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W 申請最新波棍設計專利,根據資料,波棍形狀變成了變形,而且會上下升降,螢幕表面為數位顯示,能夠切換停車模式與駕駛模式,分別可操控檔位、電子煞車及啟動引擎功能;這項新專利能夠在選定停車檔位後,系統會自動判斷是否需要啟動手煞或關閉引擎等。不過從專利圖看來,似乎有幾樣設計樣式選擇,暫時未知究竟最終成品會是如何。但《Carbuzz》就率先繪製了預想圖,各位車迷可以參考一下。傳聞指,這項新專利最快會備在全新 i5 電動車身上。
文:Issac.C
Toyota 日前舉辦電動車戰略發表會,由社長豐田章男親自主持,在會上以 bZ 為名展出 5 款電動車,包括 bZ Small Crossover、bZ Compact SUV、bZ SDN、bZ Large SUV 及 bZ4X,大、中及細型都有齊,能夠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豐田章男表示將於 2030 年前推出下方照片中的各種電動車,做到個每個車系都有電動車,總數會高達 30 款電動車,期望在 2030 年時電動車銷量達到 350 萬輛。
此外,會上還有 Lexus 電動車登場,而各位車迷可以將 Lexus Electrified Sport 可視為 LFA 後續車款。豐田章男表示 Lexus 的目標是歐洲、北美及中國三大市場,在 2030 年前達成 100% 電動車及全球電動車達 100 萬輛。
Porsche 發表純電跑車 Taycan 的進化版本 GTS 車型,外觀造型是 GTS 最有代表性的紅色車身顏色,標準配備 20 吋 Taycan Turbo S Aero Design 輪圈,還有 GTS 專屬包圍、GTS 字樣側裙和黑色窗框飾條等等。車頂可選配「日照控制全景式玻璃車頂」,玻璃車頂能夠在透視與霧面切換,還能分為 9 個區域進行操控,選擇遮擋陽光的範圍。車廂則配備黑色 Race-Tex 材質皮革、配上紅色GTS 刺繡和縫線的典型佈局。
Taycan GTS 啟動 Launch Control 可輸出最大 440kW 功率(約為 598 匹馬力)及 86.7kgm 扭力,能夠在 3.7 秒內完成 0-100km/h 加速,極速 250km/h,最重要是有著高達504公里的續航距離。另外,PASM 主動式懸載調整系統經過優化後,能提供更好的傾斜抑制及提高操控性,擁有更豐富的駕駛樂趣。
文:Issac.C
58 圈比賽、空氣溫度 24.9 度、場地溫度 29.9 度。咸美頓起步彈射,入彎前已經超越韋少,第2圈帶開 1.3 秒。第 2 圈 T7 韋少超車插入彎心,咸美頓走外線再被開韋少四輪走出賽道外,再插入賽道重回第一位。FIA 宣布兩車今次夾劍不同調查。咸美頓黃胎起步、韋少紅胎(軟胎)起步,兩輪胎都已經跑了第 12 圈,韋少表現輪胎表現開始下降。
第 14 圈紅牛韋少首先換白胎,進入賽道後暫時第 5 位,再超越麥拿倫羅利斯。第 15 圈咸美頓跟隨戰術換上白胎,佩雷斯暫時第 1 位。保達斯起步後跌至第 8 位,維持到現在。車隊提示姐牛佩雷斯 Plan A 轉 Plan B。
第 17 圈韋少跟辛斯對戰失手飛街。第 18 圈韋少終於成功超越辛斯,可是已經被前車帶開 12 秒,咸美頓跟佩雷斯只有 2 秒距離。第 20 21 圈佩雷斯頂住咸美頓,韋少追上只差 1.3 秒。第 22 圈佩雷斯換白胎,跌至第 5 位。頭兩車同樣輪胎、幾乎變成比賽重新開始,兩車只有 2.2 秒距離。第 24 圈佩雷斯轉回 Plan A。冰人失控自炒退賽。第 28 圈羅素同樣退賽。
