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 C
Hong Kong
Friday, August 15, 2025
主頁 博客 頁面 7

McLaren W1 震撼登場 Goodwood Festival of Speed


每年全球汽車迷期待的Goodwood Festival of Speed,2025年主題訂為「冠軍與挑戰者(Champions and Challengers)」,McLaren當然不會錯過這個絕佳舞台!今年McLaren除了慶祝賽車成就,更以傳奇三部「1字輩」神車打響頭炮,新一代McLaren W1全球首度公開亮相,連同經典McLaren F1及P1同場現身,震撼程度簡直史無前例!

極致空力結晶 全新McLaren W1劃時代登場
首次公開亮相的McLaren W1,成為今年Goodwood Festival of Speed焦點之最。外形如同來自未來,極致低矮而充滿戰鬥氣息,無論進氣口、車尾擾流設計,都徹底展現F1靈感,採用地面效應(ground effect aero)及主動空氣力學技術,令下壓力與速度達到新層次。限量生產399部,早已全數售罄。

動力核心更是驚世駭俗,全新1275匹V8混能引擎,只驅動後輪,結合F1技術與公路超跑身份,提供極致駕駛快感。W1正正是繼McLaren F1、P1後,品牌「1字輩」傳奇第三彈,三車同場展示,象徵品牌不斷挑戰極限的精神傳承。

致敬經典 McLaren 750S Le Mans與F1 GTR榮耀重現
今年恰逢McLaren勇奪1995年Le Mans 24小時耐力賽冠軍30周年紀念,McLaren特別帶來當年奪冠戰駒F1 GTR #59,並由當年冠軍車手JJ Lehto親自駕駛,再次征戰Goodwood爬山賽道,讓一代賽車迷回味那段黃金歲月。

同場還有新發表的750S Le Mans特別版,限量50部,向1995年Le Mans勝利致敬。新車不單加裝MSO(McLaren Special Operations)高下壓力套件,提升賽道表現,細節處亦充滿F1 LM影子,無論性能與收藏價值,皆是頂尖級數。

Solus GT再現神話 一人座極致快感
McLaren另一焦點必數Solus GT,這部賽道限定超跑搭載5.2公升V10自然吸氣引擎、840匹馬力、車重不足1000kg,每次現身Goodwood都引爆全場。去年更由F1雙料世界冠軍Mika Häkkinen親駕,駕駛他的專屬車款,極速演繹MSO客製化技術。今年McLaren再次展出Solus GT客戶版,展示品牌工藝極致與超個性化魅力。

750S & Artura「冠軍特別版」震撼亮相
今年McLaren更帶來「750S及Artura MCL38 Celebration Edition」,慶祝McLaren F1車隊勇奪2024年F1世界車隊總冠軍。兩車全球各限量9部,外觀以品牌標誌性Papaya Orange及Anthracite配色,超跑迷絕不能錯過。

「LT世代」10周年巡禮
此外,McLaren亦慶祝「LT」系列誕生10周年,特別舉行「Celebrate LT」活動,將歷代LT車款齊集Goodwood Supercar Paddock,並會出動參與動態展示,重現McLaren輕量化跑車的極致魅力。

F1 2025 Ferrari 狂風暴雨中硬仗


2025 F1 Silverstone 英國站上演一場風雨交加、高潮迭起的大戰!最終,Scuderia Ferrari HP 兩位車手成績兩極:Lewis Hamilton 在主場力戰奪得第4名,Charles Leclerc 則苦戰至第14。

比賽一開始,部分車手,包括Leclerc在內,選擇於暖胎圈後即入Pit,換上Medium胎,由維修區起步,賭博搏乾地奇襲。不過,第2圈即出現Virtual Safety Car,因Liam Lawson撞車後賽車停滯賽道。


第11圈雨勢急轉直下,Hamilton選擇再換Intermediate,Leclerc亦由Medium胎換回Inters,Safety Car隨即進場,全場一片混亂。賽道積水嚴重,能見度低,賽車不斷打滑,場面驚險。

隨住比賽後段賽道漸乾,仍然未到適合用乾胎的時機,過早換Slicks的車手接連衝出賽道。最後階段,Hamilton極力追趕第3位的Nico Hulkenberg,可惜未能拉近距離。


Lewis Hamilton #44
「今日成績並非我們期望,但團隊正在進步,我同賽車亦愈來愈合拍。第三名一度好似有機會,但Hulkenberg表現穩定,值得祝賀。Silverstone永遠帶來精彩比賽,加上變幻莫測天氣,更加刺激。多謝現場所有車迷,返到主場比賽真係特別。」

Charles Leclerc #16
「今場真係由頭辛苦到尾。回想起嚟,起步即換乾胎的確係錯誤,但老實講,今日我哋速度根本就唔夠。我最近幾場比賽一直用極端設定,乾地效果唔錯,但今日呢種天氣就完全失效。我哋要努力提升,亦恭喜Hulkenberg,佢真係值得呢個頒獎台。」


車隊領隊 Fred Vasseur
「今日對所有人嚟講,真係一場混亂大戰,對觀眾而言應該睇得過癮。天氣不斷變,想踩中換胎節奏極困難。再加上多次Safety Car,完全難以預測比賽發展。

Charles早段換乾胎雖然冒險,但如果情況不同,可能係正確選擇。雖然McLaren明顯快過我哋,但我哋仍然比Mercedes同Red Bull搶多分,算係正面結果。今站我哋速度比季初好得多,Q3表現亦有明顯進步。下場比賽去到Spa,我哋必須再提升,目標係全程做到零失誤。最後,再次恭喜Hulkenberg,佢絕對值得呢個歷史性頒獎台。」

F1 2025 英國站:Norris主場封王!Hulkenberg驚喜首登頒獎台

Screenshot


英國Silverstone站再現「神劇本」!Lando Norris在混合天氣下力壓群雄,成功贏得主場大賽,McLaren更包辦一、二名,Oscar Piastri緊隨其後。最大驚喜莫過於Kick Sauber車手Nico Hulkenberg,從P19起步,一路殺上第三,首次登上F1頒獎台,成就生涯代表作!

比賽由乾地起步,杆位Max Verstappen雖然領先開局,但Piastri迅速趁雨勢來襲時超車,McLaren瞬間拉開距離。不過Safety Car隨後登場,戰局再度洗牌。

隨後比賽高潮不斷,Piastri因為Safety Car重啟時減速過多,被罰10秒,Verstappen更在混亂中打滑跌落後方。隨著雨勢減弱,各車陸續換上乾胎,Piastri利用Pit Stop服刑,Norris趁機接管領先位置,最終帶著6.812秒優勢衝線,全場McLaren粉絲沸騰!

Hulkenberg更成焦點,全場從P19起步,最終守住Lewis Hamilton猛烈追擊,成功奪得第三,歷經239場大賽後終於首次登台!

