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C
Hong Kong
Wednesday, September 10, 2025
主頁 博客 頁面 256

【影片】全新林寶堅尼限量版 V12 頂級跑車試跑預告片發布


林寶堅尼Squadra Corse賽事運動部門研發的全新賽道版頂級跑車(hypercar)在數週前進行了首次試跑。這台由Squadra Corse賽事運動部門旗下Centro Stile設計中心所研發的限量版車型,將搭載動力為830匹馬力的6.5升自然吸氣式V12引擎。


這台由Squadra Corse部門研發的頂級跑車擁有多處與林寶堅尼常規車型顯著不同的設計。新車擁有大尺寸尾翼和車頂進氣口,並在賽車專用發動機蓋上設有雙進氣口。鋁製前車架和碳纖維單體車殼使這台頂級跑車達到最高安全標準,而革新性自鎖差速器則賦予其更卓越的賽道操控性能。

全新林寶堅尼限量版V12頂級跑車計劃在2020年夏季進行全球首次展出。

Volkswagen 首款高性能電動車 ID.4 GTX


在上年 12 月時曾表示 Volkswagen 將會推出高性能電動車 GTX,如今,終於可以確認首款 GTX 車型將會是早前才發佈的 ID.4。ID.4 配備雙電動馬達,標準車型可輸出 302 匹馬力及 45.9kgm 扭力,可提供最大 500 公里續航力。根據 Volkswagen 技術負責人 Matthias Rabe 所指,ID.4 GTX 將會擁有出色的操控,能夠輕鬆做出甩尾動作,性能方面亦會有大大提升。

文:Issac.C

Suzuki Jimny 五門將在 2021 推出市場?!不過是泰國生產


Suzuki 的 Jimny 對於很多越野車迷來說,是一個入門最低的門檻,過去到現在都多人玩,也是經典小車之一。外媒《Autocar India》爆料 Suzuki 將於 2021 年推出更加實用的五門版本。

五門版車身會大西口,長度為 3,645mm、寬度為 1,645mm、高度為 1,720mm,軸距則是 2,250mm,離地高度為 210mm。基本車架設計一樣,會有「X member」強化設計,使用縱置引擎、四驅或後輪驅動設計。不過這部五門版將在泰國生產,未知會否影響大家對它的興趣?

文:小肥

The new Audi A3 Sportback 四款型號正式發布


德國 Audi 今日正式發布 A3 Sportback 揭背小車,第四代的它更加運動化,車頭車尾擁有硬朗線條,套用在這部車令人討好。車頭燈繼續是令人醒神的 Matrix LED 款式,不論是日間或放間都有一份攝人的力量。今次 Audi 首次使用再生 PET 物料製造座墊,為環保多出一分力。

A3 Sportback 的車廂變得科技感更強烈,在佈局、線條、用料配合下,都很適合年輕一群。Plus 版本的 Package 用上 12.3 吋 Audi virtual cockpit,可顯示更多資訊和不同畫面設計,這套錶版其實在過往中級高級車已出現過。中控台支援 Apple CarPlay 或 Android Auto 方便駕駛者連接手機,使用自己的 App 或聽自己的音響。


今次新車有四個版本,兩個 TFSI 和兩個 TDI。電油版本方面,使用直四 1.5 TFSI,可輸出 150 匹馬力和 250 牛頓米扭力。前輪推動、手動波傳動配 16 吋輪圈。另一部是 MHEV 版本,動力輸出一樣,加多一套 48V 微混能作動力輸出和回收。同樣是前輪推動,波箱配 7 速 S tronic 波傳動。

The new Audi A3 Sportback 圖片集

文:太迪

Mazda 3 Sedan 1.5 給你很多「第一次」


傳統日本四門經濟房車在香港買少見少,本田 Civic、豐田 Corolla、日產 Sunny 等鬥個你死我活的年代不再,現年無論代理的產品策略和消費者口味都轉移至總之不是四門房車的混種加高或有尾或無尾或多人或混能汽車上,萬事得 323 至 Mazda3 是少數一直沒有消失於香港市場的產品,讓不俏開混種汽車的保守派依然有「正常」日系四門家庭房車作選擇。


近年甚麼都機械設計「Skyactiv 化」、「KODO」(Soul of Motion 魂動)外形的萬事得,這部全新第四代 Mazda3 是首部採用「KODO」主題再趨成熟和優雅化的新車(隨它推出的 CX-30 是第二部),其外形設計是參照 2015 年東京車展中展出的 RX-Vision 和 2017 年的 Vision Coupe 概念車而來,車子就像荷李活的長青演員在銀幕上沒見一排依然靚仔!


