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 C
Hong Kong
Sunday, May 4, 2025
主頁 博客 頁面 187

Rolls-Royce 首款純電動車命名為「Silent Shadow」


Rolls-Royce 老闆 Torsten Müller-Ötvös 日前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品牌第一款純電動車將以「Silent Shadow」為名,源自 1965-1980 年以「Silent」作為賣點的經典超豪華房車 Silver Shadow,車名與電動車寧靜的特色不謀而合。Silent Shadow 是全新獨立車系,採用全新平台打造,即使放置電池和馬達後,仍然能夠保持出色的乘坐空間。目前,外界估計可能採用 120kWh 電池組,擁有644公里續航距離,可輸出 640 匹馬力。

文:Issac.C

Audi A3 Sedan 35 TFSI S line 添配微混能系統


Audi 一系列小型房車和揭背都已經到齊香港,我們試過 S3 Sportback 之後,今次再試 A3 Sedan 35 TFSI,新車由外到內都用了 Audi 新一代家族式元素設計,引擎也用了新的 1.5 TFSI 作動力來源,吸引力提升了不少。新代理還提供 5 年或十萬公里保用,以及 12 年車身防鏽保養,看來車廠和代理都對 Audi 造工很有信心,為車主帶來更長的汽車維護保障。


這部 A3 Sedan,在價目表已經預設是 S line 版本,所以看上去是有一份小房跑的感覺。這部車鬼面罩繼續擁有鑽石型蜂巢網設計,外圍有銀邊包住,突顯線條。引擎蓋有兩條明顯的骨線,引擎蓋和鬼面罩之間有一個小入風口。泵把兩邊的密封式蜂巢網裝飾雖然沒有入風作用,但也為車子變得好看一點。車尾不算太長,C 柱之後就很快到車尾位置,尾箱原本已有鴨尾設計,標準配備 LED 頭燈及 LED 動態指揮尾燈組,車頭到車尾的觀感都很緊湊,在近年中小型車都很常見,每個位置都有值得留意的觀看點。車尾尾箱,可以選配踢腳打開尾箱功能,車主可因應需要添加。今代尾箱空間跟過往一樣是 425 公升,未有因車體設計變得流線有型而影響,新車設計還將風阻系數降低至 cd0.25。

進入駕駛席,就會發現用上全新的駕駛席佈局,中控台是一個 10.1 吋輕觸式屏幕,新的 MMI 系統也支援了 Apple CarPlay,輕易將手機資料、音樂、GPS 導航傳到車內使用。錶板是 10.25 吋 Audi virtual cockpit 數碼錶板。波棍是新設計,應該用撥杆來形容比較適合,為駕駛者的左手部份多了空間。A3 雖然是入門車系,不過也有 Audi drive select,都可以因應當時駕駛需要切換到不同模式,令這部小車多一點玩意。是小房車的 Audi A3,後座腳部空間很充足,170cm 身高的情況下,頭頂也有一個拳頭空間,太高大的人可能會頂頭,不過一般亞洲人身形是沒有太大問題。這部車後座中間位置設有冷氣出風口,下方也有兩個 USB 手機充電接口。


新一代 A3 Seden 35 TFSI,使用了 1.5 公升引擎,最大馬力達 150 匹和 250 牛頓米扭力,比起舊的 1.4 公升引擎反應是好了一點,尤其在中後段的力水,感到它是比較輕鬆,傳來的引擎聲音也小一點。新車也內置了 48V Mild-Hybrid 微混能系統,BAS 發動機在引擎之內,減少引擎室佔用面積,它的鋰電子放在前座乘客下方。在新的微混能系統協助下,可以達到 4.7-4.9 公升汽油行走 100 公里,在低轉行車時,也為引擎提供了 9kW 和 50Nm 的動力。1.5 TFSI 版本亦採用 Cylinder on Demand(COD)汽缸調節技術系統,當引擎處於中、低負荷時,可以停止第 2 及第 3 汽缸的運轉,從而有助減少油耗。在舒適模式時,整台車感覺輕巧,油門、軚盤的風格都十分斯文。在 Sport 模式時,油門、軚感反應都比較實在外,快跑時還感受到 S line 的較硬懸掛和避震帶來的不錯駕駛感,車身高度降低了 15mm,走彎時的貼地性不錯,以一部份門小房車來說是令人滿意。

新 Audi A3 標準配備周全的駕駛輔助系統,包括後泊車感應(rear parking aid)、後泊鏡頭(rear view camera system)、輪胎動力系統(tire mobility system)及泊車制動系統(electromechanical parking brake)等。


今代 A3 系列引擎蓋下方多了一行進氣口,多了一點跑車化元素。


車頭車尾燈是新設計。


試駕車已經安裝了 S line 包圍。


預設輪圈尺寸是 225/45 R17。


駕駛席都是新一代 Audi A 系的佈局,有齊新 MMI 中控台、數碼錶板、新波棍設計。


標準 5 座設計,前座有運動化座椅,後座中間座椅也可變身手枕。


錶板是 10.25 寸 Audi virtual cockpit 款式。


波棍是新設計,左上角的音響操控板,有輕觸轉動功能。



屬於入門房車的 A3,也有 Audi drive select 提供。


中控台系統支持了 Apple CarPlay 手機連動功能。


後座腳部空間不錯;170cm 身高的話,大概有一個拳頭位的頭頂空間。


今次 A3 使用 1,498cc 引擎,最大馬力輸出 150 匹和 250 牛頓米扭力。

基本規格
引擎設計:直四渦輪增壓 mild hybrid 引擎
排氣量:1,498cc
最大馬力:150 匹 / 5,000-6,000 轉時
最大扭力:250 牛頓米 / 1,500-3,500 轉時
波箱設計:7 前速 S tronic 雙自動離合器波箱
體積:4,495 X 1,816 X 1,425mm

詳盡規格表

售價:HK$329,900 起
網址:http://www.audi.com.hk
查詢:2291 0000(Kam Lung Motors Limited)

文、攝:Teddy Leung 太迪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Audi 大改款 A4 預計 2024 年現身

Static photo Color: tango red


外國媒體《Autocar》報導指,Audi 第 6 代A4正在開發中,一般車型將配備輕混能系統,而性能車型 RS4 估計將會 2.9 公升 V6 雙渦輪引擎配電動馬達可輸出 444 匹馬力。此外,相信 Audi 還會發表 A4 e-tron 電動車,外觀造型除了鬼面罩外,已經可預想到與新一代 A4 大致相同;動力系統有機會使用雙電動馬達可輸出 469 匹馬力及 590Nm 扭力,不過就要等到 2024 年才會推出。目前,官方並沒有釋出任何相關資訊,暫時只能觀賞《Autocar》繪制的預想圖先望梅止渴吧。

文:Issac.C
圖:Autocar

Ford 計劃推出全新 7 座電動車


為了應對 2030 年歐盟全面實現電動化的目標,各車廠加速推出電動車步行,Ford 繼 2019 年推出 Mach-E 後,成績大受好評,為了更快更有效擴大電動車版圖,計劃以 Mach-E 為基礎推出 7 座 SUV 車,對手直指 Tesla Model Y,外界推測新車最快可於 2022 年第二季發佈概念車型,在 2023 年正式推出市場。根據 Mach-E 的數據作參考,3.5 秒完成 0-100km/h 加速,擁有 482 公里續航距離;全新 7 座 SUV 性能方面可能略為提升,但續航距離則有望大幅提升至 550 公里。

