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xus 宣佈大改款 NX 將於 6 月 12 日正式發表,並釋出了車尾預告照片,以富士山作為背景,得知車尾採用橫貫式新設計,並以「LEXUS」英文字母取代廠徽設計。動力系統估計有 2.4 公升渦輪引擎,或者 2.5 公升混能引擎。
文:Issac.C
第六位起步的紅牛佩雷斯衝上第四位。威廉仕羅素第1圈後就要換上白胎。第2圈平治咸美頓在大直路未有DRS協助下成功超越法拉利陸克萊。
第4圈Alpine 引擎機件問題退賽。第7圈紅牛韋少成功超越陸克萊,他跟頭車相差1.3秒。第8圈佩雷斯也超越陸克萊。第8圈麥拿倫羅利斯換上白胎。第10圈陸克萊換上白胎,回到賽道在第10位。
第12圈平治咸美頓換上全新白胎,保達斯跟隨換上白胎。第13圈紅牛韋少換白胎。第14圈佩雷斯換胎後排在第三位,成功搶下咸美頓的位置。暫時Aston Martin 維特爾仍未換胎排在第一位,領先第二位韋少3.5秒。第19圈維特爾換白胎,回到第7位。
第31圈Aston Martin 史杜爾大直路超高速時爆胎,安全車出動。第36圈比賽重新開始,維特爾超越陸克萊爬上到第5位。第37圈維特爾再超越金牛嘉斯利爬到第4位。
第47圈帶頭的紅牛韋少炒車!左尾爆胎,黃旗,安全車出場,比較只餘下5圈。第48圈紅旗,比賽暫定,所有車回到維修站,等待賽道清理完成。
比賽以靜止起步重新開始,全部戰車換上紅圈快胎。咸美頓第一彎位煞不到車飛街,跌至第16位。維特爾第2位,金牛嘉斯利第3位,佩雷斯拉開頭車1.8秒,衝回終點,亞軍Aston Martin 維特爾,季軍金牛嘉斯利。
平治保達斯第12位,咸美頓第15位完賽。
平治車主層面非常廣,一個動力版本都要配幾款包圍才能滿足到不同車主,今次試駕的 E 200 是 2021 年 AMG Line 版本,跟 2020 年試的有小小不同。不論是 Exclusive 或者是 AMG Line 版本,都有其特吸引之處。
這部 E 200 AMG Line,跟之前試的 Exclusive 是同一個動力心臟,1,991cc 直四渦輪增壓引擎加了 EQ Boost 微混能系統,最大馬力 197 匹和 320 牛頓米扭力。屬於 AMG Line,當然車頭閃閃鬼面罩不能缺少,引擎蓋上是使用平面的平治標誌,泵把兩旁是黑色運動化飾件,泵把中央是大型入風口。輪圈是 18 吋五幅式 AMG 跑車款設計。車尾泵把有一條很長的電鍍飾件,兩邊是電鍍雙出尾喉,整體觀感比較年輕。
車廂配置方面,這部試駕車添加了 Burmester 喇叭系統,價值 $11,000(未連稅)。中控台連錶板是兩個 12.3 吋大型屏幕組成,預設已有 MBUX 和聲控系統,駕駛席是最新款三幅式多功能軚盤。
預設已有 360 環視泊車鏡頭,方便泊車睇位。安全性方面,已內置 Active Brake Assist、ADAPIVE BRAKE System、安全氣袋已包括車窗部份。Active Brake Assist 已是 E-Class 的標準配置,此設備在多種情況下可自動煞車來避免碰撞或減低嚴重性,甚至可在市區行駛速度下制動,來避免撞向靜止的車輛或過路中的行人。
這一代 E 200,引擎動力之外,添加了 EQ Boost 微混能系統,可以解決渦輪增壓引擎的 Turbo Lag 問題,提升了這部車的起步反應和順暢度,在加速、車廂隔音、懸掛舒適性幾方面,依然是水準之上。
車頭用了 AMG 閃閃鬼面罩。
輪圈是 18 吋五幅式 AMG 跑車款設計。
氣氛燈的顏色可以自由調校。
駕駛席是最新款三幅式多功能軚盤。
這一代 E 200,引擎動力之外,添加了 EQ Boost 微混能系統。
360 環視泊車鏡頭已經標準配置。
多個駕駛模式可因應路面和個人需要來調校。
基本規格
引擎設計:直四渦輪增壓引擎
排氣量:1,991cc
最大馬力:197 匹 / 5,600-6.100 轉時
最大扭力:320 牛頓米 / 1,650-4,000 轉時
波箱設計:9G-TRONIC 自動波箱附加減功能
體積:4,940 X 2,065 X 1,460mm
售價:HK$633,988 起
網址:http://www.zungfu.com/
查詢:2895 7339(仁孚行)
文、攝:Teddy Leung 太迪
BMW i4 經過多次預告後,終於在日前以線上直播方式發表。i4 車身尺碼為 4,783×1,852×1,448mm、軸距 2,856mm,風阻係數為 0.24。車型分為 i4 eDrive40 以及 i4 M50,統一使用 83.9kWh 的鋰電池組。i4 M50後者的車廂佈局以 12.3 吋儀錶板及 14.9 吋曲面螢幕組成,還有 M3、M4 相同的跑車座椅、M 款軚環及 M 字牌等等的 M 車設計元素。
i4 eDrive40 採用後置後驅單馬達,輸出功率 250kW(約 340 匹馬力)及 43.8kgm 扭力,5.7 秒完成0-100km/h 加速,極速 190km/h,擁有 590 公里續航距離。
i4 M50 採用前後各 1 具馬達的四輪驅動設定,輸出功率 400kW(約 544 匹馬力)及 81kgm 扭力,3.9 秒完成 0-100km/h 加速,極速 225km/h,擁有 510 公里續航距離。
i4 eDrive40 及 i4 M50 支援最高 200kW 直流快充,最快可在 10 分鐘內充滿最少 140 公里續航能力。
文:Issac.C
排位未開始,維修站出口已塞車,平治、法拉利等車隊都換上新的動力單元。紅牛韋少在FP3練習時炒車,車隊急時維修得到進行排位。
