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 C
Hong Kong
Saturday, August 2, 2025
主頁 博客 頁面 153

Lovfinity Vivienne Tam x Leon Lai Fashion Concert 2022 年 12 月 17-18 日舉行


揉合國際時尚元素,由國際著名時裝設計師 Vivienne Tam與黎明一起打造全新思維及新概念的演唱會 ”Drive In Ultra: Lovfinity Vivienne Tam x Leon Lai Fashion Concert” 將於2022年12月17-18日假中環海濱活動空間隆重舉行。

屆時,觀眾可於舒適的戶外場地,以璀璨的維港景色作背景及設有兩個籃球場般大的超大型LED屏幕前,欣賞國際著名時裝設計師Vivienne Tam最新的2023春夏系列時裝Show以及Vivienne Tam特別為這演唱會專屬設計的晚裝系列。巨型舞台申展丅台位,拉近黎明及數十位模特兒與現場觀眾的距離,必定令觀眾感受到一個充滿時尚感,視覺及聽覺無懈可擊的演唱會!

想像紐約時裝週嘉賓一樣身穿Vivienne Tam新裝到現場觀賞最新一季時裝show? 即日起至12月18日親臨Vivienne Tam各專門店購物即可享低至七折優惠。VIVIENNE TAM會員選購滿指定金額更有機會獲贈”Drive In Ultra: Lovfinity Vivienne Tam x Leon Lai Fashion Concert”時尚演唱會門票2張! 送完即止。

”Drive In Ultra: Lovfinity Vivienne Tam x Leon Lai Fashion Concert”
門票發售: https://www.cityline.com
訂票電話:(852) 2111 5333 10AM~8PM

2023 春夏時裝系列,國際著名時裝設計師Vivienne Tam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連結,將藍籌(blue chip)加密藝術(NFT)中多個最具代表性的虛擬角色形象,與時裝設計融合,創造出獨一無二的造型,超越性別和世代的限制。

像是隸屬於Yuga Labs旗下的Bored Ape Yacht Club(BAYC)和CryptoPunks中的經典的NFT「CyberKongz」及「Awkward Astronauts」大量出現在 Vivienne Tam 的時裝設計中,這些角色透過縫製、刺繡和印花等方式,與服裝的剪裁和輪廓結合,在服裝配飾中,Vivienne Tam帶入她個人的背景文化和經典設計,與新數位時代融合。

Vivienne Tam 透過全新的演繹手法添加了一層元複雜性,將這些人物及其虛擬化身的意象再昇華並注入生命。讓這些被融入創作的NFT,在這個不斷蓬勃發展的產業中,保持既有的熱情、樂觀和充滿活力。畢竟這些虛擬角色的創作本身,都帶有不少的時尚元素。

Vivienne Tam 受到NFT 的背景、故事、風格、時尚、藝術、多樣性和其可塑性等的吸引, 她過去被現實世界給侷限,但如今決定開拓領域,也是2023 春夏時裝秀的展示重點之一。Vivienne Tam 認為,有太多經典的NFT 角色可以在現實世界找到新生命,尤其是時下年輕世代花了許多時間在網路上。而與網路的虛擬世界不同,對於時裝,你可以透過觸覺,實際感受得到。

Vivienne Tam 表示,自己從小就受到母親的影響,「她總教我要用我的雙手去感受, 相信我的觸覺,啟發我親手去創作獨特的服裝。我跟這些NFT收藏家的共通點,就像母親向我強調的- 真正的獨特就是要成為獨一無二。」

平治 BAM Festival 2022 本週末中環海濱大派對


秋高氣爽永遠是戶外看車的好季度,平治再度舉辦以汽車為主題的嘉年華會BAM Festival 2022,今屆以「The Future is Magical」為主題,意指以科技帶來可持續的未來,本週末11月25至27日(星期5至日)在一如以往的中環添馬公園海濱活動空間舉行,入場費用全免。


平治今年夥拍逾100個活動夥伴及30個演講單位,帶來一系列除汽車以外的精彩項目,包括有超過30款型號及 AMG 專區的戶外車展、創新可持續科技展示、可持續發展工作坊、現場音樂表演(星期6晚有鄭欣宜、陳健安、Zpecial 及 The Hertz 演唱)、電玩競技、飲食攤位等。同場推出新GLC和AMG C 43。


適逢今年AMG品牌成立55週年,採用大量F1科技包括E PERFORMANCE 混能技術、全球量產 275 部的 Mercedes-AMG ONE 超級跑車更會在場內首度在香港展出,車子用上碳纖維車身結構,負載式引擎/波箱,主動空氣動力學組件及推桿式懸掛系統等多項賽車科技,AMG Performance 4MATIC+ 全時間可變四驅系統,後軸由混能系統驅動,前軸由兩個電動摩打驅動,扭力可前後左右分佈,馬力達 1,063 匹,車子剛於德國紐堡靈賽道以 6 分 35.183 秒創下合法量產車的最快圈速紀錄。

BAM Festival 2022 詳情
日期 – 2022年11月25至27日(星期五至日)
時間 – 11月25日: 18:00 – 22:00
11月26日: 10:00 – 22:00
11月27日: 10:00 – 18:00
地點 – 中環龍和道9號 – 中環海濱活動空間
會場入口 – 3號閘(添馬公園旁)
入場費用 – 全免
網址:https://www.bam.hk/zh_HK/

Subaru Impreza 北美新車取消房車和手波版本


美國洛杉磯車展大家最期待的應該是 Subaru Impreza 第六代,新車暫定會在 2023 年第一季推出。新車取消了房車版本,也沒有了手波版。新車繼續使用六角型面罩,頭燈設計修長了,跑感依然存在。車廠表示新車底盤結構作出了改進,剛性提升了 10%,對駕駛時的操控性有一定提升。

動力方面,使用了直四水平對向引擎,北美市場其中一款就使用了 2.5 公升自然吸氣版本,今次新車還多了 RS 版本。最大馬力 185 匹和 241 牛頓米扭力。RS 版本懸掛會調校得更加 Sporty,制動系統能力加強,使用 18 吋輪圈。擁有不錯性能外,車內也有 10 個 Harman Kardon 喇叭,提升音響系統質素。

另一部入門款是 2.0 水平對向引擎版本,最大馬力 152 匹和 197 牛頓米扭力。兩車都會標配 eyesight 主動安全系統。兩個版本都只會有 Lineartronic CVT 段變速波箱版本,RS 版本會有手動轉波功能,模擬出 8 速波箱效果。車廠表示在 Impreza 加入第五代 WRX 的電子輔助轉向系統,從而提升駕駛、轉向時的駕駛感覺。

勞斯萊斯 PHANTOM SERIES II
 現身香港


首部蒞臨香港的Phantom Extended Series II以全新調配的Olivin橄欖綠色登場。揉合微細金屬顆粒的外漆,於燈光下散發閃閃華彩,彰顯車頭鍍金歡慶女神的雍容氣派。

