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 C
Hong Kong
Monday, May 5, 2025
主頁 博客 頁面 33

Toyota GR86 Rally Legacy Concept 懷舊 Rally 之魂重現!GR Corolla 動力移植,四驅加持更勁爆!


Toyota 北美部門於 2024 SEMA 車展正式發佈一款特別概念車 – GR86 Rally Legacy Concept。這部車融合了 GR86 的跑車架構,並引入 GR Corolla 的 3 氣缸渦輪增壓引擎與 GR-FOUR 四驅系統,堪稱懷舊與現代技術的完美結合!


GR86 Rally Legacy Concept 的設計靈感來自 Toyota 經典的拉力賽車 Celica GT-Four。工程師們對 GR86 的底盤進行全面改裝,換上了來自 GR Corolla 的橫置 G16E-GTS 引擎,這是一台 1.6 公升直列 3 缸渦輪增壓引擎,配合 GR-FOUR 四驅系統,令 GR86 的操控性大幅提升,展現出拉力車般的超強抓地力和動力輸出。


這款 GR86 Rally Legacy Concept 保留了 GR Corolla 的 300 匹馬力與 273 lb-ft(約 370 Nm)扭力的原廠設定。Toyota 表示,經過進一步調校後,這些動力數據還有上升的空間,為車迷帶來更強的性能期待。原本後驅設定的 GR86 現在變成四驅車,結合強勁的渦輪增壓引擎,無論在賽道或越野路面,這部車都會是一台極具玩味的性能怪獸。


在外觀方面,GR86 Rally Legacy Concept 採用了白色車身,搭配懷舊感十足的紅綠配色,這種設計致敬了 Toyota 往年的拉力賽車風格。車身上印有 TOYOTA 及 Toyota Gazoo Racing 的標誌,配合紅色拉力擋泥板、特製排氣管及大型尾翼,完美呈現 Celica GT-Four 的復古拉力風範。


Toyota 北美市場行銷部副總裁 Mike Tripp 表示:「GR86 Rally Legacy Concept 是 Toyota 對拉力賽的熱愛及執著的最佳體現。我們為 GR 和 Toyota 拉力迷打造了這部車,它就像是一台幻想中的車變成了現實。這款車不僅是對 Toyota 過去輝煌成就的致敬,也是為即將重返美國的世界拉力錦標賽而慶祝。」

GR86 Rally Legacy Concept 真係勁懷舊,拉力魂爆晒棚!GR Corolla 引擎加上四驅系統,再加上 Celica GT-Four 嘅經典設計,絕對係向拉力迷致敬嘅夢幻之作。300 匹馬力配四驅,仲唔使怕落雨?試諗下揸住呢部車去山路劈彎,果種穩定感加埋渦輪聲浪,真係會忍唔住笑出聲。不過,依家只係概念車階段,唔知有冇機會量產?我諗真係要靠車迷多啲聲援,話唔定 Toyota 真係會推出限量版,咁我哋呢啲 GR 迷就真係有口福啦!

氫能挑戰再升級!HySE 攜 HySE-X2 進軍 2025 Dakar 拉力賽,瞄準碳中和未來!


Hydrogen Small mobility & Engine technology Association(簡稱 HySE)宣佈,將於 2025 年 1 月 3 日至 17 日在沙特阿拉伯舉行的 Dakar 拉力賽參加全新設立的 “Mission 1000 ACT2” 項目,這次將帶來最新的氫能賽車 HySE-X2。Dakar 拉力賽作為全球最艱難的越野賽事之一,今年新增了 “Mission 1000” 類別,專為使用新一代動力系統的車輛而設,目標是推動碳中和未來。

在今年的 Dakar 拉力賽中,HySE 曾派出配備氫引擎的 HySE-X1 參賽,目的是識別小型移動設備可能面臨的挑戰。HySE-X1 雖然首次參賽,但表現穩定,成功完成比賽並於該類別中排名第 4,為未來的技術進步奠定了基礎。

這次將是 HySE 第二次參賽,他們將推出升級版的 HySE-X2。相比於 HySE-X1,新一代的 HySE-X2 在引擎和底盤設計上進行了進一步改良,針對高轉速時的輸出提升、中段油耗改善以及氫氣儲存量增加等技術挑戰進行了優化。HySE 希望藉由參賽,推動氫能小型移動技術的發展,並建立一個全球跨行業的合作網絡,實現氫能移動設備的普及。

除了參加 Dakar 2025 拉力賽,HySE 還會在 11 月 18 日至 22 日於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辦的「歐洲氫能周」展出 HySE-X2。屆時,HySE 會在位於 HALL7・M20 的 “Automobile Club de l’Ouest” 展位展示這款最新氫能賽車,進一步推廣其在氫能技術上的創新成果。

HySE 能夠在首次參賽就取得第四名,實在唔簡單,今次再推出升級版 HySE-X2,睇嚟係信心滿滿,誓要挑戰更高難度。Dakar 拉力賽係全球最艱難嘅賽事之一,沙漠、山地、極端天氣樣樣都有,對於氫能車嚟講係一個極大嘅考驗。期待 HySE-X2 喺咁惡劣嘅環境下能夠表現出色,證明氫能技術嘅實力。呢種創新賽車真係令我充滿期待,希望未來可以喺街上見到更多呢類型環保又高效嘅氫能車款,為汽車界帶嚟一場「綠色革命」!

Nissan Ariya 香港實測日產首部電動 SUV


一直熱衷於推廣 e-Power 混能系統的 Nissan,對於純電動車亦非稀客。在 Tesla 還未長出毛髮之前,Leaf 已是近代其中一部最早推出的大眾化電動車。Nissan 在日本市場還有 Sakura 電動 K-car、小型麵包車 Clipper EV,電動的 NV200 客貨車在香港也有售。現在加入的這部 Ariya 是 Nissan 首部電動 SUV,屬於中型偏小的車款。香港代理有前驅的 B6 和四驅的 B9 Performance 兩個型號,「一換一」售價分別為 $348,800 和 $499,900。車子具科幻感的「無面」加燈條設計,車廂空間寬敞且用料不俗,但初看時 fancy,實際使用卻有不少麻煩的駕駛控制。


Ariya 在 2020 年推出,設計上有短斜尾、短外懸、大車轆,這也是許多現今電車的典型比例。車長 4,595mm,與 Mercedes-Benz EQA 差不多大小。車子採用「日式未來主義」設計,頭燈扁平,由四顆 LED 燈組成,「V」形的轉向燈燈條襯托「無面」的 V-Motion 車頭設計。黑色鬼面罩蓋內有「Kumiko」暗紋圖案,覆蓋內裡的安全系統感應器,有點像 Mercedes EQ 的「星星」面罩設計。車尾循例設有紅色燈條,8 款車身顏色中有 4 款為黑車頂的雙色設計;Ariya 亦是首部採用全新設計 Nissan Logo 的車系,象徵日產電動化時代的來臨。車頭 Logo 本來可發光,但香港版本並未配備此功能。


車廂以「太空船咖啡廳」為主題,日產表示用料刻意避免傳統豪華房車的質感,而追求未來化的高級感。錶台設計分為上下兩層,上層使用 Alcantara 纖維物料,承載著寬屏幕顯示屏,下層則以啞色木紋裝飾,用作控制空調,觀感別緻。門板和喇叭蓋上的格狀裝飾是參考日式燈籠「Andon」設計,但我們認為有點像吸濕大笨象的膠蓋。儀錶板與中控屏幕與 Note e-Power 相似,由一個「Kick」位連接成寬屏顯示。儀錶有圓形速度錶/電錶及橫形 Bar graph 電錶/電量兩種設計,中間可「滾」出安全系統設定、「車仔跟線」、胎壓、電量等資訊。四驅版本還可顯示前後扭力分配,左側小區域可顯示耗電量、里數、波段、平均車速、煞車狀態等,圖案設計科幻且美觀。


