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C
Hong Kong
Sunday, July 20, 2025
主頁 博客 頁面 32

Lamborghini SC63 首次挑戰 Daytona 24 小時耐力賽


Lamborghini Squadra Corse(蘭博基尼賽車部門)將在今年的 Daytona 24 小時耐力賽 上書寫歷史,首次以廠隊身份參賽 IMSA WeatherTech SportsCar Championship 頂級組別,全力爭奪總冠軍殊榮。

這次出征是 SC63 在賽場上的第二賽季。該車型於 2024 年首次亮相 IMSA 和 FIA 世界耐力錦標賽(WEC),今年將專注於 IMSA 北美賽事的 Michelin Endurance Cup(耐力杯)系列,並以 Daytona 作為開幕戰的亮相舞台。


Lamborghini SC63 將由四名世界級車手組成的強大陣容領航,包括 Mirko Bortolotti、Romain Grosjean、Daniil Kvyat 和 Edoardo Mortara。Bortolotti 和 Kvyat 於去年參與 WEC 的比賽,這次將參與整個耐力杯賽季,而 Grosjean 更是在去年於 Indianapolis 濕滑賽道上有過精彩表現,實力備受矚目。Mortara 則將在 Daytona 作為關鍵助力,為車隊帶來更多經驗與策略支援。

Lamborghini 的廠隊參賽不僅限於 SC63。在 GTD Pro 組別中,加拿大車隊 Pfaff Motorsports 將以廠隊支持身份參加 Sprint 和 Endurance 系列賽事,全季車手包括 Andrea Caldarelli 和 Marco Mapelli,並在 Daytona 獲得車手 Jordan Pepper 與 James Hinchcliffe 的支援。


此外,在 GTD 組別中,Wayne Taylor Racing 及 Forte Racing 等車隊將帶領一系列 Lamborghini 年輕車手和經驗豐富的賽車好手出征。這樣的全方位佈局,顯示出 Lamborghini 對奪冠的雄心壯志。

Lamborghini 曾在 Daytona 24 小時耐力賽中締造三連勝輝煌,分別於 2018 至 2020 年奪冠。這一輝煌戰績是由 Grasser Racing Team 和 Paul Miller Racing 等車隊共同締造,並展示了 Lamborghini 在耐力賽中的強勁實力。


而今年,Lamborghini Squadra Corse 的首次廠隊參賽,不僅將挑戰頂級組別的榮耀,更標誌著品牌在耐力賽領域的新里程碑。車隊不僅希望延續以往在 GTD 組別的輝煌,更渴望在最高水平的競爭中大放異彩。

Lamborghini SC63 是品牌的又一傳奇象徵,也是工程技術與賽車文化的結晶。首次以廠隊身份挑戰 Daytona 24 小時耐力賽,不僅展現 Lamborghini 在全球賽事中的雄心,更彰顯其對極致性能和賽車運動的不懈追求。

作為一名汽車編輯,我看到的不僅是一輛賽車,而是一個品牌不斷突破自我極限的故事。無論結果如何,Lamborghini Squadra Corse 的參賽本身已是一次勇氣與熱血的宣言。期待看到 SC63 帶來的震撼瞬間,也希望這場賽事能成為 Lamborghini 在耐力賽場上的又一輝煌篇章!

Honda Civic Hybrid 摘得 2025 北美年度車輛大獎


Honda Civic再創車界新紀錄!這款美國最受歡迎的緊湊型車——Civic Hybrid,不僅刷新了歷史,還在2025年榮獲了北美年度車輛大獎(North American Car of the Year),成為首個四度榮獲此殊榮的車型。這也標誌著Honda Civic在超過三十年的頒獎歷史中,成為獲得最多NACOTY獎項的車型,無人能及。

這一成就不僅代表Honda Civic進化的成功,也象徵著Honda品牌的強勁發展。在今年,Civic Hybrid成為Honda 11代Civic家族中最頂尖的車型之一,並且是Honda的第七次獲得北美年度車或卡車獎項,過去的得獎車型包括Honda Civic(2006、2016、2022及2025年)、Honda Ridgeline(2006及2017年)及Honda Accord(2018年)。

Honda Civic Hybrid並非單純的“綠色車輛”,它成功地融合了駕駛樂趣與環保效能。配備Honda兩馬達混合動力系統,這款新車型的總馬力達200匹,扭力為232 lb.-ft.,是Civic歷來最強的非Type R版本。特別的是,它的市區油耗高達50英里每加侖,這一數字無疑是對於追求效能與經濟性的車主而言的一大賣點。

Civic Hybrid不僅注重動力表現,還針對車輛的行駛舒適性進行了精心調校,無論是懸掛系統、彈簧調整,還是特別為混合動力車型開發的輪胎,都讓這款車型在同級車中擁有了出色的操控和寧靜的駕駛體驗。

Honda Civic作為Honda歷來最長壽的車型,自1973年起便成為北美市場的暢銷車型,至今已累計銷售超過1500萬輛。而最新的第11代Civic更是把這一傳奇延續下去,成功吸引了包括Z世代、首次購車的消費者以及多元文化群體的青睞。Honda的最新Civic Hybrid成為這一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彰顯了品牌向電動化邁進的決心。

值得一提的是,Honda的兩馬達混合動力系統早在1999年便開始進軍美國市場,這一系統經過四代的技術升級,至今已被應用於多款車型,包括Civic、Accord和CR-V,並且代表著這些車型銷量的一半以上。此次,2025款Civic Hybrid搭載的第四代混合動力系統,憑藉其高效能和優異的動力表現,獲得了”Wards 10 Best Engines & Propulsion Systems”獎項,這是Honda混合動力系統第二年連續獲此殊榮。

Honda在美國的車輛製造歷史已經超過四十年,Civic更是Honda美國製造的代表。至今,Honda已經在北美生產了超過1200萬輛Civic,其中500萬輛以上是在美國生產的。這一成功背後,無疑是Honda在生產、技術創新及品牌價值上的不懈努力。

Honda Civic Hybrid能夠屢屢創下車壇歷史新紀錄,絕非偶然。這款車不僅在技術上進行了大膽革新,從混合動力系統到駕駛舒適性,都在保持Honda一貫駕駛樂趣的同時,強化了其環保效能。作為一個長期關注Honda車型的車迷,從這款Civic Hybrid的表現中,我深刻感受到Honda對市場趨勢的敏銳洞察與品牌未來的清晰規劃。

對於正在考慮購買車型的消費者,Civic Hybrid無疑是一個理想選擇。它不僅適合那些希望減少碳足跡的環保族群,同時也滿足了對駕駛體驗有所追求的駕駛者。這種兼顧動力與效能的混合動力技術,代表著汽車市場未來的一個重要方向。我相信,隨著混合動力技術的進一步普及,像Civic這樣的車型將引領更多消費者踏上“綠色駕駛”的新旅程。

HYPTEC HT 彷彿向 Tesla 致敬


繼我們測試過廣汽 GAC 旗下的 AION 埃安 Y Plus、AION ES 和 GAC E9 後,現有這部同屬廣汽的 Hyptec 昊鉑 HT。四年前稱為 Hyper 的 Hyptec 是廣汽的高級品牌,就如比亞迪的 Denza 騰勢那樣,SUV 款的 HT 是繼 SSR 超跑和 GT 跑房車後 Hyptec 的第三個車系,車子「一換一」售價 27-34 萬元,用料和做工比 AION 靚和認真。有鷗翼門的這部似足縮水 Tesla Model X 般,一個沒有什麼的中控台加兩塊屏幕,以及軚盤有兩粒「掣」,即明顯是將 9 成控制歸納在屏幕內,然後從軚盤「捽」的設計彷彿也是向 Tesla 致敬,看不上 Tesla 但又崇尚 Tesla 模式的可以一看。