從車頭正面看,標誌性萬神殿格柵的頂部增加了一條橫跨車頭的拋光飾條,與大燈及日行燈水平對齊;巧妙的幾何設計令「雙RR」標誌和「歡慶女神」更顯突出;格柵沿用發光式設計,令整體車頭外觀更具莊嚴氣勢。全新車頭大燈採用鐳射切割設計,雕琢出每邊580顆星星,呈現繁星閃爍的效果,遙遙呼應車內星光車頂。


從車身側面看,Phantom Extended Series II傳承勞斯萊斯經典輪廓。全新設計的輪圈包括復刻1920年代浪漫情懷的22吋圓盤輪圈(拋光銀和亮面黑兩款選擇)。圓盤輪圈於汽車行駛時展現出的流暢動態,視覺上完美呈現勞斯萊斯如陸地飛行般的「魔毯駕乘體驗」。車主可選配另一款全新3D不鏽鋼立體效果輪圈,為車身側面平添現代動感。


Phantom Series II奢華舒適,寬敞寧謐的車廂空間,宛如行走的私人宮殿。香港首發的Phantom Extended Series II,車廂內籠選配全新Iceland Moss皮革,以及融入細緻金屬的深琥珀Dark Amber木飾面,加上由數百顆繁星交織而成的星空車頂,營造出超凡脫俗的乘坐體驗。而只屬Phantom獨有的「藝境藏珍」Gallery儀錶板,則選配了首次現身香港的Cascade Steel主題,以稀有金屬參考瀑布流瀉的狀態,打造出極具流線感的設計。

Phantom Extended Series II沿用Architecture of Luxury全鋁車架,搭載勞斯萊斯標誌性6.75升V12雙渦輪引擎,提供高達563bhp動力及900Nm扭力,後輪驅動配備四輪轉向系統令駕駛之路平穩至極。

Toyota Innova 七座城市 SUV 改款登場


Toyota Innova 在東亞南市場頗為出名,他們的 Toyota Innova 改款後名為 Toyota Innova Zenix,擁有三排座位、Hybrid 混能系列之下,再有 TNGA 底盤出眾的車體架構下,令它的吸引力提升不少。新一代的 Toyota Innova 車體感覺霸氣不錯,擁有超大鬼面罩,粗獷線條,車頭車尾應用大量 LED 車燈,有點像放大了的 Corolla Cross。輛圈配置方面,原廠有 16 至 18 吋提供選擇。

車體長度達 4,755 X 1,850 X 1,795mm,軸距為 2,850mm,車長比起舊款長了 20mm,軸距多了 100mm。車物離地高度為 185mm,對於行走越野路面也比較輕鬆。車廂中控台擁有 9 和 10 吋兩個版本,駕駛席錶板中央有一個 4.2 吋顯示屏。中排座椅也可以添加兩個 10 吋屏幕。比較吸引的是中排設有大班椅。動力方面,入門級使用 2.0 自然吸氣引擎,擁有 172 匹馬力。Hybrid 版本就使用 2.0 引擎加馬達,總輸出為 183 匹。

G-SHOCK MR-G 旗艦 40 週年限量紀念版「月山」登場


結合日本精緻製刀哲學與 CASIO 頂級錶藝,G-SHOCK 攜手日本大師級刀匠月山貞伸,以絕妙工藝技術打造全新40週年限量紀念版 G-SHOCK MRG-B2000GA-1A,全球限量發行500隻,由 CASIO 日本山形(YAMAGATA)廠的頂級生產線(Premium Production Line)組裝生產,專為鍾情於大師工藝鋒芒的人士而製作,極具收藏價值。其創作靈感取自月山家的的日本製刀工藝及座右銘「鍛刀一筋,百錬精鐵」,鈦金屬錶帶由月山貞伸親自刻上「鍛」及「錬」字樣,為每一隻手錶賦予獨特個性。另外,錶側位置刻上「G-SHOCK」及「40TH」標記二字,將日本的傳統工藝與 CASIO 手錶創新科技盡收於這款 MR-G 之中,為40週年揭開完美序幕。


傳承鍛刀工藝超過 800 年的日本刀匠名門 —— 月山家族,以其獨特的「綾杉肌」獨步天下,在刀劍鍛造領域享負盛名。自江戶時代起,月山家族歷代堅守刀劍鍛冶工藝,並肩負起傳承日本刀傳統文化的重任。作爲月山家的第六代掌門人,月山貞伸(Sadanobu Gassan)憑藉諸多飛凡成就雄霸日本鍛刀界,現為全日本刀匠會董事,繼承傳統日本造刀工藝,實踐日本武士道精神。


最新 MRG-B2000GA-1A 處處細節顯現大師工藝鋒芒,由 CASIO 日本山形廠的頂級生產線精心製造。鈦金屬錶帶由月山貞伸親自人手加工雕出印記,形如刀莖,表現出日本刀的哲學。以人手刻上「鍛」及「錬」字樣,象徵家族對鍛刀的熱誠及對細節的講究,更雕出傳統月山特色的銼痕,刻劃出日本刀藝的真正美態。全新研發的混合鈦金屬錶圈,由重結晶的純 Ti64 鈦合金層製成,整個製作過程由月山本人監督,以捕捉刀身淬火紋理的真正美態,使月山家族特有的綾衫肌紋理的外觀得以呈現。錶圈經過深層硬化處理,加入了 TIC 與 AIP 塗層,加上碳化鈦飾面,更加堅固和耐磨。藍灰色的錶圈、錶帶及錶背以 CASIO 最新的彩色離子鍍技術進行修飾,表現出精鍛寶刀特有略帶藍色的鐵色。


除了精湛的日本工藝,MRG-B2000GA-1A 的配備功能亦非常出眾,具備 Tough Solar、Bluetooth® 藍牙智能手機連接及使用標準時間信號進行時間調整,體現日本傳統製刀工藝與現代先進技術的結合,成就一個延續頂峰之作的獨特的聯乘。

建議零售價 HK$63,880

香港 Craft-Bamboo Racing 賽車隊蟬聯澳門 GT 盃冠軍


澳門東望洋賽道向來以高速狹窄及難以征服而聞名於世,香港 Craft-Bamboo Racing 賽車隊在第69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中既悲且喜。車隊得到平治-AMG 的全力支持,派出 AMG 品牌大使的德國星級車手晏高(Maro Engel)重臨濠江,並且以出色的表現和完美姿態贏得其個人第三座澳門 GT 盃錦標。晏高的隊友,去年奪冠的香港車手歐陽若曦(Darryl)今屆未能完成比賽,他在周六的首回合賽事上遇上多車相撞意外,戰車損毀嚴重迫令他需要提早退賽。儘管面對過山車式的複雜情感,香港 Craft-Bamboo Racing 賽車隊在今屆澳門大賽上仍然有精彩的表現,合共勝出周六及周日的兩回合賽事,並且連續第二年勝出澳門GT盃冠軍成功衛冕。