文:Issac.C

全新林寶堅尼 Huracan STO $5,692,632起


林寶堅尼全新車型Huracán STO (Super Trofeo Omologata) 終於在香港發佈,這款道路合規的超級跑車靈感來自林寶堅尼Squadra Corse賽事運動部門的賽車傳承:單一品牌賽事用車 —Huracán Super Trofeo EVO賽車系列,以及3次贏得戴通納24小時耐力賽和2次贏得賽百靈12小時耐力賽冠軍的Huracán GT3 EVO車型。

新車發佈在坐落於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正中央的的自由空間大盒舉行,除全新車型Huracán STO首度亮相外,另外兩部林寶堅尼家族成員包括擁有卓越性能的世界首款超級SUV Urus及全新一代林寶堅尼V12旗艦車型Aventador SVJ 63硬頂限量版同場助陣,共同歡迎新成員加入林寶堅尼強大的產品陣容。


「今天,我們很高興地歡迎Huracán家族的全新成員Huracán STO。」林寶堅尼香港董事黃卓徽先生說道:「Huracán STO傳承了林寶堅尼Squadra Corse賽事運動部門最精粹的體現。Huracán STO直接應用了Huracán Super Trofeo EVO的科技,並藉鑑了Huracán GT3 EVO連續3年摘得戴通納24小時耐力賽奪冠的獨特成就。同時,Huracán STO能夠帶來一台擁有絕佳平衡、輕量化和空氣動力學超卓性能的超級跑車所能呈現的全部優勢,再現Super Trofeo的駕駛感受和激情。Huracán STO專為世界上最嚴苛的賽道而調校,卻是為公路而生。從Super Trofeo和GT3車型的研發項目中取得的大量科技方案和經驗,經過調整並應用於Huracán STO,從而讓駕駛者在這台能夠刷新圈速紀錄的道路合規車型的日常駕駛中,亦能感受賽車手般的駕駛激情。」

超級跑車設計上的空氣動力學和輕量化優勢
Huracán STO採用了全新的外觀設計,對極具辨識度的林寶堅尼造型進行了調整以進一步優化氣流。林寶堅尼Centro Stile設計中心主管Mitja Borkert先生表示:“賽車一直是林寶堅尼設計的強大靈感來源。Huracán STO在各個美學設計細節上都巧妙地體現出了其源自Huracán賽車的科技應用。”

Huracán STO的各個方面都沿用了賽車運動所需的空氣動力學效率和輕量化技術。該車型體現出林寶堅尼設計始終遵循功能的設計原則,這一原則在這台以賽車為靈感來源的道路合規車型上更為顯著。 Huracán STO是林寶堅尼的研發部門、Squadra Corse賽事運動部門和Centro Stile設計中心通力合作的成果,每個線條、每處設計都極具美感,且專為最佳駕駛性能進行了優化。

以Squadra Corse賽事運動部門的賽車為靈感來源的全方位空氣動力學解決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空氣動力學性能,其中最重要的是以下方面:


林寶堅尼工程師打造了“cofango”——這一由前艙蓋、翼子板和前包圍組成的單體式部件,將前艙蓋(cofano)和與前包圍一體的翼子板(parafango)相結合。這一設計靈感源自於林寶堅尼Miura和Sesto Elemento,不僅減輕了車身重量,更可在比賽中節省換件時間。

前艙蓋上的全新氣流通道使通過中央散熱器的氣流流量增加,提升了引擎冷卻性能,並有助於產生下壓力。單體式前包圍還設有全新前分流器,可將氣流導流至全新設計的車身底部和後擴散器。

單體式前包圍的形狀設計可將氣流推上前翼子板,位於翼子板上的葉片可最大化地將氣流從輪拱排出,從而減少內部壓力、提升前部下壓力。單體式前包圍的側面設計可將氣流從前輪周圍分流,從而降低阻力。


源自Super Trofeo EVO車型的全新後翼子板能夠在減小迎風面積、降低阻力的同時,增加尾部下壓力和車輛的整體空氣動力學效率。位於Huracán STO後翼子板上的NACA進氣口也可以作為引擎的進氣口,更短的管道長度可減少30%的靜態壓力損失。

經過優化的後引擎艙蓋設有集成的車頂進氣口,可提升後引擎艙內的空氣冷卻效率。位於後部引擎艙蓋支架的專用導管可根據引擎和排氣的溫度調節需要來管理車頂進氣口的氣流。

位於後部艙蓋上的“鯊魚鰭”進一步提升了STO車型的動態性能,尤其是在過彎時,正向氣流帶有偏航角度,而“鯊魚鰭”兩側的不同壓力強度能夠使車輛的舵向穩定性進一步提升。 “鯊魚鰭”還可令氣流直接流向尾翼上方,從而提高尾翼在過彎時的效率。

手動調節的全新尾翼可輕鬆調節氣流,能夠根據賽道的特點優化空氣動力學平衡並降低阻力。兩段式單導流槽尾翼的前部可旋轉至3個位置,以提升後下壓力。通過減小前後翼片之間的縫隙,尾翼上方的壓力增加,從而提高了前翼片下方的吸入強度和麵積。由此,Huracán STO的空氣動力學平衡可根據不同的駕駛風格和駕駛條件產生13%的上下浮動。

前剎車的全新冷卻管道專為冷卻全新CCM-R剎車單元的剎車盤和剎車卡鉗而生,單體式前包圍與擾流葉片協同工作,為前輪產生的高溫氣流提供導流。車輛底部設有附加進氣口,尾部設有升級版導流片。

Huracán STO擁有同級別後驅車型中最高的下壓力水平和最佳的空氣動力學平衡,其卓越的氣動負荷是車輛在彎道中性能表現的關鍵因素。與Huracán Performante車型相比,Huracán STO的整體氣流效率提升了37%,下壓力得到了53%的顯著提升。Huracán STO外觀部件上的碳纖維應用達到75%以上。由複雜結構組成的一體式部件可以保證其整體性,同時可通過減少固定點來減輕重量。

林寶堅尼研發部門充分利用輕量化科技方面的專業優勢,將航空工業中所使用的“三明治”碳纖維科技應用於Huracán STO的後翼子板,令車輛在保持了相同結構剛度的同時,減少了25%的碳纖維材料使用。 Huracán STO車型淨重僅1,339公斤,與已經十分輕量化的Huracán Performante車型相比進一步減重43公斤。

Huracán STO所採用的擋風玻璃與Huracán Performante相比減重20%,並採用強度重量比最高的鎂合金輪轂,與鋁合金輪轂相比,在負重相同的情況下重量更輕。