4,935mm 長度屬於中型 SUV 大小的 HT,稱為「寶石之匣」的頭燈有兩行日行燈,「六星連珠」尾燈各有三粒像冰塊的紅燈,「冇面人」的車頭有片翹起的上唇,頭冚之下有膠箱,個人覺得它的外形設計比較單調,沒有好些電動車裝作科幻的古靈精怪,就是四門斜尾 Coupe 升高扮休旅車的模樣。


雖有 SUV 外表但是後輪驅動的 HT,原廠有一 250kW (約 335 匹) / 430 牛頓米輸出的高階版,香港賣的屬入門版,有 180kW (約 241 匹) / 355 牛頓米輸出,代理有賣 $268,800 的 600 Elite 和 $339,800 的 600 Ultra,前者有四頁正常車門,測試的一部 Ultra 有電動鷗翼後門,「600」型號相信是代表容量有 72.7kWh 的「彈匣」電池有 600km 續航距。車子採用第三代純電專屬平台 AEP3.0,新一代高階「星靈」電子電氣架構,第四代智慧溫控系統。


坐進 HT 的車廂,我們的第一印象是「幾靚」,簡約的車廂設計只有開門、開窗的按鈕和兩條軚盤棒,塑膠和皮革用料不賴,座椅有交叉縫線,皮質軟熟舒適,沒有較廉價的 AION 那份「膠味」。偏向豪華的車廂配置,前座椅背有摺枱和棟腳板,前乘客座椅旁有電掣可將他「伸」走,從主屏幕玩的,有前座 3 段冷氣、3 段強弱的 5 種按摩模式,有草味、花味、麥味的香薰系統,多顏色的氣氛燈光可揀單色或者跟 Drive Mode 變色,27 萬元起的售價算多「花臣」。


一如我們試過的單摩打電動車,HT 是加速不算快的那種,0-100km/h 需 6.8 秒,在恆定的電動扭力下感覺也很好去;Drive Mode 反應有 Comfort、Sport 和 Custom,後者可以自定踩電反應、軚盤輕重、Brake 踏輕重、拖慢充電度,特別之處在於它們不是 1、2、3 段的分別,而是可以在屏幕上推動一把「尺」來無段改變,這是我們以前沒有見過的,拖慢充電這一環駕駛期間想改變並不就手,後輪驅動的它亦有 HDC 落坡慢爬控制。


一如所說,車子就如 Tesla 一樣有大部分控制都歸納在屏幕內,除了所說的前座控制、香薰、燈飾外,調校門邊鏡、開關車門、開關尾冚、彈開充電蓋、車窗升降、鎖門之類都可以「手督督」操作,後翼門可調校開啟高度,另有 Trip A、Trip B 總結、耗電量看;ADiGo 主動安全系統有 AEB 自動煞車、FCW 前撞警示、LDW 離線警示、LDP 離線扭軚輔助、BSD 盲點有車警示、RCW 後撞警示、RCTB 倒後有車自動煞車、DOW 開門有車警示。

車子的 AEP3.0 底架採用前雙搖臂式、後五連桿懸掛系統,行車質感高質,就是寧靜、舒適那樣,車體拋動時亦不太沉沉贅贅,踩電踩甩後轆時電動穩定系統瞬間截擊,電池重量加 SUV 的高重心帶來不算高的貼路性能。以它 34 萬元樓下的售價來說,昊鉑 HT 有偏豪華的配置,用料頗高質的車廂,絕對舒服的行車感受,個人倒覺得其外形較為單調,可以說是一部窮人 Tesla Model Y。


$339,800 的 600 Ultra 有電動鷗翼後門。


4,935mm 長度屬於中形 SUV 大小的 HT,就是四門斜尾 Coupe 升高扮休旅車的模樣。


一塊沒有什麼的中控台加兩塊屏幕,以及軚盤有兩粒「的」即明顯是張9成控制歸納在屏幕內的設計仿佛也是向 Tesla 致敬。


前座椅背有摺枱和棟腳板,前乘客座椅旁有電掣可將他「伸」走。


稱為「寶石之匣」的頭燈有兩行日行燈。


「冇面人」的車頭有片蹺起的上唇,頭冚之下有膠箱。


車子採用第三代純電專屬平台 AEP3.0,新一代高階「星靈」電子電氣架構,前雙搖臂式、後五連桿懸掛系統。


座椅有交叉縫線,皮質軟熟舒適;行車質感高質,就是寧靜、舒適那樣。


一如單摩打電動車,HT 是加速不算快的那種,0-100km/h 需 6.8 秒,在恒定的電動扭力下感覺也很好去。


Drive Mode 反應有 Comfort、Sport 和 Custom,後者可以自定踩電反應、軚盤輕重、Brake 踏輕重、拖慢充電度。


各項反應控制是推動屏幕上的「尺」來無段改變,這是我們以前沒有見過的,駕駛期間想改變拖慢充電並不就手。


除了前座控制、香薰、燈飾外,調校門邊鏡、開關車門、開關尾冚、彈開充電蓋、車窗升降、鎖門之類都可以「手督督」操作。


前座有 3 段冷氣、3 段強弱的 5 種按摩模式,27 萬元起的售價算多「花臣」。


香薰系統有草味、花味、麥味。


主動安全系統有自動煞車、前撞警示、離線警示、離線扭軚輔助、點有車警示、後撞警示、倒後有車自動煞車、開門有車警示。


後輪驅動的 HT 亦有 HDC 落坡慢爬控制。


簡約的車廂設計只有開門、開窗的按鈕和兩條軚盤棒,塑膠和皮革用料不賴。


「六星連珠」尾燈各有三粒像冰塊的紅燈。

基本規格
馬達佈局:後置馬達
電池容量:72.7kWh
油耗:6.1L/100km(官方數字)
最大馬力:180kW(約 241 匹)
最大扭力:355 牛頓米
車輪驅動方式:後輪驅動
波箱設計:單一減速齒
懸掛系統(前輪):獨立,雙搖臂
懸掛系統(後輪):獨立,五連桿
輪圈大小:19 吋
輪胎使用:245/55 R19
續航距離:600km
體積:4,935 X 1,920 X 1,700mm
車輪軸距:2,935mm
保養期:登記日期起首 8 年/ 160,000km(電池保養:8 年/200,000km)

售價:「一換一」售價:$339,800
網址:https://aionhk.com/
查詢:2663 3000(鐺鐺新能源汽車)

文、攝:James Chan
編:Teddy Leung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Audi 全球銷售略降:2024 年迎來「轉型年」


Audi於2024年全球交付約170萬輛汽車,其中逾16.4萬輛為純電動車型。雖然銷售數字較2023年下跌12%,但這一年對Audi來說是邁向新產品陣容的過渡期,包括20多款新車型的推出。

銷量與挑戰並存
Audi CEO Gernot Döllner表示,2024年是「變革之年」,因經濟不確定性、市場競爭加劇及零部件供應不足等因素影響,部分車型停產,新產品則尚未完全轉化為銷售增長。不過,他對未來抱有信心,憑藉明確的產品及技術戰略,Audi計劃在2024至2025年推出多款新車型,包括電動車Audi Q6 e-tron、A6 e-tron,以及傳統內燃機車型Audi A5與Q5。

2024年的挑戰還包括地緣政治問題及全球經濟停滯,這些因素不僅影響了消費者購買意欲,更對電動車的需求帶來壓力。即便如此,Audi仍以「純電動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與內燃機車型三管齊下」的靈活策略應對未來市場需求。