雖已闊別三屆澳門大賽,再次回到東望洋賽道的晏高看來仍是一如以來的自在輕鬆。這位德國車手在賽前的練習賽上很快已發揮出不俗的速度,並且能不斷的做出更快的時間。他所駕駛的 77 號平治-AMG GT3 戰車在周五的排位賽上已飛快的速度,於狹窄的澳門街道上成功鎖定首回合的最前一排的起步資格。這部披上由本地模型生產商 Tarmac Works 及 汽車塗裝藝術家 JONSIBAL 所合作設計車花的戰車,在周六首回合上藉對手起步時的犯錯得益從第一位起步。比賽起步後出現數車連環碰撞,大會宣佈賽事縮短至六個圈。比賽重開後,在首位起步的晏高一放絕塵,領先全程賽事並未受任何威脅直衝終點,先拿下首回合冠軍,並為周日比賽取得首名起步資格。矢志追逐個人第三次澳門GT盃冠軍的晏高,於周日次回合開賽後於同是平治-AMG 廠隊車手,瑞士的馬些路(Raffaele Marciello)有過一段激烈的正面交鋒,晏高終在進入葡京彎時緊跟隨前車守在第二位。可是在數圈後,馬些路因賽車機件出現問題,在髮夾彎上駛離賽道退賽,晏高重奪第一位帶領比賽。經過數圈安全車領航讓大會清理賽道壞車後,晏高在最後兩圈賽事上發揮出世界級車手的實力,成功瓦解後方奧迪賽車的攻勢,首名衝過終點贏得今屆賽事冠軍。


澳門 GT 盃的衛冕冠軍,香港的歐陽若曦(Darryl)的比賽不如隊友般順利,這位駕駛 55 號平治-AMG GT3 戰車的港將在周五的排位賽上因剎車問題,未能百份百發揮戰車的應有戰鬥力。希望在首回合比賽上能夠搶上前列加入競爭的 Darryl,在周六首回合起步時非常快速,轉眼他的戰車已大部分超越前方對手,可惜就在此時身在內線的歐陽若曦被其他賽車撞及他的車尾致令其失控,繼而再撞上另外一部賽車和賽道圍欄上,他的 Z-Challenger 拉花戰車損毀嚴重被迫退出比賽。經過檢驗後,戰車的車架及前懸掛損毀非常嚴重,已確定無法維修並趕及參加次回合賽事,這位香港車手被迫宣佈退出今屆比賽。


歐陽若曦的退出,為此比賽準備多時的車隊都感失望,幸好同隊的晏高有出色的發揮。澳門格蘭披治大賽是一年一度的國際盛事,這支香港車隊非常高興能夠連續兩年贏得澳門 GT 盃的錦標。平治-AMG 亦連續四屆收獲這傳奇街賽道的勝利,將車廠自 2014 年參賽以來的冠軍總數增添至七座冠軍,讓這間德國車廠成為有史以來於澳門大賽獲得最多勝利的製造廠商。

Craft-Bamboo Racing 賽車隊在此衷心感謝所有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平治-AMG,Z-Challenger ,Rev to Vertex,CarGaia,Tarmac Works,JONSIBAL DesignWorks,澳門彩票有限公司,M 直播,香港亞洲醫療集團、德利賽車隊,德和行石油有限公司、Aspec、以及麻辣英雄的全力支持參加本次澳門賽事。

晏高 | 77 號平治-AMG Team Craft-Bamboo Racing 車手
「勝出的感覺真的很美好! 非常感謝 Craft-Bamboo Racing 賽車隊全體所有人的協助,能夠為一支香港車隊在他們的「主場」贏得冠軍是最好不過的事,同時也感謝德利賽車隊的支持。我必須要大力感謝平治-AMG 他們在這場賽事上給予的強大支援,工程師們遠在地球的另一方仍可為我們提供協助,讓本地的工程團隊為我調較出一部出色的比賽戰車,這是極利害的事! 比賽非常刺激,開賽起步時的爭奪絕不容易,我非常高興我們成為最後的勝利者。現在是時候慶祝了!」


歐陽若曦 | 55號 Craft-Bamboo Racing 車手
「當然這是個不容易的比賽。今日未能參賽著實是很失望,不單只是我,對準備了很久的車隊來說也是,贊助商們和車迷都是非常期待今天的賽事,我知道他們對我未能出賽也同樣感到失望。我對他們感到抱歉,但我們已考慮各種維修辦法,最終結論也是一樣。幸好我們車隊還有77號戰車,車隊所有人亦百入百的付出為晏高準備好一部完美戰車。晏高的發揮十分好,成功為我們贏得賽事冠軍。對 Craft-Bamboo Racing 來說,這還是個很好的比賽。 十分高興奪得這次大賽錦標,我們都期待明年再次回來澳門,再一次爭取比賽勝利。」

Audi 換上全新 2D 標誌設計


Volkswagen 轉用 2D 平面標誌後,2022 年輪到 Audi 也轉用了,首次出現於 Audi 最新 Q8 e-tron 身上。他們的設計師表示,新設計讓大家在其他地方、電視等媒界看到 Audi 標誌時,跟看到車上的 Audi 標誌達到一致性。是次改動,會比過往立體鏤空的風格,令大家在不用地方望到 Audi 標誌時多一點親切感。

F1 in Schools 香港區比賽 年輕 STEM 人才亮相


F1 in Schools Hong Kong 在 2022 年 11 月 13 日及 20 日舉行了香港區初賽,今年來自 20 所中學共 126 名學生,參與了這項緊張刺激的比賽,在比賽當中展現了創新科技的才能,優秀的車隊將進級12月的決賽,最終決定代表香港區參戰世界賽的三隊車隊。


F1 in Schools於1999年在英國成立,足跡超越50個國家。此項目歡迎6-19歲對STEM有興趣的學生參加。F1 in Schools是全球最大型與一級方程式賽車相關的教育活動。F1 in Schools 中學組,能夠結合不同元素,讓學生有多元化學習的機會。就如真實的一級方程式比賽般,學生需透過電腦輔助設計軟件,設計並製造賽車模型,利用壓縮氣體推動賽車,進行比賽。今年比賽由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署(ITC)資助,並由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主辦,更希望可以藉此機會培育下一代的工程師,推動香港科技發展,創建美好未來。


生產力局與F1 in Schools香港區統籌 Yondar 合作,在香港建立首個 F1 in Schools 賽車研發及製造中心。 自今年9月起,共有126名11至19歲的學生以團隊形式參加F1 in Schools 香港區挑戰賽。 每個團隊的參加者代表自己的中學,接受了數週的培訓,使用電腦輔助設計 (CAD) 及電腦輔助製造 (CAM) 軟件,以數位自動化生產製造微型賽車,並在專用的賽道上進行競速比賽。


