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 C
Hong Kong
Friday, May 9, 2025
主頁 博客 頁面 42

Jaguar Land Rover 投資 5 億英鎊改造工廠


Jaguar Land Rover 宣佈將投資5億英鎊,用以改造其位於默西賽德(Merseyside)的Halewood工廠,令其成為支持電動車生產的未來工廠,同時保留現有的內燃機和混合動力車型的生產能力。

Halewood工廠自1963年建成以來,歷史悠久,最早生產的是Ford Anglia。如今,它正邁向電動化時代。JLR已經投入了2.5億英鎊,過去12個月中,工廠進行了超過一百萬工時的建設工程,擴建了32,364平方米,以支持在全新Electric Modular Architecture(EMA)平台上生產中型電動豪華SUV。


這座歷史悠久的工廠如今配備了最新的技術,包括全新的電動車生產線、750個自動化機械人、先進的ADAS校準設備、精密的激光對位技術,以確保車身各部件的完美安裝,還有基於雲端的數字化工廠管理系統,真正實現了「未來工廠」的概念。

這次投資是JLR「Reimagine」戰略的一部分,該戰略目標是在2030年前實現旗下所有品牌的電動化,並於2039年達成碳中和,包括供應鏈、產品及營運環節。電動化是這個策略的核心,Halewood工廠未來將繼續生產內燃機、插電式混合動力(PHEV)及純電動(BEV)車型,最終成為JLR的首個全電動車生產工廠。


為達成2039年碳中和的目標,JLR致力於使用可再生能源,並計劃安裝18,000塊光伏板,每年產生8,600 GWh的電力,這相當於工廠10%的能耗。透過可再生能源、燃料轉換和提高能源效率,JLR目標是每年在Halewood工廠減少40,000噸的碳排放。

除了硬件升級,JLR還投入每年2,000萬英鎊於「未來技能計劃」,為員工提供轉型培訓,幫助他們掌握新系統、新技術及製造流程。Halewood新設的培訓和發展中心,主要培訓重點是高壓電池的組裝過程。目前已有1,600名員工完成高壓培訓,另有100名員工正在接受進一步培訓。

新技術還包括自動化安裝車門,利用先進的激光測量系統,確保每個車門精準地安裝於車體,以保證優質的外觀效果。此外,為了引入AI驅動的自動駕駛和互聯服務,Halewood工廠配備了最新的ADAS校準設備,能夠測試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的反應,確保每輛車都具備最安全的校準水平,為未來自動駕駛做好準備。目前,EMA車身的測試生產已經完成,JLR將繼續優化新設備和技術,以迎接EMA平台的全面生產。


JLR對Halewood工廠的重大投資顯示了他們對未來電動車市場的決心,這也是他們「Reimagine」戰略中的重要一步。這座歷史悠久的工廠,見證了汽車工業從傳統內燃機到如今電動化的轉變,這也讓我不禁想像,未來的工廠會是什麼樣的呢?自動化機械人、激光技術、雲端管理,這些聽起來像是科幻電影裡的場景,如今卻成為了現實。而且,JLR還注重減少碳排放,推動可持續發展,這不單是技術的革新,更是一個環保的承諾。

對香港來說,這類技術革新對於未來本地車廠或維修工廠也會帶來啟示。隨著電動車普及,相關技能和技術人才的需求將日益增加。或許未來我們也能看到更多自動化的車間,甚至可以想像一下,維修車間裡的機械人能像科幻片一樣,輕鬆地檢查和修理我們的車。這種未來感,真的令人期待!

Honda N-BOX 推出 JOY 版本


本田推出全新「N-BOX JOY」,這是N-BOX系列的第三款車型,定位於一款更能滿足日常生活和戶外活動需求的多功能車。N-BOX JOY將推出自然吸氣引擎和渦輪增壓引擎兩個版本,並提供2WD(前輪驅動)和4WD(四輪驅動)的選擇,售價由184萬4700日圓起,至226萬500日圓不等。


N-BOX JOY作為N-BOX系列的新成員,繼承了N-BOX和N-BOX CUSTOM的優點,但更強調「戶外生活工具」的概念,為追求輕鬆享受戶外和舒適休息空間的用家提供了新選擇。Honda在設計這款車時,特別考慮了現代人生活方式的多樣化,目標是打造一款能滿足人們「輕鬆享受戶外活動」和「專屬休息空間」需求的汽車。


在外觀設計上,N-BOX JOY基於N-BOX打造,但加入了更多立體感的前燈設計,以及黑色與車身顏色搭配的保險杠,使整體風格更顯得硬朗有力。車輛配備的「投射式全LED頭燈」設計也非常講究,燈具表面採用銀色飾面,並加上銀色環圈,提升了立體感和精緻度。黑色的後視鏡、門把手和車牌框飾條進一步強化了整體的協調感。


車內部分,N-BOX JOY的最大特色是「ふらっとテラス」功能,這個設計能將後座完全放倒,形成一個接近平坦的地板空間,讓後排乘客能夠舒適地伸展雙腿,享受類似露台的休憩感覺。Honda還特別對後座椅背進行了優化,增加了板條以減少凹凸不平,配合簡單易用的地板調整機構,進一步提高乘坐的舒適度。


座椅材質上,Honda選用了防水面料,方便應對戶外使用時的各種潑灑情況。自然吸氣引擎版的座椅由Tricot和防水面料製成,而渦輪增壓版則搭配了Prime Smooth材質,同樣具備防水性能。配色方面,座椅以不易顯汙的米色為主,並加入橙色和藍色線條,營造出沉穩的色彩氛圍。

N-BOX JOY的車身顏色非常豐富,提供了單色和雙色選擇。單色方面有「鉑金白珍珠」和「水晶黑珍珠」,雙色則包括「板岩灰珍珠&黑色」、「峽灣霧珍珠&黑色」、「秋季黃珍珠&黑色」、「植物綠珍珠&黑色」以及「沙漠米珍珠&黑色」。


N-BOX JOY對於追求戶外生活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實用的選擇。它不但有著充滿「工具車」感覺的外觀設計,還結合了舒適的內部空間設計,尤其是那個「ふらっとテラス」功能,真的是為喜歡郊遊露營的朋友度身訂造的。想像一下,週末去大帽山露營,把後座放倒,躺在車內看看夜空,那種愜意感真的很吸引。不過呢,這款車的價格還是稍微有點高,如果要進口到香港,可能也要考慮稅務和相關費用。但總體來說,N-BOX JOY的設計的確打動了我,尤其是對於那些既喜歡戶外活動又需要日常通勤的朋友來說,這款車絕對值得期待!