鎂合金輪轂可搭配兩款普利司通Potenza定制輪胎,一款適用於公路駕駛,另一款更偏向賽道需求。


在引擎啟動的瞬間,Huracán STO從內到外的每處細節都激起了賽車手的靈魂。與Huracán EVO和Super Trofeo相同的自然吸氣式V10引擎是Huracán STO的“心臟”,動力高達640匹馬力,在引擎轉速為6,500轉/分時可輸出565牛·米扭力。 Huracán STO加寬的輪距、強​​度更大的懸挂膠套、特製的防傾桿和林寶堅尼磁流變懸掛系統2.0,均可在呈現賽車全部激情的同時,帶來舒適的道路駕駛體驗。 Huracán STO的引擎專為賽車般的動感和響應而調校,帶來直接的油門踏板反饋和高轉速下更加尖銳的引擎聲浪。新車的換擋速度進一步提升,從而帶來更靈敏、迅速的換擋操作。

Huracán STO採用林寶堅尼後輪轉向技術,擁有更加直接、固定的轉向比,專為賽道環境而設計,令車手與車輛和賽道之間的關係更緊密:駕駛者可通過控制車輛所獲得的反饋來充分感受路面。 Huracán STO賽車傳承和科技的各個方面都讓這台車能夠更快地過彎,並在出彎時獲得最大抓地力,詮釋了賽車的製勝關鍵是彎道而非直線。

包括STO、Trofeo和Pioggia(濕地)在內的3種全新駕駛模式專注於高性能駕駛環境,強調Huracán STO的賽車精神。 STO模式為默認駕駛模式,適用於公路駕駛和彎道駕駛樂趣。林寶堅尼LDVI(Lamborghini Veicolo Dinamica Integrata)車輛動態控制系統的各個方面都針對各種路況進行了優化,並與適合道路駕駛的懸掛設置相結合。完全激活的ESC電子穩定係統可關閉,在帶來極致駕駛樂趣的同時仍然為駕駛者提供支持。


在Trofeo模式下,全車系統專為乾燥路面進行了優化以實現賽道最快圈速。 LDVI系統通過專門的扭力矢量分配和高性能牽引力控制策略,保證車輛在ESC開啟時的直線加速和在ESC關閉時的圈速計時中均能發揮出最佳性能。全新BTM剎車溫度監測(Brake Temperature Monitoring)的評估算法可讓駕駛者實時掌握剎車系統的溫度,並在其使用周期內對損耗進行管理。

Pioggia(濕地)模式針對潮濕路面進行了牽引力控制、扭力矢量分配、後輪轉向和ABS防抱死剎車系統的優化調校。牽引力控制和剎車系統經過調校,能夠最大程度地減少抓地力損耗和引擎扭力中斷,LDVI系統可進行精確的評估,僅為車輛提供在潮濕路面所需的扭力;扭力矢量分配系統可根據低抓地力路麵條件進行調節,確保了更加出色的過彎表現,同時,懸掛系統同樣進行了特別調校,以最大程度地提升抓地力並優化負荷轉移。


Huracán STO的賽事運動DNA在剎車系統方面同樣可見一斑。 Brembo CCM-R碳陶剎車系統採用了應用於F1賽車的專業材料,擁有絕佳耐久度,與傳統的碳陶剎車盤相比,CCM-R剎車盤的導熱性提高了4倍,抗壓強度提高了60%,最大剎車力提高了25%,縱向減速提高了7%。因此,車輛的剎車表現在所有駕駛條件下都強勁有力:剎車極具動感、可進行調節,並針對賽道駕駛進行了優化。

Huracán STO車型的內飾體現出與外觀相同的輕量化特徵。駕駛艙內大量使用了碳纖維材質,包括全碳纖維運動座椅、帶有林寶堅尼Carbon Skin的Alcantara材質內飾、以碳纖維地墊取代地毯,以及帶有車門開關的全碳纖維輕量化車門內飾板。帶有四點式安全帶的後部拱形支架和可用於收納頭盔的全新前部行李廂,能夠進一步凸顯Huracán STO的賽車DNA。林寶堅尼與技術合作夥伴Akrapovič共同研發的拱形支架採用優質鈦合金材質,與傳統不銹鋼支架相比重量減輕40%。

新車觸屏上的全新HMI人機交互界面可管理包括駕駛模式、LDVI系統、胎壓、剎車溫度在內的多項車輛功能。完全互聯的遙測系統可讓駕駛者在賽道駕駛Huracán STO時監測記錄自己的表現,並通過林寶堅尼UNICA app進行數據分析。

Huracán STO的車主可以通過Ad Personam高級個性化定制項目對這台道路合規的賽車進行外觀和內飾的完全個性化定制,車漆、裝飾細節,甚至賽車風格部件上均提供無盡定制搭配可能。個性化定制塗裝的概念始終貫穿Huracán STO的設計過程,就像Huracán Super Trofeo賽車在設計之初就已經勾勒出自己獨特的顏色和設計細節一樣。 Huracán STO發布款塗裝的Blu Laufey 和Arancio California兩種顏色搭配體現出車輛年輕動感的賽車精神。

林寶堅尼Huracán STO公佈零售價港幣$5,692,632起(連稅)。

勞斯萊斯 Boat Tail Coachbuild 專屬車身定製


勞斯萊斯Boat Tail可謂顛覆了傳統汽車的概念,為汽車創造了新定義。Boat Tail的意義,遠遠超脫於一般交通工具,它本身已是一個獨特的存在,堪稱意義非凡的藝術品。勞斯萊斯Coachbuild專屬車身定製服務,突破現有車身的桎梏,為委託定製的客戶提供更自由的表達方式,共同想像出全新概念。通過對Boat Tail的創作,我們將這個目標完美實現。勞斯萊斯為這款Coachbuild專屬車身定製車型製造出三輛無與倫比的汽車。它們雖然擁有類似的獨特車身輪廓,但每輛也獨一無二。


Coachbuild專屬車身定製部門可說是Bespoke高級定製部門的進階發展,為一班渴望突破原有局限的客人,以真實的定製型號,凝聚出勞斯萊斯與定製客人之間對頂級奢華、前瞻設計和文化底蘊的共同探索力量。Coachbuild專屬車身定製部門的出現,不僅製造出意義深遠的傳奇之作,更以前瞻設計開創出新時代,其深遠影響早已超越了交通工具的範疇。

勞斯萊斯Coachbuild專屬車身定製乃最真實的當代定製手法。


勞斯萊斯Coachbuild專屬車身定製所需的手工藝造詣,為車身設計開拓出新領域,並帶來無限可能。在設計方案確認後,廠方首先按照車輛的車身體積製作出1:1泥模,讓工匠對車身表面作手工打磨。整個過程中,客人會獲邀參與討論各項細節,並對設計方向提出建議。勞斯萊斯尖端工程技術與車身定製藝術的實踐相融合,也為這款專屬車身定製車型帶來了創作空間,透過數碼科技為車身泥模作再最終調整後,工作人員便會按車身形態,以人手製作出鋁金屬板模。

秉承著傳統手工技術,Boat Tail的車身雛形以鋁金屬製造,其表面線條細緻而流麗,單以現代化機器亦無法將之完美地呈現出來,必需靠人手協助完成。


這方法跟製造遊艇相類,重點是讓作品不留痕跡地被賦予靈魂。如此的全人手精雕細琢,每個製作階段也不能受時間規限。過程中,偌大的金屬片會慢慢被打練成Boat Tail雕塑般的車身,每個位置的線條,也不會被罅縫終斷和隔阻,車身表面仿若渾然一體地無限延伸。


