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8 C
Hong Kong
Tuesday, September 16, 2025
主頁 博客 頁面 187

Ford 推出乙醇新車 Focus E85


雖然全球趨勢以電動車為主,但BMW仍然未放棄燃油引擎,宣佈會開發新一代六缸及 V8 引擎更節能的燃油引擎。

而Ford 同樣地就繼續為燃油繼續努力,將 1.0 升渦輪引擎進行升級,採用更環保的 E85 乙醇燃油由從玉米及甘蔗等農作物提煉而成,比傳統燃料的汽油成分更少,相對產生二氧化碳更少,而且輸出功率更強。

但缺點是開發成本增加,所以 Ford Focus E85 採用 1.0 EcoBoost Hybrid 渦輪 E85 乙醇燃料引擎,最大馬力可輸出 125 匹,暫時只會在今年 4 月先於瑞典推出測試市場反應。

文:Issac.C

Lamborghini 小改款 Urus 曝光


Lamborghini 在 2017 年推出至今已經售出了 16,000 輛,成為品牌最受歡迎的作品。如今,Urus 到了小改款的時候,日前進行測試時被拍到無偽裝的測試車照片。從圖看來,鬼面罩和頭燈組略為不同,車尾的泵把則重新設計,外觀變動不算大。

小改款的重點落在動力系統,除了 4.0 公升 V8 雙渦輪引擎之外,還會新增 plug-in hybrid 系統,據說馬力高達 808 匹,比現行 641 匹強上不少。

小改款將改名為 Urus Evo ,預計在第四季就會現身,但混能系統車款就要等到 2023 年才會推出。

文:Issac.C
圖:Carscoops

Honda Odyssey 後續車年底現身!?


Honda 日版 Odyssey 在上年 12 月停產後,只剩下美版及中國廣汽本田生產的 Odyssey。估計 Honda 停產 Odyssey 後,未來將會計劃推出一款全新豪華 MPV 新車吸引高階車主,日本傳媒《Bestcarweb》就爆料指,Honda 目前正在開發定位比 Odyssey 更大的 MPV 新車,有三排座設定及使用 2.0 公升 e:HEV 混能系統,並繪制了一張預想圖,推測最快在今年低就會發表概念車。

文:Issac.C
圖:Bestcarweb

Volvo 支援 Google Assistant 設備集成


Volvo 宣佈加強與 Google 合作,旗下車輛將支援 Google Assistant 設備集成,成為第一間與 Google 系統無縫連接的車廠。Volvo 車輛將與 Google 帳戶連結,可以透過各種 Android 應用程序來控制車輛功能。同時,以後能夠播放 YouTube 影片,當然安全至上的 Volvo 只容許車輛完全停止時才可播放影片。未來,還有各種導航系統、充電及停車 app 等開放下載。

文:Issac.C

Mercedes-AMG GLA 35 跑格上身


平治四汽缸引擎中的初級 AMG 35,是引擎有洋人技師簽名牌的「45」以下的入門選擇,今次測試的這部 AMG 35 版本 GLA 休旅車車型,機械規格、輸出數字、升級地方和控制等等玩意與我們試過的 CLA 35 4MATIC 基本上一樣,而它索價 $709,238 起,為大家添加多一個富有跑感又夠實用性的選擇。


今代平治 A-Class 的 SUV 版本,有方形車尾的 GLB 和 Coupe 短斜尾的 GLA,後兩者都在 2020 年推出。今代 GLA 的高度比舊款高多 100mm,長度反而短了 15mm,2,729mm 輪距與 A-Class 和 CLA 一樣,頭冚與 GLB 一樣有「Power domes」拱紋,下身循例有 SUV 化的黑膠輪拱和包圍,包至車底的車門,可減少門檻積上污泥弄污乘客褲管的機會;分兩截的尾燈,容許較闊的尾箱門檻。而車子的 AMG 化地方,有上窄下闊的黑色直間鬼面罩、大「八」字翼頭泵把、左右邊有假出風口的尾泵把、圓形排氣喉咀;香港賣的 GLA 35 車價已包含 AMG Night Package 和 AMG Aerodynamics Package,前者有黑色的「八」字翼、窗框、門鏡殼、後擾流、車頂行李架及排氣管裝飾,後者有前角風刀,AMG 款尾翼、尾 Diffuser,以及用 235/50 R19 輪胎的 AMG 十幅式輪圈。  


坐點比 A-Class 高 140mm、比 GLB 還高 50mm 的 CLA,採用與 GLB 差不多一樣的錶板設計和車廂佈置,闊玻璃顯示屏同樣棟在弧形的錶板台上。錶板台、中橋和門邊等地方有氣氛燈圍繞。與房車系的 A-Class 和 CLA 最大的分別,是中橋左右旁和前後門手把有鋁飾件帶出 SUV 的粗獷味道。與 GLB 一樣的 SUV 式後排配置,中橋處有冷氣出風口、儲物架、小抽屜和 USB 插頭,後排椅背可 40:20:40 翻平。GLA 35 車內的 AMG 裝飾則有座椅、門壁、軚盤等地方的紅色縫線、紅色安全帶、AMG 款平底軚盤、人造皮混猄皮座椅物料、錶板台碳纖紋飾塊、鋁腳踏、有「AMG」標誌的黑地毯。儀錶顯示圖案除有與普通 A-Class 一樣的黑底白字「Classis」、黑底黃字的「Sport」、只有車速和時鐘的「Understated」外,AMG 版特有「Supersport」主題,其左、右旁以 Bar Graphs 顯示速度和轉數,中央圓錶可顯示波段、轉數、G-force 錶、谷氣壓力、馬力/扭力輸出等。示範車的軚盤裝有需 $4,500 加購的 AMG Steering Wheel Buttons,即左右柱下的兩個發光制,拎右邊的,可改變駕駛反應模式,撳左邊的,可改變懸掛軟硬、轉波模式、尾喉聲浪,和「AMG DYNAMIC」程式。中台屏幕除可顯示馬力/扭力輸出、耗油量、Dynamic Select 系統、64 色氣氛燈光、前座按摩功能等外,AMG 車獨有 Warm-up、Set-up、G-Force 錶和 Engine Data 目錄。 


GLA 系列只有兩台引擎選擇,除我們之前測試過的 1.3 公升 GLA 200 外就是這部 AMG GLA 35 4MATIC,其 2.0 公升渦輪增壓引擎是現有 A-Class「250」採用的「M 260」引擎的進化版本,亦即 A 35 和 CLA 35 所用的同一台,引擎有 CAMTRONIC 進氣凸輪軸兩段可變升程控制、減磨擦的 CONICSHAPE 上窄下闊汽缸壁、優化的直噴噴咀、電子控制洩壓閥、Twin-scroll 渦輪增壓器,同有 306 匹 400 牛頓米輸出。AMG Speedshift DCT 八速雙離合器自動波箱有幫助加速的不同波牙比例。4MATIC 四驅系統由電子控制的多碟式離合器控制前後分動,可按需要自動改變由淨前驅至 50:50。與舊款 AMG A 45 一樣的制動系統,前四活塞固定卡鉗,碟直徑 350mm,後單活塞浮動卡鉗,碟直徑 330mm。AMG 排氣系統,有活瓣改變聲浪。軚尺與車架連接特別緊固,加強軚感。底盤和懸掛改良處,引擎下方加裝用螺絲繫上的鋁板,底盤前方加有兩條撐杆來加強前軸幾何的準確性;前支柱懸掛,車子特有專用轉向鉸鍵(Steering Knuckle),後四連杆懸掛用 A 45 的 Wheel Carrier 和軸承。 