Mercedes-Benz 提升其 Level 3 自動駕駛系統的最高速度至 95 公里/小時


Mercedes-Benz 正在德國推出新版本的 DRIVE PILOT 系統,這是其條件式自動駕駛技術(SAE-Level 3)的升級版本。此技術現在可以在高速公路上以高達 95 公里/小時的速度跟隨前車,比之前的版本大幅提升了使用者的便利性。預計德國聯邦汽車運輸管理局將於 2024 年底完成再認證程序,並在 2025 年初開始銷售。值得注意的是,DRIVE PILOT 的售價將維持不變(起價 5,950 歐元,包括增值稅)。已經配備了 DRIVE PILOT 的客戶車輛可以免費進行升級,視乎車型,升級可通過無線更新(OTA)或到車廠進行,不需要更換任何車輛部件。這使得 DRIVE PILOT 成為全球首個在量產車上具備最高時速的 Level 3 自動駕駛系統。


Mercedes-Benz 集團董事會成員、技術總監及採購主管 Markus Schäfer 表示:「透過這次 DRIVE PILOT 的升級,Mercedes-Benz 再次強調其在自動駕駛領域的領導地位。很快,車主將可以在德國高速公路的流動交通下,以最高 95 公里/小時的速度啟動條件式自動駕駛,進一步提升使用者的效率。Mercedes-Benz 再次樹立了行業標準,穩步推動自動駕駛的發展。」

Mercedes-Benz 的 DRIVE PILOT 系統採用了冗餘系統架構,這意味著關鍵系統如轉向、煞車和車載電力系統都設有功能性備份,以確保即使其中一個系統失效,車輛仍能保持可控性。這些冗餘設計有助於安全地將控制權交還給駕駛者。此外,DRIVE PILOT 利用攝像頭、雷達、超聲波傳感器和 LiDAR(光探測和測距)來實時感知周圍環境。依賴高精度定位系統,Mercedes-Benz 配備 DRIVE PILOT 的車輛能夠準確到以厘米計算的位置,透過連接不同的衛星系統,車輛可以持續地定位自己的精確位置。同時,車輛還會使用一個極其詳細的 3D HD 地圖,讓其對道路和周邊環境有更全面的認識,這對於條件式自動駕駛來說至關重要。


Mercedes-Benz 正迅速推進技術研發,以在未來實現更快的行駛速度及更長的駕駛交接時間。目前,德國法律允許條件式自動駕駛的最高速度為 130 公里/小時,Mercedes-Benz 計劃在未來數年內分階段達成這一目標,並且會以安全為首要考慮。

此外,Mercedes-Benz 亦將社會和倫理問題納入其研發考量。例如,Mercedes-Benz 已經設計了專用的青綠色標誌燈,用以指示條件式自動駕駛功能的狀態(根據 SAE J3134 標準推薦)。該技術已獲得美國內華達州和加州的豁免許可,目前正進行測試,初步結果非常理想。這些標誌燈安裝在車輛的前後燈以及外側後視鏡中。在德國,相關法規尚未出台,但 Mercedes-Benz 計劃隨著標準的確立,對 DRIVE PILOT 系統架構進行相應的調整。


Mercedes-Benz 再次展示了他們在自動駕駛技術上的強大實力,這次的升級確實讓人期待。95 公里/小時的 Level 3 自動駕駛功能,對於長途駕駛來說無疑是個大進步,尤其是當你可以在繁忙的交通中放鬆一下,還能節省精神和時間。然而,這項技術的應用仍然有很多限制,比如只能在德國特定的高速公路上使用,對香港這樣的市場來說,還要等待相關法規的進一步發展。不過,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未來自動駕駛車輛可能會真正改變我們的駕駛方式。對我來說,能夠在某些路段放手駕駛,坐享車內娛樂或者處理工作,確實是未來駕駛的理想狀態。這讓我開始期待那一天的到來!

林寶堅尼 Urus SE 首次香港亮相


繼今年4月北京車展完成全球首度發表後,林寶堅尼首款插電式混能超級SUV — Urus SE 亮相香港林寶堅尼陳列室,以創新混合動力系統和出眾的性能表現為超級SUV市場樹立全新標杆;Urus SE採用全新設計、優化的空氣動力學、前所未有的車上安裝的技術和輸出達800匹馬力的混能系統。這款Plug-in Hybrid車型(PHEV)在舒適性、性能、效率、排放和駕駛樂趣方面超越Urus S。得益於其“雙重心臟”(熱能和電能),Urus SE的扭力和馬力值達到最高,在同級中獨樹一幟且排放量減少80%。

林寶堅尼汽車中國內地及香港、澳門執行總經理Konstantin Sychev先生表示:“香港以多樣化混合道路而聞名,沿海山多地勢,道路依山而建,城市旁亦連接著大自然郊區道路,還有多條高速幹線連接整個香港,是最適合駕駛超級SUV出行的城市。作為性能最強勁的超級SUV,Urus SE憑藉出色的性能和多功能性完美契合香港的城市風格,既適合城市巡航,也適合郊外探險。”


Urus SE提供無與倫比的駕駛體驗,其Plug-in Hybrid系統有助於提升車輛在任何路況下的性能和動態表現——通過創新技術去解決方案,如位於兩個車軸之間的電驅動扭力向量分配系統和電控後差速器,確保車輛在任何轉速下都能實現更強的扭力和動力輸出。

4.0升雙渦輪V8引擎經過重新設計,與電能動力系統實現最佳協同工作。引擎輸出達620匹馬力(456kW),輸出扭力達800Nm;電動動力系統可輸出192匹馬力 (141 kW)和483 Nm的扭力。在最大馬力輸出方面,重點在於V8引擎和電摩打之間的調校,以實現800匹馬力的總輸出,確保在不同種駕駛模式和任何路面上都能實現最佳的馬力曲線。25.9 kWh的鋰離子電池位於承載底板下方、後電子差速器上方。位於八速自動波箱中的永磁同步摩打可為V8引擎助力,亦可用作牽引元件,令Urus SE實現為純電動四輪驅動汽車,並可在純電模式下行駛超過60公里。


Urus SE首次採用全新中置縱向電驅動扭力向量分配系統,配備電控液壓多片式離合器,可在前後車軸之間進行連續、可變的驅動扭力分配。能量轉換器與安裝於後軸的全新電子限滑差速器協同工作,使車輛 “在需要時作出” 過度轉向,帶來純正的超級跑車駕駛體驗。

兩個系統都經過精心設計和調校,旨在以最佳方式適應各種路面條件和駕駛風格。不論是在賽道、沙漠沙丘、冰面還是泥地行駛,車輛均可提供最大抓地力和靈敏度。

Urus SE在任何轉速和駕駛條件下均可提供最強的扭力和動力輸出,在6,000 rpm時總輸出達800匹馬力(588 kW),在1,750rpm便可爆發950 Nm的總扭力,並可保持至5,750 rpm,確保車輛帶來全方位的同級最佳性能表現。這一表現同樣得益於進一步提升的重量馬力比:3.13kg/CV。Urus SE靜止加速至100km/h加速僅需3.4秒,靜止加速至200km/h加速僅需11.2秒,最高時速達312km/h。


全新Urus SE重新定義了超級SUV的設計風格。矩陣式LED技術的前頭燈組,全新燈光樣式的靈感源自象徵林寶堅尼品牌的公牛的尾巴,泵把和鬼面罩也進行了重新設計。從 Revuelto的懸浮設計前艙蓋中汲取靈感,進行了極為簡潔而富有肌肉感的前部設計。車輛後部的行李箱蓋經過全新設計,引入靈感源自Gallardo的連貫性設計,通過連接尾燈組與“Y”型燈和全新後擴散器,增強車輛線條的協調性和更具運動感的車身比例。全新升級的駕駛艙凸顯林寶堅尼標誌性的“飛行員體驗”設計基因,中控台配備了升級至12.3英寸的更大尺寸顯示幕,搭載全新HMI多功能觸控螢幕控制介面,通過與Revuelto一致的最新圖示顯示,帶來更加直觀的使用體驗。車身顏色選擇更加豐富,有超過100種車身顏色可供選擇,包括新車發佈時推出的兩種新顏色——Arancio Egon(橙色)外觀搭配Arancio Apodis(橙色)內飾、與及Bianco Sapphirus(白色)外觀搭配Terra Kedros(棕啡)內飾。