活像縮水 Mazda6 的新 Mazda3,車身體積比舊款稍長和低,輪距多 25mm;車身設計重點,有圓形低燈,四盞圓形尾燈,像很貼地的鬼面罩設計,車身棄除摺線而以曲線來反映周遭的光線,輪胎較貼輪拱。車系與以往一樣,有這部四門 Sedan 和斜尾 Fastback 兩款,四門款比後者長多 200mm,兩車只共用擋風玻璃和頭冚,其他都是各自的獨有車身;斜尾款有一新的 Polymetal Grey Metallic 金屬灰車身顏色,四門 Sedan 如要 Machine Grey Metallic 灰色要加 $6,000,Soul Red Crystal 紅色要加 $8,000。四門 Sedan 有 165 匹的 2.0 升「i-Plus」和測試的 120 匹 1.5 升「High」兩個型號,售價 $289,990 和 $249,990;只有 2.0 升「i-Plus」的 Fastback 同是 $289,990。


新 Mazda3 亦是首部採用最新版本 Skyactiv-Vehicle Architecture 底盤的車系,底盤高拉力鋼含量有 60%,超高拉力鋼含量由舊款的 3% 增加至 30%。前支柱懸掛是改良設計,後懸掛由之前的多連杆改為新設計的非獨立扭力杆,球形的「杯士」令懸掛以預定的方向伸縮,部件增加硬度,新的幾何減少懸掛伸縮時要扭軚糾正的需要。稱為「Two-wall Structure」的雙層地台,地毯與地板間留有藏氣空間來隔音,地毯背面的纖維亦根據不同區域有不同密度。


同樣採用新一輪設計的車廂,用料更豐富和豪華化,如果你找來一位萬事得的工程師,他或許會花很大唇舌告訴你怎樣 A 柱改幼,給人更好視野。新的座椅如何對脊骨承托更佳,加長一倍的中央手枕與門邊手枕高度一樣,提高舒適感,中橋上的杯架改前,給你較易看到從而得到「爽」的感覺。腳踏與座椅的關係和坐姿更加自然,不同形式的鈕制配合不同用途,是引用認知心理學的做法,這些都是「不講不覺」的改善。而較明顯發覺得到的,是觀感確實豐富得多的層疊式錶板設計,中央屏幕藏在板塊的罅縫中,經改良的屏幕系統反應更快,更易操作,有新灰白字圖案,較靚的顯示有耗油量、i-ELOOP 系統充電圖的頁面。


新 Mazda3 肩負頗多「首次」,在「可持續 Zoom Zoom 2030」(Sustainable Zoom-Zoom 2030)的口號下,車系在歐洲市場有採用全新的 2.0 升 Skyactiv-X 16.3:1 高壓縮比引擎,其 SPCCI(Spark Controlled Compression Ignition)火咀引導壓縮爆炸技術,理論上能給電油引擎帶來接近柴油引擎的低耗油量;舊有的 2.0 升 Skyactiv-G 引擎亦新加 Cylinder Deactivation 技術可兩汽缸行車,兩引擎並首次有類似 Audi 的 ISG(Belt-driven Integrated Starter Generator)皮帶帶動撻火器/發電機此微混能技術,可將減速時的動能轉化為電力供應電力系統,和輕輕在加速時提供摩打輔助,不過香港代理賣的暫時是原有的 Skyactiv-G 引擎配搭,亦即所說的 165 匹 2.0 和這部 120 匹 1.5。 


印象中的 Mazda3 在同級中有偏向出色的隔音/隔震水準和寧靜程度,全新的這部也沒有兩樣,日系房車式的柔軟懸掛在扎扎實實的底架下浮過路面,行車感覺高質。120 匹 / 153 牛頓米輸出的這部,一般市內駕駛有 OK 的性能,急趕時則較多要拖低一個波段來推高轉數催谷一下,被催谷下的引擎聲浪可視為嘈雜,也可視為跑格。一向已是「Skyactiv 化」的 6 速自動波箱,轉波反應正正常常,有軚盤轉波制,拖波有少少「chok」。同樣設有的「Drive Selection」反應按鈕,可改變引擎/波箱的「Normal」和「Sport」反應。舊款在 2014 年小改時加入的 GVC(G-Vectoring Control)自動控制引擎輸出系統,新車又是第一部用上新版本 GVC–Plus 的車系,除了現有懂得幫你入彎收油、出彎加油的功能外,現有 Plus 版新增出彎時自動夾外 Brake,即幫車抝回直路以增加穩定性云云。之前試過裝有 GVC 的數部萬事得,我們都指出過其作用與一個順滑駕駛者正常入彎、出彎時右腳所做的沒有分別,所以很難說它的作用,GVC–Plus 也一樣,我們順著路勢回軚踩油出彎,也不知它有否夾外 Brake 幫我,只知車子在預期中不算高的速度響胎,甩起頭時頗易歸位。1.5 High 型號的安全和輔助系統不多,要 2.0 i-Plus 才有 i-Activsense 系統,包括有智能 LED 頭燈、前後自動煞車、LDWS(Lane Departure Warning)車道偏航警示和 LAS(Lane-keep Assist System)偏航輔助、智能 Cruise control、防衛瞌睡警示、360 度泊車鏡頭。