Ariya 在日本市場提供前驅與四驅、不同電池容量的選擇。香港售賣的前驅 B6 配備 66kWh 電池,測試的四驅 B9 配備 91kWh 大電池,續航距離平均為 487km,城市行駛可達 594km,使用 130kW 快充,0-80% 充電需 35 分鐘。前後電動馬達各輸出 214 匹馬力和 300 牛頓米扭力,但廠方並未明確總輸出是否為兩馬達相加。車子 0-100km/h 加速需 5.7 秒(前驅型號需 7.3 秒),接近 Audi Q8 e-Tron,那種偏慢但易於掌握的電動扭力反應。駕駛時沒有假聲音效,僅有電動馬達的「Wee… wee… 嗚… 嗚…」聲音。e-4ORCE 雙馬達四驅系統,前後扭力分配可達 100:0 至 0:100,彎路上單邊制動可幫助車輛「抝」入彎道,前後馬達同時可進行能量回收制動,減少前輪拖慢造成的車頭俯衝現象,減速時車身較為穩定。安全系統包括 IFCW 前撞警示、IEB 前後自動煞車、RCTA 後方橫向障礙警示、BSW 盲點警示,但沒有偏離車道輔助功能,ICC 巡航系統只可跟車速跟車距,無法自行保持車道。


駕駛控制方面,中控手枕即排檔台上設有與木紋飾件融合的感應式 Drive Mode 和 e-Pedal 按鈕,中控上的冷氣控制鍵也是如此,按鍵發光且有微震反饋,但駕駛時根本摸不到按鍵位置。解決方法一是像摸乘客大腿般在平滑木紋表面「摸索」起勢,直到有反應為止;方法二是眼離路面,低頭尋找控制鍵,然後希望前方沒有障礙物突然出現。Drive Mode 有 Eco、Standard 和 Sport 三種模式,動力回收隨模式調整,Sport 模式下回收最強,Eco 模式下則接近滑行。車主無法自行調整動力回收,感覺像是 e-Power 車系的「阿公」幫你決定應有的反應。


Ariya 採用 Nissan 與 Renault 共用的全新 CMF-EV 電動車專用底盤,前支柱、後多連桿懸掛設計,車重達 2,296kg,行駛時感覺像一囤重物拋拋贅贅,制動需預留較長距離,懸掛反應偏顛簸,未達我們期望的舒適感。Ariya 在設計上和內裝用料都讓人耳目一新,但一些操作上的不便讓日常使用體驗減分。作為 Nissan 首款電動 SUV,整體表現中規中矩,但車輛重量與操控反應仍有改善空間。試駕過程中,我不禁聯想到這車就像一位新學跳舞的大隻佬,雖然動作稍嫌笨拙,但未來潛力無窮。


車子採用「日式未來主義」設計,扁扁的頭燈由四粒 LED 燈組成,「V」形的指揮燈燈條襯托著「無面」的「V-Motion」樣車頭設計。


前和後摩打是 214 匹/300 牛頓米輸出,廠方並沒有列出不總輸出是兩摩打加在一起的總和還是不是。


分兩層的錶台設計,承載著闊屏幕顯示屏的上層用上 Alcantara 纖維物料,用作控制空調的下層用啞色木紋裝飾,觀感別緻。


平地台的後排可找到中橋冷氣風口、充電插頭、後座暖器,Zero Gravity「零重力」前座有特薄椅架,增加後排腳位。


車子有短斜尾、短外懸、大車轆這現今許多電車也是這樣的身形比例,4,595mm 的長度與平治 EQA 差不多大小。


黑色鬼面罩蓋內有又橫又斜的「Kumiko」暗紋圖案覆蓋著內裡的安全系統感應器,即有點像平 EQ 的「星星」面罩圖案那樣。


與木紋飾件「齊輯輯」的感應式 Drive Model 和 e-Pedal 按鈕,望落有發光,撳落有微震,但駕駛時你根本摸不到按鈕位置放在那裡去撳。


左邊小區可顯示耗電量、哩數、波段、平均車速、「車仔」踩 Brake 著燈,錶板圖案科幻、美觀。


安全系統有 IFCW 前撞警示、IEB 前後自動煞車、RCTA 後方橫向障礙警示、BSW 盲點有車警示,離線有警示沒有扭軚輔助。


儀錶有圓形速度錶/電錶、橫形 Bar Graph 電錶/電量兩種圖案,中間可「碌」出安全系統、「車仔跟線」、胎壓、電量、前後扭力分配。


門板和喇叭蓋一格格的裝飾件是為日式燈籠「Andon」設計,我們覺得有點像吸濕大笨象的膠蓋。


車子的前座有冷/暖氣功能,軚盤有加熱。感應式的冷氣控制鍵同樣需要眼離路面向下望來找出。


前排中橋處沒有波箱拱,錶台下沒有擠著一堆車廂系統,中橋手枕可電動前後移動,形成空洞的前排地台。


車子續航距平均 487km,行城市 594km,用 130kW 快充,0-80% 需 35 分鐘。


e-4ORCE 雙摩打四驅系統,前後扭力分佈可以 100:0 至 0:100,在彎路上能單邊制動幫車「抝」入彎,前後摩打也可進行能源回收制動。

基本規格
動力單元:前、後 AC 同步摩打
電池容量:91kWh
最大馬力:前摩打 – 214 匹/5,950-11,960 轉時
後摩打 – 214 匹/5,950-10,320 轉時
最大扭力:前摩打 – 300牛頓米/0-4,392轉時
後摩打 – 300牛頓米/0-4,392 轉時
續航距離:487-594km
體積:4,595 x 1,850 x 1,660mm
重量:2,296kg

詳盡規格表

售價:「一換一」計劃 HK$499,900
網址:http://www.nissan.com.hk
查詢:2262 1088(Honest Motors Limited)

文、攝:James Chan
編:Teddy Leung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Toyota 與 NVIDIA AI 技術聯手!Omniverse 打造虛擬工廠,精準模擬機器人動作


NVIDIA 宣佈其 AI 技術 NVIDIA PhysX 和 Omniverse 已被 Toyota 採用,用於汽車製造過程中的數位雙生(Digital Twin)構建,將虛擬世界與真實工廠相結合,提升生產效能及精準度。

Toyota 引入 NVIDIA 的 PhysX 和 Omniverse 技術,主要應用於機器人的動作模擬和運作檢測。為了提升金屬鍛造的生產效能,Toyota 使用這些技術來進行機器人動作和抓取物體的物理模擬,從而減少機器人教學(teaching)時間,提升生產效率。這種精準的物理模擬能有效預測機器人在運輸鍛造品時的動作,避免實際操作中的誤差。
透過 NVIDIA Omniverse,Toyota 可模擬質量特性、重力和摩擦力等物理因素,並將模擬結果與實際測試進行比對。這種虛擬工廠模式能幫助 Toyota 優化溶接和操作流程,進一步提升機器人動作的精準度和效率。不僅如此,這套系統還可以複製經驗豐富的技師在鍛造線上所積累的技能和知識,幫助解決高技術需求的問題,並且在高溫、惡劣環境中進行操作時,亦能有效減少人工風險。

呢次 Toyota 搭上 NVIDIA 嘅 AI 技術,可以話係工業 4.0 嘅代表作。以往教學機器人需要大量時間,而家靠 Omniverse 虛擬世界模擬,再利用 PhysX 嘅物理引擎,基本上可以做到即時調整。最有趣嘅係,Toyota 不單止係做機械模擬,仲將熟練技師嘅經驗轉化成數據,讓機器人都可以「學到嘢」。呢種創新,真係好期待可以應用到更多生產線上。等我哋睇吓,未來會唔會有更多「超級工廠」出現,仲可以做到精準到吓吓都似「預知未來」咁準確,真係越諗越興奮!

新一代 Mercedes-Benz EQS 450+ 續航再升級,豪華新體驗!