Hamilton最終以第四完賽,首次以Ferrari車手身份出戰Silverstone。Verstappen則憑努力追回第五。Alpine的Pierre Gasly表現穩定,第六完賽。

Lance Stroll(Aston Martin)最後時刻被Gasly超越,只能屈居第七,Williams的Alex Albon則奪得第八。Fernando Alonso(Aston Martin)守住第九,George Russell(Mercedes)收穫第十。

Ollie Bearman主場戰發揮可惜,以第11位飲恨,Carlos Sainz(Williams)及Esteban Ocon(Haas)分列第12、13位,兩人後段更有碰撞。Charles Leclerc今場冒險起步後即換乾胎,賭局失利,只能以第14名完成。Red Bull的Yuki Tsunoda則排名第15。

今場共有五部賽車退賽,包括Alpine新星Franco Colapinto、Liam Lawson(Racing Bulls)、Gabriel Bortoleto(Kick Sauber)、Isack Hadjar(Racing Bulls)及Mercedes新星Kimi Antonelli,賽事混亂程度爆表。

Lando Norris終於主場封王,Hulkenberg破咒登台,這場英國站,真係歷史級經典!

Honda 燃料電池夢想減速!30年研發路遇冷風,次世代氫能工廠押後啟動


面對全球氫能市場發展趨勢未如預期,Honda 正式宣佈調整其原定於 2027年度啟動的「次世代燃料電池模組專用工廠」 計劃,將會 下調生產規模及推遲啟動時間,並主動退出日本政府推動的「GX 綠色轉型供應鏈支援事業」。

這座位於栃木縣真岡市的工廠,原本預計每年可生產 3萬個次世代氫燃料電池模組,是 Honda 氫能技術量產化的重要基地。更特別之處在於,它是 Honda 親自開發、針對新世代商用及乘用車使用的模組化技術平台,背後代表的是 Honda 對「氫能成為主流綠色能源」的信念。

然而,隨着近年全球氫能基建進展放緩,加上原材料成本不穩及政策支援不一,Honda 最終決定調整規模,取消原定的產量與時間表,亦因此未能符合日本政府要求的「年產2萬台+2027年啟動」條件, 主動辭退該項支援資助。

並非放棄,反而是調整節奏
雖然工廠規模收縮、啟動時間延後,但 Honda 表示仍會 堅持推進氫能戰略。未來的燃料電池模組,仍將支援四大核心用途:
1. 燃料電池車(FCEV)
2. 氫動力商用車
3. 定置式發電設備
4. 氫能建設機械

換句話說,Honda 的長期目標依然明確 — 2050 年實現品牌全線碳中和,氫能依舊是當中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只是這塊拼圖,需要等一等全球市場節奏才能拼得上。

Honda 是日系車廠中最有「科研信仰」的品牌,氫能這條路他們不單走得早,還走得深。今次計劃縮水,表面上看是退卻,實際反映的是對現實市場的冷靜判斷 —— 一場科技革命從來唔係單靠熱情堆砌。氫能要普及,不止需要 Honda 一間廠努力,還需要整個社會基建、政策與成本三方面同步進步。Honda 退一步,不代表他們放棄,只係準備跑得更遠。這一步慢,可能係為未來的「氫風暴」蓄力。

紅軍、麥拿倫引發銀石氣氛爆燈!Hamilton、Leclerc 鎖定第三排起步!

Screenshot


英國站排位賽競爭極激烈,Ferrari 雙雄 Lewis Hamilton 與 Charles Leclerc 最終分別排第五、第六,明日正賽將並肩從第三排出發,誓要「搏盡」衝擊前列!


經過一個寒冷、間中飄雨的 FP3,兩位車手專心準備排位賽,但 Hamilton 在尾段「快到震」的一圈中,卻因紅旗而被迫中止,場面驚險。之後到 Q1,細雨又再捲土重來,加上 Alpine 新人 Colapinto 在最後彎失控撞牆,導致紅旗再現。所幸 Ferrari 兩位車手都穩穩晉級。

Q2 更加精彩,Hamilton 及 Leclerc 更一度包辦頭兩位,讓車迷重燃希望。不過 Q3 最後關鍵時刻,Hamilton 未能再進步,只排第五,Leclerc 更因最後一彎失誤錯失寶貴時間,結果第六作收。


Hamilton 賽後直言:「今日排位戰鬥力不錯,特別 Q2 表現好強,但最後一圈無法再榨乾速度。不過現場氣氛實在太震撼,明日我會搏盡無悔!」


Leclerc 則滿臉失望:「我在最後一彎失誤,失掉至少一兩個排位,否則有力搶頭排。但我們今年賽車通常正賽比排位更強,明日仍有一拼機會。」


車隊領隊 Fred Vasseur 亦感到有點可惜:「車速其實足夠,但排位賽關鍵時刻未能完美發揮。不過,套件升級帶來正面效果,我們比以往有更好長途速度,銀石又唔難超車,明日正賽絕對可以反擊!」

Ferrari 星期日能否在銀石翻身?全場英國車迷已經準備好吶喊助威!

告別豪華 MPV 王者製造地!Toyota 全力鋪路「次世代商用之王」!


Toyota 日前正式宣佈,現時由三重縣「いなべ工場」生產的高級MPV車系《Alphard》與《Vellfire》,將於 2027年底前全面遷移至愛知縣的「田原工場」,由母公司 Toyota 本體直接負責生產。此舉不單是產線調整,更標誌着 Toyota 車體公司正式把未來重心全面投向「次世代商用車」領域。

多年來,《Alphard》與《Vellfire》作為 Toyota 豪華MPV 的代表,在日本本土甚至香港都擁有「地上最強七人車」之名。過去這兩款旗艦MPV 由 Toyota 車體負責組裝,是其業務中的高端象徵。但今次正式將生產移交至 Toyota 田原工場,不單反映集團內部資源重整,更是 Toyota 車體重新回歸「本業」的明確信號。

「いなべ工場」將變身商用車專用廠
Alphard 與 Vellfire 生產移除後,位於三重縣的「いなべ工場」將全面轉型為商用車專用基地,未來將集中生產如 Hiace、Noah、Voxy 等實用型MPV 及商用車,同時肩負起 Land Cruiser 300 等車架式 SUV 的生產任務。

Toyota 車體更表明會加速開發 「次世代商用Van」,這代表未來可能會有針對電動化、智能貨運或自動駕駛領域的全新產品出現。再者,轉型不止是車種調整,Toyota 更強調將以「人為本」精神,翻新工廠設施,創造更現代化、更宜人的工作環境,真正落實「製造業新未來」。

對不同市場有何影響?
• 對香港用家而言,《Alphard》與《Vellfire》未來雖改由 Toyota 本廠製造,品質及供應鏈理應更穩定,有助減少交期延誤。
• 對商用車市場來說,Toyota 重新聚焦商用平台,或代表下一代 Hiace、Townace 將有更大突破,提升續航、承載及電動化水準,對中小企車隊及物流業界非常有吸引力。
• 對Toyota集團內部,是一次精準的產能優化部署,將高端豪華與堅實商用車系清晰分流,提升整體生產效率與資源運用。

今次可說是一場極具戰略眼光的「內部洗牌」。Alphard、Vellfire 早已升格為 Toyota 豪華象徵,交由母公司直管理所當然,而 Toyota 車體則回歸原點,專注發展功能導向與創新技術結合的商用平台。這不只是廠房的轉型,更可能預示未來會有顛覆傳統商用車設計的新產品面世。下一部 Hiace,也許不只是貨車,而是城市智能物流的重要角色。這一盤棋,Toyota 下得漂亮。

【銀石熱血出擊!】Hamilton 銀石初登 Ferrari,試車日「穩陣」完成110圈!


