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A 與 PSA 集團宣佈正式合併,新公司名命為 Stellantis,拉丁語為「以繁星點亮」的意思。新公司由 PSA 及 FCA 各佔 50% 股權,而兩者旗下的汽車品牌如 Alfa Romeo、Fiat、Jeep 及 Maserati 等不受新公司名稱影響,新公司 Stellantis 的廠徽只會出現在公司文件。Stellantis 預計 2021 年第一季完成合併,屆時將正式成為全球第 4 大汽車集團。
文:Issac.C
富豪推出不久的微混能「B5」引擎,最先放在小改的大形旗艦 SUV XC90 之上,我們早數個月前已「踩」過。以 48V 電力系統運作、有個 ISG(Integrated Starter-generator)撻火器兼發電機的「B5」,是富豪續步將全線引擎電動化的第一步,繼而採用這引擎的是其中形 SUV XC60,首先抵港的是這 R-Design 版本,售價 $499,800。
屬第三代「Drive-E」引擎設計的「B5」,是現有 2.0 升渦輪增壓的「T5」加入微混能 Mild Hybrid 技術而來,電油引擎的輸出水平與其他「T5」同樣有 250 匹 / 350 牛頓米;富豪的 ISG 撻火器兼發電機與平治的「EQ Boost」和 Audi 的 BAS(Belt Alternator Starter)類似,在減速和踩 Brake 時進行能量回收,為尾箱內的另一個電池充電給重撻系統供電,以及在加速時提供 14 匹 / 40 牛頓米動力輔助;另有 Cylinder Deactivation 技術,新冷卻器減少Turbo lag;波箱和制動系統分別改為 Shift-by-wire 和 Brake-by-wire 電傳控制,是隨新引擎所推出,之前的 XC90 也是這樣。
以 Audi Q5、平治 GLC、寶馬 X3 等 50 餘萬元售價的中級 SUVs 為主要對手的 XC60,與 XC90 同用「SPA」(Scalable Product Architecture)可變比例模組式底盤,車架含不同堅硬度的鋼鐵製造,構成乘客倉的 A、B、C 柱、車頂、門檻、中橋和前橫牆位置用超高拉力鋼,前泵把橫杆、前懸掛塔頂和塔頂橫杆是鋁;前雙搖臂、多連杆懸掛。尖尾側窗和短斜尾的上半身設計,有像跑格 Wagon 升高的外觀。R-Design 版本的這部,有黑色一格格的 R-Design 款鬼面罩,「八」字形頭泵把,亮黑色泵把裝飾、窗框、車頂行李架和門鏡殼,輪圈用 19 吋內側啞黑色的星形設計。
不算少改,但有少少不同的車廂,見慣見熟的地方同有橫跨錶板的「弓」形鋁飾條、「Sensus」垂直中控台屏幕、「Airblades」冷氣出風口垂直銀色手柄,和 Volvo 的室內設計構成那像高檔宜家傢俬的獨特效果;儀錶顯示同樣有「Glass」暗紋、「Minimalistic」黑色、「Performance」紅色和「Chrome Rings」銀色四種顏色和圖案可從屏幕系統裡選擇。後排同有B柱掛勾和冷氣出風口,中橋冷氣控板和風口。B5 型號新的地方,在中橋處新增手機無線充電座,全新設計、由真皮及運動織布搭配而成的座椅,後排左、右位可撳制摺出兒童座墊,前座內側同「車」有瑞典國旗標誌。代理說首批還附送正常要 $8,000 另購的 Harman Kardon 高級音響。
XC60 B5 的引擎反應與試過的 XC90 B5 一樣,以往 T5 引擎逢踩油必有的頗大 Turbo Lag,也不知是 ISG 撻火器在暗中「撫平」還是新冷卻器的功效,踩油後要等它「谷」氣出力的情況雖然仍有,但那像「吊 Clutch」的 Turbo Lag 明顯比前少得多。微混能系統的運作只有從轉數錶內的「電池仔」顯示得知,行駛中其實並無特別反應和感受得到的分別,屏幕內亦無工作狀態顯示,不似有個幾十匹摩打輔助的 Plug-in Hybrid 般明顯。佈稱的平均油耗由 T5 的 8.3-9.4L/100km 降至 7.5-8.9 L/100km。根據廠的數字,XC60 T5 0-100km/h 加速需 6.8 秒,理應有多 14 匹輔助的 B5 卻奇怪地慢 0.1 秒,要 6.9 秒;車子起行後仍是魚貫的去,近高轉的範圍要等。軚盤並無轉波制,8 前速自動波箱要用波棍左右「啪」來手動 +/-。
