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 C
Hong Kong
Wednesday, August 13, 2025
主頁 博客 頁面 173

奧迪運動亞洲 X Works 車隊出征 GT 世界挑戰賽亞洲杯


GT 世界挑戰賽亞洲杯即將在馬來西亞雪邦國際賽車場拉開帷幕,奧迪運動亞洲 X Works 車隊派出兩組搭檔出征,首次攜第二代奧迪 R8 LMS GT3 賽車參與 Pro-Am 組別比拼。

兩位奧迪運動亞洲官方車手、國際汽聯(FIA)認證銀級車手 Sandy Stuvik 與唐偉楓將分別搭檔銅級車手 Yasser Shahin 和潘君臨,在全長5.543公里的馬來西亞雪邦國際賽車場駕駛第二代奧迪 R8 LMS GT3 賽車出征賽季揭幕戰。

“很高興能夠回歸 GT 世界挑戰賽亞洲杯,期待四環品牌兩個車手組合的精彩表現,” 奧迪運動(亞洲)客戶賽車部門負責人柏艾力(Alexander Blackie)表示,“奧迪運動亞洲官方車手 Sandy Stuvik 與唐偉楓分別搭檔兩位實力卓越的個人車手 Yasser Shahin、潘君臨,以強勢均衡的陣容完成第二代奧迪 R8 LMS GT3賽車的亞洲首秀。”

法拉利 SP48 Unica:來自馬拉內羅的全新 One-Off 車型


躍馬One-Off系列最新力作法拉利SP48 Unica揭開神秘面紗,躋身躍馬跑車中最具個人色彩的車型行列。這些獨一無二的定製車型根據每一位客戶的特殊需求打造,充分滿足客戶個性定製的需求並彰顯自身獨特品味。

法拉利SP48 Unica由法拉利全球首席設計師Flavio Manzoni領導的法拉利設計中心(Ferrari Styling Centre)傾力打造,是一部基於F8 Tributo平台開發的雙座Berlinetta跑車。憑藉極具張力的線條感和動感凌厲之姿,這部新車如法拉利F8 Tributo般極具辨識度且無可挑剔,這亦歸功於其箭形車頭輪廓。而營造這種視覺效果的關鍵在於經重新設計的頭燈和隨後重新布局的制動進氣口。


這部獨特的新車在設計層面有一個核心特點,就是廣泛使用程式化參數建模技術和3D原型設計(積層製造技術)。基於此,法拉利設計中心的設計師團隊和馬拉內羅的工程師們得以重新設計前格柵和引擎進氣口。這種先進的製造工藝協助團隊設計出完美的3D格柵,使其與周圍其他部件無縫銜接、自然流暢,呈現渾然一體的整體視覺美感。

車身同樣採用程式化圖形解決方案,與格柵設計互相呼應,並對法拉利SP48 Unica的整體設計造成了影響:使黑色部件(包括車窗、車頂和引擎蓋)到車身的配色過渡清晰分明。因側窗尺寸的縮小,且取消了後車窗的設計,車身前方對烈日的擋隔效果進一步提升,凸顯了法拉利SP48 Unica鮮明的力量感,並呈現渾然一體的視覺美感。


從俯視角度來看,車頂中央部分格外顯眼,其中包括位於尾翼前面、整合至碳纖維引擎蓋後部的進氣口幾何造型設計。從這個角度來看,便可洞悉法拉利在SP48 Unica設計方面開展的大量研究工作,彰顯了對稱元素和線條交錯共同營造出的設計美學。

法拉利SP48 Unica的熱力學-流體動力學設計經進一步改良完善,以確保滿足各項冷卻要求,並實現與眾不同的空氣動力學平衡。相比法拉利F8 Tributo的造型設計,這部新車最明顯的變化包括前泵把上方和後擾流板下方的引擎冷卻氣流進氣口。每個進氣口均採用經過程式化設計的格柵,呈現深邃感,且各部分的角度設計亦恰到好處,可最大化地增加進氣量。工程師們還將中間冷卻器的進氣口直接布局在側窗後面,這有利於減小側翼進氣口的尺寸。較長的後懸設計有助於減少車頂區域的吸力、增強整車尾部下壓力。


在座艙內部,新車沿襲了法拉利F8 Tributo的技術配置(不包括後車窗),但為了完美展現法拉利SP48 Unica的優美設計、運動氣質和凌厲風範,設計團隊在其配色和裝飾元素搭配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研發工作。例如:座椅和座艙內大部分裝飾物均採用了專門開發的黑色鐳射打孔Alcantara®面料,而下方則採用了與外觀配色匹配的螢光橙紅色織物。面料的圖案、格柵的六邊形造型以及車頂的程式化設計塗裝相呼應,在座艙內飾和外觀之間形成一種賞心悅目的銜接感。在法拉利SP48 Unica的駕駛艙內,帶有相同鐳射壓印六邊形圖案的拋光門檻飾板十分搶眼。啞光碳纖維材料的應用賦予駕駛艙鮮明的科技感和專屬特質,並與Grigio Canna di Fucile灰(Gun Metal Grey)的飾件相得益彰。

這部One-Off車型專為一位全程深度參與到此車型設計的躍馬忠實客戶而打造。法拉利SP48 Unica將跑車特質以大膽不羈的方式呈現,並巧妙地凸顯了其競速之魂。法拉利SP48 Unica不僅在原有車型上實現了大師級改良,亦汲取並致敬了法拉利激情澎湃、矢志創新的品牌精髓。

法拉利特別項目(Special Projects)旨在根據各個客戶的要求打造專屬設計的獨特躍馬車型(稱為One-Off車型),讓每位客戶擁有真正絕無僅有的躍馬跑車。每個項目完全源自客戶的想法,隨後由法拉利設計中心的設計師團隊負責設計開發。在確定了車身比例和造型後,設計師團隊將制定詳細的設計方案和造型規劃,最後才進入全新One-Off車型的生產階段。整個過程平均耗時超過一年,在此過程中客戶始終參與到設計評估與車型驗證工作中。至此,一台帶有躍馬品牌標識且獨具一格的法拉利跑車誕生,並擁有與其他產自馬拉內羅工廠的躍馬車型一脈相承的卓越品質。