Boat Tail的儀錶板外型簡潔,致力於凸顯當代美學。由BOVET 1822專門為Boat Tail定製、獨一無二的時計,宛如一顆以潔白畫布烘托的明珠。Boat Tail手飾箱由人手以鋁金屬和皮革精心製造,內裡更預留了位置讓客人擺放喜愛的Mont Blanc古董鋼筆。車輛中控台上的掣鈕,以珠寶和鐘錶業常用的「機刻雕花」作裝飾。至於雙色調方向盤,同樣以客人喜愛的藍色為主調,觀感大方自然。

實際上,鑽孔Caleidolengo飾板也有運用於內飾當中,飾板應用了炭灰色,以深度力量感去平衡淺藍色柔和氣氛。車廂下半部和內飾地板採用頗具懷舊色彩的木材質,同樣傾斜55度,與車身中軸線相互呼應,不論哪個角度觀看也顯得和諧一致。

Mercedes-Maybach 推出 S-Class V12 引擎 S 680 4MATIC 版本


對於不少老闆都覺得 Mercedes-Benz S-Class 不夠用,Mercedes-Maybach 才是心頭好,無可否認 Maybach 車系在動力、車外車內配置都是高一班,Mercedes 再次為 Maybach 推出新動力版本加強產品線,今次新車是配置一套 V12 6 公升引擎的 S 680 4MATIC,它最大馬力為 630 匹和 1,001 匹牛頓米扭力,2022 年會針對北美市場海外銷售,賣價 184,900 美元,今年歐洲已經開放預訂。今次新車擁有大排氣之外,還有九速波箱和 4MATIC 四驅系統,0-100km/h 加速只需 4.4 秒,極速鎖定在 209km/h,後輪最高動力輸出有 69%,也有後輪轉向系統,令這部行政巨物有較為靈活的轉向。

官方照片中,車身用了經典雙色塗裝,增添貴氣。它的軸距比 S-Class 也長了 180cm,達到 3,396mm,令到後座空間大大提升。而車廂隔音方面,也有音波反向抵消系統,將車廂寧靜度提升。新車將用上 Mercedes 最新的 MBUX 系統,中控台是一個平板,駕駛席使用數碼錶板。後座兩個座位前方也有一個屏幕,手枕有一個平板作為手提近身操作。後座的大班椅、按摩功能當然是重點,車外車內都可以找到 Maybach 標誌,以示身份。

文:太迪

電動新力軍?Renault 註冊「4Ever」名稱


Renault 在今年 1 月發佈「Renault 5 EV 概念車」測試市場對於電動車反應獲得不俗評價後,打算再下一城,計劃復刻經典的 Renault 4 車系。日前正式註冊 Renault 4Ever 的名稱。而根據 Renault 4 與 Renault 5 的分別,Renault 4Ever 的身形會比 Renault 5 EV 概念車更大,車型更偏向 SUV 設定,外觀造型可能大量參考曾經發表的「Morphoz 概念車」。預計 Renault 4Ever 概念車最快會在 2022 年第二季現身。

文:Issac.C

Lotus Final Edition 正式抵港


於1995年面世的Elise,藉著輕量化的車架為跑車界帶來革命性的轉變,至今亦深受車迷歡迎。2000年,由Elise衍生而出的Lotus Exige正式面世,因為能同時兼顧道路及賽道上的不同需要,旋即被譽為「道路上的賽車」。2021年,為配合廠方Vision80的發展計劃,所有現行型號將於2021年正式停產,以迎接全新世代跑車,帶領Lotus走向另一巔峰。



為紀念這兩款即將停產的標誌性車系,Lotus特意於Elise及Exige最後一年的生產期內推出Final Edition,以不同程度的設備及動力提升,呈獻廿多年來的工藝成果。今日,Lotus Cars Hong Kong宣布Lotus Elise及Exige Edition正式抵港。



率先抵港的Final Edition為Elise Sport 240及Exige Sport 390,分別入替原有的Elise Sport 220及Exige Sport 350,馬力分別由217匹及345匹提升至237匹及397匹,0-100km/h加速分別僅為4.5秒及3.7秒,帶來更狂傲的性能表現!

車身設計方面,廠方不但提供一系列Lotus標誌性顏色外以供選擇外,輪圈設計亦有所更新,更將原為選配項目的Black Pack標準化,以呈現更極致的動感氣息。

車廂設計方面,全新Lotus Final Edition採用新設計真皮及麂皮運動軚盤,並換上電子儀錶板,駕駛訊息一目了然。車廂飾板上更附上Final Edition專屬銘牌,以突顯Final Edition的專屬身份。

維信汽車(香港)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天躒表示:「Lotus Final Edition代表一個時代的總結,同時亦是一個新時代來臨,由於Final Edition的生產週期較短,產量極少,所以很有收藏的價值!」展望未來,全新Lotus Emira將於7月6日全球首度發佈, 亦將會推出電動SUV,馬天躒表示:「很期待品牌最後一款使用汽油引擎型號的降臨,同時展望在未來大力發展電動車的產品線 ,我們很有信心Emira及新款電動SUV能於本地主流跑車市場中分一杯羹。亅

Lotus灣仔陳列室
地址:灣仔告士打道173-174號天廚商業大廈地下
時間:10 AM -7 PM
查詢:2927 3538 / 6088 5000

Hyundai 混能戰車測試中!迎接 WRC 新賽例


2022 年開始 WRC 世界拉力錦標賽將有重大轉變,所有戰車都要轉用油電混合引擎,在這個比賽中一向有出色表現的 Hyundai,已經著手新車測試。2022 年 Hyundai 將會派出 i20N 出戰,目前已在歐洲多個地方進行測試,為比賽進行不同調校。Hyundai 車隊負責人 Andrew Adamo 表示新賽例是很大的挑戰,大家由零開始,也令 i20N 有新的概念和樣貌,現時測試都要團隊感到興奮,希望 2022 年首戰蒙地卡羅之前,我們有充足數據迎接比賽。

2022 年 WRC 將使用 1.6 公升引擎配馬達作動力來源,動力為 134 匹和 180 牛頓米,電池為 3.9kWh 容量,暫時 Toyota、Ford M-Sport 都已經在開發新車。

文:太迪

BMW 2 Coupe 改款將推出!間諜照流出


BMW 2 系 Coupe 在 2013 年推出,都是時間推出新款吧,車廠最近發布了一批新照片,給大家止止渴,是次照片流出相信距離推出時間不遠了。BMW 2 Coupe 為後輪設定,配直六引擎,著重車重在 50:50 的車身重量比例,新車底盤也有高抗扭能力和低重心設計。新車暫定 2021 年夏天生產,相信很快就有更多照片公開。新車在開發過程中,還在紐布靈賽道北跑道進行懸掛、底盤、避震、轉向與煞車系統等測試,希望車子能夠在極端環境下有出色表現。