Aston Martin 史杜爾搶先自炒,右前輪推上T15牆邊,提早退賽,紅旗出現。暫時只有法拉利陸克萊做到跑圈時間 1:42.532。排位再次開始,紅牛第一第二,法拉利第三第四。愛快基奧雲拿斯又是在T15自炒!紅旗再出現。平治、麥拿倫兩車仍未做到跑圈時間。平治咸美頓跑了兩個快圈,成功爭上暫時第一,保斯第11。威廉仕拉迪菲,Haas兩部車淘汰。
Q2 紅牛佩雷斯率先跑出 1:41.630,隨後是紅軍陸克萊和辛斯。平治咸美頓快圈爭上第二,保達斯第7位。紅牛韋少隨後打破隊友紀錄,只差0.005秒。Q2 已段麥拿倫歷卡度T3炒車退賽,Q2只餘下一分鐘多,大會幾Q2提早完結。維特爾、奧干、冰人拉高倫、羅素止步。
Q3 平治搶先出閘,保達斯先行,咸美頓跟尾食氣流。法拉利陸克萊率先1:41.218拿下第一,紅牛韋少第二,咸美頓隨後拿下第二,打抵韋少,在有隊友開路之下仍輸前車 0.232 秒,保達斯第8位。最後一個快圈,金牛角田先自炒,法拉利辛斯隨後避車而炒車,排位完結。
法拉利陸克萊第一,平治咸美頓第二,紅牛韋少第三。
正賽星期日晚八時開始。
Artura由McLaren的超輕量化工程學理念打造而成,傳承了McLaren多年精煉而成的優良特質,全新的電能驅動系統更為它帶來莫大優勢,包括更快的油門反應、更低的排放水平,以及純電能駕駛模式,造就長達 30km的零排放能源效益。
Artura是一部脫胎換骨的全新跑車,它為McLaren的工程師和設計師提供了更多的創新機會,其中一個主要範疇是在加配混合動力組件的同時(包括電馬達和電池組),亦能貫徹McLaren的超輕量化工程學理念。這目標最終得以實現,全憑一個有效的全方位減重方案:從底盤首次應用全新MCLA輕量化碳纖維單體底盤結構開始,到配用極致小巧的HPH動力系統,以至從各電子系統所採用的電線組重量著手,一切經過精心計算,最終達成僅 1,395kg的淨重,DIN重量則為1,498kg(包含液體和90%燃料),重量與沒有配備混合動力系統的同級超跑相約,為Artura帶來了超輕量化的優勢。
McLaren Automotive首席執行官Mike Flewitt說:「我們把McLaren過去點點滴滴的經驗和專業知識都注入了Artura。全新的高性能油電混合動力系統,結合McLaren譽滿車壇的強大性能、高駕駛互動感、出色的動態表現,以及嶄新的電能駕駛體驗於一身。Artura的面世標誌著一個重要里程碑——不僅對McLaren品牌、對我們的顧客、對超跑世界而言,他們可分別在感性與理性兩方面盡情欣賞和享受這部超跑。」
Artura的動力核心是一部McLaren全新研發的 2,993cc雙渦輪增壓V6 汽油引擎,最大馬力高達 585PS(即約每公升200PS),峰值扭力高達 585Nm。這部鋁製乾式油底引擎結構緊湊輕巧,重量僅為 160 公斤,相比McLaren V8 引擎輕了 50kg,而長度更明顯縮短,從而提升機械布置的效率。
這副編號M630 的引擎不僅設計精良,配合汽油微粒過濾器運作,可有效改善廢氣排放效能。引擎的 120° V形夾角有助於降低重心,通過減少排氣系統的壓力損失來提高引擎性能,並容許配用更剛勁的曲軸,使引擎轉速最高可達 8,500rpm,從而提升性能至最大程度,令駕駛表現更引人入勝。
Artura的油電混合系統採用小巧的軸向式電馬達,與新V6 引擎配合得天衣無縫。電馬達設置於波箱的鐘形殼內,比傳統的徑向式電馬達體積細小,但功率密度更高,能產生 95PS馬力和 225Nm扭力,每公斤功率密度比McLaren P1™ 所使用的混能系統還要高 33%,特點是可在瞬間爆發扭力,為這新超跑帶來敏銳的油門反應。Artura的性能表現令人驚歎,其 0-100km/h 加速僅需 3 秒,由靜止加速至 200km/h ,只需 8.3 秒,而加速至 300km/h亦只需 21.5秒,極速可達330km/h。
這兩套驅動系統以引擎分離離合器貫通,並以一套專為Artura開發的全新雙離合器八前速自動波箱作傳動。儘管它比現有的McLaren波箱具有多一個傳動比(用以提升動力和扭力傳遞),但這個輕量化、密齒比的新波箱,長度卻縮短了 40mm;它亦不需設置後檔,因為電馬達會以逆向轉動來進行倒車。
電馬達由包含五個鋰離子模組的電池供電,可提供 7.4kWh的電能容量,以及 30km純電動駕駛距離。電池以冷卻軌中的製冷劑來降溫,組件安裝在碳纖維底盤上,並固定在單體結構的後部,從而加強剛度,並達至更佳的重量分佈和防撞保護。
Artura備有完善的插電式混合動力(PHEV)功能,如以標準EVSE電纜充電,可於 2.5 小時內充至 80%電量。電池亦可根據所選的行駛模式,在燃油動力系統運作時進行充電。
McLaren Artura是首款採用全新McLaren輕量化碳纖維單體底盤結構(MCLA)的型號。MCLA由McLaren碳纖維複合材料科技中心(MCTC)設計和製造,為McLaren的靈活底盤設計創立了新標準。針對高性能混合動力系統的應用,底盤作了全面革新,包括加設一個特製的電池艙,並在電暖、通風和空調(eHvac)系統以外,加入突破性的以太網路線組結構。
以太網路線組結構可將全車使用的電線減少 25%,同時加快了數據傳輸速度。這也有利先進的主動式駕駛輔助系統(ADAS)運作,例如智能定速巡航系統、車道偏離警示,自動高燈輔助系統、路牌識辦系統,以及OTA流動軟件更新等功能。
Artura的外型設計美輪美奐,矚目程度絕不遜於車身之下的汽車工程學設計。貼地的車頭、前移的座艙及向後上揚的高車尾造型,配以McLaren的標誌性蝴蝶車門設計,極致展現了全新Artura的超跑風範。在短軸距與低離地距的映襯下,進一步釋放新世代超跑的非凡魅力。值得留意是Artura的車門打開時較貼近車身,側鏡亦可更緊密地收摺。
