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 C
Hong Kong
Tuesday, September 16, 2025
主頁 博客 頁面 180

法拉利 296 GTS:開啟駕趣新玩法


法拉利296 GTS於官方網上平台(https://www.ferrari.com/zh-CN/auto/296-gts)重磅揭幕。新車採用中後置引擎布局,是躍馬雙座Berlinetta開篷跑車的最新力作。法拉利296 GTS與法拉利296 GTB一脈相承,重新定義了駕駛樂趣,無論極限駕駛或是日常使用均可帶來純粹的駕趣激情。

法拉利296 GTS採用了全新120° V6引擎,最大輸出功率高達663 cv,配以輸出功率為122千瓦(167 cv)的電動摩打。這套動力系統首次應用於法拉利296 GTB。新車是首台搭載6缸引擎並帶有躍馬標誌的法拉利公路開篷跑車,其綜合輸出功率高達傲視同儕的830 cv,提供超乎想像的非凡性能以及別具特色且震撼人心的美妙聲浪,進一步提升了卓爾不凡的開篷駕駛體驗。


新車的命名將其總排量(2.992 升)、氣缸數與GTS(Gran Turismo Spider)縮寫進行組合,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法拉利致敬經典與展望未來的雙重願景。該引擎不僅是法拉利296 GTS「躍動的心臟」,還開創了全新V6時代,其深深植根於法拉利無可匹敵的75年品牌發展史。

法拉利首款V6引擎採用65°夾角結構,並且率先應用於1957年法拉利1500cc Dino 156 F2單座賽車。在隨後的1958年,更大排量的動力版本搭載於採用前置引擎布局的Sport Prototype車型(法拉利196 S和296 S)以及法拉利246 F1賽車。同年,法拉利246 F1賽車協助車手邁克·霍索恩(Mike Hawthorn)贏得了F1車手冠軍頭銜。

法拉利296 GTS的可外接充電式混合動力(PHEV)系統確保其具備卓越的實用性與零遲滯踏板回應,在eDrive純電模式下的續航里程可達25公里。憑藉緊湊的車身造型、創新的動態控制系統以及精心打造的空氣動力學設計,新車提供令駕駛者驚歎的靈敏操控及即時反饋。其動感優美的設計和極其緊湊的車身也彰顯獨具魅力的現代造型,同時從1963年的法拉利250 LM等車型汲取靈感,彰顯了純粹至簡風格與出色功能性的完美結合。


新車的可折疊式硬頂開篷確保了無與倫比的駕乘舒適性。頂篷開啟時,新車盡展流暢動感的設計;頂篷關閉時,其輪廓造型與法拉利296 GTB頗為相似。在車速不高於45公里/小時的情況下,輕量化的可折疊式硬頂開篷僅需14秒便可輕鬆開啟或關閉。車身與頂篷的分隔線位於B柱上方。因此,可折疊式硬頂開篷分為兩部分,於引擎前部折疊收納,以此確保引擎艙的散熱效果與外型設計的平衡美感絲毫不受影響。同時,設計師得以在引擎蓋的後部設計一個車窗,通過該後窗,全新V6引擎清晰可見。頂篷開啟時,座艙與後甲板由高度可調節的玻璃後車窗隔開,即便在高速行駛時,也能確保最佳乘坐舒適性。

一如法拉利SF90 Stradale,新車同樣可選配Assetto Fiorano配置,其中包括輕量化部件和空氣動力學改裝部件,旨在滿足客戶在賽道等駕駛情景中暢享巔峰性能體驗的需求。

平治友邦廣場充電站即日啟用


繼早前於山頂、鰂魚涌、旺角及九龍灣推出品牌充電站後,平治最新的公眾充電站,即日起正式啟用。此充電站位於香港北角電器道 183 號友邦廣場 1 樓停車場,提供三個中速充電裝置供電動車使用,為電動車車主提供更多充電上的便利。

今年平治除了會引入更多更先進的電動車型號,更將於香港不同地區擴張充電網絡,不遺餘力地為電動車車主帶來更方便的體驗。

大城市中的夢想駕遊體驗 – Audi urbansphere 概念車

Static photo, Colour: Electric Slate


從Audi發表內外全面革新的 Audi urbansphere 城市概念車計劃時,仍依據中國的大城市的高密度交通作為設計對像,然而這項計劃亦能適用於世界上其他大都市,而在這些大都市中,個人空間顯得特別稀缺,所以今次這款概念車亦特別針對這個問題,提供前所未見的車廂內部空間,更讓使用者在數碼服務與科技應用上獲得全新程度的體驗 。

專門負責中國市場的AUDI AG董事局主席Markus Duesmann指出:「為要滿足中國顧客的要求,Audi北京設計室已與德國Audi廠方緊密合作發展出Audi urbansphere概念車」,而今次更是中國的準買家首次參與發展過程,並貢獻他們的願望和觀點,作為「共同創作」過程的一部分。

所得出的結果亦可從Audi urbansphere概念車及其亮眼的內飾中見到。空間寬敞的車廂每每成為了流動辦公室,成為行駛過程中的第三個生活空間。因此,Audi urbansphere正好在繁忙擠塞的交通中,提供絕對私人的豪華空間與先進的數碼科技作為配合。其中的自動駕駛技術更會隱藏不必要的設備如軚盤、踏板及儀錶等,成為流動式的互動空間,提供更完善廣闊的數碼生態系統。


Audi廠方推出Audi skysphere、Audi grandsphere及Audi urbansphere三款概念車作為對應未來豪華汽車的方案體現,在過程中,Audi所創造的汽車體驗已經遠遠超越了一輛把人從A點送到B點的汽車。

第一款sphere作品,在2021年8月發表的Audi skysphere概念車,是一款純電力驅動的開篷跑車,代表可變軸距的自動駕駛GT跑車。

此後的數個星期,Audi於2021 IAA車展上再發表第二款sphere作品Audi grandsphere概念車,這款大型的4座房車體現了Audi所定義的前衛奢華的未來汽車。

而今次的Audi urbansphere概念車與之前的兩款概念車一樣,都具備第四級別的自動駕駛機能,這亦是Audi現正與CARIAD及大眾汽車集團軟件商務合作開發中,並將於未來十年推出。

從第一眼可見,Audi urbansphere概念車就是sphere系列中及所有Audi概念車中,體型最大的一款概念車。它車身全長達到5.51米,車身闊度亦有2.01米,加上高度有1.78米。足以讓它擠身在汽車世界的頂層,同時亦顯示Audi urbansphere概念車打破了傳統劃分車型的市場常規。


在圍繞乘客來進行系統式設計,由內而外劃分,最重要的就是擁有無與倫比的3.4米超長軸距,因為Audi urbansphere正是不受傳統規限的概念車。那種在車廂擠上最多座位及儲物空間,以至加入多樣不同功能設備等想法,都會受制與駕駛汽車的物理需要,但在今次的概念車上,首要考慮的卻是用家在空間使用上的體驗,以及舒適空間作為優先考慮元素。

Markus Duesmann更表示:「我們為要令電動車更具吸引力,整體上考慮皆從顧客的需求出發」。比以往任何情況都更重要,不僅是產品本身,而是整個生態系統,因此Audi所創建的生態系統正是要考慮整輛車。Audi urbansphere概念車就是要為車上的每個人提供最大的選擇自由,並藉著這種自由來編織出高度個人化的車廂體驗。無論是與外界溝通、抑或是放鬆身心,甚至是工作還是單純想要獨處的個人空間,它都能夠適當配合,把汽車變為個人空間的「體驗設備」。

