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 C
Hong Kong
Tuesday, September 30, 2025
主頁 博客 頁面 14

Mercedes-Benz CLA Shooting Brake EQ 電動版登場


Mercedes-Benz 進一步拓展純電產品陣容,正式發表首款電動 Shooting Brake — CLA Shooting Brake EQ Technology 版,結合動感設計、星空天幕、極致空間與高續航,目標直指對生活講究又追求駕駛感的車主群體。這部新車預計於 2026 年 3 月率先於歐洲上市。


外觀方面,全新 CLA Shooting Brake 延續 CLA 四門轎跑的設計語言,從車頭到 B 柱一致採用低風阻「鯊魚鼻」造型,再透過延伸至尾部的平滑車頂線條塑造出旅行車特有的修長姿態。車頭設有 142 顆發光星星的飾板,與 MULTIBEAM LED 頭燈和貫穿式尾燈呼應,令整體外型更具現代感與科技感。


天幕設計是這部車最大亮點之一。CLA Shooting Brake 配備一體式全景玻璃車頂,不僅採用紅外線反射及 Low-E 隔熱玻璃,提升冬暖夏涼的乘坐體驗,還可選配變光功能,讓乘客瞬間切換透明或霧面狀態,兼具私隱與防曬功能。夜間更能透過內建的 LED 星光模組,營造出 158 顆星星照耀的星空車廂,無論是駕駛或乘客,皆能沉醉於其獨特氛圍中。


車廂空間同樣有感升級。新車長度比上代增加 35mm,高度提升 27mm,軸距達 2,790mm,令前後排頭位及腿部空間均有所增長。行李廂基本容量為 455 公升,放倒 40:20:40 分離式座椅後可拓展至 1,290 公升,加上前方 101 公升的「frunk」空間,實用性不輸傳統 SUV。此外,EASY-PACK 電尾門、HANDS-FREE 踢腳感應功能與標配車頂行李架進一步提升日常便利性。


動力與續航表現方面,全新 CLA Shooting Brake 採用 EQ 技術平台,最高提供達 761 公里的 WLTP 續航里程,並具備 800V 快充系統,只需 10 分鐘即可補充約 310 公里的電量,日常通勤或長途旅行都毫無壓力。拖力方面,後驅版本拖曳能力達 1,500kg,四驅版本更提升至 1,800kg,是目前同級電動旅行車中極為少見的高實用配置。


自 2012 年 CLS Shooting Brake 首次亮相以來,Mercedes-Benz 一直引領四門旅行房跑的設計潮流。今次再將 Shooting Brake 這一概念正式引入純電世代,讓 CLA Shooting Brake EQ 版成為具備設計品味、空間彈性與電動性能的多功能豪華選擇。


從設計、空間、續航到拖掛能力,CLA Shooting Brake EQ 是目前 Mercedes-Benz EQ 純電家族中最貼近日常與生活實用性的產品之一。作為一位經常試車的編輯,這款車真正令我感受到電動車不必犧牲美學與生活感 — 星空天幕、長距離續航與優雅外型,讓人一見難忘。對於想要一部兼具風格與實力的電動旅行車的買家來說,它絕對值得期待。

樂道 ONVO L90 預售啟動,人民幣 27.99 萬起挑戰三排純電 SUV


在 NIO 蔚來的第二品牌 ONVO(樂道) 正式舉行的 L90 產品及技術發佈會上,品牌創辦人兼 CEO 李斌正式公佈全新旗艦 SUV —— ONVO L90 開始預售。全款售價為人民幣 279,900 元,若選擇電池租賃(BaaS)方案,起步價僅 193,900 元,大幅壓縮傳統大型豪華 SUV 的入門門檻,向中國高端純電三排 SUV 市場發起強勢挑戰。ONVO L90 將於 7 月底正式上市,並自 8 月 1 日起陸續交付。展示車已同步進駐全國各地 ONVO 門店,搶佔暑期家庭用車旺季。

L90 由前 Bentley 設計總監 Raul Pires 操刀,整體長達 5,145 mm,軸距更達 3,110 mm,同時擁有 超低風阻係數僅 0.25 Cd,得益於多達 107 項空氣力學優化設計。無論視覺或工程設計上,皆展現一款旗艦 SUV 該有的自信與大器。外觀提供五款車色,包括「山脈黑」、「雪冠白」、「日曜金」等,靈感來自自然地貌,呈現探險與家庭出行的結合精神。


針對當前市場上多數大型 SUV 仍以油電或增程技術為主,導致三排空間狹窄、後行李廂使用困難等痛點,ONVO L90 選擇從純電架構出發,打造出真正為「六人+十個行李箱」而設的實用座艙。

基於蔚來自研的 900V 高壓平台,車內擁有 4,195 mm 有效艙長,670L 後備箱空間,再加上 240L 的智慧前備箱(frunk),成為同級中最大容積。採三排六座或七座布局,提供三種內裝主題與大量真皮、原木、鈦金屬飾件,營造溫馨又不失豪華感的家庭出行空間。


即使擁有大體積、三排座椅與強大裝載能力,ONVO L90 在效率方面也毫不妥協。根據 CLTC 測試,後驅版本能耗僅 14.5 kWh/100km,標配 85kWh 長續航電池,最大續航高達 605km,即使全家出遊亦無後顧之憂。依托 NIO 蔚來全國超過 3,400 座換電站與 4,600 多座快充站,覆蓋超過 550 個城市與 20 條骨幹高速公路,真正解決了純電三排 SUV 面對的充電與補能焦慮問題。

L90 以 2024 年 C-NCAP 五星安全標準及 C-IASI 嚴苛碰撞規範為開發依據,車體結構使用 84% 鋁合金與超高強度鋼材打造,全車標配 9 個安全氣囊,其中 2.92 米超長側氣簾橫跨三排座位,是目前中國市場最大規格之一。



搭載全新一代 ONVO Smart Driving 系統,擁有包含 全速域AEB 在內的 45 項主動安全功能,背後演算法累積超過 1.7億公里實測數據,真正做到從預防碰撞、減輕駕駛疲勞,到緊急應對全方位守護。

雖然體型龐大,但得益於極致輕量化工程,ONVO L90 整車重量僅 2,250kg,全系搭載與 NIO ET9 同款的 永磁同步馬達,雙電機四驅版本可輸出 440kW 最大功率,0-100km/h 加速僅需 4.7 秒。搭載旗艦級 Cloud Comfort 智能底盤與最新 NT.Coconut 2.0 系統,整合駕駛、懸掛、座艙、互聯功能,真正讓這款「大塊頭」開起來像極了豪華轎跑。

意式跑魂香港暫別!Azzurri 宣布終止代理 Alfa Romeo、Fiat 及 Abarth


香港愛車人要面對一個沉重消息 – 有一個意大利汽車代理權需要停止業務。Azzurri Automobile Limited(意鋰駿汽車有限公司)正式宣佈,將於 2025 年 8 月 15 日起,結束其作為 Alfa Romeo、Fiat 及 Abarth 在香港的官方進口商及代理商角色。這意味著,Azzurri 操刀的意式風情,將劃上句號。

熱情不滅:售後服務繼續由 Stellantis 接手
雖然代理關係即將終止,但原有車主無需擔憂,Stellantis 集團將另覓新合作夥伴,全面接手售後服務支援,包括:
• 原有保養權益、條款與年期維持不變;
• 繼續享有原廠規格的維修與保養;
• 客戶將獲直接通知未來的服務安排細節。

這種安排對現有車主來說無疑是一顆定心丸,尤其是對一向追求獨特個性的 Alfa Romeo、Fiat 和 Abarth 車主而言,原廠支援的延續是維持品牌精神的重要一環。

市場轉變下的代理易手
香港汽車市場本就瞬息萬變,在香港市場國產車大行其道,而且價格吸引,選擇又多,加上近年全球供應鏈受壓,對於非主流歐洲品牌而言,能否保持穩定貨源與市場曝光率是一場持久戰。Azzurri 雖努力多年,但在 Stellantis 集團內部資源整合及全球戰略下,本地代理的結構調整或許早已鋪路。這亦反映出代理制度的本質:品牌與本地市場之間的橋樑,既要有熱情,亦需資源與彈性,否則難以長期支撐市場經營。

不同車主的反應
• Alfa Romeo 擁躉:這群對設計與駕駛感覺有高要求的車主,對代理變動或有情意結,但售後安排妥善,應能安心。
• Fiat 用家:不少 Fiat 車主屬於實用主義者或文青買家,關注的或是零件供應及維修便利度。
• Abarth 車主:這批追求性能與個性的熱血派,可能最關心是否仍有品牌活動與技術支援延續熱情。

代理制度的意義與限制
像 Azzurri 這樣深耕細作的本地代理,其價值不只是銷售車輛,更重要的是建構一個品牌社群,讓意式汽車文化在香港有根有據。無奈在大集團主導的全球市場策略下,本地代理的彈性空間愈來愈窄,尤其當供應成為瓶頸,最終只能在這個時候劃上句號。不過,Alfa、Fiat 和 Abarth 三個品牌的魅力,遠超代理權的更替。就如一場熱戀,可能會因時間或現實而告一段落,但愛過的那份熱情,不會輕易熄滅。如果香港再有下一位接棒者,一定是意式跑魂的傳遞者。

BYD 兩個月連破銷量紀錄!新 SUV SEALION 7 熱賣帶動


中國新能源車巨頭BYD(比亞迪)近日在日本市場再創佳績!官方公佈,截至2025年6月底,BYD自2023年1月進軍日本以來,累計登記台數正式突破5,000大關,達到5,305台,這不僅是品牌在日的重要里程碑,更標誌著BYD成功打入日本這個極為保守的汽車市場。

