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 C
Hong Kong
Wednesday, May 14, 2025
主頁 博客 頁面 55

廣汽 AION Y Plus 智尊版正式香港發布


廣汽於香港第一集團中心九龍灣展廳舉辦了產品發布會,正式向香港市場推出全面升級的AION Y Plus智尊版。外觀方面,升級的18寸輪轂及電動尾門,讓車輛顏值再提升,更顯豪華大氣。L2級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包含自適應巡航控製、智能巡航輔助、前碰撞預警、主動製動輔助、交通擁堵輔助、車道偏離預警、車道保持輔助等,以智慧科技守護出行安全,助你輕松駕馭香港的復雜路況。在智能座艙方面,用戶可通過語音指令輕鬆實現導航、播放音樂及打開車窗等操作;配合手機APP可遠程控制空調系統,在炎熱夏天預先開啟空調,進入車內即刻享受清涼舒適。除了智能氛圍燈、手機無線充電、自動防眩目內後視鏡等產品細節外,AION Y Plus智尊版還針對香港家庭喜歡郊遊露營的用車需求,提供長達490KM的續航和220V對外放電功能,滿足家庭周末出遊需要,讓一家人出行無憂,不用到處尋找充電樁。其大空間設計不僅提供了舒適的乘坐體驗,還有充足的儲物空間,能輕松容納嬰兒車及一家大小的行李物品。


目前已在九龍灣、灣仔、沙田設有品牌展廳,實現銷售及服務渠道覆蓋港島、九龍及新界,年內將開設多家銷售展廳及售後服務中心。此次全新AION Y Plus智尊版強勢進入香港市場,是廣汽發力香港市場,加速拓展亞太新能源市場的重要一步。未來廣汽還將推出AION ES、第二代AION V、昊鉑HT、智電新能源E9等新能源車型,涵蓋SUV、轎車、MPV等多個細分市場,滿足香港消費者的多元化綠色出行需求。通過全面提升產品力、品牌力、營銷力和服務力,塑造“品質領先”、“科技創新”的全球品牌形象,廣汽將以香港為核心、輻射更廣泛的亞太市場,推動亞太地區新能源事業及可持續發展。


廣汽中國香港陳列室資料
九龍灣陳列室
九龍灣宏照道23號第一集團中心地下
電話: 2663 3000
營業時間:上午9時至晚上7時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

沙田陳列室
橫壆街1-15號沙田好運中心3樓3001-3002室
電話: 2663 2266
營業時間:上午9時至晚上7時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

灣仔陳列室
灣仔告士打道178號華懋世紀廣場地下
電話: 2663 0023
營業時間:上午9時至晚上7時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

平治香港科學園試駕日!折扣高達HK$287,500


由7月12至14日起一連三日,平治將一系列熱賣純電動車型號帶到香港科學園,精選現貨電動車售價優惠高達HK287,500²,而且可享10日特快交付,讓您在今個暑假開始享受平治豪華電動車出眾舒適性、高續航力的駕乘魅力!特快交付車款數量有限,賣一部少一部,請大家把握機會。

活動當日平治特別設置了平治兒童駕駛體驗區域,另外亦提供De’Longhi咖啡體驗,您可於現場品嚐到高品質咖啡。試駕活動名額有限,必需預約,大家已經可以立即登記。

活動詳情:
日期:2024年7月12至14日(星期五至日)
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7時
地點:香港科學園中庭長廊
查詢:2504 6140
了解更多: bit.ly/3zo39UD
網上預約¹:bit.ly/45RGXP4

展出及試駕型號:
•EQA 純電動輕巧SUV現貨售價由HK$433,600²起 或 每月由HK$4,788⁴起
•EQB 純電動7座SUV最新優惠價由HK$499,000³起 或 每月由HK$5,388⁴起
•EQE 純電動豪華房車現貨售價由HK$699,000²起 或 每月由HK$7,488⁴起
•EQE SUV純電動豪華SUV現貨售價由HK$759,000²起 或 每月由HK$8,188⁴起

¹必須預約,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²只適用於在2024年3月31日或之前已出牌之部分指定型號的電動車。現貨數量有限,售完即止。受其他條款及細則約束
³符合「一換一」計劃資格 ; 受條款及細則約束
⁴根據「星智選+」36個月合約期及車價25%的首期計算,並須通過梅賽德斯—奔馳財務之信貸審批,合約完結歸還汽車時須繳付合約尾款與保證車價之差價
-圖片只供參考

#ZFHK #ZungFu #MercedesBenz #ZFEvents #TestDrive #SciencePark #SpecialOffer #已出牌純電動車 #CAR1HK

Honda 在歐洲發布全新 Prelude Concept

HONDA MARKS 25 YEARS OF PIONEERING HYBRID SUCCESS WITH EUROPEAN DEBUT OF PRELUDE CONCEPT AS IT ANNOUNCES RETURN OF NAMEPLATE TO EUROPE


Honda慶祝混合動力技術25週年,在歐洲推出全新Prelude Concept,同時宣佈該車型將重返歐洲市場。這款Prelude Concept將於7月11日至14日在Goodwood速度節上首次公開亮相。自從去年在日本移動展上首次亮相以來,Prelude Concept以其完美結合駕駛樂趣和卓越效率的特點,展現了Honda對電氣化的長期承諾,並以時尚和動感的外觀包裝。原版Prelude於45年前首次登陸歐洲市場,作為五代高性能展示車型之一,直至2001年。新款Prelude將延續這一傳統,融合風格與優雅,同時搭載混合動力系統。


「Prelude」這個名字源自於音樂中的前奏曲,象徵著這款車型將引領Honda未來運動性能車型,帶給歐洲消費者「駕駛的樂趣」。Honda Motor的首席工程師兼大型項目領導Tomoyuki Yamagami表示:「全新Prelude不僅標誌著我們混合動力技術故事的新篇章,也是25年混合動力研發的成果。我們確保這款車型保持其『運動基因』,完美結合電氣化駕駛的效率和環保優勢,讓用戶享受駕駛樂趣,從日常生活中解放出來。」

「此外,Prelude展示了混合動力系統在Honda汽車電氣化戰略中的重要性,是實現我們在2040年前達到新車銷售100%為電動或氫燃料電池車承諾的關鍵一步。」


25年的混合動力技術成就
今年是Honda混合動力技術25週年,自1999年推出歐洲首款大規模生產的混合動力車型Insight coupe以來,Honda一直引領著汽油電力傳動技術的發展,推出一系列車型,幫助駕駛者順利、方便且經濟地過渡到電氣化未來。


隨著Insight的推出,Honda於2003年推出了Civic IMA,該車型搭載連續可變變速器(CVT)、1.3升i-VTEC四缸引擎和20馬力電動馬達,提高了燃油效率。七年後,CR-Z上市,結合了Honda獨特的IMA並聯混合動力系統與1.5升汽油引擎和手動變速器,實現了駕駛動態和燃油經濟性的理想平衡。

2011年,Jazz Hybrid憑藉Honda IMA混合動力系統的緊湊設計,繼續提供其以實用性著稱的「Magic Seats」和300升行李箱空間。五年後,NSX的問世將當時技術最先進的全輪驅動混合動力系統引入超跑市場。

如今,Honda的主流汽車系列已全面電氣化,包括Jazz、Civic、HR-V、ZR-V和CR-V都標配e:HEV動力系統。這些車型搭載先進的動力系統,在EV、混合動力和引擎驅動之間無縫切換,不需駕駛者操作,兼具卓越的易用性和駕駛體驗,並具有極具競爭力的效率和排放水平。


真的令人期待全新Prelude的到來。作為Honda的粉絲,我一直對他們的創新和技術充滿信心。Prelude的回歸,不僅喚起了許多老車迷的美好回憶,也讓我們看到Honda在電氣化道路上的堅定步伐。駕駛一輛既有運動性能又環保高效的車,無疑是一種愉快的享受。讓我們一起期待這款車的正式亮相吧!

