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 C
Hong Kong
Thursday, May 1, 2025
主頁 博客 頁面 7

氫能再進化!Hyundai 全新 NEXO 燃料電池 SUV 續航破 700 公里


Hyundai於韓國首爾移動展上,全球首度公開了劃時代的全新NEXO氫燃料電池SUV,新車不僅徹底革新設計語言,更在性能、空間與智慧科技上全面升級,象徵著品牌27年氫能研發經驗的最新成果。透過更高效率的燃料電池系統,新一代NEXO實現了超過700公里續航(WLTP標準),加氫僅需5分鐘,再次樹立了業界的標桿。

外型設計上,全新NEXO採用Hyundai最新發表的「Art of Steel」設計理念,靈感源自鋼材本身的強韌及塑形能力,透過俐落剛毅的線條與結構展現強烈的肌肉感,凸顯現代且充滿自信的視覺印象。獨特的HTWO氫能專屬頭燈與四點式尾燈設計,使NEXO無論晝夜均辨識度極高。車身提供六款車色選擇,包括獨具韓國文化魅力的Goyo Copper Pearl,透過三層塗裝工藝,隨著不同角度光線呈現多重色澤變化,極具質感。


內裝方面,全新NEXO尺寸較上一代更為寬敞,提供993公升行李空間,並能輕鬆容納四套高爾夫球袋。座艙強調家的溫暖與高科技結合,配置駕駛導向的曲面數位儀表與12.3吋中控觸控螢幕,並搭配智慧數位後視鏡及側後視鏡,提供極佳的視野。前排座椅更具備尊榮級腿托功能,後排則提供通風與更寬敞的斜倚角度,進一步提升乘客舒適性。此外,大量使用永續材料,如生質皮革、回收塑料等,實踐Hyundai的環保永續願景。

性能層面上,新一代NEXO的燃料電池系統輸出功率達到110kW,較前代提升16%,搭配全新馬達系統使總體動力輸出由135kW升至190kW。0-100km/h加速更縮短至7.8秒(前代9.2秒)。同時氫燃料儲存能力提升至6.69kg,進一步延長續航力,搭配優化的空氣力學設計與主動降噪技術,行車質感顯著提升。此外,歐洲版本更具備1,000kg的拖曳能力,實用性大增。


科技配置亦領先同級,新車配備新世代ccNC智慧連網座艙,內建12.3吋雙螢幕整合儀錶與娛樂系統,支援OTA無線更新及AI語音互動;另有全新無線手機快充裝置,並支援NFC數位鑰匙。此外,V2L車載供電功能可支援戶外露營或其他用電需求,更具實用性。

安全方面,NEXO採用高強度多骨架車體結構並配備多達9具安全氣囊,搭載包括前方防碰撞、車道維持、盲點警示、智能限速輔助、高速公路駕駛輔助等全方位主動安全系統,全方位守護駕駛與乘客的安全。


作為專業汽車編輯,我認為Hyundai全新一代NEXO的登場,不僅再次證明品牌在氫燃料電池領域的技術領先地位,更象徵氫能汽車正逐步邁入主流市場。新車以高效能、零排放與卓越的智慧科技,完美結合了駕駛樂趣與永續環保,必將為全球未來出行帶來新典範。

Hyundai IONIQ 6 全新改款亮相!N Line版預告「真電動性能車」來襲


Hyundai 於 2025 首爾移動展發表全新 IONIQ 6 及 IONIQ 6 N Line,全面升級外觀與內裝,同時預告高性能版本 IONIQ 6 N 將於 7 月正式現身,挑戰電動跑房市場新標竿。


自 2022 年首度登場以來,IONIQ 6 憑藉流線輪廓與獨特空氣力學美學,成功奠定 Hyundai 電動房車新形象。今次改款以「Pure Flow, Refined」為設計主軸,將整體車身輪廓進一步優化,比例更平衡、線條更滑順,尤其頭尾細節重新雕塑後更具高科技感。新 IONIQ 6 的車頭採用更立體的鯊魚鼻造型,車身線條拉長,搭配黑色下裙邊延伸至車門,創造出整體低趴流線的視覺感。尾部大幅改動,移除原有大型尾翼,改用一體化鴨尾設計,不僅更簡潔,也保留空力功能。新款日行燈與主燈採用分離式設計,前後保險桿加入鍍鉻橫向飾條,拉寬整體視覺比例。



內櫳延續「Mindful Cocoon(沉浸繭室)」概念,但用料與介面全面優化。方向盤重新設計,門板與中控台用上更高階材質,冷氣控制螢幕放大,提升使用便利度。整體介面設計更貼近「科技與舒適並重」的豪華EV定位。同期亮相的 N Line 版本大玩視覺衝擊,前後保險桿採用「雙翼式雕塑線條」,靈感來自品牌旗下性能實驗車 RN22e,營造出更侵略性的視覺張力。車側側裙用上單一強化線條,下盤更顯低重心,尾部大量採用黑色塗裝,配合 Parametric Pixel 灯組,將數位風格與性能氣息合二為一。


N Line 並未公佈動力細節,定位上預期為 N 性能車的前哨版本,主打更進取的設計感與街道跑格調性,吸引喜歡外型凌厲但不需極致動力的用家。Hyundai 同場更以短短一段預告影片,暗示真正的高性能版 IONIQ 6 N 將於 2025 年 7 月亮相。根據過往 RN22e 實驗車資料,未來量產版本有望搭載雙馬達四驅系統、800V 架構與電子差速器等性能武器,挑戰 Model 3 Performance、BMW i4 M50 等中高階電動跑房。若 IONIQ 6 N 成真,將成為 Hyundai N 性能家族中第一款純電四門車型,也有機會打開韓系品牌在高性能電動車市場的新局面。


Hyundai 劍指 Tesla 與德系電房市場,再證其設計實力不容忽視
從這次亮相的 IONIQ 6 改款與 N Line,不難看出 Hyundai 正進一步鞏固其「設計導向+技術突破」的品牌策略。當主流市場仍集中在 SUV 電動化之際,Hyundai 選擇重壓四門跑格房車領域,某程度上也是押注消費者未來對駕駛樂趣與美感需求的回歸。IONIQ 6 N 系列的推出,已不再是單純的設計練習,而是 Hyundai 對高性能電車主導權的一次正面挑戰。相對於只靠數據與直線加速比拼的EV世界,Hyundai 願意投入精力在空氣力學、駕駛回饋與內裝體驗,證明他們認為駕駛者仍然重視車與人之間的互動感。

對香港市場而言,若未來能引入 IONIQ 6 N Line 或 N,會為偏好房車而又不願捨棄性能的買家提供嶄新選項。在 SUV 主導的年代,這類作品更顯珍貴。

Audi 全新 A6 Sedan 世界首度亮相在即!設計、空氣力學與駕乘體驗全面升級


Audi 即將於 4 月 15 日舉行全新 A6 Sedan 的全球首發活動,率先釋出細節照,展示其在設計美學與行車舒適性上的全面革新,預告新一代德系行政房車的進化方向。作為品牌最具代表性的中大型房車之一,A6 Sedan 一直是 Audi 對高端行政座駕的最佳詮釋。今代新車不單是中期小改款,而是從設計、空氣力學至駕乘體驗都作出系統性升級,進一步拉近與旗艦A8的技術距離,亦有望重燃豪華房車市場的戰火。

新一代 A6 Sedan 最大賣點之一,是重新詮釋何謂「空氣力學美學」。Audi 表示,新車外觀每一條摺線、每一塊車身曲面都經過精密空氣流體測試,務求壓低風阻係數同時保持品牌一貫的簡潔銳利風格。更低的風阻,不單提升燃油效率,亦有助減低風噪,令高速行駛更靜更穩。

Audi 強調,這次升級不單針對舒適度,更全面優化底盤動態表現。透過更平衡的懸掛調校與動力分配,無論市區日常代步還是高速長途駕駛,A6 Sedan 都能提供更高的操控精度與乘坐質感。即使未來主力市場轉向電動化,Audi 仍堅持傳統內燃引擎與機械動態的極致打磨,展現其「汽車工程」底蘊。

