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 C
Hong Kong
Wednesday, October 1, 2025
主頁 博客 頁面 18

四連霸再封神!Lexus再奪英國最可靠汽車品牌寶座


在英國Autotrader Drivers’ Choice Awards中,Lexus再次榮登「最可靠品牌」寶座,連續第四年奪冠,成為英國車主心中最值得信賴的汽車品牌!這項殊榮,不是來自專家評審或行銷公關,而是由超過225,000位英國車主親身經驗所評選,含金量極高。

Autotrader總編輯Erin Baker表示:「Lexus在可靠性方面繼續一騎絕塵,2025年已經是連續第四年獲得『最可靠品牌』,這是一個驚人的成就。」更有車主激動地說:「這是我第五部Lexus,真的無從挑剔,品質與造工一如既往地完美!」

這些說話,說明了Lexus的產品不是偶爾發揮好,而是長年如一、真正穩如泰山。

Lexus英國市場總監Chris Hayes回應:「沒有甚麼獎項,比來自客戶的認同更具意義。我們在Autotrader獲得連年肯定,正正是因為我們對品質的堅持。」隨着品牌逐步電動化,旗下Lexus Electrified系列亦延續這種高可靠傳統,包括即將登場的新RZ電動SUV及全新ES豪華房車,都是下一階段的代表作。

值得一提的是,Lexus提供業界最長的原廠保用制度——所有車款(新車或已登記)均可享有最長10年原廠保養。首3年為標準原廠保用,其後每次回廠保養即自動延長1年,最高可達10年,這種制度本身就已是對可靠性的最大保證。

用戶用選票話事!Toyota RAV4 Plug-in榮登英國人氣最強PHEV冠軍


在混能界行走多年,Toyota再次證明自己是Plug-in Hybrid(插電式混能)界的老大!最新消息指出,RAV4 Plug-in Hybrid在Autotrader Drivers’ Choice Awards中擊敗一眾對手,榮膺英國車主心目中「最佳PHEV車款」!

這個獎項來頭絕不簡單,並非由專家評審主導,而是透過超過225,000位英國車主的實際用車意見和網上評分選出,堪稱是最接地氣的「民選PHEV王者」。

Autotrader總編Erin Baker表示:「Toyota對混能技術的掌握非常到家,而RAV4的Plug-in版本則完美體現這點。無論是行車順滑、燃油效益,抑或長久耐用表現,都深得車主歡心。」

其中一位車主更表示:「難以只選出一個最愛的地方,這部車整體設計、質感、科技都非常出色,駕駛是一種享受。」這番言論,道盡用家對RAV4 Plug-in的愛戴。

這部RAV4 Plug-in Hybrid,是系列中最強勁的版本,結合302匹(225kW)馬力,0-100km/h加速僅需6秒,但同時提供超慳油數據——WLTP綜合油耗達282.4mpg(即每公升接近100公里)、CO₂排放僅22g/km,真正做到「表現與環保並重」。

最實用是,它在純電EV模式下可行駛達74公里,完全覆蓋大部分都市日常通勤所需,真正將Hybrid由「輔助動力」昇華成「日常主力」。

RAV4 Plug-in除了性能強勁,也不忘照顧家庭需要。車廂空間寬敞、座椅靈活變化,內裝科技與質感均有明顯提升,配合最高達10年原廠保養,難怪深得車主歡心。

零排放巨獸登場!Toyota 用氫能大貨車革新歐洲物流


在邁向碳中和的路上,Toyota又踏出一大步——這次不是電車、不是SUV,而是40噸級重型氫燃料電池大貨車!這批由荷蘭VDL Groep製造、內藏Toyota燃料電池模組的大貨車,已正式上線,負責Toyota位於比利時Diest零件中心的日常物流運輸,包括部分會出口到英國的零部件。

這些車身龐大、動力澎湃的40噸貨車,其實從外觀上與一般柴油大貨車相似,但內裡卻是徹頭徹尾的綠色動力科技。最大亮點是「零尾氣排放」——只排出水蒸氣,真正實現本地零污染。


而由於採用電動馬達推動,不但行車時震動大減,穿梭社區時更幾乎無聲,對周邊環境及居民干擾極低,對司機來說也更舒適、更易操控。

每輛氫能大貨車在實際駕駛條件下可行駛達400公里(約250英里),而在貨運行業中,這與傳統柴油車的表現已極為接近,甚至在部分應用場景中更具優勢。

Toyota這次與多間物流巨頭合作,包括Vos Transport Group、CEVA Logistics、Groupe CAR及Yusen Logistics,全面測試實際運行表現。Diest物流中心每日處理超過50萬件零部件,可謂是測試氫能車高效能與穩定性的最佳戰場。


Toyota Motor Europe的研發副總裁Thiebault Paquet指出,這計劃不僅助力Toyota達成2040年物流碳中和目標,更重要是為歐洲的氫能經濟打下基礎。重型氫能貨車不單是產品,更是催生氫能源基建及供應鏈的關鍵拼圖。

配合歐盟的《替代燃料基建規例》(AFIR),這些車不但測試運輸效能,也收集用戶體驗及營運數據,為下一代產品及整體營運流程提供寶貴經驗。

香港車手首征利曼24小時耐力賽!區天駿、許建德挑戰極限圓夢而歸


兩位代表香港的賽車運動員,區天駿(Antares)及許建德(Jonathan),首度征戰並完成全球公認最艱鉅的耐力賽事,於法國舉行的第93屆利曼24小時耐力賽(24 Hours of Le Mans)。

區天駿和許建德兩人均是首次亮相,這項常被形容為人類與機器的終極考驗比賽。他們各自都憑藉早前所獲得的卓越戰績,獲邀參加利曼大賽這項享負盛名的賽事,分別擠身LMGT3組別中僅設的四個邀請參賽名額。區天駿憑早前勇奪的2024-2025亞洲利曼系列賽(Asian Le Mans Series,ALMS)GT組別總冠軍,獲得寶貴的參賽資格;而另一位香港車手許建德,則憑著2024年GT世界挑戰賽歐洲賽(GT World Challenge Europe)中贏得綜合銅盃車手總冠軍,及耐力盃冠軍這兩項錦標而贏取參賽邀請。

Antares所駕駛的是90號Manthey Racing保時捷911 GT3 R LMGT3賽車,他與兩名隊友Klaus Bachler(奧地利)及Loek Hartog(荷蘭)合作參賽。Jonathan則代表Ziggo Sport Tempesta Racing,駕駛193號法拉利296 LMGT3賽車,與他的兩位長期拍檔Chris Froggatt(英國)及Eddie Cheever III(意大利)一同出戰利曼。於賽前備戰之時,兩位香港車手均不約而同表示,非常自豪能夠代表香港參加這項歷史悠久的傳奇賽事,將中國香港的區旗帶到利曼大賽的賽場上。


90號賽車在LMGT3的排位賽中不算順利,因為賽車技術問題未能發揮出理想速度,只獲得第19位起步。正賽期間,他們速度不足的問題持續存在。而且今屆利曼24小時耐力賽的冠軍總圈數多達387圈,為賽事舉辦百年以來圈數第三多的一次,而且僅出現過一次安全車,以利曼這項極具挑戰性的耐力賽中,這種情況可說是非常少見。綜合這種種因素,令今屆賽事更偏向速度較勁,與傳統耐力賽以策略定勝負有別,對速度不足的90號賽車做成極大劣勢。可幸的是,車隊憑藉穩定的發揮,配合賽車的高可靠性,以及車手們零犯錯的表現,成功彌補速度上的不足。區天駿所屬的車隊於比賽中段穩步將名次提升至前列位置,並曾力爭在周日中午前打入前五名,但在賽事的最後數小時,他們的競爭對手加快速度,令他們未能再進一步。