24C0152_008


Mercedes-Benz 推出了全面升級的全新 EQS 450+,這款旗艦電動房車不但增加了額外的 54 公里續航距離,並且標配了 AMG 風格的外觀套件,還有 Electric Art 系列的全新鬼面罩設計。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引擎蓋上的直立星徽標誌,氣派十足。此外,後排座椅的舒適度亦有所提升,展現出平治一貫的高品質工藝。


全新 EQS 450+ 的電池容量從原來的 108.4 kWh 提升至 118 kWh,續航里程達到了驚人的 839 公里,輕鬆突破 800 公里的標準。這次升級大幅提升了車主每次充電後的行駛距離,讓長途駕駛也變得更加從容。值得一提的是,車門的自動關閉功能現已成為標準配備,進一步提升了車輛的便利性與豪華感。

車廂內的設計亦展現了 Mercedes-Benz 一貫的高品質工藝,B 柱配有鍍鉻裝飾,提升了整體質感。後排座椅加入了額外坐墊,並以 Nappa 真皮包覆,前座頭枕則標配 Comfort 與 Executive 座椅的靠墊設計。全車標配 MBUX Hyperscreen 超螢幕,這塊超過 141 厘米寬的大屏幕,集成了 3 個顯示器於一體,帶來無縫銜接的視覺效果,科技感十足。


全新 EQS 450+ 提供 Rear Comfort Package Plus 後座舒適套裝,包含可電動調整的 Executive 座椅,椅背傾斜角度可達 38 度,提供更大的腿部空間與乘坐舒適度。此外,選配設備還包括氣壓調節座椅、後排座椅加熱及肩頸加溫功能,讓後排乘客享受如頭等艙般的體驗。

全新 EQS 450+ 現已在香港柴灣嘉業街的 Mercedes-Benz 港島品牌中心展出。如有興趣查詢或試駕,可親臨展廳或致電查詢。這款新車以奢華配置和優異的續航能力,勢必成為電動房車市場上的亮點之作。


EQS 450+ 嘅升級真係非常吸引,特別係續航力提升至 839 公里,對於香港呢種充電站相對密集嘅城市嚟講,基本上每日返工返學都唔使擔心電量問題。至於新加入嘅直立星徽標誌,我覺得真係好型,彷彿平治想重現當年經典嘅氣勢,但如果你係追求豪華電動房車體驗嘅車迷,呢部 EQS 450+ 絕對值得一試!

Audi A3 allstreet 40 TFSI e 跨界 Plug-in Hybrid 小鋼炮來襲


Audi A3 allstreet 40 TFSI e 在外觀上加入越野風格設計,車身高度增加,一看便知道這部車與 A3 家族其他成員有分別。現在推出 Plug-in Hybrid 版本,結合強勁的電池容量、智能化驅動管理及 DC 快速充電功能,讓這輛小型跨界車成為日常代步的好夥伴,市區零排放行駛,經濟效益亦非常優秀。


A3 allstreet 40 TFSI e 的動力系統來自最新推出的 1.5 公升 TFSI evo2 渦輪增壓引擎,提供 110 kW(150 匹馬力)及 250 Nm 扭力,加上 85 kW 電動馬達,扭力達 330 Nm。整體系統輸出高達 150 kW(204 匹馬力)及 350 Nm 扭力,強勁動力可在 kickdown 狀態下完全釋放,最高速度可達 225 km/h,而純電模式則能行駛至 140 km/h。

A3 allstreet Plug-in Hybrid 配備了容量為 25.7 kWh(淨容量 19.7 kWh)的高壓電池,續航里程接近 140 公里(WLTP 標準)。電池由 96 顆棱柱形電芯構成,每顆電芯電量達 73 安培小時,這樣的設計大大提升電池的儲電能力及充電效率。


A3 allstreet 40 TFSI e 的驅動管理系統設計十分智能,駕駛者可透過控制面板上的 EV 鍵或 MMI 多媒體系統選擇純電模式,完全當作一輛電動車來駕駛。標準模式「Auto Hybrid」會根據情況自動調配油電動力,低速時以電動馬達驅動,高速則以燃油引擎為主,甚至會在需要時同時使用兩者,達到最佳效能。

系統會根據駕駛情況選擇滑行、回收能量(滑行及煞車時)、或利用兩者同時提供動力來提升效能。此外,車輛會智能管理電池電量,確保在低排放區域行駛時依然有足夠的電力。

當鬆開油門踏板時,A3 allstreet TFSI e 會視情況選擇關閉引擎滑行,或是利用電動馬達進行動能回收。方向盤的換檔撥片能控制滑行回收能量的程度,讓駕駛者更精準地調整車輛動態。


A3 allstreet TFSI e 配備 DC 快速充電功能,支援最高 50 kW 快速充電。假如電池電量剩餘 10%,只需 30 分鐘便能充至 80%。此外,車輛支援三相 AC 充電,最高可達 11 kW,利用家用 wallbox 或公共充電站,約 2.5 小時即可充滿。隨車附送 Mode 3 充電線,方便駕駛者隨時充電。Audi Charging 服務覆蓋歐洲 29 個國家,擁有約 63 萬個充電點。

A3 allstreet TFSI e 相較於標準 A3 Sportback,高度提升了 15 毫米,再加上大尺寸輪胎,總離地間隙達 30 毫米。車輪拱的護板設計顯得更粗獷,標配 17 吋輪圈。由於車尾底部配置了鋰電池,車輛的重量分佈稍為後移(前軸 55%、後軸 45%),因此 Audi 特別調校了懸掛系統,令行駛質感與操控靈活性達到理想平衡。電動助力轉向系統在高速行駛時提供精確的轉向感覺,停車時也有最佳輔助,還可選配進階的可變比率轉向系統,提升駕駛靈活度。

A3 allstreet 40 TFSI e 起售價為 46,000 歐元,相比標準版增加了更多標配功能,如 Audi drive select 駕駛模式選擇系統及輔助空調系統。輔助空調可在夏季提前為車廂降溫,冬季預熱,並可透過 MMI 觸控屏規劃及預設,為駕駛者帶來更貼心的體驗。訂購將於 11 月中旬開始。


呢部 A3 allstreet 40 TFSI e 的確是一部集智能化、節能與性能於一身的車,特別係 Plug-in Hybrid 系統,日常行駛基本上都可以用電行,周圍充電站又多,慳油又環保。對於香港呢啲車位少、環保意識高嘅城市嚟講,呢部車真係幾適合。不過 46,000 歐元嘅定價,都唔算平,預左進口香港後再貴一截,睇嚟我哋呢啲「有心無力」嘅車迷,只能繼續觀望。等日後落地價合理啲,可能真係會成為街車新選擇!

誓要再奪東望洋!謝榮鍵駕 AMG GT4 殺入澳門大賽


香港車手謝榮鍵(Kevin)將再度出戰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參加第71屆的「大灣區GT盃 (GT4)」賽事,比賽日期為11月14日至17日。這次Kevin轉戰GT4級別,希望能重現2019年奪冠的輝煌時刻。與去年挑戰GT3賽事不同,今年他選擇與Team TRC合作,駕駛由Contempo Concept贊助的18號Mercedes-AMG GT4戰車,目標直指冠軍寶座!


Kevin今年的比賽成績可謂大豐收,尤其是在比利時著名的斯帕24小時耐力賽(24 Hours of Spa),他成功奪得組別亞軍。而在主力參加的英國GT錦標賽(British GT Championship)中,他更多次登上冠軍寶座,證明其實力不容小覷。Kevin這幾年積極參與歐洲賽事,經驗不斷累積,表現亦明顯進步。歐洲賽季結束後,他立刻回到亞洲,準備在澳門這條極具挑戰性的街道賽道上,再次展現他的實力,並希望能重現2019年封王的美好回憶,為2024賽季劃上完美句號。


澳門東望洋賽道被公認為全球最具挑戰性的賽道之一,全長6.12公里,由高速長直路和狹窄蜿蜒的山路組成,對車手技術和賽車性能都是一大考驗。Kevin曾在2019年於此奪得大灣區GT盃冠軍,這次他將憑藉豐富的賽道經驗,駕駛Merdeces-AMG GT4,盡力發揮戰車的潛能,再次衝擊冠軍寶座。第71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的所有賽事將透過官方網站及各大電視台進行全球直播,賽車迷們千萬別錯過。

大灣區GT盃 (GT4) 比賽日程(GMT+8)
• 11月14日 (星期四)
12:15 – 12:45,自由練習
• 11月15日 (星期五)
11:00 – 11:30,排位賽
• 11月17日 (星期日)
8:15 – 9:00,比賽(12圈)


Kevin | 18號Mercedes-AMG GT4戰車車手
Kevin表示:「澳門大賽每年都特別令人期待。今年我在歐洲的比賽收穫了不少經驗,希望這次能在GT4賽事中靈活運用。這場比賽將會有很多強勁的銀級車手和頂級戰車,挑戰一定不小。不過我們車隊準備充足,希望可以奪得好成績,為我的2024賽季劃上完美句號。」


Kevin今年的歐洲賽事成績真係好唔錯!能夠獲得斯帕24小時亞軍,證明佢真係有實力。今次回到澳門挑戰GT4級別,對於Kevin來講雖然是新嘗試,但有過往冠軍的底氣和豐富經驗,勝算絕對唔低!相信大家都好期待,今次駕駛AMG GT4的Kevin可以再一次稱霸東望洋,向大家證明香港車手嘅實力!賽車迷們,記得準時睇直播,為Kevin加油打氣啦!