文:太迪

CASIO G-SHOCK 全新 FROGMAN 系列碳纖物料合成鍊帶 FROGMAN 登場


G-SHOCK FROGMAN系列多款經典型號一直深受潮人追捧,卡西歐計算機株式會社正式宣佈推出耐衝擊潛水手錶FROGMAN 系列的最新型號 – GWF-A1000XC-1A及GWF-A1000C-1A,其獨特創新的延伸結構錶帶設計, 為潛水者精心設計出更適合任何場合配戴的潛水手錶。

G-SHOCK GWF-A1000XC-1A和GWF-A1000C-1A是首款採用複合物料 – 碳纖維及樹脂物料製成錶帶的FROGMAN手錶,以回應部份潛水者對錶帶耐用度及容易配戴的要求。


GWF-A1000XC-1A 錶帶的連結部份以碳纖維作加強的樹脂物料製成,讓錶帶強韌而輕盈。GWF-A1000C-1A 錶帶的中央部分則以精細樹脂製成,讓錶帶同樣強韌耐用。 其錶帶在扣環中具有獨特的延伸結構,可即時快速調校錶帶長度,方便潛水者於穿上潛水衣後也能輕易配戴。日常佩戴時,則可利用延展機制將錶帶調校至正常長度,讓潛水者在任何場合都可配戴舒服。

手錶錶殼方面由碳纖物料製成,既可提供樹脂般的輕巧性,亦可提供近乎於金屬的堅硬度。堅硬的錶殼設計讓錶殼和錶背無縫地結合,進一步增強堅固度及輕巧的規格。GWF-A1000XC-1A的碳纖維錶圈及錶面綴以橙色,外觀型格獨特。GWF-A1000C-1A則採用藍色離子鍍 (IP) 塗層不銹鋼錶圈,黃色的秒針令閱讀時更容易。


GWF-A1000系列具備ISO 200米防水功能,採用非對稱設計,可確保手腕於水底不受限制地活動。其行針顯示功能為喜歡以行針顯示潛水時間的潛水者提供了新的檢視方式,以指針格式顯示本地時間、第二時間、潮汐資料、潛水時間測量和水面間隔時間測量,更大的發光時針和分針讓時間更易讀取,超級照明功能則讓用家在陰暗處也能使用。


在手錶的潛水模式下,時針和分針重疊顯示,從而讓潛水者於水底下更易於檢視潛水時間。為了將行針從當前時間快速切換到潛水時間,卡西歐開發了一個帶有三個「雙線圈電機」的新機芯,讓指針顯示能與不同模式下快速切換。手錶還可自動記錄潛水地點和時間,只需透過手錶內置的藍牙連線與智能手機的G-SHOCK Connected應用程式配對後,便可輕易查閱其潛水活動的記錄,同時更可以簡單設置手錶的不同功能。

此外,手錶亦配備Tough Solar太陽能充電及Multi-Band 6無線電時間同步,讓手錶在任何時候也能為潛水者提供準確的時間。自FROGMAN系列發佈以來,每個型號的錶底蓋均刻有青蛙標誌,GWF-A1000XC-1A及GWF-A1000C-1A與GWF-A1000系列一樣,以一隻型格的青蛙手持行針顯示,標誌著作為該系列中的行針手錶。

售價:
GWF-A1000XC-1A $11,680
GWF-A1000C-1A $9,380

CASIO首次舉辦FROGMAN香港區期間限定展,讓一眾FROGMAN愛好者率先體驗最新GWF-A1000XC-1A和GWF-A1000C-1A。是次限定展展示一系列經典FROGMAN,包括FROGMAN始祖DW-6300-1A、G-SHOCK 25週年紀念限定型號「GLORIOUS GOLD」GW-225E-7及30週年紀念限定型號「LIGHTNING YELLOW」GF-8230E-9等,讓G-SHOCK蛙迷們一次過欣賞歷代經典!

由即日起至6月30日期間,歡迎一眾G-SHOCK或FROGMAN Fans蒞臨迷參觀 -「FROGMAN PIT期間限定展」,除了可體驗最新及經典FROGMAN外,更有機會獲得「FROGMAN香港限定」神袐禮品一份,萬勿錯過!

日期:2021年5月18日 至 6月30日
時間:上午11:00-晚上9:00
地點:尖沙咀國際廣場MTR層26號G-SHOCK CASIO STORE

保時捷全新 Panamera 香港正式登場 港幣 $ 1,627,000 起


在過去逾十年間, Panamera 一直秉承保時捷卓越品牌的經典風範,既融合跑車的運動性能表現,又將豪華房車的舒適性和功能性集於一身。保時捷原定每年僅生產20,000輛 Panamera ,但銷售反應空前踴躍,引起熱烈迴響。自2009 年問世至2019年十年間,全球交付量超過250,000 輛,車系成績有目共睹。


保時捷全面提升並進一步擴充車系陣容,推出後驅 Panamera 車型、四驅 Panamera 4車型,以及提供 Sport Turismo 車身版本,充分滿足不同客戶需求。此外,更提供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的新成員 – Panamera 4S E-Hybrid 配備全新驅動系統,充分彰顯保時捷 E-Performance 尖端技術的發展成果,為消費者帶來更不一樣的綠色駕駛體驗。

全新 Panamera 車系同時覆蓋經典房跑、 Sport Turismo 及長軸距的 Executive 三種車身形態,並標配先前只供選配的原廠 Sport Design 前端套件,包含車頭顯眼的黑色進氣柵格、側邊的大型進氣口和頭燈燈條,車頭整體造型更為動感。而 Panamera Turbo S 全新車頭外觀的最大特點則為側邊的大型進氣口,以及與外觀車色垂直交錯的嶄新設計元素,讓車身看起來更寬闊,雙渦輪頭燈模組配置的距離亦變得更遠。


新款 Panamera 的車身尾部輪廓經重新雕琢,新款車尾彩光燈帶無縫貫穿整個行李箱蓋,流暢地延伸並連接至全新的 LED 尾燈組。 GTS 車型的全新 Exclusive Design 燻黑尾燈組均已標配動態回家/離家照明功能,並提供三款 20 與 21 吋的輪圈可供選擇,以及兩款全新車身顏色設計 Cherry Metallic 及 Truffle Brown Metallic ,搭配出個人化色彩。


Panamera 忠於典型的保時捷設計基因,並與豪華房跑的奢華舒適度更深度融合,以高質素材質物料延續品牌永恆的動感跑車風格。車艙採用 Porsche Advanced Cockpit 操作概念,可迅速啟用最常用的重要功能,配合全面化的跑車人體工學、抬升式中央控制台、平坦寬闊的前方控台、位於儀錶中央的類比式轉速錶,以及全新研發的方向盤,同時配備三款座椅設計,整體為專注於跑車駕馭的駕駛者設計。前排標配的8向調整座椅提供絕佳舒適度,亦可選配舒適座椅(14 向電動調整)或全功能跑車座椅(18 向電動調整),迎合駕駛者及前座乘客的需要。至於後座座椅豪華舒適,提供充裕的頭部與腿部空間,以及在高速過彎時不客忽視的良好側向支撐,加配14 向舒適前座椅與8向舒適後座椅專有的按摩功能,大大提升整體駕乘體驗。

