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 C
Hong Kong
Thursday, August 14, 2025
主頁 博客 頁面 196

Audi skysphere 概念車開創未來新氣象


奧迪推出全新概念車系列的第一款型號 ── Audi skysphere概念車,以純電力驅動的雙門敞篷豪華跑車,其線條造型正好展現出奧迪對未來的設計概念,是一種對革新性豪華概念的展望。利用車廂變成互動空間,更把汽車變成提供美妙體驗的平台。這些都歸功於其中所引進的自動駕駛技術、革命性的車廂設計及完美的數碼生態概念。

Audi skysphere概念車是一款作為重新定義未來汽車而設的豪華概念,因為汽車並不應只重視駕駛。設計的目標相當明確,就是要為乘客提供頂級與美妙的體驗。為乘客提供高度自主化感覺,Audi skysphere概念車設有兩種不同的駕駛體驗,包括GT式巡航及運動化駕駛感。為達到這個想法,車上應用了不少全新的技術,其中可變車軸距技術,就應用到電動馬達控制車身與車架的滑動機關,精妙地做出改變軸距設定,讓車身可伸展多達250mm,同時車身的離地距亦可因應舒適及操控需要,有10mm的高度調節。


只需一觸按鈕,駕駛者就有自由選擇、享受自己的駕駛體驗。無論是Sport模式中,在4,940mm長的電動敞篷車上駕駛,還是在長車身達5,190mm的Grand Touring( GT)模式中,都有後輪轉向系統的配合,確保行車的敏捷與靈活表現。同時享受周圍的風光美景,以及車廂內的完美數碼生態系統。

在GT模式下,車上的軚盤與腳踏都會隱藏起來,提供一種全新領域的敞篷車感覺。同時Audi skyspere概念車能自動應付交通狀況,把乘客安全舒適地送到目的地。

為乘客在旅程中提供全新的自由體驗,車廂設計結合了數碼化生態系統,而有賴於奧迪所提供的服務與數碼化模式結合,更創造出近乎無限的可能性。例如,乘客可在行車中,利用車內拍攝系統,讓相片在社交媒體上隨時與好友分享旅程體驗。除了行車之外,Audi skysphere概念車更能自動應付日常的例行工作,如按照目的地接載乘客及獨立處理泊車與充電等工作。


在2021年8月13日舉行的蒙特利圓石灘汽車周上,Audi skysphere正式面世。其實亦代表這款概念車在它的主場亮相,因為負責開發這款Audi skysphere概念車的正是設於馬布里的奧迪設計室,距離太平洋海岸公路只有一箭之遙,正是連接洛杉磯郊區與加利福尼亞北部的傳奇路段。設計室經理Gael Buzyn與他的團隊負責這款概念車的設計。團隊藉著品牌本身的歷史背景,以當年的Horch 853敞篷車作為靈感。這敞篷車長約5,200mm,不但是1930年代的摩登奢華代表,更於2009年獲投選為Concours d’Elegance於圓石灘上的「最佳經典車」。


雖說Audi skysphere的視覺靈感源自Horch 853敞篷車,但這僅限於概念車的尺寸,以及相對緊湊的車廂和修長前端營造的經典比例。在Horch 853敞篷車之內,引擎艙就配置了5.0公升的直列8汽缸引擎,令車廂顯得更加緊湊。而在Audi skysphere概念車上,在前軸後方就只有電動馬達,以及充電器和DC/DC轉換器,還有一些電動部件等,令整輛車的空間運用相對寬敞,尾廂足以放上兩袋高爾夫球袋。

負責這項目的設計室經理Gael Buzyn表示:「電氣化、數碼化設備與自動駕駛等,都讓我們有更大空間創作出超越主流敞篷跑車的設計規限。」

只有1,800kg重的Audi skysphere概念車,在後軸上的電馬達為Audi skysphere提供高達465kW動力,而最大扭力則達到750Nm。相對約有60%的重量設在後軸上,讓它能在約4秒完成0-100km/h的加速。


車上的電池模組部份設在車廂的後方,另一部份則設在車廂的中槽下,這個配置為車體重心提供一個理想的平衡,足以令skysphere擁有良好的操控表現。電池的容量合計達80kWh,在WLTP標準下,以GT模式行車可為車輛提供長達500km的續航距離。

車上前後懸掛都用上雙搖臂結構,上下搖臂以鋁合金製作。前後輪轉向操作則以電動控制,因此前軸結構上並無大量機械零件,所以只需按鈕操作,就可讓駕駛者輕鬆選擇不同的轉向比例及設定。例如輕巧的轉向操作,同時能保持高效的敏銳動作,減輕駕駛者的操作負荷。又例如在泊車時,特小的迴旋半徑就能做到輕巧靈活的車身動作。


從奧迪長久發展的懸掛技術中,已經擁有足夠的能力以應付不同的目標。在今次的主動式氣壓懸掛上,已用上了最新的技術。當中,吸震筒設有三個獨立氣壓缸,氣壓缸通過獨立開關來調節吸震力度與緩衝反應,提供舒適及運動化駕駛的多樣變化需要,又能讓車身高度下降達10mm,以減低風阻。

Audi skysphere概念車上的主動懸掛,對於行車的多變個性起著關鍵作用。例如在巡航時,個別車輪會因應路面的起伏,做出相應的升降動作,以維持車廂行駛時的平穩效果。這種操作需要結合導航系統與主動車架的複雜控制。另外,氣動力設計風格的23吋合金輪圈,配上285/30低滾動阻力輪胎,特別加強橫向及縱向的加速控制,能在長途行車或是運動化駕駛方式中,取得完美的平衡。

以車體計算,它全長達5,230mm,闊度1,850mm,Horch 853則分別是5,190mm及2,000mm,這不難發現它們之間的相同之處。另一方面,Horch的原身高度是1.77米,而Audi skysphere概念車則以不同的車身形態展現,當俯伏在路上以Sport模式行駛時只有1.23米高,卻具有優越的重心分佈及空氣動力學支持。正是向經典名車致敬的同時,達到崇古而不復古的理念。


除了尺吋之外,從造型上亦可分辨出奧迪經典的輪拱設計,從強調闊輪跨的Audi skysphere概念車身上可以看到,獨特的造型就成了本身的標記。從車側看去,長車頭與短懸垂的比例,配合車頭與車尾的有機曲線設計,除了經過風洞測試的鍛煉之外,亦包含了高速競賽的形態。其中車尾用上了修長及大面積玻璃營造出流線設計,還提供足可放下兩個大型手提袋穩固放置的空間。

車頭雖然不設散熱器,但仍保留了讓人一看就能認得出的奧迪單體式立體面罩與四環廠徽。面罩與旁邊都加上LED點綴,有如舞台效果,亦加入開閉時的歡迎燈效。

柔和的燈效營造出崇高品味的效果,在車頭邊緣的日間行車燈反過來變成凝視的焦點所在。而當軸距變化時,前後的LED都會進入動態顯示模式。

車尾還有一個數碼控制的LED面版,伸延整個車尾形成如遍佈紅寶石的裝飾。當照明開關時,亦會反映出動態的光影效果。當由GT模式進入Sport模式時,燈效同時配合轉變,猶其是面罩周邊,讓人更易識別當中的差異。

從側面看去仍可見兩側門檻板與前半截車身相連,在變動軸距時,會向後方移動。這設計形成一個改變車軸距的明顯特徵,讓原本有如A8L的長車身,一下子縮短變成如Audi RS 5般的緊湊尺吋。雖說只有250mm變化,卻在視覺及駕駛感上帶來很大的震撼。

