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 C
Hong Kong
Thursday, October 2, 2025
主頁 博客 頁面 28

smart X Keith Haring 藝術車全球首秀


上海國際車展 2025 smart 將以「open your mind」為主題,重磅帶來三款全新車型 — #5 BRABUS 超能版、#5 超長續航豪華四驅版、#3 Keith Haring 藝術車,全面展現新奢純電的創意魅力與都市精神。

全球首發的#3 Keith Haring藝術車,致敬街頭藝術大師的經典創作,將鮮明色彩與標誌性圖騰注入車身,打造真正具備藝術氣息的潮流純電之選。smart 將藝術共創理念融入品牌核心,讓汽車不只是代步工具,更是創意與個性表達的舞台。


#5 BRABUS 超能版則正式在中國上市,作為高性能純電代表,以澎湃動力與極致操控重塑「性能電車」新標桿;而全能實用的#5 超長續航豪華四驅版,更以「移動生活空間」為定位,結合城市智能與戶外越野能力,滿足多場景用車需求。

smart展台同時將化身跨界藝術空間,呈現限量版#1 黑金靈、靈境藝廊、以及與森海塞爾合作的移動藝術影院,現場更有神秘大咖驚喜互動,打破傳統車展框架,將科技、藝術與生活完美融合。


今次 smart 展示的不只是新車,而是對未來出行與都市文化的全新詮釋。當汽車可以是藝術品、是生活空間,更是態度的延伸,smart 無疑再次走在時代最前端。

Volkswagen ID. AURA、ID. ERA、ID. EVO 上海首發


Volkswagen(大眾)加快在中國市場的電動車佈局,繼去年北京車展帶來概念作 ID. CODE 後,今年於上海車展一次過發佈三款全新概念車 — ID. AURA、ID. ERA 及 ID. EVO,分別由一汽-大眾、上汽大眾與大眾安徽三間合資公司負責,正式展現「In China, for China」戰略的實質成果。

全新設計語言 + AI科技 三車三味齊齊發功
無論外型設計還是技術路線,Volkswagen 三款新概念車都清楚針對中國市場不同需求,從年輕時尚、家庭實用到高科技智能應有盡有,但卻依然保留德國品牌一貫的設計格調。



ID. EVO 是三款中最具「潮車」味道的一款,由 Volkswagen Anhui 推出,針對年輕市場。作為 ID.UNYX 家族首款全電 SUV,車身採用 800V 架構,不但支援高速充電,更配備高效區域電子架構,可實現頻繁 OTA 升級、加入個人化數碼服務。



ID. AURA 則由 FAW-Volkswagen 打造,是首款基於為中國市場特別開發的 Compact Main Platform(CMP)而來的概念車。最大亮點是車內配備 AI 人形助手、極高運算能力的自動駕駛系統,以及仿手機式操作 UI 設計,將智能體驗帶入中價 A-Segment 級別,主攻預算有限又追求新科技的消費者。



ID. ERA 則是重裝 SUV 路線,由上汽大眾領軍,具備三排座椅,最大賣點是 Range Extender 技術:電池自帶約 300 公里純電續航,加上汽油發電機隨行補電,總續航超過 1,000 公里,是長途出行或家庭用家理想選擇。

AI 駕駛 + Zonal 架構 = 新世代「電車大腦」
三款概念車均配備 AI 自動駕駛系統,最快 2026 年達到 Level 2++ 自動駕駛級別,支援高速公路變線、入匯與自動轉向,令駕駛更輕鬆、準確。同時,Volkswagen 特別強調中國 Hefei 新設研發中心可實現「中國速度」,將開發週期壓縮至 34 個月內,務求比競爭對手快一步出擊。

多元化市場對應策略
Volkswagen 為鞏固其外資品牌在中國的領導地位,未來三年將推出超過 30 款新型號,其中 20 款為新能源車(NEV),涵蓋全電、插混及增程車種,清楚展示品牌轉型決心。

從三款概念車來看,ID. AURA 符合預算型年輕用家;ID. EVO 迎合數碼原生族;而 ID. ERA 則為多口家庭長途用家而設 —— 這種針對性極強的產品策略,亦反映 Volkswagen 對中國市場深入觀察與本地化誠意。

Volkswagen 今次三劍齊發,並不只是展示新車,更是展示「由中國主導未來」的新思維。設計風格由保守轉向大膽、技術由硬體升級到軟體智能,三款車各自定位清晰,並極力發展 AI 與 OTA 架構。這不僅為日後量產型號鋪路,更是為中國電動車市場的競爭立下新標準。

作為德系車迷,我過往對 Volkswagen 的電動車總覺得中規中矩,但這次三款概念車在外型、定位及創新科技上的進步令人眼前一亮。如果這些技術真能如期落地,Volkswagen 絕對有機會在中國這個電車紅海中殺出一條血路,甚至重奪年輕人市場的認同。

Mercedes-Benz 無軸革命!Steer-by-Wire 開啟未來駕駛新世代


當你握著軚盤,其實不只是在控制四個輪子,而是感受路面、操控動態、甚至是安全的第一道防線。但Mercedes-Benz即將顛覆這個百年駕駛邏輯 – 由2026年起,將成為德國首間汽車品牌,在量產車引入完全無機械連接的「Steer-by-Wire」電子轉向系統,真正實現「線控轉向」新時代。


未來由此啟航:Steer-by-Wire是乜?
所謂Steer-by-Wire,簡單講就係將駕駛者的轉向指令,以電子訊號經由線路傳送至前輪,完全取消軚盤與前輪之間的傳統機械連接。軚盤內的伺服模組會依據駕駛者操作,轉化成對轉向架的指令,而系統亦會模擬傳統回饋感,令你依然有熟悉的「Benz味」。

咁做有咩好處?軚盤不再受限於傳統位置,車艙設計可以更自由,更平、更開揚,而且因無需再「換手」來打晒軚,泊車變得更輕鬆,轉向也可因應車速或場景調整轉向比,令操控靈敏度更靈活、更貼合駕駛風格。


外型與設計:軚盤進化 打破想像
由於Steer-by-Wire可取消傳統軚盤柱,Benz得以設計更薄、更低的軚盤,不但改善前方屏幕視野,進出車廂更方便,內櫳自由度明顯提升。未來更可為自動駕駛功能鋪路,甚至引入「隱藏式軚盤」或「可摺式設計」,配合Level 3自動駕駛與娛樂串流,令車廂秒變客廳。

操控全面升級:靈活、安全、個性化
Steer-by-Wire技術令Benz可調整不同駕駛模式之間長期衝突的操控元素,例如同時提升高速穩定性與市區靈活度。配合最多可達10度後輪轉向系統,不但迴旋半徑極小,轉彎時更敏捷,泊車更輕鬆。此外,過往由路面傳上手的顛簸震動,亦可被完全過濾,甚至可按車型或品牌風格調整轉向手感,真正做到「轉向有個性」。


