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C
Hong Kong
Saturday, August 16, 2025
主頁 博客 頁面 171

Mercedes-Benz EQB 250 電動七座家庭車


平治的小型 SUV 有由 A 和 B-Class 加高而來的 GLA 和 GLB,前者有較為跑格的 Coupe 式斜尾線條,後者像 Wagon 般有方形尾箱,定位較為越野和硬朗,而且車身較高、較長,有三排座椅可載七個人。GLA 的電動版本 EQA 我們已先後測試過「250」和「350」型號,平治再接力推出 GLB 的電動款 EQB,先有的是頭驅的「250」,「一換一」售價要 $529,000,EQA 250「一換一」賣 $425,000。


2021 年上海車展登場的 EQB,車身長度和輪距與 GLB 一樣,即是比 GLA 和 EQA 較長以造就車廂有三排座椅。車子外型上「電動化」即平治稱為「Electric Look」的地方與 EQA 一樣,比電油版稍不同款的頭、尾燈組同有 LED 光條串連起來,頭燈內有藍色「眼線」,封閉式的鬼面罩同是平治電動車興用的「Black Panel」黑色塊,沙板有藍色「EQB」字飾塊,沒有尾喉的尾泵把有較多銀色裝飾,後車牌框與 EQA 一樣改放在泵把內,令尾門較為簡潔,車子標準採用 18 吋輪圈,示範車則裝有需加購的 20 吋款。


EQB 的車廂空間和配置與 GLB 沒有分別,其中排座椅可做到 EQA 不能做到的,就是可大半/細半的前後趟動 140mm,三個椅背另各可調節 7 段角度。中橋處同有冷氣出風口、儲物架、小抽屜和 USB 插頭。原廠屬 Option、香港當標準設備的兩張尾排座椅,設有可伸縮頭枕、預索式安全帶、窗邊氣袋、中央杯架、牆邊膠兜、USB 插頭;尾排從後拉動手抽可拍低椅背來加大尾箱容量。與 B-Class 一樣不算充裕的中排空間,當座椅扣在最後一格時,尾排其實只能容下小童,要將中排推到最前才能載下七個人。平治這台小型 SUV 系列的錶版設計與 A 和 B-Class 最大的分別在於錶板台、中橋旁邊和門手把上裝有粗粗的鋁飾件來帶出粗獷的越野味道,電動版也是一樣。同樣的闊玻璃錶板,儀錶顯示同有黑白色的「Classis」、黑黃色的「Sport」、迷幻的紅黑色「Progressive」、只有車速和時鐘的「Understated」四種圖案可從軚盤按鈕改變,電動車則將轉數錶改為一個充電/用電錶;中央屏幕的一邊同有充電設定、耗電量和能量流程顯示,其他如 Dynamic Select 反應系統、64 色氣氛燈光、前座按摩功能、後視泊車鏡頭、安全系統、「Hey Mercedes」語音操作等都與電油版的一樣。 


車子的機械規格與我們試過的 EQA 250一樣,前置 AMS(Asynchronous motor)異步摩打有140kW(188 匹)/385 牛頓米輸出,前輪驅動。同是 66.5kWh 容量的車底電池提供高至 474km 續航力,100kW 快充需 32 分鐘由 10% 充至 80%,電池有 8 年或 160,000km 保養。前支柱、後四連杆懸掛,示範車額外裝有電子控制吸震器,即表示Dynamic Select反應系統除可改變「踩油」反應、軚盤輕重、EPS穩定系統反應外,亦可改變懸掛軟硬。主動安全系統同有Active Lane Keeping Assist 自動扭軚離線輔助、Active Brake Assist 前方自動煞車。


車子就如單摩打、單軸驅動的電動車一樣,「踩油」同有迅即扭去的反應,就是不算很飛快的那樣,這點我們一向覺得沒有問題。一如過往經驗,大扭力的電動車的「踩油」在 Comfort 和 Sport 反應通常不及電油車明顯,EQB 也是一樣。駕駛平治電動車我們最近期待玩的軚盤撥片拖慢充電控制,車子同有「D Auto」自動、「D +」滑行(coasting)、「D」少少拖慢,「D-」拖慢一些,但沒有 EQC 和 EQS 有的「D–」拖得再慢,即實際只有兩段拖慢度,熟習過後不難做到單腳控制(One-pedal Control)。在較長輪距下,乘坐感覺相對較 EQA 舒適,情況與GLB Vs GLA一樣,車架負載著電池組件,同樣帶來沉重、拋浮的行駛感覺,情況就如GLA Vs EQA一樣。在大量吸震和隔音措施之下,車子舒適、寧靜,可讓人更清楚聽到「wee…」聲加速,「嗚…」聲充電。


