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C
Hong Kong
Monday, July 7, 2025
主頁 博客 頁面 2

Mercedes-Benz Unimog 救護專車現身軍用試驗場展現極地救援實力


德國聯邦國防軍將於2025年6月28日舉辦年度盛事「德軍開放日」(Tag der Bundeswehr),而Mercedes-Benz Special Trucks 將攜手著名車體設備改裝商 EMPL,於 Diez 軍事訓練區隆重展示一輛具備高度越野能力與先進醫療設備的 Unimog 救護專車,突顯品牌長期與軍方合作、支持極端任務的專業形象。


這台Unimog救護車可說是結合機械工程與人道救援使命的完美範例。基於Unimog強悍底盤打造,車身採用無扭曲結構、絕緣面板打造的箱體,並符合歐盟EN1789救護車標準,內部可容納最多四名臥床或六名坐姿傷患,具備完整治療空間,配備包括:
• 氧氣供應系統
• 新風過濾裝置
• 冷暖空調系統
• 可轉為夜間隱蔽模式的防眩光內燈
• 駕駛艙與醫療區通訊系統

加上內部器材固定架與緊急設備空間,使得專業醫護人員能在極端條件下迅速展開救援任務。


Unimog 救護專車不只是醫療設施的載體,更是一部能橫越山野、沙地甚至雪地的多功能全地形載具。前方裝有一組拉力達 80 kN 的液壓絞盤,在極端條件下能實現自救功能。車輛周邊亦設有大量儲物空間,可放置:
• 雪鏈
• 開山器材(Pioneer Tools)
• 拖車連桿與油水容器

此等設計讓醫護隊伍可應對如高原、戰地或災區等地形複雜且交通中斷的環境,保證人命搶救「時效」與「效能」同步兼顧。


Mercedes-Benz Unimog 與 Zetros 系列一直是德軍全地形作戰與支援的主力。除了在本土任務服役,更於多個海外任務中經歷嚴苛考驗,證明其可靠性與機動能力。最近,德國聯邦國防軍下屬的車隊管理機構 BwFuhrparkService GmbH 更向 Daimler Truck 下訂 數百輛全新後勤車輛,預計將於一年內交付。

Unimog 一向是工程迷與越野控眼中的「神獸級」存在,但這次作為救護車出現,意義更不只是越野,而是彰顯了德國工藝如何為人道救援服務。無論是戰場、災區或山嶺雪線,一輛真正「能走到最難去的地方」的醫療載具,才是真正的「專業」與「溫度」。

Mercedes-Benz 不只在豪華房車領域令人敬仰,在國防與公共服務車輛領域更同樣穩佔一席。Unimog 救護車,不但讓我們看到工程極致,也讓我們感受到品牌背後那份「使命感」的堅持。這才是真正的德國精神。

Toyota 全新 Land Cruiser Commercial 歐洲登場


當越野信仰與實用性結合,Toyota再一次刷新「商用車」定義!全新 Land Cruiser Commercial 正式亮相,作為 Toyota Professional 商用車系的旗艦車型,這部基於新世代Land Cruiser乘用版本改裝的貨用車,將於2025年8月開售、9月起交車,定價為英鎊£52,729.17(已含商用車上路成本)。


工廠級改裝,真正的原廠貨Van!
這款Commercial版本並非坊間DIY的「拆椅改車」,而是由英國Toyota工廠(Burnaston)直接出廠的專業改裝版本。工程包括拆除後排座椅、加裝金屬隔板與鋼板內飾、封閉後窗並設置全高貨艙柵欄。這代表它擁有商用身份的合法性與結構安全性,更代表品牌對「專業車系」的重新定義。


2,000公升載貨量 + 3.5噸拖曳力,功能強悍如野獸
新車採用五門長軸版本,貨艙空間達1,090mm高 x 1,685mm長 x 1,286mm寬,VDA規格下可裝載達2,000公升的物件;地板更設有防滑硬式托盤,無懼泥濘或工具刮損。拖曳力更達3.5噸,媲美中型貨車,堪稱「商業越野全能戰士」。


商用車也講豪華配備!比舊版大升級
這次Land Cruiser Commercial大幅升級配備,媲美乘用版本規格,包括:

• 18吋鋁圈
• 電動調校司機位座椅、前座椅與軚盤加熱功能
• 雙區恆溫冷氣
• 自動防眩後視鏡、電子手掣
• 電動尾門連獨立開窗
• 9吋觸控螢幕支援 Apple CarPlay / Android Auto

更內建全套 Toyota Safety Sense 主動安全科技,如盲點提示、前後泊車感應、Crawl Control、陡坡起步與下降輔助、Safe Exit Assist等,真正為商業用戶提供全方位駕駛信心。


動力系統預留未來升級,48V Hybrid即將加入
現階段,新車搭載熟悉的 2.8公升柴油引擎配8速自動波箱,標配全時四驅系統與多種駕駛模式。官方更已預告未來將引入全新 48V Mild Hybrid油電系統,在保留越野與載重性能下,帶來更平順、寧靜與節能的駕馭體驗。

Land Cruiser Commercial 這次的升級,是 Toyota 對專業用戶的全新回應。這不再只是拆掉後座的越野車,而是一部真正從設計、配備、安全與動力全面考慮的「原廠級商用越野平台」。


這台車不只是一部工作車,它更像是「荒野中的貨運艦隊」,能載人、能拖貨、能涉水爬山,在城市與戰地之間自由切換。若未來能引入香港,即使用途非在郊外,對追求形象、可靠性與多功能性的專業用戶來說,這會是一部非常有魅力的全地形工作夥伴。Toyota以Land Cruiser的名號,為「商用車」重新定義了尊嚴與可能性。

林寶堅尼 Urus SE 勇闖珠峰


在空氣稀薄的世界屋脊上,只有真正的王者才能駕馭極限。這一次,林寶堅尼Urus SE 不僅挑戰自然,更徹底顛覆了「超級SUV」的定義,憑藉插電混能科技,駛入西藏的高原極境,以一場壯麗的1200公里旅程證明:性能、豪華與電動化,也可以共存無界。

全新Urus SE外觀延續品牌極具攻擊性的語言,並透過空氣動力學優化,進一步提升高速穩定性與冷卻效率。車身曲線更顯雕塑感,而線條背後卻藏著強悍機能:從可調懸掛到高角度攻坡能力,完全不只是都市裝飾,更是越野利器。

同時,透過Ad Personam個人化定製,Urus SE可以變得極其獨一無二——每台車都是專屬座駕,無論是高原金屬灰還是沙地金牛黃,皆能彰顯車主品味。


Urus SE是林寶堅尼歷來最強的SUV,搭載插電混能系統,由V8雙渦輪增壓引擎與電摩打共同輸出驚人的800匹馬力,配合11種駕駛模式,無論在鋪裝路還是碎石冰雪皆可如履平地。

這套PHEV系統不僅是節能與環保的象徵,更是動態表現的革命。即使在海拔5000米的珠峰大本營區域,Urus SE仍保持順暢輸出與穩定操控,電動馬達更於低速扭矩區段補足引擎短板,讓駕駛樂趣從未間斷。

穿越G219與G318等「中國天路」,Urus SE在極具挑戰的彎道與山路中大顯身手。從羊卓雍措的寧靜湖面到卡若拉冰川的皚皚白雪,再到喜馬拉雅腳下的壯闊,這不是單純的旅遊,而是一場體驗性能與地貌極限的洗禮。


結合Terra(越野)、Sabbia(沙地)與Performance(性能)模式,配合主動懸掛系統及強化抓地反饋,無論鬆軟砂地、濕滑山徑還是連續髮夾彎,Urus SE都能提供媲美超跑的精準轉向與穩定性。