安全從不打折:冗餘系統 保命無死角
Mercedes-Benz向來將安全擺第一,Steer-by-Wire自然不例外。整個系統設有雙重訊號路徑、雙倍執行器、以及冗餘電源與數據供應,即使某部份失靈,後輪轉向配合ESP煞車都能維持橫向控制,保障駕駛者安全。系統更已完成逾百萬公里實地測試及驗證,安全可靠程度,絕對符合三芒星一貫嚴格標準。


車壇歷史中的轉向傳奇
由1886年Carl Benz的搖桿轉向,到1894年第一個軚盤問世,Mercedes-Benz一直都是轉向技術革新的中堅份子:

• 1902年:加入點火與油氣調整桿
• 1958年:引入動力轉向
• 1967年:標配伸縮式轉向柱加吸能設計
• 2020年:S-Class配後輪轉向
• 如今,Steer-by-Wire更被視為打開未來自動駕駛與娛樂駕駛體驗的大門。

Steer-by-Wire對我嚟講,就好似車壇嘅「無線耳機時代」—一開始你會懷疑冇咗線點得,但一用返傳統就會覺得阻手阻腳。由以前嘅扭軚、調火咀,到而家電子信號話事,技術進步係必然,但Mercedes-Benz今次做到咁高階咁全面嘅Steer-by-Wire,的確令人眼前一亮。不過,我始終覺得軚盤嘅存在,唔止係駕駛工具,更係一種駕駛樂趣嘅延伸。如何在未來的自動駕駛與「人駕」之間取得平衡,可能會係Benz下一個要回答嘅問題。

中國專屬電動跑旅 Audi E5 Sportback 上海出擊

AUDI E5 Sportback Static photo


在2025上海車展前夕,Volkswagen Group 媒體之夜見證了一個全新篇章的開展——由 Audi 為中國市場量身打造的專屬品牌 「AUDI」(不再使用四環標誌),其首款作品《AUDI E5 Sportback》首度亮相!這不僅是一部新車,更是一場針對未來智能豪華電動出行方式的全方位革命。


設計哲學:德式血統 × 中式美學
外觀方面,E5 Sportback 擁有非常搶眼的流線設計,車長4,881mm、車寬1,959mm、車高1,478mm,整體比例更具跑格,動感與科技感並重。最令人注目的是其重新詮釋的 Singleframe 魚口鬼面罩,搭配「AUDI Light Frame」光框設計,將傳統四環徹底顛覆,並注入中國審美元素如圓形輪拱設計、簡約線條與黑色外圈環繞燈帶,未來感爆棚!

此外,前後保險桿設計極具力量感,數碼感十足的發光 Logo 令夜間辨識度倍升。極具辨識度的 三角光源矩陣LED頭燈,配合超過千組燈單位,讓迎賓燈效猶如電影開場動畫,每位駕駛者都像主角般被迎接。


內裝氛圍:科技與優雅共存
E5 Sportback 的內櫳同樣以簡約層次為主軸,採用大量天然木飾、間接燈光與懸浮式空氣出風口,塑造出如高級 Lounge 般的舒適感。配備 27吋 4K 全景屏幕 橫跨駕駛與乘客視野,完美整合車外數碼後視鏡影像。

車廂科技方面不單止是裝飾,配備由 QUALCOMM Snapdragon 8295 晶片驅動的全新 AUDI OS,反應迅速流暢,支援 OTA 更新與專為中國打造的本地化 App Store。人機互動部分更設有「AUDI Assistant」虛擬助手,可以根據駕駛者喜好調整語氣、互動風格,真正做到科技有溫度。


動力與平台:中國市場專屬,動感依然是 Audi 精髓
E5 Sportback 是首部採用 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ADP) 的車型,由 Audi 與上汽集團聯合開發,具備最先進的 zonal 電子架構與支援全車 OTA 系統更新能力。

提供 四款動力組合,最大馬力達579kW(約778匹),0-100km/h 僅需3.4秒,續航力可達770km,支援 800V 超級快充,10分鐘補充370km 續航,實用與性能兼備。

底盤調校由德國開發團隊負責,標配 氣壓懸掛 + 主動式全輪轉向系統,在應對中國都市的彎路與高速切換時更顯從容。


安全科技全面升級,真正理解中國路況
特別為中國市場開發的「AUDI 360 智能駕駛輔助系統」,配備29個感應器,包括100線LiDAR、毫米波雷達、超聲波與多模式攝影機,能辨識三輪車、小朋友與夜間視線等極具中國特色的駕駛環境。

同時支援 記憶泊車、跨樓層自動泊車、Adaptive Cruise Assist、智能變線與紅綠燈辨識功能,駕駛者在擁擠市區同樣得心應手。


這不止是一輛車,是 AUDI 為中國開展的未來宣言
從設計、平台到互動科技,E5 Sportback 不單單是Audi的一部新車,它象徵著品牌願意徹底放下傳統框架,為中國市場「重新學習、重新定義、重新演繹」。雖然它沒有四環,但在性能、質感、科技與創新上的堅持,依然是百分百 Audi。

對於我來說,E5 最吸引的,不是那個0-100加速時間,而是它敢於完全為中國而變——設計、功能、互動層面全數從「本地用戶」出發,甚至在泊車時連樓層都記得,這種用心實在少見。AUDI這名字去掉了四環,卻更貼近人心。

【上海車展】超跑靈魂 × AI大腦 × 18,000Nm電驅猛獸降世!BMW Vision 登場


當全球仍忙於追逐電動車的續航與科技話題,BMW已經以一台充滿賽車靈魂的電動試驗車,將整個焦點轉向駕駛樂趣的極致領域。在2025年上海國際車展,BMW首次公開展示旗下史上最強原型電動車 – BMW Vision Driving Experience(簡稱VDX),結合高達18,000Nm輪上扭力、F1級別的下壓力以及AI級中控電腦「Heart of Joy」,打造出超越想像的駕駛體驗。


VDX的核心,是由BMW全新研發的中央電腦「Heart of Joy」,這不僅控制車輛動力輸出,更整合制動、動能回收、充電與轉向等多項車輛動態功能。透過超高速數據處理與即時回饋,實現更靈敏、更穩定的行車感受。其最驚人的能力,是可讓98%的煞車操作由動能回收完成,效率比現行系統提升25%,煞車同時變得更順、更準,駕駛質感全面升級。

性能方面,VDX可輸出驚人的18,000Nm扭力,能承受高達3G的橫向加速力,並具備1.2噸的主動下壓力,幾乎接近F1賽車水平。這些瘋狂數據的背後,正是BMW藉此極限平台測試新世代電子控制系統,確保未來Neue Klasse量產車面對現實路況時能有壓倒性的從容。


外型上,VDX延續Neue Klasse家族語言,包括極具力量感的輪拱、收斂式車窗線條與「鯊魚鼻」設計,整體輪廓簡潔純粹,卻暗藏侵略氣場。車身更換上自發光塗裝,光敏色素能於白天吸光、夜間發光,視覺效果由白黃變幻至鮮明的螢光黃,而車尾的「魔法薄膜」更在UV燈下營造由黃到橙再轉粉紅的漸變,將「未來感」提升至極。

儘管這台車不會進入量產,但它的存在不僅是一台實驗車,更是一場對於駕駛邏輯、控制科技與情感連結的極限挑戰。BMW在這個平台上所做的一切測試,最終都會成為未來Neue Klasse電動車的核心技術基礎,將豪華、效率與駕馭感受融合為一。



BMW Vision Driving Experience不只是一台車,更是一場宣言:在這個逐漸趨向無感駕駛與完全自動化的汽車未來中,BMW仍然記得「駕駛者的熱血」。當別人還在優化數據時,BMW已經用電驅寫下了一段關於熱情與操控的未來篇章。

Tesla 慶祝進駐香港 15 週年!推出「星鑽黑」新車色


邁入15週年,Tesla香港不只回顧成就,更帶來一系列驚喜企劃,從全新車色到限定展覽,全方位展現品牌推動可持續能源的決心與格調。無論你係電動車發燒友、車主,抑或只係想感受未來汽車魅力,呢個4月你絕對唔可以錯過!