Drive Mode 系統同有 Eco、Comfort、Dynamic 和 Offroad 爛路模式,Individual 模式可選引擎/波箱快慢,軚盤輕重,Brake 踏反應;引擎/波箱由「Comfort」變「Dynamic」後油門明顯較sharp,改為 Brake-by-wire 的制動系統,Brake 踏的「Comfort」和「Dynamic」有較大感受得到的軟硬分別。感覺硬淨的車架和軟浮浮的懸掛帶來舒適、純鍊和隔絕的乘坐感覺一樣。安全和輔助系統同有 City Safety 前撞警示/自動制動/自動扭軚、Lane Keeping Aid 偏航震軚/自動扭軚、跟車太貼 Distance Alert 警示、自動跟距跟速的 Adaptive Cruise Control、360 度泊車鏡頭、自動扭軚泊 S 或 L 形位的 Park Assist Pilot。
「B5」引擎是現有的「T5」加入微混能技術而來,ISG 撻火器/發電機提供 14 匹 / 40 牛頓米動力輔助。
橫跨錶板的「弓」形飾條、垂直中台屏幕、冷氣風口垂直手柄,和 Volvo 的室內設計構成像高檔宜家傢俬的獨特效果。
B5 換上全新設計、由真皮及運動織布搭配而成的座椅,內側同「車」有瑞典國旗標誌。
後排左、右位可撳制摺出兒童座墊;B柱同有掛勾和冷氣風口,中橋冷氣控板和出風口。
安全和輔助系統同有 City Safety 前撞警示/自動制動和扭軚、偏航震軚/自動扭軚、跟車太貼警示、360 度泊車鏡頭、自動扭軚泊車 Park Assist Pilot。
改為 Brake-by-wire 的制動系統,Brake 踏的「Comfort」和「Dynamic」有較大感受得到的軟硬分別。
也不知是 ISG 撻火器在暗中「撫平」還是新冷卻器的功效,踩油後要等它「谷」氣出力的 Turbo Lag 雖然仍有,但明顯比 T5 少得多。
XC60 T5 0-100km/h 加速需 6.8 秒,理應有多 14 匹輔助的 B5 卻奇怪地慢 0.1 秒,要 6.9 秒。
微混能系統的運作只有從轉數錶內的「電池仔」顯示得知,行駛中其實並無特別反應和感受得到的分別。
尖尾側窗和短斜尾的上半身設計,有像跑格 Wagon 升高的外觀;R-Design 款輪圈用 19 吋內側啞黑色的星形設計。
基本規格
引擎設計:直四汽缸渦輪增壓引擎 + 微混能
排氣量:1,969cc
最大馬力:250 匹 / 5,700 轉時
最大扭力:350 牛頓米 / 1,800-4,800 轉時
波箱設計:8 前速 Geartronic 自動波箱
體積:4,688 X 1,902 X 1,653mm
重量:1,915kg
售價:HK$499,800 起
網址:http://www.volvocars.com/hk
查詢:2927 3388(Wearnes Motors (HK) Limited)
文、攝:James Chan
Renault 以第二代 Zoe 電動掀背車為基礎開發出 Zoe Van 電動小貨車。外觀造型與第二代 Zoe 相同,車廂則採用 2 人座位,將後座改為 1,205×1,110×950(mm) 的載貨空間;另外,普通版配備的 10 吋數碼儀錶版、7 吋 EasyLink 娛樂系統及恆溫空調並沒有出現在 Zoe Van。動力系統方面,Zoe Van 的動馬達可輸出107匹馬力及 225Nm 扭力,0-100km/h 加速為 11.4 秒,極速 135km/h,擁有 245 公里續航距離。Zoe Van 合乎英國 ULEZ 超低排放區的規定,加強旗下了 PRO+ 商用車的陣型,英國建議售價為 30,600 英鎊起。
