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 C
Hong Kong
Friday, May 2, 2025
主頁 博客 頁面 232

大改款 Mazda6 將 2022 年推出


Mazda6 多次傳出大改款的消息,如今終於落實在 2022 年第三季推出。根據現時的資料所知,大改款 Mazda6 將會使用 2017 年東京車展 RX-Vision Coupe Concept 為基礎,採用後輪驅動平台打造,因此外觀造則將會更加流線和銳利化。動力系統使用與 Toyota 共同開發的 3.0 公升 Skyactiv-X 引擎,可輸出 345 匹馬力,還有 48V 輕混能系統能夠提供額外動力。

文:Issac.C

Mercedes-Benz GLC 300 4MATIC 誠意十足的小改款


平治 GLC 在香港都推出了好幾年時間,來到 2020 年同級車中仍是最好賣之一,它的體積、空間和實用性之高,正是大多數香港車主想要的需求,最新小改款終於抵港,車身設備有轉變,就連引擎動力都有提升,以一部小改款的車子來說,這部 GLC 算是誠意十足。


今次小改款 GLC,對於很多要等改款才肯買車換車的車主來說,應該是比較心急它的來臨,雖然是小改款,但是平治對它的提升也有不少。首先是外型設計,前後車燈都是新的設計,車頭每個燈組都有雙 L 組成的 LED 光環,車尾煞車燈也是光環式設計,讓人一看就知道是小改款。試駕車轉用了 AMG 版本的車頭閃爍面罩、前後運動化擾流,都令 GLC 運動感提升了不少。輪圈也由原本的 18 吋改為 19 吋。


車廂佈局是五座,後座的頭頂空間、腳部伸展都不錯,車頂還有雙天窗,大家買車最擔心最想要的 GLC 都有齊。試駕車車廂亦添加了 AMG 設備,車椅是紅黑雙色人造皮革包裹,軚盤是平底設計,上面有亦功能鍵和轉檔撥片。中控台有平治 MBUX 人工智能系統,駕駛席改用數碼錶板,基本設備都跟上現時潮流。中控台下方的置物空間可以添加手機無線充電板。尾箱部份,跟上代操作都是一樣,尾門有電動開關外,也加入車尾掃腳開門功能。尾箱有快捷鍵,可將兩邊後座翻平,提升載物空間。

貴為城市 SUV 最搶手的一員,今次走公路外還走了九龍區城市路段。第一個感覺是車廂寧靜度很不錯,若不是車廂外有很大型車子走過的話,車廂內可以保持到一個比較寧靜的環境,車子隔音表現不錯。在舒適模式時,車子控制感覺輕巧,會比較適合女仕。在運動或自定模式,可以將軚感調校得緊湊一點,油門反應也可以靈敏得多,我們可以視乎需要去自行調節。代理將輪圈換了 19 吋,行走城市不太平坦的路面時,車身感受到多一點路面感或跳動,是有助提升一點男仕比較喜歡的駕駛感,GLC 原本的設定就是以舒適為大前題,改了輪圈大小未有影響整體舒適性。走多彎山路時,車身不會有太大的傾側感,懸掛的設定可以用剛剛好來形容。


動力方面,來港的 GLC 300 4MATIC 的引擎是換了新版本,雖然同樣是 2.0 公升直四 Turbo 引擎,不過新車是加入了 48V EQ Boost(Mild-hybrid)混能系統輔助,為車子的動能回收和輸出作出幫助,令車子起步時的感覺爽一快點,同時為減輕油耗是有一定幫助。引擎規格方面,最大馬力 258 匹和 370 牛頓米扭力,引擎動力比舊款引擎是多了 13 匹,在消費者角度來說,新車只是小改款,都有新引擎放下來,其實是誠意十足。車子靜止起步時,加速感不錯,在公路加速超車時,油門反應合理,一般日常很夠用。