Audi 已宣布將於4 月 15 日(星期二)香港時間晚上 8 點正,透過線上平台 https://we.audi/a6sedanreveal 進行全球首發直播,屆時將完整公開新 A6 的設計細節、技術重點及影片素材。Audi MediaCenter 將同步上架新聞資料與高清照片,供傳媒與車迷參閱。

在 SUV 成為主流的今天,Audi 願意投資資源去刷新一部傳統三廂中大型房車,其實反映出一種市場判斷:依然有一批對「駕乘質感」與「設計細節」有堅持的買家存在。尤其在歐洲與亞洲部分市場(例如德國、日本、香港),行政房車仍具備獨特象徵意義,不少企業主管或專業人士依然偏好低調沉穩的房車造型,而非一味「大肚高頭」的SUV。Audi 今次對 A6 的重塑,正正為中大型豪華房車注入一股「新德式冷靜美學」。無需浮誇裝飾,靠的是極致比例、風阻系數的細節追求與動態平衡技術,讓用家感受到每一下油門與轉向之間的工程思維。這不只是為了爭一時話題,而是試圖延續真正的汽車品味。對於香港用家而言,若新 A6 能於未來以 Plug-in Hybrid 或 Mild Hybrid 形式引入,再配合 Audi 一貫精緻用料與安靜車廂表現,將會是行政市場中最具代表性的選擇之一。

半世紀碳纖維傳奇:McLaren 從 MP4/1 到 W1 的極致輕量進化之路


作為汽車界的科技先鋒,McLaren不僅於F1賽事中屢創佳績,更將源自賽道的頂尖科技落實到量產超級跑車當中,而其中最令人矚目的,莫過於品牌對碳纖維技術將近半世紀的執著與突破。從1981年McLaren MP4/1賽車首次採用全碳纖維底盤,到最新推出的極致超跑McLaren W1,碳纖維輕量化科技,已成為McLaren基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回顧碳纖維技術的發展,McLaren可謂是全球領先者。1981年的MP4/1賽車是史上第一部採用完整碳纖維單體底盤的F1戰車,由著名設計師John Barnard主理,不僅成功改寫了賽車的設計標準,更在當年意大利站John Watson以時速140mph(約225km/h)發生嚴重意外後奇蹟般毫髮無傷地走出車輛,徹底證明碳纖維的安全性與可靠性,從此為賽車安全標準立下新里程碑。


而1993年誕生的傳奇跑車McLaren F1更將碳纖維技術首次應用於量產道路車型,以全碳纖維單體結構及車身,締造輕達1,140kg的車重與627匹馬力的極致輸出,成為當時全球最快量產車。McLaren F1不僅在道路上展現卓越性能,更以GTR版本於1995年稱霸利曼24小時耐力賽,將碳纖維科技從賽道成功移植到道路,再度回歸賽道,成為汽車史上的經典傳奇。


進入21世紀,McLaren 12C於2011年以革命性的MonoCell單體碳纖維座艙,正式開啟品牌全新量產世代。MonoCell僅重75kg,具備極高的抗扭剛性,令McLaren成為首個將全碳纖維底盤大量生產的超跑品牌,也奠定後續車型的輕量化基礎,包括之後的McLaren P1於2013年推出的MonoCage全碳纖維座艙,更將高效能油電混合系統直接整合至結構之中,整個結構重量僅有90kg,為全球展示了電動化與輕量化並非相互衝突的可能性。


2017年的McLaren 720S再進化Monocage II結構,進一步強化車身剛性並降低車重,透過超薄車頂支柱設計改善視野及空間感,並以碳纖維強度實現「無需額外加固」的Spider敞篷結構,兼具日常實用與極致操控。2018年,品牌更於英國謝菲爾德投資建立了全新的McLaren Composites Technology Centre (MCTC),專注於開發新一代碳纖維技術,生產包括McLaren 765LT及後續新世代車型的關鍵碳纖維零件。

2021年登場的Artura採用全新McLaren Carbon Lightweight Architecture (MCLA)架構,專為混合動力系統設計,進一步提升底盤剛性、降低重量,亦是品牌首個於Woking以外大規模量產的碳纖維單體架構,並整合電池安全艙等先進結構,再次刷新碳纖維量產規模的新高度。


如今,2024年即將登場的McLaren W1將再次刷新品牌在碳纖維領域的極致追求。W1採用名為Aerocell的碳纖維底盤,透過預浸碳纖維(pre-preg)與模具高壓成型技術,達到更高結構強度與更低重量。此外,底盤結合空氣動力學設計,車室底板抬高65至80mm以形成真實的地面效應,而透過固定式座椅及縮短70mm軸距設計,W1不僅實現更極致的重量控制,也呈現更緊湊的車身造型。

McLaren更以全新自主開發的ART (Automated Rapid Tape) 自動快速成型碳纖維技術,應用於W1主動式前擾流系統,達成重量更輕、強度更高,並顯著減少碳纖維材料耗損,為未來的工程研發開創更多可能性。


McLaren的碳纖維發展史不僅見證了汽車工業的技術突破,更體現了品牌在輕量化與性能完美融合的堅持。從最初的F1賽道科技移植到現代量產超跑,McLaren持續引領碳纖維應用潮流,成為全球頂級汽車品牌的指標。未來隨著W1及更多車型的問世,相信McLaren將繼續站在超跑科技的最前沿,引領汽車世界的下一個半世紀。

保時捷全面升級 PCM 系統:更高效能與全新功能


隨著新年度車型的變更,保時捷為其 911、Taycan、Panamera 和 Cayenne 車系帶來了全新的數位用戶體驗。經過全面更新的 Porsche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PCM) 系統,不僅在性能上有所提升,還新增了多項功能,包括支持 Dolby Atmos 音效技術、亞馬遜數位助手 Alexa 以及擴展的 Porsche Connect 套件。

保時捷一直以來都代表著動力、最先進的技術解決方案與極致的性能,而這不僅限於動力系統和底盤技術,也同樣適用於其數位體驗。隨著新年度車型的推出,911、Taycan、Panamera 和 Cayenne 車系將在 資訊娛樂系統 和新功能上迎來重大改進。

更高效能的 PCM 系統
新一代的 PCM 系統搭載了更強大的硬體,系統反應更為迅速。除了優化的運算效能外,還提供了更多的功能選項,如 第三方應用程式的直接訪問,用戶可以在 PCM 系統內原生使用大量應用程式。為確保穩定的數位體驗,Porsche Connect 套件已成為標準配備,並且可享有 10 年 的服務期。


全新應用商店與數位助手
自新年度開始,Porsche 也將推出 Porsche App Center,提供用戶直接訪問大量來自不同領域的應用程式,這些應用程式涵蓋了音樂、視頻、播客等流媒體服務,還有新聞、媒體庫、天氣等實用功能。除此之外,用戶還能找到有關旅遊景點、駕駛路線和電動車充電站的信息,甚至還有遊戲、卡拉 OK 和智能家居控制應用程式。Porsche 正在不斷擴展和改善其應用程式庫,為用戶提供更多選擇。

除此之外,Amazon Alexa 也將首次作為數位助手提供給駕駛者使用。用戶可以通過語音命令控制智能家居設備,例如開關車庫門、燈光等,還能搜尋信息、管理代辦清單和購物清單,播放播客或音樂,甚至查詢最新的天氣和新聞。Alexa 可通過語音命令「Alexa」啟動,也可以在 PCM 系統中設置為個性化按鈕或圖標開關。