15年光輝歷程:由Roadster到S3XY全陣容
自2010年踏足香港,Tesla一直係電動車市場先驅者,從早期Roadster到近年大熱Model 3及Model Y,不但技術進步飛快,更由2021年起蟬聯本地最暢銷私家車品牌寶座。根據《Tesla 影響力報告 2023》,每輛Tesla平均可減排50噸碳,15年來Tesla香港累計減少超過3,000,000噸碳排放,貢獻相當於種植數百萬棵樹!


展覽焦點:全港唯一 Cybertruck 首度現身!
Tesla將於4月22日至28日假馬鞍山西沙GO PARK舉辦「15週年體驗展覽」,重點展出包括第一代Roadster、S3XY全系列,仲有全港唯一一部Cybertruck!展覽設有互動打卡位,仲有15週年限定禮品,令人期待值爆燈。

🗓️ 日期:4月22日至28日
🕚 時間:11:00 – 20:00
📍 地點:西沙GO PARK G21號舖

全新車色:星鑽黑,型爆登場
配合周年慶,Tesla為Model 3及新款Model Y推出全新車身顏色「星鑽黑」(Diamond Black)。此色以深邃黑為底,加入鑽石閃爍塗層,日間沉穩低調,夜間星光閃爍,極具未來感與高級感,為本已型格的Tesla加添一份神秘魅力。


車主福利:賞你試駕 + 模型車 + 精美獎品
Tesla周年期間同時推出一系列好康活動:
• 試駕體驗 + 模型車:即日起於各體驗中心預約試駕,完成後上載打卡相並標註@tesla_hkmo,即可獲贈限量Tomica白色Model 3模型車(送完即止)。
• 推薦有禮:透過推薦連結邀請最多親友買車,有機會獲得「20週年紀念車型套裝」乙份。
• Earth Week充電活動:特設充電優惠回饋車主支持,詳情留意@tesla_hkmo Instagram。

價格與優惠:月供低至$4,070起
為推動普及,Tesla繼續提供「一換一」計劃及低息分期,入門版Model 3稅後只需$354,312,一換一後更低至$254,200,月供低至$4,070;Model Y月供則為$5,392起,真正做到「科技平權」。

【有片睇】全新 Mercedes-Benz CLA 現身上海 2025 下半年香港推出


Mercedes-Benz 全新 CLA 系列正式在 2025 年上海車展舞台展出!這次不單是一款全新改款的車,率先亮相的還有全電版 CLA。官方聲稱,它是品牌史上最智能的量產車型。車廠表示,香港將在 2025 年下半年就會在香港推出,準備買佢返屋企的車主們就要密切留意香港市場消息。


「星」魅設計:科技與感性並存
外型方面,新 CLA 採用運動型 GT 比例,長軸距、短前後懸,加上充滿肌肉感的車身線條與 GT 尾部,展示出極強的動感美學。頭尾燈以星形日行燈為亮點,搭配橫貫式光帶,即使夜晚行駛亦一眼認出是 Mercedes-Benz。電動版車頭更換上全新「發光星陣」面板,142 顆動畫 LED 星星閃耀不止,極具未來感。至於油電混能版則保留經典鬼面罩風格,依然高貴。

標配全景玻璃天幕,一體成型沒有中央支架,由擋風玻璃延伸至尾部,令車廂空間感大增,同時也為頭部空間創造更多可能。


科技內裝全面進化:像朋友一樣的車機系統
全新 CLA 的車廂設計走極簡風,最搶眼莫過於 MBUX Superscreen,全屏式玻璃面板內包含 10.25 吋駕駛顯示屏、14 吋中控屏幕,還有選配的副駕屏幕。這些螢幕由 Unity 遊戲引擎實時繪圖驅動,操作介面就像高階智能手機,支援 app 分類、自定義資料夾等功能,簡潔又直覺。

配備 Mercedes-Benz 自家開發的 MB.OS 系統,是首部以這套系統全面運行的車型。AI 助理結合 ChatGPT 4o、Google Gemini 和 Bing 搜尋引擎,能進行自然語言對話、讀懂情緒,甚至理解駕駛者的習慣與喜好,簡直比人還貼心!


極速進化的智能導航與駕駛系統
新一代 CLA 採用 Mercedes 與 Google 聯合開發的導航系統,搭配 3D 動態視覺導航、MBUX Surround Navigation,即時顯示周圍環境與自動駕駛輔助,做到「駕駛者看見車看到的畫面」。MB.DRIVE 亦帶來 SAE Level 2 自動駕駛技術,除了標配 DISTRONIC 車距維持系統,更加入轉向輔助及單桿變道輔助,駕駛體驗智能又輕鬆。

全電實力爆發:可達 792 公里續航!快充 10 分鐘即跑 325 公里
CLA 250+ 與 CLA 350 4MATIC 兩款電動版本同樣搭載 800V 架構電池,支援最高 320kW DC 快充,10 分鐘內可補充高達 325 公里續航力。CLA 250+ 更突破同級續航極限,WLTP 下可達 792 公里,媲美高階長途車型!

電池用上全新高密度鋰電池,結構更緊湊、碳足跡降低 30%。加上兩速變速箱與三源熱泵技術,無論市區起步或高速巡航都同樣高效節能,真正實現「電動界一公升車」的超級標準。


多元動力選擇:年底追加三款48V油電混能型號
雖然這次焦點落在純電車型,但 Mercedes-Benz 亦顧及不同市場需求,年底將推出配備 48V 輕油電系統的 CLA Hybrid,提供三款馬力選擇,同時提供前驅及四驅。該系統可支援全電行駛至 100km/h,且擁有多段能量回收功能,能效表現同樣值得期待。


Mercedes-Benz CLA 2025 是誰的菜?
• 科技控一族:喜歡試新、擁抱AI與智能體驗的年輕族群,必定被這套 MBUX 第四代系統吸引,簡直是買車附送 AI 助理。
• 長途通勤用家:792 公里的純電續航與極速快充,對經常奔波的上班族是一大福音。
• 時尚潮人:外型光影變化強烈,加上星星燈飾、全景天窗,視覺衝擊力極強,行駛間回頭率必爆燈。
• 家用買家:大空間、高安全標準、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應有盡有,適合追求實用與品味兼備的家庭。


全新 CLA 是一台從裡到外都滿佈科技與藝術元素的作品,講求設計與智慧融合。作為車評人,我最驚喜的是 Mercedes-Benz 今次終於不再只是在軟件方面追趕,而是直接創出一條 AI 引導的科技高速公路 – 從中控台系統、對話 AI、導航整合、電池技術到快充體驗,全方位挑戰未來電動豪華車定義。CLA 曾經是入門 Mercedes 的代表,如今卻成為品牌通往電動智能世代的旗艦先鋒,這一轉變,令人不得不佩服德國人在高端與未來之間取得的平衡。

【拆解安全奧秘】Mercedes-Benz CLA 安全結構全公開!