GLC 有 4MATIC 四驅外,也有 Active Brake Assist、 Active parking assist with PARKTRONIC 和 Blind Spot Assist 主動式安全輔助功能,去提升車外車內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性。整體而言,今代 GLC 小改可以用「完整版」來形容,如果你對汽車有一定要求,加上同級對手其實不多,大家選購 SUV 時會更易找到心頭好。


雙 L 組成的環型 LED 車頭燈,是今代 GLC 小改款的識別。


雙圈的 LED 車尾燈設計,呼應了車頭的設計。


代理借出的示範車用了紅黑色車廂佈局,為這部車添加了跑感和年青化感覺。


軚盤近代新款的佈局,即,有齊多功能按鍵、觸控鍵和轉檔撥片。



外表看似沒有什特別,其實已改為數碼化錶板,我們可以為錶板設為不同主題。


車子有 48V EQ Boost(Mild-hybrid)混能系統輔助,在錶板可以看到運作狀態。


中控台使用 10.25 吋觸控屏幕,內藏 MBUX 人工智能系統。


試駕車添加了手機無線充電板。


中控台控制以觸控板和功能鍵來完成操作。


駕駛模式除了舒適、運動外還有自定。


這部試駕車預設有齊 Active Brake Assist、 Active parking assist with PARKTRONIC 和 Blind Spot Assist 主動式安全輔助功能。



GLC 的車廂空間向來不錯,再有雙天窗設備,有助提升車廂入光量和開揚感。



尾箱有快捷鍵可以將後座翻平,輕鬆提升後座空間。


尾箱地台下面仍有儲物格,放入簡單工具絕對無問題。


小改款的 GLC 300 動力都有輕微提升,由 245 匹提升至 258 匹,日常用其實分別不大,在消費者角度看,心理上是拿了多一點東西到手。

試駕車額外添加配置表
配套套餐 1
Smartphone integration
Ambient lighting
Wireless charging
connection via Bluetooth
需額外添加 $7500(未連稅)

配套套餐 2
AMG line interior
AMG line exterior
Dashboard and door beltlines in ARTICO man-made leather
需額外添加 $25,000(未連稅)

基本規格
引擎設計:直列四缸渦輪增壓引擎
排氣量:1,991cc
最大馬力:258 匹 / 5,800-6,100 轉時
最大扭力:370 牛頓米 / 1,800-4,000 轉時
波箱設計:9 前速 9G-TRONIC 自動波箱
體積:4,658 X 1,890 X 1,644mm
重量:1,805kg

詳盡規格表

售價:HK$559,000 起
網址:http://www.mercedes-benz.com.hk/
查詢:2895 7339(Zung Fu Company)

文、攝:Teddy Leung 太迪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影片】Hyundai Veloster N 追加 8 速波箱 DCT


Hyundai 釋出預告 Veloster N 影片,在影片中看到正在甩尾的 Veloster N 有著簡短的文字描述,加上「#HyundaiN #2020VelosterN #DCT」的 hashtag,外界推出 Veloster N 將新增 8 速 DCT 波箱,令到這款N車更親民和容易駕駛,同時亦帶來更出色的加速表現。

文:Issac.C

Toyota 大改款 Sienta 車廂變大


最近有傳言指 Toyota 大改款 Sienta 將會在明年中發表大改款車型。預計新車的外觀造型將會維持 Keen Look 家族設計,但原本偏向可愛的風格則會變得更銳利化帶來更強的跑感。另外,車身尺碼將會變得,令到車廂表現更加出色。動力系統方面,相信會使用新一代 Yaris 的 1.5 公升自然吸氣引擎或 1.5 公升混能車型。

文:Issac.C

BMW 註冊 X8 車名 純電 7 系命名為 i7


BMW 在 2018 年 5 月時曾經註冊了「X8」專利車名,早前再向德國註冊「X8 M」的車名,另外外界推測 X8 車系十分有機會在 2022 年推出,而高性能版 X8 M 則會在 2023 年現身。現時有傳聞指 X8 M 很可能使用 X6 M 的 4.4 公升 V8 雙渦輪增壓引擎及 8 速 M Steptronic 波箱,可輸出至少 600 匹馬力;甚至會推出混能車型,馬力可達 700 匹以上。另外,旗艦房車 7 Series 有最新消息,新一代 7 Series 除了混能車型後,亦確定將會推出純電車型 i7,預計使用 120kWh 電池組,可達 600 公里以上的續航距離,最快將於 2022 年推出。

