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 C
Hong Kong
Tuesday, September 30, 2025
主頁 博客 頁面 9

5,500 車迷齊聚!Megaphonics ’25 成為歐洲最大 Porsche 盛會


英國牛津郡 Bicester 的 40 公頃 Boxengasse 園區,舉行了歐洲規模最大的 Porsche 車聚 Megaphonics ’25。來自法國、比利時、瑞士、意大利的車主不遠千里而來,就連加拿大、杜拜、澳洲、美國也有粉絲專程飛來,令今年的參加人數突破 5,500 人,現場展示車款更橫跨 61 個品牌,涵蓋從經典賽車到日常通勤 Porsche 的全光譜。


活動劃分為三大區域 – 風冷 Porsche 區、水冷 Porsche 區及位於湖畔中央的「稀有車展區」,後者精選 55 部極罕見 Porsche,包括 356 Speedster、959、Carrera GT,以至拉力化 Cayenne,全部由私人收藏及專業復修師精心準備。展區之間還設有品牌攤位、經銷商展示區及修復工坊,讓車迷近距離接觸專業團隊。


Boxengasse 會場本身以 Porsche 的功能美學理念設計,從大門鉚釘的大小、場內音樂到餐飲選擇,全都經過精心策劃,與車款展示互相呼應。CEO Frank Cassidy 表示:「Megaphonics 不只是 Porsche 車展,更是對工藝、設計與工程精神的致敬。」


中央展館內展出多部賽道傳奇,包括曾在 Steve McQueen《Le Mans》電影中亮相的 Gulf 塗裝 917、首部 908 原型車,以及 904-079、906 等經典耐力賽車。現場不只展示速度與稀有度,更以時間線形式呈現 Porsche 從賽道到公路的技術演進——由首款耐力原型 906,一直延續到最後一代風冷 911(993「The Last Waltz」)。


Megaphonics ’25 的特別之處,在於它並非只為超稀有收藏家打造,而是將 356 到 Taycan 的每款 Porsche 都放在同一舞台,讓車迷無論擁有哪一型號,都能找到歸屬感。這種包容性,正是 Porsche 社群的核心力量。對品牌而言,這不只是一次車聚,而是一場持續更新的「活歷史展覽」,讓經典延續,也讓新世代車迷找到與 Porsche 的第一個連結。

勞斯萊斯Phantom化身藝術史沉默見證者


一台車,能跨越一個世紀,與薩爾瓦多・達利、安迪・華荷、畢加索等藝術巨匠並肩同行,並在不同年代成為創意的催化劑——這就是勞斯萊斯Phantom。今年,Phantom迎來誕生100周年,勞斯萊斯特別以一場充滿藝術氣息的回顧,向它在全球藝術史上的獨特地位致敬。

自1925年問世至今,Phantom一直是品牌的巔峰之作,也是不少創作者心中的「流動畫布」。它的標誌——由Charles Sykes於1911年創作的「歡慶女神」雕像,不僅是汽車工藝的象徵,更是藝術與工程結合的經典案例。Sykes以希臘雕塑《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為靈感,賦予雕像飄逸、靈動的姿態,至今仍是奢華汽車文化的永恆符號。


Phantom與藝術界的關係如同高端藝術館的館藏一樣珍貴。薩爾瓦多・達利曾駕駛一台黃黑雙色的Phantom,並在巴黎街頭上演滿載花椰菜的超現實表演;他還在插畫作品《馬爾多羅之歌》中,將Phantom置於冰封荒原,將奢華與荒誕融合。安迪・華荷則真實擁有一輛1937年款Phantom,並以普普藝術的視覺語言影響了一代文化潮流。

百年來,Phantom不僅服務於世界最具創意的車主,還成為展覽品走進薩奇畫廊、史密森尼設計博物館等世界級殿堂。它是創作者的靈感之源,也是收藏家的藝術臻品。每一次的出場,不論在賽馬場、畫廊,還是私人珍藏室,都能引發話題與讚嘆。

對藝術家來說,Phantom是一塊可以承載創意與個人風格的完美畫布;對收藏家,它是可駕馭的藝術品;對品牌擁躉,Phantom的每一次改款都是歷史的延續與奢華的再定義。

Phantom的百年,不只是汽車設計的進化史,更是一部與藝術交織的文化編年錄。它能在達利的荒誕、華荷的色彩、Sykes的雕塑中自由穿梭,正因它本身就具備成為藝術一部分的靈魂。在這個追求效率與電動化的時代,Phantom提醒我們——真正的奢華,不是速度,而是讓時間為你停下來,靜靜欣賞它的存在。

Porsche Leipzig 廠勇奪 2025「Automotive Lean Production Award」


位於德國薩克森州的 Porsche Leipzig 廠,今年榮獲 2025 年 Automotive Lean Production Award OEM 類別冠軍,以高效、數碼化、靈活的生產模式打動專家評審,成為歐洲汽車業「向最強學習」的典範。該獎項自 2006 年起由顧問公司 Agamus Consult 與專業雜誌 Automobil Produktion 聯合頒發,旨在表揚能將精益生產與數碼科技完美結合的車廠。今年,Leipzig 廠憑藉 精益原則、數碼智能與創新自動化 的一致落實,以及對品質與成本效益的堅持脫穎而出。


Porsche Leipzig 最大的亮點,是在同一條混合生產線上,同時生產 汽油、Hybrid 混能及純電車型。這種高複雜度生產模式,要求生產系統高度靈活、可即時調整,並具備先進自動化與精準物流管理。董事會生產與物流成員 Albrecht Reimold 指出,這種能力正是 Porsche 創新與競爭力的基礎。除了技術領先,Leipzig 廠亦強調員工在持續改進流程中的參與,並在資源節約方面採取全面策略。廠長 Gerd Rupp 表示,這個獎項不僅是對流程優化的肯定,更是對全體團隊卓越表現的嘉獎與激勵。


頒獎典禮將於 2025 年 11 月在波蘭 Volkswagen Poznań 舉行。Leipzig 廠自 2002 年啟用,現為 Macan 與 Panamera 的生產基地,曾生產 Cayenne 及傳奇超跑 Carrera GT。近年已多次獲得生產與環保獎項,包括 2021 年「Lean and Green Management Award」與 2023 年「Factory of the Year」。

在現代汽車工業中,要同時處理三種不同動力系統的混線生產,對供應鏈、裝配工序與品質控制都是極大挑戰。Porsche Leipzig 不僅做到了,還在效率與品質間找到最佳平衡,證明豪華品牌在智能製造上的領先優勢。這個模式未來或會成為歐洲車廠轉型的參考範本——既能保持品牌工藝水準,又能靈活應對多元化市場需求。

Acura RSX Prototype 全球首發,預演 2026 新一代電動跑旅!


