的 Volvo 車款,將可透過 OTA(Over-the-Air)更新升級,影響範圍高達 250 萬輛,展現品牌對智能科技的不斷進化。新款 XC60 配備 11.2 吋懸浮式中央觸控螢幕,像素密度提升 21%,畫質更細膩,讓導航、娛樂及行車資訊顯示更清晰,開啟全新的數位體驗。


高通 Snapdragon 處理器,車機反應速度大幅提升
XC60 內建 高通 Snapdragon Cockpit Platform,運算效能提升 兩倍,圖像生成速度更是快 十倍,確保資訊娛樂系統運行更加流暢,即時顯示所需資訊,降低駕駛分心,提高安全性。


設計進化,外觀更具現代感
新款 XC60 延續經典的五座豪華 SUV 設計,並進一步優化外觀細節。
•全新前進氣壩設計,搭配 Volvo 標誌性鐵標,與 XC90 最新設計語言同步
•全新輪圈選項,更具動感與時尚感
•尾燈採用更深色調,提升辨識度與質感

此外,Volvo 也帶來 三款新車色,包括 Forest Lake(森林湖綠)、Aurora Silver(極光銀),以及首次登場的 Mulberry Red(桑葚紅),提供更多個性化選擇。


Bowers & Wilkins 頂級音響系統,打造極致聽覺體驗
為了提升車內娛樂體驗,新款 XC60 可選配 Bowers & Wilkins 高保真音響系統,採用全新揚聲器網罩設計,還原最真實的音樂細節,帶來劇院級的聽覺饗宴。

XC60 這次的升級涵蓋 更智能的數位座艙、更快的車機系統、更精緻的外觀設計,再加上高科技與豪華舒適兼備的細節,讓這款暢銷 SUV 進一步提升競爭力,繼續穩坐 Volvo 銷售冠軍寶座。未來,隨著全球市場陸續開放預訂,這款豪華 SUV 將再次掀起熱潮,成為不容忽視的頂級選擇。

傳奇落幕?日產正式結束 GT-R 新車訂單


日產 GT-R,這款橫掃全球性能車壇的傳奇跑車,終於迎來歷史性的一刻。日產官方網站近日正式宣布,R35 GT-R 已全面停止新車訂單,標誌著這款戰神級跑車進入最後階段。

R35 GT-R 自 2007 年首次亮相,憑藉強悍性能、先進四驅技術與極致駕馭體驗,成為高性能車界的標竿。2024 年 3 月 14 日,日產發佈 2025 年型號,並於各大經銷商及 Nissan High Performance Center 展開訂購,售價由 1,444.3 萬日圓至 2,289.1 萬日圓,而 NISMO 版本更高達 3,008.5 萬至 3,061.3 萬日圓。然而,不到一年時間,日產便正式結束訂單,意味著 R35 世代的 GT-R 逐步走向終章。

GT-R 的未來在哪裡?
R35 GT-R 已服役超過 17 年,是 GT-R 車系歷史上最長壽的一代。雖然日產並未明確透露 GT-R 的後繼車型,但隨著全球車壇逐步邁向電氣化,高性能燃油跑車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曾有傳言指 GT-R 可能會迎來電動或混合動力版本,但官方暫未有任何確認消息。

GT-R 的精神能否延續?
GT-R 絕對是日本性能車的代表,從 R32、R33、R34 到 R35,一直以來都是「平民超跑」的象徵。如今 R35 逐步退場,下一代 GT-R 會否繼續以純燃油引擎為核心,還是會迎來電動化轉型?這將是一場熱血與現實的較量。不論如何,GT-R 精神已深植於無數車迷心中,即使未來變得更智能、更電動,它仍然是跑車界不可撼動的傳奇。

LEGO FORMULA 1 1:1 法拉利賽車模型震撼登陸香港


LEGO Group 與 Formula 1 正式聯手,推出 20 款 LEGO Formula 1 賽車系列,同步打造 1:1 巨型 LEGO 法拉利 SF-24 FORMULA 1 跑車模型,讓全球車迷及樂高迷大飽眼福!這款全尺寸賽車模型由本地唯 一 LEGO Certified Professional 洪子健(Andy)主理,以超過 20 萬顆樂高積木拼砌而成,設計時數超過 336 小時,拼砌時間更高達 1,300 小時,完美呈現 F1 賽車的細節與工藝。

為隆重其事,LEGO Group 特別舉辦「捕風捉影 Catch Me If You Can」巡迴活動,1:1 LEGO 法拉利 F1 跑車將於 3 月 3 日至 9 日巡遊全港各區,車迷將可在不同地點一睹這輛等身巨型樂高跑車的風采,並透過互動遊戲贏取精美禮品。

