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5 C
Hong Kong
Thursday, May 15, 2025
主頁 博客 頁面 58

林寶堅尼 Revuelto FROM NOW ON 香港展覽


1963年,品牌始創人Ferruccio Lamborghini將Giotto Bizzarrini的獨特創作搭載在首款林寶堅尼傳奇的車型 350 GT上,開啟了V12引擎在汽車領域的嶄新篇章。這款引擎被廣泛譽為最複雜的動力裝置之一,成為汽車史上的重要里程碑。Giotto Bizzarrini原本設計的賽車引擎經Ferruccio Lamborghini改良後,成功轉化為生產引擎,開創了超級跑車的新時代。2011年,Aventador推出了現代化的自然吸氣式V12引擎,沿用了這個標誌性動力裝置的原始技術理念,展示未來的發展方向。十二年後,林寶堅尼延續V12自然吸氣引擎並與混能技術結合。


首款HPEV混能超跑REVUELTO登陸香港
林寶堅尼香港呈獻「林寶堅尼傳奇的V12引擎 – FROM NOW ON」展覽。林寶堅尼首款HPEV(High Performance Electrified Vehicle)高性能V12插電式混能超級跑車Revuelto,將於2024年6月22日至7月1日在香港尖沙咀圓方ELEMENTS作首次公開展出。Revuelto的誕生打破了超級跑車的固有模式,將全新V12引擎與混能技術相結合。這款混能超級跑車是對可持續性和技術創新的全新承諾,展示了意大利品牌的狂牛基因,具有行業領先的性能、尖端的車載技術和以駕駛員為中心的體驗。混能系統將典型的超級跑車刺激與電動駕駛的寧靜相融合,配備了全新的V12內燃機引擎和三台摩打組成的動力系統。同場更展出超級SUV Urus Performante擁有超凡性能和獨特外觀,為超級SUV的駕駛樂趣和性能樹立全新標準,開創了人類駕駛的新領域。歡迎前來參觀,見證汽車創新的未來。

「林寶堅尼傳奇的V12引擎 – FROM NOW ON」展覽
展覽日期:2024年6月22日至7月1日
展覽時間:11:00 – 20:30
地點:香港尖沙咀西九龍柯士甸道西1號, 圓方ELEMENTS, 金區, 1樓

Volkswagen Golf R 將於 6 月 26 日全球首發新款


Volkswagen(Volkswagen)宣布將於6月26日全球首發新款「Golf R」掀背車及Variant旅行車。作為預告,他們公佈了新款Golf R選配的19吋鍛造輪圈的照片。這款輪圈由Volkswagen R部門與Volkswagen設計部門共同開發,適用於掀背車和Variant旅行車。該輪圈的重量為8公斤,比同類的合金輪圈輕約20%。通過減少非簧載重量,Volkswagen保證這將提供「完美的操控性能」。


為了讓輪圈看起來更大,他們嘗試了各種比例設計,最終實現了71%的開口率。這樣不僅能更有效地冷卻煞車,特別是在賽道上能減輕熱應力。

此外,這款輪圈命名為「Valmenau」,是為了紀念位於德國沃爾夫斯堡郊外的Valmenau地區,該地是VolkswagenR部門的總部所在地。輪圈有兩種選擇,分別是黑色和深灰色的鑽石切割表面。


看到Volkswagen不斷創新,推出這麼具吸引力的選配,確實令人興奮。輕量化的輪圈不僅提升了操控性能,還兼顧了賽道上的實用性。這次的設計可謂兼具美觀與實用,特別是那些愛好性能的車迷,一定會對這款「Valmenau」輪圈情有獨鍾。我個人也很期待能親自試駕新款Golf R,感受一下這些改進帶來的實際效果。對於香港的朋友來說,這款車在城市中駕駛同樣能提供出色的操控體驗,相信會成為街頭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cellcentric 開始試用燃料電池系統生產


為明日零排放運輸邁出重要一步:cellcentric 在 Esslingen-Pliensauvorstadt 啟動了燃料電池系統的試點生產,朝著大規模生產邁出了一個重要的步伐。cellcentric 正致力於在本世紀末前大規模供應燃料電池,屆時燃料電池驅動的長途重型卡車將成為可持續運輸的關鍵技術。

cellcentric 的目標是在德國巴登-符騰堡州大規模開發、生產和分發燃料電池系統,以在競爭激烈的運輸行業中實現最佳的總擁有成本(TCO)。此外,cellcentric 還計劃涵蓋整個燃料電池生態系統,從產品本身到生命周期末期的維護和回收。

“燃料電池技術是實現二氧化碳中和的長途重型運輸的理想解決方案。然而,目前尚未實現工業化生產,而這正是實現規模經濟、優化總擁有成本(TCO)並在長期內使 cellcentric 具備堅實競爭力的關鍵,” cellcentric GmbH & Co. KG 的首席商務官兼首席組織官 Lars Johansson 說道。“我們今天在 Esslingen 開設的試點生產設施不是大規模生產的終點,而是下一步的藍圖。在未來幾年,我們將繼續推進位於 Weilheim 的燃料電池系統的工業化和生產規模化,” Johansson 解釋道。

在 6 月 20 日,Lars Johansson 和 cellcentric 管理團隊迎來了眾多政界、商界、協會、科學和研究界的嘉賓,包括巴登-符騰堡州經濟、勞工和住房部長 Dr. Nicole Hoffmeister-Kraut 及環境、氣候和能源部長 Thekla Walker,還有 Esslingen 區行政長官 Heinz Eininger 以及 Esslingen 市市長 Matthias Klopfer 和 Weilheim 市市長 Johannes Zuefle。


燃料電池系統邁向大規模生產
cellcentric 現代化的生產設施位於 Esslingen-Pliensauvorstadt,是生產燃料電池系統的理想地點。超過 100 名員工擁有超過 10,300 平方米的生產、物流和辦公/管理空間。該地產位於 10 號聯邦公路附近,是 Esslingen 工業園區的一部分。

下一步,cellcentric 將在該地點建立必要的生產流程,為高垂直整合度的大規模生產燃料電池系統做準備。通過在一個地點進行完整的生產和高度自動化,該公司確保了穩定的長期經濟發展。


燃料電池生態系統超越產品生命周期
除了為重型運輸開發和生產燃料電池系統外,cellcentric 還將圍繞這些高度複雜的裝置創建完整的生態系統。這將為客戶提供獨特品質的產品,同時實現驅動解決方案與車輛管理系統的無縫集成。此外,全面的服務包,包括所有維護和修理服務,將確保維護相關的停機時間和意外故障或故障減至最低,這對於在運輸行業中實現最佳車輛利用率至關重要。

最終,cellcentric 計劃在燃料電池系統生命周期結束時實現環保的回收,這與公司在所有企業流程中實現最高可持續性水平的承諾一致。基於循環經濟的概念,cellcentric 的循環方法旨在盡可能謹慎和節約地使用資源、材料和產品,分為四個步驟:

這些步驟包括將退役的燃料電池系統重新用於需求較低的應用(Reuse)、翻新和回收燃料電池系統以延長其使用壽命(Refurbishment)、徹底翻新使系統恢復如新的再製造(Remanufacturing),以及通過回收將原材料再利用於新燃料電池生產(Recycling)。


全球重型運輸的可持續推進技術
2024 年 5 月,cellcentric 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 ACT Expo 上首次展示了其更小、更強大和更高效的 NextGen 燃料電池系統,旨在實現可持續的氫驅動長途卡車。此外,該公司擁有接近量產的 BZA150 燃料電池系列產品,並已經在卡車製造商戴姆勒卡車和沃爾沃集團的嚴苛現場測試中成功通過。NextGen 燃料電池系統的量產計劃在本世紀末開始。

我認為 cellcentric 在燃料電池系統上的突破不僅對環保意義重大,更對未來的交通運輸方式帶來了無限可能。試想未來的高速公路上,長途卡車能夠零排放地穿梭,不僅改善空氣質素,還能降低噪音污染。對於香港這樣的城市,我們需要更多這樣的創新技術來應對環境挑戰。期待未來看到這些技術在我們的生活中普及應用,真正做到綠色出行,為下一代創造一個更美好的環境。

Bryson DeChambeau 以出色表現兩度問鼎 U.S. Open 美國公開賽


勞力士代言人拜臣‧迪甘比奧(Bryson DeChambeau)以出色表現兩度問鼎美國公開賽(U.S. Open)。此前,他曾於2020年奪得美國公開賽冠軍。美國公開賽是年度四大男子大賽之一,歷來備受尊崇。今年,第124屆美國公開賽競爭激烈,球手之間互不相讓、緊咬比分且果嶺上球速度極快。本賽季,迪甘比奧以大師賽(Masters Tournament)排名並列第六、PGA錦標賽(PGA Championship)最終排名第二的優秀成績打入美國公開賽。迪甘比奧一直以遠距離開球及驚人的揮桿速度著稱。他在本屆賽事中保持出色發揮,憑藉精湛球技與嫺熟技巧克服派恩赫斯特2號球場(Pinehurst No. 2)的重重挑戰,最終戰勝一眾高爾夫球精英。他於星球六的首輪比賽中打出67桿、低於標準桿3桿的亮麗成績,進入決賽輪時依然保持3桿的領先優勢,並最終憑藉274桿(67-69-67-71)、低於標準桿6桿的總成績拿下冠軍。