車子性能和駕駛感覺與試過的 CLA 35 沒大分別,起步加速要先經無甚扭力的低轉區後便谷氣而去,0-100km/h 加速需 5.1 秒,比 CLA 35(4.9 秒)慢 0.2 秒,轉數紅線同是 6,500 轉。平常以前輪驅動的四驅系統,出彎踩油頭輪稍有空轉,後輪隨即獲得動力,繼續向前爪地去。軚盤手感是令人喜歡的直接,懸掛稍硬,跑感強烈。Dynamic Select 反應系統同有「Slippery」、「Comfort」、「Sport」、「Sport +」和「Individual」五個模式;「Sport」轉「Sport +」時有響喉,拖波有補油,盡油加速有延遲噴油和點火所造成的「及…及…」聲,車子標準設有 Adaptive Damping System 電子控制吸震筒,懸掛有「Comfort」、「Sport」和「Sport +」三種軟硬度可選;透過穩定系統夾後內 Brake 幫車抝入彎的「AMG Dynamics」程式,用「Slippery」和「Comfort」模式時,程式會預設為夾得較少 Brake 的「Basic」,用「Sport」和「Sport +」模式時會自動變為夾得較多的「Advanced」。


這台 2.0 公升渦輪增壓引擎亦即 A 35 和 CLA 35 所用的同一台,同有 306 匹 400 牛頓米輸出。


車價包含的AMG Aerodynamics Package,有前角風刀,AMG款尾翼、尾Diffuser。  


GLA 的錶板設計和車廂佈置與 GLB 差不多,中橋旁邊和門手把有鋁飾件帶出 SUV 的粗獷味道。


AMG 裝飾有紅色縫線、紅色安全帶、平底軚盤、人造皮混猄皮座椅物料、碳纖紋飾塊、「AMG」標誌黑地毯。


後排配置有中橋冷氣出風口、儲物架、小抽屜和 USB 插頭,後排椅背可 40:20:40 翻平。


Dynamic Select 反應系統同有「Slippery」、「Comfort」、「Sport」、「Sport +」和「Individual」五個模式。


夾後內 Brake 幫車抝入彎的「AMG Dynamics」程式,用「Advanced」時夾得較多,有較自動抝入彎的感覺。


車子標準設有 Adaptive Damping System 電子控制吸震筒,懸掛有三種軟硬度可選。


4MATIC 四驅系統由電子控制的多碟式離合器控制前後分動,可按需要自動改變由淨前驅至 50:50。


需 $4,500 加購的 AMG Steering Wheel Buttons,拎右邊的制可改變駕駛反應模式,撳左邊的可改變懸掛軟硬、轉波模式等。

基本規格
引擎設計:直四汽缸渦輪增壓引擎
排氣量:1,991cc
最大馬力:306 匹 / 5,800 轉時
最大扭力:400 牛頓米 / 3,000-4,000 轉時
波箱設計:8 前速雙離合器自動波箱
體積:4,410 X 1,834 X 1,611mm
重量:1,657kg

詳盡規格表

售價:HK$709,238 起
網址:http://www.mercedes-benz.com.hk
查詢:2895 7339(Zung Fu Company)

文、攝:James Chan
編:Teddy Leung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快而保 Kwiksure 與時並進的保險服務


快而保的優勢
創立於 2000 年的快而保 Kwiksure,剛慶祝成立 21 週年。快而保Kwiksure 是一間獨立保險經紀公司,即 insurance broker,與全球超過六十間頂尖保險公司緊密合作。作為保險經紀,快而保Kwiksure 與保險公司或保險代理的最大分別,是後者只可以售賣自己公司的產品,即使職員知道對手保險公司的產品其實比較適合客戶需要,亦當然不能出售別家的保險服務。快而保Kwiksure 不受個別保險公司承保方針所局限,可因應客戶的條件和需要,以客戶利益為出發點,從市場裡找出最切合他們的保險產品,這正是快而保 Kwiksure 優勢所在。而一旦意外發生,快而保Kwiksure 也擁有豐富經驗的索償團隊為顧客提供協助。

如何應對激烈競爭
面對日益強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快而保Kwiksure 會繼續保持固有的真人客服模式,為客戶提供最貼身和適切的服務。快而保Kwiksure 一向重視網絡世代,會繼續優化網站的客戶系統,提供網上車保報價、網上續保等便利服務,快而保Kwiksure 亦新增 Whatsapp 即時對話,由真人直接回覆用家查詢。

快而保Kwiksure 除了是汽車保險專家外,近年亦發展至承保其他保險項目,包括家居保險家傭人壽商務船舶旅遊電單車商業車輛高爾夫球保險,還有港珠澳大橋汽車保險等等,已發展成一間提供起居、生活、出行等所有保險所需的一站式保險服務公司。


大灣區有機遇 亦有保險需要
港珠澳大橋橫跨三地,但三地對汽車保險的法定要求各有不同,例如香港的第三者保險最低法定賠償金額為港幣一億元,澳門為一百五十萬澳門元,而內地則為二十萬元人民幣。跨境車輛自然需要購買一份獨立的港珠澳大橋車保,以符合當地的責任保險要求。

快而保Kwiksure 的「港珠澳大橋汽車保險」可提供兩地或三地法定汽車保險,無論車主前往的目的地是澳門或國內,快而保Kwiksure 都能提供相應的跨境保險方案。

快而保Kwiksure 同時提供國內財產保險,港人在內地擁有的物業,無論是家居或車輛,都可經快而保 Kwiksure 投保。即使因疫情封關而困在香港,也可賠償物業被破壞、家居爆竊、車輛被盜等損失。


外遊保障玩得更安心
無論北上國內或是遊走世界各地,購買旅遊保險可為自己及家人帶來意外發生時的保障。快而保Kwiksure 的旅遊保險計劃具備「保護傘」功能,為身在外地的你提供多種保障,包括COVID-19 新冠肺炎的旅遊保障。其他保障包括意外身故、四肢傷殘或失明及傷殘等嚴重意外,外遊期間求診引致的醫療費、手術費、住院費、緊急牙科治療以及額外的交通及住宿費用,賠償受保人導致他人身體受傷或財物損失而需負上的法律責任,賠償行李及個人財物遺失或毀損,安排運送遺體或骨灰回港等。大部份與快而保Kwiksure 所合作的保險公司都提供 24 小時全球支援服務、全天候旅遊援助、商務禮賓及醫療協助服務。