平治小型 SUV 的錶版設計在錶台、中橋旁邊和門手把上裝有粗粗的鋁飾件來帶出粗獷的越野味道。


機械規格與我們試過的 EQA 250 一樣,前置 AMS 異步摩打有 140kW(188 匹)/385 牛頓米輸出,前輪驅動。


車子標準採用 18 吋輪圈,示範車則裝有需加購的 20 吋款。


EQB 的中排座椅可做到 EQA 不能做到的,就是可大半/細半的前後趟動 140mm,三個椅背另各可調節 7 段角度。


尾排座椅設有可伸縮頭枕、預索式安全帶、窗邊氣袋、中央杯架、牆邊膠兜、USB 插頭。


比電油版稍不同款的頭、尾燈組同有 LED 光條串連起來,封閉式的鬼面罩同是平治電動車興用的「Black Panel」黑色塊。


示範車裝有電子控制吸震器,即表示 Dynamic Select 系統除可改變「踩油」反應、軚盤輕重、EPS 系統反應外,亦可改變懸掛軟硬。


主動安全系統同有 Active Lane Keeping Assist 自動扭軚離線輔助、Active Brake Assist 前方自動煞車。


66.5kWh 容量的電池提供高至 474km 續航力,100kW 快充需 32 分鐘由 10% 充至 80%。


軚盤撥片拖慢充電控制同有「D Auto」自動、「D +」滑行、「D」少少拖慢,「D-」拖慢一些,但沒有 EQC 和 EQS 有的「D–」拖得再慢。

基本規格
動力單元:前置 AMS 非同步摩打
電池容量:66.5 kWh
最大馬力:188 匹
最大扭力:385 牛頓米
續航距離:474 公里
體積:4,687 X 1,834 X 1,706mm

詳盡規格表

售價:「一換一」計劃:$529,000 起
網址:http://www.mercedes-benz.com.hk/
查詢:2895 7288(Mercedes-Benz Hong Kong)

文、攝:James Chan
編:Teddy Leung 太迪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Nissan 大改款 Serena 測試車曝光


早於兩年前就傳 Nissan 將會在今年推出大改款 Serena,近日終於拍到測試車的蹤影,證明離正式推出日期不遠了。使用全新 CMF 平台打造,車身尺碼預計為 4,770×1,740×1,860mm、軸距 2,860mm;可惜的是,測試車身披厚重偽裝包覆,只能感覺到車身輪廓與現行車款差不多;但仍可發現換上直立式尾燈,其他外觀則預計大改款 Serena 採用 V-Motion 鬼面罩及全新設計頭燈。動力系統方面,估計傳聞有新開發的 1.2 升 e-Power 系統,或 X-Trail 的 1.5 公升渦輪引擎,還有 2.0 公升引擎配電動馬達的混能系統。

文:Issac.C
圖:TFLCAR

賓利汽車 Continental GT S 和敞篷版版登場


賓利汽車為Continental GT和Continental GT敞篷版兩大車系引入新款S版車型選擇,旨在詮釋駕駛性能和極具辨識度的視覺設計。新款S版車型專注打造駕控樂趣,在外觀設計、內飾配置與動態系統方面均進行了優化。 S版車型與近期發布、關注健康愉悅出行理念的雅度版車型各有側重,讓客戶在選擇心儀的賓利汽車時擁有更豐富多元的選擇。

BMW i4 eDrive40 型藍而上


電動車比較多是 SUV 或 Crossover 混種車款,型格的房跑款不多,賣 1、2、300 萬元的保時捷Taycan 和 Audi e-Tron GT 屬超跑級數,不會普及到那裡,寶馬以 4 系 Gran Coupe 改出來的i4,其四門斜尾扮轎跑的外形相信能繼 Tesla Model 3、Polestar 2 之後為電動車轉「型」出一分力。


i4 車系有兩個型號,包括寶馬「i」電動車品牌首次有的 M 版本 M50 和測試的這部 eDrive 40,後者原價 $653,000,「一換一」賣 $463,000。還記得我們 2019 年測試 Model 3 時說它「有潛質將中形行政/家庭/跑格房車類別例如寶馬 3 系等等,固有電油車用家從加油站拉攏至充電站去」,而新的 i4 看來能將寶馬自己的客源親自帶到去充電動車市場。

