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早前於山頂廣場推出的電動車充電站後,平治陸續擴張品牌的充電網絡。平治宣佈,兩個分別於鰂魚涌的康怡廣場及旺角的家樂坊設置全新的充電設施,現已投入服務。
位於康怡廣場 5 樓停車場的平治充電站,共設有三個中速充電裝置供電動車使用。而位於家樂坊 2 樓停車場的充電站,則提供四個中速充電裝置,為所有品牌的電動車車主免費提供更多充電上的便利。
作為平治全球發展方向的一部分,平治除了繼續在香港市場推出更先進、更環保的電動車,更會在不同地區設立更多充電站,引領電動車未來發展的新一頁。
Renault 推出最新 SUV 成員—Austral。Austral 是採用 Nissan、Mitsubishi、Renault 聯盟的 Outlander 及 X-Trail 相同 CMF 平台打造而成,外觀造型車頭車尾的新 Logo 配合 C 型燈頭,整體感覺上比 Outlander 及 X-Trail 年輕。車廂內則以 12 吋中控螢幕及 12.3 吋儀錶板為重點,加上大量高級的 Alcantara 和 Nappa 皮革用料提升質感。動力系統使用 E-Tech 混能系統,以 1.2 公升三缸渦輪引擎為主配電動馬達,可輸出 200 匹馬力,平均油耗為 21.7km/L。
文:Issac.C
德國馬牌 Continental 隆重推出全新一款專門為高性能跑車研發的旗艦級輪胎,名為 SportContact 7(以下簡稱 SC7),承繼上代 Sport Contact 6 的市場定位, 屬於 UUHP 頂級性能的乘用車輪胎。在 2022 年,一共有 42 款尺寸供用上 19 至 23 英寸的車型選用,並將在來年進一步擴大產品線。首批 SC7 即將在第二季正式抵達香港。
新一代 SportContact 7 無論在潮濕和乾燥條件下,操控和抓地力都在嶄新科技改良後有明顯的提升。在賽道測試上,行駛里程比上代增加 10%,濕地剎車距離減少 8%,乾地抓地性能亦提高 6%,使用壽命延長 17%。(測試輪胎尺寸 245/35R 20)德國馬牌這次為駕駛者帶來了極高性能、安全、以操控性為中心的高里程輪胎。在開發過程中,德國馬牌致力提升所有性能標準,在 UUHP 輪胎(超高性能輪胎市場)領域中將駕駛樂趣、安全性與可持續性完美結合。
德國馬牌的 SC7 採用了三種創新的輪胎技術,令輪胎性能全方位升級。SC7 的自適應胎面設計能因應道路狀況而作出調整。每個尺寸都擁有量身定制的設計,為每輛車提供最大的駕駛樂趣。經改良後的第三代黑辣椒 BlackChili 橡膠物料精確地適應胎面設計,以獲得最大的抓地力同時增加輪胎使用壽命。
SportContact 7 的非對稱自適應胎面設計,可以適應乾燥和潮濕的道路狀況,確保在高速下也能提供精準轉彎的操控性和穩定性。在直路行駛時,輪胎的觸地點位於胎面花紋上排水最強的位置,令在濕地上加速、煞車、轉彎都能保持出色的抓地力。在乾地轉彎時,輪胎觸地點則會移到特別設計過的外肩,能夠傳導極高的壓力,配合新的“鎖定元素”,將紋路動態減到最低,從而加強穩定性。
傳統的運動型輪胎安裝在不同的車輛(例如重量,大小,引擎)下都會產生有不同的效果體驗,而新款 SC7 其中一個大特點,就是這款輪胎是專為各種車輛量身定制的。重型車輛與輕型車輛一定有不同的性能要求,因此,根據該輪胎的尺寸,德國馬牌會應用不同的技術,確保胎壁穩定性、抓地力、高速操控、和結構設計都會調整至最合適該款車型的,保證將SportContact 7 安裝在任何車型下都能夠發揮至極緻。
SportContact 7 採用經過改良的 Harmonized BlackChili3 膠料配方,能夠精確地適應並配合先進的花紋設計。德國馬牌在研發過程中以平衡各種相互衝突為目標,從而創造了一種不同尋常的混合化合物技術。該技術與胎面設計合併使今代 SportContact 的操控特性取得了重大提升。這種柔軟的複合材料與非常剛強、運動性的輪胎設計完美匹配,不僅具有出色的操控特性,而且還顯著增加了行駛里程,突破了先天性的矛盾。
SportContact 7 是專為運動屬性的乘用車和超級跑車而開發。適合車輛種類繁多,包括 Alfa Romeo Giulia Quadrifoglio 以及 Audi 的 RS 系列和 BMW 的 M 系列。小型家庭用車包括 Ford Focus III RS 和 Mini Cooper S Clubman。Porsche 4S GT、Mercedes-AMG、Lamborghini 和 McLaren 等各種車型也能提供合適的尺寸。SC7 的合適尺寸也計劃用於高檔汽車,例如 Brabus 巴博斯 S 65 Rocket 900 Coupé。
Volkswagen Commercial Vehicles 將於3月9日 (香港時間3月10日凌晨2時) 迎來品牌第一部 ID.系列車輛 – ID. Buzz。自2017年底特律北美國際車展,ID. Buzz 概念車系亮相令一眾媒體及車迷熱熾期待,以添上未來前衛風格重塑T1傳奇,宣佈正式駕臨電動車世代!