Mercedes-Benz EQA 350 4MATIC 四驅高規格登場


平治繼 EQC 後推出了 EQA,是這個系列中暫時最細小的一部車,同類小型電動 SUV 有例如富豪 XC40 Recharge、Lexus UX 300e、再細和較便宜的 Hyundai Kona Electric、Kia Niro EV 等。為要加快將電動車推出市場的步伐,平治將 EQA 是由 GLA 改動變成電動車版本,因此,兩車有相近的車廂空間感和駕駛體驗、乘座高度、體積和外型也相似,相同的 2,729mm 軸距,一樣的前支柱、後四連杆懸掛佈局,行車時的舒適性不用懷疑。我們在 2021 年先測試過其單摩打頭驅的 EQA 250,今次試的是車系中最高規格的 EQA 350 4MATIC,前者「一換一」售價賣$429,000,雙摩打四驅的這部要 $509,000,對四驅有偏愛的車主終於有選擇。


正如一般 SUV 常見的造型,要有前、後泵把護片、黑膠下身包圍、車頂行李架這些「SUV 化」設計,EQA 亦循例有平治電動車國度裡的「Black panel」黑色一塊的封閉式鬼面罩、串起頭、尾燈組的 LED 光條、頭燈內的藍色「眼線」、有藍色「EQA」字的沙板裝飾塊、低風阻輪圈、低風阻泵把、低風阻門邊鏡、優化了的車底封板和頭燈封邊等,作為 SUV 的它,當然亦有黑膠下身和輪拱,作為電動車的它,當然沒有尾喉而有較多銀色裝飾的尾泵把;後車牌框則由尾門改放在泵把內。


與 GLA 沒太大分別的車廂佈置,包含儀錶和中央屏幕的闊玻璃顯示屏同樣是棟在錶板的窩格內,錶板台有噴嘴形冷氣風口,中橋旁邊和前後門手把同樣有粗壯的鋁飾件來帶出 SUV 的粗獷味道。錶版顯示同有黑白色的「Classis」、黑黃色的「Sport」、迷幻的紅黑色「Progressive」、只有車速和時鐘的「Understated」簡約主題,只是沒有轉數睇的電動車,轉數錶改了為一個電錶;中央屏幕的 MBUX 系統有 Apple CarPlay,亦可憑說出「Hey Mercedes」來啟動智能語音操作系統;屏幕內同可找到 Dynamic Select 系統、64 色氣氛燈光、前座按摩功能、後視泊車鏡頭、安全系統這些,電動車自有充電設定、耗電量和能量流程顯示。標準設有的主動安全系統同有 Active Lane Keeping Assist 自動扭軚離線輔助、Active Brake Assist 前方自動煞車。乘坐空間與 GLA 一樣的後排,同有 40:20:40 拍下的椅背、中橋處冷氣出風口、儲物架和 USB 插頭。


我們之前試的 EQA 250,單摩打版本有 190 匹馬力和 375 牛頓米扭力輸出,是前輪驅動,0-100km/h 加速需要 8.9 秒(其實我們覺得完全沒有問題),雙摩打四驅的這部 EQA 350,前軸採用 AMS(Asynchronous motor)異步摩打,後軸 PSM(Permanently excited synchronous motors)永磁同步摩打(裝有磁鐵的轉子 rotor 跟隨捆上電線的定子 stator 經電流激動而同步轉動),系統總輸出有 215kW(292匹)馬力和 520 牛頓米扭力,快一點的 0-100km/h 加速性,在 6 秒完成,是大家期望的電動車式一踩即去的那種加速力。車子令我們想到剛剛試過的 Lexus UX300e,其 50:50 重量比例給予驅動的前輪有限循跡力,在「大油」起步和上斜時因電動車的天生大扭力再加上重量轉移到車尾之下,很易出現前輪響胎想去但車不去的情況;以每秒運算 100 次的速度前後分動的 EQA 350 正好展示出電動四驅在這方面的優越性,同樣的上斜「盡油」起步,其頭轆響胎也響不切便給制止下來而由 4MATIC 自動調配前後扭力繼續扯路去,反應比電油車四驅分動得更快。作為入門電動車的 EQA,沒有像 EQS 那種從音響系統播出的合成 Sound Experiences 音效,就是正常電動車老老實實的「wee…」摩打聲音,不過相比美國品牌的還是細聲得多,行駛感覺亦是電動車式寧靜。


在地台中央和後排椅底分開兩截的「Double-decker」電池組,續航力加雙馬達配合下,可以做到 432km WLTP 續航距離。與電油版 GLA 沒有分別的 Dynamic Select 反應系統,同有 Eco、Comfort、Sport 模式,Individual 可自定「踩油」反應、軚盤輕重、EPS 穩定系統反應,車子標準採用鐵彈簧的「Comfort suspension」,沒有懸掛軟硬可變。電動車界別中其一最好玩亦最不麻煩的軚盤撥片拖慢充電控制,與 EQC 和 EQS 一樣有「D Auto」自動、「D +」滑行(coasting)、「D」少少拖慢,「D-」拖慢一些,「D–」拖得最慢,亦即有三段實際的拖慢度,熟習過後不難做到單腳控制(one-pedal control),「D Auto」亦頗懂得「自己睇路」來自動調校,是好玩的。


