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 C
Hong Kong
Friday, May 2, 2025
主頁 博客 頁面 246

Toyota GR Yaris 性能曝光


Toyota GR Yaris 已經說要推出好一段時間,它決定在自己老家日本的東京改裝車展 2020 跟大家見面。不過我們在 2019 年已經可以知道它的性能,新車將有兩款,分別是 6 速手波和四驅兩款。新車重量在 1,200kg 左右,大量應用鋁合金和碳纖,最高性能版還有 Performance Pack 給大家選購,令到前後軸多了 Torsen 機械式限滑差速器,大大提升四輪的動力分佈。引擎使用一台 1.6 公升直三 Turbo 引擎,預計 247 匹馬力和 35.7 公斤米扭力,會有 Normal、Sport 和 Track 三個駕駛模式,主要用來改變前後輪的動力輸出。

文:小肥

歐洲新法令 Mercedes-AMG 75% 車款可能停產


歐洲對汽車的廢氣排放愈來愈嚴,不少品牌都將戰線轉到電動車身上,當中最大影響是跑車款,金融時報指 Mercedes-AMG 多個車款希望將每公里 138g 的二氧化碳排放減至 100g,是次動作除非需求技術突破之外,還有可能令部份車款停產或者降低性能。他們又指出車廠已根據客人的喜好,定出最少 75% 的 AMG 車款需要停產。Daimler 的 Chairman of the Board of Management of Daimler AG, and head of Mercedes-Benz Cars 老頂 Ola Kallenius 表示,我們會透過其他方法令客人喜歡我們的產品。看來 Mercedes 的電動超跑計畫,應該很快就會跟大家見面。

文:小肥

勞斯萊斯 CULLINAN BLACK BADGE 香港正式預訂


為了滿足年輕一代勇於冒險的客戶群體,勞斯萊斯汽車於2018年推出了銀色標誌的Cullinan車型。該款車型贏得了全球客戶的盛譽,並成為超豪華SUV市場的巔峰之作。 結合純正奢華、實用性和越野性能,Cullinan為客戶帶來了「遊刃有餘,無所不至」的駕駛體驗。


作為SUV中的勞斯萊斯,Cullinan成功吸引了全新的客戶群。他們想要擁抱更廣闊的世界,盡享最豐滿的人生體驗。而其中部分客戶熱切於追求代表低調神秘的暗黑車型,勞斯萊斯Cullinan Black Badge的推出正好成為他們的首選。



勞斯萊斯Cullinan Black Badge車頭具有Black Badge車型最具辨識度的特徵 – 全黑色歡慶女神(Spirt of Ecstasy)。她全黑的外觀極具光澤度,鍍鉻材質首次延伸至歡慶女神的底座上,成就史上最為深邃的黑色外觀。外觀的變革延伸至勞斯萊斯汽車Black Badge的其它品牌識別中,如車頭、側翼、後進氣道處的雙R標誌採用了黑底銀字,而前格柵邊框、車窗邊框、行李廂把手、行李廂下沿飾條、下進風口以及排氣管等則使用黑色。控飾板用上勞斯萊斯的設計師、工程師與工匠大師共同創造的一款全新黑色複合碳纖維材料,極為準確的還原幾何形狀,從而營造出強大的立體效果。

整體效果使Black Badge Cullinan的外觀更為乾脆俐落,藝術性地放大了它的視覺效果,強調了Cullinan盛氣的線條與強勢自信的姿態。全新22 吋專屬鍛造鋁合金輪圈是專屬的Black Badge Cullinan風範。與Black Badge系列專屬的設計風格一致,齒輪狀的設計強調Black Badge Cullinan的強大馬力,同時映射出無限符號「Infinity」。輪圈的亮面拋光黑色噴漆完美配合勞斯萊斯品牌史上第一款彩色刹車鉗。高光紅色漆料經過特殊研發,專門為承受汽車的刹車系統所產生的高溫而帶來的嚴峻考驗,同時保持勞斯萊斯高水準的完美飾面。


Black Badge絕不僅僅是設計與美學的盛宴。 為了打造出這一車型系列,勞斯萊斯需切實考慮Black Badge Cullinan的動態個性,並將之完美與車輛的視覺形象結合。Black Badge Cullinan的核心是奢華架構、勞斯萊斯專屬的純鋁車身架構。車身下部結構不僅擁有無與倫比的剛度,其靈活性與可擴充性使Cullinan能夠配備全輪驅動和四輪轉向系統。 6.75 升 V 型 12 氣缸雙渦輪引擎增加了額外的29匹馬力,使最高動力提升至600匹馬力。更增加了50牛米的扭力,使最高扭力達至900牛米。


定制的變速箱與油門控制增加了Black Badge Cullinan的速度與敏捷度,但絲毫不會影響勞斯萊斯的貴族風範。傳統系統則採用ZF 8速變速箱,前後軸共同協作,根據油門和轉向輸入進行分工。懸掛系統的配件和設置經過調節後,又增加了一系列動態技術,確保動感與優雅之間的完美平衡。而最後的成果更能媲美車手馳騁的性能座駕。