ID. Buzz 概念車由2017年嶄露頭角,以T1的傳奇DNA打造新一代傳奇。外觀設計很大程度傳承自T1的格調,有別於現今主流的硬朗線條及方正形態,略顯圓潤柔和的車身為ID. Buzz增添一點未來感,雙色設計則帶來活力與歡愉的特點,頭燈與指揮燈相映成趣,拼湊成笑容般面貌,與空間感一起繪畫出家庭車的氛圍。
Volkswagen 集團為迎接電動車世代,早於2018年已耗資480億美元電動車電池等項目上,而即將發佈的ID. Buzz 及ID. Buzz Cargo均配備82kWh高壓鋰離子電磁, 以150kW 於後輪驅動,峰值扭力達310Nm,時速最高可達 145km/h,續航力仍在測試當中,但另一項數據表示ID. Buzz的迴旋半徑約5.5米,操控靈巧。底盤全面迎合電動車設計,將電池置於車輛底部,為車廂帶來龐大空間,5座設計的ID. Buzz即便座無虛席也可享受1,121L置物空間,3座的ID. Buzz Cargo 更有3.9 m3 的儲物空間。
迎接零排放世代,將來的ID. Buzz 可透過最新的ID.軟件提供的“Plug & Charge“ 功能,無縫銜接至多個主要快速充電站/系統;亦可透過下載軟件獲得最新充電配置、信息娛樂系統以及駕駛輔助系統更新。
Scania Hong Kong作為港澳地區的代理商早已就ID. Buzz 的產品引進與廠方洽談,計劃同時引進MPV車系的ID. Buzz 及商用車系的ID. Buzz Cargo。而歐洲市場會於2022年第四季度起率先發售。有關更多ID. Buzz的設計理念、規格及技術應用,誠邀每一位車迷於2022年3月9日 (香港時間3月10日凌晨2時) 參與線上發佈,一同見證車壇傳奇誕生。
The ID. Buzz線上發佈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6_fB4zU9s
Fiat Ulysse 是旗下 MPV 車款,第三代在 2021 年 10 月發表,2022 年 3 月再有新消息,就是推出電動車版本 E-Ulysse,它充一次電可以行走 330 公里,在 100kW 快充下只需 45 分鐘就可以完成 80%。它的最大馬力有 136 匹和 26.5 公斤米扭力。
E-Ulysse 擁有 3 排座椅,最多可以坐八個人,車廂設計比較特別,頭頂有兩塊天幕,面積為 40cm x 1m,為車廂帶來更更自然光線。歐洲 MPV 很流行面對面坐,這部車一樣可以,中排還有大型工作台面,方便大家戶外出行,流動工作、家庭應用等等。
標準版車身有 4,200 公升載物量,在加長版就有 4,900 公升,非常之大。在坐滿人時,也有 900 和 1,500 公升,都算不錯。
E-Ulysse 車長分別是標準版 4,950mm 和加長版 5,300mm,車身高度 1,900mm,如果香港引入的話就有機會部份停車場未能進入。
文:太迪
Lexus 上年曾經傳出 CT200h 將會推出大改款,誰知踏入 2022 年第 3 個月份,沒有大改款的消息,官方卻發表推出 CT200h 最終特仕車 Cherished Touring,並且今年 10 月停產。從官方發佈的照片來看,CT200h 最終特仕車 Cherished Touring 採用特殊車頂顏色,還有專屬格柵、霧燈邊框和 17 吋鋁圈。
車廂內則使用加熱功能的紅黑雙色座椅及深紅色縫線增強跑味。動力系統方面使用 1.8 公升混能系統,引擎可輸出 99 匹馬力 @ 5200 轉時及 142 牛米扭力 @4000rpm,摩打為 82 匹馬力及 207Nm 扭力。至於 CT200h 後繼車款暫時沒有任何官方消息。
文:Issac.C
烏克蘭與俄羅斯兩國戰況緊張,俄羅斯受到多國公司制裁,當中汽車行業也有影響。多家車廠已經宣布停止俄羅斯銷售。而烏克蘭內的工廠部份為歐洲汽車生產部件,令到 Porsche、BMW 等歐洲大廠的供應鏈也受到影響。
Porsche Macan、Panamera 已經暫時生產、BMW 部份工廠也要停工。此外,Volkswagen Golf、Tiguan 在德國的生產也受到影響,也有生產暫停的機會。Volkswagen 暫時停止出口汽車到俄羅斯,也暫停在這個國家的生產線。
Renault 在全球第二大市場的俄羅斯,因為今次戰爭令公司股價在 2 月下跌 37%。
Aston Martin、Lamborghini、Mercedes-Benz、Volvo、Bentley 也停止出口汽車到俄羅斯或停止銷售。Toyota、Ford、GM 等車廠也會有類似舉動。
近年汽車行業受到晶片供應問題影響生產和交車期,今次事件相信為汽車行業帶來進一步影響。
平治由 A-Class 愆生出來的高身 SUV,有 GLA 和由 B-Class 變出來的 GLB,前者有較跑格的 Coupe 式斜尾線條,後者有像似縮水方尾 GLC 和 GLE 的方角設計,定位較為越野和硬朗,車身長度和輪距比 GLA 長,是有三排座椅可載 7 人的小型汽車;兩車都以「35」的 AMG 版本作為最高性能型號,售價 $709,238 的 GLA 35 我們剛在上月測試過,今次試的 GLB 35 的機械設計和規格與它沒有分別,車價 $721,063。