新一輪車廂設計,用料更豐富和豪華,層疊式錶板設計,中央屏幕藏在板塊的罅縫中。


同樣設有的 Drive Selection 反應按鈕,可改變引擎/波箱的 Normal 和 Sport 反應。


錶板設計比較平實,小了一份刺激觀感。


經改良的屏幕系統反應更快,更易操作,有新灰白字圖案。


新車使用新版本 Skyactiv-Vehicle Architecture 底盤,高拉力鋼含量有 60%,超高拉力鋼含量由舊款的 3% 增加至 30%。


前支柱懸掛是改良設計,球形的「杯士」令懸掛以預定的方向伸縮,部件增加硬度。


加長一倍的中央手枕與門邊手枕高度一樣,提高舒適感;新的座椅對脊骨承托更佳。


香港代理賣的暫時是原有的 Skyactiv-G 引擎配搭,有 165 匹 2.0 和這部 120 匹 1.5。

基本規格
引擎設計:直四汽缸引擎
排氣量:1,496cc
最大馬力:120 匹 / 6,000 轉時
最大扭力:153 牛頓米 / 4,000 轉時
波箱設計:6 前速自動波箱
體積:4,660 X 1,795 X 1,440mm

詳盡規格表

售價:HK$249,990 起
網址:http://www.mazda.com.hk/
查詢:3768 4888(Vang Iek Motors (HK) Limited)

文、攝:James Chan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Porsche 3D 列印技術製造賽車桶椅


Porsche 透過 3D 列印技術打來了 40 張桶型賽車座椅,以現有的運動座椅為基礎,在桶椅外殼與座椅縫面之間的中間層利用 3D 技術打造,以膨脹的聚丙烯(EPP)材質作為支撐,並採用 Racetex 透氣材料及開孔的設計,令乘客不能感到悶熱,還能根據喜好選擇軟、中和硬不同設定。Porsche 打算 5 月針對歐洲的 911、718 車主提供 40 張桶型賽車座椅,如果反應良好,將會在 2021 年成為 Porsche 的選配產品之一。

文:Issac.C

McLaren P1 後繼車預計 2024 年推出


McLaren 早前透露 P1 後繼車將會在 2024 年推出。2013 年推出的 P1 使用 3.8 公升 V8 雙渦輪增壓引擎及電動馬達組成 Hybrid 系統,可輸出 916 匹馬力。一直傳聞 P1 後繼車將會改用純電系統,但 McLaren 執行長 Mike Flewitt 表示電動車的充電時間對超跑來說是很大問題,例如 765LT,如果開到賽道駕駛 30 分鐘後,就要充電至隔天早上,所以認為推出純電超跑的時機仍然未到,所以 P1 後繼車將會使用 Hybrid 車。但由於英國將於 2035 年英國將全面禁止傳統燃油車及 Hybrid 車,因此 McLaren 將會與其他車廠請願,希望能夠將 Hybrid 車解禁。

文:Issac.C

Nissan 註冊全新廠徽及「Z」商標


Nissan 向英國、烏拉圭、智利及阿根廷等車註冊全新廠徽,新廠徽的設計十分簡潔,代表車廠希望能以更簡潔和俐落的造型展現品牌未來的新方向。另外,Nissan 還向加拿大政府註冊全新「Z」商標,即時有傳言指是為了推出 370Z 後繼車款作準備,而且新商標所用的字體和 1960~1970 年代的 Datsun 240Z 有少少相似,有可能代表 Nissan 新一代的 Z 車將會注入復古元素。動力系統方面估計將會 3.0 公升 V6 渦輪引擎,可輸出 400 匹馬力以上。

文:Issac.C

全新平治 GLB 250 4MATIC $499,800 起

Mercedes-AMG GLB 35 4MATIC, Mountaingrau, Leder Rough, bahiabraun, schwarz, Fünf-Sitzer; Kraftstoffverbrauch kombiniert: 7,6-7,5 l/100 km; CO2-Emissionen kombiniert: 173-171 g/km* // Mercedes-Benz GLB 220 d 4MATIC, galaxy blau, Ledernachbildung ARTICO nevagrau, schwarz; Kraftstoffverbrauch kombiniert: 5,5-5,3 l/100 km; CO2-Emissionen kombiniert: 146-138 g/km* Mercedes-AMG GLB 35 4MATIC, mountain gray metallic, Rough leather, leather Bahia brown, black, Five-seater; fuel consumption combined: 7.6-7.5 l/100 km; CO2 emissions combined: 173-171 g/km* // Mercedes-Benz GLB 220 d 4MATIC galaxy blue metallic, ARTICO man-made leather two-tone neva gray, black, Five-seater; fuel consumption combined: 5.5-5.3 l/100 km; CO2 emissions combined: 146-138 g/km*