車身長度和 2,856mm 輪距與 4 系 Gran Coupe 完全一樣的 i4,前和後輪左右跨距稍稍比 4 系闊 6 和 7mm(相信是輪圈 Offset 的作為吧?),頭尾燈組沒有不同;車子外形上「電動化」的地方一如其他電車般有「懶」環保的藍色邊裝飾、封閉的鬼面罩、多鐵少孔的低風阻輪圈之類,如果選用 M Sport Package 的話,這些藍邊會變為黑色,細孔的泵把會變為大孔,即大至變回電油 4 系的樣子。車子的鬼面罩蓋與 iX 的一樣,內藏安全和輔助系統的鏡頭、雷達和其他探測器;沒排氣喉的尾泵把有獨有設計的 Diffuser,而此 Diffuser 是採用紡織物原材料製造以減低重量。


車廂佈置方面,i4 有與 3、4 系一樣的座椅、軚盤、波棍台、六角形冷氣風口、門手柄,後排在中橋 Console 同樣有冷氣風口和控板、兩個 USB 插頭,後排椅背可 40:20:40 拍下,揭開尾門同是斜尾房車式的大尾箱,不同的地方除了在波棍和軚盤 Logo 加有藍邊、撻車制改為藍色外,最大的分別是錶板由 3、4 系分開的儀錶盒和中台屏幕改為一整塊與 iX 一樣的黑色 Curved Display 弧形闊屏幕,儀錶那邊的顯示與 iX 一樣以「書名號」(即《》)圖案顯示車速和用電量,儀錶同樣可跟 Drive Mode 的 Eco、Sport、Comfort 模式變藍、紅、白色。同是採用最新 iDrive 8 系統的中央屏幕那邊,可撳出例如 Drive Mode 的個人設定、充電設定、主動安全系統、氣氛燈光、拖慢充電反應等。地台下的電池組只有 11cm 厚,對乘坐空間沒有影嚮。


機械設計上,車子同採用自 iX 起出現的第 5 代 eDrive 驅動系統,屬後摩打後驅的 eDrive 40 有 340 匹 / 430 牛頓米輸出,由寶馬自行研製的 ESM(Electrically Excited Synchronous Motor)同步摩打,轉子(Rotor)由電流激動而非磁石,據稱激動反應更準,而且無需採用製造磁石部件所需的稀土,後副車架有兩個「偈躉膠」隔震。與摩打管理系統綜合一起的循跡系統,省卻傳統 DSC 系統要經過的電路,縮減反應時間。制動系統將制動、動力輔助和其他制動功能綜合在一起,制動壓力由電動啟動器產生,在濕路、高溫、減速充電時提供統一的腳感。與 3、4 系一樣的前支柱、後五連杆懸掛,車系的後軸標準採用有自動水平控制的氣壓避震。鋁質的頭冚、前車側,引擎倉側樑、前彈簧支柱,乘客倉是鐵加鋁的構造全與 4 系一樣。能量密度比 2020 年 i3 高 40% 的電池,i4 有 80.7kWh 容量,續航力 493 至 590km;電池以 22 顆螺絲繫上底盤,外殼與前副車架接連,車身重心比 3 系房車低 34mm。電池用掛牆盒或牆身插頭充電需 8.5 小時充滿,功率提高至 205kW 的 DC 快充充 10 分鐘可行 164km。


憑過往經驗,單摩打、單軸驅動的電車總不會太快,i4 eDrive40 也一樣,「踩油」當下當然也是電車式的扭著去,車子 0-100km/h 加速只需 5.9 秒,極速在 190km/h,就是不是大力得推至你眼壓標升那樣,不過我們覺得是合理的加速性能,亦正如我們之前說過,重量不少的電車實沒需要太快。在 3、4 車系「底子」之下的 i4,行車感覺同樣有高度隔音、隔震水準,減卻引擎和波箱僅餘的震動和雜音更是滑上加滑,然而重量有 2,125kg(電油 430i Gran Coupe 重 1,720kg)的它,在每個車身拋浮之下你都能感到懸掛要同一股重量抗衡,快彎時頗早便給你響胎的樂趣,操控反應一如單軸驅動的電車一樣,踩至少少後輪空轉便給「cut電」然後沒有進度,不似雙摩打四驅的可以繼續扯路去。Drive Mode反應系統的Sport和Eco模式除廠的default設定外,駕駛者另可在Sport Individual內自選懸掛軟硬、軚盤重量、「踩油」反應;Eco Pro Individual內可自定、節能冷氣、軚盤重量、懸掛軟硬。


i4 的拖慢充電反應策略與 iX 有點不同,iX 用 D 波時有 Adaptive 反應,即根據衛星導航而自動改變拖慢程度,轉到 B 波段有 High、Moderate 和 Low 三種要從屏幕內選定的拖慢反應,i4 的 B 波則預設為 High 最大拖慢,反而 D 波要從屏幕內選 High、Moderate 和 Low,而我們為免行車中要眼離路面向屏幕搜尋,索性將 D 波段調校為 Low 最少拖慢,然後來回「啪」取 D 和 B 波段來控制車速。標準設有的安全和輔助系統有前方自動煞車、Lane Departure Warning 離線警示、Lane Change Warning 盲點有車警示、懂自動煞車的 Cruise Control。