文:Issac.C

Lexus 小改款 IS 10月推出


Lexus 10 月將會推出小改款 IS,外觀造型的頭燈與尾燈組會更新至最新的家族化風格。車廂內的中控台螢幕將會變得更大。小改款的重點落於推出 5.0 公升 V8 自然吸氣引擎,可輸出 467 匹馬力及 53.7kgm 扭力,能夠帶來更凶猛的表現。至於原有的 2.0 公升渦輪及 3.5 公升 V6 引擎則繼續保留。

文:Issac.C

Toyota 全新「Corolla Cross」明年第二季推出


Toyota 傳出將會推出一款「All New CUV」,定位C-HR 和 RAV4 之間,有指新車為傳言已久的 Corolla Cross。據了解,新車採用 TNGA GA-C 平台打造,車身尺碼比 C-HR 略大,外觀更強調 SUV 氣息,主要對手為 Mazda CX-30 和 Ford Focus Active。動力系統估計使用 2.0 公升 Dynamic Force 自然吸氣引擎及四輪驅動系統。新車最快將於明年第二季推出。

文:Issac.C

Dyson Lightcycle Morph 四合一照明燈 $4,980 元起


Dyson在香港正式推出全新的Dyson Lightcycle Morph 照明燈系列,有枱燈及座地燈兩款產品選擇。兩款產品均提供4種照明功能,用戶可透過連結Dyson Link 應用程式,根據個人需求智能調節輸出光源,實現個人化照明。Dyson一直致力解決備受忽略的日常產品設計問題,以先進科技不斷提升產品性能,改善生活質素,Dyson Lightcycle Morph照明燈系列正體現Dyson創新的理念。


「Morph」具備多變的意涵,反映Dyson新一代照明燈的使命,透過提供多元照明功能與應用模式,切合用戶於日常生活中不同場境的照明需要。Dyson Lightcycle Morph 照明燈以日光為靈感,沿用前一代燈具系列的核心科技,並加以改善,保留智能日光追蹤功能、智能光學燈頭、熱管冷卻科技、自動調節等頂尖技術,並增加燈頭、燈臂和燈柱主桿均可獨立旋轉 360 度的靈活設計。在室內任何角落,照明燈都能透過4 種獨特照明模式 — 工作照明、背景照明、功能照明以及環境照明,全天候享受理想光線。


Dyson Lightcycle Morph透過多種不同模式,重現日光的重要特性,燈具基於時間、日期及地理資訊系統(GPS)等技術,運用獨特運算法計算所在的特定位置,及其變化的日光色溫和亮度。Dyson的工程師團隊搜集了超過 100 萬次自然日光環境的測量數據,選取資料對軟件進行驗證,並透過 3 顆暖光 LED 和 3 顆冷光 LED 調節色溫與亮度,為用戶提供適時適地的理想照明。

Dyson Lightcycle Morph 照明燈提供以下 4 種照明功能:
– 工作照明:針對用戶工作及化妝等精細任務的需求,提供強勁、專注的優質照明,以及改善視覺呈現效果。
– 背景照明:智能光學燈頭可 360 度自由旋轉,透過牆面、地面及天花板的反射,營造柔和背景光。
– 功能照明:以高品質照明突出展示藝術品、色彩及裝飾性細節。
– 環境照明:透過主桿投射舒適橙光,減少藍光[7],特別適合在夜間營造令人放鬆的光暈。

透過Dyson Lightcycle Morph 主桿設計可以看出,除功能外,產品的外觀同樣重要。在產品設計的過程中,外觀與功能這兩大要素是相輔相成的。Dyson Lightcycle Morph™ 照明燈的主桿採用獨特的鋁聚碳酸酯複合材料打造而成,座地款上下共有 16,740 個透光孔,而枱燈款則有4,950個透光孔。