F1英國站周末正式揭開序幕,銀石賽道今日氣氛已經火熱爆燈!Ferrari今日兩位車手Lewis Hamilton及Charles Leclerc各自完成了穩妥的試車任務,合共狂掃110圈,為周日正賽鋪路。

新引擎上陣,全日順利進行
兩位Ferrari車手今日都換上了新一批動力單元,與大部分車隊同步。FP1時段,Leclerc一開始就裝上測試rake進行氣流測試,專注收集數據,之後兩位車手主要以低油量模式作操練,尾段才轉至模擬正賽狀態,檢查長距離節奏。

來到FP2,計劃繼續按部就班推進。兩位車手都率先進行排位模擬圈速,然後再加重油量模擬正賽表現,Hamilton更在長距離模擬中同時試用兩款輪胎混合數據,為團隊搜羅更多策略資訊。


Leclerc:排位仍需加把勁,正賽較有信心
Leclerc賽後表示:「今日感覺算不錯,座艙內感覺良好,但我們的工作尚未完成。排位模擬上,節奏上仍稍為落後,不過正賽節奏較為令人放心。我很享受在這條賽道駕駛,明天會全力以赴。」

Hamilton:Ferrari銀石初體驗,感動滿滿
至於首次以Ferrari車手身份在英國主場出戰的Hamilton,心情顯得特別興奮:「今日實在是超級刺激,首次駕著Ferrari在銀石出賽,簡直難以置信。兩節自由練習我對車感都算滿意,雖然FP2最快圈時遇上些微交通阻礙,圈速還有提升空間。」

他更興奮地說:「能夠再次回到這條全球最偉大、我最鍾愛的賽道,心情實在難以形容。週五已經有這麼多人入場,氣氛真是爆燈!」


誰最值得留意?
對車迷而言,Leclerc今日狀態穩健,正賽節奏穩中帶勁,看來周日他有力爭前列。而Hamilton雖然有交通阻滯,但他在主場、Ferrari新身份加持下,心態和鬥志明顯高漲,一旦排位時段順利「清場」,很可能成為黑馬。

車隊戰略方面,Ferrari今日積極測試不同輪胎組合與油量配置,明顯針對正賽部署。加上新引擎已全面換裝,動力輸出相信有進一步保證。

情感滿瀉的銀石週末,Hamilton「主場魔法」會否再現?
每次見到Silverstone週末總是百感交雜,這條賽道不單是英國F1聖地,更是速度與情感的交匯點。看到Hamilton穿上Ferrari紅戰衣,在主場觀眾前全力奔馳,心裡不禁湧起一股熱流—當年那個衝上F1之巔的年輕小子,如今已成為傳奇,仍在挑戰新高峰。Leclerc則繼續展現一貫冷靜、踏實的態度,耐心打磨排位與正賽節奏。這場比賽,兩位風格截然不同的車手,卻同樣肩負Ferrari榮耀,明日排位戰勢必火星撞地球。這個週末,大家靜靜看著這場紅色故事,在銀石賽道上繼續發展下去。

新一代 Mazda CX-5 殺入歐洲!


Mazda 歐洲分部(Mazda Motor Europe)剛剛公布重磅消息,將於 2025年7月10日 正式發表新一代 CX-5,並已率先在官網釋出神秘感十足的預告圖像 Teaser。這部邁入第三代的中型SUV,預計將再次引爆日系 SUV 市場新一輪激戰。

從現階段公開的預告圖可見,新一代 CX-5 依然延續 Mazda 招牌的 「魂動 KODO」設計語言,但在細節與線條上更為「收斂」與精緻。預期將比現行車型更具侵略性,同時兼顧 Mazda 獨有的優雅美學。不排除導入概念車級別的設計筆觸,把 SUV 的設計標準再次推高。


Mazda 強調,新 CX-5 將「以人為本」徹底貫徹於車廂設計。無論駕駛者還是乘客,都將感受到更大空間、更高質感與更人性化細節。座椅、隔音、物料用心程度,預計會向豪華品牌靠攏,挑戰歐洲主流中型 SUV 如 Volkswagen Tiguan、Peugeot 3008 的內裝表現。


Mazda 一直以「駕駛樂趣」作為品牌核心,新 CX-5 也不例外。廠方表示會進一步進化「人馬一體 Jinba Ittai」的操控感受,加上加入更完整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令日常駕駛更輕鬆、更安全。可預期會配備像主動車道維持、全速域自動巡航、交通標誌辨識等科技,全面追上市場主流。

CX-5 對很多人來說唔只係一部 SUV,而係一種對駕駛質感的堅持。新一代設計再簡約化、駕駛再細膩化,其實正正代表 Mazda 想告訴世界:即使喺SUV大行其道的年代,「駕駛者的快樂」依然可以存在。如果新CX-5真的可以將人馬一體與智能安全做得兼容並蓄,我相信佢會係一部值得等待的轉型之作。

三菱 Grandis 強勢回歸歐洲市場!


三菱汽車終於為歐洲市場帶來全新重磅之作 – 以「Grandis」之名重出江湖的全新緊湊型SUV。這部新作不僅外型硬朗、內裝實用,還擁有多元動力選擇與先進數碼化系統,預計將於2025年起陸續於歐洲各國開售,由西班牙 Renault Valladolid 工廠生產。曾經的MPV之王,這次轉型為歐洲專屬的SUV,明顯劍指家用及新一代環保車買家!


「Grandis」這個車名源自拉丁文「雄偉」之意,新世代車型的確完美詮釋了這種氣場。前臉採用了三菱家族「Dynamic Shield」設計語言,配以亮黑鬼面罩和鍍銀飾條,視覺衝擊力十足。車身比例緊湊但輪廓剛勁,搭配流線型斜背車頂線條和大膽的19吋輪圈,既有動感,也兼顧實用性。車尾則運用了「雕刻式六角」概念設計,貫穿尾燈強化橫向視覺,增添現代感。


新一代 Grandis 採用兩排五座佈局,後座滑動行程達160mm,配合最大1,455L的行李艙容量,從日常家庭使用到短途旅遊都應付自如。智能科技方面則相當搶眼,標配縱置10.4吋觸控螢幕、Google生態系統整合(包括Google Assistant、Google Map及Google Play),還支援Apple CarPlay和Android Auto無線連接。


更有備受注目的「調光式」全景天窗,駕駛者可自由切換透光與遮光程度,日晒不再煩惱。尾門更配備感應式電動尾門功能,只需腳尖一踢就可輕鬆開關,細節體貼至極。

Grandis 提供兩種主力動力系統。MHEV 版本搭載 1.3L 渦輪引擎,提供103kW馬力,可配6速手波或7速雙離合自動波。另一款 HEV 混能系統則使用 1.8L 自然吸氣引擎配雙馬達和智能變速箱,最大綜合馬力115kW,並具備三種行駛模式(EV、Hybrid、回生模式)以及E-Save電池儲能模式,真正為不同駕駛場景提供最佳效率。