配合Audi的設備選項及其他供應商的數碼服務能力,便有無窮無盡的可能性。除了可應對相關的行程內容之外,車輛本身更可處理很多行程以外的日常工作,例如預訂晚餐座位或網上購物,甚至在家中接載乘客,獨立自行尋找泊車位及處理充電等問題。
還有客制化的娛樂資訊服務,如預載音樂及視頻影片等。Audi還可根據客戶的個人喜好為客戶提供獨家優惠,包括參加音樂會、文化活動及體育賽事等。

從概念車系列的名稱sphere中,已表示了概念中的重點所在。sphere是一個領域,放在車上就可想象到它的車廂空間,Audi skysphere、grandsphere及urbansphere概念車都是以空間為主導,使車廂的內部成為車輛設計和技術的重心,同時亦是乘客在旅程中的生活和體驗領域。

乘客的需求和願望成就了這個空間,甚至是它所有的結構與綜合功能。此時,本身的設計亦發生變化,就正如前面所說的是把重點放在內部。亦只有這樣,無論包裝、外在線條、設計比例,以至技術規格,都把汽車徹底轉變為藝術品。


從車門的設計可見,Audi urbansphere的反向後車門令它可不設B柱,因此當它的車門敞開時,整個urbansphere車廂的內部設計就展現在乘客面前,而可向外旋轉的車廂座椅,以及在車側投射出來的紅地毯燈光就形成一種與別不同的高級體驗。
3.4米軸距及2.1米的車身闊度,這種體形即使以一輛豪華汽車來說,都能給人一種極之莊重的效果。再加上1.78米的高度和寬大的車頂玻璃,足夠令置身車廂時感覺特別寬敞。

車廂中分作兩排的四個獨立座椅,當然可以為乘客提供極之舒適的豪華頭等艙感覺,後排的座椅特別寬敞之餘亦設有多種調節選項,如在放鬆及娛樂模式下,靠背最大可傾斜60度,而腿托墊亦會同時伸展。裝設在座椅旁邊的中置手枕與門板上的手枕營造出舒適與安全的感覺。

車廂座椅還可滿足乘客間的社交需要而作出多種變化,如交談時,前後座椅可旋轉至對座形式。如果乘客想有一個更獨立的個人空間,更可利用設於頭枕後的擋板遮擋頭部,隔開旁邊的乘客。此外,每個座位都設有自己專用的音響聆聽專區,揚聲器就設於個別頭枕內,而後座亦有獨立屏幕供乘客使用。當乘客想使用車上的娛樂資訊系統時,又可利用垂直設於車廂頂的巨大透明OLED屏幕,在兩排座椅之間使用。啟用「影院屏幕」時,後座的兩位乘客可同時利用屏幕作視像會議或觀賞電影,有需要時亦可作分割畫面使用。而由於這屏幕是透明設計,所以在不使用時,它亦可讓後座乘客看到前方景物,又或是翻起後,仍能透過玻璃車頂看到天空。

與Audi grandsphere概念車一樣,urbansphere結合空間與結構,還有數碼科技及實質物料等融合成一個單一的實體。車廂的線條用作強調水平的比例,令寬敞闊大的開揚感覺更加獨一無二。在自動駕駛過程中,軚盤、腳踏和儀錶都會收藏起來,以增加車廂的通透和寬敞感覺。

座椅設有獨立的安全帶,而椅墊和靠背視覺上是分為兩部分的。在後座之間的下方設有一個可向上升起的中控台,當中設有一個飲水機和水杯。可說是進一步強化Audi urbansphere的頭等概念。

通過中國客戶的意見,Audi urbansphere亦有資格成為重視健康的空間,透過創新的數碼設備可針對檢測掃描乘客的面容及語氣,以判斷個別乘客的感受,來提供更個性化的放鬆建議,例如可通過個人屏幕和藏於頭枕的私人音響區來協助進入冥想應用程序。

在Audi urbansphere中,簡約已成為設計的原則。因為在啟用駕駛模式之前,你不會看到圓形儀錶或是數碼儀錶等繁複的資訊。相反,乘客會在優質材料製成的車廂中,感受平靜空間中,木材及羊毛與其他合成纖維組成的面板、座椅及地毯等高品質的手感和舒適觸感。在柔和的米色及灰色色調水平結構中,深色調用作包裹座椅則有舒緩眼睛的作用。配合自然光的效果,車廂色調從上而下逐漸變淺色,又能營造出均勻自然的寬敞空間感。

只要用指尖輕觸,就能喚醒這輛概念車,包括車上許多顯示器,以及那可能帶來驚奇的,從擋風玻璃下投影上來的各類資訊。根據行車狀態,不論是有軚盤的手動駕駛,還是第四級自動駕駛,這組投影在擋風玻璃上的旅程訊息都會以超高分辨率投影出來,或分段,或橫跨整個擋風玻璃。
除此之外,在投影影像下則設有一個條狀感應器,用於切換投影的內容,如音樂內容或導航資訊等。另一個相當特別的創新控制,就設於車門覆層當中,這個MMI無觸式控制,當乘客坐直時,就在他/她稍前的位置,可以利用這控制單元上的旋扭,作出選擇與調節控制,實現直觀簡單的手動操作。即使在座椅完全傾斜的狀態,由於當中設有眼球追踪及手勢識別功能,乘客依然能進行免觸式操作。當控制單元連接眼球追踪器後,乘客只需用手做出相應的物理動作,無需俯身及無接觸之下,就能操作系統。

無論是通過眼球追踪、手勢或語音控制,甚至是觸控操作,所有操作概念都是一樣的。Audi urbansphere概念車可依據個別用家作出調整,了解並認定個人常用的功能。而在此基礎上,系統不單能接收指令,更能向用家提出個性化建議。結集到車門內壁把手上的控制面板,可讓乘客觸控隱藏的光學顯示器作操控。同時在左右車門上都放置有VR眼鏡,讓用家結合車上娛樂資訊系統時使用,包括Holoride系統。

在Audi urbansphere概念車內部就用上多種不同的物料,例如鵝耳櫪木飾板,這類都是來自可持續的資源。選用這些物料都是因為是靠近木材的生長地,並可利用到整個樹幹,又在製造過程中不需使用任何化學品。

座椅的襯墊由ECONYL製成,這是一種可作循環的物料,在汽車整個生命周期中,其品質都不會退減。當利用這些可循環物料時,分開應用顯得極其重要,因為當不同的物料混合使用時,就會大大降低回收利用的可能性。例如竹粘膠織物則用於手枕及車尾部分,由於竹子的生長速度比普通木材快很多,並能吸收大量的碳物質,又不需要用除草劑及殺蟲劑來幫助生長,所以更加環保。

在大氣莊嚴的外觀上,多加一分自信的外觀,Audi urbansphere很容易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車身全長5.5米,近1.78米的高度和超過2米的闊度,與其他頂級汽車並駕齊驅亦毫不遜色。車身流暢的輪廓乃採用了傳統的Audi的設計元素,結合並創造出全新的構圖與姿態,當中包括獨特的單體式車頭面罩、如明亮眼睛般的數碼式車頭照明系統、寬闊而具動感的車頂與門拱,還有寬大的門檻隱藏了電池單元,以及尺碼達24寸的雙輻式輪圈,款式設計參考了90年代的Avus概念車,當中包含了輕量化及穩定性的設計,讓人聯想到賽車運動及包豪斯風格的品牌設計。