在上海車展前席,Mercedes-Benz 罕有地向傳媒展示旗下 CLA 車型的「剖開解剖版」,以視覺方式解構安全背後的工程奧秘。從這幾張現場拍攝的圖片中可以見到車架內部用色標明不同物料,背後其實是品牌引以為傲的車身強度技術。


從色板可見,Mercedes-Benz 車架結構涵蓋多種材料:包括鋁合金片(淺藍)、擠壓鋁(深藍)、一般鋼板(灰色)、高強度鋼(紅色),以及超高強度熱成型鋼(紫色)。這樣的用料組合並非隨意拼湊,而是經過計算及測試,確保在撞擊發生時能精準分散及吸收衝擊力,減低對乘客艙的侵害。

細看座艙內部,全面配置的安全氣袋系統幾乎包圍整個車廂,包括座椅內置、側邊及頂篷氣袋等,構成360度防護網絡。配合高剛性車架,即使在極端情況下也能守護乘客安全。

從展車可見,Mercedes-Benz 在結構安全、被動防護及用料選材上毫不妥協,這正正是品牌長年累積安全信譽的基礎。以消費者角度睇,這種透明展示無疑是對品質的一種自信表達——買車除了睇內裝同科技,更值得重視的,是發生意外時是否真能救命。

近距離睇 Mercedes-Benz S 500 L 全自動駕駛版本


在 2025 年上海車展前席傳媒日,Mercedes-Benz 平治低調展示了一部極具話題性的 S 500L 行政房車全自動駕駛版本。雖然無刻意推廣,這部車身上「不同凡響」的細節,它滿佈感測器、雷達模組、以及一套具備城市道路環境監控功能的設備架構。這部車,可能比你想像中「更懂睇路」。

S-Class 變身「智慧環境觀測平台」
根據現場觀察,這部 S 500L 除咗延續旗艦房車的一貫氣場與豪華格局外,車身四周明顯裝設多個高階雷達與光學感測器模組,前後保險桿、車頂及側鏡位置均有安裝,包括:
• 多枚毫米波雷達
• 頂部懸架上為 LiDAR 激光雷達
• 左右車身設有環視鏡頭與紅外線感測器

這部車其實是結合 Mercedes-Benz 本身已有的 Drive Pilot 高速自動駕駛系統,以及跟北京 BJHAD 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合作的測試車型。


什麼是 BJHAD?
BJHAD 全稱為「Beijing High-level Autonomous Driving」,即「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這是一個由北京市政府主導、針對未來智慧交通及自動駕駛技術而設立的試驗平台。它結合政策試行、道路開放與多場景測試等元素,目的在於打造中國自動駕駛技術與車路協同(V2X)應用的示範基地,加速整個產業鏈成熟落地。這類示範區的存在,對自動駕駛企業、車廠與城市管理部門而言,都是科技應用與法規研發的共同實驗室。


位置與範圍
BJHAD 示範區設於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俗稱北京亦莊),屬首都南部新興科技產業聚集地。整個區域涵蓋多種道路類型,包括高速公路、城市主幹道及科技園區內部道路,亦配套建設大量智慧基建,如智能紅綠燈、車聯網設備與環境感知設施。

功能與特色
1. 自動駕駛測試牌照發放
北京市政府會為合資格自動駕駛企業發出「道路測試許可證」,允許其車輛在示範區內公開道路上運行。現時已有多家企業如百度、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等獲得此許可,在當地進行穩定測試與數據收集。

2. Robotaxi 實地運營
示範區亦已率先開放無人駕駛的士(Robotaxi)服務,有部分車輛甚至進入「無安全員駕駛」階段,真正實踐全自動城市接載服務,成為中國無人出行的關鍵突破口。

3. 智慧交通基礎建設
全區配備 5G 通訊、V2X 路側單元、邊緣計算中心等設施,推動「車路雲一體化」,讓車輛不僅靠感知,更可透過基建互相通訊、提前獲知風險或障礙。

4. 政策與數據支持
BJHAD 亦提供法規試驗平台與數據共享環境,讓參與企業可獲得政府級的技術支持與保險驗證,助力技術快速走向商用。



S-Class 一向係「技術先行者」- 無論係安全系統、自動駕駛或舒適科技。但今次佢不單止載人,更可能係載住未來城市智慧交通藍圖。一部行政房車,進化成數據收集者、監控平台、甚至成為 AI 智能城市嘅其中一隻眼睛,係令人振奮又值得反思嘅發展。對於香港或者亞洲其他城市來講,呢類「車載型智慧基礎建設」或許會比路面硬體更靈活、更快部署。問題唔係技術夠唔夠,而係社會願唔願意放權,俾「車」參與城市規劃。S-Class 出發,可能唔係送你返公司,而係帶你預見下一代城市交通秩序。

【有片睇】預計 2026 年起投產!Mercedes-Benz Vision V 震撼未來豪華 MPV 市場

Mercedes-Benz Brand Day: Weltpremiere Mercedes-Benz VISION V und Mercedes-Benz CLA (mit langem Radstand) Mercedes-Benz Brand Day: World Premiere Mercedes-Benz VISION V and Mercedes-Benz CLA (long wheel base) Mercedes-Benz Tec Update: o Neuromorphic Computing o Solar Coating o Vision of Future Urban Cities o In-Drive Brake


Mercedes-Benz 近年不斷將豪華理念推向極致,繼電動旗艦 EQS 再到 Maybach 陣營後,現在連 Vans 系列也要走進「頂級私享」新時代!全新「Vision V」概念車不單是豪華七人車,它簡直是將私人影院、數碼休閒室、豪華遊艇客艙揉合而成的藝術品,而這背後的靈魂,就是全新「Van Electric Architecture (VAN.EA)」電動平台,預計2026年起投產。



外型:將流體設計與威嚴美學融合,跑格MPV破格出擊
Vision V 首次將 Mercedes-Benz 的設計語言延伸至 MPV,車身線條低矮修長,展現出與傳統箱形MPV截然不同的優雅比例。短車頭、窄腰線與平滑尾部,極具空氣力學效能。車頭則採用全新演繹的水箱護罩:三條橫向玻璃光柵與近200組發光元件勾勒出三芒星輪廓,行近車身時更會上演迎賓燈光秀,儀式感爆棚!