Artura的外型輕巧且具科技感,設計盡量減少車身上的接線與面板接縫,車尾則採用整個上翻的開蓋設計,並以超溫塑型打造而成。Artura的外型經過悉心設計,目的不僅是要極致提升性能,同時亦管理好氣流以達至最佳空氣動力學性能和冷卻效果,貫徹McLaren「凡事皆為性能」的設計原則,這一點在Artura充分得到了證明。其中一個最佳例子是前擾流器的中央部分,那既是eHVAC系統的進氣口,又可容納前置雷達,以用作ADAS外加選項套件的一部分。
Artura的車廂設計毫無疑問是一場革命,駕駛席的設計前所未有地以方便駕駛者為原則,其中駕駛模式的顯示轉移至儀錶板上方,但仍保留獨立的「動力」和「操控」選鍵。儀錶板安裝在軚盤的轉向柱上,可隨軚盤一同調校角度,進一步完善駕駛的人體工學效果。軚盤盡量刪減不必要的按鍵,駕駛者仍可手不離軚,便能調校各種駕駛模式。
Artura共有四種動力模式可供選擇,當中包括E模式,實現 30km零排放純電駕駛;Comfort模式則專為配合複雜駕駛環境而設,把續航距離和燃油效率逐步提升:「停止/啟動」功能進一步伸延,能在車速低至 40km/h或以下時關掉引擎,當需要提高速度和動力時,則會重啟並逐步介入運作;在Sport和Track模式之下,電動力效能會以愈見激進的方式遞增,增強低速反應和加速表現。更備有獨立的操控模式選項,可調校避震器的緩震力度和電子循迹系統的干預程度,以配合駕駛者的個人喜好,以及不同的天氣和道路狀況。
McLaren的工程師專注研究煞車時的穩定性、車尾動態的可控性、增強抓地力和空氣動力學下壓力,同時著重整體人車互動駕駛感。要達致這些目標,關鍵在於Artura採用了McLaren首個電子控制差速器(E-diff),以獨立控制後輪軸上的扭力。E-diff的體積比機械式差速器細小(安裝在波箱內),而且更易於控制,它可鎖定和釋放個別後輪,從而提高過彎時的循迹力。
Artura的後懸掛系統是另一個創新概念,將上搖臂與兩條下連桿,以及後輪中心前的拉桿連接,將行車穩定性和精準度提升至最高水平。配用較寬闊的輪胎也帶來更高穩定性和循迹力,而短軸距、E-diff電子差速器,以及後擾流尾翼和車底導風板所提供的物理下壓力,都確保Artura有出色的低速靈活性和高速穩定性。
此外,由倍耐力提供的CyberTyra® 技術可進一步提高 Artura的行車動態精準度,每個輪胎內都加入電子晶片,能收集實時數據並傳到汽車的循迹系統中,進一步增強輪胎性能。
McLaren引以自豪的液壓輔助轉向系統,在Artura之上亦得到全面革新。這套轉向系統經重新設計以全面減重,並配合McLaren最新版本和專為Artura調配的主動減震系統,進一步配合行車和操控表現。
Artura所配備的碳陶瓷制動碟和輕量化鋁合金卡鉗,均與McLaren LT型號所用的出自同一系列。制動系統與全新設計的後懸掛配合,提供卓越的高速制動能力和穩定性。
全新的McLaren資訊娛樂和連線系統(MIS II)配備用兩個高清屏幕。這套界面以全新軟件和特別定制的硬件組合而成,能提供可媲美智能手機的操作反應,還可以與智能手機進行鏡像配對。MIS II包含了McLaren應用程序的最新版本,當中包括McLaren賽道遙測系統和可變漂移控制系統,並可額外選配多項ADAS駕駛輔助功能,包括具備「停止/啟動」功能的智能巡航系統、車道偏離警告、自動高燈輔助系統和路牌識辦系統等。
McLaren Artura港幣 $3,950,000 起,客戶可向McLaren Hong Kong查詢訂購,新車將於今年第四季開始陸續在全球各地交付。McLaren Artura共有 4 種規格選擇:Standard和Performance版兼備卓越性能、齊全功能和優雅外形;TechLux版則有如其名,專注於科技和奢華享受;Vision版則展現出前衛大膽的外型和觀感。
BMW 2021 年推出新一輪 BMW M3 Sedean 和 M4 Coupe 之後,隨後也有 M3 Touring 出爐,不過,這個系列受眾極多極廣,又怎會那麼快完結,BMW 再來一部 BMW M4 Convertible,而且有 Competition 版本。
BMW M4 Competition Convertible 擁有 M 系強勁 520 匹馬力心臟,再配四輪 xDrive 系統,保證車子有最好的軌跡快跑能力。稱得上 Comprtition 版本,前後泵把都更加立體化、跑車化。車尾四出氣喉每條都有 100mm 直牴,前輪 19 吋,後輪 20 吋,車身闊度比起一般 M4 還要多出 40mm,其霸氣是一般 M4 不能相比。
雖然是開篷雙門四座房跑,它的開篷部件也作出了 40% 的輕量化,隔音、散熱都有作出提升。在 50km/h 環境下開關車篷只需 18 秒完成。新車尾箱實用性也有提升,在開篷情況下,尾箱載物量達到 385 公升,比起上代多了 300 公升還多。
動力方面,這部車使用了 S58 直六 3.0 公升 M TwinPower Turbo 引擎,最大馬力 510 匹、66.3 公斤米扭力,0-200km/h 加速只需 13.1 秒,0-100km/h 加速低至 3.7 秒。
文:太迪
Scania HK首度與Mr. Men Little Miss 聯乘,推出 Caddy Life x Mr. Men Little Miss 限定版,多款深受小朋友歡迎的卡通如 Mr. Happy 及 Little Miss Sunshine 等皆活靈活現地出現在 Caddy Life 車身上及九龍灣陳列室內。
Caddy Life 緊貼歐洲市場火速上市,早鳥優惠價僅售$299,800*,請即親臨Volkswagen Commercial Vehicles 九龍灣陳列室了解及參觀選購,機會難得,切勿錯過!