F1 in Schools 比賽有 6 項評判標準 – 1) 規格和檢查; 2) 設計與工程; 3) 品牌推廣; 4)企業管理; 5) 現場簡報; 6) 賽車比賽。 比賽過程要求學生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展示專業的賽車設計。香港區比賽分為發展組(初賽)和專業組(決賽)兩個組別。發展組比賽於2022年11月20日完成,以下10支隊伍獲得晉級12月17日決賽的資格,這將是本地參賽者在參與2023世界賽前的終極挑戰。

獲得晉級的10支隊伍學校名稱:
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中學 (冠軍)
浸信會永隆中學 (亞軍)
顯理中學 (季軍)
滙基書院
嶺南鍾榮光博士紀念中學
香港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一中學
粉嶺救恩書院
香港加拿大國際學校
裘錦秋中學 (元朗)


生產力局首席創新總監張梓昌博士表示:「我們很高興在香港舉辦 F1 in Schools 國際計劃和比賽。 我們見證了年輕參賽者的毅力和創造力,以及一場激動人心的比賽。 因此,我們感謝 F1 in Schools 為生產力局提供舉辦這項獨特比賽的機會,我們期待能繼續合作。 作為創新的倡導者,我們的主要目標是通過提供高科技設計和製造設備、廣泛的人力支持和無限的鼓勵,為年輕學生提供在 STEM 領域追求激情的願望。 我們努力培養下一代 STEM 人才,並通過不懈地推動創新和教育來促進推廣。」

關於F1 in Schools Hong Kong
F1 in Schools 於 1999 年在英國成立,是一個非營利性的獨特全球平台,旨在向年輕學生(6 至 19 歲)推廣一級方程式和 STEM 教育。

2021 年,STEM 教育機構 Yondar 成為 F1 in Schools 香港區統籌,負責設計F1 in Schools 課程及進行香港區比賽。 F1 in Schools的參加者學習使用電腦輔助設計 (CAD) 和電腦輔助製造 (CAM) 設計軟件,設計並製造以一級方程式賽車模型,利用壓縮氣體推動賽車進行測試和比賽。除了技術知識外,他們還將以一級方程式車隊類似的方式獲得品牌推廣和企業管理的經驗。

我們努力透過團隊合作、工程技術和賽車競速,讓學習學生體驗互動性和有趣的STEM教育。

如欲了解更多有關F1 in Schools Hong Kong的資訊,請訪問:https://f1inschools.com.hk/

Rimac 銳馬克 Nevera 創下量產電動車最高速世界紀錄 412km/h


Rimac(銳馬克)Nevera的最高時速為 412km/h (258 mph)成為世界上最快的量產電動車。 此破紀錄的壯舉緊接着Nevera在 2021 年的自行測試中,以8.582秒的成績打破四分之一英里的加速紀錄,並成為世界上加速最快的量產車。

Rimac團隊不斷尋找一條直道路段足以發揮 Nevera 最高速度的橢圓形賽道,最終Nevera在擁有兩條長達4公里直線路段的德國 Automotive Testing Papenburg 賽道上測試,提供 Nevera 足夠加速時間。

Nevera 被設至極速模式,以空氣動力學調節阻力和下壓力至最佳平衡狀態,確保車輛在極速時表現更趨穩健。配備道路使用的Michelin Cup 2R 輪胎,並在Michelin技術人員的協助下檢查輪胎狀況,創造紀錄的比賽正式開始。


駕駛者是Rimac的首席測試和開發駕駛員Miro Zrnčević。他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從賽道的彎道完美地進入直道,以使車輛汽車盡可能有機會達到V-MAX。當車輛以大約 250 km/h (155mph) 的速度駛出斜坡時,Miro 釋放了Rimac銳馬克開發的嶄新四台電動摩打和電池組的全部動力,將Nevera推入了 400 km/h的範圍。

直到 Miro 鬆開油門,讓 Nevera 安全地回復正常的速度後才宣報結果。最高時速 412km/h (258mph)——與多年前模擬的結果完全一樣。速度足以讓 Nevera 成為最快電動量產車的世界紀錄保持者,同時也是Automotive Testing Papenburg賽道汽車測試史上最快的汽車。最高速度是基於 GPS 的高精度測量設備 Racelogic V-Box 測量的。 412 km/h的最高時速是Rimac銳馬克團隊在 2018 年日內瓦車展上首次亮相 C_Two 時設定的目標,直到現在——經過 160 萬小時的積極開發——才得到驗證。


Miro Zrnčević表示:「以 412 km/h 或 258mph的速度行駛相等於以三分之一的音速行駛。在公路車上實現這一點是非常複雜的,但我們創造了Nevera,它充電一次便能夠行駛很遠的距離,同時可駕馭狹窄和彎曲的賽道,也可以漂移並打破加速和 V-MAX的直線速度記錄。自Nevera 誕生後,我一直在駕駛它,看到今天這台完美無瑕的汽車真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在開發過程中我學懂在極速駕駛狀態下最重要是賽車的穩定性——這也證實了我們的空氣動力學和汽車動力學團隊非常出色。」

交付給客戶的Nevera 設有最高速度 352 km/h (219mph) 限制,但在Rimac原廠人員的支援並在特殊客戶活動受控環境下,皆能達到412km/h的極速表現。由於輪胎在極高速運行過程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因此大多數預防措施都是為了確保輪胎處於正確設置以適應如此高的速度。目前 Nevera正在克羅地亞薩格勒布郊區生產在Rimac總部進行,首批Nevera已經交付給世界各地的客戶。

Nevera 開啟了新一代超級跑車性能,兌現了訂立新典範的承諾。它採用Rimac集團內部設計、開發和製造的技術,現成為世界上加速最快的量產車,也是最快的電動量產車,同時標誌著汽車性能發展的新紀元。

Rimac Nevera能產生 1,914匹馬力, 動力源自四台由Rimac設計的電動摩打,可在 1.85 秒內將超級跑車從靜止加速至60 mph, 並可在4.3 秒內從靜止加速至100 mph。Nevera的命名是為紀念祖國克羅地亞,名字靈感來於席捲克羅地亞公海的猛烈而出乎意料的地中海風暴。因此, Nevera可瞬間轉換為舒適、豪華旅行車、專注於賽道機器或是打破最高速度紀錄者。

Honda STEPWGN Spada e:HEV 多了豪華 少了油耗 


提到本田 STEPWGN,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它空間充裕、載物處多、友善易用、駕駛感覺輕鬆,然而同類日式 Van 型多人車如日產 Serena 和豐田 Noah 也可以這樣形容,它們全都是售價 40 萬元樓下,摺檯、摺櫈、電趟門一個都不能少,窗台式 A 柱位置加大玻璃,視野開揚如觀光列車,隨便跳「上」一部都能給你快樂旅程。