F1 2024:咸美頓在銀石賽道創紀錄奪冠


在剛過去的星期日,咸美頓在銀石賽道的英國大獎賽中奪得了驚人的勝利。而他的隊友羅素則因水系統問題遺憾退賽。比賽開始時,羅素和咸美頓從前排出發,並在開場幾圈領先。然而,比賽進行到三分之一時,一場陣雨讓McLaren車隊取得領先。初期的陣雨過後,一場更大的降雨讓車隊需要換上中性胎。車隊雙車同時進站後,咸美頓重回第二位,羅素位於第四位。不幸的是,羅素戰車的液態系統出現問題,導致動力單元溫度上升,被迫退賽。


隨後,咸美頓成為車隊唯一的希望,車隊在轉回乾地胎的決策上表現出色,比領先的McLaren車手Lando Norris提早一圈進站,換上軟胎後重返賽道並領先。最終,咸美頓順利完成最後階段,贏得了他個人第九個英國大獎賽冠軍,創下紀錄。

這次勝利也讓咸美頓成為首位在16個賽季中贏得大獎賽的車手,並且是首位在300次參賽後贏得大獎賽的車手。此外,這是他連續第12次在英國大獎賽登上頒獎台,也是他第150次與Mercedes-AMG PETRONAS F1 Team共同登上頒獎台。

Lewis Hamilton 感言
「今天的勝利對我來說意義重大。能在銀石賽道的頒獎台上站在最高的位置,是一種無與倫比的榮譽。我依然心跳加速!我們在這裡有過很多美好的時光,而今天是最感動的一次勝利結束。這幾年來,對整個團隊來說都非常艱難。看到大家努力奮鬥,最終成功,真的讓人感動不已。我永遠感激這支團隊,感謝Mercedes和所有合作夥伴。能夠最終成功,是我記憶中最美好的感覺。

這場比賽非常艱難。變化的天氣條件讓比賽充滿挑戰。但我們保持冷靜,在關鍵時刻做出了正確的決策,轉回乾地胎的時機非常重要,讓我們重新奪回了領先位置,並最終贏得比賽。」

George Russell 感言
「我真的很沮喪。在退賽前大約10圈,我就看到了方向盤上的溫度警報。我們一直在與水系統問題作鬥爭,但最終還是沒能解決。不過,恭喜咸美頓和車隊,他今天的表現非常出色,這是一場完全應得的勝利。我們一直在努力幫助車隊改進車輛,看到這些努力得到了回報,感覺很棒。

今天的車感覺非常好。我們知道在這種天氣條件下,這將是一場漫長的比賽。當初雨下來時,我們有點掙扎,但我們找回了速度,如果不是水系統問題,我們本可以和咸美頓競爭到最後。儘管如此,這個週末對我們整個車隊來說是驚人的,我們可以為我們的成就感到自豪,並期待著夏休前的最後兩場比賽。」


這場英國大獎賽可謂跌宕起伏,從開局的領先到中途的困難,再到最後的逆轉,咸美頓和他的車隊展現了無比的毅力和智慧。雖然羅素·羅素因技術問題退賽,但他仍然展現出強大的實力。對於每一個F1車迷來說,這場比賽都是一次難忘的體驗。看到咸美頓在家鄉奪冠,真的讓人感受到賽車運動的魅力與激情。作為一個老牌車迷,每次看到這樣的賽事都會心潮澎湃。F1的世界總是充滿了變數和驚喜,這正是它吸引人的地方。期待下一場比賽,再次見證速度與激情的碰撞。

Toyota 榮獲 EcoCar Electrified Top 50「最具影響力混合動力車製造商」殊榮


在2024年EcoCar Electrified Top 50的年度評選中,Toyota被評為「最具影響力混合動力車製造商」,此評選旨在評估英國市場上最優秀的混合動力和電動車。

這一殊榮反映了Toyota在電動車技術領域的領導地位,自從超過四分之一世紀前推出全球首款大眾市場混合動力車Prius以來,Toyota已經銷售了超過2700萬輛電動車,據估計,這些車輛共減少了約1.76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為實現碳中和未來,Toyota採用了多路徑技術方法,確保盡可能多的人能夠通過可負擔和實用的出行選擇來減少碳足跡。這包括先進的混合動力、插電式混合動力、純電動和燃料電池電動動力系統,並同時開發氫能源和碳中和燃料,以最終實現車輛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小化甚至消除。

EcoCar編輯和出版人Iain Robertson讚揚了Prius的「突破性」成就,以及Toyota將混合動力技術擴展到「所有主要車型」的努力,包括Yaris、Yaris Cross、Corolla、全新Toyota C-HR和RAV4等車型。

他表示:「這些車型不僅環保,還為Toyota贏得了可靠性的良好聲譽,車主在可靠性調查中給予它們高度評價。」

Robertson還強調了Toyota提供的長達10年或100,000公里的保修計劃,這象徵著公司對客戶滿意度的「堅定承諾」。

他總結道:「所有這些因素使得我們毫無疑問地將最具影響力混合動力車製造商的稱號頒給Toyota。」

從Toyota的歷史來看,他們一直是混合動力技術的領跑者,特別是自Prius問世以來,Toyota以其可靠性和環保性贏得了全球車主的心。這次的獲獎再次證明了他們在環保和技術創新方面的領先地位。對於香港車主來說,Toyota的混合動力車型不僅經濟實惠,還能夠有效減少排放,是都市生活的理想選擇。作為一個愛車之人,我對Toyota的未來充滿期待,特別是他們在氫能源和碳中和燃料方面的進展,相信這將為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和環保選擇。

Lotus EMEYA 終極全電動 Hyper-GT


Lotus最新推出的EMEYA,不僅繼承了品牌在全球賽車界的卓越空氣動力學設計,還結合了一系列先進的主動空氣動力學特徵,以提升速度和性能。以下是EMEYA的主要特點:EMEYA擁有高達905 bhp的動力,使其能在2.8秒內從0加速到100 km/h,9秒內從0加速到200 km/h,成為全球最快的汽車之一。車主可以根據環境調整駕駛體驗,這套系統可實現0.21Cd的阻力係數或超過150公斤的下壓力。全新雙層電池設計具備冷卻功能,即使在極端駕駛條件下也能保持性能穩定,並延長充電間隔的續航里程。


包括Range、Tour、Sport、Individual和Track五種駕駛模式,車主可以控制車高、空氣懸掛硬度、加速響應、座椅配置等,以適應不同環境下的效率、性能和舒適性。先進的車載感應器會根據路面情況自動調整車輛設定,確保最平穩的駕駛體驗。減少非簧載重量和煞車距離,提升動態操控性,同時延長煞車零件壽命一倍。

Lotus屬性和產品完整性總監Gavan Kershaw表示:「EMEYA是一款適合日常使用的跑車。我們的世界級工程為駕駛者帶來動態操控和舒適駕乘體驗,配合充足的空間,使其成為一款真正令人興奮的電動車。」


除了運動跑車級別的性能,EMEYA還具備以下日常實用性:
– 寬敞行李:高達509公升的行李箱空間,使其成為終極旅行伴侶。前備廂還有31公升的容量,供放置物品或充電設備。
– 智能氛圍燈:儀錶板可根據來電閃爍提醒,充電時則會變為綠色,營造互動氛圍。
– 按摩座椅:提供五種按摩模式和三種強度,確保所有乘客都能享受放鬆的旅程。
– 電動輔助車門:讓車主進出車輛更加方便,感應器還可檢測障礙物以防止損壞。尾門的腳踢感應器讓車主在雙手不空時也能輕鬆開啟行李箱。
– 智能全景天窗:車主可以在不透明和透明之間自由切換,享受全天候的寬敞感,也可選擇將部分天窗變為不透明以阻擋直射陽光。


EMEYA在WLTC能耗僅為18.7kWh/100km,並能在10分鐘內增加310公里的續航里程。其強大、高效且精緻的全電動動力系統提供完美的性能、響應和續航平衡,最大WLTP續航里程達610公里(379英里)。使用400 kW DC快速充電器,從10%充電至80%僅需14分鐘,成為當今最快充電的電動車之一。兩個NVIDIA DRIVE Orin系統芯片處理來自34個先進環繞感應器的數據,每秒可達30次,提供360度無盲點感知。四個可部署LiDAR、18個雷達、七個8 MP攝像頭和五個2 MP攝像頭,確保駕駛者信心滿滿,即使在低光或惡劣天氣條件下,仍能探測200米範圍內的障礙物,並構建車輛周圍的虛擬環境,確定最佳行駛路徑。


EMEYA不僅是一款性能強勁的電動跑車,更是一款兼具日常實用性和豪華舒適感的車型。對我而言,EMEYA就像是車界的超級英雄,既能在高速公路上狂奔,也能在城市中優雅穿行。不管是激烈駕駛還是日常使用,都能帶來前所未有的駕駛體驗。對於那些追求極致性能又不願妥協日常實用性的車迷來說,EMEYA無疑是最佳選擇。

Audi F1 動力單元的開發到達重大里程碑與目標達成

Adam Baker (left) and Stefan Dreyer (right) in one of the workshops for the combustion engine


Audi 進軍 F1 的動力單元開發工作已經進行了超過兩年。專門成立的 Audi Formula Racing GmbH (AFR) 位於 Neuburg a. d. Donau,負責開發 F1 混合動力驅動系統(動力單元),並且已成功完成初期設置階段。與 Hinwil 設施合作,Neuburg 團隊將組成未來的廠隊,預計在 2026 年與 Audi 一起參加頂級賽事。AFR 的 CEO Adam Baker 和 CTO Stefan Dreyer 為我們帶來了最新的動力單元開發進展。

