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 C
Hong Kong
Tuesday, August 5, 2025
主頁 博客 頁面 156

Volkswagen T-Roc 正式抵港!R 版同時推出


Volkswagen T-Roc 正式在香港推出,今次更特意於灣仔開設期間限定店,由即日起至 11 月 13 日,為大家提供更多元化及便利的購車體驗。T-Roc R 配備 2.0 TSI 引擎及 4MOTION 四驅系統,擁有 300 匹澎湃馬力及 400 牛頓米扭力,從靜止起步加速至每小時 100 公里,僅需 4.9 秒。今次車子標配主動式底盤控制系統能自動因應路況,調校制動、轉向和油門反應。車廂前排使用運動型 Nappa 真皮座椅,提供左右支撐和額外的舒適性,並配上車系獨有的「 R 」刺繡。駕駛席還有真皮軚環連發熱功能及轉檔撥片,整體配置都是十分充齊全。

同場還有全新親民版 T-Roc 推出,它使用 1.5 TSI 渦輪增壓引擎,擁有 150 匹力和 250 牛頓米扭力。新車有齊主動式定速巡航系統、二次碰撞預煞系統、後泊車鏡頭和泊車輔助系統。車尾也有 Easy Open 踢腳自動打開尾門系統,方便大家購物後輕鬆將東西放入車尾廂。車廂支援 Apple CarPlay 及手機無線充電,前排及後排亦各配置 2 個 USB 連接口,搭配黑色中控及門側飾件,讓獨有型格更添層次。

The New T-Roc $279,800 開賣,而 All New T-Roc R. $489,800 開賣。

Volk

勞斯萊斯純電動車 Spectre 2023 年第四季度正式交車


1900年,勞斯萊斯創辦人Charles Rolls就曾預言電動車將是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在體驗了一輛名為哥倫比亞(Columbia)的早期電動車之後,他預言只要有充足的基礎設施支持,毫無噪音及十分潔淨的電動車,將適合代替內燃發動機車型。如今,在120多年後的今天,勞斯萊斯汽車終見證了品牌創始人Charles Rolls的預言成真。


這預言成真離不開勞斯萊斯汽車首席執行官Torsten Müller-Ötvös的一個承諾。
Torsten Müller-Ötvös曾承諾將在10年內推出電動車型。Charles Rolls的預言與Torsten Müller-Ötvös的承諾共同促成了這個歷史性時刻。 2021年9月,勞斯萊斯公佈其首款電動車—Spectre開啟路試。

為確保這款革命性的車型能夠滿足客戶的期許,勞斯萊斯為Spectre設計了史上最為嚴苛的測試項目。 Spectre測試里程超過250萬公里,相當於平均一輛勞斯萊斯汽車使用400餘年的行駛里程。 2023年交付的Spectre將見證預言成真,承諾不渝,與勞斯萊斯的全新旅程。


Spectre的問世不僅是勞斯萊斯品牌的歷史性時刻,也是電動化征程中的一項重要里程碑。勞斯萊斯Spectre的到來,標誌著現今電動車科技已達到勞斯萊斯的標準。因此,勞斯萊斯宣布將於2030年前實現全面電動化。

純電動車型也將進一步提升勞斯萊斯的客戶體驗—瞬時扭矩、靜謐行駛、無感擋位等等,重新定義了一款出類拔萃的勞斯萊斯傑作,其卓越特質更可追溯至1904年首款勞斯萊斯HP車型。


勞斯萊斯Spectre搭載了突破性的「去中心化智能系統」(Decentralised Intelligence),可處理1000 餘項車輛功能直接將信息自由傳輸,進一步提升駕乘質感。勞斯萊斯的設計師們賦予Spectre既現代又不失經典的外形,詮釋勞斯萊斯跨越時代的標誌性。勞斯萊斯的工匠們傾心打造星光車門、星光飾板等,一系列當代Bespoke高級定制元素,啟迪客戶的專屬定制想像。