日期:2021 年 6 月 3 – 6 日(星期四至日)
時間:上午 11 時至晚上 8 時
地址: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 E-Max 地下 G24 號舖 – Volkswagen商旅車陳列室
歡迎致電/WhatsApp 銷售熱線:9863 1007 (專人安排試駕)
條款及細則:
01 圖片只供參考。 02 所有優惠受有關條款及細則所約束。
03 *優惠只限指定型號,優惠期有限,售完即止。 04 如有任何爭議,Scania (Hong Kong) Limited 保留最終決定權。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舉辦首屆奧運虛擬系列賽,中國香港運動員代表周天浩於虛擬賽車項目中成功晉身總決賽,即將與15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傑出運動員代表爭奪總冠軍。香港汽車會今日上午假奧運大樓賽馬會演講廳舉辦授旗典禮,邀請民政事務局體育專員楊德強 JP、港協暨奧委會會長霍震霆 GBS, JP、港協暨奧委會義務秘書長王敏超 BBS, JP及香港汽車會會監余錦基 SBS, MBE, JP出席,並在香港汽車會會長李耀培博士的陪同下,向虛擬賽車運動員周天浩頒授香港特區區旗,以作嘉許及鼓勵。
在授旗典禮上,香港汽車會會長李耀培博士形容,今天是香港賽車運動發展歷史中極具意義的一日,他說:「這是首次有賽車運動員以中國香港代表的名義參加奧運比賽,對於電競賽車以至賽車運動來說都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而今次奧運虛擬系列賽的舉行,相信會讓電競賽車及賽車運動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
港協暨奧委會義務秘書長王敏超 BBS, JP亦對電競賽車運動獲得國際奧委會的認可表示支持,他提到:「眼見香港汽車會在過去花費了不少努力,在推廣賽車運動及電競賽車方面越做越好,現在電競賽車終於透過是次奧運虛擬系列賽得到國際奧委會的認可,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在東京奧運之後,明年就是杭州亞運舉行的大日子,今屆特別新增了電競為正式比賽項目,希望屆時香港汽車會可以協助將電競賽車推展至亞運舞台!」
香港汽車會會監余錦基 SBS, MBE, JP亦帶來重大消息,宣佈:「香港汽車會今年將會派出一支優秀的香港代表隊參加10月尾在法國馬賽舉行的第二屆國際汽聯賽車運動會FIA Motorsport Games,這個被形容為賽車界奧運會的世界級賽車盛事共有18個比賽項目,香港暫定會參加當中的9個,而其中一個就是電競賽車。為此,我們稍後會舉辦一個電競賽車的香港代表公開選拔賽,賽事總冠軍將會代表香港參加今屆賽車運動會的電競賽車項目,請大家拭目以待!」
奧運虛擬系列賽虛擬賽車項目分為兩個階段進行,首階段於5月13至23日以線上計時賽形式舉行,開放予居住在全球62個合資格的國家及地區的運動員參與,並將這些國家及地區劃分成五個區份,其中中國香港被列入在亞洲區之內,與另外八個國家及地區爭奪四個總決賽席位。在為期11日的計時賽中,中國香港共有約600人參加,其中四人登上世界排名榜100位以內,而周天浩更以1’55.347的成績,成功取得亞洲區第二個出線資格,與日本、泰國及馬來西亞的運動員代表一同晉身總決賽。總決賽將會進行三場線上比賽,屆時參賽的16位運動員代表在完成三場比賽後,累積分數最高的一位,將會贏得賽事總冠軍,而總決賽賽事實況將於6月23日進行全球轉播。
是次代表中國香港參加總決賽的周天浩,自小已經對賽車產生濃厚興趣,年輕時經常會到遊戲機中心挑戰賽車遊戲,甚至憑著對賽車的熱誠和天份,曾經奪得著名賽車遊戲「頭文字 D Stage 3 」中,秋名「下山」及「上山」之晴天及雨天四個世界總合第一,登上個人賽車遊戲生涯中的一個小巔峰。然而在投身社會後,由於工作繁忙的關係,難免漸漸減少投放在賽車遊戲的時間,直至在兩年半前開始接觸新興之電競賽車運動,並認識到一班志同道合的隊友,重新投入對此運動的熱誠。
雖然只是短短兩年半左右的時間,周天浩已經盡展其賽車天分,在一些線上電競賽車賽事中收獲耀眼佳績,甚至贏得總冠軍殊榮。而在是次奧運虛擬系列賽虛擬賽車項目中,周天浩以1’55.347的成績,排名在全香港參賽者中的首位,並列於日本代表之後,取得亞洲區第二個出線資格,成功晉身總決賽。雖然是次總決賽的參賽運動員個個實力非凡,當中更包括一級方程式賽車隊威廉士車隊旗下的意大利電競賽車運動員Valerio Gallo,以及Andrew Brooks(加拿大)、Baptiste Beauvois(法國)、Takuma Miyazono(日本)、Angel Inostroza(智利)、Adam Wilk(澳洲)等一眾知名好手,但周天浩卻認為自己或許會因為沒有壓力的束縛負擔,而突圍而出得到好成績。
香港汽車會今年將會大力發展電競賽車,在數碼港電競行業支援計劃的撥款支持下,暫定於8月舉行一場大型的電競賽車香港代表選拔賽,以選出代表中國香港參加於10月29至31日假法國保羅·里卡爾賽道(Circuit Paul Ricard)SRO Race Centre舉行的第二屆賽車運動會(FIA Motorsport Games)電競項目比賽,賽事將會分成三個階段進行,設線上計時賽、小組賽及總決賽,並會作賽事實況網上直播。有關該電競賽車比賽的更多詳情將容後公佈。