全新後驅 Panamera 與四驅 Panamera 4 車型皆已搭載為人熟識的 2.9 升 V6 雙渦輪引擎,最大馬力與扭力輸出分別為 243 kW(330 PS)與 450 Nm ,保持一貫水準。為穩定強大的動力輸出及強化過彎性能,新款 Panamera 的底盤及控制系統再經優化,顯著提升動感和舒適性;同時搭載新一代的轉向控制系統、新型輪胎、保時捷主動式懸載調整系統(PASM)等,確保更出色的橫向動態和精準性,為 Panamera 進行最佳化調整。


邁進全新電動出行的未來,保時捷持續發展 E-Performance 性能,推出新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 Panamera 4S E-Hybrid 。完美結合100 kW(136 PS)動力輸出的電磁與保時捷8 速 PDK 雙離合變速箱,以及提供324 kW(440 PS)動力的2.9 升V6 雙渦輪增壓引擎,締造 412 kW(560 PS)的最大綜合馬力和750 Nm最大扭力,強勁性能表現無庸置疑。配合標配的 Sport Chrono 組件,從靜止加速至100 km/h 僅需3.7 秒,最高車速更可達至298 km/h。新款 Panamera 4S E-Hybrid 的純電動續航里程在 WLTP 標準下最高達54 公里,相比現行的混合動力車款,電力續航距離大大增加了 30%。

GTS ,三個字母從來標誌著保時捷跑車的澎湃動力與激情體驗。新款 Panamera GTS 的 V8 雙渦輪引擎將動力輸出推向極致化,具有353 kW(480 PS)最大馬力與 620 Nm 的性能表現,相比前代增加了 15 kW(20 PS)最大馬力。搭載非對稱式後消音器的標準運動化排氣系統,V8 的引擎聲浪特色變得更澎湃激昂,激發熱血沸騰的跑車熱情。


新款Panamera Turbo S 可輸出463 kW(630 PS)的最大動力,最大扭矩為820 Nm,性能遠超前代 Panamera Turbo,表現分別顯著提升59 kW(80 PS)和50 Nm,成功令其成為保時捷同級中最強性能的旗艦型號。選擇Sport Plus駕駛模式時,經過全面強化的4.0 升V8 雙渦輪引擎從靜止加速至100 km/h 僅需3.1 秒,最高車速更提升至315 km/h。Panamera Turbo S 在測試車手Lars Kern的駕駛下,早已在被譽為全球最嚴酷、足足20.832 公里的傳奇紐伯林賽道證明了其卓越性能,以僅7 分29 秒81的時間完成單圈,創造Executive車型最新的最快圈速官方紀錄。

保時捷通訊管理系統(PCM)整合全新的電子化功能與服務,例如支援 Voice Pilot網上聲控系統,以及無線 Apple® CarPlay 等功能。Panamera 亦提供各式最全面的創新照明與輔助系統可供選擇,例如具交通路牌標誌識別功能的車道維持輔助系統(Lane Keeping Assist)、搭載智慧巡航系統的保時捷創新巡航系統(Porsche InnoDrive)、夜視輔助(Night Vision Assist)、變換車道輔助(Lane Change Assist),以及搭載保時捷主動式轉向照明升級系統(PDLS Plus)的 LED 矩陣式車頭燈,以及包含抬頭顯示系統與環景影像系統的停車測距輔助系統(Park Assist including Surround View and head-up display)。

全新保時捷Panamera現已接受訂購,售價*:
Panamera 港幣 $ 1,627,000 起
Panamera 4 港幣 $ 1,724,000 起
Panamera 4 E-Hybrid 港幣 $ 2,015,000 起
Panamera 4S 港幣 $ 2,117,000 起
Panamera 4S E-Hybrid Sport Turismo 港幣 $ 2,322,000 起
Panamera GTS 港幣 $ 2,427,000 起
Panamera Turbo S 港幣 $ 3,486,000 起

*製造商的建議零售價(包括首次登記稅)只供參考,不包括運輸費、保險費、道路許可證、選擇性或區域性設備。

Dahler 爆改 BMW X7 極速達 330km/h


作為專門改 BMW 的公司,Dahler 不論是什麼款式都有方法提升輸出,最近他們就將一部 X7 M50i 進行改裝,原廠 530 匹馬力,750 牛頓米扭力,在 Dahler 換上新的電腦程式、進排氣系統之後,車子馬力提升至 630 匹和 830 牛頓米扭力,如果仍然不滿意還有多一級進化,就是 646 匹和 850 牛頓米扭力。


動力調校之後,車尾雙出氣喉都有更換,改變聲浪也令排氣更順。氣壓懸掛也可以進一步下調,將車身重心解低。車圈就換了 23 吋,非常之大,前輪是 295/35/R23,後輪是 285/35R23。此外,車子解鎖之後,極速可以高達 330km/h。

文:太迪

Honda Jazz Crosstar 依然好 FIT!


車身細少,內籠巨大,售價相宜,駕駛感覺不錯,車廂用料相對優質,這是本田小車 Jazz 以往三代環跨二十年來的成功方程式,最新的第四代款式會有所不同嗎?當然不會吧。本田以重點加強「四維舒適」(Four dimension of comfort)作為新 Jazz 的設計方向,包括「好景」(Comfortable view)、「好座」(Seating comfort)、「好坐」(Ride comfort)和「好用」(Usability)。


外形由有點跑格的舊款改為像卡通公仔模樣的新 Jazz,車身長、闊、高與舊款大致一樣,輪距都是 2,530mm,真車看上去比起初發布時的照片好看得多。香港代理有三個版本發售,包括 $189,880 的初級 EX,未公布售價的 e:HEV 混能引擎型號,和測試的這部 Crosstar,賣 $199,880;車子有黑膠鬼面罩、黑膠下身包圍、前泵把「C」形黑膠霧燈裝飾(EX 的前泵是「八」字翼款)、車頂行李架路軌,另外座椅採用防水纖維布來帶出一點多用途暨越野味道。


一向油缸位於前座之下的 Jazz,令後排有比得上更大形房車的腿位,這情況保持一樣,仍是可以攤長伸腳而坐;前、後座椅現有較厚座墊,前座椅架加設有塑膠墊,給盆骨和脊骨更好承托,上坐感覺是椅背弧度很包身那樣,這正是所說「好座」之處。經改造的車架環段構造,容許 A 柱改幼一半而無損硬度,錶板上層改為一大片平板設計給予開揚景觀,換來有點像坐在窗台看街景的感覺,是為「好景」的地方。頗有設計味的錶板台,左右端膠兜、軚盤柱、波棍台有白色膠片裝飾,中央部份以一幅有軟墊、由灰色纖維布包裹的東西色圍著儀錶盒和中台,蠻有設計味。改為數碼顯示的儀錶,有「括弧」形水溫和油量計在左右兩邊,主儀錶內有 Bar graph 形轉數錶、跳字速度錶,再以下有大小數字顯示行駛哩數、續航哩數、耗油量、車外溫度、時鐘,像是 Civic 和 CRV 儀錶的「鵪鶉」版般。液晶顯示的 9 吋中台輕觸式屏幕,可連接 Apple CarPlay,功能表內都是實用性為主,如車輛、燈光、系統設定等,除了可有可無的指南針外,並沒有一些花巧的顯示板面給大家玩樂一番。冷氣的三個旋轉制有白色光環,頗別緻的。車子「好用」之處,除了錶板台左右格格、中央手枕連雜物箱、杯架、門邊格、前乘客前方上下載物箱、雙 USB 插頭等等之外,稱為 ULT 的後座編排,容許椅墊升起拍上,剩出整個後排地台擺放長形物件如單車之類;然而新車倒不能像舊款般可拆走前座頭枕將椅背攤平與後座連成床舖,這有點可惜,但整體設計和空間沒有令人失望。


