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d在美國電動車發展路上跨出歷史性一步:旗下位於密西根Marshall的BlueOval Battery Park電池廠建設進展迅速,結構工程已完成,機電與管線施工也進入關鍵階段。這座超過一英里長的超級工廠,不只改變Ford自己的電池供應命運,更宣告美國正式邁入自產LFP電池的新時代。
美國人為美國車打造美國電池
這座電池工廠最大亮點,就是完全由Ford自營、獨資持有,無需依賴外國合資公司或進口核心技術。將來產出的磷酸鐵鋰(LFP)方形電池模組,將專為下一代美國製造的電動車使用。這意味著未來的Ford EV,如F-150 Lightning、Explorer EV或入門款SUV,有望採用美產電池模組搭配美製車架,形成真正的「美國製造全鏈條」。
C樣品已投產,正式量產2026啟動
目前部分關鍵生產設備已在供應商工廠先行投入運轉,開始製作**C樣品(量產前最後階段原型)**電芯,用於下一代EV設計確認階段。這種「設備先試產、人員先訓練」策略,將大幅縮短未來設備就位後的調校與量產導入時間。
一旦設備進場後,Ford將分階段將產線升級為無塵室標準,為精密電池生產創造理想條件。預計2026年正式投入量產,標誌著美國LFP電池首度進入商業規模。
為何選擇LFP電池?成本與耐用性是關鍵
LFP電池雖然能量密度略低於NCM鋰電池,但其價格低廉、安全性高、壽命長的特性,使其成為最適合入門電動車的電池方案。Ford也明言:「若要真正打造可負擔的電動車,LFP是目前最可行的化學組合。」在這個成本控制至上的轉型時代,這不僅是技術選擇,更是產業策略。
此外,LFP對稀有金屬依賴較少,也更能穩定供應。對於面對國際貿易局勢不確定性的美國車廠而言,這是一種戰略性自主。
投資3億美元,創造1700個美國工作崗位
Ford此次為BlueOval Battery Park砸下超過30億美元,預計未來將雇用約1,700名員工,為密西根州創造大量本地就業機會,並重建美國在能源儲存領域的競爭力。這不只是車廠的轉型,也是地區經濟的重建契機。
Ford這步棋可謂非常關鍵。在電動車供應鏈多數由亞洲主導的情況下,美系車廠要想真正實現「技術與生產自主」,就必須控制核心材料與製程。BlueOval Battery Park的落成,不只是電池工廠,更是Ford重奪主導權的象徵。
這項投資的背後,是對未來的全面佈局。不僅是Ford自己的車用得上,當產能與技術成熟後,美國市場甚至有望開始向外出口LFP電池,真正從「進口依賴者」變成「產業領航者」。
未來的美國電動車市場競爭,將不再只是設計與性能之爭,而是整條供應鏈控制力的角力。而這座由Ford領銜打造的工廠,或許正是美國電動車產業逆轉局勢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