這裡試的一部 STEPWGN 是其第六代全新款式,車子的外形與上一代有蠻大改變,由有點像鐵甲人的舊款變為方角設計的簡約感覺,就如新 Jazz 由有點跑格的上一代變為可愛小車的那樣。車子最大的新事,要算是首次有自今代Jazz推出的「e:HEV」混能版本出現,以及沒有了之前有「小巴逃生門」的「Waku Waku Gate」尾門。車系現有三個型號出售:稱為Air的初級8座、較豪華的Spada 7座款,以及測試的這部Spada e:HEV,前兩者採用1.5公升渦輪增壓引擎,賣$319,880和$359,880,用2公升自然吸氣引擎加混能系統的e:HEV售價$389,880。 


Van形多人車的車廂空間從來無容置疑,車身比舊款長(+140mm)和闊(+55mm)的新STEPWGN,代理指有歷代最大的車廂空間,經改幼的A柱,帶來向前望時更強「窗台」feel的視野。車子的靈活、易用地方與前相似,座椅物料用上「Prime Smooth」合成皮革加「Fabtect」纖維帶出豪華黑色調的Spada,中排採用兩張Ottoman「牙醫診所椅」,設有腿墊可手動調校至半躺平坐姿,座椅可獨立隨路軌前後趟動,又可橫移拍在一起,前座椅背設有小摺檯。兩電動趟門同樣可用車匙和錶板按鈕遙控開關,B柱內側有扶手,地台有階梯,趟門有手拉窗簾。尾排「Magic seat」座椅與前一樣,只需一拉手抽,椅背與座墊便在一摺一翻的動作之下整張收納入行李箱內,而椅背角度亦可獨立調節。車廂隨處可找到載物的箱、架、盒、兜、吊勾之類,尾排的牆邊設有膠兜、12V和充電插頭。後排有獨立冷氣風速控制和天花出風口;新出的 Clean Air 空調系統,能監測車內的懸浮微粒值在超過35mg 時自動啟動PM 2.5過濾器。中台9吋輕觸式液屏幕系統有Apple CarPlay功能。較為遜色的地方,就是所說的尾門沒有了方便疏散的「逃生門」,但有定點角度電動開啟;另外前排座椅之間現有膠箱一個,不像舊款有通道可行向後方,前排者現需要落車、開趟門才能鑽進後方。


相比有150匹/203牛頓米輸出的1.5升渦輪增壓引擎即Air和Spada型號,頂級的Spada e:HEV採用有兩個AC同步摩打的2公升Atkinson Cycle自然吸氣引擎,一個摩打發電,一個驅動,最高的184匹/315牛頓米輸出是由摩打所發出。「i-MMD」(Intelligent Multi-mode Drive)混能系統與Jazz e:HEV的運作完全一樣,三個自動轉換的模式有電動 EV、Hybrid 混合和 Engine 引擎驅動。一般慢速行駛,車子夠電的話會由鋰電池供電行 EV,不夠電或踩大油時會撻著引擎來推動發電機直接供電給驅動摩打行所謂的 Hybrid 模式,但其實不存在油/電同時驅動車輪的混能情況,而在內燃引擎效能最高的較高速度下引擎才會經離合器連上來驅動前輪,其間「盡踩」時會才有「Boost」摩打輔助,出現真正的油/電混能驅動;收油和踩 Brake 時當然有能源回收充電功能。所用的 e-CVT 波箱與Jazz e:HEV的一樣,並非有比例可轉的無段變速波箱,而是有兩個「fixed gear ratios」,行電時用 2.454,行 Engine 時用像一般6 波的0.805,比例與Jazz也是一樣。Honda SENSING安全系統有LKAS離線震軚、離線和自動扭軚輔助、CMBA前方自動煞車、ACC智能巡航、自動高燈、向前向後有「防止踩錯油門當是brake」的自動煞車,和交通阻塞輔助系統。 


車子的儀錶顯示一如電動車般,傳統的轉數錶改為電錶一個,踩油時指向藍,充電時指向綠,行電時有「EV」燈亮著,速度錶的顯示區可顯示動力流程、巡航跟車距離控制、耗油量、Eco模式燈;中央有「車仔」顯示跟線狀況和探測到的鄰近車輛。Spada e:HEV基本上是由摩打驅動的多,加速線性而且頗有力度,斜路盡油起步甚至可響起胎來,行EV時固然靜悄悄的,撻火發電時引擎有引擎轉,摩打有摩打行,兩者像活在平衡時空沒有關連似的。司機除了看著動力流程顯示「得個『知』字」外,對驅動模式並不能也無需作出干預,可選擇的有「Eco」慳電模式和波棍的「B」for braking 落斜拖慢,軚盤+/-撥片有4段充電反應玩,可隨前車精準拖慢。車子平均耗油量20.3 km/L,由引擎發電只會行電動的日產Serena e-Power是24.4 km/L,自然吸氣引擎只燒電油的豐田Noah是14.6 km/L。行車質感同是日式的柔軟和拋浮,幼滑程度算高。開著懂跟速、跟距的ACC智能巡航系統行車,再由Lane Keep系統自動扭軚的跟路行,在公路上有30-40%時間實現到半自動駕駛。總的來說,新STEPWGN繼續有足一向以來的總總優點,新的e:HEV版本更是慳油之選。


車身比舊款長 140mm 和闊 55mm,代理指有歷代最大的車廂空間。


經改幼的 A 柱,帶來向前望時更強「窗台」Feel 的視野。


Spada 版的中排採用兩張 Ottoman 座椅,可手動調校至半躺平坐姿,可獨立隨路軌前後趟動。


Van 型多人車的車廂空間從來無容置疑;前排之間現有膠箱一個,不像舊款有通道可行向後方。


e:HEV 採用有兩個摩打的 2 公升 Atkinson Cycle 自然吸氣引擎,一個摩打發電,一個驅動,最高輸出有 184 匹/315 牛頓米。


外形與上一代有蠻大改變,由有點像鐵甲人的舊款變為方角設計的簡約感覺。


軚盤 +/- 撥片有 4 段充電反應玩,可隨前車精準拖慢。


車子基本上是由摩打驅動的多,加速線性而且頗有力度,行 EV 時固然靜悄悄的。


ACC 智能巡航系統懂得跟速、跟距;「車仔」顯示跟線狀況和探測到的鄰近車輛。


車廂隨處可找到載物的箱、架、盒、兜、吊勾之類,靈活、易用地方與前相似。


Clean Air 空調系統能監測車內的懸浮微粒值在超過 35mg 時自動啟動 PM 2.5 過濾器。


慢速行駛夠電的話會由鋰電供電行 EV,不夠電或踩大油時會撻著引擎來推動發電機直接供電給驅動摩打。


尾排座椅與前一樣,只需一拉手抽,椅背與座墊便在一摺一翻的動作之下整張收納入行李箱內。

基本規格
引擎設計:直四引擎配電動馬達 LFA-H4
排氣量:1,993cc
最大馬力:引擎:145 匹 / 6,200 轉時 | 馬達:184 匹 / 5,000-6,000 轉時
最大扭力:引擎:175 牛頓米 / 3,500 轉時 | 馬達:315 牛頓米 / 0-2,000 轉時
波箱設計:無段變速波箱
體積:4,830 X 1,750 X1,845mm
重量:1,840kg