Audi skysphere概念車毫無疑問是擁有兩種個性的汽車,GT與豪華跑車之間最大的分別,雖說只能在車內享受得到,但在特別大角度開啟的車門上,用家仍會有很大對比的體驗。

其實今次在設計室的概念車合計共有三個型號,分別是Audi skysphere、Audi grandsphere及Audi urbansphere,這種把乘客與空間的概念形容為「氛圍」(sphere)的想法,就是在車廂之中的一種體驗。由於這三款車都預計能達到第4級自動駕駛級別,即是指車輛能夠在指定的路面及駕駛環境下自動駕駛,在如此情況下駕駛者可完全依賴汽車自動駕駛而不需干預。

因此,如軚盤及腳踏等操作機關則可隱藏到車廂看不同的地方,讓乘客體驗一種前所未有的旅程,是一種全新的自由模式。Audi skysphere的數碼生態系統,可讓乘客全心全意享受車外風光之餘,亦可以透過互聯網與外界聯繫。


免卻駕駛的煩惱,車廂內的環境設計明亮舒適,靈感大部分來自Art Deco風格。舒適的座椅包含家具設計師的優雅視覺,同時又能滿足汽車座椅應對駕駛模式的需要,包括承托與安全等要求。座椅都用上可持續生產的微纖維織物製成墊料,並提供可變的承托位置來增加乘坐的自由,當中的空間與體驗都是只可在頭等客艙中才能得到的。

其他物料如環保認証的桉木及合成人造皮革等,都是可持續生產的物料,有助車廂營造出不一樣的體驗。

當駕駛者選擇駕駛者主導模式時,車廂中的各項設備都以符合人體工學設計,操作部件及儀表都會移至適當的位置,所有按鈕和設定都會以最合適的位置安排。車內的大型觸控屏幕達到1415mm闊及180mm高,設於儀表板上方,提供車輛與娛樂資訊系統等資料。在GT模式下,這個屏幕亦可用作上網設施、進行視像會議,或觀賞視頻等,而在車門旁則設有細小的觸控板用作控制空調。車上設有高質的音響系統,能在行車時仍保持音效的質量,維持如音樂廳般的級數。揚聲器設於門板內,同時配後板內的環迴揚聲效,產生環繞聲效,而頭枕設計則有助減低湍流和迴風風噪。

Audi skysphere、Audi grandsphere,連同預計在2022年發表的Audi urbansphere合共三款概念車,是為了實踐Audi對未來革新性豪華的視野。超越只從A點去到B點的目的,Audi要創造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行車體驗,創造一種全新的旅程。這些概念車創造出一種重新考量的車廂變化,不再侷限駕駛者的體驗在技術規格中,而在可變的車廂佈局和設定中亦能擁有全新的體驗。在GT模式中,不單讓兩位乘客都能享受舒適旅程,藉著數碼生態及多項奧迪服務配合,乘客可在途中規劃行程,甚至揀選將要下榻的酒店等。

用家亦可作定制化的娛樂資訊系統選擇,如把家中不同的音樂及影片在車上選播等。奧迪計劃進一步為座駕加上個人化的指定項目,如特定的表演、文化活動、體育轉播等等。就今次的Audi skysphere概念車,相信在未來幾年間就能實現開拓全新體驗的目標。

Volkswagen ID.5 確定年底發表


Volkswagen 老闆 Ralf Brandstätter 宣佈 ID.5 正在進行最終測試,並率先釋出了 ID.5 GTX 的偽裝照片,外觀輪廓亮眼和流線優雅。目前所知,ID.5 採用 MEB 平台打造,預計可輸出 204 匹馬力,GTX版為 299 匹,電池容量 77kWh 可提供 497 公里續航距離。ID.5 確定在今年底將會正式推出。

文:Issac.C

Mazda RX-Vision 有機會變真車?


曾經在 Gran Turismo Sport 遊戲亮相的 Mazda RX-Vision 最近有傳聞指將會變成真車!?事源,Mazda 早前註冊「R」商標時就已經引起各界推測是否打算復活 RX-7,現在又有一張全新雙門跑車的專利圖流出,Mazda 逐步逐步流出消息試探市場反場的司馬昭之心,車迷們皆知。從專利圖看來只有車架結構,但車身線條和車尾三角玻璃窗可以看到 RX-Vision 的影子,所以就引來車迷猜測 Mazda 打算將 RX-Vision 實體化。雖然十分期待,但更多消息仍要等 Mazda 進一步公佈。

文:Issac.C

完美復刻 1957 年傳奇車型 250 Testa Rossa


法拉利今日宣布推出Testa Rossa J車型,向誕生於1957年的傳奇車型250 Testa Rossa致敬,向每一位躍馬擁躉詮釋意大利超跑品牌的駕駛激情。

限量版法拉利Testa Rossa J專為狂熱的躍馬跑車收藏家誠意打造,全球限量299部。其設計原型是在世界賽車運動史上取得超凡成就的經典車型——誕生於1957年的250 Testa Rossa。搭載了一台電動摩打的Testa Rossa J對這款備受讚譽的經典超跑以75%的比例進行了精心復刻,再現了其卓越傳世的躍馬風采。

法拉利與專注於兒童車生產的公司The Little Car Company攜手合作,打造了這款卓爾不群的矚目新作。新車的比例設計及塗裝方案由位於馬拉內羅的法拉利設計中心(Ferrari Styling Centre)負責,而底盤及其他部件則基於法拉利經典車部門(Ferrari Classiche)收藏的原始設計圖紙進行悉心創作。

法拉利Testa Rossa J專為14歲以上人士設計,但不能於公路行駛。


250 Testa Rossa載譽無數且歷久不衰,不但是20世紀50、60年代賽場上備受矚目的明星車型,也是躍馬歷史上最成功的經典車型之一。自誕生之日起,該車累計贏得逾18場頂級賽事的勝利,並於1958年、1960年和1961年三次問鼎冠軍頭銜。250 Testa Rossa也是唯一一款四次問鼎勒芒24小時耐力賽的躍馬車型,分別是1958年、1960年、1961年和1962年(其中包括這款車的革新版本——330 TR)。

法拉利Testa Rossa J 以Scaglietti設計的250 Testa Rossa Barchetta初代車型為藍本,這部經典車也被稱之為「pontoon fender」。新車的各個細節均經精雕細琢,車身由手工鍛造的鋁材製成,並採用與歷史車型完全相同的工藝,而漆面材料與法拉利現有的全系公路跑車別無二致,車頭的徽章亦是如此。

此外,為確保新車完美復刻250 Testa Rossa的精密底盤,法拉利經典車部門的原始圖紙均經過掃描和數碼化處理。法拉利Testa Rossa J沿用了原型車的轉向和懸掛系統的幾何結構,令其不僅在外觀方面忠於原作,亦確保了原汁原味的超凡操控表現。


內飾設計同樣忠於細節,精巧絕倫。由法拉利設計中心打造的單人座椅可同時容納一名成年人及一位青少年,其沿用了車型初始的滾邊圖案,並引入法拉利現有車型系列所採用的高品質真皮材料。與1957年的250 Testa Rossa車型一樣,新車的軚盤也由Nardi公司提供,同時還配備了法拉利有史以來最小的快速釋放機制以方便駕駛者進入駕駛艙。此外,經典儀錶板的設計及字樣也得以沿用,並根據這款電動車的特點進行了重製及改良。油表和水錶用來監測電池及電動摩打的溫度,而燃油表和轉速表則分別被電池表及車速表所取代。新車還配備能量表,可顯示再生制動時的運作水平。