Grandis 是 Mitsubishi 首部原生支援 Google 服務的車款,整合語音操作、即時導航、串流娛樂等功能。配合 Mitsubishi Motors 專屬手機App,用戶可遙距開關車門、啟動引擎或查找停車位置,實用性十足。四種駕駛模式更可根據駕駛者偏好與行車狀況自動切換,從節能到操控一手包辦。

作為歐洲市場主打的家庭SUV,新 Grandis 安全配備可謂豪華至極——包含全速域自動車距巡航(ACC)、盲點警示(BSW)、車道保持(LKA)、主動煞車系統(FCM)等超過15項主動安全科技,部分高階版本更提供自動泊車、駕駛疲勞警示、後方車流警報等功能,打造安心出行的全方位守護。


對 Grandis 的回歸不免有些感慨,由MPV到SUV,這個名字的變身不單是車型的轉換,更是市場趨勢的寫照。當年 Grandis 是七人車市場的代表,如今則搖身一變成緊湊型家用SUV,雖然「大」的定義變了,但它的空間感與實用性依舊沒讓人失望。這次三菱選擇與 Renault 合作,讓整體產品更貼近歐洲消費者的口味,假如日後能引入右軚版本,相信在香港這類「大細皆宜」的實用車型也會有不錯的市場。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想開着一部又大又貴的PHEV,有選擇才是真實的生活。

Mercedes-Benz VLE 輕鬆橫越阿爾卑斯!兩次15分鐘快充直達羅馬


Mercedes-Benz 正正式式向「豪華電動MPV」市場投下震撼彈!新世代電動MPV測試車 VLE,早前挑戰了從德國斯圖加特出發,穿越阿爾卑斯山直達意大利羅馬的長途試煉,總長超過1,090公里,全程只需兩次、每次僅15分鐘的快速充電,還是實際駕駛環境,展現新開發的 Van Electric Architecture(電動廂型車平台)超凡效率。

這次長途測試路段相當嚴苛,涵蓋阿爾卑斯的陡峭山路、蜿蜒公路、德國高速公路及意大利市區狹窄街道,VLE不但成功征服,更突顯出日常實用性,包括電驅系統的效率、動能回收、溫控技術及後輪轉向的靈活優勢。


長征1100公里 兩次短暫充電即達
在這段超過13小時的旅程中,VLE在斯圖加特出發時外氣溫約11°C,抵達羅馬時升至33°C,全程車廂空調穩定保持在舒適的22°C,真正做到慳電不慳舒適。
最驚喜之處,是VLE只需兩次快充,每次僅15分鐘,便能順利完成這趟接近1100公里的實戰測試,證明它的續航及充電表現,在現實生活絕對夠實用。

VLE同時配備後輪轉向系統,在阿爾卑斯蜿蜒山路及意大利城巿窄巷中大派用場,駕駛感靈活輕鬆,絕對有助減輕駕駛疲勞。未來,這套技術將成為Mercedes-Benz 電動MPV的重要標配,帶來不論城市穿梭還是旅途遠行都能輕鬆應對的駕駛體驗。


這趟德國至意大利的試駕,只是Mercedes-Benz 新世代電動MPV 測試計劃其中一環。為確保車輛成熟度,工程團隊不僅在斯圖加特進行數位模擬及室內極端測試,更安排多次長途試駕,早前VLE已曾駛往挪威北角,亦於今年冬季在瑞典進行極寒實測,這次則往南翻越阿爾卑斯,全面驗證續航、操控及耐熱表現,加速產品進入量產階段。


Mercedes-Benz 計劃由2026年起,正式推出全新模組化、可擴展的Van Architecture電動平台,將MPV劃分為私人豪華座駕(Grand Limousines)與商用客貨車兩大系列,根據不同客戶需求,在設計、功能、空間及用戶體驗上作出明確區隔。

當中,VLE與VLS將成為「Grand Limousines」的主角。VLE最高可容納8座,瞄準家庭、休閒用家及高端接送市場,靈活又不失尊貴感;至於VLS則專攻更高階豪華市場,重新定義「真正的汽車奢華」,成為Mercedes-Benz品牌史上首次進軍全電動中型豪華MPV市場的代表作,並會在美國、加拿大及中國市場同步推出,開拓電動豪華MPV新藍海。

這次Mercedes-Benz VLE的長途實測,其實意義重大,除了證明電動MPV不只是市區代步工具,更證明電動車在長途跨境駕駛上,同樣可以做到快速、舒適、無壓力。


兩次15分鐘充電就能從德國直達羅馬,不只展現續航與高壓充電能力,更反映Mercedes-Benz 對「電動豪華」的新思維——不只是環保,更要無縫、無憂、無痛過渡。而後輪轉向技術的加入,也徹底解決了傳統MPV「大車難駕」的痛點,對香港這種地少路窄的城市絕對是福音。

老實說,電動MPV市場長年處於空白地帶,但VLE這類新世代產品已經為這個細分市場「鋪路」,不單止滿足大家對「電動」的想像,還同時保留Mercedes-Benz一貫的舒適、豪華與安全,最重要是真心夠用、夠快、夠慳電。我相信,VLE不只是新技術展示,更是一個訊號——電動豪華MPV時代,真的來了。

香港車仔展 2025 盛大回歸 8 月灣仔強勢登場


今個夏天,全港車迷又有大日子要預約!香港最大型、最具代表性的「香港車仔展2025」,將於8月22日至24日強勢回歸。由本地模型文化平台《手推車》主辦,展覽集團協辦,今年不單止規模升級,展覽內容更大幅擴展,橫跨汽車、潮流、文創及模型多個領域,特別邀來《中古玩具模型車仔展》合體加盟,齊齊打造全港最盛大汽車文化嘉年華,預計三日展期吸引三萬人次,絕對是暑假車迷必到的朝聖活動!

今年車仔展首次移師灣仔合和酒店大禮堂舉行,場地面積達三萬平方呎,比去年大四倍,場面更加震撼。參展品牌亦創下新高,吸引更多海外品牌專程來港參展,包括首次登場的日本殿堂級品牌Tomica,以及香港、澳門品牌如POP RACE、Tarmac Works、INNO64、Tiny微影、Trends Hobby、Sparky、BM Creations、Model 1等;還有內地品牌拓意、GCD、Motorhelix、LCD Model、CM Model、Fun Tech Lab,國際品牌方面更有日本京商、Hobby Japan、Ignition Model,德國Minichamps,美國DPLS、Greenlight,陣容強大,誓要成為亞洲車迷年度朝聖盛事。

現場將展出各大品牌最新限量模型、場景精品,今年更破天荒引入汽車文化展區,展出多款日本JDM車系實車與模型,進一步推動亞洲汽車文化熱潮。而微縮世界展示區亦會登場,展出來自世界各地30個極致精緻的場景模型,當中更有鐵道迷不能錯過的高鐵、機車模型與精品,全面展現中國鐵路的歷史、技術與工藝。

今屆車仔展以「香港街頭文化」為主題,特別設計極具地道特色的港式街景場區,重現街招、路牌、交通燈、鐵路等香港日常風貌,並設有多個打卡熱點,如街招牆、塗鴉牆,讓大家在港味滿載的背景下盡情拍照。