Kia 電動貨車 PV5 預計 2025 年推出曝光


在 2024 年於漢諾威舉行的 IAA 貨車展上,Kia 展示了其 PV5 電動貨車的生產版輪廓。雖然展台上的車輛與 2024 年 1 月在 CES 展出的概念車相同,但展台背後出現了幾張生產版本的輪廓圖,首次揭示了 PV5 的外觀。從輪廓圖上雖無法看到很多細節,但仍能捕捉到一些關鍵資訊。首先,生產版的技術配置有所收斂,概念車上的攝像頭加顯示屏設計被傳統的後視鏡取代。此外,整體車身形狀基本保持不變,這也印證了 Kia 內部人士所說的,概念車與生產版在外觀和形狀上相當接近。頭燈設計與概念車的造型相似,但線條略微少了些棱角。

Kia 在 IAA 上還確認了一些喜訊,特別是它們的 PBV(Kia 對其貨車系列的特殊命名)將享有與乘用車相同的 7 年或 100,000 英里的保養期。這使 Kia 的保養服務在同類產品中居於前列,僅次於 Toyota 提供的 10 年保養。

此外,Kia 也透露 PV5 的性能目標,針對載重能力、車內容量及轉彎半徑等方面爭取同級最佳。不過,Kia 的 PV5 和其較大的兄弟 PV7 兩者的尺寸介於兩個級別之間,PV5 比 Citroen Berlingo 等小型貨車稍大,但比中型的 Ford Transit Custom 略小。因此,Kia 強調 PV5 主要在小型貨車這一級別中實現了「最佳」表現。這也意味著它擁有更大的車內空間、更高的載重量,同時保持較小的轉彎半徑,這無疑對用戶是個好消息。最後,Kia 也確認 PV5 將配備快速充電功能,包括直流快充最高支援 150kW,交流充電則可達 22kW。

Kia 的電動貨車 PV5 確實令人期待,尤其是它在小型貨車中以載重和靈活性見稱,再加上快速充電功能,對於商業用戶來說非常吸引。最有趣的是,Kia 將這些概念車的尖端設計大部分保留在量產車上,這說明他們對於新一代貨車的信心。如果 Kia 能夠在保養政策、性能與價格上保持競爭力,那麼 PV5 將有機會在市場上獲得相當不錯的表現。我個人覺得,這種介於小型與中型之間的貨車定位,很適合香港這種城市環境,靈活又實用。

Nissan Qashqai 為都市駕駛提升新高度


Nissan 最新的廣告宣傳活動,本週在倫敦掀起了新話題,為慶祝全新 Qashqai 的推出,舉辦了一場吸引目光的壯舉。現在,路過的行人可以看到一台英國製造的 Qashqai 模型,懸掛在倫敦 Shoreditch Brick Lane 的 Truman Brewery 49 米高的煙囪頂端。這座煙囪已有 200 年歷史,是倫敦的地標之一。

這個玻璃纖維模型的尺寸是一台普通 Qashqai 的 1.5 倍,長 6.5 米,寬 2.7 米,高 2.4 米,重量達 750 公斤。製作這個模型耗時約七週,並在兩台起重機的協助下,本週順利吊起安裝固定。

這個 Qashqai 模型將會展示至 9 月 22 日(星期日),是 Nissan 持續推廣「Elevate Your Urban Drive」都市駕駛體驗的宣傳活動之一,慶祝新一代 Qashqai 的發佈。這款 Qashqai 於英國 Sunderland 製造。

Nissan 的發言人表示:「我們對這款英國製造的車型非常自豪,想要讓每個人都能看到它的魅力。所以我們決定把它停在一個沒有人會忽視的地方。」

全新 Qashqai 擁有更新的外觀設計、引人注目的 N-Design 車型、升級的內飾及技術配備,包括 Google Built-in 系統。搭載 Nissan 獨有的 e-POWER 系統,提供了類似電動車的駕駛體驗,無需進行充電。

自 2006 年首台 Qashqai 在 Sunderland 生產以來,該廠已經製造了超過 400 萬台 Qashqai,而自 2022 年起,已有約 14 萬台 e-POWER Qashqai 於英國東北部生產。

說到 Qashqai,真係不得不佩服 Nissan 善於創新的營銷手法。將車模型擺放在倫敦著名地標上,不單止突顯了車款的都市感覺,仲帶出咗一種「高人一等」嘅視覺效果,真係行過都唔會唔記得!講真,Qashqai 喺香港嘅街道上行駛同樣吸引,佢既外型和科技性完全符合現代都市駕駛者嘅需求。試想像下,駕駛住咁型格嘅 Qashqai 穿梭城市,仲唔係俾人哋多睇幾眼?

Kia 於 2026 年推出 PV5 電動貨 VAN


韓國 Kia 將其開發中的電動車廂型車(EV Van)PV5 於 2026 年春季正式進入日本市場。這次合作讓 Kia 的 PBV(Platform Beyond Vehicle)產品線進軍日本,並逐步推出其他型號。

Kia 的 PBV 系列是在全球範圍內開發的一組電動廂型車型,最早於 2024 年美國拉斯維加斯的科技展 CES 上亮相。該車系採用了專屬平台,能根據用戶需求靈活配置,包括座椅布局、車廂形狀、門類型及電池容量等,無論是商業用途還是私人使用都能滿足不同的需求。

在日本市場首發的 PV5,將推出「PV5 乘客版」與「PV5 貨運版」。PV5 乘客版的車身尺寸為 4700✕1900✕1900mm,軸距 3000mm,座位設計靈活,提供 5 人座(2-3-0)、6 人座(2-2-2)及 5 人座的多種配置選擇。而貨運版則有兩種車型,包括「PV5 貨運長車型」及「PV5 高頂貨運型」,兩者的長寬高相同,唯一不同的是高頂貨運型的高度達 2200mm,能提供更大的載貨空間。

隨著日本市場對電動廂型車需求的增長,尤其是城市使用需求的增加,Kia 認為 PV5 的多功能設計能吸引當地消費者。而雙日憑藉其在日本的銷售實績和市場網絡,將協助 Kia 加快 EV 車型在日本的推廣,為社會提供更多解決方案。

Kia 進軍日本市場顯示出電動商用車的市場潛力。對於香港讀者來說,我們可能會關注 PV5 這種靈活的車型設計是否適合本地的商業需求。未來如果香港引入這類車型,相信能在小型企業物流、城市內部短途運輸中大有作為。每次看到車廂空間靈活的設計,就讓我想起我們本地的窄巷子,這樣的車子如果能來香港,應該能解決不少城市物流的問題!

CASIO G-SHOCK X NBA 球星八村壘簽名版聯乘型號


CASIO G-SHOCK 多年來致力打造抗震又兼具潮流時尚的錶款,與運動、時尚、藝術等不同領域合作,是次 G-SHOCK 再度與洛杉磯湖人隊(Los Angeles Lakers)職業籃球運動員 — 八村壘(Rui Hachimura)推出第四款簽名版聯乘型號 GBM-2100RH-1A。手錶以配備智能手機連接功能的經典 2100 系列為基礎,設計融合了黑、金、紅三種顏色,以充分展現這位世界級運動員的力量、輝煌和熱情,訴說著籃球場上不斷追求卓越的奮鬥旅程。


CASIO 自 2019 年推出首款八村壘聯乘型號以來,這一系列手錶一直備受矚目,原因在於八村壘在世界頂級籃球聯賽中不斷挑戰自身極限,展現出的堅韌與毅力正是G-SHOCK 「Absolute Toughness」理念的最佳詮釋。他在賽場上的拼搏和不屈不撓的態度,讓每一位觀眾都能感受到他對籃球的熱愛。這些特質與 G-SHOCK 的品牌精神相得益彰,象徵著面對挑戰時的勇氣與決心。