目前平治每售出三輛汽車便有一輛是 SUV,而每四部亦有一部是輕巧車系。GLB 輕巧 SUV 正好融合了各最高銷量級別的成功要素。

GLB 推出後,平治輕巧車系達至八名成員:現有型號包括 A 系列、A 系列房車、長陣 A 系列、B 系列、CLA 轎跑車、CLA Shooting Brake 和 GLA。在 2018 年全球超過 609,000 顧客已購入了一輛平治的輕巧車系。自 A 系列於 1997 年推出以來,平治已在全球售出超過 650 萬輛輕巧房車。


GLB 是平治首款配備第三排座位的輕巧車系。這兩個獨立座位可為身高 1.68 米以下身型提供舒適空間。第三排座位的體貼裝備包括兩個杯架和左右各一的橡膠防滑儲物格及 USB 充電插頭。第三排椅背可以翻至尾箱水平,將尾箱平放空間延伸。


GLB 配備 4MATIC 全時間四驅系統連可變扭力分佈。這套運動型四驅系統容許駕駛者以 DYNAMIC SELECT 制,改變 4MATIC 的特性。四驅系統預設了三種設定,惟系統在任何模式下仍會按當時駕駛情況靈活改變。在正常情況下,選用”Eco/Comfort”時前後扭力分佈為 80:20,在”Sport”時為 70:30。在 off-road 模式時四驅離合器會鎖著中央差速器,並以 50:50 平均分佈。

Mercedes-Benz GLB 250 4MATIC 詳細規格

相關內容:新車試駕 Mercedes-Benz GLB

Hyundai 正式發表新一代 Elantra


Hyundai 發表新一代 Elantra 採用第三世代 K3 平台,車身尺碼為4676mmX1826mmX1415mm,軸距為 2720mm。外觀採用最新 Sensuous Sportiness 設計,擁有加長車頭及流線車身的四門房跑風格;車尾Parametric Dynamics的一貫式 H 型尾燈造型擁有極高辨識度。車廂方面,由數碼儀錶板 10.25 吋及相同尺吋的中控台大型觸控螢幕為主,配備無線充電座,可連接 Android Auto/Apple CarPlay。動力系統使用新一代 2.0 公升 MPI Atkinson Cycle 自然吸氣引擎,可輸出 147 匹馬力及18.1kgm 扭力;還有 1.6 公升自然吸氣引擎及 Hybrid 組成混能系統,可輸出綜合馬力 139 匹。

文:Issac.C

Hyundai IONIQ Hybrid 齊料小改款


2019 年環球經濟不好?大量新車在香港推出市場。2020 年受疫情影響?一樣有新車發布會,新車依舊一部接一部推出。年初先來一部 Kia Soul 電動車,之後緊接兩部 Hybrid 殺到香港,其中一部是 Hyundai IONIQ Hybrid。向來以 CP 值取勝的 Hyundai,繼續以「齊料」去吸引車主。


上一次試駕 IONIQ Hybrid 已經是 2016 年尾,數年後電動車車款多了,不過燃油車和混能車在香港都沒有被大量取代,反觀插電式混能車和混能車對行走長距離的車主來說,這些車在日常使用仍是比較安心,無需顧慮充電問題。今次 Hyundai 先推 Hybrid 版本 IONIQ,這種動力系統,對大家來說都比較熟悉,無需為充電而煩惱,對於香港大部份屋苑都未有充電站的時候,IONIQ Hybrid 更易被人受落。


韓國車設計緊貼歐洲風格、設備齊全已成近年大家對它們的評價。IONIQ Hybrid 今次小改款在外型設計仍有不少進化,首先車頭鬼面罩是網狀立體長格仔設計而成,在不同光影下會有明顯層次感顯露出來。格仔式設計車頭燈、雙垂直 LED 日行燈和 V 型車尾 LED 燈數樣新元素加在一起後,不難分辨小改在那裡。輪圈設計方面,這部車繼續用低風阻設計,目的為減輕油耗。


五座車廂佈置,跟過往一樣,不過駕駛艙部份轉變都有不少,首先是中控台換了 8 吋顯示屏,比起上一代大了很多。而且同時支援 Apple Car Play 和 Android Auto,即使這部車未有 GPS 系統,我們都可以使用手機 GPS 導航傳送到這個中控台之中。其他聽歌、手機電話連動功能當然都支援到。冷氣機控制板面跟中控台有一體化的設計,提升了高級感。中控台下方的小小置物空間是手機無線充電板。波棍左右兩邊的按鍵設計也有小小修改。軚盤沿用運動化 D 型設計,上面有齊功能鍵,後方有轉檔撥片。軚盤後面是全新的 7 吋 LCD 電子錶板,在 ECO 和 Sport 模式時,會在藍紅色主題互相切換到不同設計的畫面。