為贏得美國公開賽,參賽者必須精準擊球,穩定發揮,隨機應變。一如迪甘比奧的奪冠表現,這些品質與勞力士的開拓精神,以及在製錶及其他各領域不懈追求恒久卓越的理念不謀而合。作為美國高爾夫球協會(United States Golf Association,USGA)的總部所在地,派恩赫斯特球場(Pinehurst)上一次承辦美國公開賽是在2014年,今年亦再度見證了本賽季倒數第二場男子大賽的盛況。派恩赫斯特球場以極具挑戰的球道設計與悠久歷史聞名於世,為公眾呈獻了一場精彩刺激的高球盛典,而迪甘比奧的奪冠則為美國高爾夫球協會的第一千場賽事畫上圓滿句號。他為獲勝而展現出的大師風範將載入史冊,為後世所銘記。迪甘比奧的周密準備、創新風格及堅定意志亦彰顯了勞力士的核心價值觀。


勞力士自1980年起擔任美國公開賽大會指定計時,品牌對高爾夫球運動的傾力支持可追溯至六十年前。多位勞力士代言人亦在這項大賽中喜獲佳績。在迪甘比奧之前,曾折桂美國公開賽的勞力士代言人包括阿諾‧龐瑪(Arnold Palmer,1960)、積‧尼告斯(Jack Nicklaus,1962、1967、1972、1980)、 加利‧皮亞(Gary Player,1965)、湯‧屈臣(Tom Watson,1982)、寇蒂斯‧史榮治(Curtis Strange,1988、1989)、老虎‧活士(Tiger Woods,2000、2002、2008)、雷鐵夫‧古森(Retief Goosen,2001、2004)、馬丁‧佳馬(Martin Kaymer,2014)、佐敦‧史畢斯(Jordan Spieth,2015)、布魯斯‧高柏卡(Brooks Koepka,2017、2018)、祖‧拉姆(Jon Rahm,2021)及馬菲‧費斯柏德列(Matt Fitzpatrick,2022)。


迪甘比奧在球迷熱烈的歡呼聲中離開第18洞果嶺,領取自1985年起授予獲勝者的積尼告斯獎牌(Jack Nicklaus Medal),捧起令人夢寐以求的美國公開賽獎盃。四年前,迪甘比奧曾於翼腳高爾夫球會(Winged Foot)首奪大賽冠軍,如今再度問鼎美國公開賽,迪甘比奧表示:「我一直努力追隨傳奇球手的腳步,勞力士曾在前輩的職業生涯中給予支持,見證無數榮耀時刻。能夠加入勞力士大家庭,我深感自豪。」

其他勞力士代言人同樣表現出色,第三次參加大賽的瑞典球手路德維格‧艾貝治(Ludvig Åberg)在前兩輪比賽中領先全場,最終獲得並列第12名的優異成績,展示出非凡天賦。年僅24歲的路德維格‧艾貝治成為2015年以來首位在美國公開賽前20洞擊球均命中球道的參賽者。勞力士代言人松山英樹(Hideki Matsuyama)亦全力爭奪職業生涯首個美國公開賽冠軍及第二個大賽冠軍,並在星期五的比賽中打出全場唯一一輪零柏忌成績,迅速提升排名,最終位列第六。

Honda 推出日本「HondaJet 共享服務」


Honda宣布推出全新的「HondaJet共享服務」,旨在提升國內中長距離出行的便利性和舒適度。此服務將於2024年6月起,首先面向企業客戶推出,並計劃逐步擴展至一般消費者。日本有許多地方城市之間的移動不便,定期航班和長途鐵路等公共交通無法有效覆蓋這些區域。Honda希望通過HondaJet連接這些區間,實現移動效率的大幅提升,促進地方經濟活力,並便利偏遠地區的醫療訪問。自2022年以來,Honda與相關業者及地方自治體合作,進行概念驗證,以探討及驗證共享商務噴射機的可行性。

在HondaJet共享服務中,Honda將提供HondaJet為核心的空中移動服務,並結合地面交通工具,形成一體化的移動體驗。乘客可以直接從出發地駕車到機場,無需經過航站樓,登機後亦可在降落機場快速轉乘等候的車輛前往最終目的地。這種陸空無縫連接的服務將使國內的中長距離移動更加方便和舒適。企業客戶可以通過此服務,向最終消費者提供多樣化的HondaJet移動服務。

Honda自創立以來,一直致力於實現“自由移動的喜悅”,不僅專注於HondaJet的開發與銷售,還積極推動其「使用」的擴展。此次推出的共享服務,旨在將商務噴射機的價值從「擁有」轉變為「使用」,提供更加自由和舒適的移動體驗。未來,Honda將繼續探討擴展至一般消費者的服務,以及與多種交通工具的聯動。

HondaJet共享服務特點:
陸空無縫連接:提供從出發地到目的地的無縫移動體驗。
舒適的移動體驗:在現有交通工具難以覆蓋的區域提供舒適的移動,提高商務效率,促進觀光,減輕出行負擔。
透明的價格:無論使用何機場,根據移動距離設定統一明確的價格。
安全可靠的運營:Honda集團協同運營,確保移動過程順暢、安全、可靠。

看到Honda這次推出的「HondaJet共享服務」,真是讓人眼前一亮。試想一下,以後出差或旅行,不再需要擔心中途轉機或火車班次的麻煩,只需預約一架HondaJet,就可以從家門口直接飛到目的地,真是省時省力又舒適。這種無縫的陸空聯接,特別適合商務人士,也為偏遠地區的醫療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希望這項服務能早日擴展到一般消費者,讓我們都能享受這種高效的移動方式。Honda在自由移動方面的創新理念,真的是值得讚賞的。期待未來更多這樣的創新服務,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和多彩!

Volkswagen 宣佈與《Despicable Me 4》聯合推廣活動


Illumination 的《Despicable Me 4》中的淘氣小小兵將成為 Volkswagen 全球營銷活動的關鍵角色。這次合作將在多個市場同步推出一系列的市場行動,作為與這部電影的全球合作的一部分。

例如,在德國,新電影中的角色將與德國足球協會(DFB)的球員一起亮相,推廣即將在歐洲錦標賽開始時推出的 GOAL 特別版車型。這次合作正好趕在《Despicable Me 4》於 2024 年 7 月 3 日在美國上映和 7 月 11 日在德國上映之前啟動。

Volkswagen 首席市場官 Susanne Franz 表示:「小小兵可愛又親和,正是 Volkswagen 品牌希望展現的形象。他們獨特的幽默感非常契合我們帶有一絲俏皮的營銷風格。Universal Pictures、Illumination 和 Volkswagen 的創意合作,讓我們能在歐洲錦標賽上推出一個幽默、創新且引人注目的營銷活動。」

小小兵如何以其獨特的焊接護目鏡幫助情感化 Volkswagen 品牌,因市場而異。在德國,《Despicable Me 4》與男足國家隊合作,推廣 GOAL 特別版車型的市場措施。目前,ID.3、ID.4、ID.5、Polo、Taigo、T-Cross、T-Roc、T-Roc Cabriolet、Golf、Golf Variant、Touran 和 Tiguan 均有推出獨家配置包。相比於同等配置的製造商建議零售價,客戶最多可節省 3,700 歐元。

此外,與新電影相關的其他活動也在進行中:在北美,活動已經展開,主要推廣 Atlas。在拉丁美洲和墨西哥,重點則放在 Teramont。Volkswagen 商用車部門也將加入這次全球合作。

《Despicable Me 4》充滿了連續不斷的動作和 Illumination 標誌性的顛覆性幽默,由小小兵的聯合創作者、奧斯卡提名的 Chris Renaud 執導(代表作包括《Despicable Me》和《The Secret Life of Pets》),製作團隊包括 Illumination 的創始人兼 CEO Chris Meledandri 及 Brett Hoffman(執行製片人,《The Super Mario Bros. Movie》和《Minions: The Rise of Gru》)。影片由 Patrick Delage(動畫導演,《Sing 2》和《The Secret Life of Pets 2》)聯合執導,劇本由艾美獎得主《White Lotus》的創作者 Mike White 及每一部《Despicable Me》影片的資深編劇 Ken Daurio 創作。

這是七年來的首部《Despicable Me》電影,格魯這位全球最受歡迎的反派變成反反派聯盟特工,再次回歸,開啟了一個小小兵混亂的新時代。隨著 Illumination 的《Minions: The Rise of Gru》在 2022 年夏季的全球熱映,創下近 10 億美元的票房記錄,這個歷史上最大的動畫系列現在進入了新的篇章。格魯(由奧斯卡提名的 Steve Carrell 聲演)和露西(奧斯卡提名的 Kristen Wiig 聲演)及他們的女兒們——Margo(Miranda Cosgrove 聲演)、Edith(Dana Gaier 聲演)和 Agnes(Madison Polan 聲演)——迎來了家族新成員 Gru Jr.,這個小傢伙決心要折磨他的爸爸。

格魯將面對新敵人 Maxime Le Mal(由艾美獎得主 Will Ferrell 聲演)及其蛇蠍女友 Valentina(由艾美獎提名的 Sofia Vergara 聲演),全家不得不開始逃亡。影片還有新角色,由 Joey King(代表作《Bullet Train》)、艾美獎得主 Stephen Colbert(《The Late Show with Stephen Colbert》)和 Chloe Fineman(《Saturday Night Live》)聲演。Pierre Coffin 再次回歸為小小兵配音,奧斯卡提名的 Steve Coogan 也將回歸,聲演 Silas Ramsbottom。

這次 Volkswagen 與 Illumination 的合作實在是有趣又別出心裁,我個人非常期待這次活動帶來的新鮮感。小小兵的搞怪幽默和 Volkswagen 的精緻工藝結合在一起,必定能引發不少話題。不知道大家最期待哪個市場的推廣活動呢?對我來說,德國的足球主題活動最吸引,不僅能看到愛車,還能一睹足球明星與小小兵的搞笑互動,真是妙趣橫生!