為要造就三排座椅的 GLB,輪距比 B-Class 和 GLA(2,729mm)長多 100mm,有 2,829mm。車子除前、後泵把銀色護片、車頂行李架、黑膠下身包圍和輪拱、尾箱門檻護片等一般 SUV 式的裝飾外,包至車底的車門與 GLA 一樣,可減少門檻積上污泥弄污乘客褲管的機會;而 GLB 35 的「AMG 化」地方,有銀色直間鬼面罩、左右旁風口有兩條「貓鬚」的大「八」字翼頭泵把、AMG 款尾泵把有不同形狀的銀色飾塊和圓形排氣喉咀,與車身同色的車頂尾翼有黑色尖啄;車子標準採用 19 吋輪圈,20 吋和所見的 21 吋款是另購項目。
GLB 的車廂與 GLA 一樣,在錶板台、中橋旁邊和門手把上特裝有粗壯的鋁飾件來帶出與 A 和 B-Class 不同的粗獷感覺。SUV 式的靈活配置方面,車子的中排座椅可大半/細半前後趟動 140mm,這是 GLA 沒有的功能,三個椅背另各可調節 7 段角度;中橋處同有冷氣出風口、儲物架、小抽屜和 USB 插頭,與 B-Class 無異。原廠屬另購項目、香港當標準裝備的兩張尾排座椅,設有可伸縮頭枕、預索式安全帶、窗邊氣袋、中央杯架、牆邊膠兜、USB 插頭;從後拉動手抽可摺低椅背至與行李箱平齊,變回一部5人車。不竟屬小車一部的 GLB,中排空間與 B-Class 一樣不算充裕,當中排扣在最後一格時,尾排其實只能容下小童,要將中排推至最前七人才能共存。進出尾排亦不盡方便,皆因中排椅墊不能升起,即使將中排向前移和摺低椅背,亦只能與門邊騰出一小夾角,要人擘著腳的擒上擒落,測試 GLB 250 時我們已見識過。
GLB 35 的車廂跑化設計同有座椅、門壁、軚盤等地方的紅色縫線、紅色安全帶、AMG 款平底軚盤、人造皮混猄皮座椅物料、錶板台碳纖紋飾塊、鋁腳踏、有「AMG」標誌的黑地毯,全與 GLA 35 一樣;儀錶圖案同樣除有黑白色的「Classis」、黑黃色的「Sport」、只有車速和時鐘的「Understated」簡約主題外,AMG 版特有「Supersport」主題,其左、右旁以 Bar Graphs 顯示速度和轉數,中央圓錶可「碌」出波段顯示、轉數、G-force 錶、谷氣壓力、馬力/扭力輸出等。中央屏幕那邊在「Vehicle」頁面內特有顯示車身傾側、扭軚角度、前後分動的越野資料,其他如馬力/扭力輸出、耗油量、64 色的氣氛燈光等都與 A 和 B-Class 一樣。
GLB 35 所用的 2.0 公升渦輪增壓引擎與其他 AMG「35」所用的完全一樣,同有 306 匹 400 牛頓米輸出,AMG Speedshift DCT 雙離合器自動波箱同有 8 速。4MATIC 四驅系統由電子控制的多碟式離合器控制前後分動,可按需要自動改變由淨前驅至 50:50。源自舊款 AMG A 45 的制動系統,有前四活塞固定卡鉗,碟直徑 350 mm,後單活塞浮動卡鉗,碟直徑 330mm。前支柱懸掛,車子特有專用轉向鉸鍵(Steering Knuckle),後四連杆懸掛用 A 45 的 Wheel Carrier 和軸承。
車子的性能和駕駛感覺與剛試過的 GLA 35 沒大分別,引擎在起步加速時要先經無甚扭力的低轉區後便谷氣而去,0-100km/h 加速需 5.2 秒,比 GLA 35(5.1 秒)慢 0.1 秒,轉數紅線同是 6,500 轉,每腳踩油都有要人稍等的 Turbo Lag,不禁令我們想到有 EQ Boost 摩打的微混能平治引擎可以在轉波間「扭少少」來填補這未有渦輪壓力前的空隙。四驅系統平常以前輪驅動,出彎踩油頭輪稍有空轉,後輪隨即獲得動力,繼續向前扯去。軚盤手感直接,轉波爽快。Dynamic Select 反應系統同有「Slippery」、「Comfort」、「Sport」、「Sport +」和「Individual」五個模式,「Sport +」時盡油加速「及…及…」聲,拖波有補油。透過穩定系統夾後內 Brake 幫車抝入彎的「AMG Dynamics」程式,用「Slippery」和「Comfort」模式時,程式會預設為夾得較少 Brake 的「Basic」,用「Sport」和「Sport +」時會變為夾得較多的「Advanced」,即有較自動抝入彎的感覺,效果頗明顯。車子設有需另購的 Adaptive Damping System 電子控制吸震筒,懸掛有三段軟硬度可選,整體較為硬淨,但在較長的輪距之下比 GLA 較為舒適。
車頭「AMG化」地方有銀色直間鬼面罩、左右旁風口有兩條「貓鬚」的大「八」字翼頭泵把。
GLB 35 所用的 2.0 公升渦輪增壓引擎與其他 AMG「35」所用的完全一樣。
車子標準採用 19 吋輪圈,20 吋和所見的 21 吋款是另購項目。
車廂跑化設計有紅色縫線、紅色安全帶、平底軚盤、錶板台碳纖紋飾塊、鋁腳踏、「AMG」標誌黑地毯。
中排座椅可大半/細半前後趟動 140mm,這是 GLA 沒有的功能,三個椅背另各可調節 7 段角度。
夾後內 Brake 幫車抝入彎的「AMG Dynamics」程式,「Advanced」時夾得較多,即有較自動抝入彎的感覺。
屏幕在「Vehicle」頁面內特有顯示車身傾側、扭軚角度、前後分動的越野資料。
GLB 和 GLA 都以「35」的 AMG 版本作為最高性能型號;GLB 的長度和輪距比後者長。
儀錶圖案同有「Classis」、「Sport」、簡約的「Understated」和 AMG 版特有「Supersport」。
「Supersport」主題的左、右旁以 Bar Graphs 顯示速度和轉數,中間可「碌」出波段顯示、轉數、G-force 錶、谷氣壓力、馬力/扭力輸出等。
基本規格
引擎設計:直四汽缸渦輪增壓引擎
排氣量:1,991cc
最大馬力:306 匹 / 5,800-6,100 轉時