法拉利Testa Rossa J 同時擁有現代躍馬公路跑車特質,新車的踏板源自F8 Tributo車型,而輪胎則由法拉利的官方技術合作夥伴Pirelli提供,並搭配手工打造的12吋鋼絲輪轂。懸掛系統由Bilstein絞牙減震器及定製彈簧組成,由法拉利專業試車手在位於馬拉內羅的Fiorano測試賽道完成調校工作。

新車的電動摩打由安裝在車身前方的三塊電池驅動,續航里程約為90 km,實際續航里程則取決於駕駛者的駕駛習慣。電池安裝在前引擎蓋下方,而充電口則位於之前的油箱蓋位置。

Manettino旋鈕可提供四種駕駛模式,帶來駕駛樂趣的同時,亦確保了無與倫比的安全性。在Novice模式(1 kW / 20 km/h)下,新手駕駛者亦可通過加速控制及遠端制動等功能輕鬆駕馭。若開啟Comfort模式(4 kW / 45 km/h)、Sport或Race模式,新車會逐漸進入運動狀態,油門反應更加靈敏,最高時速也可進一步提升。


在新車的研發過程中,安全性始終是重中之重。為此,法拉利不僅加固了金屬側面板,還提供固定在底盤系統上的選裝防傾桿。此外,原先的鼓式刹車系統被Brembo盤式制動系統所取代,並配合液壓手動制動系統,可最大程度增強制動性能。

法拉利Testa Rossa J提供豐富的定製化方案及配色組合。法拉利經典車部門針對250 Testa Rossa在其整個賽道生涯中所採用的車身塗裝均進行了深入研究。客戶可通過網上車輛配置工具選擇具有純正躍馬風格的定製方案,其中包括14款經典車身塗裝、53款車身配色以及其他個性化賽車塗裝。

賓利品牌將攜最新力作亮相蒙特雷汽車週


賓利汽車即將亮相2021蒙特雷汽車週(Monterey Car Week),並有多款賓利車型將於此次盛會上演全球首秀。同時,賓利汽車個性化定制部門Mulliner致力於該活動中呈現首屈一指的個性化定制水準和純正英倫風範。 2019年,賓利品牌曾攜於1931年打造的賓利8升驚艷亮相圓石灘車展(Pebble Beach Concours d’Elegance),其榮獲“全場最佳車型”(Best of Show)稱號。

賓利汽車推出22英寸碳纖維輪圈


賓利汽車攜手世界知名複合材料製造商歷經多年研發,為添越車系打造全新專屬22英寸碳纖維輪轂。該全新部件作為賓利品牌旗下迄今為止最大尺寸的碳纖維輪轂,簧下質量實現6公斤減重。

Mitsubishi 大改款 Outlander PHEV 第四季現身


Mitsubishi 宣佈大改款 Outlander PHEV 將會在今年第四季推出,並釋出了一張充電位的預告照片。雖然官方暫時仍然未公佈相關動力資料,但就表示新車的電池容量更大,配合更佳發電功率和技術,純電續航能力達到 100 公里以上,慳油能力大幅進步。大改款 Outlander PHEV 將會提供三排七座車型選擇,估計可能使用 2.4 公升 NA 引擎配 2 具電動馬達。

文:Issac.C

Audi 全新九龍陳列室正式開幕


奧迪香港全新九龍陳列室正式開幕,並正式投入服務,為車迷和顧客提供全面的四環體驗。為了向遍佈港九新界的車主提供服務,完善了奧迪品牌在香港的服務網絡,繼去年落成的港島太古城旗艦陳列室,新陳列室落戶東九龍地區,新陳列室選址位於九龍灣繁華的核心地段,是香港最受歡迎的購車地點之一,為本地顧客營造更優質和便利體驗。


全新的奧迪九龍陳列室的設計完美結合了奧迪的品牌形象與現代奢華的元素,體現出奧迪的現代設計風格的標準。佔地4,000 平方尺、樓高四米的陳列室展示了奧迪品牌不斷進步、韌性和持續創新的精神,讓顧客盡情體驗奧迪的產品和先進的技術。場內展示多達八款奧迪車型,從轎車到 SUV、S/RS 高性能車到全電動奧迪 e-tron應有盡有,車迷們更可以率先欣賞四環品牌最新發布的內容。陳列室內同時設置Audi collection奧迪精品專區,展示奧迪品牌商品的精心造工和嚴謹標準。


陳列室不僅是顧客購買新車的理想地,新奧迪九龍陳列室特設Audi Café,將於2021年秋季正式開放。顧客選購新車同時,能享受奧迪為顧客提供的餐飲服務,盡享別緻奧迪生活體驗。為讓客戶帶來全面和更互動的體驗,陳列室內更設置顧客互動數碼專區,亦可透過參加新陳列室的各種品牌活動和設置,進一步了解奧迪品牌背後的科技與輝煌歷史。


奧迪集團中國及香港區銷售主管兼奧迪香港代表處首席代表Giorgio Delucchi 表示:「我們著重與經銷商的合作,他們是讓顧客體驗奧迪品牌獨有魅力的關鍵渠道。隨著奧迪九龍陳列室開幕,四環品牌擴大了在香港的覆蓋和足跡,同時讓產品更接近社區和大眾。我們深信這是香港本地市場的一個成就,同時熱切期待著未來更多令人期待的發展機遇。」


奧迪[錦龍汽車]總經理梁栢福先生表示:「能夠服務港九新界的奧迪車主,我們十分自豪。我們很高興為奧迪顧客提供優質服務,同時透過更便捷的設備,與他們建立更緊密的關係,昇華顧客的選購體驗。我們將致力與奧迪攜手合作,推出為顧客生活帶來改變的創新產品,承諾會為尊貴的奧迪車主提供更全面及貼心的客戶服務。」

錦龍有限公司自 2020 年 7 月起成為奧迪香港的獨家官方經銷商。 為了向遍佈港九新界的奧迪車主提供服務,奧迪先後於太古及九龍灣設置兩個陳列室,同時在荃灣、觀塘及柴灣設有三個售後服務中心。於灣仔的Audi Approved :plus奧迪認可易手車,以及Audi on demand尊貴流動租駕服務中心。

全新奧迪九龍陳列室現已開幕:
地址:香港九龍灣臨樂街 19 號地下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上午9時至晚上8時

Audi Q5 Sportback 45 TFSI 遲來的斜背


大多數買中型車的車主,都已經是看著 SUV 車型來作選擇,可是傳統 SUV 外型已經被大家看悶了,車廠開始將 SUV 運動化,不單是換個包圍那麼簡單,就連車身線條也要有 Sportback 斜尾般瀟灑。Audi Q5 在中型 SUV 市場是中堅份子,粉絲在很多年齡層都有,Sportback 版本終於登場,雖然比其他牌子遲了一點,但是對這個款中型 SUV 來看,絕對是有必要的戰線。


會花錢買 Sportback SUV 的車主,絕大多數人都是想部車「型」一點,代理今次一口氣推出兩個版本,標準版之外,還有今次試駕的 Black Edition 版本,有留意 Audi 車款的車主都知道 Black Edition 在車身更換了黑色元素配件,令車身看起來特別一點。而這部車今次在鬼面罩、車窗的外框、車頂行李架、兩邊側鏡都換了黑色版本,前排座椅換了運動化版本。