除了電競賽車項目之外,香港汽車會暫定會派出香港代表隊參加第二屆賽車運動會中的另外八個比賽項目,預計屆時會再次舉行授旗典禮,為參賽的香港賽車運動員打氣。
本週末,BMW M440iA xDrive Convertible四驅高性能雙門開篷轎跑及M5 Competition Saloon高性能房跑將以矚目姿態進駐「BMW THE LOUNGE悠然自主貴賓空間」,釋放優雅與澎湃激情,於寬敞舒適的特設空間開創專屬於您的探索之旅。
BMW打造全新姿態的第二代THE 4 Convertible雙門開篷轎跑,前瞻性外型展現無遺,其嶄新直立式3D雙腎型鬼面罩,最早可追溯至1930年代經典的BMW 328 Coupé,配搭原廠M系列車身擾流部件、19吋M款輕合金輛圈、M Sport剎車系統及M Sport懸掛系統,熱血基因全面滲透於每項細節。經優化後的車篷設計,讓您享受開篷駕駛追風快感,瞭闊地欣賞沿途景緻。
新款BMW M5 Competition由BMW M GmbH部門操刀主理,經過美妙絕倫的修飾與改動,加上一系列獨有車身配件,為四門跑車營造更悍將的競技氛圍。標準配備20吋M系列輕合金輛圈及M xDrive四輪驅動系統,可因應路況及個人需要,選擇合適和喜好設定,精準地將動力分配至左右後輪,為高性能行政房車帶來極佳的行車穩定性。
THE BMW LOUNGE悠然自主貴賓空間
日期:6月5日至7月4日
時間:上午11時至晚上8時30分
地點:ELEMENTS圓方1樓水區展覽埸地
了解更多:https://bit.ly/3wYVtlv
法拉利Portofino M名稱中的字母M源自意大利單詞 「Modificata」,廠方過往曾以此命名經過改良升級的跑車型號。Portofino M繼承了Portofino 的優點特色 – 硬頂閉合時無論外觀或實際隔音表現均與硬頂跑車無異,當打開硬頂後,又能呈現出開篷跑車的特質。其可折疊式硬頂開篷(RHT )設計,是市場上能將硬頂及開篷兩者完美融合的典範。然而,Portofino M作為革新版本擁有更加鮮明的跑車特質,包括搭載了經過重新調教的動力系統、全新8速波箱、以及提供五個預設駕駛模式的Manettino旋鈕設於軚盤之上,是法拉利首次將這些先進技術應用於旗下的2+ GT 硬頂開篷型號當中,把GT跑車性能、敏捷駕駛反應、日常實用性,與開篷車的駕駛樂趣完美融合起來,將非凡操控表現及體驗昇華到更高層次。
Portofino M 使用 V8 雙渦輪增壓引擎升級,排氣量3,855cc,在5,750-7,500 rpm時輸出高達620 cv功率,較上一代多出20cv 。引擎改良部分包括採用全新凸輪輪廓設計、渦輪增壓器總成引進能測量渦輪葉片轉速的感測器等,符合最嚴苛的污染排放法規要求。
新車搭載的全新8速波箱,相較之前的7速波箱,採用了濕式雙離合器規格,與SF90 Stradale所使用的接近,只是其齒輪比例有所分別,並提供機械式倒車功能。新波箱的尺寸及安裝方式同時令到機械布局得到了全面改良,離合器模組體積縮小了20%,可承受扭矩輸出達到1,200Nm。
雙渦輪增壓器擁有「零渦輪遲滯」特性,在不同引擎轉速範圍帶來即時油門反應,配備的可變增壓管理系統(Variable Boost Management),能根據所選檔位相應調節扭矩輸出,同時改善耗油表現。隨著檔位由低至高(從3檔升至 8檔),引擎扭矩可在7檔和8檔中增加至760Nm 。一方面,新增的第8檔位擁有更廣的齒輪比例,有助在城市道路與高速行駛狀態下有效降低油耗與排放;另一方面,當切換至低檔位時,引擎的爆發力能順暢而強悍地輸出,在需要進取駕駛的狀態下帶來優異的性能表現。
秉承法拉利一貫傳統,Portofino M擁有與眾不同、獨具特色的迷人聲浪。其整套排氣管的幾何構造進行了全新設計,並取消了兩個後消音器,除增強排氣聲浪及音質之外,還顯著降低排氣管內的排氣回壓,幫助高轉速運轉效率。
相較上一代Portofino, 法拉利Portofino M的外觀更為跑車化。前泵把採用環繞式設計,左右設有較過往有立體感的進氣口,賦予車頭氣勢凌厲的造型。輪拱上部前懸新增了一個通風孔,功能上旨在降低整體空氣阻力的同時,把車頭散熱器匯出的部分氣流導向出這裡加速上升,提升空氣流動效率;外觀上,這個開口設計完美融入車側輪廓,包括前輪拱後方車身的立體線條,營造出和諧美感。另外,設計團隊還為Portofino M度身設計出有鑽石切割效果的輪圈,其造型也巧妙地借用了以上提到前輪拱後方車身的立體線條設計,富明暗對比之外,設計上還有作出呼應的視覺效果。
車尾部分整體上也較過往富立體感,配合全新排氣系統,尾泵把兩邊開口的造型更為突出,與前泵把有一致性;不僅如此,尾廂蓋後部設計也更加凝練,與尾泵把配合使輪廓線條更具雕塑感。
車尾下方的擴散器經過重新設計,與泵把徹底分離,這設計令客戶能夠訂製碳纖維物料取代標準塑膠物料,進一步提升路車風範。
在內飾設計方面,設計團隊重新設計儀錶板結構,儀錶板體積不增反減,呈現極具層次感的功能設計。座位前方的水平置中鋁製「刀鋒」設計將儀錶板、空調出風口及乘客顯示屏劃分為上層的三個獨立專屬區域。下方凹下空間設有控制裝置,中央為10.25吋觸控式屏幕。
座艙對稱布局一目了然,內飾和儀錶板架構採用雙殼體融合所有科技配置,修長橋型設計令儀錶區域與中央面板流暢銜接。該布局旨在照顧乘客的需要,車門飾板、車門把手、以及包括中央觸控式螢幕和乘客專屬觸控式螢幕在內的各項控制裝置的設計細節,均可見一斑。
為Portofino M專屬設計的座椅採用創新鎂質架構,超纖薄的靠背造型為後排提供更充裕的乘坐空間。座椅和靠背可提供三級可調式通風功能,冬季時頸部加熱功能可令乘客倍感溫暖舒適。
人機交互介面(Human-Machine Interface)數碼儀錶板採用雙顯示幕和中央模擬轉速表,配備防眩目保護罩,與多功能軚盤同軸,人車互動同時兼具視覺美感和人性化操作體驗,系統還支援Apple Car Play和 Android Auto功能。
