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C
Hong Kong
Wednesday, September 10, 2025
主頁 博客 頁面 81

BMW 擴大3D列印定製機械手抓取器的應用


擁有超過30年經驗的BMW Group,在增材製造領域一直處於領先地位,這種技術更廣為人知的是3D列印。早在1991年,BMW Group已經開始利用3D列印技術來生產各類車輛零件和組件,最初是用於概念車、原型車和賽車,後來則應用於量產車型。現在,BMW Group也使用各種3D列印技術來製造其生產系統中的許多工作輔助工具,從為員工量身定制的矯形器、教學和生產輔助工具,到用於CFRP車頂和整個底盤組裝的大型、重量優化的機械手抓取器。在位於Oberschleißheim的“增材製造中心”,這個BMW Group的3D列印生產、研究和培訓的核心基地,2023年共“列印”了超過30萬個零件。此外,遍布全球生產網絡的各個工廠,每年也生產了超過10萬個列印零件,從Spartanburg和德國的工廠到亞洲的生產基地。


在BMW Group位於Landshut的工廠,增材製造工藝已經日常化應用多年。多年間,包括用於製造鋁製氣缸蓋的模具,都是通過砂模鑄造工藝三維列印而成。在這過程中,砂子被一層層地鋪設並用黏合劑粘合在一起,使得可以創建非常複雜結構的模具,然後再填充液態鋁。

多年來,BMW Group位於Landshut的輕量化結構和技術中心一直在使用一種特別大型的抓取元件,這個抓取器是通過3D列印工藝製造的。這個重量約120公斤的機械手抓取器可以在僅22小時內製造完成,隨後用於BMW M GmbH車型CFRP車頂的生產。這個抓取器先將CFRP原材料裝入壓機,然後簡單地旋轉180度取出成品車頂。與傳統抓取器相比,3D列印製造的版本重量減輕約20%,從而延長了機器人的使用壽命,減少了系統的磨損,並縮短了維護間隔時間。兩個步驟的結合使用也縮短了生產週期時間。這款機械手抓取器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完美結合了兩種不同的3D列印工藝。真空抓取器和用於提起CFRP原材料的針抓取器夾具是使用選擇性雷射燒結(SLS)技術製造的,而大型車頂殼體和承載結構則是使用大型列印技術(LSP)製造的。LSP可經濟而可持續地生產大型組件,該工藝使用注塑成型顆粒和再生塑料,而CFRP殘餘材料也可用於回收。與使用主要原材料相比,製造抓取器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了約60%。


2023年夏季,一個更輕的抓取器新一代被引入。為實現這一目標,對之前的抓取器概念進行了拓撲優化,誕生了仿生機械手抓取器。這款新抓取器將來自LSP列印機的車頂殼體與SLS真空裝置和仿生優化的承載結構相結合。為此,使用了帶有列印核心的模具,然後用複雜的鋁結構進行鑄造。新抓取器比其前身輕了25%,這意味著製造BMW M3的CFRP車頂的整個過程只需一台機器人完成,而之前需要三台。如今,BMW Group內部定製製造的雙抓取器,透過3D列印技術,已用於Landshut工廠的所有CFRP車頂的生產。

BMW Group在3D列印領域的創新應用,實在令人敬佩。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更減少了對環境的影響。作為車評人,每次看到這些技術進步,都覺得未來汽車工業的發展充滿了無限可能。試想一下,未來我們甚至可能可以自己列印出所需的零部件,這會不會帶來一場家庭車庫的革命呢?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Honda Racing 發布最新一代駕駛模擬器


Honda Racing Corporation USA(HRC)在位於印第安納波利斯的運營中心發布了最新一代的駕駛模擬器(Driver in the Loop, DIL),這款模擬器配備了最新的賽車模擬技術。新的DIL模擬器配備多體車輛動力學物理模擬軟件,每秒可生成高達1.5MB的數據,並擁有約2,000個可用通道。此外,模擬器還配備多個攝像頭,同步錄製每次模擬會話,並與記錄的數據匹配。這款新模擬器相比HRC於2013年首次投入使用的原始模擬器有了重大進步,原始模擬器在其服役期間進行了多次重大升級。

HRC US車輛性能組負責人Ben Schmitt表示:「新模擬器在各方面都比原始的DIL模擬器更優越。車輛物理模型從原始模擬器開始不斷進化,包括輪胎模型,我們的數據獲取能力也大幅提升。新的運動平台、駕駛艙和視覺系統為駕駛員創造了一個最接近現實條件的車輛動力學體驗。」

DIL模擬器可以為賽車隊節省時間和金錢,因為可以通過它進行廣泛的測試計劃,讓車隊的駕駛員在方向盤後面進行測試,工程師則監控圈速,而無需花費時間和金錢進行實際的賽道測試。由於設置更改可以快速完成,DIL模擬器允許車隊進行更多的底盤幾何和賽道條件變化測試,而這些在實際賽道測試中難以實現。今年印第安納波利斯500賽前,多位Honda Indy車手使用了這款新模擬器,其中兩屆冠軍Takuma Sato在使用後表示非常興奮。

Sato說:「這款模擬器採用了一種全新的理念。車內的移動更加即時,駕駛員的感覺更加精確。它感覺比我之前使用的任何模擬器都更加真實。這是一個巨大的改進。我們一直在尋找數字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更多的關聯,這一直是一個挑戰。然而,如今模擬器模型非常複雜,現在非常接近‘現實世界’,甚至在偏航方面也是如此,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你可以比以往更精確地感受到車內發生的事情,這非常令人印象深刻。」

使用改裝過的Indy車駕駛艙,HRC DIL模擬器可以在偏航方面進行360度旋轉,駕駛員擁有270度視角,從高達2.5米、直徑達9米的屏幕上投射出賽道影像。模擬器可以設置為模擬當前的Dallara-Honda Indy車、Acura ARX-06混合動力GTP車以及多款Honda和Acura概念賽車。

所使用的空氣動力學模型包括通過Honda製造與開發1:1比例“HALO”風洞獲得的模擬數據;動力總成模型則是Honda和HRC模擬技術的成果。模擬器提供多種輪胎技術模型,包括HRC和第三方模型;同時利用高分辨率點雲路面測量進行激光掃描來開發個別賽道模型。HRC提供內部工程支持,為使用DIL模擬器的駕駛員和車隊提供定制模擬,以滿足車隊的具體需求。

這款模擬器為駕駛員和工程師提供了一個加強彼此工作關係和理解的機會,無需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進行賽道測試。此外,駕駛員可以在到達新賽道前學習賽道和配置。模擬器還可以作為培訓工具,幫助駕駛員發展計劃。

看到科技不斷進步,讓駕駛模擬器變得如此真實,實在令人興奮。這不僅意味著更高效的測試和更準確的數據,還讓我們更加期待賽車手在真實賽道上的表現。Takuma Sato對新模擬器的讚譽更讓人期待未來的賽事成果。未來,或許我們也有機會親身體驗這些先進的模擬技術,感受一下成為賽車手的刺激與挑戰。

ORA 07 電動房車香港一換一 $239,900 開賣


ORA 07作為品牌首部純電Coupe車型,完美結合了動感與優雅,外型設計超越想像,展示出品牌改革後更銳利的創新方向。超流線型車身配搭無框車窗設計,營造出一氣呵成的俐落感。ORA 07同時貫徹品牌一貫追求的駕駛實用性,流線外型將行車時的風阻系數壓低至0.22cd,減少風阻所消耗的電量,提升行車效能,延長每次充電後的行駛距離,助你於旅途上走得更遠。


在亮麗外型下,ORA 07的性能表現亦令人期待。充沛電量將充電後行駛最遠距離增至520公里。300kW總輸出配上680Nm扭力,帶來4.3秒從0km/h至100km/h的加速能力,讓加速更理性,適合日常出行需要。自動調節進氣格柵會因應外界氣溫自動開合,創造適合電動馬達發揮最佳效能的環境,同時遵循空氣動力學減低風阻。全車以77.6%高強度材質製作,升級L2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包括「ACC」主動式車距調節巡航系統及「ICC」智能巡航控制,配合前置行車鏡頭、12個超聲波感應器、2個毫米波雷達,為駕駛者及乘客提供更安全的旅程。


車廂設計亦彰顯了ORA 07作為品牌最新重點產品的地位。引入全球首次於車廂採用的空調紫外線殺菌燈,為駕駛者與乘客提供潔淨冷暖風。擋風玻璃及前座車窗採用減音材料製成,提供更寧靜的車廂環境。前後座位皆以仿真皮革包覆,車廂品味及舒適度大大提升,亮眼橙色貫穿全車內櫳,展現活力與優雅。


ORA 07這款純電Coupe真的讓人眼前一亮,既有前衛設計又不失實用性,實在是難得的全能選擇。特別是那超流線型車身和無框車窗,開著它駛上街頭,回頭率肯定爆表。還有那520公里的續航里程,對於喜愛遠途自駕的朋友來說,真的是一大福音。不僅如此,車廂內的豪華配置更是讓人覺得物超所值。作為一名車評人,我迫不及待想看看這款車在市場上的表現,相信它會成為電動車市場上的一顆新星。

ORA 07 簡單規格
電池容量 83 kWh
最大續航距離 (WLTP combine) 520 km
最大功率 300 kW
最大扭力 680 Nm
長x闊x高 4,874 x 1,850 x 1,500 mm

一換一意向價
ORA 07 Standard Range $239,900
ORA 07 Long Range $269,900
ORA AWD GT $329,800

INCHCAPE EV HUB – ORA
九龍啟德AIRSIDE 地下G009號鋪
電話:2880 1221

Hyundai Staria Van 2024 高級版 Prime 登場


外形貌似外太空運輸船的 Hyundai Staria,一向有電油 MPV 和柴油貨 Van 兩款,代理新近推出其貨 Van 的 2024 年升級版本,稱為 AT Prime,大至上是將電油型號的某些設備放到較高級的 Lux 柴油型號上,更加有電動趟門,售價與之前的 Lux 一樣是 $318,800。