闊大而平坦的擋風玻璃突顯車身的楔形動態,車頭及車尾都用上了數碼照明系統,除了營造出獨特的設計元素外,更可作為訊息交流之用。

無視傳統汽車的分類,Audi urbansphere卻又帶有濃厚的Audi汽車個性,其中與同系Audi grandsphere相似之處,又特別耀眼。車身的整體設計上,可看到不少相同的特徵,如輪拱造形,那種柔韌有力的線條,就是最好的見證。逾3米長的軸距,配上特短的前後懸造型,表明這是電動車。還有充滿優雅活力及有機的設計語言,無阻它的莊嚴大氣,令Audi urbansphere與明顯較為扁平的grandsphere,又有著很多相似的元素。

光就是可以看得見的應用技術
在車頭的造型上,單體面罩已經定義了Audi汽車的神韻,那個像八角形的設計,依然保留了不再用來散熱的條狀格柵,但這些元素都不可缺少,讓人一看就能認出Audi品牌的面譜。車頭的數碼照明系統,佔去了車頭的大部分面積,其中用上部分深色的遮光設計,令造型更為突出。三維式的燈光以動態密集像素編排而成,覆蓋前方大部分面積。而單體面罩的上下角邊均以鋁質製成,而垂直條則以LED連接營成光面。
在設計上這個單體面罩就成為了舞台或畫布一樣,大可稱之為「Audi光之畫布」,透過動態照明效果可用於與其他道路使用者溝通之用,提升道路安全。低光燈與高光燈的照明能配合單體面罩的光來使用,產生類似matrix LED的照明效果。

雖然單體面罩兩旁的照明單元看起來很窄,就像眼睛聚焦一樣,這些數碼照明單元都被稱為Audi之眼,剛好與四環廠徽相互呼應,他們放大並分隔了交疊的兩環,形成了一個瞳孔似的,得出一種新的數碼燈光特徵。在燈罩表面看到的圖像就似是眼睛的表情,可應對交通狀況、環境,甚至乘客的情緒。而作為日間行車燈時,視線可聚可散,就像是瞳孔收窄與擴闊一樣。有需要時,數碼燈光形成的眼眉亦可作為動態指揮燈之用,多得它的亮眼造型,確為提升安全帶來幫助。

一項特別要向中國致敬的設計,就是在乘客離開Audi urbansphere車廂時,可帶上一件發光的配件,它稱之為Audi光傘,就是一件會發光的雨遮一樣。這設計來自中國傳統雨傘所啟發,利用傘可作為保護同行的功能,以多功能光源照在傘內的反光物料上,形成一個無眩光的照明單元。Audi光傘不單可照明路徑視野,它同時又是一個引人注目的器具,特別是在下雨的晚上,能讓行人在雨中更加明顯,而且它內在的人工智能傳感技術,更可在使用者過馬路時,產生有節奏的閃光,提醒來往車輛的駕駛者。

在Audi urbansphere所應用的技術平台上,是Audi專為電力驅動系統汽車而設計的平台,稱為PPE的Premium Platform Electric,因此更能充份利用這項技術的優勢。PPE的關鍵元件就是設於車軸之間的電池模組,這與Audi grandsphere一樣,電池模組最大可容納約120千瓦的電量。而Audi通過使用車軸之間的整個汽車底座,成功實現了扁平的電池佈局。當配上24寸的大輪圈後,輪圈與車體的比例更顯完美,而且也突顯出車廂內部較長的空間優勢,也能大大提升了兩排座椅之間的腿部空間。還有的是車上不設變速箱及傳動軸通道,增加了電動汽車的舒適車廂空間。

Audi urbansphere概念車可配用兩款電動機組,總輸出功率可達到295千瓦及扭力達690牛頓米。雖然這些亮麗的數值通常在繁忙的城市交通情況下難以利用,但配上Audi恆久式四輪驅動系統quattro,仍然是Audi品牌中高性能車型的重要特徵。在這概念車上的前後軸上,分別裝置有一個電動機,利用電子協調及恆久可靠的四輪驅動系統,可完美地平衡經濟與續航里程的要求。而系統中更有一項創新的功能,就是會在適當的時候停用前軸上的電動機,以減少滑行時的阻力,從而減少耗能。

由於這款概念車已採用了800伏充電技術,能確保電池可於短時間內利用快速充電站以高達270千瓦的功率來充電。因此其充電時間能接近內燃引擎汽車的入油時間,只需約十分鐘就能將電池充電至可行走超過300公里的水平。此外,當電池的電量超過120千瓦時,亦可在25分鐘內將電量從5%充電至80%,而根據WLTP標準,預計續航力可高達750公里。即使用於能源密集型的城市短途行駛,通常也能避免意料之外的停車充電情況。

在懸掛設計上,它用上專為電動車而設的前五連桿結構,而後輪則用上多連桿設計,而且全部都以輕量化鋁合金所製成。儘管它的車軸長達3.4米,配合可轉向後輪,仍可有出色的機動性能。Audi urbansphere概念車與其最近似的型號grandsphere一樣,都採用了Audi的氣壓式吸震系統,這種帶有半主動阻尼控制的單室空氣懸掛系統,不單能在城市高速公路上提供極出色的舒適表現,即使在城市中的中心不太平坦的街道上,亦能有很舒適的表現,而且行車動態穩定平和。

三菱 FUSO ROSA 小巴 – 香港首部全方位安全駕駛輔助系統


三菱 FUSO ROSA 已經強勢抵達香港。全新外觀設計配合全方位 安全駕駛輔助系統,不論外型及內涵都有劃時代革新。ROSA 將會是全港首部提供安全駕 駛系統的小巴,在提升乘客和駕駛者安全上擔當領航角色,減低交通意外的發生。

4 項獨有安全設備
智能緊急煞車系統 (Advanced Emergency Brake System / AEBS) 系統包含提示警告及自動制動功能,通過 3 個階段的警告及制動程度以避免與前方車輛發 生碰撞或減低碰撞時的損傷。

車道偏離警示系統 (Lane Departure Warning System / LDWS)
當車輛在沒有發出轉向信號的情況下偏離原本車道,系統會發出警告燈和警號提示糾正方
向,避免碰撞。 系統在車輛行駛超過每小時 60 公里時啟動

電子車身穩定系統 (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 / ESP )
透過ESP 收集行車所有數據從而減低車輛轉向不足(推頭)丶轉向過多(甩尾)及急彎 上翻側的風險。

斜路起步輔助系統 (MT – EZGO / DUONIC – Hill Start Assist System) 車輛負重在陡峭的鈄坡上起步時具有一定難度。斜路起步輔助系統幫助司機在斜坡上順利 起步而不必擔心引擎死火或車輛溜後。


ROSA 在外型上亦有革新,嶄新的頭幅設計更加符合空氣動力學,有助減低行車時的空氣 阻力,從而減低油耗。而全新設計的頭燈及霧燈則改用 LED 燈,比起傳統的燈膽在耐用 度、能見度和穿透度都大大提升,令駕駛者更易看清前方道路及交通情況。

ROSA 在內籠設計上亦有重大更新,流線型的多功能儀錶板配合人體工學設計的中控台波 棍及手制,可以為駕駛者提供更多的活動空間從而減少駕駛疲勞外,提供更多的行車資訊 包括安全系統的提示,令駕駛者和乘客都同樣安心。