Urus SE不只是林寶堅尼電動化「向金牛座之心前進」(Direzione Cor Tauri)戰略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在「豪華」與「可持續性」中找到完美交集的典範。透過混能科技,SE 在不犧牲激情的同時,也能提供更高的燃油效率與更低的碳排放,這對於超跑品牌而言,是一種前所未有的進化。

登陸歐洲!Toyota Land Cruiser 玩 Hybrid


在越野界享有傳奇地位的Toyota Land Cruiser,終於迎來歷史性的一刻:首度搭載電氣化動力系統!Toyota宣佈,全新Land Cruiser Hybrid 48V將於2024年末在歐洲率先推出,並於2026年初開始交付,正式開啟Land Cruiser電動化新紀元。


初次「觸電」:傳統與創新兼備
全新Land Cruiser Hybrid 48V並非徹底電動SUV,而是採用48V Mild Hybrid微油電系統,以Land Cruiser一貫的2.8公升柴油引擎為基礎,結合電動馬達、鋰離子電池及DC-DC轉換器等關鍵零件。這種設計強調「不破壞原有越野本領」的同時,提升起步反應、靜音性、油耗表現與駕駛舒適度。

即使經過混能改裝,這部Land Cruiser依然保有700mm涉水深度的越野實力,電動馬達發電機更刻意安裝在高位,確保面對極端地形也能全力以赴。


48V Hybrid 系統核心亮點
1.電動馬達兼任發電機:取代傳統交流發電機,在煞車時回收能量,儲存至鋰電池,再用作起步與加速輔助。
2.鋰電池輕巧強悍:13個電芯、僅重7.6kg,最高可提供12kW功率與65Nm扭力支援,整合於車尾地台下方,不佔空間。
3.先進的停車起步控制:根據斜坡角度或空調使用情況,智能調整引擎啟動時機與煞車保持,兼顧順暢與效率。
4.專為惡劣環境打造的皮帶張力器:採用高強度棉質與芳綸材質製作,不但減噪耐水,更能應付崎嶇環境中頻繁的馬達啟動負荷。


無縫整合現有架構,Hilux也同步受惠
Toyota這套Hybrid 48V系統的最大優點是可輕易整合至現有平台上,不需大改結構,已率先應用於Hilux皮卡。這代表未來Toyota旗下傳統柴油車型,將更容易進行油電化升級。


商用車版本也會登場!
Land Cruiser不只是一部家庭SUV,更是許多工地、軍警、探險任務的主力座駕。Toyota已預告商用版Land Cruiser Commercial亦將搭載此系統,兼顧越野力與環保要求。


Land Cruiser的48V油電化是一場充滿智慧的進化。Toyota並非貿然全電動,而是以微混系統逐步實現排放與節能的平衡。更厲害的是,他們成功保留了Land Cruiser最珍貴的東西——可靠性與越野實力。

在香港這類空間有限、路況多變的市場,Land Cruiser的定位雖偏向進口高端玩家,但此舉無疑也為其他Toyota商用或4WD車型鋪路。當一部700mm涉水能力的越野王者都能「輕電化」,我們有理由相信:Toyota已準備好讓整個實用型車系進入Hybrid新時代,下一步也許就是Fortuner或Hilux Hybrid進軍香港市場。

熱血飄移!香港 TRC 車隊勇闖 FDJ2 國際飄移賽事 16 強


Formula Drift Japan 2 (FDJ2) 國際飄移賽事現正激烈開賽,第三輪賽事於2025年6月7日及8日在日本惠比壽賽車場圓滿落幕。香港 TRC 車隊表現出色,憑藉實力與默契,在全球頂尖車手的激烈角逐中脫穎而出,KCM Trade x TRC 車手 Ken Yeung 更成功闖入 16 強, 而隊友 RSR x TRC 車手 Timmy Woo 亦順利晉級 32 強,為香港飄移運動增添新佳績。


黃金陣容出征,賽場鋒芒畢露
TRC車隊以多元精銳陣容迎戰本屆 FDJ2 賽事,吸引了各方關注。車隊經理 James Tang(鄧智侖)擁有逾 20 年賽事經驗,曾征戰 TCR 國際系列賽等頂級賽事。隊內車手背景各具特色,成為賽場上的一大亮點。紅酒商人 Hubert Li、AGM Motor 創辦人 Ken Yeung、金融科技集團 CEO Ryan Tsui 均為賽場老將;加上兩屆 RC 遙控模型飄移賽世界冠軍 Timmy Woo 轉戰真實賽道,他們的多元組合成為賽場焦點。


極限飄移對決,評分見證實力
Ken Yeung 駕駛 Toyota ALTEZZA (SXE10) 在賽場上勢如破竹。於單走爭奪賽中,他憑藉 angle(25 分)、style(22分)、line(26 分)的穩健表現,以總分 73 分,進階32強,更在追走賽中憑技術闖入 16 強。

Timmy Woo 駕駛 Toyota GR86 (ZN8) 同樣在賽事中展現出實力。在 36 強晉級賽中,他將遙控賽場的經驗轉化為實戰優勢,最終以 angle(21分)、style(23 分)、line(29分),總分 73 分的成績穩步挺進 32強席位。

此外,Ryan Tsui 駕駛 Toyota CHASER (JZX100) 在單走賽中取得優異成績。隊友 Hubert Li 駕駛 Toyota GR86(ZN8) 出戰,亦在單走賽中交出優異成績,並為接下來的賽事累積了寶貴經驗。

5 分鐘生死時速,後援團隊展現致勝關鍵
練習階段,TRC 車隊其中一位車手的賽車突發零件故障,情勢一度緊張。然而,維修團隊迅速應對,僅用 5 分鐘便完成零件更換與調試,讓車手得以重返賽場繼續拼搏。

跨洋征戰,香港車手書寫飄移新篇章
是次香港 TRC 車手遠征日本 FDJ2 賽事,與來自不同行業的車手共同挑戰國際頂尖選手,為亞洲飄移運動注入全新動力。值得期待的是,TRC 車隊將於 7 月派出年僅 14 歲的車手 Julian Kwok 出賽,繼續全力爭取佳績,延續香港精神。

Koenigsegg Sadair’s Spear「狂風之矛」刺破極限


在超跑界,若說有品牌能每次出招都震撼全球,Koenigsegg 絕對榜上有名。這次,他們將情感、技術與賽道瘋狂集結於一體,推出了極限力作——Sadair’s Spear,一部專為賽道而生、卻可合法上路的終極猛獸,寫下品牌性能演化的新一章。

Sadair’s Spear 外觀設計充滿空氣動力學機能美學,猶如一件高速雕塑。頂置雙片主動尾翼、重新設計的引擎蓋通風口、激進的前擴散器與後導流鰭片不單是裝飾,而是每個細節都為「下壓力」與「穩定性」而生。車尾線條被拉長、風道更複雜,是為了在高速彎角中也能牢牢咬住地面。

7 輻 Aircore 中空碳纖維輪圈輕盈卻堅固,加上全新賽道級胎面配置與專屬懸掛組合(包括 Koenigsegg Triplex 阻尼器),整體操控更趨賽車化。這是一台外形就讓人聯想到速度的超級跑車,但它的進化不止於外表。


車廂佈局回歸功能本位,極簡中控台配上碳纖桶椅,原生三點式安全帶可升級至六點式賽車規格。即使強調輕量化,科技配置仍然一應俱全——SmartCluster數碼儀錶、SmartCenter中控操作系統、Autoskin™自動車身控制系統、全視角泊車輔助……Koenigsegg 沒有讓奢華與性能發生衝突,而是取得罕見的平衡。