勞斯萊斯Cullinan Black Badge現已開始接受香港及澳門客戶預訂。

法拉利 Roma 動力規格公開


在全新法拉利Roma更多規格細節以創新的社交媒體手法全面揭曉。為極致演繹全新“Dolce Vita”,新車作為活動的主角矚目登場,與意大利首都羅馬的地標建築共同定格驚豔畫面,頓時成為了公眾與車評家們的熱議焦點。


作為躍馬旗下最新款硬頂跑車,法拉利Roma採用和諧的車身比例與優雅平衡的線條輪廓,彰顯了採用前置引擎布局的躍馬GT系列車型的經典設計理念。新車不僅擁有永恆精緻的造型設計,更是彰顯了一系列無可比擬的技術特色,為同級車型樹立了性能與駕控樂趣的標準。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法拉利Roma搭載了配備8速波箱的全新動力系統,以及可提供五種模式的manettino旋鈕(首次引入法拉利GT車型),同時擁有傲視同儕的重量功率比,令新車型成為了躍馬歷史上擁有最強勁性能與駕控樂趣的、採用中前置引擎布局的V8 2+跑車。不僅如此,全新法拉利Roma亦可完美適用於日常駕駛,帶來出色的駕乘舒適性。


技術規格
引擎設計:V8 渦輪增壓引擎
排氣量:3,855cc
最大馬力:620 匹 / 5,750-7,500 轉時
最大扭力:760 牛頓米 / 3,000-5,750 轉時
波箱設計:八前速 F1 自動波箱
體積:4,656 X 1,874 X 1,301mm
重量:1,472kg
0-100km/h:3.4 秒

【視像】Mercedes-Benz GLB 七人家庭輕鬆玩越野


對於香港車主來說,SUV、七座位的需求是很大。Mercedes-Benz 在 2019 年推出首部小型 SUV 同時兼具七人乘坐的車款 GLB。車廠聲稱它所有座位都可以容納到 1.68 米身高的乘客,看來這部小型 SUV 的空間絕不小型。


今次我們來到西班牙試駕全新的 GLB,當中最吸引我們的是它的七座乘座感,而車廠就安排了「真」Off-road 越野路面給我們感受 GLB 的越野行走能力,所以這部車絕不是單單給多兩個座位那麼簡單。在外型上,GLB 的車體線條和設計,是有別於 GLA 或 GLC 這兩部熱賣中的 SUV。GLB 的車體看上去比較圓滑,其比例讓人觀感比較高大。為什麼會看上去比較高大?其中一個原因是它的離地距多達 200mm,另外,為了提升車廂的空間感,車身的高度和車尾的線條也作出了優化。車頭鬼面罩會因應不同版本而有不同款式,GLB 250 是粗獷橫間設計,AMG GLB 就是瀑布面罩設計。為了配合車身的形態,車燈是圓邊方型加雙線 LED 作主輪廓,內裡的 MULTIBEAM LED 高效能智慧頭燈仍是重點功能,協助我們在不同環境下都有最安全的照明效果。


為了滿足到第三排座位有足夠頭頂空間,GLB 的車尾設計是不能使用比較 Sporty 的急速下墜的線條,讓筆者覺得它有點似縮小版的 GLS 吧,單計車體大小,其實很適合香港路面行走。平治表示,在 2018 年他們已經將 609,000 部小型車款送到客人手上,包括 A-Class、B-Class、GLA、CLA 等等,可見小型車款在市場上有很大的客戶群,所以 GLB 的出現不是無中生有,他們計算過市場需要才下這一步棋。平治工程師還說 GLC 原本設計就沒有預計推出七座版本。

GLB 預設是五個座位,第三排的兩個座位 Option 額外配置的設備。在七座款式中,中排座椅會添加 EASY-ENTRY 功能,我們只需在椅背輕鬆開一下,就可以將椅子推前,方便後排上落。而中排還可以前後移動 140mm 和 40:60 翻平椅背,所以第三排的腳部空間是可以調校的,而載物量亦可以透過翻平中排來提升,這幾天的試車旅程,我們都有將行李放到車尾,其尾箱使用感都相當滿意,五座車型最大尾箱空間為 1,805 公升,七座是 1,680 公升。平治表示這部 GLB 的所有座位都可以滿足到 168cm 高的人仕,在實際試坐後,的確沒有騙人,不過先要調校好適當的腳部空間,頭頂空間方面是充裕的。此外,GLB 的中排和後排坐滿的話,人與人之間的肩位也不會太迫,因為車身的闊度比起 GLC 還要闊,才能做到這個效果。今次試駕活動之中,部份車型有雙天窗設備,也有助車廂的開揚感,和提升自然光的進入量。雖然 GLB 是入門 SUV 型號,第三排都有 USB 充電插頭,手機、平板電腦充電絕對沒有問題。