Lexus LBX 30 幾萬有架淩志 


比 UX 更細的這部 Lexus LBX 令我們想到 2011 年的 Aston Martin Cygnet,Cygnet 是由豐田 iQ 經 Aston Martin 的熟手技工包上高檔皮革當 Aston Martin 賣的高級迷你車。首次由豐田 TNGA(Toyota New Global Architecture) GA-B 細車底盤改出來當 Lexus 賣的這部 LBX,底子其實與 Yaris、Sienta、Aqua 等平價細車一樣,與 Cygnet 都有越級挑戰的意圖。當然,豐田和 Lexus 一向都恆之有效地共用底盤和零件來造車,Lexus UX 內裡其實是 Corolla、C-HR、Pruis,Lexus LX 其實是 Land Cruiser,Lexus ES 其實是 Camry 之類,沒有甚麼秘密也沒有甚麼驚訝,只不過 Lexus 傳統上那滑溜和隔世的行車和乘坐感覺以及高級的車廂用料怎也比 Yaris 稍高一籌,要令人信服小車也有高質乘坐感受,得要做點工夫。 


名字代表「Lexus Breakthrough X(Cross)- over」(淩志破格混種車)的 LBX,其 4,190mm 長度大概等於 Yaris Cross 的大小,比「的的骰骰」的 Mazda CX-3 和 Audi Q2 更「的骰」。廠方形容它走「Premium Casual」設計風格,就好像酒會請帖中的 Dress code 要求 Smart casual 般,即隨便得來也要醒少少。隱約有點 Yaris 般「漲卜卜」身形的 LBX,Lexus 那「漏斗」形鬼面罩現演變成「United Spindle」,有一格格的網面與車頭漸變為一體,在「笑口」泵把、波浪形的立體頭冚和沙板線條、小車大轆的車身比例的背後,Lexus 將這只適宜搭配三汽缸引擎的 GA-B 底盤優化了不少來減音隔震以符合其身份:乘客倉的框架採用較多膠水黏合來減震,前火牆、前懸掛塔頂、地台橫樑、尾門的框構造經強化,「偈躉膠」有優化的擺位來減撻車時的震動,引擎有平衡軸減卻低轉震動,風箱加有共鳴器減入風聲,排器喉有軟管減退引擎傳出的震動,較大滅聲鼓減排氣聲,錶台有三層隔音物料,車頂夾口用多多的填充劑,以及像「塞得便塞」的將隔音棉填進車架的夾縫內。另外,經改良的前支柱懸掛有較大 Caster 角度來增加直路穩定,減少傾側時的 Toe-in 來減 understeer,改用鍛造鋁 Knuckle 減低非懸掛物重量,頭驅型號採用後扭力杆懸掛,四驅的才用雙搖臂;新吸震筒有快反應活塞、頭冚是用鋁材。


LBX 同樣採納自今代 NX 發起的「Lexus Driving Signature」(淩志式駕駛感覺)和「Tazuna」(策馬的「韁繩」)概念,即加強人車溝通、各項操作就手就腳這種理念,Lexus 指頭冚左右兩邊拱起讓你知道車頭位置,頭冚中間較扁以及 A 柱擺位較不阻視線,Wet-arm 水撥由整條水撥膠滲水而不是由「唧咀」噴水出來阻人睇路,風琴形的油門腳踏,踩動時會跟著腳踝滾動,Brake 踏角度顧及右腳從油門踩過來的連貫性,坐點與腳踏成直線的自然坐姿,自 NX 推出的 e-latch System 電子門鎖,由摩打控制四隻車門的索緊和解鎖。憑著籍這些微細友善設計的總和讓人感到像執著韁繩策馬般。

LBX 是現時最廉價的 Lexus 車系,三個型號有 Active、測試的 Active+ 和 Relax,售價 $339,900、$349,944 和 $379,890。這部 Active+ 有亮黑色輪圈、黑頂黑柱的 Two-tone 車色、人造皮座椅和軚盤、紅色座椅縫線、前座暖氣。Relax 版有 Semi-Aniline 真皮、軚盤轉波撥片、13 喇叭 Mark Levinson 音響、360 度泊車鏡頭、隔音擋風玻璃。 


車子採用同個底盤兄弟也有用的 1.5 升三汽缸「M15A-FKE」混能引擎,引擎有 91 匹/120 牛頓米輸出,永磁同步摩打有 93 匹/185 牛頓米,總輸出135 匹,話說摩打有更多出力輔助的機會。一如現年的三汽缸引擎,車子起步的一刻先「打個冷震」像欠了一個汽缸不夠力般,起行後,在無段變速波箱的拉拉扯扯加上電摩打的天生恆定扭力護航下又像沒有欠缺甚麼的照樣上路,也算爽快。混能系統的玩法和運作與 Lexus 和豐田其他 Hybrid 車一樣,「EV」電動模式只可在大約 40km/h 以下兼要電池夠電時才可撳制使用,燈與燈之間或市區慢爬時最有機會用到,稍大油加速或超過 40km/h 它會「嘟」你說「不行」然後撻著引擎,收油滑行和踩 Brake 時系統會密密充電,駕駛者沒有甚麼可以做。反應模式只有 Eco 沒有 Sport 模式;圖案設計好看的儀錶,灰框、紅線,行 Eco 模式時變藍色,左邊顯示區有耗油量,右邊有動力流向,從 Lexus 的 Brochure 見有另外兩種顯示模式,但我們找不到按鈕。大屏幕與現年其他 Lexus 一樣,白底、黑字、藍按鈕,簡簡單單,主要用作功能設定,遠遠未及德國車屏幕般花巧和高清,氣氛燈有 64 色,只有動力流程一版可以 Show 出來見人。Lexus Safety System+ 3.0 主動安全系統,包含兼懂睇人和單車的 Pre-Collision System 自動煞車、離線警示 Lane Departure Alert、離線自動扭軚 Lane Tracing Assist、路旁障礙自動扭軚Emergency Steering Assist、倒車障礙自動煞車 Parking Support Brake、盲點有車警示 Blind Sport Monitor、開門有車警示 Safe Exit Assist、後車側障礙警示 Rear Cross Traffic Alert、懂跟車和跟速的雷達感應定速巡航 Full-Speed Range Dynamic Radar Cruise Control,Relax 版另有全自動泊車輔助 Advanced Park。後排配置不多,有小車般頂腳的空間,60/40 椅背,中橋兩個 USB Type C 插頭,所說的 e-latch 門鎖。


好了,落車埋單時候…… LBX 作為 Lexus 收貨嗎?這問題有兩睇:我們覺得在例如採用靚皮、靚膠、靚櫈、厚墊、Lexus 軚盤、Lexus 波棍、Lexus 錶板字體、Lexus 車鼻這些容易說服人的地方,LBX 沒有問題是做到的,較難做的地方,隔音隔震這方面我們覺得它 8 成有效,也可以收貨;後排頂腳是沒法扭轉的事實,這車不可能讓你像「大爺」般坐在後面,不竟小車一部,不作追究;最難搞的地方是,後扭力杆懸掛怎也做不到獨立懸掛帶來的細緻行車質感,這不是一點填充劑和隔音棉可以扮得來的。


風琴形的油門腳踏,踩動時會跟著腳踝滾動,Brake 踏角度顧及右腳從油門踩過來的連貫性,能讓人感到像執著韁繩策馬般。


車子起步的一刻先「打個冷震」像欠了一個汽缸不夠力般,起行後在電摩打的天生恆定扭力護航下又像沒有欠缺甚麼的照樣上路。


EV 電動模式只可在 40km/h 以下撳制使用;反應模式只有 Eco 沒有 Sport。


4,190mm 長度大概等於 Yaris Cross 的大小,比「的的骰骰」的 Mazda CX-3 和 Audi Q2 更「的骰」。


Lexus「漏斗」形鬼面罩現演變成「United Spindle」,有一格格的網面與車頭漸變為一體。


經改良的前支柱懸掛有較大 Caster 角度來增加直路穩定,減少傾側時的 Toe-in 來減 Understeer,鍛造鋁 Knuckle 減低非懸掛物重量。


1.5 升三汽缸混能引擎,引擎有 91 匹輸出,永磁同步摩打有 93 匹,總輸出 135 匹。


後排配置有小車般頂腳的空間,60/40 椅背,中橋兩個 USB Type C 插頭,e-latch 門鎖。


乘客倉框架採用較多膠水黏合減震,地台橫樑、尾門框經強化,錶台有三層隔音物

基本規格
引擎設計:直三引擎配永磁同步摩打混能系統
排氣量:1,490cc
最大馬力:91 匹 / 5,500 轉時(摩打:93 匹) / 總輸出:135 匹
最大扭力:120 牛頓米 / 3,600-4,800 轉時(摩打:185 牛頓米)
波箱設計:無段變速波箱
體積:4,190 X 1,825 X 1,560 mm
重量:1,280-1,340 kg

詳盡規格表

售價:HK$349,944 起
網址:https://www.lexus.com.hk/
查詢:2820 4020(皇冠汽車)

文、攝:James Chan
編:Teddy Leung

推薦內容:Car1.hk「首選汽車 2023」名單公開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BMW 全新 X3 小改款今年 Q4 歐美率先推出


全新BMW X3以更具運動魅力、視覺衝擊力和多功能性,成為日常使用、休閒活動及旅行的全能之選。作為品牌核心細分市場的第四代運動型多用途車(SAV),全新設計語言賦予它更強的外觀存在感和動感優雅氣息。高品質材料、更加豐富的標準配置、先進數位化和基於BMW操作系統9的QuickSelect功能的新BMW iDrive,營造出進步設計的座艙內部的高級氛圍。駕駛樂趣、安全性和長途舒適性也因全車精確調校和多種半自動駕駛及停車系統的配置而得以提升。