最終,區天駿在個人首場世界耐力錦標賽(WEC)分站的利曼24小時耐力賽中,於全場24支LMGT3參賽隊伍中以第6名衝線,共完成340圈,為非WEC賽季參賽車隊之中排名最高的一隊。Antares亦為車隊駕駛最後一棒,順利帶著賽車衝過終點線完成比賽,他們與組別季軍的距離僅半圈之遙,為這場夢想征程劃上圓滿句號。


在193號賽車那邊,許建德在僅由銅級車手負責的首輪排位賽中表現出色,取得第7名,並成為同組別當中最快的法拉利賽車,成功進入前12名的超級排位賽1(Hyperpole 1)。他的隊友Chris Froggatt則在下一輪的超級排位賽1中排在第9位,僅僅未能打進前8名的超級排位賽2(Hyperpole 2)環節。週六的正賽由Chris Froggatt負責第一棒,可惜他在開賽不久便被撞出賽道,損失數個位置,隨後更被一輛LMP2賽車撞擊導致失控,損失超過20秒,令他們的排名下跌不少。該名英國車手在交棒給許建德前努力收復些許失地,許建德於接棒後,在所負責的連續三個賽段中則採取謹慎策略,保持零失誤直至將賽車再次交棒。Eddie Cheever III其後接棒繼續作賽,直到比賽進入黑夜時段。其後Jonathan亦再度接棒並一連駕駛兩個賽段,其中包括因隊友違反黃旗程序,而令許建德在場上比賽時需接受通過維修區一次作處罰。


在隊友們完成夜間賽段後,許建德於清晨時分再次回到駕駛艙作賽。儘管他的雙臂此時受到網球肘困擾,他仍然有著良好的比賽節奏並且充滿信心。然而好景不常,他們賽車的波箱出現問題卡在第四檔,許建德只好小心翼翼地將賽車駛回維修站。他們在落後數圈後,終完成搶修可繼續比賽。這時車隊已專注於如何完成這場24小時的賽事,確保193號賽車能夠順利抵達終點。唯在賽事完成之前難關再度出現,賽車的油泵在距離完成比賽最後的三小時出現故障,但許建德與兩名隊友仍奮力堅持,最終由Eddie Cheever III衝過終點線,他們共完成335圈,以組別第14名的成績完成24小時的賽事。

隨著第93屆利曼24小時耐力賽落幕,區天駿和許建德分別達成他們的長期夢想,以香港賽車運動員的身份走進並完成利曼大賽這項當今賽車界的最高殿堂。這兩位香港車手的征途仍未結束,他們將於6月26-29日,分別出戰另一項歐洲著名大賽:比利時斯帕24小時耐力賽(24 Hours of Spa)。敬請繼續密切留意各名香港車手的最新比賽動向。

區天駿 | 90號Manthey Racing保時捷 911 GT3 R LMGT3戰車 – 組別第6名
「能躋身利曼大賽是個極為難得的機會。出發前我已有心理準備,預計比賽會是個非凡經歷,也會遇到重重挑戰。到了比賽一週,所見所聞頓是天花板層次的人和事,那時才領略到,這殿堂級大賽真的有幾震撼…
我感恩;有幸踏上賽車壇最頂尖的舞台,是個畢生難忘的體驗。一路上建立的友誼,車手間一起克服的困難,非筆墨可形容。我遺憾;在這個水平證實了我們的潛力,但就是差了一點,最後跟頒獎台無緣。我會更努力為未來鋪路,希望他日有機會重回利曼,完成夢想。」

許建德 | 193號Ziggo Sport Tempesta Racing法拉利296 LMGT3 – 組別第14名
「俗話有話,要獲得第一名,首先必須先完成比賽。我們成功在世上最艱鉅的耐力賽中完成並衝過終點。在24部LMGT3參賽車中,我們取得第14名,名次上也許令人失望,但我個人卻毫無遺憾。

在利曼度過的這9天內,讓我深切體會為何這賽事所能帶給我的經歷是如此與眾不同。很少人有機會實現像這樣的夢想,所以我非常感激這次的參賽機會,盡情去享受比賽。

至於比賽本身,我在駕駛方式上作出針對性調整,以適應這項賽事所要求的能源管理策略,並學習Good Year輪胎的特性,以及學習在比賽上應付Hypercar和LMP2賽車,這些對我來說都是全新的挑戰。坦白說,我比預期花了更長時間才完全適應上述改變並找回比賽信心。然而,當我在週日清晨剛找到良好比賽節奏時,卻不幸遭遇機械故障,需要維修並導致我們落後數圈。

除此之外,我的比賽很乾淨俐落,沒有受到任何處罰,呈現出穩健的表現。有這樣的發揮,我可以昂首挺胸並且感到自豪。」

Mercedes-AMG 推出全球限量 52 部「APXGP Edition」GT 香港有得睇以GT 63特別改裝的 「APXGP Edition」展示型號


由Brad Pitt主演、即將於6月26日上映的全新F1電影《F1》,未開場已經話題爆燈!今次由Mercedes-AMG聯手打造話題焦點,特別推出全球限量僅52部的Mercedes-AMG GT「APXGP Edition」,向電影中虛構車隊APXGP致敬,結合F1賽車風格與奢華細節,賣相狂野又型格,絕對係 Fans 收藏品之一!


這部特別版係喺F1邁阿密站首次亮相,外觀與內裝都用上高還原度的APXGP主題設計,由專業工匠手工打造,車身、內裝每個細節都充滿戰鬥氣息。除左GT型號,Mercedes-AMG更為電影拍攝提供多部高性能車款,包括SL、G-Class等,仲有官方F1安全車同醫療車參與拍攝,令戲中賽車畫面更加貼近現實!

想近距離感受呢部戰車嘅震撼?即日起至7月6日,可以去紅磡寶來街50號平治九龍品牌中心親身睇到廠方為今次新車製作出以Mercedes-AMG GT 63特別改裝的 「APXGP Edition」展示型號,讓大家一齊感受電影與現實交錯的F1魅力!

展出地點:
平治九龍品牌中心:紅磡寶來街 50 號

KINETA 沙田區插旗!MOSTown 新港城中心正式設站


隨着香港電動車普及進入快車道,充電設施供應成為綠色出行的關鍵配套。由森那美集團全力打造的電動車充電品牌 KINETA 宣布,於 2025 年 6 月 16 日正式進駐馬鞍山地標商場 MOSTown 新港城中心(5期),標誌其在沙田區開設的首個中速充電站正式投入服務!

新設的充電站位於停車場一樓(車位33至37),提供 五個IEC Type 2制式中速插頭,最高支援 11kW充電功率,兼容市面上大部分電動車型。不論你是開BMW、Volkswagen、Tesla還是XPENG,一樣叉得掂!