身臨其境的 Dolby Atmos 音效技術
保時捷的 PCM 更新不僅限於性能提升,還對車內音效體驗進行了完美升級。首次搭載 Bose 和 Burmester 頂級音響系統的車型,將支持 Dolby Atmos 音效技術,為乘客帶來沉浸式的音樂體驗。Dolby Atmos 讓音樂與聲音在車內的每一個角落呈現出卓越的清晰度、深度與精確度,讓駕駛者和乘客彷彿置身於音樂會現場或一部音頻劇中,感受如同親臨其境的聽覺效果。為了體驗這種技術,用戶需要配備支持 Dolby Atmos 的音頻來源,並可通過 App Center 下載相關應用。

持續創新,提升數位駕駛體驗
透過這次全面升級的 PCM 系統,保時捷再次強調了其持續擴展服務範圍、提升車主駕駛體驗的決心。新年度車型的訂購已經開始,無論是從更高效能的 PCM 系統,還是更多元化的數位助手和娛樂功能,保時捷都在不斷突破界限,為用戶帶來更多與眾不同的駕駛樂趣。

將航空科技帶入頂級超跑!McLaren 全球首創 ART 碳纖維技術


作為碳纖維應用技術的業界先鋒,McLaren憑藉超過40年來於賽車與量產車上的經驗,持續推動著輕量化與性能的極限。而現在,品牌再度創下全球先河,首次將原本用於航空工業的碳纖維製造技術帶入汽車領域,正式推出革命性的「McLaren ART碳纖維」(Automated Rapid Tape),為超跑工程立下全新里程碑。


McLaren ART碳纖維技術,原理源自航太產業最新一代噴射機與戰鬥機的結構製造方式。不同於傳統以人工鋪設預浸材料(pre-preg carbon fibre)的生產方法,航空業界近年已開始利用機械臂自動精密堆疊複合材料帶(composite tape),製造機翼與機身結構,精度與效率都大幅提升。McLaren此次突破性的「Automated Rapid Tape」技術,則進一步以固定的複合材料沉積頭搭配可快速移動與旋轉的平台,成功大幅提高生產速度、精確度與量產可行性,真正實現超跑碳纖維結構的高效能工業量產。

這項創新技術帶來眾多前所未有的優勢。首先,工程師能夠自由調整纖維的排列方向,使材料在特定區域達到極致剛性,同時又能在其他部分保留適當彈性,徹底突破了傳統碳纖維材料的設計限制。透過精密調整纖維佈局,材料的重量分配得以最優化,尤其可將纖維密集集中在受力最大的連接點、邊緣及接合處,而其他低受力區域則可大幅減少用料,進一步強化「輕量化與高強度」的極致平衡,創造出更高性能、更高效率的結構。


ART碳纖維在生產過程中更大幅降低了廢料產生量,最多達95%的碳纖維材料可直接用於最終結構,生產效率大幅提升。由於是自動化生產,更能確保每個零件皆能達到極致精確度,降低因人工誤差導致的材料損耗,進一步確保產品品質的一致性。

而這一創新生產方法的另一大優勢,是大幅降低碳纖維零件的製造時間與成本,意味著未來McLaren能更大規模地將碳纖維應用在更多車身及結構零件上。這將徹底改變超跑業界對碳纖維材料應用的想像,不再僅局限於底盤或結構核心,而是更廣泛地延伸至整車的各個層面。

事實上,這項技術並非未來概念,而是McLaren已投入使用的現役技術。品牌位於英國謝菲爾德的McLaren Composites Technology Centre(MCTC)已正式安裝了ART碳纖維原型量產機組,並將於2025年正式擴充成工業級產線,大幅提高量產能力,真正實現頂級碳纖維零件的大規模工業生產。


McLaren首款應用ART碳纖維技術的量產車型正是品牌即將問世的極致超跑McLaren W1,該車配備的主動式前擾流固定翼面即採用ART碳纖維製作。由於採用ART技術,其剛性較傳統預浸材料高出約10%,對負責產生高達1,000公斤下壓力的前翼結構而言,是極為顯著的性能提升。未來,McLaren也計畫將ART碳纖維技術應用在更多W1量產零件上。

展望未來,McLaren ART碳纖維的誕生,為品牌下一代超跑架構提供了無限可能性。品牌更計畫透過這項革命性技術,研發下一代更輕、更強、更有效的超輕量碳纖維底盤結構,真正定義未來超跑的標準。


看到McLaren將航太領域的高端碳纖維生產技術成功轉化到超跑量產領域,實屬令人激動的汽車工程突破。這不僅再次證明McLaren在碳纖維輕量化科技的領導地位,更顯示品牌不斷推陳出新、追求極致性能的決心。我深信隨著ART碳纖維技術的量產化與普及,McLaren未來的產品勢必能以更極致的性能與更高的價值,徹底改寫頂級超跑市場的標準。

Daimler Truck 建立歐洲最大半公共充電網絡,加速電動貨車發展!


Daimler Truck 計劃在 2030 年前建設歐洲最大半公共充電網絡,目標在各地設置超過 3,000 個快速充電站,為電動貨車提供更便捷的充電體驗。這將有助於解決當前重型電動商用車充電基建嚴重不足的問題。目前全歐洲可用於貨車的快速充電站不足 1,000 個,遠遠未能滿足未來需求。根據 ACEA(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估算,到 2030 年,歐盟要達成碳排放減排目標,至少需要 35,000 個功率達 800 kW 以上的充電站,因此 Daimler Truck 的計劃無疑將對市場帶來重大影響。


TruckCharge:讓充電站發揮更大價值
Daimler Truck 將透過 TruckCharge 計劃,讓擁有充電設備的業者開放充電站予外部車輛使用,變成收費式的「半公共充電站」,以提升充電站的利用率,進一步擴展充電網絡的覆蓋範圍。TruckCharge 預計 2025 年第三季正式投入運作,將與現有的公共充電網絡互補,例如 Milence(由 Daimler Truck、TRATON GROUP 和 Volvo Group 合資成立的充電網絡營運商),計劃在 2027 年前設立 1,700 個高速公共充電站。

Daimler Truck 的 eMobility/H2 業務負責人 Martin Hink 表示:「TruckCharge 計劃希望解決電動貨車充電基建上的重大缺口,讓充電站擁有者能夠增加收入,同時也為電動貨車車主提供更靈活、低成本的充電選擇。」TruckCharge 不僅提供充電服務,還包含預約、支付等功能,確保用戶能夠更高效地規劃充電時間。


Daimler Truck 進一步擴展公眾充電網絡
除了發展半公共充電站,Daimler Truck 亦在歐洲擴展公共充電服務,TruckCharge 用戶可透過 Mercedes ServiceCard 連接 UTA Edenred 網絡,享受 28 個歐洲國家的公眾充電站服務,並於 2024 年內陸續擴展至更多市場。


商業電動化勢不可擋,充電基建成關鍵
隨著全球物流業不斷向電動化邁進,充電基建已成為電動貨車發展的最大障礙。Daimler Truck 這次的大規模投資,將有助於改善電動貨車的運營環境,提升商業車隊對電動化的接受度。相比於傳統柴油車,電動貨車雖然在營運成本上更具優勢,但如果充電配套不足,車隊的轉型仍會面對巨大挑戰。Daimler Truck 這次的計劃無疑是為行業「鋪路」,讓電動貨車發展更具可行性。至於未來這個充電網絡能否真正發揮效用,就要看市場的接受程度以及實際執行情況了!