EQA 有與 GLA 一樣的闊玻璃顯示屏、噴嘴形冷氣風口,中橋旁邊和前後門手把有鋁飾件帶出 SUV 的粗獷味道。


在地台中央和後排椅底分開兩截的「Double-decker」電池組,容量與「250」一樣是 66.5kWh。


四驅的 EQA 350,前軸採用 AMS 異步摩打,後軸 PSM 同步摩打,系統總輸出有 292 匹 / 520 牛頓米。


尾燈組有紅色 LED 光條相連,後車牌框由尾門改放在泵把內。


黑色一塊的「Black panel」封閉式鬼面罩,頭燈內有藍色「眼線」,車底封板和頭燈封邊經優化。


錶版顯示同有黑白色的「Classis」、黑黃色的「Sport」、迷幻的紅黑色「Progressive」、只有車速和時鐘的「Understated」簡約主題。


車子0-100km/h 加速只需 6 秒。


屏幕內同可找到 Dynamic Select 系統、氣氛燈光、前座按摩、後泊鏡頭這些,電動車自有充電設定、耗電量和能量流程顯示。


主動安全系統同有 Active Lane Keeping Assist 自動扭軚離線輔助、Active Brake Assist 前方自動煞車。


與 EQC 和 EQS 一樣的 5 段軚盤撥片拖慢充電控制,是電動車界別中其一最好玩亦最不麻煩的設備。

基本規格
動力單元:前 AMS 摩打、後 PSM 摩打
電池容量:66.5kWh
最大馬力:292 匹

最大扭力:520 牛頓米
續航距離:航距 432km WLTP
體積:4,463 X 1,834 X 1,620mm

詳盡規格表

售價:HK$509,000 「一換一」計劃
網址:www.mercedes-benz.com.hk
查詢:2895 7288(Mercedes-Benz Hong Kong)

文、攝:James Chan
編:Teddy Leung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Shell 全港首家同時於油電站和停車場提供電動車充電設


全新油電站佔地逾5,000平方米,是Shell迄今為止於香港的最大服務站,設有4個電動車充電位及16個加油位置;該油電站將於2022年第二季正式投入服務。站內的其他出行服務亦十分齊全,包括換油、汽車護理、汽車美容及便利店零售服務等。

除了於機場(貨運中心)油電站啟用全新電動車充電設施外,Shell亦於2021年12月在新界粉嶺的逸峯廣場公共停車場推出電動車充電設施。Shell為全港首家提供全面電動車充電網絡的移動出行方案供應商,同時於油電站和停車場提供電動車充電設施,滿足駕駛者不同的充電需求。

Shell期望於2025年或之前擴展其全球電動車充電網絡至超過500,000個充電位,其中30,000個公共充電位置將設於Shell的零售服務站及停車場。本地業務方面,Shell更定下短期目標,期望於香港各區建立具超過300個Shell Recharge充電設施的充電網絡,覆蓋香港島﹑九龍及新界,為電動車駕駛者帶來更方便的充電體驗。

Shell一直提供多元化的移動出行服務,涵蓋燃油和潤滑油供應、汽車服務、便利店零售及網購取貨等;是次於服務站內加入電動車充電服務,足證公司對完善其移動出行方案的決心。

按油站數量計,Shell是全球最大的移動出行零售商,在全球近80個地區設有46,000個油站,同時是全球任何類型的最大單一品牌零售商之一。Shell的香港油站共有41個,持續竭力為駕駛人士提供服務及支援,滿足他們在旅程上的各種需要。


就全新的電動車充電計劃,香港蜆殼有限公司零售業務總經理梁淑敏表示:「我們於機場(貨運中心)油電站首次設置電動車充電設施,展現了Shell對香港減碳進程的承諾。我們將繼續與政府及其他持份者合作,透過不斷擴充電動車充電網絡,共同實現香港達致淨零排放的目標。」

Shell致力與社會同步發展,於2050年或之前成為淨零排放的能源企業。為展示Shell於減低碳排放的決心,Shell正積極研究於加油站安裝太陽能電池板的可能性。

除電動車充電外,Shell亦投資於各種低碳能源方案,包括以自然為本的方案來抵銷無法避免的碳排放。

在香港特區政府有關電動車的規劃中,包括了對用於重型車輛的氫氣等新能源進行研究,香港Shell對此深表認同。Shell非常樂意分享自身在全球能源轉型方面的專長,協助香港的運輸業實現減碳目標。

基於對支持香港減碳目標的承諾,Shell不斷革新產品、服務及營運,持續為顧客提供節能減排的方案。繼開設香港首家的機場(貨運中心)油電站後,Shell計劃於未來擴展本地電動車充電網絡。

Tesla 港島東藍灣廣場第 50 個 V3 超級充電站正式啟用


Tesla 位於港島東藍灣廣場的第 50 個 V3 超級充電站正式啟用,場內設有 3 個超級充電器及 3 個目的地充電器,配合現時全港遍布 18 區的 Supercharging 超級充電站,共提供 240 個 Supercharger 超級充電器和超過 600 個 Tesla 目的地充電器,為 Tesla 車主提供無可比擬的電動車駕駛及充電體驗。藍灣廣場超級充電站服務區內住宅,Tesla未來亦會繼續於第三季將於新界西、港島南及九龍增設多個超級充電站,為車主提供更快更完善的充電體驗,進一步推動香港電動車普及化。

林寶堅尼賽事運動部門推出全新 Huracan GT3 EVO2 賽車版


林寶堅尼推出全新Huracan GT3 EVO2,由Squadra Corse 賽事運動部門基於Huracan STO車型設計研發,並承襲其重要的設計元素、後輪驅動形式,以及在STO這一公路車型上可輸出640匹馬力的自然吸氣式V10引擎。
 