Car1.hk「首選汽車 2021」名單公開


各國不斷推出未來零排放汽車藍圖之後,電動車在可視的未來將會火紅一段時間,而在 2021 年各個品牌推出傳統燃油汽車之外,電動車絕對是他們搶佔未來市場地位的重要棋子。2021 年 Car1.hk「首選汽車 2021」在眾多車款之中,可見電動車急速地入侵整個汽車行業,部份車型的電動車版本出現後,燃油版隨即被打入冷宮,今年我們有那幾款車、汽車周邊和服務推介給大家?現在就為大家解答。


2021 年眾多新車之中,最火熱一定是電動車 EQA。繼 EQC 之後,EQA 是 Mercedes-EQ 系列第二部電動車,在各國力推電動車的情況下,香港車主也想跟上潮流,加上德系品牌電動車慢慢走上軌道,讓大家不再只有美國品牌單一選擇。一貫平治的造工、舒適、安全性、科技融合之外,還有香港一換一優惠,令到訂單排到 2023 年,可見電動車和平治品牌效應的化學作用,絕對不能看少。


早幾年想搶先進入電動車世界其實沒有太多選擇,2021 年開始百花齊放,德國、歐洲品牌愈出愈多,當中香港人最愛品牌之一 Mercedes-Benz 為市場再添加一部豪華電動車 EQS。擁有跟 S-Class 同樣工藝的標準、同樣的舒適性外,車身外型、科技應用讓大家感受到 EQS 的「未來感」,它的出現不但為我們帶來更多選擇,亦為未來豪華電動房車帶來新標準。


平治今年有豪華電動房車,BMW 就有豪華電動 SAV THE iX,新車大型面罩突顯 BMW 電動車帶來不一樣的前衛和豪華感,THE iX 50 續航力高達 630 公里,滿足到不同駕駛者近或遠的行程需要。這部車在德國 Dingolfing 廠房生產,當中採用 100% 可再生能源,將二氧化碳排放減低 80%,由生產到應用時都為環境多出一分力。


對於 Audi 車迷來說,這部 Q5 Sportback 等了很久,它的外型更好看,不笨重,很瀟灑。相信未來 Audi 的 SUV 車型都會多一款 Sportback 供應市場,以滿足年青、愛跑車風格的車主。


SUV 已經是大多數家庭客買車首選,而在小車市場方面亦不例外,早幾年你可能會選擇揭背車,當小型 SUV 愈出愈多之後,原本打算買揭背車的車主,都可能轉陣選擇小型 SUV。Kia Sonet 大概在 20 萬價位隨時連日系揭背車也比它貴,但它在性能、設備方面絕不遜色,親民 SUV 首選不能沒有它。


平治在燃油引擎私家車其實仍有很多出眾選擇,2021 年 C-Class 終於有改款,將 S-Class 駕駛氛圍帶到小型房車之中。已經很成熟 EQ Boost 微混能系統配合下,車子有不錯的油耗表現,對於未打算轉用電動車的車主,C-Class 擁有不錯慳油表現,無需擔心充電設備等問題,對於經常開車周圍見客、分秒必爭的用家來說,C-Class 是 2021/2022 年最佳選擇。


Mercedes-Maybach S-Class 在豪華房車市場很多老闆都是它的支持者,擁有出色的造車工藝,近年注入大量汽車科技結合之後,令到頂級豪華房車不再單靠大馬力、舒適車椅去滿足車主們,科技注入、全面即時通訊能力、語音 AI 等多方面同時擁有,才是當今老闆車必要元素。


電動車給予大家科技、未來的感覺,向來是汽車科技領先之一的 Audi,在電動跑車設計方面絕不手軟,e-tron GT 外型科幻,加上出眾的車燈設計,就算車子未有開動,已經讓大家感受到它的跑味極為強烈。有外型有動力之外,e-tron 的四門五座佈局和大型尾箱為它添加了實用性。


每個人心目中都應該有一部高性能車,近幾年小型高性能車愈出愈多,令不少人比較輕易接觸得到運動化車款帶來的駕駛樂趣。Audi 的 S 系列向來有捧場客,當中 S3 系列在性能比同級有優勢之外,價格也相對吸引,轉款後隨即成為大家換車首選。


第六代 G80 BMW M3 終於在 2021 年推出,新車賣相十分凶猛,0-100km/h 加速只需 3.9 秒,配合 BMW 出色的操控性,在同級房跑之中,M3 Competition 只要上車之後開一轉就會讓人著魔。


Prius 油電混能 1997 年推出至今,第四代 Prius 終於引入香港,新車轉變不多,不過動力流失就減少了 20%,令到到它的平均耗油量達到 21.09km/L,非常出色。對於未有準備轉電動車陣營,而又喜歡 Toyota 穩定性、耐用性,Prius 從來都是首選。


社會工種和運作方式的轉變,不少人都轉行開商用車,一部可以工作又可以私人用途的商用車愈來愈多人留意。Volkswagen Commercial Vehicles T6.1 在歐洲、亞洲等地區都十分流行,它亦是同級對手中唯一德國製造。2021 年製造的小改型號,保養間距由之前每 12 個月或 15,000km 改為每 12 個月或 25,000km,波箱方面還有 60 個月或 500,000km 保用,為車主添加信心。


行車記錄儀已經不單單是需要高質素畫質,前後拍攝已經成為很多車主的基本要求,HP f920x+RC5 擁有高清拍攝和 150 度廣角鏡頭,內置 GPS 和碰撞感應器、停車監控模式之外,車道偏移偵測、前車車距偵測、行貨還有固定測速相機提示,為車主帶來更全面的安全保障。


車主愈來愈高要求,已經不在於汽車動力、設計等方面,車內享受都很重視,近年車主買車後都很想去升級成客製化音響,Peach Audio 的 A9X Android 專用車機很受歡迎,支援原廠功能、無線 Apple CarPlay、後泊鏡頭等等都為車主升級到最新的汽車音響科技。


香港人分秒必爭,HoldCover 為大家提供一個最快最簡單的保險價格比較平台,他們提供私家車、電單車保險外,還有個人意外、家居、火險、家傭、旅遊等等比較服務。在專業顧問團隊協助下,大家很容易找到適合自己的保險服務。額外的朋友分享獎賞,讓更多人很快認識到 HoldCover。


買汽車保險很多人都會即時想起他,中國平安保險(香港)在汽車保險提供 100% 網上汽車保險投保服務,無需傳真或遞交任何文件,只需 5 分鐘就可以即時出單,自行列印暫保單,方便快捷。中國平安保險(香港)在旅遊保險、家居保險、寵物險、家傭保險、按揭火險、展覽保險都有提供相應服務,非常全面。


Kwiksure 快而保與市面上逾六十間有承保汽車保險的保險公司緊密合作,一次過為客人「格價」,免除客人逐間保險公司報價的麻煩。推出車保以外,還有其他保障範疇服務提供,包括電單車保險、自願醫保、港珠澳大橋汽車保險、家居保險和家傭保險等,為不同市民提供更適合自己的保險服務。