在 Monterey Car Week 這個全球車壇頂級盛會上,Acura 帶來一個令人眼前一亮的新勢力——RSX Prototype 正式亮相!作為 Acura 電動化時代的全新門面,這部設計前衛、科技滿載的概念電動 SUV,預示著 2026 年推出的量產版 RSX 將如何重新定義品牌的性能與智能。

RSX Prototype 最大亮點之一,是採用本田集團自主開發的全新電動車平台,並將成為 Acura 首款完全由美國 Ohio EV Hub 工廠製造的純電車型,與 Integra 同線生產,展現出高度靈活的生產架構。預計將於 2026 年下半年正式量產。

外觀方面,RSX Prototype 採用 coupe 式 fastback 車身設計,強調速度與張力的視覺感受。全車比例極為動感,短前後懸、超長軸距,配合深雕式車身曲面、隱藏式門把手與一體化 ducktail 尾翼,營造出極具未來感的輪廓。前臉進化自 Acura 經典的 Diamond Pentagon 設計語言,採用分離式 LED 頭燈與鋒利日行燈,營造出更具科技感的辨識度。尾部更以貫穿式尾燈向第二代 NSX 致敬,配合「ACURA」全新字型標誌,細節滿分。


性能方面,RSX 並非單靠外表取勝。標配雙馬達四驅系統、Sport-tuned 雙 A 臂前懸掛、大口徑 Brembo 剎車與專屬 Bridgestone 跑胎,RSX 展現出 Acura 一直以來堅持的操控性能。電池與馬達配置詳情未完全公開,但從結構配置與原型車訴求可推斷,它將會是本田史上最具駕駛樂趣的量產電動 SUV。

智能方面,RSX 將成為首部搭載「ASIMO OS」系統的量產車型。這套作業系統由 Honda 團隊獨立開發,主打 OTA 更新、智能學習與 UI/UX 個人化管理。它能夠記錄駕駛者喜好、自動調整車輛設定、提供無縫式車載體驗,更具備手機般的操作邏輯,是 Honda 跨入「Software Defined Vehicle」時代的重要一步。


更重要的是,RSX 不止是移動工具,它更是一部流動能源中樞。透過 V2L(Vehicle-to-Load)功能,RSX 可為家居、營地或其他裝置供電,甚至作為斷電期間的後備電源,徹底將車輛角色延伸至生活場景之中,緊貼全球推動可持續生活的趨勢。


RSX Prototype 對 Acura 意義重大,這不僅是品牌轉向純電的里程碑,更是一場設計、性能與智能的革新革命。相比起市面上愈趨同質化的電動 SUV,RSX 展現出 Acura「敢為不同」的品牌態度。這部車不再單純是從燃油轉向電動的過渡產物,而是重新定義品牌的精神核心。若量產版本能忠實保留這份熱血與格調,Acura 或許真的準備好重返主流視野,並再次俘虜喜歡駕駛的用家。

豐田章男榮登「The Motoring Hall of Fame」汽車名人堂


在英國Farnborough國際展覽中心舉行的The British Motor Show期間,來自日本汽車業界的重量級人物 – 豐田章男(Akio Toyoda),正式獲選進入The Motoring Hall of Fame,以表彰他對日本及全球汽車業的深遠貢獻,成為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汽車企業領袖之一。

自1984年加入 Toyota Motor Corporation 起,豐田章男的職涯跨足公司幾乎所有部門,無論是在日本本土還是海外業務,他都親身參與。2009年接任社長一職,正值全球金融海嘯與豐田召回危機爆發之際,他臨危受命,以果斷決策力及長遠眼光將豐田從危機中帶出,並成功將品牌由傳統車廠轉型為擁抱混能、電動與氫動力科技的未來移動公司。他於2023年退下社長一職,轉任豐田汽車董事會主席,持續主導集團未來路向。

英國「汽車名人堂」創辦人 Mike Rutherford 在宣布榮譽時表示:「Akio Toyoda 是全球汽車產業中最具才華、最具生產力、亦最有影響力的車廠掌舵人之一。他今次獲選實在是實至名歸,甚至來得有點遲。」

事實上,自2010年設立以來,Motoring Hall of Fame 致力表揚對汽車工業有卓越貢獻的人物,涵蓋工程師、設計師、企業領袖甚至賽車傳奇。豐田章男的加入,無疑為這份名單增添一位極具分量的亞洲代表。

豐田章男的領導風格,既尊重品牌歷史,又勇於打破傳統。他推動推出 GR 系列強調駕駛樂趣、同時積極發展混能與氫動力科技;他敢於面對媒體、接受質疑,親身下場賽車、了解消費者真正想要的「駕駛感」。

在一個汽車品牌經常「高層高高在上」的年代,豐田章男以「車迷」與「企業家」雙重身份,證明了一件事:造車,不只是做生意,更是一場文化使命。今次獲選名人堂,不只是對他個人的肯定,更是對東方汽車智慧與情感的深層致敬。

V12 油電猛獸 Lamborghini Fenomeno 全球僅 29 部


當其他品牌還在討論「可持續發展」與「家庭實用性」之際,Lamborghini 一如既往地選擇走極端:一部融合航空科技、F1級煞車、1,080 匹馬力與未來派設計的V12油電超跑 Fenomeno,正式亮相!這部全球限量29部的「Few-off」超級車,不但是Lamborghini Centro Stile設計中心成立20周年的獻禮,更將超跑設計與工程科技推向極限。簡單講,這不是一部車,這是一段歷史的顛峰。


Lamborghini 稱之為「設計宣言(Design Manifesto)」,你一望就明白。Fenomeno 以極端長尾比例建構整體姿態,搭配標誌性單線輪廓、細緻氣道雕刻、Y型燈組、浮動尾翼等細節,完美揉合空氣力學與義式美學。
• 前臉擁有源自 Huracán GT3 的大型進氣口
• DRL 設計向 Lamborghini logo 牛角致敬
• 新版 Lamborghini 廠徽首次出現於此
• 側身長尾靈感源自 Essenza SCV12,配合碳纖維空力鰭片強化動態線條
• Launch 配色為 Giallo Crius 黃,展示機械肌肉與設計對比
• 尾部垂直 Y 型尾燈與六角形排氣結構,營造史無前例的未來感背影

這部車從任何角度看,都像是一艘「義大利設計的太空飛船」。


Fenomeno 內裝延續「Feel Like A Pilot」概念,所有線條與物料都為「速度」與「輕量」服務。車內中控及座椅以大量碳纖物料製作,氣嘴更採用3D打印技術,環艙氣氛燈呈現戰機級空間感。新設計的數碼儀表三屏配置,將物理按鍵降至最低。
• 車內配備專屬桶形座椅與碳纖車門飾板
• 可透過 Ad Personam 客製化逾400種車身顏色及無限內飾選項
• 氛圍燈設計與整體幾何完美融合,打造未來感儀式體驗


1,080 匹馬力、三電機、史上最強Lamborghini V12!
Fenomeno 的真正重點在尾艙內的「機械心臟」:全新開發的 6.5L 自然吸氣 V12 引擎,配合三組電動馬達,總輸出達 1,080 匹馬力,0-100km/h 加速僅需 2.4 秒,極速超過 350km/h。
• 內燃機:835 匹馬力(9,250 rpm)、最大扭力 725Nm(6,750 rpm)
• 前軸:兩個電馬達,單顆輸出110kW(18.5kg)、兼具扭力分配與能量回收
• 後軸:一個電機整合至新開發的橫置8速雙離合波箱(DCT)
• 混能模式下四驅行走,並可短時間純電行駛