安全配備方面,IONIQ Hybrid 有 7 個安全氣袋,車道保持輔助、自動煞車系統和智能定速巡航。車架使用高鋼性鋼材製造,令強度提升了 53%。


IONIQ Hybrid 使用一台 1.6 公升 Kaapa GDI 引擎,連同 Hybrid 系統配合下,綜合輸出為 141 匹和 27 公斤米扭力。傅動使用 6 速雙離合波箱,在大多數 Hybrid 都是採用 CVT 波箱來看,這部車在低轉加速反應比起 CVT 波箱的車款來得好。雖然它不是 Sport 車款,但是軚向反應和油門反應都算靈活,Sport 模式加速反應會快一點,車身不算太重,車架有不錯的抗扭能力,加上重心不算高,走彎時的感覺還可以,對一部講求慳油的代步車來說,未至於是一部很悶的車。IONIQ Hybrid 的輕快感之外,筆者反而喜歡它擁有 4.4L 汽油走 100km 的成績,讓我們再打一個七折、八折,是 Hybrid 車作為代步車的重要元素。

同期香港市場還有豐田 C-HR Hybrid 推出到市場,兩車價格相近,究竟品牌名氣還是設備齊全對駕駛者來說比較重要,相信大家都想知道,以價論車 Hyundai IONIQ Hybrid 是取價合理,最後兩家公司會如何展開絕招吸引車主,現時剛開始未有太多動作,不過買車不是買棵菜,上車試一試,玩一玩車廂設備,看看那一部適合自己才下決定比較好。


小改鬼面罩立體感更強。


LED 頭尾燈已是 IONIQ 標準。


中控台是全新設計,跟冷氣控制整合在同一個板面。


新系統可以支持 Apple Car Play 和 Android Auto,車尾也有泊車鏡頭。


行車時我們可以看到整個引擎、馬達和電池的運作情況。


駕駛艙的中橋有不同型狀的置物空間。


車廂設有氣氛燈,是環保車愛用藍光。


7 吋錶板重新設計,同樣是數碼錶板,可因應不同模式而轉變畫面。


車道保持輔助、自動緊急煞車系統在同級日系車比較小見,IONIQ 在安全性方面略勝一點。


前座有電動調校功能,後座就有中央冷氣出風口。


尾箱夠大有 563 公升,是 IONIQ 賣點之一。


動力系統沒有改變,綜合輸出為 141 匹和 27 公斤米扭力。

基本規格
引擎設計:Hybrid 直四汽缸引擎
排氣量:1,580cc
最大馬力:105 匹 / 5,700 轉時,43.5 匹(摩打)
最大扭力:147 牛頓米 / 4,000 轉時,170 牛頓米(摩打)
波箱設計:6 速 DCT 雙離合器自動波箱
體積:4,470 X 1,820 X 1,450mm
重量:1,436kg

詳盡規格表

售價:HK$278,800 起
網址:http://www.hyundai.com.hk/
查詢:3428 8288(Zung Fu Company Limited)

文、攝:Teddy Leung 太迪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中國 Tesla Model 3 用舊晶片頂擋

OLYMPUS DIGITAL CAMERA


Tesla 上海工廠於 2020 年 2 月 10 日復工,AutoPilot 系統所需的HW3.0 晶片數量產能不足,令到部份 Model 3 Standard Range+ 新車先以 HW2.5 晶片代替,其後被大量車主發現後遭到投訴,Tesla 其後在官方微博發表道歉聲明,並表示將會免費為受影響的車主更換 HW3.0 晶片。Elon Musk 曾經表示,HW3.0 的圖像處理能力比 HW2.5 快 21 倍,因此對於駕駛體驗和安全性並沒有任何影響,因此車主無須擔心。

文:Issac.C

Toyota 86 GT Black Limited 限量 86 輛


Toyota 為 86 車系推出 GT Black Limited,棍波和自動波各自推出 43輛,總共 86 輛,現時接受網路預訂至 4 月 16 日截止。外觀方面參考 1980 年代的 AE86 GT-Apex Black Limited,採用黑色水晶面車身顏色,車尾有黑色擾流尾翼,還有 17 吋古銅色輪圈及紅色 Brembo 鮑魚。車廂佈局以黑色作為主調,副駕置物廂有著 86 Black Limited 金色字樣彰顯身份象徵。動力系統方面採用 2.0 公升直四自然吸氣引擎,棍波可輸出 207 匹馬力及 21.6kgm 扭力,自動波則是 200 匹及 20.9kgm 扭力。

文:Issac.C

Lotus 新一代 Esprit 明年亮相


Lotus 推出電動跑車 Evija 後,下一輛新作品終於有消息了。於 2004 年停產的中置跑車 Esprit,Lotus 計劃在明年推出後續車款!其實早於2010年的巴黎車展時 Lotus 就推出了 Esprit Concept 概念車,更打算於 2013 年時打算推出新一代 Esprit,可惜後來因為財務原因,因此計劃不得不擱置。如今,在吉利集團的大力支持下,Lotus 就決定重啟新一代 Esprit。有傳言指,新車將會採用雙座位設定,擁有更大量的置物容量;動力系統可能使用 3.5 公升 V6 引擎,再輔以 Volvo 的 Plug-in Hybrid 技術,估計馬力輸出可達到 500 匹。