目前BYD在日本共推出4款電動車,分別是SUV「ATTO 3」、小型車「DOLPHIN」、房車「SEAL」以及最新的重磅SUV「SEALION 7」。從累計數字來看,ATTO 3仍是銷售主力,佔總銷量40%,DOLPHIN緊隨其後32%,而房車SEAL則佔17%,至於4月剛上市的SEALION 7,雖然只銷售了短短兩個月,仍迅速佔據11%份額,勢頭驚人。

特別值得留意的是,2025年上半年(1月至6月),BYD在日本的總登記台數達1,636台,對比2024年同期的980台,銷量暴升167%,足見日本市場對BYD電動車的接受度大幅提升。而2025年6月更首次單月突破500台門檻,達512台,遠超5月的416台,並連續兩個月刷新「單月歷史最高銷量」紀錄。

這波銷售爆發的最大功臣,正是4月登場的新車SEALION 7。這款SUV自推出以來人氣急升,不但成功帶動整體品牌聲勢,更令BYD首次打入日本「輸入車品牌登記台數排行榜」前10名,這對於過去向來由歐洲車主導的日本進口車市場而言,絕對是大突破。

從市場層面分析,SEALION 7的成功並不意外。日本消費者對SUV需求穩定,加上該車擁有相對親民的售價、優秀續航力與先進配備,正好迎合重視實用性的家庭客層與科技愛好者。而BYD品牌亦積極強化日本本地服務網絡,提升消費者信心。

更深一層來看,BYD此番在日本急速成長,其實反映了全球電動車市場變局加速。隨著日本國內電動車政策逐漸鬆綁,加上新能源車技術日漸成熟,像BYD這類外來新勢力的確切實填補了市場空缺,也為傳統日系車廠敲響警鐘。

這次BYD在日本的戰績,對我來說絕對是汽車市場格局變動的最佳寫照。說真的,日本市場一向保守,消費者對車款要求極高,若非產品力強、價格吸引、服務穩妥,根本難以打開局面。BYD能短時間內突破5,000台、甚至連續破月銷紀錄,已證明電動車世界正在變天。

日本便利店大變身!Lawson 首創「車中泊樂園」連夜泊車也變得豪華?


近年日本「車中泊」(車宿)熱潮愈演愈烈,Lawson 這間大家熟悉的便利店,竟然成為打頭陣的先行者,把停車場搖身一變成為「RV Park」專為駕車旅客而設的車宿專區。這個日本便利店界的破天荒之舉,將由2025年7月14日起,在千葉縣6間分店試行一年,成為全日本首個便利店車中泊設施。

從外觀設計來看,這些Lawson門店依然維持藍白色招牌及簡潔現代風格,毫無違和感,但當你走到停車場範圍,便會發現新設的「RV Park」車位清晰標示,每格劃位井然有序,旁邊設有燈光與指示牌,讓人一眼就知道這裏是「合法車宿專區」,絕對不會有違規或趕客問題,氣氛相當安全而親切。

至於設備方面,「RV Park」的最大優勢,就是所有設施均經日本RV協會認證,必須符合一系列嚴格標準,例如設有24小時開放、乾淨整潔的廁所,以及完善的垃圾處理設備。這點正正補足了傳統車宿地點的缺陷,不少道之驛或郊外停車場雖然環境優美,卻缺乏便利商店的各種支援設施。而Lawson本身的便利性更是無可比擬,不但可隨時購買熱食、飲料及日用品,更有ATM及Wi-Fi等額外功能,加上有店員駐守,無論深夜或清晨,都有足夠安全感,特別適合女性、親子客群,甚至獨自旅行的背包客。

這個計劃的真正吸引之處,是它打破了車宿旅遊的階級限制,不論你是精打細算的小資家庭、希望帶寵物同行的愛寵一族,抑或是熱愛露營冒險的戶外達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玩法。省錢之餘,亦能隨心所欲安排行程,不再受限於高昂的酒店費用。加上今次實驗選址非常精準,6間參與門店全位於千葉縣熱門旅遊地段,包括衝浪勝地一宮、溫泉區天津小湊、以及海水浴名所南房總、富津等地,全部都是駕車族夢寐以求的打卡熱點。


在使用方式方面,每次使用的費用為2,500至3,000日圓(約港幣$125至$150),以每次每車位計算,只接受信用卡支付,不設現金。預約方面,將由7月8日起開放,必須透過官方專用網站預訂。使用時段亦十分明確,傍晚6時可Check-in,翌日上午9時前需Check-out,與傳統露營場類似,但多了一層便利店的加持。

這項新嘗試,其實不單純是Lawson為了增加人流與收入,更是日本住宿與旅遊文化變革的一部分。隨著住宿成本節節上升,加上露營車登記數量持續增長,日本正迎來一股「汽車旅行熱」,而Lawson憑著全國密集店網,正好發揮「鄰里型車宿基地」的潛力,把便利店與車宿結合,為未來的「汽車生活」鋪路。

作為一名長年自駕遊車評人,我對這種模式特別有共鳴。過往我最頭痛的,就是車宿時找不到既安全、又舒適、又能隨時補給的地方。很多道之驛雖然美麗,但晚上過於冷清,甚至廁所關門,十分不便。反觀Lawson這類「便利店車宿」,不單可以買熱食、飲品,還有亮燈的人氣,令人安心得多。

坦白說,我甚至希望這概念有朝一日能登陸香港。想像一下,週末夜晚隨時揸車到郊外,泊在便利店門口,享受一杯熱Latte、一份熱騰騰便當,然後安睡在車廂內,翌日再輕鬆遊山玩水,這種自在又實用的汽車旅行體驗,簡直是都市人夢寐以求的寫意生活。未來,汽車旅行的新常態,很可能就是這樣簡單、便利又安全。

【視像】MG Cyber X 現身 Goodwood FOS!準備跟 Suzuki Jimny 對抗


舉行中的 Goodwood Festival of Speed,我們在現場見到 MG 帶了他們話題新作 Cyber X。呢部車早喺四月上海車展就首次亮相,當時已經吸引晒全球目光。英國 MG 話事人表示,Cyber X 有望兩年內在英國及其他國際市場推出。根據他們的說法,Cyber X 將會採用比現場展車更緊湊嘅尺碼設計,好明顯係想承接 Jimny 因排放法規被逼停產後留下嘅市場空檔。不過,Cyber X 嘅目標唔止係想頂替 Jimny 咁簡單,望望它的外形,更本就是 Land Rover Defender 同 Mercedes G-Class 那種硬派味道,讓人一眼就有這個感覺,MG 更本是想結合經典越野魂同新世代電動科技,打造一部可以上山落海、又夠晒潮味嘅新物種。你又鍾唔鍾意呢?

Goodwood 現場直擊:新日系戰神?Toyota GT Concept 全球現身


當其他品牌紛紛主攻 SUV 或電動車市場時,Toyota 卻選擇用一部傳統雙門跑車重回性能車領域。這部名為 Toyota GT Concept 的新作,歷經多年的傳聞與間諜照洗禮,終於在今年 Goodwood Festival of Speed 正式亮相,還一口氣帶來兩款版本,我們現場看到的另部車為極致性能的 GT Racing Concept,它車尾有一個類似 GT3 尾翼,車頭入風口也比較大。他們兩部車仍穿著迷彩偽裝、但明顯為市販版鋪路的道路車型。


Toyota 並不是憑空造夢,這台 GT Concept 是在世界最嚴苛的賽道上「煉」出來的,包括德國的 Nürburgring、比利時的 Spa Francorchamps,以及自家大本營富士賽道。每個測試環節都代表著 Toyota 想要造一部真實可用、真正能跑的超高性能跑車。從品牌策略角度來看,GT Concept 很可能是未來 Lexus LFR 的開發原型,但以更親民的 Toyota 包裝面世,雙車路線相互鋪路。

雖然街道版車身仍然被迷彩包得密不透風,但現場直播時發生了一件小插曲,在 Youtube 直播時,全球車迷一齊看到內櫳設計。在第二日活動中,兩部 GT Concept 完成 hill climb 後接受直播訪問,其中一位車手在訪談結束時大方打開車門,曝光了車廂佈局。畫面所見,內裝採用紅黑雙色鋪排,紅色部分佔據中控下層、地台及桶椅,黑色則應用於軚盤、上層儀錶台及中控屏幕區域,營造出濃厚的戰鬥感。


重點裝備包括碳纖桶形賽車座椅、一個中控突起設計(可能是無線充電板,亦可能是操作手枕),中間更有一個大型旋鈕,推測為駕駛模式選擇器。而在其上方則有一列金屬風格面板,排列七個實體開關,應為冷氣或 infotainment 控制功能。畫面中還可見一個大型中控螢幕,尺寸約為 14 吋,亦疑似設有數碼倒後鏡,預示未來將標配科技化內裝。


至於外觀設計方面,雖然迷彩遮掩不少細節,但從輪廓與比例看出,GT Concept 明顯擁有極低重心與寬體設定,車尾比例幾近中置超跑。另有趣的是,兩位車手所穿的迷彩戰衣圖案與車身偽裝完全一致,都是一種鉤狀或 boomerang 式幾何圖騰,可能暗示量產版本的設計語言、燈組設計。