終極告別作!Toyota GR Supra MkV Final Edition 限量紀念版


回歸六年,經典再見。Toyota GR Supra自2019年在品牌掌門人豐田章男(Akio Toyoda,又名Morizo)的親自操刀下重新問世,六年間不僅證明其在賽道上的實力,也成功征服了無數車迷的心。2026年式GR Supra將以特別打造的「MkV Final Edition」限量版作為這一世代的最終章,向這部傳奇跑車致敬。


GR Supra自誕生以來即融合Toyota GAZOO Racing嚴苛的賽道實戰經驗,並在全球頂級賽事中屢創佳績,包括Formula Drift、美國及日本Super Taikyu系列賽事,以及充滿挑戰的Nürburgring 24小時耐力賽等。藉由「Kaizen」持續改良精神,Supra每年不斷更新優化,而這次Final Edition更將累積多年的賽道經驗完整落實在量產車款,進一步提升駕馭樂趣。


GR Supra MkV Final Edition在操控與動態表現上都有大幅精進,包括全新的差速器控制系統與專屬調校,有效提升後輪抓地力,減少轉向不足問題。煞車系統也升級採用更大型Brembo高性能碟盤,帶來更出色的制動力。此外,懸吊系統經重新調整,增加底盤剛性,前後輪外傾角調整也改善過彎穩定性,加上經過強化的前後橡膠襯套及車體強化結構件,駕駛可清楚感受到更緊密、更直接的路感回饋。


為了讓車輛擁有最佳的空氣動力表現,Final Edition新增了碳纖維鴨尾後擾流板、前輪拱導流片與前輪導流板等空力套件,讓前後配重與下壓力獲得優化,加上電動輔助轉向系統的調校升級,整體操控更犀利、更敏捷。

外觀方面,MkV Final Edition配備全新19吋啞黑輪圈、亮面碳纖維鴨尾尾翼及碳纖維後視鏡外殼,凸顯運動化風格。內裝則大量採用Alcantara與真皮材質座椅,紅色縫線、GR刺繡Logo及紅色安全帶等細節,完美襯托出熱血氛圍。此外,原廠也附贈GR專屬杯架蓋及迷彩車罩等獨特配件。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Final Edition亦提供「GT4 Style Pack」套件選配,包含兩款專屬啞光車色:Burnout與Undercover,車身側邊GT4風格拉花、啞光碳纖維鴨尾尾翼、啞黑Supra車尾銘牌及紅色後視鏡蓋,完整致敬GR Supra GT4 EVO2賽車的熱血精神。

動力心臟延續GR Supra招牌3.0升直六渦輪增壓引擎,提供382匹最大馬力與368 lb.-ft扭矩,0-60 mph加速表現自排僅需3.9秒,手排也可達4.2秒。不論手排還是自排,均配備Torsen後軸限滑差速器、米其林Pilot Super Sport高性能輪胎、電子控制可調避震系統(AVS)及Sport模式切換,提供車主隨心所欲的駕馭樂趣。

GR Supra MkV Final Edition將於2025年春季正式登場,並於2026年春季結束第五代GR Supra的生產。


GR Supra推出這款MkV Final Edition限量告別作,感覺既興奮又不捨。每一個細節都是為熱愛賽道駕馭、追求純粹性能表現的車迷量身打造。不只是動力的極致追求,更重要的是駕駛者與車輛之間的完美互動。Final Edition絕對會成為車迷心目中經典中的經典,也是熱血跑車時代畫下一個最完美的句點。

致敬經典更添熱血魅力!Toyota GR86 Yuzu Edition 限量 860 部


Toyota為旗下熱血跑車GR86再次注入活力,宣布將於2026年式推出鮮明奪目的限量版——GR86 Yuzu Edition,這款新車以明亮的「柚子黃」車色(Yuzu)作為最大亮點,向當年頗受歡迎的前代車型Scion FR-S Release Series 1.0致敬。限量僅860台的Yuzu Edition,勢必成為市場炙手可熱的收藏車款。


GR86 Yuzu Edition基於頂級Premium版打造,外觀採用醒目的18吋啞黑色輪圈,搭配車身多處黑色專屬裝飾件,塑造鮮明對比效果,更顯搶眼個性。車室內同樣延續黑與黃色的主題,黑色Ultrasuede®運動座椅點綴著黃色縫線與打孔裝飾,方向盤、手煞車拉桿及門飾板也採用相呼應的黃色細節,營造出熱血且質感兼具的座艙氛圍。


性能方面,GR86 Yuzu Edition標配Brembo煞車系統及SACHS高性能避震器,前者提供更強勁制動力道,後者則帶來更加穩定與靈活的操控表現,保留GR86一貫的駕馭樂趣與靈巧性。此外,原廠也提供選裝的GR專屬銀色尾飾管排氣系統及空力套件,滿足熱愛自我風格表現的車主。

動力維持GR86經典配方,全系列搭載2.4升自然進氣水平對臥四缸引擎,輸出228匹馬力與184 lb.-ft扭矩,0-60 mph加速手排版僅需6.1秒、自排版則為6.6秒。所有車型均可選擇6速手排或6速自排,搭配Torsen®後軸限滑差速器,確保極佳的彎道循跡性能。


去年GAZOO Racing團隊已為GR86全車系進行了細部優化調校,包括油門反應及引擎扭力曲線,提升駕駛操控樂趣。這些升級將全面延續至2026年式車型,同時Performance Package(包含Brembo煞車及SACHS避震器)亦會提供給GR86及Premium等級選配,而在Yuzu Edition則列為標配。

此外,GR86輕量化本質依舊未變,手排入門版僅重2,811磅(約1,275公斤),透過鋁製引擎蓋、前翼子板及車頂面板等減重工藝,以及座椅與結構黏合劑的應用,讓整體車重控制在同級競爭者之下,帶來靈敏且直接的操控感受。


座艙則延續駕駛者導向設計,低重心座椅、數位化儀表板與8吋多媒體觸控螢幕均列為標配,Premium及Yuzu Edition更升級8喇叭音響系統,提供舒適與熱血兼具的車內環境。

GR86 Yuzu Edition不僅以致敬經典的姿態吸引熱血車迷,也透過限量與獨特的色彩設計凸顯收藏價值,搭配升級後的性能表現,絕對是喜愛純粹駕駛樂趣的車主難以錯過的夢幻逸品。

美國發布 Toyota GR Corolla 賽道級進化、空力再升級


近日美國 Toyota GAZOO Racing公開了一款全新GR Corolla開發測試車的偽裝原型,在Formula Drift長灘站正式登場之前搶先曝光,預告品牌未來將推出更熱血、更專注於賽道性能的GR Corolla終極版本。


從官方釋出的偽裝圖中可以發現,這輛GR Corolla在外型上已有顯著改動,前輪拱新增了導流散熱開口,引擎蓋也增加散熱孔設計,同時後方搭載了更具侵略性的空力尾翼,顯然針對空氣力學效能做了大幅優化。此外,新車預計將提升扭力輸出,搭配專屬調校的底盤設定,性能表現可望再進一步超越現有GR Corolla。


根據官方資訊,目前GAZOO Racing團隊仍在積極調校測試中,務求達到Akio Toyoda(豐田章男)的嚴格要求,並由他親自進行最終試駕,確保新車的駕駛體驗與性能表現能夠達到Toyota賽道基因的標準。Toyota表示有關這款GR Corolla終極版的詳細資訊,將於2025年秋季正式公開,屆時這款「賽道化GR Corolla」勢必將掀起熱血駕駛與車迷的高度期待。


這次GR Corolla的進一步進化,不僅展現了Toyota持續推動性能車型的決心,也讓GR家族的定位更清晰、更完整。若正式推出,勢必成為鋼砲市場的新指標,絕對值得熱愛駕駛的你我拭目以待!