注*圖為 2010 年 Esprit Concept
文:Issac.C

免費充電!BMW 歐洲推出 eDrive Zones 系統


BMW 目前擁有 330e、530e、745e、X1 xDrive25e、X3 xDrive30e 及等 PHEV 車型,如今在歐洲推出 eDrive Zones 系統,只要旗下 PHEV 車使用純電模式駛過歐洲 78 個城市的低排放或零排放地區時將可以獲得 BMW Points,如果用純電模式行經非低排放地區時更可獲得 2 倍點數,最終獲得的點數可以在 BMW 旗下充電站進行免費充電。

文:Issac.C

APEX AP-0 純電動概念跑車登場


APEX 3月13日於英國倫敦正式為全新純電動概念跑車AP-0揭開神秘面紗。廠方將全新哲學理念帶到跑車市場, 希望AP-0能夠將駕駛者與機械、工藝、創新、設計,以及嶄新的工程學融為一體。第一批生產期將於2022年第4季開始,價錢將由£150,000 (HK$1,500,000) (未包括當地稅項)。屆時將由駐英國的生產中心為全球的顧客運把AP-0送到府上,APEX亦由今天開始接受顧客預訂。AP-0充分展現出型態及功能於一身的藝術品,車頭空力部件的設計令氣流可以更順暢由車身前下方及前輪後方引導至車尾後方的擾流器,平地板設計就利用了地面效應的原理,將車身進一步壓向地面,有助提升轉向能力。


與此同時,車身中間位置放置了一組90kW座地式電池包,令AP-0淨重量只有1200kg。憑藉先進的驅動技術及驚人的輕量化設計,後輪驅動的AP-0由0-62英里(0-100公里) 加速只需2.3秒,極速更可提升至每小時190英里(306公里),突顯車輛的行駛軌跡。AP-0的驅動系統在整個設計及製造當中不僅在於能夠即時提供高性能力跑車應有的動力,更在效率和快速充電時間方面照顧周到。作為整部跑車的心臟,充滿電的電池續航力高達320英里(515公里)。


其實APEX AP-0的車身後方才是真正的設計重點。巨型而佔有主導地位的紅色尾燈讓人聯想到廠方的標誌,燈光由中間由左邊伸延到右邊,營造出巨大車尾的效果。配合擾流鰭片以及M型後擾流器,令外觀上更有霸氣。 現在照明時,尾燈會反射出現代城市一望無際的夜間劇院,同時也反映出品牌的技術實力。

而為了輕量化設計理念一致,AP-0備有簡單的內部裝飾,而兩張座椅高度僅高出地面180mm,並利用碳纖維複合材料製成。錶板方面採用光滑層面的物料設計,至於緊湊型的方向盤可以讓駕駛者擁有至高無上的控制權。


車輛底部的設計源於一級方程式的技術,也對AP-0的空氣動力學性能十分重要。車身離地距只有95mm,務求將車身緊貼地面。在沒有採用尾翼但同時引用地面效應原理底下,AP-0整體阻力減少,同時提供更大駕駛樂趣。平地板設計可以更順暢由車身前下方及前輪後方引導至車尾後方的擾流器,將車身進一步壓向地面,有助提升轉向能力。

APEX AP-0結合碳纖維複合材料製作的底盤及車身,以及專業製成的傳動系統,能提供出色的動力重量比, 也直接展現其加速力、最高的效率,以及競爭優勢。

AP-0備有最先進的全電動鋰離子電池 作為傳動來源,其90kWh電池組僅重550kg,能夠產生650bhp的峰值功率,在零轉速時也可提供扭力,而最高峰值扭力也高達580Nm。

憑藉先進的驅動技術及驚人的輕量化 設計,後輪驅動的AP-0由0-62英里加速只需2.3秒,極速更可提升至每小時190英里,突顯車輛的行駛軌跡。

Mercedes-AMG CLA 35 4MATIC 初級狂野


平治 A-Class 的四門小房車 CLA,第二代在 2019 年初推出,車子跟隨 CLS 及 A-Class 採用扁頭燈的「Sensual Purity」新一輪外形設計路向,車廂也當然跟 A-Class 一樣有個好看過睇路的闊玻璃雙屏幕彩色錶板,我們在昨年夏季測試過其 CLA 250 型號,這裡的一部是高性能 AMG 版本的 CLA 35 4MATIC,其機械規格、錶板顯示、反應系統等都與 A-Class 的 AMG A 35 4MATIC 完全一樣。