文、攝:James Chan, Teddy Leung
編:Teddy Leung

Netgear Orbi Pro Mesh WiFi 6 Router SXK80 適合中小企或智能家居使用


近年 Mesh WiFi 成為路由器產品的市場大熱,不過 Mesh WiFi System 其實都有主攻中小企市場的產品,究竟這類產品與一般家用 Mesh WiFi 6 Router 有什麼分別?而疫情之下中小企又有沒有方法可以從容在家辦工,無論公司上網還是家中上網,生產力都一如以住?從新機 Netgear Orbi Pro Mesh WiFi 6 Router 套裝 (SXK80)介紹,就會一清二楚。

衛星 Router 支援 2.5Gbps LAN Port
Netgear Orbi Pro Mesh WiFi 6 Router 套裝 (SXK80),都有分主機與外型接近相同的衛星 Router,主機部份設有 1 組 2.5Gbps WAN Port 及 4 組 1Gbps LAN Port,已完美對應現時香港最快的 2GB 光纖寬頻。衛星 Router 則設 4 組 Gbps LAN Port,當中有一組更是支援 2.5Gbps LAN Port,老闆想用最高速的電腦網絡連線,將桌面電腦直接連接 2.5Gbps LAN Port 就最適合。一般家用 Mesh WiFi,副機就只支援最高 1Gbps 有線網絡連接。

8 天線設計,3 頻規格
每隻 Netgear Orbi Pro Mesh WiFi 6 Router 都設有 8 天線設計,與高功率訊號放大器,令一對的 SXK80 套裝,已可覆蓋 6000 呎的範圍,最多更可同時連接 4 隻衛星 Router,一般中小企的辦公室亦足夠使用。

Netgear Orbi Pro Mesh WiFi 6 Router (SXK80) 支援 3 頻連接,總頻寬都達到 AX6000 即約 6Gbps,支援 12-Stream 及獨立 Backhaul 通道,60 款裝置同時連線亦沒有問題。

可設 4 組獨立 SSID 及 VLAN 設定
企業級 WiFi 6 Router 與一般家用 Router 其中一個最大分別,就是前者可以獨立設定 4 組獨立 SSID,令 Netgear Orbi Pro Mesh WiFi 6 Router (SXK80) 無論老闆、員工、客戶或辦公室內的 IOT 產品,都可以獨立設置一個 SSID。當中有幾個好處,首先是老闆可以有獨立 WiFi 專線,上網表現更好;客戶可因應需要設置 Captive Portal,可設定客戶使用網絡的時間與登入後立即進入公司網頁,將公司最好一面呈現;IOT 產品通常都只對應 2.4GHz WiFi,如有專屬 WiFi SSID,連接上會更穩定,所以就算一般家庭使用,都有其優點。管理人更可因應使用情況,套用不同屬性的 VLAN 設定,強化企業網絡安全管理之餘,亦更有效管理網絡使用資源,這都是一般 Mesh WiFi 6 Router 不能做到的地方。

支援 Netgear Insight Pro 及 Insight business VPN 功能
管理公司網絡的人,通常都是 IT 部門人員或是老闆,為方便他們隨時隨地工作,Netgear Orbi Pro Mesh WiFi 6 Router (SXK80) 會附送一年 Netgear Insight Pro 服務,服務支援雲端管理功能,可以隨時隨時讓連接的設備中斷連接,或即時測試網絡速度,如網絡突然變慢,即使不在公司,亦可經雲端即使理解問題並處理。

Netgear Orbi Pro Mesh WiFi 6 Router (SXK80) 還會送 30 日 Insight business VPN 功能試用,這功能非常適合現時疫情下經常需要在家工作時連接公司 VPN 存取公司 Server 文件、Email 系統或 CRM 系統使用,當員工家中都使用 Netgear Orbi Pro Mesh WiFi 6 Router,經設定後就無需登公司 VPN 的情況下,輕鬆連接公司 Server,既安全又能減輕 IT 部門負擔,亦令公司在家中工作的情況下,運作變得更順暢,老闆們用過覺得 ok 也可以繼續選用這個 Insight business VPN 功能,疫情之下也可不分地方,輕易操縱公司大小事務。

Netgear Orbi Pro Mesh WiFi 6 Router SXK80 定價:HK$6,012

網上旗艦店購買及安裝服務查詢:https://netgear.anlander.com/
其他銷售地點: http://www.winco.com.hk/NETGEAR-Shop-List/

Lamborrghini 今年推出最後一款燃油車


Lamborghini CEO Stephan Winkelmann 日前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今年將會推出最後一款燃油超跑,大家推測都有可能是 Aventador 的後繼車,採用招牌 V12 引擎。

Lamborghini 在未來 4 年內,將會投入 15 億歐元進行電動化轉型。而今年 Lamborrghini 將會推出 3 款電動化新車,雖然沒有公佈是混能車還是純電車,但 Stephan Winkelmann 就透露正考慮推出一款適合日常駕駛的全新四門車型。

文:Issac.C

BMW 新專利摺疊式方向盤


BMW 日前向美國專利局申請全新方向盤專利,新方向盤的兩邊把手更細小,具有旋轉功能,能多角度調校進行操作,而且可以進行摺疊,當使用自動駕駛就能夠收摺起來優化空間。而外國媒體《insideevs》就繪製了預想圖,從圖看中,新方向盤的造型有吸引力,精簡的按鍵令人視感清爽。據指,新專利未來將會逐步應用到全新「i」系列電動車上。

文:Issac.C
圖:insideevs

Mercedes-Benz 可能停產 A-Class Sedan


早前曾報導過 Mercedes-Benz 計劃在 2030 年停產所有旅行車,如今又有消息傳出指有意將 A-Class Sedan 房車版本停產,原因在於 A-Class Sedan 在 2018 年 10 月推出至今成績一直不太理想,因此在廠方將資源重新分配,以及正研發將 SUV 與房車優點創造出一款全新車型的情況下,預計 A-Class 在今年完成小改款後,下一代大改款就不會再推出房車版本了,A-Class Sedan 很有可能會改為由全新 Crossover 取代。

文:Issac.C

Lando Norris 現身 TUMI 推出全新一代 Alpha Bravo 系列


國際旅行及生活時尚用品品牌TUMI重新演繹標誌性系列Alpha Bravo,於2022春季面世。為隆重其事,TUMI悉心打造《Life in Forward Motion》宣傳短片系列,誠意邀得多位來自多個界別的顯赫人士演繹多款嶄新設計。

全新Alpha Bravo系列秉承可持續理念的堅持,加上對耐用性和模組化設計風格的追求。系列中20多款全新設計的單肩背囊、雙肩背囊、多用途胸包、公事包、旅行袋及斜揹袋等,部分設計並推出季度限定色調,選取以軍用級降落傘面料為靈感的耐用尼龍材料打造而成,進一步展現產品專屬的軍事風格設計。全新系列更廣泛實踐可持續性,部分的主體面料以至內籠襯裡都有使用回收物料,更提高設計品質令各款式更經久耐用。