透過極端工藝優化,這部車比 Jesko Attack 減重 35 公斤,不靠犧牲舒適,而是憑藉材料與結構工程的突破,連隔音棉與內飾碳纖製程都精雕細琢。

Sadair’s Spear 的核心是 Koenigsegg 標誌性的雙渦輪 V8 引擎,配合品牌自家研發、轉速可達 46,000rpm 的無飛輪 Light Speed Transmission(LST)波箱——這不只是「快」,而是物理極限的再定義。


馬力方面,標準燃油已有 1,300 匹,而用上 E85 燃料更飆升至驚人的 1,625 匹馬力。這種水平,不止超越 1:1 馬力重量比,更是全球唯一擁有公路合法身份的超級性能。

在 Gotland Ring 賽道,Sadair’s Spear 以領先 Jesko Attack 足足 1.1 秒 的圈速,震撼打破自身紀錄。這不只是圈速提升,而是一種車輛全面進化的實證。

Koenigsegg 創辦人 Christian von Koenigsegg 表示:「這是我們在追求平衡與極限上的自然進化。」這部作品既是技術結晶,也是一封獻給父親 Jesko 的情感書信,因為“Sadair’s Spear”來自其父昔日愛駒之名,承載傳奇亦延續傳奇。


Koenigsegg一向是將情懷與工程硬派精神完美融合的品牌,而這次的 Sadair’s Spear 更是一場技術與情感的極致演出。它不是為了市場而生,而是為了熱血車迷與夢想者而造 – 一部可以合法上路的終極賽車。當其他品牌還在為馬力或輕量化而斤斤計較,Koenigsegg已經在做「沒飛輪」的變速箱了。這種思維,就是超跑世界的獨角獸。全球僅限 30 台、私人預覽已售罄,是典型的「未上市已斷貨」。擁有一台,不單是車,更是歷史與技術的載體。

如要在現代汽車世界中找到一個不妥協、全力衝刺的精神代表,Sadair’s Spear 就是這把貫穿天際的「瑞典之矛」。

Amazon 大訂單震撼歐洲:近 5,000 輛 Mercedes-Benz 電動貨 Van


Mercedes-Benz Vans 正式宣佈,將向 Amazon 在歐洲的物流合作夥伴交付近 5,000 輛純電動貨車,當中約 75% 為 eSprinter,25% 為 eVito。這批車將於接下來數月內陸續交付至五個歐洲國家,其中超過 2,500 輛將於德國上路,成為 Mercedes-Benz 電動商用車歷來最大單一訂單,也象徵着兩大巨頭在邁向「零碳運輸」路上再下一城。

這批加入 Amazon 車隊的新車以實用、靈活和零排放為核心。
eVito panel van 配備 60 或 90 kWh 電池、85 或 150 kW 馬達,最長續航可達 480 公里(WLTP),極為適合城市派送與短途物流。生產地為西班牙 Vitoria 廠房。

而 eSprinter 則提供更大載貨空間(最高 14 立方米)與最大 4.25 噸總重,同樣具備最高 484 公里 的續航能力。所有eSprinter由德國杜塞爾多夫工廠製造,並由專業改裝商為 Amazon 量身打造專用儲物架及滑門隔間,進一步優化派送效率。

Mercedes-Benz 兩款電動貨Van均標配 MBUX 多媒體系統,並支援智慧導航與電動行程規劃,包括整合式充電站搜尋與MB.CHARGE Public公共充電服務。加上豐富的主動安全與駕駛輔助系統,這些車不只是代步工具,更是智慧化商用物流平台。

Amazon 預計這批電動貨車每年可完成 超過2億件包裹配送。這不僅展現出物流效率的提升,更體現了企業對永續承諾的實踐。自2020年起,Amazon 已與 Mercedes-Benz 合作投入1,800輛eVan,這次訂單更是雙方合作升級的重要里程碑。


Amazon 全球車隊與產品總監 Neil Emery 表示:「這5,000輛電動貨Van的加入,正是我們碳排放減量戰略的具體成果。從電動單車到貨車,再到電動卡車與基礎建設,我們正全力推動整個運輸網絡的轉型。」

Mercedes-Benz Vans 銷售與市場總裁 Sagree Sardien 補充:「eVito 與 eSprinter 完美結合效率、續航與實用性,正好對應快遞與包裹服務對零排放與經濟效能的需求。」

2025年同時是 Sprinter 與 Vito 系列問世30週年。從燃油車到純電平台,這兩個商用車家族不斷演進,如今已成為零排放城市運輸的中堅力量,也見證 Mercedes-Benz Vans 對商用移動方案的持續創新。


這次合作不只是一個純電車隊擴張計劃,而是一場橫跨產業鏈的綠色物流革命。Mercedes-Benz 提供硬件,Amazon打造應用場景,雙方攜手重塑歐洲物流網絡的未來圖譜。對於其他企業來說,這更是一個現成的示範案例:零排放,不只是環保口號,而是實現高效、節能、智慧物流的下一步。

未來的物流車,不再只是搬貨的工具,而是移動的數據平台、綠色承諾的化身,以及城市靜音效率的關鍵角色。而Amazon與Mercedes-Benz正是這場未來交通轉型中,最早出發的引領者。

信和集團九大商場連串消費優惠:身份證號碼包含7、1、2、8其中一個數字即可無條件免費泊車一小時


為熱烈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信和集團與全港市民攜手歡慶及分享喜悅,特別於7月1日準備了連串驚喜!信和集團九大商場包括屯門市廣場、奧海城、荃新天地、中港城、藍灣廣場、黃金海岸商場、朗壹廣場、信和廣場、尖沙咀中心及帝國中心,將於7月1日準備了連串消費優惠、免費泊車及精彩活動,旗下商場及利東街更會免費派發28,000杯雪糕及爆谷,同時亦為小朋友送上40厘米熊貓造型氣球,為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日子增添歡樂氣氛,與全港市民一同慶祝香港回歸祖國的重要時刻,讓市民一同感受喜悅!

信和集團資產管理董事蔡碧林女士表示,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這是一個充滿意義的日子,帶給我們無數值得慶祝和回顧的美好時刻。在回歸後,香港市民的生活逐漸穩定繁榮,幸福感不斷提升。信和集團一直以來與香港市民並肩同行,見證了這座城市的成長與進步。為了和市民一同分享這份喜悅,我們特別準備了連串優惠及活動,希望為大家增添更多歡樂與祝福。我們將繼續以實際行動回饋社會,攜手與市民建構更美好未來。

7.1 一日限定!消費滿HK$710 即賞HK$100 S現金券
為慶祝回歸及刺激本地消費,信和集團旗下八大商場 (包括屯門市廣場、奧海城、荃新天地、朗壹廣場、中港城、尖沙咀中心及帝國中心、藍灣廣場及黃金海岸商場)推出「7.1假日狂賞」,派發總值HK$160,000 S現金券!
顧客於指定商場以電子貨幣消費滿HK$710或以上,憑最多兩張不同商戶的機印收據及電子付款存根,即可換領HK$100 S現金券,讓全城一同慶回歸。

七大商場響應「香港開心購物節」送7,100份現金券
信和集團七大商場(包括屯門市廣場、奧海城、荃新天地、朗壹廣場、中港城、尖沙咀中心及帝國中心及藍灣廣場)將參與由香港零售管理協會舉辦之「香港開心購物節」,由7月1日起至8月31 日,透過AlipayHK、內地支付寶、AR Lens及香港01 App四大平台,將送上7,100份現金券,讓顧客盡情購物!

