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 C
Hong Kong
Sunday, September 14, 2025
主頁 博客 頁面 391

《Car1.hk 流動版》全新流動程式登陸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Car1.hk 香港第一車網由在 2012 年初我們推出了首隻汽車資訊流動 App《Car1.hk 流動版》,初推出下載量已超過 50,000 次,短短半年間在 2012 年 9 月更超過 70,000 次關口,在多年讀者人數累積和 Smart Phone 智能手機急劇增長下,《Car1.hk 流動版》推出全新手機 APP,為讀者帶來更快更簡潔的閱讀方式。新 APP 同時支持市面 Apple iOS 裝置和大部份的 Google Android 裝置,讀者可以到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下載閱讀 Car1.hk 的汽車資訊。我們相信新版本的推送功能將為讀者更快掌握到汽車資訊,是本地車迷不能缺少的手機程式。

Car1.hk 全新流動重式你今日 Download o左未?
Apple iOS App Store 連結:
https://itunes.apple.com/hk/app/car1-hk-最新汽車新聞-試車報告-泊車買車優惠/id387363423?mt=8

Google Play / Android 連結:
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hk.car1.news6&hl=zh-TW

文、圖:Car1.hk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Audi 將推出比 A1 更細的車型!?


Audi 早前在德國 Neckarsulm 的年會上表示,在未來 4 年內將會推出比 A1 更細的迷你新車。預計新車可能會與 Volkswagen UP 相差不多,而且將擁有自動駕駛功能,並採用電動馬達作為心臟。新車在大量生產之前會先推出小批量測試市場反應。目前車廠並未公佈有關新車太多資訊,也未有確實的名字,傳聞可能命名為 A0 或 A2。新車預計最快可將於在 2021 年正式推出。

文:Issac.C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Subaru 和 Toyota 獲日本 碰撞 測試 5 星的評價


日本國土省 NASVA 自動車事故對策機構,在 2016 年測了多部汽車終於進行頒獎活動。這個測試針對乘客保護及行人保護評分,兩者測試各 100 分,安全帶提醒裝置(PSBR)評分滿分為 8 分,3 項滿分共計 208 分。從前碰撞安全性能評價最高分為 189.7 分,2016 由 Subaru Impreza 2.0i-L EyeSight/XV 獲得 199.7 分,打破紀錄,在碰撞安全性能評價成為史上強者,油電車款 Toyota Prius S/Prius PHV 緊追 Subaru 之後,碰撞安全性能評價中拿下 183.6 分。日本在 2016 年度發生的交通事故造成 3,904 人死亡,日本將在 2018 年導入誤踩踏板加速抑制系統等配備,希望對交通事故造成死亡的事故可以減低。

文:小肥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Tesla Model 3 加速不遜色


大家對 Tesla Model 3 的供貨日期和售價那一樣比較有興趣呢?不過有部份人對電動車的加速更為著迷吧。Tesla 終於公開 Model 3 的規格,車長只有 4,693mm 的它,0-60 英里(96km/h)加速只需 5.6 秒。相比起 Model S 的 2.3 秒即使有距離,不過以入門車來說,這個加速一點都唔弱。而 Model 3 的電池最多可行 344km,使用 Supercharger 也要另外付錢。Model 3 在供應十分緊張的情況下,香港的供貨日期一定比美國更遲。大家只好繼續等。

文:小肥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Honda Odyssey 美版新款 2018 應市


Honda 要在今年推出全新 CR0V 後,另一部萬人迷 Odyssey 將在 2018 年推出新款應市。新車暫時在美國推出,外觀設計年輕和富立體感,繼續是前驅佈局,會同上全新的 10 速波箱。新車車廂駕駛席觀感新潮,中控台有一體化的感覺。中樑有前座手枕開始,因此駕駛席和乘客席輕鬆互通。

新車用上 3.5 公升 V6 i-VTC 引擎,最大 280 匹,比上代多了 32 匹,暫定 $29,990 美金起。

文:小肥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近距離接觸 Mercedes-AMG GT R 和 GT C Roadster 有機會啦!


梅賽德斯—奔馳香港有限公司在昨晚於 Mercedes me Store 發佈全新 Mercedes-AMG GT R 及 GT C Roadster,樹立駕駛體驗的新里程碑。又名「Beast of the Green Hell」的 AMG GT R 在傳奇德國紐布靈賽道上研發,蘊含賽車基因,而 GT C Roadster 則是 AMG GT 家族的首架開篷跑車。逾 300 位貴賓出席發佈會,一睹兩輛高性能跑車,展現獨特而奪目的賽車元素。全新 Panamericana 鬼面罩在 Mercedes-AMG GT3 賽車首度亮相,今次則再次採用於 AMG GT R 和 GT C Roadster。

現在大家都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到 Mercedes-AMG GT R 和 GT C Roadster,GT C Roadster 將於 6 月 17 日至 18 日再次於 Mercedes me Store 展出,而 Mercedes-AMG GT R 由今日開始展出至 6 月 16 日。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視像】全新 Mercedes-AMG GT R 香港正式定價 $2,888,000


Mercedes-AMG 從世界上難度最高的賽道轉至公路,首次集多種賽車技術於最新的 AMG GT R。中前置引擎概念結合了驅動軸、430 千瓦/585 匹馬力的雙渦輪 V-8 引擎、大幅改良的懸掛裝置、全新空氣力學設計以及智能輕盈裝嵌技術, 造就動感駕駛體驗。獨特的「AMG green hell magno」車身顏色標誌着其大部 分時間均在紐布靈「Green Hell」賽道開發。車頭及尾翼加闊,透過加強抓著 力和過彎速度,增加了可用路線的闊度。前罩設有活動部分,大型擾流尾翼以及新設計車尾雙分流器,加強了空氣力學效能,發揮極致抓著力。標準配備有輕量化輪圈配上跑胎,提供至尊操控動感。其他新技術,包括主動式後輪轉向、9 種模式可調整牽引力控制系統、以及有電子控制的可調整式彈簧懸掛裝置,亦可見一斑。另外,最新 AMG Panamericana 鬼面罩,突顯 AMG GT R 的獨特地位。為慶祝 Mercedes-AMG GT3 賽車全球面世,直間柵格的鬼面罩首次出現在 AMG 生產跑車中。


0 至 100 公里/小時加速僅需 3.6 秒,極速達到 318 公里/小時,配合非凡駕駛動力,無疑會在賽道上創出極速圈速。同時,其尊屬的「AMG green hell magno」啞綠色車身令人聯想到外號為「Green Hell」的德國紐布靈「北圈賽道」(North Loop),象徵這跑車為賽道而誕生。在賽道上的卓越表現亦歸功於混合了鋁及碳質的輕盈車身、強化外殼、升級 V-8 雙渦輪引擎、七速雙離合器波箱、附有活動組件的創新空氣力學設計、以及主動式後輪轉向及單球軸承的懸掛裝置。應用中前置引擎及後軸驅動波箱的概念,以及經 AMG GT 及 AMG GT S 的重複測試驗證,令後輪主導的車身重量比例達至更具優勢的 47.3 比 52.7。加上跑車重心低,令操控更靈活,過彎更快。Mercedes-AMG GT R 功率重量比達每匹 2.66 公斤,傲視同儕。在極速時產生的下壓力較 AMG GT 高出 155 公斤。 因此,全新的 AMG GT R 抓著力更強,駕駛性能更優秀,其設計完美地平衡和融入空氣力學設計。雖然引擎輸出功率提升,但車身加闊、車胎厚實、尾翼加大、增加冷卻空氣及下壓力,讓 AMG GT R 的風阻系數 (Cd) 低於 AMG GT。