全新三菱 FUSO ROSA 搭載歐盟六型 2.988 升柴油引擎,提供 175 匹馬力 / 3,500 轉及 43.8 公斤-米扭力。獨有 Duonic 自動化機械式 (+/-) 波箱,令轉波速度更快同時減少換檔 時候損耗,操控更輕鬆自如。ROSA 採用德國 BlueTec 後排放處理技術,透過 DPF 柴油 微粒過濾器及 SCR 尿素系統,有效減少廢氣排放及改善空氣質素。

車內空間配置提供由 8 至 29 座位選擇,適合各類型業務所需,另設雙尾門復康用途小巴,符合各院舍及老人院的運作需要。

在穩定性和安全性上,司機位安全氣袋配合前面提到的主動安全駕駛輔助系統,可以減少道路上意外發生。而新添加的頭擔防滾槓在顛簸不平的道路上可增加行車穩定性,大大增強乘客的舒適感。

林寶堅尼榮獲「2022綠色之星」獎項


林寶堅尼汽車公司獲得「2022綠色之星」獎項,至此已連續兩年獲此殊榮。全因公司自2009年起在環境可持續發展方面採取的多項舉措和不斷投入,林寶堅尼已成為意大利最具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公司之一。

該獎項是由德國ITQF品質與金融協會和漢堡IMWF管理與經濟研究所聯合頒發的年度獎項,其通過詳盡的線上研討調查對在綠色經濟戰略方面表現最為卓越的企業予以肯定,這些企業在充分考慮環境和社會情況的前提下,盡可能地降低工業影響。 研究所收集了超過100萬份參考資料,對2,000間企業進行了分析,並對包括生態、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創新和技術等30個範疇進行評估。 調查結果深入詳盡地展示了公司在意大利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線上聲譽。

林寶堅尼汽車公司主席兼首席執行官Stephan Winkelmann表示:「2022年,我們很榮幸再次榮獲「綠色之星」獎項。 我們的承諾已實行多年:早在2009年,林寶堅尼就啟動了可持續發展計劃,總部工廠也於2015年獲得了碳中和認證。 如今,我們繼續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堅定不移,向前推進。 根據林寶堅尼在2021年宣佈的面邁向2030年的『向金牛座之心前進(Direzione Cor Tauri)』發展規劃 :在短短幾年內,品牌將實現所有產品線轉為混合動能化,並將推出首款純電動車型,此為第四條產品線。」

自2009年以來,林寶堅尼開展的可持續發展項目主要包括打造林寶堅尼生態園並種植10,000棵橡樹、通過蜜蜂開展生態環境監測項目、建造艾米利 亞-羅馬涅大區最大的光伏系統之一、打造分區供熱系統和三聯供工廠。 此外,林寶堅尼總部工廠於2015年獲得了碳中和認證,並在近年生產基地擴大了一倍、至16萬平方米後仍保持著這佳績。 公司的最新舉措包括推出皮革和碳纖維廢料回收的迴圈經濟項目,以及啟動可持續物流項目——通過鐵路運輸的方式運送Urus車身外殼,從而將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85%。 如今,林寶堅尼正在加快實行對於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承諾,其目標是通過涵蓋產品、工廠、物流和供應鏈的全面方案,實現由碳中和工廠邁向碳中和企業的升級轉型。

勞斯萊斯汽車創辦人 SIR HENRY ROYCE 紀念日朝聖之旅


勞斯萊斯汽車於Sir Henry Royce的紀念日緬懷創辦人的生活點滴。Sir Henry Royce (1863年3月27日至1933年4月22日) 去世前曾在英國埃爾姆斯特德生活了16年。埃爾姆斯特德位於英國西薩塞克斯郡的西威特林村莊,距離古德伍德的勞斯萊斯之家僅約12公里。勞斯萊斯車迷俱樂部 (Rolls-Royce Enthusiasts’ Club) 的成員們追隨Sir Henry Royce的步伐,發起朝聖之旅於西威特林紀念館到埃爾姆斯特德沿途舉行紀念儀式。
從Sir Henry Royce在埃爾姆斯特德的生活逸事,可窺探這位天才創辦人的思想和風格。

日產新 Qashqai 玩上微混能


日產推出第三代全新Qashqai高身房車,車子賣點有微混能引擎、醒目LED燈組、高清顯示儀錶、輕量化高剛性車架,以及多項主動安全系統。車系有Qashqai Turbo Mild Hybrid基本型號和Premier豪華版,售價$298,800起。


今代在英國Nissan’s European Design Studio 設計的Qashqai,LED 頭燈呈回力鏢型,尾燈藏有「雨點型」圖案細節,「V-motion」鬼面罩新增主動進氣格柵減低風阻。16種車身顏色中,首次於5款採用黑或灰色車頂的2-Tone雙色調。新車體積比舊款長31mm、闊29mm,軸距亦增多了19mm。


CMF-C 車架採用更多高強度輕量化鋼材,剛性增加 40%之餘,重量比前減輕60kg。稍比舊款闊落的車廂,有奶白色氣氛燈、包上皮革的儀表版、中控台、門邊飾板,12.3 吋TFT高清數碼儀表板可從軚盤按鈕轉換顯示,中控台8吋觸控式屏幕系統內置Apple CarPlay。後排獨有立冷氣出風口、2 組USB-A 和USB-C插頭。行李廂層板可棟起來分開間格。Premier豪華版特有10喇叭Bose音響、有按摩功和發熱功能的Zero Gravity Seats「零重力舒壓」Nappa 皮革前座、19吋輪圈、多連杆後懸掛(基本型號用18吋輪圈、扭力杆後懸掛)。


引擎有微混能技術的新Qashqai,1.3升直4渦輪增壓引擎有158 匹/27.5kgm 輸出,撻火器/發電機在減速時能為12V 的輕量鋰電池充電,從而在引擎熄火時給車上的電器裝置供電,另加速時「扭少少」的提供6Nm扭力,耗油量降低10%。行車反應模式有Standard、Sport和Eco。「Nissan Intelligent Mobility」安全系統,有前方碰撞輔助制動系統 (IEB)、盲點有車警示系統 (BSW) 、後方車側有車警示系統 (RCTA)。

文、攝:James Chan

Tesla 自動駕駛的士 2024 年面世


Tesla 老闆 Elon Musk 在 2019 年說 2020 年將會推出自動駕駛的士車隊「Robotaxi」,但之後就有任何新消息了,原因是自動駕駛的士計劃受到監管部門的阻攔。經過 2 年時間,早前 Elon Musk 表示 Robotaxi 目前這套軟體在測試當中,預計 2024 年就能正式量產, Robotaxi 的目標是提供最低交通費用的交通工具,乘搭費用比公共巴士或地鐵更便宜。

文:Issac.C

Lexus 預告圖暗示 F 性能車回歸


Lexus 釋出了一張新車預告圖,圖中最明顯的是背部的「F」標誌,暗示 F 性能車歸來,從車款的輪廓看來很有可能是傳聞已久的雙門設定 Lexus LC F。估計 LC F 將會採用 4.0 公升 V8 渦輪引擎,具備 660 匹馬力及 650 牛頓米扭力。新車傳聞最快將會在今年第四季現身。