文:Issac.C
林寶堅尼香港將於7月26日(星期日),在黃竹坑道59-61號本利發工業大廈舉行易手車、陳列車及試駕車車展,現場將展出多款熱賣車型,包括:旗艦型號Aventador SVJ硬頂版,Huracán Performante硬頂版,Huracán開蓬版,Huracán EVO開蓬版及超級SUV Urus。
2017年出廠的Huracán Performante硬頂版,現提供原廠認證,維修保養記錄,出廠記錄及行駛記錄,包括1年原廠維修保養。此Huracán Performante硬頂版更配備磁浮式升降避震,搭配碳纖賽車座椅和後視鏡頭,屬市面罕有低咪數的易手車(僅2,800km),易手價港幣$3,280,000。
林寶堅尼香港黃竹坑交車中心: 易手車、陳列車及試駕車車展
日期:2020年7月26日 (星期日)
時間:上午10時 至 下午6時
地址:香港黃竹坑道59-61號本利發工業大廈4樓(正門入口位於塘邊徑)
查詢:林寶堅尼香港易手車部(電話: +852 6098 3260)
平治由 E-Class 房車加高而成的 SUV 車系 GLE,在昨年轉換新款,車子跟隨 E-Class 以及所有新款平治一樣有屏幕錶板;體積稍長和稍闊,輪距較長,車廂空間較大;車身經改良以減低風阻,例如車頭入風口內有可開合的 Airpanel 葉簾,前、後輪胎有擾流片,門邊鏡順風,尾箱蓋有優化膠邊,車底在驅動軸、油缸、後懸掛地方有底板,Cd 值由舊款的 0.32 降低 9% 至 0.29;我們早前測試過方尾 SUV 款的 GLE 450 型號,該車更是裝有三排座位的七人車,中排座椅摺疊電動化,乘坐感覺一如既往的敦厚、豪華;今次試的這部,是高性能 AMG 版本中的初階型號 GLE 53 4MATIC+ 比較有型、比較有跑格的斜尾 Coupe 款,而 V8 引擎的 AMG GLE 63 隨後於今年春季在歐洲推出。
GLE 53 顧名思義在機械設計、操作、控制系統和玩意與其他稱為「53」的 AMG 車分別不大,所採用的 3.0 升直六雙渦輪增壓引擎,亦即是 GLE 450 所用的同個「M256」的較大輸出版,有 435 匹和 520 牛頓米,與 S 500、AMG GT 53 和 E 53 一樣;引擎採用 48-volt 電力系統,「雙渦輪增壓」指排氣那方有一渦輪增壓器,入氣那方有一電動機械增壓器 eZV(Electric Auxiliary Compressor),能在「大 Turbo」生效前提供無 Turbo Lag 的即時加壓反應;引擎與波箱之間同有 ISG(Integrated Starter Generator)撻火器/發電機,提供稱為「EQ Boost」的微混能功能,包括熄火/重撻、Coasting 分離滑行、動力回收反充電,和短程 22 匹 / 250 牛頓米摩打輔助。六汽缸的「53」型號用扭力轉換器版本的 9 速 AMG SPEEDSHIFT TCT(Torque-Clutch Transmission)波箱,不同八汽缸「63」型號用的 MCT (Multi-Clutch Transmission)雙離合器式。「4MATIC+」可調扭力四驅系統,在波箱後方有一電子控制的多碟式分動器,可將 100% 扭力傳至個別車軸。「AMG RIDE CONTROL+」懸掛,採用氣壓避震加電子吸震器,本身有較跑化的調校,而新出的「Active Ride Control」主動防傾系統,在前和後軸各有電腦控制的機械推杆,系統每秒運算 1,000 次,比類似的油壓防傾系統更快,在轉向時抗衡車身傾側,直路時可抵消左右輪「互頂」。示範車另裝有需 $15,200 另購的可變活瓣 AMG Performance Exhaust System。