全新車底空氣力學活動設計系統近乎隱藏在引擎前。這個僅重約 2 公斤的碳質組件在「RACE」模式加速至每小時 80 公里時,會自動下降約 40 毫米,適當改變氣流。這程序會引致「Venturi」效應,令跑車「吸」向地面,在每小時 250 公里車速下,可減少前軸升幅約 40 公斤。司機在高速轉向時可更明顯感受到 AMG GT R 的準確性及穩定性。尤其在橫向加 速時高速過彎,AMG GT R 反應靈敏,車輪反應清脆利落,同時可輕鬆操控。此外,阻力系數亦有所改善,所以後軸的下壓力在高速時仍然維持不變。


駕駛者可透過 AMG DRIVE UNIT 上的按鈕,或使用 AMG DYNAMIC SELECT 駕駛模式,以調整適應減壓。其中可選擇三個模式:「Comfort」、「Sport」及 「Sport Plus」。該三個模式的各具所長:「Comfort」適合用作公路行駛;「Sport」適合如紐布靈 Nordschleife (北圈) 等起伏不定的賽道,可提供極佳路 面接觸。「Sport Plus」適合如 Hockenheim 等較平坦、現代化的格林披治賽道,並提供高穩定性。


最新 AMG GT R 轉向更靈敏,全因首次將主動式後輪轉向用於 Mercedes-AMG 型號。這系統完美結合了一般難以相容的敏捷及穩定性。

AMG GT R 後軸的兩個轉向制動器取代了傳統的控制臂。系統的核心是兩個電子機械制動器(配有螺旋千斤頂的電子摩打),而機械上並無連接軚環。這個 「線控」系統透過電子控制,在預定運作模式內調整後輪。AMG GT R 後輪最多 可轉向 1.5 度。

當車速低於每小時 100 公里,後輪轉向會和前輪相反,相當於虛擬地縮短軸距。AMG GT R 的優點在過彎時更顯著,能令轉向更輕鬆,帶來更大駕駛樂趣,特別是 在迂迴的窄路、方向多變的狹窄賽道或障礙賽道上則更明顯。其他優點包括:在轉向或泊車等日常駕駛情況中,增加機動性以及較小的回旋半徑。

當 AMG GT R 車速超過每小時 100 公里,前後輪會轉向同一方向,相當於虛擬地加長軸距,改善操控穩定性。與此同時,在轉向時後輪的橫向動力會上升得較快,令轉向反應更快。駕駛者亦會發現 AMG GT R 在快速轉向時,後軸抓著力及穩定性極強,而不會感覺到車尾有震動的問題。

主動式後輪轉向系統不但有利過彎,亦有助確保駕駛者在緊急閃避時的安全, 使 AMG GT R 於極限仍能輕易操控。
三階段 ESP®設有「ESP ON」、「ESP SPORT Handling Mode」及「ESP OFF」,與 限滑差速鎖無縫協調,並特別為 AMG GT R 的動感駕駛表現作出最佳調整。 「ESP OFF」的程式取自 AMG GT3。


「ESP OFF」模式提供另一項革新技術,讓駕駛者可對 AMG GT R 有更全面的操控。最新 AMG 牽引力控制系統(AMG TRACTION CONTROL) 同樣傳承自賽車,讓駕駛者可預先選擇 9 種後軸滑動程度。就如 AMG GT3,系統不會影響車輪的 抓著力和 ESP 所提供的穩定性。相應模式會就此載入系統。

控制扭掣位於控制面板中間冷氣出風口下方。系統會因應設定而更改後輪的滑動程度,對在不同路面駕駛有很大幫助。第一級可供在濕滑地面安全駕駛,而第九級可讓後軸有最大的滑動程度。扭掣由一圈 LED 燈包圍,顯示當前的設定, 這個顯示的概念同樣來自賽車。另外,該設定亦會顯示在儀表板上。

此項技術與傳統系統相比的主要優勢在於能夠藉 μ(mu)模擬裝置及其他由控制單位輸出的數據,瞬間預測情況。後輪可滑動的最高程度根據選定的 AMG 牽引力控制系統程度計算。當車輪在加速時達此滑動的程度,牽引力控制會調整引擎 的輸出,使滑動不會超出預設模式,而車輛可在這特定滑動程度下繼續加速。電子限滑差速鎖的影響亦會計入在內。因此這項控制並不會被延遲,進一步提升駕駛樂趣和表現。

駕駛者會在出彎加速時選取最佳引擎扭力及最佳扭力增加數。駕駛者可隨心所欲地按照所輸入的指令獲得相應的抓著力。在出彎加速時準確計算引擎輸出功率是造出圈速紀錄的最重要條件之一。


匹 AMG GT R 高性能猛獸有前所未有的強化心臟: AMG 4.0 升雙渦輪引擎的輸 出為 430 千瓦(585 匹),比過往 GT S 的頂級引擎多達 55 千瓦(75 匹)。在 每分鐘轉速 1,900 至 5,500 時,扭力輸出高達 700 牛頓米。

表現提升的主因來自新型渦輪,它配備了經改良壓縮機械、體積較小的排氣閥、無液壓力傳感器及更準確的引擎對應。渦輪進氣壓力由 AMG GT 的 1.2 bar 增至 1.35 bar。此外,排氣系統經過改良,改善壓縮率,而整個燃燒過程亦經重新設計。

相應改良的加速器數據、增壓值及波箱數值程式,確保引擎能更快速應對數據變動,換檔時能發揮更高速度。雙質量飛輪比 AMG GT S 中的相同組件輕 0.7 公 斤,盡顯敏捷風格。

八汽缸反應迅速、準確計算輸出功率、在所有引擎速度全力直線輸出,皆令座駕在極限時仍操縱游刃有餘。複雜的引擎電子設計亦計算當前的駕駛狀態,並閱讀橫向壓力,控制加速器數據。渦輪進氣壓力最高為 1.35 bar,而渦輪的極 速為每分鐘 186,000 轉。


為了在高溫下仍然發揮最佳功率,Mercedes-AMG 使用間接空氣水冷卻系統。透 過達到空氣與水的最佳流通,冷卻系統設有兩段分開的低溫水流路線。第一段 在左右輪拱有兩個平衡冷卻器,加上車頭的大型散熱柵格作為第二段,冷卻系 統較 AMG GT S 更為有效。下游水冷冷卻器確保渦輪壓縮及加熱的空氣能在進入 燃燒管前有效冷卻。因此即使全面負載,亦持續維持低溫水平。車頭的大型散 熱柵格確保可控制水流處於低溫,而極短的增壓空氣管道可令反應更迅速。

雙渦輪設計、直接燃油注入、以及稀薄燃燒科技,增加了熱力的效能及輸出。快速及準確的壓電注入器以高壓將燃油注入八個燃燒管,必要時會進行多次注入,確保有一致的燃油/空氣混合。燃油傳輸由電子控制,而油壓可全面變動,介乎 100 至 200 bar。

汽缸套的 NANOSLIDE 塗層亦用於 MERCEDES AMG PETRONAS 的一級方程式引擎,較傳統灰色鐵製汽缸套堅硬得多,亦因此更耐用,更加減少了與鋁製鍛造 活塞之間的摩擦,有助提升效益。四個架空凸輪軸合共有 32 個閥門,而進氣及排氣的凸輪軸調整讓油門反應更敏捷,於不同運作情況下皆可盡用氣體循環。乾式油池潤滑系統亦確保在高速橫向加速時依然有穩定燃油供應,並讓引擎可安裝於較低位置,令重心更貼地,橫向加速時仍不失穩定。