斯平面懸架系統將多個系統協調組合,採用了最新的軟硬件,對駕駛者的指令和路況精準響應,為客戶帶來勞斯萊斯標誌性的「魔毯般駕乘體驗」。
全新硬件設備,加上Spectre的高速處理能力,令平面懸架系統可以解耦防傾桿,使各個車輪可獨立運轉,避免車輛單側撞擊和起伏路面而造成的顛簸,同時減少了因路面質量差導致的高頻振動。
若偵測到即將轉彎,平面懸架系統將重新連接組件,使減震器變硬,四輪轉向系統隨即準備啟動,確保過彎更為順暢。轉彎時車輛會對18個傳感器進行監控,並調整轉向、制動、動力傳遞和懸掛參數,以確保車輛穩定,從容操控。


目前Spectre優化工作已進入最終階段,並將於2023年第二季度完成。最終的動力、加速表現和續航里程數據仍在不斷完善中。根據初步數據,預計Spectre的CLTC綜合工況純電續航里程將達到 585 公里,動力功率為430kW,扭矩為900Nm。0-100 公里/小時加速時間為4.5 秒。

Spectre的測試優化仍需持續數月,在 2023 年第四季度正式交付前,相關數據仍可能發生變化。

Tesla Semi Truck 終於量產 12 月 1 日交車給百事可樂


Tesla CEO Elon Mush 在 Twitter 發文,在 2017 年發表的 Semi Truck,原本暫定在 2019 年推出,不過未能成事。今次終於決定在 2022 年 12 月 1 就會交車,這個客人就是百事可樂。百事可樂將用於加州的兩個不同設施。Semi Truck 未有最終規格,不過 Musk 就表示會有 805 公里的續航里程。車子貨量滿載時,在 20 秒內就可以由 0km/h 加速至 96km/h。Tesla 表示,用電充電比用柴油加油便宜約 2.5 倍。

Honda Civic Type R 生產問題令出貨推遲


Honda Civic Type R 推出以來一直不夠貨賣,Honda 最近公開跟大家說,雖然新車製造已經使用大量自動化,不過,Civic Type R 仍有很多步驟需要人力安裝。當中車尾三出死氣喉就要使用 2 位工人安裝。而 Civic 和 Type R 版本當中很多部件、安裝位置也不同,所以在生產線和安全人手調配都需要另作安排。Honda 對這部車的造工、測試也很緊張,所以車子需要經過一系列測試才能交車,所以 Honda 表示 Civic Type R 一個月只能生產 400 部,現在落單也要等上半年之久。

Lexus UX300e 新版提供 450 公里續航力


SUV 最大的敵人就是油耗,不是大家偏偏喜愛 SUV,擁有高續航力的電動 SUV 叫好叫坐。Lexus UX300e 過往只有 368 公里續航力,在不少地方已經賣得不錯。最近推出小改款,將電力提升,令到它擁有 450 公畦續航力,對於需要在大城市每日都有百多二百公里的駕駛者是說,新車的吸引力會有所提升。

UX300e 入門款只需 580 萬日元,由原本的 54.4kWh 提升至 72.8kWh 電量,令行車距離提升 40%,達到 450 公里。雙馬達版本的 UX300e 擁有 203 馬力。車廂內的設計未有改變,不過 UX 系列的車廂已經是新一代設計,所以未有過時的感覺。

2022 第 69 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將於 11 月 17 日至 20 日舉行


第69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將在11月17日至20日在長達6.2公里的東望洋跑道上舉行,上演為期四日的七場大賽,當中包括重返濠江的澳門格蘭披治電單車 – 第五十四屆大賽。

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組織委員會(下稱大賽車組委會)在今日(10月17日)舉行新聞發佈會,公佈2022賽事資料。包括由單座位方程式、GT、電單車和房車組成的四大主題賽事,以及三項支援賽事。

暫定賽事程序包括:金沙中國澳門格蘭披治四級方程式大賽、銀河娛樂澳門GT盃、永利澳門東望洋大賽、澳門格蘭披治電單車 – 第五十四屆大賽、美高梅澳門房車盃、新濠大灣區GT盃及澳娛綜合澳門路車挑戰賽。