再講講 Q5 Sportback,它是基建於 Q5 變身而來,整體觀感其實分別不大,但是在路上或泊車後,看到車身的側面就會覺得瀟灑很多,原因是它車尾部份有房跑車的斜尾設計,沒有了傳統 SUV 的笨重感覺。雖然 Q5 Sportback 車頂尾部設計轉變了,以中型身驅 SUV 來看依然不錯,頭頂空間仍然足夠;Q5 Sportback 比原來的 Q5 增長了 7mm,腳部伸展空間就不用擔心空間不足,絕對夠用。而車頂的大型天窗天幕也照顧到後座,後座有一半車頂都是天幕部份。後座有冷氣出風口,可以獨立調校溫度,沒有 USB 充電接口,設有一個 12V,可自行添加 USB-A 或者 USB-C 充電設備。後排座椅的前後距離可以調校,從而提升尾箱空間,在需要大量載物的情況下,亦可以翻平後座,將尾箱提升至 1,480 公升。至於電動尾門開關亦相當方便,設置腳踢式感應尾門功能,只要在車尾用腳輕掃,尾門就能作自動感應開啟。


Audi 車系的駕駛席往往是吸引車主的一部份,Q5 Sportback 採用第三代的娛樂資訊系統,中控台是 10.1 吋的 MMI 觸控屏,支援 Apple CarPlay、藍牙音樂串流、MMI navigation plus 導航和手控或聲控方式輸入。多功能軚盤後面是一個 12.3 吋 Audi virtual cockpit plus 數碼錶板。


Q5 Sportback 45 TFSI 使用 1,984cc 直四 Turbo 引擎驅動,當中再有一套 12V mild-hybrid 協助動能回收。最大馬力 265 匹和 370 牛頓米扭力,扭力在 1,600-6,500 轉時都可以爆發出來。擁有 quattro 四輪驅動系統亦是這部車賣點之一,對於香港雨季經常下大雨、路面經常積水的情況下是有助提升安全性。至於 mild-hybrid 部份是 12V 發電機及起動馬達組成,再以小型鋰離子電池配合,把制動時所收回來的能量轉為電力儲存備用。該系統更讓 Q5 在低於 22km/h 車速下,停止引擎運作,每 100km 行車大約可節省 0.3 公升汽油。體積長了 7mm 的 Q5 Sportback 對駕駛感影響不大,行走多彎的山路轉向仍然靈活、在公路進油超車反應跟過往一樣夠快和順暢。Sportback 版本預設已經是運動化懸掛,走彎時車身的傾側不多,車身穩定,其實亦是預料之內。

Q5 Sportback 擁有不一樣的外型,代理引入的標準配備亦齊全,車頭 Matrix 頭燈、OLED 尾燈,安全性方面,有助避免與前車發生碰撞的 Audi pre sense 預警安全系統、前後泊車感應(parking system plus)、後泊鏡頭(rear view camera)等等,還有下坡控制輔助提供攀爬下坡的支援。如果沒有 Black Edition 的需求,其實 $60 萬有找就可以買單,試駕車款就是 $649,000,仍在揀選中型 SUV 的話,大家又多一個選擇。


Audi 車燈技術向來突出,Q5 Sportback 也有新設計去吸引大家。


試駕車輪圈是 Audi Sport 款式。


車頭車尾多個部份都有 Black Edition 配件將車身變得更運動化。


中控台是 10.1 吋 MMI 觸控系統,同時支持 Apple CarPlay。


Audi drive select 可以將車子動力調成不用風格。


Black Edition 前座有 Sport 座椅外,也有冷暖風功能。


車頂大型天窗伸展到後座中央部份。


後座冷氣出風口可以調校溫度。



後座距離可以調校提升尾箱空間。

基本規格
引擎設計:直四渦輪增壓引擎 + mild hybrid
排氣量:1,984cc
最大馬力:265 匹 / 5,250-6,500 轉時
最大扭力:370 牛頓米 / 1,600-4,500 轉時
波箱設計:7 前速 S tronic 雙離合器波箱
體積:4,689 X 1,893 X 1,660mm

詳盡規格表

售價:HK$599,000 起
網址:http://www.audi.com.hk
查詢:2291 0000(Kam Lung Motors Limited)

文、攝:Teddy Leung 太迪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保時捷全新 Taycan 車型抵港!一換一 $896,500


自公開訂購後,保時捷純電房跑車 Taycan 大獲好評,全球總交付量超過40,000輛,成績有目共睹。與此同時,憑藉零排放及純電動駕駛於香港漸趨普及,Taycan 亦成功攻佔香港汽車市場,並在本年度保時捷銷售預期之中獲得佳績,Taycan 全系至今已錄得超過650宗訂單。全新 Taycan 亦將於 8 月9 日起進駐灣仔及九龍灣兩大陳列室,灣仔陳列室更會展出 THE TAYCAN STORY 影片精簡版,以多感官體驗細說 Taycan 電駕靈魂,讓保時捷純電魅力席捲全城,見證嶄新時代。此外,香港和澳門均已安裝保時捷車主專屬的快速充電站,為 Taycan 車主帶來兩地快捷便利的充電服務,引領保時捷走進汽車市場的嶄新時代。


Porsche Exclusive Manufaktur 以其一系列的個人化組合聞名遐邇,透過完美的工匠技藝及科技,打造獨一無二的專屬座駕。新款 Taycan 提供多種配件組合,精密且優質的人手工藝配以高質量的配件和車輛內外的特殊設備,確保絕高設計水準。保時捷位於祖文豪森(Zuffenhausen)的廠房亦提供多款加配選項,當中包括三款 SportDesign 套件、Taycan Exclusive Design 碳纖葉片輪圈及搶眼的冰川藍 LED 車頭燈。


Taycan 最新車型擁有領先全球的創新 E-Performance 技術,配備安裝於後軸兩速變速箱的 800 伏特強勁電池,以確保高性能表現、持續卻低耗電量的的電力供應和出色的續航力。車型標配起步控制功能(Launch Control)超增壓模式,可提供高達300 kW(408 PS)馬力的高性能電池(Performance Battery)。另外,供選配的高性能電池(Performance Battery Plus)則可輸出高達350 kW(476 PS)馬力。不論使用任何一種電池,Taycan 從靜止加速至 100 km/h 僅需 5.4 秒,最高時速均為 230 km/h。根據 WLTP 測試標準,兩款電池的續航距離分別為 431 公里和 484 公里。此外,Taycan 最新車型擁有保時捷車型中最低的 0.22 風阻系數,有效降低不穩定氣流和空氣阻力,締造低能源耗損和長距離的駕駛,成就出獨一無二的保時捷純電駕馭體驗。

自 2020 年起,保時捷把握電動化趨勢,為全球汽車市場開拓全新電車時代。保時捷一直與充電網絡供應商保持緊密合作,於指定地點為保時捷車主興建專屬的充電站,擴大其公共充電網絡。