文:Issac.C

山下智久為 BVLGARI 男士皮具系列拍攝平面廣告


作為致力於塑造更可持續發展的奢侈品未來的一部分, BVLGARI 推出全新男士皮具系列以實現此承諾。 BVLGARI 宣布委任其品牌大使、著名日本藝人山下智久拍攝最新男士皮具系列的平面宣傳廣告。

山下智久對這次的拍攝作出以下評論:「這次拍攝的概念是 『山下智久日常生活的延伸』,所以我覺得拍起來很輕鬆。甚至還有一個和我經常使用很相似的背包,感覺很熟悉,我還沒拍完就已經越來越喜歡它了(笑)。我在日常服裝中通常比較喜歡簡單的單色,我認為極富意大利感覺的鮮豔新色彩很適合我的單色風格,並且跟任何東西都很相配。我也很認同產品開發的可持續性概念。我聽說過 『好鞋會帶您去好地方』的說法,但我認為好的手袋也可以這樣說。有時我會想像哪個城市我可以什麼都不帶就只帶著一個手袋就上路的。在您的人生旅途中,希望 BVLGARI 手袋能帶您去到夢想成真的地方。」


這個最新推出的 BVLGARI 男士皮具系列結合了標誌性風格和流行款式,採用新穎的色彩、新物料和更可持續的整體製作方式。本系列由來自皮革工作組織 (Leather Working Group) 認證的製革廠的小牛皮製成,這意味著其生產方式以與環境效益相關的因素為中心,例如能源和水的使用、廢物處理和回收以及限制物質的管理。此外,內層襯裡採用 ECONYL® 再生尼龍,所有縫紉線採用 100% 再生聚酯,突破了界限,證明將環境影響降至最低與卓越品質和經典設計可以並駕齊驅,此生態意識系列備有 13 個款式,設計充滿現代感和活力。

Ferrari 一架車賺 10.6 萬美元!


市場調查機構《JATO Dynamics》對 19 間車廠進行調查,包括Aston Martin, BMW Group, Daimler, Ferrari, Ford, Geely Group, General Motors, Honda, Hyundai Motor Group, Isuzu, Mazda, Renault-Nissan, Stellantis, Subaru, Suzuki, Tata Group, Tesla, Toyota 與 Volkswagen Group 等。

發現這些車廠的總收入為1.89兆美元,較2020年上升13%。2021 年總共售出 6,954 萬輛車,比 2020 年多出 2%,比 2019 年少 14%。2021 年每輛車平均收入為 27,270 美金,比 2020 年高出 11%,比 2019 年多 10%。報告指原因是疫情讓車輛生產數減少,但也因疫情令私家車需求增加,因此造成汽車價格上升。

《JATO Dynamics》指 2021 年每輛車平均利潤達 2,069 美元,而 2020 年每輛車平均利潤只有 892 美元,2019 年為1,270 美元。2021 年獲利最高的是 Ferrari,每賣一輛車可獲 10.6 萬美元利潤;排第二是 Tesla 每輛車可獲 6,693 美元利潤。

文:Issac.C

BMW 全新 7 系及 i7 登場


BMW 發表新一代 7 系及全新電動車 i7,但就只保留長陣版,車身尺碼為 5,391×1,950×1,544mm、軸距 3,215mm。外觀換上分離式頭燈組及超大腎型鬼面罩,形成眼瞇瞇大鼻的造型。

車廂佈局是重點,大量採用碳纖維材質及可變色飾板提升質感,使用最新世代的 iDrive 8.0 使用者介面,並搭配 12.3 吋 儀錶板及 14.9 吋觸控螢幕形成的大型曲面螢幕,而且更首度加入 YouTube 觀看功能以及 AR 擴增實境導航。後座更吸引,配備 31 吋的 BMW Theater Screen 劇院寬螢幕,擁有 8K 高畫質及5G 連線,車門更有 5.5 吋控制螢幕能控制冷氣和娛樂系統。

動力系統方面,3.0 公升直 6 渦輪引擎可輸出 286 匹馬力及 43.4kgm 扭力,頂級版為 4.4 公升 V8 雙渦輪引擎可輸出 544 匹馬力及 76.5kgm 扭力。

還有 PHEV 版,使用 3.0 公升直 6 渦輪引擎配電動馬達與 18.7kWh 的鋰電池組,擁有 80 公里純電續航,性能有兩種版本分別為 490 匹馬和 71.4kgm 扭力,以及 571 匹馬力和 81.6kgm。

純電 i7 xDrive60 車型,採用 101.7kWh 鋰電池組與前後雙馬達,能輸出 544 匹與 75.9kgn 扭力,續航距離為 590-625 公里。性能 i7 M60 車型明年才會登場,暫時沒有詳細數據資料,但估計為雙馬達四驅設定能提升 660 匹馬力以上。


文:Issac.C

BMW X3 xDrive30iA M Sport Edition 改得醒目和高效能


由 BMW 3 系加高而來的「SAV(Sport Activity Vehicle)」寶馬 X3,最新車款是第三代在 2017 年推出,看似轉變得頗大的這部,其實只是「LCI(Life Cycle Impulse)」小款式,的確令人有點驚喜和期待。

在其生命週期(Life Cycle)中得到刺激(Impulse)的這部 X3,最先在 2021 年中國成都車展登場,廠指小改款目的是要令車系變得跑格、入時和數碼化,車子除了例行有新的頭尾燈組和泵把設計外,就連整台錶板也改用現款 3、4 系的設計,電油引擎更加入 48V 微混能系統,轉變幅度其實頗大。 


外形上,X3 全新的車頭設計有改得更闊的鬼面罩,面罩有電鍍外框、啞銀色內柱,層次感豐富;「人中」地方因加設有安全系統的「睇路」鏡頭,所以令兩幅面罩合為一塊。比之前扁身 10mm 的新頭燈,由「四環」改成「四 L」形;一向放在泵把內的霧燈,現綜合在全 LED 的頭燈內。新頭泵把有「X」形翼片、三角形 Air curtain 左右入風口、新設計下巴護片。新的尾燈像眼線般加有黑色外框,改幼的燈條,紅和黃燈是微微凸出的,勁有立體感。尾泵把有「一舊舊」的下部裝飾和 Diffuser,排氣喉嘴由圓形改為六角形。測試的這部 xDrive 30i 乃 M Sport Edition 版本,售價 $659,000,有與 X3 M40i 一樣即更尖銳和立體的頭泵把,側裙腳與車身同色,尾泵把用黑色 Diffuser 和有左右垂直假風口,窗框和車頂行李架黑色,M Sport Brake 有藍或紅色制動卡鉗;車子標準用 19 吋輪圈,所見的 20 吋款是加購項目。


經大改的車廂,有與 3 和 4 系相似的錶板和波棍台設計,即六角形冷氣控制板、銀色框冷氣風口和冷氣小顯示屏、「括弧」形儀錶。懸浮式的中央屏幕,採用寶馬自 2018 年推出的 Operating System 7 系統,「Intelligent Personal Assistant」可憑「Hey BMW」來「語音」聲控例如調校冷氣、開關車窗、改變行車反應模式等等,衛星導航系統懂得雲端自動更新,用家可設定抵達停車場車前自動開窗之類。安全和輔助系統有懂睇車、睇人、睇單車的前方撞車警示和自動煞車、Lane Departure Warning離線警示、盲點有車警示、懂自動煞車的定速巡航。原廠屬額外配置、香港當標準配置的 Ambient Light 氣氛燈光,從錶板和門壁罅隙也裝有光條發光。儀錶顯示同可跟隨 Sport、Comfort 和 Eco 反應模式而變出紅、白、藍色圖案。有較厚側墊的新 Sport Seats 前座是標準配備,採用稱為「Sensatac」的合成皮革物料。這部 M Sport Edition 有 M 款軚盤、波棍和腳踏、碳灰色天花。車子 SUV 化的地方與之前一樣,有 40:20:40 後排椅背,中橋有冷氣風口和控制板和兩個 USB 插頭,中控台盒蓋和後側門有「X」標誌、屏幕特有「xView」越野羅盤顯示。  