參賽名單將適時公佈。

本屆大賽車門票將於10月18日起公開發售,票價維持不變,11月17日及18日的票價為澳門元50圓(6.5美元),而11月19日及20日的賽事日的票價則由澳門元400圓(52美元)至1000圓(128美元),價格視乎不同看台而定。門票於澳門、香港和內地銷售點,以及網頁、電話及手機應用程式發售(詳情參閱官網 www.macau.grandprix.gov.mo)。

在為期四日的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隆重展開前,澳門各區將舉辦多項活動,供市民和旅客參加,包括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親子嘉年華和車展,而且費用全免。除此以外,賽事籌備期間亦將舉辦多項以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為主題的活動,為賽事造勢。

所有比賽將在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官方Facebook專頁和官網上進行直播。

為確保賽事能在安全的情況下進行,本屆大賽車舉行期間將會嚴格執行防疫措施。大賽車組委會將繼續密切留意疫情的發展,並根據衛生局發出的相關指引適時就賽事作出防疫安排。

Honda 與 Sony 2023 年 1 月概念車現身


Sony Honda Mobility 公司合作之後,他們將來 2023 年 1 月 4 日就會有概念車發表,正式量產和開賣就要等到 2025 年底,仍有一段時點間要 SONY 粉絲等多一會,而且新車是什麼定為仍未有答案。是次新車推出,Honda 將集中在造車方面,而 Sony 就在車內系統開發。新車比較吸引的是擁有 Level 3 自動駕駛系統,擁有大畫面中控台,有影音串流、PS 遊戲等等功能預載。新一代多媒體移動工具,可能由這個組合打破現有框框。

Volvo C40 Recharge 又有型 又電動


Volvo 繼 XC40 Recharge 後再有電動車推出(以及 Polestar 2 如果你將它計入 Volvo 的話),外形就像同類 Coupe 升高半級的混種車的這部 C40 Recharge,可算是 XC40 的斜尾款,就像平治有方尾的 EQB 和短斜尾的 EQA 那樣,車子亦是 Volvo 首部不是由現有車款改出來的電動車,有著與 XC40 一樣的機械設計、大至一樣的車廂配置和駕駛操作,憑過往我們接觸 Volvo 電動車的經驗,試車前預先比個「Like」也不會有錯。 


名字雖沒有了個「X」字但走 Crossover 路線的 C40,車身高度比 XC40 矮(1,591mm 對比 1,647mm),而比房跑形的 Polestar 2(1,479mm)高少少,輪距與 XC40 一樣。C40 有不同的車頭設計來帶出 Volvo 電動車的新面貌,其「T」型日行燈的頭燈、與車身同色的鬼面罩蓋都與 XC40 有點不同,頭泵把的「八」字翼片亦比它較為大片;相同的地方,有蜆殼形(Clamshell)的引擎蓋冚、面罩下的小一小條入風罅隙、下半身黑膠包圍、門邊六角形渦線、梗玻璃天窗;跑格的尾部,有車頂「貓耳」形擾流,呈燈條狀的「Z」形尾燈,沿著尾箱蓋有幾格紅燈,相比下比 XC40 型格和流線,就像 EQB 和 EQA 那樣。 


機械上,C40 採用同一個 Volvo 與吉利汽車合作設計專供細車用的 CMA(Compact Modular Architecture)小形模組式底盤,車架含鋁、高拉力鋼和不同厚度鋼鐵混合製成,前麥花臣支柱、後多連杆懸掛。置於兩軸間的電池有鋁框保護,兼能加強車架硬度、減低重心,車頭結構經強化以彌補沒有引擎下防撞能力的下降。電池毛容量有 78kWh,可用容量 75kWh,續航距有 448km,比 XC40(438km)稍多;快速充電由 10% 充至 80% 約需 30 分鐘。C40 車系隨後會有 231 匹前軸摩打、69kWh 電池的頭驅型號推出,屬 P8 AWD 型號的這部,前、後軸雙摩打,自動前、後扭力控制四輪驅動,系統總輸出同是 408 匹/660 牛頓米,0-100km/h 加速需 4.7 秒,與 Polestar 2 一樣,而比 XC40 Recharge(4.9 秒)稍快,極速 180 km/h。與 XC40 一樣尺寸的前窄後闊輪胎,給予車尾較穩陣的操控。 