相比基於Huracan EVO公路車型打造並於2019年獲得合規認證的Huracan GT3 EVO,Huracan GT3 EVO2 採用全新空氣動力學解決方案和進氣系統,且完全符合2022 FIA國際汽車聯合會新的技術規則。 源自Huracan STO極具辨識度的六邊形進氣口設計和尾翼使Huracan GT3 EVO2擁有更高效的進氣系統和更好的車輛平衡。 車頂進氣口與氣管相連,取代了側進氣口,以最佳方式將氣流直接導入引擎,使其更好地回應駕駛者需求。 由林寶堅尼Squadra Corse賽事運動部門設計的10個電控節氣門提高了配備鈦合金氣門的V10引擎的效率, 整套系統僅用四個螺釘固定在引擎上。 該解決方案首次在Essenza SCV12上運用,讓維護保養工作更加方便。


全碳纖維車身採用與林寶堅尼Centro Stile設計中心合作打造的外形設計,充分體現力量感。 全新分流器、擴散器和車身底部進一步提高空氣動力學效率。 碳纖維車底的外層採用高強度Zylon纖維,與全新擴散器一起,為新車提供比現時GT3 EVO更大的下壓力。 其他創新技術還包括將尾翼安裝在鋁合金柱(Ergal 7075 T6)上,該設計靈感來自STO。 與EVO車型相比,全新支架設置可以讓尾翼在調整時更加精準。
 
經重新設計的防滾架有兩個後柱,與已在Essenza SCV12上進行測試的全新碳纖維Kevlar蜂窩狀側板共同提高了車門受到碰撞時的安全性,且符合FIA 2022法規。 有機玻璃(plexiglas)側窗通過一圈螺釘固定在碳纖維門板上,可提高結構硬度和可靠性。


新車的剎車系統也進行了更新。 林寶堅尼Squadra Corse賽事運動部門設計了全新卡鉗和剎車片,能夠提升其在耐力賽和短程賽中的性能。 這些解決方案與專用TCS牽引力控制系統和ABS防抱死剎車系統相結合,使車型在低抓地力條件下易於控制,即使由紳士車手駕駛亦能操控自如。 交付給客戶的車型配備由Squadra Corse賽事運動部門長期合作夥伴Pirelli提供的P Zero輪胎(前 325.680-18; 後 325/705-18)。
 
林寶堅尼賽事運動部門負責人Giorgio Sanna表示:「全新Huracan GT3 EVO2不僅是目前車型的改版,更是加強林寶堅尼賽事運動部門與公司之間技術轉移的重要項目所研發出來的車型。 它擔當了兩項艱巨的任務:證明其能夠與前幾代Huracan GT3車型一樣大獲成功——後者在六個賽季中共榮獲 40多個國際賽事冠軍;公司實現自2015年以來交付500台Huracan 賽車的目標,獲得商業上的成功。」
 
全新車型將於2022年下半年開始交付,而且前代Huracan GT3 EVO車型也可通過升級套件升級至 GT3 EVO2規格。 全新Huracan GT3 EVO2將於2023年Daytona 24小時耐力賽進行賽道首次展出。

BMW M2 有望 2022 年發表


2022 年是 BMW M 部門成立 50 周年,多部 M 車款會在今年面世,如 M3 Wagon、XM SUV、M4 CSL。在 2021 年 M2 被拍到大改款在路上秘密試車後,大家都猜測它會在 2022 年推出,剛好 BMW 早前就在他們的 IG 發布了一張應該是 M2 的照片,跟各大傳媒的猜測幾乎一樣。

新 BMW M2 將在墨西哥的 San Luis Potosi 工廠進行生產,是全球第 4 座生產 M 車款的生產工廠。M2 應該會使用 M3 及 M4 的 S58 的 3.0 公升直列 6 缸渦輪增壓引擎,最大馬力將迫近 500 匹,比 M2 Competition 與 M2 CS 要更強大。不過今次新車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車頭鬼面罩沒有變大。新車車內的多媒體系統預計是最新的 iDrive 8。

世界晶片短缺,究竟 M2 能否在 2022 年推出仍有一個疑問,不過能在 2022 年發表在 2023 年推出,對車迷來說就多了一份真實的期待。

文:小肥

Mercedes-Benz EQE SUV 版本秘密上路


平治推出 SUV 版本的 EQS 之後,在德國出現了 EQE 版本的 SUV 在路上秘密試車。在間諜照中可以看到它的外型大至上跟 EQE 沒有太大分別,就是升高了車身和加大尾箱空間。為了搶佔市場,平治不得不加快步伐推出更多電動車,尤其是 SUV 車款。之後應該很快就到入門小車級別,未需要使用中、大型的平治車迷,可能需要等多一段時間才有小型電動車推出。

文:小肥
圖:Motor1

《極速快遞》將於 5 月 12 日在香港上映


《上流寄生族》搶眼女星朴素丹化身最強速遞車神,聯同《屍殺列車》金義聖、《我的大叔》宋詩曦及《驅魔麵館》廉惠蘭,撻著韓國2022超時速犯罪動作巨獻,飛車快感直迫《狂野時速》!韓國女星朴素丹憑《上流寄生族》人氣急升,她於新戲《極速快遞》內飾演型格速遞車神,聯同《屍殺列車》金義聖飾演的車場老闆,接下一單單無人敢接的特別速遞任務,不惜一切,確保100%成功託運!最新的前導預告中可見,朴素丹飾演的銀河駕駛技巧高超,為了保護乘客人駛盡渾身解數,飛車、飄移、倒後駕駛擺脫敵人,展開連場看得人熱血沸騰的飛車追逐,戲中她更大騷身手,多場埋身肉搏戰毫不錫身搏到盡!


地表最強速遞車神,託運成功率100%!銀河(朴素丹 飾)表面上在廢車場打工,入夜後卻化身速遞車神,踩爆油門送遞他人拒送的東西,不惜一切,使命必達!從未失手的銀河接下一單載人任務,客人因被揭發打假波而要潛逃海外,可是他卻不幸被黑幫搶先找到,銀河到達時只見他遺下的年幼兒子。這場風暴的幕後黑手原來是貪污警察京弼,為了奪回可提出300億黑錢的保險匙,他窮追保管著保險匙的年幼兒子和銀河。為了要保護小孩,銀河用自己的神級飆車技巧,由首爾穿越大半個韓國直踩到釜山,與警方展開一輪超時速追逐,見到尾燈當你贏!