動力方面,Toyota 官方雖然保持沉默,但 hill climb 現場的聲浪毫不掩飾 V8 引擎的存在。現場評論員更大膽推測這部車配備高轉自然吸氣 V8 或 V8 Hybrid 組合,並幾乎可以肯定採用後驅佈局。這亦與先前多次被捕獲測試的 Lexus LFR 原型車呼應,可見 GT Concept 不止是一台概念跑車,更是整個集團未來高性能戰略的重要支點。


GT Concept 的出現不僅填補 GR Supra 之上的性能空缺,更有機會為日系性能車重新定義旗艦級定位。對 JDM 粉絲而言,這部車可能是繼 LFA 後,最能承載「日系魂」的一台跑車。對豪華車市場的用家來說,Lexus LFR 將提供相同性能但以豪華取向演繹,吸引一眾 Porsche 或 Aston Martin 準車主。至於在新能源法規壓力下的香港市場,如果 GT Concept 採用 Hybrid 系統,將更有利於日後的稅務與牌費部署,具備實用性與持有成本優勢。

GT Concept 並不是一台講求理性選擇的車,它存在的目的,是向全世界展示:Toyota 仍然記得「熱血」是甚麼。當年 LFA 用 V10 高轉聲浪為日系跑車掀起榮耀時刻,今天的 GT Concept,則以更貼近現實的姿態,喚起我們對駕駛激情的渴望。

那個瞬間,當車手打開車門、鏡頭不經意拍下紅黑內櫳的一刻,我心中突然一震。這部車,不再是模糊的設計草圖,而是真正走近我們生活的實體。而 Toyota,終於再次認真起來,用行動向全球車迷宣告:「我們不只會造 Hybrid,我們還懂得造夢。」

文:Car1.hk 傻強
圖:Car1.hk & Toyota

Mercedes-AMG CLE 53 4MATIC+ 沒有減型理由


Mercedes-Benz 平治對上兩部 AMG 車 C 63 S E Performance 和 E 53 都是玩混能驅動,前者在後軸裝有摩打和電池,E-Class 的摩打結合在波箱內,兩者都可插牆充電,可純電行車慳油亦可油電混合催谷,連帶駕駛操作亦比較複雜,要顧及多兩個 EL 模式行電和 Battery Hold 模式保電,C 63 更要認識後摩打的輸出會根據不同 Drive Modes 而改變,軚盤圓鈕可拎左拎右做拖慢充電,撳掣啟動的「Boost」其實是限制摩打出力,留待盡油出彎和超車時摩打可以比足 100% 輔助力,並不是你以為的「谷車」功能,駕駛前可要上堂進修或睇過 YouTube 教學先懂得駛出街。結構複雜的兩車重量亦不少,C 63 是重若電車的 2,650kg,E 53 亦有 2,315kg。


繼全新轎跑車系 CLE 推出的這部 AMG CLE 53,沒有半部電車附身,引擎只附帶一個 ISG(Integrated Starter Generator)撻火器/發電機小摩打,4MATIC+ 四驅所得的動力全是純由燃燒電油加少少「EQ Boost」輕混能而來,重量是輕身得多的 1,925kg。不是說它是甚麼「回歸基本」的「理性傑作」,我們只想指出它是相對比較簡單、比較專注、比較輕巧的 AMG 車,駛在路上無論車的感覺或人的操作也比較輕鬆。

2023 年推出的 CLE 是取締 E-Class Coupe 的獨立新車系,車身長度介乎 C 和 E-Class 之間,比舊款 E-Class Coupe 長少少;在傳統平治轎跑車的俊俏車身比例下,車子集 C 和 E-Class 的設計於一身,錶板及門壁設計和上窄下闊款的鬼面罩都與 C-Class 一樣,更先進的屏幕系統和主動安全技術則來自 E-Class。CLE 有自己的燈組設計,Digital 頭燈在頂部有兩粒橢圓形日行燈,底部有四條藍色燈條裝飾,分開兩截的尾燈在「剔」形的紅燈背後有深紅色底色。


這部 CLE 53 的 AMG 化地方與其他源自 Affalterbach 的出品差不多,鬼面罩用黑色直間,有較大入風口的 AMG 款頭泵把,左右兩邊有「C」形翼片,之內有兩撇「貓鬚」,頭冚兩條拱紋之間有罅縫通風,頭冚貼上由 C 63 首用、E 53 也有的 AMG 徽章,裙腳和沙板風口有裝飾件,沙板有「Turbo 4MATIC+」字。車子前後軸左右跨距分別加闊 58 和 75mm,連帶前後沙板也要拋出,令整車大隻得多;小尾翼本身是車身色,但可跟 AMG Styling Package 轉為黑色;尾泵把有左右假風口、全黑下半裝飾、大排 Diffuser 和四條圓形尾喉。

一如我們說過多次,大細屏幕式錶板設計令跑格和豪華的分別變得模糊,CLE 53 車內的 AMG 地方就是中控台應該是木紋的地方轉用碳纖件裝飾,連頭枕座椅的形狀和弧度其實與普通 CLE 一樣,但有 AMG 圖案和紅色縫線令它們看來勁一些,安全帶也是具跑感的紅色。四柱軚盤吊著兩粒要人手摸摸的 AMG 發光 Steering Buttons,儀錶圖案除了正常黑白色圓錶 Classic、紅色圈的 Sport、「車仔」 Assistance 輔助模式及大地圖外,AMG 特有專屬的橙圈「Super Sport」。中台屏幕有馬力/扭力「心電圖」、四輪轉向角度、Turbo 壓力等顯示。主動安全系統與新 E-Class 一樣,配有 Active Brake Assist 前方自動煞車、Active Lane Keeping Assist 偏航震軚和自動扭軚跟線、Blind Spot Assist 盲點有車警示。


機械上,平治「450」、「500」和 AMG「53」一直用開的「M256」3.0 升直六渦輪增壓加電動機械增壓引擎,CLE 53 採用稱為「M256M」的小改版本,有優化燃燒室設計、改良進/排氣管道、新活塞環。之前稱為 eZV(Electric Auxiliary Compressor)的電動輔助增壓器,AMG 叫作「Electric Additional Compressor」,作用同樣是在廢氣 Turbo 有效谷氣前,在入氣一方用摩打谷,使有即時中段加壓反應,容許使用大 Turbo 谷尾段。平治沒明言 E 53 是否已用這引擎,但兩者最高谷氣壓力同為 1.5 bar,輸出同為 449 匹 / 560 牛頓米,所以我們相信 E 53 也用它。另 CLE 53 在盡油 Overboost 時有 10 秒可「谷」至 600 牛頓米。

ISG(Integrated Starter Generator)同屬第二代設計,與波箱殼綜合一起,與普通 CLE 一樣有 23 匹 / 205 牛頓米「EQ Boost」輔助,以及熄火重啟、滑行熄火、動力回收等輕混功能。9 速 AMG SPEEDSHIFT TCT 波箱屬 9G-TRONIC 的高性能版。懸掛用鐵彈簧加 Adaptive Damping 吸震筒。制動系統與 E 53 同級,配 370mm 前碟+四活塞固定卡鉗、360mm 後碟+單活塞浮動卡鉗。4MATIC+ 四驅系統可前後分配扭力,並無 Drift mode 玩甩尾,ESP Sport 模式下後轆多輸出,標配 0.7 度同向、2.5 度反向後輪轉向系統。

相比 0-100km/h 需 4 秒的 E 53 和 3.4 秒的 C 63,外形最為跑格的 CLE 53 無大摩打推進下需 4.2 秒,雖無摩打即時大扭力效果,但已是「想點就點」的飛快級數。引擎有 ISG「扭少少」輔助和電動增壓,基本上無 Turbo Lag 感覺。

駕駛操作方面,Dynamic Select 反應系統有 Slippery、Comfort、Sport、Sport+ 模式,Individual 可自選五種踩油反應、自動/手動轉波、三段懸掛軟硬、四種 AMG Dynamic 動態反應、排氣聲量,未設軚盤輕重選項。同樣靠 ESP 內制動和四驅分動幫車入彎的 AMG Dynamic,用「Basic」時轉向中性,「Advanced」至「Pro」越多主動拗入,「Master」可玩甩尾漂移。軚盤上 AMG 按鈕一如以往,右邊撳 Drive Mode,左邊可獨立調懸掛、轉波模式、AMG Dynamics、ESP、排氣聲量,撳幾轉後通常會忘記現時設定,幸好儀錶可顯示「行車設定一覽」,比馬力扭力圖、耗油量更實用。

操控一如 AMG 標準,貼路、制動一流。AMG Dynamics「Master」掟彎,後軸想甩不甩,開「Basic」時緊貼咬地,令人自覺好像很勁。較輕的 CLE 53 駕駛感比 E 53 和 C 63 輕快,有返電油車那種靈活感。引擎雖沒 AMG 技師簽名牌,但拖波、排氣聲音都不會像傳統「63」那樣爆烈,波箱盡油轉波也不「chok」,懸掛在 Sport+ 亦不會過硬,整體是典型「半 AMG 化」AMG 車。CLE 本身型格,這部 AMG CLE 53 正是「型上加型」。


CLE 53 採用「M256M」小改引擎,電動增壓器在 Turbo 谷氣前在入氣一方用摩打谷,最高壓力 1.5 bar 和 449 匹 / 560 牛頓米輸出與 E 53 一樣。


錶台應該是木紋的地方,CLE 53 轉用碳纖件裝飾,四柱軚盤吊著兩粒要人手摸摸的 AMG 發光 Steering Buttons。


連頭枕座椅的形狀和弧度其實與普通 CLE 一樣,但有 AMG 圖案和紅色縫線令它們看來勁一些,安全帶也是具跑感的紅色。


2023 年推出的 CLE 是取締 E-Class Coupe 的獨立新車系,車身長度介乎 C 和 E-Class 之間,比舊款 E-Class Coupe 長少少。