錶板由 3、4 系分開的儀錶盒和中台屏幕改為一整塊與 iX 一樣的黑色 Curved Display 弧形闊屏幕。


儀錶顯示與 iX 一樣以「書名號」圖案顯示車速和用電量,同樣可跟 Drive Mode 的 Eco、Sport、Comfort 模式變藍、紅、白色。


封閉的鬼面罩與 iX 的一樣,內藏安全和輔助系統的鏡頭、雷達和其他探測器。


沒排氣喉的尾泵把有獨有設計的 Diffuser,而此 Diffuser是採用紡織物原材料製造以減低重量。


地台下的電池組只有 11cm 厚,對乘坐空間沒有影嚮。


i4 的 B 波預設為 High 最大拖慢,D 波要從屏幕內選 High、Moderate 和 Low 拖慢反應,與 iX 不同。


Sport Individual模式可自選懸掛軟硬、軚盤重量、「踩油」反應。


功率提高至 205kW 的 DC 快充充 10 分鐘可行 164km,續航力 493 至 590km。


D 波三個拖慢反應要眼離路面向屏幕搜尋。

基本規格
動力單元:後置同步摩打
電池容量:80.7kWh
最大馬力:340 匹
最大扭力:430 牛頓米
續航距離:493 至 590km(WLTP)
體積:4,783 X 1,852 X 1,448mm
重量:2,125kg

詳盡規格表

售價:HK$653,000(「一換一」計劃:$463,000)
網址:http://www.bmwhk.com/
查詢:3129 9000(BMW Concessionaires (HK) Ltd.)

文、攝:James Chan
編:Teddy Leung 太迪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影片】Mercedes-Benz EQG 超強轉向能力!?

Mercedes-Benz Concept EQG Mercedes-Benz Concept EQG


Mercedes-Benz 眾多車款中,S-Class 和 G-Class 是其中兩位重量級車款,EQS 推出之後,平治也宣布 EQG 也即將出現,想不到已經有影片流出,雖然車身貼相間諜車花紋,不過一眼就看出它是 EQG,影片中的 EQG 擁有超強的轉向力,要造到這個效果雖然強大力量之外,也要有出色的轉向才能做到,相信平治 EQG 今次擁有四輪驅動之外,隨時擁有四輪轉向功能也不出奇,若車子擁有四個馬達同時擁有轉向功能的話,車身就輕易造出高難度轉向,究竟各位 FANS 和傳媒猜測是否成真,就有待平治公布。

賓利 Continental R Type 車問世 70 週年


賓利汽車 Continental R Type 車在今年迎來問世 70 週年。作為品牌 103 年曆史中最負盛名的車型之一,Continental R Type 車也是 Continental 車型的鼻祖。不論是在上世紀 50 年代還是今天,限量匠造 208 台的 Continental R Type 都堪稱稀有珍作,在品牌車型的歷史迭代中成為一款標杆之作,承載了品牌超豪華運動旅行座駕基因。該車擁有獨特的氣韻與外觀設計,不僅成為誕生於 2003 年的第一代 Continental GT 車型的靈感來源,此後也不斷為賓利設計團隊帶來啟迪。

Mini CLUBMAN/COUNTRYMAN SHADOW EDITION 特別版


Audi 有 Black Edition,Mini 就有 SHADOW EDITION,它都是以黑色為主調,Mini 標誌、手把、輪圈、鬼面罩等地方都是黑色,車頂、側鏡燈罩就是灰色,車頭引擎蓋再有一個 SHADOW EDITION 的拉花,沙板位置也印有 SHADOW EDITION 的文字和拉花。進入車廂時,門檻會有一個特別版飾件,車廂就有 Piano Black 作襯托。今次兩部 Mini 換了新裝之後,帶出高貴又有一點神秘的感覺。

Toyota GR Corolla Morizo Edition 社長特製加強版


在 Toyota 推出 GR Corolla 之後,大家應該想不到 Toyota 仍有牌未放出來,他們將 GR Corolla 再推出多一個社長特製加強版 GR Corolla Morizo Edition!豐田章男社長曾經為了低調參與賽車運動,曾以 Morizo Kinoshita 作為賽車手名字,今次 Toyota 就將 “Morizo” 這個名字掛在 GR Corolla 身上,意義重大。