GLB 屬於小型 SUV 和可以乘坐七個人之外,還有一個強項就是越野 Off-road 能力。以一部小型 SUV 來說,GLB 走到「真」爛地、上山落斜都難不到它,今次車廠精心安排了多個越野場地給我們試一試 GLB 的越野能力。部份 GLB 車型已配置了 4MATIC 四輪行車系統,在一些濕滑的泥地、石地下基本上已有一定行走能力。GLB 的 4MATIC 在 ECO/COMFORT 模式時,前後輪動力分佈為 80:20、Sport 時 70:30、Off-road 時可以達到 50:50。GLB 雖然只有進場角 18 度和離場角 18.3 度,不過在加高了的離地距車身,已經可以做到不錯的高難度動作。GLB 還有 Off-road Engineering Package 可以添加,除了在錶板上多加了車身現時角度和狀態外,Downhill Speed Regulation(DSR)才是它的主菜,DSR 可以讓一般駕駛者在完全放開煞車腳踏的情況下輕鬆落山。下坡速度亦可以自行控制在 2-18km/h 之間,與此同時,下坡角度令到我們看不到前方路面時,可以用車上 360 度環視鏡頭協助觀察車身周圍情況。


今次西班牙行程,試駕了 GLB 200 和 AMG GLB 35 4MATIC 兩款動力單元(車內已安裝七座配置),第一天的試駕是 AMG GLB 版本,第二天是 GLB 200,第一個感覺是後者的坐椅比較舒適。駕駛艙是平治最新的佈局,中控台和錶板由兩個顯示屏連在一起,使用 MBUX 智能系統,我們同樣可以講 Hey Mercedes 呼叫出人工智能助手去做一些小事情,如調校 GPS、打電話、校冷氣等等。其實有機會輸港的 GLB 有三個型號,分別是 GLB 200、GLB 250 4MATIC 和 AMG 版本。GLB 200 是直四 1,332cc 引擎,163 匹和 250 牛頓米扭力。GLB 250 4MATIC 是直四 1,991cc 引擎,224 匹和 350 牛頓米扭力。AMG 版本是直四 1,991cc 引擎,306 匹和 400 牛頓米扭力。GLB 車體達 4,634 X 1,834 X 1,659mm,重量也有 1,670kg,想不到在直四 1,332cc 引擎去驅動 GLB 200 也有不錯的駕駛感,起步反應一定不及直四 1,500cc 引擎,不過當車速去到 40-50km/h 和波箱提升到三波之後,其動力感覺更本不遜給直四 1,500 引擎,尤其在高速公路快開的時間,在 60km/h 突然加速到 120km/h 以上都很輕鬆辦到,令人有點意外,以這個效能和反應,其實頗為適合香港路面,只要價格進取相信車主試完車後不介意 1,332cc 引擎版本。


第一天試駕的下午,我們選擇了全山路回酒店,全程差不多兩小時以上,路程 113 公里,沿路還看到一個路牌表示當時試駕最高點達海拔 1,300 米之高,巧合地當時開著 GLB 250 4MATIC,走這一段山路剛剛好發揮到它的動力表現,和 AMG RIDE CONTROL suspension 懸掛的優勢。GLB 絕對不是一部用來「飛」的車款,它的車身高度始終比較闊和高,快走山路時,車身的傾側難免會多一點,而這套 AMG 懸掛填補了愛快跑的車主需要。由於它是電子控制,在不同駕駛模式下,會作出不同的回饋反應,所以一般情況下使用普通硬度會比較舒適。AMG GLB 35 的油門和煞車的反應都比較進取,軚感轉向是運動化調校,玩味比起普通版是更濃厚。AMG 版本擁有相對明顯的引擎排氣聲,兩部車車廂內的寧靜度都是很不錯,在公路快走到 150km/h 以上時,風切聲也是合理水平。

回到現實世界的話,如果你準備選擇 GLB 作為你的家庭代步車的話,是否需要 AMG 版本真的見仁見智,筆者相信 GLB 的 250 和 200 版本才是香港家庭客的目標車型,250 版本我們會在香港再深入試駕,不過以過往輸港的平治車款來推測,GLB 250 七座會是主力型號,若果 GLB 200 價格進取,會吸引到部份沒有打算買車的客戶加入成為車友。不過新車最快 2020 第一季中後段才會到港,以一部實用性高、舒適性、安全性兼備的小型七座 SUV,選擇其實不多,老土一點的說,加上品牌效應和全新車型作賣點,不買也要來看一看吧。