Hyundai INITIUM 氫能 FCEV 概念車亮相!新設計語言鋼鐵藝術先聲奪人!


Hyundai Motor今天於其「Clearly Committed」活動中,於Goyang現代汽車工作室展示全新的INITIUM氫燃料電池電動車(FCEV)概念車,為未來的氫能社會揭開序幕。

INITIUM這名字源於拉丁文,意為「開端」或「第一」,象徵Hyundai在氫能技術上的領導地位,以及其推動氫能社會的堅定承諾。這部概念車不僅代表現代27年氫能技術的累積結晶,更預示了計劃於明年上半年發表的全新量產FCEV設計方向。


INITIUM SUV概念車首次展現了Hyundai最新的「鋼鐵藝術」(Art of Steel)設計語言,象徵Hyundai旗下HTWO品牌的氫價值鏈。設計師Lee SangYup解釋:「我們從鋼材可塑性入手,將其發揮至極致,打造出一件藝術品。INITIUM的設計融合力量與優雅,平衡安全性與SUV氣質,展現對客戶的承諾。」

INITIUM標誌性的外觀設計融入了HTWO符號,前燈與保險杠的「+」圖案相呼應,帶來與眾不同的氫車辨識度。21吋合金輪圈及粗壯的車頂行李架,結合城市和戶外探險元素,演繹現代SUV的多樣性。


INITIUM在續航力、空間及安全性方面再創新高。大容量氫燃料儲罐及低滾阻輪胎使其目標續航力超過650公里!動力系統輸出達150kW,兼具順暢加速與高速公路駕駛的穩定性。車內空間寬敞,尤其後排座椅具備大角度調節功能,讓乘客享受頭等艙般的舒適。

此外,INITIUM配備專屬的氫車路線規劃系統,自動搜尋加氫站,不再需要另開App或打電話查詢。戶外插頭甚至能直連220V電源,搖身一變成為家庭應急供電神器!


回顧過去,Hyundai自1998年展開「水星計劃」到後來的「北極星計劃」,不斷突破氫燃料電池技術,2005年設立馬北環科中心,為推進氫能車發展注入加速劑。前主席鄭夢九激勵研發人員「不要擔心預算,只管盡情發揮想像,讓年輕工程師製造他們夢想中的每一款車!」

Maserati Tipo Folgore 全新戰衣登場!第 11 季 Formula E 賽車亮相馬德里測試場


Maserati MSG Racing 再次出擊 FIA Formula E 世界錦標賽,為第 11 季推出全新戰車 Maserati Tipo Folgore,迎接最新 GEN3 Evo 時代的挑戰。新一季的電動單座賽車於 11 月 5 日至 8 日期間,在西班牙馬德里的 Jarama 賽道進行季前測試。由於近日 Valencia 地區遭受嚴重洪水影響,季前測試改在馬德里舉行。Maserati MSG Racing 對受災地區民眾表示深切慰問。

這次亮相的新車型採用了更流線型的空氣動力設計,車身設計重新煥然一新,展現出 Maserati 百年來賽車輝煌歷史的傳承與創新。


Maserati Tipo Folgore 命名象徵著 Maserati 全電動系列的延續,將過去、現在與未來無縫連接。車身以經典 Maserati 藍色為主調,搭配玫瑰金點綴,象徵創新與電氣化。車身兩側還刻有多個 Maserati 賽事勝利年份與傳奇車手名字,向 Maserati 歷史致敬,同時展示品牌對未來賽車運動的承諾。

設計總監 Klaus Busse 表示:「連續第三年設計 Formula E 賽車的塗裝是一種榮幸。今年的設計延續了 Folgore 銅色,慶祝 Maserati 賽車運動 110 週年歷史,並向那些為 Maserati 奪冠的車手致敬。」


Maserati Tipo Folgore 配備全新 GEN3 Evo 套件,是目前 Formula E 中速度最快、效率最高的賽車。新一代賽車在加速與再生制動能力上都取得突破。0-100 km/h 加速僅需 1.86 秒,同時擁有 600 kW 的再生制動系統,令比賽中 50% 的能量都來自再生能源。

Stellantis 希望透過這次技術升級,進一步提升車隊在賽道上的表現,為車迷帶來更精彩刺激的比賽。

第 11 季的 Maserati MSG Racing 車隊迎來全新車手陣容,包括 Stoffel Vandoorne 與 Jake Hughes,兩位新車手將於馬德里賽道一展身手。同時,Tatiana Calderon 及 Carrie Schreiner 也將參與 11 月 8 日的全女性測試賽,這標誌著 Formula E 的一個嶄新突破。

新賽季將於 12 月 7 日在巴西聖保羅正式揭幕,屆時全球將舉行 16 場精彩賽事,挑戰各地賽道的極限。


睇到 Maserati 呢部 Tipo Folgore,我都忍唔住要俾個大讚!作為車迷,睇到玫瑰金同 Maserati 經典藍嘅搭配,真係型到冇朋友!而且 Maserati 仲喺車側加入咗歷年賽事嘅勝利刻字,呢種對品牌傳承嘅細節,真係好打動人。新一代 GEN3 Evo 加速爆快,環保又節能,我真係期待第 11 季賽事快啲開波,睇下 Maserati 喺新賽季點樣攞返多幾個冠軍!你哋呢?有無興奮?

林寶堅尼 Revuelto Opera Unica 超高定製藝術爆發


林寶堅尼的「逐境藝展」(Esperienza Arte)在上海西岸油罐藝術中心正式登場,這次活動帶來了一款極為特別的超級跑車 — Revuelto Opera Unica,這是林寶堅尼專為中國市場量身打造的 One-off 定製車型。由林寶堅尼Centro Stile設計中心和Ad Personam高級個人化定製工作室聯合製作,這款全新Revuelto Opera Unica 展現出品牌在創新和藝術上的極致追求,為超跑世界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與個性。


林寶堅尼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Stephan Winkelmann 表示:「這部 Revuelto Opera Unica 完美融合了速度、力量和藝術。這不僅是我們在汽車和藝術追求上的一大突破,更是林寶堅尼創新精神的最佳詮釋。」


這款 Revuelto Opera Unica 的外觀設計如同駛向宇宙深處的金牛座星群,詮釋了林寶堅尼「向金牛座之心前進」的電動化戰略。車輛在標準生產之外,還需要額外耗費 480小時 進行專業手工漆面工藝。車身採用了 Rosso Mars紅色、Arancio Dac橙色 和 Arancio Apodis橙色,並以從 Nero Pegaso黑色 到 Rosso Efesto紅色 的漸變效果為特色。特別是 Rosso Efesto紅色,也應用在後擴散器,進一步增強了車輛的動態視覺效果。內裝設計同樣不容忽視,以 Nero Ade黑色 為主調,搭配 Rosso Efesto紅色 點綴,展現出高級而精緻的駕駛空間。林寶堅尼在細節上費盡心思,內飾採用單色皮革與 Dinamica Corsatex 材質,手工縫製的滾邊和縫線設計耗時 53小時。車內還有一枚特製的 「Opera Unica」銘牌,由碳纖維製成,Rosso Efesto紅色渲染,配上Bianco Monocerus白色字體,顯得特別優雅。