全新加盟的《中古玩具模型車仔展區》將帶來極罕絕版收藏,讓懷舊玩具迷大飽眼福。同時,今年亦首度與Marketoo市集合作開設「潮創市集區」,集結潮流玩具、原創設計、生活精品及手作文創,全面推動本地設計及文化產業。

此外,三日展期內將舉辦品牌發佈、名人分享會、鐵道達人旅遊講座等舞台活動,讓一家大小不單止行展覽,仲可以互動參與、玩得更盡興,全面感受香港文化新魅力。

「香港車仔展2025」策展人、Market Hubs董事總經理李鑒泉(Lierence)表示,香港車仔展五年來一直致力推動本地模型品牌走向國際,今年不但與《中古玩具模型車仔展》攜手合作,更將場地移師至灣仔合和酒店,無論在展覽規模、展商陣容、品牌豐富度或互動活動上,全方位升級,務求打造成亞洲最具本地特色的年度車迷盛會。

他補充,今年以香港街頭文化為核心,除了讓市民重新細味這座城市的獨有故事,更希望藉此加速本地文創、潮玩與模型產業發展,吸引亞洲車迷一同來港感受這場最地道、最潮、最有溫度的展覽。

去屆車仔展三日吸引約1.3萬人次進場,當中約30%為內地旅客,5%來自海外,包括土耳其、巴西、日本、印尼、馬來西亞及台灣等地,為模型文化與旅遊經濟帶來雙贏。今年隨著規模擴大、內容升級,預計人流將比去年激增三倍,勢成今年夏天香港玩具展覽界的現象級盛事。

更多活動詳情及最新消息,可隨時留意官方Facebook專頁:www.facebook.com/hktoycar

香港車仔展2025
日期:2025年8月22日(星期五)至8月24日(星期日)
時間:8月22日(星期五):下午2時至晚上8時
8月23至24日(星期六、日):中午12時至晚上8時
地點:香港灣仔合和酒店16樓Grand Ballroom
票價:HK$20
65歲或以上長者(持長者咭/身份證)、傷殘人士(持證)、身高1米以下小童免費入場

2025 Toyota Corolla Cross HEV 香港大改款登場


Toyota Corolla Cross HEV 自推出以來,一直是全球SUV市場的「人氣王」,結合實用性、舒適性、安全性以及超強慳油表現,贏得無數車迷信賴。來到2025年,這部人氣SUV正式迎來大改款,不但外型更銳利、車廂科技感倍增,更重點搭載Toyota第五代油電混能系統,慳油效能再創新高,誓要繼續穩坐「全球最暢銷SUV」寶座。


全新2025 Corolla Cross HEV 由內到外全面升級。外觀設計更為時尚動感,換上全新漸變式鬼面罩、貫穿式LED頭燈,以及雙功能日間行車燈及轉向燈,配合黑色防刮飾件、雙箭型車身腰線及外擴輪拱,整體氣勢更霸氣、更富街頭感,無論都市駕駛或假日出遊,都能突顯獨特個性。標準配備雙色18吋合金輪圈,並提供多達7款車身顏色,輕鬆展現你的專屬風格。

車廂方面,2025 Corolla Cross HEV 集實用與高科技於一身。配備12.3吋全電子儀錶及8吋輕觸式音響屏幕,支援Apple CarPlay,輕鬆連接手機功能;同時內置Qi無線手機充電、雙區恆溫冷氣及nanoe™X空氣淨化技術,帶來健康舒適的車內空氣。前排座椅更配備冷暖通風及自動調節功能,後排則設冷氣出風口及USB Type-C接口,全景天幕進一步提升車廂空間感。尾箱空間達436公升,電動尾門支援腳踢感應操作,滿足各類都市用家的載物需求。


重點當然是核心動力系統。2025 Corolla Cross HEV 搭載Toyota第五代自動充電混能技術,融合2.0公升直列四汽缸引擎(M20A-FXS)、恆久磁石同步電動馬達及e-CVT無段變速波箱,輸出高達198匹馬力及206Nm扭力,行車過程順滑自然。官方耗油量低至21.8km/L,滿缸更可行駛784km,慳油實力無出其右。同時原廠提供7年或10萬公里混能電池保用,為車主解決後顧之憂。

底盤方面,車身尺碼為4,460mm長、1,825mm闊、1,620mm高,採用TNGA GA-C平台,具備輕量化、高剛性及低重心優勢。配合前麥花臣及後扭力樑懸掛組合,提供舒適穩定的駕駛體驗。最小迴旋半徑僅5.2米,應付香港的狹窄街巷、停車場絕無難度,真正兼顧靈活操控與安全穩定。

安全方面亦是升級重點。2025 Corolla Cross HEV 標配Toyota Safety Sense 3.0主動安全系統,包括防護駕駛輔助、自動緊急煞車、雷達感應定速巡航、車道追蹤輔助、車道偏離警示及智慧高燈自動切換,全方位守護駕駛安全。同時配備10個安全氣袋(包括中央氣袋)、泊車防碰撞輔助、360度泊車影像系統及8個泊車感應器,無論駛入狹窄街道或停車場,都讓你信心滿滿。

目前2025 Corolla Cross HEV 於香港推出早鳥優惠價為$305,490(原價$322,230),以這個價位及全面配備,性價比絕對出眾,難怪成為市場焦點。

老實說,試駕過這部新車後,我最深印象並非只是它多慳油或夠有型,而是那種「輕鬆自在」的駕駛感。無論日常代步、假日出遊、載人載物,它的平衡感非常出色,沒有一刻讓人覺得疲累或壓力,真正做到了「開心駕駛、安心擁有」。這正正就是為何Corolla Cross HEV 能夠長年穩居全球SUV榜首的最大原因。對於香港這種節奏急促、空間緊絀的都市來說,它的確是一部值得信賴的全方位好拍檔。

Lewis Hamilton 首次為法拉利征戰 Silverstone 英國站


英國站,一直被譽為F1全年最震撼賽事之一,不單因為這裡是F1世界錦標賽的起點(1950年5月13日首場F1賽事就在此舉行),更因為它同時是 Lewis Hamilton 的主場戰。今年賽季剛好進入一半,來到第12站 Silverstone,氣氛可說是升到最高點-特別是這次,他是披着 Ferrari 紅軍戰衣回來!