Maserati 全新 Officine Fuoriserie 客製工坊隆重開幕


位於義大利摩德納Viale Ciro Menotti的Maserati百年歷史工廠,近日迎來品牌又一重要里程碑。全新的「Officine Fuoriserie Maserati」高端客製化專屬空間正式啟用,透過最精緻的工藝技術與尖端的創新塗裝設備,讓車主的每一個獨特願望,皆能在這裡完美實現。


自百年前Mario Maserati從義大利波隆納Piazza Maggiore廣場上的羅馬海神(Neptune)雕像獲得靈感,親手設計出品牌經典的三叉戟標誌,並於次年首次出現在Tipo 26的水箱護罩上,Maserati的輝煌故事便由此展開。從賽道馳騁到豪華公路座駕,這個象徵傳統、創新與尊貴的標誌,始終提醒著Maserati對客戶需求的高度重視,也彰顯著品牌追求極致工藝、豪華享受與無盡夢想實現的品牌哲學。如今踏入2025年,三叉戟標誌已成為奢華汽車界的經典標誌,而「Officine Fuoriserie Maserati」正是品牌迎接下一個百年新篇章的重要開端。


在全新的Officine Fuoriserie Maserati中,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將不再受限,從顏色選擇到內裝材質搭配,甚至是更精細的細節工藝,都能透過品牌專屬團隊的高端技術與匠心設計得到完美呈現。工坊更特別引進創新塗裝生產線,結合傳統義大利手工藝與先進數位科技,讓每一輛Maserati都成為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未來,Maserati將透過Fuoriserie高端客製化計劃,持續大膽投入設計創新與科技突破,真正實踐「以客為尊」的豪華品牌願景,持續塑造奢華汽車產業的未來新標準。


Officine Fuoriserie Maserati的誕生,標誌著品牌進一步朝向頂級奢華客製化市場的戰略升級,讓每位車主都能親自參與專屬座駕的打造過程,將個性與品味具體呈現於座駕之中。從歷史中汲取靈感,結合現代科技創新,Maserati透過這項舉措,再次強化其品牌獨特的奢華魅力與市場定位,也正式開啟品牌下一個百年輝煌篇章。

限量 500 部!SUBARU S210 STI 高性能限量版來襲


SUBARU 宣布,STI 限量版 S210 即將限量推出 500 台,並於 5 月下旬開放抽選報名。這款車最早於 東京改裝車展 2025 亮相,現在官方網站已正式公開細節。S210 採用 WRX S4 的 FA24 直噴渦輪增壓引擎,但經 STI 大幅改裝,換上新開發的進氣與排氣系統,包括低背壓的性能排氣管與新型進氣管,讓引擎的呼吸更順暢。加上專屬 ECU 調校,最大馬力達 300PS(開發目標值),油門反應更線性,駕駛感受更直接。

此外,S210 是 STI S 系列首次搭載 Subaru Performance Transmission(SPT),換檔速度更快,搭配 STI 調校的四驅系統,提供更細膩的操控體驗。底盤方面,S210 採用 STI 專屬電子控制避震與彈簧、新開發後防傾桿襯套,進一步優化車輛反應。輪胎則使用 Michelin 255/35R19 高性能胎,搭配 STI 開發的 異徑輕量化鋁圈,提升轉向精準度。制動系統則升級為 Brembo 18 吋通風碟盤與 STI 調校的電動煞車助力系統,提供穩定且可控的制動表現。外觀方面,S210 具備 STI 碳纖維尾翼、全新運動側裙,以及強化氣流導向的空力套件,使其在高速行駛時更穩定。


內裝則採 黑色基調設計,並配備 RECARO 碳纖維背殼賽車座椅,不僅提供更好的支撐性,也確保舒適度。同時,車內多處縫線與 紅色三點式 ELR 安全帶,營造出濃厚的性能氛圍。S210 提供 5 種車色,其中 「Sunrise Yellow」日出黃 為限量 50 台的特殊車色(需額外付費)。其他車色包含 WR 藍、磁灰、陶瓷白、晶黑。售價尚未公布,官方表示需向 SUBARU 經銷商查詢。

近年來,國產性能車型選擇雖然增多,但 STI 出品的 S 系列 一直都是 SUBARU 歷年來最強悍的高性能限量車之一。相比中國品牌的高性能 EV 或渦輪車,S210 擁有更純粹的駕駛樂趣、STI 精雕細琢的底盤調校,以及日本車獨有的細膩操控感。不僅如此,它也是 限量 500 台的收藏級車款,加上 STI 一直以來的賽道基因,S210 絕對是硬派駕駛迷心中的夢幻之作。

Audi 玩真嘢!用報廢車再造鋼材建新車


Audi正式邁出汽車循環經濟的重要一步:以報廢車變身新車原材料,打造出具戰略價值、經濟效益與環保意識的全新資源循環體系。過去講「循環經濟」總流於概念與試驗階段,但Audi最新宣布,他們不單成功在技術上實現用報廢車回收原材料,更成為首個開發出經濟上可行回收模式的汽車品牌。這不止是環保那麼簡單,更關係到日後車廠如何在供應鏈不穩定的全球環境中保持穩健競爭力。


Audi自2023年起展開「MaterialLoop」計劃,目標是提升使用後物料(post-consumer secondary materials)的比重。而最新進展,是與德國回收專家TSR Resource合作,把報廢車拆解後的鋼材升級再造為可用於新車製造的高品質鋼材。

2025年起,Audi將把數千部試作車預先用作回收用途,由TSR負責拆解與分類,再由Audi「回購」該批回收物料,用於供應鏈。整個過程會透過「數碼原料帳戶」記錄物料的回收及流通情況,未來供應商如欲投標,便需經由此平台取得原料配額。


今次Audi的策略性突破,在於它不僅實現回收,更同時解決兩大業界痛點:
1. 原材料價格波動問題:全球鋼鐵市場價格近年浮動劇烈,而透過自行掌控回收來源,Audi可以部分擺脫對傳統市場供應的依賴。
2. 供應鏈彈性提升:當原材料來自自身系統,廠方便能更靈活調配生產節奏,面對全球政治經濟不穩時更具抗壓能力。

回收體系的建立,並非單靠車廠一己之力可完成。Audi這次建立的「原料循環平台」,其實是一個串連起回收商、原料供應商及車廠三方的合作框架:
• 回收商TSR:取得穩定的報廢車來源,提高產線效率與原料價值;
• 潛在供應商:取得高質量穩定回收鋼材,不受傳統市場價格影響;
• Audi:既可節省成本,又能確保材料品質穩定與可追蹤性,形成完整的可持續生產系統。

這種「閉環供應鏈」模式,正正是未來工業發展最具戰略價值的方向。


Audi這步絕對唔係為左做環保形象,而係為下個10年車廠競爭鋪路。傳統車廠長期被原材料價格牽制,無論係電池原料定鋼材,只要全球供應鏈震一震,成個成本就失控。今次Audi主動建立屬於自己控制範圍內的回收物料生態圈,背後其實係一場「材料主權」的攻防戰。如果將來其他品牌亦仿效這種模式,未來車價唔再只由油價或鋼價主導,而係由「誰擁有自己回收系統」決定。環保不再係道德議題,而係企業生死競爭力。Audi唔止係做環保佬,更係開創「回收即資源」的產業轉型關鍵角色。這樣的舉動,值得全行業跟進學習。

Porsche 保時捷在祖芬豪森已經生產了 75 年


Porsche 保時捷首輛在德國生產的 356 型號於1950年4月6日完成,這標誌著一段非凡成功故事的開始。幾十年來,祖芬豪森成為保時捷運動跑車生產的中心。引擎、電動驅動系統以及客戶車輛的個性化配置也都在這裡製造。

75年前,保時捷開始在斯圖加特生產356型,並於1950年4月6日在祖芬豪森完成了第一輛新型車的生產。保時捷356的系列生產開啟了一段成功的歷程。從此,祖芬豪森便與保時捷的運動跑車緊密相連:自1964年起,911就在這裡開始量產,此外還包括718系列以及全電動Taycan。

「祖芬豪森是並將永遠是我們運動跑車的家。它象徵著開創精神、最先進的生產技術以及卓越的製造品質。」保時捷集團執行董事會成員、負責生產和物流的Albrecht Reimold如是說。「這個地點的發展顯示了保時捷如何從一個小型跑車製造商,成長為一家世界領先的生產獨特車輛的公司。」


從內部生產的起步
保時捷於1938年在祖芬豪森起步,最初是一個建設辦公室。保時捷品牌的自有汽車生產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開始的。1948年6月8日,保時捷356「No.1」Roadster獲得了通用運營許可。從1948年到1950年,第一批52輛後置引擎的356型車在奧地利手工打造,車身使用鋁材,並作為後來斯圖加特356的原型。

