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Maps 的路面實況(簡稱:路況)顯示功能,終於都支援香港了!路況其實早在 2008 年便推出,但當時香港仍未能使用。現時各位可以透過 Google Maps,選擇「路況」功能便能顯示大部份道路的交通情況,並以綠色至紅黑做分別,以後就可輕鬆查看路況,避開煩人的塞車。而且手機無論是 iOS 或 Android 的 Google Maps 同樣也能夠使用,至於準確性有幾高?大家不妨去 Google Maps 顯示為黑色的地點試試是否真的塞車。
文:Nekki Yu
作為乘客,他不會考慮你要面對的油費、交通情況、時間以及你的愛驅在他們眼中只是移動鐵箱……
有車是確實令自己出入方便,但有時反而會令你變得更不方便。例如友人聚會過後,總有些人希望坐順風車,但明明你與他不同路,也會叫你順便,這是經常遇到的,拒絕的背後會換來「小氣」。有一次住附近的朋友叫我載他到某處,但那天我根本不需外出,而來回那處亦要 70 公里,當然沒答應,叫他不如花十元八塊坐交通工具,最後換來對方一句:「我都唔知你買部車返黎做乜?」
部份搭客會對待你的愛驅如爛鐵,他們會把手上拿著的東西放在你車頂或尾箱蓋上,就算是硬物他們也不以為意。開門時不會顧及外面是否有其他車輛或障礙物之類,然後會向外大力一推……「嘭!」然後若無其事下車。關門不會留意是否有物件夾著,然後就會盡十二成功力把門關上,車廂內強烈震動和靜寂,若對著長輩,作為車主只好啞子吃黃蓮。
有一次載著朋友,他問我能否順道載他母親,我答應後才知原來伯母剛在街市買菜,一袋袋菜和魚一路滴著水拿上車,結果車廂要進行大洗。
所以除非你駕駛的是一輛不會令你痛心的車,否則接載乘客前要先想想,否則只會貼錢買難受。
以上內容只反映嘉賓之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
日產(Nissan) 於3 月 15 日宣布,將會派出實驗跑車「DeltaWing(デルタウィング)」出戰今年的勒芒 24 小時耐力賽。Delta Wing 所採用的渦輪增壓引擎只有 1.6L 容積,輸出亦只有 300HP 左右,但因為它的車身不僅輕,而且風阻比傳統 24 小時耐力賽跑車低 50%,所以實際上能夠造出介乎 LMP1 和 LMP2 級別之間的表現。另外由於它是實驗(原型)車,所以它會以 0 號車出場,亦不會有排名。
整部 DeltaWing 一如其名,外觀就像希臘字母「Δ」,然而前半部呈狹長設計,因此需要用上窄身的雙輪胎。相對於此,後半部因為可以容納 2 名人員,所以闊度就大幅增加。座位後方的垂直尾翼,並非水平式安裝,相反像飛機的尾翼般,後端是稍為向下傾斜。兩個座位幾乎在後軸的正上方,引擎同時亦置於車尾,所以整部 DeltaWing 的荷重集中在後方。
DeltaWing 是由日產車廠、意大利裔美國人 Don Panoz、美國 All American Racers 車隊、美國 Highcroft Racing 車隊及研究中心,以及米芝蓮輪胎廠共同研發。它將會由 Highcroft Racing 旗下車手 Marino Franchitti 駕駛。
文:米高索夫
初次跟大家見面
第一次聽到 car1.hk,應該是約兩三年前,那時候因為 car1 跟我聯絡想於車會專欄內提及我們車會,開始知道這網站的存在,之後間中來逛逛,發覺有關汽車的資訊多了,漸漸就常來瀏覽。早前一次機緣認識了 car1 的人士,或許看到我對車有強烈熱誠和對改裝有基本認識,所以邀請我寫這個專欄。對於一個這麼齊全的汽車資訊網,作為車迷的我除了沒半點拒絕理由,更暗自歡喜。我從小喜歡汽車,更喜歡改裝汽車,亦有約十年參與改裝的經驗,日後每星期也會在這裏跟大家分享一下車輛保養、改裝及組織車會的心得。