2021 年推出的 Staria,表明以太空船為模仿對象,車側線條是仿照從太空觀望地球日出時的彎曲光線,「無面人」的車頭設計,頭燈、細燈和轉向燈全放在泵把內那像電腦散氣孔的格柵內,橫跨車頭有「一字眉」LED 日行燈,門邊鏡的一粒轉向燈也有「格仔」圖案,垂直的尾燈,紅、黃、白燈全以方形的「Parametric Pixels」LED 燈粒像 Lego 積木般砌出來,尾泵把比 Starex 改得較低,即尾門有較大面積,方便放物。外形上,這部 AT Prime 與之前並無分別,17 吋輪圈也是一樣,並不屬甚麼小改款式。



內籠較豪華的 Prime,跟之前的 Lux 一樣,有 10.25 吋儀錶板、撳制式波段選擇制、軚盤轉波撥片、防眩睹後鏡、皮座、前座冷暖功能、電動尾門、全 LED 尾燈和霧燈,後排像電油 MPV 般,頭頂有獨立冷氣控制板和天花風口,經優化的後排座位,一按即可靈活地前後滑動和 60:40 摺疊,USB-A 插座在前排、中排和尾倉各有兩個,最大最大的優勢,是兩塊趟門改為電動式,之前我們試的那部 Staria Van 是用手動趟門,泊在斜路會時趟門會自動滑走,現沒有這個問題。作為商用車,車子同有前排天花載物架兩個、錶台頂儲物盒和杯架、可摺下來作為手枕/杯架/膠兜的前排中座、B 柱扶手、尾倉地台防滑膠墊,尾倉的隔板由鐵絲網改為通窿的膠板,話說較不阻擋視線。


車子同採用 2.2 升「SmartStream」CRDi 柴油引擎,有 VGT 可變幾何渦輪增壓器,有 177 匹/44 千克-米輸出,8 速波箱一如所說可經軚盤撥片手動,車子有正常柴油貨 Van 低轉易扭易去的加速反應,沒有很大正常柴油引擎的「達達達達」聲和震動,在轉數不高的紅區以下密密轉波,0-100km/h 加速需不錯的 13.5 秒;前支柱、後五連杆加葉片彈簧懸掛,行車感覺一如以往頗為舒服,沒有太多一般貨 Van 的車身搖晃和粗糙感。有 Eco、Normal 和 Sport 模式的反應系統,各有踩油反應分別,儀錶圖案亦會跟隨而轉藍、灰、紅色,長按同樣有Smart即自動模式,系統會自動給你反應;儀錶中間可「碌」出胎壓、耗油量、Drive Mode選擇、尿素容量、「車仔」輔助、其他車輛設定顯示。現稱 Hyundai SmartSense 的主動安全系統,同有前方碰撞預警 Forward Collision-Avoidance Assist(FCA)、離線警示 Lane Keeping Assist(LKA)、離線扭軚輔助 Lane Following Assist(LFA)、盲點有車及防撞 Blind-Spot Collision-Avoidance Assistance(BCA)、智能巡航定速 Smart Cruise Control(SCC),新增的 BVM(Blind-Spot View Monitor)盲點監察鏡頭與 IONIQ 5 和 6 的一樣,打左右指揮燈時會將左右儀錶變成顯示盲點路況。


AT Prime 外形上與之前並無分別,17 吋輪圈也是一樣,並不屬甚麼小改款式。


Prime 型號跟之前的 Lux 一樣,有 10.25 吋儀錶板、撳制式波段選擇制、軚盤轉波撥片、防眩睹後鏡、皮座、前座冷暖功能。


前排中座可摺下來作手枕/杯架/膠兜用。


Staria 的車側線條是仿照從太空觀望地球日出時的彎曲光線。


「無面人」的車頭設計,頭燈、細燈和轉向燈全放在泵把內那像電腦散氣孔的格柵內,橫跨車頭有「一字眉」LED 日行燈。


後排與電油 MPV 一樣,頭頂有獨立冷氣控制板和天花風口。


尾倉地台有防滑膠墊,隔板由鐵絲網改為通窿的膠板,話說較不阻擋視線。


Prime 型號的最大優勢,是兩塊趟門改為電動式。


反應系統有 Eco、Normal 和 Sport 模式,儀錶圖案亦會跟隨而轉藍、灰、紅色,長按同樣有Smart即自動模式。


車子 0-100km/h 加速需不錯的 13.5 秒,在轉數不高的紅區以下密密轉波,柴油引擎的「達達達達」聲和震動不高。


新增的 BVM 盲點監察鏡頭與 IONIQ 5 和 6 的一樣,打左右指揮燈時會將左右儀錶變成顯示盲點路況。


撳制式波段選擇制之前要 Lux 型號才有。


車子同有前排天花載物架兩個、錶台頂儲物盒和杯架。

基本規格
引擎設計:直四汽缸渦輪增壓柴油引擎
排氣量:2,199cc
最大馬力:177 匹 / 3,800 轉時
最大扭力:44.0 千克-米 / 1,500-2,500 轉時
波箱設計:8 前速自動波箱
體積:5,253 X 1,997 X 1,990mm
重量:2,250kg

詳盡規格表

售價:HK$318,800 起
網址:http://www.hyundai.com.hk/
查詢:3428 8288(Zung Fu Company Limited)

文、攝:James Chan
編:Teddy Leung

推薦內容:Car1.hk「首選汽車 2023」名單公開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Audi 高性能 RS 4 Avant edition 25 週年


1990年代,Audi以Audi Avant RS2和Audi S6 plus創立了運動旅行車的概念。然而,第一款來自quattro GmbH(現為Audi Sport GmbH)的RS車型是1999年的B5代RS4 Avant。與Audi S4相比,它擁有更寬的車身和由Cosworth協助開發的2.7升雙渦輪增壓六缸引擎,當時的輸出達到280 kW(380 PS),相當驚人。2001年,第一代RS 4的運動版RS4 Sport推出市場,配備更低的懸掛、桶形座椅、運動排氣系統及麂皮方向盤。現今的RS 4 Avant edition 25 years繼承了這款車型的經典設計,是目前B9系列中最具運動性能的版本。


引擎:輸出提升15 kW(20 PS)
在引擎、懸掛及車輪方面的進步,使其表現令人印象深刻。全新RS 4 Avant edition 25 years搭載的V6雙渦輪增壓引擎,輸出達到346 kW(470 PS),最大扭矩為600 Nm。相比RS 4 Avant,輸出增加了15 kW(20 PS)。這款頂級車型從0加速至100公里/小時(62英里/小時)僅需3.7秒,比Audi RS 4 Avant快0.4秒。最高車速達到300公里/小時(186英里/小時),標配的RS陶瓷煞車系統則處理減速任務。RS運動排氣系統加上消光黑色排氣管,產生強烈的聲浪效果。


懸掛:動態優化
Audi RS 4 Avant edition 25 years標配RS運動懸掛專業版,這是一款可手動調節的繃緊避震器,確保動態與舒適性的完美結合。這款周年紀念版的車身高度比RS 4 Avant低了10毫米。此外,車主可手動再將車身高度降低10毫米,總體高度比標準版低20毫米。該車型還配備quattro運動差速器,確保更高的靈活性和更偏向後輪的驅動樂趣,特別是在「動態」駕駛模式下。升級的變速箱控制單元軟件使換檔時間更快,不同駕駛模式之間的差異明顯增加。專為Audi RS 4 Avant edition 25 years設計,前軸的負傾角增加至兩度,並安裝了更硬的控制臂,這提升了抓地力和操控性,使過彎速度更快。後軸上的固定副車架提供更精確的懸掛反饋及整體性能。這進一步由改良的Torsen差速器提升。


輪圈與輪胎:全方位性能
為了將強大動力輸出到路面,RS 4 Avant edition 25 years標配Pirelli P Zero Corsa高性能輪胎,適用於道路和賽道。輪胎安裝在20吋Palladium消光合金輪圈上,這些鍛造輪圈源自於裝備競賽包的RS 4 Avant,經過密集加工後在視覺上得到增強。此外,輪圈的偏距從ET 22調整到ET 18,以強調運動性。

Interior

車主還可從Audi合作夥伴處獲得由第二組輪圈組成的套件,包括Pirelli感應式P Zero Trofeo RS半熱熔輪胎及Pirelli Track Adrenaline系統。這些輪胎專為賽道設計,配備獨特的20吋黑色消光合金輪圈。由於其特定的橡膠化合物及非對稱胎面,Pirelli感應式P Zero Trofeo RS性能輪胎在乾燥條件下提供卓越抓地力,從而增加穩定性和側向抓地力。獨家的Track Adrenaline系統配備輪胎中的先進感應器,提供實時胎壓和溫度信息、高性能控制單元及專屬手機應用程序,支持Apple Car Play和Android Auto。通過Pirelli Track Adrenaline,車主可在賽道上獲得實時信息及最佳輪胎管理的建議。

另一個亮點:除了Pirelli P Zero Trofeo RS半熱熔輪胎和Pirelli Track Adrenaline系統,車主還會收到一對由Alpinestars製造的賽道手套,專為這款特別版設計,同樣具有黃色點綴。

設計:向RS4 Sport (B5)致敬
為了紀念RS4 Sport的顏色,今日推出的特別版車型同樣提供了Imola Yellow顏色。此外,還有Nardo Gray和Mythos Black可供選擇。這款特別版車型擁有眾多獨特的設計元素,使其真正與眾不同。例如,側窗飾條採用了亮黑色設計。而首次在這款特別版車型上,尾燈內飾也變成了黑色。Audi標誌和字母同樣採用亮黑色,Matrix LED頭燈配有RS家族特有的黑色邊框。車頂行李架被移除,使車輛線條更低,更具運動感。

標準配置包括後車門和側窗的遮陽玻璃。獨特亮點是:在C柱和D柱之間的窗戶上刻有“RS 4 edition 25 years”字樣。這款特別版還專門設計了碳纖維哑光外觀套件,包括前翼片、側翼片和側裙延伸部分,以及擴散器夾和碳纖維後視鏡外殼。


內飾方面,黃色裝飾縫線讓人聯想到2001年RS4 Sport的黑色/黃色Alcantara皮革組合。地墊上首次出現RS 4標誌,傳統的紅色Audi Sport菱形和黑色RS字樣在特別版上也變成了黃色。方向盤輪圈、門板皮革扶手、中控台的黑色Alcantara,以及換檔桿皮套都配有相同顏色的縫線。RS桶形座椅配有蜂窩狀縫線和碳纖維靠背,呈現深黑色皮革/Dinamica組合,並有對比鮮明的黃色縫線。頭枕下方直接是相同顏色的RS 4字樣。入門踏板上的標誌和入口LED投射出的RS標誌都是白色的。