尾部設計更震撼:大型尾窗由超過450個3D發光元件包圍,集煞車燈與尾燈功能於一身,營造出太空船般未來感。而車輪方面更誇張——24吋輪圈同樣設有動態發光裝置,猶如行走中的光雕藝術!



車廂:豪華休閒艙?不,是一場多感官沉浸式體驗
一打開 Vision V 的右側自動「Portal」門,迎面而來的是一個結合 Nappa 真皮、絲綢與胡桃木的未來數碼客廳。後艙被命名為「Private Lounge」,以電控玻璃牆與前排駕駛區分隔,玻璃可隨時切換透明與不透明狀態,完全保障私隱。

車廂內有高級陳列櫃、金屬邊框、玻璃懸浮喇叭架、可變成棋盤的折疊桌、氣味系統……這些元素不單是裝飾,更象徵著精緻生活與細膩觸感。座椅則採用未來感極強的鋁合金浮動底座與管狀坐墊設計,可全平放躺,猶如飛機頭等艙!


劇院級娛樂系統:移動 IMAX?不,是 65 吋升降影院!
重點來了,「Private Lounge」內藏一套超誇張的娛樂系統:地台下藏有一塊可升降的 65 吋 4K 電影屏幕,連接 Dolby Atmos 42組喇叭、7部投影機,甚至把車窗也變成互動顯示幕,打造360度沉浸環繞氛圍。當音樂響起,環艙燈光會隨節奏變化,讓人彷如置身演唱會現場。

此外,更內建「七大互動世界」:包括電影、放鬆、打機、辦公、購物、探索及卡啦OK,每個場景都有對應動畫與互動介面,真正實現「數碼奢華沉浸式出行」。


駕駛艙:Superscreen 三屏橫跨中控,數碼儀表再進化
即使是駕駛者,也能享受頂尖數碼體驗。Vision V 配備一組橫跨 A柱至 A柱的 Superscreen 三屏幕介面,整合動態儀表、擴增實境導航、全車監控與娛樂功能,彷如駕駛戰機儀表艙。每個細節都以未來移動工作室為目標打造。


對象:由企業大班到演藝名人,全方位照顧高端需求
Vision V 的目標群體並非單一。無論是企業總裁專車接送、國際級VIP接待、豪宅家庭多人出行,甚至是影星出席活動的專屬座駕,Vision V 都能提供一種「猶如私人飛機」級別的移動體驗。這不只是車,更是一種品味與身份的象徵。


Vision V 並非一部「概念車」,而是一種移動豪華的全新定義
Mercedes-Benz 憑 Vision V 成功打破「Van 等於商用車」的固有印象,把休閒空間、頂級用料與數碼娛樂完美融合。如果說 EQS 是電動旗艦房車的未來,那 Vision V 則是開拓「豪華MPV」新領域的震撼宣言。這種由感官到體驗都全方位照顧的設計,正是現今頂層消費者對生活品質的真實寫照。我只能說:Vision V 並不是一部「車」,而是一個為未來生活方式而設的移動空間。而當這些科技與美學走進量產階段,那不再只是夢,而是 Mercedes-Benz 為豪華重新下的定義。

垃圾變氫氣?Hyundai落戶印尼打造「氫能之城」,走出韓國大展拳腳!


Hyundai Motor Group 正式宣佈,將於印尼西爪哇省展開其首個海外「Waste-to-Hydrogen(W2H)垃圾轉氫氣」項目,並在雅加達的全球氫能生態高峰會中公開整體行動計劃。這不僅是韓國以外的第一個據點,更有望成為整個東南亞氫能生態圈的關鍵樞紐。

Hyundai 將聯同印尼能源與礦產部(ESDM)、國家發展規劃部(BAPPENAS)、國營能源巨頭 Pertamina,以及韓國企業組成聯盟,在西爪哇省首府Bandung附近的 Sarimukti垃圾填埋場,提煉出低碳氫氣,並計劃在2027年前建成一座結合 Pertamina 現有 CNG 設施的氫能加氣站。

這個垃圾場每日處理 Bandang 市 1,500噸垃圾的80%,但同時也帶來火災、洪水及山泥傾瀉等災害風險。Hyundai 除了技術上協助轉廢為能,亦透過與 NGO Good Neighbors 合作改善當地居民的飲水及醫療設施,體現企業社會責任(CSR)。

高峰會期間,印尼政府亦發表了「國家氫能與氨氣發展藍圖」,未來將氫能技術廣泛應用於包括新首都 Nusantara 在內的基建與能源轉型中。而 Hyundai 的W2H計劃,正好與此策略高度契合。

同時,Hyundai 正積極引入韓國在 Chungju、Cheongju 及 Paju 等城市成功推行的循環資源轉氫模式,並計劃未來幾年內在韓國新設多個W2H設施。Sarimukti項目無疑是把這套模式正式輸出至國際市場的第一步。

自2022年在印尼建成汽車生產廠後,Hyundai 已視印尼為進軍東南亞的戰略重地。這次更透過旗下氫能品牌 HTWO,統籌從氫氣生產、儲存、運輸以至車輛應用的完整供應鏈,目標打造一條閉環式氫能生態系統。

與 Pertamina 的合作亦進一步鞏固基礎,包括土地提供、氫氣運輸網絡搭建及最終在當地推廣氫燃料車型,讓氫能真正走進民生層面。

這類將城市垃圾、糞污甚至工業廢物變成可用能源的模式,正逐步重塑新能源的思維邏輯。Hyundai 用實際行動證明:環保不是口號,而是可出口、可投資、可賺錢的未來產業。相比於太陽能、風能這類受制地理因素的再生能源,W2H可視為未來城市廢物管理與能源轉型「一箭雙鵰」的方案。

對我來說,Hyundai這步棋不止是商業操作,更是對「能源民主化」的實踐。當一個來自垃圾場的氫分子,能推動未來印尼的公共交通與基建,我們還能不對這場綠色革命感到期待?

F1 2025 沙地阿拉伯站賽後報告|Piastri 再下一城 首度登上榜首


F1 2025 沙地阿拉伯站正賽激戰 50 圈後,由 Oscar Piastri 勇奪今季第三場分站冠軍!雖然並非由 pole position 出發,但憑中段果斷 undercut 策略配合穩定圈速,最終以 2.843 秒優勢擊敗 Max Verstappen,成為今季首位「非頭位起步」奪冠車手,並首次登上 Drivers’ Championship 榜首!