在分享改裝心得與樂趣之前,不如先分享一種獨特的駕駛態度 — 港式態度
港式駕駛態度
不知從那天開始,香港公路的快線變成行駛速度最慢,最多車的路段,相反慢線則是最暢通快捷。原來,一些不顧他人的駕駛者長期霸用快線行駛,從未想過換線,你要快就自己找機會爬頭吧。
另一種駕駛者則是根本沒有「靠左行駛,右線爬頭」的意識和習慣,你爬頭時望望他,他還是在呆呆的駕駛著。
當你終於找到機會爬頭時,卻駭然發現剛才一直頂在自己前面的司機,原來正在悠然地邊揸車邊講電話,根本已沒專心駕駛。
這班「公路殺手」從沒考慮過,自己的「超技術」其實正危害其他道路使用者,他們不單令整體行車不流暢,還埋藏著一個又一個計時炸彈。
由於香港屬於右駕地區,司機位於車廂右方,爬頭時若右邊行車線有障礙物便能第一時間作出反應。若某車輛一直佔用快線,迫使其他使用者從左邊爬頭,萬一遇到障礙物或壞車,司機可能受視線影響未能即時察覺,增加意外風險。
在香港駕車久了,會發覺香港並非想像中文明,不排隊、不互讓經常發生。明知大家都在燈位前或收費亭前排隊,但總有不少「霸王司機」會將車從鄰線駛到最前位置插隊,難道他們認為自己是 VIP,可享有優先權?還是覺得自己懂打尖是聰明絕頂、揸車天才呢?
想見識這班「霸王司機」,只要到紅隧就可以大開眼界,看到香港人為了爭嬴一個行駛次序,互相欺壓、搶線,到頭來,「嬴得身位,輸咗架車」,一不小心碰撞了便互相爆粗指駡,報警處理,影響人又浪費自己時間,為何不能讓本身在前面的車先行?在你鄰線一起排隊的車,若在你車前準備輪流入線,你卻要偏偏要緊貼著前車的車尾,不肯讓路,這種「霸王硬上弓」情況經常發生,也只好慨嘆香港道路交通條例實行多年,還不是跟我們嘴裏投訴著的內地人沒有兩樣?「停一停、讓一讓」這種駕駛禮儀,彷彿永遠不會在香港司機身上找到……
我晚上經常駕車於東區走廊入紅隧,通常都會在銅鑼灣舊油站外遇上塞車,但其實很多時並非因隧道擠塞而塞車,而是入銅鑼灣的駕駛者放棄之前兩個能轉線的機會,他們選擇不排隊而往前一點臨實線前才插隊入線往銅鑼灣,就是這個自私的「小動作」,造成往紅隧的車都要被迫等他成功插隊才能繼續前行,由於旁線前面是交通燈,有時就要在那裏待上數分鐘……
不打燈切線除了是危險的行為,亦顯示霸道的表現,有如我喜歡怎樣就怎樣,不用通知你。但另一方面我亦明白部份駕駛者的考慮。因為只要你在道路上行駛得多,就會發覺當很多時候你打燈準備切線時,後面的車就會加速。這是另一奇怪的現象,人不打燈你不加速,這種怕吃虧的心態,亦經常導致意外發生。
香港人出名萬事都要快,排在燈位的頭車,很多時一旦由紅燈轉紅黃燈,還來不及轉綠燈,就會聽到後面不耐煩的響號催促開動。當你在行駛時,明明前面有車擋著不能快,後面的車卻貼著你車尾催趕。
香港環境密集,很多泊車位的設計也沒多空隙,車與車之間位置不多,令很多駕駛者也練得一手泊車的功夫,但偏偏有部份人士就算自己泊得東歪西倒,也不會理會,導致在旁的車上落更困難。亦有些駕駛者認為自己的車是特別神聖不可侵犯,硬要霸佔兩個泊位的中間,令左右的車位也不能夠泊車。
很多人外表斯文,原來內裏兇狠。當他駕駛時,你會發覺他像變了另一個人,焦慮、急躁、滿腹牢騷,甚至破口大罵。不是他們人格分裂,是因為香港人的駕駛態度不太自律,影響到很多守規矩的人,日子久了,守規矩的人會日漸失去耐性而發牢騷,甚至變得不守規矩,不忍讓。
平日看到香港人是會排隊和禮讓,但為何在駕駛時打尖卻大有人在?只能猜測香港人平日排隊並非出自真心,只是怕被人認到,會被指責?而駕車時沒人能認得你的樣貌,就無需顧慮他人的感受?是否屬實有待各位細想一下……