X3 的全線電油引擎在是次小改款中加入 3 和 4 系「30i」以下也還未有的微混能系統,其撻火器/發電機在收油和踩煞車時會為另一個 48V 電池充電,以供 Start/Stop 系統重撻、為原有的 12V 電力系統供電、25-160km/h 之間容許關掉引擎滑翔之用,以及在起步和大油加時提供 11 匹摩打輔助。屬「30i」的這部有 252 匹 / 350 牛頓米輸出,平衡耗油量 7.6-8.5km/100L,引擎同有 Twin-scroll 式進汽歧管渦輪增壓器、VALVETRONIC 進氣活瓣升程控制,和 Double-VANOS 進和排氣活瓣正時控制。車子 0-100km/h 加速需頗好去的 6.6 秒,「炸炸…」聲爽爽快快,同個 8 速 Steptronic 自動波箱轉波反應細密。微混能系統的運作與平治、Audi、Volvo 等的一樣,除了眼角見到指針隨踩油和踩煞車而撥高撥低表示充電和出力外,其實沒有甚麼可以感受得到,盡油時那額外 11 匹摩打輔助也是「不講不覺」,雖然寶馬沒有說過其撻火器/發電機有否在轉波之間「扭少少」來減 Turbo lag,但我們在測試中收油再踩油的情況下感到 Turbo lag 有比之前少,所以我們相信是有這功能的。


車子其他供玩樂的地方與前一樣,Driving Experience Control 反應系統有所說的 Sport、Comfort 和 Eco 反應模式,Sport 和 Eco 除廠的預設設定外,駕駛者可在 Sport Individual 自選波箱快慢、引擎快慢、軚盤重量,而微混能系統在 Sport 時會有較強的收油拖慢反應,Eco Pro Individual 可自定 Coasting 滑翔、節能冷氣、軚盤重量;要加錢購入電子控制吸震器才有懸掛軟硬改變。xDrive 四驅系統閒時多以後輪驅動來保持寶馬的後驅感覺。同個 HDC(Hill Descent Control)落山控制,以 ABS 夾 Brake 和 Cruise Control 自動控速擒落山坡。500mm 的澗水深度一樣。配 M Sport Package 的跟車有速度感應快慢軚和 M Sport Suspension 跑化懸掛 ,軚感略嫌輕巧和虛假,跑化懸掛比標準的稍為扎實,操控與懸掛反應跟向來 3 系的一樣,就是舒適和跑格間有很好的平衡,駛在最差的爛路也動搖不了高度幼滑和隔震的行車質感。

小改……不!是經「激活」後的 X3,全車確實比前醒目、時尚,引擎效能更高,完全看不出基本設計已有 5 年歷史之久。


尾泵把有「一舊舊」的下部裝飾和 Diffuser,排氣喉嘴由圓形改為六角形。


與 3 和 4 系相似的錶板和波棍台設計,即六角形冷氣控制板、銀色框冷氣風口和冷氣小顯示屏、「括弧」形儀錶。


扁身 10mm的新頭燈改成「四 L」形,更闊的鬼面罩改為一塊過,M Sport Edition 有更尖銳和立體的頭泵把。


車子 0-100km/h 加速需頗好去的 6.6 秒,「炸炸…」聲爽爽快快,6,500 轉紅線一樣。


微混能系統的運作除了眼角見到指針隨踩油和踩煞車而撥高撥低表示充電和出力外,其實沒有甚麼可以感受得到。


X3 全線電油引擎在是次小改中加入綜合撻火器/發電機的微混能系統,在起步和大油加時提供 11 匹摩打輔助。


新尾燈像眼線般加有黑色外框,改幼的燈條,紅和黃燈是微微凸出的,勁有立體感。


後排在中橋有冷氣風口和控制板和兩個 USB 插頭,其實與 3、4 系一樣。


Sport 和 Eco 模式除廠的預設設定外,駕駛者可在 Sport 和 Eco Pro 的 Individual 內自選設定。


安全系統有懂睇車、睇人、睇單車的前方撞車警示和自動煞車、Lane Departure Warning 離線警示、盲點有車警示。


Ambient Light 氣氛燈光從錶板和門壁罅隙也裝有光條發光。


HDC 落山控制,以 ABS 夾 Brake 和 Cruise Control 自動控速擒落山坡;500mm 的澗水深度一樣。

基本規格
引擎設計:直四汽缸渦輪增壓引擎配微混能
排氣量:1,998cc
最大馬力:252 匹 / 5,200-6,500 轉時(微混能:11 匹)
最大扭力:350 牛頓米 / 1,450-4,800 轉時
波箱設計:8 前速自動波箱
體積:4,708 X 1,891 X 1,676mm
重量:1,885kg

詳盡規格表

售價:HK$659,000 起
網址:http://www.bmwhk.com/
查詢:3129 9000(BMW Concessionaires (HK) Ltd.)

文、攝:James Chan
編:Teddy Leung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Mercedes-Benz 2024 年全新 MMA 底盤針對電動車而來

Christoph Starzynski, als Vice-President Electric Vehicle Architecture bei Mercedes-Benz verantwortlich für die EQ Fahrzeuge Christoph Starzynski, Vice-President Electric Vehicle Architecture at Mercedes-Benz and responsible for the EQ vehicles


電動車是可見將來的大勢動力單元,Mercedes-Benz 的 EQ 愈來愈好賣,車廠已經不能忽視電動車市場,說明未來電動車為先之外,2024 年還有 MMA 新底盤針對 A-Class、B-Class、GLA、GLB、CLA 等車款。入門車向來是各個車廠看重的市場,不過入門電動車選擇仍然很小,今次新底盤出現,預視到大家很快就有更多入門電動車可供選擇。另外,電動車很多人都著眼續航力,EQXX 概念車公布之後,平治表示新車可達到 1,149 公里續航力,對於生活於大型國家的車主來說,遠行也不用太擔心距離問題。究竟電動化動的平治入門車是怎麼樣?最快也要到 2024 年。


EQXX 續航力達到 1,149 公里,都令大家期待。


Benz 在 Electric Software Hub 開發自家汽車系統。

文:小肥

Honda 預告 2030 前推出接近 30 部電動車!兩部是高性能車


Toyota 發布未來會不斷推出電動車之後,Honda 也都有新消費,未來 10 年他們會投入 5 兆日圓(研發 3.5 兆、投資 1.5 兆),加速新車開發。Honda 利用了 430 億元來建設全固態電池生產線,以應該未來需要。在 2027 年時,Honda 會有 10 多款電動車在中國推出,北美就會跟 GM 合作推出兩部中大型電動車。

文:小肥

Nissan 新一代 Elgrand 2023 年登場


近日傳出消息指,Nissan 大改款 Elgrand 即將在今年第 3 季發佈最新資料,然後在 2023 年第 2 季推出市場。暫時所知,新一代 Elgrand 採用最新 Skyline 平台打造,擁有更佳操控性之餘,最重要是車廂空間再次優化提供更舒適乘坐享受。動力系統方面,傳聞指將會採用 e-POWER 電氣化系統,可輸出高達 200 匹馬力。

至於外觀造型,《Response.jp》就繪製了一幅外觀預想圖,採用 V-Motion 鬼面罩及分離式頭燈,算是不過不失,未算有太大驚喜。不知道各位又認為如何呢?