制動系統規格與 E 53 一樣,配 370mm 前碟+四活塞固定卡鉗、360mm 後碟+單活塞浮動卡鉗。


與 C-Class 一樣的上窄下闊鬼面罩,AMG 車有黑色直間,有較大入風口的 AMG 款頭泵把,左右兩邊有「C」形翼片,之內有兩撇「貓鬚」。


頭冚兩條拱紋之間有罅縫通風,頭冚貼上由 C 63 首用、E 53 也有的 AMG 徽章。


CLE 分開兩截的尾燈,在「剔」形的紅燈背後有深紅色底色;小尾翼本身是車身色,但可跟 AMG Styling Package 轉為黑色。


相比 E 53 和 C 63,外形最為跑格的 CLE 53 在沒有大摩打的輔助下,0-100km/h 加速需較慢的 4.2 秒,亦沒有摩打輔助那樣的即時大扭力。


儀錶可「碌」出的「行車設定一覽」總比扭力 / 馬力「污水渠」、耗油量這些更加適合開 AMG 車的人看。


儀錶圖案除正常黑白色圓錶 Classic、紅色圈的 Sport、「車仔」Assistance 輔助模式及大地圖外,AMG 特有專屬的橙圈「Super Sport」。


標準裝有 0.7 度同方向、2.5 度反方向後輪轉向系統。


中台屏幕有馬力 / 扭力「心電圖」、四輪轉向角度、Turbo 壓力這些顯示。


Individual 模式可揀五種踩油反應、自動 / 手動轉波、三段懸掛軟硬、四種 AMG Dynamic 動態反應、排氣大細聲,沒有軚盤輕重。


懸掛採用鐵彈簧加 Adaptive Damping 電子控制吸震筒,有三種軟硬度調校,Sport+ 時亦未至於有簽名牌的 AMG 那樣繃緊、硬實。


排氣有大細聲,拖波時即使大聲也不會像傳統「63」那樣「霹霹啪啪」。



右手的 AMG 軚盤按鈕方便改變 Drive Mode,左手一粒可以跳過各 Drive Mode 的預設來隨時改變轉波模式、懸掛軟硬、AMG Dynamics 等。


AMG Dynamic 用「Basic」時轉向中性,「Advanced」至「Pro」會有越多主動「抝」入彎反應,「Master」容許甩尾玩飄移。


尾泵把有左右假風口、全黑下半裝飾、大排 Diffuser 和四條圓形尾喉。

基本規格
引擎設計:直六汽缸渦輪增壓+電動增壓輕混能系統
排氣量:2,999cc
最大馬力:449 匹 / 5,800-6,100 轉時

最大扭力:560 牛頓米 / 2,200-5,000 轉時 (Overboost:600 牛頓米)
波箱設計:九前速自動波箱
體積:4,853 X 2,042 X 1,435mm
重量:1,925kg

詳盡規格表

售價:HK$1,150,000 起
網址:http://www.mercedes-benz.com.hk
查詢:2895 7339(Zung Fu Company)

文、攝:James Chan
編:Teddy Leung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Kia 英國半年銷量創歷史新高!EV3、Sportage 齊齊搶盡風頭


Kia英國今年上半年正式大爆發,累積新車註冊量達62,005輛,打破品牌史上半年度最高紀錄,橫掃英國市場!不單如此,1月、3月、首季、第二季及上半年銷量全線刷新歷史,氣勢如虹,躍升成為英國第三大汽車品牌!

電動車、SUV齊發力 超過一半賣「電車」
Kia上半年之所以「賣到停唔到手」,關鍵正是電動化車型大熱——全線電動(EV)、插電式混能(PHEV)及油電混能(HEV,不含輕油電)合共賣出31,643輛,佔總銷量超過一半,比去年同期升7%,穩坐英國電動車市場第二大品牌寶座。

值得一提,Kia在2011年全年才賣出53,614輛新車,如今半年就已全面超越,反映品牌升級速度驚人。


Sportage穩坐英國No.2 EV3成最熱賣電動車
當然,Kia經典SUVSportage依然是絕對主力,上半年累積登記23,012輛,穩坐英國全年第二大最受歡迎新車,續寫SUV霸主地位。而今年大熱的EV3亦火速走紅,上半年賣出6,293輛,不僅榮登英國最暢銷純電動私家車,更橫掃無數獎項,包括2025英國年度汽車、2025世界年度風雲車,風頭一時無兩。另一邊廂,迷你車Picanto表現同樣亮眼,登記量按年激增35%,達7,607輛,證明Kia在A-segment細車市場依然有強勁號召力。

首季全面爆發 Q2再寫新高
回顧全年走勢,其實Kia今年由年頭贏到年尾。
• 1月已錄得歷來最佳開局,單月賣出10,813輛,市佔率7.8%,全英排名第2。
• 3月更創下品牌在英國34年來最高單月銷量紀錄,高達19,993輛。
• 首季累積35,063輛,創下史上最強首季,當中電動車、插電混能、油電混能全部破頂。

第二季Kia再接再厲,EV3繼續大賣,連續成為英國零售EV銷量冠軍,而Sportage亦穩守全英最暢銷SUV寶座。6月單月賣出10,043輛,市佔率5.2%,締造史上最強6月成績。值得一提,Sportage累積在英國已突破45萬輛銷售大關,剛好趕及7月最新版本正式公布售價與規格。

AVATR 11 靠個樣搵食


電動車這遊戲,識玩的一定會在最短時間內繁衍出最多的分支品牌及其產品出來「做大個餅」,例如 BYD 比亞迪有走高檔的 Denza 騰勢,GAC 廣汽有廣汽傳祺、AION 埃安和高檔的 Hyptec 昊鉑,Geely 吉利除了 Geely 外有 Zeekr 極氪,今次這部外型超科幻的 AVATR(阿維塔)11,是長安汽車旗下高級品牌的 SUV 車款;長安汽車在國內的合資品牌有長安福特、長安萬事得、JMC,自家品牌有長安 UNI、長安 NEVO、長安 LCV,以及早前在香港推出的 DEEPAL,AVATR 與後者一樣,同是由大昌行代理。


阿維塔之名取自普通話「安為德」的諧音,代表長安、華為、寧德時代的組合。AVATR 在 2018 年成立,總部位於重慶,上海有 Brand Center 品牌中心和軟件研發中心,而與 Zeekr 要在瑞典有間設計中心供外籍設計師返工一樣,AVATR 亦有一間位於德國慕尼黑的設計中心,駐場首席設計師是曾在寶馬工作超過 20 年的伊朗裔德國籍人 Nader Faghihzadeh,他曾參與 6、7 系及 i8 等車款的設計。AVATR 自 2024 年先後進入泰國、阿聯酋、俄羅斯等 11 個國家市場。


AVATR 11 的車身與中大型的 Polestar 4、平治 EQE SUV、寶馬 iX3 差不多大小,身形比例有點 Aston Martin DBX、Maserati Grecale 那種高大瀟灑、拋腰線的樣子,又厚又圓的車頭話說是仿效 UFO 的設計,即是太空科幻主題,像符號的指揮燈/日行燈和車尾霧燈像 Kia EV6 般以一格格的 LED 砌出來,頭燈與要型的汽車一樣放在泵把下方,即通常擺放霧燈的地方,車尾紅、黃燈循例以燈條構成,懂自動彈出的門手柄,裙腳有「AVATR」字。車系有 Premium 版和 Max 長續航版,用電索門的 Premium 有 21 吋輪圈,有電動車門的 Max 用 22 吋輪圈和 Brembo 卡鉗;車子雖有斜尾造型但有塊垂直的尾玻璃,有點像寶馬 6 系 Convertible 和本田 CRX del Sol 那樣,超型!6 種車身顏色包括金、黑、白、灰、啞白和所見的啞墨灰。


測試的這部 11 乃 Premium 版,用 90 kWh 電池,續航距 475 km,Max 版用 116 kWh 電池,續航距有 600 km,兩款的售價分別是 $513,800 和 $608,800。所用的寧德時代三元鋰電池經 100 多項測試,具熱失控監控功能、零自燃紀錄、浸水 1 公尺 1 小時防水性能,800V 高壓電氣平台支援高達 240 kW 快速充電,15 分鐘可充 30% 至 80%。車子乃後輪驅動,有 230 kW(約 308 匹)/370 牛頓米輸出,Premium 0-100 km/h 加速需 6.6 秒,較重的 Max 要 6.9 秒,極速都是 200 km/h。


車子的駕駛感覺與其他電動車無異,加速一踩即去,但不算很快,沒有甚麼虛擬怪聲播出,行車反應有 Comfort、Standard、Sport 模式,Custom 可以自訂三種踩電反應、三種軚盤和兩種 Brake 踏重量、兩種拖慢充電,大屏幕式的操作,全要從屏幕揀選,開車時改動並不方便,彈頭冚、開充電蓋、開首飾箱亦要撳 Mon,出風口角度也是要用屏幕「捽」,捽來捽去也不能肯定風吹到那裡,調校門邊鏡、調校軚盤要先揀好後「捽」軚盤做;安全和輔助系統有前後撞預警、前後自動煞車、前後橫向有車警報和自動煞車、開門有車預警、盲點有車預警、離線預警和扭軚輔助、打燈自動轉線、落斜慢爬。前雙搖臂、後五連桿懸掛,令行車感覺算高質、舒適,車子重量有 2,160 kg,同樣有車身跟電池拋浮而沉沉贅贅的正常反應、快彎時易響胎的正常操控。