開發的重大進展
自 2022 年春季以來,Neuburg 設施便開始進行 Audi 動力單元的開發。以下是目前取得的成就:

Baker 表示:「僅僅兩年,我們的動力單元(包括內燃機、電動機、電池和控制電子設備)已經在測試台上動態運行。成功將各種組件整合成一個整體,是辛勤工作和團隊合作的成果。Audi 動力單元已經在測試台上完成了模擬賽程。我們在 2023 年對各個組件進行了大量測試,並將獲得的經驗融入到下一階段的建設中。這些重大里程碑和目標的達成,讓整個團隊感到非常振奮。」

Dreyer 補充說:「我們實施了非常雄心勃勃的測試設施現代化和擴展計劃。如今,我們在這裡擁有 22 個最先進的測試台。我們的新開發工具非常先進,使我們的學習曲線變得非常陡峭。在模擬賽事條件下進行測試的過程中,我們獲得了重要的見解。在動力單元成功完成賽程測試後,我們將很快與整個驅動系統一起進行測試,這意味著將動力單元與變速箱結合起來。同時,我們全力推進性能開發,以實現我們設定的目標。」

動力單元的測試軌道
Dreyer 表示:「我們在測試台上根據測試的目的,使用當前 F1 賽曆中的不同布局來運行動力單元。例如,Las Vegas 對我們的開發團隊來說在整體能量管理方面非常有趣。Las Vegas Strip 上有多個交替的快速和慢速彎道,以及近兩公里的全油門駕駛環境,為內燃機和能量回收系統 (ERS) 組件的調校提供了理想的開發環境。」

Baker 補充說:「今天在像 Spielberg、Singapore 或 Las Vegas 這樣的賽道上聽到 Audi 動力單元的模擬聲音,不僅讓所有參與者感到激動,也讓我們感到我們離 2026 年的首次比賽又近了一大步。」


開發部門的設置
Dreyer 表示:「建立各領域的廣泛基礎,為內燃機、電動機、電池、控制電子設備和軟件的開發創造良好的基礎,並在早期階段相互協調,對我們來說尤為重要。我們從之前的高壓技術賽事項目(例如 Le Mans、Formula E 和當前的 Dakar 項目)中獲得了很多經驗,這對我們幫助很大。我們已經證明我們可以開發傳統的、混合動力和純電動驅動系統。然而,在 F1 中,尖端技術和競爭方面的挑戰完全不同。我們的合作夥伴和供應商也面臨著同樣的挑戰,我們感受到了來自各方的強大承諾。」

未來展望
Dreyer 表示:「在技術方面,我們已經在兩個站點之間以真正的工廠隊模式合作。重點是將動力單元與重要的細節(如熱管理)集成在一起。在變速箱方面也有密切合作。我們在 Neuburg 開發內部結構,而變速箱外殼和後軸等結構部分則在 Hinwil 生產。整個驅動系統(包括動力單元和變速箱)的測試將在我們的動力總成測試台上進行。這種劃分對於性能和專業知識而言是有效的。」

Baker 補充說:「我們在 2023 年 1 月便在 Hinwil 啟動了 2026 年概念團隊的工作。這項工作現在隨著當前底盤法規的進展而加強。我們的目標很明確:在包裝和集成動力單元方面充分利用廠隊的優勢和可能性。」

看著 Audi 在 F1 賽場上的大步邁進,真的讓人感到非常激動。從測試台到賽道,Audi 以一絲不苟的態度和尖端技術,展現了他們在頂級賽事中的決心和實力。作為車迷,我迫不及待想看到這些努力在 2026 年的賽道上開花結果。畢竟,能夠親眼見證這些科技結晶在激烈的比賽中一展身手,才是我們這些車迷最期待的時刻。期待未來更多令人心潮澎湃的賽事!

Mercedes-Benz eActros 600 歐洲電動之旅完成最北段行程


在“eActros 600 歐洲測試之旅 2024”中,兩輛 Mercedes-Benz 卡車的 eActros 600 電動卡車經過12天、行駛4,436公里後,終於抵達了北歐的北角,這是歐洲大陸可以通行的最北點。這兩台新款電動旗艦車型的準量產原型車於6月11日從法蘭克福出發,展開公司史上最廣泛的測試行程。這次測試之旅包括穿越超過20個歐洲國家,每輛車負重40噸,總行程超過13,000公里。此次行程的另一亮點是歐洲大陸的最南端:西班牙的塔里法。

在挪威,eActros 600 完成了此次之旅中最長的一段路程,單次充電下主要在鄉村道路和崎嶇地形中行駛了480公里,並且在到達目的地時還剩下30公里的續航里程。即使在強風和雨天,這兩輛 eActros 600 原型車仍然表現出色,每公里都彰顯其可靠性。


收集各種路線的能耗經驗
通過“eActros 600 歐洲測試之旅 2024”,Mercedes-Benz 卡車旨在通過不同地形和氣候區域的各種路線來收集廣泛的能耗經驗,並將這些發現與有興趣的客戶分享。

eActros 600 擁有超過600千瓦時的高電池容量和由內部開發的新型高效電動驅動軸,使其能夠在不進行中途充電的情況下達到500公里的續航里程。此次測試之旅計劃僅在公共充電站為電池充電。

該測試之旅已經穿越了德國、丹麥、瑞典、挪威、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波蘭,接下來將前往捷克、奧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意大利、摩納哥、法國、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等國家。


大約60%的 Mercedes-Benz 卡車客戶的長途運輸行程短於500公里,這意味著在這種情況下,車庫和裝卸點的充電基礎設施是足夠的。對於其他用途,持續擴展的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對於使電動卡車在全歐洲的長途運輸中變得可行至關重要。除了 CCS 充電(最高可達400千瓦),eActros 600 未來還將支持兆瓦充電(MCS)。今年四月,Mercedes-Benz 卡車的開發人員首次在位於萊茵河畔沃爾特的內部開發和測試中心使用一個輸出達一兆瓦的充電站成功為 eActros 600 的原型車充電。客戶可以預訂 MCS 的預安裝,一旦 MCS 技術可用並在各製造商間標準化,計劃對這些早期型號的 eActros 600 進行改裝。在合適的充電站以約一兆瓦的輸出,電池可在約30分鐘內從20%充至80%。

視覺上,這款長途電動卡車以全新的簡約設計、清晰的線條和流線型的外觀為特點。在車隊運營商的盈利能力方面,這款電動卡車旨在設立新標準,長遠來看取代大部分重要長途運輸領域的柴油卡車。Mercedes-Benz 卡車的電池電動長途運輸概念的核心是為客戶提供包括車輛技術、諮詢、充電基礎設施和服務在內的全面解決方案。

每次看到像這樣的創新技術進步,心中總是充滿期待。想像一下,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在香港街頭也能見到這些無排放、安靜且高效的電動卡車,這不僅是技術的進步,也是對環境的一大貢獻。Mercedes-Benz 的這次測試之旅無疑為未來的長途運輸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無論如何,這些新技術若能真正落地,對我們的生活質素將會有很大提升。期待看到更多這樣的創新,讓我們的城市變得更環保、更美好。

Apple 原創電影《F1》正式命名!預告片發佈日期確定

Screenshot


Formula 1 和 Apple Original Films 已確認將推出一部圍繞賽車運動的全新電影,主演包括 Brad Pitt 和 Damson Idris。這部名為《F1》的電影將由 Joseph Kosinski 執導,製片人包括 Jerry Bruckheimer、Brad Pitt 本人以及七次 F1 冠軍 Lewis Hamilton 等。《F1》將於 2025 年 6 月 25 日在國際市場上映,北美則定於 2025 年 6 月 27 日上映,由 Warner Bros. Pictures 負責發行,並會在 IMAX 上映。

電影中,Brad Pitt 將飾演前 F1 車手 Sonny Hayes,他被邀請重返賽道,與新人車手 Joshua Pearce (由 Idris 飾演)合作,效力於虛構的 APXGP 車隊。


《F1》的拍攝地點包括多個真實的 F1 賽事,其中包括本週末的英國大獎賽。其他參與演出的還有 Kerry Condon、Javier Bardem、Tobias Menzies、Sarah Niles、Kim Bodnia 和 Samson Kayo。

另外,本週日將在英國大獎賽開賽前的 1433 BST 於國際轉播頻道播出《F1》的預告片,讓粉絲們先睹為快。

作為一個熱愛賽車運動的人,這部《F1》電影實在讓人期待不已。不僅有 Brad Pitt 這樣的巨星主演,還有真實的 F1 賽事場景加持,絕對會讓賽車迷們興奮不已。回想起自己每次觀看 F1 比賽的心情,總是熱血沸騰,希望這部電影也能帶來同樣的震撼與感動。畢竟,看著這些頂尖車手在賽道上拼搏,總能激發出我們心中的速度與激情。