第 29 圈咸美頓表現輪圈表現開始下解。第 32 圈保達斯換胎後在第 9 位。第 36 圈愛快基奧雲拿斯壞車,VSC 出現。第 37 圈韋少、佩雷斯、艾朗素、嘉斯利換胎。韋少暫時落後 21 秒,第 38 圈韋少隨即跑下最快圈 1:26.321。
第 49 圈羅利斯爆胎再換胎,保達斯終於爬上第 5 位。第 53 圈威廉仕拉迪菲炒車,安全車出動。比較仍有 5 個圈,韋少佩雷斯換紅胎。第 56 圈安全車情況下佩雷斯退賽。最後一圈安全車出退場,比賽開始,韋少成功超車,兩車只有 0.1 秒,咸美頓舊胎情況下不敵韋少。第 3 位法拉利辛斯。
韋斯塔本(韋少)成為 2021 年車手冠軍,平治成為車廠冠軍。
無論你是否有電動車的 Fans,只要見到 Audi e-tron GT 的科幻外形,不管它是電油、油電、電動也好,都會想衝上車走個快圈!e-tron GT 是 Audi 繼 SUV 形 的e-tron 和 e-tron Sportback 後的另一部電動車,「GT」 (Gran Turismo)是代表高性能豪華跑房車的意思。電動車市場中,已經有多部高身 SUV,例如 Tesla Model X 和 Y、平治 EQC、EQA、Hyundai Kona EV、Kia Niro EV、Volvo XC40 Recharge,電動房車有 Tesla Model S和 Model 3、日產 Leaf、Volkswagen e-Golf、平治 EQS,特別設計寶馬有 i3,能令人食指大動的飛快房跑車形的,e-tron GT 是市場中比較特別的一部。
今次這部 e-tron GT 長度(4,990mm)與 e-tron SUV 和 A7 Sportback 差不多、車身比後者矮 17mm 的 e-tron GT,外形有如 A7 Sportback 演進多兩代後的模樣,廠指這是 Audi 設計語言的最新進化,未來推出的電動車也是類似的樣子。車子特別吸睛之處,有比 A7 更低扁的車頂線條,像 Cheetah 的頭泵把黑色「淚線」,頭和尾燈有一格格「數碼」觀感設計,鬼面罩蓋是跟隨車身顏色,設於鬼面罩下方是軍事雷達感應器,從前門凹位散風的 Air Curtains,拋出得更誇張的後沙板「quattro blisters」輪拱,寓意中置電池有強大動力的黑色裙腳裝飾,車尾沒有排氣喉,容許有更大更闊的 diffuser,很跑得、很未來、很高科技、很前衛,就是 e-tron GT 的賣相。
車價 $1,588,000,「一換一」稅務優惠下賣 $1,398,000 的 e-tron GT,車殼全鋁,車架含鋁量有 60.5%,佔 13.4% 的熱溶鋼和高拉力鋼,用於 A 和 B 柱、中橋、車頂軌和四條橫樑,構成堅硬的乘客艙,有水冷的電池置於地台之下,有鋁框和車底板保護,能進一步加強底盤硬度和保持低重心;電池容量 93.4kWh,提供 452-488km 續航力。車子頭冚之下有一個 81 公升容量的行李箱。鬼面罩之下的罅隙和左右邊的入風口內設有葉簾,可根據水箱和前煞車的散熱需要才自動開合。玻璃車頂是標準裝備,加 $43,300 可改為輕 12kg 的碳纖維。綜合在車尾的尾翼,會分別在 90km/h 和 170km/h 升高兩級。有三氣室的氣壓避震,較高速時會降低車身 10 和 12mm,30km/h 以下可升高 20mm。尾燈與其他大型豪華 Audi 一樣有紅色光條連起。9 種車身顏色包括新出的 Tactical Green 綠色,相信是示範車所有的。