駕駛感方面,過往我們最欣賞 Jazz 的地方,是即使作為廉價經濟小車也有相對優質的行車反應和輕鬆的駕駛操作和操控,這點完全保持一樣。感覺堅硬的底盤造就順滑和流暢的吸震效果,車廂隔音出色;柔軟得來反應爽快的懸掛,上路輕輕鬆鬆,話說車架現經減重,而硬度有所增強,令行車感覺更加順滑,這點我們沒有異議。輕巧得來偏向直接的軚盤,是頭驅便宜小車鮮有的尚好軚感。1.5 升 i-VTEC 可變活瓣控制引擎,有 121 匹和 145 牛頓米輸出,在 CVT 無段變速波箱的滾動下,加速不快不慢,中段平順,用腳尖踩盡「地板油」時波箱才會給你轉上 6,800 轉紅線,期時引擎運轉頗為嘈雜。一向反應不錯的油門腳踏,配上本田 CVT 波箱,轉數穩定,不會浮浮沉沉,用 S 波可保持住較高轉數行車或作落斜拖波用,彎前收油,波箱懂得自動拖波來稍稍提高轉數,到踩煞車時再拖波加大引擎制動,與 Freed 的程式一樣,即使沒有軚盤 +/- 制也沒相干;另設有綠色 ECON 慳油模式。上代 Jazz 小改時加入的 CTBA(City Brake Assist)自動煞車輔助系統,今代統稱為 Honda SENSING 主動安全系統,除現有的 8 個聲納探測器外,更首次在擋風玻璃上加設監察鏡頭,加強效能,但要 e:HEV 混能型號才有,Crosstar 和 EX 沒有這項保障。


對於新 Jazz 的評價,我們覺得它變得「cute cute」的外形需要時間接受,沒有了可變床的座椅佈局、初級型號沒有了自動煞車系統是有點遺憾,但論 20 萬元樓下售價,有違反物理原質的空間、醒目的車廂、靈活友善配置、完整度高的行車水準,車子依然是不可多得的一部。


新 Jazz 外形由有點跑格的舊款改為像卡通公仔的模樣。


錶板左右膠兜有白色膠片裝飾,儀錶盒和中台以一幅有軟墊、由灰色纖維布東西包裹,蠻有設計味。


前、後座椅現有較厚座墊,前座椅架加設有塑膠墊,給盆骨和脊骨更好承托。


「括弧」形水溫和油量計,主儀錶內有 Bar graph 形轉數錶、跳字速度錶,像是 Civic 和 CRV 儀錶的「鵪鶉」版般。


一向油缸位於前座之下的 Jazz,令後排有比得上更大形房車的腿位,可攤長伸腳而坐。


冷氣的三個旋轉制有白色光環,頗別緻的。


CVT 波箱在彎前收油懂得自動拖波,至踩 Brake 時再拖波加大引擎制動,與 Freed 的程式一樣。


稱為 ULT 的後座編排,容許椅墊升起拍上,剩出整個後排地台擺放長形物件如單車之類。


9 吋輕觸式屏幕,可連接 Apple CarPlay,但沒有一些花巧的顯示板面可以「晒」出來。


車身長、闊、高與舊款大致一樣,輪距都是 2,530mm。


A 柱改幼一半,錶板上層改為一大片平板設計給予開揚景觀,換來有點像坐在窗台看街的感覺。

基本規格
引擎設計:直四汽缸自然吸氣引擎
排氣量:1,496cc
最大馬力:121 匹 / 6,600 轉時
最大扭力:145 牛頓米 / 4,300 轉時
波箱設計:CVT 無段變速波箱
體積:4,090 X 1,725 X 1,565mm
重量:1,127kg

詳盡規格表

售價:HK$199,880 起
網址:http://www.honda.com.hk/
查詢:2380 2231(Reliance Motors Limited)

文、攝:James Chan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Auction4Wildlife Charity Event 支持本地的野生動植物保育及環境保護


作為 Aston Martin 跑車的香港及澳門獨家指定經銷商,捷成馬國際集團董事長 Markus F. Jebsen 表示,將捐贈一輛 Aston Martin Vantage Heritage Racing Edition 特別版跑車,以支持本地的野生動植物保育及環境保護。

在 Auction4Wildlife 的指導下,該活動旨在提高人們對野生動植物保育、環境保護和氣候變化的認知。此次拍賣將聯手享有盛譽的國際拍賣行邦瀚斯 (Bonhams) 一同監督和策劃,邦瀚斯以拍賣全球珍罕收藏級名車而聞名,而拍賣的 Gulf Blue Edition Vantage 豪華跑車在本港最著名的香港半島酒店展出。

Gulf Blue Edition Vantage 豪華跑車堪稱獨一無二。在全球限量發行的 12 輛同款車當 中,香港僅此一輛,該款價值港幣一百六十萬(稅前)。

本次拍賣拍賣起標價為 900,000 港元,有興趣的人士可通過以下連結進行競拍 (https://www.bonhams.com/auctions/27251/ )。扣除相關成本後的收益將為保護瀕危物種和恢復本地生態系統的各個專案提供資金,其中一半將用於支持嘉道理農場暨 植物園(KFBG)開展的一系列計畫,而另一半收益則將捐贈給由成功中標者從一系列指定的自然保育慈善團體中選擇的一個受惠機構。

林寶堅尼宣佈電動化發展規劃:Direzione Cor Tauri


林寶堅尼汽車公司主席兼首席執行官Stephan Winkelmann先生展示了「Direzione Cor Tauri」(向金牛座之心前進)發展規劃——這是基於林寶堅尼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全面方案,針對其未來車型和聖亞加塔·波隆尼總部的無碳規劃。 在產品電動化過程中,林寶堅尼將繼續應用獨有的技術和解決方案,以保證符合品牌一貫的極致性能和駕駛動感。與公司創始人Ferruccio Lamborghini先生在1963年採用的品牌標誌互相呼應,Cor Tauri是金牛座星群中最閃亮的一顆星,它代表著林寶堅尼在邁向電動化未來的同時,也將從一而終地忠於品牌的核心與靈魂。

Winkelmann先生表示:「在全球發生巨大轉變的環境下,林寶堅尼推出全新電動化規劃是必要的。 我們希望通過切實的行動持續地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並從中做出貢獻。 因此,林寶堅尼推出了包括產品和聖亞加塔·波隆尼總部在內的全方位計劃,帶領我們在一直堅持品牌基因的同時走向更加可持續的未來。 在製造擁有超凡性能的引擎方面,林寶堅尼一直是擁有卓越技術的代表,而我們將繼續以此作為創新進程中的重中之重。 今天的規劃得到了品牌歷史上最大投資計劃的支持,並將進一步深化林寶堅尼對客戶、擁躉、員工及其家人,以及對公司誕生地Emilia-Romagna(艾米利亞-羅曼尼亞大區)和 卓越的’意大利製造’所作出的貢獻。」