顧客須預先下載S⁺ REWARDS手機應用程式並登記成為會員,於上述4大平台換領「優惠券」,並於信和集團七大商場禮賓處出示有效「優惠券」,即可換領HK$20 S現金券一張,於逾400間認受商戶消費滿HK$200即減HK$20。

身份證號碼包含7、1、2、8其中一個數字 即可無條件免費泊車一小時
為鼓勵市民於7.1這個特別的日子走出家門,與家人朋友一同外出感受節日氣氛,當日,凡身份證號碼中包含「7」、「1」、「2」或「8」其中任何一個數字的市民,即可於指定信和集團旗下商場(包括屯門市廣場、奧海城、荃新天地、朗壹廣場、中港城、黃金海岸商場及藍灣廣場)享受免費泊車一小時的優惠,無需任何附加條件。入車時間及換領地點詳情,可參閱各商場之網頁。

中午12時至下午4 時免費派發28,000杯雪糕及爆谷
為了響應市民對回歸28周年的熱烈期盼,信和集團特意準備了這次免費派發活動,特別於炎炎夏日中送上冰涼的雪糕,讓市民感受沁涼的快樂。同時,爆谷的香氣與可愛的熊貓造型氣球,則為大小朋友帶來更多歡樂與驚喜,增添節日的熱鬧氣氛。

市民只需於7月1日中午12時至下午4 時到逹以下信和集團商場 (屯門市廣場、奧海城、荃新天地、中港城、黃金海岸商場、朗壹廣場)及利東街,即可領取相關禮品,數量有限,先到先得。更多活動詳情,請留意信和集團官方網站及社交媒體平台。

7.1期間活動精彩不間斷 黃金海岸商場一連四日舉辦夏日海風市集
6月28日至7月1日,屯門黃金海岸商場將化身消暑勝地,舉辦「消暑夏日海風市集」,匯聚多個特色攤檔,售賣雪糕、甜品、消暑特飲及手作精品,讓您一邊逛市集,一邊享受海風輕拂!

另外,各位跑步愛好者注意!ASICS「跑之研究所」6月28日至7月1日將會強勢登陸屯門市廣場!屆時現場將會展出超過30年GEL科技研發成果,並隆重推出全新皇牌穩定支撐型GEL-KAYANO 32跑鞋。

活動期間,顧客可以參加大抽獎,有機會贏取GEL-KAYANO 32跑鞋及ASICS優惠券等豐富獎品。此外,屯門市廣場聯同ASICS 舉辦跑步訓練班,參加者可試穿最新皇牌跑鞋GEL-KAYANO 32,讓跑步愛好者親身感受這款跑鞋的頂尖科技,並由星級教練徐弘泰帶領,輕鬆暢跑屯門,而每位參加者更可獲贈ASICS T-Shirt 一件!

7.1期間 荃新天地消費HK$71即送英皇戲院電影禮券2張
於7月1日至3日期間,S+ REWARDS會員於荃新天地商戶即日以電子貨幣單一消費滿HK$71或以上,即可免費換領荃新天地英皇戲院電影禮券兩張!盡情享受購買食飯睇好戲!

奧海城「GUNDAM CARD GAME」預熱活動 S⁺ REWARDS預約參加可獲活動限定卡
召集全港高達迷!全新卡牌遊戲GUNDAM CARD GAME 即將於7月中旬正式登場,奧海城由6月27日至7月1日將率先舉辦預熱活動,一眾高達迷與卡牌遊戲愛好者可以搶先體驗當中的戰略魅力!

預熱活動包括GUNDAM CARD GAME牌組體驗、GUNDAM ASSEMBLE 塗裝體驗及高達模型教室,參加者完成體驗後,可以獲得紀念品一份。而透過S⁺ REWARDS手機應用程式換領指定活動名額的參加者,更可獲得獨家額外活動限定卡。

香港 $269,900 起!Zeekr 7X 靠豪華+科技雙殺同級對手


Zeekr,這個來自中國吉利集團的純電豪華品牌,繼 Zeekr 009 與 Zeekr X 後,終於將其第三款型號 Zeekr 7X 正式引入香港,並以五座豪華純電 SUV 的姿態向 Tesla Model Y、BMW iX3 等主流對手宣戰。它不單靠「靚樣」吸睛,更在空間、動力、科技與安全上全面升級,誓要成為家庭、科技迷與駕駛愛好者的共同心頭好。


由前 Audi 設計總監 Stefan Sielaff 主刀的 Zeekr 7X,外觀線條優雅流麗,蚌殼式引擎蓋、懸浮車頂、無框後視鏡與隱藏式門把等細節,營造出濃厚未來感,風阻低至 0.247Cd,甚至可額外提升 46km 續航,將美感與效能完美結合。Platinum 版更可選配 93 吋巨型動畫式燈幕,支援每秒 30 幀動態播放,行走於街頭可謂回頭率爆燈。

7X 不走 coupe SUV 那套「型得來唔實用」的設計,而是以高實用性為主調。寬敞車廂可提供 1,021mm 頭部與 1,187mm 腿部空間,後排放平更可擴展至近 2,000L 載物容量;21 個揚聲器配合 7.1.4 杜比全景聲的 Zeekr Sound Pro,絕對比不少家庭劇院更震撼!同級最大天窗配備電動遮陽簾,全車環境燈氛圍設計亦不失高級感。


入門 7X 配 75kWh 磷酸鐵鋰電池,支援 450kW 超快 DC 充電,10% 至 80% 只需 10.5 分鐘。7X Plus 及 Platinum 版更升級 100kWh 麒麟三元鋰電池,CLTC 最長可達 780km。Platinum 四驅版更擁有 637ps 馬力、710Nm 扭力,只需 3.8 秒破百,足以媲美跑車級加速。

頂級 7X Platinum 標配 Zeekr 魔毯空氣懸掛及 CCD 電磁減震系統,能因應路況即時調節車身高度與懸掛硬度,擁有 160-230mm 的離地高度,越野模式下可輕鬆碾過爛地,運動模式則變身低重心高性能機器。再加四驅+電子扭力分配系統,山路、濕地都一樣穩。Zeekr 7X 採用一體式壓鑄後端設計,減少 820 個焊接點,提升整體結構剛性;門檻更用上多層吸能結構,側撞抵抗達 75 噸。再加 7 個氣囊與 NESTA 認證的電磁輻射防護,全方位守護車主與乘客安全。


目前三款型號已抵港,7X 售價由 $269,900 起(已包括 $20,000 Early Bird 優惠),而高階的 7X Platinum 為 $369,900。「一換一」計劃適用,首批預計 2025 年 8 月交付,現已接受訂購,並可預約試駕。


Zeekr 7X 來得正是時候,尤其在香港 SUV 電車市場尚未飽和下,一部夠豪華、實用又高性能的新選擇絕對是吸引。不少港人家庭面對 Model Y「悶到爆」的內櫳設計、或是傳統歐系電動 SUV 價格高企而卻步,Zeekr 7X 提供的正是介乎兩者之間的解答 — 有設計、有規格、有質感,而且最重要係「夠抵玩」。

相信大家尤其欣賞它把設計與科技感融合得如此自然,燈光、空間、懸掛系統、音響都做得有誠意。最令我驚喜是後排空間與懸掛調校的表現,這是一部真係「識得照顧乘客」的車。如果 Zeekr 能持續提供良好售後服務,我相信 7X 將會成為本地家庭 SUV 的新寵兒。

韓國製造 $199,900 開賣!Hyundai INSTER 登陸香港


在電動車愈來愈細分化的今天,Hyundai 以一台全新純電 Compact SUV INSTER 正式殺入香港市場!由內到外100%韓國製造,結合未來感設計、超強實用性及誇張性價比,開價僅$199,900起(「一換一」計劃下),矢志成為香港城中潮人與實用主義者的首選電動拍檔。