全新BMW X3以多樣的動力選擇帶來效率和動態性能的大幅提升。動力系統不僅包括高效汽油和柴油引擎,還有最新一代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使得BMW X3 30e xDrive在WLTP循環中達到81至90公里(50至56英里)的電動續航里程。其驅動功率提升至293千瓦/398馬力,動態性能超越競爭對手,全新BMW X3 M50 xDrive M Performance車型則提供了強大的吸引力。

新一代BMW X3的現代氣息和增強的產品內涵,為這款自20年前開創SAV細分市場以來便在中型高級車級別中備受歡迎的車型續寫成功故事提供了理想基礎。BMW X3的市場推出將於2024年第四季度在歐洲和美國展開,並於2025年1月起逐步進入其他市場。


外觀方面,新設計語言使第四代BMW X3呈現出幾近單體的整體外觀,擁有鮮明的BMW X車型比例。寬大的表面結合少量清晰定義的線條,產生清晰結構的外觀。全新BMW X3車長比前代增加34毫米,達到4,755毫米,寬度增加29毫米至1,920毫米,車高降低25毫米至1,660毫米,與更寬的輪距相結合,呈現出非常強大和運動感十足的外觀。

BMW X3 30e xDrive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的驅動系統由2.0升四缸汽油引擎與集成在八速Steptronic變速器中的電動馬達組成,聯合產生最高220千瓦/299馬力的系統輸出。借助最新一代的BMW eDrive技術和自適應能量回收,全新BMW X3 30e xDrive在WLTP循環中的電動續航里程達到81至90公里,顯著超越前代。其綜合充電單元標配11千瓦的交流電充電能力,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還支持智能充電的Connected Home Charging選項。


頂級車型BMW X3 M50 xDrive配備有史以來最強大的六缸直列汽油引擎,搭配48伏輕度混合動力技術,最大輸出達293千瓦/398馬力,通過八速Steptronic Sport變速器和BMW xDrive智能全輪驅動系統傳輸動力,0-100公里/小時加速僅需4.6秒。

這款強大動力系統與專屬底盤技術相結合,帶來敏捷性、動態性能和操控精度的完美融合。標配M運動懸掛、可變運動轉向、M運動剎車、20英寸M輕合金輪轂和集成在後軸的M運動差速器,還可選配帶有電子控制減震器的自適應M懸掛。M專屬設計元素、帶有水平橫條的M腎形格柵和BMW Iconic Glow輪廓照明,以及四排氣管,均突顯了BMW M車型作為全新BMW X3最強版本的地位。


48伏微混合動力技術還使其他全新BMW X3車型的效率和快速動力輸出得以增強。2.0升四缸汽油引擎在新BMW X3 20 xDrive中能產生153千瓦/208馬力的最大輸出,0-100公里/小時加速時間為7.8秒。

搭載同樣2.0升排量的四缸柴油引擎的新BMW X3 20d xDrive(綜合油耗:6.5-5.8升/100公里)最大輸出為145千瓦/197馬力,0-100公里/小時加速時間為7.7秒。2025年夏季將新增一款六缸直列柴油引擎。


所有動力單元均標配八速Steptronic變速器,方向盤上配備換擋撥片,還有Sport Boost功能,可在配置M運動套件和新BMW X3 M50 xDrive車型中實現快速提速。所有車型均標配BMW xDrive智能全輪驅動系統,實現動力的完全可變分配。

全新BMW X3不僅在外觀上更加動感大氣,內在配置也更為豐富智能。無論是家庭出遊還是日常代步,X3都能滿足你的需求。特別是插電混動車型的電動續航,對於在香港這樣擁有高效充電基礎設施的城市尤為實用。至於追求極致性能的朋友,M50 xDrive絕對是個不錯的選擇。每次坐上X3,我都能感受到BMW對於駕駛樂趣和品質的追求,讓人不禁愛上駕駛的感覺。

Aston Martin 完成長期加薪協議!2,500 名員工受惠


Aston Martin 已完成一項全新的長期協議,這不僅提高了其員工的薪酬,同時也承諾在2025年減少製造技術人員的工作時數,以促進更好的工作與生活平衡。這項新協議將惠及超過2,500名在英國各個製造基地及辦公室工作的Aston Martin 員工和承包商。根據協議,普通員工在2024和2025年將分別獲得4%的年度加薪。此外,製造技術人員在2024年獲得4%的加薪之外,2025年還將額外獲得1.5%的加薪,同時每週工作時間將減少一小時,這旨在提升生產力並支持員工的福祉。

所有合資格員工還將收到一次性£1,000的獎金,以應對持續高企的生活成本。這也是公司長期以來對員工支持的延續,包括在2023年1月根據零售價格指數進行的重大加薪。在2023年,Aston Martin 還推出了一項新的員工持股計劃,讓所有員工持有公司股份,共享公司成功的機會。


Aston Martin 首席人力資源官Simon Smith表示:「這項新協議通過我們與工會同事的積極合作達成,體現了我們將員工置於公司核心位置的承諾,並使Aston Martin 成為一個令人嚮往的工作場所。它建立在我們對應高生活成本和應對COVID-19疫情的持續支持基礎上,不僅獎勵了我們技術精湛且敬業的員工,還促進了人才保留,為公司在新車型投產的重要階段提供了勞動力保障,支持公司在2024年及以後的財務目標。」這項新協議是在與Unite工會的建設性會談後達成,並在員工投票中獲得工會成員的歡迎,確定了公司未來兩年的薪酬和條件。

Unite工會發言人補充道:「在Unite工會與Aston Martin 拉貢達的長期談判後,Unite成員以大比數投票接受了這項為期兩年的加薪協議。Unite認為,這項協議不僅鞏固了與Aston Martin 建立的工作關係,還為我們的成員帶來了實質性的加薪和工作生活平衡的改善,促進了員工的福祉。」


Aston Martin 這次的長期加薪協議,對於英國的製造業員工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這不僅能夠提升員工的生活質素,還展示了公司對員工福祉的重視。能夠在高生活成本的壓力下,給予員工一次性獎金以及年度加薪,確實體現了公司對員工的支持和關愛。而減少工時的措施,更是讓員工能夠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這樣的舉措不僅能夠提高工作效率,還能提升整體的工作滿意度和幸福感。作為汽車行業的一員,我對Aston Martin 這樣的決策表示欣賞,希望其他車廠也能效法,共同促進行業內員工的福利改善。

smart 元朗 YOHO Mall 車展!smart #3 BRABUS 早鳥優惠


今個週末,2024 年熱切期待的全新smart #3 BRABUS將會駕臨元朗YOHO Mall首度公開展出,同場還有近期最受歡迎電動車 smart #1 Premium 及 #1 BRABUS,讓大家一次過近距離接觸到幾款 smart。smart #3 BRABUS於今次車展中,會提供少量名額供大家即場試駕!大家萬勿錯過。

💰近日smart 推出「特低息」分期計劃,上會低至1.99% 的年平息,助您輕鬆購買心儀smart座駕,詳情請向現場銷售顧問查詢。

展出型號:
⚪ smart #1 Premium 全新售價由HK$299,000*起 或 每月HK$4,783^起
🔴 smart #1 BRABUS 全新售價由HK$349,000*起 或 每月HK$5,700^起
🟠全新smart #3 BRABUS 早鳥優惠價由HK$369,000*起(原價:HK$389,000起) 或 每月HK$6,066^起

👍🏻 smart #3 重點規格推介
– 0-100/km 加速低至3.7秒
– 運動型通風冷暖座椅
– 高達415 公里 WLTP 續航距離
– 全景式玻璃天幕
– 多個智能輔助駕駛系統
– Beats® 13 聲道音響
– 22 kW 交流充電

活動詳情:
📅日期:2024年6月22至23日 (星期六、日)
⏰時間:上午11時至晚上9時
📍地點:L1 長廊, 形點一期
📞查詢:2895 7288
🗒 詳情:https://bit.ly/3XnzHIv

*受條款及細則約束,售價需配合「一換一」電動車優惠計劃
^根據扣除訂金(HK$38,000)後的車價及60個月還款期計算
-圖片只供參考

#smarthk #smartcar #smart1 #CarShow #1Premium #1BRABUS #smart3 #3BRABUS #純電動SUV #smartcarshow #YOHOMall #car1hk

Audi 新款 e-tron GT 正式推出


自2021年首度亮相以來,Audi e-tron GT quattro 一直是 Audi 產品線中電動與運動性能的頂級車款。這款四門 Gran Turismo 結合了引人注目的設計、強大的驅動系統和動態操控。最新版本在續航、性能、充電和操控方面均有顯著提升。Audi 亦推出其首款全電動 RS 性能車型——RS e-tron GT performance。新款 e-tron GT 家族車型現已開放訂購。


前軸的電動馬達採用了永磁同步電動機(PSM),S e-tron GT 和 RS e-tron GT 的輸出功率分別為 176 kW(239 PS)。RS e-tron GT performance 進一步改進了前軸的電力電子裝置,使用經改良的脈衝變流器以提高放電電流。所有三款車型的效率更高,功率增強,且加速性能提升。


後軸新研發的電動馬達同樣為永磁同步電動機(PSM),尺寸與 RS e-tron GT 和 RS e-tron GT performance 的 PSM 相同,軸向長度為 192 毫米,直徑為 230 毫米。這些零件來自於高端平台電動(PPE)。這些電動馬達的輸出功率均為 415 kW(564 PS)。雙電動馬達在極限駕駛情況下具備強大的功率儲備。S e-tron GT 的驅動系統最大輸出功率為 500 kW(679 PS),RS e-tron GT 則達到 630 kW(856 PS),RS e-tron GT performance 更達 680 kW(925 PS),成為 Audi 有史以來最強大的量產車型。