除保時捷紅磡維修中心外,香港及澳門保時捷中心早前亦公佈與合和實業有限公司的合作計劃,於灣仔合和中心安裝香港第一座保時捷車主專屬的快速充電站,提供全港快捷的電動車快速充電服務。同時,全澳門首個保時捷專屬快速充電站亦於「 澳門銀河TM 」投入服務,並提供首 4 小時免費泊車優惠,方便車主使用充電服務。快速充電站均可為電池在大約 45 分鐘內快速充滿 0-80% 荷電狀態(SoC)。由即日起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所有港澳保時捷車主均可於指定快速充電站尊享免費快速充電服務。(受條款及細則約束)

此外,為方便所有港澳保時捷車主能輕鬆使用本地的充電設施及網絡,每位車主均獲贈保時捷個人專屬充電卡,供他們在充電站充電時使用。

Volkswagen 全新小型 SUV Taigo 歐洲開賣


Volkswagen 4 月時發佈了全新小型 suv Taigo 的設計圖,如今終於推出實體車,並宣佈率先於歐洲市場開賣,反應良好才會在其他市場推出。量產車的外觀造型與 4 月時釋出的設計圖一模一樣,造型採用鬼面罩與頭燈一體化的計,頭泵把有大型開口設計,車側看來有類 Coupe 的設計。車廂佈局與 T-Cross 相似,採用 9.2 吋觸控螢幕及數碼儀錶板,整體視覺簡潔清晰。動力系統有 1.0 公升三缸渦輪輸出 95 匹或 100 匹馬力兩種選擇,以及 1.5 公升四缸渦輪選擇可輸出最大 150 匹馬力。

文:Issac.C

【報價單】Audi e-tron GT quattro 及 RS e-tron GT 電動車抵港 $1,398,000 起

The assembly facility of the Audi e-tron GT at Böllinger Höfe.


透過全新代表之作e-tron GT,Audi充分表現出電動車令人意想不到的特別之處。這款四門跑車集合動人的設計、澎湃的性能、充滿動感趣味的操控及特長續航力,以Audi的第三款純電動汽車隆重登場,並用上最新電動車技術,展現出未來的汽車發展方向。以WLTP行車模式計算續航力可高達488公里 ,e-tron GT 純電動動感高性能跑車於本年2月在全球網上發布會隆重亮相,市場反應非常熱烈。這款萬眾期待的Audi純電動四門五座跑車e-tron GT quattro,連同其高性能版RS e-tron GT即將於9月隆重抵港。全新Audi e-tron GT quattro及Audi RS e-tron GT quattro現正接受預訂,售價分別為港幣$1,398,000 元及港幣$1,998,000 元起。


充滿和諧與平衡的新車外型,展現出長軸距、闊輪跨、大輪圈與平整頂線的特點。這款四門跑車全長達到4,989mm,闊度和高度則分別為1,964mm及1,413mm(RS為1,396mm 高)。為讓前排乘客的乘坐重心降低,車底的高壓電池已設計成凹槽狀,讓乘客的雙腳可置於中央的空間,令坐姿更感舒適。車頂以透明玻璃作標準裝備,顧客亦可選裝強化碳纖維車頂代替。每個細節都經過徹底考量,盡量營造出和諧的外型設計,例如車頭燈、quattro形態的輪拱、輪圈,以至車尾的大型散流器,都有完美的結合。顧客可選購9種不同的車身色彩,以及兩款型格套裝配件。e-tron GT quattro標準配置LED頭燈連動態指揮燈,LED尾燈連動能指揮燈,RS型號更標準配裝了Matrix LED頭燈連動態指揮燈。

從Audi e-tron GT quattro身上就可以看得出來自高效的美感,當中流線的外形就包含了只有cd0.24風阻值的設計。前面用上兩組可控的前制動冷卻及熱力管理系統的導入口,而尾擾流則可隨著駕駛情況伸展成兩種形態。另外,平滑底板設計讓空氣迅速流向散流器與配合車輪設計的擾流,以達至最理想的低風阻效果。車身外圍車身模板皆以鋁合金製成,其中部份則以熱成形鋼板結構形成車廂撞擊保護的骨幹技撐部份,再加上鋁質電池外殼的輔助保強,形成安全穩妥的車廂保護。而車頭及車尾部份則用上了大量鋁質結構與配件。


從Audi e-tron GT quattro的車廂之中,可以看到一種經典的大型GT跑車氛圍。以大型中控台分隔的駕駛席及助手席擁有低重心的設計,車廂有開揚感之餘,資訊控制與讀取都面向駕駛者的安排,卻特別能表現出儀表組用上了Audi的「momoposto」設計概念。行李廂容積達到405公升,如果是RS型號而標準配備Bang & Olufsen高級音響系統的話,則有350公升容積,而在車頭蓋下位置還有81升額外容量。

車廂設計表現出進化優雅的主調,突顯e-tron GT quattro的個性。而GT quattro跑車中的三項主要元素當然就包括了動感、舒適,以及可持續性,所以在車廂之中所應用的標準地毡都以循環再造物料製成。跑車的前座具有通風設計及可調節至4個不同的深度,而駕駛位置更設有座位偏好記憶功能,提升駕駛時的舒適感。香港顧客亦可選購「Vorsprung Edition」特別版的獨家升級配備,包括車廂燈光套裝、黑色外裝飾件、車身原色面罩、Bang & Olufsen高級音響系統連3D聲效及Audi 輕巧電話匣等。


新車採用全新的電動quattro四輪驅動系統,在前後車軸上各配上一組電動馬達驅動,令到新車擁有表現出眾的加速反應及四輪驅動表現。Audi e-tron GT quattro能輸出350kW (476PS) 馬力及630Nm扭力,而RS e-tron GT quattro則有440kW (598PS) 馬力及830Nm扭力。在超增壓時,兩款型號的最大輸出更可短暫增至390kW (530PS) 及RS型號的 475kW (646PS)。RS型號的標準性能數字為0-100km/h加速只需3.6秒 (在超增壓時只需3.3) ,e-tron GT為0-100km/h加速4.5秒 (在超增壓時只需4.1秒)。當駕駛者在靜止時全力踏油時,後軸的兩波段變速就會設定為1波運作。

最大續航距離達到488公里的e-tron GT quattro,在車上配備了396顆高壓鋰離子電池,合計電量為93.4kWh。奧迪提供一系列的充電配備,包括家用的標準交流電源type G插頭、工業用的230V CEE插頭及適用於公共充電站的標準Mode 3電纜。最大標準交流(AC)充電功率為 11 kW,電量從 5% 恢復到 80%需約5小時45分鐘。如果想在家中充電,切換220V家用插頭或380V三相電插頭則可使用 e-tron標準充電系統。當使用充電功率為 50 kW的直流(DC)充電系統時,電量從 5% 恢復到 80%需約93分鐘,每31分鐘充電就能增加100km續航力。還有e-tron GT的熱效能管理技術,令電池與電力系統都能保持在適當的工作溫度。不論天氣熱還是冷,電池都可自動調整適合的溫度來配合快速充電的要求。

編輯垂注:在歐洲市場的電壓水平達 800 V,可以最大充電功率270 kW 作快速直流(DC)充電,電量從 5% 到 80%只需約 22.5 分鐘。


全賴迅速的電動控制,令這款電動四輪驅動e-tron GT在任何駕駛情況下,都擁有最強動感同時又有穩定及良好的循跡力。為配合日常駕駛情況,每當制動時,當中的電馬達就會產生相當於0.3g的制動減速效果。液壓制動器只有在駕駛者急速煞停時才會啟動,單憑雙電動馬達便可回收足夠動力用以煞車,轉換過程中駕駛者幾乎難以察覺。如兩個煞車控制系統同時進行以確保操控的穩定性,系統能夠進行高達265kW的電力回收。全賴迅速的電動控制,令這款電動四輪驅動e-tron GT quattro在任何駕駛情況下,都擁有最強動感同時又有穩定及良好的循跡力。