1:1 LEGO 法拉利 SF-24 FORMULA 1 賽車 極致還原技術細節
這款 1:1 LEGO 法拉利 SF-24 FORMULA 1 賽車模型絕非普通展品,它集結了頂尖拼砌技術與賽車工藝,從方向盤轉向系統、雙速變速箱、可調式擾流板,到 V6 引擎內部可旋轉的 MGU-H(熱能回收系統),每一處細節都令人驚艷。這不僅是對法拉利 SF-24 FORMULA 1 賽車的致敬,更彰顯了樂高無限創意與拼砌工藝的巔峰。

此外,這款賽車模型曾於 Official Ferrari Owners Club Hong Kong 舉辦的法拉利車聚巡遊活動中亮相,與多款經典 Ferrari 名車並肩同行,在香港街頭掀起一陣打卡熱潮。


「捕風捉影」巡遊活動時間表
LEGO 法拉利 F1 賽車模型遊走全港

LEGO Group 特別安排 1:1 LEGO F1 法拉利跑車模型巡遊香港各區,市民可親臨現場打卡,更有機會參與互動遊戲贏取 LEGO 產品!

巡迴日期與地點:
– 3 月 3 日(星期一)- 觀塘、九龍灣
– 3 月 4 日(星期二)- 銅鑼灣、灣仔
– 3 月 5 日(星期三)- 鰂魚涌、北角
– 3 月 6 日(星期四)- 荔枝角、奧運、南昌
– 3 月 7 日(星期五)- 荃灣、葵芳

此外,3 月 8 日至 9 日下午 2 時至 6 時,LEGO 法拉利 F1 跑車將分別停駐中環碼頭及尖沙咀海防道讓粉絲近距離欣賞這款巨型賽車模型,並參與各種互動遊戲,贏取限量版 LEGO 禮品。


與 1:1 LEGO 法拉利 F1 賽車合照 贏取 LEGO 產品
活動期間,市民只需拍下 LEGO F1 法拉利跑車模型於香港街頭巡遊的照片,並上載至個人社交平台(Facebook 或 Instagram),標註 @LEGOHongKong(Facebook)或 @legohk_official(Instagram),並加上 #LEGOFerrariHK 標籤,即可參與創意攝影比賽。

LEGO® Group 將選出最具創意的作品,送出全新 LEGO® Formula 1® 賽車拼砌盒組:
冠軍:Ferrari SF-24 F1® Car(42207)
亞軍:Ferrari SF-24 F1® Car(42207)
季軍:Ferrari SF-24 F1® 賽車(77242) + F1 維修站與維修人員(60443)


這次 LEGO 與 Formula 1 的合作無疑為香港帶來一場前所未有的賽車與創意文化體驗。從 F1 賽車迷、樂高玩家,到普通市民,這場「捕風捉影」挑戰都是一次不容錯過的視覺與互動盛宴。對於車迷來說,這次活動不僅是一場模型展示,更是一次將香港街頭變成 F1 賽道的夢幻體驗。無論你是樂高迷還是賽車迷,這次巡遊絕對是本年度最值得期待的活動之一!

新一代性能猛獸!Mercedes-AMG E 53 HYBRID 4MATIC+ 強勢登場


Mercedes-AMG 一向是高性能車款的代名詞,這次推出的 E 53 HYBRID 4MATIC+ 更是品牌對性能與電氣化融合的一大突破。這款插電式混合動力(PHEV)不僅擁有 AMG 標誌性的駕駛動感,同時提供更高效的能源管理和純電行駛模式,讓駕駛者享受動力與環保並存的新世代駕駛體驗。


全新 E 53 HYBRID 4MATIC+ 採用 3.0 公升直列六缸渦輪增壓引擎搭配永磁同步馬達,系統綜合輸出高達 585 匹馬力(RACE START 模式可達 612 匹) 及 750Nm 扭力,讓這台行政級房車在 3.8 秒內完成 0-100km/h 加速,極速更可達 280km/h(選配 AMG Driver’s Package)。純電行駛模式下,最高車速可達 140km/h,而得益於 28.6kWh 高壓電池,電動續航力可超過 100 公里,足以應付日常市區行駛,減少燃油消耗與碳排放。


E 53 HYBRID 4MATIC+ 配備 11kW 交流充電功能,並支援最高 120kW 的動能回收,能根據駕駛情境自動調節能量回收程度,提供最佳續航與駕駛感受。此外,方向盤後方設有動能回收模式切換撥片,可自由調整回收力度,在 D- 模式下更能體驗「單踏板駕駛」,讓車輛放開油門即可自動減速,提高行車效率。


底盤強化,駕駛穩定性與靈活性再升級
AMG 針對全新 E 53 HYBRID 4MATIC+ 進行大幅度底盤升級,包括:
• AMG RIDE CONTROL 自適應懸掛系統,能根據行駛狀況調整減震器的阻尼力,提供 Comfort、Sport、Sport+ 三種模式選擇。
• 可變四輪驅動系統 AMG Performance 4MATIC+,智能分配前後輪驅動力,提高過彎穩定性與濕滑路面的抓地力。
• 主動式後輪轉向技術,低速行駛時後輪與前輪反向轉動,提升靈活度;高速行駛時則與前輪同向轉動,增強穩定性與操控感。