在這三款車型中,Audi 的全電動 Gran Turismo 提供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駕駛性能。S e-tron GT 從靜止加速至 100 公里/小時僅需 3.4 秒,RS e-tron GT 只需 2.8 秒,而 RS e-tron GT performance 則僅需 2.5 秒。S e-tron GT 的最高時速為 245 公里/小時,RS 車型的最高時速為 250 公里/小時(綜合電能消耗:21.1 – 18.4 kWh/100 公里(WLTP);綜合 CO2 排放:0 克/公里)。

Audi 在降低高壓電池重量的同時提升了其能量密度。儘管能量含量提高了,高壓電池的重量減少了 9 公斤,總重為 625 公斤。這款高壓電池的總存儲容量為 105 kWh(淨容量:97 kWh)。通過優化雙層冷卻板,33 個單元模塊的容量增加了 12%,每個模塊包含 12 個柔性外皮袋電池。Audi 也改進了電池本身的冷卻系統。


這一措施與材料和隔膜的變更以及調整後的電池化學成分相結合,提升了電池的能量密度。新款 e-tron GT 家族的能量回收(再生制動)增加到 400 kW。駕駛者可以通過 MMI 選擇手動或自動回收,並通過換檔撥片控制三個級別的回收。

Audi 將最大充電和放電電流提高至 400 安培,通過增加單個電池內的電流流量來實現。改變電池化學成分和進一步優化的智能預測熱管理系統,配合改良的泵和閥門切換及精細的預處理,使充電過程中有更多能量流入。新設計的充電系統減重 2.3 公斤,並在電壓轉換階段提供改進的充電性能。


Audi 將最大充電功率提高 50 kW 至 320 kW。在理想條件下,e-tron GT 家族的高壓電池可以在僅 18 分鐘內從 10% 充電至 80% 。在僅 10 分鐘內,電池可充電至達到約 280 公里的續航里程。配備 Plug&Charge 功能,車輛在插入充電線時會自動授權並啟動兼容的充電站。新的高壓電池還具有顯著更寬的快速充電窗口。即使在低溫下,車輛也能更快地達到非常高的充電性能。這使得在低至 15 °C 的溫度下,車輛仍能實現高效充電,進一步減少了熱管理系統的能量需求,使客戶更容易利用理想的快速充電窗口。選配可支持高達 22 kW 的交流電充電。

這次 Audi e-tron GT 的升級可以說是面面俱到,無論是性能、續航還是充電效率,都達到了新的高度。這種全方位的提升讓人驚嘆不已。我個人特別喜歡它在低溫下依然能保持高效充電的特性,對於我們香港這種夏季炎熱冬季稍涼的氣候來說,非常實用。開著這樣一款車,不僅能享受無與倫比的駕駛體驗,還能為環保出一分力,何樂而不為?各位讀者朋友們,如果你也對電動車感興趣,不妨關注一下這款集美貌與實力於一身的 e-tron GT 吧!

Toyota 氫燃料電池 Hilux 項目進入示範階段


一個開創性的項目,致力於研發氫燃料電池的Toyota Hilux皮卡車,已經進入了最後階段,這標誌著Toyota在邁向零碳未來的進一步里程碑。自2023年9月首款原型車亮相以來,Toyota和其合作夥伴,在英國政府資助下,成功推進了聯合開發項目,現已進入密集的原型評估和示範階段。這一最新進展進一步展示了Toyota多路徑策略的廣泛範圍,針對碳中和應用不同的動力系統技術,包括混合動力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電池電動、燃料電池電動和合成燃料,滿足不同用戶需求和本地基礎設施。


在Toyota位於英國德比郡Burnaston的TMUK工廠已經製造了十輛氫燃料電池Hilux原型車,其中五輛進行嚴格的現場測試,以評估安全性、性能、功能性和耐久性,並在真實環境中生成測試數據。另五輛則用於客戶和媒體示範,包括即將舉行的巴黎2024年奧運會和殘奧會。通過與客戶的互動,Toyota為未來氫運輸行業的成功奠定了基礎。Hilux項目獲得的經驗將與Toyota三十年的氫燃料電池研發相結合,推動下一代燃料電池技術,這將提供更長的壽命、更遠的行駛範圍和顯著降低的成本。

Toyota預計到2030年,歐洲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氫燃料市場之一,並在出行和發電應用方面穩步增長。作為結果,Toyota Motor Europe(TME)在2023年12月宣布了歐洲氫工廠,反映了公司在技術商業化方面的協調方法,從開發和生產到銷售和售後服務。氫燃料電池Hilux原型項目是氫技術進一步發展的重要一步,將推動氫生態系統和基礎設施在歐洲的更廣泛部署。


氫燃料電池Hilux原型展示了如何將燃料電池技術集成到皮卡車中。它基於一款以其質量、耐用性和可靠性而享有盛譽的車型,在全球最艱難的地形中證明了其非凡的實力。

自1968年首次推出以來,Hilux多次展現其強悍,包括征服北極、冰島火山和南極大陸。此外,它在世界上最具挑戰性的賽車賽事之一——達喀爾拉力賽中獲得了三次勝利。燃料電池原型車繼承了Hilux堅韌不拔的DNA,同時展望零碳未來。


外觀上,氫燃料電池車型擁有與最新一代Hilux相同的尺寸和堅固外觀。採用雙駕駛艙設計,車長5325毫米,寬1855毫米,高1810毫米。內部,Toyota的燃料電池技術使其成為先驅。

動力來自Toyota Mirai的燃料電池系統核心部件,這些技術自2015年推出世界上首款量產燃料電池轎車以來,已經證明了其質量。氫燃料電池Hilux預計的行駛範圍可達373英里/600公里,比電池電動系統的範圍更遠。由於氫的重量輕,與其他零排放替代品相比,能實現更高的載重量和拖曳能力。


氫存儲在三個高壓燃料罐中,每個罐含有2.6公斤氫氣,總容量為7.8公斤。這些罐子安裝在車輛的梯形框架底盤內。聚合物電解質燃料電池堆包含330個電池,安裝在前軸上方。

氫燃料電池Hilux通過後軸上的電動機實現後輪驅動,最大輸出功率為134千瓦(180馬力,182 DIN馬力),扭矩為300牛米。行駛時,燃料電池僅產生純水,沒有尾氣排放。一個鋰離子電池存儲由燃料電池產生的電力,位於後部貨斗上方的氫罐上方,這避免了客艙空間的損失。

氫燃料電池Toyota Hilux原型項目始於2022年初的可行性研究,現已快速進入最後階段。初步研究由TMUK和TME進行,使後來獲得英國政府通過先進推進中心的資金支持,該組織是一個支持清潔技術和新出行概念發展的非營利組織。


從2022年7月至2023年1月進行了一個密集的設計和開發計劃,涉及合作夥伴Ricardo、ETL、D2H、Advanced Technologies和Thatcham Research,並得到Toyota Motor Corporation的額外支持。

零部件製造,包括底盤框架焊接,於2023年2月至5月期間進行,之後在TMUK Burnaston工廠內的一個專用區域內按Toyota生產系統原則進行原型製造。Ricardo支持原型建造準備工作,進行設計和開發任務,並與TMUK團隊並行確認完整的製造流程。建造工作於2023年6月和7月進行,第一輛車僅在三週內完成。其餘九輛在7月至12月間組裝,之後進入徹底的評估階段,包括測試台和跑道測試。十輛原型車現在進行現場測試和客戶參與活動,這將完成氫燃料電池Hilux示範項目的最後階段。


Toyota探索氫能的多樣機遇
自1992年開始氫燃料電池開發以來,Toyota擴展了對該技術的認識,並鼓勵其在不同出行用途中的應用,目前在歐洲有超過20個氫合作項目。其中包括一個與氫燃料VDL卡車進行的五年試驗,以實現Toyota物流運營的脫碳,並促進歐洲可持續氫基礎設施的進一步發展。

自2021年7月以來,Toyota與合作夥伴製造商CaetanoBus共同品牌的燃料電池巴士,法國清潔出行公司GCK則使用Toyota的燃料電池模塊將10輛柴油客車改裝為零尾氣排放車輛,這些車輛將在巴黎2024年奧運會和殘奧會期間運送超過5000名訪客。

與挪威的Corvus合作,生產了目前最安全和最先進的海洋燃料電池系統之一。此外,Toyota與Energy Observer密切合作,創造了世界上首艘氫動力、零排放且能源自給自足的船隻。Toyota的燃料電池還用於出行/運輸以外的應用,例如由Toyota合作夥伴EODev生產的GEH2發電機,這些模塊化燃料電池構成了其基礎。2021年5月,這些發電機被用來以可持續的綠色光照亮埃菲爾鐵塔。


Toyota的氫燃料電池發展
Toyota正在利用其豐富的技術經驗開發其下一代燃料電池,預計將提供業界領先的性能、更長的使用壽命和降低的成本。

該公司在過去30多年中不斷完善技術。2015年,Toyota推出了世界上首款量產氫燃料電池轎車Mirai,配備了Toyota的第一代燃料電池。五年後,新的Mirai引入了第二代技術,將車輛的行駛範圍延長了30%,達到約400英里/650公里。


為了擴展氫的潛力,Toyota將其燃料電池重新打包成模塊化格式。主要組件——燃料電池堆和處理空氣供應、氫供應、冷卻和電力控制的部件——集成在一個緊湊單元中,這可以輕鬆適應各種產品和應用。這些模塊有箱式和扁平矩形兩種格式,提供更大的靈活性和更容易的新應用採用。

這些模塊在TME的比利時研發中心組裝,該中心設有一條組合先進技術與高品質組裝工藝的生產線。歐洲氫工廠將增加其燃料電池系統的生產,並與其他Toyota氫運營保持緊密聯繫,以實現全球覆蓋和服務。