INSTER 的外觀完全跳出傳統小型電動車框架,Pixel 式LED日行燈、尾燈與指揮燈極具Hyundai電動家族特徵,前後呼應之下,形象前衛感滿滿。車身線條短促精悍卻不失 SUV 應有的氣場,加上多達6種搶眼車身顏色選擇,甚至可配搭17吋合金輪圈,實現真正的「City Chic」風格。


車身尺寸為3,825 x 1,610 x 1,575mm,軸距達2,580mm,在小型純電車中屬超班表現。車廂空間靈活多變,平地台加上可全面放平的座椅設計(連司機位都可摺平),後排椅可前後滑動,尾箱容積從238公升彈性增至351公升,適合家庭、上班族甚至單車族靈活使用。

車廂科技同樣有驚喜,標配10.25吋儀表板、Apple CarPlay、Qi手機無線充電、全景泊車鏡頭(SVM)及氣氛燈等,頂級版更備冷暖座椅,功能齊全,媲美中型電動 SUV。


提供兩種電池版本:42kWh(最大續航473km)與49kWh(最大續航518km),馬力由97ps至115ps,扭力達15.0 kg.m,配合150km/h極速,無論市區穿梭或偶爾長途都足以應付。配上 Hyundai 一貫高水準電池安全及 5年無限公里原廠保用、8年/16萬公里電池保養,實用性與耐用度絕對有信心保證。作為 Hyundai 入門電動車代表作,INSTER 當然不馬虎。標配7個安全氣囊、車道保持、前方碰撞預警、盲點監控、全景泊車等一系列主動安全功能,真正將駕駛者與乘客放在首位。


Hyundai INSTER 正是現今電動車市場中最懂「香港味」的代表。尺寸剛剛好、價錢剛剛好、規格更是剛剛好。Hyundai 沒有為了追求「平價」而犧牲質感,反而透過韓國製造背景、設計語言和SmartSense 安全系統等亮點,建立一部讓人願意擁有的「潮電小鋼炮」。在這個人人都講環保、又要求生活美學的年代,INSTER 的出現,或許不止是一部新車,而是一種新態度。

AMG GT XX 概念車登場!電能爆發 1,360 匹、五分鐘充滿 400 公里續航


在未來性能車的藍圖上,Mercedes-AMG 親手畫下最瘋狂的一筆。這款名為 CONCEPT AMG GT XX 的概念車,並非單純設計實驗品,而是 Mercedes-AMG 首款基於專屬電動平台 AMG.EA 打造的性能先鋒,預視著 2026 年首部電動量產 AMG 的誕生方向。


設計語言激進卻不失純粹,四門 coupé 輪廓低伏寬扁,搭配 sunset beam orange 金屬橙車身,如液態金屬般閃爍。前方標誌性 AMG 鯊魚鼻鬼面罩注入新生命,配合縱向 LED 頭燈與雙層引擎蓋散熱口,戰意盡現。車尾最矚目是貫穿式 MBUX Fluid Light Panel 燈組與主動氣動尾翼,加上 6 個紅圈尾燈組合,極具識別度。


內裝方面則走賽車化工業風格,大量採用未經包覆的鋁合金骨架、照明橙色高壓線風格飾條、由回收 GT3 賽車用胎製成的生物科技 LABFIBER 物料,連門拉手也是由生物絲綢打印製作。兩張前排碳纖桶椅配 3D 打印墊料,並能按用家身形度身訂做,配上六點式安全帶與全黑內裝基調,充滿未來賽車實驗艙氣息。


動力系統才是真正亮點:搭載三台 YASA 研發的軸向磁通馬達(兩後一前),峰值輸出超過 1,000kW,即 1,360 匹馬力,極速超過 360km/h!結合高壓直冷式鋁殼圓柱電池,能於 5 分鐘內補充 400 公里 WLTP 續航,媲美加油速度。每顆電池採用 NCMA 陰極與矽負極設計,提供極高能量密度與放電效率,冷卻系統更由 3,000 多顆電芯逐顆獨立冷卻。

整套驅動系統由 AMG 高性能四驅 4MATIC+ 全面接管,透過前軸電機可斷開系統提升效率,高速巡航時轉為後驅,爆發力則即時切入四驅。再配合主動式電子空氣力學輪圈、AIRPANEL 主動散熱導流板與接近零風阻設計(Cd 0.198),實現高速穩定與極致能效兼得。


從科技、設計、工程甚至材料選擇上,CONCEPT AMG GT XX 都是在為量產 AMG 電動跑車鋪路,特別是與 Formula 1 團隊合作的電池技術,更展示出 AMG 電動化後仍堅守性能核心的決心。

作為一位熱愛內燃機聲浪的車迷,對電動超跑一向保留,但 AMG 用這台 GT XX 教我何謂未來性能的「聲、光、熱」。它不是在模仿過去,而是在重塑規則:它的輪圈會動,燈光會說話,內裝來自比賽輪胎,還有用 1,000 匹馬力做電能交響曲。未來或許不再嘈吵,但絕對更瘋狂、更浪漫。

Toyota 新 BEV「bZ5」聯手 BYD、搭載 SiC 黑科技主攻中國市場


繼bZ4X之後,Toyota再度出招!這次針對中國市場推出全新純電SUV bZ5,聯手BYD及一汽豐田打造,最大賣點並非只是長達630km續航,更是其內藏的「黑科技」第四代碳化矽(SiC)MOSFET功率模組,由半導體大廠ROHM(羅姆)提供,成為提升續航與性能的關鍵武器。

bZ5定位為純電Crossover SUV,是Toyota與BYD旗下合資公司BTET,以及一汽豐田共同開發的戰略車款,明確針對中國這個全球最大電動車市場設計。2025年4月22日於上海車展前夕開放預訂,並在6月由一汽豐田正式開售。根據CLTC標準,標準版可跑550km,高階版更達到630km,明顯對標比亞迪、蔚來、小鵬等中國本地品牌的續航競爭力。

bZ5搭載的動力核心 – 牽引逆變器(Traction Inverter),採用ROHM最新第四代SiC MOSFET晶片製成的功率模組,來自ROHM與正海集團合資設立的「海姆希科半導體」上海工廠。碳化矽(SiC)相較傳統矽(Si)材料,擁有更高耐壓、更低損耗與更小體積的優勢,有助降低能量損耗、減少熱能產生,進一步提升續航力與動力反應。

此項技術不只是「科技加持」,而是實質影響bZ5每日使用體驗的基礎,尤其在中國這樣充電基建尚未完全平均覆蓋的地區,延長續航就是提升吸引力的致命武器。

ROHM早已將目光放遠,除了本次第四代SiC MOSFET已投入量產,第五代的生產線預計於2025年完成,甚至第六代、第七代開發進程也提前推進。未來不僅是BEV,連混能、氫能甚至重型運輸,都有可能用上ROHM的高階SiC解決方案,意味著這項技術並非一時話題,而是未來十年的核心競爭力。

Toyota選擇bZ5作為中國市場重兵佈局,是一次融合技術、策略與市場動態的立體戰術。在比亞迪等品牌已經佔領用戶心智之際,Toyota不靠價格戰,而是靠硬實力—高效功率模組、超長續航、成熟品牌信任度,試圖重奪失地。

從ROHM角度看,bZ5的量產代表SiC MOSFET已從概念進入大規模實戰應用。SiC不再只是電動車發燒友的熱詞,而是進入大眾市場的現實選項。

bZ5不只是bZ系列的新成員,更像是一場高科技與市場策略交織的示範戰。若你問我,這車未必會即時顛覆中國市場,但它卻很可能為Toyota在電動轉型路上鋪路,並以科技說服新世代消費者:經典品牌,也可以走得比新創品牌更遠。