C40 的重量(2,185kg)只比 XC40 Recharge 輕 3kg,相信是因為其較低風阻的 Coupe 外型帶來加速性能和續航距的提升。四個車輪憑強大的電動扭力扭出心口受壓的加速感,「話去便去」,令人上癮。與 XC40 一樣的駕駛操作,不似 Polestar 2 有三種軚盤重量、三種拖慢充電反應、Creep 蠕動 On/Off、ESC 穩定系統 Sport mode 那麼多選擇,而只有 Offroad 分動模式、兩種軚盤輕重,和要不要「One Pedal Drive」拖慢,即是說如果你無需越野駕駛和對Firm的軚盤重量滿意的話,那其實就只得「收油」滑行或是最大拖慢反應單腳踏駕駛可以玩,而與 XC40 一樣要從屏幕內揀選,沒有波棍B波和軚盤撥片,這點比較單調。在電動車必然的順滑寧靜「wee」聲上路的行駛感覺下,車子同樣像其他電車般在彎路上頗易響胎,制動亦要預留較長距離。  


C40 的車廂設計與 XC40 差不多完全一樣,儀錶盒、垂直的中台屏幕、垂直的冷氣風口、軚盤、通窿波棍都沒有分別,便利設備同有司機位椅底抽屜、中橋雜物盒、門邊儲物格、B 柱掛勾、前座椅背繩網格、中橋冷氣風口、後排座椅左右端膠兜、可摺成一半棟起來的行李箱隔板、隔板之下的載物格、車頭行李箱。Volvo 喜歡「神神秘秘」在車內加插些代理瑞典的小設計,C40 的錶板和門邊飾片則是以瑞典 Abisko(阿比斯克)國家公園的等高線作為圖案,兼有 LED 背光透出深淺不同的效果,頗特別的。座椅所用的「Tailored Wool Blend」「素皮」物料,是由30%羊毛和70%聚酯混合而成,是首部不含任何皮革的 Volvo 車系,新年份的 XC40 也改用了它。XC40 的儀錶顯示有「有地圖、無車速數字」的「Navi」和「無地圖、有車速數字」的「Calm」兩種模式,C40 則改為全有車速數字,只可選有或無地圖,比較簡化。新版本 CLEANZONE 空調系統在屏幕列出車外的 PM2.5、PM10、NO2、O3、SO2、CO 污染程度,「得個『知』字」。同一個 Google System 屏幕系統,內置 Google Map 導航,可用 Google Play 玩 apps,又可「Hey Google」召喚 Google Assistant 來聲控個別操作系統。安全系統有 City Safety 前撞警示/自動制動、Lane Keeping Aid 偏航震軚/自動扭軚、交通標誌識別功能。

一如車壇慣性,較有型的車款通常較貴,斜尾的 C40 也一樣,「一換一」售價要 $488,880,比短尾的 XC40 Recharge 多 $19,000,少少代價,貪型的你不是不願付出了吧?