戰後,保時捷的工廠曾經被盟軍佔領。雖然實際的建設辦公室位於施韋貝爾丁格街的一個軍營中,保時捷則在對面的Reutter II廠租用了空間來進行引擎生產和組裝。作為回報,該車身製造商負責為車輛建造完成、塗裝及全設備的車身,這些車身在1953年之前,均在位於斯圖加特西部奧古斯特街的Reutter I工廠生產。


1950年4月6日,第一輛保時捷356在祖芬豪森完成。到1950年底,保時捷已經生產了317輛車。由於在賽車中的早期成功和出口市場的巨大需求,356很快成為保時捷的巨大成功。由於美國軍事當局對Werk 1交接的延遲,保時捷委託斯圖加特著名建築師Rolf Gutbrod設計Werk 2。這座建築位於由Reutter賣給保時捷的土地上,於1952年投入使用,並在1954年開始擴建。

1955年底,保時捷也重新回到位於祖芬豪森的Werk 1工廠。這些建築將容納設計部門、商業員工、公司和客戶車輛的維修車間,以及賽車的測試與開發部門。生產、銷售和備件供應仍然集中在Werk 2。1960年,發動機建造開始進駐Werk 3,1963年12月1日,保時捷收購了Reutter車身廠及其豐富的技術知識,並擁有約1000名員工,幾乎是當時人員的兩倍。隨著這一收購,保時捷也確保了祖芬豪森地點的發展。當年,第一輛911(當時仍稱為901)就在祖芬豪森的生產線下線。到1965年結束時,保時捷已經生產了約78,000輛356型。隨著時間的推移,保時捷持續擴展並現代化其生產設施。


早在1950年代,保時捷就在祖芬豪森實施一種至今仍然適用的生產原則:在同一條生產線上靈活生產各種車型。保時捷356的硬頂、敞篷、路試車型和Speedster等各種變型車型都在並行生產並進行個性化的精細化製作。這種將多樣性與高效率和高品質相結合的原則,至今依然是該地點的生產特色。即使是現在,所有的911型車輛及其各種變型,包括Carrera、頂級GT型號和賽車,都會在同一條生產線上生產。精緻的內飾配置則在工廠的皮具製作車間進行製作。


增長與擴展
1960年代,911成功取代了356,生產擴張並建造了新的生產設施。發動機生產被外包,同時,Werk 2在持續擴建中,又新建了一個大廳。1969年,建築41作為多層生產建築投入使用,專門用於最終組裝。保時捷優化了生產流程並提升了產能。

到1973年,保時捷擁有約4000名員工,到1980年代末期,三個地點的員工數量超過8000人:包括祖芬豪森的生產、威斯巴赫的研發中心以及位於盧德維希堡的辦公室。在隨後的幾十年裡,隨著生產數量的增長,祖芬豪森的生產基地也不斷擴大。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除了911,前置引擎的928、944和968等型號也在該地點生產。


1980年代,祖芬豪森的車身生產達到產能極限。隨著對運動跑車需求的增長,需要擴建生產設施。1988年,Werk 5專為高效靈活的車身生產而建,並成為新的生產邏輯的象徵,車身會通過一座35米高的輸送橋,從而跨越繁忙的施韋貝爾丁格街,直接進入對面的Werk 2進行最終組裝。

幾十年來,祖芬豪森工廠通過一系列的改建、擴建和新建,不斷現代化。在這個過程中,保時捷不斷以創意和創新應對對精度、效率和靈活性的需求。

此外,另一個重要的變革是為了準備生產全電動Taycan,該車型於2019年開始量產。作為這一轉型的一部分,保時捷創建了新的生產區域:在Werk 5建設了新的車身廠,並在Werk 1安裝了現代化的噴漆車間,同時還在Werk 2建設了面向Adestrasse的現代化裝配大樓。另一座輸送橋也在施韋貝爾丁格街上架設,以便更高效地聯通新的生產物流設置。


高科技與手工藝的結合
祖芬豪森象徵著精確、創新和卓越的工藝。這裡是保時捷將傳統與最先進生產技術相結合的地方:無人運輸系統、中央工廠雲端以及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被應用於「祖芬豪森製造」的運動跑車生產中。911和全電動Taycan的生產中心位於祖芬豪森地點。此外,祖芬豪森這片約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還有兩個引擎工廠,負責生產運動跑車的拳擊型引擎、四門燃油車型的V8引擎以及Taycan和Macan的電動驅動系統。

此外,該地點還擁有三個製造部門:Porsche Exclusive Manufaktur,專門為客戶車輛進行全面定制;Sonderwunsch部門,製作獨一無二的車輛;CFRP Manufaktur,專門為擁有輕量化設計的運動跑車型號(如911 S/T和911 GT3 RS)手工組裝外部車身部件。


除了祖芬豪森和威斯巴赫,萊比錫在保時捷的全球生產布局中也起著重要作用。2002年至2016年,Cayenne最初在這裡下線,並於2003至2006年期間生產Carrera GT。自2009年以來,萊比錫開始生產Panamera運動轎車,並自2014年起開始生產Macan。為此,保時捷於2011至2014年間將萊比錫的工廠擴建為全新工廠。

展望未來的周年慶
在祖芬豪森,保時捷將工業化系列生產與獨特定制的運動跑車相結合。「祖芬豪森是並將永遠是我們運動跑車的家。在這裡,我們製造出讓世界著迷的車輛,並且這樣的生產已經結合了手工藝與工程技術75年。」Reimold強調道。隨著這個周年慶的到來,保時捷不僅慶祝其輝煌的過去,更展望未來:祖芬豪森基地,正如威斯巴赫和萊比錫的工廠一樣,代表著突破性技術、製造品質以及保時捷對於不斷接近完美運動跑車的追求。

Mercedes-Benz 以全新 CLA 為代表將願景付諸實踐


Mercedes-Benz 進一步強化對可持續發展的承諾,透過投資於能源效率、循環經濟及可再生能源,力求在未來十年內減少 50% 供應鏈 CO₂ 排放量。Mercedes-Benz 在 2025 年可持續發展更新報告中,展示其六大可持續發展重點領域的成果,並強調對電動化未來的承諾。品牌憑藉全新電動 CLA 的全球首發,展現其在產品電動化上的最新成就。

Mercedes-Benz Group AG 董事會主席 Ola Källenius 表示:「全新 CLA 是我們朝向 ‘Ambition 2039’ 目標邁出的重要一步。這款車不僅是史上最節能的 Mercedes-Benz,還在充電速度方面樹立新標準。同時,這也體現了我們在減碳與循環經濟上的進展。」

Mercedes-Benz Group AG 監管與可持續發展董事會成員 Renata Jungo Brüngger 指出:「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的背景下,我們持續推動可持續發展,並主動識別供應鏈潛在風險,以確保品牌的長期成功。」

積極推動碳減排與可持續發展
– 2024 年 Mercedes-Benz 自家生產碳排放量將減少 75%,其中 50% 工廠能源需求已由可再生能源供應。
– 全新 CLA 於德國 Rastatt 工廠生產,其生產能耗較前代車型降低 15%。
– 供應鏈層面已評估 65% 高風險原材料,確保人權與環境保護。
– 為維持競爭力,Mercedes-Benz 同時落實人力資源成本優化計劃,並將德國員工的工作保障延長至 2034 年 12 月 31 日。

降低碳排放與循環經濟發展
– Mercedes-Benz 生產廠房 50% 能源來自可再生能源。
– 2024 年碳排放量已減少 75%,2030 年目標進一步降至 80%。
– 物流碳排放量計劃在 2039 年前較 2021 年降低 60%。
– 2024 年整體廢棄物較 2023 年減少 38%,並於歐洲工廠將廢棄物降至每輛車 250 克。