為慶祝馬鞍山首站啟用,KINETA推出「MOSTown 限量獎賞」活動,於 6 月 16 日至 6 月 30 日期間,每日首15位車主只要前往現場,在 SD Charging App 輸入控制台顯示的獨立代碼,即可即時兌換 $20充電額,換完即止。簡單易玩、叉得實際,叫大家行街消費之餘,愛車都可同時補充電力。

MOSTown 作為馬鞍山最具規模的購物中心,集結超過 300間商戶,涵蓋餐飲、零售、影院及生活服務,每日吸引沙田、西貢甚至東九一帶居民聚集。今次充電站設於商場地庫,不但地點方便,亦讓車主們將「泊車 + 充電 + 購物」三合一,真正實踐綠色生活新日常。

KINETA 與恒基地產長期合作,早已於其旗下的 將軍澳 MCP Discovery、荃灣千色匯I、北角友邦廣場設立充電站。連同今次馬鞍山站,KINETA 已於恒基物業設置超過 30個充電車位,實質推動企業與社區攜手落實碳中和願景。

KINETA 表示,將繼續與本地各大發展商擴展合作,在住宅、商場、寫字樓等地設置更多 中速與快速充電位,應對不斷增長的電動車使用需求,實現真正「全港覆蓋、即到即叉」。

地址與充電詳情
地址:沙田馬鞍山西沙路 628 號
商場:MOSTown 新港城中心(5期)停車場一樓
中速充電車位:33 至 37 號車位
支援插頭:IEC Type 2(最高 11kW)

Honda「Fastport」電動微型運輸車正式登場


當城市物流愈趨複雜,Honda選擇以創新方式回應挑戰。American Honda Motor正式公布全新物流解決方案「Fastport」,主打電動微型配送車eQuad,並預告將於德國舉行的Eurobike 2025中首度公開展出。這款由Honda New Business Innovation Lab主導研發的產品,不單是一款車,更是一套完整的Fleet as a Service(FaaS)平台,旨在解決都市配送「最後一公里」難題。

Fastport eQuad屬一人座電動輔助配送車,其設計重點是結合人力與電動動力,採用「pedal-by-wire」電子踏板系統與電動輔助傳動,提供既滑順又具力量感的騎行體驗。其合法行駛單車徑的設定,讓它能於車輛難以深入的地區進行靈活高效配送,極具城市運輸潛力。車輛採用Honda Mobile Power Pack e:可替換式電池,大幅提升營運效率與永續性,實現零排放運作。


車廂設計方面,Fastport eQuad配備UV防護車頂、前方防風罩與通風風扇,提升配送員的舒適度。車輛另備回生煞車與自動煞車維持功能,保障使用安全。產品同時提供大小不同車型與貨箱,並可根據用途調整全長,靈活應對生鮮食品、小型包裹乃至大型貨物等各種需求。

除了產品本身,Fastport還配合FaaS平台提供車隊管理服務,包括即時監控車輛與電池狀態、路線管理、遠端OTA更新,以及保養與零件更換等完整支援,為配送企業帶來更低營運成本與更高效率。這類微型電動車與平台結合的物流模式,將成為城市交通未來的重要一環。


Fastport預定2026年夏天於美國俄亥俄州的Honda Performance Manufacturing Center進行量產,並已在北美及歐洲展開實證測試,期望透過與物流業者合作,建立更貼近市場需求的營運模式。

對於不同用戶來說,Fastport eQuad的出現可謂具劃時代意義。對物流平台與大型配送企業而言,它是提升效率與減碳的工具;對初創企業來說,它提供了低成本進入配送市場的入場券;對城市規劃者來說,它是解決交通與污染問題的新元素。


Fastport並非單純電動配送車,而是一種針對城市痛點的智慧解法。香港這類高密度都市,一直缺乏能靈活穿梭大廈之間的短距離配送方案,Fastport若能合法化並整合現有物流體系,將可能重塑我們的外送與貨運日常。Honda這次不是單靠一台車說故事,而是用整個平台,重新定義都市配送。

Polestar 3 推 Abbey Road Studios Mode OTA 升級


當瑞典豪華電動車品牌Polestar遇上英國傳奇錄音室Abbey Road Studios,音樂與科技的結晶就此誕生。最新一次Polestar 3的Over-the-air (OTA)軟件更新,正式引入獨家「Abbey Road Studios Mode」音效模式,只限配備Bowers & Wilkins音響系統的車主使用,讓這台電動旗艦SUV搖身一變成為流動錄音室,體驗前所未有的音樂沉浸感。


這次全新音效模式由Abbey Road錄音室的專業音響工程師親自操刀,以該錄音室經典的EMI年代器材為靈感,打造出五款不同聽感選項,包括四個預設音場及一個可自定的Producer Mode:
• Intimate(親密):模擬監聽室製作人的座位位置,音色溫暖細緻,讓你仿如與歌手近距離對話。
• Open(開放):重現錄音現場感,仿如你與樂手一同置身錄音室演奏空間。
• Energised(活力):結合復古溫潤與現代細節,營造充滿動感與澎湃感的音場。
• Expansive(寬廣):最大限度還原現場演出氛圍,聲場層次豐富、動態十足。
• Producer Mode(製作人模式):提供全面自定化設定,讓用家自由調校音場氣氛與聲音特性,真正成為屬於你自己的音樂監製。

每個預設模式均搭配專屬Abbey Road錄音室的高畫質圖片,在14.5吋中央觸控螢幕上展示經典器材及樂器,讓駕駛者在視覺與聽覺上都被完整包圍。


Polestar 3的Bowers & Wilkins音響系統本身已屬頂級規格,配備多達25個高級單元,包括招牌Continuum™音盆單元、Dolby Atmos音效、3D立體環繞音場、主動式車外噪音抑制及高達1,610W總輸出功率。在Abbey Road Studios Mode加持下,無疑進一步突破車載音響的極限。

除此之外,這次OTA升級亦加入「失車追蹤功能」及「智能充電排程」,進一步提升Polestar 3的安全性與日常使用便利。

最強前驅之王登場!Golf GTI EDITION 50 衝破「綠色地獄」創 Volkswagen 最速紀錄


Volkswagen 在全球著名的紐布靈 24 小時耐力賽上,首度發表 Golf GTI EDITION 50。這款為紀念 GTI 面世 50 周年而推出的特別版,不單是最強市售 GTI,更一舉打破 Volkswagen 在「綠色地獄」— 紐布靈 Nordschleife 的圈速紀錄。德國賽車手 Benny Leuchter 駕駛幾近量產版的 GTI EDITION 50,以 7 分 46.13 秒 完成全長 20.8 公里的賽道,成為 VW 有史以來最快市售車。

Leuchter 形容 GTI EDITION 50 是「比以往更徹底表達GTI靈魂」的車款:強悍動力、精密底盤、純粹前驅,三者融合得近乎完美。新車將會提供 Performance Package 性能升級套件,包括:
• Bridgestone Potenza Race 半熱熔輪胎
• 輕量化 19 吋鍛造輪圈
• 改良避震及底盤設定


這些元素大幅減少簧下與旋轉質量,進一步提升操控回饋與彎道極限。Leuchter 表示:「這套配件,正是我能打破紀錄的關鍵所在。」值得留意的是,這次的圈速包含起步點與終點間約 200 公尺的距離;若與過往紀錄作公平比較,其實際圈速可壓縮至 7 分 41.27 秒,比四驅 Golf R 20 Years 快近 6 秒!這項成就尤其誇張,因為 Golf R 為四驅高性能版本,而 GTI EDITION 50 卻憑單純前驅就能擊敗之,證明其底盤設定已達新境界。