C40 的車廂設計與 XC40 差不多完全一樣。


C40 是首部不含任何皮革的 Volvo 車系。


車子 0-100km/h 加速需 4.7 秒。


C40 的儀錶顯示改為全有車速數字,只可選有或無地圖,比較簡化。


錶板和門邊飾片是以瑞典 Abisko 國家公園的等高線作為圖案。


C40 有不同的車頭設計來帶出 Volvo 電動車的新面貌。


車廂便利設備與 XC40 完全一樣;車子有電動車必然的順滑寧靜「wee」聲上路的行駛感覺。


與 XC40 一樣的駕駛操作,同樣有「One Pedal Drive」拖慢可玩。


電池可用容量 75kWh,續航距有 448km,比 XC40(438km)稍多。


同一個 Google System 屏幕系統,內置 Google Map 導航。

基本規格
動力單元:前、後永磁同步摩打
電池容量:75kWh
最大馬力:408 匹
最大扭力:660 牛頓米
續航距離:448 公里
體積:4,440 X 1,873 X 1,591mm
重量:2,185kg

詳盡規格表

售價:HK$488,800 起(政府「一換一」優惠)
網址:http://www.volvocars.com/hk
查詢:2927 3388(Wearnes Motors (HK) Limited)

文、攝:James Chan
編:Teddy Leung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Lexus LFR 已成為最新商標


Lexus LFR 的商標最近出現在歐盟智慧財產局(EUIPO)之中,大家應該都記得上一部 Lexus 超跑 LFA 的名字吧,今次 LFR 的出現,看來 LFA 的接班人即將出現。豐田社長豐田章男宣布未來會有 15 款電動車推出,相信這部 LFR 也有機會是電動跑車,而他亦有說這部電車在 0-100km/h 只需 2 秒內,可以有 700 公里續航力。如果 Lexus 能把握時機盡快推出 LFR 的話,對品牌電動化的進程絕對有正面影響。

Toyota 再撐油電車!環保減碳不一定要電動車


Toyota 在澳洲的 Corolla Hybrid 發布會上,他們的銷售副總裁 Sean Hanley,被大家問及 Toyota 在減碳計畫與電動車發展速度比較慢之後,他作出了即時回答。他表示 Toyota 在電動車開發是不會反對,但要達成碳中和,要有多種技術配合,而 Toyota 的油電混合動力,在減少碳排放方面,是發揮相當大的作用。根據 Toyota 的資料顯示,3 輛的油電混合動力,幾乎等於 1 輛電動車的碳排放表現。難怪豐田對電動車一直這麼保守!他再補充資料,全世界的敵人是碳排放,而非動力系統,暗示電動車不是唯一解決的方法。

我們希望電動車之後,氫氣燃料車可以加快發展,為市場帶來更多選擇。

Porsche 911 GT3 RS 在紐伯林跑出 6 分 49.328 秒成績


天氣差就不能跑圈測試?Porsche 把新一代 911 GT3 RS 帶到 Nurburgring 北賽道進行圈速測試,當天天氣不似預期,不過竟然跑出 6 分 49.328 秒成績,比起現有 911 GT3 已經快了 10.6 秒。992 世代 911 GT3 RS 算是一部高性能街車,它擁有不錯的賽車性能,最大馬力已有 525 匹,跟賽車車系擁有一樣出眾的氣動力學設計概念,在 285km/h 時,可以提升 860 公斤的下壓力。今次試跑是用上米芝連 Pilot Sport Cup 2 R 車胎,前輪尺寸為 275/35 R20,後輪為 335/30 R21。保時捷 GT 產品線總監 Andreas Preuninger 表示:「跑圈時有強烈逆風,瀝青溫度也偏低。」看來他們覺得今次成績仍有進步空間。

Mercedes-Benz EQE SUV 終於推出


平治 EQ 系列已成為不少品牌支持者追捧的車款,由 EQA 到 EQS 都有份,最近 EQE SUV 版亦正式發布。SUV 版比房車短了 90cm,不過以這個級數車的來看,對於絕大多數用家其實影響不大,沒有太多機會用盡尾箱空間,短一點的車身,為車子駕駛時帶來更好的動態,更方便的泊車體積,其實反而更為有用。EQE SUV 擁有低風阻設計,只有 0.25Cd,為車子帶來更慳電效果。標配已有熱泵、馬達、電池廢熱再用來,都是為車子慳電的重要功能。而大家最關心的續行力,EQE SUV 最大電池版本,可以行走 590 公里。