全新 Mercedes-AMG GT R 規格一覽
汽缸 4.0-litre V-8 with twin turbochargers and direct injection
傳動 AMG SPEEDSHIFT DCT 7-speed dual-clutch transmission
引擎容量 (毫升) 3,982
馬力輸出 (匹/每分鐘轉速) 585 / 6,250
扭力輸出 (牛頓米) 700 / 1,900 – 5,500
綜合耗油量 (升/100 公里) 11.4
碳排放量 (克/公里) 259
0-100 公里/小時加速(秒) 3.6
極速 (公里/小時) 318

香港售價 (港幣) $2,888,000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視像】Mercedes-AMG GT C Roadster 全新成員抵港


Mercedes-AMG 為 AMG GT 家族引入新血,見證其跑車系列的全新開篷型號。AMG GT C Roadster 擁有高達 557 匹馬力的輸出,介乎 AMG GT S 和 AMG GT R 之間,為同系列跑車增添全新車款。

AMG GT C Roadster 還採用 Mercedes-AMG GT R 的先進技術,包括主動式後輪 轉向和電子控制後軸限滑差速器。結合 AMG RIDE CONTROL 運動化懸掛系統, AMG GT C Roadster 保證發揮最大的動感表現。頂級的 Roadster 更引領針對動能比例的最強 AMG GT R 跑車:加寬尾翼令輪距和後軸輪軚更為寬闊,增加過彎速度和牽引力。AMG GT C Roadster 亦配有標準配備的可變排氣系統,發出逼真的 V8 聲音。


從 AMG Panamericana 鬼面罩到修長引擎蓋和強勁車尾,兩座位的 Roadster 即使在靜止狀態亦呈現純粹跑車體驗。引人矚目的 AMG Panamericana 鬼面罩突顯其賽車經典元素:15 個鍍鉻垂直柵格與 Mercedes-AMG GT3 賽車相互輝映。全新頭唇突顯車身寬度,車頭更低。更大型的進風口確保為引擎引進足夠冷空氣。

AMG Roadster 採用 AMG GT R 的特殊技術:空氣管理系統 AIRPANEL。垂直風擋在頭唇較低位置,在約 1 秒內電動開合,確保冷卻表現能根據需要調節。不斷 追求理想境界需要高度智慧和快速控制。在沒有增加冷卻需求的普通駕駛模式中,風擋將呈關閉狀態,以減低阻力,並將空氣導向車身下方。


車尾亦採用多個創新技術。與 AMG GT Roadster 相比,AMG GT C Roadster 具有全新鋁合金側壁使開篷兩座位跑車加寬 57 毫米,與 AMG GT R 一樣。新車的強勁造型亦比 AMG GT Roadster 備有更多使用大型輪軚和軚距空間,增加牽引力的同時提高彎道速度。AMG GT C Roadster 的尾唇亦有加闊,提升車尾出氣口的氣流。兩款跑車的車尾蓋均有一個尾翼,根據所選擇的駕駛模式迅速延伸或收回。

只需按下按鈕,三層布質軟篷便會在約 11 秒內開合,即使在高達 50 公里/小時的 速度亦暢順無阻。軟篷備有黑色、紅色和米色供顧客選擇,以配搭 11 種外層和內裝。車頂由輕量化鎂/鋼/鋁結構承托,採用低重心設計。車頂亦有鋁合金橫樑支撐,以及內置聲墊減低噪音。


全新的 Roadster 型跑車的框架和車身採用各種鋁合金,引擎蓋則採用鎂材料,減輕重量,從而提高敏捷度。本以剛硬的車身結構得以進一步加強,以跑車為設計靈感,包括加厚車側裙邊和更多隔間等。儀錶板架作鑲邊處理,利用添加 的支柱支撐在擋風玻璃下,而軟車頂和油箱之間的塔型支架則加強後軸。座位後方的加固橫樑則加強滾動保護。

行李箱以創新合成材料製造,更為輕盈。承重結構採用 SMC(Sheet Moulding Compound)和碳纖維,高科技塑膠材質具備輕量設計,而且承重力高。創新材料在 Sindelfingen 的 Mercedez-Benz TEC 工廠研發,並由德國總部 Affalterbach 的 AMG 專家打造成型,首次在全新 AMG Roadster 使用。AMG 輕量工程專家更將智能混合材料運用到輪軸支柱,比鋼製支柱輕一半。當意外發生時,作為預設撞車動力學一部分,這些組件會將前輪引導至兩側,並將車輪扣住。


Mercedes-AMG 的 AMG GT C Roadster 具備 4.0 升 V8 雙渦輪引擎,強調新型跑車的獨特性。跑車動力達 557 匹馬力,峰值輸出比 AMG GT S 高出 47 匹馬力,相較 Mercedes AMG GT R 則低 28 匹。峰值扭矩為 680 牛頓米,每分鐘轉速介乎 1,900 至 5,750。從 0 到 100 公里/小時只需 3.7 秒,最高時速達 316 公里/小時。八缸引擎反應迅速,在所有引擎速度全力直線輸出。AMG 的 4 升 V8 引擎配以雙渦輪設計,並非裝嵌在汽缸外,而是裝在 V 缸間。「hot inside V」的優點是引擎體積更小巧、渦輪系統能即時產生反應、令催化器內空氣暢順流動,可降低廢氣排放。


Mercedes-AMG GT C Roadster 更有「跑車」模式,能夠提供最佳雙離合器變速方式,符合賽道需求,包括迅速的換擋速度和高頻引擎聲響。駕駛者可以通過按下中控台的「M」字按鈕,在任何驅動模式下轉換成手動模式,使用方向盤撥檔調整,並在需要時選擇懸掛裝置。AMG GT C Roadster 的 RACE START 功能大大簡化控制操作:駕駛者在「跑車」、「進階跑車」或者 RACE 模式時只需用左腳用力踩下剎車踏板,同時用右腳踩住剎車踏板,便能體驗此功能。
電子設備此時調節至最佳引擎速度,並根據需求或路面情況,通過換擋撥片提 速或減速至一定範圍內。如果駕駛者將腳從剎車踏板上移開,AMG GT C Roadster 便會以最佳牽引力加速,體驗從 0 至 100 公里/小時只需 3.7 秒的快感。Mercedes-AMG GT C Roadster 配有 AMG RIDE CONTROL 運動懸掛系統,及標準可調節避震系統。此電動控制系統自動因應駕駛模式、速度和路面情況調整每個車輪的避震。

當低於 100 公里/小時,後輪轉角會和前輪相反,相當於虛擬縮短軸距。Mercedes-AMG GT C Roadster 的優點在急彎過彎時更顯著,轉向時更輕鬆,帶來更大駕駛樂趣。其他優點更包括在轉向或泊車等日常駕駛情況中增加機動性以 及較小的回旋半徑。

當 AMG GT C Roadster 跑車速超過 100 公里/小時,前後輪會轉向同一方向,改善操控穩定性。與此同時,在轉向時後輪的橫向動力會上升得較快,令轉向反應更快。駕駛者亦會發現 Mercedes-AMG GT C Roadster 在快速轉向時後軸抓地力及穩定性極強,而不會感覺到車尾有彷似抽搐震動的問題。

全新 Mercedes-AMG GT C Roadster 規格一覽
汽缸 4.0-litre V-8 with twin turbochargers and direct injection
傳動 AMG SPEEDSHIFT DCT 7-speed dual-clutch transmission
引擎容量 (毫升) 3,982
馬力輸出 (匹/每分鐘轉速) 557 / 5,750-6,750
扭力輸出 (牛頓米) 680 / 1,900 – 5,750
綜合耗油量 (升/100 公里) 11.4
碳排放量 (克/公里) 259
0-100 公里/小時加速(秒) 3.7
極速 (公里/小時) 316