全新的 GBM-2100RH-1A 是八村壘首款基於 GBM-2100 所設計的型號。這款抗震手錶不僅具備八角形金屬錶圈,亦搭載智能手機連接功能 Smartphone Link 和太陽能充電 ,其金色錶盤從籃球場的設計汲取靈感,錶面採用透明印刷的木紋圖案,精緻地呈現籃球場的實木地板,並以白色標記刻畫籃框區域,突出八村壘展現卓越技藝的舞台。液晶顯示屏的黑色及紅色靈感來自比賽中 24 秒投籃計時鐘。錶帶扣環綴有八村壘的經典「黑武士」標誌浮雕。此標誌結合代表名字的「八」(在日語中為「hachi」)以及日本武士刀,形成「H」的形狀,背蓋則以精緻的黃金色離子鍍刻印八村壘的簽名。

Stacked from 7 images. Method=B (R=8,S=4)

對於是次聯乘合作,八村壘表示:「希望這款 G-SHOCK 能讓熱愛運動與時尚的人士倍感自豪。設計不僅融入了我最喜愛的顏色,還展現了我的黑武士標誌,請親自體驗這款手錶的魅力。」這不僅是對他運動生涯的致敬,更是每位佩戴者在生活中勇往直前的激勵,讓我們在每一瞬間都能感受到籃球的魅力與激情。

Ford Mustang GTD 史上最強、最快的量產 Mustang


全新2025年款的Mustang GTD是Ford有史以來打造最巔峰的Mustang,擁有815匹馬力、664磅呎的扭力,最高時速達202英里,成為街道合法的Mustang中最快、最強的代表。

Mustang GTD的認證馬力與扭力,加上最先進的主動空氣動力學、碳陶瓷煞車系統、以及內置式後懸掛和半主動減震系統,都是為了讓它在紐博格林賽道挑戰7分鐘以下圈速的關鍵元素。


Mustang GTD的總工程師Greg Goodall表示:「自項目開始,我們的目標就是讓Mustang GTD成為首款擁有世界級性能但依然保有Mustang靈魂的超級跑車。GT的核心是一顆5.2升V8機械增壓引擎,每公升馬力輸出比Porsche 911 GT3 RS更高。」

這台5.2升的V8機械增壓引擎,相比之前的Mustang引擎有了多項升級,首次採用了干式油底殼潤滑系統,這能讓引擎在長時間高G力過彎時保持潤滑。


這套干式油底殼系統也讓引擎轉速提升至7,650 rpm,比舊款多了100 rpm。進氣與排氣系統也經過重新設計,標配的鈦合金排氣管和更小的增壓器滑輪,進一步提升了動力輸出。


除了提供達到202英里時速所需的動力,Mustang GTD還具備減阻系統,能調整後擾流翼的角度,並啟動車頭下方的氣流襟翼,以根據不同的性能條件,在速度與抓地力之間找到最佳平衡。

Goodall補充說:「我們結合了工程師、設計師和極具實力的車手的努力,透過Mustang GTD的技術、動力與空氣動力學,準備兌現7分鐘以下圈速的承諾。」


這部Mustang GTD的性能數據可以說是相當驚人,無論是815匹的馬力,還是超過320公里的極速,都把街道合法的超跑標準推至全新高度。最吸引我的是它將高性能和Mustang獨有的跑車精神完美結合,真是既強悍又充滿情感的一部車。雖然香港路面和賽道不算多,但只要有這樣一台車在身邊,無論何時你都會感受到純粹駕駛樂趣的魅力。對於跑車迷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夢想之選!

Audi RS e-tron GT Performance 品牌史上最強大的量產車型


Audi 全新推出的 RS e-tron GT Performance,是品牌首款全電動 RS 性能車型。這款四門跑車不僅展現了技術實力,還體現了 Audi 對細節的執著。強悍、運動感十足且充滿自信,這款車完美展現了 Audi 在電動車領域中的頂尖造車水準。RS e-tron GT Performance 成為了 Audi 電動移動領域的旗艦車型。


這款電動 Gran Turismo 前軸搭載了永磁同步電機(PSM),輸出功率達 252 kW(342 PS),並加強了驅動軸。後軸則採用了全新研發的 PSM,輸出功率高達 415 kW(564 PS)。Audi 採用了特殊髮夾線圈技術,電機的定子中增加了銅線密度,讓電流傳導更高效。同時,後軸的電機轉子更加緊湊輕盈,重量減少了 10 公斤。兩個電機在需要動態駕駛時均具有充足的功率儲備。啟動 Launch Control 時,動力可短暫提升至 680 kW(925 PS)。


RS e-tron GT Performance 的前軸配備了改進的電子裝置,脈衝變流器的放電電流提高至 600 安培,比 S e-tron GT 和 RS e-tron GT 增加了 300 安培,後軸同樣達到 600 安培。煞車能量回收系統更是提升到 400 kW,使最大減速達到 4.5 m/s²,進一步提升了一踏即停與高效滑行的駕駛感受。

為了滿足不同的動態駕駛需求,Audi 對車輛的熱管理系統進行了改進,尤其是針對 RS Performance 模式,這確保了電池與電機在高負荷時的穩定冷卻,從而延長了高性能輸出的時間。同時,這款車的 HV 電池容量達 105 kWh,且充電功率最高可達 320 kW,讓電池從 10% 充至 80% 只需 18 分鐘。


RS e-tron GT Performance 的懸掛系統也全面升級,配備了全新雙室雙閥氣壓懸掛,既提升了駕駛動態,又不影響舒適性。此外,車輛的動態操控系統 Audi drive select 提供了三種標準模式:效率、舒適與動態,還有兩個 RS 專屬的可自訂模式 RS1 和 RS2,讓駕駛者隨心選擇動力輸出、懸掛高度和聲浪等設定。RS Performance 模式更專為彎道與挑戰賽道而設計,使扭矩輸出、懸掛調校、氣動力學與冷卻策略達到最佳平衡。

目前,RS e-tron GT Performance 的訂價為 160,500 歐元,而 S e-tron GT5 為 126,000 歐元,RS e-tron GT 為 147,500 歐元,車主們已可立即下單訂購。


從這部車可以看出,Audi 在電動車領域的決心和創新。作為品牌最強大的量產車型之一,RS e-tron GT Performance 不僅在性能上達到新高度,還在駕駛體驗與舒適性之間找到了完美的平衡。對於那些追求極致駕駛快感的人來說,這款車無疑是一個夢幻選擇。坦白說,看到這款電動車性能如此強大,實在讓人感到驚喜。雖然價錢不菲,但如果你正在考慮入手一部既環保又不失性能的車,RS e-tron GT Performance 絕對是值得一試的選擇。畢竟,能夠享受這樣的駕駛體驗,實在難以抗拒!