告別依賴中國電池!Ford 砸 30 億美金打造美國首座自營 LFP 電池廠


Ford在美國電動車發展路上跨出歷史性一步:旗下位於密西根Marshall的BlueOval Battery Park電池廠建設進展迅速,結構工程已完成,機電與管線施工也進入關鍵階段。這座超過一英里長的超級工廠,不只改變Ford自己的電池供應命運,更宣告美國正式邁入自產LFP電池的新時代。

美國人為美國車打造美國電池
這座電池工廠最大亮點,就是完全由Ford自營、獨資持有,無需依賴外國合資公司或進口核心技術。將來產出的磷酸鐵鋰(LFP)方形電池模組,將專為下一代美國製造的電動車使用。這意味著未來的Ford EV,如F-150 Lightning、Explorer EV或入門款SUV,有望採用美產電池模組搭配美製車架,形成真正的「美國製造全鏈條」。


C樣品已投產,正式量產2026啟動
目前部分關鍵生產設備已在供應商工廠先行投入運轉,開始製作**C樣品(量產前最後階段原型)**電芯,用於下一代EV設計確認階段。這種「設備先試產、人員先訓練」策略,將大幅縮短未來設備就位後的調校與量產導入時間。

一旦設備進場後,Ford將分階段將產線升級為無塵室標準,為精密電池生產創造理想條件。預計2026年正式投入量產,標誌著美國LFP電池首度進入商業規模。

為何選擇LFP電池?成本與耐用性是關鍵
LFP電池雖然能量密度略低於NCM鋰電池,但其價格低廉、安全性高、壽命長的特性,使其成為最適合入門電動車的電池方案。Ford也明言:「若要真正打造可負擔的電動車,LFP是目前最可行的化學組合。」在這個成本控制至上的轉型時代,這不僅是技術選擇,更是產業策略。

此外,LFP對稀有金屬依賴較少,也更能穩定供應。對於面對國際貿易局勢不確定性的美國車廠而言,這是一種戰略性自主。


投資3億美元,創造1700個美國工作崗位
Ford此次為BlueOval Battery Park砸下超過30億美元,預計未來將雇用約1,700名員工,為密西根州創造大量本地就業機會,並重建美國在能源儲存領域的競爭力。這不只是車廠的轉型,也是地區經濟的重建契機。

Ford這步棋可謂非常關鍵。在電動車供應鏈多數由亞洲主導的情況下,美系車廠要想真正實現「技術與生產自主」,就必須控制核心材料與製程。BlueOval Battery Park的落成,不只是電池工廠,更是Ford重奪主導權的象徵。


這項投資的背後,是對未來的全面佈局。不僅是Ford自己的車用得上,當產能與技術成熟後,美國市場甚至有望開始向外出口LFP電池,真正從「進口依賴者」變成「產業領航者」。

未來的美國電動車市場競爭,將不再只是設計與性能之爭,而是整條供應鏈控制力的角力。而這座由Ford領銜打造的工廠,或許正是美國電動車產業逆轉局勢的起點。

Volkswagen Golf GTI Clubsport 24h 再奪冠、Edition 50 熱血登場


Volkswagen於2025年紐柏林24小時耐力賽迎來雙喜臨門:一邊是全新 Golf GTI Edition 50 世界首演,另一邊則是 Golf GTI Clubsport 24h 再次在AT3組別奪冠,於135台參賽車中跑出總排名第24位的佳績,向全球車迷證明GTI不僅是熱血小鋼炮,更是耐力與技術的代表。


Edition 50登場!最強量產GTI致敬經典
這場「綠色地獄」(Green Hell)週末由Golf GTI Edition 50率先點燃戰火。Volkswagen於比賽前夕,在Ringboulevard舉行盛大的發表會,由品牌銷售與市場總監Martin Sander與賽車開發車手Benny Leuchter共同揭幕。亮相車採用象徵經典的Tornado Red紅色塗裝,不只造型搶眼,更是VW史上最強量產GTI,Leuchter甚至駕駛預量產車創下 7分46秒125 的北環單圈紀錄。


Clubsport 24h再次稱霸AT3組別,挑戰極限依然穩如鐘錶
緊接著週末展開的耐力賽中,Golf GTI Clubsport 24h再次披甲上陣,由Benny Leuchter、Johan Kristoffersson、Heiko Hammel與Nico Otto聯手駕駛,搭配由60%再生原料組成的創新燃料,這輛擁有397PS(291kW)馬力的比賽GTI最終順利衛冕AT3組冠軍,並在超過130台賽車中位列第24名,超越不少更強馬力對手。

比賽期間不乏挑戰,包括高溫酷暑與維修區突如其來的停電中斷賽事超過兩小時,考驗車隊應變與穩定性。起跑編號19號的GTI始終守住組別領先地位至終點,堪稱一次技術與團隊完美結合的勝利。


CEO與賽車手發聲,GTI與紐柏林密不可分
Volkswagen品牌CEO Thomas Schäfer親臨現場觀賽後表示:「GTI與紐柏林是一對天作之合。這場比賽既是新車發布的最佳舞台,也是GTI證明自身越戰越勇的實戰場。感謝Max Kruse Racing團隊為這場精彩演出付出的一切!」

賽後,Benny Leuchter感性分享:「我們很自豪再次贏得組別冠軍,這是一場炎熱又困難的比賽。我們的策略是穩中求快,結果證明一切值得。GTI運行得就像一台精密鐘錶一樣可靠。」

遺憾的是,另一部編號76號由Jasmin Preisig、Fabian Vettel(Sebastian Vettel之弟)、Timo Hochwind與Christian Gebhardt駕駛的Golf GTI Clubsport 24h則因偏離賽道後進氣口被草與泥土堵塞,導致引擎過熱,無奈於第31圈退賽。這也是耐力賽無情但現實的一面。


Volkswagen這次成功讓GTI同時在舞台上與賽道上閃耀光芒,不只是對50年GTI歷史的致敬,更是向未來鋪路。從使用替代燃料參賽,到將高性能與永續理念結合,GTI不再只是性能代表,更開始扮演永續汽車運動的示範角色。

GTI這三個字母早已超越「小鋼炮」的定義,它代表的是Volkswagen對駕駛熱情、技術與文化的堅持。無論是Edition 50的量產紀錄,還是Clubsport 24h的比賽實績,GTI都再次證明:「傳奇,不是偶然,而是被一次次挑戰與超越鍛造出來的。」

電動車變身發電站!Octopus 聯手 BYD 推出英國首個 V2G 套裝


在2025年 Energy Tech Summit 上,英國最大能源供應商 Octopus Energy 宣佈與中國電動車巨頭 BYD(比亞迪) 展開合作,聯手推出英國首個商用 V2G(Vehicle-to-Grid)套裝 — Power Pack Bundle。呢個震撼業界的新方案,不但令電動車主可以免費在家充電,更真正實現「你架車幫電網賺錢」的未來場景。

Power Pack Bundle 有咩包?
• 一部BYD Dolphin(支援V2G技術)租賃車
• 一個Zaptec Pro V2G充電器
• 一個智能EV電價計劃(家用充電免費!)