最大扭力:400 牛頓米 / 3,000-4,000 轉時
波箱設計:8 前速雙離合器自動波箱
體積:4,634 X 1,834 X 1,658mm
重量:1,657kg
售價:HK$721,063 起
網址:http://www.mercedes-benz.com.hk/
查詢:2895 7339(Zung Fu Company)
文、攝:James Chan
編:Teddy Leung 太迪
2018 年推出的 UX 車系,是 Lexus 在 RX 和 NX 對下的首部入門級小形高身房車,售價 30 餘萬元起,亦是首個採用豐田 GA-C(Global Architecture – Compact)小形模組式底盤的車系,2,640mm 輪距與豐田 C-HR 一樣,同用前支柱、後雙搖臂懸掛;引擎選擇有總輸出 184 匹的「250h」混能型號和我們測試過的 173 匹 2.0 公升自然吸氣四汽缸的「200」,今次試的 UX300e 是車系新出的純電動版本,以「Lexus Electrified」(Lexus 電動化)為口號的它,是 Lexus 首部電動車。車子售價可預期地較貴,EV 首次登記稅優惠價要 $589,055,「一換一」的話則 $399,055,是 UX 裡的頂級型號,裝備水平也是最高。
UX 將 Lexus 現行的「三尖八角」SUV 家族線條和「Spindle Grille」大形鬼面罩濃縮在一較細的車身上,有「Nike 剔」日行燈的頭燈,眼神銳利;不規則的黑膠輪拱甚不規則;稱為 Unique Aero Stabilizing Blade Lights 的翼形尾燈,從後沙板尾端凸出小尖啄,能整理車尾氣流、減少車尾提升、增加穩定性;將車放在街上,吸睛非常,三部 Lexus SUV 可謂大有大靚,細有細靚。電動版 300e 的車身設計並沒有很大區別,就只是後車門貼有「Electric」字樣,以及現有設計的 18 吋輪圈有新的灰色而已。
同樣沒大分別的車廂,有 Lexus 式的工整、正經設計。中控台的 10.3 吋屏幕系統可連接 Apple CarPlay,較吸引的顯示有衛星導航、冷氣控制、座椅冷暖氣、指南針,右邊角落同有指針時鐘。按動中橋上控制屏幕的「手寫板」時同有微震反應。儀錶盒內,中央圓錶改為一藍藍的電量流程錶,即電車用的 Charge/Power 那種。一整排像琴鍵的冷氣制,落落大方。設有的 HUD 投射儀錶有車速、能量圖和偏航警示訊號。作為頂級型號,300e 標準設有 Mark Levinson 音響,冷氣系統有 nanoe X 空氣淨化功能,前座有冷暖氣,後座有暖氣,Lexus Safety System+ 主動安全和輔助系統有 PCS(Pre-Collision System)前方防撞自動煞車、LDA(Lane Departure Alert)偏航「嘟嘟」和震軚警示、LTA(Lane Tracing Assist)偏航自動扭軚、懂得跟速和跟距的 DRCC(Dynamic Radar Cruise Control)巡航系統。後排在中橋處同有冷氣出風口、兩個 USB 插頭和後座暖氣開關。尾箱內同樣設有兩個小掛勾和 12V 電源插頭;掛勾式的尾箱遮板,方便拆除,摺起後可放在地台內。
前輪驅動的 300e,輕量化的同步摩打有 204 匹和 300 牛頓米輸出,稱為 BEV 的高能量密度電池,容量有 54kWh,提供約 367km 續航力,電池平放於地台內帶來所有電動車都聲稱的低重心和平均重量分佈好處,廠稱車子是 50:50;另車底增設有支撐捍、懸掛有特定調較來「配合電動車的動態」,我們理解為「電動車的重量」,而 UX300e 的重量則有 1,785-1,840kg,比「200」(1,485-1,540 kg)和「250h」(1,570-1,625 kg)要重。
對於行車感覺一向比幼滑更幼滑的 Lexus 加上電動驅動,我們試車前已心裡有數有何效果,真實測試感覺亦一如所料,傳統 Lexus 隔世般的高純度行車質感減去任何可體察得到的引擎和波箱震動和聲音,就如坐在飛毡上「wee…」著的去;有 204 匹輸出的它,加速力不算很強,不是推得你面容變形那樣,但一如任何電車一樣,隨踩隨有的扭力反應讓你感覺到很好去的感覺,我們找不到有關 UX300e 的加速性數字,以 UX3250h 0-100km/h 需要 8.5 秒來計,我們憑感覺估計 300e 大概需 7 秒餘吧。所說的平均重量分佈則帶來一點尷尬,前輪驅動汽車之所以需要頭重尾輕,就是給予前輪較好的循跡力, 50:50 比例的 UX300e 在踩大油起步尤其上斜當有更多重量轉移到車尾時,再加上電車的天生大扭力,很易會前輪空轉,多次「嚇親街坊」。車子操控感覺一如其他電動 SUV 一樣,在直路易去的背後,彎路上拋浮,就是高重心加上沉重的電池一起拋的那樣。
與電油版一樣有的「ECO」、「Normal」和「Sport」三個駕駛模式,各有「踩油」反應的分別,用「Sport」時儀錶較多指向「Power」,「油門」較為敏銳,用「ECO」時當然較慢,儀錶亦較多指向「Eco」;另外可以作玩的地方,有落斜拖慢的「B」波,軚盤撥片話說有 4 段拖慢充電程度選擇,儀錶也有4個箭咀顯示,但不知怎的,我們用 Normal 和 Eco 模式時按「-」一下,箭咀便跳兩級,按兩下便跳四級,即只有兩段選擇,Sport 時更是一按便跳四級,即只有一段,奇怪!無論怎麼,我們用得到的兩段拖慢分別不是很大,而且不能將車拖停。
