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di 及 Volkswagen 於 CeBIT 德國漢諾威電腦展合作推出名為「James 2025」的虛擬智能車廂,可依照不同的需求自動調節,例如改為自動駕駛後,座椅將會自動退後至最舒適的位置,並且會調整光線,螢幕也會顯示出行駕路線所需時間。Volkswagen CEO Prof. Dr. Martin Winterkorn 表示目前最困難的不是技術層面,最大問題是需要與 IT、商界及通訊界等產業合作才能將成功將這項科技推廣出去。
2014法拉利倍耐力杯亞太挑戰賽首站比賽在馬來西亞雪邦賽道燃起戰火,為親臨現場的車迷們獻上了一場充滿激情的饕餮大戰。 Philippe Prette(香港) 和 David Tjiptobiantoro (印尼)在第一天的排位賽中首戰告捷, 分別贏奪得了倍耐力組和殼牌組的排位賽冠軍。首先通過終點的是倍耐力高級組車手Max Blancardi (義大利 )。倍耐力組比賽最大的亮點來自Prette 和Weng Sun Mok(馬來西亞)的激烈競爭,最後Prette只以微弱優勢獲得第一,獲得第三的是Steve Wyatt(澳大利亞)。 David Tjiptobiantoro(印尼)在殼牌組的比賽中表現精彩,他以第4位起步,在比賽中一路遙遙領先,獲得第一。而第二名的爭奪異常激烈,Paul Van Lohenhout (澳大利亞)和Voravud Bhirombhakdi (泰國)幾乎同時抵達終點,Paul Van Lohenhout (澳大利亞)僅以微弱優勢獲得第二。
在第二天的正賽中Steve Wyatt(澳大利亞)和David Tjiptobiantoro(印尼)分別獲得倍耐力組和殼牌組的冠軍。 Max Blancardi(義大利)則以倍耐力高級組車手身份,再次跑出全場最快速度。在倍耐力組比賽中,Steve Wyatt(澳大利亞)率先衝破終點,而贏得排位賽冠軍的Philippe Prette表現欠佳。 Weng Sun Mok(新加坡)以2.5秒優勢超越Angelo Negro(義大利),排名第二。在殼牌組比賽中,David Tjiptobiantoro(印尼)再次從第4位起步,不停超越,最終摘得桂冠。亞軍和季軍的爭奪戰也尤為緊張,分別由Paul Van Lohenhout(澳大利亞)和Francis Hideki Onda(中國香港)獲得。
1 系與 2 系 Coupe 擁有相同的底盤和錶板設計,但 2 系的車身則找不到 1 系的影子,有其自己的頭尾燈、車頭入風口和前後泵把設計。推出有兩年多的 1 系,其有點像老虎狗的車頭模樣,我至今仍覺得怪怪的,新 2 系的面孔一推出來我便喜歡,其頭燈內側有一鷹咀模樣的尖勾,下方左右入風口連成「X」形的造型,兩側同樣設有能將前輪拱內的亂流擾過輪胎排走的 Air Curtains 入風口;2 系和 1 系有相同的前後輪距,而 2 系的車身則長 11cm,而且稍矮和闊丁點,加上貌似縮水 4 系 Coupe 的頭長尾短車身比例,摺出來的腰線和窩入的車側線條,外形得分甚高;車子最闊之處在於後沙板臀部位置,即屬「啤梨身形」,如形容女仕,可要承受後果,但對車來說,則有如躲藏準備彈出獵食的大貓般的雄姿。
2 系的車廂與 1 系沒有分別,獨立的儀錶盒,微微面向駕駛者的中控台,層層疊的設計,很美。屬 Sport Line 版本的這部,與 1 系的 Sport Line 一樣,皮軚盤有紅色縫線,啞銀色錶版飾塊配 matt coral red 啞紅色橫條,有「BMW Sport」門檻牌,車匙有襯色邊線,儀錶有獨特的字體和紅色格格。方便的設備也與見過的1系一樣,有大大的前乘客雜物盒、可插入一公升水樽的門邊 pockets、中央手枕連雜物盒等,標準的後座椅背可 60/40 分拆,optional 可配 40/20/40 後座,論方便上落程度,當然不能與 5 門的1系相比,這亦是駕駛 coupe 車的代價,不算闊落的後座空間亦與 1 系差不多。390 升的行李箱容量其實比 1 系的 360 升更大。
Audi 將於本週末3月22至23日,假金鐘道 88號太古廣場一期舉行《全新Audi A3 Sedan及S3 Sedan車展》。承傳品牌銳意求變的設計及造車理念,Audi 再次傾力打造外型與實用性兼備的車款–全新豪華動感四門房車A3 Sedan及高性能跑房S3 Sedan 隆重登場。 連同全線Audi A3型號於本周末於太古廣場同場列陣, 讓車迷能一次過近距離欣賞Audi A 3車系,集豪華、動感及細膩於一身的設計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