經重塑的 Alpha Bravo系列延續「無所不至,無所不能」理念,將設計的時尚感及耐用性推向極致,以滿足不斷提升的用家需求。今季TUMI更全新推出TUMI+旅行配件系列,設計精巧的配件讓用家根據個人的需求隨心配搭以打造專屬個人的袋款款式,不但能配搭 Alpha Bravo系列,更能配合攀山繩、G形鉤和登山扣等使用,形成高性能個性化系統,助用家更輕鬆應對當代快節奏的日常生活,自由穿梭辦公室與各生活場景之間。

為配合全新一代Alpha Bravo系列隆重面世,TUMI誠意邀得4位來自不同界別的顯赫人士組成「TUMI Crew」製作4部短片。題為《Life in Forward Motion》的宣傳短片系列由著名紀錄片攝影師Autobahn及Andy Madeleine掌鏡,橫跨美國紐約和英國倫敦兩地拍攝,真實描繪4位主角在 Alpha Bravo的設計陪伴下在各自的跑道邁進。


首部短片已於1月11日上線,主角為F1頂尖英國賽車手兼電競愛好者諾里斯 (Lando Norris),演繹Navigation雙肩背囊、Mason旅行袋及Classified 腰包。年僅 22 歲的諾里斯 7 歲就展開他的賽車手生涯,更以 14 歲之齡成為最年輕的世界卡丁車錦標賽冠軍得主。19 歲正式成為 F1 車手,更是最年輕的英藉 F1 車手,至今已贏得多項賽事、擁有最快圈數和杆位,絕對是賽車界其中一位極速冒起的新星。

第二部短片主角為韓藉英超足球名將孫興慜,將於 2022 年 1 月 27 日推出。短片呈現 Alpha Bravo 系列的Logistics和 Navigation雙肩背囊及 Liaison單肩袋。孫興慜現時效力英格蘭超級足球聯賽球隊熱刺,並為韓國國家足球隊隊長。2019年孫興慜成為英超史上入球最多的亞洲球員,2020年球季更成為首位入球超過50球的亞洲球員,更曾六度獲選最佳亞洲足球員。球場以外,孫興慜人氣高企,粉絲遍布世界,其謙遜無憂的態度將全球粉絲與足球運動融為一體。

第三部短片主角為美國演員、歌手及作曲家安東尼拉莫斯(Anthony Ramos),將於 2022 年 2 月 7 日推出。短片將見安東尼拉莫斯演繹 Recruit 胸掛包、Ally 雙肩背囊及 Transport 隨身袋。安東尼拉莫斯曾於格林美獎、金球獎及艾美獎獲多項提名,是一位傑出的敍事者、創作者和夢想家,最近發行其第二張專輯《Love and Lies》以旋律唱出最原始的情感。安東尼拉莫斯曾多次登上《The Hollywood Reporter》及《時代》雜誌封面,更獲選《時代雜誌》百大人物中的「後起之秀」名單,將之形容為「正在塑造未來的新興領導者」。

第四部短片主角為美國新晉唱作歌手Gracie Abrams,將於 2022 年 3 月 8 日發布,片中呈現 Gracie 演繹 Platoon 單肩背囊、Junior 斜揹袋及 Search 雙肩背囊。Gracie憑著自身情感細膩的歌詞功力與令人陶醉的獨特聲線,獲英國《Vogue》譽為七位人氣女音樂家之一,更獲 Pigeons & Planes、Fader 及 i-D 等品味平台評為值得關注的藝術家。Gracie Abrams最新推出首張專輯《This Is What It Feels Like》以真摯細膩的情感訴說內心深處的感受。2022 年初Gracie Abrams更將踏上個人首次北美及歐洲巡演。

除了宣傳短片系列之外,TUMI更將於全球多地設立體驗式Pop Up,打造全方位展覽讓用家親身感受 Alpha Bravo 的魅力,展出 TUMI Crew 獨一無二的隨身物件。首個 Alpha Bravo Pop Up將於 2022 年 2 月 8 日至 14 日在阿聯酋迪拜購物中心登場。

查詢:www.TUMI.HK

TUMI香港及澳門專門店:
中環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商場2樓2010店
電話:(852) 2790 1912
金鐘道88號太古廣場142號店
電話:(852) 2918 4688
香港銅鑼灣時代廣場 405 號舖
電話:(852) 2869 7488
尖沙咀海港城3樓323B店
電話:(852) 2113 2704
尖沙咀柯士甸道西1號圓方2樓2127號舖
電話:(852) 2168 4100
澳門新八佰伴2樓 TUMI專櫃
電話:(853) 2875 2071
澳門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大運河購物中心金橋街505店
電話:(853) 2882 8361
澳門銀河渡假城1019號舖
電話:(853) 2882 7703

Honda 正式推出全新 Stepwgn


Honda 推出第六代 Stepwgn,提供簡約風格的 Air、運動化 Spada 及豪華質感的 Spada Premium Line 三種選擇。短車頭的外觀造型在全新設計的頭燈和鬼面罩之下變得更為方正,車尾取消 Waku Waku 對開尾門,改為傳統上掀式尾門。車廂方面配備 11.4 吋多媒體螢幕,按鍵變少和更為順眼,第二排座椅可選配 Ottoman 獨立設計。

動力系統方面,採用 1.5 公升渦輪增壓引擎可輸出 150 匹馬力及 20.7kgm 扭力。e:HEV 車型的 2.0 公升引擎則可輸出 145 匹馬力及 17.8kgm 扭力,摩打輸出 184 匹馬力及 31.2kgm 扭力。

文:Issac.C

林寶堅尼研發部門人事任命


林寶堅尼汽車公司宣布研發部門新的人事任命,Rouven Mohr先生出任首席技術官一職,他早前在德國奧迪汽車股份公司擔任整車驗證負責人前首席技術官Maurizio Reggiani先生出任賽事運動副總裁這一戰略職務,他在超級跑車領域擁有輝煌的職業生涯,主要時間管理林寶堅尼技術部門。

Maurizio Reggiani先生將負責林寶堅尼整個賽事運動部門的未來戰略方向。近年來,該部門在國際GT錦標賽中取得了數次重要的勝利。因此,在賽車行業轉趨愈加可持續的未來之際,此次任命目的在進一步加強林寶堅尼Squadra Corse賽事運動部門在競爭激烈的知名賽事中的實力。

林寶堅尼汽車公司主席兼首席執行官Stephan Winkelmann先生表示:「林寶堅尼每個基礎性決策的背後都凝聚著Maurizio Reggiani先生的智慧,因此公司才達成如今的卓越成就。他是林寶堅尼最成功車型的締造者,從Aventador到Urus,從Huracán到Countach LPI 800-4,這些車型已經或即將成為林寶堅尼的品牌標誌。 自1963年起,林寶堅尼就將創新作為根基,Maurizio Reggiani先生極具開創性的構想讓林寶堅尼的創新 DNA得以延續。如今,林寶堅尼的目標是繼續提高公司在行業中的領導地位,Maurizio Reggiani先生在汽車領域的深厚經驗無疑將協助公司核心戰略部門的發展。 同時,我們熱烈歡迎Rouven Mohr先生在公司深刻變革的關鍵時期回歸林寶堅尼大家庭,帶動整個產品線的電動化發展。」