斜尾 Coupe 款 GLE 的長度與 SUV 款一樣,輪距則比 SUV 短 60mm,理論上有較靈活的操控反應。車身上的 AMG 化地方,有 AMG 款車頭入風口,內有與 AMG GT 相似的垂直間條,車頭 Logo 有兩個圓環,大「八」字形頭泵把。頭冚上的「Powerdomes」拱線,普通 GLE 也有。原本黑色的輪拱,AM G的乃與車身同色。AMG 款尾泵把,有大形 Diffuser,四出排氣喉,左右旁有假出風口。車子標準採用20吋輪圈,所見的 21 吋十柱星形款需 $14,000 另購;前輪用 2 活塞銀色制動卡鉗。
新 GLE 的車廂採取粗獷設計來反映其 SUV 身份,中橋兩旁特有三角形手抽給乘客在路途顛簸時抓住,錶板中層的一大片啞銀色飾塊有四個長方形冷氣出風口。超多色的 Ambient Lighting 氣氛燈光,在車廂主要線條包括這兩手抽處也有發光,AMG 版的錶板、座椅和和中橋等地方有對比色縫線,AMG 款座椅有獨特的車線,前椅背有「AMG」標誌牌,軚盤轉波撥片是鋁質的,腳踏不銹綱;可從軚盤按鍵「捽」出來的儀錶顯示,有白色字的「Classic」、黃色字的「Sport」、單個大轉數錶的「Supersport」和「得兩個框」的「Understated」,圖案與一般 GLE 的大至一樣,只是正中處有「AMG」字以作交代。
我們對上一次測試的「53」乃四門 AMG GT,身形高大重的這部 GLE 自不然加速較慢,0-100km/h 需 5.3 秒(前者需 4.5 秒),但當然也屬頗快的水平,動力隨踩隨有,收油再踩油之間亦一如所說全沒感受得到的Turbo Lag。TCT 波箱的轉波反應沒有 MCT 波箱的「Chok」和爽,但也是恰如 AMG 身份的快捷,拖波時尾喉「啪啪」作聲。Dynamic Select 反應系統除有行街的「Slippery」濕地、「Comfort」、「Sport」、「Sport+」和「Individual」自定模式外,普通 GLE 只有的「Offroad」越野模式,AMG 版分拆開有「Trail」泥路和「Sand」沙地;「Sport」模式能加快踩油和轉波反應,拖波有補油功能;「Sport+」有再快的踩油和轉波反應,上波時會延遲點火(Cylinder Suppression)加快接合,和提高怠速幫助起步;「Individual」可自定引擎反應、波箱自動或手動、軚盤輕重、排氣聲浪和「AMG DYNAMIC」管理程式反應,後者是針對 ESP 穩定系統和四驅系統作出「Basic」、「Advanced」和「Pro」三種干預程度。中橋「滑鼠」後的一排按鈕以及軚盤上的 AMG Steering Buttons 發光按鈕(需另加 $4,500)功能上大至一樣,可繞過 Dynamic Select 系統直接改變懸掛軟硬、車身升降、轉波模式、尾喉聲浪、「AMG DYNAMIC」程式,右邊的轉盤可直接改變 Dynamic Select 的模式。有三個軟硬度選擇的懸掛,一如試過的氣壓避震平治一樣,軟至硬的幅度比鐵彈簧的廣闊。車子售價 130 萬元,有點升高開 AMG GT 的感覺。
有 435 匹的 3.0 升直六雙渦輪增壓引擎,排氣那方有一渦輪增壓器,入氣那方有一電動機械增壓器。
「EQ Boost」微混能功能,提供動力回收充電,和短程 22 匹 / 250 牛頓米摩打輔助。
車子 0-100km/h 加速需 5.3 秒,動力隨踩隨有,收油再踩油之間亦一如所說全沒感受得到的 Turbo Lag。
AMG 款車頭入風口有垂直間條,車頭 Logo 有兩個圓環,大「八」字形頭泵把。
斜尾 Coupe 款GLE 的長度與 SUV 款一樣,輪距則比 SUV 短 60mm。
儀錶顯示有 Classic、Sport、Supersport 和「得兩個框」的 Understated,圖案與一般 GLE 的大至一樣,只是正中處有「AMG」字以作交代。
AMG DYNAMIC 管理程式是針對 ESP 穩定系統和四驅系統作出「Basic」、「Advanced」和「Pro」三種程度。
AMG Steering Buttons 按鈕可繞過 Dynamic Select 系統直接改變懸掛軟硬、車身升降、轉波模式、尾喉聲浪、「AMG DYNAMIC」程式。