波箱設計同樣極具看點,橫置結構騰出中央隧道空間放置鋰電池模組,並提供連續降檔功能,實現「賽道模式降檔連環打爆」的快感。


Fenomeno 採用航空級 Monofuselage 碳纖維車架,前部採 Forged Composite® 材質製作,配搭 CCM-R Plus 賽車級碳陶煞車碟、Bridgestone Potenza 專屬跑胎與可調式賽車避震,打造出 Lamborghini 史上操控最敏銳、剎車最穩定的超跑。
• CCM-R Plus 煞車系統:同類技術來自 SC63 LMDh 賽車
• 6D Sensor + IVE 演算器:可實時偵測六軸動態、預測車身滑移、提升彎中剎車穩定性
• 懸掛可手動調校,針對不同賽道或駕駛風格設定最佳姿態

在這個追求「自動駕駛、節能、電動化」的年代,Lamborghini Fenomeno 完全反其道而行,它不講環保、不追實用,只講感官、工藝與激情——這正是 Lambo 的堅持與存在意義。

Lexus 發表全新 Sport Concept!未來純正跑車藍圖正式曝光

Autodesk VRED Professional 2024.2.1


在美國Monterey Car Week舞台上,Lexus以一款極具侵略感與未來感的Sport Concept,揭示品牌對下一代純正跑車的終極想像!車身線條低伏流暢、比例精準到位,細節更是結合賽道科技與豪華工藝,散發一種「隨時衝上賽道」的氣場。


Lexus表示,這款Sport Concept不僅是設計語言的進化,更是性能與操控哲學的預告,目標是將駕駛樂趣、機械感與新世代電動化技術完美融合,成為下一代旗艦級跑車的代表作。從Pebble Beach Concours到全球市場,這股Lexus跑車新勢力,已經準備好顛覆傳統!

全速零碳!BMW iX3 以 Neue Klasse 打造「永續車壇新革命」


BMW 踏出未來電動車最關鍵一步,全新 BMW iX3 不只是款新車,更是 Neue Klasse(新世代平台)邁向碳中和目標的首位代表作。由供應鏈、製造、使用階段全面貫徹永續理念,不單令 iX3 本身更環保,更為全球車壇設下新標準。以下,由設計到生產,我們一步步拆解這部具劃時代意義的電動 SUV。

雖然名字仍叫 iX3,但設計上已完全拋開上代「X3 電動版」的包袱。外觀方面,新一代 iX3 以更銳利、更簡潔的線條,配合空氣力學導向的車身結構,令整體觀感更有現代感之餘,亦有效提升能效。而設計背後的細節更不容忽視,車輪部分用上高達 70% 的再生鋁合金製成,車身塑料部件甚至包含從回收漁網中提取的再生塑料,視覺與功能並重,亦體現 BMW 對「環保即日常」的堅持。


車廂內裝則將「Design for Circularity(循環再用設計)」發揮得淋漓盡致。從儀錶板、中控台到地台飾板,全都選用大量回收物料製作。其中最吸引的,是名為 Econeer 的座椅布料,其布料、膠水及襯底均由回收 PET 膠樽提煉,單一物料設計令回收更容易。這種「一體化思維」貫穿整個車廂,既提升使用舒適度,又為未來車輛再利用鋪路。

來到核心的動力系統,BMW 為新 iX3 配備了第六代電池,當中鋰、鈷、鎳原料有一半來自再生來源,加上生產過程中全面使用可再生能源,使整體電池製程碳排放較前代減少 42%。這樣的優勢,不止於生產過程:以歐洲一般電網供電計算,新 iX3 只需行駛約 21,500 公里就能與傳統燃油車達至碳平衡;若使用純綠電,更只需 17,500 公里,相當於普通用家一年內便可「超越」燃油車。

在行車效率方面,BMW iX3 同樣進步巨大。得益於新平台在空氣力學、滾動阻力及整車能效的優化,WLTP 能耗比上一代足足減少 20%。既可環保,亦可節省日後電費開支,對重視實際成本的香港用家來說,極具吸引力。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車在匈牙利 Debrecen 廠房生產,該廠房為 BMW 全球首間不使用任何化石燃料的汽車生產基地。廠房全面依靠再生電力營運,連塗裝車間的烘爐也以太陽能轉化的熱能供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綠色生產。據官方數據,每部 iX3 生產過程僅排放 0.1 噸 CO₂e,比起傳統 BMW 廠房足足少了三分之二。

以香港消費者角度出發,新一代 iX3 的尺寸與定位依然適合本地城市道路使用,泊位友善;能源效率高,充電成本受控;再加上內裝選料、用心設計,對於注重家庭健康與永續概念的用家來說,無疑是個「型、實、環保」三合一的選擇。

見過不少標榜環保的「噱頭車款」,但新一代 BMW iX3 不止是一場綠色公關秀,而是真真正正從源頭設計、生產到用後回收,每一步都緊扣永續理念。尤其是 Neue Klasse 平台,背後代表的是 BMW 對未來十年的產業重構——不是「為環保而環保」,而是令環保變得有價值、有吸引力、有品牌力量。這,才是真正轉型的力量。

657 公里續航+豪華旅行艙!Audi Q6 Sportback e-tron


如果你想要一台既有 SUV 寬敞空間,又擁有動感 Coupe 外型的純電旅行拍檔,Audi Q6 Sportback e-tron 正是最佳答案。它不只是外觀搶眼,更在長途駕駛的舒適性、實用性和科技感上全面進化,無論城市短遊還是跨國自駕,都能讓旅程變得輕鬆又有格調。

Q6 Sportback e-tron 以流線斜背設計融合 SUV 的高實用性,車尾造型優雅而不失運動感。行李廂標準容積達 511 公升,放倒後座可擴展至 1,373 公升,足夠應付全家行李、露營裝備,甚至運動器材;額外的 64 公升前備廂(frunk)則方便收納需要隨手取用的小袋物品。更驚喜的是,它擁有高達 2,400 公斤的拖曳能力,無論拖船、拖露營車都游刃有餘。


憑藉最高 657 公里續航,加上先進駕駛輔助系統與自適應氣壓懸掛,Q6 Sportback e-tron 可從容應付高速公路長途路段,減少頻繁充電的煩惱。高速充電站僅需 10 分鐘即可補充 265 公里續航,21 分鐘便能由 10% 充至 80%,充電休息變得快速高效。更貼心的是,即使在炎熱天氣短暫補電,車廂仍保持涼爽舒適,為旅程增加一份愜意。

自適應氣壓懸掛會根據車身負載自動調整高度與阻尼,即使滿載或行經路況不佳的鄉間小道,依然保持平穩,長時間駕駛不易疲勞,讓乘客在旅途中享受近乎頭等艙的體驗。

除了實用與舒適,Q6 Sportback e-tron 亦是「移動娛樂室」。Audi 將 AirConsole 遊戲平台引入車廂,乘客可在中控 MMI 觸控屏或副駕 MMI 顯示屏上即時遊戲;內建應用商店更提供 YouTube、DAZN 等串流娛樂,特別適合在充電休息時打發時間。


Q6 Sportback e-tron 的特質很清楚:它不是單純的「豪華純電 SUV」,而是一台能陪你走得遠、坐得舒服、玩得盡興的旅行夥伴。對我來說,它最吸引的不是 657 公里續航,而是那種「上車就能放鬆、下車就準備探索」的旅行氛圍。如果你打算今年暑假來一趟長途公路之旅,它會讓整段旅程的記憶,不只來自目的地,更來自路上的每一公里。

Zeekr 7X 樣樣都好?