EQE SUV 普通版(非 AMG)有三款,最入門是後輪驅動 EQE 350+,擁有 292hp/57.6kgm 輸出,接著是 EQE 350 4MATIC+四驅版本,擁有 292hp 馬力,扭力提升至 78kgm。頂級版是 EQE 500 4MATIC+,有 408hp/87.5kgm。

新車駕駛席入面使用 Hyperscreen 全數位介面,令整個空間的科技感提升了很多,絕不遜給 Tesla。Apple Music 的 Spatial Audio 可以在 EQE SUA 內進行播放,帶來杜比 Dolby Atmos 全景聲環繞音效技術,為車廂帶來全新音響體驗。

此外,平治亦同時推出了 AMG EQE SUV 版本,分別是 EQE 43 SUV,擁有 476hp 馬力和 87.5kgm 扭力。

AMG EQE 53 SUV 擁有 AMG 專用六相後軸電動馬達,提供強大的前後軸 4MATIC+ 四輪驅動系統,馬力輸出達 626hp 和 96.9kgm 扭力。可以選配 AMG DYNAMIC PLUS Package,並於 AMG DYNAMIC PLUS 升壓模式之下,更可讓性能提升至 687hp 馬力和 102kgm 扭力。在 0-100km/h 加速只需 3.5 秒。

為了提升車子性能,使用了 MICHELIN 專為電動車開發的 Pilot Sport EV MO1 高性能輪胎,為擁有後軸轉向功能的 AMG 版本更加靈活。AMG EQE SUV 將會使用最新 90.6kWh 高容量鋰電池,可以支援 170kW 快速充電,15 分鐘即可完成 170 公里的充電。

平治「Ignite the Core – 馭核而行」引擎主題體驗中心正式揭幕


平治年度主題 – 「Ignite the Core – 馭核而行」隆重展開;呈獻一系列以「引擎」為主題的獨特數碼化 體驗。作為現代引擎汽車的發明者,平治一直是市場上汽車科技的領導者。 通過汽車科技的研發,平治成功地提升汽車引擎的性能和能源效率。今天,在柴灣品牌中心的引擎體驗中心,我們通過創新的互動體驗進一步闡述汽車科技和動力的完美結合。


「THE POWER:引領無盡驅進」展示了引擎技術和不同部件的操作,集中於「吸氣」、「壓縮」、「燃燒」和「排氣」幾個不同的引擎運作程序。 憑藉精湛的工藝和技術,平治將引擎的性能和能源 效率完美融合。 而透過互動的視像內容更可以清楚地了解引擎的基礎知識。

為了體驗 AMG 的動力和獨有的“One-man-One-Engine”,現場更展出一輛全新的 Mercedes- AMG SL 63,與視像和音效相結合,刺激感官。而展出的 Mercedes- AMG 引擎進一步全面地解說明品牌 的先進科技和工藝。

除了數碼化內容,透過試駕不同的平治型號,更可以親身體驗平治引擎的性能、動力和駕駛樂趣。

活動詳情
日期:2022年10月22-23, 29-30, 11月5-6日 (星期六及星期日)
時間:中午12時至下午6時15分
地點:平治港島品牌中心(柴灣嘉業街60號)
查詢:2504 6140

網址:https://www.mb.zungfu.com/mercedesvehicle/onlinereserve/zh_HK/Ignite_the_Core_The_Power_2022.php

登記網址: https://www.mb.zungfu.com/web/zh_HK/forms/the_power_3/index.php

– 活動必須預先登記。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 試駕體驗為自選項目。試駕人士必須年過25歲,並具有最少二年的駕駛經驗並持有有效香港駕駛執照

Porsche 在歐洲成為最有價值汽車品牌


Porsche 在今年 9 月從 Volkswagen 分拆出來,也在了法蘭克福正式掛牌上市。創下歐洲規模最大 IPO 案,股價也不斷上升,最近已經超越了 Volkswagen,估值已達 850 億歐元,在歐洲成為最有價值汽車品牌。Porsche 股價由 82.5 歐元上漲至 93 歐元,850 估值的它成功超越了 Volkswagen 的 778 億歐元。而第三位就是 Mercedes-Benz 的 572 億歐元。