新的第三代燃料電池技術正在開發中,這是Toyota擴展氫應用計劃的關鍵元素,預計將於2026-27年開始銷售。這些單元將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並能夠預期增加20%的車輛行駛範圍。技術進步和生產量增加有望幫助將成本降低超過三分之一。進一步的研究正在評估具有不同功率輸出的可擴展燃料電池堆的潛力,以及設計與不同尺寸車輛兼容的複雜形狀燃料罐。

總結而言,Toyota氫燃料電池Hilux項目是推動零碳未來的重要一步。作為一個專業車評人,我對這個項目感到非常興奮,因為它不僅展示了Toyota在技術創新方面的領導地位,還為我們帶來了更環保、更高效的出行選擇。想像一下,未來我們可以駕駛著這些零排放的Hilux在香港的街道上奔馳,不僅可以享受駕駛的樂趣,還能為環保出一份力,這真是一個令人振奮的前景。希望大家和我一樣,期待著這些技術能早日普及。

TOYOTA LeMans 24 小時賽贏得亞軍


在法國當地時間6月16日(星期日),2024年賽季FIA世界耐久錦標賽(WEC)第四站 – 第92屆勒芒24小時耐力賽圓滿落幕。TOYOTA GAZOO Racing(TGR)的GR010 HYBRID 7號車從最後一位起步,奮力追擊直至獲得第二名。而8號車則以第五名完賽。作為WEC的衛冕冠軍,TGR立志再次登上勒芒之巔,但面對嚴峻的排位賽結果和惡劣的天氣條件,他們仍憑藉車手的技術、有效的停車策略以及堅強的團隊精神,克服重重挑戰,參與到23輛超級賽車的激烈競爭中。

小林可夢偉、Jose Maria Lopez和Nick de Vries駕駛的GR010 HYBRID 7號車始終堅持戰鬥,儘管未能奪冠,但從最後一位起步後展示了令人讚嘆的追擊,在歷經24小時、311圈的激烈競爭後,以僅僅14.221秒之差獲得第二名。

而由Sebastien Buemi、Brendon Hartley和平川亮組成的GR010 HYBRID 8號車在大部分比賽中領先,但在剩下兩小時時與其他車輛發生碰撞,導致失去勝利機會。儘管如此,8號車依然堅持戰鬥到最後,最終獲得第五名。


在超過30萬觀眾的見證下,兩輛GR010 HYBRID從超級賽車組最後起步,展現了無懼變幻莫測天氣的戰鬥精神,不斷提升排名。比賽開始2小時和6小時後,雨勢來襲,8號車上升至競爭頒獎台位置,而7號車也進入前六名。隨後,安全車在6個半小時後出動,使比賽發生巨大變化。當日落後進入夜間行駛,加上雨勢加劇,安全車持續運行超過1小時,各車之間的時間差縮小。比賽重啟後,車手們在艱難條件下展開激烈爭奪,兩輛GR010 HYBRID均加入到爭奪領先位置的行列。

8號車在第9小時至第18小時期間,平川亮在雨中表現出色,除了進站之外大部分時間領跑比賽。7號車也在第三名位置上激烈競爭。夜間比賽中,由於暴雨,安全車持續運行超過4小時。在Cadillac、Ferrari、Porsche和TGR四大製造商之間的激烈競爭中,賽道上的交通情況(超車)和慢速區域的時機影響著排名。第19小時,安全車出動,重新開始後前七輛車僅相差4秒,激烈競爭持續到比賽結束。


比賽剩餘不到3小時時,激烈的領先爭奪仍在繼續。Hartley駕駛的8號車以高速追趕領先的Ferrari 50號車。當比賽剩餘約2小時15分鐘時,強降雨來臨,大部分車輛進站更換雨胎。此時,Hartley在Mulsanne彎道被Ferrari 51號車碰撞,導致打滑,無奈降至第六名。

7號車在兩次爆胎後,Lopez展現出驚人的追擊速度,賽車隊寄希望於他奪冠。Lopez在最後2小時內一度超越Ferrari 51號車,升至第二。隨後他再次短暫領先。

然而,7號車在最後30分鐘內需要再次加油,這使得比賽在Ferrari 50號車和追趕的7號車之間進行緊張的較量。Lopez將最初40秒的差距縮小至無法反超,最終以第二名衝過終點。8號車由Buemi駕駛,最終獲得第五名。

作為一名汽車愛好者,看到TGR在這麼困難的環境下依然能夠表現出色,真的讓人感到振奮。比賽的過程充滿了起伏和挑戰,充分展示了車隊和車手們的實力和毅力。雖然未能奪冠,但這次的成績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期待下一次比賽,他們能再接再厲,爭取更好的表現!

Ferrari 再奪勒芒 24 小時耐力賽冠軍!


在贏得百年紀念版賽事一年後,Ferrari於2024年的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中再次奪冠,這是全球最著名和最負盛名的耐力賽事,這一壯舉注定會載入賽車歷史。Ferrari AF Corse車隊的499P號50號車在311圈後首先衝過終點線,329,000名觀眾在場內熱烈歡呼,創下了勒芒24小時耐力賽的觀眾紀錄。Nicklas Nielsen與Miguel Molina和Antonio Fuoco共同駕駛的這輛車最終帶領車隊取得了勝利。


雖然50號車在賽事中領先了72圈,但“姊妹”車勒芒Hypercar號51車,由Alessandro Pier Guidi、James Calado和Antonio Giovinazzi駕駛,僅以36秒之差位列第三,這支去年在La Sarthe賽道上奪冠的車隊同樣表現出色,為車迷們帶來了一個難忘的日子。

這一結果是無懈可擊的團隊合作的成果,讓Ferrari的官方499P在整個比賽過程中一直保持領先。車隊優化了Hypercar的性能,並在這場因降雨而導致近七個小時安全車時段的比賽中,特別是在輪胎選擇上實施了不同的策略。


這次勝利是Ferrari在這項法國經典耐力賽中的第11次總冠軍,也是繼2023年6月11日51號車的勝利後的連續第二次奪冠。此前的勝利年份包括1949年、1954年、1958年和1960至1965年。Maranello製造商在勒芒賽事中的記錄還包括29次級別勝利,共計40次勝利。


Ferrari在第92屆勒芒24小時耐力賽和摩納哥F1大獎賽中同時登上頒獎台,成為自1934年以來第一個在同一年內贏得兩項世界最著名賽事的製造商。再加上印第安納波利斯500大賽,這三項賽事共同構成了賽車運動的“三冠王”。

在2024年世界耐力錦標賽(FIA WEC)的第四輪比賽中,AF Corse車隊的499P號83車首次亮相該錦標賽。這輛塗有Giallo Modena顏色的Hypercar由Maranello的官方車手Yifei Ye(今天慶祝24歲生日)、Robert Shwartzman和Robert Kubica共同駕駛,曾長時間處於焦點位置,並領先了83圈,但最終在248圈後因故退賽。

獲得這次勝利的50分後,Ferrari目前在製造商積分榜上位列第二,僅落後Porsche 9分。Fuoco、Molina和Nielsen在車手積分榜上排名第二,距領先者僅差9分,而Pier Guidi、Calado和Giovinazzi則排名第六。

Screenshot

看著Ferrari連續兩年在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中奪冠,真是令人興奮不已。這不僅是對車隊無與倫比的技術和策略的肯定,也是對每一位車迷的最佳回報。比賽中,觀眾們的熱情和車手們的拼搏精神讓人感動。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像我一樣,在看到車子衝過終點線的那一刻,忍不住熱淚盈眶呢?這種感覺就像是一場心靈的盛宴,既激動又自豪。Ferrari,期待你們未來更多的輝煌時刻!

勞力士與勒芒 24 小時耐力賽攜手開啟輝煌百年新紀元


隨著時間的指針緩緩指向當地時間6月15日(星期六)下午4點,186位賽車精英將駕馭62輛賽車,在勒芒24小時耐力賽(24 Hours ofLe Mans)的傳奇賽道上展開速度與激情的巔峰對決。2024年,作為世界賽車史上最為悠久和備受尊崇的頂尖賽事,勒芒24小時耐力賽開啟了新一個百年紀元的輝煌篇章。自2001年起,勞力士便以獨家主要合作夥伴及大會指定時計的身份,鼎力襄助勒芒24小時耐力賽。從堅固耐用、全力投入到卓越性能,這項賽事所崇尚的核心品質與勞力士的品牌精神不謀而合。本週末,勒芒薩爾特賽道(Circuitde la Sarthe)將上演激烈角逐。勞力士倒數計時鐘將見證賽車運動賽程中最為精彩刺激的24小時。


勞力士代言人兼2009年國際汽聯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年度賽車手冠軍(FIAFormula 1® Drivers World Champion)贊臣.畢頓(Jenson Button),將在下週未重返勒芒24小時耐力賽的賽場。展望此次盛事,畢頓表示:「我非常高興能夠加入 Hertz Team JOTA隊,角逐今年的國際汽聯世界耐力錦標賽(FIA WorldEndurance Championship) 與勒芒24小時耐力賽。能夠加入始終堅守賽車精神的車隊,對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機遇。我堅信,我們登上勒芒頒獎台的機率極高。」談及勞力士對勒芒耐力賽的長期支持,畢頓繼續說道:「在賽車運動中,時間是成敗的關鍵。無論是留心圈速與倒數,還是為下一次轉波做準備,車手必需時刻注意時間。勞力士與勒芒24小時耐力賽的緊密連繫,可謂合情合理。這項賽事對我來說非常特別,它不僅是享譽盛名的頂級賽車盛典,更與勞力士精神契合。」