可能因為吉利與洋人打交道多,電動車之中,其旗下的 Zeekr 極氪的產品設計一向較為「靚仔」,這部 7X 是 Zeekr 繼 X 小型 SUV 和 009 MPV 後在香港推出的第 3 個車系,試車前我們在發佈會中首次見到時已覺得它幾靚,我們對它蠻有期待。


屬中型 SUV 的 7X,比例如 smart #5、平治 EQB、Tesla Model Y 稍為大部,車系有細電/後驅的 7X、大電/後驅的 7X Plus,和大電/四驅的 7X Platinum 三個型號,「一換一」售價分別是 $269,900、$329,900 和 $369,900,在一大堆 20 萬元頭的入門級電動車面前走較高檔路線。


在門檻牌寫著「Designed in Gothenburg Sweden」的 7X,繼續是由 Zeekr 位於瑞典的設計中心、由在 Audi 和平治工作過的德國設計師 Stefan Sielaff 負責設計,其高身、圓碌碌的輪廓有點像似保時捷 Macan 的模樣,廠稱之為「弧光天際」線條,懸浮的車頂像個假髮般,蚌形頭冚的兩邊是拱起的,就像第 6 代新本田 Prelude 那樣讓司機坐著時可看到沙板盡處,離不開的燈條形頭尾燈帶來循例的科幻眼神,頭燈位處的黑色「眼罩」打橫伸至輪拱之後變成沙板裝飾,Zeekr 在國內的 MIX Van 仔和 007 房車也有這種設計。正面的一條「Stargate」燈帶由 1,831 顆 LED 燈組成,刷新率每秒 30 次,可顯示些圖案和符號出來搞點意思,好像還可以打字。前泵把下方的兩塊頁片像 Hyundai IONIQ 5 般懂得自動開合,車身 Cd 0.247 風阻幫助提升續航力 46 餘 km。車身顏色有白、黑、灰和新出的森野綠,測試的這部 Platinum 有令跑格爆升的 20 吋輪圈、橙色 Akebono 制動卡鉗、鑽孔 brake 碟,Plus 和 Platinum 獨有澗石藍色車身配銀色車頂,以及紫/白色內籠。


7X 的車廂在如常吉利慣用的大細屏幕布局之上,布滿著許多微細設計令人覺得用料豐富,其儀錶屏幕有個緊湊的儀錶盒包著;有對比色縫線的平頂、平底軚盤,3、9 點握手位有條電鍍邊裝飾,門板和前座椅背也有;ZEEKR 自家品牌的 Sound Pro 音響系統,門板喇叭有美美的銀色蓋片;門邊鏡是無框的那種;有單色、呼吸模式、跟音樂、主題色選擇的氣氛燈,在錶台和門邊的燈條之下有水波紋飾片將光折射成「浮光漣漪」效果,過隧道時出現的一刻,確實很特別。方形的天花燈連續按可變暖黃和白光;靚靚的開門掣有靚靚的符號。整個內籠的用料和裝功都很別緻,並非 20 萬元上下貨式的黑膠籠可以比擬。


在實用和享受的功能上,7X 的前座有 3 段冷/暖氣、3 段強度的 6 種按摩模式,後座可電動攤低,B 柱有冷氣風口和掛勾,後門窗有電動窗簾,報稱是同級最大的天幕天窗有遮光簾,音響系統有包括頭枕的 21 個揚聲器和 7.1.4 聲道杜比系統,尾箱內有按鈕控制車身升降,摸柱感應的車門,前門會電動開關,後門會彈開。

機械上,7X 車系採用 800V 高壓系統,賣點是續航長、充電快。鋁車架的後端採用一體式壓鑄,減少 82 個部件及所需的焊接點,門樑有十宮格構造,提高車身堅固度。EM-Defend 複雜電磁抗擾系統,獲全球首個電磁安全雙認證,車廂達航空級電磁輻射安全保護。

安全和輔助系統有前後自動煞車、可「嘟嘟」或震軚的 LKA 偏航警示、偏航扭軚輔助、FCTA/RCTA 前後橫向障礙警示和自動煞車、DOW 開門有車警示、BSW 盲點有車警示、司機昏睡監察、司機分心監察。懸掛是前雙搖臂、後五連桿,測試的這部 Platinum 特有氣壓避震加 CCD 電子磁控吸震器,車身有 70mm 升降幅度,最高離地 230mm,亦有合適的迎山角和離山角度做越野動作。


有 421 匹/440 牛頓米輸出的後驅 7X,0–100km/h 需 6 秒,採用 75kWh 第二代「金磚」磷酸鐵電池,平均續航距 480km,行市區有 605km,DC 充電最大可達 450kW,10–80% 充電只需 10.5 分鐘,充 5 分鐘已可增航 241km,報稱為同級最快。輸出一樣的 7X Plus 同需 6 秒加速至 100km/h,用 100kWh「麒麟」三元鋰電,平均/市區續航距有三款中最長的 615/780km,充電 15 分鐘增航 546km。

雙摩打四驅的這部 Platinum 有 645 匹/710 牛頓米輸出,0–100km/h 只需 3.8 秒,一踩電即有壓肺的飛快加速力,與 Zeekr X 的 AWD 和 Brabus 版的 smart 一樣。車子同用 7X Plus 的 100kWh 大電,平均/市區續航距有 543/705km。「吉利模式」的大屏幕操作,包括彈頭冚、彈充電蓋、開關天窗窗簾、調校全部座椅角度、調校門鏡、調校 HUD 投射儀錶、調校軚盤,都是要撳 Mon 進行,有個全車開窗一條罅的通氣按鈕,是我們沒有見過的。


行車反應控制有 3 種踩電反應、兩種拖慢回充度、3 種軚盤重量、3 種懸掛軟硬、5 種車身高度、3 種 ESC 穩定反應,如果停紅燈時沒有揀好,行車時就要手指浮浮碰運氣撳。唯獨踩電反應在中台有實體按鈕可撳,好過沒有;另亦有 One-Pedal 單腳踏控制、HDC 落斜慢爬、Comfort Braking 停車減「chok」、Snow 雪地和 Off-Road 越野模式。駐車模式有 CarWash 洗車、Pet Mode 寵物和 Camping Mode 露營。出風口角度也是要用屏幕「捽」,捽來捽去也不能肯定風吹到哪裡。車子行車時沒有甚麼飛船怪聲向內播出,亦不會做 Zeekr X 那樣向外廣播的女聲、貓叫、單車「lin lin」和「偈」聲這些傻事。


頂級的 Platinum 特有所說的氣壓避震加磁控吸震器懸掛,有 5 段由 -25mm 跑街至 +45mm 爬山的車身高度選擇,亦懂自動調節軟硬,效果一如其他氣壓避震般,軟至硬的幅度闊,即要舒適時軟柔,要快飛時硬淨,有效撐起電動車沉重車體的「拋拋贅贅」,操控性能與 Polestar 4 和 Brabus 版的 smart 同屬好玩的一類。

Zeekr 新的 7X 在家庭式 SUV 外形之下,頂級的這部 Platinum 有現時電動車中其一加速最快和最貼地的性能,同時集豪華、舒適、靚造功和用料於一,就像它圓碌碌的線條一樣面面俱圓。