今次 Morizo Edition 不是換一換包圍就算數,先講講車身,示範車使用啞灰色車身,車頭玻璃有 Morizo 簽名字樣,輪圈是 BBS 鍛造鋁合金輪圈,也印有 GAZOO Racing 字樣。原本的 235/40 R18 Yokohama ADVAN Apex V601 換上 245/40 R18 規格和增寬 10mm 的 Michelin Pilot Sport Cup 2 熱熔胎款。車廂前座門板、軚盤都用了防滑類麂皮材質包覆。後座座椅拆掉減輕 30 公斤。

引擎用樣是 1.6 公升三缸渦輪引擎,同樣是 304 匹最大馬力,不過扭力就提升至 40.8kgm,令到這部車的爆發力更加強勁。為了添加車身的剛性,車體添加長達 3.3 米的額外黏合劑膠,再配上經過強化的前後懸掛和避震,令到這部車比起普通版 GR Corolla 更具個性。

POLESTAR 2 BST edition 性能加強版 270 部限量推出


今年英國 Goodwood 速度嘉年華 Volov 也來一齊玩,主角是高性能 Polestar 2 BST edition 限量版,新車只會限量 270 部,車外、動力也有強化,前後軸兩個馬達輸出高達 476HP、扭力為 680Nm,電池容量就沒有變,是一個 78kWh 電池組。底盤部份,使用 Ohins 雙向可調阻尼避震,彈簧剛性提升了 20%,高度也下降了 25mm,輪圈就使用 245/35 R21,配 Pirelli P Zero,煞車系統就是 Brembo 四活塞卡鉗。暫定今年年中生產,主打歐洲、北美和中國市場。

林寶堅尼宣布開發 LMDh 混能原型賽車計劃


林寶堅尼Squadra Corse賽事運動部門正在開發其首款LMDh原型車,並將於2024年首次亮相FIA世界耐力錦標賽(Hypercar組別)和IMSA WeatherTech 跑車錦標賽(GTP組別)。 自2015年起,林寶堅尼一直在GT級別賽事中名列前茅,共榮獲40多個冠軍獎項並獲得優秀的成就: 在2018年至2020年期間,林寶堅尼是唯一一間連續三年奪得戴通納(Daytona)24小時耐力賽 GTD組別冠軍的汽車製造商。現在,林寶堅尼進軍LMDh組別標誌著品牌正式邁入頂級跑車賽事,將在世界最知名的耐力賽中向總冠軍目標進發, 如勒芒(Le Mans)24小時、戴通納(Daytona)24小時和賽百靈(Sebring)12小時耐力賽。


「向最高級別跑車賽事進軍是林寶堅尼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林寶堅尼汽車公司主席兼首席執行官Stephan Winkelmann表示。 「我們將在最嚴苛的試驗場上與最傑出的對手一較高下。 一方面,林寶堅尼已經非常成功的賽事運動專案將因此而更加知名; 另一方面,這也使我們有機會去測試面向未來的技術: LMDh 原型車將成為林寶堅尼最先進的開放實驗車。」

秉承林寶堅尼的賽事資歷和創新傳統,Squadra Corse賽事運動部門向由混能驅動的賽車運動領域邁進。 因此,進軍LMDh與林寶堅尼向混能的轉型完美結合:到2024年底,林寶堅尼將實現所有產品線的混合動能化。


LMDh (Le Mans Daytona Hybrid)代表勒芒戴通納(Le Mans Daytona)混能,於2023 年首次推出的全新運動原型賽車類別將以此命名,從而提供在FIA世界耐力錦標賽和 IMSA WeatherTech 跑車錦標賽的頂級組別中競技的契機。 林寶堅尼LMDh 專案將在 Squadra Corse 賽事運動部門的 GT 級別平台以外進行,而GT 級別平台(包括 Super Trofeo 超級挑戰賽和 GT3 級別賽事)仍是客戶賽事運動業務的核心。

林寶堅尼賽事運動部門負責人Giorgio Sanna表示:「我對此非常高興,林寶堅尼將在賽車運動之旅中邁出新的一步,進軍 LMDh 和頂級跑車賽事。 LMDh 專案將在林寶堅尼賽事運動戰略中發揮其特殊作用,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將客戶賽車運動擴展到新平台的獨特機會,同時也進一步加強了林寶堅尼與客戶車隊和車手間的長期合作夥伴關係。」