林寶堅尼汽車設計總監 Mitja Borkert 表示:「林寶堅尼代表創新設計和極致性能,我們透過這款手工藝術傑作進一步釋放了設計中心的卓越創造力。這款 Opera Unica 展現出Revuelto的速度、力量和無窮激情,絕對是林寶堅尼個性化定製的一大亮點。」林寶堅尼的 Ad Personam高級個人化定製計劃 為客戶提供幾乎無限的個人化選擇。從顏色到材質,每一處細節都能根據客戶需求進行獨特設計,充分展現品牌的精湛工藝和獨到美學。戶外展區特別展示了一個名為「競速雲域」的藝術裝置,將 Revuelto 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筋斗雲」概念巧妙結合。這朵傳奇雲彩象徵日行千里的速度,與Revuelto的動力特性相得益彰。


除了Revuelto,林寶堅尼還在展覽中展示了今年4月發佈的 Urus SE。這是品牌首款插電式混能超級SUV,搭載 4.0升雙渦輪V8引擎 和電能動力系統,綜合輸出功率達 800 CV,綜合扭矩為 950 Nm,不僅性能卓越,還顯著降低了排放。Urus SE提供 11種駕駛模式,能應對各種不同路況和駕駛需求。


林寶堅尼 Revuelto 在2023年推出,成為品牌首款 HPEV高性能電動化超級跑車。新架構與創新設計,加上全新的碳纖維車架,讓Revuelto在性能、運動風格和駕駛樂趣上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款車型配備了全新內燃機引擎和 三台電動馬達,以及雙離合波箱,最大輸出功率達 1,015 CV,0-100 km/h加速僅需 2.5秒,最高時速超過 350 km/h,完全刷新了超跑的性能標準。


這次林寶堅尼真的把「個性化定製」發揮得淋漓盡致,尤其是這款 Revuelto Opera Unica,簡直是一件行走的藝術品。講真,這不只是買車,是在收藏一件獨一無二的藝術品。對於香港的車迷來說,這樣的限量超跑真是夢寐以求,不過有錢買車還要有錢等時間,光是漆面就要多480小時製作,這種耐心和品味真不是一般人能擁有。總結一句,如果你想要一台「別人有我也要有」的超跑,這可能不是你的菜;但如果你追求「我有,別人沒有」的極致體驗,這車絕對是最頂級的選擇。

Daimler Truck 子公司 Torc Robotics 完成無人駕駛驗證里程碑!


Torc Robotics,作為Daimler Truck的獨立子公司以及無人駕駛技術先鋒,最近宣佈在美國德州的一個多線道封閉測試場內,成功完成了全速運行的無人駕駛卡車高級驗證測試。測試在最高時速65 mph(約105 km/h)下進行,這次產品驗收測試顯示出Torc在自動駕駛技術上的巨大進展,並為公司在2027年前實現大規模商業化自動駕駛貨運解決方案做好準備。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示範,而是一個實打實的產品階段里程碑,Torc的人工智慧技術、系統架構、量產嵌入式硬件和安全工程已經準備就緒,並且一同推進著安全可靠的道路運輸未來。

Torc這次的產品驗證,彰顯了其致力於高安全標準和技術成熟度的承諾,並標誌著從先進工程開發走向一體化、嵌入式平台的全面產品化,真正準備好推向市場。

Daimler Truck 自動駕駛技術組負責人 Joanna Buttler 表示:「這款具備冗餘安全功能的自動駕駛 Freightliner Cascadia 是行業中的首創,為實現自動駕駛鋪平了道路。這次在封閉環境下實現無人駕駛,是Torc和Daimler Truck 團隊的一大成就,顯示出我們在實現大規模自動駕駛貨運的進展和協同開發。」

Torc CEO Peter Vaughan Schmidt 則補充說:「這一時刻對我們的使命至關重要,我們致力於成為全球領先且具可盈利規模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供應商。重複無人駕駛測試中,我們看到令人印象深刻的穩定性,這都得益於我們在 Daimler Truck 的 Freightliner Cascadia 上嵌入式且一體化的平台技術。我們期待能讓重視安全、運營成本、易用性和可靠性的客戶全面體驗自動駕駛的價值。」


這次成功實現無安全駕駛員的運行,對於自動駕駛商業化是一個重要的進展。此前,Daimler Truck 和 Torc 都是在車上配備安全駕駛員和操作員,確保車輛運行期間隨時能夠人工介入接管。如今,他們的自動駕駛軟件已證明能安全地應對高速公路、一般道路、匝道和受控路口轉彎等場景。

總部位於維吉尼亞州布萊克斯堡的 Torc Robotics,自2005年自動駕駛革命誕生之初便開始參與,擁有超過19年的開創性自動駕駛應用經驗。目前,Torc 專注於美國長途貨運自動駕駛卡車的商業化,並在美國新墨西哥州阿布奎基設有測試設施,在德州奧斯汀、德國斯圖加特和加拿大蒙特利爾設有工程辦事處。他們的使命是用自動技術驅動貨運未來,提供全球最安全、可靠、具成本效益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無人駕駛技術一日千里,Torc Robotics 這次的里程碑,真的是讓人驚嘆不已!想像一下,在高速公路上,重型卡車沒有司機卻能穩定駛行,確實顛覆了我們對傳統物流的想像。不過,話說回來,雖然自動駕駛未來無限可能,但我還是有點擔心,畢竟一旦系統出錯,後果可能不堪設想。當然,科技總是從不完美到逐步成熟,希望未來這技術能夠真正讓道路更安全,物流更高效!你又會放心讓無人駕駛卡車上路嗎?

Audi RS Q8 performance 西班牙挑戰賽道霸主!

Roland Waschkau has been working for Audi for over 25 years and is responsible for chassis development of RS vehicles.


Audi RS Q8性能版的底盤開發專家Roland Waschkau 他滿臉寫滿對這輛Audi史上最強大燃油車的熱情。「RS Q8 performance把日常實用性和運動性能完美結合,」Waschkau笑着說道。這台SUV擁有471 kW(640匹馬力)、850牛米扭力,搭配一系列頂級底盤配件,專為挑戰像Montserrat山路和ParcMotor Castellolí賽道而生。


Waschkau親自駕駛這台猛獸,我們從酒店出發,朝著蜿蜒的山路進發。這位曾負責R8的底盤專家介紹:「標配的自適應運動空氣懸掛,無論是在長途公路上還是紐伯靈北環賽道,都是一個理想夥伴。」RS Q8 performance的懸掛系統來自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發工廠,出廠已經調校得RS味十足。

不到一小時,我們來到Montserrat山脈之間的鄉郊道路。這裡的地形複雜,短直路和多個彎道環繞着巖石地貌,RS Q8 performance如魚得水。「在這些彎路上,eAWS電動主動側傾穩定系統發揮得淋漓盡致,配合全輪轉向,大大減少了轉彎半徑,」Waschkau解釋道。


eAWS的設計相當巧妙,透過電動馬達調節前後軸的穩定桿,減少車身橫向傾斜。直路上,穩定桿會解耦提供更舒適的駕乘體驗;入彎時,馬達緊繃穩定桿,把側傾壓縮到最少。電力來自48V鋰電池,這套系統可提供高達1.5 kW功率,瞬間輸出反應極快,為山路操控增添了更多穩定性。

測試完蜿蜒山路,我們前往半小時外的ParcMotor Castellolí賽道。這條西班牙獨一無二的8字形賽道長達4.1公里,有九個右彎、四個左彎,坡度達到9%。RS Q8 performance百公里加速只需3.6秒,極速305 km/h雖無法在賽道全力施展,但Waschkau已經準備好發揮它的全部潛能。經過暖胎圈後,他全力衝刺,展示這台最強V8燃油機皇的威力。「這輛車的優異性能絕不僅限於這裡,紐伯靈北環的7:36.698分鐘圈速就是最好證明。」


賽道表現不單靠這顆強勁的引擎,RS陶瓷制動系統、全輪轉向和電動側傾穩定系統全都功不可沒。「quattro運動差速器分配理想動力,eAWS和運動差速器讓RS Q8 performance極具敏捷性和穩定性。」Waschkau補充道。高速變道時,後輪可隨前輪同向轉1.5度,而低速時,後輪與前輪反向轉5度,減少轉彎半徑,讓SUV更靈活。