報稱是同級最大的天幕天窗設有遮光簾;方形的天花燈可連續按鍵變更暖黃或白光。


尾箱內有按鈕控制車身升降。


車子繼續由 Zeekr 位於瑞典的設計中心操刀,由曾任職 Audi 和平治的德國設計師 Stefan Sielaff 負責設計。


蚌形頭冚兩邊向上拱起,就像第 6 代新本田 Prelude 那樣,讓司機坐著時可看到沙板盡處。


離不開的燈條形頭尾燈帶來循例的科幻眼神。


屬中型 SUV 的 7X,比 smart #5、平治 EQB、Tesla Model Y 稍為大部,車身有廠方稱之為「弧光天際」的線條,懸浮式車頂像個假髮般。


Platinum 型號配備 20 吋輪圈、橙色 Akebono 制動卡鉗、鑽孔 Brake 碟,以及氣壓避震加 CCD 電子磁控吸震器,跑格爆升。


後座可電動攤低,B 柱設有冷氣出風口和掛勾,後門窗配有電動窗簾。


錶板與門邊的氣氛燈條之下,設有水波紋飾片將光線折射成「浮光漣漪」效果,確實很特別。


「吉利式」屏幕操作介面中,彈頭冚/充電蓋、天窗與窗簾開關、座椅角度、門鏡/軚盤調校全都要撳 Mon,橙色的「開窗一條罅」通氣按鈕更是首次見。


前座提供 3 段冷/暖氣、3 段強度的 6 種按摩模式。


氣氛燈支援單色、呼吸模式、跟音樂節奏與主題色切換。


氣壓避震擁有 5 段由 -25mm 跑街至 +45mm 爬山的車身高度選擇,最高離地 230mm,亦有合適的迎山角與離山角,足以應付越野動作。


出風口角度需於屏幕中「捽」來調整,但捽來捽去也未必能肯定風吹到哪裡。


行車反應控制包括 3 種踩電反應、2 種拖慢回充度、3 種軚盤重量、3 種懸掛軟硬、5 種車身高度、3 種 ESC 穩定模式,若於停車時未設定好,行車中便要手指浮浮碰運氣撳。


安全系統包括前後自動煞車、偏航警示與扭軚輔助、前後橫向障礙警示、自動煞車、開門有車警示、盲點有車警示、司機昏睡及分心監察。


Platinum 與 7X Plus 同樣使用 100kWh「麒麟」三元鋰電池,Platinum 的續航距(平均/市區)為 543/705 km。


唯獨踩電反應在中台保留有實體按鈕可撳,好過完全依賴觸控。


軚盤採用平頂平底設計,配對比色縫線,3、9 點握手位配有電鍍邊飾,門板及前座椅背亦設裝飾線條。


ZEEKR 自家 Sound Pro 音響系統,門板喇叭配銀色飾蓋;靚靚的開門掣亦有專屬符號圖案,設計感豐富。


前泵把下方的兩塊頁片如 Hyundai IONIQ 5 般懂得自動開合;頭燈位處的「Stargate」燈帶可顯示圖案及符號搞點意思,據稱還可以打字。

詳盡規格表
引擎設計:前異步摩打、後永磁同步摩打
電池容量:100kWh
續航距:543km
最大馬力:645 匹

最大扭力:710 牛頓米
車輪驅動方式:四輪驅動
波箱設計:單一減速齒

懸掛系統(前輪):獨立,雙搖臂
懸掛系統(後輪):獨立,五連杆
制動系統(前輪):通風碟
制動系統(後輪):通風碟
車身尺寸:4,825 x 1,930 x 1,656mm
總戴客人數:5
輪圈大小:20 吋
輪胎使用:265/45 R20
車輪軸距:2,925mm

價格:「一換一」計劃:$369,900
保養期:登記日期起首48個月/80,000km(電池保養:8年/ 160,000km)

查詢網址:www.zeekr.hk
查詢電話:2111 1009(Kam Lung Motor Group)

文、攝:James Chan
編:Teddy Leung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LEGO Speed Champions Bugatti Centodieci 隆重登場


說到超級稀有的夢幻跑車,Bugatti Centodieci 一定是其中代表 – 全球僅限量10部,每部都是純手工打造的收藏級巨作。這部向90年代傳奇 EB110 致敬的現代超跑,以1,600匹馬力的W16引擎為心臟,如今以全新形式再度現身 LEGO Speed Champions Bugatti Centodieci 積木模型套裝,讓每位車迷無論年紀大小,都可以將它帶回家!


這款 LEGO Speed Champions 模型以 Bugatti Centodieci 最經典的白色車身為藍本,配上黑色細節與內籠藍色裝飾,呼應最後一部 Centodieci 真車(Quartz White + Light Blue Sport 內籠)的交車版本。模型完美捕捉這部千萬超跑的多項標誌設計,包括:
•每側五個圓形進氣口
•Bugatti 經典馬蹄型鬼面罩
•輕巧懸浮的尾翼
•四出中置排氣管
•獨特輪圈造型
•極細 LED 頭燈造型

整體尺寸為高4cm、長15cm、闊7cm,無論是與其他 Speed Champions 系列一齊陳列,還是直接來一場積木飄移賽,都是話題之選。套裝內更附送穿上 Bugatti 服飾的 minifigure,一齊開住 Centodieci 出發!


Bugatti International 董事總經理 Wiebke Ståhl 表示:「Centodieci 是品牌歷來最具個性的作品之一,今次透過 LEGO 將它以另一種形式呈現,是向新世代 Bugatti 車迷傳遞熱情與創意的最佳方式。」

LEGO Speed Champions 負責人 Michael Vanting 則指出:「LEGO 玩家一直鍾情於外形美感與細節精緻的作品,而 Bugatti 正正代表了這種工藝精神。今次的 Centodieci 將這種氣質帶入每一塊積木當中。」

這套 LEGO Speed Champions Bugatti Centodieci 將於8月1日正式上市,於 LEGO 專門店及 LEGO.com 官網同步發售。售價方面親民得令人意外,成為全球唯一讓人「負擔得起的 Bugatti Centodieci」。

平治維修車出動!新增四大新保養燃油車都可以用


平治(Mercedes-Benz)近年積極將售後服務「行動化」,去年在港推出的流動售後維修服務原本專為純電動車(Mercedes-EQ)而設,但在車主熱烈反應下,廠方正式宣布由 8 月 14 日起,服務範圍全面擴展至傳統燃油車,並新增四大核心保養項目,包括引擎機油更換、煞車油更換、火花塞更換及進氣風隔更換,令上門維修不再只是「換電池」或「軟件更新」那麼簡單,而是真正可以替燃油車主解決大部分常規保養需要。

平治的流動售後維修車並非一般貨車改裝,而是由原廠專屬設計,內藏齊全的專業工具與檢測儀器,能夠在狹小停車場或商廈車位中完成多達 50 種不同維修保養工序。這種設計不單讓車主省卻舟車勞頓往返服務中心的時間,更能隨時應付城市環境下的空間限制,對香港這種寸金尺土的地方特別貼心。