總的來說,UX300e 有獨特的外形,漂亮的車廂,豐富的裝備,以電動形式享受 Lexus 的幼滑,倒有一新感覺。
UX300e 以「Lexus Electrified」(Lexus 電動化)為口號,是 Lexus 首部電動車。
300e 的車廂設計與電油版沒大分別,作為車系的頂級型號,裝備水平也是最高。
UX車系是首個採用豐田 GA-C 小形模組式底盤的車系,2,640mm 輪距與豐田 C-HR 一樣。
前輪驅動的 300e,有 204 匹 / 300 牛頓米輸出。
車子速力不算很強,不是推得你面容變形那樣,但隨踩隨有的電動扭力反應讓你感覺到很好去的感覺。
主動安全系統有 PCS 前方防撞自動煞車、LDA偏航「嘟嘟」和震軚警示、LTA 偏航自動扭軚。
DRCC(Dynamic Radar Cruise Control)巡航系統懂得自動跟速和跟距。
與電油版一樣有的三個駕駛模式,用「Sport」時儀錶較多指向「Power」,「油門」較為敏銳。
軚盤撥片話說有四段拖慢充電程度選擇,但我們用 Normal 和 Eco 模式時只按到兩段,拖慢感覺分別不是很大。
10.3 吋屏幕系的右邊角落同有指針時鐘,冷氣系統有 nanoe X 空氣淨化功能。
尾箱同樣設有兩個小掛勾和 12V 電源插頭;方便拆除的掛勾式尾箱遮板,摺起後可放在地台內。
後排在中橋處同有冷氣出風口、兩個 USB 插頭和後座暖氣開關。
翼形尾燈從後沙板尾端凸出小尖啄,能整理車尾氣流、減少車尾提升。
基本規格
動力單元:同步摩打
電池容量:54kWh
最大馬力:204 匹
最大扭力:300 牛頓米
體積:4,495 X 1,840 X 1,525mm
售價:HK$589,055 起(「一換一」計劃:$399,055)
網址:http://www.lexus.com.hk/
查詢:2820 4020(皇冠汽車)
文、攝:James Chan
編:Teddy Leung 太迪
遊戲軟件《跑車浪漫旅 7》(Gran Turismo 7)今天推出,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Hong Kong Limited (SIEH) 日前特別邀請熱愛賽事運動的天王級「車手」郭富城(城城)拍攝一輯充滿動感及能量的宣傳短片,並與香港著名賽車運動員歐陽若曦(Darryl)一同率先試玩新遊戲,在遊戲世界以超級賽車較勁,上演了一場精彩刺激的比賽。
郭富城對於能率先試玩GT7感到雀躍萬分,令他仿如走回最喜歡的賽車場上。談到最新《跑車浪漫旅 7》的試玩經驗,一直都是這遊戲系列的忠實粉絲的城城,對於全新功能和模式均豎起手指大讚說:「真的超棒!其中最完美的就是畫面,真的超正、非常精美流暢、靚得好交關!」城城憶述玩賽車遊戲的經驗說:「從前玩這款遊戲還未有軚盤,是用控制器玩。現在DualSense無線控制器設計先進許多了!手感十足,轉彎流暢,有真正像開車慢慢turn-in的感覺,從路面小顛簸到路緣石的溝紋,都能藉由觸覺回饋傳達到手中,並透過自適應扳機感受到防鎖死煞車系統、車輪震動及不同車款的煞車阻力。」而且PS5主機的超高速硬碟,可快速進行比賽、集合及搵車,更可即時瀏覽各種選單,以及具備嘆為觀止的視覺和聽覺效果!此外,玩家可用自己的喜好去探索不同賽道,如競賽型車手、車輛收藏家和改車專家,還包含巡遊與街機等模式。更可透過買賣、調校車輛和比賽來解鎖全新車款與各項挑戰,以及正面交鋒的競速對決。城城表示:「我真的很喜歡賽車遊戲!可給我經常練習的機會,讓自己熟習從未跑過的賽道。因為每一樣事情都需要準備,遊戲也是,絕對要多加練習!」
歐陽若曦亦表示:「每次有新版本的GT遊戲推出,我都會特別興奮。新版本的畫面越來越精緻流暢,令駕駛時真實感更強烈,模擬器的軚盤感應,例如跳壆、甩尾等,都能給予很好的駕駛體驗。而且GT做的賽道數據非常精準,每一個彎每一個地方都是一模一樣!」 他說:「做一個賽車手,我們都需要為賽事做很多準備功夫,每星期都要練車,很多時我們都是以Gaming模擬器方式去練習。我曾試過到Nurburgring比賽,也是用GT5去熟習賽道。因為這賽道很長,超過150個彎。當時GT5有一個AMG Academy,將賽道分成三段,還記得我練習了很多次,去到正式比賽的時候,我真的非常熟悉賽道,對每個彎都瞭如指掌。憑藉PlayStation Gran Turismo助我掌握和馳騁賽道,今次更可以同城城來一場較勁、分享,對我而言是一個很特別的回憶。」
《跑車浪漫旅 7》的新遊戲裡,具備超過420種車款任挑任選,包括眾多經典名車、頂級超跑的外觀和質感,都以無與倫比的精細程度重現。城城興奮地說:「我覺得最吸引是可以在遊戲車庫裡,找到一輛夢寐以求的GT3賽車!因為在遊戲裡想擁有這款車,必需要花時間去練習、去考牌,一步一步才可買到這車子。而今天因為拍攝宣傳片,SIEH特別於虛擬世界開放了這款GT3賽車給我,這是我第一次於遊戲內擁有和駕駛這款車,真的超級開心!」此外,新遊戲也包含90多條賽道可供挑戰,還包含GT系列史上的經典賽道在內,再搭配動態變換的天候,一邊飆速馳騁,一邊體驗每輛車各有千秋的操控感與駕乘感。城城說:「我最希望於不久的將來,這款遊戲能盡快推出VR的虛擬實境版本,讓我整個人投身於這個世界裡面,享受於賽道馳騁的快感。」
宣傳短片可到以下網頁觀看︰https://www.playstation.com/zh-hant-hk/games/gran-turismo-7/#localhighlights