地區銷售概況:歐洲穩定,中國壓力明顯
在歐洲,Audi交付約46.6萬輛汽車(–6%),其中8.1萬輛為電動車(+6%)。最受歡迎車型包括Audi A3(8.4萬輛)、Q3(7.9萬輛)及Q4 e-tron(5.7萬輛)。然而,德國市場表現疲弱,銷量下跌21%至19.8萬輛,電動車亦同比下降33%。

中國市場銷量為64.9萬輛,同比下降11%。北美地區交付約24.1萬輛(–13%),純電動車約2.9萬輛(–6%)。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Audi Sport高性能車型銷量下降14%,但在美國市場的交付量反創新高(+4%)。

新能源布局:純電動與內燃機的平衡
Audi在新能源市場穩步前進,Q4 e-tron依然是電動車型中的明星,2024年交付10.8萬輛,新推出的Q6 e-tron亦於上市首季度交付近1.5萬輛。

此外,品牌計劃於2025年更新A7及Q3等核心車型,並推出更多插電式混合動力版本,以迎合全球市場對多元化動力配置的需求。


2024年的確對Audi來說是挑戰與機遇並存的一年。在經濟放緩及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Audi能穩步推進產品更新,充分體現了其作為高端汽車品牌的靈活性與韌性。雖然銷量短期內受到影響,但長遠看,新產品陣容和新能源戰略將成為Audi的增長引擎。
我認為,對於車迷來說,Audi的全新車型如Q6 e-tron及A6 e-tron不僅是電動車科技的體現,更代表了豪華汽車品牌如何應對變革的挑戰。這份執著於創新與品質的精神,正是Audi吸引人的地方。

Volkswagen 以綠色力量改寫未來!26 個新能源計劃全面推動歐洲電動化


Volkswagen 作為可持續發展的先驅,正透過 26 個太陽能與風能項目,在歐洲多國推動新能源的全面普及。自 2021 年起,這些綠色能源計劃已向歐洲電網供應約 3 太瓦時(TWh)的電力,相當於 80 萬戶家庭一年的能源需求。同時,這些努力也大幅降低了 Volkswagen 電動車型 ID. 系列的碳足跡,展現品牌對環保承諾的堅定實踐。

Volkswagen 支持的項目遍布葡萄牙、瑞典、德國等九個國家,涵蓋 18 個光伏電廠與 8 個風電場。例如,位於葡萄牙 Vila Real 的太陽能電場每年可生產 60 GWh 電力,而瑞典 Djupdal 的風電場則由 Volkswagen 支持 70% 股份,每年貢獻超過 1,000 GWh 綠電。這些項目以長期十年的形式進行支持,並取得能源屬性憑證,確保可再生能源的來源透明化。


單在 2024 年,這些綠色能源項目就生產了 1.1 TWh 的綠電,足以應付 30 萬戶家庭的年用電需求,或覆蓋目前歐洲路上大部分 Volkswagen ID. 車隊的用電量。雖然現時約有 40% 的充電電力仍來自「灰色」能源,但透過這些項目,Volkswagen 計劃在 10 年內實現完全碳中和,讓每輛電動車的行駛過程成為真正的低碳選擇。

根據 TÜV NORD 的生命周期分析,Volkswagen ID.4 Pro 與傳統柴油車相比,在行駛 200,000 公里後,其整體碳排放量減少約 25%。若全程使用綠色電力充電,碳排放減少幅度更可達 50%。雖然電動車生產階段的碳排放較高,但隨著使用過程的節能效果逐步顯現,約在行駛 66,000 公里後,ID.4 Pro 的總碳排放量便會低於傳統車型。

Volkswagen 為客戶提供超過 75 萬個全歐洲充電點,包括採用可再生能源運營的 IONITY 快速充電站。此外,Volkswagen 旗下的 Elli 品牌推出了 Volkswagen Naturstrom Flex,這項智能動態電費服務根據市場電價浮動,結合新款 Elli Charger 的功能,可降低家庭充電費用高達 40%。這種靈活的充電模式不僅降低了使用成本,還有效提升了綠能使用比例。


電動化與綠色未來的真實展望
Volkswagen 在電動化與綠色能源的結合上走在前沿,將車輛的碳中和目標擴展至整個使用周期,這是一種極具前瞻性的全局思維。作為車迷與環保支持者,我對這些努力感到由衷敬佩。透過在歐洲擴展新能源基礎建設,Volkswagen 不僅為車主帶來更環保的選擇,也在全球推動一場關於移動與能源的革命。對我而言,這樣的品牌承諾不僅是對未來的投資,更是一種對地球負責的態度。

AI 帶動車輛研發新革命!Porsche 以大型語言模型提升效率

Screenshot


在AI技術日益進步的背景下,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不僅能理解自然語言,還能創建文本、回答問題甚至進行翻譯。而Porsche Engineering正將LLMs應用於車輛開發,以提升整體效率,為汽車行業注入全新動力。

LLMs:現代版的解密「Rosetta Stone」
就像1799年發現的Rosetta Stone解開古埃及象形文字的謎團一樣,LLMs被視為解讀現代語言與數據的「未來之石」。Porsche Engineering的Dr. Joachim Schaper表示,LLMs基於神經網絡技術,能理解語境中的語言含義,進一步生成精準的新文本。

為滿足車輛開發需求,Porsche不僅依賴商業化的LLM工具(如ChatGPT或Meta的LLaMa),還訓練模型以內部開發數據為基礎,實現工程知識的整合,從而專注解決研發過程中的具體挑戰。

提升規範修訂效率
一個典型應用是客戶規範的修訂。傳統方法需人工逐一解讀規範並轉化為技術要求,這不僅費時,還容易出錯。Porsche利用LLMs對幾百項數據進行訓練,使其能快速將數千條規範轉化為標準格式。結果顯示,首輪測試便將工作量減少了50%。

未來,LLMs不僅會進一步提升規範修訂的準確性,還將協助檢查內容完整性與系統間的一致性。隨著反饋數據的持續學習,模型的準確性和效率將越來越高,但人類專家的參與仍然不可或缺。

數據管理與實時反饋的突破
LLMs在數據管理方面的應用同樣令人矚目。Porsche Engineering測試中發現,傳統方法難以準確識別未記錄的系統異常,導致故障排查耗時。LLMs則能將測試數據轉換為語義模式,並與數據庫比對,提供即時反饋,幫助工程師快速判斷問題是否已存在或需創建新條目。

在車輛連接項目中,這種實時反饋系統大幅減少手動操作,使問題分析更為精準高效。

LLMs的未來潛力
Porsche目前還在研究處理複雜數值數據的LLM概念,結合傳統數值方法與AI技術,加速大型數據的同步與分析。未來,隨著這些技術的成熟,LLMs有望在更廣泛的車輛開發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成為數據驅動開發的關鍵因素。

Amazon 史上最大電動卡車訂單!Mercedes-Benz eActros 600 助力零排放物流革命


電動卡車市場迎來里程碑式突破!Amazon 宣布訂購超過 200 部 Mercedes-Benz eActros 600 電動重型卡車,成為 Mercedes-Benz Trucks 史上最大單筆電動卡車訂單,亦是 Amazon 物流網絡邁向零排放的重要一步。

大規模部署助力碳中和目標
這批 eActros 600 將服務於 Amazon 的中段物流網絡,涵蓋從貨櫃運輸至分揀中心和配送站等高里程路線。其中,超過 140 部卡車將部署於英國,另外 50 多部則會進駐德國市場。預計這些零排放車輛將協助運送超過 3.5 億件包裹,以實現真正的零尾氣排放物流。

Amazon 的決定源於此前在德國物流中心對 eActros 600 原型車進行的實地測試,結果顯示該車型在續航力、性能及實用性方面均達到理想標準,為系列生產奠定了信心。


官方聲明:推動綠色物流的關鍵
Daimler Truck AG 董事會主席 Karin Rådström 表示:「我們很高興 Amazon 這個致力於推動替代能源的先行者選擇了 eActros 600。這款車型將成為可持續運輸領域的重要變革者。」