Mercedes-Benz Vans 將維修工作帶到客戶門前


為了提高效率,Mercedes-Benz Vans 推出全新的「移動維修服務」,讓車主無需親自將車輛送往維修中心,而是讓維修服務直接來到他們的所在地。這項服務適用於 Mercedes-Benz 電動或燃油引擎的廂型車,從 9 月起將在德國、奧地利、西班牙和丹麥的參與經銷商處推出。

車輛檢查和保養對車主來說既必要又耗時,這段期間車輛無法使用,會影響商業客戶的業務運作。透過這項全新的移動服務,商業和個人客戶可以在指定地點靈活安排維修服務,包括檢查、保養和預約修理工作,從而節省時間並減少車輛停工時間。之前,Mercedes-Benz Vito 已經在部分市場提供類似的移動服務,但這次 Mercedes-Benz 特別針對商業客戶擴展了這項服務,使用更大型的 Sprinter 車輛作為移動維修工作室。


首批搭載完整維修設備的 Sprinter 車輛,已在德國、奧地利、西班牙和丹麥開始投入使用,並計劃進一步擴展到其他市場。移動維修服務的最大優點在於,客戶不僅可以節省因車輛停工帶來的損失,還可以更靈活安排車隊的多輛車輛在同一時間進行保養,無論車輛是電動或燃油驅動。

Mercedes-Benz 的移動維修服務由經過專門培訓的技師負責,維修過程中使用 Mercedes-Benz 原廠零件,並配備最新的診斷設備,確保維修質量與傳統車廠相同。服務內容廣泛,包括軟件更新、更換剎車片、濾清器等易損件,甚至可以處理車窗、後視鏡、保險杠和尾燈的更換。


目前,已有 10 輛配備完整維修設備的移動維修 Sprinter 交付給德國的 Mercedes-Benz 維修合作夥伴。這些車輛內部安裝了功能齊全的工具架、抽屜系統和診斷設備,讓技師可以現場進行廣泛的診斷和維修工作。這些車輛還配備了新開發的移動升降系統,能夠舉升重達 5.5 噸的車輛,便於技師進行更深入的檢修工作。

Mercedes-Benz Vans 通過與車體製造商的密切合作,為不同的行業需求提供解決方案,進一步強化了這項「移動維修服務」的功能與靈活性。


這項移動維修服務對商業客戶來說確實是個大好消息,特別是對那些擁有大規模車隊的公司。想像一下,不再需要安排車輛一輛一輛地進行保養,而是可以在你的辦公地點一次性完成多輛車的檢查,無疑能大幅提升業務運作的效率。對於個人客戶來說,這種靈活的服務方式也同樣方便,特別是省去了來回車廠的時間成本。作為 Mercedes-Benz 車主,我認為這種高端且貼心的服務正好展現了品牌的價值,也讓我們感受到 Mercedes-Benz 對客戶需求的重視。簡單來說,這樣的服務讓生活輕鬆了一大步!

Nissan Note e-Power 油電混合減充電煩惱


由引擎發電、摩打驅動的日產 Note e-Power 和本田 Jazz e:HEV 是很神奇的小汽車,用家付出才 20 萬元出頭的售價,便可擁有車壇上最尖端的慳油技術。日產隨 Serena 剛剛轉換新款後,繼而推出 Note 的小改款,今代 Note 在 2020 年推出,小改的這部改變地方其實不多,就只有鬼面罩和兩條泵把是新設計,頭、尾燈組、輪圈、錶板圖案、座椅、引擎/摩打輸出數字等等全部一樣。


售價 $219,000 的小改 Note,鬼面罩現有一條條由幼變粗的橫間和兩條電鍍銀邊砌出「V-motion 鬼面罩」,即類似新 Serena 那樣,新的前泵把沒有了之前的左右罅縫入風口,有凸出的有色頭唇,黑膠裝飾處有黑膠橫間,尾泵把沒有了黑膠 Diffuser,改為整塊與車身同色和有三條有橫有斜的圖案線,個人覺得舊款泵把比較有立體感,新款不比之前好看;頭尾燈組一如所說並無不同,頭燈同樣有四格「冰磚」LED 燈泡,16 吋輪圈的款式維持一樣,其幼身的銀柱話說是仿效東洋劍鋒的設計;車子在 2020 年推出時是首部掛上日產新 Logo 的新車,雷諾/日產聯盟共用的 CMF-B 細車底盤,Note 是日產首次採用 1,470MPa 冷沖壓/超高耐能鋼製造以減重和增強硬度,用前麥花臣支柱、後扭力杆懸掛。


同樣在 2020 年推出時已改得更慳位、更輕巧、更高效、減速拖慢反應更順暢的第二代e-Power系統,引擎、摩打、交流器、單減速齒波箱全放在車頭,前輪驅動,純粹為發電而存在的 1.2 升三汽缸電油引擎有 82 匹/103 牛頓米輸出,驅動汽車的摩打同樣有 116 匹和由 0 轉起有 28.6公斤米(280 牛頓米)的扭力;電油引擎會盡量以較低轉數運作,較多在速度高和路噪大的環境下才撻著充電,好讓慢駛時保持車廂寧靜,平均耗油量 27.8km/L。 


一如所說,Note 的車廂設計和配置並沒有因為少改而有所少改,兩個顯示屏由一個「Kick」位駁為一塊闊屏幕錶板,中台屏幕看的只有 RVM 後泊鏡頭,用的有音響、藍芽電話、Apple CarPlay、計算機,儀錶那塊有以跳字顯示的車速和哩數,左邊顯示區可顯示動力流程、耗油量、用電/充電錶、防撞/跟線系統顯示,圖案科幻。雙層的中橋,上層有像滑鼠的 Shift-by-wire 波檔選擇制和中央手枕連儲物格,下層有膠兜。稱為「Zero Gravity」的零重力前座設計,椅背弧度、形狀和椅架結構能將體重平均承托,上坐感覺是圓碌碌地貼身的那樣。錶板台在左、右風口前設有杯架,插入飲品時它也可涼到冷氣,門邊循例有儲物格,後排椅背循例可 60/40 拍下;後排乘坐空間以小車來說非常不錯,行李箱空間也不差,車廂用料比較黑膠。主動安全系統同有離線「嘟嘟」警告(LDW)、落 Brake 抝正的離線糾正(LI)、前撞「嘟嘟」預警(IFCW)和前撞自動煞車(IEB)。


車子一如以往,電池夠電的話會電動起步,需要充電或供電時引擎會「打個冷震」的撻著,轉數會根據用電需要而升升降降,但又與驅動車輪沒有直接關係,就像個轉數升降得最利害的無段變速波箱般。車子加速性能不快,夠用是了。日式柔軟、拋浮的懸掛,帶來舒適的基本乘坐感覺,貼路性能一如同類小房車般,車速不需很高便會響胎。司機可參與的,有波棍「B」for braking落斜拖慢,和有 Normal、Sport 和 Eco 模式的 Drive Mode 選擇,用 Sport 時引擎會由為電池充電變為直接為摩打供電,會有較大加速反應,Sport 和 Eco 時有較大收油拖慢充電反應,以及放 Brake 有 Creep 蠕行;亦有「EV」制可以在夠電時強制熄引擎行電,不夠電時它會「嘟」你。車子再次為我們示範以入門汽車的售價帶來應對慳油挑戰的有效方案,確實是一件很美妙的事。


尾泵把沒有了黑膠 Diffuser,改為整塊與車身同色和有三條有橫有斜的圖案線,個人覺得舊款泵把比較有立體感。


車廂設計和配置並沒有因為少改而有所少改;兩個顯示屏由一個「Kick」位駁為一塊闊屏幕錶板。


「Zero Gravity」零重力前座設計,椅背弧度、形狀和椅架結構能將體重平均承托,上坐感覺是圓碌碌地貼身的那樣。


電池夠電的話會電動起步,需要充電或供電時引擎會「打個冷震」的撻著,轉數會根據用電需要而改變。


儀錶左邊顯示區可顯示動力流程、耗油量、用電/充電錶、防撞/跟線系統顯示,圖案科幻。


波棍有「B」波落斜拖慢,Drive Mode 有 Normal、Sport 和 Eco 模式,「EV」制可以在夠電時強制熄引擎行電。


主動安全系統同有離線「嘟嘟」警告(LDW)、落 brake 抝正的離線糾正(LI)、前撞「嘟嘟」預警(IFCW)和前撞自動煞車(IEB)。


用 Sport 時引擎會由為電池充電變為直接為摩打供電,會有較大加速反應,Sport 和 Eco 時有較大收油拖慢充電反應。


16 吋輪圈的款式維持一樣,其幼身的銀柱話說是仿效東洋劍鋒的設計。


雷諾/日產聯盟共用的CMF-B細車底盤,Note 是日產首次採用 1,470MPa 冷沖壓/超高耐能鋼製造以減重和增強硬度。


門邊循例有儲物格,後排椅背循例可60/40拍下;後排乘坐空間以小車來說非常不錯,車廂用料比較黑膠。

基本規格
動力單元:1,198cc 直三氣缸引擎 + AC交流電摩打
最大馬力:引擎 – 82 匹/6,000 轉時,摩打 – 116 匹/2,900-10,341 轉時
最大扭力:引擎 – 103 牛頓米/4,800 轉時,摩打 – 280 牛頓米/0-2,900 轉時
車輪驅動方式:前輪驅動
體積:4,045 X 1,695 X 1,520mm
重量:1,230kg