作為曾駕駛多款 Golf 性能版的測試車手,Leuchter 強調:「要在 Nordschleife 上快,不止是馬力,更要有能抵禦起伏與壓力的底盤反應。」GTI EDITION 50 的表現遠超預期,在高速彎、跳躍路段及連續變向中都表現得穩如泰山。他補充:「即使當日天氣不理想,這台 GTI 仍讓我非常有信心去推盡每個彎位。它對賽道特性的適應性近乎完美。」


回顧過去,Volkswagen 於 2016 年以 Golf GTI Clubsport S 首度挑戰 Nordschleife,圈速為 7:49。2022 年,Golf R 20 Years 則提升至 7:47。而今次,GTI EDITION 50 再次將前驅性能推向極限,正式刷新品牌紀錄,也讓全球車迷見證 GTI 的實力進化。

目前 Golf GTI EDITION 50 仍屬 Pre-Series 前期測試階段,預計於 2026 年配合 GTI 五十週年正式上市。屆時,勢將成為性能迷、GTI 忠粉及品牌愛好者的搶購對象。

GTI 是一代車迷的青春圖騰,也是 VW 運動精神的化身。在經過半世紀的進化後,它不僅守住了「駕駛樂趣」這個核心,更以最新科技與工程實力,刷新了賽道極限。這次的 EDITION 50,不只是一部紀念版,更像是向全世界宣告——GTI,還有很多種可能。如果你認為前驅車天花板已經固定,這部 Golf GTI EDITION 50 將會狠狠打破你的認知。

MAXUS eTERRON 9 / eDELIVER 75 香港純電商用登場


香港純電車市場持續升溫,今次輪到商用車界別掀起真正革命!MAXUS 於2025年香港國際汽車及供應鏈博覽會,一口氣帶來兩款全新重量級純電商用車:eTERRON 9 全港首部純電四驅Pick Up及eDELIVER 75 高性能純電輕型貨車,由室內到戶外,由物流到日常生活,全面革新香港對電動商用車的想像!

eTERRON 9:型格與實用性共存 純電Pick Up新定義
香港從未見過這麼前衛又實際的純電四驅Pick Up。MAXUS eTERRON 9 專為戶外駕駛與城市機動雙線並重而生,車身粗壯硬朗,線條流麗,五米半長車身配合全景天窗與雙12.3吋屏幕,商用、生活、潮流一車兼得。車廂內設計有如私人豪華SUV,貨斗空間仍維持實用尺寸,載貨無難度。



動力方面,eTERRON 9 採用雙摩打智能四驅系統,峰值馬力達 325kW,由靜止加速至100km/h僅需 5.8秒,不輸運動型SUV,兼備全地形ATS系統及氣壓懸掛,無論高低斜坡、沙地泥地,絕不拖泥帶水。配上 102.2kWh 特大電池,續航達 430km,支援AC及DC快充,42分鐘可由20%充至80%,輕鬆應付全天候工作與休閒需要,真正將Pick Up由「工地專用」變身「戶外潮流神器」。


eDELIVER 75:為香港地形而設的純電貨車猛獸
另一焦點,MAXUS eDELIVER 75 明顯是為香港商用市場「度身訂造」。其車身設計兼具現代美感與功能性,軸距 3,400mm、最高載重達 4,500kg,貨艙寬敞易裝卸,流線型外觀更有效降低風阻、提高能源效率。

配備 120kWh 電池組,續航 250km 足以覆蓋全港多區貨運任務;重點是其30% 爬坡能力,應付港島與新界的崎嶇山路不在話下,無論送貨至山上村落還是老街後巷,都無阻力!

安全設備也極具誠意,包括:AEB自動緊急制動、LDW車道偏離警告、Driver Monitoring駕駛狀態監察系統、盲點提示等,從駕駛者安全至貨品保護,全面照顧物流運營所需。


對於企業車隊、物流公司、甚至需要多用途戶外工具車的專業人士而言,MAXUS這次明顯不是單純「環保出招」,而是用真本事進軍高需求市場:
• 中小企/自由工作者: eDELIVER 75 適合需要大量搬運但又講求成本效益的商戶,市區穿梭高效又節能;
• 戶外工作/建造業: eTERRON 9 搭配純電四驅與超大電池,一車兩用:工地用得、放假去露營都得;
• 環保控/綠色企業: 零排放、快充兼備、設計有型,對建立企業綠色形象相當有幫助;
• 家用玩家: 雖是Pick Up,但舒適內裝與高規格配備,甚至可當家庭副車使用,假日郊遊一流。

MAXUS 乘勢加推展覽限定優惠:凡選購 eDELIVER 5 更送3個月 CLPe 充電額,加上 MIFA 7、MIFA 9 MPV 型號亦同步展示並提供高達 HK$38,000 優惠,明顯針對企業與家用市場雙線佈局。


售價方面:
• eTERRON 9(Luxury)預計售價:HK$388,000
• eTERRON 9(Premium)預計售價:HK$408,000
• eDELIVER 75 預計售價:HK$450,000
全車系享有 5年或10萬公里車輛保用,及 8年或16萬公里電池原廠保用,用家可安心作長期投資。

全新 Nissan LEAF 換上型格 Crossover 外貌、最高續航達 600 公里!


曾經改寫汽車歷史的電動車始祖 Nissan LEAF,如今正式進入第三世代,全方位升級後強勢回歸。這不再只是一部實用代步電車,而是 Nissan 向電動新紀元邁進的旗艦代表,重新定義家庭 EV 的未來。


更型格、更實用:由 Hatchback 蛻變成 Aerodynamic Crossover
第三代 LEAF 捨棄了傳統小車輪廓,換上時尚流線 Crossover 設計,配合全新車頭燈組、立體 3D 尾燈、隱藏式門柄、全平底盤,風阻係數僅為 0.25,無論駕駛表現或電耗效率都有顯著提升。配合 437L 行李廂容量及電動尾門,加上可安裝車頂橫架,靈活程度遠勝過往。

內裝採用雙 14.3 吋螢幕配 Google Built-in 系統,並搭載 Bose 頭枕喇叭、環艙氣氛燈及可調式多媒體平台,為駕駛者帶來高端電動車級數的體驗。


配兩款電池版本,最長續航達 375 英里(約 600 公里)
新一代 LEAF 提供兩款電池選擇:
電池容量 / WLTP 續航力 / 快速充電時間(DC 150kW)
52kWh / 約 270 英里(435 公里)/ 30 分鐘充約 260 英里
75kWh / 約 375 英里(600 公里)/ 同樣支援極速充電

不論短程代步或長途旅行,全新 LEAF 都能勝任。其智能熱管理系統會根據行程自動調節電池溫度,加上由 Google Maps 協助預約充電站點,自動規劃路線,令 EV 駕駛變得更輕鬆無憂。

更特別的是 LEAF 擁有 V2L 功能,支援對外供電,可為燒烤爐、熱水壺等戶外裝置提供最高 3.6kW 輸出,日後更將支援 V2G(電網回充),實現家庭能源互補。