傳奇賽道:戰機跑道變身極速舞台
Silverstone 原址是二戰軍機機場,至今仍是歷史最悠久、最具標誌性的F1賽道之一,現時賽道長 5.891 公里,共有 18 個彎位,包括全球車迷耳熟能詳的 Maggots、Becketts、Chapel、Copse 等高速彎。

車速可達 290km/h 的 Copse 彎,以及兩段 DRS 區域(第5至6彎、Hangar直路)都是賽事關鍵。

這裡對車輛空氣動力效率要求極高,亦是賽季中平均時速最快的賽道之一,同時考驗輪胎承受力與策略運用。

英國天氣+經典賽程,戲劇性十足
Silverstone 出名「一日四季」:陽光、狂風、暴雨隨時突襲。
本周賽程維持傳統格式,週五兩節自由練習、週六FP3後進行排位賽,週日則是52圈、全長 306.198 公里的正賽。變數之多,往往令比賽充滿爆點。

Ferrari 兵團準備就緒,Vasseur點名Lewis「戰意滿滿」
Ferrari 領隊 Fred Vasseur 表示,團隊剛在奧地利引入新升級,戰力大增,此行將延續好氣勢。他特別提到:「這是 Lewis 的主場,他一定極想在滿場支持下有好表現。」而 Vasseur 本人也期待這場獨有的熱血氣氛。

Ferrari歷史戰績
• F1出賽場數:1109場
• 英國站出賽:72場(1951年初戰即奪冠)
• 英國站勝利:18次
• 英國站最快圈速:22次
• 英國站登頒台:59次
Ferrari 在這裡戰績相當亮眼,絕對有機會衝擊佳績。

問:首次以 Ferrari 車手身份回到主場,有何感受?
Lewis 坦言:「Silverstone 對我意義重大,我在這裡有無數難忘時刻,今次首次以 Ferrari 車手身份出戰,感覺非常特別。這裡的歷史,現在加上 Ferrari,更有意義,我很驕傲能穿上紅色戰衣迎戰,期待再感受現場那股震撼人心的氣氛。」

問:你最愛哪一段賽道?
他毫不猶豫:「當然是 Copse 進入 Maggots 和 Becketts,那段簡直是夢幻組合,速度極快,駕馭得好像在飛一樣。但 Silverstone 最獨特的,還是現場觀眾,他們的支持讓我每次在這裡都能爆發最佳狀態,由2008年首勝到去年第九勝,觀眾力量一直陪伴我。」

問:對年輕粉絲有何勉勵?
Lewis:「找一件你真心熱愛的事,然後全力以赴。多問、多學、不要怕跌倒,因為我們都是跌倒後才會成長,堅持下去就是成功之道。」

英國站冷知識:速度與戲劇齊飛
• 0次:歷屆英國站從未試過頭三位排位車手照原位完賽,足證比賽變數極高。
• 4位英國車手參賽:Lewis Hamilton、Lando Norris、George Russell、Oliver Bearman,當中只有 Lewis 曾奪冠,而且是驚人的 9 次紀錄!
• 22次:59場比賽中,從桿位起步奪冠的次數,雖然並非全部都桿位勝出,但排位仍極關鍵。
• Silverstone 村人口僅 2,176 人,比賽日賽道容量達 40 萬,足足是村內人口的 184 倍,堪稱「全球最細F1主辦村」。

Silverstone 年年都有看頭,但今年的英國站,無疑是歷史性的一幕。想像一下,過去「銀石之王」Hamilton 今次不再是銀箭代表,而是身披 Ferrari 經典紅色、在主場挑戰第十冠,光是這畫面已經夠震撼。
這一幕,不單是車迷的夢幻場景,更是現今F1的一個時代轉捩點。

相信很多人十分期待看到 Lewis 以 Ferrari 車手身份,如何駕馭 Copse、Maggots 與 Becketts,這不僅是一場比賽,更是速度、傳奇與情感的大融合。如果他再一次站上頒獎台,無論是否奪冠,這一幕都必然載入F1史冊。

這一站,不單是英國車迷的盛事,更是全球車迷都必須關注的經典賽事!

Hyundai IONIQ 6 N Goodwood 速度節全球首演


當全球高性能迷的目光聚焦Goodwood Festival of Speed時,Hyundai已準備好用最震撼的方式,讓電動跑車重新定義「速度」。Hyundai IONIQ 6 N 將於2025年7月10日正式亮相,這部韓國性能電動轎跑,不是單靠數字說話,而是以駕駛樂趣作為最大武器。

IONIQ 6 N 本身就擁有流線型轎跑輪廓,這次更進一步,針對懸掛幾何重新設計,重心極低、配上擴大設計的前輪主銷後傾距(caster trail),帶來更直接的轉向手感與自然回正力,行車穩定性提升之餘,駕駛信心亦同步加分。

此外,全新電子控制行程感應避震器(ECS Dampers),能兼顧舒適與操控,轉彎更扎實,直路更穩定,明顯比IONIQ 5 N更進一步,讓轎跑迷找到屬於自己的駕駛節奏。

Hyundai這次為IONIQ 6 N帶來更全面的駕駛體驗,包括:
• N e-shift進化版:模擬賽車緊湊波段,不論任何駕駛模式都能啟動,隨時享受人車合一的「換波」快感。
• N Active Sound+:電動車也能有「引擎聲浪」,配合新加入的N Ambient Shift Light燈光提示,精準指示最佳換檔時機,滿足極速熱血份子對駕駛節奏的執著。

為了讓每位駕駛者都能找到專屬漂移節奏,IONIQ 6 N進一步開放N Drift Optimizer自訂漂移設定,駕駛者可根據技術水平與場地環境,微調車輛漂移角度與動態控制,無論新手或高手,都能享受可控、暢快的後驅駕駛樂趣。

Hyundai已於全球YouTube頻道釋出首段預告短片,展示 IONIQ 6 N在賽道上劍拔弩張的身影。寬體輪拱、低趴空力包圍、賽車級鵝頸尾翼、輕量化輪圈,全部是為高速穩定與空力效率而來,絕對是視覺與性能的雙重震撼。

Goodwood速度節期間,Hyundai N品牌將設專屬展區,除展示全線高性能車款,還設有賽車模擬器、打卡區等互動活動,完成所有挑戰更可獲得「N尊貴觀眾席通行證」,直擊Goodwood傳奇山道競速賽事。

Nissan Qashqai 新 e-POWER 超低油耗、極靜駕駛、超長續航齊飛


節能、寧靜、無需插電,這就是Nissan新一代e-POWER的真功夫!即將於2025年9月率先登陸歐洲市場,由英國Sunderland工廠生產的Nissan Qashqai e-POWER,不單刷新節能紀錄,更成為跨界SUV界的油耗王者——每公升油能跑約27公里(約62mpg),續航力更高達745英里(約1,200公里),簡直是「不插電的油電奇蹟」。


這套e-POWER系統與傳統油電車完全不同,引擎只負責發電,不直接驅動車輪,真正的驅動力來自電馬達,行車體驗就像純電車那樣寧靜平順,無波箱換檔頓挫、無延遲,起步與加速「爽快到笑」。

而且,它還擁有EV電車特有的動能回收功能,把煞車時的能量轉為電力儲存,進一步提升能源利用率。最重要的是,全程無需插電,只需去油站加油,對不想「充電焦慮」的車主而言,絕對是入門電動駕駛的絕佳過渡。


新一代e-POWER不止節能,更把整套動力系統全面革新:
• 油耗下探至62mpg(WLTP),同級最省油
• 二氧化碳排放減少至102g/km,比上代減少12%
• 靜音表現提升5.6dB,媲美純電車的寧靜舒適
• Sport Mode馬力提升10kW,駕駛感更有樂趣