e-tron GT 車廂佈置與現近年各大小 Audi 差不多,即同有類似的六角形錶板、微微傾向司機的中控台屏幕、Sport Seat Pro 前座連有頭枕。作為電動車,e-tron GT 的錶板有能量、電量和餘程錶,可變的儀錶顯示有單圓錶和橫形錶兩款。中控台屏幕操作沒有不同,有撳制「click… click…」聲和微震感覺、語音控制、多色氣氛燈光、Audi drive select 反應系統等;地毯採用 100% 循環塑膠物料製造。
e-tron GT 採用前後雙摩打,頭摩打有 238 匹輸出,後摩打 435 匹,系統總輸出達 476 匹,扭力 630 牛頓米,用 Boost 模式和玩 Launch control 時有 2.5 秒可谷至 530 匹 / 640 牛頓米;前摩打用單減速齒,後摩打有 2 速,15.6: 1的 1 波提供最快的起步反應,8.2:1 的 2 波有較高效能。它擁有自動前、後扭力控制的四輪驅動。在 Comfort 模式時,車子以四驅行駛,Dynamic 時有較多後驅動力,Efficiencyn 模式時多數用頭驅駕駛。車子加速反應就如所有電車一樣,一踩便推著的去,很容易達到很快的感覺,0-100km/h 加速需 4.5 秒,用 Boost 的話 4.1 秒。
標準已有 AVAS(Acoustic Vehicle Alert System)聲效系統, Efficiency 模式時只有警示聲音,Comfort 時用喇叭對車外發出合成出「跑車聲」,Dynamic 時車內外也有。Audi Drive Select 系統的 Individual 模式只有三種「踩油」反應和兩種懸掛軟硬度可以自選。車子重量(2,276kg)比 A7 Sportback 55(1,925kg)重多351kg,不過電動驅動的 e-tron GT 令它感覺依然爽快。與 e-tron 一樣的制動策略和玩法,車子 0.3g 以下減速會單靠摩打拖慢,0.3g 以上會使用煞車鉗來制動;系統預設在 Dynamic 模式時有「收油」拖慢反應,其他模式會「空波」滑行,從屏幕系統調校至「自動」有 Predictive Efficiency Assist 時,會根據導航系統來自動選擇滑行或拖慢,司機先決的軚盤撥片,有「0」滑行和「1」及「2」兩段拖慢反應,後兩者的分別不是很大。一如所說,e-tron GT 是現時電動車界中唯一有科幻化跑房車外形的一部,單是這點,相信已足夠令不想轉用電車的人心動。
車子有比 A7 更低扁的車頂線條,後沙板輪拱拋得出得,黑色裙腳裝飾寓意中置電池有強大動力。
車廂佈置與現近年各大小 Audi 差不多,同有類似的六角形儀錶盒、微傾向司機的中台屏幕。
加速反應就如所有電車一樣,一踩便推著的去,很容易達到很快的感覺,0-100km/h 加速需 4.5 秒。
儀錶有能量、電量和餘程錶,可變的儀錶顯示有單圓錶和橫形錶兩款。
電池後半部份有凹位,讓後座乘客可以「攝」腳以及保持較低坐點。
玻璃車頂是標準裝備,加 $43,300 可改為輕 12kg 的碳纖維。
頭和尾燈有一格格「數碼 Look」的箭嘴形光格;車尾沒有排氣喉,容許有更大更闊的 Diffuser。
電池容量 93.4kWh,提供 452-488km 續航力。
Drive Select 系統的 Individual 模式只有三種「踩油」反應和兩種懸掛軟硬度可以自選。
Air Curtains 從前門凹位散風,輪圈例必有減風阻設計。
基本規格
動力單元:前、後馬打
電池容量:93.4kWh
最大馬力:476 匹(Boost 530 匹)
最大扭力:630 牛頓米(Boost 640 牛頓米)