詳盡規格表

售價:HK$389,880 起
網址:http://www.honda.com.hk
查詢:2380 2231(Reliance Motors Limited)

文、攝:James Chan
編:Teddy Leung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莫他拿駕駛 R8 LMS GT3 evo II 賽車斬獲澳門 GT 杯亞軍


莫他拿(Edoardo Mortara)駕駛奧迪運動亞洲絕對車隊的第二代奧迪 R8 LMS GT3 evo II 賽車,在過山車般跌宕起伏的賽事週末扭轉不利局勢,最終斬獲澳門 GT 杯亞軍。因資格賽起跑失誤從隊尾發車的莫他拿強勢追擊,確保了正賽第四的發車位置,最終在周日8圈正賽的比拼中斬獲亞軍,向世人展示了他名不虛傳的“澳門先生”綽號。

澳門本土車手蘇沙(Filipe de Souza)為四環品牌在這條全場6.2公里極具挑戰的東望洋街道賽道上的勝績再添一筆。他駕駛 Champ Motorsport 車隊的奧迪 RS 3 LMS 賽車,自杆位發車領跑全場,奉獻了一場堪稱完美的比賽。他的隊友黃俊豪則遺憾錯失領獎臺席位,收穫第四名。


“本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無疑是一個跌宕起伏的賽事週末。在資格賽被判罰從隊尾發車後,莫他拿與車隊展現出令人難以置信的戰鬥力,一路強勢追擊,直至在正賽中拿下全場第二。目睹現場人們對於‘澳門先生’的回歸反響熱烈確實感觸非常特別。”奧迪運動(亞洲)客戶賽車部門負責人柏艾力(Alexander Blackie)表示,“同時由衷恭喜蘇沙和 Champ Motorsport 車隊收穫澳門東望洋大賽的勝利。近幾個賽季蘇沙與車隊經歷了數場勢均力敵的比賽,這場勝利實至名歸。再次感謝所有21位參加第69屆格蘭披治大賽車的四環客戶車手以及車隊對於奧迪運動部門的信任。”

Craft-Bamboo Racing 壓到性的姿態勝出澳門 GT 盃


周六的賽事充滿戲劇性,Mercedes-AMG Team Craft-Bamboo Racing 車手晏高以壓到性的姿態勝出首回合比賽,周日終迎來整個週末的最後一場比賽。周日賽事因較早前其他賽事的連番意外及延誤,大會宣布澳門GT盃的第二回合比賽縮短減至八圈。晏高從首位出發,他在起步後的一直長直路上,跟次席的另一部平治-AMG 賽車有過激烈的爭逐,終在進入葡京彎時緊跟隨前車守在第二位。接著的兩圈賽事,晏高從後緊貼對手,保持爭勝機會,直至對手在髮夾彎上犯錯未能入彎,領先位置再度回到晏高手上。賽事接著因有其他賽車阻礙賽道,大會以安全車帶領比賽。比賽在餘下最後兩圈時重開,晏高發揮出世界級車手的實力,成功瓦解後車攻勢,首名衝過終點贏得個人第三個澳門GT盃冠軍,同時亦是香港車隊Craft-Bamboo Racing 連續兩屆勝出此項矚目大賽,車隊的第69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以勝利作結。


晏高 | 77 號平治-AMG Team Craft-Bamboo Racing 車手
「勝出的感覺真的很美好! 非常感謝 Craft-Bamboo Racing 賽車隊全體所有人的協助,能夠為一支香港車隊在他們的「主場」贏得冠軍是最好不過的事,同時也感謝德利賽車隊的支持。我必須要大力感謝平治-AMG 他們在這場賽事上給予的強大支援,工程師們遠在地球的另一方仍可為我們提供協助,讓本地的工程團隊為我調較出一部出色的比賽戰車,這是極利害的事! 比賽非常刺激,開賽起步時的爭奪絕不容易,我非常高興我們成為最後的勝利者。現在是時候慶祝了!


歐陽若曦 | 55號 Craft-Bamboo Racing 車手
「當然這是個不容易的比賽。今日未能參賽著實是很失望,不單只是我,對準備了很久的車隊來說也是,贊助商們和車迷都是非常期待今天的賽事,我知道他們對我未能出賽也同樣感到失望。我對他們感到抱歉,但我們已考慮各種維修辦法,最終結論也是一樣。幸好我們車隊還有77號戰車,車隊所有人亦百入百的付出為晏高準備好一部完美戰車。晏高的發揮十分好,成功為我們贏得賽事冠軍。對 Craft-Bamboo Racing 來說,這還是個很好的比賽。 十分高興奪得這次大賽錦標,我們都期待明年再次回來澳門,再一次爭取比賽勝利。」

Subaru Rex 小型 SUV 正式推出


Subaru 跟 Toyota 共用開發的小型 SUV Subaru Rex 正式推出,而另一部姊妹車將是 Daihatsu Rocky 的身份出現。Rex 體積只有 3,995 X 1,695 X 1,620mm,軸距為 2,525mm。車仔細細的 Rex 賣相也走硬朗路線,未有因為是小型 SUV 而偏向女性化。車廂駕駛席擁有 9 吋觸控中控台,支持 Apple CarPlay 和 Android Auto,駕駛席前方使用數碼錶板。車子使用 1.2 公升直三自然吸氣引擎,最大馬力 87 匹和 11.5 公斤米扭力,平均油耗每公升 20.7km/L,使用前輪驅動。

Nissan Serena 大改款將使用第二代 e-Power 系統


Nissan Serena 大改款將於 11 月 28 日發布,車廠最近也為它公開了一張相片,可以看到車頭使用了新設計,車燈也將有大轉變,令到新車更加有動感和立體感。在專利圖之中,也可以看丁車尾設計會有不用,車尾使用了兩支直立式車燈,,車頂也有尾翼。車廂設計暫時未有任何資訊,不過應該會用近年 Nissan 採用的數碼錶板和大型中控台屏幕。至於車廂的座椅有什麼新玩法,就要等到正式發布才有答案。

Volvo CEO Jim Rowan 表示 2025 電動車價格將與汽油車差不多


外國汽車網站 autonews.com 最近訪問了 Volvo 的 CEO Jim Rowan,當中提級電動車會因為快速成長,令到它將在 2025 年跟汽油車價格會相當接近,而且只需要更細的電池就可以行更長距離。而他又認為現在多個國家因為有政府電動車購買補貼才令電動車得以提升銷售量,車廠必需想出更多方法令車主們覺得電動車是便宜的東西,才能真正大幅提升銷售量。

Mercedes-AMG EQS 53 4MATIC+ 高性能頂級房跑添加科技玩意


在不同種類的電動車中,平治 EQS 是高級豪華房車中的第一部,車系在 2021 年推出,我們試過初級的 450+,另有一款香港並無引入的是 580 4MATIC,今次試的這部是「跳一級」的 AMG EQS 53 4MATIC+,純電動再有 AMG 動力的它,擁有一踩便去的加速反應是大家渴望的基本性能,我們反而較有興趣玩玩這個自 EQS 推出、只有較高級型號才標準配有的 Hyperscreen 大屏幕錶板。