這個全方位的套裝由 Octopus 的智能能源平台 Kraken 提供技術支援,只要駕駛者每晚將車插上充電器,系統就會自動管理何時充電、何時將電力回傳電網,整個過程全自動、無需人工干預。

免費充電?仲幫你慳錢!
根據官方數據,使用 Power Pack Bundle 的駕駛者平均每年可節省約 £620 英鎊電費(對比普通電價),若與傳統燃油車相比,更可慳近 £1,000 燃油成本。而所有租賃期間的充電里程,都可享免費家用充電 —— 實現真正「開電車唔洗錢」!

乜係 V2G?唔只充電咁簡單!
所謂 V2G(Vehicle-to-Grid)即係「車對電網」,簡單講,你架車唔只可以充電,仲可以將儲落嘅電回傳比電網。當全國用電需求高峰時(例如晚飯時段),V2G系統會抽取車上部分電力支援電網,協助減少對燃煤電廠的依賴,真正幫地球減碳。

這次由 BYD Dolphin 領銜,成為英國第一部支援商業化 V2G 的主力車型,配合 Octopus 的平台,代表 V2G技術首次進入大規模實戰階段,為日後成千上萬的EV成為「流動發電站」奠定基礎。

無障礙參與!Motability 也加入戰線
Octopus 與 BYD 同時聯手 Motability Operations,確保英國殘疾人士亦可受惠。這不僅是科技創新,更是一場能源公平的實踐。Motability 行政總裁表示:「V2G讓電動車變成能源資產,對我們的用戶而言,這代表進一步降低生活成本,甚至更容易踏入電動駕駛世界。」

何時上市?點樣參加?
Power Pack Bundle 將於 2025年稍後時間正式推出,有興趣的車主現可於 Octopus EV 官方網站登記預約名單,率先試用這套前所未有的能源新科技。

今次 Octopus x BYD 的合作,不只是一個新電車租賃計劃,更是「能源科技 × 交通科技 × 用戶經濟模式」三位一體的創新實驗。你部車唔再只係代步工具,而係家庭能源系統的一部分;你唔單止慳錢,仲為整個國家電力穩定出一分力。

呢個計劃真正讓人興奮嘅,不只是免費充電,而係它將「可持續能源」從抽象願景變成「可以登記參與」的現實選項。若然日後這套模式可以擴展到其他市場(包括香港),我哋或許有機會親身體驗「開電車賺電費」的日子,真真正正讓每部EV都成為綠色經濟的主角。

Lynk & Co正式登陸巴塞隆拿


Lynk & Co 在歐洲再下一城,於2025年6月12日正式在西班牙巴塞隆拿開設全新零售門市 —— Ronda 15 店(位於Carrer de les Corts, 22-38)。這間結合品牌哲學與當代設計的空間,標誌着Lynk & Co在西班牙市場邁出關鍵一步,也見證品牌從「共享概念」邁向全面零售體驗的新階段。

首度西班牙亮相:Lynk & Co 08,豪華電動SUV的新定義
這次開幕最大焦點是新車 Lynk & Co 08 在西班牙的首次公開亮相。作為品牌最新的旗艦SUV,08不僅擁有大膽線條與數碼化座艙,更搭載領先的純電續航達200公里的插電式混能系統,支援快速直流充電,滿足日常與長途兼顧的使用需求。

同場展出還有另一主力車型:Lynk & Co 01 插電混能SUV及都市型號 Lynk & Co 02 純電車。這些車款皆承襲品牌一貫的互聯駕駛科技與可持續出行理念,為用戶帶來現代、智能與高效兼容的駕乘體驗。


擴展全國版圖,七家零售點即將開幕
Ronda 15 只是開始。Lynk & Co 宣佈將於未來數周內,在西班牙開設共七家官方零售據點,包括:
• 巴塞隆拿(兩間,包括Ronda 15)
• 馬德里(兩間)
• 馬達羅(Mataró)
• 塞維利亞
• 華倫西亞

這個零售網絡擴展,展現出品牌對西班牙市場的長線承諾,同時完善實體零售與線上平台(包括 Lynk & Co 官網與 Club 體驗中心)的混合銷售模式,提升顧客觸點與體驗。

更易接觸、更好體驗:混合銷售模式成型
Lynk & Co 此舉不單是「開門做生意」,更是建立完整品牌體系的重要一步。除了新車展示,品牌也同步推行 工作坊定位服務平台,讓用戶更方便預約維修保養,強化售後支援。同時保留 Club 概念,將體驗式行銷與傳統銷售融合,展現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雙向互動精神。

在傳統車廠逐漸轉型電動化與數位化之際,Lynk & Co 這家由吉利與Volvo共同打造的新創品牌,選擇以獨特的零售模式、時尚設計與高智能科技,主打新世代用戶市場。從共享概念起步,到今天在歐洲主要城市落地開店,Lynk & Co 正以不尋常的節奏改寫汽車零售規則。

Ronda 15 不只是展示空間,而是 Lynk & Co 新時代的起點。對喜歡電動車但又追求設計感、連接體驗與品牌文化的歐洲消費者來說,Lynk & Co 正在成為一個與眾不同的選擇。

本田挑戰太空!Honda 成功測試可重用火箭


2025年6月17日日本Honda於北海道大樹町的研發基地,成功進行了一次歷史性的火箭升空與著陸測試。這枚由Honda研發的可重用火箭,全長6.3米、直徑85厘米,發射重量達1,312公斤,這次試驗成功飛行至271.4米高空,再精準降落至目標點,誤差僅37厘米,總飛行時間為56.6秒,象徵Honda正式邁出太空探索的實質一步。

此次測試的重點,在於驗證可重用火箭的三大核心技術:升空與降落時的姿態穩定控制、動力切換、以及高精度回收能力。測試過程中,Honda嚴格設置了1公里安全範圍,依據日本政府內閣府的安全規範,防範推力中止、墜落、爆炸等風險,並確保火箭不會偏離預設飛行軌跡。整體安全與科技管理水準,可媲美專業航天機構的水準。

Honda對火箭的熱情,並非一時衝動。自2021年起,Honda就表明將太空視為企業挑戰與夢想實現的終極舞台。這一切起源於一群年輕工程師的夢想:將Honda在引擎燃燒控制、自動駕駛系統與能源管理的核心技術,轉化為太空探索的基礎,進一步應用於衛星發射、能源循環系統與外太空機械人技術的實現。


目前的火箭計劃仍處於基礎研究階段,Honda尚未就商業化作出最終決定。但品牌已設定明確技術里程碑:在2029年內完成具備亞軌道飛行能力的可重用火箭。這意味Honda將來有機會成為日本民間航天技術的中堅力量,甚至可與衛星服務、自家產品連線與環境監測等業務結合,創造嶄新價值。

這場測試的背後,也展現出Honda一貫的企業哲學:從不只做產品,更想改變人類未來的生活方式。當今社會,對外太空數據傳輸與低成本衛星發射的需求日漸增加,Honda選擇以可重用火箭切入,不只是技術挑戰,更是一種對永續運輸的承諾。

正如Honda社長三部敏宏在測試後所言:「這次成功代表我們向夢想邁進了一步。Honda將持續接受挑戰,不只為顧客提供產品與服務,更要在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中,創造能讓人們生活更自由的新價值。」

對我來說,這不只是一家車廠發射火箭那麼簡單,而是傳統工業品牌如何用「科技延伸」實現自我升級的典範。當汽車技術、AI控制與自動化生產邏輯被應用在火箭上,Honda不只是踏足太空,更是在為未來的交通、生態、甚至生活型態鋪路。這不只是夢,而是一步一步踏實走出來的技術未來。

《頭文字D》30 週年紀念活動 9月登陸富士賽道


為慶祝日本經典賽車漫畫《頭文字D》連載30週年,富士賽道(Fuji Speedway)將於2025年9月13日至14日舉辦為期兩天的特別活動「頭文字D 30th Anniversary 2Days」。這場活動將集結漫畫、動畫、電影、遊戲等多方面粉絲的共同回憶,呈現前所未有的沉浸式「頭文字D 體驗」,讓觀眾親身感受這部作品橫跨30年的熱血與魅力。