Dyson Lightcycle Morph 照明燈的燈柱上裝有可獨立旋轉 360 度的智能光學燈頭。主桿型材的厚度僅為 0.7 毫米,採用鋁擠壓工藝打造而成,在卓越的抗衝擊性與透光性之間達成理想的平衡狀態。微透光孔營造柔和漸變的照明效果;鋁管內表面則具高反射性,目的在確保光線沿著燈柱上下進行高效傳播。兩根超細芯線貫穿燈柱中心,帶來近乎透明的視覺效果。芯線緊固於燈柱兩端,既能為燈頭穩定供電,且不會阻擋光線傳播,為燈柱帶來 360 度無干擾的通透照明。


在氣氛照明模式下,燈柱投射溫暖柔和的橙色燈光,夜間使用更能進一步減少藍光,讓心情更加舒適與放鬆。底座的橙光濾鏡亦讓光線變得更加溫暖,色溫由2,700 K(開爾文溫標/ 絕對溫標,為溫度的計量單位)降至1,800 K,營造自然燭光的效果。

照明品質為再現日光特性的重要關鍵,Dyson以精湛的科技技術,研發出讓照明品質保持穩定的方法。Dyson獨有的熱管技術能夠持續且無耗能的冷卻LED,保持照明品質長達60年,用戶無需擔心燈具的照明品質隨著時間推移而衰減。


全新Dyson Lightcycle Morph 照明燈系列提供枱燈(建議售價港幣4,980元)、及座地燈(建議售價港幣6,580元)兩款產品選擇,並提供全黑、銀白兩種顏色樣式。由4月2日(即日)起正式在Dyson Online Store(https://shop.dyson.hk/zh-HK/)及各大認可零售商開始發售。

LG UltraGear 遊戲顯示屏最高可達 160Hz 刷新率


LG誠意之作 LG 34GN850為同系列屏幕的升級版,除擁有34吋超廣闊高清弧形屏幕外,更兼容G-sync 及AMD FreeSyncTM技術以消除畫面撕裂及減少延遲。在畫面反應上,LG 34GN850的刷新率由144Hz超頻至160Hz,打造驚人的超快反應速度,使遊戲玩家可以更快看到下一幀移動動態,比對手更快速作出反應並輕鬆瞄準目標。LG 34GN850同時配備1ms(GtG)動態模式抑制技術,提供最小殘影和最快速的反應時間,保持畫面播放流暢,使玩家在激烈戰況中仍能清楚呈現快速移動的動態影像,在遊戲中佔盡先機。

畫質方面,LG 34GN850採用 Nano IPS螢幕,由原本支援sRGB 99%色域,改為採用98% DCI-P3更廣色域,比以往100% sRGB 更高出35%顏色範圍。更獲VESA Display HDR™ 400認證,能釋出光亮處更亮及完美黑暗的畫面,表達完美色彩對比度,呈現最接近真實世界的影像,展現完美精準遊戲色彩,讓玩家無論在哪個遊戲戰場上,都能感受到身處其中的逼真感。


作為電腦顯示屏的領先品牌,LG電子於今天同步推出27吋27GL850-B顯示屏,為不同電玩遊戲愛好者帶來適合自己的選擇。規格與性能同樣優異,採用4K Nano IPS屏幕配以1ms(GtG) 動態模式抑制技術,以及DCI-P3 98%色譜,展現完美、無延遲的畫面反應和超逼真畫面境像。LG 27GL850-B提供的144Hz刷新率,能帶來無殘影畫面,HDR10色彩技術則能強調光暗對比。性價比高的LG 27GL850-B絕對是入門級遊戲玩家的不二之選。

法拉利 Roma 及 F8 Tributo 問鼎紅點大獎


法拉利憑藉SF90 Stradale車型榮獲蜚譽全球的2020年度紅點獎最高榮譽(Best of the Best),法拉利Roma及F8 Tributo車型亦雙雙奪得兩項紅點大獎。