法拉利Portofino M提供可選裝的乘客專屬電容式顯示幕,還有高級駕駛員輔助系統,提供更多車內資訊顯示及駕駛輔助功能。法拉利Portofino M配備了稱為側滑控制系統(SSC)的6.0版本,同時與電子差速器(E-Diff)、循跡控制系統(F1-TCS)、電磁流變吸震系統(SCM-E Frs)以及法拉利動態强化系統(FDE)等整合,利用軟件精密計算及硬件發揮功能,個別調節每個車輪制動卡鉗上的液壓制動壓力,在Manettino的「Race」預設駕駛模式下,作出動態輔助,在跑車由入彎到出彎過程之中,確保駕駛者能夠輕鬆自然地操控軚盤與油門反應,在可預見與受控的情況下接近彎路極限,甚至穩定地進入轉向過多的側滑動態。值得注意的是,新車的制動踏板操作壓力反應有更仔細的調節感,減少約10%的踏板行程,讓整體制動有更精準的即時反應。作為首款配置五個Manettino駕駛模式功能及擁有超卓性能的躍馬GT Spider車型,駕駛者無論是在市區日常駕駛,還是假日享受開篷迎風的駕駛樂趣,Portofino M同樣能滿足需要,配合Blackbird Ferrari技術中心的七年原廠保養計劃,更讓車主份外安心。
法拉利Portofino M建議零售價(連首次登記稅)港幣3,802,103元起,另加可選配置。預計最快2021年底交車。
代表香港的賽車運動員許建德(Jonathan)遠赴法國南部,目標只有一個,就是駕駛他的法拉利 488 GT3戰車為Sky Tempesta Racing車隊爭取贏得冠軍。賽前憂慮他因久未征戰,可能狀態不足。但在首節的銅級車手練習中,許建德就造出最快圈速,消除狀態不足的疑慮。Jonathan繼續在排位賽中展示實力和速度,幫助車隊在這場6小時的耐力賽中,取得第二名的起步資格。
隊友Chris Froggatt負責在正賽中起步,並成功領先比賽。及後由許建德接棒。雖然尾隨的188號Aston Martin賽車一直追趕,但許建德還是成功將領先的優勢擴大。然而此時車隊因為比賽開始時的事故,被賽會判罰。令車隊下跌至第3位。然而,比賽至中段時的一次維修站內延誤,導致93號法拉利賽車落後至第5位。不過許建德,以及兩位隊友Chris Froggatt和Eddie Cheever III一同奮力追趕,以永不放棄的精神,於賽事最後的4小時繼續奮戰。賽事從白天戰至黑夜。車隊在賽事尾段的安全車時段中得益。再加上車手Cheever的精湛演出,令Sky Tempesta Racing得以收復失地,成功在賽事最後階段反先,戲劇性奪得賽事冠軍。
位於法國南部,盛產紅酒的Le Castellet地區內,保羅﹒里卡德賽道 (Circuit Paul Ricard) 是現時世界一級方程式格蘭披治大賽法國站所使用的賽道。這條5.8公里長的賽道於上星期六(5月29日)舉行了GT世界挑戰賽歐洲賽的6小時耐力賽。這條世界知名的賽道擁有各款高、中、低速的彎道,並有數條長直路,超車的難度不大,令比賽娛樂性極高。
Sky Tempesta Racing車隊在排位賽中勇奪Pro-Am組別的第二名。三位車手的平均圈速是1分55秒469。速度非常理想,特別是許建德。因為他已經有半年的時間沒有機會駕駛這部賽車。但這並未有影響到Jonathan的表現,他能即時發揮出應有的速度。令車隊對比賽充滿信心。
比賽由Chris Froggatt負責起步。他成功避開第一個彎的混亂,在賽事的第一個小時取得組別的領先地位。接著輪到許建德上場。這位42歲的香港車手成功將領先的優勢拉開到7秒。然而此時93號法拉利賽車的團隊受到沉重打擊。賽會因為第一個彎的事故,判罰車隊進行通過維修區的處罰(Drive through penalty)。完成處罰後,這位香港車手的名次從領先下滑至第3位。此時Sky Tempesta Racing車隊決定改變策略,讓許建德連續進行兩個賽段,希望藉由他的速度追趕對手。可惜在維修區中,Jonathan犯下一個小失誤,導致車隊再損失20秒。
此時戰車已落後至第5位。許建德回到賽道後,並未有受事件影響,反而更專注要收復失地。他在這個賽段成功保持飛快速度,令車隊繼續留守有力的爭勝位置,靜待機會反擊。到賽事一半時,許建德完成他的賽段,交棒予隊友Chris Froggatt繼續比賽。
Chris Froggatt在入黑後的比賽中漸入佳境。接連超越了20號和60號的平治-AMG GT3賽車,升上組別第三位。他在賽事還有兩小時之際,交棒給負責最後一段賽程的Eddie Cheever III。剛好此時安全車出動,令93號法拉利賽車得益,升上第2位。有望挑戰冠軍。
Cheever在入夜後的兩小時賽程中,展現過人的實力和表現。連續不停的快圈,讓原本落後半個圈的他們,續漸追近由日本車手濱口宏駕駛,一直領先的19號林寶堅尼賽車。至賽事進入最後15分鐘時,賽會戲劇性的對領先的19號賽車發出5秒的罰時,令Sky Tempesta Racing車隊只要緊貼前車,就能確保獲得賽事的冠軍。結果Cheever於過終點時只落後前車不足一秒,最終為車隊帶來勝利。許建德今次回歸賽場亦不負眾望,表現出色,與隊友一起取得今次的勝利。
今次的勝利令Sky Tempesta Racing車隊繼續保持爭奪全年度總冠軍的希望。雖然在賽事初段損失不少時間,但車手們仍能冷靜奮戰,最終反擊成功奪冠,展示車隊的速度和強韌實力。現時車隊於積分榜上累積39分,在組別中排第三位。僅落後領先的Garage 59車隊6分。Sky Tempesta Racing車隊希望延續強勢,於7月29日開始的經典大賽,比利時的斯帕24小時耐力賽中,繼續有上佳的表現。