電影資料Film Info
片名Film title : 《極速快遞》 Special Delivery
導演Director : 朴大民 PARK DAE-MIN
演員Cast :朴素丹PARK SO-DAM 、金義聖KIM EUI-SUNG 、宋詩曦SONG SAE-BYEOK
片長 : 109 min
語言Language : 韓文 (中英文字幕) Korean with Chinese and English subtitles

BMW 1 系改款有望 2022 年推出


BMW 新車改款一部接一部,今次終於輪到 1 系,國外傳媒 Motor 1 拍到新車內裝和路上試車照片。新車將使用 iDrive 8 系統,中控台是 10.7 吋,錶板是 10.25 吋,中控台下方的波棍、操作鍵也有新的佈局。間諜車身拉花,令人難以看到車身線條,不過就可以看到車身的泵把、頭燈都有改款設計。平治 A-Class 賣得那麼好,是時間出現一個強勁對手吧。

文:小肥
圖:Motor1

手波!Porsche 911 Sport Classic 限量登場


由 Porsche Exclusive Manufaktur 售後服務及精品部門負責打造的 Porsche 911 Sport Classic,限量生產 1,250 部。復古設計重新回到 1960-1970 年代初期風格,令車迷興奮。

這部 Porsche 911 Sport Classic 車尾擁有大型鴨尾,這個設計是由 911 Carrera 2.7 轉移過來。動力系統使用了 3.7 公升水平對向六缸引擎,最大馬力 550HP、配 7 速手動波箱,後置引擎後輪驅動佈局。車子已備有自動補油系統,在轉檔時可以減少動力落差,為駕駛時的順暢度得以提升。排氣系統是重新調校,車廠表示新車是最強的手波版 911。

Lexus 純種電車 RZ 450e 正式登場


Toyota 推出 BZ4x 之後,終於到 Lexus RZ 450e!這部車以 e-TNGA EV 底盤打造,跟 Toyota 和 Subaru Solterra 算是兄弟車,大家擁有不同車身設計、用料和配置,來滿足不同車主需要。今次 RZ 450e 的設計算是穩陣保守,沒有令人感到驚喜的車身設計,大家可以專心留意它的動力系統吧。


RZ 標準版已經是隻電動馬達,前馬達 204 匹、後馬達 109 匹,總輸出是 313 匹,扭力為 44.3 公斤米,由於是前後馬達,就提供了 Diret4 四輪驅動系統,可以在幾毫秒內將前後 e-Axles 的扭力分配從 0% 改變到 100%。由於 Lexus 走高級路線,它的動力是比起 Toyota / Subaru 版本大一點,車廂內的質感也比較高級。在 0-100km/h 加速需要 5.6 秒,而中國版本再快一點,只需 5.3 秒。極速方面,鎖定在 160km/h。

Lexus RZ 使用 71.4kWh 鋰電池組,在 J-WLTC 方式下可以行走 450 公里,大約 280 英里。在歐洲的 WLTP 測試下更可以超出這個行駛距離。

安全設備方面,RZ 有 Lexus Safety System+ 3.0 和 ADAS 系統,可以提供預防碰撞、動態雷達巡航控制。歐洲版會有主動駕駛輔助系統,系統會根據前方攝影鏡頭讀取彎道角度來調整轉向。如果有車輛或騎自行車的人靠近車輛,e-Latch 電子門釋放系統將不允許乘客開門。

Lexus RZ 450e 在不同國家已開始網上預訂。

文:小肥

Hyundai i30N Drive-N 限量 800 台


韓國車愈來愈多車主接受,當中 Hyundai 的 i30N 高性能鋼砲是不少車迷的 Dream Car,他們宣布推出 800 部 Hyundai i30N Drive-N 限量版,620 部提供給歐洲,180 部在澳洲,當中 75 部會在英國。

這批車在 4 月已經開始生產,今次特別版動力有小小提升,最大馬力達到 276 匹。有 5 門揭背和 4 門 Coupe。車身提供珍珠黑和珍珠白兩隻顏色,輪圈就用上 19 吋古銅色,兩邊沙版都有 Drive-N 標誌。這部車標準配置已是 Performance Package,支援 NGS 模式,在 20 秒超增壓以提升 7% 扭力輸出。使用 N Grin Shift 時,也有額外 9.8 匹馬力提升。車廂內的軚盤、車椅用了 Alcantara 麂皮全部包機,安全帶、車線都應用了紅色,加強車廂視覺對比。

文:小肥

奧迪純電與高性能展覽


奧迪首次假西九文化區舉行 – The Best of Both Worlds | 純電與高性能展覽 。同場展出,2022年全新Audi e-tron 純電車系及最新 Audi Sport 高性能 RS 車系。e-tron家族的新成員 – 最高配置的入門版豪華歐洲電動 SUV– 全新Audi e-tron 50 quattro亦將一同亮相。

立即預約體驗瞭解更多車展詳情及尊享優惠:
– Audi e-tron 純電車系可享 訂金港幣$1,000,於購車時作 港幣$10,000價值使用^
– 高性能RS 系列指定現貨可享連串限定優惠,總值超過港幣$150,000

Audi The Best of Both Worlds純電與高性能展覽
日期:5 月 7 至 8 日
時間:上午 11 時至晚上 7 時
地址:西九文化區 藝術公園 自由空間 大盒
展出型號:全新Audi e-tron 50 quattro,全線Audi e-tron純電車系及一系列Audi Sport RS高性能車款
查詢:2291 0000
預約:https://info.hk-audi.com/tc/article/136
*因應公共衛生情況及保障閣下的健康,活動名額有限,敬請預約。

BMW 新一代 7 系首款純電動豪華旗艦房車現身香港


BMW不斷突破現在,力臻完美,把全新BMW i7注入豪華定義中。全新BMW i7專注於創新的個人豪華享受,擁有尖端工藝與匠心獨韻的細節,完美詮釋出奢華定義,讓您無時無刻駕乘於全新BMW i7中都是仿如置身於極致奢華的VIP頭等艙一樣,盡顯豪華氣度。與此同時,作為世界上首款純電旗艦房車,全新BMW i7亦能提供590 – 625 (WLTP)續航力,為用家帶來無可媲美的駕駛樂趣!