這些榮譽進一步印證了由弗拉維奧·曼佐尼 (Flavio Manzoni) 領導的法拉利設計中心(Ferrari Styling Centre)所打造的作品受到廣泛認可。法拉利設計中心在賦予每輛躍馬跑車別具一格的設計特色的同時,彰顯植根於品牌基因中的「外觀與功能共生」的卓越理念。

自1955年設立以來,一年一度的紅點設計大獎是設計界最負盛名且最具影響力的獎項之一,向全球最傑出且獨具創新思維的設計師們予以表彰。2020年度紅點設計大獎頒獎典禮將於6月22日在德國埃森舉行。

自2015年至今,法拉利共計榮獲17項紅點大獎。在該獎項歷史上,尚未有其他汽車製造商創造過如此驕人的成績。迄今為止,連續六部躍馬車型榮膺紅點獎最高榮譽。在FXX-K、488 GTB、J50、法拉利Portofino和Monza SP1相繼獲獎後,SF90 Stradale也憑藉其卓越的創新設計問鼎此項大獎,盡顯法拉利巔峰性能超跑的非凡風範。

SF90 Stradale作為法拉利首款量產可外接充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開創了躍馬品牌歷史的嶄新篇章。該車型擁有全方位的極致表現,史無前例的強大性能是市場上任何其他量產車都無可比擬的。法拉利SF90 Stradale的最大輸出功率可達1000cv,重量功率比為1.57kg/cv。

Nissan X-Trail 設計圖曝光


Nissan X-Trail 向巴西專利局申請的 X-Trail 設計圖曝光,從圖中可見 X-Trail 外型造型有著家族式的 V-Motion 鬼面罩,頭尾燈組經過重新設計後更顯年輕,整體車身線條更緊湊和有運動感。動力系統方面預計將有 e-Power 節能和 1.5 公升渦輪引擎。大改款 X-Trail 最快將會在明年第一季推出。3

文:Issac.C

BMW X5 氫氣版 2022 年推出


BMW 宣佈 X5 將會新增與 Toyota 技術合作的 i Hydrogen NEXT 氫氣動力,新車型最快於 2022 年正式推出。氫氣動力預計可輸出 168 匹馬力,6kg 的氫氣只需 3 至 4 分鐘即可補充完成;除了氫氣動力外,更同時導入iX3 的第五代 eDrive 系統,令到新車的綜合馬力可達 374 匹。不過氫氣動力的續航力表現則沒有公佈。

文:Issac.C

Volkswagen 小改款 Tiguan 推出 GTE 車型


Volkswagen 2016 年美車展上發表 Tiguan GTE Active Concept 概念車,經過4年時間後終於要量產了。Volkswagen 將會今年底推出小改款,Tiguan GTE 估計可能與 Passat GTE 相同,採用可輸出 156 匹馬力的 1.4 公升 TSI 引擎,以及 113 匹電動馬達組成混能系統,綜合馬力可達 215 匹。13kWh 電池組的續航距離為 70 公里。另外,小改款Tiguan甚至有望出現 Tiguan R 高性能版本可輸出 300 匹馬力。

文:Issac.C

Mercedes-Benz S-Class 雙門及開篷車型 8 月停產?

Mercedes-Benz VISION EQS, IAA 2019, der VISION EQS zeigt einen Ausblick auf ein Konzept eines vollelektrischen Fahrzeugs der Luxusklasse. // Mercedes-Benz VISION EQS, IAA 2019, the VISION EQS provides an outlook on a concept for a fully-electric vehicle in the luxury class.