許建德 | 93號Sky Tempesta Racing車隊法拉利488 GT3戰車車手
「真是場精彩的比賽! 我相信就算是電影編劇,都無法編造出今次賽事的發展。對我個人來說,這場比賽十分重要,因為我已經有半年沒有參加比賽。但當我回到車隊時,完全沒有感到陌生,並可以在整個周末都展現出自己的速度。這次比賽我曾負責的雙重賽段,對我的體能和心理都是很大的考驗。特別是在場車手都很有實力,而且在我的賽段中未曾出現過安全車時段,令我沒有任何休息的時間。我在進入維修區時曾經出錯,令車隊損失近20秒。這大概是我半年沒有比賽的結果。不過我的隊友Chris和Eddie都表現得很好,成功追回損失的時間,並為我們奪得勝利。我實在感到非常高興,希望車隊能保持著強勢,迎戰接下來的比利時斯帕的24小時耐力賽。」
奧迪踏出了極為重要的一步,宣佈品牌作為首間汽車製造商以純電動力系統於2022年1月出戰全球知名的達卡拉力賽 (Dakar Rally),出戰這項被譽為世界上最艱難的跨國越野拉力賽的創新概念原型賽車已近乎完成,並計劃在今年中進行首次測試。有見Audi Sport於德國房車大師賽(DTM)的成功,賽車項目管理將由Andreas Roos 掌舵,進一步履行奧迪品牌對賽車運動的承諾。
Audi Sport GmbH 董事總經理、奧迪運動負責人Julius Seebach表示:「在達卡拉力賽項目中,奧迪始終恪守理念,在賽車運動中首次使用嶄新技術,這些技術將為未來的公路汽車帶來科技革新。歷史上,過去我們派出使用quattro傳動系統的賽車出戰拉力賽。今次在達卡拉力賽充滿挑戰的環境下,我們能夠為未來的純電動力系統進行測試,同時為一眾賽車觀眾及奧迪支持者帶來緊張刺激的賽事。」
Andreas Roos表示:「達卡拉力賽項目對整個團隊而言是重大挑戰,我們需在非常有限的時間內把嶄新的概念化為現實。我們是首間使用純電動力系統出戰達卡拉力賽的車廠。團隊裡的每個人都竭盡全力,以便能趕及為2022年達卡拉力賽做好準備。」
即將出賽的創新原型賽車,將使用曾於Formula E 2021年賽季使用、由奧迪從頭研發的汽車電動馬達組合(MGU,Motor Generator Unit)。奧迪將三台馬達組合裝置於最新的原型賽車之上。Roos說:「我們將在前軸安裝一個MGU,在後軸安裝另一個MGU。第三個MGU將用作發電機,在行駛時為高壓電池充電。當然,我們需要進行一些調整,因為比起在城市進行的Formula E,沙漠的環境更艱鉅:既要翻山越嶺,又要面對一片黃沙,而且賽段十分漫長。但是,基本上我們可以從Formula E汲取經驗,以及向於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中亮相的原型車e-tron quattro技術借鏡。」
Formula E規定所有車隊都必須使用相同規格兼且由同一供應商提供的電池。如今,奧迪正在致力研發自家生產的高壓電池。為電池充電的能量,則來自應用於DTM的四缸TFSI渦輪增壓引擎。Andreas Roos表示:「就重量和油耗而言,該引擎非常先進,效能極高。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的動力系統是全電動的。TFSI渦輪增壓引擎只會在SS路段為電池充電。我們必須在汽車行駛時為電池充電,這是目前在沙漠比賽唯一可行的方法。」奧迪亦計劃以全電動規格應付所有LS路段。
將隨同其車隊Q Motorsport以及Audi Sport團隊一同征戰達卡拉力賽的Sven Quandt說:「達卡拉力賽是獨一無二的,亦是世上碩果僅存的偉大冒險之一。我堅信任何品牌都能從參與達卡拉力賽中受益匪淺,尤其像奧迪一樣,決意使用電力動力系統參加比賽,昂首踏上一條創新的道路。」
Julius Seebach稱:「良好的戰略合作關係在賽車運動上無比重要。Q Motorsport是一個具有豐富達卡拉力賽知識和經驗的戰略夥伴。我們三位賽車手除了能表現非凡速度,亦將為整個團隊帶來更多的專業知識和鬥志。他們的副駕駛員也同樣重要,將在未來的比賽中扮演重要角色。」
奧迪是首間汽車製造商,銳意使用純電動力系統於著名的達卡拉力賽中爭取總勝利,決心在越野拉力賽能源革命方面擔任先驅角色。Audi Sport團隊成功招募了三個傑出的車隊,一同參與這項雄心壯志的項目。
來自瑞典的Mattias Ekström和Emil Bergkvist、來自法國的Stéphane Peterhansel和Edouard Boulanger、來自西班牙的Carlos Sainz和Lucas Cruz將於2022年1月2日至14日代表奧迪出戰世上最困難的越野拉力賽。Audi Sport GmbH 董事總經理、奧迪賽車運動負責人Julius Seebach表示:「說這是『夢幻團隊』並無半點誇張,Stéphane是達卡拉力賽史上最成功的車手;Carlos多次贏得達卡拉力賽,並且是世界拉力錦標賽(World Rally Championship)冠軍;Mattias則陪同奧迪在過去取得許多重大成功,是世上其中一個最全面的賽車手。他們三人除了能表現非凡速度,亦能為整個團隊提供非常多的專業知識和鬥志。他們的副駕駛員亦一樣,將會在達卡拉力賽場上扮演重要角色。」
Audi Sport 賽車項目負責人Andreas Roos稱:「畢竟,賽車手和副駕駛員能夠在比賽中發揮重要的臨場作用。我們擁有三個極高水平的車隊,這教人放心,在車手這一環已經順利完成了。接下來便交由我們繼續完成新型賽車的開發,並在來年1月的越野拉力賽中展開一場能源革命。」