續航距離:452-488 公里
體積:4,989 X 1,964 X 1,413mm
重量:2,276kg
售價:HK$$1,588,000 起 /「一換一」$1,398,000 起
網址:http://www.audi.com.hk
查詢:2291 0000(Kam Lung Motors Limited)
文、攝:James Chan
編:Teddy Leung
Tesla Cybertruck 受到疫情和晶片短缺影響,一再延期又延期,如今終於宣佈在 2022 就會開始生產!而且好消息是第一批車型就已經是四摩打版本,每個車輪都擁有獨立摩打能各自控制扭力,因此能夠實現「Crab Walk」橫向移動的能力。
其實 Tesla 在 2019 年首次發表 Cybertruck 時,只有單摩打、雙摩打與頂級三摩打版本,並沒有四摩打;Tesla 之所以會推出四摩打版本的原因就是受到競爭對手 Amazon 旗下 Rivian 推出的 R1T 及 GM 的 Hummer EV 雙重夾擊。
兩者都是四摩打設定,而且 Rivian R1T 擁有能夠原地 360 度轉的「Tank Turn」能力,GM Hummer EV 則能夠四輪同時轉向 10 度實現小幅度橫移,強化越野能力。
至於 Tesla Cybertruck 的實力究竟如何?會不會從此就落後於對手?就要等到 2022 年才能知道了。
文:Issac.C
平治四汽缸引擎中的初級 AMG「35」,繼 A-Class、CLA Coupe 及 Shooting Brake 和 GLB 後,現在 A-Class 的高身 SUV 版本即 GLA 也抵港,表示 A-Class 家庭的所有變種成員都有「35」可買。
GLA 35 4MATIC 採用與其他「35」相同的 2.0 升渦輪增壓引擎,亦即 A 250 所用的「M 260」引擎的進化版本,有 306 匹 400 牛頓米輸出,AMG Speedshift DCT 雙離合器自動波箱有八前速,4MATIC 四驅系統由電子控制的多碟式離合器控制前後分動,標準配有 RACE-START 起步控制,0-100km/h 加速需 5.1 秒。儀表顯示可從軚盤按鈕碌出「Classic」、「Sport」和「Supersport」三種圖案。中台屏幕與其他 AMG 車一樣,有其獨有的目錄如 Warm-up、Set-up、G-Force 錶和 Engine data。AMG DYNAMIC SELECT 反應系統有「Slippery」、「Comfort」、「Sport」、「Sport+」及自定的「Individual」五種模式,後者可改變轉波模式、懸掛軟硬,和 AMG Dynamics 即穩定和四驅系統控制程式的反應。
車子內外 AMG 化的地方一如既往,車內處處有紅色針線、紅色安全帶、AMG 款平底軚盤、人造皮混猄皮座椅物料;車身有 AMG 款黑色直間鬼面罩、大「八」字翼頭泵把、左右橢圓形排氣喉咀;香港賣的 GLA 35 已包含 AMG Night Package,即有黑色前分流器、窗框、外門鏡殼、後擾流、車頂行李架及排氣管裝飾,AMG Aerodynamics Package,即有前分流器及風刀,AMG 高置尾翼、尾 Diffuser,以及用 235/50 R19 輪胎的 AMG 十幅式輪圈。
車子售價 $709,238 起,今個週末(2021 年 12 月 11 至 12 日)將會聯同全線 AMG 35 車系在平治港島品牌中心(柴灣嘉業街 60 號)首展,有興趣習郵的朋友,將全部 A 家族的「35」買下來的機會來了!