詳盡規格表

售價:HK$$219,000 起
網址:http://www.nissan.com.hk/
查詢:2262 1088(Honest Motors Limited)

文、攝:James Chan
編:Teddy Leung

推薦內容:Car1.hk「首選汽車 2023」名單公開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XPENG G6 獲得歐洲 NCAP 五星安全評級


中國 XPENG宣布,其電動超智能 SUV 型號 XPENG G6 榮獲 2024 年歐洲 NCAP 五星安全評級。歐洲 NCAP 五星安全評級是歐洲汽車安全的標準,為消費者提供了一個全面的評估,衡量車輛在碰撞情況下如何保護乘客及道路使用者。通過一系列真實模擬碰撞和其他測試,NCAP 評估了包括乘客保護、道路使用者安全和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等關鍵安全領域。隨著技術進步,NCAP 的評分體系不斷進化,既幫助消費者作出明智選擇,也鼓勵車廠在設計中優先考慮安全性。

XPENG G6 出色的安全性能源於其先進的工程技術及製造工藝。G6 具備高達 41,600 Nm/deg 的扭轉剛性,並採用了中國首創的前後一體化壓鑄技術。這種創新使車輛剛性比傳統內燃機車型增加了 83%,透過將傳統內燃機車的 300 多個零件整合成兩個結構,不僅增強了抗撞能力,也提高了重量管理。


G6 對電池安全同樣非常重視,其三層防撞結構、八個防撞隔間以及 500 kN(50 噸)的壓力抵抗力,確保電池能夠得到最全面的保護。此外,G6 還配備了七個安全氣囊,為車內所有乘客提供從前排到後排的全方位保護。

該評級同樣考慮了 G6 的全套 XPILOT 安全系統,這些系統專為在碰撞時保護乘客而設計。車輛前方、側面及後方的碰撞預防措施協同工作,有效管理撞擊力,減少加速度衝擊,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乘客受傷的風險。

這次評級繼 2023 年 12 月國際版 XPENG G9 及 2023 年 10 月 XPENG P7 獲得五星安全評級後,成為 XPENG 第三次獲得這一殊榮。


作為一款來自中國的電動 SUV,XPENG G6 在歐洲市場獲得五星評級,無疑讓人對其安全性能刮目相看。歐洲市場對汽車安全要求向來嚴格,能夠通過測試並獲得高分,對 XPENG 來說是極大的鼓舞。作為一個消費者,我覺得車輛的安全性是選車時非常重要的考量之一。無論是家庭用車還是日常代步,有足夠的安全防護總是讓人感到安心,XPENG G6 的表現無疑給我們提供了一個不錯的選擇。

1:1 比例 LEGO Technic McLaren P1 現身

© Jeff Moore


LEGO 與 McLaren Automotive 合作,進行了有史以來最具挑戰性的 LEGO Technic 項目,成功打造了一台可以實際駕駛的 1:1 比例 LEGO Technic McLaren P1。而更為震撼的是,McLaren F1 車手 Lando Norris 親自駕駛這台 LEGO McLaren P1,在英國著名賽道 Silverstone Circuit 上完成了一圈。


這台 LEGO McLaren P1 使用了 342,817 塊 LEGO Technic 元件組成,重達約 1220 公斤,展現了驚人的工程技術。該車具有完全可操作的轉向系統,成為首台能夠操控轉彎的 LEGO 大型模型車。同時,這台模型車配備 LEGO Technic 功能電池及電動車電池的電動馬達,成為行駛距離最長的 LEGO 車輛。

這項龐大的建造項目動員了來自 LEGO 和 McLaren Automotive 的 23 位設計、工程及建造專家,經過 8,344 小時的開發與建造,並使用了 393 種不同的 LEGO Technic 元件,才得以完成這驚人的工程壯舉。


當車子順利組裝完成後,最終的挑戰便是讓這台 LEGO McLaren P1 登上賽道。而這次挑戰的不二人選,當然是 McLaren F1 車手 Lando Norris。這位英國車手毫不遲疑地接受挑戰,駕駛這台 LEGO P1 在長達 5.891 公里的 Silverstone 賽道上順利完成一圈。Silverstone 作為 McLaren 車隊的重要據點,擁有悠久的英國賽車歷史,無疑是這場挑戰的最佳場地。


作為一個汽車迷看到 LEGO 和 McLaren 這樣的跨界合作,真的讓人心潮澎湃。LEGO 不再只是我們童年時拼裝的玩具,它已經突破了極限,成為了一種能真正駕駛的工程作品。而 Lando Norris 駕駛這台 LEGO Technic P1,象徵了賽車技術和創意的完美結合。看到這樣的挑戰,真是忍不住想問:「下一次 LEGO 又會帶來什麼樣的驚喜呢?」這次的合作不僅是工程技術的勝利,更是夢想與創意的結晶。看來,不管是 LEGO 還是 McLaren,都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無限 MUGEN 為 Honda Civic 推出一系列配件


無限 MUGEN 發表了針對 Honda 全新一代「Civic」所開發的多款升級零件,這些產品將於全國的 Honda Cars 或無限零件經銷店陸續上架,價格由 550 日圓至 12 萬 3200 日圓不等。


這次無限為全新 Civic 推出的改裝零件,以「Dynamic & Sports」為設計理念,專為追求車輛性能與外觀美感的 Civic 車主而設計,強化其運動感和操控表現。



在外觀部分,無限提供了能令車身更具寬闊感且兼具高速疾駛效果的側裙、後下擾流板和尾門擾流板。另外,無限也推出了印有品牌標誌和代表色的前格柵貼紙,為車頭增添更鮮明的運動氣息。


性能方面,無限打造了重量輕且高剛性的 18 吋鍛造鋁圈「FS10」,以及能減少車身微小震動並提升操控穩定性的「Performance Damper」,這些部件都是為了帶來更精確的操控與駕駛樂趣而設計的。此外,無限還推出了一系列實用配件,包括提升通風效果的透氣遮陽板、運動地毯,還有防止上下車時造成損傷的門檻踏板與車門內護板等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無限正在開發專為新款 Civic 設計的前下擾流板、全新顏色的前格柵貼紙、音質優化的運動排氣系統,以及 RS 版本專用的 Performance Damper,預計不久後會有進一步公告。




作為一位熱愛 Civic 的車迷,每次看到無限推出新零件都會令人興奮。這些升級不但能令外觀更有個性,還能提升操控感,對於喜愛駕駛樂趣的人來說,這些無限零件絕對是不可或缺的選擇。Honda Civic 一向以運動化聞名,加上無限的升級套件,整體駕駛體驗將會更上一層樓。說實話,無論你是不是無限粉絲,都會忍不住想給自己的 Civic 加點新裝飾!