Mercedes-Benz 早前宣佈將精簡架構,把資源集中發展電動車,而預計將會明年推出的 EQS 旗艦電動車,因此傳出 S-Class 雙門 Coupe 及 Convertible 開篷將會銷售至 5 月,並於 8 月正式停產,騰出資源給 EQS,不過消息仍然未經官方證實。EQS 採用電動馬達可輸出 400 匹馬力,90kWh 鋰電池擁有 500 公里續航距離。

文:Issac.C

R 中的 R!ABT 爆改 RS7-R


2020 年 Audi 御用改裝公司 ABT 推出了 RS6、RS7、RS Q8 之後,一口氣再推兩部 RS 6 和 RS 7 的極致版本 RS6-R 和 RS7-R。當中 RS7-R 已成為 Formula E 車手 Daniel Abt 的座駕,令到這部車更加有話題性。


RS7-R 賣相非常之惡,車頭車尾的包圍都有很多翼仔加持,畫上紅線來突出這套氣動力套件,配在示範車銀灰色車後,跑化觀感極為強烈。輪圈內側以紅色塗裝,入面是大型陶瓷碳纖維煞車碟和紅色卡鉗,整套輪圈特別得來亦很配襯。

車側沙板、駕駛艙中橋等位置中可以見到 1 of 125 的限量標誌,是用來紀念 Abt Sportsline 創廠已達 125 年。動力經過 ABT 大改,改寫電腦程序、換上更大渦輪增壓器和散熱器後,將這副 4.0L V8 引擎提升至 740 匹和 93.9 公斤米扭力。懸掛和防傾桿都作出了優化,務求車主有不一樣的駕駛感覺。

ABT RS7-R 圖片集

文:小肥

ABT 搶先小改 Volkswagen Golf 第八代


大家等了很久的 Volkswagen Golf 第八代即將推出,不過這款車多人改裝絕對是家常便飯,不大改也小改。德國御用改裝公司 ABT 搶先為 Golf 8 進行小改。ABT 這套 Package 有懸掛調低至 25-30mm,更貼地的 Golf 跑感更強,對走彎和操控性其實都有一定幫助。這次懸掛調校在原本 DCC 懸掛中一樣可以套用上去。大鈴薄軚不能少,225/40 R18 與 225/35 R19 之外,還有 235/30 R20 ABT Sport GR 配置。

相信 ABT 會有更多改裝套件推出,準備吸金。例如包圍、吸排、引擎提升等等。相信要等多一會兒才有新東西出爐。

文:小肥

Lexus 大改款 NX 預計明年第二季推出


Lexus 大改款 NX 最近有消息傳出將於明年第二季推出。新車的資料十分少,暫時只知使用最新 GA-K 底盤平台打造,預計車廂空間變得更加充裕,中控台很有能新增 14 吋超大型觸控螢幕及全新導航系統。動力系統方面估計會使用 2.0 公升渦輪引擎選擇及 2.5 公升混能系統。

文:Issac.C

Mitsubishi 小改款 Eclipse Cross 測試車露出


Mitsubishi 小改款 Eclipse Cross 進行測試被拍下照片,從照片看來車頭的變化不大,仍然使用現時的鬼面罩,但頭燈組就經過略為調整,還有更運動化的頭泵把;車尾變動較大,首先採用大型後窗,尾燈改為傳統設計。車廂方面,有指將會使用 7 吋觸控螢幕,還有換上更有質感的飾板和材料進行鋪設。動力系統則維持 1.5 公升渦輪增壓引擎可輸出 152 匹馬力,至於會否新增電動化系統則暫時未知。

文:Issac.C

Mercedes-AMG GLE 53 香港開售 $1,199,000 起


全新 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使用 435 匹馬力 3.0 公升直 6 引擎連 48V 科技,配備 AMG Performance 4MATIC+四驅系統和 AMG SPEEDSHIFT TCT 9G 九前速自動波箱作傳動。Mercedes-AMG GLE 53 香港開售 $1,199,000 起。新車擁有於 Affalterbach 研發的 AMG RIDE CONTROL+ 空氣懸掛系統,提升車身的敏捷度、中性彎路表現及更大抓著力。另一個重點功能是 AMG RIDE CONTROL+ 空氣懸掛系統,它是一套跑車風格的彈簧/避震器設置,以及可連續調節的避震 ADS+(Adaptive Damping System 可調避震系統),提升駕駛感和舒適性。