專為歐洲設計與製造,行車感全面升級
新 LEAF 基於與 Ariya 相同的 CMF-EV 模組化平台打造,配備前麥花臣 + 後多連桿懸掛,結合 ProPILOT Assist 自動跟車與彎道控制、e-Pedal Step 單腳駕駛、8 點環視泊車鏡頭及「隱形車頭視角」技術,不論市區穿梭或高速長途都提供清晰信心。


哪類香港車主最適合?
上班通勤族/家庭主婦:
LEAF 擁有 Crossover 空間與靈活收納能力,同時續航力足以應付全日用車需求,是多功能家庭座駕理想選擇。

長途返鄉族:
最高續航近 600 公里,加上快充 30 分鐘補足 400 公里以上,跨區駕駛再無焦慮。

戶外活動愛好者:
V2L 外接供電功能令 LEAF 可變身露營神器,戶外電飯煲、音響系統、投影機樣樣得。

熱愛科技的駕駛者:
Google 內建、頭枕喇叭、Over-the-air 更新、手機 App 控制溫度與充電,科技感拉滿。


Nissan 對未來的全盤部署
全新 LEAF 將於英國 Sunderland 的 EV36Zero 電動車基地生產,配合當地電池供應鏈與可再生能源生產模式,代表 Nissan 在可持續汽車產業的承諾。這亦是品牌向碳中和願景邁進的重要一步。

作為一位見證第一代 LEAF 出世的車評人,眼見這部曾經為 EV 開拓市場的先鋒,如今華麗轉身變成新一代高續航智能家庭車,令人感觸良多。相比起當年那部以實用為主的「綠色小精靈」,今代 LEAF 不但更型、更實用,而且技術上已直逼 Ariya 級數,甚至提供不少同級對手未有的裝備如 V2L 供電與 Google Built-in,價值感大幅提升。


在香港這個既需要長續航、又要求靈活泊車與高科技的市場,全新 LEAF 或許正是都市家庭尋找電動化生活的起點 — 不是概念,不是昂貴奢華,而是每一天都用得着的 EV 之選。

Honda 2025 Goodwood Festival of Speed 多款電動概念車齊聚登場


Honda 宣佈將於 2025 年 7 月 10 至 13 日再度參與英國年度盛事 Goodwood Festival of Speed,但今年不只是一場新車展示,更將整個展區打造成一個電影片場,讓觀眾能化身主角,沉浸於 Honda 品牌的創意與技術魅力之中。

在四輪陣容方面,Honda 將帶來三款歐洲首次亮相的重要新車。首先是源自 CES 的 Honda 0 SUV 概念車,展示品牌未來電動 SUV 的設計語言。其次是備受期待的 Prelude e:HEV 混能跑車,繼去年以概念車姿態現身後,今年將首次進行動態 Hillclimb 跑道演出。還有 Civic Type R Ultimate Edition,以最終進化版本之姿登場,預示著現行 FL5 世代的收官之作。


最引人注目的,是全球首次亮相的 Super EV Concept,這是一款針對 A-segment 級距設計的小型純電都市車,主打「好玩又實用」,其搶眼的紫色外觀以及在英國進行的實測,將使其成為 Hillclimb 上的一大焦點。

除了四輪車款,Honda 也帶來三款重量級摩托概念作品。EV Fun Concept 是品牌首款全尺寸純電摩托,Urban EV Concept 則呈現都市機動出行的新構想。而 V3 概念引擎更是技術層面的大突破,成為全球首款配備電動壓縮機的摩托引擎,將在品牌「Dream Tech」技術巡展中亮相。


為了呼應電影片場的主題,Honda 特別設計互動式展區,觀眾可坐進 Civic Type R 拍攝自己專屬的電影預告片,或在 AI 攝影棚裡製作動作電影海報,模擬騎 Gold Wing 穿越沙漠、掛在 HondaJet 機翼、甚至演出海上探險。這些互動設施,讓展區充滿趣味與創造力。

Hillclimb 跑道亦將見證多款 Honda 焦點車型動態演出,包括 Prelude 和 Type R Ultimate Edition 的首次公開動態展示。Super EV Concept 也將首次登上跑道,展現其城市小車的操控潛力。同時還會舉行經典 Civic Type R 車隊巡禮,由 TT 傳奇 John McGuinness 駕駛 Fireblade SP 領軍,金翼 Gold Wing 隨行,慶祝這款長青豪華巡航車誕生 50 周年。


在賽車領域,Honda 將隆重展示 Williams FW11——品牌於 1986 年奪得 F1 車隊冠軍的歷史戰駒,由當年冠軍車手 Nigel Mansell 親自駕駛登場,紀念品牌踏入 F1 75 周年的貢獻與榮耀。同場還有 Dakar Rally 勝者 Ricky Brabec 駕駛 CRF450 RALLY 參演,二輪與四輪的賽道英雄共同呈現 Honda 的速度傳奇。

Honda 表示,Goodwood Festival of Speed 是品牌連接過去與未來、技術與情感的最佳舞台。從賽車技術到未來電動出行,從日常實用車到純粹駕駛樂趣,Honda 將在這場活動中以電影敘事手法訴說一個屬於夢想、創新與熱血的品牌故事。這正是「The Power of Dreams」最具體的實踐。

Taycan Turbo GT 持續稱霸賽道!再創兩項圈速紀錄


Porsche Taycan Turbo GT 再次證明其地表最強電動四門跑車的地位,在美國 Road Atlanta 與阿布扎比 Yas Marina F1 賽道分別刷新量產電動車最速圈速紀錄。這款搭載 Weissach Package 的旗艦 Taycan,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寫全球電動性能車標準。


在美國喬治亞州的 Road Atlanta 賽道,Porsche 品牌大使及前職業車手 Patrick Long 以 Taycan Turbo GT 跑出驚人的 1 分 27.1 秒圈速,比 Taycan Turbo S 在 2020 年的紀錄快超過 6 秒。值得一提的是,該圈速是在濕地未完全乾透的狀態下完成,顯示 Taycan 不僅速度驚人,對車身穩定性的控制亦達到極高水準。Patrick Long 表示:「我預期 Taycan 的轉向會很精準,但沒想到 Porsche Active Ride 懸掛對車身動態的抑制力如此完美,真的讓我全程充滿信心。」


另一項紀錄來自阿聯酋的 Yas Marina F1 賽道,因白天高溫,這次特別安排在夜間進行。由當地 GT 車手 Ramez Azzam 操刀,他在 5.281 公里長的賽道上跑出 2 分 07.2 秒的成績,不僅僅是電動量產車的新紀錄,甚至只比傳統 touring car 的紀錄慢了 1.1 秒。該圈速已獲阿聯酋汽車總會(EMSO)官方認可。Azzam 賽後分享:「很多人以為電動車只能在直路快,但 Taycan Turbo GT 證明它在全圈的穩定性和煞車性能同樣強悍,是完整一圈的賽道機器。」


Taycan Turbo GT 近期的全球圈速紀錄可謂遍地開花:在德國紐北北環(Nürburgring Nordschleife)由 Lars Kern 創下 7 分 07.5 秒的電動車圈速神話;在美國 Laguna Seca 跑出 1 分 27.8 秒;巴西 Interlagos 賽道由 Felipe Nasr 創下 1 分 42.1 秒的紀錄,還有在中國上海國際賽道完成的 2 分 11.2 秒正式認證圈速。從歐洲、美洲到亞洲,Taycan Turbo GT 幾乎將所有主流賽道的電動車紀錄收歸旗下。