首款BMW豪華純電四門轎跑BMW i4,香港引入三款不同車型:BMW i4 eDrive40、BMW i4 eDrive40 M Sport及BMW i4 M50,以華實兼備的實力,刷新您的眼光!BMW i4承襲BMW 4系時尚動感外型,以低重心﹑闊輪距設計,同樣搭載全新第五代eDrive技術,打造嶄新的純電用車體驗。
BMW i4 eDrive40車身加入了BMW i專屬藍色,M sport版本則換上了亮黑色點綴,包括車側L型Air Breather及半封閉式的直立式雙腎形進氣格柵外框,標準配備18吋雙色輕合金輪圈,在標誌性的雙腎形進氣格柵上加上BMW i標誌。
至於首次由BMW i與BMW M部門攜手研發的型號BMW i4 M50,加入M專屬高性能特徵,包括雙腎形進氣格柵外框﹑M專屬勾型側鏡及後擾流等均用上M Performance專屬鉻灰色Cerium Grey飾件,加上19吋M輕合金輪圈及高性能輪胎,進一步深化BMW M的競賽氣息澎湃性能。BMW i4採用能量密度更高及容量達80.7kWh的鋰電池模組,BMW i4 eDrive40採用後輪驅動後軸單摩打輸出配置,創造出340hp的最大馬力輸出,0到100km/h加速僅需5.7秒,峰值扭力達430Nm,最高續航距離可達590km。同時身為BMW M家族成員的BMW i4 M50,採用前後軸雙馬達四輪驅動配置,具備驚人的544 hp,峰值扭力達795Nm,最大馬力表現,0到100km/h加速更僅需3.9秒,最高續航距離高達到510km,創出BMW電動車在日常使用性和駕駛樂趣的新標準。
全新BMW iX3 M Sport Edition為車身設計注入嶄新元素,成為路道上的炫目新貴,於運動與真用之中取得最完英的平衡。具運動感的俐落新姿,以銳利剛勁的車身線條,展現熱血狂傲的懾人氣魄。BMW iX3標準配備全新12.3吋中央顯示屏及電子儀表板,秉持以駕駛者導向的設計方向,並配以BMW Intelligent Personal Assistant與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搭載第五代BMW eDrive技術,配合73.83 kWh容量的鋰電池組及後驅電動摩打,可輸出最大馬力286hp及300Nm峰值扭力,0-100 km/h加速只需6.8 秒,最高車速可達到 180 km/h。而WLTP 測試標準下的最大續航里程高達 460 km。在充電表現上,只需搭配150kW的直流電快速充電系統,則可於34 分鐘內將電池充至 80%,即充電10分鐘可提供約 100 公里的續航力。若使用11kW的三相交流電快速充電,亦只需7.5小時完成充電,實力與外表兼具。
現代汽車自 2008 年起拓展商用車市場,引入 H-1 輕型客貨車,銷量一直穩步上揚,多年來深得商用車司機高度評價。高載貨量、慳油好力及適合公私兩用的實用性,於「搵食車」界中脫穎而 出,H-1 輕型客貨車旋即成為貨車司機不二之選。
為求令商用車司機及乘客有更舒適的駕乘體驗,現代汽車打造出新一代輕型客貨車 — STARIA Van。STARIA 車名由「STAR 星星」 與「RIA 波浪」組合而成,外觀有如星際飛船般曲線造型,打破商用車傳統印象,集俐落奪目的前衛外觀、升級寬闊的車廂設計及第三代平台底盤於一身的 STARIA Van,由內而外匠心改良,體現出現代汽車「開拓未來駕駛生活態度」的新理念,定必為一眾貨車司機帶來更愜意舒適的工作環境以及與別不同的駕乘體驗!
STARIA Van 車身全長 5,253mm,比上一代長 103mm,尾箱容量亦增加高達 379 公升,再配以寬大尾門,由此體現出極其豪華的舒適駕乘空間。採用 ‘Inside-Out’ 由內而外的設計概念,優先考慮車內空間使用的體驗,低腰線且特大寬敞的全景窗戶與星際艦艇概念互相呼應,造就出採光度十足的車廂空間,令車內乘客均能感受份外開揚的視覺體驗。光面塗漆的 17 吋合金輪圈,以及 6 款車身顏色選擇,就算為輕型客貨車亦注重格調。
全新 STARIA 輕型客貨車配備極尚舒適的車廂及靈活儲物空間,是您工作上實用可靠的伙伴,為您及團隊提供更多便利。六座版本載貨空間長達 1.6 米,尾箱容積高達 2,890 升 (VDA),可容納兩塊歐式卡板,任何情況及需要亦可應付自如。配合星際艦艇主題,STARIA Van 車設計亦有別於一般客貨車,於六座車設計中,後排頭部、及肩部空間得以加闊,靠背角度亦增加至 21 度,而且座位設有隱藏式儲物格局,在乘坐時的舒適度及極大化載物空間之間取得平衡。
駕駛座旁配置按鍵式換檔,既能一指操作全車,簡單直接,亦能騰出前座駕駛空間及令車廂環境俐落有條理。STARIA 輕型客貨車亦配置多項智能技術,如 10.25 吋全數碼化儀表板,一覽盡看所有行車資訊、8 吋中央觸控屏幕放置於全車的最佳位置,隨時隨地掌控車內資訊娛樂,亦支援 Apple CarPlay 同步投影。對比起上一代 H-1 輕型客貨車,STARIA Van 設有 15W 手機無線充電功能,後排座位更特設 USB 充電端口,極致體貼前座及後座乘客。
STARIA Van 藉以由精心研發的第三代底盤平台加持,令其駕駛性能比上一代更為優化、出色,奠定嶄新輕型客貨車基礎。第三代底盤平台降低車重及帶來更好操控表現,從而駕駛者能體驗更 好的動態反應。低重心配置讓 STARIA Van 行車更具動感,亦能減少車身搖晃,提高過彎穩定性,助您戰勝任何環境,每日都能夠輕鬆安全的完成所有使命,令你整趟旅程都能夠得心應手!