新 GLE 的車廂採取粗獷設計來反映其 SUV 身份,中橋兩旁特有三角形手抽,錶板中層的一大片啞銀色飾塊有四個長方形冷氣出風口的。
AMG 款座椅有獨特的車線,前椅背有「AMG」標誌牌,軚盤轉波撥片是鋁質的。
Dynamic Select 反應系統內,普通 GLE 只有的「Offroad」越野模式,AMG 版分拆開有「Trail」泥路和「Sand」沙地。
基本規格
引擎設計:直六汽缸渦輪增壓+電動增壓引擎
排氣量:2,999cc
最大馬力:435 匹 / 6,100 轉時
最大扭力:520 牛頓米 / 1,800-5,800 轉時
波箱設計:9 前速自動波箱
體積:4,925 X 1,948 X 1,773mm
售價:HKD$1,299,000 起
網址:www.mercedes-benz.com.hk
查詢:2895 7339(Zung Fu Company)
文、攝:James Chan
Ford Bronco 車系由 1966 年第一代至 1996 年第五代推出至今,相隔超過 24 年終於推出全新一代 Bronco,分為雙門、四門以及 Sport 版本。雙門和四門外觀就是一輛純正的越野車,鬼面罩有著大型 Bronco 字徽,採用活潑鮮艷的車身頻色,表現年輕新一代的時尚感。Sport 版的設定則偏向傳統 SUV 風格,可以定位為 Kuga 的越野版本,新增了實用越野設備,例如加高車頂增加行李廂空間,可拉式置物桌、400 瓦的供電插座、尾門 LED 投射燈和車頂行李架等等。
動力系統方面,雙門和四門版使用 2.3 公升 EcoBoost 四缸渦輪增壓引擎可輸出 270 匹馬力及 420Nm 扭力;2.7 公升 EcoBoost V6 渦輪増引擎可輪出 310 匹馬力及 542Nm 扭力。
Bronco Sport 動力系統與 Kuga 完全相同,入門版為 1.5 公升 EcoBoost 三缸渦輪增壓引擎,最大馬力 181 匹及最大扭力 257Nm。進階 Badlands 車型與限定的 First Edition 車型則會採用 2.0 升 EcoBoost 四缸渦輪增壓引擎,可輸出 245 匹馬力及 372Nm 扭力。此外,Sport 版新增全地形駕駛模式 G.O.A.T.(Goes Over Any Terrain),具備預設、Eco、Sport、濕地以及沙地等功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r_unurW_w8&feature=emb_titl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xBy6tsqTDY&feature=emb_titl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6XpSJFCzKI&feature=emb_title
文:Issac.C
Maserati 終於推出品牌史上第一款混能車— Ghibli Hybrid。外觀造型以汽油版為基礎,但就在散熱孔、剎車卡鉗及廠徽加入藍色元素展現混能車身份。車廂方面,導入新一代Maserati Intelligent Assistant 多媒體系統,操作介面更新潮清晰,並把 HD 觸控螢幕由 8.4 吋提升至 10.1 吋,顯示比例由 4:3 改為 16:10。
動力系統方面,Ghibli Hybrid 採用 2.0 公升直 4 渦輪增壓引擎,搭配 eBooster 電動增壓器及 48V BSG 發電機組成 MHEV 油電動力,可輸出 330 匹馬力 @5750 轉,450Nm 扭力 @4000 轉,配合 8 速 ZF 波箱及後驅系統,0-100km/h 只需 5.7 秒,極速為 255km/h。隨著 Ghibli Hybrid 的推出,Maserati 在 2021 年會再發表純電動 GranTurismo 及 GranCabrio 給消費者更多選擇。
文:Issac.C