Mercedes-Benz Trucks 營銷、銷售與服務主管 Stina Fagerman 補充:「Amazon 是我們實現 CO2 中和運輸道路上的重要合作夥伴。透過試驗 eActros 600 的原型車,我們收集了寶貴的數據與經驗,這次大規模訂單進一步鞏固了我們的合作夥伴關係。」

Amazon 全球運營可持續發展副總裁 Andreas Marschner 則指出:「這次超過 200 部 eActros 600 的訂單,彰顯我們致力於電氣化歐洲運輸網絡的領導地位。這是 Amazon 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電動重型卡車訂單,也是實現我們《氣候承諾》目標的重要一步,助力 2040 年達成淨零碳排放。」

Mercedes-Benz eActros 600:零排放運輸的革新典範
作為 Mercedes-Benz Trucks 的旗艦電動重型卡車,eActros 600 擁有強大的續航能力與可靠性能,專為高效和高里程物流設計。其核心亮點包括搭載先進電池技術、支持快速充電,以及完全符合歐洲嚴苛的碳排放標準。


技術與環保的雙贏選擇
Amazon 的這項重大訂單,彰顯了電動物流時代的加速到來。eActros 600 不僅代表 Mercedes-Benz 在電動化領域的技術領先,更體現了對綠色未來的承諾。對於物流行業來說,這不僅僅是降低碳排放的必經之路,更是提升運營效率和品牌形象的關鍵舉措。從消費者角度來看,當我們收到包裹時,背後的「無聲綠色力量」將會讓人更加安心與期待!

美國買車咁方便!Hyundai 攜手 Amazon 革新買車體驗!

Screenshot


Hyundai再一次挑戰汽車零售新高度,宣布成為首個品牌於Amazon Autos平台銷售新車的汽車製造商!美國消費者現可透過Amazon Autos瀏覽Hyundai車款,直接向參與計劃的經銷商下訂單及安排融資,甚至預約提車時間,實現線上到線下的一站式服務。目前,這項創新購車模式已覆蓋美國54個市場,涵蓋Hyundai總銷量的71%。隨着更多經銷商加入,服務範圍及功能將在今年進一步擴展。

Hyundai Motor Company總裁José Muñoz表示:「Hyundai一向以顧客為中心,致力提升購車體驗。很高興能成為首個品牌,讓經銷商通過Amazon Autos銷售汽車,這不僅方便消費者,更重新定義了汽車零售模式。」

消費者可透過Amazon這個廣受信賴的購物平台,了解Hyundai各車款的規格及特點,再直接完成購車流程,毋須來回奔波經銷商。這種線上化體驗正代表著未來汽車銷售的趨勢,亦讓Hyundai經銷商有更多機會向客戶展示其豐富的車型選擇。


為配合新服務推出,Hyundai已啟動全方位宣傳攻勢,包括電視及數碼廣告、社交媒體推廣及多渠道合作。特別是最新的廣告片,將Hyundai Santa Fe以Amazon包裹形式亮相,生動展示「Add to Cart」的購車過程有多輕鬆。該廣告將於全美各大平台播放,包括足球及籃球賽事期間,以及Amazon Prime Video等熱門媒體上展示。

此外,Hyundai亦推出了一系列迷你廣告「In the Time it Takes」,以生活中一些讓人抓狂的小場景為切入點(如找遙控器或教父母新潮語),幽默地突出透過Amazon Autos購買Hyundai車款的快捷和便利,預計該系列將於1月至3月在數碼及社交平台廣泛登場。

這項創新計劃由Hyundai與INNOCEAN USA合作打造,媒體投放則由Canvas負責協調。無論是電視、戶外媒體還是數碼廣告,Hyundai希望全面展示這一全新購車體驗的簡易性,吸引更多顧客加入這場購車模式革命。


Hyundai與Amazon的合作,對我而言絕對是一個值得讚賞的創舉。不少人可能認為網購只適用於日常小物品,但隨着科技進步,連購車這種傳統流程都可以簡化成幾個點擊的事!當然,這也反映了Hyundai對數碼化轉型的重視。

Mercedes-Benz 矽谷創新 30 年!AI 與科技賦能豪華駕駛未來

Mercedes-Benz feiert 30 Jahre Automobilinnovation im Silicon Valley (Ola Källenius, Vorsitzender des Vorstands der Mercedes-Benz Group AG) Mercedes-Benz celebrates 30 Years of Automotive Innovation in Silicon Valley (Ola Källenius, Chairman of the Board of Management of Mercedes-Benz Group AG)


當 Mercedes-Benz 的工程技術遇上矽谷的創新文化,便成就了三十年的技術巔峰!Mercedes-Benz Research & Development North America, Inc.(MBRDNA),這個總部設於矽谷的研發分部,於近日慶祝成立30周年,標誌著豪華汽車與尖端科技的無縫融合。這三十年來,MBRDNA 不僅開創無數行業先河,更徹底重塑了汽車科技的未來。

三十載創新路,技術引領新世代
自1994年成立以來,MBRDNA 的使命便是觀察並引入美國的技術創新,最初聚焦於資訊科技和微電子技術。隨著時代進步,它逐步成為 Mercedes-Benz 技術領域的重要支柱。從首創車內完整 iPod 音樂導航、成為首家引入 Apple CarPlay 的德國高端汽車品牌,到首推 Google “Send-to-Car” 功能,再到近期將 ChatGPT 整合至部分車型的 MBUX 虛擬助理,MBRDNA 不斷將大膽的概念化為現實。

目前,MBRDNA 於北美的六個戰略據點(包括加州的 Sunnyvale 和 Carlsbad 等地)擁有超過600名專家,他們在自動駕駛、AI 體驗、電動驅動及先進外觀設計等領域不懈努力,鞏固了 Mercedes-Benz 在技術上的領導地位。特別值得一提的是,MBRDNA 的團隊為 DRIVE PILOT 系統作出了重要貢獻。這是全球首款具備國際性型式認證的 SAE Level 3 自動駕駛系統,重新定義了自動化駕駛的可能性。

AI 賦能駕駛體驗,從科技到人性化
MBRDNA 的另一個重大突破在於以人工智能打造直觀且高度個性化的駕駛環境。其“Zero-Layer”介面及智能“Routines”功能學習用戶偏好,進一步簡化駕駛者的操作需求。隨著 ChatGPT 和 GPT-4o 的引入,MBUX 語音助理變得更加自然,並能通過即將在 2025 年推出的 CLA 車型,整合 Google Cloud 的 Gemini 和 Google Places 數據,提供極致貼心的對話式導航體驗。

Mercedes-Benz 的願景:以科技重塑未來
Mercedes-Benz 集團董事會主席 Ola Källenius 表示:「三十年來,MBRDNA 不斷挑戰科技極限,將創新融入我們的 DNA。隨著全新 CLA 和 MB.OS 的推出,我們的技術實力將進一步展現。」而技術長 Markus Schäfer 則強調:「矽谷的科技生態圈為我們帶來了無限可能,AI 將是改變汽車行業的關鍵推手。」

技術與豪華的完美平衡
對於 Mercedes-Benz 而言,創新從不是單純追逐科技潮流,而是為駕駛者帶來更智能、更直觀的體驗。我認為,MBRDNA 三十年的成果,不僅見證了汽車技術的進化,也讓人更期待未來的豪華駕駛旅程。將尖端技術與駕駛樂趣結合,這正是 Mercedes-Benz 所帶來的全新定義,亦是每位駕駛者夢寐以求的駕駛夥伴!

全黑魅力!GENESIS G80 BLACK 席捲韓國市場!