文、攝:James Chan
紅牛韋少戰車未有因為排位時的撞擊需要更換部件,正賽繼續能夠第 3 位起步。總成績韋少領先咸美頓 8 分,平治領先紅牛 5 分。前十起步的車手,只有麥拿倫羅利斯使用已跑 4 圈的紅胎起步。
起步時 20 部車都沒有意外,第 1 圈咸美頓已帶開 1 秒。第 5 圈時,保達斯跟韋少有 1 秒以上距離,令到韋少不能開動 DRS 進攻。
第 10 圈 Haas 舒麥加大炒,安全車出動。Aston Martin 維特爾、威廉仕羅素把握機會換胎。平治咸美頓、保達斯都同時換胎,換上全新白胎。紅牛佩雷斯亦換白胎。韋少沒有換胎,暫時霸佔第 1 位。第 13 圈紅旗,比賽暫停,紅牛韋少這時換全新白胎。是次紅旗為紅牛帶來絕大優勢,重新靜止起步將會韋少 P1、咸美頓 P2、保達斯 P3,就算咸美頓成功超越韋少,也沒有隊友幫手擋車,形成一打一;而韋少頭位起步,有機會即時帶開車群,一胎走天涯。
第 15 圈比賽重新開始,韋少起步不錯,咸美頓起步後短暫超越韋少,最後兩車夾劍之下 Alpine 奧干突擊,插上第 2 位,咸美頓跌至第 3 位。歷卡度第 4 位、保達斯跌至第 5 位。隊尾 Haas 馬仕邊直撞羅素、佩雷斯撞到陸克萊輪圈炒車,需要退賽,紅旗出現。韋少、咸美頓在 T1、T2 兩車夾劍時,韋少跑出賽道外,其後隨即返回賽道,當中獲得一個位置的優勢,紅旗時 FIA 解決車手位置之間爭執,重新起步位置是奧干、咸美頓、韋少。韋少以全新黃胎重新起步,比賽仍有 35 圈。
第 17 圈比賽重新開始,韋少起步不錯,T1 已經領先群車。奧干跌至第 2 位,咸美頓第 3 位。第 18 圈奧干戰車不夠力,咸美頓不用 DRS 已經輕鬆超車,韋少已帶開 1.3 秒。
第 23 圈金牛角田炒車、頭翼跌下,虛擬安全車再出現。
第 40 圈保達斯超越歷卡度。
頭車兩位車手多次夾劍,韋少用盡所以方法保住頭位,最後 FIA 要求韋少讓位、同時亦要罰 5 秒,第 43 圈咸美頓成功超越韋少。韋少隨後表示輪圈已用盡。
第 47 圈保達斯跟第 4 位 Alpine 奧干只差 0.8 秒。咸美頓這時領先 8.6 秒。
風風雨雨之下,第 50 圈咸美頓領先 11.8 秒衝回終點,第 3 位保達斯鬥到最後,最後一彎贏下奧干,登上獎台。兩位車手安全返回終點。
咸美頓、韋少 369.5 同分,鬥到下一站,暫時韋少羸最多分站冠軍,如果下一站兩車攬炒,韋少將成為 2021 冠軍車手。車隊平治 587.5 分,紅牛 559.5 分,仍要鬥到最後。
下一站、最後一站、下星期日阿布札比晚上 9 時開始。
台灣鴻海集團香港人可能比較陌生,最熟悉的應該在大陸以「富士康」做為商標名稱,是做 Apple 的組裝代工。今年鴻海踩過界,早於在 10 月 18 日發佈了 3 款自主開發的電動車款,分別是 Model C,房車 Model E 及電動巴士 Model T。如今,Model E 更衝出台灣,登陸香港國際汽車博覽會。
Model E 車長 5,100mm、軸距則為 3,100mm,外觀最搶眼是直條式的 LED 頭燈及泵把的大口設計。但最有印象是商務級的車廂佈局,能夠把副駕駛摺疊起來,加上中央背部配備的觸控螢幕,即時將後座空間可成為專屬行動辦公室,還有全車白色皮革和全景天窗提升質感。
動力系統搭載前 150kW、後 400kW 雙電動馬達,四輪驅動設定,馬力可達 750 匹及 76.5kgm 扭力,0-100km/h 加速只需 2.8 秒,純電續距離有 750 公里。
文:Iss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