BMW集團近年致力於把可持續性環保設計概念加入於品牌純電車款,從2020年開始,位於德國Dingolfing的 BMW生產線一直採用綠色能源為BMW的電動汽車生產第五代電力驅動系統,電池和車輛生產。而首款純電動豪華旗艦房車BMW i7亦搭載第五代電力驅動系統,加上高品質的再生用料應用,進一步降低碳排放,成就公路上一股磅礡無比電能風範。


全新BMW i7首次提供BMW Individual定制雙色車身顏色的選擇,車身窗框﹑車頭蓋﹑車頂﹑車尾頂為一用色;車門柄以下為另一用色,使車輛鮮明奪目,增添煥然一新的尊崇格調。至於突破性的內裝設計方面,BMW把全新懸浮式影院屏幕首次加入在全新BMW i7上,31.3 吋的8k全景顯示器、32:9比例螢幕水平延伸至整個車廂,帶來親歷其境的震撼視覺體驗,同時,後座乘客更可使用車門兩側的5.5吋觸控式螢幕操控冷氣和娛樂系統,隨時隨地讓車廂後座化身為一個極致奢華的移動私人影音空間。BMW更把全車的物理按鍵數量大幅減少。全新的BMW沉浸式互動飾件(BMW Interaction Bar)集美學和功能於一身,車內氣氛燈多達15種色調,橫向伸延至整個駕駛艙;儀表板上的隱藏式冷氣出風口與其融為一體,帶有水晶切割外觀的互動飾件給予乘客全新的視覺享受。而隱藏於其中的多功能觸控功能,更可以用作控制冷氣風向及打開前座儲物箱等,成就前從未見的嶄新頭等艙級享受。

BMW X4 xDrive20iA 小改款同步推出


就像 Audi Q5 和平治 GLC 各有方尾 SUV 和高身斜尾 Coupe 款一樣,寶馬 X3 也有其變種斜尾版 X4,寶馬稱前者為「Sports Activity Vehicle」,後者叫「Sports Activity Coupe」,車系自 2014 年推出,2018 年隨 X3 轉第三代款而推出第二代;而 X3 剛推出了小改款式,X4 自然也要跟隨,兩車改變之處相同,引擎同樣加入綜合撻火器/發電機的微混能系統,測試的乃初級「20i」型號,售價 $589,000。


小改 X4 的車廂與 X3 一樣,整份錶板改用現款 3、4 系的相同設計,即同有可跟隨反應模式而變紅、白、藍色圖案的「括弧」形 12.3 吋儀錶。六角形冷氣控制板在銀色框的冷氣風口之間有小顯示屏。同樣闊 12.3 吋的懸浮式中央屏幕採用最新的第七代操作系統,可觸踫亦可憑「Hey BMW…」來聲控。新款厚墊 Sport Seats 前座同是標準配備,採用稱為「Sensatac」的合成皮革物料。多色的 Ambient Light 氣氛燈光在錶板和門壁罅隙和地台也裝有光條發光。精美的波棍台有啞銀式飾片框著屏幕控制鍵、反應模式的 Sport/Comfort/Eco 制、Auto Hold、HDC(Hill Descent Control)落山控制制等。其他地方如 40:20:40 後排椅背、中橋後端的後排冷氣風口和控制板和兩個 USB 插頭、中台盒蓋和後門壁「X」標誌、兩截的 Panoramic 天窗與之前一樣。


體積比 X3 長 43mm、闊 27mm 和矮 55mm、即車身比例較為跑格的 X4,頭燈同樣改扁 10mm。改得較闊的鬼面罩,「人中」位置因加設有安全系統的鏡頭,所以由左右兩份合成為一整塊,X4 的鬼面罩則用銀色點點「X」形網格,不是 X3 的直間。尾燈則沒有不同,不似小改 X3 般加有黑色外框以及改幼的紅和黃燈是微微凸起那麼立體。新尾泵把有「一舊舊」的啞銀色下部裝飾和 Diffuser,排氣喉嘴由圓形改為六角形。我們之前試的 X3 是 M Sport Edition 版,有不同設計的 M 款泵把,這部原裝示樣 X4 可清楚地看到小改泵把的模樣。車子標準用 19 吋輪圈,所見的 20 吋款需 $18,000 另購。


X4 的駕駛和乘坐感覺與 X3 當然沒大分別,有微混能的這部「20i」,引擎與淨渦輪增壓的 3 和 4 系「20i」一樣有 184 匹 / 300 牛頓米輸出,0-100km/h 加速需較「30i」慢的 8.3 秒,撻火器/發電機除了在起步和加時提供 11 匹摩打輔助外,收油和踩 Brake 時會為另一個 48V 電池充電,以供 Start/Stop 系統重撻、為原有的 12V 電力系統供電,和在 25-160km/h 之間容許關掉引擎滑行之用;系統運作透明,除了錶板指針隨踩油和踩 Brake 表示充電和出力外,其實沒有甚麼可以感受得到。反應系統的 Sport 和 Eco 模式除廠的 Default 設定外,駕駛者可在 Sport Individual 內自選波箱快慢、引擎快慢、軚盤重量,而微混能系統在 Sport 時會有較強的收油拖慢反應;Eco Pro Individual 內可自定冷氣節能、軚盤重量。安全和輔助系統有懂睇車、睇人、睇單車的前方撞車警示和自動煞車、Lane Departure Warning 離線警示、盲點有車警示、懂自動煞車的定速巡航。中央屏幕內,「Sport Displays」有 G-force、馬力/扭力顯示,「Energy Flow」有充電/出力圖,「xView」有越野羅盤。