Maurizio Reggiani先生於1959年出生於意大利摩德納,成長於汽車谷,曾服務於數個高性能汽車品牌。1982年,Reggiani先生在瑪莎拉蒂引擎設計和開發部門開啟了職業生涯。1987年至1995年,他在坎波加利亞諾服務於布加迪品牌,負責EB110傳動系統。Reggiani先生於1995年加入林寶堅尼,擔任Murciélago項目負責人,並於2001年升任傳動和懸掛研發部門負責人。2006年,Reggiani先生出任首席技術官,在任期間,他制定了林寶堅尼V12、V10、V8T和限量版車型中最重要的技術與設計創新戰略,不斷推出多款成功車型,為品牌近年來持續達成的商業紀錄做出貢獻。

1979年,Rouven Mohr先生出生於德國薩爾布呂肯,擁有凱澤斯勞滕工業大學工程學學位和數值力學博士學位。Mohr先生於2008年加入奧迪,擔任研發部門底盤耐用性測試工程師,之後不斷擔任更多職務。他於2014年升任奧迪A3、TT、Q7和Q8車型整車項目管理負責人。

2017年,Rouven Mohr先生加入林寶堅尼,擔任整車開發負責人,管理Aventador、Huracán和Urus車型的開發。兩年後,他回到奧迪出任能源和重量管理負責人一職,並於2020年被任命為整車驗證負責人,如今回到林寶堅尼擔任首席技術官。

Fabian Oefner 是林寶堅尼史上首個 NFT 項目背後的藝術家


林寶堅尼汽車公司針對近期發佈的公司歷史上第一個非同質化代幣(NFT)項目公布了更多細節,五對實體和數位藝術品由來自瑞士的知名藝術家Fabian Oefner創作。實體藝術品「太空鑰匙」充分體現林寶堅尼的創新精神,其數位藝術品暫未公開。

Fabian Oefner這樣描述他的兩個作品:「在打造項目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對數位世界與實體世界的交集很感興趣,其魅力可以從兩方面看出,車型及其零件是真實的事物,而通過照片記錄,使其數位化實體呈現,真實有形的碳纖維複合材料作為鑰匙接通藝術品數位化體驗。兩個例子都是從物質世界向數位世界的轉變。」

這一項目的實體元素是五塊微細的碳纖維「太空鑰匙」,其作為林寶堅尼太空研究項目的一部分曾被送往國際太空站長達七個月。在返回地球並完成多次科學測試後,藝術家Fabian Oefner在碳纖維上雕刻了獨特的二維碼,使其與數位藝術品互相聯繫。每個NFT都刻有名稱和獨有編號。掃描碳纖維上的二維碼即可進入將物質與數位相連接的NFT世界。


關於「時空記憶」NFT項目的更多細節將於不久之後發佈,包括數位藝術品的性質、拍賣行、拍賣時間以及拍賣註冊連結。

非同質化代幣(NFT)
非同質化代幣(NFT)是記錄在分散式帳戶即區塊鏈上的獨特標誌碼,並與圖片、視頻、音樂或其他記錄形式(如車輛識別碼)等數位資產相關聯。每個代幣都獨一無二,可讓其擁有者確保該資產在互聯網上的真實性、稀有性、可程式設計性和可追蹤性。

Fabian Oefner
Fabian Oefner的作品探索了時間、空間和現實之間的界限。他創造了虛構瞬間和空間,雖然並不真實存在,但視覺和感官體驗絕對真實。通過這樣的「呈現」,Oefner剖析了現實的不同組成部分,讓大眾更清楚地理解人類感知定義現實的方式。受到科學的啟發,Oefner研究藝術的方法非常有條理,同時以有趣的方式預測未知情況。他認真雕琢每個作品,研究所有細節,並以隨心所欲不受限制的心態擁抱作品的誕生 。

區天駿遠赴中東參加 2022 亞洲利曼系列賽


香港賽車代表區天駿(Antares)確定將參加2022亞洲利曼系列賽(Asian Le Mans Series),賽事將於二月12-20日於中東阿聯酋密集上演。區天駿將連同中國車手葉一飛,以及奧地利藉車手Klaus Bachler組成隊伍,駕駛33號Precote Herberth Motorsport的保時捷911 GT3 R戰車角逐GT組別。這位香港車手曾在GT世界挑戰賽歐洲賽(GT World Challenge Europe)以及24H耐力系列賽(24H Series)等享譽全球的賽事中積累豐富的比賽經驗。

賽季的所有四場賽事,將會在連續兩個週末進行,首兩埸比賽將於杜拜賽道上演,接著的最後兩場比賽則會移師至位於阿布扎比的亞斯碼頭賽道決出冠軍。賽事一共集合超過40部參賽戰車,當中包括GT3,LMP2及LMP3等不同組別的賽車同場進行賽事。區天駿所角逐的是有25部GT3戰車參賽的組別,參賽車隊及車手分別來自歐洲,北美及亞洲。每場比賽的長度為四小時橫跨日夜進行,為賽事增添挑戰元素。


本身是從事金融業的Antares,過去多年一直有參與國際大型賽事。2022年是他的連續第6年遠赴杜拜賽道出戰耐力賽。2021年他更曾勝出阿布扎比6小時耐力賽,可說對2個比賽場地均十分熟悉,為他以及車隊有充足備戰打好基礎。

Herberth Motorsport車隊是2021亞洲利曼系列賽GT組別的盟主,帶著實力頑強的車手組合以及保時捷戰車,他們今年將以衛冕冠軍為目標。憑藉去年的成功合作,車隊決意再與區天駿及代表保時捷亞太賽車運動參賽的Klaus Bachler再續前緣。今年更加入首度以保時捷亞太賽車運動部門指定車手身份出賽的中國車手葉一飛。33號保時捷911 GT3 R戰車在去年的亞洲利曼系列賽,曾經在杜拜賽道上,兩度取得排頭位資格,更是賽道最快圈速的紀錄保持者。具備豐富經驗的車手組合和有競爭力的比賽戰車,車隊期望在本年二月舉行的賽季上能成功衛冕。

2022亞洲利曼系列賽賽程
第一回合 – 2月12日 | 星期六,杜拜賽道
第二回合 – 2月13日 | 星期日,杜拜賽道
第三回合 – 2月19日 | 星期六,亞斯碼頭賽道
第四回合 – 2月20日 | 星期日,亞斯碼頭賽道