比賽初段焦點落在 Verstappen 與 Piastri 首圈爭位,Verstappen 被判罰 5 秒後仍堅持快節奏前進。不過 Piastri 提早進站發動 undercut,有效卡位領先,並成功抵禦住紅牛車手的後段追擊。Max 雖於最後幾圈拉近差距,但最終仍以第二名衝線。

Ferrari 今場亦交出今季最穩表現,Leclerc 靠延後進站並配合輪胎優勢反超 Russell,成功登上第三,收穫個人本季首個頒獎台。雖然中段追擊 Verstappen 一度有力,但最終仍無法縮短至攻擊距離。

至於從 P10 起步的 Lando Norris,同樣打出一場高質比賽。先後超越多位對手後,在尾段逐步迫近 Leclerc,可惜差距始終未能拉近至 DRS 範圍,最終以 1.092 秒之差屈居第四。不過此戰仍成功減低損失,對車手榜爭冠形勢影響最少。

其餘得分車手包括 Russell、Antonelli、Hamilton、Sainz、Albon 及 Hadjar。當中 Williams 利用 Sainz 主動減速提供 DRS 保護 Albon 的策略成功保住兩分,而 Hadjar 則以硬胎起步一停到底,力壓 Alonso 搶得最後一分。

賽後,Piastri 停車後站上車頭舉手迎接煙花爆發,團隊總監 Zak Brown 第一時間擁抱愛將慶祝三勝佳績。Piastri 表示:「部車表現好好,dirty air 雖然唔好受,但起碼係我喺 lapping 人時造成嘅!」

現時 Piastri 已以穩定發揮正式領跑車手榜,Norris、Verstappen 緊隨其後,三強爭霸格局正式成形。McLaren 以節奏與策略取勝,顯示今季奪冠實力非虛!

BMW Hyperson X打造新世代聲音靈魂!駕駛變成沉浸式表演


BMW在2025年邁向「Neue Klasse」電動新紀元,不只在技術與設計上迎來全方位革新,就連駕駛的「聲音體驗」也被徹底顛覆。由BMW集團聲音設計工作室打造的全新HypersonX聲景系統,透過43種專屬聲音與動態音效,為每位駕駛者帶來充滿人性、溫暖與精準細膩的聲音互動。這不僅是一套提示音或電動車引擎聲效,更是一場讓人與車產生情感共鳴的聲音旅程。


Neue Klasse新世代車型的靈魂聲音設計
HypersonX 音景並非傳統「模仿引擎聲」那麼簡單,而是專為全電平台打造的聲音身份標記。從車輛啟動那一刻起,聲音便成為與駕駛者溝通的橋樑:
• Personal Mode 下的聲景溫柔、包容,融合自然音調與人聲溫度;
• Sport Mode 則切換為更緊湊、更層次豐富的音效,模擬聲音穿梭三維空間,提升加速時的速度感與駕駛熱情。

這些聲音背後的科技核心,是BMW專為Neue Klasse打造的新一代音訊控制單元與 Operating System X,不僅提升音域表現,更賦予聲音立體層次感——讓駕駛時有如置身於虛實交錯的聲音劇場。


聲音也有「人情味」:從合唱團到情感共鳴
BMW並未將HypersonX當作一套冷冰冰的聲音系統,而是注入大量人性化細節。例如迎賓音效中,由BMW設計團隊成員親自以母語錄音,組成多語言合唱片段,傳達出來的不只是科技感,還有一份熟悉與溫度。

中低頻段的聲音設計讓整體更沉穩、柔和,與內裝氛圍與燈光互相呼應,打造一種猶如置身「家居式座艙」的安心感。


精準減法美學,BMW聲音哲學進化
與以往車輛使用大量聲音效果堆砌不同,HypersonX 追求的是「減法中的精緻」。雖然使用的基礎音調變少了,但透過全新演算法生成超過九百萬組聲音樣本,再經人手篩選、濃縮成BMW標誌性的聲音DNA,使整個聲音體驗既簡潔卻豐富、內斂卻有情感。

這不只是駕駛聲音設計的進步,更是BMW將「駕駛樂趣」從機械層面推進到五感體驗的里程碑。


從一輛車發動瞬間的聲音問候,到每次加速或煞車時的動態聲效,HypersonX 不再只是附屬功能,而是 Neue Klasse 靈魂的一部分。這個系統讓駕駛者不只是「開車」,而是與車同行、共鳴、對話,在每一次旅途中創造情感連結。

我認為,BMW真正理解了未來豪華車主想要的不只是性能與科技,而是一種可以被感受、被理解、甚至被安慰的駕駛體驗。而HypersonX,就是這種情感科技的載體,讓駕駛變得更像一場沉浸式的演出。

Mercedes-Benz CLA 變身潮流畫布!Ice Spice 領軍 5 大創作鬼才「爆改」新車


Mercedes-Benz新一代CLA不再只是一部汽車,而是一個打破界限、聯繫創意社群的藝術平台。從羅馬首度亮相到紐約藝術界登場,CLA不單是品牌的電動與數碼新時代開路先鋒,亦成為Mercedes-Benz全新創意企劃《Class of Creators》的靈魂畫布。

《Class of Creators》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跨界合作計劃,由五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創作人重新詮釋CLA的風格與精神。首位亮相的是美國饒舌新星Ice Spice,她不只打造出一部閃耀熔岩鉻金屬效果的CLA藝術車,還將自己的標誌性「Princess of Rap」鑽石頸鏈元素化作設計細節,完美將汽車個性化與音樂文化結合。這件作品於Mercedes-Benz of Manhattan全新翻新的旗艦陳列室中首度曝光,亦同步推出限量時尚系列,包括黑色與粉調為主的T恤與帽衫,展現CLA的潮流潛力。


Mercedes-Benz選擇的五位創作人背景多元,包括瑞典室內設計師Gustaf Westman、美國潮牌KidSuper(Colm Dillane)、全球熱門遊戲League of Legends與玩具品牌Hot Wheels。每位創作人將以CLA為主角創作專屬藝術品,同時舉行限定活動、推出周邊產品,全面探索個性化與車輛設計的無限可能。計劃將於5月22日由Gustaf Westman接力,6月28日則由KidSuper登場,後續還有更多驚喜等待揭曉。

全新CLA不單是品牌技術與設計的集中體現,更是Mercedes-Benz與年輕潮流社群連結的重要橋樑。其強大智能系統與高效率驅動架構,令它成為史上最具智慧與節能的量產車型之一,也令它成為這場藝術與汽車交織的盛宴的最佳主角。


對於熱愛潮流文化的年輕一代,CLA的個性化演繹將打破他們對傳統豪華車的固有印象;對車迷來說,這是一次重新定義「汽車設計」的時刻;而對於藝術與創作界人士而言,這是一場全新的跨媒介創作挑戰。


作為一個長年觀察汽車產業的人,見慣了車廠玩「聯名」與「限量」,但像Mercedes-Benz這次《Class of Creators》這樣真正讓創作者主導,以藝術角度去解構車的本質,的確是創舉。更重要的是,它並不是單純的品牌推廣,而是認真想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對話,將汽車拉出「交通工具」的框架,變成一種身份與情感的延伸。在潮流與科技互相碰撞的時代,這樣的CLA,的確很對這一代人的胃口。