所有流動維修由受過原廠訓練的技師親自操刀,並配合廠方專屬零件與耗材,確保即使不進服務中心,也能享受到一模一樣的維修品質。除了新增的燃油車四大保養,服務還包括常規檢查、診斷、軟件更新、零件安裝(如 12V 電池、水撥更換)等,實際覆蓋範圍比部分車主想像中更廣。

這種服務對燃油車車主的好處在於,可以大幅縮短維修排期及等待時間。機油與火花塞定期更換對引擎壽命至關重要,而煞車油及進氣風隔更換則能直接影響安全與效能。透過上門完成這些工序,車輛可在最佳狀態下長期運作,減少因延遲保養而引致的大修風險。


在香港,維修中心多設於偏遠地區或工業區,車主往返一次可能就花掉半天時間。平治這種流動售後服務,實際上是把「維修中心縮影」搬到你車位旁邊,尤其現在燃油車也能受惠,更令整個服務變得全面。雖然現時仍以常規保養為主,但從品牌長遠策略來看,這是 Mercedes-Benz 在港建立更緊密客戶關係的重要一步,也是一種將「豪華車售後體驗」延伸到用家日常生活的方式。對於時間就是金錢的香港人來說,這服務不只是方便,而是一種生活質素的升級。

碳纖狂潮再升級!Range Rover Sport SV Carbon 以輕量化之名挑戰豪華性能極限


在超豪華 SUV 的世界,Range Rover Sport 一直是集性能與奢華於一身的代表。如今,全新 Range Rover Sport SV Carbon 正式登場,為品牌高性能旗艦系列加上「碳纖終章」,與 SV 及 SV Black 一同組成完整陣容,將輕量化、高性能與現代奢華推向新高度。


SV Carbon 採用 Forged Carbon Exterior Pack,細節遍佈車身,包括主動式四出排氣周圍的碳纖飾件,並可選配 Twill Carbon 斜紋碳纖引擎蓋,進一步強化空氣動力效果。車色方面,除了四款專屬顏色,亦可從 SV Premium Palette 中精選,滿足不同層次的個性化需求。
23 吋鍛造合金輪圈為標配,亦可選配超輕量 23 吋碳纖輪圈,單靠輪圈就能貢獻 76kg 減重,帶來更敏捷的操控與加速。煞車系統方面,更可升級至 碳陶瓷煞車,配上藍、黃、碳銅或黑色的專屬八活塞 SV 卡鉗,煞停性能媲美高性能跑車。


車廂延續運動旗艦定位,採用一體式頭枕與雕塑感腰托的性能座椅,椅背以 Forged Carbon 製作,內嵌發光 SV 標誌。四種室內配色可選,包括 Ebony、Rosewood/Ebony、Light Cloud/Ebony,以及無皮革的 Cinder Grey/Ebony Ultrafabrics™ 環保材質。中控台與儀表板同樣可選 Twill Carbon 飾面,配合 Moonlight Chrome 細節與 SV 迎賓踏板,營造出專屬豪華感。


SV Carbon 採用 4.4 公升 V8 雙渦輪增壓輕混合動力,輸出 635PS 馬力與 800Nm 扭力,極速達 180mph(約 290km/h)。配備 6D Dynamics 懸掛系統,以液壓互聯氣壓懸掛控制車身俯仰與側傾,確保高速過彎與急煞時仍能保持極高穩定性。
座椅內建 Body and Soul™ Seat (BASS) 聲覺共振技術,讓前座乘客不只聽到音樂,還能感受到節奏與低頻震動,結合舒緩模式達至身心放鬆。


Range Rover Sport SV Carbon 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位穿着碳纖賽車服的英倫紳士,外表依然高貴優雅,但肌肉與速度隨時準備爆發。對香港市場來說,這類 SUV 不只是性能工具,更是身份象徵。想像一下,開着它行駛在港島山頂道,碳纖紋理在陽光下閃爍,再加上八活塞卡鉗夾緊碳陶碟的煞車聲,絕對是視覺與聽覺的雙重盛宴。

六十年光輝再現!Honda RA272 限量模型重現日本首個 F1 勝利傳奇


在賽車迷心中,1965 年墨西哥站的 Honda RA272,絕對是日本汽車史上的傳奇符號。為慶祝這場距今剛好 60 年的首個 F1 分站勝利,Honda Racing Corporation(HRC)聯同高端模型製作大師 Amalgam Collection,推出限量版 RA272 比例模型,將這台當年震驚世界的賽車以 1:8 與 1:18 兩種比例完美復刻,讓車迷有機會把賽車史的重要一頁「收入櫃中」。


外型細節:真車數碼掃描 重現1965原汁原味
為求準確,Amalgam 團隊遠赴日本茂木的 Honda Collection Hall,利用高精度數碼掃描技術,配合 1965 賽季的歷史照片,重現 RA272F-103 在墨西哥站奪冠時的每一條曲線與比例。車身塗裝採用與真車相同的原廠顏色及噴塗工藝,甚至包括車架螺絲、冷卻管線與中置 V12 引擎的細節。


工藝與限量:匠人級製作 數百小時打磨
1:8 比例版本由超過 1,600 個精密零件組成,包含鑄件、光蝕刻件及 CNC 金屬加工部件,每台需耗時 450 小時手工製作,全球限量 30 台;1:18 比例則限量 300 台。每款模型都配有專屬展示櫃、真品證書,以及由 HRC 總裁渡辺康治親筆簽名的紀念冊。售價方面,1:8 版本達 28,995 美元,1:18 則為 1,735 美元,並將率先於 8 月 15 日 Monterey Car Week 的 The Quail 展出。


歷史背景:從「不可能」到「第一」
RA272 是 Honda 第二年參加 F1 的戰車,由本田宗一郎親自帶領摩托車工程師開發,搭載當時最強的 1.5 公升橫置 V12 引擎,輸出高達 230 匹,轉速飆至 12,000rpm。1965 年墨西哥站,Richie Ginther 駕駛 RA272 奪下日本品牌在 F1 的首勝,成為首台由日本設計、製造並驅動的冠軍戰車,從此打開了全球對日本汽車技術的尊重與認同。


不同族群的吸引力
對 F1 歷史迷而言,這款模型不只是收藏品,更是象徵日本賽車精神的立體文物;對設計與工藝愛好者,1:8 版本堪稱藝術品,細節足以作為展示焦點;對 Honda 忠粉而言,它則是一段血脈傳承的象徵——從 RA272 到今日的紅白塗裝,賽車精神從未褪色。


RA272 模型的意義遠不止是一個昂貴的擺設,它是一段故事的延伸——一段關於「挑戰不可能」的故事。當年 Honda 在還未賣出一輛房車前,就毅然投入 F1,並在短短兩年拿下勝利,這種魄力在今天的汽車世界已經極少見。如果你是那種寧願減少一趟旅行,也要投資一件能陪伴多年、並能引起無數話題的收藏品的人,那這台 RA272 模型,值得你為它騰出展示櫃的正中位置。

Mercedes-Benz Vision V 現身美國


在 Pebble Beach Automotive Week 2025 登場前,Mercedes-Benz 將全新 Vision V 概念車帶到美國洛杉磯作短暫亮相,正式為加州豪車盛事鋪路。這部長達數米的頂級豪華 MPV,被廠方定義為「Private Lounge on wheels」——一部專為極致私密感與沉浸式娛樂體驗而生的司機代駕豪華房車,同時預告未來 Mercedes-Benz VLS 頂級 Grand Limousine 的設計方向。