區天駿 | 33號Herberth Motorsport 保時捷911 GT3 R車手
「儘管面對疫情,我很高興能再度出戰亞洲利曼系列賽。作為車手及車隊的一份子,這是我第二年和團隊合作,希望憑充分準備,能在兩個我熟悉的賽道發揮表現。我們車手陣容比去年更要專業,期待賽道上跟歐美隊頂尖隊伍比拼,在國際級賽事為香港取得成績。」

葉一飛 | 33號Herberth Motorsport 保時捷911 GT3 R車手
「我很興奮能夠首次被選為保時捷亞太賽車運動部門的指定車手參賽。冬季時,我已為比賽做好準備,期待與車隊和我的隊友見面,我們都會全力推動自己去取得好成績。GT組別的競爭將會十分激烈,這將是一個挑戰但我會很享受能有這機會去全力爭勝。我對這賽事和比賽場地都十分熟悉,希望這能有助於我。去年我在這賽事參加LMP2組別,並在我的耐力賽處子秀中獲勝,希望這次也能夠取得成功。」

Klaus Bachler | 33號Herberth Motorsport 保時捷911 GT3 R車手
「我真的十分期待再次回到亞洲利曼系列賽。有Antares和葉一飛這兩位隊友,我們的戰爭力將會變得十分強大。Herberth Motorsport是場上其中一支最出色的車隊,他們對這項賽事很有經驗。在我來看,今年的競爭對手比去年還更利害,我預計比賽將會變得不容易,需要與其他車隊硬拼才能爭取勝利。」

Aston Martin 預告推出最強豪華 SUV


Aston Martin 日前以「A NEW SEAT OF POWER」為題預告 2 月 1 日將會推出性能版 DBX,更將定為「The world’s most powerful luxury SUV」,代表著在馬力方面要比 Porche Cayenne Turbo GT 的 631 匹更強。不過暫時就未知,性能版 DBX 的名稱是什麼,以及採用什麼動力系統,但傳聞就推測很有可能採用 M.AMG 的 4.8 公升 V8 雙渦輪引擎能夠輸出 720 匹馬力,一切答案在 2 月 1 日便能知曉。

文:Issac.C

BMW iX xDrive40 科技夢幻秀


寶馬首部純電動車 i3 早於 2013 年推出,車仔細細的它,電池經過數次升級後,續航力由最早期 130km 提升至 260km;八年後寶馬終於推出第二部大形電動車 iX,結合摩登、簡約和機械人設計元素於一身,為德系品牌電動車陣營添加一名重要成員。


與 5、7、8 系同在德國 Dingolfing 工廠製造的 iX,是首部採用寶馬專為電動車而設的全新可變比例模組式底盤的車款,鋁質車架,車殼物料含有塑膠、鋁、高拉力鋼和 CFRP 碳纖維強化塑膠,後者構成稱為「Carbon Cage」的堅固乘客艙,是從 i3 的「Life Module」、i8 車架和 7 系的「Carbon Core」的經驗演變而來。用於車側、前橫樑、車頂和後窗框架,除打開車門可從門檻見到外露的碳纖紋物料外,張開尾門都可以見到它的存在。前方採用雙搖臂懸掛,中置於地台的電池因為有鋁框和底板保護,從而加強底盤硬度,也帶來準確的轉向反應;後方是五連杆懸掛是專為電動車而設,避震機底部連接 Camber 臂杆,令後軸高度降低,有利加大行李箱空間。 


長度和闊度與 X5 差不多的 iX,高度接近 X6,輪距達 3,000mm,身型比平治 EQC 大,與 Audi e-tron 差不多。像科幻電影中的未來汽車的車身設計,有方形的輪廓、呈方形的輪拱、類似 i3 的 C 柱黑色裝飾、下身有黑邊包圍。扁得不可再扁的頭、尾燈,有像奸角機械人的眼神,日行燈有兩條像眼眉的光條。大得不可再大的鬼面罩蓋,內藏安全和輔助系統的鏡頭、雷達和其他探測器,面罩採用防刮物料,用暖風吹 5 分鐘或經室溫 24 小時後會自動修復。以往只有 Coupes 才有的無窗框車門,是寶馬 SAV 的首次,車門有三層膠邊隔音。車窗溫室形狀、隱閉的開門手柄、纖幼的門邊鏡、車頭風口頁簾和其他擾流設計,換來低風阻值 Cd 0.25,廠稱能增加續航力 65km。車尾在內側有第二組尾燈,即使打開尾門也可讓他人見到,提升夜間安全性。試駕的 iX 車身配上 Sport Package,有較大的三角形車頭左、右 Air Curtains 入風口、亮黑色下身圍邊和門柄、車身顏色前後泵把下巴、藍色前制動卡鉗、煙灰色後燈罩。


iX 車系有 xDrive50 和試駕的這部 xDrive40 兩個型號(之後還會有 600 匹的 iX M60),前者輸出有 523 匹 / 765 牛頓米,電池容量 105kWh,續航力 549-630km,賣 $1,278,000(「一換一」賣$1,088,000)。賣 $988,000(「一換一」需 $798,000)的 xDrive40,前摩打有 190kW 輸出,後摩打有 200kW,總輸出 240kW(326 匹)/ 630 牛頓米,使用 71kWh 電池,提供 372-425km 續航力。第五代 eDrive 驅動系統,同步摩打是由寶馬自行研製,轉子(Rotor)由電流激動 (Electrically Excited Synchronous Motor) 而非磁石,據稱能量密度更高,激動反應更準,完全無需採用製造磁石部件所需的稀土。能量密度比 i3 高 40% 的電池,xDrive40 用 11kW 掛牆機充電需 8 小時充滿,150kW 快充 10 分鐘可行 95km,31 分鐘可達 80% 滿,電池有 8 年或 160,000km 保養。與摩打管理系統綜合一起的循跡系統,省卻傳統 DSC 系統要經過的電路,大大縮減反應時間,Sport Mode 時容許輪胎空轉。置於後軸副車架上的後摩打,有「偈躉膠」隔震。制動系統將制動、動力輔助和其他制動功能綜合在一起,制動壓力由電動啟動器產生,在濕路、高溫、減速充電時提供統一的腳感。避震機有兩條油路,主油路提供基本的舒適抗震效能,第二個油路活瓣在懸掛行程增加時會跌落內筒來增加吸震硬度,前避震機只在回彈時有加硬,後避震機則只在壓縮時有。轉向系統首次有速度感覺快慢軚,可另購 Integral Active Steering 後輪轉向。