Honda 與 INDYCAR 合作推出全新混能回收系統


隨著Honda Civic、Accord及CR-V等車款的混能化,INDYCAR亦緊隨其後推出混能技術。這次Honda與其他供應商合作研發的新混能回收系統(ERS),將在Mid-Ohio賽道舉行的Honda Indy 200中首次亮相,標誌著NTT INDYCAR SERIES進入電動混能賽車的嶄新時代。


INDYCAR混能回收系統介紹
新款INDYCAR混能回收系統將與現有的2.2公升雙渦輪增壓V-6引擎結合,提供額外60匹馬力。混能單元安裝在引擎與變速箱之間的連接處,這樣能夠適應現有車架及引擎設計。


ERS系統由四大主要部件組成:
能量儲存系統 (ESS)
由Honda Racing Corporation USA生產,ESS由Skeleton設計的20個超級電容組成,負責儲存由電動馬達單元(MGU)收集的能量。超級電容能比電池更快地捕捉和釋放能量。ESS可在約4.5秒內完全充電和釋放能量。

電動馬達單元 (MGU) 型號:EMPEL 180
由EMPEL與Ilmor合作生產,MGU在煞車過程中捕捉廢棄能量,將其轉化為電能並儲存在ESS中。MGU還與現有的Indy車引擎的傳動軸連接,允許駕駛員利用這些能量增加動力。


直流/直流轉換器
由BrightLoop Converters生產,確保從ESS或MGU產生的能量以正確的電壓輸出,供應現有的12伏特動力系統。

電壓控制裝置
這是一個超大型保險絲,確保整個系統的電壓不超過60伏特,保證安全性。

這些部件將與現有的McLaren Applied提供的TAG-400i引擎控制單元(ECU)互相協作,使用額外的軟件確保ERS與Honda或其他供應商提供的引擎之間的同步運作。

ERS賽道表現
ERS系統能夠捕捉在煞車時產生的廢棄能量,並利用這些能量為單元內的超級電容充電。駕駛員可以通過手動或自動模式控制這個“再生”過程。在手動模式下,方向盤上的按鈕和後部的撥片可以調整再生能量的程度。當能量釋放時,ESS會將能量傳送到MGU,增強傳動軸的動力,讓駕駛員額外增加60匹馬力。

在橢圓形賽道上,駕駛員在排位賽中很少會減速或煞車,但在比賽中經常會在超車時進行減速,因此再生能量過程頻繁發生,並可在超車時利用儲存的能量。

ERS系統還能在車輛熄火時自動重新啟動,減少比賽中因熄火導致的全場黃旗或紅旗警告,並降低賽道工作人員的風險。系統會保留部分能量以便多次重新啟動引擎。

ERS技術數據
– ERS系統增加了42.5公斤的重量。
– ERS系統可從12伏特電源充電,無論在車庫或維修區都可輕鬆充電,甚至在引擎怠速時也能充電。
– ERS系統目前能提供額外60匹馬力,未來還有提升空間。
– 系統產生45牛頓米的扭矩,最高運行轉速為12,000 RPM。
– 每圈儲存的能量視賽道長度和類型而異。
– ESS最大操作電壓為60伏特,電流達2,000安培,約4.5秒內完全充電或釋放。
– 駕駛員可控制ERS的充電狀態(SOC),即使將ESS的電量用完,也會保留30伏特以便在熄火時重新啟動。

INDYCAR引入混能回收系統,不僅提高了賽車的性能,還大大提升了比賽的安全性和流暢度。想像一下,賽車手能在賽道上靈活運用再生能量,在超車時獲得關鍵的馬力支持,這樣的比賽豈不是更加精彩?這次創新可說是賽車界的一大進步,也讓我們期待未來更多的技術突破。對我來說,看到這些科技進步應用於賽車運動,真的是一件令人振奮的事。

Land Rover Defender OCTA 626匹馬力超級 SUV 現身


這款車型是Defender家族中最堅固、最強大、最豪華的車款,將Defender 110的性能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New Defender OCTA搭載4.4升雙渦輪增壓輕度混合動力V8引擎,擁有635匹馬力及最高750Nm的扭力,能在3.8秒內完成0-60mph加速(0-100km/h只需4.0秒)。車架部件進行了大幅改進,並引入了創新的6D Dynamics懸掛技術,確保其動態性能達到新高。

外觀設計更加大膽和堅固,具備獨特的個性。車身高度增加,姿態更寬,輪拱加寬,展現出強大的存在感。重新設計的保險杠提高了進出口角度,而堅固的底盤保護則讓駕駛者在越野時更加安心。此外,它還擁有前所未有的涉水能力,能夠涉水深達一米。


New Defender OCTA的名字源自地球上最堅硬、最珍貴的礦物——鑽石,以及給予其獨特外觀和耐久性的八面體形狀。這種形狀同時也啟發了新的標誌圖形,象徵著旗艦版Defender的強壯和耐用,同時又引人注目、稀有而珍貴。每台Defender OCTA都配有新的圓鑽標誌圖形,包括在每個Signature Graphic面板上的光澤黑鑽石和經過機加工和噴砂處理的鈦盤。


Defender OCTA的豪華堅韌在Defender OCTA Edition One上得到了體現,這是首年生產的特別版。它具有精心設計的規格,採用了專屬的新Faroe Green漆色,內飾則是卡其色與烏木色UltrafabricsTM PU無縫針織材料、新的Chopped Carbon Fibre細節,以及20英寸鍛造合金輪圈,可選擇全地形或特別研發的先進全地形輪胎。

New Defender OCTA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性能。由635匹馬力的4.4升雙渦輪增壓輕度混合動力V8引擎驅動,配備八速自動變速箱及高低檔範圍齒輪,這是最強大和極端的Defender。當配備22英寸輕量化合金輪圈和四季輪胎時,最高時速可達155mph。New Defender OCTA的動態性能超越了以往任何Defender,首次引入了液壓連接的6D Dynamics懸掛技術,並進行了廣泛的硬件和幾何結構改變。獨特之處在於,它在公路和越野上都同樣有趣且無妥協。


Defender OCTA車身高度增加28毫米,車身寬度增加68毫米,以提供優越的離地間隙和穩定性。為了確保在任何地形上都能有無與倫比的信心和控制力,無論是最大化的越野輪胎行程還是減少公路上的側傾,懸掛部件都進行了改良,包括更長更堅固的擺臂,以及具有單獨蓄能器的獨特主動減震器。它還配備了升級的400毫米前剎車碟和Brembo卡鉗,並且擁有歷來Defender最快的轉向比,以實現即時和精確的響應。

Defender OCTA的前排座椅配備全新的Performance Seats,具有更支撐的側翼和一體式頭枕。Defender與音樂的緊密聯繫在Body and Soul Seat音頻技術中得到了充分體現——這是首次在Defender上使用。


Body and Soul Seat由音樂行業專家SUBPAC和考文垂大學共同開發,使駕駛者和前排乘客能夠感受到音樂的震動。還提供六種健康程序,以幫助放鬆乘客或根據他們的偏好改善認知反應。

這款車不僅在性能和豪華感上達到新高,還展現了Defender品牌的一貫精神——堅韌、不屈不撓。特別是它強大的涉水能力和出色的越野性能,令我想立即駕駛它到郊外探險。希望有一天可以親身感受這款車的強大魅力,帶著家人和朋友一起體驗無拘無束的冒險之旅。對於任何熱愛探險和挑戰的人來說,New Defender OCTA絕對是一個夢幻選擇。

推薦內容:Car1.hk「首選汽車 2023」名單公開

首款電動 MINI John Cooper Works 將於 Goodwood Festival of Speed 首度亮相


MINI John Cooper Works E原型車作為首款電動MINI John Cooper Works車型,標誌著MINI品牌在創新和電動移動領域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這款原型車擁有引人注目的設計和先進的電動傳動系統,體現了MINI對未來出行的承諾。這款MINI John Cooper Works E將於今年稍後進行全球首演,象徵著MINI品牌在進化過程中的一個大膽步伐,將品牌豐富的歷史傳承與尖端技術完美結合。未來的John Cooper Works車型將包括汽油和全電動版本。


為了向60年前MINI Cooper S在1964年蒙地卡羅拉力賽勝利致敬,這款賽車特別採用了由MINI設計團隊設計的獨特迷彩,並印有“37”標誌,紀念這一重要成就。這一標誌也向MINI豐富的賽車傳統致敬。

在Goodwood Festival of Speed上的動態首演,展示了高性能電動車的未來,展現了MINI標誌性的設計和工程實力。車迷和汽車愛好者將見證MINI John Cooper Works E原型車在挑戰困難的山路時所展現的非凡性能。