Vision V 外型延續 Mercedes-Benz 高端旗艦的優雅比例,內裝則是傳統工藝與未來科技的結合:Nappa 真皮、珍稀木飾,配上全方位數碼互動設計。最矚目的焦點,是藏於地板下的 65 吋 4K 電動升降影院屏幕,配合 Dolby Vision HDR 技術,令色彩層次與對比度大幅提升,再加上 42 組喇叭及座椅內置震動單元,連音樂都變成觸覺體驗。七部投影機更將側窗與車頂變成額外屏幕,營造 360 度沉浸式視覺世界。


當屏幕升起,會同時將後艙與駕駛艙分隔,瞬間變身成私人影院、電競室、演奏廳、辦公室,甚至靜心放鬆的數碼天地。配合音樂律動變色的環境光,整個後艙就像一個行走的豪華會所。此次美國站還首次加入英語歌曲卡拉 OK 模式,延續在中國市場大受歡迎的互動娛樂體驗。


Vision V 不只是設計概念,還是 Mercedes-Benz 新世代 Grand Limousine 的預告。自 2026 年起,基於全新模組化廂式車平台的 Mercedes-Benz VLE 將率先量產,提供最多 8 座佈局,兼顧家庭、休閒及 VIP 接送用途;而 VLS 則會獨立成為頂級豪華 MPV 級別,專為極高端私人客戶打造。


Vision V 的出現,不只是將 MPV 豪華化,而是直接把「頭等艙體驗」搬到地面。香港市場對這種「可移動私人空間」的需求其實不低,尤其是對於高端商務、明星藝人、甚至收藏家來說,這種具備影院、辦公室與私人會所功能的車輛,比傳統房車更具吸引力。唯一問題,是香港的路況與泊車環境,可能會令這種龐然大物只能成為身份象徵與特定用途座駕,但在豪華層面,它已經把「四輪生活」的想像推到極致。

無限 MUGEN 為 Honda N-ONE e: 推出「Casual Sport EV」套件


Honda 即將在 2025 年秋季推出全新輕型純電車 N-ONE e:,而 MUGEN(無限)已經搶先為它準備一系列運動化改裝套件,讓這款日系可愛小車搖身一變成為街頭最搶眼的純電玩伴。


N-ONE e: 承襲自 1960 年代經典 N360 的親切造型與靈活車身比例,加入 EV 特有的安靜與即時扭力,WLTC 續航可達 270 公里以上,鎖定日常通勤與城市休閒兩大市場。MUGEN 以「Casual Sport EV」為概念,為它注入更鮮明的動感與個性。


外觀方面,MUGEN 提供一套霧黑塗裝的空力套件,包括:
• 前保桿下擾流(Front Under Spoiler)
• 側裙(Side Spoiler)
• 中央擴散器(Rear Center Diffuser)
• 車頂尾翼(Roof Spoiler)

搭配大面積「MUGEN」字樣的前、側、尾保桿與行李蓋飾貼,讓 N-ONE e: 從溫馴萌系瞬間變身街頭潮流車。


MUGEN 為 N-ONE e: 開發了 Performance Damper(由 Yamaha 註冊商標技術),可提升車身剛性與行路穩定性;同時提供 15 吋 CK8 輕量化鋁合金輪圈,視覺與性能雙加分。

除了性能與外觀,MUGEN 也推出多款日常實用配件:
• 通風擋雨板(Ventilated Visor)
• 運動腳踏墊、行李廂墊
• 門檻飾板、車門內側保護貼
• 防水親水後視鏡

六米旗艦級太空艙!別克 BUICK ELECTRA ORBIT 概念車


今年 8 月,中國通用發表了極具話題性的 別克 BUICK ELECTRA ORBIT 概念車,一款將 1950 年代的太空時代浪漫與純電動技術融合的前瞻設計作品。由通用汽車中國前瞻設計中心操刀,它不只是造型實驗,更是別克品牌設計邊界的全新探索。


ELECTRA ORBIT 車長接近 6 米、車寬超過 2 米,擁有如同旗艦遊艇般的壓場感。設計靈感融合太空梭、噴射機,以及 50 年代別克經典概念車,形成低矮車頭、寬體車身、修長尾部的獨特輪廓。24 吋巨型輪圈嵌入立體葉子板,配合流線型車側,充滿未來豪華氣息。
對開式剪刀車門帶來儀式感十足的進出體驗,高速時更有可展開式空氣動力組件優化風阻與下壓力。車頭兩個前行李廂支援客製化儲物箱,向長途旅行的浪漫致敬。車身採用名為 「Space」 的中性金屬漆,將宇宙的深邃與神秘折射在每一道曲線之中。


基於純電專屬平台,ELECTRA ORBIT 擁有極致寬敞的 2+2 佈局。內裝靈感取自行星軌道,延續外觀的復古未來美學,同時融合豪華材質與數碼科技。
橫跨 A 柱的 「星環」沉浸式顯示螢幕,儀表與方向盤可根據駕駛模式自動伸縮,從專注駕駛切換至自動駕駛休憩模式流暢自然。儀表台中央設有仿「蟲洞」的 AI 智慧互動介面,中控台球形控制器則提供直觀的功能操作。


內飾主題 「大地之境」 將沙色與赤紅色結合,靈感來自泥土質感,與宇宙元素形成對比。座椅紋理採四方連續排列,致敬經典提花織物工藝。奢華織物、水晶飾件及 「數位幻境地毯」,將座艙氛圍推向科幻與藝術的交匯點。


ELECTRA ORBIT 對我來說更像是一場「汽車界的藝術裝置展」。它將 50 年代的浪漫主義、太空探索的想像,以及電動平台的自由度,融合成一部幾乎不受現實束縛的巨型豪華座艙。雖然量產可能需要大量妥協,但如果有朝一日真能開着這種六米長的太空艙在尖沙咀海旁巡遊,那畫面一定會成為香港汽車圈的經典。

Honda Fastport eQuad 奪 Red Dot「Best of the Best」2025


在設計界素有「奧斯卡」美譽的德國 Red Dot 設計大獎 2025 年度評選中,Honda 再次展現創新與美學的結合實力。當中,全新電動微型配送車 Fastport eQuad 奪得 Design Concept 類別「Best of the Best」最高榮譽,而 EV Fun Concept 與 EV Urban Concept 兩款電單車概念亦同獲設計獎肯定,另有全新 V3 電動增壓電單車引擎的概念短片於 Brand & Communication Design 類別獲獎,可謂四喜臨門。

Fastport eQuad:城市「最後一公里」零排放利器
Fastport eQuad 是一款單人駕駛的電動配送車,結合 pedal-by-wire 電子踏板傳輸系統 及 電動輔助驅動,既保留踏踩感覺,又能提供平順、寧靜及零排放的行駛體驗。設計靈感來自單車,車身採用 透明及半透明物料,提升駕駛者視野,同時減低在擁擠都市街道上的「體積感」。
它可於美歐定義的單車徑上行駛,針對複雜交通環境下的城市物流提速增效。量產計劃將於 2026 年夏季在美國 Honda 廠房展開。