中控台上的哑光字樣表明每台車的序列號,從1到250。購買RS 4 Avant edition 25 years的客戶可以通過MMI選擇白色背景的轉速表和速度計,以致敬1994年Audi Avant RS2,其初代表盤就是白色的。發射控制功能充分發揮RS 4 Avant edition 25 years的加速潛力,並以交通信號燈圖標顯示加速的最佳時刻。

為了配合這一傳承概念,客戶可以通過Audi合作夥伴選擇訂購獨家的平底麂皮方向盤,並帶有中央標記。該方向盤配有黃色裝飾縫線,換檔桿的上部則是黑色麂皮。這款選配價格為2,270歐元。Audi建議在使用該方向盤時佩戴手套。


獨家計時腕表:從特別版到特別版
隨著Audi RS 4 Avant edition 25 years的推出,Audi collection也推出了Chronograph RS 4 Avant edition 25 years腕表。該腕表借鑒了車輛的多個細節。例如,它擁有碳纖維表盤和黃色細節,如RS 4標誌、中央秒針和皮革錶帶上的對比縫線。與特別版車型一樣,該計時腕表也限量發行250隻。

最強大的Audi RS 5:346 kW(470 PS)的性能版
RS 5也迎來了動力升級:全新的Audi RS 5 Sportback性能版2搭載的V6雙渦輪增壓引擎,輸出功率達到346 kW(470 PS),最大扭矩為600 Nm。相比RS 5 Sportback,功率提升了15 kW(20 PS)。其0至100公里/小時(62英里/小時)的加速時間為3.7秒,比RS 5 Sportback快了0.2秒。其最高時速為300公里/小時(186英里/小時)。Audi RS 5 Sportback性能版2還標配RS運動懸架Pro,動態轉向和改進的Torsen差速器。

作為一個汽車愛好者,看到這些特別版車型的推出,真的讓人感到興奮不已。尤其是RS 4 Avant edition 25 years,無論是外觀還是內飾的細節,都充分展現了Audi對於傳承與創新的完美結合。而那款限量的計時腕表,更是讓人想要馬上擁有。最後,不得不提RS 5性能版2,那驚人的加速性能和頂級配置,真的是每一位追求速度與激情的車迷的夢想之車。無論是日常駕駛還是收藏,這些車型都絕對值得擁有。

smart #3 正式香港登場!早鳥一換一優惠 HK$369,000 起


沿用與smart #1一脈相承的設計理念,smart #3完美結合了流線型房跑車(Coupé)與動感實用的SUV特點。smart #3由德國Mercedes-Benz設計團隊操刀,塑造出高級、強悍且充滿動感的外觀與車廂。作為smart首款SUV Coupé,smart #3不僅擁有高性能,更實現了實用性與美感的完美平衡,其出色的設計更獲得了iF Design Award和The Red Dot Award兩項大獎,充分展示了其動感車身和精緻車廂的吸引力。


在香港,smart #3推出的BRABUS高性能版本,最長續航達415公里(WLTP)。前後各配備一組高效能永磁同步馬達,總輸出達428匹馬力(315kW),峰值扭力為543Nm,從靜止加速到時速100公里僅需3.7秒,動力十足。全時四驅系統(AWD)搭配前麥花臣及後多連桿懸掛系統,加上BRABUS的精細調校,無論直線加速或彎道駕馭,都能保持穩定和靈活,讓駕駛者在操控中感受到無比的樂趣。

進入smart #3車廂,動感與未來感迎面而來。從手感細緻的仿麖皮多功能方向盤,到全高清數碼儀表板,中控台上的12.8吋觸控屏幕,以及來自Beats的13聲道立體聲系統,再加上1.6平方米的高效能濾光天幕,整體佈局精緻而動感,讓駕駛體驗更為豐富。


smart #3不僅設備豪華,科技感十足的「smart星球」(smart planet)多媒體操作介面也進一步提升。全新角色獵豹Cheetah的加入,增添了更多動態和趣味性,讓駕駛者在設定車內氛圍燈及模擬引擎音效時,體驗更加豐富的駕駛樂趣。

在安全性能方面,smart #3配備了多項駕駛輔助系統,如自動緊急制動系統(AEB)、行車線道保持輔助(ELKA Plus)、盲點偵測(BSD)等,並使用高拉力鋼材製造車身,安全氣袋達七個,包括分隔式中控台安全氣袋,於EURO NCAP及GREEN NCAP均獲五星級評分,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smart #3無論在設計、性能還是安全方面,都展現出色的表現。它將房跑車的優雅線條與SUV的實用特性完美結合,不僅滿足駕駛者對性能的追求,亦能帶來無與倫比的駕駛樂趣。每一次駕駛,都彷如進入了一個充滿感性與靈銳的世界,這正是smart #3帶給我們的獨特魅力。

睇車熱點:smart 期間限定店
地點:大圍車公廟路18號圍方2樓201號舖
營業時間:上午10時至晚上9時

smart 陳列室地址
smart 港島陳列室 – 柴灣嘉業街 60 號
開放時間:星期一至五 上午 9 時至下午 7 時;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上午 9 時至下午 8 時

smart 九龍陳列室 – 紅磡寶來街 50 號
開放時間:星期一至日 上午 9 時至下午 8 時

smart查詢電話︰2895 7288

Audi Q6 e-tron performance 更高效、更長續航


Audi 在新款 Audi Q6 e-tron 正式上市前,宣布推出一款特別高效的車型。這款車型具備後輪驅動,配備全新開發的鋰離子電池,總容量為 100 kWh(淨容量 94.9 kWh),根據 WLTP 全球標準,其續航里程可達 641 公里,成為 Q6 e-tron 車系中的頂尖之作。此外,這款採用可擴展的 Premium Platform Electric(PPE)平台的車型展示了其靈活性,首次推出純後輪驅動的變種。新款 Audi Q6 SUV e-tron performance 現已接受訂購,價格從 68,800 歐元起。

Audi Q6 e-tron 標誌著 Audi 電動車世代的開始。在今年三月的全球首發中,四環品牌展示了兩款新車型:提供 285 kW 系統輸出的 Audi Q6 e-tron quattro,以及擁有 380 kW 系統輸出的運動款 SQ6 e-tron。

現在,另一款變體 Audi Q6 e-tron performance 亦可接受訂購。這款車型具備特別高效的後輪驅動。其緊湊而強大的永磁同步電機(PSM)在附加功能啟用時,提供 240 kW 的系統輸出,並能在 6.6 秒內從 0 加速到 100 公里/小時。這使得 Audi Q6 e-tron performance 成為一個吸引人的選擇,不僅擁有長續航里程、動態性能和日常實用性,還能在短暫的充電停留中迅速恢復電量。根據 WLTP 標準,其續航里程可達 641 公里,是同級車型中續航里程最長的車款之一。在合適的快速充電站,10 分鐘內可充電至 260 公里的續航里程,確保即使在長途旅行中也能享有高舒適度。

這款新推出的高效驅動變體是 Audi Q6 e-tron 家族中最新的成員,擁有車系中最長的續航里程,並且是入門價格。新款 Audi Q6 SUV e-tron performance 現已可訂購,價格從 68,800 歐元起,預計於今年第三季度開始交付。Audi Q6 e-tron quattro 和 Audi SQ6 e-tron 變體將於八月開始交付客戶。

看到 Audi 持續在電動車領域創新,真是令人興奮。這款 Audi Q6 e-tron performance 不僅在續航和性能上表現出色,還展示了 Audi 在電動車市場的堅定決心。對於香港這樣的城市來說,這樣一款兼具實用性和環保性能的電動 SUV 絕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我期待能夠親身體驗這款車,看看它是否真的能達到宣稱的續航里程和充電速度。畢竟,能在短時間內充滿電,確實能大大提升駕駛樂趣和便利性。

BMW M4 GT3 EVO 亮相紐布靈


BMW M Motorsport 工程師們一直在努力提升他們在GT賽車中的旗艦車型——BMW M4 GT3。這一努力的成果就是全新的EVO版本,該版本於週三晚上在紐布靈24小時耐力賽之前,在ring°boulevard的M Showroom中亮相。BMW M4 GT3 EVO將於2025賽季開始正式參賽。同樣的,BMW M4 GT4也將從下個賽季開始推出EVO版本。

為了優化BMW M4 GT3,BMW M Motorsport 工程師們與車隊和車手進行了密切的對話。因為只有了解客戶需要什麼,才能完美地針對需求調整GT賽車。因此,BMW M4 GT3 EVO的重點不僅僅是純粹的性能,而是在駕駛性、效率和可靠性方面進行改進。測試工作主要由BMW M車手Jens Klingmann(德國)、Bruno Spengler(加拿大)和Augusto Farfus(巴西)完成。這款車的淨價為578,000歐元。


從外觀上看,BMW M4 GT3 EVO的底盤改變是顯而易見的。它不再是傳統的塗裝,而是採用了一種更輕的陰極浸塗工藝。更小的空氣動力學後視鏡、前輪拱上更大的通風口以及後翼的調整範圍改變,這些都提供了更高的空氣動力效率。新的前後軸防傾桿、更大的後制動盤以及更細緻且易於調整的差速器,確保了更少的輪胎和制動器磨損,從而提供更好和更穩定的駕駛性。前後大燈也採用了新的LCI設計。


BMW Group Designworks的“Inception”設計將數字化和三維主題融合到一個大膽的高對比度馬賽克中。從多個角度來看,標誌性的M色彩按M標誌中的順序排列:左側是淺藍色,中間是深藍色,右側是紅色,並且以三個擠壓的像素維度呈現。這種設計為車輛設置了一個不對稱的整體布局,並在駕駛員前方的非反光啞光黑色部分,以幫助他們集中注意力。在BMW M4 GT3 EVO上,對於深色區域,貼膜已被省略,以展示真實的碳纖維結構,同時減輕重量。