為求讓e-tron GT在設計與科技以外,都能表現出一樣的完美,廠方對行車的聲效都有特別的安排。就是在行車時為這款GT quattro電動跑車配上獨有的e-tron sport聲效,這功能在RS型號上是標準配備,而在非RS型號上則需選裝。兩組分別控制車內與車外的擴音系統,分別連接兩個車內及車外的揚聲器,在行車時播放模擬行車動力聲效。駕駛者更可在Audi drive 選項系統中作出調節。

除了e-tron sport聲效,RS型號亦配置上多項標準配備,包括:四輪轉向、quattro恆久式四輪驅動連後軸差速鎖、加強版的電機轉向動力輔助、鋼制動碳化鎢塗層連黑色制動卡鉗以及碳纖式樣外裝飾件。另外,RS e-tron GT quattro更有城市行駛輔助套裝,包括轉線輔助、出口輔助及前後路口提示。

Audi e-tron GT特別設計了兼顧動感與舒適兩方面的懸掛系統。車上的電池與電動機組的設計,都配合了低重心的安排,適度調整了重量的分佈,同時懸掛結構所應用到的搖臂、軸桿及副車架等,都以輕量的鋁合金製成,以進一步增強懸掛的效率。


在e-tron GT的標準設定中,Audi drive選項就設有四種駕駛模式選擇及吸震控制,而在RS型號中,差速器結合了電子控制的多片式離合器,用作提升動力反應及循跡力。車架所用上的主動三室式氣壓懸掛,可控制行車舒適度及操控表現。而在制動皮上更用上鎢碳塗層來提升制動效率等,此等設備都可在e-tron GT quattro上選裝。另外,超輕質量及防耗損的碳陶瓷制動碟,以及四輪轉身系統均配備於RS e-tron的標準配置中。顧客更可選配19至21吋的合金輪圈。

與其他Audi型號一樣,新車車廂設計完美融合尖端科技,e-tron GT都裝備了12.3吋pared-back fully digital cockpit數碼儀表組合、多功能軚盤、以及MMI Navigation plus導航系統連MMI touch觸控系統,其他額外功能如智能電話控制介面 (Audi Smartphone Interface) 、支援 Apple CarPlay及藍牙音樂串流等。在RS型號中作為標準裝備的Bang & Olufsen 3D高級音響系統和Audi phone box等,在e-tron GT上都可選裝。


另外,新車亦配備多項駕駛輔助系統,如主動式氣壓懸掛系統 (Adaptive air suspension) 主動式氣壓懸掛系統泊車輔助(park aid plus)、後泊車鏡 (Rear view parking camera) 、基本及前方預警安全系統(pre sense basic and front)、、轉線提示 (lane departure warning system) 及(Adaptive air suspension) 等。360 度泊車鏡頭 (360-degree camera) 及四輪轉向會配備於RS的標準規格之中。

新車享有5年或十萬公里汽車保用、為期8年或首16萬公里的電池保用計劃(以較先到達者為準),以及12年車身防鏽保養,務求為車主帶來無憂的駕駛體驗和安心的保障。

Mazda 註冊 R 高性能商標?


日前,Mazda 被發現在日本市場註冊全新商標「R」,圖案造型以紅色及灰色搭配,字型設計偏向運動化。雖然 Mazda 並沒有任何表示,但車迷就估計「R」有很大機會是性能車的代表,甚至發現新商標「R」與 RX-7 上的 Spirit R 標誌相似,再加上 Mazda 早前註冊 Spirit 名稱,推測經典 RX 系列很有可能再次歸來!又或者「R」是代表 MX-30 的加強版,以轉子引擎作輔助提升提升整體續航力的性能版本。一切還要等待官方進一步消息了。

文:Issac.C

香港車手許建德參加比利時斯帕24小時耐力賽助車隊進佔總成績榜首


香港賽車手許建德(Jonathan)上週重返賽場,本季第二度參戰GT世界挑戰賽歐洲賽耐力賽(GT World Challenge Europe Endurance Cup)的比賽。早前於法國站的勝利後,Sky Tempesta Racing知道今場比賽將會是更大的挑戰。由於受賽例所限,去屆為車隊獲得組別亞軍的功臣,白金級別的前F1車手費斯捷拿(Giancarlo Fisichella)無法歸隊。因此車隊早已預料今屆賽事將會更為艱難。今次許建德的隊友除了平常的拍檔Chris Froggatt和Eddie Cheever III外,亦加入了富有經驗的意大利車手Matteo Cressoni,挑戰享負盛名的比利時斯帕24小時耐力賽(24 Hours of Spa)。


許建德的座駕, 93號法拉利488 GT3戰車因由於需要在今場比賽增加負重20公斤,令他們每圈平均損失約0.3-0.5秒。雖然如此,車隊還是能在世上其中一條最具挑戰性的賽道上,於排位賽中獲得組別第五名。

Sky Tempesta Racing的93號法拉利戰車於賽前只落後組別榜首6分。今場比賽由於天氣陰晴不定,多重的變化更加挑戰車手的技術。經過24小時的激戰後,車隊遺憾地在最後一小時,因為突如其來的雷雨而被超越,最終以第四名衝線完成。不過在總成績方面,Sky Tempesta Racing車隊則取得足夠的積分,以17分的優勢升上耐力賽Pro-Am組的榜首。

排位賽成績 – Pro-Am組別第五名 (平均圈速: 2分21秒227)
93號Sky Tempesta Racing 法拉利 488 GT3戰車
許建德 | Chris Froggatt | Edward Cheever III | Matteo Cressoni


比利時斯帕賽道是世上最刺激的賽道之一。車手必須有極高技術,才能在這裡把賽車的性能發揮到極限。賽道擁有連串的長直路,亦有多個高速彎道,令這條長達7公里的賽道,成為耐力賽的絕佳舞台。加上比利時阿登森林山區的變化天氣,令賽事更具挑戰性。7月31日,星期六下午4時30分,58部賽車同時起步,為本屆斯帕24小時耐力賽揭開序幕。

Sky Tempesta Racing憑著4位車手於排位賽的平均圈速2分21秒227,在Pro-Am組別內14部車中排第五位起步。除了爭逐比賽排名,亦希望盡可能取得最多賽季分數。今場比賽會在第6、第12和最後的第24小時,根據戰車當時的排名,給予相應的積分。Sky Tempesta Racing早已準備好迎接24小時,超過500圈的挑戰。而許建德亦乘著早前於法國奪冠的氣勢,有信心再次在比賽取得佳績。

賽事初段,賽道因為天雨而變得濕滑。駕駛93號法拉利戰車起跑的Chris Froggatt一度因為打滑而落後至最後一位。為了收復失地。Froggatt、Cheever和Cressoni接連造出快圈,進佔組別第二名。期間他們一直與77號的林寶堅尼和53號的法拉利賽車纏鬥。但此時車隊被罰通過維修站,損失了40秒。雖然如此,車隊還是能以第4名進入第6小時比賽,為車隊取得6分。入夜後,賽道溫度降低,地面有更大抓地力,讓一眾車手得以造出更快圈速。93號法拉利戰車更因而在比賽至半程時進佔第一名,為車隊取得額外的12分。