AVATR 11 有頗為豪華的配置,三屏幕的錶板,乘客面前的一塊可以聽音樂和睇片,儀錶屏幕正正常常有跳字車速和「車仔跟線」,沒有圖案可改,然而屏幕比較反光和灰矇,未及例如平治 EQ、smart、Zeekr 的高清和通透。連頭枕的座椅有品牌標誌、「菠蘿包」縫線、通窿頸位,前後四座有三段冷氣,前座有八點按摩功能。車廂用料和做工比較接近比亞迪和 AION 水平,未及「外國」品牌的細緻。空調系統有 AQS 空氣淨化、PM2.5 監察、負離子淨化。天幕天窗可阻隔 99.9% 紫外線。2,016 watts 的 Meridian 音響系統有 25 喇叭。車內睹後鏡乃數碼式。稱為 Vortex 情感渦流的車廂氣氛燈有 256 種顏色搭配。尾箱沒有手柄將後排座椅背彈低。原廠 APP 可遙距開鎖/上鎖、控制冷氣及查看電量,首批 APP 更支援遙控泊入或駛出車位。售價 51 萬起的 AVATR 11 算是較貴的國產電動車,但在一眾廿餘萬的入門產品面前,裝備並不特別豐厚,「花臣」玩意也不算多,但它那個出於德國設計室的外型,應該能令不少人心動吧。


又厚又圓的車頭話說是仿效 UFO 的設計,頭燈與一些型格汽車一樣放在泵把下方,即通常擺放霧燈的位置。


車尾紅、黃燈循例以燈條構成,像符號的車頭指揮燈/日行燈和車尾霧燈像 Kia EV6 般是以一格格 LED 砌出來。


車子雖有斜尾造型,但有塊垂直的尾玻璃,有點像寶馬 6 系 Convertible 和本田 CRX del Sol 那樣,超型!


Premium 版用 21 吋輪圈,有電索門,Max 版用 22 吋輪圈和 Brembo 卡鉗,有電動車門。


AVATR 11 與 Polestar 4、平治 EQE SUV、寶馬 iX3 差不多大小,身形比例有點 Aston Martin DBX、Maserati Grecale 那種高大瀟灑、拋腰線的樣子。


連頭枕的座椅有品牌標誌、「菠蘿包」縫線、通窿頸位。


尾箱沒有手柄將後排座椅背彈低。


天幕天窗可阻隔 99.9% 紫外線。


AVATR 11 有頗為豪華的配置,前後四座有 3 段冷氣,前座有 8 點按摩功能。


大屏幕式操作,改變駕駛反應、彈頭冚、開充電蓋、開首飾箱都要撳 Mon 慢慢摸索。


調校門邊鏡、調校軚盤要先撳 Mon 揀好,再「捽」軚盤操作。


行車反應有 Comfort、Standard、Sport 模式,Custom 可以自訂三種踩電反應、三種軚盤重量、兩種 Brake 踏重量、兩種拖慢充電。


安全系統有前後撞預警、前後自動煞車、前後橫向有車警報和自動煞車、開門有車預警、盲點有車預警、離線預警和扭軚輔助、打燈自動轉線。


空調系統有 AQS 空氣淨化、PM2.5 監察、負離子淨化。


車子 0-100 km/h 加速需 6.6 秒,加速一踩即去,但不算很快;儀錶屏幕正正常常地有跳字車速和「車仔跟線」,沒有圖案可改。


Premium 版用 90 kWh 電池,續航距 475 km,800V 高壓電氣平台支援高達 240 kW 快速充電,15 分鐘可充 30% 至 80%。


乘客屏幕可以聽音樂和睇片,不過屏幕比較反光和灰矇,未及例如平治 EQ、smart、Zeekr 那些品牌的高清和通透。

詳盡規格表
引擎設計:後置摩打
電池容量:90 kWh
續航距:475 公里
最大馬力:230 kW(約 308 匹)

最大扭力:370 牛頓米
車輪驅動方式:後輪驅動
波箱設計:單一減速齒

懸掛系統(前輪):獨立,雙搖臂
懸掛系統(後輪):獨立,五連杆
制動系統(前輪):通風碟
制動系統(後輪):通風碟
車身尺寸:4,880 x 1,970 x 1,601 mm
重量:2,160 kg
總戴客人數:5
輪圈大小:21吋
輪胎使用:265/45 R21
車輪軸距:2,975 mm
查詢電話:9528 8633 (Evolve New Energy Motors Company Ltd.)
查詢網址:www.avatr.hk
價格:「一換一」計劃:$513,800

文、攝:James Chan
編:Teddy Leung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Hyundai 英國半年賣近五萬部新車!IONIQ 9強勢蓄勢待發


在英國這個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Hyundai再度交出亮眼成績,2025年上半年累積48,777輛新車銷售,按年勁升5.1%,穩守4.7%市場佔有率,持續鞏固去年底的強勢地位,證明品牌實力絕非偶然。

主攻公司車市場爆發 零售市佔同樣有力
Hyundai今年其中一大亮點,是在英國True Fleet(公司車)市場表現驚人,在整體僅升7.7%的情況下,Hyundai公司車銷售卻狂升33.8%,成為英國Fleet市場的黑馬,證明品牌自2020年重新部署Fleet策略後,成效漸現。

不只Fleet市場,Hyundai零售市場同樣表現不俗,上半年零售銷量比去年同期增加20%,在整體僅升4.5%的市場中顯得相當搶眼。

TUCSON續任銷量王 INSTER新星火速爆紅
銷量王牌依然是TUCSON,累計售出15,495輛,佔全線銷量超過31%,依舊是Hyundai英國市場的中堅主力。

值得注意的是,剛推出不久的小型純電新星INSTER,在僅僅一個完整銷售月內已賣出1,127輛,勢頭強勁,已為品牌電動攻勢注入新動力,為接下來的IONIQ 9暖身鋪路。

IONIQ家族電力全開 IONIQ 9即將上場
Hyundai的電動車攻勢越來越凌厲,IONIQ 5、IONIQ 6已站穩市場,INSTER與KONA Electric亦成為品牌銷量增長的重要推手,而重量級大旗艦IONIQ 9即將開始交付,預料將進一步推高全年銷量。

Hyundai IONIQ 6 N 震撼登場!Goodwood 速度節全球首演


速度、操控、聲浪、漂移,Hyundai IONIQ 6 N在2025 Goodwood速度節上正式亮相,這款高性能電動四門跑房,無疑成為Hyundai N品牌電動化旅程的全新里程碑!不靠單純數字說故事,這部車真正做到了將駕駛激情「全面電氣化」。IONIQ 6 N 以650匹馬力、770Nm扭力,搭配N Launch Control彈射起步模式,只需3.2秒就能完成0-100km/h加速,極速達257km/h,不論街道還是賽道,絕對是「新世代直線猛獸」。

它不止是「快」,更將Hyundai N三大性能核心 -「彎道惡魔」、「賽道能力」與「日常跑車」完全融為一體,從日常代步到賽道刷圈,一車兩用,隨心切換。


IONIQ 6 N 採用全新設計的懸掛幾何與強化車架,大幅提升操控靈敏度與彎道穩定性。低重心搭配加寬輪距、專屬鵝頸尾翼、擴張輪拱與賽車化下擾流,不單外型張力十足,更兼具高下壓力與低風阻,讓高速過彎更加沉穩。同時,全新N Battery管理系統專為賽道而生,無論短途衝刺還是耐力賽都能確保電池溫度穩定,配合強化冷卻技術,縮短電池預熱時間,確保隨時保持巔峰輸出。


電動跑車也能「聲浪、換檔、漂移」?
Hyundai N徹底打破電動車「無聲、單調」的刻板印象,為IONIQ 6 N打造前所未有的駕駛體驗:
• N Active Sound+:三組獨特聲浪模式,包括賽車風格「Ignition」、經典EV風格「Evolution」、未來感「Lightspeed」,每一段聲音都充滿沉浸感。
• N e-Shift模擬換檔系統:完整還原賽車密齒比換檔節奏,與N Launch Control、漂移模式、Grin Boost加速功能完美整合,讓駕駛者徹底融入節奏。
• N Ambient Shift Light:中控氛圍燈會隨「換檔」節奏閃爍,每一下加速不只聽得見,更看得見。


IONIQ 6 N 更配置N Track Manager賽道管理系統,讓駕駛者自創賽道、記錄圈速,甚至用「Ghost Car」虛擬車影重現最佳駕駛路線。漂移迷還可透過N Drift Optimizer微調漂移入彎速度、角度與輪胎滑動程度,從新手到賽道高手都能玩得盡興。此外,Hyundai還為IONIQ 6 N推出專屬N Performance Parts賽道套件,讓玩家自行升級,從外觀、懸掛到空力件,一應俱全。


Goodwood速度節今年幾乎成了Hyundai N的主場,除了IONIQ 6 N全球首演,還有IONIQ 5 N、IONIQ 5 N TA Spec、i30 N、WRC賽車與RN24等齊聚一堂。
最高潮是7月10日的「N Moment」同步展演,IONIQ 6 N、IONIQ 5 N、漂移版本、WRC賽車全員出擊,齊齊衝上山道,場面火爆震撼。