Genesis正式推出全新 G80 Black,作為品牌旗下高端「Black」系列最新力作,這款豪華轎車在韓國市場正式開售,再次用全黑設計定義高端奢華。G80 Black以其大膽而精緻的設計,重新演繹豪華轎車的運動氣息。車身外觀延續Genesis標誌性的轎跑輪廓與弧形線條,並全面融入全黑元素,帶來一種深邃而高貴的視覺衝擊。


全車採用黑化設計,包括前格柵、Genesis車標、車窗框、後保險杠插片、車燈邊框及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雷達覆蓋件等細節。搭配20吋亮黑輪圈及懸浮式中心蓋,G80 Black外觀既充滿力量感,又不失優雅。內飾部分,G80 Black同樣貫徹全黑設計,從按鍵、方向盤、換擋撥片、門檻飾條到音響網罩及車標,全以黑色精心點綴。細膩的木質飾面結合菱形縫製座椅皮革,營造出一種尊貴而舒適的氛圍。此外,車內搭載一塊27吋寬屏幕,提供專屬開啟與關閉動畫,為駕駛者帶來獨特的科技禮遇。無論從視覺還是觸感,G80 Black都將豪華體驗推向新高度。


Genesis「Black」系列的推出,一直以極具辨識度的全黑設計及獨特市場定位為核心,強調低調中的奢華與權威感。此次G80 Black不僅延續了這一風格,更進一步提升品牌在高端豪華市場中的競爭力,尤其在注重形象與品味的韓國市場,這款車型有望成為新一代身份象徵。


G80 Black絕對是一款令人過目難忘的作品,其極簡卻不失細膩的全黑設計,確實能夠吸引追求品味的消費者。不過,全黑設計的確有一定局限性,例如在香港這樣陽光充足的地區,全黑車漆可能較易顯現塵埃與劃痕。此外,這種設計風格或許更適合偏向低調內斂的車主,而非追求張揚個性的群體。

Lamborghini 2024 創紀錄!超跑品牌交車量突破 10,687 輛


Lamborghini 於2024年交付了10,687輛車,比2023年增長了6%,創下了品牌歷史上最好的交付成績。這一傲人成績不僅顯示出Lamborghini在現有客戶群體中的忠誠度,也體現了品牌在新一代消費者中的吸引力,進一步證實了其360度發展策略——品牌創新、產品卓越和豪華超跑市場的領先地位。

Lamborghini的董事長兼CEO Stephan Winkelmann表示:“2024年是Lamborghini持續增長的一年,這與過去幾年的積極趨勢保持一致。這一成就反映了我們與客戶之間日益強大的關係,以及新一代消費者對品牌的濃厚興趣。在這個轉型期,我們推出了獲得市場認可的全新車型,展示了我們不斷突破自我,滿足市場期待的決心,同時也專注於可持續發展。”

此外,Lamborghini的市場策略也顯示出不錯的平衡。來自EMEA(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的增長最為顯著,達到6%,交付了4,227輛車;美洲市場增長了7%,交付3,712輛車;而亞太地區則實現了3%的增長,共交付了2,748輛車。這樣的成績不僅體現了Lamborghini全球市場的穩定,也為品牌未來幾年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Lamborghini的產品組合中,2024年三款車型均錄得穩定增長,其中最受矚目的無疑是Revuelto——這款首款量產的V12混合動力超跑自2023年3月亮相以來,迅速吸引了全球消費者的目光。憑藉其卓越的性能和大膽的設計,Revuelto至今已獲得了堅實的訂單,預計將持續到2026年。

此外,Huracán依然在2024年的銷量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儘管該車型的生產將在2025年逐步結束,但其多樣化版本——包括Sterrato、EVO Spyder、Tecnica、STO和STJ,仍在全球市場上廣受青睞。隨著Temerario的推出,Huracán將會逐步交棒,這款新車型以其創新設計和頂級科技功能,在2024年8月的蒙特雷汽車週上吸引了大量注意,堅定了其“Fuoriclasse”超跑地位。

Urus系列則繼續在Lamborghini的產品矩陣中扮演重要角色,特別是Urus SE的推出。這款於2024年4月在北京車展亮相的插電混合動力版本,將取代現有的Urus S和Performante版本,其混合了獨特設計、尖端技術和卓越多功能性的特點,獲得了全球市場的強烈反響,鞏固了Lamborghini在超豪華SUV市場的領導地位。

2024年對於Lamborghini來說,不僅是一個創紀錄的年份,更是品牌向混合動力轉型的重要轉折點。在過去的18個月內,Lamborghini推出了三款全新車型,並且完成了向全電動化車型過渡,這使得Lamborghini成為全球首家擁有全線混合動力產品的超跑品牌。這一切都緊密契合Lamborghini的Direzione Cor Tauri戰略,展現了其未來向電氣化轉型的決心。

展望2025年,Lamborghini將以最強大的產品組合迎接未來的挑戰,並繼續加大對技術的投資,將創新視為品牌發展的重要基石。無論是現有車型的持續升級還是未來新車型的推出,Lamborghini都將繼續秉承其對超跑領域的深厚底蘊,並面對未來的挑戰,保持對卓越的無盡追求。


從數字看來,Lamborghini的成績單無疑是光彩奪目的。10,687輛車的交付量,不僅是品牌忠誠度的體現,也是新一代車迷對這個超跑品牌無比追捧的最佳證據。無論是Revuelto、Huracán還是Urus SE,每一款車型都代表著Lamborghini不斷自我超越的精神,而Temerario的即將登場,更是預示著這個品牌在未來幾年將繼續在豪華超跑市場中引領潮流。

Lamborghini Temerario 登台!全新動力系統打破極限


Lamborghini的全新力作 Temerario 在台北盛大亮相,這款車型不僅是Lamborghini進軍混合動力車市場的最新代表,更成為了全球車迷的新焦點。繼去年11月在日本亞洲首演後,台灣成為了全球第二個展示這款超跑的市場,象徵著台灣在Lamborghini策略中的重要地位。這款全新的混合動力跑車,將會如何重新定義性能和駕駛樂趣?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它的強大之處!


極速與卓越性能:920匹馬力的混合動力引擎
Temerario搭載了Lamborghini的全新HPEV(高性能混合動力車)動力系統,繼Revuelto後,成為該系列的第二款車型。它搭載了一顆嶄新的4.0升V8雙渦輪增壓引擎,並結合了三顆電動馬達,總輸出功率達到920匹馬力。這不僅是Lamborghini在混合動力領域的突破,更是全球首款能夠達到10,000轉的量產超跑,引擎的高轉速性能令人咋舌,並且具有卓越的線性加速感。

更令人驚艷的是,這台車的最高時速可達343公里每小時,並且僅需2.7秒就能完成0至100公里每小時的加速,這樣的加速表現幾乎可以與當今最頂尖的超跑相提並論,甚至超越許多傳統的燃油超跑。


Temerario的動力心臟是一顆獨特的V8雙渦輪增壓引擎,這顆引擎在開發過程中經歷了五年的努力,並且專門設計以提供超高轉速的動力輸出。這顆引擎的最大馬力達到800匹,並在9,000到9,750轉之間提供730牛米的扭矩,這樣的表現幾乎與賽車級別的動力系統不相上下。而且,這顆V8引擎的運轉範圍可以高達10,000轉,這在量產車中堪稱無可匹敵的極限。

在這套混合動力系統中,三顆電動馬達的作用不僅是提供動力支援,更是使得車輛在低速時的反應更加敏捷,並且在換擋過程中能夠填補扭矩的空隙,實現更加平順的加速體驗。這種結合傳統自然吸氣引擎的高轉速性能和現代渦輪增壓引擎的超高扭矩輸出的方式,讓Temerario的駕駛感受無可比擬。