Q Motorsport 組長Sven Quandt說:「在達卡拉力賽場上,團隊合作和互相信任至關重要。你需要一隊合作無間的團隊、一輛超級可靠的汽車和一個能夠信賴的賽車隊。在達卡拉力賽中,你無法每分每秒都用盡全力衝刺,反而懂得運用正確的策略才是最為重要。我非常開心有三隊赫赫有名的團隊為我們出戰,他們的實力有目共睹。」
42歲的Mattias Ekström在奧迪「四環」的旗幟下度過幾乎整個職業生涯,尤其在DTM,他與奧迪一起收獲了兩次冠軍(2004年和2007年)。這位瑞典賽車手在2016年贏得世界跨界拉力錦標賽(WRC,World Rallycross Championship)冠軍,突顯了他的全面性,以及在世界拉力錦標賽、納斯卡賽車(NASCAR)和澳洲8超級房車錦標賽(Supercars)中均曾獲得佳績。2021年,他為CUPRA出戰最新Extreme E電動越野車系列賽。及至今年初,他在達卡拉力賽中首次亮相。Ekström說:「達卡拉力賽肯定是我職業生涯中最刺激的冒險之一。能夠跟自己並肩作戰並取得過重大成就的團隊一起挑戰這個雄心勃勃的計劃,真是太棒了。雖然今年我將踏入43歲,但比起Carlos和Stéphane,我自覺像個學弟一般。這項運動要取得成績,必須在各個範疇上累積足夠的經驗。我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但我已急不及待迎接新挑戰。」
Mattias Ekström的副駕駛員是同樣來自瑞典、26歲的Emil Bergkvist,曾經亦是一位越野賽車手。Bergkvist說:「我跟Mattias來自同一地區,他一直是我的偶像。所有瑞典賽車運動愛好者都聽過他的名字。當日我不再參加比賽,便致電他問他可否加入他的賽車團隊,如今我已成了他的副駕駛員。能夠跟Mattias 共事,並且參與奧迪這個重大項目並成為當中一份子,我感到無上光榮。」
55歲的Stéphane Peterhansel被尊稱「達卡先生」(Mister Dakar)以及賽車運動的傳奇人物。這位法國賽車手共十四次勝出此項被喻為世界上最困難的越野拉力賽,當中包括六次獲得摩托車組別冠軍,另外八次獲得汽車組別冠軍。Peterhansel稱:「我熱愛大自然,愛看美麗風景。在達卡拉力賽,我們會經過一些風光如畫的地點,那些醉人景致,在其他地方根本找不著。達卡拉力賽是世上屈指可數的歷險之一,而且它正處於變革邊緣:未來是屬於電能的。十年後,所有人都會駕駛電動車,而達卡拉力賽正好為這項科技提供一個較為極端的測試環境。我們希望成為首支運用純電動力系統贏得此項錦標的隊伍,因此我十分期待與奧迪一起挑戰這個雄心萬丈的計劃。」
Peterhansel的副駕駛員、42歲的Edouard Boulanger如是說:「一個新時代即將來臨。電動汽車漸漸成為世界潮流,賽車運動亦必須與時並進。在這方面,奧迪並非由零開始,而是從勒芒24小時耐力賽和Formula E兩項賽事中累積了豐富經驗。歷史說明一切:當奧迪在賽車運動上進行任何計劃,事後皆被證明是正確的。今次被接納成為奧迪車隊的一員,是我職業生涯中重要的一步,同時也是一個巨大的責任,我會努力不懈,絕不辜負大家給我的期望。」
這位訓練有素的工程師,多年來參與不同崗位,對達卡拉力賽已經瞭若指掌。2021年,他首次跟Stéphane Peterhansel合作出戰比賽,旋即贏得冠軍。Boulanger續稱:「我自小便很崇拜Stéphane,我們彼此認識了13年,最近還一起在駕駛艙裡合作。他是賽車運動裡最頂尖的人物。」
59歲的Carlos Sainz同樣是一位傳奇人物。這位西班牙賽車手曾兩度獲得世界拉力錦標賽冠軍(1990年及1992年)以及至目前為止贏得三次達卡拉力賽,分別是2010年、2018年,以及最近一次於沙特亞拉伯開幕的2020年季度賽事。Sainz剖白說:「即便已59歲,我仍然渴求勝利,不然也不會接受這次新挑戰。」
對綽號為「鬥牛士」(El Matador)的Sainz來說,奧迪一直有份特殊意義。他表示:「從小我已夢想將來能成為越野賽車手,這份熱情至今從未改變。奧迪quattro四驅技術永久改變了世界拉力錦標賽。現在我們正嘗試對達卡拉力賽進行近似的事情,尤其相比起其他賽事,工程師在達卡拉力賽中享有更大的自由度。因此,我對奧迪工程師充滿信心,也樂意分享我的經驗,幫助他們開發出更快速、更成功的賽車。達卡拉力賽是純電動力系統的終極考驗,是一個難以置信的極端項目,我已急不及待首次試駕賽車。就目前所見,我充滿信心。」
Sainz將會跟46歲的Lucas Cruz一同坐進駕駛艙。他是Sainz全情投入跨國越野拉力比賽之前,職業生涯初期從屬的車隊成員之一。Cruz說:「2021年是我參與這項運動的二十周年。我曾跟很多不同的賽車手合作競逐達卡拉力賽,直至2009年Carlos邀請我加入Volkswagen跟他共事,這對我來說是難以想像的。一年後,我們一起贏了第一次達卡拉力賽,至今共贏了三次。」
Cruz稱:「Carlos非常專業。他只有一個目標:爭取勝利。他要求所有人跟他一樣專注:技工、工程師、副駕駛員等,統統都是一樣。我們很有默契,我在車裡扮演冷靜的角色,跟他合作是一件很愉快的事。」運用純電動力系統參戰達卡拉力賽的想法也令Cruz深深著迷。這位西班牙副駕駛員續說:「奧迪是首間派出這種賽車出戰的車廠。能夠邁出這一步,在世界上最艱苦的拉力賽事中採用新能源出戰,我認為是非常積極,也是相當重要的事。達卡拉力賽充滿複雜和變數,奧迪非常勇敢,敢於挑戰前人未曾嘗試的事,這就是未來。」
首輛應用於達卡拉力賽的奧迪原型賽車,現時正由Audi Sport團隊於德國紐因堡進行組裝,預計於6月底面世,並於7月作全球公佈。爾後,原型賽車將於2022年1月出戰首場達卡拉力賽之前,進行密集式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