Subaru Forester e-BOXER Hybrid 香港登場 HK$369,800 起開賣


如果你是SUV忠粉,又重視越野性能與節能科技的完美結合,那麼,全新2025 Subaru Forester e-BOXER Hybrid,絕對會令你眼前一亮。新一代Forester在設計上絕不馬虎,六角形鬼面罩配上全新C型LED頭燈,霸氣十足,車尾亦換上新設計LED燈組,整體視覺更具侵略性。19吋鋁合金輪圈加上車頂行李架、擾流尾翼,成功把冒險與時尚感融合。


顏色選擇亦更有心思,新增River Rock Pearl、Cashmere Gold Opal及Daybreak Blue Pearl三款新色,不論你是愛低調、還是追求個性化,都有心水選擇。內櫳方面,同樣有驚喜。中控配備11.6吋FHD多功能觸控屏幕,支援無線Apple CarPlay®,結合Harman/Kardon高級音響系統,駕駛氣氛瞬間升級。座椅方面,前座支援10向電動調校,連腰部支撐,特別適合經常長途駕駛人士。內裝物料亦不失細節,提供黑色或棕色高級皮革,講求質感之餘,人體工學設計亦確保舒適支撐力,長途旅行不再勞累。

最吸引的莫過於這副全新並聯混能動力系統,結合2.5L水平對向引擎及高輸出摩打,再配合63公升大油缸,官方續航力突破1000公里,遠行無憂。


日常駕駛時,「EV Drive Mode」提供純電寧靜行車體驗;加速、爬坡時電摩打輔助提升動力感,煞車時還能回收能量自動充電。駕駛者根本毋須煩惱動力分配,一切由系統自動智慧調整,兼具節能與性能。

再配合8速Lineartronic自動波箱及左右平衡式全時四驅系統,駕駛感更細膩,越野能力依舊保持水準,220mm離地距、500mm涉水能力,加上X-MODE越野模式及陡坡緩降控制,戶外探險無難度。



全新EyeSight 4.0駕駛輔助系統配備三鏡頭技術,主動車距巡航、線道維持、防偏離、預警煞車、碰撞防護一應俱全。新加入的「緊急停止駕駛安全輔助」功能,更能偵測駕駛者異常,主動安全停車,真正做到全方位守護。

其他如智能駕駛警示、倒車自動煞車、自動駐車輔助、主動扭力分配等系統,一樣齊全,讓駕駛新手到資深玩家都駕駛得更安心。


不同買家怎看?
家庭客:大容量、長續航、舒適座椅,加上高度安全保障,是家庭用車首選。
戶外玩家:越野性能、四驅系統、涉水能力與行李架,絕對是戶外露營、行山的理想拍檔。
環保節能族:混能系統帶來高燃油效益,亦無需充電,兼顧環保與便利。


老實說,今次Forester e-BOXER Hybrid可謂誠意十足,續航力破千公里,加上實用空間、越野性能及豪華配備,基本上無論是日常通勤、家庭旅行,還是週末戶外活動,它都應付自如。最深刻是,它不像一般Hybrid那麼拘謹,駕駛感仍然有Subaru一貫的扎實味道。對於香港這類愛周末自駕遊、又要顧家庭的人士,這款車就像是「一車三用」,慳得、行得、玩得,稱得上新世代SUV標竿。

2028 年純電登場 Polestar 7 誕生地揭曉!Volvo 確定於斯洛伐克新廠生產


Volvo 與 Polestar 宣佈重大合作計劃,雙方已簽署合作備忘錄,確認未來 Polestar 的新世代純電 SUV——Polestar 7,將會在 Volvo 位於斯洛伐克 Kosice 的全新純電車廠生產,並預計於2028 年全球首發。這款新車將成為該廠的第二款量產車,首款車型則是尚未公開的下一代 Volvo 純電車,Polestar 7 將於其之後陸續投產。

新車定位為高端豪華的純電小型 SUV,不僅延續 Polestar 一貫的前衛設計與駕駛性能,亦將與 Volvo 旗下即將登場的新車款深度共享技術,包括下一代 Volvo EX60。Polestar 7 將搭載集團最新的「一體式壓鑄車體技術(Mega Casting)」,進一步提升結構強度與製造效率,同時配備嶄新的「Cell-to-Body」電池技術,透過車體電池一體化設計大幅提升能量密度與續航表現。

此外,Polestar 7 將用上 Volvo 最新世代自研電動馬達,同時全面整合「Superset」軟件架構,與 Volvo EX90、EX60、ES90 及 Polestar 3 等車款共享同一核心雲端平台。車主未來可透過 OTA 無線更新,持續獲得新功能與性能優化,打造高度互聯的數碼駕駛體驗。

作為生產重鎮的斯洛伐克 Kosice 廠目前仍在興建中,落成後將成為 Volvo 在歐洲的第三座生產基地,並專門製造純電動車。這座工廠預計每年產能高達 25 萬輛,同時達成碳中和營運,完全符合 Volvo 2040 年「淨零碳排」的長遠目標。

Kosice 廠的落成,亦將補強 Volvo 在歐洲的產能版圖,與比利時 Ghent 廠(西歐)和瑞典 Torslanda 廠(北歐)共同構成「歐洲製造三角」,進一步提升物流與成本優勢。Volvo 選擇斯洛伐克,不僅因為當地汽車產業鏈成熟,亦因區位接近歐洲主要市場,預計將為當地帶來數千個就業機會。

Polestar 7 的誕生,充分展示 Volvo 與 Polestar 雙品牌策略的靈活性。Volvo 總裁 Håkan Samuelsson 強調,這款新車的研發與生產合作,延續了 Polestar 2 與 Polestar 3 的成功模式,雙方將繼續針對不同客群推出差異化產品,Volvo 主攻家庭與豪華舒適市場,而 Polestar 則專注前衛設計與駕駛樂趣。

從市場布局來看,Polestar 7 的推出不僅是產品拓展,更是 Volvo 集團「資源共享、技術共用、全球擴張」的核心策略之一。藉由新廠的成本優勢與新技術加持,這款新車將具備高度競爭力,有望成為 Polestar 在全球純電 SUV 市場的下一個強力主打。

這場佈局遠不止「新車發表」那麼簡單。這是一場融合產能、技術與品牌定位的全面性戰略佈局,Kosice 廠將是 Volvo 與 Polestar 在純電新時代的重要支柱,而 Polestar 7 更像是這場全球戰略裡的「隱藏王牌」。一旦量產成功,這款 SUV 勢必成為 Volvo 集團在中小型豪華純電市場的新核心,徹底改寫 Polestar 的全球版圖。

Defender OCTA Black 霸氣登場!最硬淨×最豪華4×4震撼出擊


Defender車系一直象徵無堅不摧的越野能力,如今這位「越野之王」再次進化,全新Defender OCTA Black登場!這部「黑武士」版本,不單外觀徹底黑化,更同時將豪華與性能推至極致,簡直是4×4界的搖滾巨星!


全車黑化!「黑武士」氣場爆棚
Defender OCTA Black披上Narvik Black車漆,這可是Defender車系中最深、最純正的黑色,標配高光澤質感,車主亦可選擇霧面防護膜,打造啞光霸氣效果。車身多達30處細節以高光或啞黑處理,包括前後底護板、拖車鉤蓋、四出排氣尾管、甚至排氣消音器護蓋、電動拖車掛勾,都一律黑到底。

車頭鬼面罩的Land Rover徽章改用黑色底配暗銀字樣,配合20吋鍛造輪圈或22吋高光黑輪圈,輪圈中央蓋亦印有Shadow Atlas Defender字樣,再加黑色煞車卡鉗與Sentient Silver字樣,整體氣場強到沒朋友。


車廂黑到入骨 細節盡顯剛柔並重
內裝同樣無懈可擊,首次為Defender引入Ebony Semi-Aniline真皮及Kvadrat™物料混搭,手感細膩柔滑,座椅更配獨有打孔圖案及新縫線設計,座背與中央扶手鉸位用上Carpathian Grey點綴,低調中盡見奢華。

中控台橫貫飾條為啞黑粉末塗層,亦可選配Chopped Carbon Fibre(切割碳纖維)飾面,盡顯「硬派豪華」哲學。


極致性能怪獸 黑色巨獸下的狂野心臟
作為Defender車系最強悍的旗艦,OCTA Black搭載635匹馬力的4.4公升V8雙渦輪MHEV引擎,配合6D Dynamics主動懸掛系統及OCTA Mode極限越野模式,無論公路或越野都強悍到難以想像。

前排Performance Seats更配備「Body and Soul Seats(BASS)」技術,由音響專家SUBPAC™打造,透過700W、15喇叭的Meridian™環繞音響,將音樂的震動傳遞至身體,讓你「聽得見、感受得到」,猶如置身搖滾現場。

此外,新車亦全面承接最新Defender家族升級,包括新款LED頭燈、熏黑尾燈,以及13.1吋全新大屏幕,操作更直覺。


英國搖滾巨星專車 限量版中的限量版
值得一提,Defender現正擔任英國傳奇樂隊Oasis全球巡迴「Oasis Live ’25」官方座駕,OCTA Black正是巡演指定座駕,搖滾氣息撲面而來。新車起價為£158,045英鎊,折合港幣約156萬元起(未含稅項及香港本地規格)。

Defender OCTA Black不僅是「全黑版」那麼簡單,它是Defender史上最極致的「奢華與硬派」合體,無論細節還是性能,都向世人展示何謂「Tough Luxury」的極致演繹。


看著這部OCTA Black時,腦海裡浮現的,不是單純的數字或馬力,而是「態度」二字。這部車不單是交通工具,更像是一件會呼吸的藝術品,告訴世界:「我不迎合潮流,我就是潮流。」這份霸氣、自信、與堅持,正正是Defender多年來最迷人的靈魂。如果你問我,OCTA Black是否值得入手?如果你是那種既愛狂野、又懂品味的人,這部黑武士,絕對值得讓你擁有!