Lamborghini的創新設計不僅體現在動力系統上,車輛的底盤與散熱系統也同樣經過精心設計。Temerario的引擎採用干式油底殼設計,這一技術源自賽車,能有效降低車輛的重心,進而提升操控性。而全新的水冷系統和3D列印技術則確保了引擎在高負荷運行下依然能保持穩定的運作和良好的冷卻效果,這樣的設計使得Temerario在極限條件下仍能保持卓越的表現。

此外,Lamborghini在引擎中使用了許多賽車級材料,包括鈦合金連桿和A357+Cu鋁合金鑄造材料,這些都極大地減輕了車輛的重量,進一步提高了性能。


對於Lamborghini這款Temerario的推出,無疑是感到驚艷的。這不僅是Lamborghini在性能上再一次的自我挑戰,更是他們將現代混合動力科技與超跑性能完美結合的典範。從這款車的設計與動力系統可以看出,Lamborghini並未妥協於傳統超跑的駕駛樂趣,而是巧妙地將環保與性能融為一體,向世界展示了一個全新的未來超跑概念。

Temerario的誕生,對於愛車的我們來說,無疑是一次科技與駕駛激情的雙重革命。它的極速性能,無論是加速、操控還是駕駛感受,都是超越現有超跑的存在。如果你是一位對駕駛有極高要求的車迷,Temerario絕對是你不容錯過的夢幻之作。

任天堂“Switch 2”來襲!新硬件、新技術,遊戲界將掀起波瀾?


2025年即將迎來一款令全球玩家翹首以盼的遊戲主機——Nintendo Switch 2。這款備受期待的後繼機型,終於在2024年1月16日揭開了神秘面紗,雖然詳細規格、價格及發售日期仍未公開,但從當晚的預告影片中,我們已經能看到不少新亮點,這些新特徵是否會推動Switch 2在市場上再度大放異彩?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

首先,新一代的Nintendo Switch 2明顯比現行型號更大一號,這意味著它的屏幕尺寸以及配套的Joy-Con控制器都會進一步放大。這一變動意味著舊款Switch的配件恐怕無法直接使用,但從影片中可以看到,Switch 2的支架設計有所改變,仍然保留了“自由停止式”的設計,這一點與現有的Switch OLED版本相似,無論是在桌面模式還是攜帶模式下,都能提供更靈活的使用體驗。

另一個讓人眼前一亮的變化是Nintendo Switch 2配備了兩個USB Type-C端口,分別位於機身的上下兩側。這不僅提升了擴展性,還可能為玩家帶來更多便利:在攜帶模式下,玩家或許可以同時連接兩台USB設備,而在桌面模式時,也能通過機身上方的端口實現充電,為長時間遊玩提供支持。

Switch 2的Joy-Con控制器也經歷了顯著的改動。首先,控制器的尺寸稍微增大,按鈕和搖桿的尺寸也有所增強,使得操作手感更為舒適。另外,最大的新變化是:Switch 2的Joy-Con不再使用縱向插槽設計,改為了橫向插槽,這樣可以讓玩家更輕鬆地將控制器插入和拆卸,操作更加簡便流暢。

此外,右側的新Joy-Con在取消了原先的“動作IR攝像頭”後,卻多了一個全新的按鈕,這個按鈕的位置位於主機的Home鍵下方,功能仍然未公開。這讓人不禁猜測,Nintendo是否會加入新的操作模式或交互方式?同時,控制器側邊還出現了可能是新型感應器的物件,並且影片中有一段畫面顯示該感應器被用來“滑動”控制,是否意味著Switch 2將會提供更多創新的遊戲玩法?目前仍待進一步揭曉。

Zeekr X 勇奪 Euro NCAP 雙料榮譽


Zeekr X這款定位於緊湊型豪華SUV市場的純電動車,在歐洲新車評估計劃(Euro NCAP)2024年測試中,以卓越表現榮膺「小型SUV」及「純電動車」最佳級別獎。這份殊榮,不僅彰顯了其在安全性及創新設計上的領導地位,更樹立了行業新標杆。

Euro NCAP測試成績斐然
Zeekr X在Euro NCAP的四大測試領域中均表現出色,分數如下:
• 成人乘員保護:91%
• 兒童乘員保護:90%
• 道路使用者保護:84%
• 安全輔助:83%


這些數據展現了Zeekr X的全面實力,從碰撞測試到先進輔助系統,無一不體現出它對乘員和道路安全的高度重視。作為基於SEA浩瀚架構(Sustainable Experience Architecture)打造的豪華SUV,Zeekr X以720度全方位安全車身結構為核心,其門檻抗碰撞樑採用創新的三層「8管」能量吸收設計,可承受高達65噸(636 kN)的側面撞擊壓力。此外,車輛內部的密閉艙室設計,提供了極高的乘員保護。

Zeekr X搭載的自動緊急制動系統(AEB)更是測試中的亮點,其快速反應能力能精準識別行人、自行車及其他車輛,並及時制動,降低事故風險。同時,車輛的安全輔助功能更進一步減少因駕駛疏忽可能帶來的潛在危險,實現全方位的主動安全防護。

Zeekr X的設計考慮到各種極端情況。例如,當車輛在淹水環境中失去動力時,車門仍能在兩分鐘內操作,電動窗戶的功能亦持續有效,確保乘員能夠安全逃生。這一細節設計充分顯示了品牌對安全性的極致追求。

Porsche 保時捷 2024 年交付量再創新高!運動車市場不再只是夢想


在2024年,保時捷依然以強大的市場韌性突破重圍,交付了310,718輛車,儘管比去年略微下降了3%,但這並不影響品牌的表現。相反,這一數字展示了保時捷在全球範圍內不斷強化其運動車型的銷售力量,尤其是在電動化進程方面的顯著進展。電動運動車型的佔比從22%提升至27%,其中近一半是純電動車。

2024年,保時捷迎來了四款主要車型的世代更替,其中包括Panamera、Taycan、911和Macan,這標誌著保時捷在全球範圍內的全面產品更新。這樣的策略,使得保時捷在四大主要市場地區實現了銷售增長,並創下歷史性紀錄。

電動化突破!全電動Macan迎來成功首發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保時捷推出了全新全電動Macan,並在2024年末成功交付了18,278輛。這款車型自9月末起逐步進入市場,並且在多個國家同時提供燃油版本與電動版本,顯示出保時捷在電動車市場的堅定步伐。然而,這一變化對整體Macan銷量的影響仍然顯著,總交付量達82,795輛,雖然比去年下降了5%,但這是因為歐洲地區停止了燃油Macan的銷售,並逐步引入全電動版本。

各大市場的表現差異,歐洲強勢增長,美國依然是最大市場
在2024年,保時捷在全球五大市場中有四個市場實現增長,顯示出其全球銷售策略的成功。歐洲(不含德國)市場增長了8%,交付了75,899輛車,而在德國本土市場,交付量達到了35,858輛,增長了11%。北美市場依然是最大的銷售區域,交付量為86,541輛,增長了1%。中國市場則受困於持續的經濟挑戰,銷量下降了28%,僅交付了56,887輛。儘管如此,保時捷依然堅持其基於價值的銷售策略,力求平衡需求與銷量。

經典911持續受歡迎,718系列也創新高
2024年,911這款經典的運動跑車依然維持著高度的市場熱度,交付量達50,941輛,比2023年增長了2%。同時,718 Boxster與718 Cayman系列也表現強勁,交付量達到23,670輛,比去年增長了15%。保時捷在這些運動車型上的成功,可謂是品牌持續吸引高端消費者的關鍵。