香港售價 (港幣) $2,788,000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Martin Kuehl 任職 Audi Sport Asia customer racing 部門總監


馬丁(Martin Kuehl)被任命為奧迪運動(亞洲)customer racing部門總監,自2017年6月1日起生效。他將接替古博(Bernd Goeres)出任這一職位,後者圓滿結束了在中國的五年任期,將返回德國,擔任Audi Sport的新職務。

“我很高興地宣佈馬丁出任奧迪運動(亞洲)customer racing的新部門總監。亞洲市場發展迅速,充滿機遇,我相信馬丁將持續推進這一專案在亞洲區域內的長遠發展,”奧迪運動customer racing負責人Chris Reinke表示,“奧迪運動customer racing全體團隊成員預祝馬丁在這一新職位上取得成功。”


馬丁自2011年起擔任奧迪(中國)企業傳播主管。此外,2012年奧迪R8 LMS盃系列賽開賽以來,他一直擔任奧迪R8 LMS盃發言人一職。2016年,這位出生於漢堡的德國人成為奧迪運動(亞洲)customer racing指導委員會的一員。


以奧迪R8 LMS盃為核心,古博對奧迪亞洲客戶賽車運動平臺的成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除了區域內各大重要獨立耐力賽之外,如今一眾車隊和車手們還駕駛著奧迪賽車征戰全新的寶珀GT亞洲系列賽、中國超級跑車錦標賽、GT Masters中國超級跑車大師賽以及TCR亞洲系列賽。

馬丁表示:“今天,奧迪比以往更積極地參與到亞洲區域內更多賽事中。對於我們而言,這意味著責任。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把工作重心放在我們的客戶及合作夥伴上,為他們創造更多參與區域頂級賽事的機會。”

2011年,馬丁就任奧迪(中國)北京總部企業傳播主管。在加入奧迪之前,他曾在上海擔任管理層職務,並曾在中國和德國分別擔任過德國頂級刊物的記者。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Audi R8 LMS 賽車第四次奪得紐布靈 24 小時耐力賽總冠軍


Audi Sport Team Land 車隊於德國艾菲爾山脈慶祝勝利,儘管天氣變幻莫測,最後仍以戲劇性姿態勝出賽事。來自德國Niederdreisbach的隊伍於賽事中一直遙遙領先其他對手,於其中125圈賽事中都佔第一位,即約長3,172 公里。但於比賽餘下最後兩小時內,Audi Sport Team Land車隊的賽車感應器突然出現故障,車隊在規定進入維修站時兩度嘗試進行維修,但未能成功。但車隊駕駛的#29號R8 LMS戰車仍攀回到第二名的位置。臨近賽事完結時, Audi Sport Team Land是首隊隊伍率先決定轉用濕地胎,此決定令車隊成功重奪優勢。Kelvin van der Linde於濕滑的賽道上重奪首位,連同其南非隊員Christopher Mies (D) 、Connor De Phillippi (美國)及Markus Winkelhock (D) 摘下第45屆冠軍殊榮。這是Audi Sport Team Land車隊、van der Linde及De Phillippi首度於紐布靈24小時耐力賽勝出,而Christopher Mies則兩度於艾菲爾山脈勇奪冠軍,Markus Winkelhock則第三度獲勝。


Audi Sport Team WRT 車隊最終以第三名衝線,應該仍對此成績感到滿意。當Audi Sport Team Land 車隊在比賽將近完結時遇上阻滯那一刻,這隊由比利時車手組成的Audi Sport Team WRT隊伍,包括Marcel Fässler、Robin Frijns、Nico Müller 及René Rast (CH/NL/CH/D) 均露出了一副必勝的樣子。但車隊卻在更換輪胎的策略上出現差池,他們首先轉用「光頭胎」,繼而稍後才決定使用濕地胎,導致最後只能獲得季軍。


Phoenix Racing 車隊駕駛另一輛Audi R8 LMS賽車再次參與紐布靈賽事,並以首20名衝線。賽車在比賽中段發生意外受損,令車隊曾經跌至第79位。其後四位成員Dennis Busch、Nicolaj Møller Madsen、Mike Rockenfeller及Frank Stippler (D/DK/D/D) 盡力奮戰,最後爭前至第19位衝線。另一隊客制車隊Car Collection Motorsport的業餘車手Klaus Koch、Lorenzo Rocco、Ronnie Saurenmann及Jan-Erik Slooten (D/I/CH/D) 亦以第27名完成賽事,成績令人滿意。他們成功為Audi Sport 客制賽事部門取下級別賽事的勝利。而LMS Engineering車隊的成員Ulrich Andree、Daniela Schmid、Christian Schmitz及Stefan Wieninger則在SP 3T組別賽中以Audi TT RS賽車贏得比賽。


首度在賽場上亮相的兩隊車隊同樣為奧迪客制賽事部門取得別具意義的成績。當中包括首次出戰紐布靈24小時耐力賽的Bonk Motorsport 車隊,他們駕駛全新Audi RS3 LMS賽車應戰TCR組別賽事,分別以第二及第三名衝線。而全新Audi R8 LMS GT4賽車亦完成了它的首場賽事。Audi Sport Team Phoenix車隊駕駛以量產型號為設計藍本的R8 LMS GT4賽車出戰SP-X組別賽事,最後分別以第三及第五名完成比賽。


Audi Sport 客制賽事部門主管Chris Reinke表示:「在超過攝氏25度和於終階段遇上驟雨的情況下,我們經歷了有史以來其中一次最艱辛、節奏最急速及最富戲劇性的賽事。」勝出的奧迪車隊以158圈完成比賽,僅比2014年由奧迪車隊創下的記錄少一圈。「奧迪一直遙遙領先其他對手,於當中的143圈均佔第一位,即賽事中百分之九十的時間。我衷心祝賀每位客戶、車隊成員及車手,每一位的付出都功不可沒。這次戲劇性的成功必定能為賽車史寫下重要一頁。」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賓利 Bentayga 推出鷹獵套件


添越Bentayga 鷹獵套件由賓利個性化定制部門Mulliner手工打造而成,在車輛座艙後部配置定制裝置,可搭載鷹獵遠行所需的全部裝備。鷹獵套件的核心部件由兩個獨立櫃體組成,兩個櫃體均為天然軟木材質,並飾以金屬鑲邊。其中一個作為器材櫃,另一個為飲品櫃,兩個櫃體均安裝在滑軌底座上,取用十分便捷。

其中,器材櫃分為兩層:上層為特製的鋼琴漆黑木飾面抽屜,正面裝飾了鮮明的獵隼徽標。抽屜內配備多種鷹獵運動裝備,可以滿足狩獵遠行中幾乎一切需求。下層為熱刺紅真皮抽屜盤,真皮表面採用獨特的鐳射紋飾。抽屜內部配備獨立置物格,用於放置GPS飛鳥追蹤裝置、雙筒望遠鏡、手工真皮獵鷹頭罩和鷹獵手套。

此外,飲品櫃內還配有三個金屬瓶、三個耐用防摔杯,一塊毛毯和麵巾。

兩根獨立的棲木放置在天然軟木打造、並飾有金屬邊框的儲物盒內,整個儲物盒可收納在後備箱側面的硬質倉袋中。添越Bentayga還裝配了採用同樣軟木材質的後備箱地墊和後窗保護罩。收放自如的裝置設計和車內棲木配置,使得鷹獵愛好者可以為自己的愛禽提供舒適、涼爽的整備環境。