今次新車有太空艙加客廳感覺的車廂設計,採用現時大家追捧的「多屏幕,少按鈕」佈局,一大塊無邊框的弧形屏幕放在傾斜的錶板台上,屏幕採用防反光玻璃,微微傾向司機,軚盤是八角形。新一代 Operation 8 屏幕系統,有新設計圖案,可以說話聲控這個系統,而導航、充電和泊車設施採用雲端地圖,每一分鐘更新一次。門壁以斜角線條分開不同顏色和物料。車廂色調和用料有名稱與 i3 一樣的 Loft、Suite 和所見的標準示樣 Atelier,後者採用「X」形縫線的透氣座椅皮革,除啡色皮外,另可選白或黑色。新設計的連頭枕前座,在頭枕和腰墊內藏有喇叭,椅背有兩個 USB-C 插頭和可掛衫或平板電腦的掛勾。前座之間的雙層中橋,上方有屏幕系統的「滑鼠」控制鍵和波段選擇制,下層有杯架、手機充電座、12V 插頭和兩個 USB-C 插頭。像水晶般的波段選擇制和門壁上的椅制,相當精美。門邊有光纖線,充電和鎖門時著綠燈,開門有車時著紅燈。沒有中橋的後排地台,加上伸延至門邊的長櫈,帶來客廳般的乘坐空間和感受。四區冷氣系統有納米纖維過濾網,可隔掉微粒和致敏源,有預熱和預先淨化功能。標準玻璃車頂的中層夾有一片採用 PDLC(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液晶聚合技術的薄膜,可按天花制以電流改變晶體排序,將它由透明變成不透明。


一如我們所說,電動車沒有甚麼加速、轉波反應可言,全都是靜靜地舒舒服服的一踩即去,反而是變了去留意其他控制上的玩意和屏幕顯示這些由設計師安排出來的東西。iX xDrive40 0-100km/h 加速需 6.1 秒(xDrive50 需 4.6 秒),與平治 EQS 450+ 差不多,以現今角度來看不算超快,但亦如我們所說過,又大又重的電動車沒有需要太快,實是合理的加速性能。車子重量不輕,有 2,440kg(X5 重 2,135kg,X6 2,130kg,Audi e-tron 2,565kg,平治 EQC 2,495kg),但出奇地駛在彎路上沒有拖泥帶水的感覺,很爽的,可說與一般同體積的電油 SUV 差不多。設有的 Acoustic Pedestrian Protection System 在 21km/h 以下會透過對外喇叭向途人播出聲響,對車內乘客播的 IconicSound Electric,會根據加速和「收油」充電而播出合成的「引擎」聲,那種「咕…咕…」聲就像電影《強戰世界 War of the Worlds》裡外星機械人出場時發出的聲效。


駕駛模式有 Personal、Sport 和 Efficient 來改變「電門」反應、懸掛軟硬、軚盤輕重、氣氛燈光,以及椅背包身幅度,省電的 Efficient 有較慢的加速反應,氣氛燈變藍,Drive Sound 較靜,屏幕內的 Efficient Trainer 會提供慳電小貼士;Sport 時儀錶顯示變為橙色,Drive Sound 變大,椅背較包身。鑽石形的儀錶圖案,主要有車速和能量錶,沒有主題可變,只有跟 Drive Modes 變色。駕駛電動車,我個人最期待的拖慢車速時的動力回饋反應,iX 有 D 波 Adaptive 自動,可根據衛星導航而自動改變拖慢程度,對懶人來說算是夠用,將波段轉到 B 時,有High、Moderate 和 Low 三種拖慢反應,但最大的阻滯,是要從屏幕內找出來,所以要預先設定好個人喜好,使用起來會比較方便。駕駛期很大機會要動用到標準功能有的 Collision Warning 自動煞車、Evasive Assistant 自動扭軚防撞和 LDW 偏航震軚警示,安全系統另還有前後 Crossroad Warning 小路出大路有車自動煞車、盲點有車警示、Exit Warning 開門警示。新加的設有 Augmented Reality Video 的導航系統,可將引路箭嘴放在虛擬街道影像上,HUD 投射儀錶每次在需要選定行車線的繁忙路段,更會從普通顯示車速「彈出」導航畫面,很配合的。最新版本的 Parking Assistant 輔助泊車系統,除可尋找「S」和「L」形車位、自動扭軚、「踩油」、踩brake、轉波外,現更可自動駛出,和可用頭或尾入「L」形位。


鑽石形的儀錶顯示,主要有車速和能量錶,沒有主題可變,只有跟 Drive Modes 變色。


Operation 8 屏幕系統有新設計圖案,可用「講野」聲控,導航、充電和泊車設施採用雲端地圖,每一分鐘更新一次。


D 波 Adaptive 自動拖慢,可根據衛星導航而自動改變拖慢程度,對懶人來說算是夠用。


除打開車門可從門檻見到 Carbon Cage 外露的碳纖紋物料外,張開尾門也有。


轉向系統首次有速度感覺快慢軚,可另購 Integral Active Steering 後輪轉向。


駕駛反應有 Personal、Sport 和 Efficient 來改變「踩油」反應、懸掛軟硬、軚盤輕重、氣氛燈光,以及椅背包身幅度。


像水晶的波段選擇制,「啪」落 B 時有三種拖慢反應。


71kWh 電池提供 372-425km 續航力,用 11kW 掛牆機充電需 8 小時充滿,150kW 快充 10 分鐘可行 95km。


鬼面罩蓋內藏安全和輔助系統的鏡頭、雷達和其他探測器,罩面採用可自動修復的防刮物料。


無邊框的弧形屏幕棟在傾斜的錶板台上,採用防反光玻璃的屏幕,微微傾向司機。


沒有中橋的後排地台,加上伸延至門邊的長櫈,帶來客廳般的乘坐空間和感受。


模擬「偈」聲的 IconicSound,會根據加速和「收油」充電播出合成的「咕…咕…」聲,有的時候嫌它假,無的時間又想有點聲音。

基本規格
動力單元:同步馬達
電池容量:71kWh
最大馬力:326 匹
最大扭力:630 牛頓米
續航距離:372 – 425km WLTP
體積:4,953 X 1,967 X 2,230mm
重量:2,440kg

詳盡規格表

售價:HK$988,000 / HK$798,000(一換一) 起
網址:http://www.bmwhk.com/
查詢:3129 9000(BMW HK)

文、攝:James Chan
編:Teddy Leung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BMW 研發新一代燃油引擎


BMW 開發總監 Frank Weber 接受訪問時表示,雖然電動車是大勢所趨,但由於配套方面並未全球普及,因此燃油車在未來數年仍然是最重要市場。目前,BMW 正研發新一代六缸及 V8 引擎,能夠減少排放,同時滿足性能需求。新引擎預計在今年第三季就會公佈最新消息。

文:Issac.C

告別 V12 引擎!BMW 將推出 M760i xDrive 最終限定版


BMW 宣佈將會推出退出 V12 引擎市場,並推出全球限量 12 輛的 M760i xDrive 作為 V12 引擎最終作品。暫時所知,M760i xDrive 最終限定版將採用 6.6 公升 V12 雙渦輪引擎,擁有 BMW M TwinPower Turbo、Double VANOS 和 Valvetronic 技術,能夠輸出 601 匹馬力,在 3.6 秒完成 0-96km/h 加速。

BMW 指 M760i xDrive 最終限定版將會有大量「The Final V12」專屬造型及配飾,但可惜暫時沒有相片。

M760i xDrive 最終限定版因為限量 12 輛,所以會優先提供給 V12 7-Series 車主選購,售價為 200,000 美元起。

文:Iss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