西部汽車俱樂部(Automobile Club de l’Ouest)總裁Pierre Fillon表示:「耐力賽能有像林寶堅尼這樣擁有極高聲譽的品牌加入真是太好了。 Hypercar組別作為耐力賽中新的頂級組別,已經吸引了來自全球的汽車製造商。 我們即將慶祝勒芒(Le Mans)24小時耐力賽一百周年,而耐力賽的另一個黃金時代剛剛開始。 我已經準備好盡情享受它了。」


國際賽車運動協會(IMSA)總裁John Doonan表示:「國際賽車運動協會與林寶堅尼一直擁有長期友好的合作關係,可以追溯到十年前林寶堅尼Super Trofeo超級挑戰賽在北美的首次舉辦,並延續到已獲成功的GTD專案。 我們很高興看到林寶堅尼確認進一步拓展其IMSA規劃,將在2024年參與GTP和原型跑車賽事的最高組別。 這間高水準汽車製造商決定進軍GTP將加強我們與ACO合作夥伴共同開發的LMDh技術平台。 我們已經急不及待地想見證全新林寶堅尼原型車在2024年IMSA WeatherTech跑車錦標賽上的首次亮相。」

FIA世界耐力錦標賽首席執行官Frédéric Lequien表示:「林寶堅尼將從2024年開始加入FIA世界耐力錦標賽Hypercar組別,我們對此非常榮幸。 林寶堅尼是指標性的汽車品牌,但在此之前從未在耐力賽的最高組別中參與競爭。 林寶堅尼將在FIA世界耐力錦標賽歷史上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加入。 2024年賽季將迎來極其強大的品牌陣容在我們的最高組別展開角逐。 比賽將非常激烈,但林寶堅尼毫無疑問是一個強大的參賽選手。 林寶堅尼在各級的耐力賽組別中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功,我們已急不及待看到它在我們的經典賽事中爭奪總冠軍。」

Mercedes-AMG C63 秘密試車中


新一代平治 C-Class 面世之後,全新設計、全新車廂,都為車主們帶來驚喜,近日國外傳媒拍攝到 AMG C63 在路上試車的間諜照片。車廠早前已經透露新車會由 4.0 公升 V8 渦輪引擎改為 2.0 公升直四渦輪引擎,大家沒有看錯,真的是直四引擎,比起現有 V8 車款擁有 476 匹的確有點距離,在改動車內電腦和改裝後,隨時可以提升到 600 匹。

外界猜測 AMG 新一代 C63 的 2.0 公升直四渦輪引擎最大馬力應該可以谷到 470 馬力,再配合油電混能,在後輪加裝電動馬達,在額外提供多 200 匹馬力之下,隨時比現有車款更強,如果 670 匹和 750 牛頓米的輸出真的在 C63 出現的話,就實在太強了。新車相信會在 2022 年就會發布,2023 年正式交車。

文:小肥
圖:motor1

BMW M 部門 50 週年全新廠徽曝光


對於 BMW 的車迷來說,BMW M 一種賽車、運動精神,亦代接車子擁有不一樣的外貌和性能。BMW M 一向是以紅紫藍三色作主色,不過在 50 週年時,它們作出了一點改變,就是 BMW M 標誌會以黑字金邊跟大家見面,而新標誌就在 iX M60 首次出現。隨後也會有部份 M Power 車款使用全新標誌。BMW 表示往後生產的會沿用傳統三色 BMW M 標誌,只會在新一代高性能車或新底盤全新打造的車才用黑色金邊標誌。

文:小肥

Mercedes-Benz EQV 可行走 378km 的流動廳堂


平治繼商用的 Vito 客貨車推出電動版本 eVito 後,其豪華的商務 7 人客車 V-Class 也有 EQV 電動款出現,是平治首部私人及商務皆宜的電動豪華車系。


EQV 有與 eVito 一樣的機械佈局,摩打、傳動、冷卻系統和電力總成全置於車頭內,前輪驅動,輸出有 204 匹和 366 牛頓米,擺放在車底中央的電池組,其 90kWh 容量提供 378km 的續航力。車子可使用家居插座充電,11kW 掛牆充電器充電需約 10 小時,110kW 的直流快充只需 4 5 鐘可由 10% 充至 80%。