Nissan 終於透過線上發表最新純電 SUV—Ariya,車身尺碼為 4595x1850x1655(mm),軸距為 2775mm,外觀造型延續概念車的設計,令人喜出望外。但最意想不到的是量產版 Ariya 的車廂設計與概念車相似,以簡潔的設計突顯未來科技感,儀錶板及多媒體系統以 2 組 12.3 吋螢幕操作;擁有 ProPILOT 2.0 半自動駕駛輔助技術,可在高速公路放開雙手行駛,更可透過 ProPILOT Remote Park 遙控停車。
動力系統,入門車型採用單馬達和前驅設定,配備 65kWh 電池可輸出 217 匹馬力及 300Nm 扭力,極速為 160km/h,續航距離為 450 公里。90kWh 電池版輸出 242 匹馬力 及 300Nm,續航距離為 610 公里。高級車型採用雙馬達及四輪驅動 e-4ORCE,65kWh 電池輸出 340 匹馬力及 560Nm 扭力;90kWh 電池輸出 394 匹馬力及 600Nm 扭力。Ariya 預計在 2021 年將率先於日本市場推出,其後再於歐洲、北美和中國上市。
賓利汽車中國內地及香港、澳門執行總經理安睿軻(Kim Airey)先生表 示:“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賓利品牌秉承矢志革新精神,不斷探索超豪華 出行領域的全新可能,以此滿足賓利客戶對於超豪華座駕的至高期待。隨著 新添越的面世,賓利汽車產品陣容在品牌第二個非凡百年的起點,迎來了全面換新。”
在新添越的設計與研發過程中,賓利品牌致力於在原有添越車型的基礎上實現突破。為此,基於添越客戶的心聲,打造新車型。現有的添越客戶中,約 70%的客戶以添越作為自己首款選購的賓利汽車,十分關注車身設計、資 訊娛樂系統和座艙乘坐體驗等。因此,新添越車型也在這些方面採用革新設計。
新添越的外觀採用賓利汽車全新的設計語言,兼具優雅氣韻和鮮明風格。車輛前部和後部的每塊面板均經過重新設計,以此實現更加簡明現代的視覺效果。全新格柵面積增大、更為直立,實現了發動機蓋與鍍鉻邊緣的銜接,全新 LED 矩陣前大燈間距增大,並升高 30 毫米。橢圓形前大燈採用賓利汽車 標誌性水晶切割效果設計。具備加熱及清潔功能的風擋雨刷器也首次引入添 越車型,每個雨刷器配備 22 個清洗噴嘴。
內飾調整涉及中央儀錶板、方向盤、全新車門飾面,以及配備後排座椅通風功能的全新座椅,該座椅配置適用於五座版新添越車型。為提升後排乘 客出行舒適性,根據實際配置選擇,新添越後排腿部空間最多可實現 100 毫 米的增加。
深色菱形紋理鋁制拉絲飾面首次應用於賓利車型,也是新添越車型專屬 的內飾配置,此外,客戶還可從 8 種可持續的天然飾面中選擇,其中寇阿相思木面板和絃切直紋胡桃木面板是首次為添越車型引入的內飾選擇。天然的選材和色彩帶來了至高的奢華體驗。
新添越 V8 搭載 4.0 升雙渦輪增壓 V8 汽油發動機,最大功率達 550 馬力,峰值扭矩為 770 牛·米,最高時速為 290 公里,百公里加速時間僅需 4.5 秒。 新添越 V8 綜合油耗為 13.3 升/100 公里,在保證動力輸出的前提下,該 V8 發 動機在適宜條件下自動關閉八個氣缸中的四個,以此成就出眾的燃油效率。
通過“賓利動態駕駛模式”(Drive Dynamics Mode)以及可選裝的“全地 形套件”(All-Terrain Specification),新添越 V8 能夠實現極為豐富全面的公 路與越野駕駛設置。駕駛者可以在多達八種(四種公路和四種越野)模式間輕鬆切換,為各種路面或路況選擇最為適合的動態設置。
環宇汽車推出全新歐盟 VI 型 12.96 及 16 噸三菱 FUSO FIGHTER。全新歐盟 VI 型 FIGHTER 配備新世代引擎 6M60 可變角度渦輪增壓附中置冷卻器,爆發出最大 270 匹 / 2,200 轉馬力及 80 公斤-米 / 1,200 – 2,100 轉扭力,輸出強勁穩定,而且大大提高節能性,為用家帶來更佳省油表現。另外,FIGHTER 使用德國 BlueTec 後排放處理技術 DPF 及 SCR 尿素系統,有效減少廢氣排放,改善空氣質素,同時符合嚴格要求的EURO VI 排放標準。