裝備和豪華程度屬 S-Class 級數的 EQS,單摩打後驅的 450+ 在「一換一」計劃下售價要 $1,420,000,雙摩打四驅再有「AMG」加冕的這部 53 則要 $2,510,000。


長度和輪距與 S-Class 差不多的 EQS,外形設計結合平治現時的「Sensual Purity」主題和 EQ 系列的「Electro-look」(電動樣),車頂彎彎的車側線條像一把「弓」般,隨後推出的 EQE 也是這樣,像個高科技滑鼠的車身,風阻只有 Cd 0.20;車子的頭冚之下是一個給師父做保養和換冷氣風隔的地方,並無行李箱,左邊沙板的蓋掩是用來加添水撥液的,車尾跑格地有小尾翼尖啄,前後燈組有光條連起;這部 AMG 53 頭泵把有「八」字翼和兩撇「貓鬚」裝飾,沒有排氣喉的尾泵把有更闊的 Diffuser 和 AMG 款必有的左右假風口,與 450+ 可改配的 AMG Line 泵把其實一樣,鬼面罩蓋則有 AMG 式的垂直銀間而不是 450+ 見過的「星星」圖案,AMG 款低風阻輪圈有 22 吋大。


我們之前試的 450+ 採用與 S-Class 相似即一橫一棟的雙屏幕錶板,580 4MATIC 以上即包括這部 AMG 53 標準用上由儀錶盒、中台屏幕、前乘客屏幕三塊組成的 Hyperscreen 錶板,整幅弧形玻璃經防刮、防反光處理,稱為 Zero-layer 的版面顯示,MBUX 系統會利用 AI 人功智能技術學習用者的習慣,然後主動將常用的方格放在當眼位置,減少「撳撳撳」來搜尋想要功能的需要;司機儀錶的一邊與其他平治的一樣,可從軚盤按鈕選擇只得兩個圓框的「Understated」、像時光隧道的「Sport」、藍白色的「Classis」三種儀錶圖案,或只顯示導航地圖或「車仔」安全輔助系統狀況,中央小顯示屏幕同樣可「碌」出來耗電量、續航距、環保評分等,AMG 款另有扭力/公率、反應系統設定、溫度顯示。中台和乘客屏幕可各自顯示 Dynamic Select 反應系統、安全系統、音響、64 色氣氛燈光、「車仔」狀態顯示、耗電量、能量流程、續航哩數等。整份 Hyperscreen 三個屏幕的光源加上圍繞錶板和門邊罅隙的氣氛燈,組成一幅非常漂亮的科幻畫面。同個 ENERGIZING AIR CONTROL Plus 空調系統設有 HEPA 活性碳過濾網,可阻隔塵埃、花粉、異味、硫磺、臭氧、病毒、細菌進入車廂;Pre-entry Climate Control 功能可預校 Timer 或遙控在登車前預先清潔車內空氣。後排設備較「齋」的這部示範車,只有中橋冷氣風口和控制板,有電動座椅調校、冷暖氣、枕頭、側氣袋、無線充電器等的後排 Rear Seat Package要 $82,000 加購。 


相比有 333 匹/568 牛頓米輸出、0-100km/h 加速需不算快的 6.2 秒的 450+(以及 385kW(516 匹)/855 牛頓米的 580 4MATIC),AMG EQS 53 有 658 匹/950 牛頓米輸出,在兩軸同時電動扭著去之下,0-100km/h 加速只需想去便去的 3.9 秒,以一部以優雅和豪華為首任的 S-Class 級電動車來說,實在快得過份。駕駛期間可耍玩的,同有 5 段軚盤撥片拖慢控制,即「D Auto」自動、「D +」滑行(Coasting)、「D」少少拖慢,「D-」和「D–」拖慢再拖慢。Dynamic Select 反應系統有雪地、Comfort、Sport、Sport+ 模式,Individual 可自定三段「踩油」反應、三段懸掛軟硬、Sound Experience 音效大細聲、「AMG Dynamic」的「Basic」、「Advanced」和「Pro」設定,即那套憑 ESP 穩定系統和四驅來干預操控動態反應的電腦程式。設有的 AMG Performance 四柱軚盤亦裝有兩粒 AMG Steering Buttons 發光制,左邊一粒可直接改變懸掛軟硬、「AMG Dynamic」設定,右邊一粒可改變 Dynamic Select 模式。透過音響系統播出的 Sound Experience 音效,一般 EQS 的稱為「Silver Waves」和「Vivid Flux」,AMG 的則叫作「Authentic」和「Performance」,都是那些隨「踩油」和減速充電程度的虛擬「偈」聲。


與 S-Class 一樣的懸掛系統,前四、後五連杆,Airmatic 氣壓避震加電子控制吸震機,每個車輪可自動根據各自的路况來調節軟硬,經 AMG 調校的這部 53,我們也覺得在 Sport 以上的懸掛模式下有點過硬,行駛起來並不舒適,所以我們較多用 Individual 模式選擇快「油門」和 Comfort 懸掛行車。車系標準設有 4.5 度的後輪轉向。安全系統與 450+ 一樣有 Active Brake Assist 自動煞車、Active Lane Keep Assist 防偏航扭軚輔助、Active Blind Spot Assist 盲點有車警示。由平治自家研發的鋰電,有雙層底板和鋁框保護,107.8kWh 容量可提供 580km 續航距,比後驅的 450+(785km)短,不過掛上 AMG 換來的玩樂性,即使續航縮減了也是值得吧。


AMG 53 標準用上由儀錶盒、中台屏幕、前乘客屏幕三塊組成的 Hyperscreen 弧形玻璃錶板。


在兩軸同時電動扭著去之下,0-100km/h 加速只需想去便去的 3.9 秒,實在快得過份。


車頂彎彎的車側線條像一把「弓」般,隨後推出的 EQE 也是這樣,像個高科技滑鼠。


沒有排氣喉的尾泵把有更闊的 Diffuser 和 AMG 款必有的左右假風口。


儀錶有三種圖案選擇,或只顯示導航地圖或「車仔」安全輔助系統狀況。


5 段拖慢控制有「D Auto」自動、「D +」滑行(Coasting)、「D」少少拖慢,「D-」和「D–」拖慢再拖慢。


AMG 軚盤發光制,左邊一粒可改變懸掛軟硬、「AMG Dynamic」設定,右邊一粒改變 Dynamic Select 模式。


AMG 款的虛擬「引擎聲」叫作「Authentic」和「Performance」。


107.8kWh 容量可提供 580km 續航距。


有電動座椅調校、冷暖氣、枕頭、側氣袋、無線充電器等的後排 Rear seat package 要 $82,000 加購。 


AMG 懸掛在 Sport 以上有點過硬,行並不舒適,所以我們較多用 Individual 模式選擇快「油門」和 Comfort 懸掛行車。


左邊兩屏幕可各自顯示 Dynamic Select 反應系統、安全系統、音響、64 色氣氛燈光、「車仔」狀態顯示、耗電量、能量流程、續航哩數等。

基本規格
動力單元:前、後 PSM 恒磁同步摩打
電池容量:107.8kWh
最大馬力:658 匹
最大扭力:950 牛頓米
續航距離:580km
體積:5,216 X 1,926 X 1,512mm
重量:~2,585kg