VLS 即將誕生!Mercedes-Benz Vision V 領航未來豪華 MPV


Mercedes-Benz 又一次顛覆你對豪華車的想像!即將在上海全球首發的 Vision V,不僅是概念車,更是揭示未來全新頂級豪華MPV車系「VLS」的預演之作。這款作品象徵Mercedes-Benz如何將寬敞空間、數碼沉浸體驗與極致專屬感結合,為豪華移動方式開創新領域。

Mercedes-Benz將Vision V定位為全新級別的旗艦MPV,它不只是車,更像是移動中的私密會所,或陸地上的豪華頭等艙。無論是家庭日常、商務接送,甚至高端禮賓用途,這台車都以數碼與設計語言重新定義「寬敞」與「尊貴」的價值。車廂設計將提供前所未有的沉浸式數碼體驗,結合環艙顯示、智能互動及可自定義的舒適座艙配置,為未來的VLS量產版本鋪路。

Vision V只是序章,Mercedes-Benz宣佈未來將推出名為VLS(Mercedes-Benz VLS)的新世代豪華MPV車型,同時搭配VLE作為Grand Limousine車系的另一支線。這些未來車型將從靈活家庭用車、尊貴商務接送,到旗艦級豪華禮賓座駕,全面涵蓋豪華MPV市場,彷彿為MPV界加入S-Class與Maybach等級的格局。Mercedes-Benz不只是擴展車系,更是創造出一個全新市場定位,令傳統MPV不得不重新思考「空間以外,還能給什麼」。

對於香港市場來說,VLS系列將極具吸引力。對於高端接送服務或酒店禮賓專車,它具備品牌光環與空間體驗雙重優勢;而對於擁有多口之家的高收入家庭,Vision V或未來量產版本可說是既實用又象徵身份的「移動客廳」。至於講求私隱與尊貴的政商層面,未來VLS若能搭載如Maybach級別配置,那就有機會成為替代傳統豪華轎車的新選擇。

多年來,MPV總被視為功能至上、豪華度次於房車的選擇。但Mercedes-Benz今次擺明要打破這種成見,把「豪華」拉進MPV的核心定義裡。Vision V代表的不只是一部新車,更是一種新生活方式——不再是為了「多載人」,而是為了「好好載人」。這不只是MPV的升級,而是豪華汽車哲學的一次平行移植。而當這種概念真正落地,我相信未來的高端買家,將會重新思考他們的理想座駕是什麼。

智能手機變身測試員!Porsche 用 App 搞定 ADAS 驗證,人人都能幫部車學習開車!


傳統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測試工作,一直都高成本又繁複,尤其是像交通標誌識別這類功能,開發人員要一邊實地駕駛、一邊對照系統是否正確辨認標誌,發現錯誤再逐一記錄、再將數據備份,流程勞神費時。

但 Porsche Engineering 就用一個聰明又省錢的方法打破這個框架:他們將一部搭載Peregrine.ai識別系統的智能手機固定在車內,加上自家開發的 ComBox App,一機在手,即可為每輛測試車自動收集ADAS驗證資料!

以App結合AI,讓每部測試車都變「移動資料員」
整個系統的運作邏輯簡單又聰明:

1. 手機鏡頭即時監察道路交通標誌,並與車輛本身的ADAS系統進行比對。
2. 如果發現雙方結果不同,手機即會自動拍照紀錄該標誌,並通知車輛資料記錄器(Data Logger)儲存相關感測數據。
3. 經由 ComBox App,這些數據會上傳雲端供工程團隊分析及優化演算法。

換句話說,即使測試車內沒有工程師,只要貼上一部設定好的手機,便能自動記錄珍貴的「邊緣案例」資料,像是特殊地區的臨時路牌、施工路段、新型號標誌等。


成本低、規模大、速度快 – 是新一代ADAS訓練方法
這個方法有三大革命性優勢:

• 成本大幅下降:無需昂貴測試設備,每部車只需一部智能手機。
• 規模容易擴展:可快速部署至大量測試車,甚至未來擴至一般用戶車輛。
• 真實世界更貼地:透過在不同國家實測(如澳洲的左駕與地區性標誌),擴充ADAS的全球辨識能力。

這個方法已於新一代 Porsche Macan EV 的研發期間投入使用,效果理想,更預計未來會延伸至辨識車道線、紅綠燈變化甚至路面坑洞等功能。

我們總說「數據就是新時代的石油」,但關鍵其實是如何低成本地蒐集大量又真實的數據。Porsche Engineering 這套手機+App+雲端配合的方案正好示範了:不是每次創新都要天價投入,有時一部手機就能幫車變聰明。想像一下,未來每部測試車都像是車隊的「資料探子」,默默在世界各地幫ADAS打怪升級,這種低調又高效的工程技術,才是推動自動駕駛走進現實的真正力量。

PAC-MAN 入侵車廂!Volkswagen 將 ID. 模型變成移動遊戲機!


Volkswagen 與 Bandai Namco 及 AirConsole 聯手,正式將八十年代經典遊戲《PAC-MAN》帶入車廂內,令電動車娛樂再升級。最新登場的《PAC-MAN Championship Edition》現已登陸 Volkswagen 多款指定型號的 AirConsole 車載應用程式,用家只需用手機作手掣,即可在停車狀態下透過中控屏幕進行遊戲。

這次整合最特別之處,在於 Volkswagen 成為首個將遊戲與車內氣氛燈連動的車廠。不但車廂背景燈會隨著遊戲節奏變化,ID. 車系更可啟動 ID. Light 功能,將玩家的操作反映在儀錶板上的燈效之中,製造更沉浸式的遊戲體驗。

PAC-MAN 遊戲玩法保留經典概念:吃光迷宮內的小點,閃避幽靈追擊。新版還加入 Volkswagen 元素,例如收集 Beetle、VW Bus、Golf R32 的剪影圖案可獲額外分數,而「能量丸」竟變成 VW 廠徽,成功擊退鬼怪有如為品牌打怪升級!

AirConsole 為全球首個專為汽車設計的遊戲平台,現已於歐洲多款 ID. 車系(包括 ID.3、ID.4、ID.5、ID.7,需配備 ID. Software 4.0 或以上版本),以及 2025 年款 Tayron、Tiguan、Passat、Golf、Golf Variant 等型號上提供。使用者需擁有 Volkswagen ID 帳戶、啟用 VW Connect Plus 合約,以及手機連接網絡。首次使用前須透過 In-Car Shop 下載應用程式。

對於電動車車主,等候充電或短暫休息時間最常見,AirConsole 可讓駕駛者消磨時間之餘,亦是另一種減壓方式。而對家庭客戶來說,PAC-MAN 這類跨世代經典更可成為父母與子女的互動橋樑,一齊懷舊、齊齊打機,其樂融融。

企業層面,Volkswagen 此舉不單回應顧客需求,還在「車聯網」時代搶先一步,把車廂變成娛樂中心,更具數碼吸引力,進一步鞏固 ID. 家族的科技形象。

當汽車不再只是交通工具,而是變成你每日生活的一部份,娛樂與互動就顯得格外重要。Volkswagen 藉《PAC-MAN》這經典遊戲鋪路,讓我們看到未來汽車將如何承載更多數碼體驗。這不止是賣點,而是一種生活態度的轉變。當小朋友在後座興奮叫著吃到「VW 能量丸」,當大人笑著回憶童年,這場遊戲,早就贏了。