見證BMW M4 GT3 EVO的誕生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這款車的每一處細節都體現出BMW對賽車運動的熱愛和專注,特別是與車隊和車手的密切合作,讓我感受到他們對客戶需求的重視。新設計的外觀和改進的技術細節,不僅提升了性能,也讓駕駛變得更加舒適和穩定。EVO版本的推出無疑將為賽車愛好者帶來更多驚喜和期待。作為一個喜愛速度與激情的人,能夠親眼目睹這一變革,真是無比的榮幸和激動。希望未來能有機會親自試駕,感受這款車帶來的極致體驗。

LOTUS TYPE 66 於意大利古董車展進行歐洲首秀


Lotus 於過去週末在意大利科莫湖區成為焦點,參加了兩個世界知名的活動:Concorso d’Eleganza Villa d’Este 及 FuoriConcorso。

Villa d’Este:歷史性的首秀
Lotus Type 66 於 2024 年的 Concorso d’Eleganza Villa d’Este 古董車展上首次亮相。這是 Lotus 在其 76 年歷史中首次被邀請參加官方遊行,標誌著這個英國品牌的歷史性時刻。

這款經典車型設計於五十多年前,如今終於得以面世,這要歸功於 Classic Team Lotus 的董事總經理 Clive Chapman(創辦人 Colin 和 Hazel Chapman 的兒子)和 Lotus 設計團隊之間的非凡合作。


為了專注於 Can-Am 賽事,Colin Chapman 曾要求 Team Lotus 的設計師 Geoff Ferris 啟動 Type 66 項目,探討如何將品牌的設計原則應用於這個令人興奮的賽事類別。然而,由於 Chapman 主要關注於一級方程式賽車,這個創新項目未能超越技術圖紙階段。為了慶祝品牌的輝煌傳統和運動遺產,Lotus 去年決定終於將這一項目付諸實現,距最初草圖已過了 53 年。這款“重新發現和重新想像”的 Lotus 只會生產 10 輛,以紀念 Type 66 在 1970 年賽季中可能參加的總共 10 場比賽。

Classic Team Lotus 董事總經理 Clive Chapman 在遊行中駕駛 Type 66 時表示:「能夠被邀請在 2024 年的 Concorso d’Eleganza 上駕駛 Type 66 真是莫大的榮幸。在活動中展示‘Colin 的 Can-Am 賽車’,並在世界上最具標誌性的車輛中得到認可,對 Chapman 家族和 Lotus 來說都是非常特別的時刻。Type 66 證明了 Lotus 在性能工程創新方面的持續靈感,這一點仍在激勵我們現在和未來的車型。」


FuoriConcorso:傳統與創新並存的 Type 72 和 Evija
Lotus 也參加了週末的 FuoriConcorso 活動。今年的主題是「英國賽車綠」,為品牌提供了一個展示其輝煌過去和令人興奮的未來的獨特機會。兩款最具代表性的 Lotus 產品——Type 72 和全電動超跑 Evija——在現場展示。擁有 20 次大獎賽勝利的 Type 72 是 1970 年代最傑出的一級方程式賽車之一,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賽車設計之一。1972 年,Emerson Fittipaldi 駕駛它贏得了車手和車隊雙料冠軍,包括在 Monza 的傳奇勝利。這款標誌性車型展示在不遠處的 Evija 旁邊,後者是世界上最強大的量產車。

Lotus 高級性能執行董事 Simon Lane 表示:「這是在科莫度過的無法錯過的汽車卓越週末。我們非常高興各種 Lotus 車型在這裡受到慶祝和享受。這兩個活動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機會,分享我們的歷史以及我們對性能工程的持續奉獻。」Type 66 在 Lotus 75 週年紀念之年推出,證明了品牌重新想像其最佳傳統元素,並以最令人振奮的方式更新它們的願望。


Lotus 創始人 Colin Chapman 將目光投向高知名度且商業價值高的 Can-Am 系列賽事,並要求 Team Lotus 繪圖師 Geoff Ferris 啟動 Type 66 項目,以評估 Lotus 設計原則如何應用於這個令人興奮的類別。由於 Chapman 主要關注於一級方程式,這一創新項目從未超越技術圖紙和模型階段。為了向品牌輝煌的賽車傳統和遺產致敬,Lotus 自豪地在設計師首次動筆 53 年後實現了原始願景。

擁有 20 次大獎賽勝利的 Type 72 是 1970 年代最傑出的一級方程式賽車之一,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賽車設計之一。它也是最具創新性的賽車之一,中置散熱器允許 Colin Chapman 創建比以往任何設計都更先進的空氣動力學輪廓。重量精確為 530 公斤——允許的最小值——它是最輕的一級方程式賽車之一。1970 年,Rindt 駕駛 Type 72 贏得了車手冠軍,Team Lotus 贏得了車隊冠軍。儘管獨特的前端設計是創新性的,但真正讓 Type 72 載入史冊的是它的賽車塗裝。首次亮相時的贊助商 Gold Leaf 的紅白金色塗裝,在 1971 賽季被替換為賽車運動史上最具標誌性的配色之一:John Player Special 的黑金配色。在 1972 年,被重新命名為 Type 72D 的賽車,與 Emerson Fittipaldi 一起贏得了車手和車隊冠軍,包括在 Monza 的傳奇勝利。這位 25 歲的巴西車手創下的記錄直到 2005 年才被 Fernando Alonso 打破。

如同 Lotus 品牌在其輝煌的 76 年歷史中所有車型一樣,品牌首款 100% 電動超跑 Evija 經過精確工程設計,提供卓越的駕駛體驗,不論是在公路上還是賽道上。這是公司有史以來動態表現最卓越的車型,為 Lotus 駕駛性能樹立了新標準。最重要的是,它是‘為駕駛者而生’。除了其獨特的設計外,Evija 還因其頂級性能而脫穎而出:擁有 2,039 匹馬力和 1,704 牛米的扭矩,它可以在不到 3 秒內從 0 加速到 100 公里/小時,在不到 10 秒內從 0 加速到 300 公里/小時,最高速度可達 360 公里/小時。

出光興産、ENEOS、豐田、三菱重工業聯手推動碳中和燃料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以下稱為出光興産)、ENEOS株式会社(以下稱為ENEOS)、豐田自動車株式会社(以下稱為豐田)以及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以下稱為三菱重工)宣布,為實現碳中和(以下稱為CN)社會,四家公司將共同探討和推動汽車用碳中和燃料的導入及普及,目標在2030年前於日本國內實現CN燃料的導入。這四家公司將在供應、技術和需求方面發揮主要作用,共同推動相關計劃。

什麼是CN燃料?
CN燃料指的是在產品整個生命周期中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燃料。這包括以氫氣和二氧化碳為原料的合成燃料(即e-fuel)以及利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植物為原料的生物燃料。特別是液態CN燃料在儲存和運輸方面具有優勢,適合作為可輸送的能源來源。

四家公司共同的目標
1. 討論和制定日本汽車市場中導入CN燃料的計劃和路線圖,並探討市場導入所需的各種制度。
2. 從日本能源安全等角度調查製造的可行性。

出光興産的願景
出光興産以2050年「變革的實現」為願景,並在中期經營計劃中明確表示將推動多樣化且對環境友好的「先一步的能源」的社會實現。作為這一努力的一部分,出光興産與國內外的各種企業合作,致力於早日引進和普及合成燃料和生物燃料等CN燃料。

ENEOS的挑戰
ENEOS在其長期願景中提出挑戰,即同時實現「能源和材料的穩定供應」與「CN社會的實現」。公司推動氫氣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並致力於合成燃料等CN燃料的業務開發,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豐田的多重路徑
豐田為實現CN,除了推廣電動車外,還致力於減少配備引擎的車輛的二氧化碳排放。2007年,豐田在巴西推出了靈活燃料車(可使用生物燃料與汽油混合燃料的車輛)。未來,豐田將繼續致力於減少現有車輛的二氧化碳排放,並開發有助於普及CN燃料的引擎。

三菱重工的使命
三菱重工集團宣言在2040年之前實現CN,並致力於構建二氧化碳和氫氣生態系統。通過其產品、技術和服務,與全球合作夥伴創新合作,三菱重工將為實現CN社會做出貢獻。

為了實現CN社會,普及CN燃料需要跨產業的合作和伙伴關係。出光興産、ENEOS、豐田和三菱重工已經邁出第一步,聯手推動CN燃料的導入和普及。

看來這次四大企業的合作,真係有機會為我哋帶嚟更環保的未來。碳中和燃料不但對環境好,亦可以減少對石油的依賴,長遠對香港甚至全球都有利。希望這次合作可以順利推進,令到我哋將來揸車都可以更環保,更放心。你話係咪?車友們,大家又有咩睇法呢?

BMW M3 Sedan 和 M3 Touring 跑車雙雄同時發布


作為一個傳奇標誌的守護者,BMW M3 Sedan和M3 Touring一向以驚人的性能和日常使用的便利性聞名。而現在,這兩款多功能的M3車型在多個方面進一步提升,展開它們成功故事的新篇章。全輪驅動車型變種的功率增加了15 kW/20 hp,並加入了全新設計和裝備特徵,以及數位化的進一步進步。全新設計的頭燈和方向盤為外觀和內飾帶來了新鮮感。配合新的鍛造輕合金輪圈、新的內飾元素和BMW操作系統8.5,支撐最新一代的BMW iDrive系統。這些改進讓高性能豪華中型車的賽車特性和長途行駛的平穩性達到新的高度,為司機和多達四位乘客提供更佳的駕駛體驗。


在新款BMW M3 Competition Sedan和新款BMW M3 Competition Touring上,經過優化的數位引擎控制單元(DME)使其六缸直列引擎的最大輸出功率提升至390 kW/530 hp(此前為375 kW/510 hp),轉速達到6,250 rpm。這款升級的引擎同樣是BMW M4 GT3的基礎,能夠在2,750至5,730 rpm之間輸出650 Nm的峰值扭矩。這種持久而強烈的動力輸出尤其在駕駛者挑戰車輛的動態極限時,帶來更激烈的性能體驗,實現驚人的加速數據。


新款BMW M3 Competition Sedan搭載M xDrive全輪驅動系統,從0到100公里/小時(62英里/小時)加速僅需3.5秒,而新款BMW M3 Competition Touring則需3.6秒,僅稍慢一些,儘管其車重更高。這兩款全輪驅動車型的增強輸出使其0到200公里/小時(124英里/小時)的加速時間分別縮短0.5秒,轎車型現在的加速時間為11.8秒,Touring為12.4秒。