供應鏈管理與員工發展
– Mercedes-Benz 計劃在 2028 年前完成 24 種高風險原材料的全面評估,目前已完成 65%。
– 為應對市場變化,品牌推行 “The Sustainable People Plan”,確保人力資源結構符合新技術與未來需求。
– 2025 年起,企業將持續投入員工培訓計劃,如 Turn2Learn 計劃,以確保員工具備未來所需技能。

Mercedes-Benz 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以減碳、循環經濟、人權、道路安全、數字信任及員工福祉六大領域為核心,確保品牌在可持續發展道路上穩步前行。

Honda STEP WGN 推出兩款全新特別版


當家庭MPV遇上質感黑化與豪華升級,Honda STEP WGN AIR EX 與 SPADA PREMIUM LINE BLACK EDITION 正式登場,5月日本開售,現已開放預訂!Honda為第六代STEP WGN再添戰力,今次預告的兩個全新車型版本,分別針對不同需求客群:AIR EX專攻舒適機能升級,而SPADA BLACK EDITION則是走極致型格路線,兩者均預計2025年5月正式在日本發售。



STEP WGN AIR EX 舒適再升級!家庭用車都可以有高級感
基於「STEP WGN AIR」清新親切的設計風格,AIR EX 進一步加入一系列豪華與實用配備,迎合日常接送、長途旅行甚至三代同堂的需要。新增重點包括:
• 真皮包方向盤
• 前排座椅暖氣功能
• 第二排Ottoman腳墊
• 三區恆溫冷氣系統
• 全車USB充電插口
• 電動尾門(附防夾功能)
• 盲點偵測系統

這些升級令AIR EX更貼近豪華MPV級數的體驗,特別是後排乘客的舒適程度大幅提升,明顯針對現代家庭「全員舒適」需求而來。




SPADA PREMIUM LINE BLACK EDITION 黑化有理,型過7人車極限
如果說AIR EX是日常實用派,那麼SPADA的BLACK EDITION就係為潮爸潮媽度身訂造。基於高階的PREMIUM LINE版本打造,新車加強外觀細節黑化處理,例如:
• 黑色鋁圈設計
• 消光黑水箱罩飾件
• 黑色鏡蓋與窗框飾條

整體造型更精悍、視覺層次更強,呼應Spada系列一向較運動化的定位。由外觀已經營造出一種「家庭車都可以型過人」的姿態,完全符合喜歡低調有殺氣風格的車主。



Honda打通理性與感性的MPV市場策略
Honda明顯針對不同用家需求而設計這兩個新版本:
• AIR EX 是為注重舒適、實用與便利性的家庭用戶提供更高階選項,不靠大排量或科技噱頭,而是從日常細節著手。
• BLACK EDITION 則將MPV造型由功能性轉向風格性,讓實用車也能追求個性與設計品味。

這正正是近年MPV細分市場的趨勢——除了空間與座位數,消費者更重視「有冇生活感」、「用落開唔開心」、「望落順唔順眼」。

Mercedes-AMG CLE 53「限量版」登場!硬頂、開篷都豪得有型有火


Mercedes-AMG 再次出招,以 CLE 53 Coupe 和 Cabriolet 推出「Limited Edition」限量版,將性能、個性與藝術感推至全新高峰。2025年式CLE 53 4MATIC+憑藉449匹馬力、9速自動波、AMG全驅系統及雙增壓直六引擎,自推出以來已成為AMG陣容中炙手可熱的明星型號。而今次推出的限量版,不單在造型上極盡誇張,更用上專屬配件、特調配色與多項AMG專屬包裝,將這對雙門跑旅、硬頂與開篷版打造成如藝術品般的收藏級存在。


CLE 53「Limited Edition」搭載3.0L直六引擎,透過雙渦輪+電動增壓技術輸出高達449匹馬力、560Nm扭力,Overboost更可瞬間爆發600Nm,配合AMG 4MATIC+全時四驅及TCT 9速波箱,反應敏捷之餘又不失沉穩,加速線性流暢,一試難忘。

硬頂版Coupe採用啞色MANUFAKTUR Graphite Grey Magno車身,配上20吋鍛造輪圈及黃色輪圈邊框,搭配灰色卡鉗與AMG徽章油缸蓋,低調中透出攻擊性。開篷版Cabriolet則採用AMG獨家Spectral Blue Magno消光藍,換上拋光鋁合金輪圈,輕盈而優雅,黑藍色貼花營造出夏日熱情氛圍。


【獨家配件套餐】硬頂專享黑化風格,開篷專注碳纖氣場
硬頂版Coupe專屬:

• AMG Night Package + Night Package II:外觀細節如水箱格柵、氣壩、窗框、排氣喉等均用上亮黑處理,型格滿分。
• AMG Styling Package加入更具侵略感的前下擾流、尾翼、擴散器與側導風翼。

開篷版Cabriolet專屬:
• Carbon-Fibre Package I & II:前下巴、側裙、後保桿飾件與尾翼、後視鏡外殼全數碳纖上身,既輕盈又高調。

兩者共通:
• AMG DYNAMIC PLUS Package動態引擎支架、MICROCUT碳纖紋AMG軚盤、灰色卡鉗、前後AMG標誌,功能與視覺兼顧。


Coupe選用黑色Nappa皮革配黃色對比縫線,而Cabriolet則以白皮黑飾打造對比美學。兩者均有碳纖維飾件、專屬AMG腳踏板與迎賓門檻,並依車型分別以黃或白作為氛圍燈主調。連車庫入面都有細心考慮——每部「Limited Edition」均附送專屬室內車衣,以防靜電及塵埃刮花,維持展示級車身狀態。此CLE 53「Limited Edition」將於2025年7月開售,供應至2026年5月止,時間與數量都有限,對於追求獨特與收藏價值的用家,絕對是出手的時機。


今次AMG玩得非常細緻,從車色、輪圈、包裝到內櫳配色,每個細節都精挑細選,並以Coupe與Cabriolet做出明確分野,各自演繹速度與型格、自由與優雅。這類限量車型其實已經超越一般性能跑車的定位,更像是一件具藝術價值的個人化收藏品。對一班愛車之人而言,擁有一部不單止快,而是夠獨特、夠態度的AMG,才是真正的身份象徵。

如果你問我哪款更吸引?Coupe的狂野黑化與黃色點綴實在搶眼,而Cabriolet那種優雅藍配白皮的對比,也教人心動。說到底,選哪部要睇你想「展示力」還是「生活感」為主,但無論邊部,肯定都係會成為街上最搶眼的那部。

流動空間再進化!Kia 聯手 LG 打造未來移動辦公及休閒生活新概念


Kia日前於2025首爾移動展上宣布與LG電子簽署合作備忘錄(MOU),雙方將結合Kia最新的「平台延伸車輛」(PBV, Platform Beyond Vehicle)技術與LG電子先進的家電及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攜手打造兼具工作與休閒功能的全新移動空間。透過結合智慧家電與汽車平台,未來的PBV將可根據使用者需求,輕鬆轉變為個性化辦公室、創作工作室、休閒客廳等多功能空間。


此次合作簽約儀式於4月4日在首爾KINTEX舉行,出席嘉賓包括Kia韓國事業部執行副總裁Won-Jeong Jeong及LG電子家電解決方案公司總裁Lyu Jae-cheol,象徵兩家企業對未來移動空間革命性改變的高度承諾。在2025首爾移動展中,Kia與LG電子共同展出了名為「PV5 Spielraum」的兩款創新概念車型:「Spielraum Studio」及「Spielraum Glow cabin」。「Spielraum」一詞源自德語,代表「遊戲空間」,展現靈活且多元的移動環境新願景。


其中「Spielraum Studio」概念,專為經常差旅且需隨時辦公的個人創業者設計,車內整合了LG智慧家電,包括AI模組化衣物護理機(LG Styler)、智慧鏡子及咖啡機。AI系統更可主動監控用戶的商務行程,估算到達目的地所需時間,自動調整家電設定,達到最佳使用體驗。另一款「Spielraum Glow cabin」則鎖定現今越來越受歡迎的「車內野餐」潮流,提供如冰箱、光波爐及酒櫃等家電設備。每台設備更搭載LG獨家的MoodUP智慧光影面板,可根據使用者喜好變換色彩,打造獨特的休閒情境氛圍。