賽事進入後半段,車隊仍留守前三位置,保持爭標希望。許建德和Cheever在晨早時份繼續有出色表現。他們抵著疲憊的身軀,仍能造出不俗的圈速。


當比賽到日出之時,車隊因為數度超出賽道範圍而多次被罰通過維修區。再次令93號賽車失去幾個位置。然而車隊並未放棄,繼續追逐前方。直到距離比賽完結還有兩小時,這部法拉利戰車似乎已鎖定組別第三名。不過在比賽還有30分鐘之際,賽道突然風雲變色下起大雨來。各支車隊要在此時決定是否要更換雨胎。Sky Tempesta Racing因為較遲決定換胎,令較早換胎的77號林寶堅尼賽車得以在最後時刻超越他們。最終經過24小時的激烈爭逐後,93號團隊以少於4秒之差,失落組別三甲位置,以第四名完成比賽。

今次雖然只獲得第四名,但車隊還是獲得了15分。Sky Tempesta Racing更加因為在整個週末獲得33分,令許建德和他的隊友得以升上耐力賽Pro-Am組別榜首,並得到17分的領先優勢。車隊雖然現時處於榜首地位,但他們絕對不會鬆懈,將會為九月的德國紐布靈站,以及十月西班牙的巴塞隆拿站繼續積極備戰。

賽事成績 – Pro-Am組別第四名
93號Sky Tempesta Racing 法拉利 488 GT3戰車
許建德 | Chris Froggatt | Edward Cheever III | Matteo Cressoni

車手的話
許建德 | 93號Sky Tempesta Racing 法拉利488 GT3 Evo車手

「我們已竭盡全力,甚至有點過分盡力,只希望試圖克服在我們面前的各種障礙。這場高潮迭起的2021年斯帕24小時耐力賽將會被記住。我們的名次曾一度下滑至最後一位,但我們不曾放棄,努力一步一步從後收回失地,更在比賽中段領先,只可惜數次的失誤令我們需要被罰而再度落後於對手。我在比賽時,與其他賽車有過好幾次不錯的纏鬥,更成功避過其他賽車的碰撞。我最感到欣慰的是我們成功取得重要的積分,這已讓我們在爭奪年度錦標上佔得有利位置。」

Honda 全新 7 座 SUV「Elevate」專利圖曝光


Honda 早前註冊全新車名「Elevate」以及專利圖曝光,從外觀上看來,Elevate 的造型與今年 5 月印尼車展發表的 N7X Concept 完全相同,當時就指 N7X Concept 將會最快在 8 月有機會亮相,因此相信這次消息是正式為 N7X Concept 命名為「Elevate」。Elevate 定位為三排 7 座休旅車,擁有 MPV 車廂空間及 SUV 車跑格外觀,動力系統估計以 1.5 公升混能引擎為主。

文:Issac.C

 

LandRover Discovery 和 Defender 90 同步發布


新 Discovery 以智能化和多功能的內飾,融入非同凡響的設計演變,完美展現傳承超過 30 年的 Land Rover 豪華家庭 SUV 特徵,體現了家族的探險精神。全新 Defender 90 短陣版是繼去年登場的 Defender 110 長陣版後,首度登陸香港。憑藉純正的越野血統和全面革新的外型,繼 Range Rover Velar 及 Range Rover Evoque 之後,勇奪 2021 世界年度汽車設計大獎。一身硬朗外型承襲自令人過目不忘的經典車身造型,具有超高辨識度,其可直立的第二排空間打造的摺疊軟頂、車頂的 Alpine 側頂窗,以及保留的側開式尾門和車尾外掛式後備胎設計,更與經典 Defender 一脈相承。


作為今次新車發佈會焦點的新 Discovery,搭載最新強勁而高效的直六 Ingenium 引擎和先進的 Pivi Pro 資訊娛樂系統,帶來無與倫比的舒適和實用性。時至今日,新 Discovery 依然是全球最 強大、最方便、用途最廣泛的全能 7 座豪華 SUV 之一。全新的 EVA 2.0 全新電子系統架構搭載一系列先進技術,令新 Discovery 在保持一貫強勁的越野性能和牽引力的同時,將綜合能力、性能優勢和燃油效率提升至全新標準,其第二代全地形 反應系統、Software-Over-The-Air (SOTA) 軟件更新功能和最新的座艙空氣淨化系統,為客戶提供前所未有的貼心照顧。


Discovery SUV 家族著名的多功能性,在舒適智能的新 Discovery 身上得以延續。可選配的自動 感應式尾門(Gesture Tailgate)能夠透過在後泵把下方的腳部動作輕鬆開啟。新車尾箱在後排座 椅放倒的情況下,可提供高達 2,485 公升的充裕載貨空間(變成 5 座位),而 Powered Inner Tailgate 亦可作為簡易的平台使用。即使在 7 座的情況下,行李箱空間仍達 258 公升,而全車 各區域均設置了充電插頭,方便乘客為電子設備充電。

在座艙內,可選配的智能座椅折疊技術(Intelligent Seat Fold technology)讓車主透過中央觸控式屏幕輕鬆設定座椅布局。而遙距式控制 app 技術,讓車主隨時檢查車輛的燃油使用狀況、擺放位置,以及為車門進行解鎖或上鎖。

在車輛後排,第二排座椅經過貼心設計,大大提升舒適度。加強橫向支撐、厚長的軟墊和精準的座位分析,提升了腿部的支撐,並有助乘客改善坐姿。第二排座椅的通風口由 B 柱改設於 中控台,改善對第二排乘客的空氣流通和舒適性,他們亦可使用隱藏式的通風開關和電源供應。

Land Rover 第二代車匙手環亦可供選配,它具有觸控式屏幕、數碼手錶的功能,車主並可以其作為對傳統車匙的附加功能來進行鎖定、解鎖,甚至啟動車輛。

新 Discovery 不僅有 P360 SE 型號,亦有具動感外觀的 R-Dynamic,提供 2,024 公升的載貨空間、額外的地台儲物櫃和高達 3,500 公斤的牽引力。


由於配備 Terrain Response 2 第二代全地形反應系統,令新 Discovery 可隨時適應不同的駕駛情況,新增的涉水模式大大提升車輛的涉水能力,即使駕駛者取消涉水模式,亦能馬上利用制動系統,全面恢復車輛的性能表現。

此外,可獨立調校的「Configurable Terrain Response」模式,幫助駕駛者調整油門位置、波箱換檔時機、轉向和懸掛設定,以迎合個人喜好和實際需要,讓用戶能打造個人化的越野駕駛體驗。

新 Discovery 售價由 HK$998,000 起
全新 Defender 90 短陣版售價亦由 HK$998,000 起

Smart 釋出 SUV 新車預告圖


早前報導過 Smart 將會轉型,從以往的小型都市車,改為生產現時大熱的 SUV 車,並且最快在 9 月慕尼黑車展亮相。如今,Smart 率先發表新車的預告圖片,雖然只得一張車頂照,但可看出車身輪廓仍然保留了 Smart「盒仔車」的設計風格,並沒有太多誇張車身線條。新車採用吉利集團的 SEA 電動車平台打造,後驅單馬達設定,預料續航距離為 500 公里左右。