AMG GLE 53的心臟是直列 6 汽缸引擎,輸出高達 435 匹馬力及最高 520 牛噸米扭力。EQ Boost 起動-交流發電機短暫提供額外的 22 匹馬力,扭力則可 達到 250 牛頓米,亦能為 48 V 車上電力系統提供電源。EQ Boost 起動/交流發電機以強勁電動摩打結合啟動摩打以及發電機,安放 在引擎和波箱之間。這項創新技術,透過電動輔助壓縮器和排氣渦輪增壓 器進行智能充電,提升 AMG 車系的性能表現和駕駛動感的同時,減少油耗和排放。GLE 53 4MATIC+ 僅需 5.3 秒即可從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電子限制極速可達 250 公里/小時。


EQ Boost 起動/交流發電機亦能為 48 V 車上電力系統提供電源。這利用 DC/DC 轉換器為傳統的 12 V 系統供電。有賴 48 V 電池,車內整體電池容量增加,能夠向新功能供應更多電量,有更多電力可供使用。額外的優點:產生同等能量,只需現有傳統系統的四分之一。因此電線可以變得更幼更輕,直接節省燃油。目前 12 V 系統用於燈光、駕駛艙、資訊版面和控制裝置。


GLE 53 4MATIC+ 已於 2020 年 4 月 7 日正式推出。

平治港島品牌中心 – 柴灣嘉業街 60 號 – 電話:2895 7339
平治九龍品牌中心 – 紅磡寶來街 50 號 – 電話:2764 9619

Mercedes-AMG GLE 53 圖片集

Mazda CX-30 高一級順滑


變面中的萬事得,憑我們剛剛測試過的全新 Mazda3 展示最新一輪成熟化的「KODO」(魂動)外形和層疊式錶板設計,繼而採納此主題的第二個車系是這個世人沒有聽過的名字:CX-30,車子是一介乎 CX-3 和 CX-5 的全新中小形加高房車,嫌前者太細、後者太大的話現在可以有多一個選擇,香港賣的 2.0 High 和 2.0 i-Plus 兩個型號售價 26 至 30 萬元。 


像將斜尾轎跑車升高後、下身循例有越野式黑膠包圍和輪拱的 CX-30,一貫全球奉行的混種高身房車暨 SUV 的模樣。新版本「KODO」外形設計是參照 2017 年東京車展中展出的 Vision Coupe 概念車而來,車身線條仿照日本書法的一撇一捺,棄除車身摺線而以曲線來反映周遭光線。我們會形容它似 CX-5 的「正經」,多於 CX-3 的「玩味」。車身顏色與新 Mazda3 Fastback 一樣有新出的 Polymetal Grey Metallic 金屬灰,像圖中的 Soul Red Crystal 紅色要加 $8,000。 


與新 Mazda3 大同小異的車廂設計,錶板台有「翼形」的上層蓋著,中央屏幕從翼蓋的罅隙中棟起來,不對稱的左右兩邊,右邊集中是駕駛環境,左邊只有冷氣出風口和電鍍邊,設計者說是給乘客開揚和空曠的感覺。主要黑色的內籠,有啡色皮革物料襯托,用料和觀感與新 Mazda3 一樣偏向豐富和豪華,要厚的地方厚厚,要軟的地方軟軟,縫線漂亮。模樣與 Mazda3 一樣的前座,有護脊和平均分佈體重設計。同一個經改良的屏幕系統,反應更快,更易操作,有新的灰白字圖案。稱為「Two-wall Structure」的雙層地台,地毯與地板間留有藏氣空間來隔音,地毯背面的纖維亦根據不同區域有不同密度。車內設施有軚盤轉波撥片、Sport 模式制、HUD 投射儀錶、門邊格格、可趟前後的中央手枕、手枕內有雜物箱、60/40後座,尾箱內倒沒有彈低後排椅背的拉杆,i-Plus 型號的這部有可調校角度的電動尾門、天窗、Bose 12 喇叭音響,i-Activsense 輔助和安全系統包括有智能LED頭燈、前後自動煞車、LDWS(Lane Departure Warning)車道偏航警示和 LAS(Lane-keep Assist System)偏航扭軚輔助、用雷達跟車和跟速的 Mazda Radar Cruise Control、DAA(Driver Attention Alert)防瞌睡警示、360 度泊車鏡頭。