隨著耐力賽在全球各地蓬勃發展,眾多新汽車勢力湧入了這項頂級賽事的超級跑車組別,包括Alpine、寶馬、林寶堅尼以及衛冕冠軍法拉利。賽事規模的擴大,吸引了一批經驗豐富與風格各異的車手前來勒芒賽道,主動迎戰技術和耐力的終極考驗。在主要賽事揭幕前,MissionH24還將為觀眾帶來H2組別氫動力原型車的全球首次亮相,呼應勒芒賽對零排放的長期承諾。開創性的H2組別以倡導工程和環境管理模範標杆為己任,註定在未來撼動超級車跑類別的霸主地位。


勞力士代言人兼勒芒24小時耐力賽的九冠得主湯.基斯頓臣(Tom Kristensen),在告別耐力賽十年後,回顧了這項運動持續的變化。他說道:「2024年,新汽車廠商的加入不僅有助於促進回歸車隊和車手之間的良性競爭,同時吸引更多熱情的觀眾。更多著名汽車品牌的加盟,意味著更多世界級精彩的賽車表現將在勒芒上演。很高興能見證賽車運動憑藉勒芒24小時耐力賽在全球獲得更佳的發展趨勢和認同。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一直吸引著賽車運動的各界翹楚。這項傳統在接下來百年裡還將繼續發揚光大。」

在長達24小時不眠不休的比賽後,獲勝車手將登上領獎台,在冠軍獎盃上永久銘刻其輝煌戰績。為了表彰車手對卓越的孜孜追求與堅定投入,勞力士還將授予他們賽車運動至高榮譽,一枚鐫刻特殊字樣的 Oyster Perpetual CosmographDaytona(蠔式恒動宇宙計型迪通拿)腕錶。


勞力士與賽車運動
勞力士與賽車運動的緊密連繫可以追溯至1930年代,當時馬琴,坎貝爾爵士(Sir Malcolm Campbell) 駕駛他的「藍鳥號」(Bluebird)賽車,打破了時速300哩(483公里)的陸地速度世界紀錄。自此,勞力士在賽車運動領域的影響力逐步擴大,開始支持備受推崇的耐力賽,如勞力士迪通拿24小時耐力賽(Rolex 24 AtDAYTONA)、勒芒24小時耐力賽(24 Hours of Le Mans)及國際汽聯世界耐力錦標賽(FIA World Endurance Championship, WEC)。勞力士自1968年以來一直支持品牌代言人積奇.史釗活爵士(Sir Jackie Stewart) 至今,自2013年起,勞力士正式與賽車界的頂級賽事一級方程式錦標賽(Formula 1®)展開合作。除了積奇,史釗活爵士,這位國際汽聯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的三屆冠軍得主以外,眾多成就斐然的車手亦加入勞力士代言人的行列,包括勒芒24小時耐力賽九屆冠軍得主湯. 基斯頓臣(Tom Kristensen),一級方程式錦標賽多屆冠軍得主、2015年國際汽聯世界耐力錦標賽冠軍馬克.韋伯(Mark Webber),以及最近加入的2009年國際汽聯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年度車手冠軍贊臣.畢頓(JensonButton)。近期,賽車運動表現出眾的青年女子選手、三度摘得女子方程式錦標賽(W Series)桂冠的Indy NXT賽事車手占美.查域克(Jamie Chadwick)亦加入勞力士代言人行列。勞力士亦支持世界各地尊崇優雅、美感和傳統的經典汽車活動,包括圓石灘車展(Pebble Beach Concours d’ Elegance®)、鶉園賽車大會(TheQuail, A Motorsports Gathering)、勞力士蒙特雷老爺車大賽(Rolex MontereyMotorsports Reunion) 以及古活古董車盛會(Goodwood Revival)。

廣汽埃安第三間陳列室於沙田開幕


自廣汽埃安品牌今年1月登陸香港市場以來,短短半年已在香港開設三間陳列室。1月28日,廣汽埃安香港合作夥伴鐺鐺新能源首家品牌門店陳列室於九龍灣開業,服務九龍地區的客戶,5月30日,廣汽埃安香港第二家陳列室於灣仔落戶,進軍港島。6月15日第三間陳列室於沙田 正式開幕,作爲新界地區的服務中心,實現於港島、九龍及新界三大地區建立銷售及服務渠道,為不同地區的客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照顧廣大香港客戶的需求,強化品牌影響力和市場 競爭力。



品牌貫徹「服務先行」的理念,將於2024年下半年,開設陳 列室及售後服務中心,全面為香港使用者提供更優質、更完善的售後服務。此外,廣汽埃安還 將在香港佈局補能設施,例如1000V超充站,全面解決香港用戶補能,提升顧客的駕駛體驗, 助力香港綠色轉型發展。

廣汽埃安陳列室資訊
地址: 九龍灣宏照道23號第一集團中心地下
電話: +852 2663 3000
地址: 灣仔告士打道178號華懋世紀廣場地下
電話: +852 2663 3000
地址: 沙田橫壆街1-15號沙田好運中心3樓3001至3002室
電話: +852 2663 0023

網站: https://aionhk.com/

勞斯萊斯 120 週年「傳奇車型」40/50 H.P. 車型 Silver Ghost

20 Ghost Club Alpine Trials Centenary event, Austria. 17 June 2013


1906年,勞斯萊斯成立僅三年,就面臨愈來愈受歡迎而帶來的挑戰:由於市場對勞斯萊斯汽車的需求量巨大,其產品陣容迅速從最初的雙缸10 H.P. 車型迅速擴展到三缸15 H.P.、四缸20 H.P.和六缸30 H.P. 車型。Henry Royce甚至創造了史上第一部搭載V8引擎乘用車,因為其3.5升引擎受當時英國法例規定車輛最高時速在每小時20英里以下的限制,又被稱為「Legalimit」。這款車型僅生產了三輛,也是勞斯萊斯唯一一款未被保存至今的車型。勞斯萊斯車型的多樣化激增反映了當時整個豪華汽車行業的急速發展,激烈的市場競爭令汽車製造商不斷追逐更加細分的客戶群。

然而,對於勞斯萊斯來說,這卻帶來了重大的生產困難,因為許多零件在車型之間無法互換。Henry Royce持續改進產品的做法令人欽佩,即使是對最小的零件也不會妥協。這造成了不同生產序列的車型之間,甚至是同一生產序列的車型之間都存在差異,往往只有極少數的幾輛汽車是完全相同的。


與幾乎所有製造工程一樣,更多的複雜性和可變性意味著成本的提升。這對極具商業頭腦的總經理Claude Johnson來說是極需解決的問題。他認為應進行徹底的變革,並建議品牌將全部生產精力集中在製造一款車型上。Charles Rolls欣然同意,但堅持這一款車型應該定位於市場的最頂級,因為勞斯萊斯已經在市場上贏得了最好的汽車的聲譽。

儘管Charles Royce是一位堅定的完美主義者和不懈的創新者,但他同時也是一位務實主義者。他了解同事們單一車型的構思後,適時地創作出一款全新車型,即勞斯萊斯40/50 H.P. 車型。

與20世紀50年代之前的所有勞斯萊斯車型一樣,勞斯萊斯40/50 H.P. 車型是一款「滾動底盤」,客戶委託獨立車身製造商在該底盤的基礎上製作車身。該底盤的核心是一個全新的六缸7036cc引擎(自1910年起,汽車引擎的排氣量提升至7428cc)。Charles Royce突破性地採用兩組各三個氣缸的引擎設計佈局,結合仍被現代汽車製造商廣泛運用於曲軸上的諧波減震器,有效地消除了當時一直影響六缸引擎由共振頻率引起的振動問題。


光是這項技術成就就足以賦予勞斯萊斯40/50 H.P. 車型非凡的歷史意義。同時,Claude Johnson天資卓著的行銷能力確保了它的不朽地位。當勞斯萊斯40/50 H.P. 車型推出時,新車型是依據其功率徵稅的。這意味著售價較高的汽車比價格較低的汽車需承擔更高的稅款。而由於當時英國市場上許多馬力較大的汽車均為進口產品,因此該稅收也有助於保護本地汽車製造商。

為了給這些稅收提供通用計算標準,英國皇家汽車俱樂部(RAC)制定了「馬力稅收評級」。這項標準並不是依據引擎的實際輸出功率計算稅收,而是透過一個基於三項引擎數值的數學公式計算。以當時的英制單位來表示更顯深奧:假設機械效率為75%;氣缸平均壓力為每平方英吋90磅;活塞平均速度為每分鐘1,000英尺。由於不同引擎的機械效率各不相同,因此實際上最終得出的結果幾乎完全是任意的。然而這標準仍被製造商及政府官員所採用。根據這個計算公式,勞斯萊斯的新款引擎被皇家汽車俱樂部評定為40馬力,而實際上它的功率為50馬力。因此,該車在推出時被命名為「40/50 H.P.」車型,令客戶既能夠知道他們所需要支付的稅額,也可以對車輛實際的動力水平有所了解。


身為工程師,Charles Royce或許對這種功能性的命名方式感到十分滿意,但Claude Johnson卻認為這種命名方式缺乏特色、共鳴、浪漫及魅力,自然無法恰當地形容一輛如Charles Royce所設想般令人神往的頂級汽車。因此,大約50輛早期的勞斯萊斯40/50 H.P. 車型被Claude Johnson或車主們冠以更恰如其分的名字。在一個靈感的時刻,Claude Johnson將底盤編號為60551的第12輛勞斯萊斯40/50 H.P. 車型命名為「Silver Ghost」,以致敬其舒適靜謐及絲滑平穩的駕駛體驗。

Silver Ghost被塗上銀色車漆,並配備鍍銀飾件,在勞斯萊斯的車展中廣泛展出。自此之後,Silver Ghost成為勞斯萊斯40/50 H.P. 車型更加廣為流傳的名稱,並一直沿用至今。