MAXUS eDELIVER 5 正式降臨香港


隨着純電動車逐漸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英之傑集團一直引入多款優質的電動車型,並且積極擴展其純電商用車陣容,為市場帶來更多商機。近日,MAXUS 在 D2 Place TWO 正式推出全新純電客貨車 MAXUS eDELIVER 5,提供標準陣高頂及低頂兩款版本,擁有同級最長續航距離、最高載貨能力及唯一配備的 360º 全景泊車鏡頭,重新定義現代客貨車的標準。同時,這款車榮獲歐盟新車安全評鑑協會(Euro NCAP)白金獎,能輕鬆應付香港的繁忙道路,帶領用家遍遊全城。


MAXUS eDELIVER 5 提供充沛的電能選擇。標準陣低頂版本擁有 489 公里的續航距離(WLTP city),而高頂版本則為 467 公里,同時配備 64 kWh 電池,從 10% 充至 80% 的直流充電只需 42 分鐘,完美解決商用車每日的續航需求。此外,這款車擁有 5.75 米的迴旋半徑及 240Nm 的最大扭力,即使在載滿貨物的情況下,依然能輕鬆應付街巷間的狹窄路段。


MAXUS eDELIVER 5 的載貨能力也相當出色,標準陣低頂版可載重達 1.2 噸,是同級別車款中的佼佼者。其 6.6 立方米的寬廣載貨空間,加上雙趟門設計及 180º 左右對開尾門,令上貨、卸貨變得更加方便和高效。這些設計細節顯示出 MAXUS 在商用車領域對實用性的專注,確保為司機提供最佳的載貨體驗。

在駕駛艙內,MAXUS eDELIVER 5 亦為司機提供了舒適的駕駛環境。標配的 12.3 吋高清觸控信息娛樂系統,連同無線 Apple CarPlay 和 7 吋駕駛儀表顯示屏,讓司機能隨時掌握行車資訊和娛樂功能。此外,6 向調校電熱司機座椅,更為長時間駕駛帶來舒適體驗,讓司機更專注應對繁忙的工作日程。


安全方面,MAXUS eDELIVER 5 榮獲 Euro NCAP 白金獎,並配備 360º 全景泊車鏡頭,提供全方位的視覺輔助,減少碰撞風險。更重要的是,該車型還搭載了多種先進的主動安全科技,包括前方碰撞預警(FCW)、自動緊急制動系統(AEB)、車道保持(ELK)和車道偏離警示系統(LDW),大幅提升行車安全性。

在香港市場,MAXUS eDELIVER 5 的售價為 HK$308,000 起,並享有車輛 5 年或 10 萬公里、電池 8 年或 16 萬公里的原廠保養,無論是車主還是司機都能享受無憂的電動駕駛體驗。


隨着電動商用車越來越普及,MAXUS eDELIVER 5 無疑為香港市場提供了一個理想的選擇。它不但在續航和載貨能力上表現出色,還兼顧了駕駛的舒適性和安全性,讓司機在繁忙的城市環境中得以更輕鬆應對。不過,我個人覺得最吸引的是它的快速充電功能,短短 42 分鐘的充電時間,對需要不間斷運作的商用車來說簡直是福音。對於經常在港九新界來回的司機來說,這款車絕對能帶來更多商業機會。

McLaren Artura Spider 香港正式登場


McLaren 首款高性能油電動力敞篷車型 Artura Spider 終於在香港亮相,為 Artura 系列帶來令人期待的全新層次。這次發佈會以「Sensory Amplified 無垠天際,悸動來襲」為主題,強調 Artura Spider 帶來的全新敞篷駕駛體驗。0-100km/h 只需 3 秒、0-200km/h 僅需 8.4 秒,極速可達 330km/h,加上純電行駛距離 33 公里的傲人成績,無疑將超跑性能推至新高峰。

Artura Spider 採用 3.0 升 V6 雙渦輪 M630 引擎 和 E-motor,綜效馬力高達 700PS,最大扭力 720Nm,E-motor 的 225Nm 瞬時扭力令油門反應迅速而精準。而這款超跑的馬力重量比高達 480PS/噸,成為同級距最輕量化的敞篷車款,整體重量減少達 83 公斤。


此外,McLaren 針對 Artura Spider 進行了動力架構及底盤系統的全面升級。變速箱經過優化,換擋速度提高 25%,懸吊系統的反應亦快了 90%,確保在高速行駛時提供穩定且強大的煞車效果。再加上全新設計的排氣系統,令敞篷開啟時,駕駛者可以全方位享受引擎澎湃的聲浪。

Artura Spider 的單片式硬頂車頂能在 11 秒內完成啟閉,即使時速達 50km/h 也能輕鬆操作,並可選配變色玻璃,讓車內光線和舒適度隨心控制。四個獨立的通風系統則進一步強化了車輛的空氣力學效果,有效降低風阻並改善引擎散熱。


Artura Spider 不僅追求性能,亦注重駕駛體驗的精緻度。駕駛者可以選擇四種駕駛模式:舒適、運動、賽道及純電模式,無論是悠然漫遊城市街景,還是在賽道上盡情馳騁,這款超跑都能提供毫不妥協的駕駛感受。

McLaren Artura Spider 以其卓越的動力表現和設計,展示了 McLaren 對極致輕量化的追求。無論是視覺、聽覺還是駕駛感受,都帶來嶄新的超跑體驗。香港的車迷現在可以親身體驗這款全新油電動力敞篷超跑,享受開篷帶來的自由感與駕駛激情。


McLaren Artura Spider 將科技、速度與駕駛樂趣完美結合。想像一下,沿著海岸線開篷疾駛,海風輕拂,耳邊是引擎的低吼與海浪聲交織,這不就是追求極致駕駛感受的最高境界嗎?對於喜愛超跑的朋友來說,這款車絕對值得一試,無論是日常駕駛還是賽道狂奔,它都能給你無限驚喜!

MG Cyberster 現身九龍塘又一城


由香港富利堡集團代理的MG新能源電動車品牌,今日在九龍塘又一城舉行新車公開展覽,展出全新的右軚版MG Cyberster開篷電動跑車。適逢MG車廠一百周年紀念,作為全球首部、亦係唯一一部採用電動軟篷加剪刀式車門的純電跑車,Cyberster未正式開售已接獲100張訂單,集團深信能夠在經濟低迷的環境再創奇蹟。

活動邀得身兼準車主的香港無綫電視有限公司男演員陳浚霆先生、女演員古佩玲小姐,以及同樣為準車主的超跑愛好者David Wong出席擔任嘉賓。今次揭幕儀式秉承「傳承」理念,由三位不同背景的嘉賓揭幕,代表Cyberster接觸的顧客層面非常寬廣。


MG Cyberster 是由英國Longbridge四十位工程師精心研發,2017年拍板生產,在2024年才能完美面世,用七年的時間製作,誠意打造一台有百年傳奇性品牌和有經典性的新能源跑車。

富利堡企業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總裁黃毅力先生在展覽中表示︰「從 2017 年確定生產到 2024 年正式亮相,MG Cyberster 經歷了七年的精心打磨,力求成為一款具傳奇與經典意義的新能源跑車,在懸掛調校及 OS 系統介面上都有大幅調整。 在右軚版推出之前,我已邀請了三個媒體及三位現役格蘭披治大賽的港澳賽車手,在賽車場上進行為期兩天的測試,結果顯示其車架表現、操控感、制動性能及過彎動態均優勝過一般電動車,讓車手感受到真正的超跑魅力。」他亦透露已在香港大帽山和石澳進行了實地雨地測試,Cyberster的行車舒適度及操控表現都充分展現一班英國工程師的努力。