在添越Bentayga的熱刺紅真皮內飾座艙內,精緻的裝飾彰顯了Mulliner部門能工巧匠們高超的工藝水準。中央扶手上還配有一套可拆卸的棲木和鳥繩;車內木飾面板上精巧的鑲嵌畫面展現了一隻在無邊沙海中翱翔的獵隼,這幅畫面由賓利匠師們甄選430片來自世界各地的木料,歷時九天純手工鑲嵌而成。

賓利Mulliner部門負責人Geoff Dowding表示:“賓利添越Bentayga鷹獵套件展現了賓利匠師們嫺熟的手工技藝和頂級的鑲嵌水準。他們能夠為各具生活方式和個人偏好的用戶,提供極致優雅和巧奪天工的定制方案。鷹獵在中東地區被視為王室運動,因此,這款套件既要精緻奢華,又要可靠耐用,以此滿足賓利在中東地區乃至全球尊貴客戶的極致需求。”


Mulliner的匠師將獵隼形象手工鑲嵌於添越Bentayga鷹獵套件上,這種猛禽被用於鷹獵活動已有數千年的歷史,至今仍是倍受追捧、最為名貴的鳥類之一。有時,一隻獵隼的售價可高達一百萬美金。

Mulliner出品的所有木飾面板都是獨一無二的,位於英國克魯的匠師們會根據每片木料特有的天然紋理進行創作。例如,這些能工巧匠們利用梧桐木特殊的斑紋,來表現沙丘表面被風吹過後留下的痕跡。


在刻畫獵隼形象的過程中,匠師們將每一塊木片精准打磨成所需的形狀,用以描繪獵隼每一片羽毛的形態,並且採用砂研著色工藝(一種用於提升圖案精細度的傳統手工技藝)來豐富獵隼翼尖羽毛的陰影效果,利用明暗對比的方法增加畫面景深和立體感。

用於製作獵隼圖案的430片木料需先經過切割、砂研著色、壓制、二次切割四道工序的加工,再由匠師們歷時九天進行拼接,最終呈現出精美絕倫的鑲嵌畫面。

而後,匠師們需通過放大鏡檢查每一片木料,以確保每片木料均在最佳位置,並且紋理方向和砂研著色的效果均勻一致。之後再將鑲嵌好的木料壓合在一起,並噴塗清漆。

這一系列繁複的手工工藝中採用的木料,均甄選自全球各地,包括了栗木、桉木、冬青木、梧桐木、楓木、橄欖白蠟木以及漣漪梧桐木。


一直以來,Mulliner都在不斷為車型和配件探索全新選材,探尋能完美滿足尊貴奢華、經久耐用和可持續利用需求的至臻材料。

鷹獵套件甄選天然軟木,以此來裝飾多個部件。因為這種材質具有奢華的觀感、柔和的質感以及生態友好的特質。這種純天然木料具有極強的耐久性,十分適合應用在惡劣嚴酷的環境中,並且易於打理。這種天然軟木采自符合可持續生長和採伐要求的軟木橡樹,具有鮮明獨特的自然紋理。

此外,鷹獵套件櫃體內帶有鐳射紋飾的熱刺紅真皮內襯也是一項最新的研發運用,與其他甄選材質一同營造出賓利所特有的現代感與時尚感。賓利採用的這種最先進的鐳射紋飾技術,與製作奢侈真皮製品所採用的技術十分相似,可在真皮表面呈現出極富科技感的蜂巢紋理。


從來沒有哪款車型能將奢華風範與強勁的越野性能如此完美結合。添越Bentayga動力強勁、獨一無二且精緻至極,專屬於追求無限奢華的人士。添越Bentayga帶來最純正的賓利駕乘體驗,即使在最嚴苛的環境中,添越Bentayga都能一往無前,征服前路險阻,將奢華提升至全新境界。

通過“動態駕駛模式”(Drive Dynamics Mode)以及可選配的“回應式越野設置”(Responsive Off-Road Setting),添越Bentayga可以提供所有車型中最為全面的公路與越野駕駛設置。只需轉動旋鈕,駕駛者就可以在多達八種可選模式間輕鬆切換,為各種路面或路況選擇最為適合的動態設置。“動態駕駛模式”(48伏電子主動式側傾控制系統)和“電子助力轉向系統”(Electric Power-Assisted Steering,EPAS)進一步完善了添越Bentayga的全方位性能。

“回應式越野設置”使得駕駛者可以根據多種越野路面選擇相應的車輛設置,而“駕駛員資訊面板”(Driver Information Panel)可顯示縱搖、側傾、循跡性、轉向角、羅盤方位以及海拔資訊。

添越Bentayga和所有賓利車型一樣,均配備多模式空氣懸掛。添越Bentayga的駕駛員有四種模式可供選擇:“高度2”、“高度1”、“正常”和“較低”。例如,當行駛在較為惡劣的越野路面上時,可以手動選擇“高度2”模式。客戶還可打開後備箱調低後懸架,從而更輕鬆地裝運物品以及掛接拖車。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ROLLS-ROYCE ‘SWEPTAIL’ 實現勞斯萊斯車主的夢想


勞斯萊斯於一年前在全球發表103EX概念車時,其沿襲經典悠久的製車工藝激發了未來客戶的靈感。這款概念車以私人專屬的奢華座駕為構想,按照客戶意願以最新科技打造符合車主想像的勞斯萊斯。這樣的勞斯萊斯展現奢華真諦 ── 一部個人專屬且獨一無二的定製轎車。

然而,一位尊貴的勞斯萊斯客戶仍不滿足於現有的車款,因此向品牌表達他的雙座勞斯萊斯汽車設計靈感,並馬上投入製作,現以‘Sweptail’命名耀世而出。車主非常欣賞上世紀二十年代後部分勞斯萊斯汽車的後掠車尾設計,因而要求在他獨一無二的座駕上重現此經典。


2017年5月27日,勞斯萊斯汽車行政總裁Torsten Müller-Ötvös在意大利埃斯特莊園(Villa d’Este)舉行的古董車展上(Concorso d’Eleganza)向傳媒表示:「勞斯萊斯在全球頂級定製轎車製造業的悠久歷史,奠定其全球奢華領導品牌的核心地位。103EX揭示勞斯萊斯在該領域的未來發展路向,而‘Sweptail’則是勞斯萊斯位居定製轎車業巔峰的最佳證明。我們正在研究相關資源,向其他重視頂級豪華體驗的客戶提供此項獨特服務。」

勞斯萊斯設計總監Giles Taylor表示: 「‘Sweptail’猶如汽車界的高級定製服裝,由勞斯萊斯為個別車主量身定製,並以人手打造。客戶帶著他的創意與靈感來到勞斯萊斯家園,分享了他的想法與願景。我們從旁提供建議,並精心完成製作。若將汽車比擬為衣著,我們為車主細細剪裁每一吋布料,以襯托他的品味。」

受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擁有精美手工車型的勞斯萊斯汽車啟發,這位客戶渴望定製一輛帶有全景玻璃天幕的雙座轎跑車。作為一位勞斯萊斯汽車鑒賞家,他的靈感源自於20世紀初黃金年代所鍾愛的一些勞斯萊斯車型,以及許多經典和當代的遊艇。

勞斯萊斯設計總監Giles Taylor帶領他的設計團隊與這位客戶共同合作,耗費數年時間,終於將客戶的願景實現,將這輛絕無僅有的Rolls-Royce ‘Sweptail’帶到現實。