Goodwood Festival of Speed將於2024年7月11日至14日舉行,為期四天。


MINI John Cooper Works E原型車的亮相,讓我不禁回憶起MINI一貫的賽車精神和創新精神。作為一個汽車迷,看著這款車型以全新電動版本登場,既感動又興奮。相信未來的MINI將會在電動車市場上創造更多奇蹟,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全新 MINI Aceman SE Favoured 純電動跨界車


MINI Aceman以全電動驅動、前衛的跨界車比例和創新的數碼功能,為高端小型車市場帶來一股新風。MINI Aceman SE WLTP標準續航里程為384至405公里。擁有330牛頓米的扭矩和160 kW/218馬力的動力輸出。這使得車輛能在7.1秒內從0加速至100公里/小時。以WLTP測試循環405公里的續航里程,MINI Aceman SE同樣適合在城市以外進行長途旅行。

品牌典型的直接轉向系統,突顯了靈活和動態的駕駛性能。創新的駕駛輔助系統能幫助駕駛者保持車道和轉向,進一步提升MINI Aceman的駕駛體驗。泊車助手專業版更準確地探測到可能的停車位,並在需要時自動完成整個泊車過程,提升了便利性。

54.2 kWh能量的高壓電池為高效的電動馬達提供動力,並可在快速充電站以高達95 kW的直流電充電。這意味著只需不到30分鐘,就能將電池容量從10%提升到80%。通過交流電可提供11 kW的功率。


MINI Aceman簡約設計的駕駛艙向創始人Sir Alec Issigonis致敬。中控的高解析度OLED顯示屏和下方的標誌性撥動開關帶,為駕駛者和乘客提供便捷的操作和充足的自由度。現代化的設計語言延續到儀表板上,覆蓋著針織材料的曲面。在Favoured版中,汽油色紡織物配上橙色漸變色,延伸到車門內側。可選擇的Vescin材料運動座椅,則以深汽油色配上精緻的縫線。

寬敞的肩部空間和充裕的腿部空間,讓明亮的駕駛艙營造出開闊的氛圍。全景天窗從上方提供更多的光線,進一步增強了這種效果。寬敞的後排座椅可容納三名乘客,後排座椅靠背可按60:40比例放倒,使行李箱容積從300升擴展到最多1,005升。
全新MINI Aceman SE真的是讓人眼前一亮的純電動跨界車。不僅有着MINI品牌一貫的靈活操控,還擁有先進的駕駛輔助系統和快速充電功能,讓人覺得生活更加便利。駕駛在香港的街道上,享受這樣一款既環保又動感的車款,真的是一種享受。這次MINI的設計還融入了很多現代科技元素,既保留了經典,又創新了未來,讓人不得不佩服MINI品牌的魅力和實力。如果你也和我一樣愛車,不妨去試駕一下這款車,感受它帶來的獨特駕駛體驗。

謝榮鍵於斯帕24小時賽勇奪組別亞軍


香港車手謝榮鍵(Kevin)在第100週年舉辦的比利時斯帕24小時耐力賽(24 Hours of Spa)上,獲得Pro-Am組別的亞軍。他與潘君臨(中國),Rio Ma (香港),及Indy Dontje (荷蘭)合作,駕駛的16號Uno Racing Team with Landgraf 的Mercedes-AMG GT3戰車出賽,並在排位賽上表現出色,獲得組別的排頭位資格。謝榮鍵剛於此場大賽前的一個週末,同一個場地上獲得英國GT錦標賽(British GT Championship)的分站冠軍,狀態極佳。車隊於比賽早段表現不錯,在開首的3小時比賽上領先,可惜及後因下雨場地濕滑而發生事故。然而,這四人組合在經過24小時的比賽後,成功上演精彩逆轉勇奪組別亞軍。


這場每年一度的重要大賽,吸引超過11萬名觀眾來到賽道觀戰,賽事一共66部GT3賽車角逐。謝榮鍵和他的隊友在排位賽中有出色表現,為Mercedes-AMG先拔頭籌獲Pro-Am組別排頭位資格。儘管如此,但起跑位置對長達24小時的耐力賽來說影響不大。比賽由Indy Dontje負責起步,他的開局順利,成功避開賽事早段的連番意外,為車隊奠定了領先的優勢。謝榮鍵於開賽後第3個小時藉著安全車領航期間接棒。這名港將在重新開始比賽時,不幸遭遇多車事故,導致左前胎被刺破,16號Mercedes-AMG戰車亦受損。Kevin將戰車帶回維修站,車隊立即進行搶修,可惜他們亦因此失去領先優勢,需要從後追回才可繼續挑戰前列位置。


戰車完成維修後,在追趕的過程遇上重重挑戰,包括惡劣的天氣環境、進站時機不理想,以及需要超越已經落後的慢車。車手們需要應乎斷續的雨勢,保持戰車穩定作賽。最終他們憑著穩定的圈速時間,以及適時的進站策略,車隊成功重返前列爭標位置。他們在比賽最後的3小時進佔組別第2位,並一直保守該名次直到比賽完結,謝榮鍵亦藉此首度登上斯帕24小時耐力賽的頒獎台上。在經歷賽事早段的意外後,能夠將戰車成功帶上頒獎台可說是令人喜出望外。


與此同時,其餘兩位同場競逐的香港車手也在今屆的斯帕24小時耐力賽中面臨挑戰。參加全季GT歐洲賽的許建德(Jonathan),於銅盃組別駕駛93號Sky Tempesta Racing的法拉利296 GT3,在比賽早段的大部分時間一直領先,但可惜最終只獲得組別第4名,與頒獎台失之交臂。Jonathan與三名隊友:Chris Froggatt (英國),Eddie Cheever III (意大利),以及Lilou Wadoux (法國),於賽事初段表現強勢,他們領先銅盃組別之餘,更挑戰著全場前10名的位置。他們在第6小時大關取得第1名成功獲錦標賽額外積分,繼而於第12小時大關得第3名再度取得額外積分,這兩次重要取分使許建德與隊友們,在GT歐洲賽的銅盃車手積分榜上繼續處於領先地位,並且在耐力盃的排行榜上位列第2名。


另一位香港車手區天駿(Antares)亦同場出戰銅盃組別,他與3名隊友: Alessio Picariello (比利時),Martin Rump (愛沙尼亞),以及Alexander Fach (瑞士),一同駕駛80號Lionspeed x Herberth 保時捷911 GT3 R出賽。他們在斯帕的比賽不太順利,戰車出現可靠性問題,以及受到惡劣天氣影響下,最終以銅盃組別第7名完成比賽。儘管如此,Antares仍然是洲際GT挑戰賽獨立盃中成績最好的車手,這是他與Lionspeed x Herberth多次合作的比賽中獲得的第二次勝利。洲際GT挑戰賽本季還有最後一站,Antares在斯帕站上獲得25分,目前他已進佔獨立盃積分榜首位。

謝榮鍵 | 16號Uno Racing with Landgraf Mercedes-AMG GT3車手
「這場比賽十分困難。我們有個好開始,成功在排位賽取得Pro-Am組別的頭位。當比賽進行至第3小時,大會正出示全場黃旗,我突然被後面的一部奧迪推撞,戰車前懸掛受損,我們必須進站花長時間維修。車隊難以置信地將戰車修復得很好,及後我的隊友們都有很好的發揮。比賽時整個晚上都在下雨,能見度很低,這情況下作賽確實很困難。最終我們順利衝向終點,沒有出現任何問題或其他處罰。我感到很高興,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在斯帕24小時耐力賽上登上頒獎台,因為正值是比賽的第100週年紀念,賽事慶祝活動非常盛大。雖然比賽過後很疲累,但我為Uno和Landgraf車隊,還有我的隊友們都感到非常自豪。」

區天駿 | 80號Lionspeed x Herberth保時捷911 GT3 R (992)車手
「今次對我們來說是一場極其艱難的比賽,除了天氣狀況充滿挑戰之外,我們還受到戰車性能和可靠性問題的困擾。我很高興在IGTC獨立盃中完成比賽並獲取最多的積分,但我更為Kevin可登上Pro-Am組別的頒獎台而高興。這場比賽是我記憶之中最具挑戰性的斯帕24小時耐力賽;能登上今年的頒獎台足以證明他們整個團隊的優秀表現。」

許建德 | 93號Sky Tempesta Racing法拉利296 GT3車手
「非常可惜,我希望贏得第100週年斯帕24小時耐力賽的夢想未能實現。我們幾乎已把所有事都做對了,比賽當中最少有16個小時都在奮力拼搏,而且不僅是在銅盃組別內,我們一直也在爭奪全場名次。最終取得第4名不足以反映我們車隊的出色表現,我為他們的付出感到非常失望。但積極一點來看,我們分別在6小時和12小時大關中取得重要的爭標積分,這使我們在耐力盃中的排名從第四提升至第二位。我們也連續6年成功完成比賽,這也是我們車隊實力的證明。我想再次感謝我的所有隊友,工程師,機械師和車隊成員,非常感謝他們的努力付出。」