今次 Porsche 的 IPO 其實協助了 Porsche 和 Volkswagen 未來發展,使用 SSP 底盤的電動車,將於 2026 年開始生產。

Toyota Avalon 大型房車版 Crown 取代


Toyota Avalon 屬於 Toyota 大型房車之一,不過它在 8 月時已經在美國停產,而存庫亦賣得差不多,這表示豐田大型房車將被新推出的 Crown 取代。雖然美國市場對房車的需求很強,可是不同車廠都在減少房車的推出,如 Nissan、KIA、Hyunda、Chevrolet 等等。今次豐田有這個行動,相信房車版的 Crown 也即將推出吧。

Mercedes-Benz A-Class 和 B-Class 同時小改款


Mercedes-Benz 的 A-Class 和 B-Class 的小改款終於正式發布,新車換上新的車頭燈設計,小改的車頭設計和 LED 尾燈都令它觀感多了新鮮感。新車都會加入 48V 微混能技術,為車子帶來額外的 13 匹馬力。而 PHEV 版本的馬達就會多 7 匹馬力。今次新車駕駛席其實跟現有車款差不多,不過軚盤標配已經是 Nappa 皮革版本。

今次新車的 PHEV 版本,以 A 250 e 揭背版為例,純電就可以行走 70-81km 路程,0-100km/h 加速只需 7.4 秒。車子使用 1,332cc 引擎,總輸出達 218 匹馬力、450 牛頓米扭力。

平治也同時一口氣推出了 3 部 AMG 版本,分別是 AMG A 35 4MATIC 房車、AMG A 35 4MATIC 揭背車和 AMG A 45 S 4MATIC+ 揭背車。它們都是使用 1,991cc 直四引擎,A 35 最大馬力 306 匹和 400 牛頓米扭力。A 45 S 4MATIC+ 就有 421 匹馬力和 500 牛頓米扭力。

Honda Fit 第四代小改款推出!同場追加 RS 版本


2020 年初 Honda 推出第四代 Fit,即是香港版的 Jazz。今年 10 月 Honda 為這部車推出小改款,同時追加 RS 版本,大家不用等就可以多一款車選擇。日本版 Fit 有 5 個版本,分別是 BASIC、HOME、LUXE、CROSSTAR 和 RS 版本。當中比較特別的是 CROSSTAR 和 RS 版本,前者車身擁有比較硬朗的車身包圍,添加了越野感覺。

RS 是賣相比較 Sporty,擁有運動化鬼面罩、前後跑化泵把,還會改用運動化避震。這個版本的 e:HEV 還會多出一個 e:HEV RS 的駕駛模式,提供四段能量回收功能。

e:HEV 版本擁有 123 匹馬力,使用 1.5 公升 DOHC VTEC 引擎。RS 版本有四驅和前驅可供購買。

BAISC 版本 159.28 萬日圓起,e:HEV RS 由 234.63 萬日圓起。

林寶堅尼 Urus Performante 及 Huracán Tecnica 亮相香港


林寶堅尼香港攜兩款超凡全新車型 – Urus Performante 及Huracán Tecnica首度亮相。 Urus Performante擁有超凡性能和獨特外觀,為超級SUV的駕駛樂趣和性能樹立全新標準 ; Huracán Tecnica則是以極致設計與絕佳工程學打造的雙面超跑。

「今日,我們很高興能夠同時引入林寶堅尼兩款新產品,Urus Performante及Huracán Tecnica。兩者的誕生同樣強化了林寶堅尼兩大標誌性系列車型。」林寶堅尼香港董事黃卓徽先生表示:「憑藉品牌不斷的創新動力,產品系列變得更強大。兩款全新車型以巔峰性能和無與倫比的駕乘體驗滿足香港客戶。」