內外設計全面進化,豪華與運動完美融合
作為 AMG 家族的一員,E 53 HYBRID 4MATIC+ 的設計融合了 運動感與豪華氣質:
• AMG 水箱護罩 直瀑式格柵設計,前臉更具侵略性
• 19 吋或 20 吋 AMG 輕合金輪圈,搭配強化輪拱,突顯肌肉感
• 流線型 LED 尾燈採用 Mercedes-Benz 星型設計,增強車尾辨識度
• AMG 高性能座椅採用 Nappa 皮革包覆,提供出色支撐與舒適性
• AMG MBUX 超級顯示屏,可選配乘客監控功能,並內建 AMG TRACK PACE 記錄駕駛數據
• 後排首次導入中央手枕綜合控制面板,讓乘客可自主調整座椅與冷氣溫度


豐富駕駛模式,滿足不同需求
E 53 HYBRID 4MATIC+ 提供多種駕駛模式,讓駕駛者根據需求自由切換:
• Electric 純電模式:可用 163 匹馬力的電動馬達行駛,提供寧靜無排放的駕駛體驗
• Comfort 模式:適合日常駕駛,兼顧舒適與燃油效率
• Sport / Sport+ 模式:提升油門與轉向反應,提供更直接的動力輸出
• Battery Hold 模式:保持電池電量,方便未來使用純電行駛
• RACE START 模式(選配 AMG DYNAMIC PLUS 套裝):解鎖最強動力輸出,適合賽道激烈駕駛


Mercedes-AMG E 53 HYBRID 4MATIC+ 無疑是現今市場上最具吸引力的高性能 PHEV 行政級房車。它不僅保留了 AMG 一貫的駕駛樂趣與強勁動力,更透過先進電能技術,提供更高效的能源管理與純電駕駛體驗,讓駕駛者既能享受速度快感,也能兼顧環保與實用性。

對於 AMG 車迷來說,這款車的問世無疑為性能與電動化的融合樹立了一個新標準。無論是日常通勤還是長途旅行,E 53 HYBRID 4MATIC+ 都能提供極致駕駛樂趣。未來,隨著高性能 PHEV 技術的進一步成熟,或許我們可以期待 AMG 會在電能領域帶來更大突破,甚至推出更高性能的純電車型。

Lewis Hamilton 成為 lululemon 品牌大使


當我們提到 Lewis Hamilton,大家想到的通常是 F1 賽車場上的極速風采,但這位七屆世界冠軍的影響力早已超越了賽道。近日,lululemon 正式宣布 Hamilton 成為品牌最新全球大使,並將攜手這位賽車傳奇開啟一場跨界合作,結合運動、時尚與社會影響力,為全球帶來更多靈感與創新。

作為全新品牌大使,Hamilton 不僅將穿上 lululemon 的高機能運動裝備,應用於日常訓練、比賽準備及賽後恢復,還會直接參與產品設計,為品牌帶來更多專業見解。他表示:「lululemon 的產品不只是時尚與舒適兼具,更符合我的運動需求。我很高興能與這個強調身心健康的品牌合作,並希望藉此啟發更多人。」


這次合作不僅限於運動服飾,lululemon 旗下的社會影響力中心(Centre for Social Impact)更將與 Hamilton 創立的 Mission 44 基金會合作,透過體育及心理健康計劃,為年輕一代提供公平的教育與就業機會,推動社會進步。

作為 lululemon 2025 年最新品牌企劃 「No Holding Back」 的主角,Hamilton 會展示頂尖運動員如何透過嚴格的日常訓練,不斷挑戰極限,成就巔峰。他將身穿品牌的最新男士訓練系列,包括深受喜愛的 Metal Vent Tech 招牌系列,向世界傳遞運動與時尚融合的嶄新概念。

Hamilton 的影響力不僅限於 F1,他的時尚觸角早已深入高端時裝界,並曾與多個國際品牌合作。他勇於挑戰傳統審美,大膽創新的穿搭風格早已成為潮流指標。如今與 lululemon 攜手,進一步印證他對運動、時尚及社會影響力的全方位關注。


作為一位在 F1 賽場上創造無數歷史的車手,Hamilton 對速度與極限的追求無庸置疑。然而,他的成功並非僅憑天賦,而是來自對身心狀態的極致管理。這次與 lululemon 的合作,正正體現出現代運動員不僅要有卓越的技術,還需要兼顧身心平衡,甚至影響更廣大的社會層面。

對於一個將運動與時尚完美結合的品牌來說,Hamilton 無疑是最佳代表。他的加入不僅為 lululemon 帶來更多賽車場上的熱血精神,也將吸引更多熱愛運動、講求風格的消費者。這次合作,無論是對於 F1 車迷、運動愛好者,甚至是時尚界來說,都是一次值得期待的碰撞與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