Mercedes-AMG C 63 S E Performance 油電混合高性能


隨今代 Mercedes-Benz C-Class 推出後,其高性能 AMG 版本先有「半 AMG 化」的 C 43,現在就有這部最勁的 C 63,而它的全名叫 C 63 S E Performance,這套高性能系統最先由 AMG GT 63 S 採用,它是源自 Mercedes-AMG Petronas 一級方程式賽車的「E Performance」混能系統帶到公路車,車頭引擎、車尾摩打混能驅動,屬插電式 Hybrid 車一部,不過作為「AMG」和「63」系列,一切都以發揮高性能為首任。


該套稱為「P3」的混能系統,後軸的永磁同步摩打和電池規格與 GT 63 S 的一樣,同有最高 204 匹/320 牛頓米輸出,放在軸上的 HPB(High Performance Battery)高性能電池,重量只有 89 kg,容量有 6.1 kWh;首次採用電池直接冷卻系統(Direct Cooling System),冷卻劑由上而下流經 560 顆電池芯只有幾 mm 厚的冷卻模組,在最令電池發滾的頻密加速(放電)和減速(充電)即例如落場喪跑的工作狀態下,亦能維持平均攝氏 45 度這理想溫度範圍,摩打可持續提供 70kW(95 匹)輸出,踩「地板油」例如在出彎或過車時可「谷」(Boost)10 秒至 150kW(204 匹)。後軸設有電動轉檔的 2 速波箱,約 140km/h 時用 2 檔,有電子控制限滑差速器,後輪空轉時四驅系統可以將扭力傳至車頭。車子與插電式 Hybrid 車一樣,可以在充電站或用掛牆充電器和家居插頭充電。  


C 63 頭冚之下的「M319l」(「l」for Longitudinal 縱置)2.0 升四汽缸引擎與 C 43 和 SL 43 所用的基本一樣,同樣採用電動渦輪增壓器,兩個渦輪扇頁之間的軸上設有由電腦控制的電摩打,在廢氣有效加壓前直接轉動扇頁「谷氣」,加快轉數全段尤其從怠速起步時的反應,即使收油亦能保持扇頁旋轉,讓再踩油時有即時加速反應,減卻 Turbo lag;相比有 408 匹/500 頓米輸出的 C 43,採用「大 Turbo」的 C 63 有 478 匹/545 牛頓米,系統總輸出 680 匹/1,020 牛頓米。同時亦是輕混能的它,同個平治稱為 ISG、AMG 叫作 RSG 的皮帶帶動撻火器/發電機,可能平治太過忙於講解整套「P3」系統而沒有列出這小摩打的輸出數字,而 C 43 的 RSG 摩打有 14 匹輔助,我們相信 C 63 不會有別吧。波箱與 C 43 一樣是 9 速 MCT(Multi-Clutch Transmission)多碟離合器波箱。C 43 的 4MATIC 四驅是 31:69 固定前後扭力分佈,C 63 的 4MATIC+「Plus」在可以扭力前後調動,即剛說過後摩打扭力也可傳到前轆去。懸掛採用鐵彈簧加 Adaptive Damping 電子控制吸震筒,吸震筒採用快反應活塞,有三種軟硬度可選,前軸有特製的轉向節和彈簧控杆接頭,後輪有特定的彈性動力學。車子標準裝有 2.5 度後輪轉向。制動系統是前 6 活塞固定卡鉗,後單活塞浮動卡鉗。


車子內外「AMG 化」的地方,頭泵把有左右「C」形和中間「八」字翼片,比 C 43 的 AMG Line 款惡,黑色直間鬼面罩與 C43 的一樣,頭冚開了一條罅縫通風,車頭首次貼上 AMG 徽章,沙板有假風口裝飾,厚裙腳,尾泵把有較大格的 diffuser 和四條梯形尾喉裝飾,車尾「C 63 S」章一如「S」型號有紅色底色;車子原廠標準採用 19 吋輪圈,香港將原屬 Option 的 20 吋款當 Standard 賣。Graphite Grey Magno 啞石墨灰是獨有的車身顏色;另可選配 Night Package I 或 II 和 Aero Package 空力車身套件。C 63 其實車頭前端加長了 50mm,軸距增加 10mm,全車長多 83mm;前沙板改闊,車頭闊多 76mm。錶板那一橫一直屏幕的基本設計其實並無豪華與跑格之分,C 63 的車廂除了AMG款連頭枕座椅、鋁腳踏、地毡、「AMG」門檻片和軚盤柱吊著兩粒 AMG steering wheel buttons 圓形制之外,最大的「AMG化」地方出現在屏幕顯示內,儀錶圖案除有如常的黑白色「Classic」、只有兩個圓框的「Understated」、紅色圓圈的「Sport」、「車仔跟線」的「Assistance」輔助系統狀態、大地圖外,AMG款特有橙色圈的「Super Sport」和「Track Pace」,兩款的正中有波段顯示,「Track Pace」在左邊有 G-force 錶。主屏幕除如常的馬力/扭力「心電圖」、耗油量、64 色氣氛燈、踩油/踩 brake %、胎壓和溫度、G-force 錶外,C 63 特有與混能系統有關的動力流程、引擎和摩打轉數和扭力輸出、引擎/波箱/摩打/電池溫度,供落場的 Track Pace 頁面有加速計時、圈速計時,系統更儲存有 30 條世界各地著名賽道的資料,Telemetry 以每秒 10 次記錄車速、加速率、轉向角度以及 Brake 踏操作等 80 多項數據。



加入混能系統的 C 63 駕駛玩法較為複雜,車子除如常的 Dynamic Select 反應模式、各項可變的控制、AMG Dynamics 轉彎反應調校和 AMG 軚盤按鈕外,亦要認識摩打出力、EV 模式、踩盡時的「Boost」功能和拖慢充電控制。Dynamic Select 反應系統除如常的「Comfort」、「Sport」、「Sport+」、「Race」、「Slippery」和「Individual」模式外,電動化的 C 63 特有「Electric」和「Battery Hold」,前者顧名思義是淨行後輪電動,用「Battery Hold」時系統會減低用電和盡多拖慢充電來保持想要的電量 %,「Individual」可自定引擎/波箱的反應、軚盤重量、懸掛軟硬、排氣聲量和「AMG Dynamics」反應;將ESP穩定系統夾內 Brake 功能、四驅分動和後輪滑差速器統一協調幫車入彎的「AMG Dynamics」,用「Comfort」和「EL」時有中性的「Basic」反應,由 「Sport」變「Sport+」時會由「Advanced」改為「Pro」即越來越多主動「抝」入彎的輔助,「Race」時出現的「Master」模式可容許甩尾玩 Drifting。後摩打的推力會根據反應模式而改變,「Comfort」和「Battery Hold」時摩打只會出25%力,「Sport」時有 65%,「Sport+」和「Race」有 80%,100% 電力只會在「踩地板油」踩過腳踏的阻力點來啟動「Kick-down」時摩打才會有 10 秒「谷」盡至 204 匹,就像 Audi Q8 e-Tron「踩盡」將電錶扯上「Boost」區「谷」8 秒,和寶馬 i5 M60 用 Launch Control 和撳「Boost」制「谷」出額外摩打扭力 10 秒那樣。


車子 0-100km/h 加速需 3.4 秒,「想怎樣便怎樣」的快是意料中事,電動渦輪增壓加輕混能小摩打再加扭力恒定的後摩打構成即時的踩油反應,完全沒有感覺得到的 Turbo lag。軚盤上的發光 AMG 按鈕,左邊一粒如常可 Programmed 用作改變引擎反應、轉波模式、懸掛軟硬、「AMG Dynamics」反應、聲效大細,以及新的「Boost」制,此制並非一撳即「谷」那樣,而是限制摩打出力 30%,待出彎或過車踩盡時可以有足 100% 摩打輔助用。右邊一粒如常用來改變 Dynamic Select 的各個模式,新玩法是在每個模式中撳一撳,按鈕便變成拖慢控制,拎左拎右揀 0、1、2、3 四段動力回收拖慢反應,0 時滑行,3 度最強,就像電動車般可以不踩 Brake 跟前車減慢,加上 +/- 轉波撥片,駕駛時手指就像 F1 車手 George Russell 和 Lewis Hamilton 般不停在軚盤上又擰又撳。行「EL」(電動)時最高可開至 130km/h,完全可當電動車開,最多行 13km,不夠電和大力踩時會自動轉到「Comfort」著 Engine。播出的聲效有兩種,行電時有「嗚嗚嗚…」的太空船聲,著 Engine時會從排氣排氣喉收音再將經「提煉」過的「偈」聲播入車內,就像你嫌女伴運動時不夠大聲,然後將她的聲音收錄後再播給自己聽那樣,搞得自己也不知道那些是真聲,那些是假聲。車子在車尾加入整套電動系統後,令重量達到電動車般的 2,650kg(C 43 重 1,810kg),貼路和制動性能需算高,但始終沒有舊款純電油 V8 引擎 C 63 S 甚至 E 63 S 那 1,800 至 1,950kg 重量的輕快感覺,還有是四汽缸引擎加混能摩打加合成聲效的整體聲響,遠遠不及 V8 般撩動心靈。