GLB 的駕駛席用上平治現時最新的佈局設計。



加了 Off-road Engineering Package 擁有 DSR 模式外,還可以看到更多行車數據。



今次 Off-road 試駕設有不同項目,可以體驗到小型 SUV 都可以有不錯的越野性能。


第三排座椅的腳部空間可以在中排座位調校。


第三排座位 1.68 米和 BB ISO FIX 座椅都應付得到


第三排兩個座椅都設有 USB 充電插頭。


翻平中排和後排座椅時,載物量可以激增至 1,680 公升。

GLB 200 基本規格
引擎設計:直四渦輪増壓汽油引擎
排氣量:1,332cc
最大馬力:163 匹 / 5,500 轉時
最大扭力:250 牛頓米 / 1,620-4,000 轉時
波箱設計:七前速 DCT 自動波箱
體積:4,634 X 1,834 X 1,659mm
重量:1,670kg

GLB 250 4MATIC 基本規格
引擎設計:直四渦輪増壓汽油引擎
排氣量:1,991cc
最大馬力:224 匹 / 5,500-6,100 轉時
最大扭力:350 牛頓米 / 1,800-4,000 轉時
波箱設計:八前速 DCT 自動波箱

AMG GLB 35 4MATIC 基本規格
引擎設計:直四渦輪増壓汽油引擎
排氣量:1,991cc
最大馬力:306 匹 / 5,800-6,100 轉時
最大扭力:400 牛頓米 / 3,000-4,000 轉時
波箱設計:八前速 AMG SPEEDSHIFT DCT 自動波箱

GLB 250 4MATIC 詳盡規格表
http://autos.car1.hk/product/Mercedes-Benz-GLB-250-4MATIC/1119/

AMG GLB 35 4MATIC 詳盡規格表
http://autos.car1.hk/product/Mercedes-Benz-AMG-GLB-35-4MATIC/1120/

售價:待定
網址:http://www.mercedes-benz.com.hk
查詢:2895 7288(仁孚行)

文、攝:Teddy Leung 太迪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Ford 研究紅光及藍光影響續航力!?


早前 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 發表研究指,電動車內的溫度自動調節系統會令到續般力減少 50%!Ford 就用最新電動 SUV Mach-E 作計算,最大續航力由 434 公里減至 217 公里,令實用性大幅減低。此外,潛意識中藍光使人感到涼爽,紅光感覺溫暖,Ford 以 10 人概念電動車作研究,結果天氣冷時用紅光減少 3.3% 電能消耗,天氣熱時用藍光則減少 2.5% 消耗。還有概念車加上了雙層玻璃、車底及車頂用特殊的隔熱設計、車門打開時暖氣或冷氣自動關閉,各種技術務求能最大程度減少電能消耗,而且各技術未來將會運動各新車中。

文:Issac.C

Volkswagen 傳聞高性能電動車以「GTX」為名


Volkswagen 早前取得 GTX 商標專利,考慮沿用過往如同 GTI、GTD 與 GTE 的命名方式,計劃為 ID 電動車的高性能車型以 GTX 命名,最有機會推出高性能車型是 2021 年現身的 ID.4 Coupe 版本,或正進行測試的 SUV 車 ID Crozz Concept。至於高性能車會有什麼特別呢?有指 GTX 的「X」代表了雙電動馬達及四輪驅動,馬力比起普通版將會有驚人提升。

文:Issac.C

Nissan 明年推出 3 款 SUV 車


Nissan 歐洲負責人 Gianluca de Ficchy 最近接受傳媒訪問時透露明年推出的新車,首先全新 X-Trail 預計在 6 個月內就會開始量產,擁有更強運動氣息的外觀,內籠方面採用數碼儀錶板及大型觸控螢幕,有機會使用 2.5 公升及 1.5 公升渦輪增壓引擎。還有大改款 Qashqai 也會在明年 9 月推出,採用最新 CMF 模組化平台打造,外觀以 IMQ 概念車為基礎,值得令人期待,還有捨棄所有柴油引擎,全面改為最新的 e-Power 混能動力。最後是在在 10 月亮相的 Ariya 概念車已經確認將會量產,預計推出時間在 2020 第四季或 2021 年初。

文:Issac.C

Suzuki 明年推出 48V 輕混能車款


Suzuki 宣佈將會在明年推出全新 48V 輕混能動力系統,指新動力系統的設計十分輕巧,只比舊引擎增加了 15 公斤,最重要是在時速 16km/h 慢行時能夠單獨使用電力行車,令到新動力在 WLTP 測試下油耗成績進步了 15%,而且二氧化碳排放降低達 20%。目前所知,新動力系統最有機會率先搭載於 Swift Sport,Vitara和 SX4 S-Cross 車款上,有可能直接取代現時的 1.4升 Boosterjet 引擎。

文:Issac.C

BMW 2020年 提供 Android Auto 無線連結服務


BMW 早前宣佈在北美地區及歐洲取消 Apple CarPlay 服務收費後,如今再佈由 2020 年開始將會為提供 Android Auto 無線連結服務。BMW 指很多車主反應 Apple CarPlay 服務取消收費後,也要顧及 Android 系統的用戶,而且一直以來,很多車主認為 Google Map 比車機內的導航更好用,因此決定加深與 Android 連結。此外,BMW 將開放內部程式碼,讓手機內的應用程式可顯示在螢幕或儀錶板上,更詳細資料將會在 2020 年美國消費電子展上演示。
文:Issac.C