xDrive 四驅系統通常以後輪驅動來保持寶馬的後驅感覺;500mm 的澗水深度與 X3 一樣;HDC 落山控制以 ABS 夾 Brake 和 Cruise Control 自動控速擒落山坡。車子雖非 M Sport Edition 版本,但香港賣的亦標準裝有稍硬的 M Sport Suspension跑化懸掛和速度感應快慢軚 Variable Sport Steering,行車質感高度幼滑和隔震,舒適和跑格間有好的平衡。與 X3 最大的不同,就是斜尾的 X4 明顯有較少頭頂空間和較狹窄的望後視野,所有改為高身 Coupe 即斜尾 Q5 和 GLC 的用家也要同樣面對。


X4 xDrive20i 0-100km/h 加速較「30i」慢的 8.3 秒,而 11 匹摩打輔助介入很自然,沒有甚麼可以感受得。


撻火器/發電機在減速時會為電池充電,以供 Start/Stop 系統重撻,和在 25-160km/h 之間容許關掉引擎滑行之用。


頭燈與小改 X3 一樣改扁 10mm,改闊的鬼面罩,「人中」位置因加有安全系統的鏡頭,所以由左右兩份合成為一整塊。


新款厚墊 Sport Seats 前座同是標準配備,採用稱為「Sensatac」的合成皮革物料。


車身比例較為跑格的 X4,體積比 X3 長 43mm、闊 27mm 和矮 55mm。


X4 的車廂與 X3 一樣,整份錶板改用 3、4 系的相同設計,即有「括弧」形儀錶,六角形冷氣控制板在銀色框的冷氣風口之間有小顯示屏。


500mm 的澗水深度與 X3 一樣;HDC 落山控制以 ABS 夾 Brake 和 Cruise Control 自動控速擒落山坡。


「Sport Displays」有 G-force、馬力/扭力顯示,「Energy Flow」有充電/出力圖,「xView」有越野羅盤。


駕駛者可在 Sport Individual 內自選波箱快慢、引擎快慢、軚盤重量;Eco Pro Individual 內可自定冷氣節能、軚盤重量。


「括弧」形儀錶跟隨反應模式而變出紅、白、藍色圖案。

基本規格
引擎設計:直四汽缸渦輪增壓引擎配微混能
排氣量:1,998cc
最大馬力:184 匹 / 5,000-6,500 轉時(微混能:11 匹)
最大扭力:300 牛頓米 / 1,350-4,000 轉時
波箱設計:8 前速自動波箱
體積:4,754 X 1,927 X 1,620mm
重量:1,875kg

詳盡規格表

售價:HK$589,000 起
網址:http://www.bmwhk.com/
查詢:3129 9000(BMW Concessionaires (HK) Ltd.)

文、攝:James Chan
編:Teddy Leung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Tesla 宣布與信和集團於全港增設五個超級充電站


Tesla 繼奧海城的升級 V3 Supercharger 超級充電 站正式啟用後,宣布將於今年內於信和旗下五項物業增設超級充電站,設置最新 V3 超 級充電及目的地充電站,配合本地日趨普及的電動車發展,為一眾車主提供更快更流暢的充電體驗。

Tesla 與信和一直緊密合作,共同推動使用可持續發展能源,首個奧海城超級充電站於 2016 年啟用後一直深受電動車駕駛人士歡迎,最近完成升級工程、採用最新 V3 Supercharger 的超級充電站亦已正式啟用,共設 11 個超級充電及目的地充電器。而今年內 Tesla 與信和集團亦將陸續於集團旗下物業包括藍灣廣場、元朗 One North、黃竹 坑 Landmark South、屯門市廣場及香港富麗敦海洋公園酒店增設 Tesla 充電設施,位於藍灣廣場的充電站更將為 Tesla 在本港的第 50 個充電站。

Tesla V3 Supercharger 超級充電為目前市場最先進、最快的充電技術,配合超級充電站的電量分配及車輛軟件沿路電池預熱功能,令充電時間足以減半; 充電峰值可達至 250kW 的功率,ModelY ⻑續航版只需 15 分鐘即可補充約 275 公里的行駛里程,足夠來回奧海城及元朗 10 次。 Model S 與 Model X 的現有車主可透過預約前往服務中心,安排進行車輛升級及配置轉接器使用 CCSCombo2 充電,以使用更快的 V3 Supercharger 超級充電服務。

英之傑與施耐德電氣攜手進軍新能源汽車設備市場


施耐德電氣EVlink Wallbox電動車充電器已獲Green Premium 環保認證,符合RoHS 和 REACh等最新的環境法規。在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中,透過有效利用能源和自然資源,在提升效率的同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此外,通過與第三方機構合作,客戶能夠實現他們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例如獲取綠色建築認證。

目前,施耐德電氣已於全球50多個國家售出超過15萬個電動車充電器,計劃將於今年年底前在全港各處近90個地點增設至約3,000個電動車充電器,並期望在2025年前在各區涵蓋超過 15,000個電動車充電器。 新的「一站式服務」套餐適用於各種場所包括,我們會代車主向電力及管理公司提交申請,並協助車主相關的行政、檢查、安裝和測試工作,整個流程需時約三至五星期。

英之傑集團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劉啟成說:「碳中和是國家「十四五」規劃中的重點發展方向,造就新能源汽車成為策略性新發展產業。香港特區政府在《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中亦表示將大力推動電動車發展,預計於2025年能為15萬個私人商業或住宅停車位提供充電設施,以及提供5,000個公共充電設施。配合政府提出增加充電設施的目標,英之傑這次與施耐德電氣的合作,為駕駛者提供更多充電設施及解決方案。」