除此以外,STARIA Van 配備最新改良的 2.2 公升 VGT 柴油渦輪增壓引擎及八速自動變速箱,最大輸出馬力高達 177 PS,峰值扭力 44kgm;高效渦輪增壓器可於低速下展現更強扭力,卓越動能與燃油效益無擬可比。同時亦設有 Sport 模式及 ECO 模式,隨時轉換,體驗大範圍的駕駛體驗。全新 STARIA 輕型客貨車所有座椅均設三點式安全帶和頭枕,備有多達六個安全氣囊;8 吋中央 觸控屏幕更可配備環視監察鏡頭,助您戰勝窄狹的停車場或是細小通道,完美安全配置讓您安心享受每趟旅程。
隨著林寶堅尼香港邁向2022 年,林寶堅尼香港宣布林寶堅尼Sian震撼抵港。林寶堅尼Sian是一款混能超級跑車,以新技術提供混合動能並呈現無與倫比的混動性能表現。作為一款限量版車型,Sian全球僅生產硬頂版63部與開篷版19部,以紀念林寶堅尼汽車公司的成立年份 – 1963年,並已全部售罄。近日,嘉信汽車有限公司(林寶堅尼香港獨家經銷商)將這款超獨家傑作Sian硬頂版引入香港,並交付給車主。
林寶堅尼Sian的設計不僅清晰地體現出動感激情和前沿科技,更將高級定製提升至全新水平:這部超凡傑作均由各車主通過林寶堅尼Centro Stile設計中心與林寶堅尼Ad Personam高級個性化定製部門共同設計,從而打造出獨特個性。而這部備受期待的Sian的車主是一位林寶堅尼愛好者,他同時擁有另一款罕見的林寶堅尼限量版Centenario,其外觀為Verde Bronte(亮綠色)。這獨特的Sian同樣採用Verde Bronte(全綠色)外觀顏色,採用定制的啞光飾面,與其配上可見的 Giallo Arge(黃金色)碳纖維飾面形的前唇、後擾流板和其他部件形成鮮明對比。
這款全港首部Sian車身內部以Alcantara Nero Ade(黑色)配上Verde Scandal(亮綠色)共構車內裝飾色調。整個駕駛艙內部更採用帶有金黃色薄片的碳纖維包裝,營造出富有未來感的體驗。
作為史上速度最快的林寶堅尼車型,Sian以極具未來感的全新設計驚面世,在承襲品牌 DNA 的基礎上,呈現專為未來而生的全新概念。 Sian採用當今最具代表性的林寶堅尼V12引擎,結合獨特的混能科技,在帶來自然吸氣式林寶堅尼超級跑車所具有的非凡激情和卓越動力性能的同時,又能夠滿足未來的電動化要求。
「林寶堅尼透過特別訂製車型和超級限量車型的戰略性策略,傳承品牌的獨特性,也是對未來設計和科技的展示方式。在這款車上,我們給自己設定了一個挑戰 — 為林寶堅尼超級跑車打造最佳混能解決方案,令品牌在電動化戰略中邁出第一步。」林寶堅尼汽車首席技術官Maurizio Reggiani先生表示:「林寶堅尼本質上是一個創新者、挑戰者,並不斷努力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案。林寶堅尼Sian是全球首次將超級電容應用於混能科技和全新材料技術,這證明我們不是固守現有的解決方案,而是在定義林寶堅尼的創新之路,並在全新科技領域中制定新的規則。」
林寶堅尼Sian搭載現今林寶堅尼引擎的巔峰之作 — V12引擎,並開發出一種全新超級跑車動力系統:絕無僅有的全新混能系統,旨在通過最輕量化的解決方案提供最強大的動力。
輸出馬力為34匹的48伏電動機位於波箱內,直接連接與車輪,這是首次應用在低伏混能系統中,能夠帶來迅速的反應,性能進一步提升。該電動機還可支持低速操作,為倒車和泊車等低速狀態下的操控提供動力支持。
Sian所搭載的電力蓄能技術為世界首創,應用革命性超級電容以代替傳統鋰電池:林寶堅尼Aventador是首次應用這項技術的車型,發展至今,該電容的能量儲存相比以往高出十倍,增幅驚人。在重量相同的情況下,超級電容的性能比普通電池高出三倍;在輸出馬力相同的情況下,超級電容的重量比普通電池輕三倍。超級電容位於駕駛艙與引擎之間的隔板中,確保了完美的重量分配。搭載超級電容和電動機的電動動力系統重量僅為34公斤,提供了僅為1.0公斤/馬力的絕佳重量馬力比。對稱馬力流可確保在充電和放電循環中保持相同的效率,成為最輕量化、效率最高的混能解決方案。
這項先進科技與採用鈦合金進氣閥的V12引擎相結合,引擎在轉速為8,500轉/分時,輸出馬力提升至785匹(577千瓦),是輸出馬力最高的林寶堅尼動力系統。混能系統能夠提供額外的34匹馬力,使Sian的總動力達到819匹(602千瓦),並且仍然能夠釋放出林寶堅尼引擎所追求的獨特激情。得益於大量應用的輕量化材料,Sian擁有比Aventador SVJ車型更加卓越的重量馬力比。Sian的最高速度超過350公里/小時。
林寶堅尼Sian搭載自家研發的先進剎車能量回收系統。與傳統鋰電池不同的是,超級電容的馬力流擁有對稱的特性,能夠以相同的馬力進行充電和放電。在每次剎車時,Sian的儲能系統均能夠恢復滿電。儲存的電能可即時用於增強動力,可令駕駛者在加速過程中瞬間增加扭力;當速度達到130公里/小時,電動機自動斷開,在提高操控靈活性的同時提升速度。與未搭載該系統的車型相比,車速可提高10%以上。