‘Sweptail’無疑擁有勞斯萊斯汽車與生俱來的非凡基因。首先,眾人目光聚焦在別具特色的車頭輪廓,經改造的勞斯萊斯經典萬神殿設計車前格柵,其尺寸更是所有現代勞斯萊斯之最。格柵經純鋁熔製後,再以手工拋光成鏡面光澤,邊框則採用鋁合金緞面刷紋打造而成。

‘Sweptail’的側面展現出引人入勝的剪影,顯露獨特個性。線條從車頭豎直、嚴謹的風格轉為纖細、優雅的造型,讓這輛擁有皇家氣質的轎跑車,不管在比例和氣勢都更為奪目。流麗的線條從擋風玻璃經車頂向車尾急速收攏,伸延至行李廂蓋的邊緣,讓車身更顯修長。


車尾意想不到的設計來自客戶從競賽帆船的傾斜船尾中獲得的靈感。從後觀看,收攏的車尾和車頭對比鮮明,為這輛勞斯萊斯轎跑車帶來了全新的視角。

在車尾最末端的裝飾留有其識別碼與登記碼08,兩個數字均以鋁錠鑄造後,再以手工拋光而成。

這獨一無二的轎車帶著現代極簡主義的手工內裝,簡潔而宏偉的車身、寬大的車窗與全景玻璃天幕讓焦點停留在兩位乘客上。大型轎車內僅設兩個座位,讓旅程更添浪漫色彩,並隨即將‘Sweptail’置於頂級旅遊轎跑車的大殿中。

在車廂內透過寬大的車窗和車頂,可看著外面世界飛逝。依據簡約和基本主義打造的車廂,營造了純潔和諧的悠然空間。

內部使用大量拋光孟加錫黑檀木和保留天然紋理的龍頭木裝飾,為車主創造出經典與現代共存的視覺和觸覺對比。然而以淺色鹿皮與深棕色皮革裝飾的座椅、手枕和儀表板上方,則為此稍作平衡。

勞斯萊斯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建立了可穿州過省的高性能轎車精神。為實現該真諦,後排座椅換成透光玻璃邊緣設計的木製中層架,營造寬敞空間。於後車廂開口旁的帽架是一件經過高度拋光的美麗飾物,並設有行李架欄杆。

在乘客上方,置有一項名為Passarelle的內部特色,是從擋風玻璃尾端與帽架結連的淚滴狀設計,將整個車廂融為一體。

儀表板是勞斯萊斯至今最簡潔的設計。在極簡原則下,儀表板上只有單一控制區,其餘控制按鈕均細緻地重置。勞斯萊斯時鐘表面則首次採用體積最薄的孟加錫黑檀木手工製作,視覺上與儀表板完美融合,指針則採用極為精準的鈦金屬製成,而鈦金屬亦用於三組手動組裝儀錶盤。

在兩側車門後方的外壁中,隱藏著兩個相同的儲物格,裡面放置勞斯萊斯手工製作的公事包。只要按下按鈕,兩個手造公事包便會自動推出。這兩個手提公事包與一套旅行箱相互配搭,同樣是勞斯萊斯定製部門為‘Sweptail’精心定製而成。

‘Sweptail’是舉世唯一的傑作,每項配置都是為車主特別製作而成,在中央手枕箱內置有一套絕無僅有的手工製作機械裝置,專門收藏車主最喜愛年份的香檳與兩隻水晶香檳杯。

作為一輛最具客製化特色的勞斯萊斯定製汽車,‘Sweptail’的每一項細節都體現了精湛的手工工藝和勞斯萊斯對細節的完美追求。簡單來說,這是一部勞斯萊斯 ── 但前所未有。

Hyundai Kona 釋出宣傳片 真身葡萄牙曝光!(視像)


Hyundai 發佈了全新小型 SUV Kona 的宣傳短片,但短片只有 10 多秒,而且是在黑色畫面下閃爍出現。其實在較早前 Kona 在葡萄牙拍攝宣傳影片時就被拍下了真身,從葡萄牙的相片中可以看出,Kona 使用了大型六邊形鬼面罩,採用銳利細長的頭燈,還有與其他 SUV 不一樣的圓潤身形,配合鮮明的紅黑車色對比,讓 Kona 更時尚動感。預計動力系統有 1.0 公升和 1.4 公升引擎兩種選擇,最快將於 7 月將要面對 Toyota C-HR、Honda HR-V、Mazda CX-3 以及 Nissan Juke 等眾多對手。

文:Issac.C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Subaru Forester 售價由 $319,800 起!


頂級Turbo版Forester 2.0XT現以父親節限定優惠$319,800起發售!

全天候四驅SUV Forester配備Subaru獨有對稱式全時四輪驅動及水平對向直噴式渦輪增壓引擎,瞬間爆發241PS馬力及350Nm扭力。配合車輛動態控制系統 (VDC)、智能駕駛系統(SI-DRIVE)、智能搖控車匙、按制啟動引擎及電動尾門開關等設備,帶給您非凡駕駛體驗。

時間:
(星期一至六)早上9時 至 晚上8時
(星期日)早上10時 至 晚上8時
地點:SUBARU九龍灣旗艦店(九龍灣宏光道1號億京中心地下4號舖
熱線:2828 2488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最後一批 VOLVO XC60 免費升級轉擋撥片及 19 吋鋁合金輪圈


Volvo運動型SUV XC60自推出以來一直廣受車迷愛戴,並以高實用性及動感外型見稱;Volvo XC60搭載2.0升Drive-E四缸引擎及8前速自動波箱,激發最大245匹強悍馬力,配備包括City Safety城市安全系統、Sensus Connect娛樂系統、全景觀特大天窗等,兼且擁有達495公升容量的寬敞行李箱,把後座翻下更可將置物空間擴張至1,455公升,實用性及便利性俱備;最後一批XC60免費升級轉擋撥片及19吋鋁合金輪圈為標準配備,現僅售HK$399,800起,數量有限,把握最後出車良機。

日期:6月3至4日 (本週六及日)
時間:10am – 7pm
地點:Volvo灣仔陳列室 – 灣仔告士打道160號海外信託銀行大廈地下
查詢:2927 3388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本週末 Toyota 元朗 YOHO MALL Spade “BLUE EDITION” 車展


作為型人首選至熱車款,Toyota Spade今年夏天特別推出 “BLUE EDITION” 限量版,並於本週末假元朗YOHO MALL形點一期舉行登場車展!低調的鋼黑藍車身顏色,披上個性化日系菱格紋皮座,配合玩味十足“BOXY”造型及獨有的「進擊の鬼馬前摺凳」;靈活百變收納設計令空間升級,結合最強潮流元素與實用性於一身,帶給車迷截然不同的享受。另外,Spade “EasyOwn”上車易最抵月供計劃優惠持續,月供低至$2,160^即可輕鬆上車。

同場展出誠實7人MPV Sienta及豪華行政房車Camry,分別以“EasyOwn”上車易月供計劃 $2,860^及優惠價$301,350發售,兼享車展獨家限定禮遇。把握最佳出車時機,請即於本週末親臨Toyota元朗YOHO MALL車展親身參觀選購。

「Toyota Spade “BLUE EDITION” 登場車展」詳情如下:
日期:2017年6月3至4日(本週六、日)
時間:上午11時至晚上8時
地點:元朗元龍街9號YOHO MALL形點I期
展出型號:Spade、Sienta及Camry Premium

^以豐田汽車EasyOwn計劃5年(每月以30日計算) ,受條款及細則約束,詳情請向營業員查詢。圖片只供參考。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Honda Fit 小改款正式公佈


Honda 正式宣佈 Fit 小改款,第一個重點是標準配備 Honda Sensing,具有 ACC、LKAS 車道偏離警示等 8 種安全系統。其次是針對座椅作出調整,提供更好的質感和乘坐感;另外,日版 Fit 的波棍屬於短小型,其中 P 檔獨立出來變做按鍵。而小改款 Fit 主攻年輕市場,因此總共有 12 種車身顏色選擇。動力系統則有 1.3 公升和 1.5 公升自然吸氣引擎,以及 Hybrid 車型共三種選擇。預計最快將會在 6 月下旬正式推出。

文:Issac.C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Volkswagen 今年將會推出三款新車!