Cayenne大放異彩,Taycan遭遇挑戰
在2024年,Cayenne成功成為保時捷銷量最好的車型,交付量達到102,889輛,比去年增長了18%。這款車型的成功,無疑證明了保時捷在SUV市場的強大競爭力。而Taycan系列,作為保時捷首款全電動車型,則遭遇了不少挑戰,交付量為20,836輛,較去年下降了49%。這一變化反映了電動車市場的轉型期,Taycan的增長放緩,也許是因為消費者對新一代電動車的期待較高。

2025年展望:保時捷將迎接更多挑戰與機遇
展望2025年,保時捷依然對未來充滿信心。Detlev von Platen表示,雖然經濟與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可能會對品牌的表現構成挑戰,但保時捷將依然致力於加強其品牌全球競爭力,並且根據各地市場的需求調整銷售策略,從而繼續堅守價值銷售的原則。

保時捷在2024年的表現無疑展示了其強大的品牌實力與市場適應能力。儘管面臨來自經濟環境與市場需求變化的挑戰,保時捷仍成功交付了超過30萬輛車,且在全球市場上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尤其是在歐洲和美國市場。電動化進程的加速,尤其是全電動Macan的成功首發,為保時捷帶來了新的增長動力。

從個人角度來看,保時捷的策略無疑是值得其他高端品牌借鑒的範例。無論是經典911系列的穩定增長,還是Cayenne在SUV市場的成功,都顯示出保時捷如何將傳統運動精神與現代技術相融合。而電動化的轉型,儘管面臨不少挑戰,但我相信保時捷的市場定位和品牌魅力,將使其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持續占據有利位置。

BMW 集團在挑戰重重的市場中逆勢增長,2024 年電動車銷量再創新高!


在2024年,BMW集團依然保持著強勁的增長勢頭,無論市場如何變幻,都成功交付了42.66萬輛純電動車,實現了13.5%的銷量增長,顯示出該集團對電動化轉型的強大決心與持續發力。BMW和MINI兩大品牌均錄得了雙位數的增長,分別交付了36.85萬輛 (+11.6%) 和5.6萬輛 (+24.3%) 純電動車。而超豪華品牌Rolls-Royce則以大幅增長的形式,交付了1890輛電動車,增幅達479.6%。這些數字,無疑是BMW集團在2024年中電動化進程中最亮眼的證明。

儘管2024年上半年,BMW集團的交付量與去年持平,但下半年卻遭遇了不少挑戰,特別是與集成式制動系統(IBS)相關的交付停擺,以及中國市場需求的疲軟,都對其銷售表現產生了影響。這也使得BMW集團在下半年調整了全年銷售預測,最終以245萬輛的新目標交付量完成了全年銷售。電動化車型佔集團總銷售的24.2%,其中純電動車佔17.4%。

BMW品牌表現穩定,歐洲與美國市場表現強勁
2024年,BMW品牌的總交付量為220萬輛,儘管下降了2.3%,但憑藉其全面的產品組合和技術優勢,BMW依然在全球市場保持領先地位。特別是在歐洲市場,BMW在義大利、法國和英國等國家實現了雙位數的增長,並且在美國市場也有不小的增長。而在德國,儘管純電動車市場放緩,BMW依然在新註冊的BEV車型上實現了增長。

MINI品牌堅持創新,電動車銷量強勁
MINI品牌在2024年更新了其全系產品,並成功實現了BEV銷量的爆發性增長。儘管整體銷量下降了17.1%,但該品牌在第四季度幾乎將其純電動車銷量翻倍,達到了2.97萬輛。這也為MINI品牌未來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M GmbH與Rolls-Royce:豪華和運動性能同步增長
M GmbH的銷量在2024年達到了206,582輛,增長了2.1%,創下了歷史新高。這一數字顯示出BMW對高性能車型的需求持續增長。而Rolls-Royce儘管面臨市場挑戰,總交付量仍達到了5712輛,雖然下滑了5.3%,但仍堅守在豪華車市場的高端地位。

BMW Motorrad繼續破紀錄,兩輪市場火爆
值得一提的是,BMW Motorrad在2024年依然表現出色,售出了21.04萬輛摩托車和踏板車,增長了0.6%,創下了新紀錄。

BMW集團的表現無疑給我們帶來了不少驚喜。在面對全球市場的不確定性和挑戰時,BMW的堅持與創新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特別是對於電動車市場的布局,BMW似乎早有準備。從電動化轉型的堅定步伐到在各大市場的持續增長,我相信BMW不僅能在短期內維持其競爭力,還將為未來的技術創新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

而在個人感受上,BMW的轉型讓我越來越期待它未來的發展,尤其是M GmbH和MINI的增長,無疑表明品牌依然將運動性能與豪華感完美結合,未來會有更多令人期待的車型出現,這無疑會成為許多車迷心中的夢想之選。尤其是他們在電動車領域的布局,若能持續發力,未來十年或許會看到更多突破性的產品。

BWT Alpine F1 車隊再添實力股!Ryō Hirakawa 加入 2025 測試後備車手陣容


BWT Alpine Formula One Team 宣布,將日本賽車手 Ryō Hirakawa 加入車隊,成為 2025 年 F1 賽季的測試及後備車手,進一步豐富車隊可調動的駕駛人才庫,並為未來的測試與駕駛工作提供更多支援。

作為測試與後備車手,Ryō Hirakawa 將參與 Alpine 車隊的 TPC 計劃,並協助車隊進行汽車開發與技術優化,特別是通過車隊的模擬器進行訓練。最引人注目的,當然是他將在日本 Grand Prix (4月) 的 Suzuka 賽道上,參與自由練習 1(FP1)賽段的駕駛工作,這也將是他在家鄉賽道的首次亮相。

Hirakawa 擁有豐富的賽車經驗,不僅參加過超級方程式(Super Formula)、耐力賽(Endurance)及超級 GT 等多項賽事,還在 2023 和 2024 年進行過 F1 車輛測試。他在 2022 年成功拿下勒芒 24 小時耐力賽的總冠軍,並且是 FIA 世界耐力錦標賽(WEC)中的雙料超級賽車冠軍(2022 和 2023)。

這項公告恰逢東京車展(10-12 月)前夕,將為車隊接下來的賽季增添不少話題。

Ryō Hirakawa 在談及此次加盟時表示:「能夠加入 BWT Alpine Formula One Team,成為 2025 賽季的測試與後備車手,我感到無比榮幸。對賽車手而言,能夠在 F1 賽車上賽道是最高的目標,我非常期待能夠在日本 Grand Prix 中,站在家鄉觀眾面前,駕駛自由練習 1(FP1),同時也很高興能與車隊一同測試舊款賽車。這是一次極好的機會,能夠與這支充滿熱情的團隊共同合作,並利用車隊廣泛的駕駛經驗,我期待能與大家共同努力,讓 2025 年成為車隊的新高峰!」

BWT Alpine F1 車隊車隊主管 Oliver Oakes 表示:「我們很高興能將 Hirakawa 帶入車隊,並安排他在日本站的自由練習 1 擔任駕駛員,這對他而言無疑是一次難得的家鄉比賽機會。他的加入,將為車隊帶來多元化的賽車經驗,也進一步擴充我們的人才庫,並為未來賽季的開發工作提供強大支持。我們非常期待能與他一同迎接 2025 年的新挑戰。」

Ryō Hirakawa 的加入,無疑為 BWT Alpine 車隊帶來了更多的選擇和潛力。這位來自日本的賽車手,無論在耐力賽、超級方程式,還是在 F1 的測試中,都展現出了不小的實力。他不僅能夠幫助車隊進行技術開發,還能在日本 Grand Prix 中的亮相,為車隊增添不少亮點。對於車迷來說,看到 Hirakawa 在 F1 賽場上展示自己的實力,不僅是他個人的成就,也是日本賽車文化的再次崛起。相信這樣的跨界合作,將會為車隊帶來更多正面的影響,也讓 F1 的賽季變得更加值得期待。

BWT Alpine F1 Team 簽下未來新星 Franco Colapinto 迎接全新挑戰!