這些紀錄不單止是數字的勝利,更代表 Porsche 對於電動車「不止於直線快」的堅持。透過底盤調校、主動懸掛、動能回收及煞車系統的完美融合,Taycan Turbo GT 正將賽道駕駛樂趣帶入電動時代。這不再是一場純粹為炫技而設的破紀錄競賽,而是一場 Porsche 用硬實力重新定義「電動跑車應該是什麼樣子」的革命。

在這個電動車百花齊放的時代,Taycan Turbo GT 用真正的賽道數據說話,證明電動性能,不應只停留在加速表現或充電規格,而是要在最嚴苛的條件下依然能讓人駕馭得心應手。這才是 Porsche 的風格,也是 Taycan 的使命。

McLaren 開放傳奇賽車夢!2027 年利曼 Hypercar 可私人擁有


McLaren Racing 與 McLaren Automotive 聯手推出一項劃時代的計劃 —「Project: Endurance」,讓極少數幸運者能親身擁有一部與 2027 年 FIA WEC 世界耐力錦標賽出戰車型同步開發的 Le Mans Hypercar,並參與完整的開發、測試及賽道體驗,成為 McLaren 三冠王傳奇歷史的一部分。


這部 Hypercar 並非換殼或市販改裝,而是由 McLaren 與 Dallara 合作,以全新 LMDh 賽車平台打造的真實賽道級規格車,採用 V6 雙渦輪混能動力,後輪驅動設定與正式參賽車完全一致。這批 Hypercar 客戶版車輛將與 WEC 參賽用車同步研發、同步測試,是目前市場上極為罕見的「原型賽車同步車主版」。


Project: Endurance 不僅是交車計劃,更是一場沉浸式參與 McLaren 耐力賽事的機會。所有參與者將獲得前所未有的技術及比賽接觸機會,包括參與 McLaren 耐力賽測試、觀摩車隊工程師與車手準備賽事的過程,甚至成為 McLaren 三冠王挑戰(同年贏得 Monaco F1、Indy 500 與 Le Mans 24)的見證者。

更令人振奮的是,計劃包含為期兩年的 McLaren 客戶 Track Programme,涵蓋全球頂級賽道如 Spa、Portimão、Yas Marina 等。每位車主將獲得廠隊級待遇,包括專屬維修人員、工程師團隊、賽道教練支援,全程「arrive & drive」一站式服務,讓車主如同真正的職業車手般體驗賽道激情。


McLaren Automotive CEO Nick Collins 指出:「Project: Endurance 是我們與 McLaren Racing 攜手打造的新篇章,讓車主不只擁有一部頂級 LMDh 戰車,更能直接參與到我們征戰 WEC 的整個旅程之中。」而 McLaren Racing CEO Zak Brown 亦強調:「這項計劃讓擁有者能夠接觸最核心的比賽層面,擁有與 1995 年我們首次征戰利曼即奪冠時同等歷史意義。」


Project: Endurance 不只是一個汽車產品,它是 McLaren 對賽車文化的再一次致敬與突破,將「賽道即生活」的理念落實到每一位熱血車主身上。這不僅是擁有一部賽車,而是讓你真正活在 McLaren 賽車傳奇當中,與未來的歷史一同奔馳。

三連霸締造傳奇!Ferrari 再奪 2025 利曼 24 小時大賽冠軍


Ferrari 再次征服法國利曼,連續第三年奪得這場世界最具聲望的耐力賽桂冠!在第 93 屆利曼 24 小時賽事中,由 Yifei Ye(葉一飛)、Robert Kubica 與 Phil Hanson 駕駛的 #83 號 499P,以亮眼的 Giallo Modena 黃色戰衣劃過終點線,為這間來自 Maranello 的超跑品牌再添傳奇篇章。

更重要的是,這是 Ferrari 史上首次由客戶車隊 AF Corse 操刀並贏得利曼冠軍,同時也讓中國車手 Yifei Ye 成為賽事有史以來第一位登上總冠軍頒獎台的中國人!


Ferrari 的 Hypercar 戰神 499P 自 2023 年回歸耐力賽場起,已創下不敗神話——2023、2024 及 2025 三屆利曼連勝,並囊括今季 FIA WEC 四戰全勝(卡塔爾 Lusail、意大利 Imola、比利時 Spa 及法國 Le Mans)。這款戰車至今只要出現在利曼,就一定站上冠軍台。此役亦讓 Ferrari 獲得永久保留利曼冠軍獎盃的榮譽 – 這是賽會給予三連勝車廠的專屬權利。


賽事初段 #83 號車便展現強勢節奏,即使未能在排位賽發揮,但透過出色輪胎策略與車輛調校,在賽事前段已殺入領先集團。在經歷多輪激烈攻防後,最終守住 Porsche 強勢挑戰,將勝利留在紅色軍團手中。


Ferrari 主席 John Elkann、CEO Benedetto Vigna 亦親臨現場,與 33.2 萬名觀眾一同見證歷史性一刻。

除了 #83 車封王,#51 號由 Pier Guidi、Calado、Giovinazzi 駕駛的官方 499P 亦登上季軍位置,#50 號 Fuoco、Molina、Nielsen 雖未能登台,但成功為車隊積下關鍵積分。三部 499P 戰車齊心發揮,為車廠、車手及獨立客戶車隊皆帶來榮耀。


Ferrari 目前以 202 分大幅領先 Toyota(僅 91 分),在車廠積分榜遙遙領先。車手積分方面,#51 三人組 Pier Guidi-Calado-Giovinazzi 暫居榜首(105 分),#83 的 Ye-Kubica-Hanson 緊隨其後(89 分),#50 組合則以 81 分穩居季位,幾乎成為 Ferrari 內戰態勢。

AF Corse 更在 Hypercar 獨立車隊積分榜上穩佔龍頭,反映出 499P 不只可由廠隊駕馭,更可由私人車隊發揮致勝實力,完美傳承 Ferrari 耐力賽的經典精神。


利曼三連霸,不只是技術實力的體現,更是品牌 DNA 的傳承。當我們談論 Ferrari,從不是只談速度,而是激情、榮耀與堅持。499P 將百年利曼歷史重新刻劃,在這場競爭白熱化的 Hypercar 戰國時代,能夠由一支客戶車隊擊敗 Porsche、Toyota 等強敵,不但說明 Ferrari 工程實力驚人,更證明他們願意將勝利與夥伴共享。

而 Yifei Ye 的登頂,不僅是中國車手的榮耀,更讓世界看見亞洲力量已能在最高水平舞台寫下名字。這個夜晚,不只是 Ferrari 的勝利,更是全球賽車文化的突破。未來能否四連霸?歷史會再寫下嗎?如果 Ferrari 能持續這份熱情與堅持——為賽車而生,那麼利曼,就是他們永遠的主場。

Tesla Semi 入歐備戰!電動重卡將硬撼 Volvo、Mercedes-Benz 舊將新兵


電動車界龍頭 Tesla 正式展開重卡市場全球佈局,下一步將鎖定歐洲市場。雖然 Tesla Semi 電動重卡自 2017 年亮相至今,經歷多次延遲與規劃轉變,但隨著美國本土量產即將於 2025 年底展開,官方亦開始籌組歐洲市場拓展團隊,為日後登陸歐洲打好基礎。