Volkswagen 釋出電動車「行車聲」音檔


由於電動車在行車時並沒有傳統汽車的引擎聲浪,所以行車時由於太安靜令行人無法查覺而容易發生意外,因此歐盟規定在 2019 年 7 月開始,所有新推出的電動車都必須配備「人工聲音」。Volkswagen 集團為此研發Acoustic Vehicle Alerting System(AVAS)警報系統,在倒車或以 30km/h 滑行時會發出警告聲,提醒行人有車經過。日前,Volkswagen 釋出了最新電動車的行車聲音檔,首席開發 Dr. Frank Welsch指聲音代表了電動車身份,所以聲音必須讓人感到有自信及愉悅。
「行車聲」音檔

文:Issac.C

林寶堅尼購買原廠指定配件可享八折


林寶堅尼擁有超越未來的技術及超凡設計,誠邀車主一同感受獨特的冬日閃耀旅程,迎接一趟超逸奢華的冬日暖意。全新超級SUV – Urus 配件耀目登場,超級跑車Huracán及旗艦型號AventadorS配件更擁有突破性的技術和設計元素。林寶堅尼香港致力為客戶提供領先全球的卓越售後服務,提供精密技術及匠心設計,為每一次駕駛增添澎湃動力,令生活變得不平凡。


全新 Urus 配件耀目登場


賽車型排氣系統配置,SUV 在旅程中協奏出攝人的聲浪,同時增添駕駛樂趣。配搭別具匠心設計的運動型車腳踏,完美詮釋了極具獨特風格。


Huracán配搭原廠加強版的賽車排氣系統,自然吸氣V10引擎發出攝人心魄的音韻,表現超乎你所想。


利用碳纖維複合材質加上空氣動力學設計的Aventador S車身擾流器組件,完美融合了超級跑車獨具的鮮明個性與駕駛激情。

綻放冬日閃耀旅程禮遇
由即日起至2020年2月15日,凡購買原廠指定標誌性配件,
可尊享正價八折禮遇及免費車身美容,
完美體驗未來技術和設計的典範

有關詳情,歡迎致電林寶堅尼香港維修中心
電話:+852 2929 2919
地址:葵涌工業街23-31號美聯工業大廈地下A室

條款及細則
推廣期由即日至2020年2月15日,敬請預訂
正價八折禮遇僅限於原廠指定配件,包括:
– 林寶堅尼Urus – 賽車排氣配置(Racing Exhaust System)及運動型車腳踏(Sport Side Step Kit)
– 林寶堅尼Huracán – 賽車排氣配置(Racing Exhaust System)
– 林寶堅尼Aventador S – 碳纖維複合材質車身擾流器套件(Carbon Fiber Aerodynamic Kit)
此優惠不能與其他優惠同時使用
每輛林寶堅尼車型只可享用上述禮遇一次
上述優惠不可兌換現金或退款
客戶要求之服務預約時段,須因應預約情況而定
如有任何爭議,林寶堅尼香港保留最終決定權

原廠特選標誌性配件包括:
圖片1及2:

圖片3:
圖片4:

Mercedes-Benz 發表第二代 GLA


Mercedes-Benz 全新第二代 GLA-Class 終於發表,採用 MFA2 平台打造,車身尺碼為 4410mm x 1834mm x 1611mm,軸距為 2729mm,比上一代車身高度大幅提升了 104mm、寬增加 30mm 及車長減 14mm,軸距長了 30mm,風阻係數進步至 0.28Cd。外觀採用家族化造型,GLA 可選擇 Progressive Line及 AMG Line,車身包圍、配色及輪圈都有所分別,不過由於車身尺碼改變及車頂上的行李架,可明顯地看出第二代 GLA 有著偏向 SUV 的設計。車廂方面與其他 NGCC 車款相同,雙液晶螢幕、旋風式出風口、三輻式多功能方向盤及 MBUX 智能語音系統等等,重點是由於軸距加長,令後座腳部多了 116mm及肩部 43mm 的伸展空間,後座還有前後滑移 140mm,令行李廂空間最大提升至 421 公升的水準,舒適性和實用性更出色。動力系統方面,GLA 採用 1.33 公升渦輪增壓四缸引擎,配合 7 速波箱,可輸出最大馬力 163 匹及 250Nm 扭力;GLA 35 4MATIC AMG 使用 2.0 公升渦輪增壓引擎,搭配 AMG SPEEDSHIFT DCT 8 速波箱及 4MATIC 四驅系統,最大馬力可輸出 306 匹及 400Nm 最大扭力,0-100km/h 加速只需 5.1 秒。