雖然 Beetle 與 Scirocco 將面臨停產的可能,但未來 Volkswagen 將會大力擴闊 SUV 陣容,而今年就有三款新車推出!預計在 8 月就會正式推出首款小型 SUV T-Roc,車身尺碼為 4,231mm x 1,818mm x 1,541mm,自從公佈以來就一直受車迷注意,使用 148 匹的 1.5 公升 TSI 渦輪增壓引擎。其後則是大改款 Touareg,外觀將會有著 T-Prime Concept GTE 概念車元素,並使用與Bentley Bentayga、Audi Q7 的 MLB Evo 平台,大改款後車重更輕和操控性更佳,可能還會有 Hybrid 車型。最後則是 Polo 大改款,使用 MQB A0 平台,軸距增加 90mm,車廂空間表現更優異,外觀則會使用最新的家族式設計,最快預計可在 6 月推出。

文:Issac.C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Renault Clio R.S. Trophy 實力斜背辣跑小改


在熱辣斜背小跑車界中其一最有實力和地位的 Renault Clio R.S.,現款即第 4 代於 2012/2013 年推出,車子根據 DeZir 概念車而設計,帶出 Renault 新的外形設計路向,減容積至 1.6 升的引擎改有 Turbo 谷氣,採用 Renault 首次有的「EDC」(efficient dual clutch)雙自動雙離合器波箱,首次有 Launch Control 電腦起步程式和有與 Megane R.S. 類似的 R.S. Drive 反應模式可玩,R.S. Diff 自動落 Brake 的扭力導向差速器能主動修正 Understeer,車子除標準的 Sport Chassis 懸掛外,另有稍硬和稍矮的 Cup Chassis 懸掛可選;車系於 2016 年加推再進化的 Trophy 版本,同個 1.6 升 Turbo 引擎比普通 Clio R.S. 有多 20 匹和 20 牛頓米扭力輸出,Trophy 懸掛比 Cup Chassis 再低和再硬,經改良的 EDC 雙離合器波箱轉波更快,排氣系統亦有改良,轉向比率更快。車系推出 4、5 年時間現來了個 facelift 小改,香港代理有帶入其 GT-Line 型號和我們這裡測試的 R.S. Trophy 兩款。


小改 Clio 主要有不同的車頭設計,根據 CLIO R.S. 16 概念車的照明技術的所謂「R.S. VISION」(R.S.視線),有全新的 LED 頭燈,之前 Megane GT 的前座椅背見過的三粒「格仔旗」圖案變為泵把內的左右燈組模樣,三粒燈仔包含霧燈、轉彎燈和細燈的功能;「弓」形的碳灰色「F1 Blade」前翼片,之前是括至泵把頂部的,現只括至側邊一半。R.S.特有的車側裙腳和門底銀邊內的「Trophy」字沒有分別。沒有不同的車尾,同款「C」形尾燈改用永遠亮著的LED燈泡;R.S. 版有的車頂擾流器和碳灰色的 Diffuser 與前一樣;舊款只有「R.S. Renault Sport」一個右邊標誌,現改為「Renault Sport」和「R.S.」左右各一。新設計的輪圈,有「R.S.」字在其外圍。Trophy 版本最大的新事,可以算是採用全球知名 Akrapovic 的排氣系統,改裝品牌「擔正」為原廠件,肯定令人不少車迷舉旗至敬,從 Diffuser 包圍可見到其碳纖喉咀。


稍改的車廂,就只是錶板和門壁等地方改用較優質和較好手感的塑膠,中控台冷氣出風口加有銀邊。同個 R.S. Monitor 顯示屏,內有 G-force 圖、即時馬力/扭力輸出、Turbo 壓力/油溫/進汽溫度、前輪空轉 %、用 GPS 計的圈速和加速計時器、立體顯示 EDC 波箱工作狀態、Clutch 溫、波箱油溫度等,新款加有後波鏡頭。之前的 Trophy 版本,是一無人知其生產數量的限量生產型號,每部在門檻片上刻有生產編號,左右冷氣出風口有碳纖紋外框,連頭枕的前座有紅色「TROPHY」銹字;新款則與其他 R.S.一樣,有橙色出風口裝飾,紅色安全帶和座椅縫線,有頭枕的前座銹有紅色「R.S.」字,門檻片沒有生產編號,感覺上不及舊款 Trophy 般矜貴。 


車子機械上沒有改變,有220匹和260牛頓米輸出的Trophy,比一般Clio R.S.多出的20匹和 20牛頓米扭力來自改良的進氣管道、電腦mapping、加大turbo和改良的排氣系統;4和5波才有的overboost功能,額外有多20牛頓米扭力至280。Cup Chassis有低3mm的懸掛設定,Trophy的前後則分別降低20和10mm,另有再加硬的吸震器,bump stops改為油壓;轉向比率由14.5:1改至13.2:1,快10%;205/40R18米之蓮 Pilot Super Sport輪胎與前一樣;前後制動卡鉗乃紅色,並有較大brake碟。

新版 Clio R.S. Trophy 的性能和駕駛感覺與前沒有分別。少少兜髀,少少夾腰的座椅,連頭枕或有頭枕的弧度其實一樣。有上截而沒有下截的軚盤轉波棒,軚盤向下扭一點已接觸不了,要快手改用波棍轉波。車子 0-100km/h 加速需 6.6 秒,比 200 匹的普通 R.S. 快 0.1,235km/h 極速比它多 5km/h。車子起步有細 cc 引擎的初段乏力,然後很快便谷起氣來,中至高段動力平均、實淨,轉數到達 6,500rpm 紅線前有「嘟」轉波提示。有 Normal、Sport 和 Race 三個模式的 R.S. Drive 系統,Normal 時油門反應慢吞吞;Sport 時引擎怠速由 750rpm 升上 1,050rpm,讓車子有較快起步反應,油門和波箱反應變爽,軚盤稍重,ESC 和 ASR 循跡系統容許少量跣胎;Race 模式時 ESC 和 ASR 系統全熄掉,波箱只有手動模式,最快轉波速度加快至 120 微秒,期間「+」波有 chok 頸反應和「及…及…」聲,新有的 Akrapovic 尾喉有相似的沉厚排氣聲浪,聲調上驚喜不大,不過收油拖波時則有之前沒發生過的「啪…啪…」聲。隨路面起伏「un」得爽快的懸掛,R.S. Diff 差速器在入彎收油會對前內輪落 Brake,令車子主動扭入彎去,即使出現 Understeer 也很易修正,出彎踩油,車子立刻停止這種扭入的動態而扯出彎去,在短輪距汽車本身的靈巧反應中,再感覺這扭入、扯出的生猛的感覺。極易用的 Launch Control 起步程式,左腳大力踩 Brake,將+/-轉波制同時按下,錶板會亮燈表示進入程式,然後右腳踩油,轉數會自動停在 2,500rpm,左腳一縮,前輪在電腦控制下響著胎的加速而去,玩法一樣。