研發近十年,Tesla Semi 終於進入量產倒數階段
Tesla Semi 最早於 2017 年亮相,當時聲稱具備 800 公里續航、比柴油卡車節省 20% 運營成本的亮眼規格。然而由於技術、生產及資金優先排序問題,最初計劃的 2019 年量產一再押後,直至 2022 年僅有小批量交付予 PepsiCo 等大客戶,成為 Tesla 史上最慢成熟的車型之一。

如今 Tesla 已完成內華達州新廠房建設,預計 2025 年正式啟動量產,年產能目標為 50,000 輛。這將為全球市場鋪路,而歐洲顯然是其中一大關鍵戰場。

招兵買馬進軍歐洲,目標直指重卡核心市場
Tesla 近期已聘請曾任 Volta Trucks 德國區銷售主管的 Usuf Schermo 擔任歐洲、中東及非洲(EMEA)區 Tesla Semi 業務拓展主管。Schermo 擁有豐富的商用電動車銷售經驗,過去亦領導過德國初創 EVUM aCar 的銷售團隊,熟悉地區運輸業需求與法規脈絡。

Tesla 官方亦早前表明,計劃未來在德國 Berlin Gigafactory 設立 Tesla Semi 的歐洲生產線,但距離正式投產及歐盟認證仍有一段路,估計最早也要至 2026 年底才有可能在歐洲市場正式推出。

對手早著先機,歐洲市場不再是藍海
歐洲電動重型卡車市場雖然仍屬早期階段,但競爭激烈程度已遠超美國。Volvo、Mercedes-Benz、MAN 等老牌卡車巨頭早已推出多款量產型號,如:
• Volvo FH Electric(逾 3,000 輛在歐洲運行中)
• Mercedes-Benz eActros 600
• MAN eTGX

這些車廠擁有穩固的售後服務網絡、成熟的物流客戶關係及本地法規認知,在電動重卡起步階段已建立明顯領先優勢。

雖然 Tesla Semi 擁有超高品牌光環、軟件技術與電池管理優勢,但面對早已卡位的歐洲重卡品牌,要在產品本地認證、基建配套與物流營運方面迎頭趕上,難度不低。對 Tesla 而言,能否在首輪導入前就建立足夠可靠的銷售、服務與充電網絡,將直接影響未來在歐洲的成敗。

我們認為 Tesla 這次是走進了一個截然不同的戰場 — 不再是「用科技打破規則」那一套,而是「如何成為傳統產業的可信任夥伴」。他們能否跳出美式思維、真正貼近歐洲貨運業務生態,將是 Tesla Semi 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這一仗,比起 Model S、Model Y,更像是一次真正考驗 Tesla 全球化經營能力的大考。

重生經典戰神!Honda 將於 2026 年推出初代 NSX 原廠級全新修復服務


Honda 宣佈,將於 2026 年春季正式在日本展開全新初代 NSX 專屬「新レストア服務」(即原廠級重修計劃),同時推動一項對車迷極具意義的全球性零件政策 — 將「純正互換部品」(即符合原廠品質標準的替代部件)正式投入全球市場,為復修經典車款鋪路。

經典不朽設計,終於等到「原廠之手」出動
說到初代 NSX,這不單是 Honda 的夢想車,更是日本超跑歷史的里程碑,自 1990 年面世以來憑藉中置引擎、全鋁車身和舒適實用的超跑性格,成為車迷心中的聖物。Honda 早在 1993 年推出「NSX Refresh Plan」讓車主回廠重整愛駒,但這項計劃將於 2025 年夏季結束,並由全新、更具擴展性的新レストア服務取而代之。

這次的重點,在於 Honda 不再只依賴已停產的純正部品,而是以通過品質驗證的「純正互換部品」為核心,搭配 3D 打印、零件再生(Remanufacturing)等現代技術,打造更可持續、更多元化的重修方案。

不只是 NSX,更多經典運動車型將逐步復活?
雖然目前新服務僅限於初代 NSX,但官方明確表示,未來有意擴展至更多 Honda 經典運動型號。對於一眾 Honda Type R 粉絲來說,這無疑是令人興奮的伏線。加上「純正互換部品」將在全球同步推出,意味著就算不在日本,也有機會讓老 Honda 重拾昔日英姿。

對車主、收藏家與修車業界三方都影響深遠
這次計劃可說是三贏方案:

• 對車主:有機會用較合理價格、原廠質素維修愛駒,延長使用壽命;
• 對收藏家:增值潛力提升,原廠出手總比坊間拼裝有說服力;
• 對維修產業:提供更清晰的零件供應鏈,有助復修市場健康發展。

以情懷說話:Honda 終於為「愛車文化」立碑
這不只是一個復修計劃,而是 Honda 對車迷情懷的正式回應。作為資深汽車編輯,我常常感嘆老車文化在香港步步退縮,但看到 Honda 願意正視老車擁有者的需要,甚至用新技術延續經典,這背後所釋放的品牌價值和文化承諾,遠遠不止於「有部件換」。

BMW 全新 iX3 原型車正式曝光


BMW 公開了旗下新一代純電 SUV「iX3」的原型車測試畫面,並確認將於 2025 年 9 月在慕尼黑舉行的 IAA Mobility 車展上全球首發,預計於同年底在匈牙利德布勒森(Debrecen)新建成的 BMW 工廠投產。作為 BMW 新世代「Neue Klasse」平台的首發代表車型之一,這款車不僅代表品牌電動化進程的重要一步,更以嶄新科技與操控體驗,重新詮釋電動車應有的駕駛樂趣。


全新 iX3 搭載創新的「BMW Panoramic iDrive」系統,將所有駕駛所需資訊直接投影於前擋風玻璃的 A 柱至 A 柱之間,無須駕駛者移開視線,確保最大安全性與直觀性。此系統運行於全新「BMW Operating System X」,結合可選配的 3D 抬頭顯示器,提供更完整的導航與自動駕駛資訊。顯示區域採用「矩陣背光技術」,配合人機工學設計,中央螢幕與軚盤位置更貼近操作直覺;而「Shy-Tech 多功能軚盤」則透過照明與觸感反饋技術,讓駕駛者幾乎無需低頭,也能精確控制。


動力核心方面,iX3 將首度採用第六代「BMW eDrive Gen6」技術,這是 BMW 全面升級的電動動力系統,採用能量密度提升 20% 的圓形電池單元,並可提供高達 400kW 的超高速充電功率。官方數據顯示,只需 10 分鐘即可補充約 350 公里續航(WLTP 模式),滿電續航更可達 800 公里。電池與車身結構深度整合,有效減重同時提升剛性,續航與操控兼顧。


除了效率提升外,新一代 iX3 也具備 V2H(Vehicle-to-Home)與 V2L(Vehicle-to-Load)功能,不僅可作為家庭備用電源,還能成為戶外用電的強大移動電池,進一步延伸車輛的實用價值與永續功能。

為強化駕駛體驗,BMW 於新車導入名為「Heart of Joy」的核心控制架構,整合驅動、煞車、動能回收與轉向模組,透過每秒更快 10 倍的資料運算效率,大幅提升操控靈敏度與駕駛即時感受。同時,「BMW Dynamic Performance Control」進一步強化轉向與動態控制系統,無論在停車慢行還是激烈操駕下,皆保有優異的操控精度與駕駛回饋。