所有新款BMW M3 Sedan和BMW M3 Touring車型的電子限速最高為250公里/小時(155英里/小時)。但如果選配M Driver’s Package,這一數據可提升至290公里/小時(180英里/小時)對於轎車型和280公里/小時(174英里/小時)對於Touring型,讓駕駛者能夠充分利用強大引擎的潛力。

新款BMW M3 Sedan配備六速手動變速箱,而標配的八速M Steptronic自動變速箱則能夠與競技型車款的引擎性能特性完美匹配。偏愛運動駕駛風格的司機會喜歡標配的方向盤換檔撥片,這讓駕駛者能夠在需要時隨時干預自動變速箱的檔位選擇。駕駛體驗可以根據需求和當前情況通過Drivelogic按鈕來調整變速箱的換檔特性,更加精確地適應個人喜好。


這兩款最強大的車型配備了M xDrive系統,提升了牽引力。智能全輪驅動系統的後驅設定進一步提高了新款BMW M3 Competition Sedan和新款BMW M3 Competition Touring的敏捷性。這個系統與後軸的全可變主動M差速器合作,在過彎時增添了標誌性的M感覺。除了默認的4WD模式,駕駛者還可以通過M設置菜單選擇4WD Sport模式,這時更多的驅動力會分配到後輪,提升了操控靈活性。關閉動態穩定控制系統(DSC)後,還可以啟用2WD模式,這意味著動力只會傳輸到後輪。這種模式提供了無干預控制系統的純粹駕駛體驗。

DSC系統保證了無與倫比的駕駛樂趣。事實上,M動態模式提供了一種超運動的配置,當控制制動輸入時提升系統的介入門檻,並延遲限制引擎輸出的時間點。這在開啟DSC的情況下最大化了汽車的動態性能。系統也可以完全關閉(DSC關)。


新款BMW M3 Sedan可以選配M Traction Control功能。這是所有競技型車款的標準配置,這種滑移控制技術可以根據駕駛者的偏好或當前路況進行十階段調整。它允許逐步減少控制系統的介入,讓駕駛者在賽道上例如進行比賽時,可以更接近物理極限。M Laptimer和M Drift Analyser幫助有經驗的駕駛者改善圈速並磨練漂移技巧。所有傳動系統和底盤系統的集成應用在包括紐布靈北環賽道等地點進行了精細調校,但同時也保證了日常駕駛中的高度動態和精確可控的操控性能。

新款BMW M3 Sedan和M3 Touring的高性能車型,配備了專屬的M Carbon外觀套件,讓其外觀更具精緻度。寬大的前進氣口嵌件和後擴散器的獨特幾何設計,以及由CFRP製成的外後視鏡蓋和後擾流板,為BMW M3 Sedan增添了賽車般的鋒利視覺效果。M Race Track套件則進一步提升性能,包括M Carbon陶瓷制動系統、M Carbon桶形座椅及碳纖維內飾,能減少車重多達25公斤。


BMW M Performance Parts為客戶提供了更多個性化選擇,讓高性能跑車的駕駛體驗和動態魅力更加符合個人品味。針對不同車型的選配選項,包括由CFRP製成的外部部件、帶有中心鎖的M Performance鍛造輪圈,以及可自定義內飾的M Performance地墊和M Performance方向盤飾件。


看到新款BMW M3 Sedan和M3 Touring的提升,作為一名車迷真的感到興奮。這些車型不僅在性能上再創高峰,更在日常駕駛的實用性上帶來了更多可能。15 kW/20 hp的功率提升和全新的設計讓人眼前一亮。特別是那強勁的六缸引擎,聽到其咆哮聲響已經足以令人血脈賁張。無論是通勤還是長途旅行,這兩款車都能滿足你對速度與激情的所有想象。對我來說,駕駛這樣一款車,不僅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生活態度。期待有一天能在香港的道路上親身體驗這些科技與性能的結晶。

全新 BMW 5 系 Touring 及首款 BMW i5 Touring 歐洲上市


全新BMW 5系Touring現已上路,首批車輛已於數日前交付給歐洲和日本的客戶。現已進入第六代,這款運動型全能車首次推出全電動BMW i5 Touring。市場上推出了兩款純電動驅動和兩款高效四缸柴油引擎的車型。到2024年夏季,全新BMW 5系Touring和Sedan系列將增加搭載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直列六缸柴油引擎的更多車型。


BMW作為巴伐利亞的高端汽車製造商,正有系統地推進其車型電動化進程,推出BMW i5 Touring以及即將上市的全新BMW 5系Touring的插電式混合動力版本。新系列的頂級車型是擁有442 kW/601 hp的BMW i5 M60 xDrive Touring。與之並行的是擁有250 kW/340 hp輸出及WLTP測試循環下達到560公里(348英里)續航的BMW i5 eDrive40 Touring。

此外,特別受歐洲市場歡迎的BMW 520d Touring和BMW 520d xDrive Touring車型現已上市。這些車型的四缸柴油引擎配備48伏輕度混合動力技術,最大輸出功率為145 kW/197 hp。


插電式混合動力及BMW xDrive技術應用於Sedan和Touring車型
全新BMW 5系Touring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將於2024年夏季推出,屆時將有兩款車型可供選擇。全新BMW 530e Touring通過8速Steptronic變速箱將雙引擎的動力傳輸至後輪。而全新BMW 530e xDrive Touring則配備智能全輪驅動,確保在各種路況下的最佳牽引力、敏捷性和行駛穩定性。這一驅動技術組合亦將在2024年夏季應用於BMW 5系Sedan車型,全新BMW 530e xDrive Sedan將成為四門車型的第三個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變體。



這三款新車型的驅動系統由一個四缸汽油引擎和整合在8速Steptronic變速箱中的電動馬達組成,共同產生220 kW/299 hp的系統輸出。高壓電池提供19.4 kWh的可用能量,讓全新BMW 530e Touring具備83至95公里(51至59英里)的電動續航,全新BMW 530e xDrive Touring具備82至89公里(50至55英里)的電動續航,而全新BMW 530e xDrive Sedan具備82至93公里(50至58英里)的電動續航。

全新BMW 5系Touring在選擇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時,運輸容量亦無損。由於高壓電池巧妙地安排在車輛底部,行李廂的長度、寬度和高度與內燃機和全電動驅動車型相同。行李容量在所有座位均使用時為570升,必要時可增加至1700升。


2024年夏季起:BMW 5系搭載直列六缸柴油引擎
全新BMW 5系Sedan和Touring車型的引擎選擇將於2024年夏季擴展至直列六缸柴油引擎。BMW 540d xDrive Sedan和BMW 540d xDrive Touring的驅動單元源自BMW集團最新的模組化世代,與48伏輕度混合動力技術中的曲軸起動發電機相結合。內燃機和整合在8速Steptronic變速箱中的電動馬達共同產生最大輸出功率223 kW/303 hp,最大扭矩670 Nm(494 lb/ft)。

智能BMW xDrive全輪驅動系統將扭矩完全可變地分配至四個車輪。直列六缸柴油引擎的動力輸出和卓越的動力傳輸體現在兩款新車型均能在5.2秒內從0加速至100 km/h(62 mph)。

以下為全新BMW 5系Touring和首款BMW i5 Touring市場推出或自2024年夏季起可供選擇的車型以及BMW 5系Sedan更多車型的銷售價格(德國建議零售價,含增值稅):

– BMW i5 M60 xDrive Touring: 101,500歐元
– BMW i5 eDrive40 Touring: 72,200歐元
– BMW 530e Touring: 66,850歐元
– BMW 530e xDrive Touring: 69,450歐元
– BMW 540d xDrive Touring: 71,050歐元
– BMW 520d Touring: 61,750歐元
– BMW 520d xDrive Touring: 64,350歐元
– BMW 530e xDrive Sedan: 67,450歐元
– BMW 540d xDrive Sedan: 69,050歐元

說起全新BMW 5系,我真是有點兒期待。從傳統內燃機車型到全電動車型,甚至還有插電式混合動力,選擇豐富得讓人眼花繚亂。不過我個人對於全電動的BMW i5 Touring特別有興趣。你可以想像一下,在香港這樣的都市裡,開著一台安靜、環保又充滿科技感的BMW i5,是多麼拉風的事情。當然,如果要去更遠的地方旅行,那麼柴油車型也不失為一個好選擇。總之,這次的5系真是讓人充滿了期待,無論你是哪一種類型的駕駛者,總有一款適合你。車迷們,你們準備好迎接這一波BMW的革新了嗎?

BMW 2 Series Active Tourer、X1 及 X2 新增動力系統變種及新裝備選項


由2024年7月起,BMW 2 Series Active Tourer的動力系統陣容將新增第三款柴油引擎。新款BMW 220d Active Tourer擁有120 kW(163 hp)的最大輸出功率和400 Nm的峰值扭矩(295 lb-ft),其燃油消耗為每百公里4.9 – 4.5升(57.7 – 62.8英里/加侖),在WLTP循環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128 – 117克/公里,屬於D級。這款2.0升四缸引擎配備48V輕度混合動力技術,具備瞬時動力輸出及高效能特點。電動馬達作為曲軸驅動的起動發電機,集成在七速雙離合器Steptronic變速箱中,額外產生 15 kW(20 hp)的動力,可根據需求補充內燃機的輸出或減輕其負荷。新款BMW 220d Active Tourer從0加速到100 km/h(62 mph)僅需8.3秒,最高時速為220 km/h(137 mph)。

120 kW(163 hp)的柴油引擎在BMW X1中的全輪驅動配置已經成為一個受歡迎的選擇,從2024年7月起,這款引擎也將以前輪驅動形式出現在BMW X1和BMW X2中。這款BMW集團最新一代的模塊化引擎也將首次出現在BMW X2中,驅動前輪。新款BMW X1 sDrive20d(燃油消耗,綜合:5.1 – 4.5升/100公里;二氧化碳排放,綜合:133 – 117克/公里,屬於D級)和新款BMW X2 sDrive20d(燃油消耗,綜合:5.1 – 4.5升/100公里;二氧化碳排放,綜合:133 – 119克/公里,屬於D級)從0到100 km/h(62 mph)僅需8.5秒,最高時速為210 km/h(130 mph)。