與 AMG A 35 共用的 2.0 升渦輪增壓引擎,是現有 A 和 CLA 250 採用的「M 260」引擎的進化版本,同有 CAMTRONIC 氣凸輪軸兩段可變升程控制、減磨擦的 CONICSHAPE 上窄下闊喇叭形汽缸壁、優化的直噴噴咀、電子控制洩壓閥、Twin-scroll 渦輪增壓器,平治並無列出其 AMG 化的地方,就是有 306 匹 400 牛頓米輸出。AMG Speedshift DCT 雙離合器自動波箱,有其配合發揮高性能表現的波牙比例。4MATIC 四驅系統由電子控制的多碟式離合器控制前後分動,可由淨前驅至 50:50 自動按需要改變。與舊款 AMG A 45 一樣的制動系統,前四活塞固定卡鉗,碟直徑 350mm,後單活塞浮動卡鉗,碟直徑 330mm。AMG 排氣系統,有活瓣改變聲浪。軚尺與車架連接特別緊固,加強軚感。底盤和懸掛改良處,車子與 A 35 一樣,引擎下方加裝用螺絲繫上的鋁板,底盤前方加有兩條撐杆來加強前軸幾何的準確性;前支柱懸掛,車子特有專用轉向鉸鍵(steering knuckle),後四連杆懸掛用 A 45 的 Wheel Carrier 和軸承。


車子內外的「AMG 化」地方,有黑色網格的鬼面罩,罩內有兩條橫間,「八」字翼的頭泵把,其實與普通 CLA 可配的 AMG Line 款一樣,不過 CLA 35 在左右風口特有「風兜」,頭冚的兩條 Powerdomes 拱紋 CLA 250 也有;裙腳特厚;尾箱蓋上的黑色尾翼,造型比一般唇邊長;尾泵把有新款 Diffuser,左右圓形喉咀;車子標準採用 18 吋輪圈,示範車則裝了 Optional 的 19 吋多柱款輪圈。


車廂內,座椅物料用人造皮混猄皮,前座連頭枕,紅色安全帶,處處紅色針線,冷氣出風口有紅色環裝飾;氣氛燈與A-Class一樣有64色。AMG版本平底軚盤,有電鍍轉波撥片,柱上同有「用捽的」兩粒觸感按鈕Touch Control Buttons來選擇中台屏幕和錶板內的各項顯示和功能;額外裝在柱下來改變反應模式的AMG Steering Wheel Buttons需加錢另購。錶版顯示主題,黑底白字的「Classis」、黑底黃字的「Sport」、只有車速和時鐘的簡的「Understated」都與普通 A-Class 和 CLA 的一樣,而 AMG 版特有的「Supersport」主題,其立體感的「時光隧道」圖案,在左、右旁以 Bar Graphs 顯示速度和轉數,中央圓錶可顯示波段、轉數、G-force 錶、谷氣壓力、馬力/扭力輸出等,與 A 35 一樣。


車子性能和駕駛感覺與A 35沒大分別,起步加速先經低轉的無甚扭力後話去便去,0-100km/h加速同需4.9秒,比A 35慢0.2,轉數紅線6,500轉,A 250是6,250轉,每腳踩油只出現很短暫的turbo lag,就是沒有更大數字AMG型號的狂大推背力;軚盤手感更加直接,懸掛稍硬,跑感充足。四驅系統平常以前輪驅動,出彎踩油頭輪遇有空轉,後輪隨即獲得動力,繼續向前爪地去。Dynamic Select反應系統,有「Slippery」、「Comfort」、「Sport」、「Sport +」和「Individual」5個模式;「Sport」轉「Sport +」後有響喉,拖波有補油,盡油加速有延遲噴油和點火所造成的「及及…」聲,沒有懸掛軟硬調校,要用需另購的Adaptive damping system電子控制吸震筒才有。透過穩定系統夾後內brake幫車抝入彎的「AMG Dynamics」程式,用「Slippery」和「Comfort」模式時會預設為夾得較少brake的「Basic」,「Sport」和「Sport +」自動變為夾得較多的「Advanced」,令車反應更嬌捷,更易入彎。「Individual」自定模式可改變引擎波/箱反應、手動或自動波、和「AMG Dynamics」的「Basic」或「Advanced」反應。作為入門級AMG「35」,車子正好給予那嫌普通CLA 250不夠快,但又怕AMG 45太快的人開。