詳盡規格表

售價:HK$2,700,000 起,「一換一」計劃 $2,510,000
網址:http://www.mercedes-benz.com.hk/
查詢:2895 7288(Mercedes-Benz Hong Kong)

文、攝:James Chan
編:Teddy Leung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Honda Civic e:HEV 推出 RS 版本


掛上藍色 Honda 標誌的 Civic e:HEV 推出之後,大多數人未必需要 Type-R 那麼強的性能,希望 Honda 盡快推出 RS 版本滿足他們需要。Honda 原廠終於公布 Civic RS 版的資訊,新車會加入 RS 包圍,最力馬力有 181 匹,車尾會有黑色尾翼,使用 18 吋輪圈。車頭還會有一個 RS 標誌展示身份。新車使用了 2.0 公升和雙馬達配置,油耗達到 55.5km/L。

BMW i7 純電豪華旗艦房車正式登陸香港


BMW 今次除了首度呈獻「BMW individual Two-Tone」的色漆面車色選擇:以車身肩線作分界,提供肩線以上兩色以及肩線以下五色選擇,包括BMW Individual的獨有顏色Frozen Pure Grey metallic及Frozen Deep Grey metallic,共計十種顏色組合,與獨一無二的您相匹配;更有由BMW與SWAROVSKI共同研發的水晶鑲篏頭燈,以SWAROVSKI水晶配合LED燈組折射出如美鑽般的絢麗亮光。

「The Great Entrance Moment宏大進場時刻」將於車主靠近或車輛解鎖時啟動水晶頭燈,與發光的一體式鬼面罩呼應輝映,再配合動感迎賓光影地毯、車尾燈及車內光影元素,以前所未見的華麗規格接持車主與乘客,宛如貴賓般展開您的尊貴旅程。BMW i7 xDrive60 M Sport Edition車身更配置M Sport套件,以動感風格加添活力韻味。


以「Progress Luxury」作為BMW i7車廂設計主軸,前衛與華麗元素貫徹當中,顯赫氛圍立即湧現。全新BMW i7配備BMW iDrive 8.0系統,配上Shy Tech隱形創新科技設計的全新BMW interaction Bar,減少車廂內實體按鈕數量,統一簡潔視覺,配上由Crafted Clarity水晶切割玻璃組件點綴的中控台延續由車外發放至車廂中的熠熠光芒,配上面積比以往大40% 的全景式天幕天窗Sky Lounge,更顯尊貴不凡氣派。選配31.3吋高達8K畫質的BMW Theatre Screen懸浮式影院觸控式螢幕,搭配標準配備的Bowers & Wilkins環迴立體聲音響系統提供的4D音響體驗,BMW i7立即變成尊屬於您、無可匹敵的私人影院,隨時隨心獨享頂級影音盛宴。


BMW iDrive 8.0的「My Mode主題模式」提供的三種行車模式:「個人Personal」、「運動Sport」、「節能 Efficient」以及全新BMW i7新增的三種主題模式:「舒緩Relax」、「悅動Expressive」、「影院Theatre」,全天候配對您的當下心情,將驅動系統、底盤、儀表板、環境照明、BMW Iconic Sound Electric聲效、座椅包覆度,調配成為您量身訂造的優越車廂空間,與尊貴的您融為一體。


BMW與世界同行,一直致力於品牌的各個層面範疇實踐可持續發展的環保理念,減少行車時廢氣排放而成為環保新勢力的純電動車系,自然成為其中的佼佼者。早於純電車系的生產過程中,亦已貫徹環保理念:全新BMW i7純電豪華旗艦房車於德國Dingolfing廠房的生產線以100%再生電能運作,全力減低污染。全新BMW i7採用第5代BMW eDrive技術、電動四輪驅動設計、兩組不含稀土金屬的電動摩打,組成的創新驅動系統,將行車時聲音及排放減至接近零,自信傲然樹立電能汽車環保指標。


純電能驅動無損全新BMW i7的行車效能,前軸電動摩打可輸出最大馬力258hp以及達365Nm的峰值扭力;後軸摩打則可輸出最大馬力313hp以及達380Nm的峰值扭力,前後組合可提供544hp最大馬力輸出及745Nm最高峰扭力,由靜止加速至100公里/小時只需4.7秒,高電池容量下,於WLTP測試標準,BMW i7的最大續航里程高達590至625km,達19.6-18.4kWh/100km的出色低耗電量表現,為這部電動豪華旗艦車款訂立性能與節能皆達頂級的尊貴新典範。全新BMW i7支援BMW Digital Key Plus升級電子車匙功能,只要透過智能手機的Ultra Wideband超寬頻技術,車主無須將手機靠近門柄,即可解鎖及啟動座駕。BMW i7更可選配Parking Assistant Professional 泊車操控輔助功能,包括長達200米的Reversing Assistant Professional倒車輔助,以偵測路壆及停車位線道而感應車位的自動泊車系統;及可記錄達10個車輛軌跡的全新市場獨有Automated Maneuver Assistant自動泊車記錄輔助系統,自動控制車輛油門、煞車和轉向等操作,讓車主輕鬆自如地完成日常泊車難題。

森那美於恒隆中心停車場增設充電設施


森那美汽車服務有限公司 (森那美) 旗下電動車充電站網絡於港島區再下一城!位於銅鑼灣中心 地帶之恒隆中心停車場內之充電設施,於 11 月 16 日已正式啟用!該停車場設立了三個中速充 電裝置,配備 IEC Type 2 制式插頭之電動車用戶,只需下載森那美汽車充電手機應用程式「SD Charging」,透過簡單登記並成為會員後,便可於場地使用免費充電服務。

森那美與恒隆集團於發展電動車充電站一直合作無間,除本次啟用之恒隆中心充電設施,及早
於十月份開幕的康怡廣場和家樂坊充電站,能飽覽香港美景的山頂廣場之森那美充電站亦將於
年底前落成,讓本港電動車用戶盡享輕鬆便利的充電新體驗!

「SD Charging」森那美汽車充電手機應用程式已可於 Apple Store 及 Google Play 下載。本應用 程式具備多項嶄新功能,用戶除可透過應該程式了解森那美集團旗下之充電站位置及實時狀態、 導航功能、收費計劃及網上付款外,完成簡單會員登記後,更可專享充電折扣(快充服務)!

查詢電話:5742 6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