文:Issac.C
圖:Response.jp

比亞迪電動車 Atto 3 一換一 $238,000 起開賣


香港分別推出Atto 3尊貴型及旗艦型兩款型號,同樣擁有極高性能,標準版及頂級版的NEDC續航里程分別為約400公里及約480公里,而電池容量則為49.92 kWh及60.48 kWh,兩個版本的馬力、扭力俱達150KW / 310Nm,0至100km/h只需7.3秒,車廂尺碼為4,455mm(L) x 1,875mm(W) x 1,615mm(H)。由即日起至4月30日,官方指導價 (1換1計劃)分別只為港幣$238,000 (尊貴型)及 港幣$263,000 (旗艦型),5月1日後售價則為港幣$245,000(尊貴型)及港幣$273,000(旗艦型)。

比亞迪以充電電池業務起家,擁有多項獨特專利發明。Atto 3採用新一代專利刀片電池,較現時普遍採用的三元鋰電池具有更高穩定性,電池循環壽命超過4,500次,充電4,500次後衰減低於20%,是三元鋰電池的三倍以上。加上以刀片電池及e平台3.0技術,其高效八合一電動力總成,除了節省耗電外,亦讓電池容量53.22 kWh快充可於30分鐘內由30%充電至80%;而慢速充電尊貴型約需7.13小時充滿;旗艦型則需8.64小時。


另外,專利刀片電池於安全層面也全面提升,與普通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的針刺試驗記錄顯示,刀片電池針刺後,無明火、無煙,表面溫度僅為攝氏30至60度;普通磷酸鐵鋰電池針刺後,無明火,冒煙,表面溫度攝氏200至400度;三元鋰電池針刺後,劇烈燃燒,表面溫度超過攝氏500度,反映刀片電池在受到外力損壞比如針刺這樣的極端破壞後,觸發短路導致的發熱量很少,設計有利於散熱,更全面有效地保護車主及乘客之安全。

除了Atto 3外,JCM亦同步發售第二代全新e6,車尾箱容量達580升,同樣搭配刀片電池,電池容量為71.7 kWh,NEDC續航里程為520公里,快充可於1.5小時完成滿電,馬力、扭力達70KW / 180Nm,為一眾電動車迷提供更多選擇。

Mercedes-Benz EQE 350+ 正式香港推出


相對於頂級豪華的 EQS,EQE 採用了軸距較短、前懸較短和車側線條較緊湊的設計,輪廓更為流線,為行政房車的造型趨向未來。Sensual Purity 的設計理念,透過精緻圓潤的表面、減少的駁口,以及滑溜的車身(流暢無縫的設計)呈現出來。配合短前懸和短車頭,車尾的銳 利定風翼帶來動感。與車身闊度一致的 19 至 21 吋輪圈,連同充滿動感的線條,令 EQE 外形更具跑格。


EQE 的車身尺寸(長/闊/高:4,946/1,961/1,512 毫米)跟 CLS 相約。而車尾亦與 CLS 一樣,尾窗和車尾蓋並非一體化。至於車廂尺寸,EQE 更遠優於今代 E-Class (213 系列),例如前座肩 部空間(多 27 毫米)和車廂總長度(多 80 毫米)。

EQE 同樣採用最新版本 MBUX 系統。透過具有適應功能的軟件,MBUX 能夠完全適應用戶的使用習慣,以及為多種資訊娛樂、舒適乘坐和汽車功能提供適合個人需要的建議。為減少駕駛者搜尋副目錄或發出語音指令,零層功能(Zero Layer)可根據情況和環境,以最優先的方 式將最重要的應用程式放置在視線範圍之內。


平治將在香港市場首先推出最大馬力 292 匹的 EQE 350+。EQE 均在後軸配備電力傳動系統 (eATS)。永磁同步摩打(PSM)的轉子使用永久磁鐵,不需動力驅動。這設計可提升電壓、效能 和輸出穩定性。位於後軸的摩打採用了六相設計(包括兩個線圈,每個線圈有三相),輸出份外 強勁。

EQE 的鋰離子電池內有十個模組,可用容量共 90.56kWh,續航力高達 654 公里(WLTP)。透過 電池單元化學技術,電池在可持續性方面得到顯著提升:鎳、鈷和錳的活性材料比例改良至 8:1:1,代表鈷含量降低至百分之十。不斷提昇可回收性是平治電池發展整體策略的一部份。


能在重複加速時保持超卓性能,是 EQE 的行車理念。這包括精密的熱能概念,和多個動力回收幅度。當摩打有剩餘轉動力或制動時,會將動能轉化為電能,為高壓電池充電。駕駛者可從三個選項(D+, D, D-)中,改變能量回收的幅度。

ECO Assist 可按駕駛情況提供最理想的回收幅度 – 減速力強弱可協助駕駛者取得最佳節能效果。當偵測到前車時,動力回收系統已可為車輛減速,遇上紅燈時這減速力甚至可剎停車輛。在正常情況下,駕駛者基本可單踏板操控,不必踏下制動踏板。

作為三廂式房車,EQE 在控制 NVH 方面(噪音、震動、粗糙度)能達至更理想水平。在電力傳動系統內,永久磁鐵藏在轉子的內側,並以特製泡沫墊覆蓋。變頻器面板為夾心式構造,電力傳動系統並以彈性軸承與車身分隔:高效組件由擋風玻璃下方至行李箱底部連貫地提供優良隔音,泡沫塗層亦大量填在車內結構當中。


EQE 亦可提供聽覺上的激情或享受。在具備 Burmester 環迴音響系統下,EQS 具有分別稱為 Silver Waves 和 Vivid Flux 兩種聲效體驗:Silver Wave 是一種柔和、簡潔的聲音,而 Vivid Flux 則是針對電動車迷的清脆但溫暖的合成聲音。用戶可利用中央顯示屏來選擇或關閉。

EQE 的懸掛系統採用前四連桿,後多連桿設計,與全新 S-Class 相近。客戶可選配包含 ADS + 主動吸震系統的 AIRMATIC 氣壓懸掛。如選配後軸轉向系統,EQE 更能像小房車般靈活。轉 向角高達 10°的後軸轉向,令迴旋直徑由 12.5 米降至 10.7 米。

整體安全(Integral Safety)原則(尤其是事故安全)適用於任何底盤。就如其他平治汽車一樣,EQE 亦具有堅固的車廂、特別的變形區域,以及先進的 PRE – SAFE 保護系統。

EQE 的電動車結構,亦在安全方面開拓了全新設計的可能性。換句話說,電池可以選擇安裝在一個適合的位置中,例如車身底部的防撞區域。同時車上沒有大型的曲軸箱,模擬正面碰撞的習性可更理想。除了標準的碰撞測試外,汽車在不同額外負載情況的表現亦通過驗證,並且在車輛安全技術中心(TFS)接受了大規模的組件測試。