核心技術是全新開發的5合1模組化動力系統,將電馬達、發電機、逆變器、減速器與增速器整合成更輕更緊湊的一體化模組,加上全新1.5公升三缸渦輪增壓引擎(熱效率高達42%,超越市場普遍水平),同時提升高速行車時的靜音與油耗表現。

此外,透過新潤滑油、輕量化技術及引擎校正,實現真實路況下16%油耗提升、高速路段14%改善,保養週期更由9,000英里延至12,000英里,擁有成本更低。


新Qashqai亦同步加入更多智能配備,包括Google Built-in中控系統,讓駕駛者可直接操作Google Maps、Google Assistant、Play Store等應用,還有「Nissan Trip Stories」功能,輕鬆記錄旅程點滴。最新升級的ProPILOT駕駛輔助也帶來更準確的多車道自動駕駛輔助,進一步提升駕駛安全與便利。

不少駕駛者仍對純電車有疑慮,例如充電設施不足、續航焦慮、用車習慣難改。新e-POWER正是為這群人而設,讓車主毋須插電,卻享有電動車駕駛感受,同時保留燃油車的便利和續航,適合想體驗電動駕駛但又不想改變習慣的人。

它不像傳統Hybrid那麼複雜,沒有油電切換的頓挫,永遠是電馬達推動;但與純電車不同,它不靠插電,只要加油就能跑,簡單直接,是真正「低門檻」電動化轉型橋樑。


新一代Qashqai e-POWER 給我的感覺,不止是技術進化,更像是「電動車生活的鋪路石」。對很多香港駕駛者來說,電車仍是「想試又怕麻煩」,但這部車就像為你打通任督二脈,毋須改變生活習慣,已能享受電動車的寧靜、順滑和節能。

更難得是,它的油耗數字真的有點誇張,一缸油跑到1000公里以上,香港來回深圳幾十次都不需加油,還可以長期用來做市區代步、短程旅行,省錢、省心、省力。這部Qashqai e-POWER,正好提醒我們:「電動化,不一定等於充電焦慮。」反而,它可能是最聰明、最貼地的選擇。

【F1 Podcast】再次傳出 Max Verstappen 有意轉投 Mercedes!


今個週末就係英國站,但焦點唔再係誰能稱王,而係「紅牛一哥」Max Verstappen嘅未來動向。根據意大利媒體報道,佢可能轉投Mercedes!甚至傳出Toto Wolff已經提出報價!

Mercedes-Benz Untertürkheim 車廠打造電動 CLA 與頂級動力核心


擁有超過一世紀歷史的 Mercedes-Benz 德國 Stuttgart-Untertürkheim 工廠,近日正式進入新時代。這座象徵三芒星內燃引擎傳奇的重鎮,現已成功完成首輪轉型,成為全新電動 CLA 車系的動力核心供應基地,同時為品牌未來「Top-End Segment」頂級車系奠下技術根基。

新一代 CLA 將由德國 Rastatt 廠組裝,而其電動馬達、傳動模組與驅動軸則全數來自 Untertürkheim 及其轄下 Mettingen、Hedelfingen 廠區。當中包括電動馬達、高壓電控單元與一體化傳動結構,每個部件均經過原廠開發、嚴格品質控制,確保性能與效率達至頂尖水準。


為生產這些電動驅動模組,Untertürkheim 廠進行了大規模升級。其中,重新改造的第141裝配大樓,設置了總長逾1,000米、佔地逾10,000平方米的高效自動化裝配線,涵蓋超過200項工序,並完全整合於 Mercedes-Benz 的數碼生產系統 MO360,實現全流程追蹤與碳中和目標。

人員方面,所有參與生產的工人均來自原有內燃機部門,經過全面再培訓與技能升級,體現出品牌對於員工、技術與傳統的尊重與承傳。同時,廠方亦與工會達成新協議,正式確認未來的頂級電動車系也將由此地生產,鞏固 Untertürkheim 作為 Mercedes-Benz 全球動力科技核心基地的地位。


更重要的是,這個生產節點不再局限於德國本土。未來,Mercedes-Benz 將透過與中國 BBAC(北京奔馳)、匈牙利 Kecskemét 廠、羅馬尼亞 Sebes 廠協作,形成完整的全球電動動力供應網絡,應對不同市場的電動車組裝需求。

Untertürkheim 廠在 2024 年正式迎來 120 週年紀念,其年產超過兩百萬組動力系統,橫跨三個大洲使用。而隨着 eCampus 電池與電芯研發中心的啟用、與 Van 部門的協同,該廠亦同時肩負 Mercedes-Benz 電動轉型與技術創新的雙重使命。


對一個百年老廠來說,轉型不只是換技術,更是放下引以為傲的「舊傳統」,擁抱難以預測的未來。但 Mercedes-Benz 顯然選擇了最困難、卻也最高貴的一條路 —— 把精工精神延伸到新動力,甚至還保留工匠與歷史,讓傳統與創新同時並存。當一部電動 CLA 從生產線上誕生,不僅是一部新車,更是百年造車哲學的一次重生演出。這份堅持,才是真正「德國製造」的靈魂。

卡西歐宣佈 XG 組合擔任 G-SHOCK 品牌全球大使


卡西歐計算機株式會社 (Casio Computer Co., Ltd.) 今天宣佈,國際知名七人 HipHop / R&B 女子組合 XG 正式成為旗下防震手錶品牌 G-SHOCK 的全球大使。

XG 組合由 JURIN、CHISA、HINATA、HARVEY、JURIA、MAYA 及 COCONA 七位成員組成,以先鋒音樂風格與極具爆發力的舞台表現聞名。組合名稱 「XG」 寓意 「非凡女孩」 (Xtraordinary Girls),旨在通過打破常規、融合多元流派的音樂,為全球各界人士注入能量。該組合在全球範圍內擁有龐大粉絲群體,尤其在年輕世代中影響力持續攀升,正逐步成長為國際音樂文化領域的新銳力量。

XG 組合開創了全新音樂流派 「X-Pop」,擺脫了日韓流行樂的常規束縛,打造出獨屬於自己的風格。這種堅持原創、追求力量的精神,與以堅固耐用、抗震和獨特設計而聞名的 G-SHOCK 品牌高度契合,因此 XG 成為該品牌全球大使的不二之選。


為慶祝此次合作,雙方將上線專屬網站,展示 XG 組合的關鍵視覺素材和宣傳視頻。視頻圍繞 「無畏前行」 (No Destination) 這一口號展開,呈現了 XG 組合與 G-SHOCK 攜手大膽邁向新世界的畫面,傳達出無畏無懼、果敢塑造未來的先鋒態度。視頻藝術指導由 YAR 創意團隊擔綱,該團隊由日本極具潛力的新銳藝術家 YOSHIROTTEN 領銜,將為觀眾帶來充滿活力與張力的視覺體驗。

XG 組合就擔任全球大使一事發表感言:「G-SHOCK 腕錶總讓我們想起,即便在艱難時刻,我們也從未放棄追逐夢想。它賦予我們勇往直前、不斷突破自我的力量。XG 與 G-SHOCK 並肩,一起衝!」