零碳公路先鋒!Toyota Proace Electric 成英國國道巡邏專用車


要全天候管理英國超過 4,500 英里的高速公路及主要 A 級道路,National Highways(英國國家公路局)自然需要一隊可靠、全天候運作的車隊。最新消息顯示,Toyota Proace Electric 正式獲選為公路巡查人員的官方座駕,進一步推動英國道路維護邁向零碳目標。

繼早前 50 部 Toyota bZ4X 電動 SUV 已於 2024 年投入使用後,今次再度採購 18 部 Proace Electric 中型電動貨 Van 及額外 40 部 bZ4X,強化車隊規模,標誌著 Toyota 成為 National Highways 重點合作夥伴之一。官方目標清晰:2027 年前所有非交通執法人員的輕型車輛需全面電動化,而整體機構排放更要在 2030 年前實現淨零。


作為電動中型貨 Van,Toyota Proace Electric 不單具備零排放優勢,更設有 Smart Cargo 智能載物系統,讓後艙可延伸以載長型工具,特別適合如橋樑結構巡查等工種使用。官方更特別為車廂安裝專用置物架,能妥善收納測量工具、防風雨裝備及樣本容器等,真正以專業用途出發設計。

National Highways 營運總監 Andy Butterfield 表示:「我們的工作是 24/7 全天候運作,這些新車不僅支援基建巡查團隊,更是實踐碳中和的重要一步。這次投資,正正展示我們對實現零碳車隊的承諾。」


Toyota 英國艦隊業務總經理 Neil Broad 亦表示,能與 National Highways 再度合作感到鼓舞,Toyota 團隊將持續提供一站式支援與全方位商用電動車選擇,助企業無縫過渡至電動化新時代。


電動化不再只是一種環保姿態,更是政府機構營運現代化的關鍵一步。National Highways 選用 Toyota,不單看中其穩定性與支援服務,更代表著專業領域也對電動車性能與實用性投下信心一票。

對香港政府或企業車隊來說,Proace Electric 這類高功能、低碳排的商用電動車亦值得參考。在充電配套逐步成熟的今天,是時候重新審視「工作車」的定義 — 一部安靜、實用、全天候服務的電動 Van,或許正是未來公務車的標準規格。

震撼日系車廠!BYD 誓言保「電」十年!業界最強電池延長保固


面對日本市場對電動車信心仍存觀望,BYD Japan再出狠招破局:宣佈推出全新「Power Battery SoH 延長保固」計劃,將旗下純電車型的驅動用電池保固延長至10年或30萬公里,成為目前日本汽車業界最長保固方案,向市場喊話:「我們的電池,耐得起時間考驗!」

這項延長保固屬新車限定的付費服務,比起現行8年/15萬公里的標準免費保固,有效大幅拉長保護期。只要於新車登記起60日內選購,無論你選擇的是入門的DOLPHIN,還是高階的SEALION 7 AWD,價格都已公佈,最便宜2萬日圓起跳,最貴3.1萬日圓(約HK$1,600),屬一次性費用。

透過該保固,BYD承諾在期限內保證電池的初始容量維持在70%以上,直接針對EV車主最憂心的電池老化問題,提供明確保證,這無疑是對「高里程、高年份」車主的一大福音。

BYD更透露,對已售車輛亦將於2025年中起提供限時購買機會,有望以新車價入手這項延長保固。


這項計劃背後,其實精準針對兩個趨勢:一是日本用家對車輛擁有年期日益拉長;二是BYD車主行駛里程普遍偏高。不少EV用戶對電池耐用度有所疑慮,BYD此舉無疑是希望透過透明而具競爭力的電池保固,讓用戶放心使用十年甚至更久,進一步強化品牌信任。

• 家庭用家:對於一輛每天接送、週末出遊的家庭車,電池保固延至十年等於整個擁有期都有保障,讓人放心轉投EV。
• 長距離通勤族或商用用戶:高里程用車者最擔心電池衰退導致早早換車,而30萬公里保固簡直是針對他們度身訂做。
• 二手市場買家:雖然本方案限定新車,但未來如果延伸至二手車,將會大大提升BYD車款在二手市場的吸引力與保值性。


BYD這次出招雖看似針對日本市場,但背後透露的野心卻指向全球:透過電池技術與保固政策雙管齊下,打破傳統品牌對EV市場的壟斷。10年保固對我而言不單是數字,而是一份來自新勢力品牌的自信與承諾。如果其他車廠不跟進,這場電動化競爭的勝負,可能會由「誰最敢保證電池」決定。

狂飆10位!中國新星謝咏霖 F3 巴林力戰突圍


在競爭白熱化的FIA F3賽場上,年僅18歲的中國小將謝咏霖(Gerrard)正一步步以實力證明:他絕不只是場上的過客,而是通往F1舞台的潛力股。即使在第二站的巴林站中遭遇排位失利,他仍於衝刺賽力挽狂瀾,從尾段出發一度爬升10位,讓人見識到他驚人的決心與適應力。

謝咏霖所駕駛的是由Dallara開發的2025年款F3賽車,繼續採用Halo頭部保護系統和空氣力學優化設計,搭配Pirelli輪胎與2.0升自然吸氣引擎。外觀上戰鬥味十足,但更重要的是它內裡藏著的科技:防失速系統(Anti-Stall)、升級的懸掛設定與動態穩定性,正是讓年輕車手挑戰極限的最佳平台。


週五的排位賽對Gerrard來說猶如暴風雨,他一度因彎道失誤損失0.5秒,僅排在第27位。但他沒有氣餒,反而將目光投向周六衝刺賽的翻身機會。果不其然,他在賽道上如猛虎出閘,單場躍升10個名次,雖然最終後段因輪胎抓地下降滑至第21位,但這場比賽足以證明他的潛力與膽識。

正賽中,他再次於起步搶位成功,首圈即進佔三個位置,第五圈升至第22位,表現冷靜沉穩,整體節奏穩定。雖然最終僅以第26名完賽,但從戰鬥力與應變能力看來,他已展現了難得的比賽成熟度。



從多角度看謝咏霖
• 新手入門者或車迷看見一個從亞洲出發的名字在歐洲賽場上拚搏,無疑是F1世界難得的多元象徵。
• F3關注者則看到一位初出茅廬但戰意堅定的選手,對名次與成績有極高渴求,同時具備學習與反省的能力。
• 業界觀察者更會從他的測試表現、比賽適應力與心態管理,預視這名年輕車手是否具備未來上游挑戰的條件。

從澳洲首戰到巴林測試與比賽,Gerrard正逐步理解如何駕馭不同輪胎、應對多變賽道。在三天測試中他曾爬至第12名,證明他與團隊的配合正逐漸成熟。接下來的伊莫拉,這條節奏緊湊的經典賽道,將是另一場技術與心理的雙重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