從2024年夏季開始,BMW 2 Series Active Tourer、BMW X1和BMW X2的標準配備將擴展,包括駕駛員和前排乘客的座椅加熱功能、高光澤M Shadow Line飾條和個人eSIM使用選項。另有新增的停車輔助專業版選項,能使用智能手機和My BMW App自動進出停車位,包括200米內的廣泛操作。該選項亦支持快速切換控制方式,可以隨時停止或重新開始停車或一般操作,無論是從車內還是使用智能手機。

停車輔助專業版功能還可通過BMW ConnectedDrive Store進行空中下載,需配備BMW操作系統9、BMW Parking Assistant Plus和Comfort Access。

另外,創新包選項將包括駕駛輔助功能,包括速度限制信息、轉向和車道控制輔助、自適應巡航控制及自動速度限制輔助。舒適包選項亦增設主動座椅和帶記憶功能的電動座椅調整。在配備M Sport包和M Performance版本的BMW X1和BMW X2中,內外後視鏡包含M專屬標誌投影。BMW 2 Series Active Tourer將在電話無線充電選項中增加照明智能手機托盤。


BMW iDrive QuickSelect:進一步優化數字控制功能
2024年夏季,BMW iDrive系統將進一步優化多項控制功能。配備BMW操作系統9的車型中,BMW Intelligent Personal Assistant將支持波蘭語和荷蘭語,而操作系統8.5版本則新增瑞典語。控制顯示屏上的圖形顯示將增加更多轉換符號,顯示系統已理解自然語言指令。主頁的相關小部件預覽圖像還將建議客戶觀看特定功能的指示視頻。

透過AirConsole平台,車內遊戲選項亦將更加豐富,如《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Starlit Kart》、《Starlit Adventures》和《Trivia Crack》將加入,車輛靜止時可直接在控制顯示屏上或使用智能手機作為控制器進行遊戲。

2024年夏季,客戶還可從BMW ConnectedDrive Store訂購新的My Mode模式——靜音模式。該模式可為BMW 7 Series、BMW iX、BMW 5 Series Sedan和BMW 5 Series Touring以及配備BMW操作系統9的BMW 2 Series Active Tourer、BMW X1和BMW X2創建一個安靜的駕駛氛圍。靜音模式會停用娛樂功能及控制顯示屏上的視覺內容,並將信息顯示內容減至最少。在配備座椅按摩功能和氛圍照明的車輛中,這些功能會關閉,並關閉電動遮陽簾(如配備)。


配備BMW操作系統8.5的車型中,基於雲端的導航系統BMW Maps將在路線概覽中提供沿途停車和休息區信息。純電動和插電混合動力車型中,還將顯示充電站及其可用狀態。選擇充電站更加便捷,升級的過濾功能可根據用戶偏好顯示站點。

2024年夏季,車輛與My BMW App之間的充電優化路徑設置同步也將進一步改進。根據BMW後端收集的數據,能更精確地路徑引導至公共充電站。大約三分之一的記錄充電點位置信息已得到更精確的指定。

配備純電驅動及BMW操作系統8.5或9的車型中,充電優化路徑引導可更加精確地適應個人需求。除了推薦的最短總行程時間中途停站,還將列出路線上的備選充電站及詳細信息,便於駕駛員在需要時即時調整路線。屏幕還將顯示路線調整所需的額外駕駛時間。此外,駕駛員可更加精確地設置到達目的地時希望高壓電池剩餘的電量值,家庭地址或工作地點的預設剩餘電量可設定更低,因為這些地方有可靠的充電站。

說起BMW,不禁讓我聯想到它總是能將性能和科技完美結合。這次BMW 2 Series Active Tourer、BMW X1及BMW X2的新動力系統和裝備選項再次展示了這個品牌的創新精神。輕度混合動力技術的引入,不僅提升了動力輸出,還有效降低了油耗和排放,真是環保和駕駛樂趣的雙贏。我個人尤其欣賞那個靜音模式,想像一下,在喧鬧的城市中駕駛,進入車內能擁有一個完全寧靜的空間,是多麼奢侈的享受啊。作為一名車評人,這些新特點和選項真讓我迫不及待想要試駕一番,感受BMW帶來的全新駕駛體驗。希望大家跟我一樣,期待這些改進為日常生活帶來更多便利和驚喜!

BMW X5 和 X6 推出升級版本

BMW X5 xDrive30d


BMW 最近宣佈為其 X5 和 X6 車型新增多項標準配置,提升日常駕駛的舒適度和安全性。此外,BMW XM 也推出了新的個性化選項,讓車主能更精準地展示個人風格。首先,從 2024 年夏季起,BMW X5 和 X6 將標配駕駛輔助系統(Driving Assistant)。該系統包括車道變更警告(帶有主動車道返回功能)、後方交通警告(包括制動功能)和下車警告。同樣標配的車道偏離警告系統現在還會對迎面而來的潛在碰撞危險做出反應。此外,駕駛輔助專業版(Driving Assistant Professional),其中包含轉向和車道控制輔助功能,將作為選裝創新套件的一部分。

針對 BMW XM 系列,新的外觀和內飾個性化選項將被引入。即使是標準版,這款高性能運動型多功能車已經非常獨特,而現在,車主可以選擇 23 吋 M 型星輻設計的輕合金輪圈,並提供 Jet Black 漆面。至於 BMW XM Label Red —— 這是 BMW M GmbH 首款電動高性能車型的最強版本 —— 現在可以選擇九種新增的外觀顏色,包括 BMW Individual 曼島綠金屬漆、BMW Individual 聖保羅黃純色和 BMW Individual 鉻灰金屬漆。

從 2024 年夏季起,想要提升 BMW XM Label Red 豪華感的車主,還可以選擇 BMW Individual Merino 皮革或 BMW Individual Merino 皮革搭配獨家元素,並提供兩種顏色選擇。


這次 BMW X5 和 X6 的配置升級讓我非常期待。駕駛輔助系統的引入,不僅提升了駕駛安全性,還增加了日常駕駛的便捷性。尤其是對於香港這樣交通繁忙的城市,有了這些先進的輔助功能,駕駛體驗必定會更加輕鬆和安心。

至於 BMW XM 的個性化選項,23 吋輪圈和多樣化的外觀顏色,無疑讓這款車型更具吸引力。試想一下,駕駛一台獨一無二的 BMW XM 在城市中穿梭,必定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這不僅僅是代步工具,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和品味的彰顯。

每次看到 BMW 推出新配置和選項,都讓我覺得他們真正懂得車主的需求和喜好。希望未來能有機會親自試駕這些升級版車型,分享更多實際駕駛感受給大家。

有 PHEV!BMW 新款 3 系房車和旅行車同步登場


BMW 3系已經走過將近50年的光輝歲月,成為BMW品牌的核心代表。它象徵著高端中型房車的運動駕駛樂趣,並在設計、駕駛動態和技術創新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目前的第七代BMW 3系同樣展示了持續進步的典範。2022年款的BMW 3系已經在設計、動力系統、數位化和設備方面進行了廣泛的更新,而新一輪的改進將進一步提升其外觀吸引力和現代科技感。新的高壓電池使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的純電續航里程在WLTP測試循環中達到最多101公里(63英里)。新的底盤調校進一步提高了運動性能與舒適性的平衡。在數位化方面,新款BMW 3系房車與旅行車配備了BMW操作系統8.5,通過升級的BMW iDrive和QuickSelect功能提供極為直觀舒適的操作,並增強了包括增強現實導航在內的導航功能。


這些技術進步伴隨著外觀和內飾的精確設計修改。新的外部車漆和輕合金輪圈強調了房車與旅行車所散發的運動優雅氣息。內飾方面,全新設計的方向盤和儀表板,加上如CraftedClarity玻璃應用等精緻設備,帶來了現代高端的駕駛樂趣。新款BMW 3系房車和旅行車將於2024年7月在全球範圍內啟動生產,並在BMW集團慕尼黑工廠生產。此外,BMW 3系房車還將在墨西哥的San Luis Potosí工廠生產,而面向中國市場的新款BMW 3系房車將由BMW華晨汽車合資企業在瀋陽鐵西工廠生產。新款BMW 3系的主要銷售市場包括中國、德國、英國及其他歐洲國家,以及美國。房車型特別受到這些市場的青睞,而旅行車型則在歐洲尤其受歡迎。由於其獨特設計和更實用的概念,旅行車型在日本、韓國、台灣、香港、澳洲和新西蘭也很受歡迎。



BMW 3系提供了多種動力系統選擇,包括四款汽油和四款柴油發動機,全部搭載BMW TwinPower Turbo技術,並包括極具動力的六缸直列發動機用於M Performance車型。此外,還有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和BMW xDrive智能全輪驅動系統。所有新款BMW 3系房車和旅行車型標配八速Steptronic變速箱,配有方向盤換擋撥片以實現快速手動換擋。

BMW 3系的各種引擎功率範圍從110 kW/150馬力到210 kW/286馬力不等。此外,M Performance車型的六缸直列汽油引擎輸出275 kW/374馬力,六缸柴油引擎輸出250 kW/340馬力。這些引擎均配備48V輕度混合動力技術,以提供更動態的動力輸出和更高的效率。

新款BMW 3系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進一步推動了電氣化進程。縮減後的陣容包括BMW 330e房車和BMW 330e旅行車型,均可選擇經典的後輪驅動或BMW xDrive全輪驅動系統。其動力技術結合了一台四缸汽油引擎和一個集成在八速Steptronic變速箱內的電動馬達,總系統輸出達到215 kW/292馬力。


最新款BMW 3系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擁有更高的效率和更長的電動續航里程。這得益於新的19.5 kWh高壓電池,比之前的電池能量密度更高。雖然高壓電池的可用能量幾乎翻倍,但車內和行李艙的空間保持不變,燃油箱容量也未減少。

這些最新的電池技術進步使BMW 3系能夠提供更長的純電動駕駛樂趣。新款BMW 330e房車的電動續航里程達到85-101公里(53-63英里),新款BMW 330e xDrive房車為81-96公里(50-59英里),新款BMW 330e旅行車為87-98公里(54-61英里),新款BMW 330e xDrive旅行車為84-91公里(52-57英里),這使得駕駛者可以不僅完成城市內的日常通勤,還可以進行更長距離的旅程。