尾箱蓋上的黑色尾翼,造型比一般唇邊長;尾泵把有新款 Diffuser,左右圓形喉咀。


AMG CLA 35 引擎有 306 匹 400 牛頓米輸出。


AMG CLA 35 有「八」字翼頭泵和左右風口有「風兜」。


車子標準採用 18 吋輪圈,示範車則裝了 Optional 的 19 吋多柱款。


座椅物料用人造皮混猄皮,前座連頭枕,有紅色安全帶。


Dynamic Select 反應系統沒有懸掛軟硬調校,要另購的 Adaptive Damping System 才有。

夾後內 Brake 幫車抝入彎的 AMG Dynamics 程式,「Basic」夾得較少,「Advanced」夾得較多,令車更易入彎。


AMG 版特有的「Supersport」主題,立體感的「時光隧道」圖案在左、右旁以 Bar Graphs 顯示速度和轉數。


黑底白字的「Classis」、黑底黃字的「Sport」、只有車速和時鐘的簡的「Understated」都與普通 A-Class 和 CLA 的一樣。


AMG 平底軚盤有電鍍轉波撥片,冷氣出風口有紅色環裝飾。

基本規格
引擎設計:直四汽缸渦輪增壓引擎
排氣量:1,991cc

最大馬力:306 匹 / 5,800 轉時
最大扭力:400 牛頓米 / 3,000-4,000 轉時
波箱設計:7 前速雙自動離合器波箱
體積:4,695 X 1,830 X 1,439mm

詳盡規格表

售價:約 $65 萬港元
網址:http://www.mercedes-benz.com.hk/
查詢:2895 7339(Zung Fu Company)

文、攝:James Chan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勞斯萊斯 Dawn Silver Bullet 典藏版車型亮相


Dawn Silver Bullet典藏版車型是對過去時光的頌揚,無論是過去令人陶醉的輝煌時刻,還是傷感動盪的艱辛時光。 現實中駕駛這款全新敞篷跑車猶如一顆銀色子彈,精准地穿越風景勝地,奔向遙遠的地方。
 
Dawn Silver Bullet典藏版車型的創作靈感源自於20世紀標誌性的開篷跑車——它們既稀有且迷人,是年輕與活力以及荷里活叛逆者的象徵。 Dawn Silver Bullet典藏版傳承了那段傳奇時光裡自由不羈的生活態度,以大膽、時代感的設計滿足了不拘泥常規、盡情享受人生的客戶群對座駕的訴求。
 

這款性感、優雅的典藏版車型全球僅限量發行50部。 作為一款高級定製力作,Dawn Silver Bullet典藏版進一步豐富了勞斯萊斯典藏版車型系列的產品陣容。
 
在充滿傳奇色彩的品牌歷史上,包括Silver Dawn在內的多款高級定製車型都曾採用銀色漆面。 Dawn Silver Bullet典藏版則採用全新超金屬銀色定製漆面 (Ultra-metallic Silver)。

 
該款典藏版車型的亮點之一是其別開生面的Aero Crowling設計,將原來的高肩式車身輪廓巧妙調整,突顯出速度感與氣勢。 銀色的中央脊柱讓車身設計融入內車艙,盡顯雙座跑車無與倫比的親密性與連繫感。 經蒸汽噴砂處理的鈦金屬裝飾著Aero Crowling擋風玻璃,映襯出車身輪廓的同時也巧妙地從色澤和形態上呼應了Silver Bullet的車型名稱。

Dawn Silver Bullet典藏版車型外部細節以深色為主調。深色的頭燈和前保險桿與銀色色調形成鮮明對比,盡顯力量與果敢風範,半拋光車輪上的銀色條紋則帶來了半透明的陰影效果。
 
Dawn Silver Bullet典藏版內部極具質感,用料精細,是真正的手工匠制奢華典範。 別致的開孔碳纖維儀錶盤以充滿現代時尚設計向駕駛者和乘客致意。 絎縫式的皮革包裹傳動軸通道,以20世紀獨特反叛時尚精神的皮夾克為設計靈感,美輪美奐的定製風格貫穿車艙中心。
 

Volkswagen Tiguan 推出 Coupe 車型?


最近流傳 Volkswagen Tiguan 將會推出 Coupe 車型,而且更在中國進行測試時被拍下間諜照片!據消息所知,偽裝車的外觀是以小改款 Tiguan 為基礎,配上 Coupe 車型般的車身線條,而且 Tiguan Coupe 更會有專屬的 LED 尾燈及尾翼,展現乾淨俐落的跑車風格。有指 Tiguan Coupe 將會命名 Tiguan X,不會只限中國售賣,未來將會向全球各地市場開放。

文:Issac.C

Volvo 計劃 2021 年推出司機監控系統

Volvo XC40 Recharge P8 AWD in Glacier Silver


Volvo 曾經致力希望能夠將車輛引致的路面意外發生減至最低,2021 年開始生產的新車最高時速將為限制在 180km/h。另外,計劃 2021 年提供安全 option 選擇,能夠在車廂安裝 2 個攝影鏡頭,分別位於 A 柱及車頂,專門用來監視司機的精神狀態,如果系統監測到司機的眼睛長時間離開路面,又或者持續性閉眼和低頭,以及一直沒有進行轉向操作,系統就會介入降低車速和發出警報,如果司機沒有任何反應甚至會把車輛完全停下及聯絡 Volvo On Call 救援服務。

文:Iss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