文:Issac.C

Audi 投資 370 億歐元發展電動車


不久前才宣佈要裁員 9500 人的 Audi,日前公佈最新電動車發展大計,宣布在未來 5 年將會投入 370 億歐元資金,用於研發支出、興建工廠及購買設備等等,其中 120 億歐元專門發展電動車開發與製造。Audi 大幅增加資金的原因是為了達到在 2025 年前,擁有 30 款車能夠有電能車款選擇,其中 20 款更是純電車款。為了實現快速擴張,Audi 與 Porsche 共用大型電動車的底盤結構,並於 Volkswagen 共同開發電能系統。Audi 期望能夠在 2025 年時將純電動車款及 Hybrid 車型的銷量,能佔全球銷量的 40%。

文:Issac.C

McLaren Plug-in Hybrid 超跑明年第一季現身


McLaren CEO Mike Flewitt 早前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目標在未來 4 年內將所有車款提供混能車型選擇,並擁有 24-32 公里純電續航距離。McLaren 在明年第一季將會發佈重量更輕的全新 V6 引擎,配合電動馬達組成的混能車型只比現行車款重約 30 公斤。估計更強的版本會使用 V8 渦輪增壓引擎及 Plug-in Hybrid 系統。Mike Flewitt 還提到,如果是四輪驅動超跑配合電動馬達,能夠在 2.3 秒內完成 0-96km/h 加速。McLaren 未來幾年會大力推動混能車,但對於純電超跑就缺乏興致,Mike Flewitt 指現時的鋰離子電池太重及太貴,同時未能提供 McLaren 車款所需的能量密度,指電動 McLaren 可能要等 30 年時間才能實現。
文:Issac.C

Volkswagen 新 SUV 成員釋出剪影照


Volkswagen 大力睇好 SUV 市場,近年增加了 T-Cross 及 T-Roc 等新血,如今再次追加一位新成員。日前,Volkswagen 釋出新車剪影照片,並命名為 Nivus,從照片看來,新車的大小與 T-Cross 相差不遠,但從腰線及大斜背的 Coupe SUV 設計看來,相信新車主外觀更具跑格主攻年輕市場。動力系統方面暫時未知,預計將會以 1.0 公升及 1.5 公升渦輪增壓引擎作為主打。新車最快將會明年第二季推出。

文:Issac.C

Ford Mustang 將推出純電車型


Ford 在 11 月正式推出了首款全電動車款 Mustang Mach-E,早前首席工程師 Ron Heiser 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Mustang Mach-E 的平台能支援不同軸距及車長的車款,無論是四驅或後驅設定都可用,所以可應用多款 Ford 純電車款。而且 Ford 亦指一直到 2022 年也會持續投資超過 115 億美金於電動車發展,所以未來全電動 Mustang 一定會問世,甚至有機會在 2021 年發表的全新一代 Mustang 就會採用純電動車設定,所以 Mustang 的 V8 咆哮聲可能很快就會成為回憶了。

文:Issac.C

【賽道試駕】Ferrari F8 Tributo 快感舒適兼具!?


Ferrari 的 488 開始使用中置 V8 渦輪引擎,在新科技的推動下,渦輪引擎都可以做到極致的反應。我們最近到上海 F1 賽車場試駕全新 Ferrari F8 Tributo,同樣的引擎佈局,不同的科技調校之後,新車的特性完完全全在賽道上發揮出來,不一樣的駕駛感,令筆者對超跑有另一番感受。


Ferrari F8 Tributo 這副 V8 渦輪引擎其實很有來頭,在 2016、2017、2018 和 2019 年獲得“國際年度引擎大獎”,可見 Ferrari 的 V8 渦輪引擎的實力不用懷疑。今次車廠將它再進一步調校,令它沒有絲毫渦輪遲滯,令到我們在賽道激烈駕駛 Ferrari F8 Tributo 時,繼續感受到新車帶來的加速和極速強悍表現。


貴為 488 GTB 的後繼車,引擎調校和車身懸掛舒適性作出轉變外,電腦系統的轉變對當今超跑來說其實都很重要,因此,F8 Tributo 擁有最新的動態強化系統升級版(FDE+)的集成式側滑控制系統(SSC 6.1)。在新系統配合下,賽道上激進駕駛時即可感受到新車是比較易開。由於車輛側滑控制系統(SSC)得到進一步升級,即使不是專業車手在較高速的情況下進彎,新系統可以盡量配合當時情況協助車子繼續推進,其輕鬆感是過往車款未有出現。新車在縱向動態表現方面其實都比過往出色,可變增壓管理系統(Variable Boost Management)將 F8 Tributo 的縱向加速度比起 488 GTB 提升了 6%。在場的專業車手還跟我們說,新車在同樣的彎道下,比起舊款跑得更快,容錯度亦有所提升,對於普通車主來說,可以更易享受到超跑樂趣和增加安全性。在 RACE 模式下,還有動態強化系統升級版(FDE+),可惜試駕當天下起雨來,未能試用。FDE 其實在 488 Pista 已經出現,今次升級版針對低抓地力情況下工作而來。