同採用電動渦輪增壓器的 C 43 有 408 匹/500 牛頓米輸出,採用「大 turbo」的 C 63 有 478 匹/545 牛頓米。


C 63 其實車頭前端加長了 50mm,軸距增加 10mm,全車長多 83mm。


前軸與C 43一樣有特製的轉向節和彈簧控杆接頭,前轆有6活塞固定制動卡鉗。


一橫一直屏幕的基本錶板設計其實並無豪華與跑格之分,C 63 有 AMG 款連頭枕座椅、鋁腳踏、地毡、「AMG」門檻片。


C 63 特有與混能系統有關的顯示,這幅可看到引擎和摩打各個轉數和扭力輸出。


電池直接冷卻系統,冷卻劑流經 560 顆電池芯只有幾 mm 厚的冷卻模組,能維持平均攝氏 45 度這理想溫度範圍。


Consumption內有耗油量亦有耗電量顯示,C 63 平均是 6.9 L/ 100km 和 11.7kWh/100km。


屏幕系統儲存有 30 條世界各地著名賽道的資料。


Track Pace 頁面有加速、圈速、制動計時。


行「EL」不夠電和大力踩時會自動轉到「Comfort」著 Engine,聲效有「嗚嗚嗚…」太空船聲,「AMG Dynamics」有中性「Basic」反應。


「Race」模式時後摩打出力 80%,「AMG Dynamics」變為「Master」模式可容許甩尾玩 Drifting。


車子 0-100km/h 加速需 3.4 秒,電動渦輪增壓加輕混能小摩打再加後摩打構成即時的踩油反應,完全沒有感覺得到的 Turbo lag。


AMG 款特有橙色圈的「Super Sport」和「Track Pace」儀錶圖案,兩款的正中有波段顯示。


兩粒 AMG 軚盤按鈕加上 +/- 轉波撥片,駕駛時手指就像 George Russell 和 Lewis Hamilton 般不停在軚盤上又拎又撳。


撳一撳右邊的軚盤按鈕變成拖慢控制,拎左拎右揀 0 滑行和 1、2、3 段拖慢充電,就像電動車般可以不踩brake跟前車減慢。


「EL」電動模式最高可開至 130km/h,最多行 13km。


「Boost」功能並非一撳即「谷」那樣,而是限制摩打出力 30%,待出彎或過車踩盡時可以有足100%摩打輔助用。


Telemetry 以每秒 10 次記錄車速、加速率、轉向角度以及 Brake 踏操作等 80 多項數據。

基本規格
引擎設計:直四汽缸渦輪增壓 + 輕混能/後置永磁同步摩打
排氣量:1,991cc
最大馬力:476 匹 / 6,750 轉時(摩打:204 匹)
最大扭力:545 牛頓米 / 5,250-5,500 轉時(摩打:320 牛頓米)
總輸出:680 匹/1,020 牛頓米
波箱設計:9 前速多碟離合器自動波箱
體積:4,842 X 2,033 X 1,466mm
重量:2,650kg

詳盡規格表

售價:HK$1,765,000 起
網址:http://www.mercedes-benz.com.hk/
查詢:2895 7339(Zung Fu Company)

文、攝:James Chan
編:Teddy Leung

推薦內容:Car1.hk「首選汽車 2023」名單公開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BMW M5 正式生產


BMW M 揭曉了全新 BMW M5 後,這款全新高性能房車在 BMW 集團 Dingolfing 工廠正式開始生產。第七代 BMW M5 是首款搭載電動驅動系統的車型:專屬 M HYBRID 系統結合了 V8 引擎和電驅動系統,提供高達 727 匹馬力的綜合輸出,讓其在 3.5 秒內從靜止加速到 100 公里/小時。這款車的高壓電池,擁有 18.6 kWh 的可用能量,提供 67 至 69 公里的純電續航里程(根據 WLTP),在同級車中獨樹一幟。


Dingolfing 工廠廠長 Christoph Schröder 表示:「我們很自豪能在 Dingolfing 生產這一代標誌性的 M5。」該工廠在 1980 年代就已為第一批 BMW M5 模型提供預裝配車身,當時這些車身由 Garching 的 M GmbH 手工完成。自第二代 M5 開始,或更確切地說,自 1988 年以來,這款高性能跑車就一直在巴伐利亞州下方的 Dingolfing 工廠全面生產。

全新 BMW M5 的核心組件也在該工廠現場生產或由附近的零部件工廠供應。Schröder 將這稱為「一體化生產模式」。例如,BMW M5 專屬底盤來自 Dingolfing 零部件工廠 02.10,而高壓電池則在隔壁的 02.20 工廠——電驅動生產能力中心——組裝。碳纖維車頂則由距離 30 公里的 Landshut 工廠供應。


車身車間已經進行了改裝,這是該車輛生產的一大特色。基於 BMW 5 系列的標準生產車身,BMW M5 增加了額外的措施來加強車身結構,並且車身特別加寬,配有擴展的輪拱,從而使 M 專屬後軸的整合成為可能。在塗裝車間,客戶可以為他們的新 BMW M5 從十種標準顏色和 150 種特殊顏色中進行選擇。全新 BMW M5 與其前代車型一樣,與其他 BMW 5 系列、BMW 4 系列和 BMW M4 模型在同一生產線上組裝,並配有特定的裝備選項,如 CFRP 後擾流板、M 方向盤和 M 多功能座椅。


未來幾周內,工廠將逐步將產量提升至每天幾十輛 BMW M5 車型。新車型預計於 2024 年 11 月 2 日在歐洲市場正式上市。屆時,另一款新車型也將在 Dingolfing 工廠首度亮相:全新 BMW M5 Touring,這將擴展 BMW M GmbH 的產品陣容,並完成全新 BMW 5 系列的車型系列。

每次看到 BMW 推出新一代 M5 都讓我熱血沸騰。這次,M5 不僅在性能上再次突破,還引入了混合動力系統,實現了環保與動力的完美結合。作為一款高性能房車,既能滿足駕駛樂趣,又能提供一定的電動續航,這樣的設計實在是貼心。期待著有機會能親身試駕,感受一下這款新車的強大魅力。如果你和我一樣對 M5 充滿期待,不妨關注一下它的上市資訊,或許這將是你下一台夢想座駕!

Polestar 3 車系新增後輪驅動


Polestar 為其電動 SUV 車系 Polestar 3 推出一款長續航單馬達版本,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這款長續航單馬達 Polestar 3 的起售價為 79,890 歐元(含交車費),今天起在歐洲接受訂購,北美和澳洲則預計在 2024 年後期開始提供。


Polestar CEO Thomas Ingenlath 表示:「透過推出長續航單馬達版本的 Polestar 3,我們為這款旗艦電動 SUV 提供了一個新的入門選擇。後輪驅動配置符合我們注重性能的駕駛動態,使這款車在豪華 SUV 市場中脫穎而出。」

這款入門級的 Polestar 3 單馬達版本將在中國和美國生產,使用與雙馬達版本相同的 111 kWh 電池組,提供相同的 250 kW 峰值充電能力,可在 30 分鐘內完成 10-80% 的直流快速充電。對於追求最高效能的消費者,長續航單馬達版本在 WLTP 標準下的續航里程可達 650 公里。


作為一個強調性能的品牌,長續航單馬達版本保留了長續航雙馬達版本的所有特點,使駕駛體驗同樣引人入勝。該車型配備了先進的被動減震系統,利用液壓反彈停止器(HRS)和選頻阻尼(FSD)技術,確保乘坐舒適性和控制力。這使得長續航單馬達 Polestar 3 能夠模仿長續航雙馬達車型的動態特性。

長續航單馬達版本的馬達僅驅動後軸,提供 220 kW 和 490 Nm 的扭矩,使這款車能在 7.8 秒內從靜止加速到 100 km/h。同樣重要的是,這款車型使用與 Polestar 3 系列其他車型相同的 Brembo 制動系統,提供強大的制動力。


作為 2025 年型車系的一部分,長續航單馬達 Polestar 3 受益於更大的定制化選項,消費者可以個性化選擇。買家可從六種外觀顏色、五種內飾設計和四種輪圈選項中挑選,還包括作為新 Pro Pack 一部分的全新 21 吋合金輪圈。

和其他 2025 年型車系一樣,配備 Luminar LiDAR 技術的 Pilot Pack 也可選配到長續航單馬達 Polestar 3 上,為消費者提供更高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我對這款後輪驅動的長續航單馬達 Polestar 3 感到非常興奮。後輪驅動不僅能提供更好的駕駛動態,還能讓車主在享受豪華 SUV 的同時,感受到更加直接的駕駛樂趣。加上其出色的續航里程和快速充電能力,這款車無疑是對環保和性能的雙重追求。對於那些希望進入電動車領域又不想妥協駕駛體驗的朋友,這款 Polestar 3 絕對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人生短暫,何不享受每一段駕駛的快感?