EV Fun Concept:Honda 首款電動運動電單車
定位相等於中量級燃油街車,EV Fun Concept 強調 電動專屬的寧靜加速感與無震動騎乘體驗,配合長年累積的「騎、轉、停」核心技術,實現精準操控。設計上刪去傳統油缸位置,形成 低重心、水平延展的動態輪廓,結合簡潔線條與機械細節,呈現新世代運動電單車美學。量產版本預計在 2026 財政年度內推出,並採用固定電池設計。


EV Urban Concept:都市智慧電動移動方案
以「Precision of Intrinsic Design」為設計方向,EV Urban Concept 追求極簡而精緻的線條,將軟件與硬件融合,提供直觀的人機互動體驗(HMI)。它的定位是 與城市景觀融合、並可與人與社會互動的近未來電動機車,讓更多人享受自由出行的生活方式。

V3 電動增壓引擎概念短片:工程師的真心告白
Honda 正開發全球首款 V3 結構電單車引擎配電動壓縮機,可不受轉速限制控制進氣壓縮,提升低轉扭力,同時毋須冷卻器,讓車架佈局更靈活,達致集中質量與輕量化。

概念短片《New V3 Engine Concept Teaser》透過真實工程團隊影像與節奏分明的敘事,展示 Honda 在摩托技術上的持續突破,結尾以電動壓縮機的真實聲效收筆,為觀眾留下強烈的期待感。

Honda 這次的得獎組合非常全面,既有商業落地能力極高的 eQuad,也有能引起機車迷熱血沸騰的運動型電單車概念,更有為未來高性能產品鋪路的全新引擎技術。對於一個百年品牌來說,能同時在設計、技術和市場前景三方面取得亮眼成績,實屬難得。尤其是 eQuad 這種結合單車靈活性與電動輔助的新型態工具車,未來若引入香港,在狹窄街道與外賣配送領域,絕對有機會成為改變遊戲規則的角色。

爆發式增長!Alfa Romeo 2025 上半年全球銷量大升 20%


意大利經典品牌 Alfa Romeo 在慶祝 115 周年的 2025 年上半年,交出亮眼的商業成績單——全球銷量較去年同期勁升 20%,在主要國際市場全面報捷。當中歐洲市場表現最為搶眼,註冊量按年大增 33.3%,包括法國飆升 51%、英國上升 50%、意大利增長 35%,而荷蘭更出現爆炸性 200% 升幅,成為品牌近年少見的高增長熱潮。

這波銷售狂潮,核心推手無疑是全新入門運動型號 Junior。短短幾個月內已在 38 個國家收獲逾 45,000 張訂單,其中 17% 來自純電版本,足證市場對其既保留意式運動血統、又迎合新能源趨勢的設計相當買帳。Junior 車系提供 280 匹 Elettrica Veloce、156 匹 Elettrica、145 匹 Ibrida,以及即將推出的 Q4 四驅配置,成為同級中最全面的產品組合。

除了歐洲,南美洲市場亦表現驚人,銷量按年大升 63%;中東及非洲地區增長 34%,顯示品牌在當地的佈局逐步鞏固。雖然北美市場因環境轉變而錄得跌幅,但 Alfa Romeo 已制定針對性策略,尋找新機遇。至於亞太區,隨着 Junior 在日本亮相、澳洲上市在即,馬來西亞、台灣及新加坡亦將陸續開賣,意味品牌正為下一階段的擴張鋪路。

除 Junior 外,Tonale 依然是 Premium C-SUV 級別的標竿,兼顧運動感、節能與技術配置;Giulia 與 Stelvio 亦持續維持品牌在房車與 SUV 頂級運動領域的地位。

今年 Alfa Romeo 的 115 周年,除了銷量佳績,更有多項矚目大事件:新 33 Stradale 在 Balocco 測試場動態首演、發表專屬典藏書籍《Alfa Romeo 33 Stradale》,以及在意大利 Arese 舉行的大型國際車迷聚會。此外,品牌與 Luna Rossa 攜手備戰第 38 屆美洲盃帆船賽,更邀得世界網球名將 Jasmine Paolini 擔任全球品牌大使,進一步提升國際曝光度。

Alfa Romeo 的 2025 上半年,既是銷售成績的勝利,也是品牌形象重塑的關鍵節點。Junior 的成功證明,經典品牌只要懂得在保留靈魂的同時擁抱新趨勢,依然能在激烈市場中殺出重圍。作為車迷,我期待看到 Alfa Romeo 在未來能在亞太市場投入更多資源,畢竟在香港街頭遇上一輛真正的 Alfa,總有種像看到老朋友般的驚喜。

英倫手波狂獸回歸!Garagisti & Co GP1 向 80 年代超跑致敬


在電動化浪潮席捲全球的2025年,一間名為 Garagisti & Co. 的英國公司,偏偏選擇逆流而行,帶來一款極度「硬派」的限量公路超跑 – GP1。它不靠電,不玩混能,而是直接用上意大利手工打造的 6.6 公升自然吸氣 V12 引擎,外加六前速手波變速箱,乾重目標壓到 1,000kg,以最純粹的駕駛快感向80、90年代超跑的黃金年代致敬。


GP1 的車身由前 Bugatti 和 Rimac 設計師 Angel Guerra 操刀,車頭線條中帶有 Rimac 影子,但從 A 柱往後,無論是車側的進氣鰓、尾部四出排氣、還是整體比例,都滿滿是 80 年代超跑的味道。官方更直言靈感來自 Lancia Stratos Zero、Lamborghini Countach 等 Gandini 傳奇作品。
底部空力同樣認真,大型尾擾流板與雙層後擴散器組合,令 GP1 擁有近乎賽車級的地面效應(Ground Effect)表現。


打開車門,迎接駕駛者的不是滿佈屏幕的數碼艙,而是一個簡潔、偏復古的「雙座艙」格局。儀表板僅保留駕駛資訊顯示,中央通道高高隆起,手波波棍成為視覺與駕駛的焦點。冷氣出風口?沒有。取而代之的是工程團隊自信的「自然通風」設計。


GP1 採用由 Italtecnica 從零研發的 6.6 公升自然吸氣 V12,引擎輸出達 789 匹馬力及 516 磅呎扭力,並透過六速手波將動力輸往後輪。雖然官方未公布 0-100km/h 加速數據,但在 1,000kg 的輕量化車身下,這組動力組合無疑能把它推向「極速武器」的行列。Brembo 制動系統、Ohlins 懸掛以及碳纖維單體殼,都是為了讓它在賽道與公路都能發揮最原始的操控快感。


稀有度與身價
全球只會生產 25 部 GP1,每部都會按車主要求量身訂製,售價高達 245 萬英鎊(約港幣 2,460 萬),而目前展示的只是設計渲染圖,實車正處於工程與生產的最後階段。


在這個充滿觸控屏、電動馬達、AI 駕駛輔助的年代,GP1 就像是一位拒絕跟潮流低頭的頑童,硬是用最老派的方式提醒我們,原始機械的快感依然無可取代。它的聲浪、它的波棍、它的輕盈車重,對駕駛者來說都是直接而赤裸的衝擊。雖然它的身價注定讓大多數人只能在車展上遠觀,但只要它真的落地並上路,單是聽到那副 V12 咆哮經過,已經足夠令任何車迷心跳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