文:Issac.C

Volvo 計劃入門新車採用全新命名方式


Volvo 在 1995 年開始以「S」代表房車、「V」為旅行車、「C」是掀背車以及 SUV 的「XC」,再加上數字的方式為命名車名。如今,Volvo 老闆 Håkan Samuelsson 表示 Volvo 將會捨去舊有命名方式,目前正討論嶄新的車名體系,為未來全新世代的純電動車賦予真正的時代標記。目前,新的命名方式最快會應用在全新打造的入門 SUV 身上,續航力有望達到 500 公里,新車最快將會在明年第三季現身。

文:Issac.C

Kia Sonet 外形與裝備取勝


20 萬元上下的入門級小形 SUV 選擇何其多,Kia 再在 Stonic 之外另加入這部 Sonet,售價 $179,800,令人買車更添煩腦。

這部「的的骰骰」但外形有齊越野特色的 Sonet,最先是在 2020 年印度德里車展以概念車出現,是 Kia India 和韓國 Kia 共同設計和研發的新車系,是印度 Kia 繼 Seltos 後第二部在當地製造的汽車,並會出口到世界其他國家出售,但不包括歐洲。


一如「體形越細,越要有設計味」的車壇慣性,長、闊、高度都與 Stonic 差不多的 Sonet,在小形 SUV 的框架下同樣擠滿設計元素,車子有立體的「樓梯級形」鬼面罩網格、富立體感的鬼面罩電鍍邊、「心跳」(heart beat)形車頭日行燈和尾燈、雙排氣喉、設計緊湊的 C 柱、C 柱上一格格的擾流裝置,加上循例要有的越野式下身黑膠包圍、黑膠輪拱、前後泵把銀色護片、車頂行李架。全車「一舊二舊」很有肌肉感,得意又好看。


Sonet 的駕駛感覺不錯,採用的 1.5 公升 MPI 多點噴注「G4FIII」自然吸氣引擎,有 115.2 匹和 143.8 牛頓米輸出,無段變速波箱驅動前輪。車子動力一般,符合其入門級車仔身份是了。前麥花臣支柱、後扭杆式懸掛在含有高拉力鋼和膠水黏合的硬淨車架下,表現出 Kia 一貫幼滑,寧靜,舒服的行駛反應。駕駛者可耍玩的,有拉推波棍來給無段變速波箱手動加減(沒有軚盤撥片),三個 Drive modes 選擇有 Eco、Normal 和 Sport來改變油門/波箱反應,以及三種由循跡系統做出的 Traction modes 包括 Snow、Mud 和 Sand;然而 Drive modes 要在 D 波時才能改變,M 波手動時不能,要「啪」過 D 波改好後再「啪」回 M 波,令人費解。


同樣頗有設計感的車廂,儀錶盒和中台屏幕合拼成時興的闊屏幕模樣,靚靚的四個冷氣出風口是垂直形狀,門壁、座椅、軚盤、波棍套有紅色縫線,真皮軚盤是跑格的 D 形款。儀錶盒設計由外圍的轉數、油量和水溫錶包圍著中央的跳字形速度錶和小屏幕,外圍三錶的圖案像是綿羊仔電單車般,小屏幕顯示有耗油量、Drive modes、Traction modes 和波段顯示,過往多部 Kia 的波段顯示都在轉波後不久便催促人「上 3…上 4…上 5…上 6」,手動時令人無從得知使用中的波段,Sonet 的顯示則正常地留在實時的波段中,很好!中台屏幕系統有 Apple Carplay 車載系統、藍牙免提、語言識別、後泊鏡頭,與一般小車一樣沒有甚麼娛樂性高的花巧版面。空間一般的後排,其椅背可 60/40 拍低,將行李箱容量由 392 升加大至 1,334 公升,沒有其他可趟動或摺疊的靈活性。作為廉價小車,Sonet 設有有三段風力的冷氣前座、後排中橋冷氣出風口,實是令人喜出望外,車子另標準設有 HAC(Hill Start Assist Control)斜路起步防溜後、胎壓感應器、在 A 柱有高音喇叭的6喇叭音響、六汽袋、恒溫冷氣、自動頭燈、智能免匙開鎖等等,車仔細細算有一定裝備水平,最重要、最重要的,是其外形確實吸引,行車確實順滑,我們確實喜歡。


車子有立體的「梯級形」鬼面罩網格、富立體感的車頭電鍍邊、「心跳」形車頭日行燈和尾燈。


儀錶盒和中台屏幕合拼成時興的闊屏幕模樣,靚靚的冷氣出風口是垂直形狀,門壁、座椅、軚盤、波棍套有紅色縫線。


1.5 公升 MPI 多點噴注「自然吸氣引擎有 115.2 匹和 143.8 牛頓米輸出,無段變速波箱驅動前輪。


前支柱、後扭杆式懸掛在含有高拉力鋼和膠水黏合的硬淨車架下,表現出 Kia 一貫幼滑,寧靜,舒服的行駛反應。


小屏幕由轉數、油量和水溫錶包圍著,其圖案像是綿羊仔電單車般。


三個 Drive modes 要在 D 波時才能改變,M 波手動時不能,要「啪」過 D 波改好後再「啪」回 M 波。


作為廉價小車,Sonet 設有有三段風力的冷氣前座、後排中橋冷氣出風口,令人喜出望外。


無段變速波箱可波棍「啪」右手動加減,軚盤沒有轉波撥片。


空間一般的後排,其椅背可 60/40 拍低,沒有其他可趟動或摺疊的靈活性。

基本規格
引擎設計:直四汽缸自然吸氣引擎
排氣量:1,497cc
最大馬力:115.2 匹 / 6,300 轉時
最大扭力:143.8 牛頓米 / 4,500 轉時
波箱設計:無段變速波箱
體積:4,120 X 1,790 X 1,646mm
重量:1,170kg

詳盡規格表

售價:HK$179,800 起
網址:http://www.kia.com.hk/
查詢:2760 9933(Kia Motors (Hong Kong) Ltd.)

文、攝:James Chan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2021 年國際汽聯世界賽車錦標賽電競盃香港區代表選拔賽


由國際汽車聯盟(Fede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utomobile,FIA)主辦的世界賽車錦標賽(Motorsport Games),第二屆賽事即將於今年 10 月 29 至 31 日假法國保羅·里卡爾賽道(Circuit Paul Ricard)上演,電競賽車再次被納入為當中的 18 個比賽項目之一。為此,香港汽車會將舉辦首個官方的電競賽車香港運動員代表選拔賽,賽事總冠軍將獲得代表香港遠赴法國參加「2021 年國際汽聯世界賽車錦標賽電競盃」的資格及資助,而整個選拔賽的獎金獎品更合共總值高達港幣 15 萬元。

是次選拔賽將會使用 PlayStation® 賽車遊戲《Gran Turismo Sport》作為比賽平台,並開放予任何年滿 16 歲、持有香港特區護照以及在港連續居住滿三年或以上的香港汽車會電競會員,於 8 月 2 至 9 日期間,透過香港汽車會官方網頁免費報名參加,當中首 100 位報名並完成線上資格賽的參賽者,更會額外獲贈由賽事冠名贊助商 Mercedes-Benz 送出的 AMG 帽乙頂。

整個選拔賽將分為三個階段進行,包括線上資格賽、準決賽及總決賽。線上資格賽在 8 月 14 日至 17 日期間進行。而準決賽及總決賽均為實體賽事,將於 8 月 28 及 29 日假位於數碼港商場的 ER Esports Digital Entertainment Training Centre 舉行,屆時將設有賽事實況於香港汽車會、01 體育的 Facebook 專頁進行網上直播… …