保時捷九龍區首個專屬快速充電站


保時捷持續堅守永續發展的目標,一直以來於驅動純電駕駛體驗上不遺餘力,承傳經典,展望純電未來。除了推出純電車系外,保時捷亦致力完善香港及澳門的充電網絡和設備。保時捷現再下一城,宣佈九龍區首個專屬快速充電站正式登陸尖沙咀海港城,並進一步規劃於多個高尚核心商業地段設置保時捷專屬快速充電站,策略性的選址可為保時捷車主提供極致便捷和高效的充電體驗。保時捷專屬快速充電站不僅標誌著品牌對永續發展的理念,亦將綠色出行的概念融入都市生活,實現保時捷於保護環境上的堅持不懈。


隨著電動車市場的發展,保時捷除引進不同純電車款外,更不斷於香港核心地帶擴展保時捷純電車系專屬的充電設施,滿足車主的日常出行需要,為創造綠色未來作出重要的貢獻。位於尖沙咀海港城的九龍區首個保時捷專屬快速充電站,提供快速充電方案,最大輸出功率達 360 千瓦 (kW),約 30 分鐘內將 Taycan 從 20% 充電至 80%,為現時全港充電站輸出最高的設施之一,讓車主輕鬆無憂地準備下一趟純電旅程。除了尖沙咀之外,保時捷於灣仔合和中心和「澳門銀河」均設有保時捷專屬快速充電站提供服務。

智能方便的充電操作是保時捷廣泛使命的其中一部分,保時捷電動車新車車主並擁有存有可用金額的 E-Charge(HK) 帳號,即可於保時捷專屬快速充電站享用免費的充電服務。了解更多詳情可瀏覽:https://porschehk.com/zh-hant/charging-station


保時捷中國總裁及首席執行官 Michael Kirsch 先生表示:「電動化 (Electrification)、數碼化與創新 (Digitalization & Innovation) 及可持續發展 (Sustainability) 是品牌未來發展聚焦的三大方向。全力促進電動化轉型是我們的首要任務。透過具吸引力的產品陣容及健康的生態系統發展以提升電動化策略,而保時捷亦將致力成為充滿獨特性的電動車行業領袖。為打造綠色未來設立標準,制定全面的發展計劃,以及地區性充電網絡的設備支援,互相配合才能使品牌於純電時代勇往直前。」

今年 1 月,保時捷發佈旗下第二款電動車型全新純電動 Macan,也是保時捷首款純電動 SUV,預計將於不日現身香港。同時,首款電動車型 Taycan 也於年內迎來中期改款。

BMW 1 系列於萊比錫工廠開始生產


第四代 BMW 1 系列的第一輛車於 BMW 集團萊比錫工廠下線,是一輛為德國客戶製造的 Alpine White BMW 120、綜合油耗 6.0 – 5.3 l/100 km。這款高端緊湊型車僅在薩克森州的萊比錫工廠生產,每日最高產量可達 500 輛。與 BMW 2 系列 Gran Coupe、BMW 2 系列 Active Tourer 和 MINI Countryman 共同組成,萊比錫工廠每日最高產量可達 1,300 輛。新款 BMW 1 系列預計將於 2024 年 10 月上市。


新款 BMW 1 系列標誌著 BMW 品牌在緊湊車型領域近 20 年成功歷程的新篇章。這款車型的生產始於 2007 年在萊比錫工廠生產的三門版本。自那時以來,該工廠已經製造了超過 130 萬輛各種版本的車型。截至 2024 年 6 月底,第三代 BMW 1 系列已向客戶交付了近 443,000 輛。萊比錫工廠總監 Petra Peterhänsel 自信地表示:「新款 BMW 1 系列將繼續在維持萊比錫工廠高產能利用率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自 2018 年以來,BMW 集團萊比錫工廠進行了系統升級,現在每年可生產高達 350,000 輛,比以往多出 100,000 輛。目前,該工廠在同一條生產線上生產四款車型,三種不同類型的驅動系統,涵蓋兩個品牌。自 2023 年 11 月起,MINI Countryman 的生產進一步提升,預計今年產量將增加到每日 500 輛,此外還有約 800 輛 BMW 車型。

生產量的增加不僅保障了現有的工作崗位,還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僅汽車生產一項,到 2024 年底,萊比錫工廠將新增約 900 名員工,總人數將達到約 7,000 人。


全新 BMW 1 系列以其動感設計、全新驅動系統和大幅改進的底盤技術,繼續鞏固其作為競爭中最具運動感車輛的地位。車頭明顯更平、更低,顯示出這款車比以往更注重運動駕駛樂趣。寬大的前格柵具有創新性的垂直和對角線條設計。標配的 LED 頭燈使車輛展現出醒目的「四眼面孔」。

突出的後保險桿設計,垂直反光板、雙部分尾燈和黑色擴散器式插件進一步增強了車輛的強大外觀。車內,全新 BMW 1 系列標配完全無皮革內飾。重新設計的駕駛艙配備了 BMW 曲面顯示屏。可選配的 M 運動套件和特別的 M 運動設計設備選項,為這款車增添了更多動感外觀。


新款 BMW 1 系列的車身有兩種實色和七種金屬色可供選擇。BMW Individual 也將提供獨特的車漆選項,包括多種 BMW 個性化特別車漆。這款車型還是首款提供選裝對比車漆的 BMW 車型,車頂為高光黑色。與 MINI Countryman 一樣,車頂在萊比錫工廠使用新的無過噴塗裝工藝進行塗裝,這種方法更環保,無需產生多餘的油漆霧。

新款 BMW 1 系列將於 10 月 5 日上市。目前,1 系列的主要市場為德國及歐洲地區,尤其是英國和意大利。

全新 BMW 1 系列不僅繼承了品牌一貫的運動基因,更在設計和技術上進行了全面升級。對於喜愛駕駛樂趣的朋友,這款車絕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且,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和工藝的提升,未來我們在市場上看到的 BMW 1 系列將會更多元化,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期待這款車能在香港市場上有精彩的表現,讓更多車迷感受到 BMW 的駕駛激情。

smart全線型號登陸屯門市廣場


今個週末,smart全新 #3 BRABUS 電動跑車及全線 #1 型號登陸屯門市廣場。smart #3 BRABUS 擁有0-100km/h加速只需3.7秒的能力外,WLTP續航距離高達 415 公里,為車主帶來更方便的電動車出行體驗。smart #3 BRABUS 延續 #1 出色的設計和造工外,還有全景式玻璃天幕、Beats® 13 聲道音響、岩晒香港氣候使用的運動型通風冷暖座椅和多個智能輔助駕駛系統,每個設備和功能都是很適合香港車主們日常用車需要。

今次車展提供少量名額可供即場試駕。此外,被受追捧的smart #1 版本在大量交車之後終於再有現貨抵港,現在買車可享有特快交付,已準備買車換車的您就要把握機會啦!

同時,smart 為準車主推出「特低息」分期計劃,上會低至1.99% 的年平息,助你輕鬆購買心儀smart座駕,詳情請向現場銷售顧問查詢。

展出型號:
smart #1 Pro+ 全新售價由售價由HK$269,000*起 或 每月HK$4,234^起
smart #1 Premium 全新售價由HK$299,000*起 或 每月HK$4,783^起
smart #1 BRABUS 全新售價由HK$349,000*起 或 每月HK$5,700^起
全新smart #3 BRABUS 早鳥優惠價由HK$369,000*起(原價:HK$389,000起) 或 每月HK$6,066^起

活動詳情:
日期:2024年7月6至7日 (星期六、日)
時間:上午11時至晚上8時
地點:屯門市廣場1期1樓中央廣場
查詢:2895 7288
詳情:bit.ly/45QBEiD

*受條款及細則約束,售價需配合「一換一」電動車優惠計劃
^根據扣除訂金(HK$38,000)後的車價及60個月還款期計算
-圖片只供參考

#smarthk #smartcar #smart1 #CarShow #1ProPlus #1Premium #1BRABUS #smart3 #3BRABUS #純電動SUV #smartcarshow #TuenMun #Car1hk #TMTPla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