雙渦輪增壓V8引擎不論環境都能發揮驚人動態表現。Waschkau總結:「無論是山路還是賽道,這台車的動力系統、底盤和轉向配合完美,真正做到日常與賽道兩相宜。而且新輕量化排氣系統帶來更狂野的聲浪,RS運動排氣系統的黑色排氣管讓人眼前一亮。」

Waschkau滿意地把RS Q8 performance停回ParcMotor Castellolí的維修區,他得趕回Neckarsulm,繼續下一個項目。車尾傳來排氣的爆裂聲,仿佛在宣告:今天,又是一場完美的表演。

小鵬汽車雙榜加冕!躋身《財富中國》「科技50強」與「中國500強」


小鵬汽車,這家中國高科技汽車巨頭,驕傲地宣布成功躋身《財富中國》「科技50強」和「中國500強」榜單!這兩大榮譽分別在10月16日和17日於上海舉行的「科技50創新之夜」和「2024財富中國500強峰會」上正式揭曉。這個里程碑不僅證明了小鵬汽車的競爭優勢,更強化了它作為科技創新領袖的地位。

《財富中國》「科技50強」榜單首次推出,專門表彰那些在全球範圍內產生重大影響的中國科技公司。這些公司憑藉技術創新、經濟影響力及積極的社會效應獲得評價,而小鵬汽車是榜單中僅有的兩家汽車企業之一。其憑藉AI定義的移動科技、突破性的自動駕駛技術及領先的AI模型應用脫穎而出。

《財富中國》評價中提到:「隨著自動駕駛領域競爭加劇,小鵬汽車已成為強大對手。科技驅動創新是小鵬的核心戰略——今年5月,小鵬宣佈量產端到端AI模型,並透過AI驅動的天機XOS系統推出,這是業界首個將AI技術應用於智能座艙及輔助駕駛系統的案例。此外,7月,小鵬與Volkswagen建立戰略合作,共同開發電氣架構技術,這不僅擴大雙方市場影響力,更被視為小鵬拓展的重要轉折點。」

作為全球知名的商業媒體,《財富》每年推出的「全球500強」榜單都是企業實力的重要標杆。「2024財富中國500強」榜單沿用同樣嚴謹的評選標準,涵蓋中國內地、香港及台灣的上市和非上市公司。小鵬汽車能夠登上榜單,體現其在AI應用及全球擴展上的前瞻性,為全球智能汽車行業樹立新標桿。

成立至今十年,小鵬始終秉持「未來出行探索者」的品牌願景,運用科技變革人們的出行方式。公司在AI領域取得多項突破,包括自研的全球首款AI汽車芯片「圖靈芯」,這款芯片不僅應用於汽車,還涵蓋機器人及飛行車等未來科技。目前,小鵬AI智能車P7+已經開放預訂,未來十年更計劃領航全球AI移動行業,建立五大AI生態支柱:高性能芯片、AI模型、AI定義車輛、機器人及飛行車,當中前兩項將作為核心基礎。

過去十年,小鵬汽車在智能駕駛技術上的巨大投入,現在終於收穫成果。該公司深信自己在全球電動車革命中扮演了關鍵角色,目前銷售版圖已覆蓋超過30個國家和地區。未來十年,小鵬將全力拓展國際業務,將研發與銷售規模推向全球,計劃海外市場貢獻一半銷售額,並大幅擴展用戶社群。

能夠獲得全球權威商業媒體的認可,小鵬汽車的創新能力和全球視野再一次受到肯定。展望未來,小鵬將繼續推進全球市場戰略,引領全球向AI定義的移動時代邁進。

上海雙劍齊發!AUDI 與 AUDI E 概念車重磅登場


Audi 正在為中國市場做出重磅佈局,推出全新品牌 AUDI 與首款 AUDI E 概念車。這次,品牌不再使用四環標誌,而是改用四個大寫字母「AUDI」作為新形象,象徵與傳統品牌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專為中國市場設計,這款全新品牌及車型結合了 Audi 的經典 DNA 和中國本地的創新技術,充分展示了如何超越中國用戶的期望。Audi CEO Gernot Döllner 表示:「通過在中國推出這款針對電動及智能車型的新品牌,Audi 正在開創全新領域,以吸引更多重視科技的消費者。」

早在 1988 年,Audi 便是第一個進入中國市場的高端品牌。如今,與上汽集團合作推出全新品牌 AUDI,再次鞏固其先行者地位。AUDI 新品牌完美體現了 Audi 的 DNA,並在電動智能車時代繼續踐行「突破科技,啟迪未來」的品牌精神。AUDI E 概念車則由德國和中國的專家聯合研發,預示著三款將於 2025 年中期推出的量產車型。


Gernot Döllner 指出:「汽車行業正經歷歷史上最大的轉型。我們在中國的合作夥伴關係,使我們在這一變革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同時,中國的高端消費者與國際市場有所不同:他們更年輕、更偏愛科技,對連接性、駕駛自動化及獨特的車內體驗有著更高期望。

新品牌 AUDI 的核心理念,是滿足中國高端消費者的需求。這次合作由 Audi 的 Fermín Soneira 擔任 CEO,他曾在 Volkswagen 集團內擔任電動車產品線負責人,擁有 25 年經驗。他表示:「這次合作反映了『雙強聯手』的精神,雙方共同在開發、採購、生產和銷售等方面展開合作。我相信這種優勢結合,將引領未來高端電動車市場。」


Audi 提供了高端產品設計及全車開發的專業知識,而上汽集團則帶來了快速創新能力和對本地市場的深刻理解。雙方的合作成果是全新的「數位化先進平台」。這個平台將為中國市場推出新一代智能互聯車型,首批三款車型預計於 2025 年上市,覆蓋中型和大型車(B 和 C 級),將大幅縮短上市時間超過 30%。

AUDI E 概念車定位為全電動 Sportback,長 4,870 毫米,寬 1,990 毫米,高 1,460 毫米,軸距達 2,950 毫米。得益於數位化先進平台,車型比例完美,外觀設計語言更顯獨特。內飾方面,空間寬敞、風格時尚,並提供全方位互聯的駕乘體驗。


動力方面,AUDI E 概念車搭載前後軸雙電機,總輸出達 570 kW 和 800 Nm 扭力,配合 Audi quattro 四輪驅動系統,0-100 km/h 加速僅需 3.6 秒。車輛還集成了多項中國市場專屬的創新駕駛輔助功能,無論是高速公路、擁堵的城市道路,還是自動泊車,都能提供輕鬆安全的駕駛體驗。

車輛配備 100 kWh 電池,根據 CLTC 標準測試,滿電續航可達 700 公里。先進的 800 伏架構支持超高速充電,僅需 10 分鐘便可充入超過 370 公里的續航,充電效率媲美傳統燃油車的加油速度。


AUDI E 概念車的外觀設計以簡約且大氣的風格為主,車身圓滑的輪拱與前後兩端的燈光設計相互輝映,充滿自信與張力。Sportback 車型的扁平化車頂線條不僅動感十足,也確保了充裕的內部空間。

車頭和車尾設計極具辨識度,黑色環狀元素融入燈光、感應器及空氣動力學設計,達到了設計簡約與功能最大化的完美結合。

AUDI E 概念車的內飾融合了中國傳統美學與現代科技,設計團隊對中國消費者需求有深入理解,打造了既舒適又科技感十足的車內環境。中控台提供開放式存儲空間,可放置兩部手機;而從 A 柱到 A 柱的 4K 曲面觸控屏,讓資訊一目了然。數位外後視鏡也整合在這個屏幕中。車門採用三維百葉窗設計,結合了木材與微纖維,靈感來自現代建築,讓車內呈現自然與科技的和諧結合。


AUDI E 概念車搭載全新的 AUDI OS 操作系統,針對客戶需求進行智能化設計。車內配備豐富的娛樂及應用生態系統,支持應用商店及人臉識別,實現智能化解決方案。手機介面可無縫連接個人設備,提升使用體驗。

智能助手 AUDI Assistant 是車內的核心 AI 化身,支持觸控和語音控制,與用戶互動時還會給出情感化反饋。中控台下方的觸敏控制條可輕鬆導航所有內容,根據使用場景靈活變化。


這次 Audi 的新品牌 AUDI 和 AUDI E 概念車,感覺就像雙劍合璧,尤其是針對中國市場量身打造,對於年輕一代的科技控來說,吸引力真的不小。從設計、智能系統到充電速度,這車子處處都在強調「科技感」,簡直是給人一種「駕馭未來」的感覺。不過,最讓我興奮的還是那個 10 分鐘充 370 公里的超快充電功能,這意味著未來我們不用再為續航焦慮,充電就像加油一樣方便。試想一下,以後開著這款車在香港的大街小巷穿梭,真的是既潮又型呀!