更先進的充電技術也有助於駕駛者更廣泛地使用純電動驅動力。新款充電單元支持三相交流充電,最高可達11 kW,這是BMW首次為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提供如此高的充電速度。這使得高壓電池可以在2小時15分鐘內完全充滿。新款BMW 3系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還兼容BMW充電的最新產品:Connected Home Charging選項提供了太陽能優化和負載優化充電的基礎。


新款BMW 3系的運動性能在BMW M GmbH推出的頂級Performance車型中得到了高度濃縮和展現。這些車型配備了強勁的六缸直列發動機、專屬底盤設置和內外標誌性的M設計元素,讓其獨特的個性在駕駛體驗和外觀上都表現得淋漓盡致。此外,新的方向盤和座椅內飾也為駕駛艙帶來了清新的感覺。

新款3系的M Performance車型提供汽油和柴油兩種發動機選擇,每種發動機的排量均為3.0升,並具備典型的M性能特徵。其高轉速和瞬間動力輸出得益於最新的M TwinPower Turbo技術和48V輕度混合動力技術,後者可提供8 kW/11馬力的電力增強效果。M Performance車型的直列六缸發動機與八速Steptronic Sport變速箱搭配,變速反應極為敏銳。標配的BMW xDrive全輪驅動系統進一步提升了靈活性和牽引力。


BMW M340i xDrive房車和BMW M340i xDrive旅行車的六缸直列汽油引擎可產生275 kW/374馬力的最大功率和500 Nm(369磅英尺)的峰值扭矩。相比之下,BMW M340d xDrive房車和BMW M340d xDrive旅行車的六缸直列柴油引擎則可輸出250 kW/340馬力的最大功率和700 Nm(516磅英尺)的峰值扭矩。標配的M Sport懸掛系統、可變運動轉向、M Sport差速器和M Sport剎車系統,確保了M車型著名的動態縱向和橫向性能、精確性以及駕駛快感的完美結合。

作為一個忠實的BMW迷,新款3系房車和旅行車絕對是一次值得期待的進化。它們不僅在設計上煥然一新,科技含量更是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尤其是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的長續航里程和快速充電技術,為日常駕駛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選擇。試想一下,在香港的繁忙街道上,駕駛這樣一輛集運動、豪華和高效於一身的BMW 3系,那種駕駛樂趣和優越感絕對是無可比擬的。每次看到這些最新的技術和設計,我都不禁感嘆,BMW真的是不斷超越自我,給我們帶來更多驚喜和期待。

香港車手謝榮鍵英國GT賽克服劣勢成功取分


香港車手謝榮鍵(Kevin)與他的英國GT錦標賽隊友,德國車手Maximilian Goetz順利完成本季第4回合於Donington Park賽道進行的比賽。面對英國變幻莫測的天氣,今仗的作賽環境對兩位車手都絕不容易,嚴苛的賽道條件在長達3小時的耐力賽上不斷變更。儘管面臨重重挑戰,這對組合在排位賽中以不俗表現取得第4名,成功鎖定前排起步位置。在比賽上,他們克服眾多不利條件以第7名完成並獲得寶貴積分。該位香港車手望能在餘下的英國GT賽中打入三甲位置,他將在6月21-23日挑戰傳奇的比利時斯帕賽道,參加今季英國GT賽賽程上唯一一站外訪賽事。


兩位車手在本週末的開局表現非常強勁,謝榮鍵和Maximilian Goetz自練習賽開始已名列前矛。他們在排位賽中分別都造出驚喜的圈速,綜合兩人的成績,他們成功鎖定第4名,於週日的正賽上獲得有利的前排起步位置。由於賽道因天雨而極其濕滑,這場3小時的比賽在安全車的帶領下開始。然而比賽在兩圈後正式展開,Kevin在臨近完成他的第一棒時成功攀上第1位,並將戰車交給隊友Maximilian Goetz。此時比賽已進行約30分鐘,已漸變乾的賽道又再度下起雨來,所有車隊都進入維修站更換雨胎。及後雨勢增大,大會出示紅旗暫時休止比賽,最為不幸的是謝榮鍵的車隊剛剛在紅旗之前進入維修站加油及換胎,使他們損失不少時間令名次下滑。


謝榮鍵與Maximilian Goetz於比賽重開奮力直追,他們不斷向前衝搶佔數個位置。在比賽後段更曾與其他賽車發生過碰撞,令戰車速度受到限制。可是他們沒有放棄,最終以第7名完成這場3小時的比賽。儘管面臨重重挑戰,謝榮鍵在本賽季表現出極強的韌性,與前列對手比拼時仍不落下風。今仗Kevin和隊友成功取得9分而回,英國GT錦標賽本季已完成一半賽程,目前謝榮鍵於車手積分榜上升至第12位。該位香港車手期望能在下一回合的斯帕賽站上取得好成績,並於下半季的比賽中再進一步,攀升到更高的位置。英國GT錦標賽的所有比賽,均會在賽事官方網站以及其官方 YouTube 頻道上進行直播。

平治已出牌純電動車現貨車展!價格由 HK$433,600 起


今個週末,平治將「已出牌純電動車現貨車展」移師至元朗舉行!已出牌純電動車現貨車款可以在全新「一換一」稅務政策下,為廣大車主買車時確保售價維持不變*,而且現貨車型提供特快交車服務,對於時間就是金錢、講求速度效率的精明消費者,今次車展就切合到你的需求。數量有限,賣完即止,今個星期六日記得 Mark 定日子去睇車!

今次車展有多款已出牌平治電動車,包括 EQA、EQB、EQE 和 EQE SUV,它們都擁有出眾的續航距離,滿足到不同路程駕駛需要,而且備有主動式安全系統,為車上、車外所有道路使用者提供最完善的保障。四款型號都擁有充足的車廂空間,舒適性和實用性俱備。

現貨型號包括:
EQA 純電動輕巧SUV售價由HK$433,600* 起
EQB 純電動7座SUV售價由HK$523,940*起
EQE 純電動豪華房車售價由HK$699,000* 起
EQE SUV純電動豪華SUV售價由HK$759,000* 起

滙豐卓越理財尊尚客戶 (HSBC Premier Elite) 更可享獨家禮遇,尊享高達HK$15,000購車獎賞^,詳情請與銷售顧問聯絡或親臨品牌中心了解更多。

活動詳情:
日期:2024年6月1日至6月2日 (星期六至日)
時間:上午11時至晚上6時
地點:平治商用車特許維修中心(元朗康業街1號)
個人化咨詢服務:https://bit.ly/451rLhQ

*只適用於在2024年3月31日或之前已出牌之部分指定型號的電動車。現貨數量有限,售完即止。受其他條款及細則約束。
^受其他條款及細則約束
-圖片只供參考

#ZFHK #ZungFu #MercedesBenz #ZFEvents #CarShow #YuenLong #SpecialOffer #已出牌純電動車

豐田、Mazda、Subaru 宣佈開發適合電動化的新引擎


豐田汽車、Mazda和Subaru共同宣佈,將致力開發適合電動化的新引擎,並以實現內燃機關的碳中和為目標。這些新引擎將與電動馬達和電池等電動單元進行最佳組合,除了追求引擎小型化和車輛設計革新外,還會支持多樣化的碳中和燃料(CN燃料),實現內燃機相關的碳中和。

這三間車廠一直以來通過開發各自品牌獨特的引擎,助力實現多樣化的生活方式。為了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他們提出「敵人是碳素」「以有意志的熱情和行動擴展選擇」的理念,並展望引擎及其供應鏈和就業的未來。他們甚至在賽車這一極限環境中,利用液體氫引擎車和CN燃料車參賽,推動動力總成和燃料的多元化選擇。

在這一背景下,未來引擎的角色逐漸明確。下一代引擎不僅僅是提高引擎自身的性能,還要與電動單元最佳結合,發揮各自的優勢。此外,新引擎將比傳統引擎更高效、更高輸出,同時體積更小,革新車輛設計,降低引擎蓋高度,提高設計性和空氣動力性能,並改善燃油經濟性。他們表示,開發過程中也會考慮未來更加嚴格的排放規制。新引擎還將脫離化石燃料,適應合成燃料(e-fuel)、生物燃料和液體氫等多種燃料,實現碳中和。這將促進CN燃料的普及,推動新引擎的發展。

Subaru 社長 CEO 大崎篤的發言
實現碳中和社會是日本產業界和整個社會的課題。我們將在磨練汽車電動化技術的同時,進一步提升水平對置引擎,並與志同道合的三家公司共同推動日本汽車產業的發展。

豐田社長 CEO 佐藤恒治的發言
為了向客戶提供多樣化的選擇以實現碳中和,我們將挑戰適應未來能源環境的引擎進化。三家公司將在技術上互相競爭與合作,共同努力。

Mazda 社長 CEO 毛籠勝弘的發言
在電動化時代,我們將磨練內燃機關,拓展多路徑實現碳中和的可能性,並繼續為客戶提供讓人心動的車輛。我們將把電動化和碳中和燃料與轉子引擎結合,發展成能廣泛貢獻社會的技術,並在共創和競爭中挑戰。

我對這三家公司的努力表示讚賞。電動化是未來的趨勢,但內燃機關的革新也不容忽視。這種多樣化的選擇不僅能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還能推動技術進步和環保目標。希望未來能看到更多這樣的創新技術應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僅讓我們的駕駛體驗更加豐富,也能為環境保護盡一份力。期待這些新引擎早日上路,讓我們一起見證汽車行業的新篇章。

【香港有價】全新 Porsche 911 T-Hybrid 後軸轉向首次成標配!提升性能至極致表現


對於全新 Porsche 911 Carrera GTS 車型,保時捷的工程師運用了從賽車運動中獲得的知識來設計混合動力系統。輕量化且強大的 T-Hybrid 系統配備了一個全新研發的電動廢氣渦輪增壓器。電動馬達(electric motor)置於壓縮機和渦輪葉輪之間,能瞬間加速渦輪增壓器,立即建立增壓壓力。此外,電動馬達還可作為發電機使用,能產生高達 11 kW(15 匹馬力)的電力,這些能量來自於廢氣流。無廢氣旁通閥的電動渦輪增壓器使得只需一個渦輪增壓器取代了之前的兩個,從而確保了更動態和更靈敏的動力輸出。