Kia與LG計畫於2026年下半年正式推出上述概念車型,未來雙方也將進一步攜手開發更先進的智慧家電與AI技術,簡化並提升用戶的日常生活體驗。Kia與LG這次跨界合作不僅完美詮釋了未來移動空間的無限可能,更成功打破了傳統汽車與家電的界限,重新定義汽車作為多元生活空間的嶄新角色。隨著概念產品的量產落地,勢必將為消費者帶來全新且令人嚮往的移動生活型態,成為未來汽車產業的重要趨勢之一。

Lotus 全面升級 2025 年車系陣容!Eletre 與 Emeya 以全新命名邁入新世代


Lotus於2025車型年度正式宣佈旗下兩款純電旗艦車型Eletre hyper-SUV及Emeya hyper-GT迎來全面升級,以更清晰、更具辨識度的新車型命名,以及更豐富且精準定義的規格配置,讓消費者能更輕鬆地打造個性化的夢想座駕。新引入的「600」及「900」車型編號清楚代表兩車的馬力輸出,同時更復刻品牌傳奇經典裝備級別名稱GT及GT SE,結合現代設計重新演繹,延續Lotus輝煌的歷史傳承。


Lotus此次升級的重點在於簡化車型編制,並針對消費者的不同需求提供明確的選擇。Eletre系列現提供六款不同規格:Eletre 600、600 GT、600 GT SE、600 SPORT SE,以及性能旗艦900 SPORT及900 SPORT CARBON。而Emeya系列則有五個版本(Emeya 600僅限英國市場銷售),從舒適奢華到極致性能均有清晰的配置分級。


Eletre 600系列搭載450kW(612匹)雙電動馬達,四輪驅動,配備112kWh電池組,標準配備主動式氣壓懸吊、持續阻尼控制系統、LED矩陣式頭燈、29吋抬頭顯示器,以及KEF Premium 15揚聲器音響系統等豪華設備。GT及GT SE版則在此基礎上分別增加高速輔助駕駛套件、智慧玻璃車頂及KEF Reference 23揚聲器頂級音響等尊榮配置;SPORT SE版則增添主動尾翼及按摩通風座椅,提供更具駕駛樂趣的操控體驗。

高性能旗艦Eletre 900系列則搭載675kW(918匹)雙電機系統及兩段式變速箱,僅需2.95秒便能完成0至100km/h加速,極速更達265km/h。其中頂級900 SPORT CARBON更配備大量碳纖維內外飾件,徹底彰顯性能超跑氣息。


Emeya hyper-GT在性能及舒適之間同樣兼顧,600系列擁有450kW(612匹)動力與102kWh電池,GT SE更提供智慧玻璃車頂與自動感應尾門等豪華配置;900 SPORT車型則達918匹馬力,0至100km/h僅需2.78秒,全面展現品牌極致性能實力。

在續航與充電表現方面,兩款車型皆配備先進的800V電池系統,Emeya充電10%至80%最快僅需14分鐘(Eletre則為20分鐘),續航力更分別達610公里及600公里(WLTP標準),足以滿足長途旅行需求。


Eletre及Emeya秉承Lotus品牌「For The Drivers」的核心理念,皆以頂尖的操控性能、先進的空氣動力設計與奢華內裝作為主要特點。內裝提供高級皮革與最新LOTUSWEAR高性能織物座椅材質,加上按摩通風座椅、智慧座艙與先進車載娛樂系統,全面提升豪華體驗。

新款Eletre及Emeya 600和900系列現已開放訂購,預計今年夏季正式抵達歐洲與英國市場,入門價格分別為Eletre 600英國£84,990起,歐洲€99,990起;Emeya 600英國£84,990起,歐洲GT版則€107,990起。


Lotus此次車型陣容的升級與簡化,不僅提供了更具市場競爭力的配置,更清晰地表達了品牌的高性能基因與豪華舒適理念。全新引入的命名規則與經典名稱的復興,亦成功連接品牌過去的輝煌歷史與未來的電動化願景,進一步鞏固Lotus在頂級純電性能市場的領先地位。

2025 Mercedes-Benz S-Class 重磅升級!


Mercedes-Benz正式為2025年款的旗艦房車S-Class帶來全面革新,以更智能、更個性化及更頂級的規格,再次刷新豪華汽車的標準。其中最大亮點莫過於DRIVE PILOT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的重大突破,現時已能在德國高速公路以最高時速95公里啟用,成為全球最快的Level 3自動駕駛系統,為車主提供更輕鬆、更高效的行車體驗。這意味著在符合特定條件下,駕駛者可合法地在自動模式下觀看影片、閱讀報紙,甚至處理工作,而系統更具備多重安全機制,包括超過35個感應器及高精度地圖,確保萬無一失。Mercedes-Benz現時更於德國及美國試驗一套特別的綠松石色燈光提示裝置,向周圍用路者顯示DRIVE PILOT的運作狀態,提升駕駛安全性與透明度。


除了自動駕駛技術外,Mercedes-Benz的MBUX人機互動系統亦獲得大幅升級,首度整合由Microsoft Azure OpenAI Service提供的ChatGPT人工智能功能,讓駕駛者透過語音控制獲取即時且準確的資訊,甚至進行更流暢、更自然的對話。導航系統亦進一步升級,新增Google高解析衛星影像功能,大幅提升駕駛者於複雜路況中的辨識能力。此外,MBUX系統現時更可透過Mercedes-Benz Store加購全新的娛樂套裝,包括YouTube Web App及Sony旗下的RIDEVU影音串流服務,令後座乘客盡享尊貴的影院級娛樂享受,徹底改寫頂級房車的移動體驗。


為滿足全球車主更高層次的個性化需求,Mercedes-Benz全球推出MANUFAKTUR訂製服務,提供超過50種車漆色調以及25款豪華內飾組合,讓每位車主皆能打造專屬的頂級房車。所有訂製產品均由位於德國辛德芬根的專業工匠以純手工方式打造,從高級皮革縫線到頂篷精緻包覆,彰顯品牌120多年來頂級訂製的深厚傳統,更呼應Mercedes-Benz一貫堅持的極致工藝精神。


此外,Mercedes-Benz亦特別推出極具收藏價值的S-Class Edition特仕版本,這款限定車型以AMG Line及Night Package為基礎,提供包括MANUFAKTUR夜黑色及乳白色兩款特殊車漆,更配備獨有的黑色高亮度門把手、帶有Mercedes-Benz發光字樣的車門踏板及專屬20吋AMG輕量化輪圈等細節。內裝更提供三種頂級Nappa真皮顏色組合,並搭載Burmester® 3D環繞音響系統及先進抬頭顯示器,盡顯獨特豪華氣息。值得一提的是,這款S-Class Edition更首次加入數碼版專屬標誌,直接嵌入MBUX系統之中,進一步彰顯其尊貴身份。



伴隨著這次S-Class的升級,Mercedes-Benz亦邀請網球傳奇Roger Federer出演全新品牌宣傳活動「Because it’s Mercedes-Benz」,透過Federer的優雅與卓越形象,進一步傳達Mercedes-Benz對完美工藝與尖端科技的追求。特別是MANUFAKTUR訂製服務的全球推廣,更透過細膩的影像,呈現Mercedes-Benz於汽車工藝中的非凡成就。


作為專業汽車編輯,我認為Mercedes-Benz此次為S-Class帶來的全面升級,不僅是對豪華房車市場的再次定義,更體現品牌於自動駕駛技術、人工智能與頂級訂製服務領域的領導地位。從更先進的Drive Pilot,到智能化的MBUX系統,再到史無前例的MANUFAKTUR個性化訂製選項,S-Class再次成功樹立豪華轎車的新標準,也為全球汽車產業帶來了強大的示範效應與革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