這一創新系統還可在低檔時實現瞬間加速。V12引擎和混能系統互相結合,可提供更高的牽引力,這使Sian在不到2.8秒的時間內即可從靜止加速至100公里/小時,成為史上加速最快的林寶堅尼車型。在操控靈活性方面的提升更為顯著:與Aventador SVJ相比,車輛在三檔中的牽引力提升了10%,自30公里/小時加速至60公里/小時的時間縮短了0.2秒;在較高的檔位和低速行駛時,電動機可將牽引力進一步提高20%,自70公里/小時加速至120公里/小時的時間相較Aventador SVJ縮短了1.2秒。
林寶堅尼在性能和駕駛激情方面已達到全新境界,同時,混能系統帶來進一步升級的駕駛舒適性。在傳統內燃引擎系統中,駕駛者在換檔時會感到速度降低、扭力不足,而混能系統所搭載的電動機可通過升檔扭力補足將其抵消,駕駛者僅會感覺到加速帶來的後傾,而避免了任何可能令人不適的頓挫。
Sian的設計展示了林寶堅尼明確的理念:將極富遠見和未來感的設計與超凡的空氣動力學解決方案互相結合。這是一部擁有林寶堅尼的「心臟」和「靈魂」、不斷拓展極限以滿足最高期待、為新時代而生的全新超級跑車。
Sian從Countach車型汲取極具未來感的設計概念,車身外觀設計中的甘迪尼(Gandini)線條十分突出,車身側方線條加入了導流襟翼等全新特徵,賦予Sian極具辨識度的外觀。
車門上的NACA進氣口帶有標誌性的林寶堅尼「Y」字型,引擎艙蓋帶有玻璃設計元素,前部艙蓋採用與Countach相同的對角線設計。
Sian擁有與Countach別無二致的鋒利、雕塑般的鮮明修長輪廓,整體設計簡約既硬朗。車身前部帶有碳纖維分流器的低前以「Y」字型的前車燈佔據視覺主導地位。該照明系統首次採用夜燈的標誌性設計,這概念最初出現在林寶堅尼概念車Terzo Millennio上。
車尾採用極具力量感的林寶堅尼六邊形設計,包含6個六邊形尾燈,這一設計靈感源自Countach。尾翼融合於車身內部,僅在車輛行駛時開啟,以提高性能表現。
車頂的「Periscope(潛望鏡)」通道,起源於在Countach車型上的一塊後視鏡,而今在Sian中又增加了一個連接後引擎艙蓋隔板的創新功能,同時也是有助於提升車輛空氣動力學效率的重要元素。
Sian的極致設計清晰地展示出空氣動力學效率的進一步優化和強大的科技實力:氣流可從前分流器和前蓋被導流至側面進氣和排氣口,以及越過後擾流板。Sian首次將獨特的材料科學應用於汽車領域。後部的主動冷卻葉片採用林寶堅尼專利技術,這些葉片的操作是由智能材料元件與排氣系統溫度反應觸發,從而引發葉片旋轉並呈現出輕量化的冷卻解決方案。
「速度最快的林寶堅尼必須呈現出視覺和聽覺的盛宴,意思就是對於無論看見它駛過,還是能夠駕駛它的人來說,都能提供無與倫比的感覺。」林寶堅尼汽車設計總監Mitja Borkert先生表示:「Sian的設計靈感來源於Countach,但Sian是一個面向未來的指標,而非追溯過往的輝煌。每一位Sian的車主都擁有創作的特權,車主與我和Centro Stile設計中心團隊共同創造,通過Ad Personam高級個性化定製進一步增強專屬特性。讓來自全球各地的Sian車主擁有速度最快且獨一無二的林寶堅尼。」
林寶堅尼超級跑車繼續榮獲多個國際獎項,其中Urus和Huracán STO獲得最多殊榮。林寶堅尼在2021年所獲獎項數量是兩年前的兩倍,對品牌來說無疑是史上最佳的年份之一。
在英國《Top Gear》雜誌舉辦的電動車大獎評選中,林寶堅尼的首款混能超級跑車Sián被記者 Chris Harris評選為「年度電動車」,備受世界矚目。
超級SUV Urus在所有林寶堅尼車型中的領先地位得到確認,Urus連續第二年被德國著名雜誌《Auto Motor und Sport》的讀者評選為進口大型SUV類別中的「最佳車型」,被德國《Sport Auto》雜誌評為進口汽車類別中的「最佳SUV車型」。此外,Urus也獲得了德國《Off Road》雜誌的認可,在超豪華SUV車型類別中榮獲「越野車獎」。
林寶堅尼搭載V10引擎的車型系列也備受讚賞。2021年,法國《Motorsport》雜誌頒授「年度跑車」和「最佳引擎」獎項給Huracán STO。Huracán STO的賽車基因也獲得美國CarBuzz媒體網頁的肯定,被稱為「2021年度賽道武器」。此外,Huracán EVO車型也贏得高度讚賞。Huracán EVO後驅版被美國著名雜誌《Robb Report》頒授「 2021年度跑車」獎項,並在《Robb Report》新加坡版的年度之最競選中被評為「2021年度最佳開篷車」,同時被印度《Car and Bike》雜誌評為「年度跑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