然而,底盤編號60551的Silver Ghost不僅僅是一件展品。在公路上,它主導了一系列艱難卓絕、備受矚目的耐久挑戰賽,這些賽事代表了當時汽車運動的巔峰,因此也是Claude Johnson不遺餘力地宣傳推廣的核心內容。在這過程中,Silver Ghost或許比其他任何早期車型更能樹立勞斯萊斯在卓越性能和工程設計方面的國際聲譽。
Silver Ghost的非凡成就始於1907年的蘇格蘭耐久挑戰賽(Scottish Reliability Trials),Silver Ghost在這賽事中共行駛了約2,000英里,期間沒有發生過故障,唯一的時間延誤為花費了一分鐘重新打開關閉的燃油開關。緊接著,它又馬不停蹄地行駛了15,000英里,除星期日以外日夜兼程,創下了連續行駛的全新世界紀錄。
1911年,源自於自己力臻完美的不懈追求,以及Claude Johnson持續的宣傳推廣,Charles Royce推出了全新Silver Ghost。該車同時被稱為「倫敦—愛丁堡」(London to Edinburgh) 車型,專為英國皇家汽車俱樂部的標誌性耐久挑戰賽設計,需於兩座首都城市之間往返行駛近800英里。在高速公路尚未興起的年代,這條路線幾乎全部由路面較差的A級和B級公路組成;且為了增加挑戰性,參賽車輛需於賽事期間一直鎖定在最高擋位行駛。

底盤編號1701的Silver Ghost以每小時19.59英里的平均速度贏得比賽,其燃油效率達到當時前所未聞的超過每加侖24英里。為了證明這輛車沒有經過任何改裝,它在比賽後不久進行的半英里競速比賽中取得了每小時78.2英里的成績;同年晚些時候,配備輕質流線型車身、底盤編號1701的Silver Ghost在薩裡郡充滿傳奇色彩的布魯克蘭賽道(Brooklands Motor Circuit)上取得了每小時101.8英里的成績,成為勞斯萊斯歷史上第一輛時速超過100英里的車型。


事實上,細數勞斯萊斯40/50 H.P. 車型在競速賽事中最輝煌的時刻,不得不提1913年於奧地利舉行的阿爾卑斯挑戰之旅(Alpine Trials)。由三輛Silver Ghost組成的「廠隊」和一輛私人賽車參賽,各車輛均進行了針對性調校,以滿足高速耐力賽事中所需的嚴苛要求。最終,勞斯萊斯斬獲了第一名和第三名的佳績。客戶隨即要求Silver Ghost配備同樣高度的性能,於是勞斯萊斯推出了參賽車型的量產版本,綽號為「阿爾卑斯之鷹」的Continental。隨後,勞斯萊斯Continental在首屆西班牙大獎賽上取得了里程碑式的勝利,由勞斯萊斯新任命的西班牙代理商Don Carlos de Salamanca駕駛,並以3分鐘的優勢奪冠,幫助勞斯萊斯進入長期被法國品牌佔據的西班牙市場。

這些無懈可擊的表現,再加上Silver Ghost車名所喻示的靜謐、平穩的駕駛特性,確保了該車型贏得「世界上最好的汽車」的美譽。Silver Ghost為勞斯萊斯帶來了空前的商業成功,在1907年至1925年間,勞斯萊斯在英國共生產了6,173輛Silver Ghost,並在位於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Springfield Massachusetts)的美國工廠生產了1,703輛。


由於生產週期較長,產量相對較大,Silver Ghost成為勞斯萊斯早期車型中現存數量最多的車型之一。這種不為時光侵蝕的能力再次印證了Charles Royce優異的工程技術及品牌備受讚譽的製造品質。而更令人感到驚喜的是,其中一些車型至今仍能充分發揮其最初的卓越性能表現。2013年,47輛Silver Ghost(包括最初參賽車隊中的一輛賽車)再次駕駛了1913年阿爾卑斯挑戰之旅的1,800英里賽程;2021年,底盤編號1701的Silver Ghost則再次刷新了倫敦至愛丁堡挑戰賽的比賽紀錄;且如同110年前一樣,這輛Silver Ghost始終保持在最高擋位上風馳電掣。

Volvo 開始生產全電動 EX90 SUV

EX90 SOP Hero


Volvo 宣布,位於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附近的工廠已經開始生產Volvo全新的電動旗艦 SUV – EX90,首批車主預計將在今年下半年收到他們的新車。EX90 不僅擴展了Volvo全電動車型的產品線,還代表著公司的一個重大變革。這是首款由核心計算技術驅動的 Volvo 汽車,這項技術開啟了汽車安全的新時代。第一輛為客戶準備的 EX90 從查爾斯頓生產線下線,是一輛引人注目的丹寧藍色車型,預計今年晚些時候交付給美國的一位客戶。


EX90 基於Volvo下一代的全電動技術平台,純電續航里程可達 600 公里。EX90 被設計為迄今最安全的 Volvo 汽車,採用最新的主動與被動安全技術和軟件,配備廣泛的感測器套件。EX90 深植於Volvo的斯堪的納維亞設計理念,具備現代化比例,提升安全性、效率和美觀度。其真實的七座配置,使其成為全家出行的完美伴侶,空間充足,靈活舒適。


EX90 配備強大的核心系統,始終保持連接,並可以通過軟件更新不斷改進。這些更新由Volvo的軟件工程師提供,利用 AI 和實時數據收集技術完成。EX90 是Volvo全球工程能力的見證,重申Volvo在汽車行業技術變革中的領導地位。

看到 Volvo 不斷追求創新和安全,實在令人鼓舞。EX90 不僅在續航能力上達到新的高度,更在安全性和舒適度上樹立了新標杆。對我來說,這不僅是一輛車,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宣言。期待未來能親自試駕這款全新的電動旗艦 SUV,感受 Volvo 帶來的無限可能性。

BYD 品牌價值超過 100 億美元


作為一家在汽車、軌道交通、新能源和電子四大行業中運營的全球性公司,BYD在六大洲建立了戰略佈局。2023年,BYD的汽車銷量超過302萬輛,出口同比增長334%。截至目前,BYD已售出超過760萬輛新能源車。BYD 堅信長期發展的重要性,持續打造受人尊敬的全球品牌。今年,BYD成為UEFA EURO 2024 的官方合作夥伴,以及南美洲CONMEBOL Copa América 2024™的區域合作夥伴。此外,BYD推出了第五代DM(雙模)技術,擁有世界領先的性能。BYD認為,這些努力將引領其走向國際成功,這體現在其近二十年來對新能源技術的投入、對龍舟成為奧運項目的支持以及對年輕中國足球人才的培養。

在乘用車領域,BYD的國際化步伐穩健而堅定。截至今年五月,BYD的新能源乘用車已進入77個國家和地區,包括巴西、德國、日本和泰國,深受全球消費者的喜愛。為應對國際市場需求,BYD不斷提升其環保智能的國際物流系統。今年一月,其首艘滾裝貨輪“EXPLORER NO.1”的首航,彰顯了BYD對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承諾,並支持品牌的全球擴展。

Kantar BrandZ是全球最大的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品牌估值系統,提供權威的全球品牌排名和分析,利用全面的消費者洞察和獨特的品牌估值方法。今年,BYD再次進入BrandZ全球十大汽車品牌,突顯了其獲得的全球消費者認可和信任。BYD堅持以技術和創新為主導的發展理念,致力於推出更多高質量、高性能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為全球提供更綠色、更智能的出行體驗。

個人感言:BYD的成功並非偶然,這是多年來堅持技術創新和全球佈局的結果。作為汽車愛好者,我對於BYD在國際市場的崛起感到十分振奮。看著一個中國品牌能在全球舞台上嶄露頭角,這不僅是BYD的榮耀,也是中國汽車工業的驕傲。期待未來BYD能帶來更多驚喜,為我們的出行方式帶來更多可能性。

比亞迪的探索者1號在巴西靠岸


比亞迪專門的滾裝船(ro-ro)- 探索者1號首次在美洲靠岸,停泊於巴西蘇阿佩港。探索者1號早在一月於中國煙台港交付,此次抵達強化了比亞迪在全球範圍內推動環保物流的承諾。這艘先進的探索者1號配備尖端導航技術,第二次航行便完成了從中國到巴西為期27天的跨洲旅程。探索者1號長達199.9米,能夠攜帶多達7,000輛車,進一步提升比亞迪滿足國際需求的能力。

比亞迪巴西總裁Tyler Li強調公司對綠色解決方案的承諾,他表示:「我們相信在所有綠色出行解決方案中維持可持續性和技術是可能的,我們越來越致力於加強生態和智能國際物流的發展。巴西無疑是我們最大的賭注之一,無論從哪個角度看。」


這次歷史性的靠岸,蘇阿佩港迎來了史上最大的一批汽車運輸,帶來了5,459輛車,以應對對比亞迪新能源車型不斷增長的國內需求。反映出巴西人對清潔能源汽車的熱情,比亞迪僅在今年前五個月就已經錄得超過25,500輛車的登記,相比2023年全年17,900輛的登記數字,增長了43%。

今年四月,比亞迪在巴西所有汽車製造商中排名上升至第九位,根據Fenabrave(全國機動車分銷聯合會)的數據,這標誌著該品牌在國內汽車市場的快速崛起。比亞迪探索者1號在巴西的標誌性抵達,不僅加強了其在巴西市場的存在感,還為未來更加清潔、綠色的交通鋪平了道路。目前,比亞迪的新能源足跡遍及全球超過80個國家和地區,不斷推動全球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

看到比亞迪在全球市場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在巴西這樣的重要市場取得這麼大的成績,真是讓人感到驕傲。新能源車的未來無限,我也希望香港能夠多引入這些環保汽車,為我們的城市帶來更多清潔的空氣。每次看到這樣的新聞,我都更加堅定地相信,未來汽車市場一定是屬於新能源車的!希望大家也能和我一樣,支持這個大方向,共同推動綠色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