BWT Alpine Formula One Team 宣布,已與 Williams Racing 簽訂協議,成功引進年僅 21 歲的阿根廷天才駕駛員 Franco Colapinto,並將他納入團隊,成為 2025 年 F1 賽季的測試與後備車手。

Colapinto 的加入,無疑為 Alpine 車隊注入了新鮮血液,這位年輕的賽車手將在新賽季中,與 Paul Aron 及 Ryō Hirakawa 一同,參與多場 Grand Prix 測試,並在車隊位於英斯頓的駕駛模擬器進行技術支持。這一多重身份的安排,不僅能為車隊提供靈活的駕駛服務,還能為日後發展鋪路。

Colapinto 在回應此次加盟時表示:「能夠加入 BWT Alpine Formula One Team,我感到無比興奮!首先,我要感謝 Williams Racing 從我進入學院開始的全力支持,直到阿布達比的最後一場比賽。他們讓我實現了進軍 F1 的夢想,這份感激將永遠銘記在心。現在,迎來了全新的一頁,能與 Alpine 一同面對這個挑戰,對我來說是極大的榮幸。感謝 Luca、Flavio 和 Oliver 對我的信任,並熱烈地歡迎我加入這個大家庭。我迫不及待地想要開始這段旅程,並期待未來的成就。同時,衷心感謝所有贊助商和夥伴,感謝你們在 2024 賽季的支持,讓這一切成為可能。還有我在阿根廷的粉絲們,‘Muchas gracias!’ 你們的熱情與鼓勵對我來說意義重大。讓我們一起期待 2025 及未來的更多突破!」

BWT Alpine F1 車隊的執行顧問 Flavio Briatore 表示:「我們非常高興與 Williams Racing 達成協議,簽下 Franco Colapinto。顯然,他是當前賽車界最具潛力的年輕車手之一。去年的 F1 賽場亮相讓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感到驚訝,而他作為新人的表現也讓人印象深刻。我們始終把眼光放在未來,而他的加盟,意味著我們擁有一批優秀的年輕車手,未來可以攜手共進,為車隊的長期成功鋪路。」

Aston Martin Vantage Roadster 頂級跑車的「露天」狂喜


Aston Martin 在2024年推出的 Vantage Coupe 經典款式,憑藉其卓越的性能與豪華設計,瞬間成為了跑車愛好者的心頭好,而如今,全新 Vantage Roadster 的登場,則將駕駛樂趣推向了新高峰。這款露天跑車不僅完美繼承了 Vantage Coupe 的動態表現,更在敞篷設計上做出革命性突破,為熱衷駕駛的車迷們帶來一份真正的自由與快感。


Vantage Roadster 搭載了 Aston Martin 的 4.0 升 V8 雙渦輪引擎,最大輸出達 665 馬力(PS)與 800 牛頓米(Nm)扭矩,這使得它的性能指標令人震驚:0-60mph 僅需 3.5 秒,最高時速可達 202 mph。這樣的驚人數據,與其精密調校的懸掛系統、輕量化車身結構,確保了它在加速、過彎以及操控上的極致表現。Vantage Roadster 用它獨有的聲浪,帶來駕駛者在開放道路上的狂野體驗——每一次駕駛都像是在與風和引擎共舞。


不同於傳統的敞篷車,Vantage Roadster 在設計上顛覆了對敞篷車的常規理解。從車身輕量化的鋁合金結構,到為了保持剛性而特別設計的剪切面與結構支撐,Aston Martin 遵循著「零妥協」的設計理念,既保證了敞篷車的開放感,又沒有影響到車輛的剛性與操控。特別是那個以「Z折疊」機構運作的自動車頂,不僅操作速度快,僅需 6.8 秒便可完成頂篷開關,且能在車速最高達 31mph 時進行操作,這無疑是當今市場上最先進的頂篷設計。


Vantage Roadster 的外觀延續了 Vantage Coupe 的動感美學,並在敞篷車的形式下進行了優化。無論是車頂升起還是收起,Vantage Roadster 都能完美保持那種低趴的跑車姿態,車身的比例感極為精緻。經典的 Aston Martin 前格柵、雕塑感的車身曲線以及專屬顏色選擇,無不展現著這款跑車獨特的藝術魅力。特別是新加入的三種顏色——Iridescent Sapphire、Satin Iridescent Sapphire 和 Bronze Flare,更讓這款車的視覺效果上升到一個全新的層次。


當你駕駛著 Vantage Roadster 往前行駛時,那聲音會讓你每一個細胞都感受到震撼。引擎的轟鳴聲不僅來自 V8 動力的強大,更在敞篷開啟時達到高潮,仿佛在為駕駛者帶來一場視聽盛宴。無論是在公路上馳騁,還是駛入高速彎道,Vantage Roadster 都能為駕駛者帶來如同賽道一般的駕駛樂趣。而當車頂放下,那段「開放」的路程更是變得無比真實與激動人心。


Vantage Roadster 是一款讓人無法抗拒的作品。它不僅僅是一輛跑車,更是一場對「駕駛」的深刻詮釋。在如今的敞篷跑車市場上,這款車給人帶來的駕駛激情是無與倫比的。從精湛的動力到精美的設計,每一處細節都透露著工程師們對完美的追求。若你是那種渴望開放道路、想要感受每一個駕駛瞬間的車迷,Vantage Roadster 無疑是你心中的最佳選擇。而且,隨著這款車的誕生,Aston Martin 也成功將敞篷車的設計進行了突破性提升,將豪華、性能與開放式駕駛的快感融合成為一個完整的體驗。如果你問我是否想擁有它,我的回答是不僅僅是想,而是急切地渴望。

Suzuki 鈴木首次挑戰電動市場!e VITARA 揭示電動新世代


Suzuki(鈴木)在印度首度公開其首款純電動車(BEV) e VITARA,並宣布將於 2025 年夏季起陸續在印度、歐洲及日本等市場發售,正式展開品牌的電動化新篇章。這款純電動 SUV 是鈴木「全球電動化戰略」的重要一步,顯示品牌在環保與創新上的決心。

e VITARA 的首次亮相可以追溯至 2024 年 11 月在意大利米蘭的全球首發,而這次於印度德里舉行的 Bharat Mobility Global Expo 2025,是其量產版本的正式公開。新車將於鈴木子公司 Maruti Suzuki 位於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工廠生產,成為品牌進軍全球電動市場的先鋒。

這次展出的車輛包括多種車身顏色的量產版本及技術展示車,如搭載於 e VITARA 的 eAxle 驅動單元 等電動技術。Suzuki 同時強調會善用其在印度龐大的銷售及服務網絡,積極擴建充電設施,為用戶提供可靠的電動車生態系統,推動印度電動化發展。

Suzuki 社長鈴木俊宏於發布會上表示:「作為鈴木全球電動化戰略的第一款車型,e VITARA 承載著品牌對於未來十年的技術願景與可持續發展承諾。」他提到,Suzuki 在設計此車時,深入研究了消費者對電動車的需求,並致力於讓 e VITARA 成為一款結合環保、經濟效益與實用性的電動車,為用戶提供安心的電動出行選擇。

Suzuki 一向以親民和實用的車款見稱,而 e VITARA 的推出正是對電動化大趨勢的積極回應。雖然印度市場的電動車基建尚在發展中,但 Suzuki 憑藉其強大的在地網絡,確實有能力在這片新興市場佔據有利位置。作為一位汽車評論人,我非常期待這款車能否延續鈴木在小型 SUV 市場的成功,同時引領更多消費者接觸純電動車。如果 e VITARA 的價格策略合理並提供可靠性能,這或許將成為電動車市場的下一匹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