我在日本有三次自駕遊的經驗,我很喜歡在那邊駕駛,享受休閒禮讓的駕駛態度。日本郊區環境悠遊優美,能令你真正感受到駕駛的樂趣。日本人駕駛很自律,有文化,無論塞車的隊有多長也不會插隊。有一次在東京首都高的公路上,看到右邊排了長長的車龍,我在公路左線駛過,走了約兩公里都沒有看到一輛車是插隊的,但尷尬的事情發生了,我的GPS顯示我要靠右線在前面駛出公路,即是要插隊,我從未想過插隊是這麼不好意思,結果插了兩公里的隊……我相信日本人來到香港,看到我們的駕駛態度,在他們眼裏應該和內地人沒分別吧。
以上內容只反映嘉賓之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
Nissan 在 2 月尾時發佈一系列 Invitation 的官方照片,現在這款 5 門掀背車 Invitation Concept 終於在日內瓦車展現身。稱為「Squash Line」的動感車身線,令人為之驚艷,若是喜愛較激情的車主絕對會覺得,Invitation Concept 比現時的同級車款的造型搶眼得多,而且行駛時能夠降低風阻,提升燃油經濟性。另外,二氧化碳排放量亦只有 100g/km。Invitation Concept 集合動感、時尚和科技集於一身。可惜,目前廠方仍然未公佈有關動力系統方面的資料,預計隨著明年正式量產的日期越近,將會有更多的資料釋出。
同場還有另一款 Concept Car Hi-Cross 展出。SUV 定位的 Hi-Cross Hybrid Concept 車身尺碼則為4,660 × 1,850 × 1,670mm,外觀造型保持一貫 Nissan 的設計風格。動力系統方面,Hi-Cross Hybrid Concept 採用 2.0L 直四缸內直噴汽油引擎與電動馬達,綜合以往並改良的全新技術和使用 XTRONIC CVT 無段自動變速系統,令 Hi-Cross Hybrid Concept 有更出色的動力表示。但目前廠方仍然未有公佈正式量產的日期。
除了這兩款概念車外,還有 Juke Nismo 量產版亮相。造型方面與之前的 2011 東京改裝車展的版本並沒有太大的差異,看來將會是量產版的最終外貌,不會再改變。而根據消息指出,廠方目前正在調校 1.6 渦輪增壓汽油引擎,希望能夠盡早在 2013 年或更早之前推出市場。
文:Nekki Yu
攝:UnitedPictures
代號 981 的新一代 Porsche Boxster 無論在外觀或內籠,皆有著 Panamera 的影子,如淚滴般的車頭燈組和部份來自 Panamera 的設計概念,將 Boxster 的豪華氣派提升。新一代的 Boxster 車身線條更加明顯,比上一代明顯地更有侵略性和肌肉美。而且車身採用大量鋁合金材料打造,減輕 20 公升,達至淨重 1,310 公升,加上經過改造的底盤,性能全面提升。
Porsche Boxster 搭載 2.7 升水平對向引擎,在 6,700 轉時可輸出最大馬力 265 匹,及在 4,500 轉至 6,500 轉時產生最大扭力 280 牛頓米,配合 7 速 PDK 雙離合變速波箱,0-100km/h 加速只需 5.7 秒。至於 Boxster S 則搭載 3.4 升水平對向引擎,在 6,700 轉時可輸出最大馬力 315 匹,及在 4,500 轉至 5,800 轉時爆發出最大扭力 370 牛頓米,由 0-100km/h 加速只需 5 秒便完成。
Porsche Boxster 今年 4 月率先在德國推出,Boxster 售價為 $48,291 歐羅(約 49 萬港幣),S 版為 $59,120 歐羅(約 60 萬港幣)。預計在今年第三季將有機會引入香港。
文:Nekki Yu
攝:UnitedPic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