超跑愛好者David擁有過不少超跑車,在遇到Cyberster之前他從沒接觸過電動車,也不不曾想過要購買電動車,因為他覺得電動車沒有汽車那種「味道」,如果他一試Cyberster便愛上,並成為了Cyberster首批車主。

在《愛回家》中飾演“風少”的陳浚霆已經是Cyberste的準車主,他表示:「我自小在爸爸熏陶影響下愛上跑車,小時候每星期也會跟到灣仔告士打道的富利堡陳列室睇車,看見很多不同的跑車更是令人著迷。現在自己經濟上有一點能力,Cyberster又在自己負擔範圍下,終於可以買到一部跑車送給爸爸。很期待能夠駕駛新車,尤其是Cyberster的電動剪刀式車門,接載女性時不用自己落車開門相當方便。」另一嘉賓古佩玲小姐則透露仍未考獲車牌,期望可至今仍在努力考取車牌的古佩玲,之前「肥佬」過一次,現正排期準備考兩二次,雖然車牌未到手,已積極向「風少」查詢購車意見,預備考取車牌便立即買車享受駕駛樂趣。

Mercedes-Benz 在 FIREmobil 展出 Unimog 和 Atego 特殊卡車


Mercedes-Benz 特殊卡車在 FIREmobil 展示多款車輛解決方案,這是一次針對危機和災害保護領域的性能展覽。除了兩款 Atego 車型之外,車廠還將展示六款基於 Unimog 的緊急應對車輛,這些車輛配置多樣,適用於各種消防需求。


Rosenbauer 森林消防車配備雙排座艙
Rosenbauer 基於越野能力極強的 Unimog 設計了專為森林火災而打造的「MT Forest DK」。這款車輛的車廂經工廠延長為「Doka」雙排座艙,可容納多達七名消防隊員。車頂設有天窗,可以在行駛過程中利用「Pump & Roll」方式滅火,同時自保系統會噴灑霧氣來冷卻輪胎和駕駛艙。車輛前部的水炮還可直接在車內操作。

搭配胎壓控制系統,這輛 Unimog 在不同地形上擁有出色的駕駛性能。加上其強大的涉水能力、高離地間隙、以及大傾角與坡度通過能力,這輛車對於應對植被火災和地表火災特別靈活有效。


Schlingmann「TLF 3000」基於 Unimog 開發
Schlingmann 製造的這款坦克消防車也是基於 Unimog U 5023 設計,專為消防隊在越野環境中的需求量身定制。其特製的不銹鋼車架保證了車輛的穩定性並提供了優秀的防腐保護。

該車輛的車身與底盤之間透過雙三點安裝連接,這樣的設計讓車輛在越野行駛時具有扭轉自由度,能迅速運輸滅火水和發泡劑到達火場,無論火源在森林或陡坡上。根據需求,還可加裝 4000L 的滅火水箱。車輛四側的設備艙提供了大量空間,可裝載多樣消防設備,車頂還可以加裝儲物箱。泵系統位於車尾設備艙,TLF 3000 配備 Schlingmann 離心滅火泵、車頂噴水槍、前水炮以及自我保護的噴水嘴。


Mercedes-Benz 特殊卡車展位上的其他車輛解決方案
在 Mercedes-Benz 特殊卡車的展位上,還有更多基於 Unimog 的車輛解決方案,例如 BAI 的「TLF 2000」和「TLF 3000 Vario」,以及來自 Fire Protection Technology Stolpen (BTS) 的物流設備車和非營利組織 @fire 使用的搭配平台與帆布的應急車輛。

展位還展示了由 Schlingmann 基於 Atego 1530 AF 打造的 HLF 20 Varus 4×4 救援小組車輛,以及 Atego 1630 AF,這款車輛配備 10 噸後軸和單一輪胎,提升了載重能力並提供更多車身重量分配的靈活性。Atego 1630 AF 將以無車身形式展示。


這次 Mercedes-Benz 在 FIREmobil 的展示可以說是把品牌的專業越野與消防解決方案展示得淋漓盡致,無論是森林火災還是複雜的地形,都可以依靠 Unimog 的靈活性和 Atego 的載重能力來應對。我覺得這些車款不單只是技術上的領先,也體現了實際操作中的實用性。作為車迷,看到這些車輛的強大性能,真的令人心動!每次看這類展覽,都讓我更加欣賞汽車技術的進步,不過也忍不住想,如果我們生活中也能開著這樣的車去應對日常的「小挑戰」,那該多過癮啊!

BMW 為 Steyr 工廠轉用區域供熱系統


BMW 集團位於奧地利的 Steyr 發動機工廠,現已完全轉用區域供熱系統,取代原有的天然氣供暖。這座發動機廠將改為使用鄰近生物質發電廠所產生的熱能供應。BMW AG 生產董事會成員 Milan Nedeljković 與阿諾·舒華辛力加(Arnold Schwarzenegger)一同象徵性啟動了這項全新供熱系統,標誌著 BMW 集團在減少碳足跡方面又邁出了一大步。

BMW AG 生產董事會成員 Milan Nedeljković 表示:「我們正在優化全球各生產設施的碳足跡,利用創新技術及當地的可再生能源。今天,我們在 Steyr 工廠設立了一個新的里程碑。」

Steyr 工廠每年耗電量約 250 千兆瓦時,足以供應約 59,000 戶家庭使用。近年來,該工廠的能源消耗持續下降。工廠總監 Klaus von Moltke 解釋道:「自 2006 年以來,我們成功將每台發動機的能耗幾乎減少一半。」

供暖在減少能耗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該工廠自 2012 年首次接入區域供熱網絡,並多次進行擴展。」Klaus von Moltke 補充說道。這次完全轉用區域供熱原計劃於 2024-2025 年年初完成,但最終提前兩個半月實現。


這次轉換得益於當地合作夥伴的支持,BMW Steyr 工廠的熱能現由 Fernwärme Steyr 的生物質發電廠供應,該發電廠距離工廠不足一公里。該設施由當地兩大能源供應商——Oberösterreich Erzeugung GmbH 和 EVN Wärme GmbH 共同運營的子公司 Bioenergie Steyr GmbH 管理。為了滿足 Steyr 工廠的需求,現場還新建了一座 10 兆瓦的生物質鍋爐。換句話說,Steyr 工廠將從周圍森林的木屑中獲得可再生能源供熱。

Klaus von Moltke 總結道:「通過轉用 100% 再生生物質供熱,我們今天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我們的工廠現在日常運作所需的電力和熱力均來自可再生能源。」

今天的象徵性供熱系統切換儀式在超過千名員工的見證下進行。阿諾·舒華辛力加在演講中呼籲大家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並關閉了工廠的天然氣供應。隨後,BMW AG 生產董事會成員 Milan Nedeljković 象徵性地啟動了區域供熱的最後擴展部分。

隨後,阿諾·舒華辛力加還與 Klaus von Moltke 和 Milan Nedeljković 一同參觀了工廠的培訓教育中心、發動機裝配區及新開設的電動馬達生產線,並與員工們親切交談。

這次 BMW Steyr 工廠成功轉用區域供熱,不但展示了車廠在環保方面的承諾,還展現了當地合作夥伴的重要性。其實我覺得,這樣的改變不單止對工廠有利,長遠來看更能改善全球的碳排放。尤其是 BMW 還找來阿諾·舒華辛力加這位氣候行動大使來參與,場面很具象徵意義。作為汽車愛好者,我更加期待看到更多車廠能夠跟隨這樣的步伐,為我們的下一代創造一個更清潔的未來。畢竟,開車不只是享受速度和力量,還要顧及環保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