英之傑大中華區及新加坡首席行政總裁王玉平小姐指:「今天英之傑與施耐德電氣達成的策略合作夥伴關係,開啟我們往後精彩共同的未來。這里程碑同時也標誌著英之傑將重心轉移至可持續發展項目的路線,尤其彰顯我們的網絡對可持續發展最佳實踐和創新應用的採用。隨著相關計劃加速發展,我們期待與施耐德電氣在智能出行領域中,聯手推出更多合作項目。」

施耐德電氣香港區總裁趙啟文先生說:「作為一家具影響力的企業,施耐德電氣致力協助世界各地的客戶、合作夥伴及社區帶來正面及長遠的改變。是次合作是推動電動車普及化和支持香港可持續交通系統發展的重要一步;結合施耐德電氣先進的電動車充電技術,以及英之傑集團在汽車銷售市場的龐大網絡,我們將加速發展點對點的智能解決方案,優化整個綠色交通的生態系統。」

施耐德電氣在數位能源技術擁有寶貴經驗和專業知識。作為施耐德電氣產品在香港的主要策略合作夥伴,英之傑目標為個人客戶和商業客戶如停車場業主、私人住宅業主、地產發展商等提供全面充電解決方案。電動車充電設施供不應求是電動車在港發展的痛點之一,英之傑致力貢獻新能源汽車的完善生態圈和配套,多年來與代理品牌、廠商和合作夥伴積極解決電動車充電的相關問題,包括研究適用於香港市場的充電設備以配合車主的需求。

香港是英之傑電動車充電產業的首個試點,英之傑希望將充電服務長遠拓展至香港以外市場。除了為電動私家車提供充電方案,英之傑亦不斷開發更多應用場景,希望在未來能涵蓋更多類型和規格的汽車,包括政府車隊、商用巴士及輕型貨車等。

查詢:2880 4130

法拉利 296 GTS:開啟駕趣新玩法


法拉利296 GTS於官方網上平台(https://www.ferrari.com/zh-CN/auto/296-gts)重磅揭幕。新車採用中後置引擎布局,是躍馬雙座Berlinetta開篷跑車的最新力作。法拉利296 GTS與法拉利296 GTB一脈相承,重新定義了駕駛樂趣,無論極限駕駛或是日常使用均可帶來純粹的駕趣激情。

法拉利296 GTS採用了全新120° V6引擎,最大輸出功率高達663 cv,配以輸出功率為122千瓦(167 cv)的電動摩打。這套動力系統首次應用於法拉利296 GTB。新車是首台搭載6缸引擎並帶有躍馬標誌的法拉利公路開篷跑車,其綜合輸出功率高達傲視同儕的830 cv,提供超乎想像的非凡性能以及別具特色且震撼人心的美妙聲浪,進一步提升了卓爾不凡的開篷駕駛體驗。


新車的命名將其總排量(2.992 升)、氣缸數與GTS(Gran Turismo Spider)縮寫進行組合,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法拉利致敬經典與展望未來的雙重願景。該引擎不僅是法拉利296 GTS「躍動的心臟」,還開創了全新V6時代,其深深植根於法拉利無可匹敵的75年品牌發展史。

法拉利首款V6引擎採用65°夾角結構,並且率先應用於1957年法拉利1500cc Dino 156 F2單座賽車。在隨後的1958年,更大排量的動力版本搭載於採用前置引擎布局的Sport Prototype車型(法拉利196 S和296 S)以及法拉利246 F1賽車。同年,法拉利246 F1賽車協助車手邁克·霍索恩(Mike Hawthorn)贏得了F1車手冠軍頭銜。

法拉利296 GTS的可外接充電式混合動力(PHEV)系統確保其具備卓越的實用性與零遲滯踏板回應,在eDrive純電模式下的續航里程可達25公里。憑藉緊湊的車身造型、創新的動態控制系統以及精心打造的空氣動力學設計,新車提供令駕駛者驚歎的靈敏操控及即時反饋。其動感優美的設計和極其緊湊的車身也彰顯獨具魅力的現代造型,同時從1963年的法拉利250 LM等車型汲取靈感,彰顯了純粹至簡風格與出色功能性的完美結合。


新車的可折疊式硬頂開篷確保了無與倫比的駕乘舒適性。頂篷開啟時,新車盡展流暢動感的設計;頂篷關閉時,其輪廓造型與法拉利296 GTB頗為相似。在車速不高於45公里/小時的情況下,輕量化的可折疊式硬頂開篷僅需14秒便可輕鬆開啟或關閉。車身與頂篷的分隔線位於B柱上方。因此,可折疊式硬頂開篷分為兩部分,於引擎前部折疊收納,以此確保引擎艙的散熱效果與外型設計的平衡美感絲毫不受影響。同時,設計師得以在引擎蓋的後部設計一個車窗,通過該後窗,全新V6引擎清晰可見。頂篷開啟時,座艙與後甲板由高度可調節的玻璃後車窗隔開,即便在高速行駛時,也能確保最佳乘坐舒適性。

一如法拉利SF90 Stradale,新車同樣可選配Assetto Fiorano配置,其中包括輕量化部件和空氣動力學改裝部件,旨在滿足客戶在賽道等駕駛情景中暢享巔峰性能體驗的需求。

平治友邦廣場充電站即日啟用


繼早前於山頂、鰂魚涌、旺角及九龍灣推出品牌充電站後,平治最新的公眾充電站,即日起正式啟用。此充電站位於香港北角電器道 183 號友邦廣場 1 樓停車場,提供三個中速充電裝置供電動車使用,為電動車車主提供更多充電上的便利。

今年平治除了會引入更多更先進的電動車型號,更將於香港不同地區擴張充電網絡,不遺餘力地為電動車車主帶來更方便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