Honda 財報出爐!利潤上升卻中國銷量急降,2025 年挑戰重重!


Honda 發佈了 2025 年 3 月期中期財報(2024 年 4 月 1 日至 9 月 30 日),並於 YouTube 上進行決算說明會。數字雖然亮眼,但背後隱藏不少挑戰,尤其在中國市場銷量大幅減少,成為一個隱憂。Honda 上半年銷售收入為 10 兆 7976 億日元,較去年同期增長 12.4%。營業利潤達到 7426 億日元,增幅 6.6%,營業利潤率為 6.9%。但稅前利潤下降 15.6%,至 7419 億日元,而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中間利潤更是減少了 19.7%,僅剩 4947 億日元。

Honda 全球 4 輪銷量下滑 8.0%,由去年的 193.4 萬輛降至 177.9 萬輛。相反,2 輪銷量卻逆勢增長 12.0%,達到 1038.2 萬輛。Power Products 事業部的銷量也下跌了 9.5%。

Honda 副社長青山真二表示,儘管北美市場的 ICE(內燃引擎車)和 HEV(混能車)銷售持續增長,甚至 BEV(電池電動車)銷售也開始起步,但中國市場銷售卻大幅下滑,拖累全球銷量減少 15.5 萬輛。

Honda 的 2 輪業務表現亮眼,達成了累計 1000 萬輛的銷售成績。而研發費用調整後的營運現金流也保持在 1 兆 2851 億日元,與去年同期持平。

Honda 在北美市場的新 BEV 銷售計劃有一定進展,上半年賣出接近 2 萬台,全年目標為 8 萬台。不過,青山指出,由於市場競爭激烈,單台 BEV 的補貼達到 7000 美元,這成為財報上的一大負擔。

中國市場則陷入另一種困境,當地新能車市場迅速增長,價格戰愈演愈烈,Honda 在這方面並無強勢產品,導致銷量下滑。Honda 也在進行成本削減計劃,減少固定成本,並開始削減在中國的生產能力。

目前,Honda 在中國擁有兩家合資公司,合共年產 24 萬台 BEV 的專屬工廠已建成,但傳統車型的生產能力卻大幅削減。Honda 預計將這些合資公司的總生產能力從 149 萬台削減至 96 萬台,並進行人員優化,包括在廣汽 Honda 和東風 Honda 進行希望退職的計劃。

Honda 預計 2025 年 3 月期全年業績中,4 輪車在亞洲市場的銷量將減少 10 萬台,2 輪車則因亞洲市場的需求上升而增加 40 萬台。儘管 Honda 將銷售收入預測上調了 7000 億日元,但歸屬於母公司的全年利潤卻下調了 500 億日元。

青山表示,面對未來的挑戰,Honda 計劃在 2026 年推出自家開發和生產的 BEV 車型,並希望藉此抓住市場機會。他強調,Honda 將根據市場變化靈活應對,包括調整產品定位、優化成本結構及加強與合資夥伴的合作。

Mazda 上半財報出爐!銷量創新高但利潤大跌,純利暴減67.3%!


Mazda 於11月7日公佈2025年3月期上半財報(2024年4月1日到9月30日)。整體銷售額雖然上升,但利潤卻出現了大幅下滑。Mazda 上半年的銷售額達到2兆3939億日圓,同比增長3.3%,創下歷史新高。然而,營業利潤卻下跌了20.5%,降至1030億日圓,營業利潤率僅有4.3%。經常利潤下降了53.4%,僅為835億日圓,而純利更是暴跌67.3%,只有353億日圓。

Mazda 的出貨量從去年同期的58.8萬輛增至59萬輛,全球銷售量則由61.6萬輛增加至63萬輛。北美市場表現強勁,達到30.4萬輛,同比增長21%。然而,日本市場卻大跌22%,銷量僅有6.4萬輛,拖累了整體增長。

Mazda 代表取締役專務Jeffrey H. Guyton指出,雖然銷售額創新高,但激烈的市場競爭導致銷售奬勵金上升,抵消了銷量增長和匯率利好帶來的收益。特別是在北美市場,銷售奬勵金上升了約40%。即使Mazda 已在第二季度嘗試減少奬勵金,但短期內情況仍然嚴峻。

日本市場表現疲弱主要受到CX-8停產和CX-60品質問題的影響。不過,Mazda 表示,這些問題在CX-80推出之前已經解決,消費者可以放心選購。公司計劃在今年秋季推出CX-80,並且在中國市場推出新款新能源車「EZ-6」,以重新振作銷量。

Mazda 下調了2025年3月期的全年業績預測,銷售額預期為5兆日圓(同比增4%),但營業利潤預計下滑20%,至2000億日圓。經常利潤將減少41%,而純利則下降33%,至1400億日圓。下半年將推出CX-80(日本與歐洲市場)、EZ-6(中國市場)、CX-50 HEV(北美市場)等新車型,以期提升銷量。

中國市場的激烈折扣戰讓Mazda 吃了不少苦頭。Mazda 計劃從下半年起推出新款新能源車「EZ-6」,並優化銷售網絡,將門店數量從450家削減至220家,專注於新能源車專賣店,希望能夠扭轉劣勢。

在美國市場,Mazda 通過金融購車方案,如降低貸款利率和更具吸引力的租賃條件,提升了顧客的購買體驗,並且再購率保持在50%以上。經銷商對未來12個月的品牌價值充滿信心,認為銷售前景看好。

關於下一代CX-5,Mazda 表示,這款車自2012年推出以來一直是品牌的核心產品,新款會在保持舊客戶的基礎上吸引新客戶。至於大型車系,雖然發售時間有所推遲,但Mazda 表示會逐步優化車型設計,計劃在未來十年內將其打造成品牌新亮點。

官方資料:
https://www.mazda.com/content/dam/mazda/corporate/mazda-com/ja/pdf/investors/library/result/2025/notice20241107_j.pdf

XPENG 十週年隆重登場新加坡!旗艦展示廳震撼開幕


XPENG Motors 正式宣佈其新加坡首間旗艦展示廳盛大開幕,為其成立十週年添上濃厚的慶祝色彩!XPENG展示廳的誕生,是延續G6智能電動轎跑SUV成功亮相後的重要步伐,緊隨其在UOB Plaza 2設立的快閃展廳之後。

這次的展示廳是XPENG在東南亞地區另一個高端品牌體驗店,繼馬來西亞、泰國和澳洲市場之後,成功延伸至新加坡,標誌著XPENG在全球市場的進一步擴展,同時也展示了公司致力於國際化的宏大藍圖。

這間佔地近8,700平方英尺的雙層展示廳,位於新加坡亞歷山大路281號,呈現簡約且優雅的北歐設計風格,主打純白色調、輕木元素及流暢的光影線條,營造出寬敞清新的空間氛圍。展示廳正門設有12米長的LED牆,映襯著XPENG最新車款,包括多種顏色的G6電動車型,壯觀大氣。


地下層則設有三大貼心區域,包括舒適的休息區、供應咖啡、雪糕和糕點的咖啡吧,還有一個專屬空間,讓客人輕鬆接觸品牌理念和體驗XPENG團隊的用心服務。值得一提的是,首批40位新加坡G6車主還特別聚集起來,將32輛G6車排列成XPENG的品牌標誌,並進行了壯觀的無人機航拍,畫面相當震撼。

這場盛大的開幕儀式於11月2日舉行,同時展開了歡樂的開放日周末活動,慶祝展示廳開幕以及XPENG十週年慶典。來賓不但能參觀這個嶄新的展示空間,更可試駕G6,親身感受XPENG智能電動車所帶來的未來駕駛體驗。