BMW X7 小改款歐美同步發布


BMW 頂級 SAV X7 終於又到小改款的時候,新車車頭燈很搶眼,又細又長是 LED 日行燈,下方分離式燈組是 Adaptive LED 頭燈。下方泵把線條很硬朗,標誌設計的大鼻孔依然存在。新車標準有 Design Pure Excellence 包圍套裝外,還有 M Sport Package。車廂駕駛席前方是一個 12.3 吋數碼錶板、中控台是 14.9 吋觸控屏幕,使用最新 iDrive 8 系統。

小改款 X7 不管是汽油、柴油都有 48V Mild Hybrid 微混能系統,可以額外提供 12 匹馬力和 20.3 公斤米扭力。xDrive 40i 使用 B58 直六 3.0 公升引擎,最大馬力 380 匹和 53 公斤米扭力。M60i xDrive 使用 N63 直六 4.4 公升引擎,最大馬力 530 匹和 76.4 公斤米扭力,0-100km/h 加速只需 4.7 秒。

今次同場加映了 Alpina XB7 終極版本,它基建於 M60i xDrive,馬力提升至 630 匹和 81.6 公斤米扭力,0-100km/h 只需 4 秒完成。暫定今年第三季美、歐同步推出。Alpina XB7 暫定 2023 年才推出。

文:小肥

Toyota Noah 方方面面有進步


鐵盒形的多人 MPV 都以車廂廣闊、有門、有枱、有櫈、有窗簾等友善、方便和靈活設備來吸引用家,30 餘萬元價位的市場中,日產Serena、本田 Stepwgn 和豐田Noah這「三大」,任何一部都能給你一行多人開心上路的乘駕體驗,就像恆基、新地或太古樓般,隨便找一間「上車」也能給你安居樂業。


新出市面的這部豐田 Noah,是自車系從 2001 年推出後的第四代全新款式,廠方指其設計旨在提供一個更舒適、更友善、更安心的乘坐環境。車系與之前一樣,有 7 座和 8 座位版本,前者亦即這次測試的一部稱為「Luxury」豪華版,售價 $349,944,後者稱為「Advantage」優越版,賣 $334,878;它的對手 Stepwgn 賣 L 型號的 31 萬至 Spada 35 萬元,較貴的 Serena,唯一有售的 e-Power 要 38 萬元。


有新底盤、新引擎的新 Noah,車身體積和重量與舊款相差無幾,方形鐵盒的外形上,現有改得較扁的LED頭燈和大鋼閘模樣的鬼面罩,頗有霸氣的;車尾處,尾燈由垂直改為彎形;另外7座款特有日本原裝擾流套裝。所改用的豐田 TNGA(Toyota New Global Architecture)GA-C 輕量化底盤,是 MPV 車系的專屬設計,剛性更強、重心較低、隔音更佳,改得更直的 C 柱給車廂帶來比舊款闊多 75mm 的左至右空間。


相比採用可 60:40 分離的中排長櫈的 8 座款,7 座的這部有兩張中排獨立 Captain seats,每張有超長的前後趟動幅度,椅子設有左右手枕,中間可翻出小桌子,翻下時可騰出中央走廊行至車尾。少不了的一雙電趟、電索側門,可從前排的天花按鈕遙控開關,低離地登車點,方便上落,門內設有手拉窗簾,B 柱內側的扶手,上截闊、下截窄,方便成人扶上,小童扶下。容易進出而且空間不錯的後排,可獨立調節椅背角度,設有的一鍵收納功能,一按椅底的按鍵,椅背隨即摺下,並整將翻到牆邊,然後 click 一 click 便可扣實,很易用的。後排有獨立冷氣控制和天花出風口。設有層板的尾箱,提供 104 升載物空間。稱為 Free-stop rear hatch door 的手動尾門,可隨意定點張開在任何角度,方便窄位打開。改幼的 A 柱加上左右三角窗,帶來「窗台」般的駕駛視野。以啞銀和亮黑飾件裝飾的黑膠錶板,在左右邊設有膠兜載物,中台可拉出小抽屜和杯架。中台 10 吋觸控顯示屏幕有 Apple CarPlay 玩。


機械上,車子採用全新的 2.0 公升四汽缸「M20A-FKS」VVT-i 引擎,輸出由舊款 2.0 公升「3ZR-FAE」的 152 匹 / 193 牛頓米提升至 170 匹 / 202 牛頓米,14.6 km/L 的平均油耗量 比上一代慳油 10-15%。「Direct Shift 」CVT 無段變速波箱有 10 速「Shiftmatic 」手動 +/- 功能。車子加速力度 OK,多人車也不需要怎樣。現可手動 +/- 的無段變速波箱,我個人覺得特別適合鎖住波段落斜拖波用,平路行 D 波任由轉數隨油門角度升升降降來達到最佳的燃油效益好了。與前一樣的前支柱、後扭杆式懸掛,懸掛幾何經「優化」,行車感覺有高身 MPV 式的車體拋浮和基本舒適。廠指新車給人「更安心」的地方,明顯是指大大升級的安全和輔助系統,屬標準配備的第三代 TOYOTA SAFETY SENSE 3.0(TSS),包括有懂睇人/睇車的前撞預警和自動煞車 Pre-Collision System、自動跟速/跟距的智能巡航定速系統 Dynamic Radar Cruise Control、線道偏離「嘟嘟」警示 Lane Departure Alert、自動扭軚的 Lane Tracing Assist 線道追蹤輔助系統、高燈自動切換 Automatic High-Beam,以及泊車前後有障礙物「嘟嘟」警示,和防止「踩錯油門當是 brake」的自動 Cut 油 Parking Support Brake。試車途中這部 Noah 因應車前和左右情況而「嘟嘟」作響和扭軚糾正,確實在一舒適和友善的環境下感到多一層的保障。


一雙電趟、電索側門,可從前排的天花按鈕遙控開關,低離地登車點,方便上落,門內設有手拉窗簾。


改幼的 A 柱加上左右三角窗,帶來「窗台」般的駕駛視野。


中排獨立座椅有超長的前後趟動幅度,設有左右手枕,中間可翻出小桌子,翻下時可騰出中央走廊行至車尾。


無段變速波箱有 10 速手動 +/- 功能,特別適合落斜拖波用。


全新的「M20A-FKS」引擎,輸出由舊款「3ZR-FAE」的 152 匹 / 193 牛頓米提升至 170 匹 / 202 牛頓米。


方形鐵盒的外形上,現有改得較扁的 LED 頭燈和大鋼閘模樣的鬼面罩,頗有霸氣的。


安全系統有自動煞車 PCS、離線警示 LDA、自動扭軚的 Lane Tracing Assist 線道追蹤輔助系、防止「踩錯油門當是 Brake」的PKSB。


平均油耗量 14.6km/L,比上一代慳油 10 – 15%。


後排設有的一鍵收納功能,一按椅底的按鍵,椅背隨即摺下,並整將翻到牆邊,然後 click 一 click 便可扣實。


容易進出而且空間不錯的後排,可獨立調節椅背角度。

基本規格
引擎設計:直四汽缸引擎
排氣量:1,987cc
最大馬力:170 匹 / 6,600 轉時
最大扭力:202 牛頓米 / 4,900 轉時
波箱設計:無段變速波箱
體積:4,695 X 1,730 X 1,845mm
重量:1,620-1,640kg

詳盡規格表

售價:$349,944 起
網址: http://www.crown-motors.com/
查詢:2884 7999(皇冠汽車)

文、攝:James Chan
編:Teddy Leung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