活動首日(9月13日)將與富士賽道每年舉行的盛事「FUJI 86/BRZ STYLE 2025」合作舉辦。除了大規模展示 Toyota 86 與 Subaru BRZ 等人氣車款外,象徵《頭文字D》靈魂的 AE86 實車也將登場,並結合主題舞台活動與角色設定,讓參與者能親身體會漫畫中藤原拓海的駕駛精神與故事氛圍。對於擁有愛車的參與者來說,更是一場難得的車迷聚會。

第二日(9月14日)則是以《頭文字D》為核心的「頭文字D World Summit 2025」。當日將集結全球來自不同地區的鐵粉與收藏家,展出稀有模型、痛車、周邊商品等。活動預計將邀請原作相關人物、聲優或動畫製作成員登台,透過舞台活動分享創作背後的故事與感動時刻,並舉辦粉絲交流與攝影活動,營造屬於粉絲的朝聖盛會。


此次活動除了豐富的展示內容,也將推出官方限定商品。6月20日起,活動網站將開放販售數量限定的「壓克力立牌套票」,內含專為本次活動設計的原創收藏品,預計將成為粉絲搶購的熱門選項。

活動地點選在靜岡縣的富士賽道舉行,是《頭文字D》世界觀中最具代表性的現實賽道之一。富士賽道長年致力於推廣汽車文化,是舉辦本次活動的理想場所。主辦單位為富士スピードウェイ株式会社,並由《頭文字D》原連載出版社講談社《ヤングマガジン》提供後援。

30年來,《頭文字D》不只是一部漫畫,它成為了一種文化象徵,激發無數年輕人對駕駛的熱情與對自由速度的嚮往。此次30週年活動,是對這段熱血歲月的回顧,更是向一代車迷情懷的致敬。9月的富士賽道,將再次點燃來自山道的引擎聲,讓所有粉絲一同重返那段不滅的賽車記憶。

問界 M5 Ultra 與 M9 正式登陸澳門


繼在內地市場大獲好評後,AITO問界正式插旗澳門,兩款話題新車——全新M5 Ultra及旗艦級M9——於葡京人H853 Fun Factory快閃登場,連同早鳥購車優惠同步推出,為澳門高端電動車市場帶來一記重擊。


極簡未來風 M5 Ultra型格登場
M5 Ultra無疑是一部針對新世代都市駕駛者的全能電動SUV。極簡流線外形設計風阻僅0.28Cd,加上隱藏式門把手及辨識度極高的星環LED燈組,科技感與動感兼備。車身長度達4925mm,軸距達2945mm,兼顧空間與操控,外觀配色更提供如幻影紫、零度白等六種選擇,展示時尚科技氣息。

車廂內同樣讓人眼前一亮,Nappa真皮座椅配天然實木飾板,加上「零重力」舒雲座椅、雙50W無線充電及HUAWEI SOUND®音響,呈現極致視聽享受。中控配置15.6吋2K大屏及HarmonyOS 4.0系統,配合HUAWEI ADS 2.0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全方位兼顧科技與安全。後驅純電版續航達602km,0-100km/h僅需7.1秒,實用與性能兼得。

旗艦M9 重塑豪華電動SUV新定義
作為品牌旗艦的問界M9,進一步突破傳統豪華SUV框架,以「天際線」設計語言與全鋁合金一體化壓鑄結構,營造震撼視覺與堅固車體。其前臉搭載HUAWEI xPIXEL智慧投影頭燈,支援迎賓圖案投射與路面信息顯示,懸浮式車頂及電動迎賓踏板等細節亦盡見豪華格調。

車廂內可謂「移動宮殿」,配備激光投影影院、25單元HUAWEI SOUND SUPERIOR音響、帝王級零重力座椅、冷藏箱與摺疊商務桌板,滿足高端行政需求。純電版續航高達630km,支持800V快充,10分鐘可補電300km;搭配HUAWEI ADS 3.0,實現釐米級全向智駕,為未來出行鋪路。

售價與市場定位
M5 Ultra後驅版售價HK$279,800起,對比同級德系品牌具明顯價值優勢。M9則從HK$599,800起跳,涵蓋五座及六座配置,瞄準高端家庭與行政市場。

對於年輕家庭來說,M5 Ultra是進入智能電車世界的理想起點,結合實用空間與時尚科技;而M9則明顯針對成功人士或行政用戶,無論是自駕還是後座體驗,都展現超越級豪華感,明顯對標BMW iX、Mercedes EQS SUV等市場旗艦。

問界這次強勢登陸澳門不只是車型展示,更是一場對當地高端出行市場的挑戰。從M5 Ultra的均衡配置,到M9的極致豪華體驗,問界展現中國智能製造的企圖與實力。這兩款車帶來的科技與舒適融合確實令人眼前一亮。尤其M9的車艙設計,不但打破傳統概念,更將「車」昇華成為一種流動的生活空間。如果說Tesla曾經顛覆了汽車定義,那麼問界就正在為智能豪華重新定義新標準。

Venturi Space 發佈 MONA LUNA 月球車!劍指 2030 年登陸南極任務


Venturi Space 日前正式發佈全新登月車項目 MONA LUNA,這部 100% 歐洲設計與製造的月球車,將於 2030 年前完成任務部署,目標是進駐月球南極地區,為歐洲太空總署(ESA)及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CNES)的太空探索戰略提供核心技術支援。

MONA LUNA 是由 Venturi Space France 團隊全面主導的旗艦項目,總部設於圖盧茲,負責包括航電、能源管理、太空通訊系統、機械整合與飛行前測試等全流程開發。此項目標誌着歐洲正式進入自主發展大型月球移動平台的時代,對未來登月任務的行動力與任務靈活度將產生深遠影響。


歐洲各國對登月能力的自主化有明確需求。MONA LUNA 不單是一部車,更是歐洲建立月球機動力的關鍵象徵。該車將由 Ariane 6.4 火箭送上太空,再由歐洲研製的 Argonaut 登月器送抵月面。整車具備完全電動驅動、由太陽能供電,內置三組高效能電池,可支援長時間夜間生存。車身重約 750 公斤,極速可達 20 公里/小時,並配置機械臂以操作科研儀器與載荷。

MONA LUNA 的設計亦顧及太空人的安全備援功能,可在緊急情況下,充當運送遇難太空人的工具,對長期駐月計劃有極高戰略價值。

ESA 與 CNES 均對該項目提供技術與研發支持,並將此計劃視為歐洲太空工業自主能力的一次重要驗證。Venturi Space 亦將過去與美國子公司 Astrolab 在 FLIP 與 FLEX 月球車開發中的經驗延伸至 MONA LUNA,包括瑞士研發的超變形月球輪、摩納哥生產的高性能電池系統及電子控制技術,展現集結歐洲多國實力的太空創新能量。


初期,MONA LUNA 將以科研用途為主,但未來將朝向更多商業化方向發展,例如月球表面運輸、資源開採(如氦-3)、以及對大眾開放的品牌推廣與教育項目。這種「先科研、後商業」的雙軌策略,將為歐洲建立可持續的月球經濟模型奠下基礎。

MONA LUNA 的誕生,意味歐洲不再只是參與全球太空競賽的一員,而是逐步構建屬於自己的技術體系與產業鏈。在地緣政治與太空科技快速演進的時代,這項登月車計劃不僅是科研工程,更是一場象徵歐洲自主能力與願景的太空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