EQV 的車頭設計與其他平治的電動車一樣,鬼面罩同樣採用黑色一塊的 Black Panel 設計,並配有電鍍飾條,前沙板有「EQV」車章,採用 17 吋輪圈。像廳堂般闊落的車廂,豪華享受和配置與 V-Class 沒有分別,有中排獨立豪華座椅,第三排座椅同樣靈活多變。中台 10 吋高清屏幕內的 MBUX 系統,與私家車一樣可以憑說「Hey Mercedes」來啟動智能語音操作,例如輸入目的地、撥打電話、選擇歌曲、聽取短訊、控制空氣調節、燈光系統等;電動車專有的頁面,有充電量、能量流和耗電量圖像。駕駛反應系統有 Comfort 和 Sport 模式。拖慢充電系統與其他 EQ 車系一樣可憑軚盤 +/- 撥片控制滑行、拖慢、再拖慢,其中「D Auto」可值 ECO Assistant 來自動協助拖慢反應。主動安全系統有前方自動煞車 Active Brake Assist、盲點有車警示 Blind Spot Assist、偏航警示 Lane Keeping Assist。


車系一如電油 V-Class 設有 3,200mm 軸距的 Long 長軸版和 3,430mm 的 Extra Long 特長軸距版本,前者原價 $1,340,000,「一換一」賣 $1,150,000,後者原價 $1,230,000,「一換一」賣 $933,000;較豪華的 Long 版特有手機整合功能、Burmester 音響、豪華座椅、後座冷暖氣、黑天花等。

文、攝:James Chan

Mercedes-AMG ONE 正式限量登場


2017 年平治公開了 AMG Project ONE 超跑概念車,車未推出已經接爆訂單,今年正是 AMG 55 週年,這部車終於要推出市場,最後名稱是 AMG ONE。這部車的概念是在公路上的人,也能感受使用 F1 技術和動力帶來的駕駛感受,所以它配置了一副 1.6 公升 V6 E Performance 高性能混合動力跑車,四個車輛都有電動馬達,最後馬力達到 1,063 匹,0-200km/h 只需 7 秒就能完成,極速為 352km/h,每年限量生產 20 部。AMG ONE 由德國總部 Affalterbach 與英國 Brixworth 的 Mercedes-AMG 高性能動力系統開發團隊一同打造,它的電池、冷卻系統都是參照 F1 賽車的佈局,而且高效能的電源回收系統,也是這部車的賣點之一。

為了減輕車身,會用碳纖維打造車身,使用鋁製的前後五連桿獨立懸吊系統,將車身的重量進一步減低。AMG ONE 採中置引擎佈局,動力單元內同樣設有 MGU-K、MGU-H,能夠將動力、熱能回收,同時提供了 Race Safe、Race、EV、Individual,在 Race Plus 和 Strat 2(Strategy Position 2)時,車子將會使用車動主動式氣動力配件和降低前後懸掛,將車身的下型力提升,再會配合 F1 排位賽模式協助駕駛,以提供最大動力和出色的操控性。只要車速超過 50km/h,車身的氣動力套件就會作出反應,提升下壓力,車速愈快,下壓力愈大。

PlayStation 5 銷量突破 2,000 萬台


PlayStation 5自2020年11月推出以來,全球銷量已突破2,000萬台。索尼互動娛樂全球銷售與業務營運資深副總裁 Veronica Rogers表示:「我們很興奮能與大家分享,索尼互動娛樂(SIE) PlayStation 5主機的全球銷量已超過2,000萬台。自PS5問世以來,我們的團隊孜孜不倦以提供風靡全球的真正次世代遊戲主機,我們想藉此機會感謝玩家的支持。各位對PlayStation品牌的熱情是驅動並激勵我們創新技術、策動遊戲未來並且持續創造最佳遊玩所在的動力。對於尚未買到主機的玩家們,我們希望讓您知道,我們計劃在今年大幅提升PS5的產量,並正努力不懈讓每位想獲得PlayStation 5主機的人都能擁有一台。」

BMW X1 第三代正式發表


BMW 第三代 X1 終於正式發表,今次一口氣推出多個動力單元版本身有汽油、柴油、Plug-in Hybrid 之外,還有 iX1 純電動車。今次新車相當搶眼,車頭亦有新鼻子設計,不過就未有過份拉高,大多數 BMW FANS 都大讚靚仔。今次新的頭燈、泵把設計,令到這部 X1 望上去十分立體,車身線條雖然很硬朗,但是風阻系數低至 0.26cd。新車體積為 4,500 X 1,845 X 1,642mm,軸距是 2,723mm,令到車廂的空間有所提升。車身上的開門手把使用平整化設計,也是有助高速行車時減低風阻。