為了提升駕駛的舒適度,新一代 FUSO FIGHTER 增加許多歐洲房車的設計元素,設有電子儀錶板連多功能顯示屏,駕駛者對車輛狀況包括燃油效能及BlueTec 系統的狀況都一目了然。另外全新多功能軚盤內的按鍵可查閱顯示屏的資訊,16噸FIGHTER 更設有定速自動巡航系統鍵,駕駛者使用時更加安全。新配備例如司機位SRS安全氣袋、斜路起動輔助系統、Keyless entry system、自動開關頭燈、雨點感應水撥等,都較同級對手先進。
經過多翻改良,歐盟 VI 型 12.96 及 16 噸三菱 FUSO FIGHTER 配備全風制動系統及嶄新機能系統,更有效提高運營效率。除備有長短陣外,更特設低床車陣以供選擇。無論是城市、高速公路或是地盤,FIGHTER 都能安全、迅速及可靠地將所需的工作運送完成,協助繁華都市中默默工作的業界戰士服務社會。
英國小車 MINI 近年又活躍起來,推出大馬力 JCW 版本之後,為品牌 Go Kart 車仔形容又提升到另一個層次。最近香港引入了一批 Works Edition 版本,保留親民動力系統,換上 JCW 包圍套件,將這部小車外觀運動感強化。
今次試駕這部 Mini Cooper S Works Edition 版本,動力跟一般 Cooper S 是一樣的,使用 1,998cc 直四渦輪增壓引擎,最大馬力 192 匹,扭力 280 牛頓米。即使是 Cooper 或 Cooper S 版本都可以配上 Works Edition 套件。
如果覺得一般 Cooper 太過斯文的話,Works Edition 就可以為車子變身,添加運動化外觀。這部 Works Edition 添加了多達 9 樣配置,當中比較重要的有車身前後泵把,兩側裙邊。輪圈是 17 吋 John Cooper Works 款式。車廂整體配色是黑色,前座有 JCW 運動坐椅,駕駛席有 JCW 軚盤。門檻也是 JCW 金屬款式。MINI 的設備原本已經很齊全,如大型天幕頂,圓形大幕屏多媒體系統、軚盤軚檔撥片、恆溫冷氣等等。
Cooper S 開起來比較有力,起步感很易就有推背感。車子的轉向很實在,反應敏銳。一般日常駕駛想慳油一點,可以選擇 MID 或 Green 模式,動力反應會柔和一點,不過駕駛感仍然不錯,是 MINI 車系特式。
MINI Cooper S Works Edition 套裝包括:
. John Cooper Works aerodynamic kit
. John Cooper Works rear spoiler
. 17″ light alloy wheels John Cooper Works Track Spoke black
. John Cooper Works sport seats
. Upholstery: Dinamica/leather combination Carbon Black
. Headliner anthracite
. John Cooper Works leather steering wheel with gearshift paddles
. John Cooper Works door sill finishers
. Stainless steel pedals and footrest
這部 Cooper S 其中一個賣點是換了 Works 包圍。
輛圈是 17 吋 John Cooper Works Track Spoke black 款式。
John Cooper Works 真皮軚環和轉檔撥片都有加到這部車身上。
小車的尾廂空間一定有限,需要載運大量物件事可以翻平後座作出提升。