一部車擁有出色的動力之外,還需要有良好的散熱系統,才能令車子保持穩定狀態。F8 Tributo 改用全新的前部散熱器佈局,取而代之的是通過 488 Challenge 進行賽道測試後應用於 488 Pista 的全新佈局。F8 Tributo 車型中的散熱器整體向車輛尾部傾斜,幫助車身底部疏散熱空氣,盡可能地減少車輪拱罩內部氣流所產生的熱作用。相較 488 GTB,法拉利 F8 Tributo 的熱性能從絕對意義上提高了 10%。

擾流設計方面,主動式擾流板是新車尾部的重點設計,其專利技術在 488 GTB 已有應用,F8 Tributo 相較 488 GTB 增加 25% 的下壓力。


動力方面,F8 Tributo 使用了 F154 CG 的 3,902cc V8 雙渦輪增壓引擎,最大馬力達 720 匹和 770 牛頓米扭力。跟 488 Pista 的 F154 CD 引擎相比,新車數據雖然一樣,不過 488 Pista 的峰值扭力提早 250 轉就出現,加上比賽化輕量化、硬朗的懸掛系統配合下,其刺激感是比較強。進入 F8 Tributo 的駕駛艙是輕鬆的,整個車廂空間沒有太多壓迫感,對亞洲人來說,頭頂的空間是充足的。新車軚盤比較細小,車廠表示方便大家在轉向時可以輕鬆一點。乘客席繼續有小型顯示屏,可以看到當前駕駛速度、波段、轉數、G Force、駕駛模式等狀況。

由於天氣所限,都是 Sport 模式下進行,每位都可以有四圈試駕機會,和車手駕駛的熱身圈和 Hot Lap 試乘機會。熱身圈過後,駛出維修區時軚盤轉向反應已感到靈活,在第一個彎口之後的暗斜 S 彎,其抓地力和車身的穩定性令人驚喜,加上出色的軚盤轉向,輕鬆又舒服地進油出彎。上海 F1 賽車場算是一個高速的賽道,我們很多機會都是盡油地跑,引擎的動力和反應已經不用懷疑,對於普通駕駛者來說,整體駕駛體驗比極限更為重要,F8 Tributo 使用七前速 F1 雙離合變速箱,其特性是波段愈高,可以爆發出的扭力就愈強,因此我們整個加速過程都要用順暢來形容,比起其他超跑車款轉檔時都有明顯的「Chok」轉檔反應來說,是另一番感受,是好是壞就是看車主取向,如果這部車會有女仕來駕駛的話,或許是一個賣點。


在車廂中兩個圈後,發覺車廂的隔音有點良好,跟在場外拍照時有 F8 Tributo 在大直路走過的澎湃聲浪,明顯有差。雖然今次只提供了半條賽道試駕,可以行走的最後終點大直路其實只有八成長度,不過在設定下的煞車點前,看看錶板的車速已在 220km/h 以上,車廠表示 0-100km/h 需要 2.9 秒,0-200km/h 需要 7.9 秒。讓人期待加速反應沒有令人失望,制動系統的穩定性一樣抵讚,經過一整天多位國外內傳媒激烈試駕,途中未見有車需要中場休息,可見穩定性是 OK 的。


走彎能力方面,第一個感覺是很易,軚盤不用轉太大角度,車子就很易衝入彎,車尾的軌跡性比預期的「聽話」,這絕對跟 SSC 6.1 系統有關。試駕圈時已覺得車子咬地程度的確很好,再到 Hot Lap 車手極速試駕時,更加輕易感受到車子在攻彎時四個車輪可以如此精準地輸出動力,令到整部車就像在路軌上行走一樣,過往是比起其他車款是舒適,也是另一個深刻印象,其實當時每個彎都在百多公里下進行。

今次 Ferrari 推出 F8 Tributo 除了要維持新車款的出現,也在車子性格取向方面變得令人討好,車子可以很快,也有舒適性,對於城市人開超跑是一件好事來吧,有選擇才能擴展市場,看來 Ferrari 正在對準其他品牌作出市場調整。


著車時錶板會表明身份。


轉數錶在中央、車速在右邊以數字顯示。


軚盤右下方依舊是駕駛模式轉盤。


LAUNCH 模式用在彈射起步之用。


客人可以因應需要選擇不同車椅或內裝。


這副 3,902cc V8 中置引擎再一次被 Ferrari 進化。


新車在氣動力和散熱方面都作出了進化。


尺寸更小的軚盤、SSC 6.1 和 FDE+ 系統外,車重減輕 40 公斤也是令 F8 Tributo 更好玩的重點設計。


今次試駕只使用半條上海 F1 賽車場。


同場還展示開篷版的 F8 SPIDER,不過未有售價公開。

基本規格
引擎設計:90 度 V8 雙渦輪增壓引擎
排氣量:3,902cc
最大馬力:720 匹 / 7,000 轉時
最大扭力:770 牛頓米 / 3,250 轉時
波箱設計:七前速 F1 雙離合變速箱附加減功能
0-100km/h 加速:2.9 秒
體積:4,611 X 1,979 X 1,206mm
重量:1,330kg