車廂使用新設計,相信大家都會有「嘩」一聲的感覺,終於大改啦!駕駛席前方的錶板是 10.25 吋,中控台是 10.7 吋 iDrive 8 系統。

動力方面,有 1.5 Turbo 18i、2.0 柴油 18D,使用 7 速波箱傳動,18D 可輸出 136 匹馬力,230 牛頓米扭力輸出,而 18D 就有 150 匹和 360 牛頓米扭力。此外,還有 25E、30E PHEV 兩個油電版本,兩車同樣使用 1.5 公升油電引力,前者有 245 匹馬力、後者有 326 匹馬力,最大電力續航距離 89 公里。

BMW 同時推出 iX1 電動車,它是前後馬達,使用 64.7kWh 鋰電池,最大馬力 313 匹,最大續航距離達 438 公畦,使用 130kW 快充,只需 29 分鐘就可以充 80% 電量。

文:小肥

Polestar 3 純電 SUV 今年 10 月現身

_


VOLVO 子品牌 Polestar 正式宣布正在開發一部純電 SUV,新車名命為 Polestar 3,暫定 10 月推出。今次新車將是 Polestar 第 3 部車,而且是近年車主喜愛的 SUV 車款,底盤由 Volvo 提供,氣動力學設計也會是今次賣點之一。車廂部份,駕駛席的中控台系統會使用 Android Automotive OS 系統,安全性和自動駕駛也會是新車重點之一。這部車會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工廠製造。

同時,Polestar 跟電池技術公司 StoreDot 合作,開發新的鋰電池希望 5 分鐘完成 160 公里的航距能力,預計 2024 年就可以量產。

文:小肥

Honda 2030 年新目標:全球賣出 200 萬部電動車


Honda Prologue 電動車將在北美展開大計,是這個市場第一部量產電動車,在 2026 年將會有多款 Honda e:Architecture 電動車推出,也會跟 GM 合作,在 2027 年推出一係列平價電動車,在 2030 年單在北美就希望達到 50 萬部電動車銷量,全球目標希望是 200 萬部。至於 ACURA 也會在 2024 年捱出純電車款。

文:小肥

賓利品牌為全系車型陣容引入 Azure 版


繼推出新添越長軸距雅度版後,賓利汽車將為旗下全系車型引入雅度版(Azure)選擇,以進一步詮釋品牌汽車所具備的卓越性能,以及為客戶帶來舒適宜人體驗。雅度版車型引入專屬配置,以確保不論路途長短,駕乘者可盡享輕鬆愜意的旅程。

廠方認受「香港法拉利車主會」正式成立


經過多個月周密籌組,得到法拉利廠方唯一官方認受的「香港法拉利車主會」Ferrari Owners’ Club of Hong Kong正式成立!隨著香港疫情有所緩和,防疫規限放寬,相信現在是一個合適的時機,在法拉利廠方及代理商Blackbird Concessionaires協助下,為這個由多名法拉利熱心愛好者組成的新家庭舉行熱鬧的慶祝活動,繼續與同好分享對法拉利的無限熱情,將正能量再次展現。


香港法拉利車主會發言人 Justin Lui 先生表示:「非常感謝法拉利大中華區總裁Giuseppe Cattaneo早前宣布全新香港法拉利車主會正式成立!我們將堅守車主會長久以來的核心價值:凝聚法拉利愛好者,締造獨有、難忘的車會體驗,分享法拉利跑車所帶來的不同樂趣,並發揚躍馬精神的獨特價值。一眾會員對於廠方及代理商 Blackbird Concessionaires 的支持表示衷心謝意!更感謝Blackbird Concessionaires 為會員精心設計會服及相關用品。」

香港法拉利車主會籌委會成員Arthur Lai先生表示:「近兩年,香港的汽車相關活動無可避免變得沉靜;但隨著疫情有所緩和,公眾活動規限得以放寬,我們很高興能夠在這個恰當的時機,正式宣布全新香港法拉利車主會成立及率先舉行今天的盛大活動;除了感謝廠方及代理支持外,亦有賴約40位會員及車主的全力參與,把心愛法拉利汽車帶到現場,讓今次活動迎來近年久違了的熱鬧鼎盛。」

法拉利名車薈萃
超過30輛法拉利跑車雲集淺水灣酒店露天平台,讓會員互相交流及讓公眾人士細意欣賞,當中包括:

812 Competizione- 輸出830 CV馬力,V12引擎最高轉速達9,500rpm,限量生產999輛。

Monza SP- 限量生產499輛,包括單座位SP1及雙座位SP2型號,V12引擎輸出810 CV馬力。

LaFerrari- V12引擎油電混合動力系統,輸出963 CV馬力,最高引擎轉速達9,500rpm,限量生產499輛。

250 GT SWB- 經典250系列中的分支,配用3公升V12引擎,總產量只有176輛,是珍藏級的經典法拉利跑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