「我們開發並測試了多種想法和方法,最終得出了最適合 911 的混合動力系統。這個系統完美融入 911 的整體概念,並顯著提升了其性能。」保時捷 911 和 718 車型副總裁 Frank Moser 說道。



動力系統還包括一個永久磁同步馬達,集成在全新、更強大的八速雙離合變速箱(PDK)中。即使在怠速時,它也能為水平對臥引擎提供高達 150 Nm 的額外驅動扭矩,並提供高達 40 kW 的動力增強。保時捷將兩個電動馬達都連接到一個輕量且緊湊的高壓電池。這個電池的尺寸和重量與傳統的 12 伏起動電池相當,但可儲存高達 1.9 kWh(總計)的能量,並以 400 伏的電壓運行。為了優化整體重量,保時捷為 12 伏車載電系統安裝了一個輕量鋰電池。


T-Hybrid 驅動系統的核心是一個全新開發的 3.6 升水平對臥引擎。高壓系統允許空調壓縮機電動驅動,省去了皮帶驅動,使引擎更為緊湊。這在動力單元上方創造了空間,用於放置脈衝逆變器和 DC-DC 轉換器。97 毫米的加大缸徑和 81 毫米的增加行程使得排量相比前代增加了 0.6 升。引擎配備 VarioCam 凸輪軸控制和搖臂式氣門控制系統,確保燃油和空氣的理想混合比例(lambda = 1)在整個範圍內保持不變。


即使在沒有電動輔助的情況下,這台水平對臥引擎也能提供 357 kW(485 匹馬力)和 570 Nm 的扭矩。整個系統的總輸出達到 398 kW(541 匹馬力)和 610 Nm。相比前代車型,功率增強了 45 kW(61 匹馬力)。全新 911 Carrera GTS 在 0-100 公里/小時的加速時間上也優於其前代車型,特別是在起步時。這款高效的性能混合動力車型在顯著減少碳排放的同時,增重卻比插電式混合動力車輕得多,僅增加了 50 公斤。

911 Carrera GTS 的懸掛系統也進行了全面改進。後軸轉向系統首次成為標準配置,提高了高速穩定性並減小了轉彎半徑。保時捷將保時捷動態底盤控制(PDCC)防傾穩定系統集成到性能混合動力車的高壓系統中,這使得系統更靈活和精確。配備可變阻尼系統(PASM)的運動懸掛和降低 10 毫米的車身高度,提供了典型的 GTS 操控感。


保時捷對全新 911 的外觀設計進行了精心的更新,大部分措施都是為了提升這款跑車的空氣動力學和性能。這些改動包括全新且具車型特徵的前保險杠。保時捷首次將所有燈光功能整合到 911 現在標配的矩陣 LED 大燈中,這些大燈具有獨特的四點圖案。這使得前方不再需要額外的行車燈,為車頭的更大冷卻通風口騰出了空間。

在 911 Carrera GTS 車型上,車頭配備了五個垂直排列的主動冷卻空氣擋板,每側還隱藏了一個擋板。這些擋板首次在 911 車型上配備了底盤下的自適應前擴散器,這些元素與冷卻空氣擋板一起控制空氣流動。在動力需求較小時,閉合的擋板優化了空氣動力學。在動力需求較高時,例如在賽道上,擋板會將大量空氣導向車輛的散熱器。輔助系統的感應器現在位於號牌下方的高光表面後面。


保時捷還提供選配的新型 LED 矩陣大燈,擁有超過 32,000 個光點。這款高性能遠光燈可以照亮超過 600 米的路面,並提供依駕駛模式變化的動態轉向燈、車道照明、施工區和瓶頸照明以及精確到像素的無眩光遠光燈等創新功能。

重新設計的尾燈帶有一體化的弧形和“PORSCHE”標誌,使 911 的尾部顯得更深更寬。重新設計的後擋板有每側五條鰭片,連接到後車窗,形成一個圖形單元,並延伸到下方的可伸縮擾流板。車型特定的排氣系統優雅地集成在顯眼的擴散器鰭片中。911 Carrera 車型可選配運動排氣系統,而 911 Carrera GTS 車型標配 GTS 專屬運動排氣系統。

選配的空氣套件進一步提升了 911 Coupe 的性能。該套件包括獨特的 SportDesign 前保險杠,配有專屬的前擾流板,相匹配的側裙板和輕量化的固定尾翼。這些部件減少了升力,提高了跑車的抓地力。


在 Coupe 車型中,保時捷將全新 911 的內飾設計為標準的雙座配置。也可選擇 2+2 座配置,且不額外收費。駕駛艙內,保時捷將熟悉的 911 設計 DNA 與現代科技相結合:Porsche Driver Experience 控制概念專注於駕駛者軸線,操作更加直觀和快捷。基本控制元件直接安排在方向盤上或周圍,包括標配的駕駛模式開關、重新設計的駕駛輔助桿,並首次在 911 上設置了一個位於方向盤左側的啟動按鈕。全新 911 的中控台儲物格內配有一個冷藏的智能手機格,並具備感應充電功能。

全新保時捷 911 首次配備全數位儀表盤,12.6 吋弧形顯示屏巧妙地融入新的控制和顯示概念,並可廣泛自訂。它提供多達七種視圖,包括一個獨特的 Classic 顯示模式,靈感來自傳統的五管保時捷錶盤設計,中央為轉速表。

保時捷通訊管理系統(PCM)仍然通過中央 10.9 吋高解析度顯示屏操作。然而,駕駛模式的自訂性和駕駛輔助系統的操作已經顯著提升。升級後的 911 還具有新的連接功能。透過掃描 QR 碼,使用 Porsche ID 登錄 PCM 變得更加簡便。Apple CarPlay® 與車輛深度整合,可以在儀表盤上顯示資訊,並允許在 Apple 生態系統內操作車輛功能,例如透過 Siri 語音助手進行操作。首次提供停車時可選的視頻串流功能,Spotify 和 Apple Music 等應用可以作為 PCM 原生應用使用,無需連接智能手機。

全新 911 Carrera 現已開放訂購,包括後輪驅動的 Coupe 和 Cabriolet 版本。對於 911 Carrera GTS,還提供全輪驅動和 Targa 車身版本(僅提供全輪驅動)。兩款車型標配保時捷雙離合變速箱(PDK)。


全新保時捷 911 是對經典車型的一次全面升級,無論是在外觀設計、動力系統還是內部科技方面,都展示出保時捷對於極致性能和先進科技的不懈追求。對於熱愛 911 車型的朋友來說,這不僅是一部車,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象徵。駕駛著全新 911 在香港的街道上,既能享受速度與激情,又能感受科技帶來的便利和舒適,這樣的體驗實在是無可比擬。這種結合了傳統與創新的設計理念,正是保時捷吸引眾多車迷的原因所在。

中國石化PIT首個中環充電站於新世界大廈隆重開幕


中石化(香港)有限公司(中國石化)宣佈,其與新世界發展的首個充電站— PIT今天正式開幕,為電動車車主提供快速充電服務。該PIT充電站位於中環核心位置的新世界大廈停車場,裝設了4個直流快速充電車位及8個交流中速充電車位,能同時為12台電動車提供充電服務。新世界大廈PIT充電站於現時起至2024年5月31日止,將推出開幕充電優惠,供各大電動車駕駛者享用。PIT充電站開幕典禮由新世界集團資產及房地產組合管理總經理林浩文聯同中石化(香港)油站有限公司總經理潘建邦主持,出席嘉賓包括新世界集團房地產組合管理團隊及中石化(香港)有限公司綜合管理部和零售管理部團隊代表等。


1)中國石化與新世界發展繼續共同推動香港邁向碳中和
為助力香港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中國石化致力在港建設充電設施及提供電動車充電服務,並尋求與各方攜手合作,共同推動本港能源轉型。未來,中國石化與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新世界發展),將繼續在不同地點開拓更多先進及便利充電服務點,務求為廣大電動車駕駛者帶來更便捷及輕鬆的充電體驗,一同建設更環保、更美好的香港。

2)PIT以駕駛者為本,收費簡單清晰,為不同場地提供一站式充電服務
PIT是中國石化為香港創立的全新充電服務品牌,PIT除了是「車輛補給站」的意思,同時也是「Power In Time」的縮寫,是中國石化充電業務以駕駛者及合作夥伴為中心的全新充電概念。PIT充電站會開放給所有品牌的電動車使用,為所有電動車駕駛者提供充電服務,PIT團隊會協助場地業主通過分析停車場車流大數據,結合不同場地條件和情況,設計多樣化的充電服務組合,力求減少駕駛者排隊等候時間,提升充電體驗。同時,PIT充電站會使用簡單清晰的收費方式,劃一按每度電計費,保障消費者權益,確保「充幾多比幾多」,令電動車駕駛者能更好地規劃充電時間,從而便利出行。用戶只需下載PIT EV Charging App隨時找尋充電點的實時位置情況,再掃瞄充電機上的二維碼即啟動充電及支付,十分方便。

3)PIT已在柴灣建設180kW快充設施,將建設覆蓋全港的【夥伴+油站】快充網絡,加快推動香港綠色運輸
PIT已在柴灣油(氣)站附近裝設了180 kW快速充電設施,即將投用,將為所有品牌車輛提供高速充電體驗。此外,中國石化現時擁有全港最大加油及加氣站網絡,在持續與不同夥伴建設更多PIT充電站的同時,也會積極響應環境及生態局號召,在旗下SINOPEC加油(氣)站增加快速充電設施,搭建覆蓋全港的快充網絡。我們相信未來PIT將為駕駛者更方便的充電網絡,可較大程度舒緩電動車續航焦慮,免除電動車駕駛者出行及充電的煩惱,實現PIT「Power In Time」及「隨時、隨想、隨行」的充電理念,打造香港成為全球高效電動車應用都市之一。

4)支持本港大學電動方程式賽車,推動本港綠色能源技術
PIT團隊除了與不同商業夥伴合作,推動香港電動車充電網絡發展外,也積極回饋社會,中國石化及PIT亦全力贊助理工大學電動方程式賽(E-Formula)車隊,幫助年青人實踐夢想之餘,亦為香港綠色能源及環保持續注入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