林寶堅尼全新Urus Performante以一身奪目帶珠光效果的Giallo Inti黃色現身,外型強悍且極具航空感。此車選配了光面碳纖維套裝、碳纖維車頂、外觀可見的光面碳纖維車頭冚和以碳纖打造的後視鏡外殼等;用上Ad Personam高級個性化定制選項的23”輪圈組合配鈦合金螺栓。這Urus Performante內飾更搭配了Performante獨特元素內飾和Dark Package套件。Urus Performante能輸出666CV,車身更低更寬,車身重量減輕了47kg,其重量馬力比達到3.23kg/CV,樹立了超級 SUV 重量馬力比的全新標準。該車型從靜止加速至100km/h僅需3.3秒,最高時速達到306km/h。


同場亮相的Huracán Tecnica披上一身Ad Personam高級個性化定制選項的Verde Selvans青綠色戰衣,採用20” 亮黑Damiso輪圈。外觀上選配了可見的光面碳纖維引擎蓋,車頂、尾翼和側鏡選配了亮黑細節,車身包圍亦配上Style Packs亮黑套裝。青綠色的Huracán Tecnica搭配了單色皮革和Alcantara材質內飾組合並配上對比色縫線,車內配上雷射裝飾細節,極具動感風格。此車同時選配了深色鉻合金和碳纖維斜紋內飾及碳纖維Carbon Pack。為突顯其賽道駕駛性能,這Huracán Tecnica配上Lamborghini Telemetry System遙測系統,記錄單圈時間、賽道各點速度、軌道性能等多項數據。此全新後驅車型承襲Huracán STO引擎,相比於Huracán EVO後驅版提升了30CV,動力高達640CV。其採用輕量化技術,重量馬力比為2.15kg/CV;從靜止加速至100km/h僅需3.2秒。

奧迪客戶車手競逐中國汽車耐力錦標賽收官戰


奧迪客戶車手們啟程前往寧波,將于全長4.015公里的寧波國際賽車場上參與中國汽車耐力錦標賽2022賽季最後兩回合的競逐。奧迪運動亞洲青年車手余快、曹卓因揭幕戰折桂的優異戰績目前位列 GT3 Pro 組別積分榜第三位,來自一汽奧迪賽車隊的程叢夫、謝安組合以精彩表現登上第二回合領獎臺後,積分榜排名也來到 GT3 Pro-Am 組別的第三位。Z.Speed 車隊將繼續 GT4 組別的冠軍爭奪,駕駛奧迪 RS 3 LMS 賽車出戰的紅線指針車隊則暫居 TCE 組別積分榜榜首。


“本賽季 CEC,駕駛奧迪 R8 LMS GT3、GT4 賽車以及奧迪 RS 3 LMS 賽車出征的奧迪客戶車手及車隊都表現強勁,他們斬獲的獎牌數量就是最好的印證。”奧迪運動(亞洲)客戶賽車部門負責人柏艾力(Alexander Blackie)表示,“不過在本週末收官戰到來之前,尚有一半賽程未進行,仍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完成。我們期待所有客戶車手及車隊在各自的冠軍爭奪中好運。”

60km/h 只有 3 成成功!美國汽協測試 AEB 輔助煞車


自動輔助煞車(AEB)推出以來,其實已經為路上減少了交通意外,不過它的能力、可靠性仍然存有太多問號。美國汽車協會(AAA)行用 4 款 SUV 進行 AEB 測試,發現 AEB 在兩種致命碰撞事件,無法有效煞車。今次測試車入面有 Honda CR-V Touring、Toyota RAV4 LE、Chevrolet Equinox LT 和 Ford Explorer XLT。

在 T 字路口和迎面而來的車輛左轉下情況下測試,碰撞發生可能性是 100%!證明 AEB 在這個情況下沒有用處。追尾部份方面,30 miles/h 在 20 次測試,有 17 次成功。40 miles/h 在 20 次測試有 6 次成功。所以大家在駕駛時仍要保持警覺,以免發生意外影響自己影響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