Ferrari Amalfi 正式登場


Ferrari 再次出擊,以全新 2+2 GT 跑車「Amalfi」震撼亮相,取代 Roma 成為品牌全新前中置 V8 引擎的時尚代表。這部名為 Amalfi 的新貴,不單以意大利南岸的陽光命名,亦真正揉合「速度」與「優雅」的極致對比,重塑現代 GT 的典範。

Ferrari Amalfi 的設計哲學承繼 Roma,但整體更銳利、更現代。車頭不設傳統鬼面罩,而是以浮動式同色飾板作主調,下方是深色氣壓導流帶,藏起感應器與頭燈,令整體視覺更乾淨、更科幻。車側一條銳利的楔形線由頭燈劃至車尾,加上立體切割風格的尾部設計與主動式尾翼,整體氣流線條如雕塑般有力。車尾擁有隱藏式燈組與大面積碳纖維擴散器,動感得來不失優雅。

這次首發色號「Verde Costiera」更是亮點,以海岸陽光照射海面的青綠為靈感,車身線條被光影推向極致,每一個角度都像一幅動態風景畫。


車廂延續雙座艙設計,劃分清晰,駕駛者與副駕各有空間。最新三屏式人機介面包括 15.6 吋儀表、10.25 吋中控觸控屏及 8.8 吋副駕專屬屏幕,駕駛與乘坐體驗兼顧科技與豪華。全新方向盤回歸實體按鈕,鋁質啟動鍵重回視線中心,提升儀式感。

儀表台與中控台均以鋁塊精雕,再配以碳纖維與高級皮革點綴,細節考究如藝術品。座椅選擇多達三款大小,配備多氣囊按摩功能與通風,加上 Burmester 14 喇叭音響、1,200W 功率,音效細膩程度直逼音樂會水準。


全新 Amalfi 採用源自 F154 系列的 3.9 公升雙渦輪 V8 引擎,最大輸出達 640 匹、7,600 rpm 紅區、0-100km/h 僅需 3.3 秒,0-200km/h 更只需 9 秒,屬 GT 跑車界難得一見的超跑級數。

這具 V8 除了動力強勁,更著重駕駛者互動感:平面曲軸、雙渦流增壓系統、輕量化凸輪軸及減摩設計,令扭力曲線更線性、更爆發,同時兼顧市區駕駛的細膩與舒適。排氣系統經特殊調音,即使通過嚴格歐盟噪音法規,依然保留 Ferrari 那股近乎樂器級的高頻聲浪。


Amalfi 的動態表現絕不僅靠引擎。其底盤導入 SSC 6.1 側滑控制系統、ABS Evo、電動方向盤輔助抓地估算、Brake-by-Wire 線控煞車、主動尾翼三段變化設定等,結合主動空氣力學系統,每一個彎道都充滿信心。

另外配備全套 ADAS 駕駛輔助系統,包括主動巡航、緊急煞車、盲點偵測、車道維持、疲勞監測、360 環視鏡頭等,為日常駕駛提供最貼身保護。


近年 Ferrari 不再只是一個符號,而是越來越懂得用不同語言與世界溝通。Amalfi 就是最強例子:不單是動力數據驚人,更懂得處理美感、舒適與科技的平衡。這部車沒有誇張尾翼、沒有浮誇進氣口,反而以一種「懂得收」的態度來吸引人。它不再只是讓你飛馳在山路或賽道,而是邀請你慢駛於濱海公路、與家人共享旅程。這種 Ferrari,我很喜歡。

會否買完沒多久就過時?Mercedes-AMG CLA 45 S 4MATIC+ Final Edition


當全球汽車市場逐步電動化,Mercedes-AMG 卻選擇以最具聲浪與血性的方式,為其經典四缸猛獸劃下最完美的句號。CLA 45 S 4MATIC+「Final Edition」歐洲地區已正式開放訂購,無論是 Coupé 還是 Shooting Brake 版本,都將以限時限定身份,送別這台擁有 421 匹馬力的爆裂之作。

CLA 45 S 一直是 AMG 小型性能車中的最強代表,其搭載的 2.0 公升渦輪增壓四缸引擎,乃全球最強量產四缸機,擁有 421 匹馬力與 500Nm 扭力,配合 AMG SPEEDSHIFT DCT 8 速雙離合器波箱與 AMG Performance 4MATIC+ 全時四驅系統,可於 4.1 秒完成 0-100km/h,加速與反應堪比跑車,更具備 Drift Mode 模式,隨時釋放後驅暴力。


Final Edition 為這部猛獸披上一身更具殺氣的戰衣,包括 MANUFAKTUR 啞灰(mountain grey magno)與夜黑(night black uni)兩款獨家車色,配合黃色 “45 S” 側門拉花與鏡面 AMG 標誌點綴,進一步強化視覺攻擊力。19 吋啞黑 AMG 鍛造輪圈加上黃色輪圈邊框,與黑色煞車卡鉗上的白色 AMG 字樣形成鮮明對比,盡顯限量車型獨有氣場。

車主可選配 AMG 夜色套件與空氣力學套件,將所有細節進一步黑化與強化下壓力。前後擾流、尾翼與擴散器皆經風洞測試調校,有效提升高速穩定性與操控表現,讓這部 Final Edition 不只是看起來兇,實際開起來更無情。


內裝方面延續外觀的黃黑配色主題,座椅採用 ARTICO 人造皮革與 MICROCUT 麂皮混搭,輔以黃色車縫線,頭枕繡有 “45 S” 標誌,中央鞍座更刻有 “Final Edition” 專屬銘牌,彰顯限量身份。方向盤同樣以 Nappa 皮與麂皮包裹,細節配以 AMG 黃色徽飾與鋁質飾板,提升戰鬥氛圍。腳踏門檻、地毯、空調出風口等部件均帶有 “45 S” 黃色元素,整體風格一氣呵成。

Shooting Brake 版本則在不犧牲性能的同時,提供更大的行李廂與空間彈性,適合需要實用性又愛極致駕駛快感的車主。Coupe 是極致駕駛玩具,Shooting Brake 則是速度與生活的完美交集。


雖然這部「Final Edition」以細緻配置和極致性能為最大賣點,但值得注意的是,全新一代 CLA 系列已經在籌備中,預期電動版本將成主流。在這個節點推出這部電油味十足的 AMG 四缸猛獸,無疑是對經典內燃機時代的最後致敬。不過,對部分準車主來說,可能會疑惑:「會否買完沒多久就過時?」

更現實的是,市場上不少國產高性能電動車(例如 Zeekr、BYD、Xpeng 等)正以更具競爭力的價格、智能化功能及免首次登記稅等優惠吸引消費者。尤其在香港這類稅制特殊、空間狹小的市場,若 CLA 45 S Final Edition 真正引入,雖然性能控絕對會為之心動,但高昂的定價及稅項壓力,加上市場趨向轉投電動化陣營,勢必對其銷售構成壓力。

對很多玩車人而言,這部 Final Edition 更像是一封寫給駕駛樂趣的情書。它不理潮流,只忠於熱血。如果你追求的是純粹駕駛感、爆發力與聲浪交織的感官震撼,而且願意收藏一部 AMG 四缸機械世代的封關之作,它絕對值得擁有。但如果你已準備擁抱電動未來,或許可以等多一會,因為 AMG 的下一篇章,很快就會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