林寶堅尼Cor Tauri發展規劃將由三個階段組成:
1.內燃機引擎的傳承(2021年至2022年):通過推出相應車型,向公司近年來獲得的持續成功致敬。 在過去15年裡,林寶堅尼實現了銷量的穩定增長和營業額的七倍提升,確立了品牌在製造超級跑車方面的卓越中心地位。 獨特的設計、以巨大研發投資為後盾的最高水準的技術創新,以及最高品質和工藝水準都是林寶堅尼產品金字塔的基石。 產品金字塔包括:從造就當下成功的基礎——超級SUV Urus,到金字塔頂端——作為科技和設計傑作的特別版限量車型系列。 近期推出的特別版限量車型林寶堅尼Sián拉開了電動化進程的序幕——這是第一款採用混合動力技術的林寶堅尼車型。 這個階段的特點是搭載內燃機引擎車型的繼續發展,以向品牌的輝煌歷史和向過去到現在的標誌性產品致敬,並將繼續秉持林寶堅尼獨一無二的前瞻視野。 兩款搭載V12引擎的全新車型將在2021年公佈。

2.混合動能轉型(到2024年底):2023年,林寶堅尼將推出首款混合動能量產車型。 到2024年底,林寶堅尼的全線系列均將實現電動化。 保證卓越的性能表現和純正的林寶堅尼駕駛體驗仍然是工程師和技術人員研發新技術時的重點,而輕量化碳纖維材料的應用將是平衡電動化下所帶來重量增加的關鍵。公司在這個階段的內部目標是到2025年初將產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50%。

前所未有的投資將推動混合動能轉型:四年內投入超過15億歐元,這是品牌有史以來的最大投資。 這是林寶堅尼通過重要創新,對影響整個汽車產業的巨大轉型期所作出的具體回應,是公司強烈責任感的切實體現。

3.首款林寶堅尼純電動車型(2025年至2030年):2025年至2030年期間,林寶堅尼將以未來推出第四條產品線為目標,加速向純電動車型發展。 在這個階段,技術創新也將繼續著眼於確保卓越性能,並將新產品定位在細分市場的頂端。林寶堅尼第四條產品線的純電動車型將代表品牌電動化規劃路線圖上所指向的金牛座星群中最亮的星Cor Tauri,這也是林寶堅尼在這個階段進程的頂端。

林寶堅尼邁向2030年的規劃從公司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整體願景出發,是從產品到聖亞加塔· 波隆尼總部、從生產線到辦公室的全方位方案。 2015年,面積達到16萬平方米的林寶堅尼總部工廠獲得了碳中和認證,並且在近年來生產基地擴大了一倍後仍然保持著碳中和。 除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外,環境保護、供應鏈的可持續發展、對員工的關注和企業社會責任也是該戰略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Cor Tauri規劃的核心是林寶堅尼的品牌基因,以及能夠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將挑戰轉化為機遇的內在能力,帶領林寶堅尼在遵守日益嚴格的二氧化碳排放規定的同時,提供更卓越的性能和駕駛激情。 這是一段通向全新林寶堅尼的旅程,同時也將繼續忠於自己和品牌根基。

轉型 SUV!?Smart 新車 9 月現身


話說起來,Smart 自從在 2019 年 3 月時 Daimler 集團與中國吉利汽車集團合作出資成立 Smart Automobile 後,一直都沒有任何消息,一度以為 Smart 已經消失了。如今,根據歐洲媒體所指,Smart 將會在 9 月的慕尼黑車展推出純電概念車,但車身尺碼已經從人所共知的經典小型車仔,車迷可以從曝光的設計圖發現 Smart 新車變成順應朝流的小型SUV,體型可能與 Mini Cooper 略為小一點,續航距離可能大約為 320 公里左右。

文:Issac.C

Mercedes-AMG 全新 SL 將使用新世代鋁合金底盤


Mercedes-AMG 近年好似靜了一點,不過 AMG GT 在世界各地得到好成績大家都應該見到。今次又有新消息,不是 ProjectOne 超跑,是民用車 SL 系列,這部 2+2 的開篷房跑,將使用全新世代鋁合金底盤,在有限空間又要放入 2+2 座位和大馬力引擎,團隊只花了 3 個月時間完成,效率實在驚人。

新車底盤的結構強化後,抗扭力堵加了 18%,而橫向與縱向的剛性還是比 AMG GT 高 50% 和 40%,這是否意味著將來 AMG GT 的操控性將有進一步提升呢?令人期待。整個底盤空殼只有 270 公斤。這部 SL 暫定 2021 年底或 2022 年初推出,新車擁有底重心和 3 款引擎供選擇。最強引擎版本應該是 V8 雙 Turbo 引擎的 SL 63,而油電版本 SL 73e 將配合馬達提供達 800 匹馬力。

文:太迪

F1 2021 摩納哥:韋少登頂!陸仔波箱出事!


頭位法拉利陸克萊因波箱出問題,未能出賽,第三位起步的平治保達斯起步將沒有車阻擋,紅牛韋少起步很快就帶開保達斯大概1秒,比賽初段快圈由頭兩車互相刷新,由於賽道很窄,直路小,車手難以超車。第17/78圈比賽,仍未有超車畫面出現。第18圈紅牛韋少跟第6位的咸美頓相差13秒多。第19圈一停策略的換胎窗口開始,但仍未有車手進入維修站,頭十部戰車都是以紅胎開始比賽。


第23圈法拉利辛斯開始追近保達斯。第26圈保達斯戰車開始沒有輪胎,要求車隊準備換胎,由於領先戰車已經追上隊尾的戰車,影響到車手之間的距離。第30圈咸美頓換上白邊車胎。


第31圈保達斯換白胎,換胎出問題,未能拆下右前輪,被迫退出比賽。第34圈紅牛韋少換胎,隊友佩雷斯在前方,第35圈佩雷斯換胎,換胎後排在第4位,咸美頓第7位,辛斯第2位,羅利斯第3位,紅牛佩雷斯第4位,紅牛在今轉換胎戰術大勝。

第42圈咸美頓追近金牛嘉斯利小於1秒,可是來到第47圈仍未成功超車。第8位Aston Martin 史杜爾和第14位金牛角田跑了第46圈仍未換胎,等待安全車出現。

第59圈史杜爾終於換胎,換上紅邊快胎。第65圈佩雷斯追近至羅利斯1秒內。第69圈咸美頓換紅胎試圖跑最快圈速。第70圈咸美頓跑下最快圈 1:12.909,仍然排在第7位。


第72圈佩雷斯比前車快0.361秒,可是仍未成功超車。

最後一圈紅牛韋少領先9秒多衝回終點贏得冠軍,法拉利辛斯亞軍,麥拿倫羅利斯季軍。佩雷斯最後未能超車,只輸給前車 1.063秒。

車手全年排名暫時韋斯塔本105分領先,第二位是咸美頓101分。

下一場 6 月 6 日亞塞拜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