小改後的 Clio R.S. Trophy 售價 $318,800,比 2014 年試的舊款 Trophy ($309,800)貴 $9,000。容許我們 copy & paste 之前對它的評論說多一次:在同類中,想不到有誰比它更快、更強、更好操控、更多科技、駕駛更激烈和更抵買。


斯洛文尼特產 Akrapovic 尾喉有相似的沉厚排氣聲浪,聲調上驚喜不大,不過收油拖波時則有之前沒發生過的「啪…啪…」聲。


沒有不同的車尾,同款「C」形尾燈改用永遠亮著的LED燈泡;R.S.版有的車頂擾流器和碳灰色的 diffuser 與前一樣。


稍改的車廂,就只是錶板和門壁等地方改用較優質和較好手感的塑膠,中控台冷氣出風口加有銀邊。


之前的 Trophy 用連頭枕前座,新款的有頭枕前座銹有紅色「R.S.」字;不過兩者的少少兜髀、少少夾腰弧度其實一樣。


之前的 Trophy 是一無人知其生產數量的限量生產型號,門檻片上刻有生產編號,新款的門檻片倒沒有,感覺上不及舊款 Trophy 般矜貴。


車子起步有細 cc 引擎的初段乏力,然後很快便谷起氣來,中至高段動力平均、實淨,轉數到達 6,500rpm 紅線前有「嘟」轉波提示。


同個R.S. Monitor,內有G-force圖、馬力/扭力輸出、turbo壓力/油溫/進汽溫度、前輪空轉%、圈速和加速計時器、EDC波箱狀態等,新款加有後波鏡頭。


205/40R18 米之蓮 Pilot Super Sport 輪胎與前一樣,新設計的輪圈,有「R.S.」字在其外圍;Trophy 底盤前後降低 20 和 10mm,前後制動卡鉗乃紅色。


比一般 Clio R.S. 多出的 20 匹和 20 牛頓米扭力來自改良的進氣管道、電腦 mapping、加大turbo和改良的排氣系統;4 和 5 波有多 20 牛頓米 overboost 功能。


有上截而沒有下截的軚盤轉波棒,軚盤向下扭一點已接觸不了,要快手改用波棍轉波。


與 Megane R.S. 類似的 R.S. Drive 反應模式,有 Normal、容許少量跣胎的 Sport 和熄掉 ESC 和 ASR 系統的 Race,期時最快轉波速度加快至 120 微秒。


三粒「格仔旗」泵把左右燈組,包含霧燈、轉彎燈和細燈的功能;「弓」形的碳灰色「F1 Blade」前翼片,之前是括至泵把頂部的,現只括至側邊一半。

基本規格
引擎設計:直四 Turbo 引擎
排氣量:1,618cc
最大馬力:220 匹 / 6,050 轉時
最大扭力:260 牛頓米 / 2,000 轉(280 牛頓米 overboost)
波箱設計:6 前速 EDC 雙離合器波自動箱
體積:4,090 X 1,732 X 1,419mm
重量:1,204kg

詳盡規格表
http://autos.car1.hk/product/Renault-Clio-RS-Trophy/929/

售價:HK$318,800 起
網址:http://www.renault.com.hk
查詢:2927 3538(Wearnes Motors)

文、攝:James Chan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首屆香港國際汽車博覽會 融入一帶一路戰略 打造亞太汽車進出口平台


5月26至28日於灣仔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首屆香港國際汽車博覽會,由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南光(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辦,並得到中國商務部外貿發展事務局、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香港汽車零部件工業協會、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分行及香港各界支持,秉承「融入一帶一路戰略,打造亞太汽車進出口平台」的展會定位。 


香港車展邀請商務部外貿發展局將「中國汽車行業自主品牌推廣活動」首次落駐香港,特以自主品牌汽車展示區,展示國內企業實力及產品科技,並邀請來自美國、馬來西亞、香港以及中國內地的汽車行業嘉賓、汽車企業代表出席5月26日下午舉辦的「汽車行業自主品牌高峰論壇」,為中國製造汽車出口提供一個嶄新平台,邀請經銷商和採購商參與,為參展的國內品牌企業推介產品、洽談業務搭建平台;同時將12335商務部一站式服務平臺引入展會,為參展企業提供商務諮詢等服務,為中外企 業創造更多發展機會,將「中國智造」的影響力帶到亞太及其他海外市場。


中國機械國際合作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福生在開幕致辭時說:「香港是亞太區域內極具經濟活力的地區,是連接內地和國際市場的重要窗口,擁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外向型經濟、完善的商業及法律壞境,便利的物流交通和廣闊的國際視野等良好條件。所以,香港可以利用在世界金融貿易領域所佔據的重要地位,加強兩地汽車及相關行業對東盟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流與合作。推動我國汽車等高端製造行業和中小企業品牌產品的出口,國外先進技術及產品的進口,加速品牌建設、貿易平臺建設與國際行銷網路建設。


「國家商務部外貿發展局自2014年起已在近20個國家及地區展示舉辦過『自主品牌推廣活動』。這次的推廣活動,旨在落實國務院精神,加強自主品牌對外宣傳,深入推進商務部『自主品牌出口增長行動計畫』,培育以技術、品牌、品質、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同時推動國內汽車行業開展國際合作,引導內地企業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市場,併發揮香港作為與海外經貿交流平臺的作用。」


參展的汽車品牌,有東風汽車、上汽大通、廣汽傳祺、中國重汽、吉利汽車、奇瑞汽車等中國自主汽車品牌龍頭企業,它們更是首次集結香港,展示中國製造的最新成果和技術研發;當中,上汽大通以「創新動能『電』定未來」口號,首次將純電動的EV80客貨車帶來香港展出,並在現場發布。

香港Lotus代理除展出多部Evora和Exige外,更在現場舉辦Exige 380亞洲首發儀式,由「香港賽車之父」潘炳烈在夏惠姨陪同下為新車揭幕。

香港老爺車協會則展出26部經典老爺車,有例如1963年Aston Martin DB5、1988年Citroen 2CV、1969年Mercury Cougar Convertible、1963年Jaguar E-Type Series 1、1930年Ford Model A、1964年Chevrolet Corvette Stingray、1974年Citroen DS 23、50年代的Austin Healey Sprite、1979年Pontiac Firebird Trans Am等等。

香港MX-5 Club展出首代NA至最新的ND MX-5,四代同堂。

除車展環節外,場內另有虛擬駕駛挑戰賽;多場主題時裝表演,由模特兒與觀眾近距離互動;50萬粉絲女主播(暴走姐妹花團隊)舉行直播互動,分享香港車展和香港旅遊資訊;還特為家庭觀眾開設兒童汽車元素活動娛樂區…… 從多角度增加汽車文化的各種表現形式。


中國機械董事長張福生致辭說:「香港可以利用在世界金融貿易領域所佔據的重要地位,加強兩地汽車及相關行業對東盟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流與合作」


Lotus舉辦Exige 380亞洲首發儀式,由「香港賽車之父」潘炳烈在夏惠姨陪同下為新車揭幕。
上汽大通以「創新動能『電』定未來」口號,首次將純電動的EV80客貨車帶來香港展出,並在現場發布。


香港MX-5 Club展出首代NA至最新的ND MX-5,四代同堂。


Chery奇瑞汽車以瑞虎7 SUV為主打。


東風汽車以風神AX為主打。


上汽大通G10多人客車。

廣州汽車以傳祺為主打。


1963年Jaguar E-Type Series 1


1964年Chevrolet Corvette Stingray


1974年Citroen DS 23


50年代的Austin Healey Sprite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