日系 SUV 全新第三代 Mazda CX-5 強勢歐洲登場


Mazda 近日正式發佈旗下暢銷 SUV 新一代車型 – 第三代 CX-5,這款新作不單是外形革新,更全面升級內裝科技、駕駛性能與實用性,宣告品牌再度挑戰歐洲 SUV 戰場的決心。


全新 CX-5 保留標誌性的動感車身輪廓,同時進一步演繹 Mazda「Kodo 魂動」設計語言。全新「Wearable Gear」設計概念帶來更自信、具運動感的外觀,比例更勻稱、軸距延長,令整體姿態更穩重,行駛穩定性與內部空間同步提升。

新車的行李廂容積增加 61 公升,後座門口設計更寬闊,配合 40:20:40 分離式摺疊座椅,實用性大幅提升,不論日常代步或家庭出遊皆能勝任。外型方面,除入門版外,高階 Homura 車型更配備專屬輪圈、黑化細節與 LED 燈組,完美平衡都市時尚與戶外越野氣息。


車廂設計聚焦簡約而不失豪華,橫向延展的中控台設計帶來更寬敞、安穩的駕駛氛圍。頂級 Homura 車型更配備全景天窗與車門氣氛燈,營造寧靜且高級的氛圍。

科技配備方面,全新 CX-5 配備 Mazda 最新 HMI 系統,配合 12.9 吋或 15.6 吋中控觸控螢幕,支援 Google Built-in 功能,提供手機般直觀操作,並整合 10.25 吋數位儀錶及精簡化軚盤控制鍵,車載系統更可自訂選單,大幅提升數碼體驗。高階車型更搭載 12 喇叭 Bose® 音響系統,提供極致音樂享受。


座椅配置亦更加多元,除了黑色與棕色真皮(Homura)外,Exclusive-Line 車型還提供黑白雙色仿皮與麂皮質感選擇,兼顧時尚與實用。

新一代 CX-5 採用經優化的 2.5 公升 e-Skyactiv G 汽油引擎,結合 24V 輕油電技術與電子煞車系統,取代過去的 2.0 公升基礎動力。此動力系統最大馬力 141ps、扭力 238Nm,0-100km/h 加速僅需 10.5 秒,帶來更強扭力、更順暢加速及優化燃油效率。


新車提供前輪驅動(FWD)與四輪驅動(AWD)選擇,同時經過底盤與懸吊全面升級,不僅駕乘舒適度大幅提升,操控穩定性亦更勝以往,拖曳力高達 2,000 公斤,滿足戶外愛好者與多功能需求家庭的日常與休閒生活。全新 CX-5 配備齊全 ADAS 主動駕駛輔助系統,全力衝刺 Euro NCAP 五星評價,確保車主與家人安全無虞,成為最可靠的日常拍檔。

黑魂降臨!Porsche Taycan & Cayenne Black Edition 亮相


Porsche再度發功,為旗下兩大人氣車系Taycan與Cayenne推出全新Black Edition黑魂特別版,不單外型狠勁十足,內裝豪華細節亦全面升級,更配備高階配件與專屬設計,Taycan更直接搭載大容量電池,續航力同步提升。


外觀黑化再進化 專屬細節盡顯低調霸氣
Taycan Black Edition提供運動房車(Sports Sedan)與Sport Turismo旅行車款,而Cayenne則有標準SUV與優雅Coupé跑旅版可選。雖名為Black Edition,其實車色選擇相當彈性,但不變的是全車黑化元素,讓外型氣場爆棚。

Taycan Black Edition配備Sport Design空力套件、高光黑色窗框飾條、車尾型號字樣及黑化後燈帶,連車外後視鏡也專屬高光黑處理。內裝則標配黑色鋁質飾件、黑色內裝套件及照明鋁質門檻飾板,細節低調卻極具質感。

Cayenne Black Edition則配上Sport Design車頭下擾流、高光黑車身套件、黑化後視鏡、黑色Porsche字樣與尾部型號標誌,內裝同樣有黑色拉絲鋁飾板,打造剛柔並濟的運動格調。


Taycan續航力再突破 標配大電池與強勁動力
Taycan Black Edition的重頭戲,絕對是標配Performance Battery Plus高性能電池,電池總容量達105kWh,WLTP續航力大幅提升。以基本Taycan Black Edition房車版為例,最大馬力435匹、續航力達668公里,比標準版多出76公里,提升幅度達12%,不僅續航力更長,加速表現亦更凌厲,讓電動跑車日常與激情兼備。


高規配備一應俱全 舒適與科技全面升級
兩款Black Edition車型的標配清單極為豪華,包括:
• 車道變換輔助(Lane Change Assist)
• 360度環景影像+主動泊車輔助
• 21吋輪圈(彩色Porsche盾徽)
• HD Matrix LED頭燈(Cayenne專屬黑化處理)
• LED迎賓投影燈(Porsche標誌圖案)
• 14向電動舒適座椅(附記憶功能及頭枕盾徽刺繡)
• BOSE 環繞音響系統(Taycan附加Electric Sport Sound)
• 黑色真皮內裝
• 內裝置物套件

Taycan車型更配有專屬「Black Edition」中控徽章,彰顯身份地位。


不只黑色車身 個性化選項極度自由
雖是Black Edition,Porsche依然提供極大自由度選色。Taycan可免費選擇Shades系列顏色,包括曜黑金屬(Jet Black Metallic)、火山灰金屬、白銀金屬及冰灰金屬。Cayenne則有石英灰金屬、鉻鐵灰金屬、白銀金屬與卡拉拉白金屬等低調高雅色系。

如要更獨特,亦可加選Legends、Dreams、Contrasts三大主題色,甚至使用Paint to Sample專屬客製計劃,打造全球唯一車色。內裝方面亦可選Slate Grey石板灰或雙色設計,進一步展現個人品味。


專屬Black Edition套件 細節滿滿儀式感
Black Edition專屬配件更包括:
• 前門「Black Edition」字樣
• 專屬車鑰匙與收納套(附相同字樣)
• 照明門檻飾板



若車主願意更進一步個性化,還可加選特製選項,如:
• 客製車鑰匙與皮套
• 專屬行李艙墊
• 地毯
• 車輛證件收納夾
• 中控台置物箱蓋飾件
• 照明門檻飾板

所有個性化細節均由Porsche Exclusive Manufaktur手工打造,並能在Porsche Car Configurator即時預覽效果,真正做到「專屬你的Porsche」。

Lotus 蓮花回歸 Goodwood 速度節


在2025年的Goodwood速度節,英國蓮花(Lotus)將用一場氣勢磅礡的展演,徹底展現品牌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這不只是一個車展,更是蓮花77年傳奇故事的總結與新篇章的起點。

未來之門開啟 Lotus Theory 1概念車首度亮相
今屆速度節,蓮花帶來最矚目的焦點——Theory 1概念車。這部未來之作,不僅是設計實驗,更是蓮花對未來駕駛體驗的完整預告,展現品牌如何將數碼科技與純粹駕駛樂趣融合。

Lotus設計副總裁Ben Payne直言:「Theory 1是我們的新篇章,不單是概念車,而是重新定義性能車的未來。蓮花相信,未來的駕駛體驗,必須同時擁抱數碼化與傳統機械感,讓駕駛不再有任何妥協,真正將情感、功能與聯繫融為一體。」

這部車,不只談未來,更是蓮花77年技術、設計與精神的結晶,勢必成為品牌未來超跑的重要參考藍本。


傳奇重現 向兩位F1神級車手致敬
今年Goodwood同時慶祝F1 75週年,蓮花特別展出兩部歷史級賽車,分別是Lotus Type 33與Lotus 97T。Type 33正是1965年由Jim Clark駕駛、奪得F1世界冠軍的戰駒,而97T則是Ayrton Senna在1985年葡萄牙站拿下首場F1勝利的座駒。

活動期間,車迷更可親身聆聽Classic Team Lotus總監Clive Chapman與資深技師Chris Dinnage的現場分享,兩位都是蓮花賽車史的核心人物,他們會細說Jim Clark與Senna的賽道傳奇與幕後秘辛。這兩場訪談安排於週六與週日中午12:30,必定是車迷的朝聖時刻。

Clive Chapman特別指出:「今年恰逢Senna首勝40週年,也是Jim Clark1965年四冠奇蹟(F1世界冠軍、印地500、塔斯曼系列賽、F2冠軍)的60週年。兩位巨星的技術、理解與熱情,成就了Team Lotus的輝煌歷史。」


Team Lotus重出江湖 Emira GT4與Emira Cup Concept登場
除了致敬傳奇,蓮花更宣布Team Lotus正式復活!並帶來全新Emira Cup Concept賽車,這款車以量產版Emira為基礎,專為賽道新手與進階玩家設計,是踏入蓮花Cup賽事系列的最佳起點。而在展台上,亦展出更專業的Emira GT4賽車,兩款新作均展現蓮花持續深耕賽車文化的決心。

現役跑車全面出擊 蓮花家族齊聚山道競技
現役蓮花車款也齊集Goodwood,包括電動旗艦超跑Evija、豪華電動四門跑車Emeya、性能電動SUVEletre與當家跑車Emira,全數參與每日經典山道競速,讓現場觀眾近距離感受蓮花的速度與魅力。