這部 Mini Cooper S 只是添加了 Works Edition 套件,動力上跟一般 192 匹的 Cooper S 沒有分別。而 Cooper 版本同樣可以添加 Works Edition 套件。
基本規格
引擎設計:直四渦輪增壓引擎
排氣量:1,998cc
最大馬力:192 匹 / 5,000-6,000 轉時
最大扭力:280 牛頓米 / 1,350-4,600 轉時
波箱設計:7 前速雙離合器自動波箱
體積:3,982 X 1,727 X 1,425mm
重量:1,220kg
售價:Cooper S HK$399,800 / Cooper HK$329,800
網址:http://www.minihk.com/
查詢:3193 6800(MINI HK)
文、攝:Teddy Leung 太迪
Audi 發佈 Q4 Sportback e-tron concept,並表示將會在 2021 年正式量產。Q4 Sportback e-tron concept 車長 4.6 米、高 1.6 米及 2.77 米軸距,外觀與去年日內瓦車展推出的 Q4 e-tron concept 造型相同,Sportback 版有著流線斜背的Coupe跑格造型。車廂佈局,2.77 米軸距帶來寬敞的乘坐空間,以及運用大量白、米色 micro fiber fabric 和 Plexiglas 材質作為飾板,令車內氛圍舒適;中控台採用 12.3 吋觸控螢幕,並運用擴增實境技術於大型抬頭顯示器將行車資訊投射在擋風玻璃提高方便性。動力系統,配置雙電動馬達可輸出綜合 225kW(馬力 306 匹)功率,0-100km/h 只需 6.3 秒,擁有 500 公里續航距離。
文:Issac.C
有史以來 AMG 最強勁的 V8 引擎,最出眾的設計,最精心的空氣動力學,最深思熟慮的物料選擇,最獨特的駕駛動態 — 全新 Mercedes-AMG GT Black Series 乃 AMG 設計師使出渾身解數設計的藝術結晶。這產品完美呈獻品牌 賽車傳統及多年開發汽車的深厚功力 — 一輛配備馬力高達 730 匹的 “平”曲軸 V8 引擎、主動空氣動力學部件及設計上直接取材自 AMG GT3 賽車的超級跑車。
動力系統及性能表現重點
4.0 升 V8 雙渦輪增壓引擎連乾式油底殼,廠方編號為 M178 LS2
峰值馬力達 730 匹,每分鐘轉速介乎 6700 至 6900
峰值扭力為 800 牛噸米,每分鐘轉速介乎 2000 至 6000
最高時速 325 公里/小時
0-100 公里/小時只需 3.2 秒
0-200 公里/小時低於 9.0 秒
引擎用上新的”平坦”、輕量化曲軸,包括在同一平面的曲柄針,足證引擎完全為高性能而設計
新設計點火程序根據 180 度曲軸角偏移編排:次序為 1-8-2-7-4-5-3- 6。這安排的好處為汽缸燃燒分佈更平均,油門反應更靈活
新設計曲軸及排氣歧管
強化的 AMG SPEEDSHIFT DCT 7G 雙離合器波箱,能承受更高扭力
Lamborghini 發表 Sián Roadster,採用天空藍及園野綠的車身顏色,並採用 Oro Electrum 玫瑰金色的飾邊及輪圈,還林寶式的外觀造型設計,炫目奪眼搶盡收視。Sián Roadster 採用 Lamborghini 創新超級電容器 Supercapacitor 技術,可存儲十倍鋰離子電池的電量,重量比傳統電池輕三倍,而且三倍的快速充放電效率。與 V12 自然吸氣引擎結合,是現時最輕巧和有效率的混能設計,綜合馬力達到 819 匹,極速達到 350km/h,0-100km/h 加速只需 2.9 秒,比 Coupe 版慢 0.1 秒。全球限量19輛,已經全部售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time_continue=77&v=JMBq-wX7eC0&feature=emb_title
文:Iss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