詳盡規格表
http://autos.car1.hk/product/Ferrari-F8-Tributo/1123/

售價:HK$4,330,000 起
網址:https://hongkong.ferraridealers.com
查詢:2376 8080(Blackbird Concessionaires)

文、攝:Teddy Leung 太迪 @ 上海試駕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Jaguar 小改款 F-Type Coupe 與 Convertible


Jaguar 發表小改款 F-Type,外觀造型截然不同,全新方形鬼面罩及更銳利的頭燈組,而車尾泵把經重新設計,原本中央雙出尾喉,改為雙邊四出。排氣系統配備了「 Quiet Start」模式,在車輛啟動時不會發出太大聲音。車廂方面雖然整體佈局沒有改變,但儀錶板就改為採用 12.3 吋數碼儀錶板,娛樂通訊系統也加入 Apple CarPlay 與 Android Auto 等功能。

動力系統方面,入門車型提供 2.0 公升直 4 渦輪增加引擎,可輸出 300 匹馬及 40.8kgm 扭力,後輪驅動下的 0-96km/h 加速為 5.4 秒。3.0 公升 V6 機械增壓引擎,可選擇後驅或四驅版本,馬力為 380 匹及 46.9kgm 扭力。至於小改款就新增了 5.0 公升 V8 機械增壓引擎,可輸出 450 匹馬力及 59.2kgm 扭力,配備 8 速QuickShift 波箱,同時有後驅或四驅選擇,0-96km/h 加速為 4.4 秒。頂級車型 F-Type R,繼續使用 5.0 公升 V8 引擎,四驅系統可輸出 575 匹馬力及71.4kgm 扭力,0-96km/h 加速為 3.5 秒,極速限制在 300kmh。

文:Issac.C

Apex Motors 首部高性能超級跑車 APEX AP-1 正式推出


香港汽車企業及製造商Apex Motors昨天強勢推出旗下首部高性能超級跑車AP-1。這部重量只有620kg,以方程式賽車為設計藍本的兩座位跑車, 由0至100公里的加速只需2.5秒。APEX AP-1是Apex Motors首部面世車型,由APEX位於英國的廠房設計及製造,以方程式賽車為基調,搭載Ford 2.3公升EcoBoost渦輪增壓引擎及Hewland 6速序列式波箱,除可於賽車場上飛馳,更可於公路上合法行駛。一級方程式般的駕駛體驗,源自AP-1的碳纖維複合材料車架和一級方程式的「提腿」駕駛座姿,大大提升AP-1與駕駛者的表現及「人車合一」的超凡駕駛感覺。APEX汽車設計師完美融合這個碳纖維車架和獨特前擾流的空氣動力學,將空氣阻力降低至前所未有的水平外,也大幅增強下壓力—在時速240公里時可達到最少500公斤。抓地及彎路性能無與倫比,務求帶給駕駛者真正方程式賽車般的體驗。


AP-1現已投產。為慶祝首發,特別推出10部全碳纖維車身的首發限量版(Launch Edition),備有紫、藍、棗紅及黑四個碳纖維顏色選擇。首發限量版亦包括兩個碳纖維賽車頭盔,一次珠海賽道體驗,車主禮盒及APEX車主會會藉。車價方面,首發限量版為港幣$1,980,000 (不含稅) 。而普通版為港幣$1,680,000 (不含稅)。

本次發佈會更首度介紹APEX團隊明年推出的一系列全新設計及未來發展方向,包括定於2020年在瑞士日內瓦車展亮相、並計劃於不久將來量產的超級電動概念跑車。一直以來,APEX團隊都以賽車概念為發展核心,團隊人員在英國頂尖汽車設計領域的經驗累積超過120年,範圍涵蓋概念設計、空氣動力學、賽車工程、複合材料及電動車設計等等。當中大量經驗更來自著名一級方程式及電動方程式賽車團隊及其附屬機構。


APEX由兩位分別為香港的賽車運動工程師及賽車愛好者創立。有鑒於賽車運動在大中華區的發展迅速,APEX更著力籌劃在粵港澳大灣區建立獲國際汽車聯合會認可的賽道及賽車學院,以及發展電動跑車賽事。此外,APEX自家賽道將成為公司未來電動車車型研發的重點測試基地,例如高性能繞圈散熱測試等等。


APEX全力融會創新概念、卓越性能及超群工藝,讓每部APEX的汽車都是結合設計美學、專業性能和尖端科技的傑作。登陸http://www.apexcarshk.com及AP-1的資訊及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