此外,蓮花展區更設有互動展示與產品專家導覽,讓參觀者能仔細欣賞每部車的細節與故事。


活動精彩不斷 打造全場最熱鬧展區
蓮花展位整個週末都熱鬧非常,由知名主持人Natasha Bird主持每日座談,內容涵蓋賽車文化、性別多元與賽車平權等議題,讓車迷在欣賞賽車之外,也能思考賽車界的未來方向。

Natasha表示:「今年我很期待再次主持蓮花展位的討論,除了重溫品牌深厚的賽車傳承,更希望與大家探討如何讓賽車運動變得更開放、更多元。」

每日上午11:00與下午3:00的「Lotus Moments」環節則是全場焦點,結合音效、燈光與驚喜互動,適合全家一同參與。

此外,週四特設品牌故事分享會,週五則有「多元賽車未來論壇」,由蓮花與Race for Diversity and Inclusion共同舉辦,專注探討如何從小培養多元賽車文化。

Maserati MCPURA Goodwood 全球首發


Maserati再一次讓世界目光聚焦,於2025年Goodwood速度節全球首發全新超跑MCPURA,一款將「純能量、純優雅、純性能」演繹到極致的新世代超跑,無論是硬頂版還是Cielo開篷版,都完美展現三叉戟品牌的意式速度美學。

MCPURA被視為MC20的精神延續與昇華,保留招牌的630匹V6 Nettuno引擎核心,但外觀設計、內裝物料及細節處理全面提升,將Maserati的駕駛靈魂推向新高峰。這款純正義大利製造的超跑,不只是速度機器,更是工藝、優雅與激情的極致綜合體,讓駕駛者體驗毫無濾鏡的直接駕馭快感。


外型設計:意式光影魅力 耀眼新色動感十足
Goodwood速度節上,MCPURA以全新「Ai Aqua Rainbow」色調亮相,這款色彩透過Maserati Fuoriserie個性化計劃打造,硬頂版用上啞光處理,Cielo開篷版則為亮面塗裝。這種藍色會隨陽光折射變化,彷彿光譜中的棱鏡效果,將光線拆解後幻化為彩虹般層次豐富的色澤,極具視覺衝擊。

車頭經典三叉戟徽章、C柱徽飾與兩側銘牌均採用帶有藍色雲母的紫紅色設計,輪圈中央同色徽章配合特別的黑鑽切割工藝,細節盡顯優雅品味。座椅同樣精緻,以Alcantara Ice打造,配合全新雷射雕刻技術,將三叉戟圖騰融入其中,椅面呈現雙色幻彩效果,紅中帶藍、藍中帶紅,與車身細節巧妙呼應,既具未來感亦保留跑格氣息。

此外,Maserati為MCPURA提供更具衝擊力的專屬車色選擇,包括鮮豔熱情的「Devil Orange」、低調奢華的「Verde Royale」雙層金屬綠,以及深邃神秘的「Night Interaction」深藍,進一步突顯其作為品牌旗艦的高貴地位。配合Fuoriserie計劃,客戶更可從逾30種車色中自由選擇,實現獨一無二的個人化風格。


內裝工藝:義式工藝與未來科技交織 豪華細節無懈可擊
車廂設計上,MCPURA充分彰顯Maserati的傳統工藝與未來科技交融的巧思。座艙內的Alcantara座椅雷射雕刻出嶄新視覺效果,展現三叉戟標誌的立體感,並透過雙層光影色調營造出濃厚運動氛圍。

此外,Cielo開篷版更配備同級首創的PDLC液晶變色玻璃天幕,只需一秒即可在透明與霧化間切換,結合電動摺疊式車頂,讓駕駛者隨心所欲在封閉、全景、開篷三種模式間轉換,打造獨特的「天空感」駕馭體驗。


動力核心:義大利心臟V6 Nettuno 專利技術賦予無敵性能
MCPURA的心臟依然是那顆震撼全球的V6 Nettuno雙渦輪引擎,3.0公升排氣量可輸出630匹馬力及720Nm扭力,擁有210匹/公升的超高升功率,峰值扭力於3,000rpm湧現。其關鍵秘密在於來自F1技術的「雙火星塞預燃室燃燒系統」,由Maserati自家研發並獲得國際專利,將賽道科技帶進公路超跑世界。

搭配全碳纖維單體車架,MCPURA的車重控制在1,500kg內,實現極致的輕量化,重量馬力比僅2.33kg/CV,讓駕馭體驗更靈敏、反應更銳利。經典「Butterfly」蝴蝶門不僅帥氣,更大幅提升上下車便利性,同時巧妙展示車架內的碳纖維工藝結構。


工廠背景:百分百意大利製造 Modena傳奇再續
MCPURA的誕生地正是Maserati歷史悠久的Modena工廠,這裏不僅生產Nettuno引擎,也負責組裝GT2 Stradale及即將重返的GranTurismo與GranCabrio系列。MCPURA全車從設計、開發、組裝到Fuoriserie專屬塗裝,全程在這座義大利傳奇工廠內完成,百分百「意大利血統」,彰顯品牌工藝與創新精神。


看完MCPURA,只有一句話:Maserati終於「回到屬於自己的位置」。MCPURA不是單純的超跑進化,它是三叉戟品牌的靈魂濃縮版,融合傳統、科技與奢華的結晶,每一處細節都讓人感受到義大利人對速度與美的執着。

MCPURA的造型與性能並非為了炫技,而是忠於駕駛樂趣與藝術品味,硬頂與Cielo各有風情,但同樣兼備優雅與野性。而那套Nettuno V6引擎更是Maserati的靈魂核心,不靠電動馬達加持,純內燃機便能展現無限熱情。

在這個電動浪潮席捲的年代,MCPURA猶如義式速度文化的最後防線,提醒我們駕駛不只是移動,更是熱血與藝術的結合。Maserati用這部車告訴世界——意大利超跑,依然有它的一席之地。

英倫傳奇重生!Bentley EXP 15 電能概念車


Bentley 這個滿載貴族血統的名字,近日在品牌全新設計中心內發表EXP 15設計概念車。這部車並非為量產而造,而是一部象徵未來設計方向的概念之作,融合品牌歷史傳承與前衛科技,為2026年推出的首款純電動量產車鋪路。靈感源自1930年傳奇Bentley Speed Six「Blue Train」,但外型與內涵早已蛻變成嶄新未來符號。


EXP 15的外觀設計極具震撼力,五米多長的車身充滿雕塑感,擁有傳統Bentley標誌性的直立鬼面罩、極長「無盡式引擎蓋」、向後收縮的座艙和肌肉感十足的後輪拱,與當年Speed Six的經典姿態遙相呼應。然而,整體比例及細節已被重新詮釋,車頭LED光條、主動空力套件、浮雕般車側曲面,全都展現極致未來感。尾部大面積光滑表面,結合新設計的「飛翼B」徽章和鑽石圖案尾燈,不單是設計亮點,還隱藏多功能尾門及主動擾流系統,讓豪華與實用完美融合。


車廂設計同樣突破傳統,以極罕有的三座位、三車門配置震撼全球。駕駛席與後座獨立分隔,副駕座可旋轉45度外開,讓乘客優雅落車,彰顯「The Art of Arrival」的貴族氣度。副駕座更設多種模式切換,能前移為副駕模式、後移為標準模式,或全放平進入放鬆模式,同時足下更備有隱藏式行李與寵物收納空間,真正將豪華私密與實用功能融合無間。打開尾門,更可瞬間化身奢華野餐空間,內置冷藏箱與燈具,成就極致尊貴的尾箱派對體驗。


內裝用料方面,Bentley再次展現極致工藝與創新精神。座艙內融合英國傳統與現代技術,Fox Brothers純羊毛布料、Gainsborough絲綢提花與3D列印鈦金屬完美交織,從木飾到金屬網格,每一處都充滿手工溫度與科技質感。獨家的「Active 3D Quilt主動立體縫紋」更結合燈光技術,讓車門與中控呈現夢幻般光影效果。中控台則搭載革命性「Mechanical Marvel」機械裝置,結合實體與數碼操作,可隨駕駛需求切換顯示或隱藏,既是功能核心,也是座艙藝術品。


外觀漆色同樣講究,車身披上「Pallas Gold」液態金屬啞光車漆,細看之下閃爍金白光澤,不但與歷史Speed Six的金屬元素呼應,更符合現今自動駕駛雷達與Lidar需求,技術與美學兼備。

雖然EXP 15主要作為設計概念,但已明確設定為全電動、四輪驅動架構,具備長續航及高速充電能力,足以勝任21世紀的豪華長途旅行。它不僅是一次對百年歷史的致敬,更是Bentley邁向電動時代的試金石,為未來豪華車市場帶來全新想像。


這部車並非單純「復古致敬」,而是將當年Bentley的「旅行精神」用最現代的方式徹底重塑。從車身設計、車廂空間到用料細節,無一不是現代豪華的極致演繹。EXP 15或許永遠不會量產,但它已用一種不動聲色的姿態,為未來Bentley車系訂下明確方向——優雅、永恆,卻又與時俱進。

對於我來說,EXP 15最迷人的地方,在於它內斂之中蘊藏極致奢華,不需浮誇炫技,每一個細節都蘊藏深厚歷史底蘊與未來科技。那種「優雅、自在、低調的盛大」,正是Bentley最難得、最獨到的魅力。未來Bentley的純電車,若能承襲這份哲學,電動化的世界,也能優雅得讓人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