XPENG財務副總裁及海外戰略支持辦公室負責人James Wu表示:「新加坡擁有充滿活力的創新氛圍、科技感極強的消費群,以及支持可持續交通的政府政策,對電動車企業來說是一個重要市場。展示廳的開幕標誌著我們進一步進軍新加坡,我們期待在這裡創造更多成功故事。G6只是開端,我們計劃引入更多車型,並以我們領先的技術提升消費者的駕駛體驗。更希望在新加坡的成功能打開我們進入亞太其他市場的大門。」


而Premium Automobiles Group總裁Hadi Widjaja Tanaga則補充:「展示廳的開幕,將我們引領未來AI智能移動的願景變成現實,尤其在新加坡這個快速接受電動車的市場,帶來更可持續且創新的出行解決方案,讓駕駛超越期待。在XPENG成立十週年之際,我們見證了一個進步與創新的十年,這樣的成就真是令人振奮。」

XPENG展示廳進駐新加坡,無疑是公司布局全球市場的重要一步,展示出品牌十年來的發展與抱負。展示廳不僅用優雅設計吸引人,還打造了一個讓人駐足、休憩和深度了解品牌的空間。試想一下,在咖啡吧享受一杯咖啡,隨後駕駛一輛G6在未來感十足的城市中馳騁,簡直就是一場科技與品味的盛宴!說到這,我也忍不住想親身去體驗一番,看來未來的駕駛樂趣確實已經來到我們眼前。

Affalterbach 純正血統!AMG 首款全自主開發高性能 SUV 誕生

Mercedes-AMG entwickelt ersten eigenständigen High-Performance-SUV „Born in Affalterbach“ Mercedes-AMG Develops First Standalone High-Performance SUV “Born in Affalterbach”


Mercedes-AMG 自成立57年以來首次推出由AMG全程自主開發的高性能SUV!這款「生於Affalterbach」的全新電動越野車,基於AMG自家研發的AMG.EA高性能電動平台打造,將於今個冬天展開首次測試,為豪華性能SUV帶來全新定義。

早在25年前,Mercedes-AMG便開創了高性能SUV市場,推出了劃時代的ML 55 AMG,並引發了市場熱潮。自此,高性能越野車成為AMG的品牌代表作之一,並在市場上不斷取得佳績。現時,Mercedes-AMG已擁有包括GLA、GLB、GLC、GLE、GLS及EQE SUV在內的六款SUV車系,並以經典的AMG G 63越野車(綜合耗油量:15.7-14.7 l/100 km | 二氧化碳排放量:358-335 g/km)作為高性能SUV的頂峰之作。

這次全新SUV項目將由AMG負責整車架構的開發,是第二款採用全電動AMG.EA高性能平台的SUV車款,亦是AMG技術團隊全程自主研發的第六款車型,前作包括GT、SL、SLS等傳奇車款。AMG 董事會主席Michael Schiebe 表示:「SUV多年来在我們產品線中屬於最受歡迎的車款之一,這次的『Born in Affalterbach』 SUV將承襲AMG的核心理念,以AMG的標準打造一款高性能越野電動車。AMG.EA平台秉持‘AMG First, EV Second’的理念,讓新車不僅具備電動車的環保性能,更蘊含AMG特有的激情和高性能基因。」

Mercedes-AMG 終於跨出自主SUV開發的一大步,這對車迷來說絕對是一大福音!AMG的車子一直以來都主打性能和激情,這款「生於Affalterbach」的高性能SUV,更是將AMG的靈魂直接融入全電動平台。看來這款車不僅僅是為應對電動車市場潮流,而是以純正AMG基因向大家展示何謂真正的性能電動車。期待看到這部全新力作上路,相信它會將豪華、電動、越野的激情推向全新高度!

DENZA 荃灣旗艦售後服務中心登場!香港車主全程無憂享受專業服務


香港 DENZA 總代理富騰汽車(仁孚集團成員)今天在荃灣隆重揭幕首間 DENZA 售後服務中心,為所有 DENZA 車主帶來一站式高質量的售後服務體驗!富騰汽車的專業團隊具備豐富經驗,經過嚴格培訓,熟練應對各種維修及保養需求,讓每位 DENZA 車主都能安心無憂地享受豪華的純電駕駛體驗。

全新的 DENZA 售後服務中心位於荃灣沙咀道68號,佔地超過30,000平方尺,設有多個專區:維修車間、汽車美容區、零件儲存區、高壓電池儲存室、VIP 休息室等等,一應俱全,令車主享受極致的便利。服務中心共設有14個維修工位,每月最高可服務1,000輛 DENZA 汽車,為越來越多的DENZA 新車主提供充足支援。


服務中心設有專區提供車身塗裝及玻璃貼膜服務,大大縮短維修等待時間。此外,零件儲存室備有充足的常用零件,即使需要更換零件,也能快速完成修理。中心內的高壓電池儲存室亦確保電池的安全存放,配合 BYD 原廠專用設備,技術人員能精準且安全地處理電動車維修。技術團隊全部接受 BYD 及仁孚集團專業訓練,為每位 DENZA D9 客戶(包括授權分銷商的客戶)提供專業、可靠的售後支援。

位於荃灣的售後服務中心毗鄰大型購物中心,距離荃灣地鐵站僅10分鐘步程,客戶可以輕鬆到訪。中心特別設有 VIP 休息室,提供舒適的等待空間,讓客戶在輕鬆環境下享受服務。此外,設有設計豪華的交車房,讓客戶於尊貴空間內取車。隨著首批右軚版 DENZA D9 正式抵港,全新 DENZA 荃灣售後服務中心已經準備就緒,富騰汽車將致力為每位 DENZA 車主提供卓越的售後體驗。


DENZA 荃灣售後服務中心的開幕絕對是一大喜訊,特別是對於現時香港越來越多的電動車車主來說,這個設施的完善程度不僅提升了品牌的形象,更是提供了超乎想像的服務便利。看到維修中心內有VIP休息室和豪華交車房,真心覺得 DENZA 對客戶體驗的重視程度非比尋常。現今車主要求的不單是車子的性能,更多的是服務的品質和體驗。期待日後這裡成為 DENZA 車主的後盾,讓大家不僅買車放心,用車也一樣安心!

DENZA 荃灣售後服務中心
地址︰荃灣沙咀道68號大成大廈地下
電話︰2895 7300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六:上午 8 時 30 分至下午 6 時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Lamborghini 再度亮相國際設計大賽!從工業設計探討未來移動新潮流


Lamborghini再度參加第21屆Autostyle Design Competition設計大賽!此盛會於意大利曼圖亞郊區的Villa Schiarino Lena美麗場地舉行,吸引全球知名設計中心參與,展示最前沿的設計創意與潮流。

在活動中,設計師們分享了汽車設計和工業設計中的最新創新動向,深入探討從汽車到其他工業領域的演變。這些精彩的演示讓現場觀眾感受到創意和科技如何攜手重塑未來的移動方式。


Lamborghini由設計總監Mitja Borkert帶領的Centro Stile設計團隊代表出席,展示來自Sant’Agata Bolognese工廠的最新力作,包括最新的HPEV超跑Temerario。這款車不僅是Lamborghini設計DNA的結晶,更是品牌未來方向的寫照。

Mitja Borkert表示:「Lamborghini再次參加Autostyle設計大賽,我感到非常高興。這是一個充滿創意交流的盛會,對汽車愛好者和從事汽車設計的人而言都極具意義。很高興有機會分享我們對Lamborghini風格的堅持和創新。」

活動現場展示了Temerario及其輕量化版本Alleggerita,還有Revuelto和Urus SE,讓現場參與者近距離欣賞這些頂尖設計的魅力。


活動尾聲,十位來自頂尖汽車設計學院的年輕決賽選手參加頒獎典禮,展示他們的創意設計作品,為汽車設計的未來注入新鮮血液。這場盛會由意大利Berman S.p.A.推動,這家由Roberto Artioli教授創立的公司為全球主要汽車品牌生產OEM部件。

對於設計迷或汽車狂熱者來說,Autostyle絕對是靈感的寶庫!從新車型的細節設計到整體風格,每一處都體現了設計師們的創意心血。看著Lamborghini的經典設計與新穎創意碰撞,仿佛為我們打開了一扇未來的窗口。能在現場欣賞這些車,想必讓人心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