車子機械設計與 Mazda3 一樣,最新版本 Skyactiv-Vehicle Architecture 底盤,超高拉力鋼含量 30%,新 B 柱設計得更硬更輕;CX-30 在車門四周有更多隔音物料,車身邊緣更密封來隔音隔震。前支柱懸掛是改良設計,後懸掛是非獨立的扭力杆,球形的「杯士」令懸掛以預定的方向伸縮。車系在歐洲與 Mazda3 一樣有採用全新的 2.0 升 Skyactiv-X 16.3:1 高壓縮比 SPCCI(Spark Controlled Compression Ignition)火咀引導壓縮爆炸引擎,舊有的 2.0 升 Skyactiv-G 引擎新加 Cylinder deactivation 技術可兩汽缸行車,兩者都有 ISG(Belt-driven Integrated Starter Generator)皮帶帶動撻火器/發電機此微混能技術,可將減速時的動能轉化為電力供應電力系統,和輕輕在加速時提供摩打輔助。 

香港代理賣的 CX-30 則採用稍經改良的原有 Skyactiv-G 引擎,有改良活塞、改良噴油咀角度,有 165 匹 / 213 牛頓米輸出,車子當然明顯比我們剛試過的 Mazda3 1.5 好力 (我們說 Mazda3「急趕時較多需要拖低一個波段來推高轉數催谷一下」),轉數全段也比較順滑(Mazda3「被催谷下的引擎聲浪可視為嘈雜,也可視為跑格」)。駕駛中可玩的,有同一個「Drive Selection」按鈕來改變引擎/波箱的「Normal」和「Sport」反應、頗宗用的LDWS和LAS跟線系統,或是推盡它時感受一下新加出彎自動夾外brake幫車抝直的GVC–Plus自動控制引擎輸出系統在我們正常入彎收油、定油過彎、加油出彎間也說不清有否運作,只知車子在高身房車一般不會太的高速度下甩頭跣出,跣時倒有不錯預知性和容易受控。在所說的多樣隔音隔震設施下,車子在正常日式房車浮浮的懸掛下,有我們預期中、但同樣喜出望外的高質乘坐感受。


模樣與 Mazda3 一樣的前座,有護脊和平均分佈體重設計。


不對稱的錶板,右邊集中是駕駛環境,左邊只有冷氣出風口和電鍍邊,給乘客開揚和空曠的感覺。


CX-30 是一介乎 CX-3 和 CX-5 的全新中小形加高房車,嫌前者太細、後者太大的話現在可以有多一個選擇。


最新版本 Skyactiv-Vehicle Architecture 底盤,超高拉力鋼含量 30%,新 B 柱設計得更硬更輕。


稍經改良的原有 Skyactiv-G 引擎,有改良活塞、改良噴油咀角度,有 165 匹 / 213 牛頓米輸出。


車子明顯比我們剛試過的 Mazda3 1.5 好力,轉數全段也比較順滑。


同一個「Drive Selection」按鈕,可改變引擎/波箱的「Normal」和「Sport」反應。


i-Activsense 系統包括有前後自動煞車、LDWS 車道偏航警示和 LAS 偏航扭軚輔助、DAA 防瞌睡警示。


車子在正常日式房車浮浮的懸掛下,有我們預期中、但同樣喜出望外的高質乘坐感受。

基本規格
引擎設計:直四汽缸引擎
排氣量:1,998cc
最大馬力:165 匹 / 6,000 轉時
最大扭力:213 牛頓米 / 4,000 轉時
波箱設計:6 前速自動波箱
體積:4,395 X 1,795 X 1,540mm

詳盡規格表

售價:HK$299,990 起
網址:http://www.mazda.com.hk/
查詢:3768 4888(Vang Iek Motors (HK) Limited)

文、攝:James Chan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