自動駕駛系統亦同步升級,新 iX3 結合傳統規則邏輯與人工智能 AI,打造名為「Superbrain of Automated Driving」的智慧駕駛中樞,計算能力為現行系統的 20 倍,並擁有車道變換警示、優先權提示、安全下車提醒、視角輔助等多項進階功能,大幅提升主動安全等級。


BMW 新世代車型負責人 Mike Reichelt 指出,全新 iX3 是品牌在純電 SUV 領域中最具代表性的技術展示車,集續航、充電、互動、智能駕駛與性能於一身,預示著 BMW 將如何以 Neue Klasse 技術平台,革新整個產品線。「未來所有 BMW 新車,不論動力形式,皆將受惠於這次技術升級。」

作為 Neue Klasse 電動世代的開路先鋒,iX3 不僅挑戰傳統電動車既有框架,更從根本上重新定義「駕駛樂趣」在電動時代的意義。當這部車正式量產登場之日,勢將掀起高端純電 SUV 的新一輪競爭,也讓世人再次見識 BMW 對駕駛與科技的極致執著。

Audi Q3 第三代進化再現!44,600 歐元起開賣


經過十多年市場淬鍊,Audi Q3 如今邁入第三代,全新版本將以更加數碼化、更加高效的設定,挑戰豪華緊湊 SUV 的新標竿。車系仍然維持一貫的德系優雅與力量感,並首次在此級距導入 Matrix micro-LED 頭燈、OLED 尾燈、以及 plug-in hybrid 插電式混能系統,再配上先進駕駛輔助、全新懸掛系統與豪華車級的內裝科技,Q3 已不再只是「細車」,而是城市多功能豪華的代表。


外觀方面,新一代 Q3 展現更自信的運動比例,車頭採用更寬闊的 Singleframe 水箱罩,加上首次應用於此級距的 micro-LED 矩陣式頭燈,不但提供極高對比的夜間照明效果,更可根據駕駛模式與環境情況調整燈光圖案。車側設計簡潔俐落,肩線與光影效果構成強烈視覺層次。車尾方面則可選配 OLED 尾燈與貫穿式 LED 燈條,加上亮起的 Audi 光環標誌,極具辨識度與科技感。


車廂內裝亦迎來大幅度升級。新款軚盤首次整合兩組全新方向桿,右側作為電子排檔操作,左側則用於控制燈組與雨刷,令中控台設計更簡潔實用。配合全數碼化儀表與全新 UI 操作系統,整體駕駛感受更接近高階 Audi 車系。更值得一提的是,Q3 今次可選配前座聲學隔音玻璃,大幅提升高速行車的靜謐感。行李廂容量達 488L,後排座椅可前後滑動及傾斜調整,摺疊後更可拓展至 1,386L,靈活實用,配合最大 2,100kg 拖曳力,對戶外活動一族而言亦是一大優勢。


動力方面提供三種選擇,包括入門的 Q3 35 TFSI(110kW)汽油引擎配 48V 微混技術,適合日常市區駕駛;Q3 35 TDI(110kW)柴油版則針對經常高速行駛或長途駕駛用戶;而焦點所在的 Q3 e-hybrid(200kW)插電混能版,搭載 25.7kWh 電池(淨容量 19.7kWh),可於 WLTP 測試下行走最多 119 公里純電距離,更支援 50kW 快速直流充電,效率與環保並重。三款動力皆可選配全新可調式懸掛系統,兼顧操控與舒適。


新車同時搭載多項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包括自動泊車學習功能、倒車輔助、駕駛員注意力偵測等,全面提升安全性與日常便利性。這些功能與 Q3 整體數碼化設計相輔相成,令整車更像一位貼身「數碼拍檔」。

對於不同消費族群而言,Q3 的吸引力各有不同。對家庭買家而言,它擁有實用空間、可調座椅與極佳的行李廂設計,是稱職的家庭車。對年輕上班族或科技控而言,智能頭燈、OLED 燈條、全新 UI 系統與 Plug-in hybrid 動力,足以滿足對未來科技的憧憬。而對成熟司機或商務買家來說,Q3 仍然保有 Audi 式的沉穩、舒適與德國工藝水準,是兼顧形象與實用性的理想之選。



如果你問我,這代 Q3 最吸引之處是甚麼?我會說,它是一部真正「打破級距界限」的全能選擇。從動力到設計、從數碼科技到實用空間,全部重新定義了甚麼叫「細 SUV」。作為一個經常在市區與郊區之間穿梭的駕駛者,我對這種集高效率、豪華設計與家庭友善功能於一身的車款特別有感。Audi Q3,不再只是「入門豪華 SUV」,而是豪華日常的全能代表。

至於價錢方面,德國本地起跳價為:
• Q3 35 TFSI(110kW):€44,600
• Q3 e-hybrid(200kW):€49,300





正式登陸市場日期為 10 月,預訂將於夏季開始,不過已可預期定價將進一步貼近中大型 SUV 的入門門檻,對比價錢與產品力,性價比極高。

Mercedes-Benz eVito 聯手 UPS 為香港「電」起快遞未來


在香港這個步伐急促、物流需求極高的城市,電動商用車的實際應用比單純展示更具說服力。今次 Mercedes-Benz 與 UPS 攜手,為香港快遞業帶來真正轉變 — 一批全新 eVito 電動輕型商用車正式投入 UPS 日常運作,宣告城市綠色運輸再下一城。

eVito 採用傳統貨 Van 的設計語言,車身實用為主,線條簡潔,雖然未必令人眼前一亮,但這種「低調務實」正正符合商用車的需求。外觀上的 Mercedes-Benz 三芒星標誌,仍然具品牌認受性。


車廂設計同樣以實用為先,操作介面簡單易用,加上全數電動化操控系統,方便司機於繁忙都市中靈活穿梭。無論是送貨司機或管理人員,都可透過標準配備更清楚掌握電量與續航資料,大大提升物流效率。

eVito 配備 116 匹馬力電動馬達及 60kWh 電池,擁有最高約 319 公里續航力,載重能力高達 853 公斤,完全應付市區「最後一公里」配送任務。最重要是其支援快速充電,35 分鐘即可從 10% 充至 80%,真正符合高週轉需求的商業環境。

這批 eVito 將應用於 UPS 永康營運中心,負責首尾公里配送。UPS 擁有全球超過 19,000 輛替代燃料及先進技術車隊,是業界落實碳中和承諾的實踐者。配合 Mercedes-Benz 的高效電動平台,令這項合作成為城市物流可持續發展的典範。

對企業而言,eVito 代表一種長遠節省營運成本的方法。低油耗、簡化保養流程、配合政府電動車資助政策,令電動商用車投資回報愈見吸引。對市民而言,減少柴油商用車帶來的排放與噪音,是都市生活質素提升的一大步。至於環保倡議者更視此為城市運輸系統轉型的示範案例,有望帶動更多行業跟進。


今次平治與 UPS 的合作無疑是一個令人振奮的「真實案例」。近年太多電動車項目停留在概念階段,或只作品牌形象包裝,但這次卻是「真上路、真落地、真送貨」。尤其 UPS 在香港是家喻戶曉的物流龍頭,其營運模式轉變,無疑會為整個行業帶來「由上而下」的震撼式影響。筆者希望將來街道上柴油 Van 的嘈吵與黑煙成為歷史畫面,取而代之的是安靜、零排放、效率高的 eVito 駛過身邊 — 那種未來感,原來已經悄悄駛入我們的城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